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的风景优秀作文(共16篇)
1.走在路上的风景优秀作文 篇一
乡间新修了一条小路,平平坦坦,一直绵延向远方。走在公路上,我将目光投到公路的两旁――青葱的小草,碧绿的池水,还有一条不知名的小径。小径的远处隐隐约约地看不真切,红红绿绿,却很惹眼。
我踏下公路追寻远方的美景。走在蜿蜒的小路上,右边是碧绿的池塘,阳光在池水的波纹间不断地跃动,碎成了一池的金屑。左边是青青的小草,各种各样,每一棵都在阳光下贪婪地呼吸。
愈走愈远,景色也渐渐奇异起来。左边的野草竟成了一片一片的狗尾巴草,散发着清香消散在湿润的空气中。狗尾巴草中间有着白色的花朵,像蒲公英,可又不是,绒绒的,球儿一般的,仿佛在草丛中舞蹈。
在一个拐弯处,我似乎来到了神秘的远方。
红的、黄的、紫的……鲜花姹紫嫣红,在阳光下眨着眼。前面是碧绿的池水,不断孕育着这份赏心悦目的美。
我在这还发现了一颗树。树根竟长到池水中。它穿着斑斓的彩衣,叶子格外惹眼,由红到黄,各种颜色的渐变展现无遗,我欣喜地摘下几片不同色彩的叶片,依次排列,竟成了一把小巧的“扇子”。
我在这块地方流连了很久,才起身离去。
在小路上继续走下去,景色渐渐普通起来,找不到斑斓的池中树,也看不到精致的五颜六色的花儿了。不知不觉地走着,猛然间发现自己竟然回到了原处,回到了那条新修的公路上。
我抬头望了望天色,夕阳酡红,映醉了晚霞。想到一开始太阳精神抖擞的样子,原来已经过了很久,我又低头望了望脚下的公路,不禁愣了:过了这么久,看了这么多风景,我却依旧回到了原处。
这多像我们的生命!
走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在追求着心中的梦想,一如我在小路上追求远方的景色。可常常临到末了才发现,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处。人赤裸裸地来到世上,同样带不走什么,那么又何苦为了一个目的而不顾一切?
生命的途中,有花香,也有鸟语。怀揣一份悠闲的`心,在前进的途中不断采撷美丽的景色,在闲暇时编织成斑斓的记忆,让生命也变得明媚而灿烂,馥郁而芬芳。
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放慢匆匆的脚步,让悠闲的心静静品味生活的味道,让宁谧的心默默探索生命的真谛。
我又望了望小路的远方,依旧姹紫嫣红。
2.走在路上的风景优秀作文 篇二
一、课外访万家
去年8月25日, 我和同事带着“课外访万家”的登记册, 骑着摩托车一起畅游在乡间的道路上。
正值金秋时节, 好一派迷人的景象。棉田里, 白雪般的棉花让棉农心里也开了花。稻田里, 轰隆隆的收割机不停地卷吸着金黄的稻谷。果园里, 瓢大的蜜柚树很远之外就溢出了清甜的美味。
“前面向右转弯, 第5家就到了。”张老师在车座后面提醒我。他曾经在达河村任小学校长多年, 还记得大部分学生的家庭住址。经商量, 我们决定第一个家访对象是二 (2) 班学生陈亦妍, 这个小女生学习比较认真, 成绩优良, 但是胆量小, 害怕挑战, 我正好是她的数学老师。“陈爷爷在家呀, 我们今天是来进行家访的”, 一下车, 还没等家长看清是谁, 张老师就主动打了招呼, 说明了来意。陈爷爷高兴地说:“太好了, 快请屋里坐!”接着, 我们就一边喝着清香的绿茶, 一边聊起来。在面对面的交谈中, 我们如实地向家长汇报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学校、班级工作情况, 并期待家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陈爷爷也迫不及待地说出了孙女在家的学习生活状况, 谈吐间, 有时面带微笑, 有时流露出忧虑的神情。通过交心谈心, 我们把情况都如实地记录下来, 待日后整理。
接下来, 我们陆续到吴裕康、刘世玉、陈士杰、杨慧琳、胡雅娟等十几个学生家中家访, 了解到了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爸爸妈妈都出去打工, 只靠爷爷奶奶看护。孩子们有的经常帮家里做点家务, 有的爱看电视, 有的作业没人辅导, 有的喜欢到田野里玩耍……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 想到他们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我内心不禁一颤:乡下的孩子与城里孩子的差距真是太大了, 他们太需要无尽的爱与关怀了。
一天的家访结束后, 我们又伴着火红的夕阳, 迎着金秋丰收的美景回家。
这一整天的家访, 虽然感到腿脚有点酸疼, 身心有点疲惫, 但它让我真正走出三尺讲台, 走进美丽乡村, 走进了万千家庭, 走进了每一个家长与学生的心灵。
二、课内比教学
曾记得, 去年的金秋九月, 丹桂飘香, 秋风送爽, 在开学工作的会议上, 我们听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全省上下将扎实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一时间, “比教学, 访万家”在全校迅速蹿红, 成了最热话题。“怎么比?怎么访?”“我们年纪大的不参加, 行不行?”“我们年轻的跑不掉罗!”“呵呵!平时校长们随堂听我们的课, 这回我们去听校长的课。”“比就比, 怕什么?”……老师的嘴上这么戏说, 暗地里都摩拳擦掌, 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势。是啊, 面对富有生命的光辉事业, 面对乘风破浪的教改大潮,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 本身就应具有熟悉教育教学规律, 轻松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能力。既然说, 上好一堂课是老师们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那么, 面对教学比武, 何惧之有?既然说, 教学比武课不是随随便便的家常便饭, 那么, 这顿饭要做得色香味俱全, 岂可等闲视之?于是, 我也在静静的思索中, 开始筹划自己的比武大事。
曾记得, 那次我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课《角的初步认识》。课前, 我精心研究了教材教法, 准备了辅助课件和学具等, 并反复修改教学设计。自以为教学内容浅显, 互动性强, 一定会马到成功。可事与愿违,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由于我随意提了几个指令性不明的问题, 致使学生像脱缰的野马、断线的风筝, 答非所问, 怎么也收不回来?整个课堂, 我没有及时捕捉并修正新的信息, 特别是来自孩子们的信息, 没有有效地接受各种新的挑战, 最终急得我慌不择路, 失去了目标, 只好草草收场, 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课后, 同事与我倾心交流, 给我指点迷津。唉, 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蓦地, 我从那堂课从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 这教训很苦、很酸, 它必将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 留在我教育生涯的印迹里, 指引我向上向上, 时刻激励总有一天一定会尝到最甜最甜的果实。
曾记得, 我虚心听取了二十位老师的比武课, 老师们真是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每位老师都是激情满怀、踊跃参加。尤其是校长、领导都以普通老师的身份和心态积极认真的准备教案、制作课件, 准备一展中老年教师“宝刀不老”的风采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成果。在比武中, 尤其令我印象时刻的是, 何持老师的科学课《电磁铁的磁力》令学生兴趣盎然;崔俊华老师的数学课《圆的认识》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黄荷翠老师的英语课We Love Animals激情四射;谢谦老师的美术课《相同与不同》生动有趣;刘芬老师的语文课《四季》让学生身临其境;魏登科老师的音乐课《中国民族弹拨乐器介绍》丰富多彩……
在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观念与行为”、“传统与现代”、“基础与创新”、“标准与多元”、“形式与内容”、“预设与生成”等各种关系都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不管是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还是校长、领导的比武课, 一节比一节精彩, 一堂比一堂吸引学生, 真可谓是引人入胜。那段时间, 我一边精心准备自己平时的教案和课件, 一边抽时间听课、评课、议课、学习、讨论, 在碰撞中点燃思维的火花, 在讨论中启迪教育的智慧。除了上好自己的课外, 我还在欣赏着每一位参赛老师的教学, 尽情享受着每一位参赛老师的成功与不足。我和所有老师们一样, 每天工作的八小时, 都是在紧张与忙碌中、收获与快乐中度过的。
3.走在坎坷的路上 篇三
关于联户的话题,在曲合尔一队的冬窝子里再次展开了。曲合尔一队位于玛曲县西北部,属于欧拉乡,既临着黄河,又靠着阿尼玛卿山,与青海交界,算是黄河拐完了大U形弯后最后即将流出甘肃境内的部分。草场也涵盖了从河滩到山地等各种类型。
“其实你们一开始来找我们谈,我们还是很戒备的,以为你们是要来给我们搬迁。政府希望我们沿着公路盖房子,这样交通方便,也好看。但是我们不光图方便,最重要的是水源问题,我们的房子最后还是顺着溪流盖起来的,这样每家每户去取水都方便,不会很远。”尕考说。
政策制定者往往只考虑一个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其他,这不仅发生在尕考他们队现在的冬窝子砖房的地点选择上,在承包和联户的矛盾上也同样存在。“我们的联户,别看好处这么多,但是上头还是不允许的,他们睁一眼闭一眼我们才能这样坚持下来。”尕考说。
这种对联户的微妙态度在我们访问县里的中层干部时也能体会得到。深入到实际中的中层干部们,对联户与承包的观点还是很明确的,认为牧民们自己选择了联合的道路,自然有其合理性,只要不跟上面的政策执行产生严重冲突,还是本着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但一到官方场合,坚持承包到户还是必须要坚决执行的。
“我们不是说不承包,我们也承包了,每家每户都知道自己家有多少人的草场,因为草场的质量不一样,不能按着一人就是多少亩来分,只能是一人份的草场大概能养多少牲畜,我们也是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我们的牲畜限制数量和联户的。”尕考解释道。
这样基于承包而形成的联户对牧民们来说,跟大集体时候的“公社化”完全不同,不光是承认了每家草场,并根据这个来设定牲畜限度,也同样允许牧民自由进出。采访中,我们也遇到过先是联户后来退出自家单干的牧民,这样的牧户往往是草场面积较大牲畜数量较少的。虽然在连护体内部有一定的关于牲畜数量和草场面积的补偿规定,比如尕考他们的曲合尔一队制定的,每头牛50元的补偿标准,但对这些少畜户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不公。“就像采日玛乡的依芝说的那样,他们牲畜多的人家就可以多多占用草场,给的那点补偿连娃娃读书钱的一半都到不了,我还不如把草场收回来租给别人昵。”他们队是19户联户的,他家一共有700亩草场,却只有40头牛,因为劳动力不足,牲畜数量一直都发展不起来。按着他们联户体里的规定,700亩草场是可以养120头牛的,因为没达到标准,每年他可以拿到700元的补偿,但这让他觉得不公平。“那些养了200头牛的人家凭什么只出这么一点钱就可以用我家的草场?去年我家从联户里分出来了,多余的草场租出去,一年10000元,不是比以前要好了很多吗?”
