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里的智慧名言

2024-08-04

易经里的智慧名言(共9篇)

1.易经里的智慧名言 篇一

易经的智慧之《易经》与命运

《易经》告诉我们,一切一切都是人想出来的。我们不用虚拟,我们用想象。而想象都是从模模糊糊,从不清不楚开始,慢慢变得具体。

易经的智慧:《易经》与命运

周文王在被商纣王囚禁的狱中完成了《易经》,而《易经》也被称为《周易》。文王著《易》,是因为感悟到人类社会的规律与大自然的规律有很多相通之处,但是为什么《易经》从一诞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甚至成为算命的工具?穿越几千年的《易经》,都经历过哪些坎坷的遭遇呢?

有一段历史,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商朝本来也是一个很好的朝代,但是传到商纣王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纣王的品性很差,暴虐无道,做出很多老百姓非常不喜欢的事情。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反而比较欢迎周西伯,也就是周文王。周西伯很得民心,所以商纣王对他有点害怕,就假借一些理由把他抓起来关在羑里。周西伯被关的时候有两个想法,一个是自己有这么宝贵的人生经验,是长时间累积的亲身体验,如果丢掉了实在是太可惜,不如利用这段时间把它整理出来,将来也许对世人有一些贡献。第二个想法就是他知道纣王这个人说杀就杀,不会念及以前的情面,因此他就知道自己是命在旦夕。当商纣王叫人把周西伯的儿子剁成肉酱做成肉包给周西伯吃的时候,实际上他也知道这就是自己儿子的肉所包成的,但是他还是吃了,他不是很残忍,他也不忍心去吃自己儿子的肉,他是为了顾全大局,要保住性命,他没有办法马上就跟纣王对抗,所以就要忍气吞声,忍辱负重,才能完成理想。这样他就在牢里开始替《易经》写一些经文。

周西伯把自己累积起来的宝贵人生经验,透过六十四卦保存下来。六十四卦每个卦他都写有卦辞,每卦六爻,每一爻也都写有爻辞来说明,就成为最早的《易经》。因为在伏羲当年是没有文字的,那时候只有简单的符号,可以说是无字天书。所以真正写成《易经》的是周文王,他在牢里头很费苦心,一个字一个字斟酌完成的。

伏羲氏当年画卦的时候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他就有很大的空白性,让后来的人可以从各方面加以补实、说明。周文王一定是体会到了空白性的乐趣,因为他可以有很大的空间去发挥,一方面他是受到纣王的压制,很难能够畅所欲言,有一点躲躲藏藏,有一点难言之隐,有一点说不出来的苦衷;另一方面,他也替我们创造了一个空间,叫做留白性,他在字里行间留了很多可以拐弯抹角的空间。

周文王写完《易经》以后,我相信很多人想改它,因为只要能够改动它一个字就能成名了,但是怎么样也改不了。就算里面有很多地方可以这样解释也可以那样解释,搞不太清楚,大家也都非常尊重周文王,所以他的经文大部分都传下来。

伏羲八卦图因为没有文字而被称为无字天书,后世有许多人企图用文字对八卦图进行注解,但较为完整并流传至今的,只有周文王所写的《易经》,所以我们常把《易经》也称为《周易》。那么周文王是怎样对伏羲八卦进行文字注解的呢?

周文王给每个卦一个卦名,并写卦辞来解释卦名。每个卦有六个爻,每个爻他都很费心地作出注解,写爻辞。六十四卦下来,居然完整无缝、环环相扣、没有矛盾,而且可以互补,真是非常难得。

后来,周朝推翻了商朝,文王的儿子周武王讲出一句话:人为万物之灵。就是说,人本来是动物的一种,但是既然身为人,就要觉悟,要拉开跟动物的距离。因为《易经》告诉我们,人是天地之间唯一能够帮助天地来改造这个世界的一种动物,这是我们的责任。

周武王讲这句话其实是有很重很重的使命感,因为他知道他的父亲周文王把《易经》写下来,主要是为了教化。但是在当时民智未开,而且商朝是一个非常迷信的时代,要一下子破除迷信,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先把这个《易经》的宗旨讲出来。

