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2024-10-24

公共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8篇)

1.公共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篇一

博物馆社会公共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博物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公众搭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寓教于乐传播文化知识,以志愿者为桥梁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大众。本文浅谈博物馆如何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拓展博物馆社会公共服务思路,探索博物馆公共服务道路上的实践。

关键词 文化生活 教育 志愿者

中图分类号:G269 文献标识码:A

博物馆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而产生,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肩?人类文化记忆与传承的社会责任,帮助人们探索未知的世界。今天,为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正不断重新界定自己的社会角色,既发挥着传统的教育、研究的功能,也再延伸和拓展新的文化传播途径。博物馆有义务推动其所在地区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反映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成为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博物馆服务延展到社会中。

1展览特色化,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我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博物馆以其自身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正逐渐成为大众推崇和追逐的一种新的生活休闲方式。博物馆为大众提供了比书本上更多的视觉体验,观众通过参观博物馆亲身感触到更加感性和直观的知识氛围。面对快速的社会变革,为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转变传统的博物馆社会功能观念势在必行。需要由传统的以收藏文物标本为重心,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博物馆。通过特色化、生态化、社区化合人性化的发展,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精神成果,全方位为社会服务,满足大众需求,焕发自身活力。

在新形势下,博物馆的“社会性”和“开放性”要求博物馆切实面向社会开放,利用博物馆特有的资源优势,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搭建平台,广泛的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整合资源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市民带来一片文化绿洲。博物馆举办展览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别人的展览,而应该以人为本具有针对性,注重展览质量,能有效传播文化,让观众在参观中切实的受到教育。博物馆应主动、积极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接触社会,融于社会,服务社会,展示博物馆和馆藏品的精彩,为博物馆长足发展在社会上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

2突出互动体验,市民在享受中寓教于乐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中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社会功能,除了丰富精美的典藏、专业权威的学术研究以及各具特色的展览外,更重要的是它负有教育服务的使命,并提供社会大众多样参与的机会,唯有如此,才能彰显博物馆的生命与活力。在藏品的研究与使用方面,强调将研究纳入区域性历史文化综合研究的框架中,更加深入充分地提示展品的内涵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并结合展览的综合性诠释手段对观众经行有效传播。博物馆的教育不同于校园和培训式的教育,它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教育,它既没有具体的授课老师、固定的课时和传统的授课方式,也没有任何学习成果的评测。博物馆的教育是在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感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索和体验的学习氛围。博物馆发挥文物资源、教育资源和空间资源的优势,创办出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

为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不断进行进行探索、创新,以己之力,推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教育活动,解答“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我们城市的个性特色在哪里?生我养我的地方有哪些能令人自豪的东西?”使广大观众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更加深入了解的同时挺升市民的文化认同感,更加生动地将文化传播于大众,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3优化志愿者服务,架起沟通社会的桥梁

博物馆日益成为构筑文化多元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动力之源,成为沟通文化交流的桥梁,成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服务社会的永久性机构和最佳场所这一过程中,博物馆志愿者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志愿者是博物馆最虔诚的读者和最无私的挚友,是博物馆从馆内走向社会、从社会走向未来的文明使者,是博物馆交流、创新、前进最活跃的角色,是博物馆实践新文化生活方式和实现社会功能的最鲜活的文化力量。在博物馆中,志愿者的身影遍及诸多岗位,志愿者工作为博物馆架起沟通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志愿者用服务拓展了博物馆公共服务范围,对博物馆社会公共职能的发挥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予人玫瑰,留有余香。博物馆志愿工作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肯定与支持,博物馆为志愿者提供了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志愿者们亲切的笑容和热情的服务撑起了博物馆的一片天。

博物馆服务社会与社会需求是一个不断适应、不断完善的过程,博物馆通过利用自身特有的资源积极而理性的适应社会需求,完善其公共服务职能,全方位的面向社会服务公众,成为公众摄取知识,接受熏陶的文化休闲场所。因此,加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人性化服务质量,真正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才能培育观众的博物馆情结,充分实现博物馆的公共价值。

参考文献

[1] 单霁翔.关于新时期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0(04).[2] 马继贤.博物馆学通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3] 严建强.新的角色 新的使命――论信息定位型展览中的实物展品[J].中国博物馆,2011(Z1).[4] 龚良.文博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J].东南文化,2006(01).

2.公共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篇二

近几年来,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内很多学者对图书馆的性质也已经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当前, 主要可分为两类不同观点, 第一种是:当前的图书馆一直在努力采取多种方式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制模式, 来不断地适应经济的发展, 从而寻找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以此来不断地实现社会的效益化, 来达到自立的最终目的;而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 图书馆应该坚持自身文化事业单位社会地位以及公益性, 从而实现自身公共性的服务性质。但是这些都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如此, 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图书馆自身的社会效益, 扮演好自身的社会角色。同时从其它角度分析看, 当前图书馆的主要功能依然是其文化服务功能, 该要素在当下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目的就是自身教育。只要大学生在图书馆中真正地学有所获, 合理地运用好知识这笔财富, 去提升自身的素质道德修养, 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知识, 就是最重要的要素。这才是当前的图书馆在公共文化体系中最突出的作用。

二、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内涵的深层诠释

从当下的社会现状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分析, 它还是当前公共行政的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所在。它主要通过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的改革化进程来发展科教文卫事业, 为公众参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相关的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 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在高校的图书馆中, 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而对于公共服务而言, 就需要格外强调政府的服务功能, 来进一步强调公民的一种再社会化的权利。公共文化服务可定义为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服务性的服务部门。从某一程度上看,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种政府权利保障的有力体系。相关内容的提供者是政府部门以及公共服务部门, 其主要的服务目的是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 对于高校而言, 就是保障学生的文化权利, 使其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即为其成为优秀的人才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为其能够顺利步入未来社会, 胜任相关工作岗位创造条件。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看, 公共文化服务就是政府需要为广大民众提供相关的文化产品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同时也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对于高校的图书馆而言, 若将图书馆对外界开放, 就可以使图书馆的资源对外共享, 使图书资源得到充分应用。籍此, 公民就有可能通过书本来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在该过程中, 图书馆充分地发挥了自身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国家相关的重要报告指出:公共服务需要为公众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跟相关的服务, 这其中主要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 为公众参与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中去创造条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建设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方面。高校图书馆作为这样的一种载体, 正好可以达到相关目的, 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自身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服务, 其主要含义就是提供具有较强意义的“公共性”以及“公益性”。它能够成为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 同时还要秉承“以人为本”最基本的服务理念, 通过相关的政府财政投入, 以及组织规划才能切实地实现一个较完善的良好运行。但是这背后还需要政府相关的财政支持和相关的组织规划。可以说明一点: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还无法全部实现排他性跟非竞争性服务。这说明, 当前的公共文化仍然需要政府作为其强有力的后盾, 以确保公共文化的背后运行有充分的文化产品跟财政支持。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政府在该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其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从其它角度分析看, 公共的文化服务是一种公共文化行为。它还需要以政府为主导, 同时还要有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其中, 还要普及相关的文化知识, 传播文化以此来满足人民群众整体对于文化的需求。利用这些来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这些, 涉及到具有公共性的文化基础设施, 如相关的公共文化场所。而众多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只是一个依托, 相关的文化服务意识需要从另一层面上来培养, 以此提高公众的整体群体意识, 从而提升群众的文化价值观, 获得一种社会归属感, 以及相关的认同感, 这些都有助于促进文化在社会意识上进一步传播。