联户中确实涉及到了个人牧户与整体权利的矛盾,也不可避免地要在这种分分合合中最终摸索出最适合的路。
“我曾经说过一句话:除非政府强行要我们单户放牧,否则绝对不分,这是出于对整体的考虑。”尕考说。在他看来,无论是牧草质量还是邻里关系,他们大队比周边其他小联户和单户的都明显要好。甚至牧民们还大概估算过,如果全部分到单户,就算在现在牛羊数量的基础上再限制一些,草场肯定也是不好的。在周边就有这样的案例,一家分了20米宽5公里长的草场,从山顶到黄河边,牛羊一天来回一趟,就把牧草都踩踏坏了。如果划分草场的时候不是这种长条形的话水源问题又无法解决。所以,对于联户的好处和必要性,曲合尔大队整体充满信心。
其实同样的困惑在整个首曲湿地上普遍存在。我们在采日玛乡见到,现在几乎每个队都缺水,不光牲畜,就连人吃水都有了困难,而这种困难本来是不应发生,或不会这么严重的。在曼日玛大面积的草场上,除了黄河沿岸之外,还有几处泉水和溪流,却因为草场承包的关系,都被划给了某个队甚至某户人家。虽然也有大队像尕考他们一样在内部进行了联户,却仅限于自己队的草场上,而无法跨村跨队地利用水源。结果缺水的牧民只有交牲畜饮水费或是赶着畜群长途跋涉到黄河边去。有的队冬场上有水夏场没水,为了迁就水源,只能尽可能缩短在夏场的时间,甚至一年中10个月都呆在冬场上。这也让牧草几乎没有休养生息的时间,给草场造成了额外压力,致使原本就处在退化过程中的草场出现更严重的沙化退化。
就像尕考说的,“绝不分草场,这是出于整体的考虑。”曼日玛乡的牧民们则是更进一步地要求应该扩大联户规模:“我们要联户,不仅在大队范围内,最好能跨队、跨乡,全地区都连起来!”只是,大队内的联户已经不易,要协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还要从整体角度把握和控制牲畜数量,草场压力,所以至今,更大范围的联户还只停留在期望阶段。
在曲合尔一队,联户后,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局部草场的压力,但并不是可以毫无限制地发展下去的。通过尕考他们老人会与各家各户达成了限制牲畜的协议:联户后,各家牲畜数量不得超过标准,比如每人(承包草场时分到草场的人)不得超过40头牦牛,多养1头牛罚200元,按一头牛等于四只羊来折算,各家可以自主决定牛羊的比例。没达到标准的人家,可以选择让牲畜超出的人家补偿。“现在整个情况是牲畜数量刚刚好,超过标准的人很少,否则全村人不答应。”村民们对这个规定都愿意接受。联户成了控制牲畜数量的自发机制。不仅从限制牲畜数量、草场的使用等方面做了细致严格的规定,更在经历了几次雪灾之后,提出了保留公益草场的办法。
在草原上,因为完全靠天吃饭,自然灾害对畜牧业的打击往往是致命的。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规避风险,牧民们传统上都会保留出一块应急草场,就像储备粮一样,用围栏围起来不放牧,只等着灾害来临时候应急。
在尕考的记忆里,牲畜承包的时候,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草还很高,雨水好的季节,牧草都能达到马镫,至少有六七十厘米,那时候一场雪下来,就算没膝深也不会酿成灾害,高草会从雪里露出来,牲畜依然吃得到。但最近这些年,草场越来越差了,二三十厘米的降雪在以前根本不算什么,到了今天却能成为大雪灾,而以往传统上的抗灾草场经过草场承包之后,也已经分给了几户牧民。
经历过几次雪灾,村民们在一起商讨,既然草场已经整个联合起来了,为什么不能再恢复以往的抗灾草场呢7几乎没有异议地,这个决定很快通过了,4000亩草场也从冬季草场上划出,就在黄河边,离他们的冬窝子不远,单独用围栏围起来,成了曲合尔大队应对灾害的“储备粮”。
但是,什么时候,谁才能使用这块草场呢?如果遇到平常年份不需要专为了抗灾而动用这块草场的话,又怎么处理?4000亩好草场面积可不小,几乎等于中等家庭5户人家的草场面积,关于这块公益草场的使用规定也在老人会和牧民的讨论中初步定了下来:除了特殊年份遇到灾害之外,家里有困难比如劳动力不足等,不能转场到深山里的夏季草场去,可以申请把羊放到公益草场里,每50只羊交一只羊的使用费。这些作为使用费交上来的羊则作为大队的集体财产由牧民们一家一户轮流看管。如果谁家有灾难,家里人生病,娃娃要上学有困难等,集体会从这笔公共财产里拿出一部分资助他们,也会按年给一些孤寡老人们支付生活费。这看似简单的公益草场,看似简单的规定,却把整个队团结在了一起,也解决了部分的社会保障问题。
外人看来这种有效的管理措施与保障体系,尕考却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传统上一直就是这样的,在草原上放牧,大家必须互相帮助。我们公益草场所有收入都是集体的,就应该用于帮助有困难的人。”
4.走在阳光的路上作文 篇四
“你看看,你这次又没考好,老是马虎,就不会改过来吗?”妈妈对我喊道。满心委屈的我“砰”地一下关上门,向楼下冲去。“有本事你就别回来!”妈妈依然吼着。
我在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一阵乌云忽然飘过,下起了雨。我跑到一个广场的凉亭中避雨,不经意间瞥见一个卖伞小女孩儿,在向路人推销着手中的小伞。可人们认可冒雨,也不愿意搭理她,她也并不沮丧,依旧微笑着继续工作。我觉得她很可怜,就走上前问道:“这伞多少钱一把?”“大哥哥,这伞只要五块钱。”我掏了掏兜,摸出了五块钱,递给了她。
她接过后,递给我一把伞。我将伞打开,举过头顶,又扭头问道:“这大雨天的,你不回家,怎么在这卖伞?”她听了,低下头说道:“我的奶奶生病了,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只好趁着放假的时间卖伞,为奶奶治病。”“可你一个小女孩儿,这么重的担子,你能担任得起来吗?”“不去做,怎么能知道行不行呢?”我心中不禁一颤:连这么软弱的小女孩都可以担起家中的重担,我还有什么理由被困难击倒呢?