人为万物之灵,一直传到现在,我们都知道有这句话,只是很多人搞不清楚这句话到底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周武王在告诉后代的子孙,文王这部古经是为了教化用的,但是在商朝迷信浓厚的时候,周文王才会用卜筮的词句,用卜筮的形式来写爻辞,用吉、凶、悔、吝、无咎这些话,透过占卜来了解其中的道理。他用心良苦,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以神道设教,从而给《易经》披上一件神秘的外衣。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实也在讲这件事情。他说要让老百姓能够完全听懂道理,恐怕有点困难。我想在当时孔子会有教无类,会那么用心地到处去普施教化,就是看到老百姓多半知识不普及,智慧未开,要他们听懂道理相当困难,因此他才用其他的方法。孔子实施教化的一个非常普遍的方法,一直沿用到现在,叫做祭祀,拜祖宗。孔子再三地讲祭祀很重要,而且历代皇帝没有一个不祭祀,没有一个不拜祖宗的。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意思是你可以不祭,我们尊重你,你如果要祭,心中就要有神的存在。这就是儒家非常重视的那个“敬”字。

我们现在要了解中华文化,要了解《易经》,这个“敬”字非常重要。一看中华文化,就觉得落伍,该丢掉了,那你永远也学不会。一看《易经》,就说“这有什么用?那么旧的东西”,那你永远也学不会。我们要恭敬,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智慧。

其实全世界的人都很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孔子,都是非常恭敬的。韩国的学校门口就立着孔子的像,韩国的师生每天上学先对孔子像鞠躬,然后才进学校。其实欧洲也好、美国也好,很多人听到孔子都是竖起大拇指,赞叹了不起。我们不能因为说我们对他太熟悉了,就加以轻视,孔子告诫我们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不是害怕他们什么,而是要敬重他们,这样才能从中学到一些道理。《易经》很不幸地被披上了神秘的外衣,但是如果从一阴一阳之谓道来看,就会觉得我们后世人真是太幸运了。

周文王在狱中写《易经》,为了避免商纣王的迫害,很多话不好明言,只能用吉、凶、悔、吝等卜筮词语来解释自然与社会的普遍规律,结果使《易经》这部包含着中华文明大智慧的书,从一诞生起,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为什么又说这是一种幸运呢?

《易经》因为被当做是卜筮之书,而逃过了秦始皇焚书之祸。当年秦始皇要烧掉所有书的时候,就有人告诉他《易经》这本书不必烧,因为那是卜筮的书,是老百姓占卜用的,搞迷信的,民间使用的东西。可见《易经》用来占卜,是盛行了一长段时间。所以秦始皇一听,觉得这种书留给老百姓用也没什么关系,所以就没有烧。《易经》因为本身的神秘,所以逃过了秦火,以至于很多人由此说,《易经》真神啊,连自己有这一劫都算好了,都事先能够防备。我想这个也不必这么把它神化,因为秦始皇总要留些东西给老百姓用,他所要烧的是那些读书人读的东西,他有他的用意。

秦朝以后,汉朝兴盛,汉朝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易经》分成两部分,一个叫术数,一个叫易理,这基本上就已经违反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神。因为《易经》是讲合的,所有的分都是为了合。太极可以分两仪,但是不管两仪怎么变来变去,最后还是回归太极的状态。一个静止,一个动,动了静,静了动,这样才有变化。

我们为了研究方便,把《易经》分成易理和术数来研究,这个无可厚非,如果直截了当说术数是迷信,只有易理才是对的,我想也是有一偏之见。我认识一位学者,他一生就是主张只有易理,非常讨厌算命、看风水,他认为那些都是一派胡言。可是很不幸的,这位先生最后也是自杀了。可见,一个人完全讲道理,就少一个情字,就很少有同情心,情和理是合在一起的。完全讲理讲到最后,大家会发现很多人是过分理智,最后连自己的生活都安排不了。

只讲术数就更可怕了,那真是《易经》的大不幸。可是我们民间所流传的极少是易理的,因为易理多半在读书人手上,而读书人读了半天又不会用。而民间所流行的都是什么?算命、看风水、选日子,甚至于连姓名学也搞在里面,却搞得红红火火,很热闹。这些花样就使外行人感觉到很神秘,然后就很相信,以至于迷信。我们以前把这个叫做神通,其实世界上没有神通这回事,神通就是推理。

民间把《易经》推广得非常流行,以至于今天一听到《易经》,所有人都觉得是算命的,就好像把易理整个撇掉了。实际上读《易经》读到最后是要明白道理的,否则周文王那番苦心 ,周武王那句“人为万物之灵”,几乎都不见了。今天我们一讲到八卦 ,马上就有人想到那是笑话,是荒诞不经,没有依据,扯来扯去搞不清楚的东西,这实在是愧对祖先。人类的宝贵智慧,沦落到这个地步,只是因为当年的以神道设教吗?但是我们能怪周文王吗?当然不能,很多事情要以当时的状况来判断,而不是用现在的状况来判断。