当前公共文化的本质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公共设施及相关的文化资源, 其最重要的就是运用优质的、主流的社会文化引导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高校的图书馆正好能充分担当这一角色, 能够充分地应用自身的角色来做好相应的工作。

三、图书馆的文化职能角色

不同图书馆的性质会决定图书馆自身的职能。而且, 从其它方面来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图书馆的性质是多样性的, 因此, 某种程度上, 图书馆是多种能量的整合体。图书馆自身这种职能的体现, 是由于图书馆在人类社会中担负的社会职责, 同时, 它还产生出了相应的效能。因此, 通过多方位对其进行考量, 我们认为, 图书馆自身承载的使命主要涉及教育职能、文化职能、信息咨询服务及休闲娱乐。这些职能都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当前图书馆担负着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存人类文化典籍。追溯图书馆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看出最初的图书馆, 只是仅仅地作为保存文化财富的一种机构, 它将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获得的经验跟知识进行相应的搜集、加工及对其他的组织管理系统整合。这些也就慢慢形成了当今人类社会丰富的精神文化。对于高校的图书馆而言, 其中所含有的数目分类较多, 便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 从另一层意义上分析, 图书馆也是一种独特的信息中介机构, 它可以提供文献、书刊、信息以及开展与之相关的教育活动, 来全面地发挥自身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借阅、外借、复制、检索等服务, 来真正地传播科学文化遗产。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不应只是当代大学生汲取知识的摇篮及接受广泛道德思想教育的基地, 也应为一般民众提高信息量, 通过书本来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或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创造条件, 为公众参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相关的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 为政府分担。使高校图书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从而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根据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相关要求, 当前国家旨在加强满足公民基本的文化权益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文化的基本需求。在近几年的文化建设中, 全国的思想教育也已经开始重视文化内涵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 图书馆可以被称为重要的公共文化事业单位, 同时也是当代公共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而对于高校的图书馆而言, 高校的图书馆不仅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摇篮, 而且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过程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赵彻.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展览工作的发展与变革[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10, 3

[2] .张玲琳, 周岚岚, 夏飞凤, 那艳, 黄蓉.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的有效方式[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1

[3] .江冬云.基层图书馆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实践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12

3.公共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篇三

关键词:文化公共服务体系 高校图书馆 创新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5-0098-03

Innovative Service Measur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Pang Lichuan Zhang Peng Zhao Jun (Hebei University Library, Tianjin, 300130)

Li Xiangqian (Library, Langfang Campus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angang, Hebei, 065000)

Abstract: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significance, need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on 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Then, it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on literature resources, human resources and geographical characters. Furthermore, this paper proposed six innovative measures to carry ou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Key words: cultural public service; university library; innovative service

CLC number: G258.6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5-0098-04

“十一五”期间,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十二五”规划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依然被列为重中之重,如何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是今后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所处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区域资源共享的逐步形成,使高校图书馆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平台。

在国外,高校图书馆不仅服务于校内的广大读者,而且也为大学周边区域的居民提供信息服务,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周边区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促进了这个区域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实施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服务模式。[1 ]

如何高效利用自身文献资源及人力资源优势,使高校图书馆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来,同时探索一条具有高校鲜明特色的、能够满足社会精神文化需求的创新服务之路,是一项值得高校图书馆人研究的重要课题。

1 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新理念。对高校图书馆来说,开展创新性延伸服务意味着将对本馆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不断地进行调整、设计与利用,而这种创新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具有全过程、全员性和新颖性的特点,延伸服务的创新需要以网络化和构建覆盖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环境做依托,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

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性服务是公众延伸服务的现实需要。如果说公共图书馆是提供公众基础文化需求的场所,那么满足公众不断延伸的文化需求,仅靠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图书馆利用自身丰富的资源开展创新性服务为公众延伸性的服务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性服务是一种社会责任。早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就明确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这为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公共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作为文化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有义务有责任为社会提供文化公共服务,以资源共享为服务理念,向公众提供先进的服务、传播弘扬文化。在构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进程中,高校图书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履行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的责任。

2 高校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以及有利的地理分布特征都将成为其对社会公众开放的优势所在,是高校图书馆开展文化公共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更为专业的创新性信息服务支撑。

2.1 专业的文献资源

高校图书馆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是以学科和专业来配置,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文献体系,大量的有价值的社科类书籍、报刊足以丰富读者文化生活。高校图书馆丰富的网络资源、各类中外文专业数据库、高校图书馆间的数字化联盟,必将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高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对社会公众开放,对于信息资源尤其是专业类信息资源相对匮乏的社会公众来说,将能满足其不同层次的需求,也是对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2.2 丰富的人力资源

高校图书馆不仅拥有从事具体业务的馆员、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科馆员;还拥有文献检索教学工作的师资队伍。据统计,全国高校图书馆具有3万多名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馆员,其中大多数馆员是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所学专业丰富,具有硕士、博士学历的馆员也逐年增多。如果这些人力资源不仅仅只为师生服务而为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所长,将成为体现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公共文化优势的有力支撑,同时馆员专业化的服务能够极大的满足公众获取专业信息的需求。

2.3 总分馆的地域优势

高校以多校区模式进行办学,这也就衍生出了高校图书馆的总分馆管理布局。实现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公众开放,这样的地理分布特点不仅可以使这一服务惠及更多的公众,而且也将为公众对文献资源的通借通还以及对网络资源的利用带来便利。

3 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创新探索

3.1 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管理模式上转变观念,树立创新性管理理念,将高校图书馆发展成开放型的信息服务机构。调整自身的运行机制,建立权责明确、高效运行的组织结构和绩效管理机制。同时在馆员中普及服务社会的意识,将开放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使全体馆员充分意识到为公共文化体系服务的必要性,在服务中不断发掘改进措施和新的服务方式。将为高校师生服务和为社会公众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协调其因资源利用可能引起的冲突,实现对两者有效的统一管理。

3.2 服务延伸的创新

除了借阅、展览、讲座、宣传辅导等传统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电子资源开展具有高校图书馆特色的延伸服务,利用网络这个大空间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搜索、信息浏览、信息揭示、数据下载、政策查询等网络化的创新性服务。[2 ] [3 ]

3.2.1 新载体与新阅读

新型载体形式、先进的阅读方式,为公众提供宣传、服务。如室内外IP-News电子报栏、多点全息触控屏等电子报纸、电子图书阅读等,读者通过触摸方式就能方便地选择、浏览报纸、回溯期刊、回溯报纸等信息,以多元的服务模式为社会大众提供全新的阅读途径。