淅淅沥沥的雨滴,敲在伞上,又滑落成无数细碎的水珠,冲刷着我的心,让我认清了自己。我默默转身,穿越雨幕,向家的方向走去。
5.走在青春的路上作文 篇五
看着前路的迷茫,我开始怀念童年的欢乐,少年的激情。我想停下来了,但是亲人的期待目光。让我明白,这不是我自己可以决定的,我终究还是走在了青春的路上。
踏出学校后,社会接纳了我,原本年少的幻想,都在这里破碎。我所面对的是现实的残酷。为了生存,我还是选择了好好的找工作。曾经以为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但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却是在第一次找工作的时候,我经历了我几乎都不能承受的打击。站在楼上租房的窗口前,我整日以泪洗面。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匆匆而行的人群,让我觉得我整个的社会都把我抛弃了。我成了一个弃儿。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弃儿。我想到了放弃,想到了退回去,但是在人生这个单行道里我没有了退路,我只能是放下了这些,站到路旁休息。回到了家中,看到和我一同走出校门的伙伴们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我再一次想到了放弃,我想到了算了,人生到此为止吧!但是每当看到了妈妈的泪眼,想起了爸爸离开我时眼中的期望。我开始担忧,我害怕我再也赶不上他们。我再一次想到了,我还是可以拼搏的。离开家时,妈妈与姐姐因为姐姐的个人问题闹得不可开交,这一次我走得很孤单。没有了家人的安慰,没有了妈妈的鼓厉。就是带着心中的那微弱的信念,我开始了人生的再一次拼搏。
或许是上苍的怜悯,出来后不久我就找到了一份前台的工作。可能是因为我心无所求的样子在他们看来是弱者的体现。工作虽然是有了,但是工作中那自认为是老员工的女孩嚣张得不得了。对我动辄就是厉声相斥,对于这份工作来得不易,我还是忍了下来,我以为慢慢的就会好走来的,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是这都是我的一相情愿。越是我学到的多了,她对我的态度就越是不好,在嫂子高工资的诱惑下,我选择了跟着哥哥他们,那时的我想着。或许我还是需要有个人照顾我吧。我离开了那个公司。离开了后我才发现工作并不是那么的好找,我来到了一家介绍所,本来想如果可以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的话,花点钱也是值得的。但是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可以拿到一份好的工资。介绍所介绍的工作不仅没有很好的待遇,而且离哥哥那边也很远,来时的两种意愿都没有达到。我只好放弃了。哥哥从同事那里帮我拿来一张表格,让我填好后过来应聘,别无它选的我只得拿了表格就过来了,但是看到那么多的人过来我真的怕了,我看到的是很多的人,我的柔弱让我跟本就没有办法递进来我的简历,可能是注定了我就得在这家公司停下来吧,那个人还是收了我的简历,而且是分到了相对比较好的车间,但是产线上的生活,我跟本就没有办法适应,就当我想放弃的时候我抓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想到了应聘这里的文职工作。刚好这样的机会就让我遇到了,我做到了我现在这个位子上。虽然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总得来说还是可以过得去吧。至少可以说算稳定吧。
看着我走过的一小段路程,真的让我明白不少的东西,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既然上天注定了我要拼搏。我就要努力的展现自己的毅力。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完美的体现我的价值。才能让我的青春路上没有后悔。
6.走在青春的路上作文 篇六
他人的眼中我们是时间的富翁,拥有着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时光。
他人的眼中我们不务正业,每日如脱缰的马驹般放肆的游戏般成长。
他人的眼中我们也是无知的人,因为我们在挥霍着他们所谓回不去的时光。
可我们不在乎那些人的眼光,青春本是多姿多彩、放肆张扬,我们不可能等到一切尘埃落定,我们老到迟暮的时候再去做某些不顾一切的事情了。
我们有我们青春的梦想,就像小时候梦想遨游太空一样,总会有不切实际的想法,总爱做一些肆无忌惮不计后果的事情,那的确足青春的优点,无所畏惧,无忧无虑。
可我们终究还是稚嫩的孩子,就如前面所说的我们才一只脚踏进成熟一样,童年时那种青涩的模样仍旧常出现在我们的脸庞,成长的路上也总会有许多的痛苦和悲伤,当我们匆匆忙忙地追随时间脚步的时候,也总是会被成长中的困苦所磨的遍体鳞伤,我们就会觉得迷茫,就会想一直停留在年少的路口,不再向前走,可无情的时光岁月,总会将我们推至成长的浪头,然后让我们经历协雨,经历风霜,直到最后变得无坚不摧。
时间是最好的打磨器,它能够将成长中的所有棱角都打磨出光滑的痕迹,岁月无声无息,总有一天我们会将双脚踏进成熟的殿堂,脱离青春青涩的翅膀,然后幻化成成熟的模样。
7.走在悦读的路上 篇七
一、书香飘满班级
我校从2009年开始每年投资2万余元对图书进行配备, 用于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添置图书, 并已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学校还在每个教室都放置了书橱。学校还从优化校园环境入手, 在校园走廊、橱窗上张贴古代名人画像、经典诗文等书法作品;校园主要通道两旁设置诵读文化墙, 诵读名篇随处可见, 以浸润学生心灵, 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借着这股有利的东风, 笔者也对教室进行了一番“文化装修”。丰富班里的书橱, 孩子们不断地将自己心爱的图书读物带到教室, 既可方便自己阅读, 又可以跟同学们交换着读, 这样的阅读是动态的。笔者还专门为孩子准备“图书登记表”以便及时作好相关记录, 确保班级图书角正常有序地运转。孩子们可以全天随时借阅图书, 孩子们每每徜徉其间, 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具体到每天来说, 早晨孩子们一到校, 将家庭作业展开放置在桌子的左上角, 打开书本就开始“日有所诵”。诵读的材料有三类:一是《日有所诵》, 每学期要诵读完60篇;二是《小学生必背古诗90首》, 每学期我们背诵30首;三是经典的传统文化, 本学期顺应学校的要求, 背诵的《菜根谭》。还有每节课前预备铃响后的5分钟由小班长带领着诵读古诗, 这也是为了组织课前纪律, 让孩子们静下来准备进入学习状态。中午, 孩子们练完字后又有10分钟的阅读时间, 阅读优秀的经典书目。每学期都由家长委员会统一购买阅读的书目, 师生共读, 同交流。一年级上学期我们统一阅读了4本绘本:《蚯蚓的日记》、《鸭子骑车记》、《我不知道我是谁》、《猜猜我有多爱你》, 还有彩绘本的《木偶奇遇记》;本学期我们又在统一阅读《小猪西里呼噜》、《小巴掌童话》、《昆虫记》彩绘版。语文课的前三分钟时间是固定的阅读交流时间。
除此之外, 孩子还会自己根据兴趣自由阅读, 这是每天的必修课, 我们称之为“静脑”。即使不布置, 孩子也已形成习惯。每天的“传统作业”是阅读20分钟, 签条。这样从开学初到学期末, 真正做到了日不间断。坚持五年下来, 带给孩子的将是不可估量的财富。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使之养成习惯。笔者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利用展板展示成果。教室里有三块展板, 一块用来展示学生的阅读量的, 标题是“漫步书海”;另两块是展示学生的读书小报和日记的。我们定期更新评比, 让阅读和日记走出自我的狭小空间, 给孩子一种展示的机会, 带给他们些许的成功感。二是评选小书虫。根据我班的奖励制度, 每得20面红旗, 就可获得一本书的奖励。当然对于落后的孩子, 不管他得到几面红旗, 每个学期末也都发给他们一本书。三是家长会上展示。每次家长会都有一个传统项目就是学生的阅读展示, 孩子们都很重视, 总是彩排好几遍。这也无形中给那些不大关注孩子学习的家长增加了压力。在笔者的精心经营下, 家长很配合老师, 从来没出现过不和谐的现象。
二、书香浸润家庭
一个家庭的文化是教养, 一个民族的教养是文化。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读书。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带头读书, 孩子自然会仿效, 家里最好的装饰品应当是书, 没有比书籍更美丽的东西。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 应把阅读活动延伸到家庭里, 帮助孩子们从小树立藏书意识, 让读书成为家长和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笔者向家长倡导为孩子设立一个家庭书架, 藏书不少于30本, 并尽可能做到适合孩子阅读。抽空带孩子去书店看看, 去图书馆逛逛, 为孩子挑选几本书。每天至少抽出2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可以给孩子讲讲书中的故事,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讨论, 与孩子共享阅读的快乐。与孩子共建读书笔记本, 分别记录家长和孩子的读书感悟。此外, 通过定期了解孩子们的藏书情况和亲子阅读状况, 对藏书量大、阅读效果好的家庭专门在家长会上进行宣传、表彰。
三、书香荡涤自然
陶行知先生说过, “不运用社会的力量, 便是无能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 就会自然而然去运用社会的力量, 以应济社会的需求。”学习和践行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就是不再拘泥、局限于教室里, 而是把孩子们引向社会、引向生活, 让生活的一切时间与空间都成为学生阅读文本, 吸收文化的来源。抓住各种契机, 笔者适时开展各种活动,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 唤起学生的乐学情趣, 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发展”的信念。
每一学期, 我们班都会确立一个小课题, 让孩子们利用课外及双休时间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在积极参与中查资料、搞调查、做专访, 分工合作、互动交流, 乐此不疲。如这学期确立的小课题是“种子的生长”。春天到了, 笔者让孩子们每人在家种上一棵小苗, 仔细观察小苗的生长状况并做好详尽的记录。根据孩子们的发现我们会定期举行“探究”活动, 比如:小苗的叶发黄了是怎么回事?如何让小苗茁壮成长?等等, 此外还举行了“话三国”的小课题研究以及“走近李白”。
通过以上活动, 学生的视野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照本宣科走向亲身体验。在活动中, 把感悟的时间交给学生, 让他们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感知、主动地体验、主动地领悟。
8.走在“甜蜜”的创业路上 篇八
李巍今年刚三十出头,但已经有9年的创业经历了。9年间,李巍完成了从一名会计到一名蜂蜜产品经销商,再到一名蜂蜜品牌创造者的转变。李巍没有很多年轻创业者那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态,她创业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因为她的目标不是一夜暴富,而是打造一个百年品牌。
厌倦平淡无味生活辞职下海经销蜂蜜
李巍原本是做财务工作的,在一家单位做了3年的会计。1998年,厌倦了平淡生活的李巍想自己干点什么。正巧,他的一个在外地工作的亲戚受公司委派回到沈阳开拓市场。亲戚所在的公司是生产蜂蜜产品的,李巍听了亲戚的介绍后,被蜂蜜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同时觉得蜂蜜产品市场前景很好,于是决定做该公司在辽宁地区的代理商。