2.《易经》:智慧中之智慧 篇二

《易》是无数人叩问过的学问,接触它常不免眼晕,不管我们读了多少书,常常只能以小学生的姿态去试图接近它。

原始的《易》出现在殷周之交。考古学家曾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基础,推定殷商《归藏易》的起源,从甲骨卜辞的思想意义与易卦形式两个方面论证了《易》的原始性质,认为原始《易》学产生于安阳、周文王演《易》于古都安阳,由此论证安阳为《易》的思想发源地。

这已是相当通俗简约的说法,但我们要窥见这部人类历史上也许是最难读进去,最为玄奥的千古奇书的门槛,仍然不无困难。

它的古老门槛在安阳殷墟。1899年,清代古董收藏家发现在中药“龟甲”中刻有的奇异文字是比已知的周朝青铜器上的金文更早的文字。由此陆续有人寻找、收集,随后发现这种甲骨来自河南安阳小屯村,导致了1928年以来在小屯村进行了多次挖掘,发现大量甲骨文、青铜器,还发现宫殿、宗庙、作坊、陵墓遗址,这就是殷代首都的遗址,被称为殷墟。

殷墟的发掘使我们看到,殷代都城遗址有24平方公里以上,沿洹河两岸呈环形向四面八方展开,这里竟有数十座宫殿建筑基址,其土夯台基有的长达46.7米,宽10.7米,非常壮观!星罗棋布的手工业作坊以及环绕周围的民居遗址,均展现出殷商王都的恢宏气势。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代首都的规模,在当时的世界上是一流的。2006年7月,殷墟刚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称它们为甲骨文,因为那文字不仅见于龟甲,也见于兽骨。文字有刻上去的,也有用毛笔写上去的。根据对甲骨文的研究,可以知道甲骨文是用于占卜的,并记载着有关卜筮活动,所以也称甲骨卜辞。从中可以看到,商王对国家大事的决策,事先都要向鬼神占问。在商代,无论君臣百姓都占卜。所谓“兆”,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炙,甲骨背面出现的裂纹便称之为“兆”,根据“兆”的形状来断吉凶,决定行动。至今出土的甲骨卜辞有15万片以上,可见占卜之盛。

商代占卜除了用龟甲,还用蓍草,称为筮。用筮占卜的创始者相传是巫咸,他是辅佐君王的大臣,其官名就称“巫”。商代另一位辅佐君王的大臣官名称为“史”。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这样写道:“巫史都代表鬼神发言,指导国家政治和国王行动。巫偏重鬼神,史偏重人事。巫能歌舞音乐医治疾病,代鬼神发言主要用筮法。史能记人事、观天象与熟悉旧典,代鬼神发言主要用卜法。国王事无大小,都得请鬼神指导,也就是必须得到巫史的指导才能行动。”

由此可见,殷商历代的卜筮活动和曾经主持卜筮活动的巫史大臣的学问,是《易》产生的基础。我们知道,世界上的哲学都曾经从神学中汲取营养蜕变而来。中国的《易经》3000多年来都受到中国历代学者的重视,迄今更受到世界重视。我想我们应该看到,《易》就是从神学中蜕变出哲学。一部《易经》不是哪一个人的创造,那是曾有许多中国智者融会其中的大智慧。

万古智慧六经之首

何为易?“易”字在中国甲骨文中的意思便包含着“日”和“月”。《说文解字》曰:“易:日月也。”但“易”中的“日月”不是“明”的含义,“明”字是通俗的“光明”的意思。“易”含有丰富的哲学内蕴。“易”,讲日月周而复始,有秩序,有规律可循;讲阴阳相生,催生万物,变化无穷。如果说《易》是一部可用来对万事万物问吉凶的书,那么它是说万事万物都有规律,遵循它可以吉,逆它而行就有凶,不同的行动会有不同的结果。在这其中,神和鬼并不是决定的因素,人如何去对待,才具有决定的意义。

当然,它深刻的奥义并不是简单明了的,是许多代中国智者在漫漫岁月中摸索感悟出来的。研究者说,追根溯源,有“三易”,即夏代之易叫《连山易》,商代之易叫《归藏易》,我们现在看到的《易经》是在西周发展的,所以也称《周易》。夏代之易和商代之易均已失传,内容不祥,只有《周易》传承至今。再朝前溯,还有伏羲氏创制八卦的传说。

