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至6岁幼儿发展指南

2024-10-01

3至6岁幼儿发展指南(共9篇)

1.3至6岁幼儿发展指南 篇一

1、为人师表,使用规范的职业用语,教师与孩子进园请说普通话。

2、严格考勤,不迟到早退,按时进行一日活动。

2、关爱每一位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和个性。不对幼儿体罚和变相体罚,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幼儿的活动权利。

3、尊重每一位家长,不把教师的责任推给家长,婉言谢绝家长的礼物和宴请,与家长保持良好的关系。

4、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做好课前准备,组织好每一次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5、团结协作,互相关心,不搬弄是非,不做有损幼儿园声誉和家长利益的事。

6、仪表端庄,举止文明,不穿奇装异服。

7、认真晨检,了解幼儿身体状况,仔细做好药品接收、保管和服药工作,不漏服、不错服。

8、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卫生。

9、值班教师做好值班工作,对早到晚接的幼儿要耐心照顾。

10、教师对孩子的生活护理要做到:

(1)及时为大小便在身的幼儿擦洗干净后更换清洁的服装,换下的衣物洗净后,再让家长带回。

(2)保持幼儿在园内的仪表整洁和卫生,保持不外露肚皮,不披头散发,不反穿服装和鞋子,不散落鞋带,不满脸污垢。

(3)每天让幼儿仪表整洁地离园。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教师的职业道德是崇高的,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为了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全面提升我园工作人员的师德水准,我们全体教工向社会、家长、幼儿郑重承诺:

1、为人师表,使用规范的职业用语;不歧视幼儿,不说伤害他人自尊和心灵的话。每天面带微笑,亲切和气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和家长。

2、关爱每一位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和个性。不对幼儿体罚和变相体罚,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幼儿的活动权利。

3、尊重每一位家长,热情礼貌地接待,不指责训斥家长,不把教师的责任推给家长,婉言谢绝家长的礼物和宴请,与家长保持正常的关系;保持家园联系,每学期至少对每个幼儿家访一次。

4、自觉遵守园内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教育教学常规,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做好课前准备,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5、团结协作,互相关心,不搬弄是非,不做有损学校声誉和家长利益的事;仪表端庄,举止文明,不穿戴与教师身份不符的服装。

6、遵纪守法,严格自律,不做违犯法规和法纪的事;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不安于现状,积极进取。

7、做好家长学校工作的管理与落实,有目的的开展各项家长活动; 坚持每月两次的园长接待日工作,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定期通过多种形式听取家长对幼儿园管理、保教、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拓展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

8、为家长缴款付费提供方便,热情回答家长提问,耐心宣传财务政策,做好各类收费的解释工作;按时公布伙食、代办费等经费的使用情况。

9、认真晨检,热情亲切了解询问幼儿身体状况,仔细做好药品接受、保管和服药工作,不漏服、不错服。坚持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烧好病号菜。

10、按规定做好幼儿的各项体检工作,及时向家长公布结果,建立个案,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定期通过宣传栏向家长宣传有关儿童保健卫生知识。

11、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生活、活动需要,及时提供物质上的保证;对园内的各项设施设备定期做好保养和维修工作,保障幼儿在安全、舒适、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健康成长。

12、对孩子的生活护理做到:

(1)及时为大小便在身的幼儿擦洗干净后更换清洁的服装,换下的衣物洗净后,再让家长带回。(2)保持幼儿在园内的仪表整洁和健康,保持不外露肚皮,不披头散发,不反穿服装和鞋子,不散落鞋带,不满脸污垢。(3)每天让幼儿仪容整洁地离园。

以上承诺请广大家长、社区代表、上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予以监督!