3.2.2 手机短信告知服务

这是一项以手机短信方式进行的提醒服务。高校图书馆可为特定延伸服务群体提供手机信息支持服务,将馆藏变化、新书目、各类展览、各种公益性讲座、创新的服务项目等等与读者相关的实时性和个性化的信息进行推送,这将极大地方便读者,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率。由于手机的双向交互功能,读者可以用手机主动定制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提高读者对延伸服务的满意度,扩大高校图书馆在延伸服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3.2.3 FAQ信息服务

FAQ即“常见问题”(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咨询服务,是一种常用的在线读者服务手段,多种形式的网上咨询服务之一。读者特别是社会公众

网站上都可以看到FAQ,在那里列出了一些读者利用图书馆常见的问题,FAQ的价值在于经过简单的解释说明就可以解决一些看似简单但不经过说明可能很难搞清楚的问题,使读者驾轻就熟地利用图书馆,这样不仅仅节省了大量的读者服务成本,还提高了读者满意度。

3.2.4 虚拟参考(Virtual Reference)

虚拟参考(Virtual Reference),也称E参考(E-Reference)是图书馆通过网络向读者提供信息参考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在国外已成为图书馆的核心服务项目,这项服务越来越受到国内图书馆界的重视,它是在数字环境下,以人力资源为媒介,以网络为传输手段,以信息资源为基础,通过电子手段如E-mail、Web表单或实时聊天等形式向用户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问答式服务。其实质是通过网络化、数字化的手段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帮助用户获取所需信息。

3.2.5 博客(blog)延伸服务

博客通常被称为“网络日志”,它具有内容个性化、更新及时化等特点。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Blog对拥有的大量学科门类齐全、载体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信息揭示与知识过滤,并将过滤后的信息重组后传递给读者,而读者也可以将信息再传递给其他人,从而使知识获取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书目导读、新书书目、影像资料也可推荐在Blog上。为某些有特殊需求的公众提供专门的Blog,使其了解更多的所需服务信息,如特种文献的需求、政府信息的公开等,同时通过读者关于Blog的评论图书馆就可及时了解用户的最新需要,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进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延伸服务创新性的质量。

3.2.6 My Library个性化服务

图书馆服务模式的My Library个性化服务,用户可以从图书馆网站所提供的全部馆藏数字资源里,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组织在My Library中,以后访问My Library,读者将获取与此相关的最新内容。工作原理是为每一个用户建立策略文件,内容包含用户的帐号、密码和用户选择的一些常用的、专业相关的电子资源清单参数。这个文件以Cookie的形式被保存在用户使用的计算机硬盘中,或者保存于服务器端的数据库中。当用户以后访问My Library Web页面时,策略文件中的参数被提取出来,通过Web服务器返回定制的页面内容。

4 结语

文化是 “软力量”,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是持续不断的,它能够提升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图书馆融入公共文化、服务社会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应把握竞争发展的契机,转变服务理念和创新延伸服务,在服务师生的同时,承担起服务大众的责任,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做出贡献。[4 ]

参考文献:

[1] 龙军,吴丽娟,蒋文晖.构建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J].当代图书馆,2011,(1):24-26,35.

[2]凌秀丽.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探讨:温州市图书馆延伸服务浅议[J].晋图学刊,2010,(2):51-55.

[3]刘进.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杂志,2008,(12):38-39.

[4]郭莎.高校图书馆应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贡献[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9):70-71.

4.公共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篇四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文化馆工作也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大众所关心的焦点。对于文化馆所负责的群众文化工作而言,其对于社会大众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大的益处。因此,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问题,就有了进行叙述的必要。与此同时,我们知道,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文化馆想要更好的进行传统文化传播,发挥其自身的先进职能,那么通过新媒体服务途径进行相关的工作毫无疑问是必要的。据此,笔者立足于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开展的现有情况,对其通过新媒体服务途径传播文化资源的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叙述,力求能够为其发挥自身的先进职能而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文化馆;新媒体服务;探索;实践

群众文化工作已然成为文化馆面向与基层、群众的重要工作。通过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我国基层社会人民就能够在丰富自身业余生活的同时,加强对自身修养、品德的锻炼,而在完整的群众文化工作中,传统文化的传播自然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既然称之为传统文化,就必定会具有着其先进的一面。传统文化带有着一定的民族特质,它也代表了我国民族历史上的各种思想文化,对于现在的社会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播如仍然极具意义,这也是作为中国人所必须要了解的文化。而从群众文化工作中,文化馆的传播范围还不够广,传播水平也有限。因此,利用新媒体服务对群众文化工作进行辅助,从而更好的进行传统文化传播无疑是必要的。而究竟该如何通过新媒体服务来进行文化的传播,这就需要对其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了。

一、文化馆基本职能

想要对整体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就必须要对文化馆的基本只能进行了解。在此,我们以北京东城区第一文化馆为例,这一文化馆是东城区政府设立的公益性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中心。2008年,北京东城区对已经使用了近20年的文化馆进行升级改造。经过一年时间,东城区文化馆开始渐渐的具备了现代化的特征。其中,文化馆的整体环境、硬件设施和办公条件都具备了科技化的特征,包括曲协活动室、手风琴俱乐部活动室、戏剧之家以及舞蹈排练厅等等。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对于文化馆而言,其为群众所提供的,主要是一些文化培训服务,除了各种俱乐部之外,适合不同人群的艺术、舞蹈、声乐、器乐、健身健美等课程也包括在内,这也就可以为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二、文化馆存在的意义

从现实情况来看,文化馆之所以要存在,基本的目的就是为广大百姓提供文化服务,而对于文化的传播而言,其之所以能够流传到现在,必定拥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从近些年来看,国家通过新闻、报纸等载体,多次传达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并对相关的文艺工作部门做出了一定的指示,建议其利用新媒体服务的方式,对其进行探索、实践。由此,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文化的传播工作是意义深重的。

对于我国传统文化而言,其经历了历史的洗涤,但直到如今,我国仍然倡导、鼓励、要求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工作人员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毫无疑问,这完全是因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即便其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善处,但是从总体来看,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文化价值,还是能够完全盖过其可以忽略不计的缺点的。我国传统文化无一不包含着独特的魅力,而这种魅力在吸引我们的同时,也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参考和指导。我国传统文化,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政治方面,甚至在社会方面,都对我们有着无以伦比的指导意义,由此可见,对我国文化进行传播是非常必要的。

笔者在这里试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现下社会上,人们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起来冲突,随即便纠缠在在一起,不可开交。笔者认为:这就是没有受到我国文化熏陶的表现。在我国文化中,谦和礼让的精神始终贯穿在里面,而这也就直接体现出了文化传播的意义。即便如今社会,经济几乎可以成为主流,但是人心却渐渐沦丧,在这种时刻,国外的文化也加剧着自身渗透的脚步。因此,加强文化传播具备十足的意义,而这也恰恰是文化馆存在的意义、价值。

