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2024-08-03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共11篇)

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篇一

关于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在面对恶劣的地质气候情况,特别是近年以来各地出现的大面积干旱,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将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不便,减少农业生产的损失。各农业主产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点多面广,且工程形式多样,管护好工程,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是保障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关键。

一、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一是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有的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二是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

1工程隐患,如有的地方田间灌溉渠道工程,属于农业开发项目,县(区)政府负责管理,但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造成工程完成60%--70%,停工一年多也无人过问,该渠道内80%沉积大量淤泥;

三是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有些县(区)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四是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有的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致使建设进度缓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一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如,景德镇市近两年结合实际情况,要求地方,如乡镇、村一级在拟建五万元以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二要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三要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三家以上企业或单位,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明确工程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签定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四要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五要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地市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新建工程项目进

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三、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首要是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少部分惟利是图的人为破坏;其次是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如小型水库的泄洪口等;

二是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

三是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登记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

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

四是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目前景德镇市乐平部分乡镇成立了“理事会”,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用好经费,做好项目建成后期管理工作。

五是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反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小型农村水利建设的根本是质量问题,要确保建设优质的工程就必须有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规范的项目建设管理程序,使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防止面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保证其成为为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优质工程;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做到不出纰漏不出事故,使工程项目能够充分长效的发挥其效益,确保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篇二

1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农田水利设施薄弱

目前, 我国实际灌溉的农田只有0.47亿多hm2, 其余都是“望天田”。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都是20世纪建设的, 具有标准低、配套不全特点, 并进入老化和效能衰减期。我国灌区工程配套率只有70%, 工程完好率只达50%。其中有1/3的小型农田因为缺水等原因成为中低产田。

我国粮食生产连续获得丰收, 但仍然面临人工增大而耕地、农业用水不足、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的严峻局面。虽然相关部门采取了措施, 但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实。相关部门必须改变水利设施薄弱和设施老化失修的问题[1]。

1.2 农业生产水土资源浪费严重

目前, 我国水利设施采用传统方式, 不能有效利用水资源, 用地浪费大, 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如果不对小型农田进行水利建设, 就在无形中浪费很多水土资源, 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不利后果。而实施小型农田的节水改造工程及水利建设, 可以节约数量庞大的水资源。这说明, 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可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并缓解我国缺水的局面。

1.3 工程隐患

传统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盲目性、随意性, 不能兼顾工程技术、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由于施工队伍不规范, 工程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形成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及工程纠纷多的局面, 最终造成科技含量低、施工质量不行、管理混乱等安全隐患。

1.4 管理落后

目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是20世纪建设的, 渗漏严重, 管理模式混乱, 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 造成了灌溉水资源的浪费。随着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 每户人用水的不同, 出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功能不同步的情况[2]。靠整体发挥效益的水利设施, 不能满足差异性的需求, 存在管理上的漏洞。

1.5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没有进行良好的运行维护

目前, 我国水利部门职工系统庞大, 仅靠向农民收取水费维持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和职工工资。因为农业不发达, 导致农民收入不高, 很多灌区委托乡镇代收水费, 由于农业税取消, 相关部门的财政收入更低, 使水费征收困难, 造成工程运行维护资金匮乏, 甚至很多职工工资开不出来, 影响了水利工程的营运与效益, 没有做到水利工程的有效循环利用。

2 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

2.1 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

政府部门要加强政策扶持, 加大资金投入;同时, 建立良好制定, 调动农民力量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吸引农民、社团及企业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 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 促进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本着“谁投资、建设, 谁管理、受益”的原则, 通过建立基金、贷款等多元化的投入体系, 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

为改变传统小型农田工程建设的弊端, 实现规划合理、管理有度、施工有质的工程, 需要建立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第一, 建立先申请规划审批, 再建设施工, 并交付验收的原则;第二, 建立规划审批制度, 要想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 使得工程发挥最大效益, 必须有好的规划;第三, 规划审批合格后, 要选择有设计资质的人员设计, 并进入施工程序;第四, 工程完成后, 请求验收时需要经过严格的竣工验收制度并根据工程质量实行奖惩制度。