李巍辞去原来的工作,成立了自己的销售公司。1998年时,外资大型超市还没有进入沈阳,沈阳的零售市场是传统的大型商场和中小超市的天下,李巍计划通过和这些商家合作来打开市场。为了促成合作,李巍和商家的合作方式主要是请商家代销,赚钱了双方共享利润,卖不出去赔钱了,损失都算李巍的,优惠的条件使得商家都很愿意和李巍合作,李巍很快就有了几十个合作商家。
免费品尝教你鉴别耐心推广打开市场
铺货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消费者接受她的产品。当时沈阳市民对蜂蜜还不是很熟悉,因为药店也卖蜂蜜,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蜂蜜不是日常的食品,没病的人不必吃蜂蜜。
针对这个问题,李巍制定了详细的产品介绍发给销售人员,告诉他们如何向人们介绍蜂蜜产品的好处,让消费者知道蜂蜜是一种高品质的食品,还请消费者免费品尝,教消费者如何鉴别蜂蜜的品质……经过一段时间的推广,蜂蜜开始被消费者接受,销路逐渐打开。
李巍非常重视与合作商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送货的时间和量都把握得很好,让商家既不会断货,也不会出现库存太多的情况。商家有没卖完的商品快到保质期了,李巍都主动沟通,及时退换。为人厚道,经营守信,产品质量好,使得商家都很愿意经销李巍的产品,合作方越来越多,销量稳步上升。
放弃代理谋求发展注册商标打造品牌
2000年起,已经有了一定积累的李巍增加了进货渠道和经销产品的种类,除了销售蜂蜜外,还销售花粉、蜂王浆等,具体产品达到100余个。这时,大型外资超市陆续登陆沈城,李巍及时把自己的产品摆进了这些超市,虽然通过这些超市卖出去的产品在总销量中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却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
2004年时,李巍已经在辽宁建立起了一个很大的销售网络,发展了200多个网点。这时的李巍已经不甘心只是做代理,她准备打造自己的品牌。2004年初,李巍注册了新的公司,还注册了“盛京贡蜜”商标,开始打自己的品牌。最初,李巍并没有自己建厂生产,而是从全国各地进货,然后再以自己的品牌销售,这样就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销售渠道优势。
全程冷冻空中运输开发产品全国推广
蜂蜜是很讲究产地的,为了保证产品的品质,李巍经常到全国各地的蜂蜜产区考察,还聘请了浙江等地的有关专家做产品质量顾问。蜂王浆等产品对储存、运输环境要求很高,李巍专门建立了全程冷冻系统,运输都采用空运方式。
2007年初,李巍觉得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于是开始建立自己的工厂。这是一个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工厂,完全实现了生产自动化,电脑监控,不锈钢容器,自动灌装……李巍还给自己的产品注册了网络实名,公司也建了网站,同时开始开发外埠市场。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李巍就打开了河南市场,在郑州、洛阳等地发展了20多名经销商,现在李巍正准备开发国内其他地区市场。
9.走在人生的路上作文 篇九
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傍晚,月亮孤独地悬在半空中,发出淡淡的光。周围一片寂静,只听见墙上的钟在不厌其烦地“滴答~滴答~”地走着,我坐在桌旁正对着那在嘲笑我的数学试卷子而发愁呢!哎,这么简单的试卷怎么考成这样呢?你怎么能这样粗心呢?下次一定要考好。
正在这时,我爸爸端着一杯热乎乎的牛奶径直地走了过来,面带微笑的说:“快把杯牛奶喝了吧!还热乎着呢!待会再做吧!”我接过牛奶把它放在了一边。接着爸爸又问起了我:“是不是有什么不会的呀?用不用我来讲给你听一听啊?”我点了点头。然后,爸爸接过试卷仔细认真的看了遍题目。接着,爸爸拿起了笔在草稿纸上算来算去,终于算出了结果,并耐心的讲解着给我听,我认真的听着那熟悉的讲解过程和思维。
10.走在上学的路上作文 篇十
第一次上幼儿园,姥爷用那粗糙的手拉着我稚嫩的小手走在那条光滑平坦的路上,虽然不怎么远,可我还是缠着姥爷又哭又闹的,非得让他抱。姥爷看了我一眼,嘴角微微笑了。“真是只小懒虫。”姥爷说着一把把我抱起来,搂在怀里,对我的宠溺藏在姥爷脸上的每条皱纹里。我也立马破涕为笑,手舞足蹈地在爷爷怀里欢快起来。那时候,那条路是快乐的。
我再大了一些,上了学前班,姥爷还是每天接送我。那天,一放学,我便离开教室,奔向姥爷。姥爷张开那只又大又粗糙的手想要抱起我,可不知怎的,姥爷没有像以前一样一下子站起来:“姥爷,你怎么了?”他脸上露出一丝难为情,对我说:“今天,姥爷拉着你走,你来做我的小尾巴,好吗?”一听说要做小尾巴,我高兴得直答应,那条路上,姥爷在前,我在后。
我上了小学四年级,姥爷腿脚也不好了。那天是个下雨天,放学后,我大老远就看见姥爷站在校门口往里张望。“姥爷,以后下雨天就别来接我了,我自己能走。”“那怎么能行?看,今天我带了新伙伴一起来接你?”“什么新伙伴?”我疑惑地跟在姥爷身后,走到一辆蓝色的电动三轮车前。他招呼着让我赶快坐上去,等我上去后,姥爷把车篷子也支起来了。“以后,我家的懒虫,就不用自己走路了。”姥爷新买地三轮车真舒服!雨中,那条路上留下了一道三轮车的车辙印。
11.走在成长的路上 篇十一
由于他家在县南,几经倒车才能到家,当时交通不便,我也长期住校。一到周末,他就到我办公室玩我儿子爱玩的“魂斗罗”,也常常问我上课的事,平时几乎每逢备课他都要向别人请教语文方面的问题,因此,他的形象在我心里每况愈下。
这样,一学年过去了,他因故又离开我们学校。让我感到很意外的是,他班上学生的语文成绩出奇的好,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第二学年学生开学报到的那天,他教过的那个班来了很多家长,家长都围着我问:他们孩子班上语文老师怎么不来了?我跟他们说明情况后,看到他们脸上失望的表情,心里有种说不出口的滋味。家长告诉我,他们这次来学校是想要求学校将他们的孩子还放在他班上,不要分出去,还有其他班上的学生家长要求把孩子分到他班上的,这么好的一位语文老师,怎么说走就走了呢?说实在的,当时我认为自己是老牌师范生,还在省教育学院镀过金,又是中文专业,从教十几年,并且光初三语文就教了五年,算是一名有教育经验的老教师了,好几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再说我的语文也教得不错啊!可是家长们从未给我如此高的评价。
后来,我从他的学生们那儿了解到,他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他们一起读书,还经常借书给他们看,他好像他们的哥哥一样……听孩子们数着他的好,我越发感到惭愧。许多时候,我认为自己是一名有经验的老教师,认为自己摸索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成功的教育模式,掌握了教学的“窍门”,认为以自己的知识教学生是绰绰有余的,认为这是教育教学的高境界,于是就放弃了学习,远离了阅读,渐渐地我远离了学生,脱离了教学的常识,也就远离了教育。对于一名老师来说,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啊!幸好,我遇到了他,不然我仍旧执迷不悟,做着一个“撞钟的和尚”而乐此不疲。
现在,80后的教师们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将会成为教学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在他们成长的同时,80前的教师们或许看到了新的参照,获得进一步成长的动力。教育本是一条向前无限延伸的路,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没有止境的。每当我们认为自己到达了终点时,潜意识里我们是在为自己的懈怠寻找一个可靠的借口。教师只有不断成长,才能走出“被改革”“被继续教育”的尴尬境地。教师的尊严是自己给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做教师的别自己瞧不起自己”。维护尊严的方式在于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
教师成长的方式主要是学习、反思,再学习、再反思。只有学习,才能进步。我们可以向前辈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但更要善于反思我们的学习,反思我们的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这样生命的成长才会鲜活起来,只有这样的成长,我们才能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但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成长阶段,我们始终是走在成长的路上,成长没有终点,前方还有更长的路。
(作者单位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红星小学)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提问技巧/孔婷
摘要:课堂提问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设计提问,不仅有助于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他们探究知识的愿望、启迪他们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提问技巧;提问层次;提问的目的
英语教学中的“提问技巧”指提出的问题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英语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问题,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流利的表达习惯,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把英语教学的课堂变为生动活泼、有问有答的场所,使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一、问题要科学、明确
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提问方法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语言的生动化、形象化应以不丧失科学性为前提;一个问题中若有连问,先后顺序不要出现逻辑性错误。同时,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教师备课时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需要设计问题,如新课导人的问题、学习指导性的问题、知识理解的启发性的问题、触类旁通的问题、温故知新的复习性问题等。这样通过科学的、有目标的设计,学生可以很轻松地融入课堂。
二、问题的层次要清晰、有梯度
人们认识问题往往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的,因此在设计问题时,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去想象,去创造。
根据布鲁姆的提问设计模式,教学提问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现以牛津版高中英语模块5第一单元Getting alongwith others中Reading:Secrets and lies为例。
第一层次:理解水平的问题。要求学生理解正在交流什么并在头脑中进行组织和安排,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类问题用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所学的知识。答案可能分散在课文里,也可能暗含在课文的内容里。