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为了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我保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全面规范师德行为,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教职工。现向幼儿园及各位家长承诺如下:

1.爱岗敬业: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幼儿园,自觉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形象,把教育作为一份培育孩子、提升自己的神圣事业。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认真准备每一节教学活动,确保每一节活动质量。严以律己,无迟到、早退、旷工,工作时间不办私事,不搞任何娱乐活动,带班期间不携带手机进活动室。团结同志,谦虚谨慎,能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家庭与工作及其他方面的关系,服从组织分配和领导。

2.依法从教、廉洁从教: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相关法规及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婉言谢绝家长的礼物和宴请,与家长保持正常的关系。不从事以盈利为目的的第二职业和有偿家教等。

3.热爱幼儿:关心、理解、尊重、保护全体幼儿,维护幼儿权益。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对身体不舒服的孩子,仔细做好药品保管和服药工作,不漏服、不错服。关爱每一位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和个性,不说伤害幼儿自尊和心灵的话。不对幼儿体罚和变相体罚,不以任何理由剥夺幼儿的活动权利。加强对体弱幼儿的日常护理,对一天不来园的幼儿电访,对三天不来园的幼儿做到家访,幼儿病愈来园后能进行仔细、全面的照顾。对孩子的生活护理上做到:若有幼儿大小便在身,要及时为幼儿擦洗干净并更换清洁的服装,把换下的衣物洗净后,再让家长带回。保持幼儿在园内的仪表整洁和健康,午睡后要为头发散乱的女孩梳理好头发,不反穿服装和鞋子,不散落鞋带,不满脸污垢。每天让幼儿仪容整洁地离园。在活动中做到:注重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发展能力,促进幼儿主动、和谐、身心健康发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位幼儿发展,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幼儿受教育的权利。

4.尊重家长:尊重每一位家长,热情礼貌地接待每一位来访家长,不把教师的责任推给家长。定期通过多种形式听取家长对幼儿园管理、保教、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

5.严谨治学:钻研业务,参与教改,自觉主动参加各类进修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及工作品质。

6.团结协作:关心集体,顾全大局,互相尊重,合作共享,教职工之间团结协作,不背后嘀咕人,不搬弄是非,不做有损幼儿园声誉和家长利益的事。

7.为人师表:带班时间按照着装及带班制度严格要求自己,不穿戴与教师身份不符的服装,使用规范的职业用语。每天面带微笑,亲切和气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和家长,树立活泼、健康、文明的师表形象。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带子女进自己班中,避免影响工作。

8.终身学习:以终身学习为己任,不安于现状,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9.勤俭节约:爱护幼儿园的各种公物及物品,对自己保管的物品爱惜使用,节约幼儿园的水、电、纸、气等。

10.遵守社会公德:在社会中举止文明礼貌,语言规范健康,作风正派,以身作则,不参与与教师行为不符的任何事情。

以上承诺请广大家长、领导及社会各界予以监督!

2.3至6岁幼儿发展指南 篇二

2012年《指南》颁布,其中艺术领域大大淡化了对幼儿绘画技能的要求,强调幼儿在生活中的艺术感知与欣赏,强调幼儿的自主表达与表现,并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有范画孩子怎么会画?”“没有范画孩子怎么学技能?”种种质疑声接踵而来,教师显得束手无策。

一、教师对美术活动中“范画”所持的态度

为了解教师对范画在美术活动中的价值有何看法,我们组织了专题讨论,发现教师存在两种态度:

1. 需要范画型

这类老师反复强调现在孩子之所以能够画出这么好的画,主要原因是老师出示了很多范画,给孩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包括各种人物、动植物形象,色彩搭配、空间布局等,能力弱的孩子可以模仿,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在模仿中超越和创新。如果没有范画,孩子们会不知如何画。比如,你只告诉孩子“你今天要画一只鸟”,如果没有鸟的范画,孩子怎么能画出鸟呢?甚至很多老师说“没有参照,我都不会画,更不用说孩子了!”