2.3 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协调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农村经济取得了成就。但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处于薄弱环节, 与经济非常不协调, 造成不良的水利环境, 无法发展水利更好地体现其引水、输水、灌溉和饮用的功能。相关部门要顺应时代发展, 向新兴水利目标迈进, 实现生态、环境、景观、城市与农村的协调进步, 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经济结合起来, 为农村面貌锦上添花, 落实国家的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2.4 普及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 是为了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分配。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的严重不足, 需要有效利用节水灌溉技术以满足农业的需要。相关部门要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搞好防渗措施;同时, 实施喷灌、滴灌工程, 做好河道浆砌防治工程, 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3]。

2.5 引进人才, 重视小型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需要高素质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队伍, 为此相关部门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第一, 通过培训, 让水利人员提高思想觉悟, 调动学习积极性, 增强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第二, 从外部合理引进人才, 建设素质高、业务强、技术水平高的人才队伍。

2.6 建议解决小型农田工程运行资金缺乏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维护比建设更重要, 应该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国外在这方面有比较优秀的运营模式, 如日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费用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责, 农民只负责不高的比例。同时, 要出台相关政策, 解决水利部门职工工资发不出的问题, 实现水利工程和部门良性循环的过程。

3 结论

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讨论, 可以看出, 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需要国家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与管理, 不仅要出台相关政策, 还要让政策落实到位;同时, 根据当地小型农田的实际情况出发, 结合当地的环境和气候, 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督管理体制, 为更好地服务“三农”,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福.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J].低碳世界, 2015 (35) :79-80.

[2]武玉峰.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农业与技术, 2014 (11) :68-69.

3.谈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篇三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水资源对于农田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对于农业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水利工程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落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随意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缺乏,下面将对这三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问题进行详述。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系落后

农民在长期的用水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自身的经济效益,没有考虑到集体的经济效益,即没有人愿意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管理,只是想一味的去用水。这主要是由于管理体系的问题,政府也很难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另外有的地方政府组织农民修建农田水利工程,但是修建后的水利工程没有发挥其作用,水利工程的修建只是一个摆设,不少农田水利工程出现了堵塞以及破裂的现象,但是没有人组织进行修理,这种情况长时间发展会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出现淤泥、杂草以及垃圾,无法实现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的目标。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农民的思维局限性,因为其更多注重的是眼前利益,而没有考虑到以后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无法克服自然灾害给农田带来的损失。还有不少农田水利工程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已经失去使用价值,但是却没有进行翻修,政府没有倡导进行翻修,农民也就没想翻修,水利工程管理意识十分缺乏。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随意、不彻底

我国大多数农田水利工程都是由于管理随意而导致损坏的,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时没有切实的考虑其影响因素,例如水利工程的尺寸以及厚度都没有进行严格的考察,只是简单的进行管理。有的水利工程在出现损坏的情况之后,维修人员只是简单的将漏洞修补,而没有考虑漏洞产生的原因,这样的话漏洞还是会再次出现。这主要是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缺乏科学指导依据,乡下政府只是为了完成中央下达的任务,而没有切实的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落到实处,有些乡下政府为了谋求更多的中央拨款就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偷工减料,没有按照国家正规的标准去建设。有的乡下政府虽然没有挪用中央拨款,但是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却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这样所导致的后果是水利工程的质量非常差,农民根本无法用到水利工程进行田间灌溉。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严格管理,这样才能够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其作用。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的方法主要是转变农民的原有观念,促使其全部参与,另外还要明确水利工程负责人、培养水利工程管理人才,下面将详述这些解决方法。

