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术语翻译

2024-09-17

学院术语翻译(共8篇)

1.学院术语翻译 篇一

Contact angle:接触角 Profile angle:齿形角

Involute function:渐开线函数 Backlash:齿隙

Sliding factors:变化的因数 Sliding velocities:变化速度 Tooth height:齿高 Tooth depth:齿高 Chord:弦

Addendum modification:齿高修正 Bottom clearance:径向间隙

Radii of curvature of involutes:渐开线曲率半径 Roller:轴

Gap width:间距

Measuring ball:测量球 Module:模数

Profile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齿廓修正系数 Face width:表面宽度

Chordal tooth thickness:弦齿厚 Helix angle:节面角 Fluctuation:波动

Specific sliding:特殊变动 Ratio:传动比

Helix slope:螺旋斜面

Reference circle clearance factor:分度圆余隙系数 Pitch:节距

Pitch angle:节面角 Tolerance:公差 Radiant:辐射 Grad:分度

Overlap:重合面

Overlap angle:重合角 Transmission ratio:传动比 Composite length:复合长度 Tooth thickness error:齿厚误差

Tooth thickness half angle:齿厚半角 Tooth gap:齿间隙

Space width half angle:间隙宽度半角 Base tangent length:公法线长度 Deviation:因数

Deviation factor:偏差因数 Centre distance:中心距 Contact path:接触轨道 tooth depth: 齿高 stub pitch: 短径节

Normal module: 模数 Normal pressure angle: 压力角 Number of teeth: 齿数 Helix angle: 螺旋角 Hand of helix: 旋向

Standard pitch circle diameter: 分度圆直径 Base circle diameter: 基圆直径 Whole depth: 全齿高 Root diameter:齿根圆直径 Lead: 导程

Addendum modification: 径向变位 Spanned tooth count: 跨齿数 Base tangent length: 公法线长度 Quality grade:齿轮等级

Geared ring radial tolerance: 齿圈径向跳动公差 Limit base pitch distance: 基节极限偏差 Limit circular pitch distance: 周节极限偏差 Tooth profile tolerance: 齿形公差 Tooth composite tolerance: 齿向公差

Limit deviation of center distance: 中心距极限偏差 Part number of mating gear: 配对齿轮号

2.学院术语翻译 篇二

1 术语翻译的原则和标准

1.1 观点回顾

在国内学术界, 近些年来, 国内学者热衷于研究术语翻译。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角度来阐释自己对于术语翻译的认知和理解, 并给出自己的翻译策略。下面, 作者将介绍几种比较有影响力的术语翻译观点。

张旭在术语的使用不受语境限制的基础上, 提出了术语翻译的三条原则:透明性、一致性与简洁性。所谓透明性就是尽量能根据译文看到原文的影子, 也就是说多少能够从译文再回溯或回译 (back-translation) 到原文。也就是尽量采取词典对等 (dictionary equivalent) 的办法, 力图一词一译。所谓一致性也就是考虑到相关术语的反复出现, 它们的译法除非因其出现的上下文语境的不同, 而在概念上另有所指, 否则均需一致。所谓简洁性原则也就是用最恰当、最简洁的字词去翻译源语中本来就很精炼的术语 (张旭, 2005:81-84) 。梁爱林指出, 术语翻译要遵循精确、简洁、得体的原则。他还指出译员在翻译术语的过程中还应该遵循词汇等值的原则, 即, 两种语言词汇单位之间的对等。词汇等值包括一对一等值、一对多等值、一对一个部分的等值以及一对零等值 (梁爱林, 2003:26-30) 。除此之外, 姜望琪指出了术语翻译的三个策略:准确性、可读性和透明性。他认为, 术语翻译要尽可能兼顾准确性、可读性、透明性三者。但准确性是第一位的, 可读性、透明性不能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相反, 为确保准确性, 可读性、透明性是可以适当牺牲的 (姜望琪, 2005:84) 。

严复曾经指出了翻译的基本标准——“信、达、雅”, 这意味着好的翻译首先是要忠实于原文的。相比之下, 姜望琪建议的标准显示了高屋建瓴之风范, 便于术语翻译宏观上的把握 (李梅, 2012) 。姜望琪指出, 术语翻译的具体标准, 跟所有翻译一样, 第一个要考虑的也是准确性。一个译名只有能够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才是好译名。其次, 准确性并不是术语翻译的一切。一个好的译名还必须具有可读性, 便于使用。再次, 译文的透明性是指读者能从译文轻松地辨认出源词, 能够轻松的回译。 (姜望琪, 2005:84) 。故此, 本研究采用了姜望琪所提出的术语翻译的标准, 将通过举例论证的方式, 说明新闻媒体的术语翻译遵循“准确性, 可读性, 透明性”的策略之重要性和可行性。

2 媒体术语的翻译分析

2.1 准确性策略及案例分析

术语翻译首要考虑的便是其准确性。只有准确翻译了术语, 译文才可能成为质量比较高的译本。作者现在以“authoritarian rule”为例来进行探讨:

1) a The phenomenon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long authoritarian rule in Korea.People often lose mutual confidence in each other when they live through long periods of authoritarian rule. (Myung-Jin Park and James Curran, 2000:p.115)

1) b这种现象可能与韩国长期的威权统治相关。当人们长期生活在威权统治之下, 人们会失去对彼此的信任。

初见“authoritarian rule”, 首先本能地出现在本文作者脑海中的是三个词语——集权统治、威权统治和极权统治。集权统治现在多指的是某垄断政体的“团体”。威权统治是指处于民主政体和极权政体之间的一种非民主、非极权的政体形式。其特点是严格遵从政府的权威, 而政府常运用压制性手段, 用来维持和执行社会控制。一般指依靠各种行政手段、法令、军警以控制国民言论、结社和集会等自由之政府 (王军, 2005:44-46) 。而极权统治通常意指一人以独裁的方式垄断政权。一切决策、政治权力、经济政策皆由独裁者所掌控, 没有第二人或是政党可以分享其权力。通过上述的对比分析, 三个词语的差异性便显而易见。作者为了准确翻译这一术语, 也查阅了关于韩国政治体制的相关文献, 韩国自二战之后的政治发展趋势符合威权统治的特点, 故基于准确性的策略, 该文作者将“authoritarian rule”翻译为“威权统治”。

综上所述, 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就是译文能够忠实于原文的意思, 能够使源语读者和译入语读者产生相同的效果和感受, 这也是术语翻译的首要考虑的因素。当然这并不是术语翻译的唯一策略。