1 What did Sarah think about the math quiz?
2 Why did Matthew get annoyed at Andrew after the match?
第二层次:应用水平的问题。这类问题用来鼓励和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If you are Sarah/Andrew,what should you do?
第三層次:评价水平的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不同的观点、价值或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 Do you think what Sarah did is right?Why?
2 If you are Annie,what advice will you give them?
三、问题要适度、新颖
课堂提问不是越多越好,要本着必要、适度的原则。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靠教学中创造良好的情境诱发出来的。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旧调重弹”的问题将会令学生感到乏味,失去好奇。
四、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所提的问题要有覆盖性和普遍性,好、中、差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要照顾到。不同目的、不同程度的问题,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在加强基础训练时,多提问中、差两类学生;在训练重、难点时,要多问好、中两类学生。如果对成绩差的学生提问较难的问题,学生答不出来,反而会使他们背上心理包袱。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互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正确使用课堂提问策略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12.“90后”,走在成长的路上 篇十二
高一的暑假,爸爸直接把我推到门外,丢下一句:“打工去,去体验生活。”倔强,似乎是青春期的孩子共有的特点,于是揣着几张钱,带着一个背包,我就这样“轰轰烈烈”地出了家门。
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在餐馆当服务员的工作。最热的夏天,我也只能闷在又小又潮湿的厨房里洗着一大堆一大堆的碗;顶着酷暑艳阳,从早到晚地穿梭在一栋又一栋的建筑中送外卖。几天下来,我就腰酸背痛地躺在床上起不来,脚底也磨起了茧子,连鞋子都不能穿。没有父母的援助,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熬过这个艰辛的暑假。
16岁的夏天,夏花开得灿烂,我却在终于见到父母时,哭得一塌糊涂。
13.走在上学的路上作文 篇十三
早晨上学的时间,路上的行人都是匆忙的,大家都走的很快,赶着去上班去上学,我也在这些人的中间和妈妈一起赶路。
经过“他家”门口的时候,那个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小男孩总是站在门口,眼睛望着马路上穿流的人群和车辆。我很好奇他为什么不着急去上学呢?我也总会勾头进去想要看看“他家”里面是什么情况,妈妈说这样不好,所以我一直没有看见过屋子里面的样子。
院子里有很多和我年纪差不多的小孩,但是这个男孩却不是我的朋友,我们没有一起玩耍过,他也从来不和院子里的小孩一起玩耍。所以我越发对他好奇。
如果我哪一天上学出发的比较早,就会看到他的妈妈骑着一辆三轮车到院子里面来收垃圾。小男孩的弟弟坐在三轮车里,两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到处看。这位阿姨把每个楼栋下面绿色的垃圾箱里的垃圾都倒进她的三轮车里,再把这些垃圾都集中倾倒在垃圾中转站里。妈妈说这就是她的工作,她的工作是为了我们公共的环境更加整洁,是一份平凡而伟大的工作。
后来我听院子的其他小朋友说,这个小男孩没有上学,因为他们家里没有钱,他也没有户口。我问妈妈户口是什么,妈妈说就是身份的证明。我不懂,为什么没有证明就不能去上学呢?不上学的孩子多可怜。妈妈叹了一口气,没有回答我。
14.走在爱的路上作文 篇十四
7月22日 星期六 晴
成长,意味着什么?这一直是我的一个疑问。但是,最近我发现长大了。我变得不依赖大人,变得自立,不喜欢别人干涉我。
今天早上,我早早起床,走出卧室,恰巧遇到妈妈,妈妈笑着说:“早上好!”我只是淡淡一笑,从妈妈身边擦身而过,像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妈妈身边经过时,从妈妈眼中见到了无奈与失落。算了,不想了,再怎么,也不可能因为我吧!
中午吃饭时,妈妈笑着看着我,说:“多吃点,才有营养,不能光吃肉,蔬菜也要多吃。”说着,往我碗里夹了两个鸡翅和一些青菜。我不耐烦地说:“我有手,自己会夹。妈妈,你也不用经常念叨,我明白”妈妈呆了两秒,我顿时觉得心里酸酸的,我是不是做错了。
吃完饭,我和妈妈上街。街上车辆穿梭,十分拥挤。妈妈骑着自行车在前面,我不紧不慢的骑着后面,与妈妈保持一定距离。无意间我发发现每隔一会儿,妈妈都会转过头来,望我一眼,眼睛溢出的满是关切,满是担心。妈妈这样频频回头,让我局促不安。于是,我悄悄加速,超过了妈妈。我心中一阵解脱:妈妈不用那么辛苦回头了,可过了没多会,我担心我骑得太快,妈妈跟不上,我忍不住回头望了一眼,就像妈妈望我一样,我相信我眼中流露出的是相同的关切。
晚上,我一边写日记,一边听着音乐。当听到何炅《栀子花》时,我突然明白:成长不止要学会自立,还要学会爱与被爱……
15.开在墙上的超市走在路上也网购 篇十五
生意解读分析
1. 虚拟超市来源
中国的这个虚拟超市是韩国Home Plus超市 (韩国第二大超市) 模式的复制品。在韩国, Home Plus自6月份在地铁站推出电子虚拟超市以来, 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网站的注册用户数量增加了76%, 在线销售额增长了130%。“无限1号店”的经营者看到这个情况, 商业的敏感告诉他这同样也适合中国的国情。另外, 两者在经营产品种类上也大不相同, 韩国Home Plus售卖的大都是一些生鲜肉和蔬菜, 主打的概念是“上班路上买好菜, 下班回家即可做饭”。而中国的虚拟超市主要销售的是夏季饮料、防暑药物、洗护用品等日常用品。
2. 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2010年, 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就已实现了40.8亿元。而据艾瑞调查公司预测, 未来5年移动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将会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所以市场潜力巨大。