因而《易》被认为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光荣历史。即七千年前,伏羲氏创制八卦;三千五百年后,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今河南省汤阴县城北郊),文王在狱中研究八卦形式,认为八卦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由此将八卦演变为六十四卦,并于每卦之下作卦辞(也称彖辞),后来文王之子周公旦又为之作爻辞;又过五百年后,春秋时代的孔子又将文王父子的六十四卦彖爻之辞加以注释,叫传,又称为十翼注释。所谓三圣,即伏羲、文王、孔子;三古,即上古、中古、下古。

有关《易》的历史也令人眼晕。但历数一下,也可以看到它不凡。再说孔子所注释及孔子说《周易》而形成的《易传》,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孔子注释的《周易》文献。第二部分为孔门弟子所记孔子关于《周易》的言论,属《论语》类文献。第三部分为孔子的《易序》佚文,第四部分为孔子的另两篇佚文。帛书所载《易传》,大致就包括弟子所记孔子关于《周易》的言论和孔子《易序》佚文两部分,即孔子关于易的论说。

帛书就讲:“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这是说孔子晚年把《周易》随时带在身边,可见孔子对研究《周易》确实下了大功夫。他的注释道出六十四卦代表的天地万物,每一卦都在变化。由于孔子的注释,《周易》的哲学思辨凸显出来。

孔子的“学无常师”,便从《周易》中获得深刻启示,他从这部被认为是“占卜之书”的书中得到的智慧使他知道,人要博学,应该以很多人、很多见解为师。孔子不但花大精力整理出《周易》,还整理出《尚书》《诗》《礼》《乐》《春秋》,共六种,作为教科书。这些教科书写在二尺四寸长的竹简上,被尊称为“经”,这也是《易经》名称的由来。今天人们说,哲学是可以指导其他一切学科的学问,孔子就是这样看待《易经》的地位的,他把《易》放在六经之首。

先秦时《经》《传》是分离的,《经》是指孔子以前在筮术上据以占断的卦象、彖辞及爻辞,《传》就是指孔子所增添的十翼。当时的《易经》分为经上、经下以及十翼。《经》《传》相合始于西汉末年。后又有多人注释《易》,形成今日将“彖”、“象”、“文言”分散附于其后的《易经》。但《易经》的基本内容,在孔子作《易传》之后已经完成。

好了,关于《易》的历史,大抵要“历数”结束了。由于孔子的重视和倡导,《易经》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易经》成为儒学的群经之首,又被道学称为三玄之一,也被后世诸多学派赞誉为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唐太宗的宰相虞世南也曾这样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说的是,不学《易经》的人,便不能做一个好宰相,也不能做一个好的大将。经、传、学一直稳居中国古代学术的核心地位,成为人们观察宇宙人生,锻炼思维能力,建构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

统治世界的是“变”的规律

《易经》虽然是中国古代最深奥的书,但它蕴含的三大原则“变易,简易,不易”,已经为今人所公认。

“变易”是说,宇宙和人间的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不变的。所以人们要知道“变”,不但要知变,而且要适应变。“简易”是说,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难以认识的,但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尽管“变”很复杂,但在懂了原理以后,错综复杂的现象就会变得简单而易于认识了。“不易”是说,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但惟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就是这个能变万有的“变”,它是永恒的。

《易经》表面上好像是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实际上它所运用的对立统一的世界观,揭示了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内容十分丰富。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无所不及。即孔子所说的《易经》包涵了所有天地万物的变化。在历史上,《易经》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教科书”,在每一次文化冲突和观念转化中,都曾扮演了重要的“哲学理论基础”的角色,它是儒、道、墨、法、兵、阴阳等诸子百家思想的哲学渊源,并在一次次充当“哲学理论基础”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了自己。

古印度的佛教文化,以及西方的近现代科学也与它相融,最有趣的例证大约就是17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的一次令他惊讶不已的“发现”。

莱布尼茨与牛顿并称为微积分的创始人。他是数理逻辑的前驱者,还是哲学家。1679年他发现每一个数字都可以用0和1两个符号来表示,他说:“所有的结合都出自1和0,就像上帝无中生有地制造了万物一样,宇宙的最初的本原只有两个,就是上帝和虚无。”他发现二进制算术有深刻的理论逻辑意义,为此写信给在中国传教的耶稣会传教士布维特,说:“二进制算术有助于使中国人皈依天主教。”

布维特回信说:“我在中国的《易经》中看到了二进制算术的应用,《易经》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了。”莱布尼茨在了解了《易经》就用“―”和“--”这两个基本符号来认识整个宇宙和人间的万事万物后,惊讶不已,感觉自己的二进制算术已被包容其中,于是他写了篇论文,把二进制算术的发明归功于中国人。