2.2 可读性策略及案例分析

当然, 术语的准确性并不是术语翻译中唯一的策略。在进行术语翻译的过程中, 还要考虑术语的可读性。考虑到媒体文本面对的是广泛的阅读群体, 可读性对于媒体文本中的术语翻译至关重要。当然, 追求媒体文本译文的可读性并不是以牺牲翻译的准确性为前提的。接下来, 该文作者便具体分析在进行媒体文本的术语翻译时, 是如何保证译本的可读性的。

首先,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一章的标题:

2) a Modernization, Globalization and Powerful State—The Korean Media (Myung-Jin Park and James Curran, 2000:p.111)

2) b现代化、全球化和强势国家——以韩国媒体为例

如果简单地将标题翻译为“现代化、全球化和强势国家——韩国媒体”, 这样可能造成目标读者的理解困难, 他们心中不免产生疑问:为什么关系不大的两个标题可以并列在一起?前后两个标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才能使其成为标题?本文作者通过阅读本书的大纲以及本章节的内容, 认识到本书主要探讨的是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对各自国家的传媒体系所产生的影响, 具体分析了各个国家的不同情况试图构建其理论体系。而本章主要涉及韩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对其传媒的影响。因此, 从可读性的角度考虑, 将这一章的标题翻译为“现代化、全球化和强势国家——以韩国媒体为例”, 这样便有助于目标读者理解标题之间的关系, 进而更顺畅的阅读本章节。

归纳起来, 术语的准确性是要摆在第一位的, 但是这一点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 还要考虑翻译的可读性。

2.3 透明性策略及案例分析

所谓透明性就是尽量能根据译文看到原文的影子, 也就是说多少能够从译文再回溯或回译 (back-translation) 到原文;也就是尽量采取词典对等 (dictionary equivalent) 的办法, 力图做到一词一译 (张旭, 2005:81-84) 。

例如:3) a In failing to differentiate state capacities, global enthusiasts have been blinded to an important possibility. (MyungJin Park and James Curran, 2000:p.122)

3) b全球化的推崇者们没能区别国家能力, 并被一种重要的可能性所蒙蔽。

作者一开始将“state capacity”翻译成“国家职能”, 觉得似乎并未脱离准确性的策略。但是通过比较分析“国家职能”和“国家能力”的中文含义: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作用。国家能力是指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同时, 作者综合考虑的术语翻译的透明性策略, 对翻译进行了回译, “国家职能”对应为“state functions”, 而“国家能力”可以回译为“state capacity”, 故作者本着透明性的策略, 将“state capacity”翻译成“国家能力”。

总而言之, 透明性就是指尽量能根据译文看到原文的影子, 即说多少能够从译文再回溯或回译 (back-translation) 到原文。当然, 术语翻译要尽量实现准确性、可读性、透明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有时候为了实现术语翻译的准确性策略, 可以牺牲其透明性。

3 结束语

作者采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 并结合《非西方化媒体研究》中第八章“现代化、全球化和强势国家——以韩国媒体为例”的原创性译文, 深入地探讨了媒体术语翻译的三个策略。此外, 考虑到国内学术界的学者们近些年来热衷于研究术语翻译, 该文还详细介绍并讨论了术语界不同学者关于术语翻译的不同策略、标准和方法。姜望琪指出了术语翻译的三个策略:准确性、可读性和透明性 (姜望琪, 2005:80-84) 。作者认为准确性、可读性和透明性是进行术语翻译的核心性策略, 并从这三个翻译策略的宏观指导下, 作者从三个角度对媒体术语进行了上述探讨和分析。

参考文献

[1]冯志伟.现代术语学引论 (增订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2]孟令霞.从术语学角度看术语[J].中国科技翻译, 2011, 5:28-30.

[3]姜望琪.论术语翻译的标准[J].上海翻译, 2005 (S1) :80-84.

[4]张旭.关于翻译研究术语汉译的讨论[J].中国翻译, 2004, 25 (4) :81-84.

[5]梁爱林.论术语学理论与翻译的一些相关问题[J].科技术语研究, 200, 5 (3) :26-30.

[6]李梅.《中国名园》英译策略探讨[J].中国翻译, 2012 (1) :83-86.

[7]Park M, Curran J.De-westernizing Media Studies[M].Rout-ledge, 2000.

3.术语翻译与使用 篇三

关键词:radical translation;术语翻译;术语使用;蒯因;radical interpretation

中图分类号: H059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6)06009705

一、引言

辜正坤在1998年对术语翻译做出了如下评价:“术语翻译一方面固然可以丰富本族语,活泼学术风气,但如果处理不当,也可以玷污、破坏本族语,败坏学术风气”[1]。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术语,术语汉译混乱现象也不是单独一个学科的特点。如今,“术语翻译的梳理与厘定成为极为紧迫的事情”[1];一个术语的几个不同译名“长期争执不下而共存”,就会“造成学术交流的桎梏,促成了很多‘术语口水仗”[2]。著名语言学家王宗炎提出,“一个原名,一个概念,可是有两个或三个译名”是“不值得欢迎的”,“这样一义数名,只有增加记忆的负担,并没有加深词义的认识,我看不出有什么好处”[3]。本文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次突显术语翻译及其使用的重要性,探讨“radical translation”最适当的译名,旨在引起相关学者注意,改善其一词多译且使用混乱的现象,一起为学术研究的精密性和准确性而努力。

二、词义探索

近日,笔者接触到美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蒯因与翻译有关的观点,即“翻译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 of translation)。因想要深刻理解这一概念,笔者随即便搜索了许多相关文献加以拜读,却发现蒯因所设计的“radical translation”思想实验出现了多个译名,这令刚接触到这一知识的笔者头大不已,相关研究学者或许也在该词译名的选择问题上无从下手。随后,笔者在搜集和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该术语被译为“根本翻译”、“原始翻译”、“极端翻译”、“真空翻译”、“彻底翻译”,且不断出现新译,如“始点翻译”、“强译”、“基始翻译”等(1)。

有多年双语词典编纂经验的郑述普教授强调:“翻译要多查词典”,“翻译不能照搬词典”[4]。于是笔者查了radical的词典释义,《牛津高阶第7版》里除了“concerning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parts of sth; thorough and complete(根本的;彻底的;完全的)”这一基本义项外,还有“new, different and likely to have a great effect(全新的;不同凡响的)”。《韦氏高阶英语词典》的第一个义项是“very new and different from what is traditional or ordinary”(非常新的并与传统或平凡所不同的)和“very basic and important”(根本且重要的),前一个意思用于创新或想法、观点,而后一个则用于变革或差异,这个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中也做了说明。《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第一个义项是“a radical change or way of doing something is new and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usual way(改变或方式)彻底的,根本的”(2)。