三、文化馆基于新媒体服务的探索、实践对策

为了对文化馆基于新媒体服务的探索问题进行完整的剖析,笔者查阅了大量关于文化馆新媒体服务方面的理论内容,掌握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合理的对文化馆新媒体服务探索问题进行解决的相关方法及运作方式,着力提升了本文的深度性。提升,笔者在查阅了相关人士对文化馆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献、期刊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法,重点对参考文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整理,这也就使得本文更具理论性和指导性。

(一)对文化进行网络化应用

对于文化馆来说,笔者认为,其必须要在对文化进行传播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探索、实践。据此,笔者根据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对策,首先,是对文化进行网络化应用。从我国的传统文化来看,其核心的意义,时间四行并不在于让别人对其进行永久的收藏,而是应该对其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普及,这就是指传统文化的传播。而对于文化馆而言,想要利用新媒体中的网络这一媒介对其进行传播,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对其文化进行网络化应用。在应用的实际过程中,具体的操作主要就是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者将相关的传统文化制作成网站,之后,在在网络上进行具体的普及,这样就能够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让每个网民都能在其业余时间内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现实情况中,只要文化馆对传统文化进行了网络化应用,那么,只要会运用网络的人,就可以对其进行了解。在这样的人群中,无论是年龄大小、学问高低,都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对我国文化进行了解。同时,在对我国文化进行网络化应用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其互动性,这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更加提升了我国文化的传播范围与力度。因为在其传播的过程中,网民们都可以随意的发表自身对其的意见与评论,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进行关注。由此可见,对于文化馆而言,对文化进行网络化应用,无疑更有利于群众文化工作者通过新媒体对文化进行大范围、高质量的传播。

(二)建立文化数字化数据库

除了对文化进行网络化应用之外,对于文化馆而言,在对新媒体服务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以建立文化数字化数据库的形式进行实践,也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的说,对于我国文化而言,文化馆想要真正的、合理的、有效地通过新媒体对其进行传播,那么建立其相关的数字化数据库势在必行。这是因为,对于如今的新媒体时代而言,我国文化的具体传播,是不能够离开信息资源的。换句话说,在现实情况中,如果没有信息资源,文化的传播就基本不能够真正的实现。在这其中,我们就可以得知一点,那就是对于文化馆而言,将传统文化转化我数字化数据库是势在必行的。但是,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把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建立成为数字化存储,这项工作是存在的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即便有着难度,这样的做法也是必须要真正实施的。对于目前我国的国家级传统文化数据库而言,现今为止,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那就是中国古代文献典籍数据库方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三个方面。早在本世纪初,相关工作者就已经启动了相关的传统文化数据库,在这其中,我国所有的传统文化典籍基本都被包括在内。当然,这样浩大的工程是国家级别的,而对于地方级别的文化馆内的群众文艺工作者而言,在技术和硬件实力上,其都不能够跟国家级别的电子数据库相比肩。因此,想要达到浩大的规模,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在整个通过新媒体服务进行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地方文化馆仍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情况,制定出颇具特色的、行之有效的中国文化数字化数据库,以此来与国家级传统文化数据库相对应。在其真正的建成后,文化馆内的工作者还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服务的优势,使其能与国家级传统文化数据库进行互联,充分借鉴国家级传统文化的数据库资源,为全国性传统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对于文化馆内的群众文化工作而言,想要更好的通过新媒体服务进行文化传播,建立数字化数字库的方法,是具有着一定的可行性与实效性的。

(三)戏曲的影视化传播

实事求是地说,从我国各个地区的文化馆现状来看,其在对文化进行传播的过程中,音乐戏曲始终占据着大程度的份额,这是因为,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大家庭中,音乐戏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份子。对于我国文件中的音乐戏曲而言,其具备较强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充分的反映我国独特的文化底蕴。而从对其进行传播的问题上来看,对于古代的绘画、书法、器皿、服饰、建筑、石刻、金石等等的物质文化,以往的传统方式,很难对其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新媒体服务,就能够将这些物质文化做成影视资料进行传播,从而增添了其传播效果,同时,也能扩大传播的范围。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来说,也是一样。在新媒体服务中的网络越来越渗透到千家万户中的今天,将戏曲进行影视化差处理,然后通过网络传播,无疑就是文化馆内的群众文化工作通过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的最好措施。由此可见,对以戏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将其进行影视化处理后在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无疑就能够更好的对我国文化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作品进行合理的传播。在经过影视化处理后,戏曲可以长久保存下来,也可以让人们永久珍藏。由此可见,想要通过新媒体服务来进行传统文化传播,文化馆运用影视化进行传播,无疑是其中最为有效的传播措施之一。

四、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文化馆工作也越来越多的成为了大众所关心的焦点。对于文化馆所负责的群众文化工作而言,其对于社会大众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有着极大的益处。因此,对于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问题,就有了进行叙述的必要。据此,本文对文化馆基于新媒体服务的探索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文化馆想要更好的进行中国文化传播,发挥其自身的先进职能,那么通过新媒体服务途径进行相关的工作毫无疑问是必要的。在明确了这一基本的结论之后,本文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文化馆基于新媒体服务所做出的探索、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5.公共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篇五

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公共教育;创新发展 摘 要:图书馆的创新和发展关乎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公共教育的有效平台。随着社会服务体系的发展,图书馆的作用也在不断提升,其职能也在不断扩大化。笔者作为图书馆管理人员,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的图书馆创新与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不断促进图书馆公共教育职能的发展、创新及完善。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概述

(一)基本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导者是当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以及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服务[1]。公共文化服务能够为人们提供便利,并具有均等共享性。在这个目的上建立起来的制度化服务管理体系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利保障。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建设与发展,到目前为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共有五个方面的体系,即组织支撑体系、资金(人才、技术)保障体系、产品生产服务供给体系、运行评估体系以及新建立的设施网络覆盖体系。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在这五个方面都有所建树,有所完善。综合起来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全面共享、充满活力、优质高效等特点。

(二)近年来建设成果概括

我国对于公共服务体系体系的建设迎来乏力发展的时期起始于国家“十一五”规划,规划中指出要在五年内建设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在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上、发展差距上进行改善,并通过社会力量的引进,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起来,从此,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再加上经济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是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在“十一五”的前面四年中,文化事业方面的总费用达到近1000亿元,增长幅度维持在25%以上。这几年,我国政府在基层图书馆以及文化馆的建设方面共投入资金4.8亿元,自乡镇综合文化站方面投资40亿元,大大改善了我国县级文化基础设施以及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在支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方面,2009年至2013年投入资金10.6亿元于西部社区文化建设。至如今,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达到三千个以上,另外,各种基层实用书籍、广播、报刊等相应取得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迅速构建和完善。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的角色与定位

(一)图书馆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方面

公共服务理念是随着政府的职能转变以及社会的大力需求建立起来。公共服务体系的构

[2]建对于政府职能的完善,对于满足人们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图书馆是提供公共教育与知识信息的大型文化服务平台,对于普及人们文化知识,加强思想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图书馆的理念与我国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文化共享等思想理念是高度吻合的,因此,在构建我国公共文化体系的过程当中,图书馆无疑是建设的重要方面。