2. 不要范画型

这类教师指出,有了范画作为参考,孩子的作品虽然有细微不同,但整体来说是大同小异,一旦教师出示范画,孩子就不会主动思考,而且他们总觉得老师的是最好的,因为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在孩子心目中形成了权威,要想让孩子打破权威的影响是很难的。而且,老师出示的范画确实都很漂亮,孩子也很喜欢。孩子通过模仿画出来的画虽然从形式上看比较漂亮,但是缺乏孩子自己的思考,也不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直观表达,它仅仅能够提高孩子的绘画技能,却无法真正让绘画成为孩子的精神生命活动。但是,对于没有范画的美术活动究竟如何开展,这类老师也显得无从下手。

显然,“是否需要在幼儿艺术表现时出示范画”的争论,归根结底取决于对美术教育价值的不同认识,即“注重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体验,自主表现创造”还是“注重培养幼儿美术技能”。根据《指南》的理念,幼儿艺术教育应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中,始终把对幼儿的个性、情感尊重放在首位,强调幼儿在精神获得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培养其对美的感受能力,陶冶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形成完整和谐发展的人格为终极目标。所以,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自己的美术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行为的转变。

二、教师对幼儿艺术表现的支持策略

1. 拓展美术活动材料,丰富幼儿表现方法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老师所谓的“不会画”是指孩子不会画得跟老师一样好,其隐含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幼儿绘画的技能,而非幼儿情感、理解、想象的自主表达。而且,一直以来幼儿园美术活动主要的工具和材料就是勾线笔和蜡笔,孩子艺术表现的方式仅限于勾线、涂色,因此,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较好的孩子显然会得心应手,而一部分动手能力较弱的孩子就会表现出勾线不流畅、造型能力弱,这些孩子在老师眼中就属于“不会画”或者“画不好”的。3~6岁的幼儿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相对弱,无法将立体的物体转化为平面的造型来进行表现。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充分反思,如果我们不以技能来评价孩子的美术作品,美术活动的工具不仅仅是蜡笔,美术活动的形式不仅仅是画,那孩子还会出现“不会画”的问题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将原来以绘画造型为表现形式的美术活动《彩色的秋天》进行了修改,尝试将孩子带来的各种树叶、谷物、干花作为美术活动的材料,让孩子自由创作。活动中,我们发现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投入地创作自己的作品,以往经常说不会画的孩子也没有寻求老师的帮助。而且,每一个孩子的作品无论从色彩、布局、手法来说都不尽相同,孩子们甚至还会主动在教室里找老师没有提供的材料,将其运用到作品中。更可喜的是,在分享交流环节,孩子对于自己的作品讲得滔滔不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角度,这在模仿作品中是不会出现的。在活动结束后的研讨活动中,老师深有感悟:“不是孩子们不会画,而是我们用固定的材料束缚了他们的手;不是孩子们不会创新,而是我们用固定方法束缚了他们的思维!”

材料拓展带来的是孩子们思路的拓展,老师欣喜发现了这一点,也开始在自然、生活中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为美术活动所用,如收集树枝,让孩子在树枝上涂色,然后再用彩纸黏在树枝上,做成各种各样的彩色树,如用生活中的清洁球、梳子等蘸上颜料盖印,让孩子观察各种物品的机理,又如让孩子在瓷砖上刷颜料、画画,并用纸拓印下来,感受版画的特殊效果等。自然、生活中的材料不仅环保,也深受孩子们喜爱,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感受到艺术创作可以无处不在。

2. 拓展美术欣赏策略,丰富幼儿的感知体验

幼儿艺术创作的过程是将自己的感知、体验、想象用艺术手段进行表现、表达的过程,其前提是幼儿对某种事物特征有所认识和了解,对某一事件有感受和体验。为什么有的人被要求画一幅意愿画时能够信手拈来,而有的人却什么也画不出来,这与个人的感知经验和头脑中的表象丰富与否有关。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见过树,就很难生动地去表现一棵树。因此,我们认为要加强对孩子美术欣赏的引导,丰富幼儿的感知体验,为艺术创作积累表象。

(1)走向自然,关注自然界的美

孩子天生就喜欢自然,因为它的简单、淳朴与孩子的天真烂漫十分符合。于是,我们把原本在教室里看图片的时间变成带着孩子走到户外,感受自然的生机美、色彩美。幼儿园池塘中被风吹起的波纹,池中小鱼游动时摆放尾巴的柔和,秋天石榴树上火红而沉甸甸的果实,一年四季此起彼伏不断绽放的野花都成为孩子们欣赏的对象,走近自然的孩子们才发现,原来真正的小草并不像书本上画的那样,小草有很多种,有的肥,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有的会开花,有的会结果,孩子们还发现,很多植物并不是只有一种颜色,比如同一棵树上的树叶并不都是同一种颜色,有的是红色,有的是浅绿,有的是深绿。