有了radical的基本意义在心,还需追溯原文,确定该术语出现的语境及其表达的意思。蒯因在第二章Translation and Meaning中说: “What is relevant rather to our purposes is radical translation, i.e., translation of the language of a hitherto untouched people” [5](3)。由此可知,“radical translation”是对一种迄今为止从未接触过的民族语言进行翻译。据蒯因的设想,在这个思想实验中,语言学家不借助任何其它帮助,只能结合当地人的言语及非言语行为和观察到的情景而记录下对应的翻译。在这种情形中,指称不可测,意义不确定,因而翻译也将不确定。

三、译名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高级搜索核心及CSSCI期刊,全文检索“Quine”和图1中各译名,共搜出93篇,其中有效论文56篇(注释:有部分论文会提到别的译法而有所重复,故正文中明确采用一个译名的56篇为有效)。56篇论文中,共有8篇在引用时讨论过“radical translation”现有译名哪个更好(徐艳利,2013:83;李河,2004:119),或从现有译名中选取一个并指出该术语有多种译法(孔文清,2012:85;彭爱民,2011:53;朱志方,2008:41;单继刚,2007:80),或提出自己的译法(郭鹏,2009:105;陈悦,2015:32)的现象。正如单继刚所言,“某个译名在某个语境中可能是最佳的”[6],学者所采用的译名或许是为自己的论文服务,也或许是随意选取。

姜望琪教授在《论术语翻译的标准》一文中曾说:“我们建议不要在短时间内急于下结论。译名的优劣、高下,还是由广大译者、读者自己慢慢去评判,比较妥当。时间是最好的见证。”[7]诚然,任何引进的术语在最初阶段的确存在着译名不统一,但笔者认为,过了二三十年,同一术语译名越来越多并且大同小异,相关术语的讨论厘定就应该重视起来,否则相关学术领域将出现术语污染现象(4)。要统一术语译名,减轻或消除术语汉译各行其是的现状,这就涉及到术语翻译的标准。长期以来,各国学术界均对术语定名标准和术语翻译标准进行了讨论。郑述普教授的《试论术语标准化的辩证法》一书引用了俄罗斯科学院俄语研究所针对“不同语言、不同国家、不同流派、相关国际组织的文件与著述”所做的表格,其中,“单义性”、“简短性”、“理据性”和“系统性”排在前四位[4]。我国冯志伟教授在其著作《术语学引论》第二章里探讨了术语定名的11条原则。而术语的翻译与术语的定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未规范术语的翻译,郑述普教授认为:“译者应尽力去实现现有对术语定名的种种要求”[8]。也就是说,翻译为规范化的术语时也等同于在目的语中给术语定名,译出的术语名理应符合术语定名的原则。结合各个术语定名原则和术语的性质,笔者归纳出术语译名的使用应考虑译名的“广泛性”、“约定俗成性”,术语翻译应具有“准确性”(=单义性+科学性+理据性+简明性+确切性)和“经济性”(=系统性+能产性),并用这四“性”来探讨“根本翻译”、“原始翻译”、“极端翻译”、“真空翻译”、“彻底翻译”、“始点翻译”和“基始翻译”这8个译名何为“radical translation”之恰译。

(一)术语使用的广泛性

术语译名一经使用,如无必要,不宜轻易改动。

图1“Radical Translation”之译名分布

图1是笔者在知网上所收集到的56篇论文时间分布图(5)。出现在第三个时间段的译名中,“原始翻译”从1996年用至2015年,“极端翻译”从2004年用至2012年,“真空翻译”从2004年用至2011年,“彻底翻译”从1994年用至2016年,而“基始翻译”(2015)目前是继只使用过一次的“始点翻译”(2008)和“强译”(2009)之后的新译名,最新一篇使用“根本翻译”的论文时间为2010年。就时间范围上来看,“彻底翻译”用得最多,“原始翻译”次之,两者使用频率远远高出其它译名。除了时间跨度,空间因素也应考虑其中。据笔者有限能力所查,被收录于哲学词典(6)的仅有“彻底翻译”这一译名,而日本学者竹尾治一郎和丹治信春的译著中使用的是“原始翻译”(7)。而其他译名却未被收录词典或是跨国使用,因此不论是空间还是时间广泛程度,其它译名都逊于各有优劣的“彻底翻译”和“原始翻译”。然而,同时出现两个使用频率相当的译名绝不是好事。术语译名选择难度增加,可能激发学者自译 “radical translation”这一概念,最终导致术语使用不规范、新译堆积,如“强译”、“基始翻译”等。

总的说来,就译名的使用广泛性而言,“彻底翻译”和“原始翻译”自然应当是使用者的首选,然而如何选择仍需参考更多的标准,而不可草率为之。

(二)术语使用的约定俗成性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约定俗成”是“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当一个术语出现了几个不同的且满足以上三性的译名,我们就应该考虑这些译名使用的约定俗成性。上文提到“彻底翻译”被收录于四本哲学词典,其中两本出版于2001年,剩余两本出版于2008年和2010年,而上一节图表中可以看出,“真空翻译”(2003)、“强译”(2009)、“始点翻译”(2008)、“极端翻译”(2004)、“基始翻译”(2015)均分别晚于4本词典出版,由此可见词典的约束性差强人意。这几个译名也许均有各自的优点,但是自“radical translation”这一概念的引进至少已有30多年,那么在译名已有且广泛使用的情况下,又何需再给出新译,不断给该学科的学习和研究者注入其实并不新鲜的“新鲜词汇”呢?

在一个专业术语没有规范化之前,专业词典应该是比牛津、朗文、韦氏等普通词典更有约束力的工具,也许质量不一,但多个专业词典收录同一个术语时使用的,学者就应该引起重视。那么,明明“彻底翻译”被越来越多的词典“约定”为“radical translation”的翻译,为什么还会有新译的产生呢?笔者认为,除了学术界给与专业术语词典的重视不够之外,学者使用时根本没有查阅相关词典,或者是查阅之后觉得相关翻译不尽人意才是最大的原因。前者是学者或译者的基本素养问题,而后者则是词典的翻译质量问题。如前文所说,“原始翻译”和“彻底翻译”使用频率高且广泛,哪个译名应当取为“radical translation”的翻译呢?