1.加强农民观念的转变

农民由于自身局限性所以很难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农民觉得无所谓,毕竟习惯了长距离灌溉的生活,忽然的转变使得农民变得不适应,所以农民没有了解到水利工程修建的好处。为此政府要对农民进行相关的教育,开导农民的思维,要使得农民弄清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以及作用,这样农民才会积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积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农民政府要予以表彰,对于不积极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农民政府应该限制其通过水利工程进行田间灌溉,即做到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这样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就会显着提高,并达到全民参与的程度。

2.落实水利工程管理责任人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之所以很难进行管理,主要是由于没有一个明确的负责人,人们对于水利工程的损坏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这样就会使得水利工程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首先明确每位农民的责任管理区域,那个区域的水利工程损坏就由那个区域的水利工程管理责任人进行维修,这样的话就会使得水利工程的维修变得简单,而不会出现谁也不管的情况。毕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服务与广大农民,最大的受益者也是农民,为了得到更高的粮食产量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就需要每一位都认真维护自己所管辖的水利工程,这样的话便可以实现互利双赢。同时还需要一套健全的奖罚措施,对于在维护水利工程中有较大贡献的人要予以奖励,激励其保持维护的激情。对于在维护水利工程中没有贡献的人和故意损坏水利工程的人要予以处罚,旨在遏制其再次破坏水利工程,这样就使得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变得有序、简单而且有效。

4.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经验思考论文 篇四

3.2拓宽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1)在稳定中央政府水利资金对东昌府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政府更多资金的投入(2)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的加大(3)东昌府区区直各部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整合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主体较多,资金投入规模较大,国土、农业、水利、农综办、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都有专门支农资金,以项目资金来源的对应部门为建设主体,按照水利规划集中投入、规模发展,集中连片实施。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资金效益,避免造成重复建设。

3.3着力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推进末级渠系与骨干工程同步配套设施建设一是制定措施,有效地解决由末级渠系设施不配套引起的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促进节约用水,减少因输水造成的损失,节省农民不合理的水费支出;二是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和维护供水计量设施;三是创新机制,对于末级渠系和供水计量设施的建设采取“先建后补”、民办公助”的奖励机制,对于运行管理费用、农民用水协会启动资金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

4东昌府区小型农田水利实施后的成果

5.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篇五

摘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挥工程应有效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文章以萧山南部地区为例,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改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近年来,萧山南部地区坚持政府主导、民生优先的原则,不断加大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相继完成了标准河道61公里,水库除险加固35座,各类泵站、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灌溉渠道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70余处,进一步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使萧山南部地区水利民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但由于多种原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1.1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认识有待于提高和加强

相对于水利骨干工程来说,小型农田水利工作面广量大,目前其规划存在一定的重形象、轻效益现象。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规划、选项阶段,往往比较注重路边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项目建设本身的必要性和工程效益没有足够的重视,规划缺乏科学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1.2少数镇村级缺乏规划认识,群众科学用水意识不强

少数镇村级领导缺乏对镇村农田水利规划的统筹认识,出现新换一届领导换一个规划的现象,致使工程布局不合理,工程治理方面“头疼治头,脚疼治脚”,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或出现重复建设等现象。部分群众对水法规认识不足,保护水资源、科学用水意识缺失,在水资源日趋紧缺的情况下,农业灌溉浪费水的现象还很严重,向河道偷排泥浆、在水库溢洪道上设障等违法、违规损坏水利工程、倾占水工程管理范围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1.3管理体制不理顺,重建轻管现象比较严重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必须有一套系统的管理体制,科学运行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目前重建轻管现象仍比较严重,注重工程实施所带来的政绩,而忽视工程的建后管护,自然乃至人为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农田水利工程缺乏技术指导,有数量无质量,技术含量低,影响到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1.4政策处理等原因,新建工程建设进度较缓慢

因政策处理等各种原因,造成新建工程建设进度较缓慢。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地方矛盾较多,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而原有工程已年久失修,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如某村兴建的小型泵站工程,开工时前期政策处理工作未全部落实到位,施工时又由于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制度不健全,致使建设进度缓慢,工程质量不过关,群众意见较大。