(2)走进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美

身边的美悄无声息,却又总是存在,在我们生活中有太多美的元素可以让孩子欣赏。比如,一年四季不断更换的橱窗,每一季都会传递最新的时尚元素,它们搭配和谐、制作精美,充满时尚气息又不失生活品位,能够给孩子色彩搭配的视觉感受;比如,装修别致的咖啡馆,优雅、艺术、和谐、温馨,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主题和风格,可以让孩子感受室内设计的无限魅力;又如,城市中不断出现的大型建筑,每一座都结构迥异,别具一格,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建筑的刚性力量。因此,我园开展了“和孩子一起发现身边的美”系列活动,每月给定不同的主题,引导家长带领孩子去寻找有艺术感的建筑、服装、家具等,并用拍照、摄像、剪贴等方式来表现这些主题。听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的艺术视野大大开阔了,他们开始关注身边的美。

(3)走近大师,关注艺术作品的美

大师艺术作品也是孩子欣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一幅经典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都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群人。但是,并非所有大师的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各年龄段挑选了一部分作品,让幼儿欣赏感受大师作品中独特的表现手法。

3. 解读幼儿美术作品,增强幼儿创作自信

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和家长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幼儿艺术表现的自信心。比如,在实践初期,老师会指着孩子们看似乱糟糟的画面质疑:“瞧,没有范画画出来就是这样乱七八糟!”甚至有家长质问孩子:“今天画的是什么啊,怎么什么都不像呢!”每当这时,孩子们的创作自信会受到很大打击,有的孩子会因此而“不想画”“不敢画”或者“不会画”。我们意识到,美术教育需要扭转老师和家长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才能让幼儿获得创作自信。通常,我们会首先关注作品的画面美感,而非内涵,因为外在表现形式更容易让人识别,而内在表现内容则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作品,把每一个幼儿作品中表达的丰富内涵记录下来,和作品一起呈现,那么,观看作品的人就能够透过稚嫩的笔触感受到孩子细腻的内心世界,从而去发现孩子,理解孩子,就不会只依据外在的形式来评价孩子作品。而且,对幼儿来说,成人听自己讲述自己的作品,就是对作品的肯定,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自我价值干预认同感,自信心也就油然而生了。

当教师的理念和行为站在孩子的立场发生改变,“无范画”的美术创作过程也变成可能。艺术是人类的精神生命活动,教育工作者只有更多关注幼儿的内心活动,才能真正让艺术成为幼儿表达对世界认识的另一种语言。

摘要:范画一直被视为幼儿美术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关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在幼儿绘画过程中不宜出示范画,这引发了一线教师的困惑。离开范画的美术创作过程活动将如何组织?带着这个问题,组织本园教师进行研讨,对幼儿美术创作过程进行深入剖析,并通过提供支持来帮助幼儿从“依赖范画”转向“自主创作”,以期为广大美术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艺术表现,支持策略,表现方法

参考文献

3.3至6岁幼儿发展指南 篇三

关键词:区域游戏;教师角色;实践创新

幼儿区域游戏的开展突破了传统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学会探索、学会自主学习、学会遵守规则。为此,笔者所在园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更新教师观念,创设游戏区域

1.树立游戏是幼儿活动主阵地的观念。区域游戏是幼儿在园非正式游戏的基本形态,它与正式游戏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化发展。因此,立足幼儿的终生发展,让幼儿真正在游戏中学习、成长,必须树立游戏是幼儿活动主阵地的观念。

2.教师在区域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定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就幼儿发展的五大领域提出了32项目标,并列举了各年龄段目标达成的典型表现供教师参考。但幼儿是否达成某一项目标,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通过经常反复的观察,才能做出判断。