(二)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应承担提供信息服务职能

首先,图书馆具有庞大的信息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上具有极大的优势[3]。图书馆巨大的藏书量能够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存储与开放,其专业的信息知识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建设提供诸多有利条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阅读,增加人们的信息收集量与获取途径,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开放,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其次,在许多方面,图书馆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信息咨询,辅助决策等,促进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总之,图书馆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平台,是满足于人们需求的有利工具。

(三)图书馆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能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其中的根本[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多种多样,而图书馆是基础建设的主战场,是先进文化重要传播地,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图书馆有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职能,即保存伟大的人类遗产。书籍是人类遗产的载体,图书馆在书籍的保存方面无疑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图书馆自身所担任的责任也是相当重的。近年来,我国的图书馆建设数量逐步增多,为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的同时,也加大了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力度。图书馆的不断建设,很大程度上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图书馆除了供资料阅读服务外,还开展了各项服务活动,拓宽了服务渠道和服务功能。例如,图书馆开展学术研讨会、公益性讲座、建立分馆、开办展览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为社会提供不同种类以及不同层次的文化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社会的文化氛围被很好地建立起来。

(四)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承担着提供社会教育的职能

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5]。图书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教育机构,向社会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为全面共享学习文化知识提供了有力保障。图书馆在进行社会教育层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直接教育,另一种是潜移默化的教育。直接教育主要是图书馆给人们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提升人们的文化知识;潜移默化的教育主要是先进思想文化的影响,图书馆本身是先进文化思想的传播地,人们在图书馆进行学习与阅读,文化气息的营造是潜移默化的。

三、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创新及发展策略

(一)充分发挥优势,打造特色馆藏

现如今,全国各地的图书馆发展趋势比较统一,在社会服务方面也具有同一化趋势。然而当今的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断趋向于多样化,因此要求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应该向多样化发展。图书馆的发展应该各自具有不同的资源特色和服务特色,打造图书馆的个性,加强独特优势。在此基础上,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特色书籍与特色文献的收藏,在这个方面将结构占有持续扩大化,打造特色馆藏体系,不断对原有的特色馆藏区域进行扩充,突出特色部分在整个图书馆当中的优势作用,增加特色文献书目,对资源进行整合,打造特色书目数据库,以形成具有自我特色的图书馆,构建特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图书馆管理和人力资源建设 图书馆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包括对图书馆硬件环境的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服务体系的管理等等。图书馆的硬件环境是图书馆的基础,是服务水平开展的基本平台。因此,要不断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各类老旧设备要进行积极的更新,图书馆资源要不断完善,不断增加与时俱进的新的图书馆资源。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上面,要构建系统的管理体系,完善人员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服务质量,保障各项工作正常顺利进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在服务体系上,要根据社会需求建立最为优质的服务体系,服务要注重细节方面,给人们一种舒适感,为人们创造一种良好的阅读学习氛围。

(三)加强建设图书馆联盟,全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区域图书馆联盟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中的作用非常突出,能够在信息资源的整合上面,形成一种文化合力,加强文化的力量。这种文化力量对于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加强工作人员的参与度和认知度,能够统一有效地对设备、人员进行管理,大大降低闲置资源,加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最大化提升图书馆信息的使用价值。例如,在区域图书馆联盟体系中,使用现代化的通讯技术,将区域性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加大资源的共享力度,构建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同时,图书馆可以协同一些科研机构进行资源信息的加工处理,使这些资源更加专业和具有地方特色。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其本质上是公益性质的,信息的传播效率会大大提高,对于读者来说,信息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更能满足需求。

(四)与其他机构展开合作,衍生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 为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更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公共文化建设方向方面一定要牢牢把握好。图书馆具有极大的信息资源优势,在这个优势基础上,最大的工作就是要进行服务的拓展,使信息资源更高更加全面地服务于社会。首先,应该不断拓宽服务渠道和服务领域,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要与地方文化的发展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例如,图书馆可以凭借自身巨大的信息资源优势,与专业机构进行合作,特别是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科研场所,这是发挥资源优势最大的领域之一,将图书馆联合办证制度延伸到各学校的图书馆,构建共同服务、联合服务一体化制度,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图书馆资源享受当中来,享受到优质的文化服务。另外,图书馆可以再设立下属分馆,加大图书馆的辐射范围,使服务工作向更基层的民众靠近,加强社区图书馆以及乡镇图书馆建设,对基层小型图书馆进行积极的技术指导,提供业务帮助。或者,将文献副本资源投入到基层建设,让最广泛的民众真正享受到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构建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加强图书馆公共教育的发展与创新 图书馆公共教育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要不断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加强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教育力量,多举办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宣传活动,宣传场地可以借助图书馆各会议室或者图书馆大厅举行,利用多媒体播放设备进行知识传授,组织公共教育;第二,图书馆要积极与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单位或者社会各界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邀请他们进行知识文化讲座,推动知识文化的传播,又形成多样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于社会发展需要;第三,图书馆要重视基层民众的知识文化需求,积极组织人员和资源对地方基层进行知识文化的传播,协助基层文化基地开展各项服务工作,深入基层进行知识文化需求调研,组织基层知识文化讲座,普及基层民众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文化常识,扩大文化服务受众,让各个区域的人们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文化服务,构建和谐文化气息,打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止于经济生产层面,更应该加强文化的建设。文化的推广是社会服务行为,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将图书馆打造成知识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不断扩大图书馆文化服务范围和服务受众。在这种要求下,图书馆要充分发挥优势,打造特色馆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大图书馆管理和人力资源建设;加强建设图书馆联盟,全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其他机构展开合作,衍生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加强图书馆公共教育的发展与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完善、高效共享的公共文化服体系将会正式建立起来。参考文献:

6.公共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篇六

摘 要:本文论述了基层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所承担的职责,提出通过创新基层图书馆现行管理与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图书馆的社会职责,切实保障基层群众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角色;服务;

中图分类号:G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图书馆是一个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开发智力、开展教育活动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图书馆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服务、满足大众基本文化需求而言,基层图书馆的作用举足轻重。那么如何使基层图书馆真正成为服务基层大众的场所;如何更好的发挥其职能效应,进而成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得力助手,这是我们每个基层图书馆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和职责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基层图书馆无疑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配置从中央到地方,随行政层级的降低而呈层级递减状态,即机构层级越高,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越充足;反之,机构层级越低,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越缺乏。

我们的公共图书馆服务长期以来重城市、轻基层。因此,能否办好基层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文化为群众服务的观点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当前,我们倡导办好基层图书馆,丰富城乡人民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加强基层图书馆事业建设,这是为民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需要,更是保障广大民众基本文化知识满足的需要。