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采取主要措施

2.1全面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统筹力度

建立综合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全面统筹负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建立小型水利农田工程规划的审查审批制度,由建设单位对工程地点、规模、投资计划等上报审批,加强规划审查力度。按照总规划,分步骤、分阶段、科学合理地制定出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2.2全面加强对在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

一是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在项目实施前期工作中,水利主管部门协助当地镇村做好规划审批、招投标、政策处理等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开工实施。

二是严格实行施工准入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根据工程规模要求,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资质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水利部门、水管单位和镇水利站逐级做好监管工作,监督项目业主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制度,健全现场管理体系建设,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三是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2.3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制度。

由综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档案管理制度,结合数字化档案室的推广技术,将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料全部纳入数据库,为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建立必要的基础,有效地解决规划无序、责任主体缺位等问题,确保工程项目能够长期发挥应有的效益。结语

总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发展的基石,在发展农业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质量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优质工程的建造必须拥有一套健全合理的监督管理体制,规范项目建设管理程序,确保施工过程合理,项目管理严格、经费使用透明,同时要加强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工作,使工程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益,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6.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篇六

围,加大对农村小水利设施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农民投资投劳自主建设,历史欠账过多,标准低,配套差,发展滞后。近年来,中央财政推行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的政策,实施小型农村水利公益项目和雨水集蓄利用项目收益较好。应从统筹城乡发展、巩固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和维护农村稳定的高度,加大财政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将小型农村水利设施纳入公共财政范围,真正做到“民办公助”,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2.2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经营管理改革

农村水利是农业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但不具完全市场化的竞争能力,应通过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进行解决。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明晰工程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规范管理权。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具体经营管理方式,可根据工程类型、特点和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灵活选择,可由水利管理站直接管理,也可通过产权转让私人经营,还可采用经营管理权承包、租赁或聘用“能人”等方式经营管理。政府在租赁、承包及产权转让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实防止掠夺性经营,同时,要加强行业管理,制订考核办法,建立奖惩制度,要加强对经营者的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建设而减少灌区面积的,镇村政府要进行相应调节,确保经营者利益。

2.3率先启动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配套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带动和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小水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激发群众参与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配套资金投入机制。临泽县结合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际,率先启动了灌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配套专项资金投入机制,县水务局每年从水费收入中划拔10%的资金,作为群众集体投资投劳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全县各项目计划外急需改造或维修的末级渠系工程(包括斗、农渠及建筑物)、小型防汛工程、抗旱设备和设施农业供水工程等项目配套建设。为方便管理,要求各村申报项目的自筹资金(含群众集体投工投料折算资金)必须达到项目建设总投资的30%~50%以上,作为申请项目配套专项资金的重要前提。县水务局对符合条件的项目,批复拨付不足部分的配套资金。通过采取项目区群众自愿民主申请、项目区所在灌区水管单位审查立项、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划审批,根据项目区所在行政村水利管理能力等级、群众自筹资金承诺方案以及配套项目资金申请数额,按照规定等级和比例划拨配套资金,单个项目配套资金不超过10万元,对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管理能力高、群众“一事一议”决策执行好、农业供水水费收缴任务完成好的村,可适当调高配套资金,以鼓励和支持农村群众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3结论

7.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篇七

1.1 近年来, 农业的干旱缺水呈现越来越严重的势态。

全省农田受旱面积由20世纪70年代的平均0.113亿公顷/年, 增加到90年代的平均约0.267亿公顷/年。1999年全省受旱灾面积达0.0400亿公顷, 2000年、2001年的特大旱灾造成我省粮食减产约10%。由于水资源短缺, 农业、农村在与工业、城市的争水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工业、生活、环境保护用水比例不断提高, 农业用水比例大幅度减少。而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渔、副、牧业用水量比重不断增加, 种植业灌溉用水量日益减少。如果说过去一些地方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生态环境恶化, 现在, 种植业将最有可能成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牺牲品。