3.确保区域游戏活动的材料投入。鼓励教师在活动区域中投放更新、有意义的材料,并保证幼儿每天到区域去游戏的时间,开展“做中学”活动,使游戏材料充分“活”起来。

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区域游戏指导策略

小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主要表现出“情景性”“动作性”“浅表性”。教师应突出材料的直观性、趣味性,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语言启发引导。

中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主要表现出“生活性”“形象性”“新奇性”。教师应采用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做细心的观察者、好导师。

大班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主要表现出“广泛性”“独立性”“持续性”。教师的指导语言应趋于理性,让幼儿学会自我评价游戏行为。

三、协调自发性活动与预设活动间关系

1.对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内容接近预设目标时,教师应充分共享幼儿的生成游戏,并直接在“幼儿兴趣点”与“预设目标”间建立联系。

2.当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内容能引发多数幼儿的兴趣,且部分内容接近预设目标,教师应敏锐地把握信息,支持幼儿那些具有发展意义的所思所想,有选择地加以挖掘与拓展,有目的地引领幼儿在游戏中发展。

3.当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内容源于个别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对大多数幼儿的挑战过大且远离预设目标,教师就应巧妙地把幼儿带入新的角色中开始新探究。

4.当幼儿自发生成的游戏内容源于个别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虽不具有推广价值,但接近预设目标,能促进个体幼儿情感、能力、认知等多方面发展,教师应了解其发生、发展的过程,顺应其热情,满足其不断探索的兴趣与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保障游戏顺利开展

为保证游戏活动顺利进行,必须要求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教师应在游戏的准备阶段,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参与其中,共同商讨,建立科学合理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学有目标方向可循,行有规矩要求可守。

4.3至6岁幼儿发展指南 篇四

一、填空。

1、中国教育部网站2012年10月15日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1],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_________”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

2、《指南》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年龄段______幼儿应该______、______,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建议。

3、教育部______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指南》着重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严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南》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不能将《指南》作为分领域训练的“清单”,为追求“达标”而对幼儿进行强化训练。广大家长要切实转变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生活。

二、选择

1、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A归类、B排序、C判断、D推理

2.保证幼儿每天睡(),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A、8~10小时 B、10~11小时 C、11~12小时 D、12小时以上

3.如何锻炼幼儿适应生活环境变化的能力()

A、注意观察幼儿在新环境中的饮食、睡眠、游戏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

B、经常带幼儿接触不同的人际环境,如参加亲戚朋友聚会,多和不熟悉的小朋友玩,使幼儿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C、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D、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

三、问答题1、4~5岁情绪安定愉快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5.3至6岁幼儿发展指南 篇五

【摘要】幼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充分阐述了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幼儿的学习发展目标,强调幼儿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的内容要从幼儿经验、兴趣出发,关注个体发展差异,不能一刀切地评价孩子的发展等等内容。此部指南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与《纲要》里面的五大领域发展目标相比,提出了更详细、更具体的目标。每个领域分为子领域、目标、子目标,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发展水平、老师怎么教提出了要求。后面还提出教育建议,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这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指南 心得体会

在工作之余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学习,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指南》中所提到的种种都对我接下来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原来我对《指南》知之甚少。《指南》对幼儿学习发展目标提出了更细化、更明确的要求,对我开展教学活动指明了工作的方向, 其实幼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充分阐述了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幼儿的学习发展目标,强调幼儿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的内容要从幼儿经验、兴趣出发,关注个体发展差异,不能一刀切地评价孩子的发展等等内容。

通过学习,《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对于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在学习中,我还发现《指南》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现在全社会越来越关注学前教育的质量,关注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目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越来越普遍,尤其是一些民办学前教育。其实是在拔苗助长,违反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了幼儿童年的独特价值,适得其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通过学习可以是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我要逐步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成为幼儿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指南》在以下几方面阐述得非常清楚。

1、《指南》关注的是教师的操作性。相比较《纲要》来讲,《指南》更加具体、细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又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