(三)术语翻译的准确性

术语翻译应准确表达一个概念的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秉承一名一译,达到易读、无歧义、能“顾名思义”的效果。

单单考虑“radical”的词义,“彻底翻译”和“原始翻译”完全正确,且看与“translation”构成术语时的正确性。 “Radical translation”的定义是“ translation of the language of a hitherto untouched people”,翻译过来便是“‘彻底/原始翻译是一种迄今为止从未接触过的民族语言的翻译”,这样的定义也许会让人产生疑惑:这种情况下做出来的翻译如何彻底?原始翻译是什么样的翻译?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蒯因提出“翻译的不确定性”命题,设计了“radical translation”这个思想实验。实验中,一只兔子跑过,一名土著说了一句“Gavagai”,它可能指“兔子”、“兔腿”、“快”、“白色”等,解释有很多种,但哪一个为“Gavagai”的准确翻译却无法确定,说明这个思想实验中所取的译本不可能译出“Gavagai”的全部内涵,也不可能会是“彻底的”翻译。在汉语中,“原始”二字指的是“最古老的;未开发的;最初的”,“radical”本身也有“concerning the most basic and important parts of sth”之意,这个思想实验要求的是对从未接触过的民族的语言进行翻译,因此说蒯因思想实验里的翻译“原始”当然行得通。

因此就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而言,“彻底翻译”缺乏理据,逊色于“原始翻译”。

(四)术语翻译的经济性

术语翻译除了“要考虑术语所在的学科或科学的术语系统性(systematic) (语言学、逻辑学、哲学、语法学、语用学等),至少要考虑相关术语的系统性(如同级的术语、上下义术语),还要考虑相关、相通、相反、类似术语的可辨性”[9],还需高效经济地将已有整个译名或其部分运用到同一系统的其它术语上去,以免给人造成记忆累赘。

冯志伟教授提出:“基础性术语确定之后,其派生术语或复合术语的命名应与之对应”[10]。受蒯因“radical translation”概念的启发,戴维森(Donald Davidson)随后在Radical Interpretation一文中提出“radical interpretation”这一概念,明确指出“‘radical interpretation这一术语和蒯因的‘radical translation有十分密切的关系。”(“The term ‘radical interpretation is meant to suggest a strong kinship with Quines ‘radical translation.”)[11]戴维森所说的“radical interpretation”是说,在不依靠译者、词典或对说话者的精神状态有所认知的情况下,把说话者的信念和所说的话结合起来,从这些细节对说话者进行解释。如此说来,戴维森的“radical interpretation”和蒯因“radical translation”都有radical一词,且均含有不借助任何辅助因素的意思,我们便可将前者看作是基础性术语“radical translation”的派生术语,这也符合冯志伟教授的术语定名的“系统性”。那既然两个术语的定名都逻辑相关且属同一层次,其译名也理应具有相同风格。在笔者搜查到的56篇论文中,共有8篇提到“彻底解释”(施展旦,2015;梁义民,2012;王静,2005;叶闯,2009;王栋,2011;王鹏伟,2015;王静,2010;张志林,1994),2篇提到“彻底诠释”(王静 张志林,2007;2010),0篇提到“原始解释”(8)。此外,《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将其译为“彻底的解释”。就系统性标准而言,自然是“彻底解释”占上风。

整个分析由此陷入两难境地:“彻底翻译”译名缺乏理据,却在国内使用最多,且是唯一被收录于哲学词典的译名;“原始翻译”译名比“彻底翻译”有逻辑,虽为日本学者所用,在国内使用情况却逊于后者,也未收录于专业词典。依冯志伟教授所言,定名原则时有冲突,“当各种原则发生矛盾时,要综合考虑,合理定名”[10]。虽然戴维森的“radical interpretation”操作原理与蒯因的“radical translation”实验是一样的,都很“原始”,但两者的“radical”仍有不同之处,即对一无所知的语言进行的翻译无法彻底,但进行的解释却有可能彻底,因为定下来的翻译只有一种,而解释却可以综合考虑。但是“radical translation”和“radical interpretation”本就有着血缘关系,如果将前者译为“原始翻译”,后者译为“彻底解释”,原术语之间的亲密关系也就无法透明,无法联想到一起。是选择使用有理据的译名而改写词典,还是继续使用有逻辑矛盾的译名,这个问题不仅关乎哲学术语界的纯净,也是所有术语工作者会遇到的难题。综合考虑,“彻底翻译”应取为“radical translation”之恰当译名。

四、结语

孔子曾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术语的翻译及使用必须规范化,“正名”便是其中关键一步。笔者认为,不管学者今后在“彻底翻译”和“原始翻译”间如何选择,但是再添新译的行为实乃下下之策,扰乱该学科一片术语净土。术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各学各科均有类似于“radical translation”译名群起的现象,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术语翻译无非便是用目的语给原语概念重新定名,单纯的术语定名原则和标准同样适之。然而这对术语译者和使用者而言,绝非易行之事,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要有基本的学术素养,勤查阅、勤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学术的精密与严谨。

(本文受曹明伦教授开设的“翻译研究的基本理路”课程启发而作,写作过程中也得到其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注释:

(1)新译层出,如肖福平所写论文《蒯因的“初始翻译”及其“意义倾向”论》,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笔者精力能力有限,论文中仅讨论这8个译名。

(2)Radical其它较为特殊或局限的义项在此不予列出,如“in favour of thorough and complete political or social change”(政治)激进的,极端的。

(3)斜体为原书所变。

(4)“术语污染”概念由魏向清提出,见《学术摹因的跨语际复制——试论术语翻译的文化特征及研究意义》87页。

(5)所得论文数据截止2016年4月20日。

(6)四本哲学词典分别为:《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辞典》,尼古拉斯·布宁,余纪元编著,2001年出版;《西方哲学词汇手册——英语/拼音/汉语对照版》,徐英瑾,梅尔威利·Y. 斯图尔特主编,2010年出版;《哲学大辞典》(修订本),金炳华等编,2001年出版;《外国哲学大辞典》,冯契主编,2008年出版。

(7)竹尾治一郎《言語の三つのモデル》中将“radical translation”译为“原始的翻訳”,见http://ci.nii.ac.jp/nrid/9000253485115;何培忠在译竹尾治一郎的一篇论文时采用“原始翻译”,见竹尾治一郎. 当代美国哲学展望[J]. 国外社会科学,1983,(04);张明国和湛贵成译《蒯因——整体论哲学》(丹治信春著)时采用“原始翻译”,见2001年出版的该书的第129页或第三章。

(8)普通论文著作中有用到“原始解释”,如“原始解释”可见陈嘉映2003年所著的《语言哲学》一书的277-282页。此外,学者在自己的文章著作中同时引用这两个术语时,对“radical”的翻译都各自保持一致,前文将“radical translation”译为“原始翻译”,后文不会出现不一致的“彻底解释”。受时间能力限制,笔者仅查阅到三种译名,若有其它译名,敬请补充。在此论文中,笔者且把interpretation译为解释而非诠释,因为本文重点在radical一词上,故不讨论interpretation的译法。

参考文献:

[1]辜正坤. 外来术语翻译与中国学术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4):45-52.