二、基层图书馆的发展对策

基层图书馆又担负着开发智力资源和传播知识信息等诸多功能,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科学文化知识的信息含量是多元化的,这就给基层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搞好基层图书馆工作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新基层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而基层图书馆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大力发展基层图书馆事业,是提高公众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一是政府主导,做好规划,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的力度。制定本地区图书馆建设的总体方案,将方案分解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并把图书馆建设列入工作计划;要求领导亲自抓,制定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形成层层抓、合力抓的氛围。二是通过政策法规促进基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定地方性文化政策法规,将基层图书馆建设纳入人大立法程序。三是增加投入。可以采取上级拨一点,本级出一点,社会助一点,企业捐一点等办法,广开资金投入渠道。四是培育人才。要培养一支复合型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

2、开拓服务领域,拓展服务空间,把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农村。

(1)充分发挥基层图书馆在建设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和关键环节。主要通过建立基层业务辅导站和图书流动站帮助提高基层文化站、图书室的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基层业务辅导站。对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实力雄厚,在文化站、图书室的建设方面肯投入,起点高,设施全,藏书丰富,自身发展的后劲比较充足的基层文化站、图书室,基层图书馆就可以与其建立图书馆业务上的指导性关系,对其藏书结构、图书加工整理、读者活动、图书借阅、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业务培训等方面,进行业务辅导活动,使其业务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服务工作。

二是建立图书流动站。这是基层图书馆开展文献流通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它比较适合于经济实力不是很强、财政投入有限、藏书数量不足的文化站、图书室。基层图书馆可以通过与其建立图书馆流动站的合作关系,由文化站、图书室出场地、设备和管理人员,由基层图书馆配备文献资料,提供业务辅导等服务,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两种调配图书资料的形式,保证文化站、图书室有充足的文献资料为广大农民读者开展文献服务。

(2)充分发挥基层图书馆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社区,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就必须加强社区图书站建设。建立社区分站,不仅方便了成人读者,也增加了未成年人的文化娱乐场所,为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丰富的知识源泉。

3、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与基层图书馆建设有机结合。图书馆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单一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是其重要原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不仅将为基层图书馆改变馆容馆貌提供有利契机,而且将为基层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方式带来根本性的变化。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生动、快捷的传播方式将为公众开阔视野、获取信息提供极大便利。基层图书馆建设应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成果来延伸、丰富服务内容,在加强文献服务的同时,重点发展图书馆多媒体阅览室。通过与“共享工程”市分中心联网,使基层图书馆的实际文献数量增大几倍乃至几

十、几百倍,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各类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基层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就会得到进一步延伸,服务质量就会得到进一步改进;就会有更多的基层群众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基层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为提高广大基层群众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惠君.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图书馆论坛,2006(1)

[2]李国新.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时代任务.图书馆,2005(2)

7.公共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篇七

一、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意识形态属性与工作方向定位

(一) 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意识形态属性

图书馆事业是国家文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决定了图书馆工作应具有的意识形态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事关党的前途命运, 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长期以来, 我们在现实中往往从具体的实际工作的角度来看待图书馆工作, 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也少有人问津。这样一来, 造成我们多局限于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 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而忽略了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属性。

《意见》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 作为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为公共文化服务赋予了实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政治意涵。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公共文化服务, 看待图书馆工作, 才会科学认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意义。因此, 省级图书馆必须认真领悟自身在巩固文化阵地, 弘扬先进文化, 增强公众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 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 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 明确自己的工作重心和服务重心。

(二) 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方向定位

省级公共图书馆是由省政府投资兴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在坚持正确意识形态的前提下, 省级公共图书馆必须兼顾向上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大局, 向下服务广大社会公众两个工作方向, 不可偏颇。我国目前实行的依然是一级政府建设与管理一级公共图书馆的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 省级公众图书馆一方面必须坚持正确导向, 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 宣传省委、省政府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必须发挥自身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 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智库功能, 围绕全省中心工作, 为省委、省政府、省直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与信息服务。无论是在经费投入、人力资源配置方面, 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公众方面倾注了更大力量, 而在服务党政机关方面的意识和努力是不够的。继续做好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是省级公共图书馆永恒不变的主题, 在此同时, 省级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工作中的大局意识, 加大为党政部门服务的力度。国家图书馆在这方面为全国各省公共图书馆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近年来也带动了各省公共图书馆对党政部门的服务工作。

二、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担当与使命

按照1974年国际图联关于图书馆职能的共识, 图书馆具备四项社会职能:即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在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 进一步将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扩充为十二项, 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与信息、扫盲、教育和文化密切相关的活动, 其具体内容反映了社会发展对图书馆的影响与要求。距今又一个二十年过去了, 图书馆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

省级公共图书馆影响范围仅次于国家图书馆, 其使命与职能也要求与其在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地位相适应, 也需要增强担当意识, 并且与时俱进, 通过适时适度地调整完善来满足政府与社会公众不断演进的文化需求。具体而言, 省级公共图书馆应担负起的担当与使命为:

(一) 政治担当

仅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声称, 馆藏资料和图书馆服务不应受到任何意识形态、政治或宗教审查制度的影响。但是,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 文化从来都不是超然于意识形态之外的, 从来都是为特定阶级服务的。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决定了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履行其社会职能时必须把政治担当放在首位。

作为公共图书馆, 省级馆的服务对象是包括党政部门在内的全社会所有单位和公众, 尤其是面对社会公众, 要提供均等化、标准化, 高效便捷的服务。其政治担当体现在: (1) 机构设立的政治性。省级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 受到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文化职能部门的双重领导, 这使其具有了与生俱来的政治属性。 (2) 服务宗旨的政治性。省级图书馆的一切活动, 无论是为党政部门提供的服务还是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 都必须遵循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把握正确导向, 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 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 (3) 服务产品的政治性。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有着严格的方向性要求, 不管是外采文献, 还是自建资源, 其向社会提供或发布的服务内容都必须是健康向上的, 不允许出现政治方向的错误。省级公共图书馆服务活动的规划与开展也要围绕当下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

(二) 文化担当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支柱, 发挥着主阵地的作用。国家在十三五期间, 着力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主旨在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在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于发展先进文化, 引领社会风尚, 更好地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省级公共图书馆要着眼于自身, 挖掘图书馆的文化场所的价值, 深度投身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致力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第一, 作为一省范围内业界的龙头, 省级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中要进一步强化对文献信息的组织和揭示, 通过与现代科技融合, 使蕴含在文献中的知识信息活起来, 有效利用省馆的服务空间, 增强图书馆的文化展示功能。第二, 省级公共图书馆通过创新服务模式, 提升服务效能, 为公众提供参与文化活动、分享和交流文化发展成果、开展文化创造活动的空间, 在全省图书馆业界中凸显省馆的引领示范作用, 促进市、县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的提升。第三, 省级公共图书馆还要加强省内公共图书馆的共建共享, 打造各种业务协作平台, 整合全省公共图书馆资源, 引领区域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第四,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加强与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等文化机构的互联互通, 构建全省公共数字文化信息共享平台。