《易经》自17世纪传人西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近代为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重视,许多科学领域与《易经》的哲学思想都奇妙地吻合。因而有人称“《易经》是经典中之经典,哲学中之哲学,智慧中之智慧”。

3.易经的智慧 篇三

《易经》这部被誉为中华文化“群经之首”的传世经典,曾经一度被打入冷宫,如今又焕发了更加光辉、灿烂的神奇魅力。

古今中外说《易经》

《易经》历来都是中华圣贤的智慧经典和人生宝典。它所蕴藏的天地大道,它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它所阐述的哲学思想,它所具有的神奇功能,它所揭示的成功法则,几千年来都渗透、浸淫于中国人的血液骨髓和精神灵魂,影响并指导着炎黄子孙的行为方式、思维逻辑与是非标准。易经智慧作为一种中华文化的基因,一直在滋养着中国人的生命与心灵,并成为我们成长的动力,智慧的源泉。

温家宝总理曾经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归纳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就来源于《易经》的乾卦和坤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时代精神,也来自于《易经·乾卦•文言》九三之:“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台湾知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如此评价《易经》的价值。他说:“《易经》 这部书,不但在中国文化中很有地位,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而且还是最高明的帝王学、领导学,也是最高明的谋略学。所以,只有读懂了《易经》,才懂得如何做领袖,当老板,也才能当好幕僚、部属、员工,才能够真正的医世救人。”

《易经》真的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和巨大的价值吗?治天下,做领袖,当老板,做幕僚,真的需要从《易经》中寻求统帅的谋略,领导的艺术吗?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曾说他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

汇集孔子大智大慧的《论语》一直被历代统治者奉为治世的经典。殊不知《周易》的《易传》乃孔子所编纂。被赞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孔子曾有如此的感慨:“加我十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孔子以为,倘若能再给他十年的时间,让他从五十岁开始能够领略《易经》真谛的话,他就可以少犯许多错误。有幸如此的话,《论语》中所蕴藏的人生智慧的深邃,所彰显的治国谋略的高度,恐怕就更加令人惊叹了!

读《论语》可治天下,而读《易经》不仅可以治天下,还可以闯天下和创天下。读《易经》,小则可以修身处世,成功创业,大则可以治国理政,经邦济世。历史上开明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身边,有一位宰相虞世南。正是这位为大唐江山繁荣昌盛立下奇功的虞世南受益于《易经》智慧的恩赐而屡建功勋。他深有感触地说:“不读易,不可为将相。”此后,“善易者为官,为官者习易”乃成为风尚。汉之张良、三国之诸葛亮、大唐之李淳风、明之刘伯温莫不是因在《易经》术数上有奇思睿智而成为千古传奇。

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中日国力强弱易位的肇始,而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组阁原则就是“不知易者,不得入阁。”看来,《易经》不仅是中国人的智慧经典,也是日本人的为官之道与入阁准则,甚至成为了东方文化的源头活水和精神灵魂,以至于韩国国旗上的图案,也是由太极图和《易经》八卦中的乾、坤、坎离四个卦(分别代表天、地、水、火四象)来构成。韩国人敢把中国的易经八卦符号高举在自己的国旗上,作为“伏羲画八卦”后代的中国人却以研究八卦为耻,这种现象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圣经》在西方得到了人们的尊崇,而影响了东方文化历史,给予了中国人智慧源泉和奋进动力的《易经》,得到了中华圣贤的敬重,也得到了日本、韩国的敬仰。但是,它得到了现代国人应有的重视了吗?!

看一看西方人是如何评价《易经》的吧:

世界大哲学家黑格尔是列宁非常尊重的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在黑格尔的自传中,他承认其创造的正反合辩证逻辑正是得自《易经》的启发。他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曾经感慨地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黑格尔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学透中国的《易经》。

欧洲哲学的权威人物之一,CG•捷恩曾经说:“谈到世界人类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这是一位西方圣哲对于中华经典的至真评语。不知那些把钢铁大王卡内基、把安东尼•罗宾奉为成功学大师和人生智慧导师的陈安之们看到如此评语后会做何感想?!