[2]侯国金. 语言学术语翻译的原则和“三从四得”——应姜望琪之“答”[J]. 外国语文(双月刊),2011,27(3):94-99.

[3]王宗炎. 关于译名的三个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7,(4):38-43.

[4]郑述普. 术语学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Quine, W.V.O. Word and Object [M]. Massachusetts: The M.I.T. Press, 1960.

[6]单继刚. 翻译话题与20世纪几种哲学传统[J]. 哲学研究,2007,(2):78-83.

[7]姜望琪. 论术语翻译的标准[J]. 上海翻译(翻译学词典与译学理论专辑),2005:80-84.

[8]郑述普. 术语翻译及其对策[J]. 外语学刊,2012,(5):104.

[9]侯国金. 语言学术语翻译的系统——可辨性原则[J].上海翻译,2009,(2):69-73.

[10]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4.茶叶术语英文翻译 篇四

一、茶叶分类相关术语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fermentation ,rolling, baking and tea leaf maturity 根据制造时发酵,揉捻焙火与采摘时原料成熟度来分类

Non-fermented 不发酵茶,即绿茶 Post-fermented 后发酵茶 即普洱茶

Partially fermented 部分发酵茶,半发酵茶,即乌龙茶(铁观音)Complete fermentation 全发酵茶,即红茶

(1)绿茶分类术语:

Steamed green tea 蒸青绿茶 Powdered green tea 粉末绿茶 Silver needle green tea 银针绿茶 Lightly rubbed green tea 原形绿茶 Curled green tea 松卷绿茶 Sword shaped green tea 剑片绿茶 Twisted green tea 条形绿茶 Pearled green tea 圆珠绿茶

(2)普洱茶分类术语:

Age-puer 陈放普洱 pile-fermented puer 渥堆普洱

(3)乌龙茶分类术语:

White oolong 白茶乌龙 twisted oolong 条形乌龙 Pelleted oolong 球形乌龙 roasted oolong 熟火乌龙 White tipped oolong 白毫乌龙

(4)红茶分类术语:

Unshredded black tea 功夫红茶 shredded black tea:碎形红茶

(5)熏花茶分类术语:

Scented green tea 熏花绿茶 scented puer tea 熏花普洱 Scented oolong tea 熏花乌龙 scented black tea 熏花红茶 Jasmine scented green tea 熏花茉莉

上述各类如果假如食品或香料,就成为调味茶(spiced tea),如果加到绿茶,则成为:spiced green tea 调味绿茶,以此类推。

二:常见茶名的英译:

White tipped oolong 白毫乌龙 wuyi rock 武夷岩茶

Green blade 煎茶 yellow mountain fuzz tip 黄山毛峰 Dragon well 龙井 green spiral 碧螺春 Gunpower 珠茶 age cake puer 青沱

Pile cake puer 青饼 jun mountain silver needle 君山银针 White tip silver needle 银针白毫 white peony 白牡丹 Long brow jade dew 玉露 Robe tea 大红袍 cassia tea 肉桂 Narcissus 水仙

finger citron 佛手 Iron mercy goddess 铁观音 osmanthus oolong 桂花乌龙 Ginseng oolong 人参乌龙茶 jasmine tea 茉莉花茶 Rose bulb 玫瑰绣球 gongfu black 功夫红茶 Smoke black 烟熏红茶 roast oolong 熟火乌龙 Light oolong 清茶 anji white leaf 安吉白茶 Liu’an leaf 六安瓜片 fenghuang unique bush 凤凰单从 Tea powder 茶粉 fine powder tea 抹茶

三、茶具名称:

Tea pot 茶壶 tea pad 壶垫 tea plate 茶船 tea pitcher 茶盅

Lid saucer盖置 tea serving tray奉茶盘 tea cup 茶杯 cup saucer杯托 Tea towel tray茶巾盘 tea holder茶荷 tea towel 茶巾 tea brush 茶拂

Timer 定时器 water heater煮水器 water kettle 水壶 heating base 煮水器底坐 Tea cart 茶车 seat cushion 座垫 cup cover 杯套 packing wrap包壶巾

Tea ware bag 茶具袋 ground pad 地衣 tea ware tray 茶托 strainer cup 同心杯 Personal tea set 个人品茗组(茶具)tea basin 水盂

brewing vessel 冲泡盅 covered bowl 盖碗 Tea spoon 茶匙 tea ware 茶器

5.外报阅读术语翻译总结 篇五

Jobless recovery 失业型复苏 Exit poll 民意调查

Time square(纽约)时报广场 Morgan Stanley 摩根士丹利 Goldman Sachs 高盛集团 Investment banking 投资银行

Business cycle 经济周期,经济波动 Tech bubble 网络泡沫

Subprime mortgage 次级抵押贷款 Stimulus packages 刺激经济一揽子方案

Tax break 赋税减免

Economic indicators 经济指标 State of Union address 国情咨文 Grab bag 运气袋,摸彩袋

The Federal Reserve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American Express Gold Card 美国运通金卡

White-shoe firm 一流法律事务所 Citigroup 花旗银行

Lesson 16

Filibuster-proof 用冗长发言阻挠立法 Electoral college 选举团

Hurricane Katrina 卡特里娜飓风 GOP(grand old party)美国共和党Presidential election 总统选举 General election 大选 President-elect 当选总统 Popular election 普选

Popular vote 普选票(民选票)Presidential electors 总统选举人 Winner-take-all 胜者为王

Must-win states 必须取胜的州

Lesson 18

Decolonization 殖民地独立 War correspondent 战地记者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Civil and Political Rights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

Human Right Council 人权理事会

UNCHR(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New African 《新非洲人》 The Foreign Office 外交大臣

First Lord of the Treasury 首席财政大臣

Chancellor of Exchequer 财政大臣

Lesson 19

System of government 政体 Head of state 国家元首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议会制民主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君主立宪制 Constitutional Monarch 立宪君主 Party in office执政党、多数党 Association of nations 附属国 Watergate 水门事件

Extramarital affairs 婚外情 Royal family 英国王室 Union Jack 英国国旗 Commonwealth 英联邦 Camillagate 查尔斯的绯闻 Squidgygate 戴安娜的绯闻 Cult of personality 个人崇拜