2、《指南》对我们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导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使我们少走弯路,不走错路。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弹性空间和个性化环境,使他们在不同的水平上都能够得到提高。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变化是我们环境变化的立足点,提供环境为幼儿的活动需求服务。在活动中教师“隐身”在环境中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担当的是观察、引导、支持的任务。活动环境在这样的教育思想的支持下,显现出灵活、生动、富于教育意义的、互动、深受幼儿喜爱的状态。

3、《指南》的教育建议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后实现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教师的一些滞后或者理念落后的教育行为,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

4、《指南》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它衡量着我们教育行为是否有效,让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摆正教育重心,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教给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全方位的帮助孩子成长。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使他们的教育观念在不断的转换,和幼儿建立起平等和谐的新型亲子关系。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形成了合力,更为有效的促进了幼儿们和谐健康的全面发展。

学习了《指南》后我觉得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2、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注重学习与发展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

3、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有了《指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指南》是指导我们幼儿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年09月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管理》张燕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幼儿园-管理-教材、G617。

3、《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学前教育-教育理论-教材、G610。

4、《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冯晓霞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2013-3-1。

6.3至6岁幼儿发展指南 篇六

心 得 体 会

——陆 静

工作之余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学习,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指南》中所提到的种种都对我接下来的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原先只以为幼儿教育之切合《纲要》就能很完美了。而今天的学习让我明白幼儿教育需要更深的挖掘,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处,我们不能只根据《纲要》来指定我们的工作,《纲要》虽然比较全面,但也不能完全的停留在这里,我们需要是更多的学习,完善自身的理论和实际,再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细致性把我们的幼儿教育办得更好,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

全社会越来越关注学前教育的质量,关注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目前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越来越普遍,尤其是一些民办学前教育。其实是在拔苗助长,违反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忽视了幼儿童年的独特价值,适得其反。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通过学习可以是我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我要逐步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先进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成为幼儿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关注的是教师的操作性。相比较《纲要》来讲,《指南》更加具体、细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又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以及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一线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

2、对我们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导我们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使我们少走弯路,不走错路。

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弹性空间和个性化环境,使他们在不同的水平上都能够得到提高。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变化是我们环境变化的立足点,提供环境为幼儿的活动需求服务。在活动中教师“隐身”在环境中成为环境的一部分,担当的是观察、引导、支持的任务。活动环境在这样的教育思想的支持下,显现出灵活、生动、富于教育意义的、互动、深受幼儿喜爱的状态。

3、《指南》的教育建议给我们一线老师在环境创设、活动内容、幼儿养成习惯、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这对于我们今后实现以上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教师的一些滞后或者理念落后的教育行为,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得以发展。

7.3至6岁幼儿发展指南 篇七

近年来, 幼儿教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出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我国2012年10月颁布并实施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它对防止和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建议。同时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落实, 也可以为构建园本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 现阶段如何将《发展指南》贯彻落实, 直接关系到我国幼儿教育的成败。

二、当前一些园本课程发展遇到的困难

(一) 园本课程尚未建立清晰科学的目标体系。

当前很多幼儿园在构建园本课程的时候都存在尚未建立清晰科学目标体系的问题, 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园本课程的认识并不正确, 在这种情况下, 幼儿教师按照自己对园本课程的理解展开教学活动, 就难以真正实现构建园本课程的重要目标。而且由于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基本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 也不利于他们对开展园本课程教学活动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体系尚不健全, 导致构建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困难。

(二) 园本课程的内容存在超载与乏载并存的现象。对现阶段幼

儿教育中园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存在严重的超载和乏载现象。其中, 超载指的是幼儿教育“小学化”, 即幼儿教师在开展园本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 引入了大量小学教学内容, 而且教学方法也不适应幼儿学习特点, 在这种学习环境下, 使得幼儿学习压力倍增。乏载则指的是围绕课本教材展开教学活动, 对课程资源和教学方式没有进行适当地拓展。园本课程要求打造具有本园特色的教育内容,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等对幼儿进行教育, 让幼儿走出课堂, 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仅仅围绕课堂和以课堂作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显然难以适应幼儿学习的特征和基本需求。