《易经》的魅力,不仅在政治文化和发展谋略方面,即使在科技方面也毫不逊色。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造诣颇深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经说:“八卦是东方科技史上一棵闪闪发光的明珠。”

据载,现代计算机科学的二进位制也是由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受到了《易经》卦爻(阴爻与阳爻)中阴阳两仪太极思维的启发而发明的。看来,那种说“《易经》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的观点,不是无知,也是偏见。

商贾富豪对《易经》的痴迷和推崇就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王永庆、李嘉诚、林梧桐、龚如心、郭台铭这些世界华人富豪,无不对易经风水趋之若鹜,崇拜有加。

被誉为中国第一CEO的海尔集团领袖张瑞敏,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尤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从《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等经典中汲取企业发展的智慧,更善于从《易经》中探求企业发展的灵动力。在海尔工业园里,按照他的构思,修建了一个泉水景观,并命名为乾泉,并介绍道:

乾泉之乾,源于《易经》“君子终日乾乾“,喻海尔人自强不息,追求奋斗卓越的精神。泉水涌动于八卦形中,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寓意着道生万物,从一到无限的古老哲理和创新无止境的海尔文化。

成为中国企业成功典范的海尔形象、海尔精神、海尔文化,竟也源自于《易经》和《易经》八卦,源自于《易经》乾卦“元亨利贞”的刚健卦德与“终日乾乾,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

《易经》的成功学价值

《易经》为什么有如此的魅力?《易经》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成为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成为商贾巨富、名人贤哲百读不厌的智慧宝典?因为,《易经》中蕴藏了自然社会、人生命运、投资理财、成功发展等各个方面的普遍规律。

《周易•系辞上传》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因为《易经》所阐述的规律与天地自然的规律相吻合、相一致,涵盖了自然、社会、人生与市场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就可以从易理中寻求成功发展的智慧。

《周易•系辞上传》上也说:“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意思就是说,《易经》中蕴藏了开启物智,成就大业的道理,涵盖了自然与社会的基本规律。《易经》不过就是一本这样的著作而已。因此,圣贤们(现代称为成功人士,行业精英和领袖人物)都善于运用易理来了解人心,通晓市场,把握趋势,成就世间的大业,决断天下的疑难。

这就是《易经》的功能和成功学价值,也是那么多成功人士和政商精英们如此钟爱《易经》、崇拜《易经》的奥秘。

《易经》的精髓就是“天、地、人”三才学说,它揭示了事件成败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我们知道,天时、地利与人和是事物成功的三要素,而《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卦爻辞里无处不在描述着事物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变化细节,告诉人们如何在不同时空条件下采取更为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策略,追求更为吉祥完美的命运结局。

《易经》中的这些依据不同时空条件采取相应行为策略的理念,不就是具有中国思维模式与特征的成功学吗?!

《易经•乾卦》中所倡导的“知终终之,知至至之”实质上就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而《易经•艮卦》中所倡导的“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则是一种发展节奏与趋势管理理念。

成功与失败,较量的不单单是能力的强弱,更多的是一种战略的对错;不是智商与情商的高低,而是思维方式与方向选择的对错。命运的吉凶,恐怕也不单单是由能力和性格决定,有时更多的是发展道路与人际关系选择的对错来决定。人生命运和吉凶成败,由许多因素所决定。人生的前程和未来命运,更多时候就像股市一样,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总是测不准。正是由于我们对于未来的无知,才需要借助于《易经》的“彰往察来,而微显阐幽“的”预测功能(“极数知来谓之占”)对未来趋势做出预估和评判,以作为我们成功发展的行为参考,按照趋吉避凶的原则,取得更为完善的结果。

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是富贵人士,越是对《易经》情有独钟了。

4.《易经》的智慧 篇四

《系辞传》描写《易经》时,提及那是“衰世”,天下大乱,所以要有“忧患”意识。人在戒惕之中,特别用心体察,由此得见人所未知之事。

原文说:“《易经》明白过去并且察知未来,进而探究现象的细微变化,阐发幽隐的内情。解释时,以恰当的名称分辨事物,用准确的言辞来下断语,做到完备的程度。它所使用的名称虽然有限,但是取材的类别却很广大。它的特色是:旨意深远,语词文雅,所说的话委婉而中肯,所说的事直率而含蓄。用这些来辅佐卦象,因而有助于百姓的行动,显示丧失与获得这两种报应。”

百姓最看重的是报应,善有善报而恶有恶报,如此他们才愿意继续走在行善避恶的正途上。由此可见,《易经》的鉴往知来,是出于深刻了解人情世故,人对吉凶祸福的意愿,以及未来变化的大致规律。对有志成为君子的人而言,这一切的关键是修德。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大象传》,“君子”一词出现于五十三卦中,所谈皆与个人如何修养德行有关。因此,在进一步学习占卦方法之前,必须先明白这一点。德行若是未能改善,即使获得吉祥,又怎能珍惜与持久呢?