1.2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

尽管我省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与新时期“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对外开放”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我省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多建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由于勘测、规划、设计仓促, 经费不足, 配套不全, 施工条件简陋, 工程质量差, 后期又缺乏维修管理, 经过几十年的运行, 不少工程已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 普遍老化损坏, 大型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相对于大型灌区的骨干工程, 中小型灌区以及农田水利田间工程的现状更令人担忧, 导致输水效率低, 渗漏损失大。

1.3 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差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前, 在支持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过程中, 农业投资尚能占到整个国有单位投资比重的5%以上, 到1995年, 不考虑严重的“农转非”现象的条件下, 农业投资也只有2%。1980年后, 年均新增供水能力比1979年前减少了近3/4, 原有工程因缺乏维修管理资金而效益衰减严重。另一方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负责转嫁到地方与农民身上, 即使在“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九五”期间启动的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建设项目, 各级财政投入也只占到32%, 且地方配套往往落空。事实上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 比公路、铁路沿线的“样板工程”、“参观工程”差得多。

2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2.1 近10多年来, 我省农田水利的重点不

是单纯扩大灌溉面积, 而是配套田间工程、提高灌溉保证率, 着眼于提高水分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 支持了种植结构和农业结构的调整,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2 我省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

地, 加快现有灌区的持续配套和更新改造, 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 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 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此外, 高效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水方法与技术的要求更高, 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2.3 我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包含农业可

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等具体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 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而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 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结构调整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新阶段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多种点什么, 少种点什么的问题, 不是简单地以“种植比例”为标志的, 而是面向市场, 着眼于提高质量、效益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调整, 对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一方面, 过去的灌溉系统是为粮食生产服务的, 基于粮食作物的水分生理特性, 不适应作物多样化要求, 不能满足提高作物复种指数的要求;另一方面, 在水资源严重短缺条件下, 脱离高效、节水的农业结构调整也是无生命力的或不可持续的。只有不间断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结构调整才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3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措施

3.1 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

首先,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只是手段, 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 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 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 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 农民和农业已为我省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 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 即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 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 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 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 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3.2 充分利用WTO规则。

如果仅从主要农产品价格来看, 在加入WTO后, 我省农业确实面临很大挑战。但是, 农产品价格高、农业生产效率低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由于农业是基础性产业, 市场化程度低, 产业发展风险高, 农业WTO协议规定了很多保护条款, 加强对国内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是全世界所有WTO成员国的通行做法。如果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 那么也可以说农业是加入WTO后国家支持与保护空间最大的产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与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农村水环境建设等均可纳入WTO“绿箱政策”的支持范围, 属于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的支持。

3.3 重视农田水利科学研究。

现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 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 都是前所未有的, 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 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与管理人才, 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 不仅是时代的需要, 也符合WTO规则, 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3.4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

金投入, 所以, 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收入, 扶持农村公益性水利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国家建设投资的引导和调控作用, 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和民营资本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省许多地方制定了激励扶持政策, 本着“大干多支持, 小干小支持, 不干不支持”的原则, 拿出部分财政资金作为“引导资金”, 这种做法值得借鉴;今年国家启动灌区末级渠系工程续建配套项目, 水土保持、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 也增加了小型农田水利的投入, 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机遇。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以农民投入为主体, 只有把群众真正地发动起来了,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才能真正搞起来, 要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 组织工作组深入村镇农户, 耐心细致的给群众讲道理, 循循善诱。要让农民真正明白, 兴修水利始终是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 是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行为, 也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的重要途径, 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只能前进, 不能滑坡;只能发展, 不能停滞。

结语

我省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仅有丰富的经验, 而且深得广大农民的欢迎, 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关键在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既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政治稳定的需要。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 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 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正英, 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1]钱正英, 张光斗.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8.关于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 篇八

一、目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引水工程和中小型泵站等。

1.工程建设问题

工程建设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如有的小型水库灌溉涵管漏水,在没有专家认证前,乡(镇)政府拿出资金进行维修,多年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致使枯水季节缺水灌溉,丰水期,水泛成害;