另外, 虽然现在该生意是在培育市场阶段, 但是其超前的想法———抓住消费者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购物, 还是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尽管虚拟超市刚刚运营, 以北京运营商为例, 每天可平均接到数百张订单。
3. 中小投资者有介入的可能
这个目前仍在小范围内试验的零售新业态, 应该引起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这个模式里面有互动和体验的元素, 为传统的零售业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智能手机的普及度、市场的接受度和参与程度的提高, 都成为这个生意未来发展的利好因素。
16.走在雪域的路上 篇十六
7月13日 晴
我曾多次设想过向西藏进发的情形,渴望着看到那里的风物民俗,山川河流,夜晚的星辰;嗅到高原上弥漫着的原始古朴的气息,以及具有强劲生命力的格桑花盛开的味道,更在意藏传佛教的神秘寓意,修行的法门和加持的法力。但当真正开始出发的时候,却有种似乎置身梦境的不确定感,有欢喜心,也有如微醺后的飘忽之意。早5点40起床,6点10分会合后即出发,同行数人在翟庄站高速入口处合影,以志纪念;其后穿越河南、湖北、陕西三省,进入四川境内,
日行两千余里,这于曾造访过巴山蜀水的古人恐怕是不可想象的,回味着那些古典诗句,车窗外是满眼浑然的绿,心如荷塘中央的莲花,在一圈圈漾开的水晕映照下,叶片渐次舒展开来。
7月14日 雨
早6点40起床,昨日鞍马劳顿的疲乏之感一扫。细观成都街衢,城市规整洁净,地标性建筑入目皆是,气候尤为宜人,甚是舒爽。至城郊时开始落雨,大珠小珠,细密如织,后几至倾盆而下。接近雅安地段,两畔皆为危岩高峰,山岚雾气缭绕,若至仙境,众皆激赏,叹为观止。去石棉途中,过高礅桥,完全兀立群山峻岭间,其天工机巧可以想见;至泥巴山邃道,全长十余公里,如穿越时间之门,诸念丛生。闭目想来,一入雅安地界,就如进了圣域化境,山云绕石,湖水湛蓝,风物颇具原初之美,仿佛亘古已是如此。近石棉时稍事休整,立众山峭壁下,观水流激荡,思绪飞升,玄然有忘机之趣。过石棉铁索桥,沿山路迤逦而行,大渡河在脚下波涛如怒,奔逸直下,颇为壮观,道上不乏行者,车如飞梭,越往上行,身侧水气弥漫,似在云中。一重重的山岭间,不时有骑行客擦肩而过,形成沿途一道明丽的风景,其躬行精神至为可贵。向西至泸定,乃见横跨大渡河上之铁索长桥,始建于康熙四十四年,一派沧桑古貌,桥头立有御碑,桥上人头攒动,游客丛集,偶一摇动,不免惊慌失笑;索下河水波浪汹涌,纵横而下,俯视则微有眩晕感。向康定进发时,两侧的山崖依然云遮雾罩,间有一道水流垂下,宛如白练,令人惊艳不已,返想一天所历,如云上的日子,如行走在云水间,涵育性灵,滋养在城市中日渐扁平缺少意趣的心魂。
7月15日 晴
夜宿康定。小城一侧裸露的山石上绘着数幅藏传佛教的大型佛像,非常明艳绚烂,久久注目之,暗想,文化才是世上最优秀精粹的部分,也是城市最好的亮点。饭后斜倚在床侧信手翻马原的《拉萨地图》,对心向往之的圣地又增进了一些粗略的认知。
一早起来,便见康定城市侧畔的山顶云气升腾,水雾在密密的绿树间飘逸。前行的途路上,背包客和骑行者开始三五成群的出现,他们的内心肯定是充盈的,饱满的,一方面是苦行朝圣,一方面也是意志品质的砥砺、磨炼,人生有这三碗水酒垫底,还愁何事不成。在山谷经行时,蓦地在对开的垭口间出现了一座雪山,重重叠叠,似远在天宇,似非尘世所有,放射着神奇的光芒,我第一次对圣山这个概念有了理解,这世上自有神圣的事物,或可一点一滴地去感知,不可索解。一路向西,登上折多山,此地海拔4298米,众人纷纷停车拍照,同行的朋友身体已有反应,有的觉得胸闷,有的头疼,开始服药。路畔所见,有成群的牦牛、骏马,有经幡,有密宗佛寺,有大开大合的群山,有宽阔湍急的激流,分明昭示和彰显了一种原始的壮美、大美;影片《指环王》所展现的爱尔兰风光镜头,类似的于此并不鲜见。尤其是路边不时呈现的藏式民居,民族韵味很浓,且非常之美,随之联想起中原地区的现代民宅,除了水泥六面体,全无传统文化或特色可言,将来拿什么遗留给后世子孙?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想来个中自有至理深义。
在雅江午餐。沿途有背包客包上写着“不搭车”,踽踽独行。穿越卡子拉山之际,最高达4718米,同伴一个劲说头晕,下车扶着车走,说脚底如踩棉花,我幸而无甚不适。山顶是大块大块的云团,几伸手可摘,不同的形状,东一堆,西一缕,衬着湛蓝的天空,特别诗意、灵动,这在内陆地区是绝难一暏的。一路行来,流眄所见,无不是绝佳景致,相机信手一照,都是无上风物;沿道傍开着小黄花,牦牛或散立山坡上,恬淡地吃草,也有时满山遍野皆是,堪称壮观。正走的途中,两头牦牛要穿过公路,车赶紧停下,已相距甚近,谁承想牦牛反倒转过身来,和车对视而立,瞪着浑圆的牛眼,不作声,你越按喇叭它越发不动,似乎要耍牛脾气,当车上保持安静,它才缓缓掉过身去,相伴着下坡吃草去了。过了被称之为世界高城的理塘,公路两边的牦牛群多了起来,如散落在原野上的棋子,星星点点,四处皆是,牧民们则席地而坐,似在对饮,似在漫聊,洁白的帐篷或集中,或三两一处,装饰着绿原。几经跋涉后,晚宿巴塘。
7月16日 微阴
早5点40起,迎面即见居所外两山兀立,上端的云如泼墨写意,在熹微的晨光中变幻;清脆的鸟鸣把夜色啭叫得一点一点褪去,有花的芬芳暗自沁人心脾。想起傍晚的阳光斜射在巴塘的山上,如佛光普照,不免会心微笑。
驶向金沙江边,又有一黑一黄两头牛立在大路中央,悠然自得,对这个世界的喧嚣不管不问,有了先前的经验,我们停车一旁,等它们想走了方才继续前行。在金沙江大桥侧畔的检查站领路条,这才真正意义上开始进入西藏地界,河边危崖高立,浮云如大团的棉絮,并不移动,惟江水呈禇红色,奔涌向前,汪洋姿肆,观之不免心生感慨。坐车上闭目沉想,在甘孜藏区穿行的时候,时有吉光片羽,感性的镜头出现,一只野狍突然在车前蹿过,毛色鲜亮的马儿在辽阔的青草地带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似乎是慰情聊胜无,在莽莽苍苍的陡壁间,看到一丛无名的花开得正艳,不可方物。入藏以后,背包客、骑行者渐渐密集出现,前后左右都不乏其人,友好地打着招呼。在路上,行走踏访或人生最美的都是在路上之过程。正行走间,突然看见一位僧人装束的朝圣者在磕长头,三步一叩,姿态非常虔诚,与空旷的幽谷却颇和谐,前方过来的一辆卡车停下,在朝圣者片刻休息时,说了几句藏语,然后车窗里递出10元人民币,朝圣者起身接了,然后又重复参拜,我们一看这情形,赶紧把车开向近侧,待其休息时也递了10元钱过去,他微笑着摆摆手婉拒了。观望着叩拜如一的身影,想到其面前横亘着一千三百多公里长途,忽地眼眶有些潮湿,无论走艺术道路,抑或任一种欲集大成之事业,无不葆有一颗朝圣者的灵魂,无不是走在朝圣的路上,甘苦自知,冷暖无言;所以朝圣者在磕长头的图景,是这世上最美的风景,值得表达一份深沉的敬意。
经行过芒康,进入拉乌山附近,此处山势雄峻,古朴雄浑,苍茫大气,不由得深为造化的鬼斧神工所折服。由于高海拔的缘故,总让人觉得离天甚近,与云为邻,云在峰顶悬挂,一忽遮去了山石,一忽缭绕在树尖;山道九曲盘旋,考验着驾驶者的技术与耐力,川藏公路之险峻,超拔,果真名实相符。有的山头终年都有积雪,无人登临,遗世而独立,在蓝天白云映衬下,十分雄奇,厚重之至。东达山的海拔据说近六千米,在5008米海拔处有藏族老者牵一金黄色牦牛,沿途所见多为黑色,立时想起《红河谷》上那头神秘的白牦牛,于是骑乘合影留念。