谨慎忠厚

《系辞传》选择某些卦爻辞来加以发挥。所侧重的都是做人处世的道理。

譬如,大过卦的初六说:“用白色的茅草垫在底下,没有灾难。”接着孔子说:“就是把祭品摆放在地上也可以啊,底下还要垫一层茅草,这会有什么灾难呢?这是谨慎到了极点。茅草是一种微薄的东西,但是可以产生重大的作用。按照这种谨慎的方法去做事。就不会有什么过失了。”

再如谦卦的九三说:“有功劳而谦卑的君子,有好结果,吉祥。”接着是孔子说:“劳苦而不夸耀,有功绩而不自认为有德,真是忠厚到了极点。这是说那些有功绩依然谦下待人的人。德行要讲求盛美,礼仪要讲求恭敬,而谦卑正是使人恭敬以致保存自己地位的坦途。”

《系辞传》所谓的“子曰”,照字面意思是指“孔子说”,但是孔子是否真的说过这些话则仍有争议。原则上,这些话既有智慧,又符合孔子教人修德的宗旨,因此我们至少可以视之为代表儒家立场,并且仔细聆听而由之得到启发。一个人谨慎而忠厚,凡事皆求问心无愧,当然是个坦荡君子,又怎么会不吉祥呢?

人生的.正路

《易经・说卦传》主要是解说基本八卦的性质与象征,其中有一段谈到圣人作《易》的目的。原文说:“从前圣人创制《易经》,是要以它顺应本性与命运的道理。因此,确立天的法则,称之为阴与阳;确立地的法则,称之为柔与刚;确立人的法则,称之为仁与义。”

天是主动的创造力,以阴与阳为代表;地是被动的顺承力,以柔与刚为象征。人呢?就须靠“仁与义”来完成人生的应行之路了。在《系辞传》有一段相关的资料,原文是:“天地最大的功能是创生,圣人最大的宝物是地位。如何守住地位则说是仁德,如何聚集众人则说是财物,因此,经理财物,导正言论,禁止百姓为非作歹,就说是义行。”

5.小窥易经的人生智慧 篇五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又充满神秘感的书。许多人认为它是一本算命的书,易经确实可用于占卦,但其实占卦并不同于算命,占卦是帮我们明晰现在的处境,进而更清晰地做出选择的一种方式。易经是一本哲学著作,是古人积累下来的思想精华、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很多为人处世方面的真理。用傅佩荣教授的话说:学会终身受用。易经的起源:

《系辞下》里是这样描述的: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氏观察天地万物,概括它们的形象,作了八卦,以此来认识自然规律,如曾仕强教授所概括:观天道以立人道。中国人是很重视天人合一的,遵循自然的规律,顺天而行,尽量做到和谐。这与今天所提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古代战争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这也体现了易经思想。易经的八卦:

伏羲氏写作易经,是用符号来记的,这就是后来建立起来的符号体系:64卦。一条不间断的横线表示阳爻,一条断开的横线表示阴爻,每三个爻组成一个卦,有八卦: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可用以下口诀快速记住每个卦的样子:乾三连,坤六段,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每一卦都有各自的属性:乾为天,坤为地,震象雷,艮象山,离为火,坎是水,巽为风,兑是泽,除此之外,八卦还有其他基本属性,比如从家庭角色上,乾代表父,坤代表母,震为长男,巽是长女,坎为中男,离是中女,艮为少男,兑是少女。由这八个基本卦,两两上下相叠,就构成了64卦,每个卦有各自的名字。易经的八卦是与我们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的。先天八卦图:

八个卦按照一定的方位,排成了八卦图,八卦图是以中心太极为下方的,从下往上建立卦象。这与地球很相像,人类住在地球表面,因重力作用而被吸引。卦象是由下往上建立的,这与做人要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理念相吻合。易经的发展:

周文王在狱七年间,根据自己的经验,为易经写了爻辞与卦辞。这些记录都非常简练,因为当时的人一看都知道说的是什么事,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看不懂爻辞与卦辞了。孔子五十而学易,结合他自身的经历,从易经中看出了许多人生哲理,于是和他的弟子们,完

成了《易传》,成为对易经重要的注释。今天所讲的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传》即《十翼》:《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这十篇的创作宗旨均在解释《周易》经文大义,犹如经之羽翼,故而称之为十翼。曾仕强教授的经验是,读易经,先读易传。读了易传,再去读易经,会发觉一切都很清楚。