Lesson 20

Cabaret singer 驻唱歌手

The bright light 灯红酒绿的娱乐场所 Blue Chip Stock 蓝筹股

Protector & Gamble 宝洁公司 Pension charges 养老金费用 Family dealings 家庭关系

6.平版印刷术语英语翻译 篇六

侧规 side guide 使纸张侧边缘准确定位的部件。

串墨辊 ink vibrator 轴向串动的匀墨辊。

串水辊 dampening vibrator 轴向串动的传水辊。

递纸 sheet transfer 将已定位的纸张等承印物,通过递纸牙传递给压印滚筒进行印刷。

递纸牙 transfer gripper 从前规接过纸张等承印物,在与压印滚筒同步时传递给滚筒的叼牙部件。

叼口 gripper edge 单张纸印刷时,在印版和纸张等承印物端留出的空白边。

叼纸牙 gripper 在印刷过程中,传递和交接纸张等承印物的部件。

掉版 image weakening平印版的图文细微调子变浅,网点和线条面积减小,甚至失去亲墨性。

堆纸 sheet stacking 单张纸印刷前将待印的纸张或承印物整齐地堆积在输纸台上。

多层金属版 multi-metal plate 用钢或铝皮作版基,以铜为亲墨层,铬或镍为亲水层的一种平印版。

规矩 guide 单张纸胶印机的纸张定位部件。

规矩线 register mark 设置在印版边缘的十字线和角线,系校版和检验套准的依据。

滚压 rolling 胶印机橡皮布滚筒和印版滚筒或压印滚筒间在压力下相对滚动。

滚枕 cylinder bearer 滚筒两端用以确定滚筒间隙的凸起钢环,亦是调节滚筒中心距和确定包衬厚度的依据。

糊版 filling in 由于印版图文部分溢墨,造成承印物上的印迹不清晰,属胶印印品故障。

即涂感光版 wipe-on plate 用手工涂布感光层,随涂随用的一种平印版。

胶印 offset lithography 印版上的图文先印在中间载体(橡皮布滚筒)上,再转印到承印物上的间接印刷方式。

胶印版材 offset plate 表面经过涂布处理,能用来制作胶印印版的平面单张版材。

胶印故障 offset printing trouble 在胶印过程中影响印刷正常进行或印品质量缺陷的总称。

胶印机 offset printing press 按照间接印刷原理,印版通过橡皮布转印滚筒将图文转达印在承印物上进行印刷的平版印刷机。

胶印印版 lffsetprinting forme 其印刷部位亲墨、非印刷部位亲水的胶印印版

酒精湿润 alcohol dampening 在胶印润湿液中添加酒精、异丙醇或其他醇类,降低水的表面张力,有利于润源印版。

珂罗版印刷 collotype printing 以玻璃板为版基,按原稿层次制成明胶硬化的图文,由明胶硬化的绉纹吸收油墨,未硬化部分通过润湿排斥油墨进行印刷。

拉毛 picking 印刷过程中,因油墨太粘或纸张表面强度差,导致纸张纤维、填料或涂料纸表面脱落或被拉掉。

晾纸 paper seasoning 印刷前对纸张进行吊晾,使纸张含水量与印刷车间的温、湿度相平衡,以保持纸张尺寸稳定。

磨版 graining 将平印金属版在晒制前研磨成砂目状,使版面粗化。

墨斗辊 ink fountain roller 从墨斗中输出油墨的辊。

平凹版 deep-etch plate 以锌或铝为版基,用阳图底片晒版,经显影和腐蚀后,图文略低于空白部分的平印版。

平版 lithographic plate 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几乎处于同平面的印版。