2.工程重复建设多、半拉子工程多以及工程纠纷多

造成了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科技含量低,存在很多工程隐患,如有的地方田间灌溉渠道工程,属于农业开发项目,县(区)政府负责管理,但没有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造成工程完成60%~70%,停工一年多也无人过问,该渠道内80%沉积大量淤泥;

3.管理粗放,建设标准低

部分地区由于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水利设施建设标准低,建成后管理粗放,造成过早的失去其使用价值,同时也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有些县(区)部分农业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没有落实到部门单位管理,建成不到一年时间,引水渠道淤堵,泵站毁坏严重;

4.工程建设缓慢,老工程年久失修

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如有的施工队伍不规范,监理制度不健全,施工前期存在着质量问题,致使建设进度缓慢;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了解我们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将促使我们进一步去思考如何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加强监管、健全体制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的水利建设变成真正的阳光工程、便民工程。

二、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1.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如,景德镇市近两年结合实际情况,要求地方,如乡镇、村一级在拟建五万元以上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如打井、建坝、扬水、拦河、修渠、排水、微滴灌等,首先申报,对工程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2.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工程招投标制度

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依据审批工程的规模,建立健全资质认证制度,确保聘请具有一定设计资质的、从事相应水利工程的设计单位设计,严禁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不正当渠道获取从事水利工程设计的权力,设计图纸必须加盖资质证章方能使用;所有审批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必须经行政主管部门招标办招标。招标办组织建设单位和有施工准入证的三家以上企业或单位,依据设计工程项目进行投标,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引进竞争机制,规范施工管理,明确工程投资,遏制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腐败现象,签定公证合同方可进入施工程序。

3.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施工准入证是指具有一定的水利施工技术和条件,达到一定的施工管理水平的施工企业,才能准许其进行水利工程施工的一种制度。以取得水利施工准入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生产设备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施工人员为标准确定,施工准入证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发放并检审;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质监单位配备一定数量的质监员,施工单位的技术员随时配合质监员对工程各个部分进行检测,填写检测记录,特别是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材料,如设备、水泥、钢材、试件、试块等能验证和影响工程质量的材料,双方共同到有关权威部门做鉴定,才能作为保证资料、必备资料和安全资料汇入施工档案,为综合验收和今后工程管理检验提供可靠真实依据。

4.建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

在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要以竣工报告形式报请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同时施工单位也要报经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施工保证资料和必备资料,汇总的真实完整资料一套备案。地市县水务局根据竣工报告和施工资料,组织有关设计、质监和相关单位的技术人员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听取报告、查询资料、检测实体、细查局部的程序对所建工程验收,做出该工程的综合评定意见,所有未经验收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和结算工程款项;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按建设程序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对新建工程项目进行评优,对被评为“优质工程”的凭验收证明兑现一定的奖励,同时加强宣传,形成一种狠抓工程建设质量的良好社会风气,对未按建设程序施工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并报相关智能部门进行处罚,并通报批评和备案,特别是不按有关规范施工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的豆腐渣工程,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9.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篇九

2009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建设方案

(编写提纲)

一、基本情况

简述项目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自然灾害情况、农业生产现状等。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

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指灌溉面积1万亩以下或农田排水面积3万亩以下的灌溉排水工程设施,同时加上大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类型、分布及完好程度;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及运行情况;作为灌溉水源工程的水库运行状况;项目区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水资源状况等。

三、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建设范围及布局,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数量、规模、建设标准等。

四、工程管理

工程建设管理、建后运行管理,包括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等。

五、建设费用及筹资方案 测算建设费用,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六、预期效益

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用增加、恢复、改善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增加粮食生产能力,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增效等指标定量描述)。

附图:项目区水利工程现状分布图

10.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篇十

1概述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常是为了解决局部区域农业生产、人畜饮水等问题而修建的灌排设施、储水设施等,常见的类型有水库、水井、引水工程、泵站、抗旱水源工程等。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过人工环节的加入来改变地区原有的水资源在生产生活中的流动,来提高区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然而我国大部分小型r田水利工程建设收效偏低,这说明在对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中存在许多可以改进之处,笔者在下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简要提出改进意见。