(三) 社会担当

公共图书馆的设立、发展、运行保障主要依赖于同级政府, 同时也担负着政府的部分职能, 这是公共图书馆与其它以非政府组织为供给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不同之处。也正因为如此, 省级公共图书馆责无旁贷地负有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第一, 省级公共图书馆不同于市级、县级图书馆, 省馆不能仅满足于自身建设与发展, 而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资源建设方面要扶助基层图书馆, 特别是贫困地区、基础薄弱的基层图书馆。另外也要总结先进馆的经验, 通过业务培训、辅导、研讨等形式, 推广到全省。第二, 组织全省公共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 推广全民阅读。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学习型社会、书香社会, 已经连续两次写入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促进全民阅读的立法工作也在加紧进行, 显示了党和政府推进全民阅读的决心。省级公共图书馆应以此为契机, 充分发挥全民阅读主阵地的作用, 追踪并研判读者阅读需求、阅读习惯、阅读方式的变化, 提升科技水平, 引领全社会阅读文化建设。第三, 大力开展讲座、展览等文化教育活动。图书馆是仅将于学校的文化教育机构, 社会教育职能一直是公共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之一。第四, 继续做好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贫困人群等弱势群体的服务, 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四) 历史担当

图书馆通过文献收藏实现对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保护。省级公共图书馆是全省的文献收藏与保障中心, 在经费保障、人才队伍、馆舍空间、文献资源等诸多方面具有市县馆无法比拟的优势, 做好文化遗产的保存保护工作是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另一项重要使命。由于历史的原因, 河北省省会数度搬迁, 原省图书馆的珍贵文献散落多处, 是河北省馆无法言说的痛, 以致于今天省馆的文献总藏量、古籍藏量在全国同级馆中处于很低的水平。历史无法追溯, 我们应把握好当前的大好机遇, 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收藏与保护。第一, 继续做好纸本文献的入藏。尽管读者对数字阅读的需求已经逐渐超越了对纸本文献的需求, 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 更需强化对纸本文献的收藏保存。第二, 加强地方文献建设。省级公共图书馆毕竟还是区域性图书馆, 本省地方文献资源是确立本馆特色的有力支撑, 也是一个省馆的优势所在。第三, 加强对口述文献的收集。口述文献依赖的载体是人, 一些重要的文化传承将随着口述人的逝去而湮灭, 一旦灭失将再无保存的可能, 因此, 对某些高龄传承人的抢救性口述记录时不我待。第四, 加强专题文献馆、主题馆中馆建设, 做好对文献的开发利用, 将人类文化遗产的保存与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 省级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与使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丰富、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 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省级图书馆必须研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本馆的使命内涵, 及时校正发展方向, 调整工作重心, 以使各项工作契合党和政府的要求, 满足并引领广大读者的知识信息需求。

摘要:本文通阐述了当前在国家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 省级公共图书馆新的定位, 进而提出省级公共图书馆应担负的政治担当、文化担当、社会担当、历史担当四项使命, 并分析了每项使命各自的内涵。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使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

8.公共图书馆文化助残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篇八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职业教育 终身教育 职业培训

分类号 G252.9

Practice and Thinking o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 of the Public Library

Zhang Lei

Abstract Taking national attention to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 precond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ces of the public librarie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Jinling Library’s practice, it summarizes and thinks of public library of our country to carry out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Activating library resources, enhanc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Carrying out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enriching education platform”, “Innovating opening form, creating learning space”, “Providing career counseling, launching vocational guidance”.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Lifelong education. Vocational training.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务院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的重要指示。由此可见,中国的职业教育必将迎来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职业教育的发达水准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的现代化水平相匹配,从近百年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无不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作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公共图书馆被赋予“市民学堂”的美誉,其一直担负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如今,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图书馆理应抓住机遇,以开展职业教育为契机加强理论探索、寻求实践突破,从职业教育的社会角色中努力实现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转型,为图书馆自身的发展拓宽路径,为培养社会亟需人才和加快城市发展进程作出贡献。

1 开展职业教育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责

相比较新加坡、日本及一些欧美发达国家,中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依靠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中国的职业教育还是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共计1.36万所,其中中职院校1.2万所,高职院校1321所,占全国高校的70%左右;在就业率方面,中职就业率在95%以上,高职就业率在90%以上[2]。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失业率也在不断攀升。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10月,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已经接近千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16至24岁青年的失业率已高达到9%,且有上升趋势[3]。可见,中国的青年在未来的几年里可能还将继续陷入“先就业,后失业”的窘境。现行职业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劳动市场的实际需求,是造成就业市场供求矛盾如此尖锐的一个重要原因。“技能鸿沟”的出现,学校教育需要反思,职业教育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公共图书馆也需要反思自已所应担当的教育职能的缺失。

很多人将职业教育狭隘地定义为“在职业院校中接受教育”。其实不然,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4]。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范先佐教授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职业教育就是培养熟练的劳动者,培养掌握劳动技能的技术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仅是一个层面上的,应当是分类型的、分层次的[5]。因此,我们有必要转变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观念。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其实是以创业和就业为导向的、面向社会大众的一种无障碍的终身教育方式,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分支。因此,今天的职业教育已经由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向新颖的社会和机构教育模式转换。上海图书馆的吴建中教授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我们不能指望大学教会学生走向社会后的所有技能,所以提倡终身学习,而图书馆就是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在整个社会从学历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图书馆应主动承担起终身教育的社会责任[6]。公共图书馆自诞生以来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现在,其有责任、有义务从各类院校的手中承接职业教育的接力棒,为全体社会人员提供优质的职业教育,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继而为建设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为形成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格局,为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现代图书馆即将面临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图书馆应当履行的职责。

2 公共图书馆开展职业教育的创新实践及展望

nlc202309041517

《图书馆与社会发展宣言》强调公共图书馆要在社会发展的参与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其业务发展重心将逐渐从阅读向包括阅读在内的更广泛的素养转移,而且更加突出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让更多的人增加工作机会,提高创业能力,提升生活品质。金陵图书馆作为南京市立公共图书馆,以开展职业教育为契机,从服务对象、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旨在与图书馆同仁们共同思考、研究和探索。

2.1 活化馆藏资源,提升信息素养

金陵图书馆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信息素养的教育与培养,将其作为优先项目置于图书馆业务工作当中。针对传统的纸质阅读模式,金陵图书馆为全市的法律工作者开辟了“法律文献专区”,其中包含法学理论、国际法、中国法律等在内的文献近2万册,便于他们到馆查询相关资料,也为“18’法律咨询广场”提档升级提供资源储备和服务;为艺术类从业人员开辟了“艺术设计阅览室”,其中包含艺术设计类图书及数字资源1万余种,外文原版文献2000余种,便于他们从中获取艺术的灵感。针对现代化的数字阅读和学习,金陵图书馆则购置了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数字资源,即“百森创业教育智库系统”和“百森职业测评系统”,免费为企业工作人员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等教育课程。目前,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建设方面也对职业教育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如沈阳市图书馆采购了“职业全能培训库”,该数据库中包含了职业解读、求知技能、名师课堂等内容;又如杭州图书馆采购了“正保会计视频数据库”和“爱迪科森就业培训及终身学习库”,前者为会计从业人员提供学习视频,后者则包含职业资格考试、就业培训等在内的5000余课时的海量视频。