接近邦达的时候,天空中飘浮着五彩祥云,紫色、橙色,粉色等,不一而足,透射出神异的光泽,非常祥瑞,也非常瑰丽。
7月17日 晴
6点40起,先想到观看一下四围山的变化,左侧的山头带着白雪的冠冕,又以贴近鬂边的云为饰品,再加上金色阳光的涂抹,分外壮美。右侧山顶的积雪更多,雪域圣山,总让人肃然起敬。同行有两个伙伴,已经成为海拔高度的晴雨表,海拔高一点,立马就有反应,话开始减少,坐座上昏然欲睡,海拔一降低,精气神立时来了,谈兴正浓,眉飞色舞,我们笑称之不用科学技术手段测量海拔了。
从波密一路行来,数缕云在山的腰际缠绕,非常具象地存在着,几近一步一景,颇养目怡心。路边小憩,一座小桥横跨江面,脚下是浩浩汤汤的帕隆藏布江江水,对岸是据称全国最美的云彬林,绿意正浓,笔直入云,似已在此呑吐千年,实气象超凡;云树江天,长空则是一味纯粹的蓝,实不失为摄影家的乐园。念起前几日稍纵即逝浮光掠影的印象,江畔有怪石粼峋,上方枯树盘根交错,酷似绝佳之盆景,尽现造化之妙。行至通麦大桥,有武警驻守,秩序井然,堪称天堑,虽昨晚已预先做了功课,听驴友们讲述此路如何之艰险,照的图片看上去甚至有些恐怖,因为属多塌方地段,在山崖间行走也没有护栏,真到这里还是颇为出乎意表,首先路面坎坷不平,颠得人发狂,刚行上崖道,就堵了近40分钟,索性都下车,该拍照的拍照,该一览山川秀色的继续浏览,紫外线的照射非常强烈,灼烧得皮肤直发疼。在一个转弯坎道处,由于太陡,每辆车折转的都很艰难。约走里许,整个全堵实了,山崖上逶迤着蛇形车队,据前排的人说,已等十多个小时了。通麦天险,果是名不虚传,警察从凌晨1点就过来执勤限行,有的车昨天晚上已经在这等着了,有的5、6点一大早过来。漫长的等待中,稳丝不动的甚至有点让人绝望,后来才发现堵死的根源还是缘于国人的素质,本来就是狭长的山崖险道,仅够对开的车交错而过,但有的车非要夹塞到另一车道,即造成瘫痪,大家都四目相向,莫名所以。两个多小时过去,终于在警察的调停下开始通行了,几位警员在烈日的曝晒下,跑上跑下,左冲右突,临爬陡坡时我们隔车窗递过去矿泉水和压缩饼干,他们摆摆手谢绝了,我们丢下就走。略向前有车倾覆,水果饮料等散了一地。接下来依然是颠簸的山崖路,向下看壁立百尺,如刀劈斧削,十分险峻,江水滔滔,但不失澄澈,随之联想到从甘孜到西藏区域,所见的河流,无不是激情四射,湍急奔放,可见水源充足,元气丰沛,所以纵横浩荡矫若游龙下山。
至鲁朗附近,车辆拥堵约五里有余,两位藏族小姑娘交谈说,昨晚三点钟就在这儿等了。幸好很快就开关放行了,和对面等待的车流相向滑行之际,大家幸福感特强。正行驶间,突地有人惊呼看到了五色祥云,一举头,云端果是异彩纷呈,绚烂之极,就都要下车拍照,前几日偶然聊起这个话题,我说看到了祥云,朋友们或略加质疑,这下乍一目睹,都极兴奋,纷纷拍摄了起来。鲁朗的石锅鸡很有名,曾经被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报道过,趁着余暇,几个人先在路边拉强弓射了一会箭,体验了一把古典意象,摊主是位藏族姑娘,面目轮廓清晰,貌似柔弱实则强悍,一箭即射中鹄的,羸得了满堂彩。石锅鸡的口感不错,很筋道,尤其是汤味鲜美,保留了食材的原味;其间不时有人兜售藏族饰品,计有蜜蜡、天珠、绿松石、星月菩提等,多为现代工艺品,已经很难淘得住老货了,这些藏族姑娘们长年如此,沟通全无障碍,所以交流得颇为融洽,买了一些物品后,分别合影留念。
在向林芝进发的途路上,正在观看云起云落,探讨着天际的这一云块是不是像龙虎斗,那块是不是像精美的佛首,前方蓦地出现了硕大无比的乌云,一团一团,四野弥漫着潮湿的气息,果然没走多远,雨点就珠落玉盘似的飘飞了下来,顿时形成一种奇景,一端是日光高照,一端是雨落纷纷,我们驾车在太阳雨中穿梭驰行,非常诗性,有种不知身在何地的浪漫之感。
7月18日 晴
林芝是一座很美的高原名城,气候温润,海拔高度适中,规划整饬的街面开着各色店铺,到夜深依然华灯璀璨,如仙子的柔荑清爽拂面的风,城市侧畔山上厚重的植被,都印证着这是一方水草丰美之地,宜居之地,不愧有雪域江南、东方瑞士之誉。初进市区加油的时候,山边忽地出现了一道虹彩,明艳之至,灵动之至,众人仰观之,目为吉兆。山坡上鲜亮的经幡,在风中飘舞,应有经文随之在大地上传播、散落,教化众生。
早晨从林芝开拔,依然在云山雾海中经行,路边一块块的青稞田、油菜地,都呈现金黄的颜色,想到田园牧歌,想到吟啸徐行,歌如行板。尤其是路途所见的江水与河流,无不是清澈见底,蓝到通透,用深蓝、碧绿似都不足以贴切形容之,这充满灵性的原素,向着远方酣畅淋漓地奔流,急管繁弦的水声,在深谷幽林中返响。由此我想到了家乡的那些河流,它们大多肤色晦暗,杂质横陈,别说接近透明,看上去不那么浑浊澄澈一些都比较珍罕。而适值雨季,倘不其然前几天所见的江河都会是碧波吧。经太昭古城,这里一度曾是大唐王朝和吐蕃交通往来的故道,也是茶马古道的驿站之一,由于要赶路程,未多事停留。在高原上,烧水煮饭不是件容易事,沿途去品尝过的饭店,都要用高压锅来煮面,海拔特别高的地方,连树木也不生长。行到米拉山口时,海拔5013米,同车的一位说脚底如踩棉花,走路身形都变了,一位说胸闷里出不来气,一位嘴唇发乌,说发烧了,说啥都不下车。粗看一下观景台上的人们,都多多少少有些影响,撒开腿跑的人几乎见不到。同行的朋友告诉我,上次看你在5千多米的海拔快步跑上岗坡骑到牦牛身上,我如果那样跑过去,非晕倒不可。大家都纷纷在牦牛塑像及界碑前留影。为这个海拔高度,大家联想到上一个高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在那里遇到了一位卖雪莲的藏族姑娘,穿着民族服饰,戴个口罩,眉眼很清秀,照片转到朋友圈的时候,因为这姑娘又白又漂亮,就众口一词的认为是汉族人;这样问题就来了,一个汉族姑娘怎么会在这样的海拔高度卖东西呢?寻常人呆几分钟就觉得架不住。车上谈至正酣,七嘴八舌的建议搞一个“寻找最美藏族姑娘”的活动,出谋划策,不一而足。
距此行目的地拉萨还有六十公里的时候,是松赞干布的故里所在地,轩昂的牌楼,一块巨石上铭刻着介绍文字,园区里面所见皆是新式建筑。在阳光中前行,想到马上就要进入圣地拉萨,心里还是暗自憧憬和激动。这面的朋友接着,一起吃地方菜;然后去观看布达拉宫夜景,远远地看到圣殿在半空岿然而立,宝相庄严,通体肃穆,一砖一石无不透射出圣洁的光芒,在广场上立着,我甚至有一种瞠目结舌的震摄感,这才是人类文明至为优秀的部分,绝对称得上鸿篇巨制、黄钟大吕,其佛家圣容千年气象,实不可复制。接着一同去瞻仰大昭寺,寺门前有不少人在磕等身长头朝拜,沉浸在灵魂生活中,仿佛生活在另一个纬度,非此尘世所有。绕八廓街一周,不时会见到有人在用全部身体丈量这块净土,那种虔诚虔敬的姿态,有一种无比神圣的美,每一位看到者都会感觉到灵魂的震撼;看着他们五体投地,全身心地顶礼朝拜,我的眼角又有潮意来袭,如同看到了流光中的自己,惟八廓街夜灯微黄,僧侣往来,凉风习习,心如菩提。
7月19日 晴
拉萨在群山环绕中,碧天似辽远的海域,重云在阳光照射下如镶金堆银,气候很相宜,海拔恍然觉得和家乡也无甚大的差异,可安之若素。空气鲜净,水质甜美,四处都是佛寺,手拿转经筒的藏族老人,朝圣者,以及着紫袍的僧侣,连狗呀牛呀这些动物都异乎寻常的闲适,想躺哪儿躺哪儿,想站路中间就站路中间,整个城市都不像内地那样人总是张皇着忙,活得那么焦虑。