1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分析 篇十一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措施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份旱情较严重,同时也表现出我国客观意义上存在的水资源短缺现象,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匀,以及部分干旱地区没有配备灌溉设施,或者是水利设施不配套及灌溉设施年久失修等情况。我国由于灌溉设施不配套造成的干旱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水资源的大量浪费,以及大片农田不能浇灌,都是由于灌溉设施不配套导致的,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同时也为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敲响了警钟。为求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情况,改善农村水污染状况,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速度,必须大力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含义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指的是以改善耕地灌溉,解决农村饮水短缺为目的,而建设的农田灌排工程、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灌区,以及修建的各种小工程,如水井、水窖、蓄水池、塘坝、小型水库等,农民进行的耕地劳作,日常生活,都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紧密相连。总之,农业的抗灾旱,粮食产量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质量的优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等等方面,都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息息相关,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当前,在很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承包单位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的操作要求,没有安排专业的监督检测人员,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在建设工程中存在着。招投标制度不能完全的贯彻,以及强有力的执行,部分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承包单位,没有资质证明,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没有配套的建设设备,缺乏保障工程质量的意识,同时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致使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时使用劣质材料,材料达不到国家要求标准,必然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另外,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之前,都会制定建设周期,但执行力薄弱,不能依据标准规范施工,不注重管理,没有针对出现特殊情况时的预防措施,问题出现了才去处理,施工方法不规范,势必影响着工程质量。

2.2 管理存在的问题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管理不到位效率低,运营方式单一不合理,管理体制不完善权责不明,农民参与程度低等。目前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几乎没有专业规范的管理机构对其实施管理,很少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细致的管理,工程的建设完全由承包商自主,自主性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不按施工计划施工,不标准、不规范地进行,这种情况下不仅降低工程质量,还浪费工程建设成本。即使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展了管理工作,也存在着权责不明的问题,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职责划分不清,究其根本原因,我国并没有设立专职负责水利工程的监督检测、管理养护、运行安全的相关部门。

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

3.1 加大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的基础设施,所以必须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的建设则需要资金的支持,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推动水利建设。近年来,我国已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对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但真正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却寥寥无几,且资金利用率低。鉴于当前这种情况,应开设绿色通道,以便于水利工程资金的申请,涉及到水利工程建设的申请文件,有关部分应尽快审核批准,进一步落实运行,加大力度管理建设资金,杜绝资金缺乏的现象发生,做好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充分利用资金创造价值。另外,政府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即指引、扶持、监管和服务,以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为原则,调动社会各界,开辟筹集渠道,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3.2 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

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建设工程的前提,是工程发挥效益的关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需要制定健全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结合以往管理经验,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改革,制定明确的工程所有权,权责落实到位,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稳定、有序、科学合理地运行。工程所有权的明晰,对农民使用的小型工程,产权归个人,乡镇人民政府要予以产权证明;对人民大众受益的工程,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划归用水合作组织;经营性工程,引进市场机制,筹集社会资本,建立法人实体,实施企业化运营,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由乡镇委托水管站等单位,持股运行,也可通过拍卖形式,拍卖给个人经营。以合同为依据,通过用水合作组织拍卖、租赁、承包、管理、股份合作等形式,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法制化。第二,真正的实施落实我国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制度,改革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

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条件,是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和管理,需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科学的管理,以此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严禁出现面子工程。建设优质工程,可以给农民带来效益,服务于人民生活。同时,水利工程运行期的管理也不可疏忽大意,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服务于我国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的正常生活。

参考文献

[1]严晓军.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初探[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7:84-85+71.

[2]徐荣才. 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分析[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6:35-36.

上一篇:全力以赴冲刺期末优秀演讲稿下一篇:春节饮食健康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