公共图书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开展职业教育,能够有效提升相关从业人员获取和掌握信息的能力,能为他们拓宽求职视野、培养竞争意识、掌握岗位技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在服务形式上还可以有更多的尝试和创新。如近期金陵图书馆对一家以环保新农药为主业的大型企业主动开展文献推送服务,为其提供大量与农药知识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此举不仅有效提升了图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为该企业的员工学习、科技研发提供了信息支持。又如针对城市中的弱势群体,金陵图书馆通过在电子阅览室设立“职业技能培训专区”免费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驾驶技术、建筑施工、家政服务、物业管理等职业技能培训的视频点播服务,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增加其就业机会。

2.2 开展跨界合作,丰富教育平台

曾经的图书馆热衷于业界内的交流,今天的图书馆则是更多走向社会,与其他各界携手进行“跨界合作”。合作为图书馆发展打开了视野[7]。金陵图书馆以开展职业教育为出发点对传统的讲座培训模式进行创新,与南京市司法局、南京市教育局开展跨界合作,分别创办了“法律大讲堂”和“名师公益大讲堂”。其中,“法律大讲堂”在全国范围内邀请资深法官和法律研究专家前来授课,内容以解析新出台的法律法规、讲解经典的案件实例、传播案件的处理经验为主,为南京的法律工作者们提供了最及时、最优质的职业培训平台。不仅如此,“18’法律咨询广场”平台的搭建,可以促进青年律师们相互学习和交流,帮助他们提升业务能力和遵守职业道德,引导他们快速成长。而“名师公益大讲堂”则以“传导正确的教育理念,引导正确的教育行为,传递教育的正能量”为宗旨,邀请省、市教育系统中较高声誉的名师、教育专家作为志愿讲师团,帮助青年教师们获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武汉图书馆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做法也有别出心裁之处,其通过“武图学堂”这一平台长期对社会招募公益培训志愿者教师,为从事艺术类、社科类等类别的工作人员长期提供职业教育培训服务。

公共图书馆通过整合社会上的各种资源来提升自身职业教育平台的服务,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受教育者的类别和数量,另一方面则可以从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全方位地提高受教育者的职业素养,让他们牢固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扎根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之上。

2.3 创新开放形式,打造学习空间

图书馆被誉为是城市的“第三空间”,其不仅仅是静态知识的交流中心,更重要的是动态知识的交流中心,即人和人的交流中心。只有加强公众的参与度,加强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合作和共享,才能有效地体现图书馆的空间价值[8]。如金陵图书馆在与政府、企业的紧密合作中,与南京市总工会签署了“职工书屋”共建协议,规划在未来一年里共同为全市符合条件的基层单位以及大型企业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同时也在与南京市产业联合会进行洽谈,策划在近百家产业园区内建设以“资源共享、服务共担、发展职业教育”为导向的学习场所,力争在全市范围内不断扩大服务点,目前已与南京某艺术创意园合力创办了一所“青果创意书吧”。在打造创意学习空间方面,国外图书馆的做法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英国伦敦创意店(Idea Store)堪称为图书馆的典型代表。创意店有不同类别的教育和职业培训课程供有需求的成人选择,采取正规和非正规课程兼顾的学习方式,课程结构多样,并且结合就业开展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就业技能培训等。创意店通过舒适的环境和优质的教育服务,为促进社区就业及社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9]。

通过发展“第三空间”有利于图书馆扩大其社会教育职能的覆盖范围,不过,图书馆打造学习空间应当遵循几点原则:一是“为书找人”的文献资源配置原则,依据员工的职业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度加工和分配,为受教育人群提供丰富、专业的文献资料,促进员工深入学习和提高职业水平;二是在空间格局上则应该采用“人与人交流”“人与信息交流”的舒适、灵活的布局,促进领导、员工、馆员之间平等、自由地交流,以及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一个集智慧与信息于一体的共享空间;三是在服务方式和内容上可以不定期地上门开展职业培训和讲座,加快员工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全面发展,为员工的劳动再学习增添动力和活力。

nlc202309041517

2.4 提供职业咨询,开展就业指导

随着网络智能化以及社会化问答系统的发展,图书馆传统咨询服务已显单调且缺乏互动,我们需要改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让图书馆的参考咨询重新焕发活力,并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帮助。OCLC在2011年底发布题为《追寻同步性:虚拟参考的关联与建议》的报告中显示,现在的学生、学者和居民不仅仅向图书馆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他们更想要的是长期信息搜寻过程的合作人和向导[10]。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除了被动地接受电话和网站咨询之外,还应该将参考咨询服务主动推向市场,针对不同需求的企业和不同专业的个人,开展信息深加工服务,如代查、代检国内外相关行业(职业)的最新科技信息、研究报告等等,通过文本或邮件的形式发送给用户。而诸如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正好为图书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如在官方微博、微信平台中开设“职业教育”专栏并适时推送最新书目、职业信息、行业动态、培训预告及职场情报消息等等。同时,微博、微信的互动性还有利于加强馆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有效地把用户迫切需要的内容作为重点,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服务。

公共图书馆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浪潮中开展多元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其目的就在于增加虚拟参考的互动性,尽可能满足用户的学习需求和职业需要,让图书馆为教育和培养职业人才做出贡献。于此同时,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开展职业教育的同时需要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而这也是目前国际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南开大学柯平教授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环境的世界图书馆发展趋势》的报告中强调,开展“职业服务——提供招聘信息”将是公共图书馆“未来值得重视的服务”之一。在美国,有3/4的公共图书馆提供软件及其他资源帮助读者填写求职申请,寻找求职信息,有90%以上的公共图书馆提供正式或非正式的技术培训。如美国纽约皇后公共图书馆最早于上世纪70年代创办了“就业信息中心”,对读者进行就业应聘和就业培训的免费辅导工作[11]。美国公共图书馆为就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实践表明,图书馆在促进城市转型和扩大就业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的[12]。目前,我国开展此项服务的公共图书馆还寥寥无几。因此,改变思路,顺应国际图书馆的发展潮流,积极开展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的就业指导服务势在必行。公共图书馆一方面可以利用馆舍硬件资源开创“城市就业指导中心”,根据读者、市民提供的个人信息资料,为他们提供符合自身兴趣特点、技能特长的最新就业和创业信息,给予他们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搭建”一座就业指导的沟通桥梁,如举办“就业专场”的讲座、沙龙等活动,邀请当地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领导、创业协会的领头人、知名企业的人事经理等参与其中,从实战的角度与广大市民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交流,让他们了解未来社会的热门行业,了解未来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今后自身的就业和发展前景。在就业形势越趋严峻的今天,公共图书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不仅能让更多人增加工作机会,提高创业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为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输送大量人才。

3 结语

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自身的职业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市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基地,应当紧跟时代的需求,把握机遇,合理利用自身的品牌、资源、体系和平台优势,为广大市民提供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服务。这是一次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机会,更是拓宽其业务发展的重要平台,其最终目的在于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加快城市建设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上一篇:试验电化教学计划 - 用于合并下一篇:关于母爱的英语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