平版印刷 planography 用平版施印的一种印刷方式。

前规 front guide 使纸在叨口边缘准确定位的挡纸部件。

润版 dampening平印版在着墨前为了保持空白部分斥墨性能,用润湿液将版面润湿。

润湿液 fountain solution 在印刷过程中用来润湿印版的水溶液。

润湿装置 dampening unit平版印刷机组成部分,用于输送和调节润湿液的机构。

色令 color ream平版印刷计量单位。以对开纸1000张印一色为一色令。

湿压湿印刷 wet-on-wet printing 在多色印刷上,前一印色未干,下一印色即刻在其表面叠印。

石印 stone lithography 以石板为印版的平版印刷。

实地 solid 印版上未加网的、全部均匀受墨的平面。

收纸装置 delivery unit 印刷机上收集印张的机构。

输墨装置 inking unit 胶印机的组成部分,在每印刷过程之前调节和传递油墨并将油墨均匀地涂布到印版上。

输纸装置 sheet feeder 胶印机中将所要印刷的纸张从纸堆上输送到定位机构的装置。

双面印 perfecting 用两块不同的印版,在同一承印物上同时完成正面和反面印刷。

双色版胶印 duotone offset printing 通过两种互补色油墨叠印,能产生多色效果的印刷方式。

水斗辊 water fountain roller 从水斗输出润湿液的辊。

水-墨平衡 ink-water balance 在平版印刷过程中油墨和润湿液之间的相对稳定关系。

四色胶印 four-color offset printing 用黄、品红、青和黑四种分色版经油墨叠印后可得到与原稿色彩基本相同的一种胶印方式。

四色连续表格印刷 four color continuous forms printing 使用窄幅面卷筒纸的表格胶印

套色顺序 color sequence 在多色印刷中,按一定的颜色顺序将分色版依次套印在承印物上的颜色顺序。

套印 registering 两色以上印刷时,各分色版图文能达到和保持位置准确的套合。

条痕 streaks 出现在网纹平面上与滚筒轴向平行的条状印痕,属胶印印品故障。

铁皮印刷 metal decorating 以金属板为承印物的平版印刷。

涂胶 gumming 在胶印版上涂拭阿拉伯树胶或其他代用胶液。用以保护印版,改善印版空白部分亲水性。

脱墨 roller stripping 金属墨辊受润液浸蚀发生氧化而排斥油墨的现象。

网点增大 dot gain 承印物上网点面积比印版上相对应部分的网点面积增大。

无水胶印 waterless offset printing 在平版上用斥墨的硅橡胶层作为印版空白部分,不需要润版,用特制油墨印刷的一种平印方式。

相对反差值 relative contrast value 实地与网目调的积分密度之差同实地密度的比值,称k值。用以确定打样和印刷的标准给墨量。

橡皮布 balnket 胶印机上转印滚筒的包覆物;包衬的组成部分。

小胶印 small offste printing 用a2以下的纸张在小型胶印机上进行小批量施印的印刷方式。

印金 metallic ink printing 用金或银色金属粉油墨施印。

油墨叠印 trapping 在湿压湿印刷中,两种以上油墨叠合时的受墨状态。

油墨乳化 ink emulsification (1)印刷过程中油墨吸收润湿液的现象。(2)由于油墨中吸收润湿液过多而造成的印刷故障。

预涂感光平版 presensitized plate 预先涂覆感光层的、可随时进行晒版的平印版,简称ps版。

匀墨辊 ink distributing roller 传递和碾匀油墨的辊。

脏版 suumming 因印版润湿不良,造成空白部分着墨。

增墨 ink piling 油墨和其他物质沉积在墨辊或橡皮布上,形成浮雕状的沉积物,影响油墨和印迹转移。

直接平印 direct lithography 用平版经润湿后着墨,图文不经橡皮布滚筒转印而直接印在承印物上的印刷方式。

着墨 inking 通过墨辊将油墨涂布在印版图文部分。

着墨辊 form inking roller 印刷机中将油墨涂布到印版上的辊。

着水辊 form dampening roller平版印刷机中将润湿液涂布到印版上的辊。

7.精确性是法律术语翻译的灵魂 篇七

1 法律语言的特征

Goodrich (1987:P3) 认为, “法律语域”是“分等级的、权威的、独白的, 不同于其他的语言使用”, David Melinkoff认为法律术语是指“具有特定意义的专门化词语”, 即“法律用语”, 是指“法律行业通用的专门术语 (包括行话、套话) , 涵盖词汇、词组、相对固定的词语以及一定程式的句型” (马淑霞2005:P134) 。概括起来, 法律术语有以下特征:

1.1 权威性。

法律语言中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较多的使用正式词汇, 使语言适合法律语域, 突现权力或权威。例如, 在警察语言中, 正式词汇的使用特别明显, 警察在做与案件有关的陈述中, 通常会说“我正在向东南方向行进”而不是“我正往东南方向走”, 用“男性女性”代替“男人女人”等。

1.2 缜密性。

法律是人与人的较量, 舌战笔伐, 表义严谨周密, 无懈可击。有的法律术语采用几个同义词或者近义词连用来表达某一法律概念, 以确保术语概念的精确严密, 尽最大可能避免歧义和疏漏。

1.3 简明性。

法律术语的专业性很强, 每一个术语专门表达单一的法律概念, 也只对应一种法律行为规范, 即名称单一、指称单一、干净利落、简洁明了。例如:obligee (债权人) , obligor (债务人) , forgery (伪造罪) , murder (谋杀) 等等。

1.4 准确性。

法律追求正义和公正, 而作为其核心部分的术语, 必须准确、合理, 具有可理解性, 尽量避免使用不当, 产生歧义, 引起争议。准确性是法律术语最本质的特点, 也是法律语言的生命线。因此, 要客观、准确地运用术语, 切忌望文生义, 主观臆测。

2 精确是法律术语翻译的目的和灵魂

法律术语与其他行业术语、科技词汇一样, 都具有特定内涵和外延。专门的法律术语具有法定的科学性, 有不可替代的专一性。他对翻译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有求更高。法律文本翻译中的“准确”是指“尽最大可能地再现原文本的所有法律信息, 译文所传递的法律信息没有遗漏、添加和歧义, 客观上不令译文读者产生误解和困惑, 并且保持法律文本的语言特点” (江丹2005:P25) 。它要求译者在翻译法律术语是站在双语立场上, 站在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立场上, 要具有法律意识和法律背景知识, 也要有花文化交际的能力。英美文化背景不同、东西方文化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译者对法律术语的翻译。怎样做到对法律术语的精确翻译呢?

2.1 选词、用词的准确是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精确性的必要准备。

翻译时如果考虑不周, 用词不准, 正误可能只有一字之差, 但结果却是貌合神离, 面目皆非。如:absolute interest (绝对利益) , labour relations (劳资关系) , afforestation law (造林法) 。若它们分别被翻译成“绝对权益”“劳工关系”和“森林法”, 尽管两个译文之间只有一字之差, 但结果却大相径庭。“利益 (interest) ”侧重于“好处”, “权益” (rights and interests) 的意思是“应该享受的不容侵犯的权利”;“劳资关系”指“企业中的工人和资产占有者之间的关系”, 而“劳工关系”则指“工人与工人之间的关系”;“造林法”是指关于“在大面积的土地上种植树木, 培育成森林的法律规章制度”, “森林法”则是一部对“现有森林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的法律规章制度”。因此, 翻译者在进行法律术语的翻译时必须时刻牢记:译文含糊不清为大忌。选词、用词的准确和通顺是译文准确、通达的必要手段, 译者在翻译前要做到心中有数, 翻译时必须慎重推敲, 字斟句酌, 下笔时谨慎, 稍有疏忽就会出错, 有时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例如:在法律上jail和prison的翻译。一般词典都将这两个词译成“监狱、牢狱”, 不加区分, 这样给人的印象是两个词完全通用。实际上, 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刑诉法教授James A·Inciardi给出的解释是:jail是“用于短期关押由联邦或州立司法机关起诉的等待审理的被告或被判较短有期徒刑的轻罪犯的地方设施”, 相当于我国的“看守所、拘留所”, 而prison则是“由联邦或州政府设立的关押已判决重罪犯的改造场所”, 相当于我们我们国家的“监狱”。再如, bribery为“贿赂 (包括行贿和受贿, 也可为一方) ”而不是“行贿, 受贿”;law为“法学, 法律”而不是“法”;crown-law为“刑法”不是“王法”;adopter为“收养人”而不是“领养人”;act为“法, 法令”不是“法案”。

2.2 法律术语的翻译讲求精当, 以尽量实现意见分明, 言简意赅。

但有些法律术语的翻译却简化不得, 译文也不得不复杂, 冗长。如果强行简化, 势必导致术语内涵的缺损, 译文与原文内涵差距加大。例如estoppels意为“禁止在法律上反复无常”, 而不是“禁止翻供”或“禁止改口”。此处的“供”、“口”仅为“言”, 而estoppels是言和行, 如该词翻译为“不容反悔”, 也不恰当, 因为“反悔”是自己的言行, 而estoppels也包括他人言行。Open the door为“开庭时向陪审员提问而让控辩的另一方提出一些原本会禁止的证据”, 而不是“开门”;trail at bar的含义是“由合议庭 (而不是独任推事) 进行重大刑事案件的审理”, 而不是“会审”;delinquency是“为成年之积习难改或是非法 (未必市犯罪) 或轻微罪行”, 不是“少年犯罪”;mistrial为“发生重大失误而被宣告无效的审理”, 不是“错误的审理、受理错误或无效审判”。