上午先来到色拉寺,门首的匾额上写着“色拉大乘洲”,分藏汉两体,来往的朝拜者及香客多如流水。到处都有转经筒,同行的几位曾不断地调侃,说我们纯粹是玩,你是在朝圣,言词中流露对信仰问题的隔膜,而一旦置身佛寺,在肃穆的氛围中,该转经时转经,该观瞻观瞻,可见环境的潜在教化作用。今天到来正赶上藏历六月初四,是释迦牟尼第一次开始讲经布道的日子,信众们为示纪念在这一天要去转山,因此大殿外朝拜的队伍挤拥不动,绵延甚长。廊间的宗教壁画十分精致,色彩鲜亮,屋顶的宝瓶等饰物如贴了金箔,在日光下一片辉煌,大殿外正在进行一场僧人间的辩经活动,你来我往,虽听不太明白,但其为学术之争佛法之论则无可置疑。一路行来,墙角独坐满脸沧桑念着经文的老者,正在布施的妇人,犹是少年的僧侣,以及成排的经筒前身着藏服的阿婆,都构成独特的风景,彰显着颇为感性的视觉印象及不同流俗的西域特质。我来至右侧的观音殿拜谒,布施后领了一条白色的哈达,然后敬献在菩萨尊像前,傍边立着的喇嘛将一根连通着佛像的棍状物放到我的额头上,且口中念念有词,大抵是祝祷祈福的意思。其后至扎基寺,整个寺院的规制并不是很宏大,但香火极盛,殿宇中供奉着藏传佛教的财神及莲华生大师等各种神像,一排排的酥油灯放射着神秘的光芒,信众们在门首先买一至两瓶川牌白酒,然后递给正殿左侧的喇嘛,喇嘛把瓶盖打开,全部倾倒在大桶里,朝拜者复在佛像前献上哈达示敬。身着紫色僧服的喇嘛们分坐佛像正前方两侧,念诵着经文,也有的在做糣粑,整个氛围有浓重的神秘气息和庄严神圣意味,令人不由对佛家圣境心向往之。
八廓街上店铺林立,人如涌泉,举凡天珠、蜜蜡、佛造像、法器、金刚星月等各色菩提充斥街市,我尤其在意一处名曰玛吉阿米的藏式建筑,据介绍这里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和心中至爱的人约会的地方,他留下的那些缠绵悱恻的诗篇,那些道歌,已经在有文学倾向的青年人们心里生下了根,成为大家念起西藏就要联想到的重要文化符号。这里现在已经改造成为一座咖啡馆,了解的人都想在此略作停留,品一杯饮品,静静感受一下诗歌中所呈现的意境,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里面的桌子都已坐满了,楼梯旁还有不少来客在等位置,我把整个环境漫然观察了一遍,就怀着对仓央嘉措的想像离开了这里,历史的记忆会永远定格在此的,至情至性和修炼参悟是否有冲突,是没有人会去详加考究的。
行至大昭寺门前,就会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冲击,地面四处都是在行叩拜礼的朝圣者,他们在身下铺一块垫子,把裤脚扎上,手上各套一木板或棉垫,然后行礼如仪,不间断地全身叩拜,这才是常说的顶礼膜拜的真实写照,虔敬其人,苦行其身,明证了信仰力量的强大与超迈。也有着僧衣者杂坐其中,用一个器物似在占卜什么,并解释一二。入门是四尊天王像,盖此和中土佛教相差无几,因适逢佛祖布道日,一众喇嘛正在大庭里举办法会,细察之,还是发现些微区别,中土僧众在办法事或诵经时,外观必肃然持重,而这里每位僧人各自朗声诵经,看上去并不庄重,甚至有诙谐之态,当然于修行亦属无碍。有一中年喇嘛,修为颇深,正在给游人纵横地谈佛理佛法,闻之受益。供佛的酥油灯一排排灿然高烧,墙上古老的壁画或为宗教传说,或记述着某些历史上发生的事实,精美绝伦的造像,建筑构件的沧桑古意,被信徒摸得乌黑发亮的护栏铁网,甚至幽暗旧敝的廊道,都让人心生崇敬,高山仰止。寺里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的等身像,上面摆满了纯金的器皿,上供或加持的人把这里挤的水泄不通。总体印象是骋目所见皆精粹华美之至,那些黝暗的佛堂,逼仄而起承转合的楼梯,似都极为相宜,区别于那些貌似雍容富贵的新寺院。坦白地说,建筑学意义上的大昭寺并不是特别轩敞高大,但其在文化与宗教上的份量却无与伦比。
接着去小昭寺探访,僧众们在高声诵经,信徒在供上酥油或其它物事,寺院一周都是金黄色的经筒,每个都转转,气息都会觉得不匀。我又返身一个人坐在大昭寺门口,看着强光下朝拜不止的人们,以及如梭的行人,暗自发呆。一路上偶然静下来,都在思索信仰的问题,约略记得汤因比和池田大作有一场对话,把没有信仰的民众甚至归为非人类,这个世上,有信仰肯定比没信仰好,以德治国化育众生也必然包括宗教的范畴。
7月20 晴好
晚上得知布达拉宫的门票已预订好,颇为兴奋,向往已久,终愿得所偿。早上用过餐后,就向广场赶去,规定的进入时间是9点40分,但因山环路绕,走很长时间还没有找到正门入口,为了不延误,和同伴广场上快跑起来,当飞奔在3600多米的高原,只觉得人流如潮,相向而走,同伴喘的几次要停下来,朝圣的步履经过一番考验方能显出精诚之意,该如何登上圣殿谒拜想来自有宿命,早一时晚一时或许也非偶然。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分为红宫、白宫,伟岸峻极,望之如在天际云端,在如此之高的海拔,几疑非人力所可为之。一层层陡峭的台阶,正宜于信众及游人们仰之弥高,心生敬畏。殿堂入门亦绘四大天王神像,金装彩绘,怒目而嗔,非常神武;古朴的门环,墙饰上的密宗图案,立柱上精工繁复的雕镂,以及幽暗的回廊,华赡典雅的唐卡,供在案头的圣物,都构成一种至为神圣的氛围,有着亲近佛陀的欢欣。尤为让人过目难忘的是用各种矿石颜料绘制的大型壁画,有全方位展现五世达赖喇嘛生平所历及无上功德的,有佛陀本生传、观世音菩萨本生传,五世达赖喇嘛赴京觐见清顺治帝等重要题材和内容,五彩绚烂,样态传神,其文献价值可佐证史书。其次是佛造像,从雍容慈悲的面目到华美服饰,无不是精妙之极,王者气象,而且密宗佛像,多头戴冠冕,身披五彩衣,那尊释迦牟尼佛的纯金造像,亦是如此,一尊佛父佛母双修像,据说是密宗修炼的最高境界,佛父代表慈悲,佛母代表智慧,在中土被称为欢喜佛,实与性无涉。再就是在瞻拜之际令人惊叹不已的历代达赖喇嘛灵塔,五世达赖喇嘛贡献最大,所以他的灵塔最恢宏高大,金饰上嵌满各种珍贵宝石,最上面正中有一枚硕大的珍珠,据导游介绍,此非出自蚌类,而是来自印度一头大象的脑髓里,弥足珍贵,灵塔共用去黄金3721公斤。还有一座灵塔镶嵌着各类绿松石,其它如十世达赖喇嘛的除了塔面镶金刚钻、红宝石等千余颗外,另耗去黄金3534两,可谓穷极珍物。另外坛城的概念也很有意思,其中七世达赖所建造的胜乐本尊坛城,设计了理想的佛国净界,充满殊胜,不由漫然联想到黄永玉构思制作的天堂之钥,至今还静躺在凤凰的博物馆里。
我很在意圣殿里和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有关的物事,向导游求证,得知一为仓央嘉措的造像,我细瞻仰之,这位尊者圣徒,面目清秀,身躯并不高大,结跏趺座于法台宝座上,右手呈修法印,戴通人冠,披格鲁派高僧装;另一为西大殿,西侧正中设有六世达赖喇嘛宝座,上方悬乾隆御笔“涌莲初地”金字牌匾,我久久注目之,在心中描画着仓央嘉措昔日在这个大殿端坐着,向信徒们讲经的场景,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站在东北角的壁画一侧,静静聆听其温婉的软语,口吐莲花,传道解惑,殿宇内安静得能听见时间流动的声响。
【走在路上的风景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路上的风景作文300字10-01
成长路上有风景作文06-20
走在人生的路上的作文09-15
走在路上初中作文06-26
走在路上09-07
背着你的背包,走在自己的路上情感美文08-09
走在路上——综合实践活动汇报06-29
回家的路上作文06-26
路上的思考作文08-16
成功路上的阳光作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