(三) 园本课程的内容组织较为混乱。

园本课程内容通常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主, 开发利用多样教学内容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教育。根据园本课程实际教学情况可以看出, 园本课程的内容组织较为混乱, 主要体现在美术教育随意性强、社区环境资源和家庭有效资源挖掘程度不够。美术教育作为园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潜在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幼儿教师并没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 理解较为困难的教学内容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导致园本课程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四) 园本课程评价未受到充分重视。

构建园本课程是现阶段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发展趋势, 主要是因为构建园本课程, 围绕幼儿年龄特点和基本学习需求展开教学活动, 更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 构建园本课程实际过程中, 很多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评价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 导致幼儿教师无法及时发现构建园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这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也会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园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一) 有助于理清园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细致地对3——6岁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以及可以达到什么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幼儿教师深入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全面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和水平能力, 根据实际教学要求, 科学设定园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就可以为构建园本课程的目标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教师在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 重新审视园本课程, 深入发掘园本课程的内涵, 就可以厘清园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从而为展开幼儿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 有助于科学选择课程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些误区, 专门为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 尤其是对于幼儿水平、能力等各方面的详细分析, 可以为幼儿教师选择园本课程内容提供科学的参考。例如, 针对幼儿想象能力比较发达, 为了促使幼儿形成成熟的想象能力体系, 幼儿教师在选择园本课程内容时以美术教育为主, 通过引导幼儿画画, 促进幼儿想象力进一步发展, 从而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三) 有助于有效组织课程经验。

以往幼儿教育存在很多误区, 如幼儿教育应该集中于室内教育。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意指出了这些误区, 幼儿教师通过深入了解该指南, 并根据其中给出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充分发掘社区环境资源和家庭有效资源, 让幼儿走出课堂, 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让幼儿在更加自由轻松的环境下真正融入教学活动中, 在这个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等内容, 就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从而真正实现幼儿教育构建园本课程的重要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构建园本课程作为幼儿教育的必然选择和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要保证构建园本课程的目标得以实现, 就必须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落实。

摘要:本文就当前一些原本课程发展遇到的困难, 探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园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从而为构建园本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园本课程,困难,启示

参考文献

[1]陈丽.生活化、游戏化园本课程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以建构生活化、游戏化园本课程《自在生活快乐游戏》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刊) , 2016 (z1) :470-471.

[2]尊重儿童发展规律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答记者问[J].河南教育 (幼教) , 2013 (1) :27-30.

[3]王剑虹.园本课程中关于“本”的几点思考——试以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为例浅谈园本课程的建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1) :187-188.

8.3至6岁幼儿发展指南 篇八

关键词:快乐;尊重;理解;兴趣

教育工作从幼儿抓起是我国的最新教育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在这个时候国家下达了若干文件对幼儿的教育问题给予了重视,因此《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如下简称《指南》)就产生了。在《指南》中,提出了对幼儿的教育在于尊重、理解、激趣这三个词汇,幼儿学习以及家长针对幼儿教育问题认真学习并贯彻了《指南》的内容,也因此获得了一些效果,幼儿在学校和家长的保护下快乐地成长,《指南》的提出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次跨越,是幼儿教育问题的一大进步。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指南的指导下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学习到教育幼儿的方法,而幼儿在教师的教育下快乐地成长。本文针对《指南》中提到的对幼儿要采取尊重、理解和激发兴趣的方式进行教育,做了如下几点分析。

一、幼儿快乐来自于尊重和理解

1.尊重

《指南》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出,对待幼儿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不同,幼儿的个体不同是指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即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长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幼儿时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由于幼儿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在学习和理解能力上也大不相同,幼儿教育工作者不能对所有的幼儿都使用同一种教育方法,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特性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在尊重中让幼儿快乐成长。《指南》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差异性给出了合理的教育方式,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尊重和发展。