2.3 法律术语的翻译的精确性离不开语境。

法律术语在篇章中的含义决定法律篇章翻译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一般来讲, 字、词在句中, 句在段中, 段在篇中。法律术语的翻译应在其法律语境中, 应该对法律术语认真领会, 求实务真。切忌望文生义, 牵强附会。翻译时不能想当然, 千篇一律的“直译”、“硬译”。否则会导致词不达意、偏离主题、不伦不类。既影响到法律的公正性又玷污了法律的尊严。例如:fruit of the poisonous tree在法律语篇中的含义为“非法搜集或讯问所取得的证据”, 若想当然翻译为“毒树之果”, 则缪之千里;negative pregnant在法律语篇中应译为“包含肯定的否定陈述”, 而不是“否定的怀胎的”;criminal conversation是“ (与有配偶的人) 通奸”而不是“罪犯会话”;grass widow是“离婚女子, 被另一方遗弃的正室或外室, 别居中的女子, 与其夫长期分居的女子, 其夫暂时外出的女子, 非婚生子 (女) 之生母”不是“草莽寡妇”;kangaroo court为“私设公堂”而不是“袋鼠法庭”;burden of producing evidence是“举证的责任”不是“创造证词的负担”;violent presumption为“具有充分证据力的推定”不是“显示暴力的推定或推断”;voluntary ignorance为“本 (相当努力) 可知而未能 (作相当努力) 知之”不是“知之不理, 不自觉地忽视”等。

结束语:总之, 法律术语翻译的精确与否直接体现司法的公正性。精确是法律语言的精髓, 也是立法的重要原则之一。法律术语的精确性要求译者不仅要通晓相应的法律知识, 了解不同文化中法律术语之间的细微差别, 还要对原语言和目标语有很深的造诣, 对 (下转182页) (上接260页) 每一个术语的翻译都要进行仔细推敲, 自斟酌句, 全面考虑所选词汇的内涵和外延。这样, 译出的术语才能规范精确, 让人信服。

摘要:法律术语是构成法律文件的基本单位, 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精确性。每一个法律术语都代表某一种特定的法律行为规范, 表义真实、贴切, 都有自己的明确的内涵, 不存在意思含范畴不清等现象。因此, 法律术语的翻译, 精确性成为重中之重。翻译法律术语要求译者在通晓相应的法律知识, 了解不同文化法律术语之间细微差别的基础上, 仔细推敲每一个术语在法律中的含义及其内涵和外延。这样, 译出的术语才忠实, 有说服力。

关键词:法律术语,特征,精确性

参考文献

[1]陈忠诚.法窗译话[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8.

[2]江丹.论法律术语的特征及翻译原则[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5 (3) .

[3]吴伟平.语言与法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4]马淑霞.法律英语用词的特点[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5 (4) .

8.论术语翻译的特殊性 篇八

关键词:术语翻译研究,术语意识,术语能力,术语翻译教材

中图分类号:H059;H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3-8578(2014)04-0020-04

On the Complexity of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Comments on An Introduction to EnglishChinese Term Translation

TAO Lichun

Abstract:Terminology translation has its distinctive features, as it includes multilayer research areas in varied perspectives. How to explore these features for new discoveries and insights, what rules to summarize on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erminology education and raising terminological awarenessall these are significant issues to be addressed in compiling textbooks in this filed.

Keywords: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studies, terminological awareness, terminological competence, textbooks for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收稿日期:2014-05-14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改项目“术语意识及术语翻译能力培养初探”(JG00913JX77)部分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人文社会科学汉英动态术语数据库的构建研究”(11AYY002)资助

作者简介:陶李春(1981—),男,安徽省潜山县人,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术语翻译研究。通信方式:449251406@qq.com。

引 言

近年来,欧美国家众多高校和翻译机构将术语翻译能力列为翻译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术语学、翻译学,还是从翻译的跨学科属性等角度来说,术语翻译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刘青指出,术语学是一门独立的综合学科,我们需要努力建立有特色的中国术语学,为世界术语学研究做出贡献[1]。然而,在我国的语言学研究中,术语学一直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是一个需要我们开发的科学空白点 [2]。同样,梳理我国翻译史,术语翻译实践规模大、影响深,但术语翻译研究,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却长期处于被冷落、被忽视的境地。就目前翻译专业的建设来看,无论是大纲、抑或是课程设置,都几乎没有涉及术语教育和术语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相关内容。

一 术语翻译的特殊性

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语言中的结晶 [3]。术语有别于普通词汇,术语翻译研究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在结合翻译研究基本特征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其特殊性。术语翻译研究的特殊性来源于术语的特点。

术语作为特定学科领域概念的指称,术语翻译研究需要从概念着手,探寻概念在跨语言、跨地域的传播、变迁与影响。由此看来,术语翻译研究必然涉及文化、社会、历史等因素,其关注的过程不仅有共时的层面,还有历时的层面。术语翻译的特殊性在于其浓厚的跨学科属性,以及跨语言、跨文化传播中的术语概念传递的复杂性。此外,术语翻译的特殊性还在于紊乱的术语生态。术语译名不统一、术语使用不当、术语误解与误用等现象严重,这种紊乱的术语生态不利于术语翻译的开展,不利于术语的推广与术语翻译研究的开展。当然,一直以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名词审定、术语规范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使术语翻译中的译名统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术语翻译作为术语翻译研究的主要对象,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术语翻译研究内容的多层次及研究视角的多维度。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人类文明的历史推进无不依赖于翻译,而术语翻译是翻译实践中的重要环节,新的思想和概念的引进最初就是体现在术语翻译实践上。

二 述评《术语翻译研究导引》

《译学辞典》编纂专家方梦之指出,作为一门学科的术语无需丰茂、多样,而需单一、精确,翻译研究的跨学科特性在推动翻译理论研究的同时,使得各学科术语汇集一处,加上传统译论中术语的纷争,概念及形式上不免有些杂乱[4]。

如前文所述,术语翻译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其难度不言而喻。然而读者们欣喜地看到,国内逐渐有学者开始关注术语翻译研究,南京大学双语词典研究中心主任魏向清教授便是重要代表,她主持编写的《术语翻译研究导引》[5]是大学翻译学研究型系列教材之一,不仅填补了国内在术语翻译研究教材的空白,也为术语翻译研究的理论思考与探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上一篇:高中语文作文素材励志下一篇:冬天里的渴望优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