2.理解

除对幼儿进行充分尊重外,还要对幼儿进行理解。《指南》中提到,幼儿的行为和举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以理解的目光去看待,试着走进幼儿的内心,为的是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感受。幼儿的内心还处于比较幼嫩的阶段,在感情上极其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对幼儿做得不对的地方应该耐心地讲解和指正,让幼儿在被理解的情况下学习到知识。幼儿的内心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他们在那里快乐地发芽,成长。不论是家长还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应秉着理解的态度去融入幼儿的世界,与他们一起快乐地成长。《指南》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学习和成长,根据不同幼儿的特性,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陪他们一起欢笑,在他们伤心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安慰。所以,《指南》中提到“阶梯”状教育模式,指的就是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特性采取不同程度的教育,有快有慢,呈现阶梯状。

二、幼儿快乐来自于激发兴趣

幼儿的兴趣在知识学习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指南》针对幼儿教育问题时提出让儿童自主学习,快乐成长的理念,在对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要通过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来促进儿童的成长。幼儿工作者不能因为获得业绩,就采取强制让幼儿学习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幼儿年龄尚小,在接受学习教育的时候难免会有兴趣上的差异,这时,教师应该为每个幼儿制订学习目标,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实施教育工作。譬如在绘画课上,老师不能硬性地规定该画什么内容,应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让他们的思维发散,通过绘画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这在幼儿的教育上是十分重要的。《指南》中提到的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来源,也是幼儿快乐的来源,缺乏兴趣的引导,幼儿不会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兴趣,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特点,循序善诱地帮助孩子激发学习兴趣。幼儿教师是幼儿接受真正的知识教育的第一位老师,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的应该是快乐,幼儿在学习中接受知识,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在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这篇文章是在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后,获得的几点感悟和体会。在幼儿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幼儿教育工作者占有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家长将幼儿送到学校,幼儿应该在学校接受最好和最科学的教育。学校和教师更不能辜负家长的期望,努力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在教育幼儿的模式上应该努力学习《指南》中所提到的几点,在本文中介绍了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要善于尊重、理解以及激发幼儿兴趣等几点感悟。通过对《指南》的学习,在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学校和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指南》中的重要思想,为幼儿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志梅.尊重、理解、激趣:幼儿快乐之源: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几点体会[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

9.3至6岁幼儿发展指南 篇九

1、《指南》是共有(32)个学习和发展目标,(87)条教育建议。

2、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制定该《指南》。

3、《指南》分为(说明)和(正文)两大部分。说明部分简要介绍了(制定《指南》的目的、《指南》的作用、内容框架和实施原则。)正文部分阐述了(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描述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五个领域的目标共同构成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整体。)

3、《指南》通过提出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4、《指南》(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5、《指南》在目标部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教育建议部分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6、《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

7、《指南》在健康领域中分为(3)个子领域,分别是(1.身心状况)、(2.动作发展)、(3.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

8、《指南》中关于幼儿身心状况的目标有(3条),分别是(具有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9、《指南》中关于幼儿身心状况的目标有(3条),分别是(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动作灵活协调)。

10.幼儿使用的桌、椅和床要合适。椅子的高度以(幼儿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

二、判断题

1、《指南》在目标部分别对3~4岁、4~5 岁、5~6 岁三个年龄段中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错)(末期)

2、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错)

3、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提高幼儿适应季节变化的能力。(对)

4、对于拍球、跳绳等技能性活动,不要过于要求数量,更不能机械训练。(对)

5、5-6岁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的目标是,能沿边线较直的画出简单图形,或能边线基本对齐地折纸,会用筷子吃饭,能沿轮廓线检出由直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和(错)(正确答案是能根据需要画出图形,线条基本平滑,能熟练使用筷子,能沿轮廓线剪出由曲线构成的简单图形,边线吻合且平滑,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

三、问答题

1、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答: 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2、如何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答: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

3.各年龄段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典型性表现是什么?

4、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手的动作灵活协调。如:

提供画笔、剪刀、纸张、泥团等工具和材料,或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废旧材料和常见物品,让幼儿进行画、剪、折、粘等美工活动。

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

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

5、怎样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答: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

上一篇:推荐个人基本情况介绍下一篇:鹿邑婚前医学检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