正是由于一代代圣人研究易经,并结合他们的经验,为其注入新的内涵,才使得这部著作一代代流传下来,经久不衰。易经——中国的哲学著作

有人把易经当做占筮之书,有人将易经看为哲学著作,一面是象数,一面是义理,于我个人来说,我更倾向于第二种。首先,易经是人类,至少是中国人,人生的经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通过对大自然大量的观察,其中也包含了天文学等许多学科的知识,得出的对于人生的指导。人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学会认知世界,认知自我,而哲学研究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宇宙从哪里来,我是谁,而这些,对于一个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很重要的,一个人清晰了自身的追求,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易经能帮助我们看清现象,这是通过占卦实现的。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占卜的本意是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卦象只是帮我们明晰目前的处境,告诉我们怎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然后我们通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出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选择。占卦不同于算命,它要求我们以清醒的理性与负责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正是因为如此,自己的卦得由自己来解。

中国的哲学,最大的特点就是继承与发展,老子,孔子,墨子,他们都在已有的经典上发展自己的学说。《穆斯林的葬礼》的作者霍达说,我并不认为是作者创造了文学,而更愿意相信,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融入了自身的经历与感受,与作者共同创造了文学。易经的经验,经过了几千年的洗礼,它所教给我们的,是一种规律。现代哲学讲相对运动与绝对静止,这种对立统一的观点贯穿在易经中。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就是规律、道理,是永恒不变的。哲学的观点讲,规律是上升的,是发展的,易经对今天人们的人生仍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便在于其中的道。

易经之“易”——三易:变易,不易,简易

变易是说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变化,即今天哲学中所讲的绝对运动;不易是讲变化不息的宇宙有一定的法則,这种法则是不变的;简易意思是宇宙变化的一定法则,是可认知的,可以遵循它来规范行动。曾仕强教授提出观天道以立人道,我们正是希望

掌握这一法则,指导我们的生活。

易经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实践证明,久则穷,于是又开始循环。今天的营销及管理正是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企业才能取得成功。2012年志高空调信息中心总监李隆毅在广工的一次讲座上也说起他从易经中学得很多。易经教给我们的人生真理: 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

所谓否极泰来,剥极必覆,否卦泰卦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处在好的境遇中,要防止登到极点,重重跌落;处在不好的境遇,更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度过难关。孟子继承了易经的这一思想,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在今天看来仍是非常重要的。这也体现了矛盾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阴也有阳,这是易经中辩证法的体现,一阴一阳之谓道,牢牢记住这一点,会帮助我们看清许多事情。

整体认知,全面了解

这是符合中国人的思考习惯的。从表达上来看,中文中是从大到小的,而英语中是从小到大的,打个比方,我们会说广东省广州市,而英语中会说Guangzhou,Guangdong Province.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企业要想取得发展,就不能只顾自身,也要结合市场环境。阴阳贯穿于易经中,体现了思想体系的千变万化,0,1简单的变化,就组成了瞬息万变的互联网。

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规律化

伏羲氏用八个卦,一阴一阳,就代表了天地间变化多端的事物。易经的卦辞,多义,超越,所以其适用范围很广,理解的角度很大。今天的管理及行销学中,制度化、规律化是很重要的一条真理。一个组织也一样,人的权利过大,便免不了滋生腐败,所以需要制定明确的制度,这是不易的方面。社会需要不易的法律和简易的道德来规范。

中庸就是恰到好处,做人要外圆内方

曾仕强教授这么说。做人要学会外圆内方。方即有原则,但外面又要圆,才不会处处碰壁,做不成事。圆绝非圆滑,而是要圆通。圆通之人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圆滑之人见风使舵,人们会以小人评价之。我们说做事先做人。一个人不仅要有能力,更应该有本事。有本事意味着不仅有能力把事情做好,还要让大家服你,认可你。懂得了这一真理,又能看懂许多事了。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知识素质能力,同时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比如演讲,即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得简单一点,起码要能在人前

说话。要获得大家的支持,就要充分展现个人魅力。该展示时当仁不让,同时又不应忘记,礼让为先,这是谦虚的体现,谦虚就是展现真实,既不否定自己,又充分尊重他人。

傅佩荣教授认为学习易经的目的与作用在于:培养德行,增强能力,启发智慧;曾仕强教授提出学习易经要做到:认知世界,认知自我,持经达变,通达乐观,两位教授都告诉我们,学习易经对于人生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自身修养、为人处世方面,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本文简单陈述了本人对易经浅层次了解后的一些体会,仅与大家共享。

参考文献: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PPT 吴晓蔓 “我读经典”节目之曾仕强教授“易经与人生” 百家讲坛之傅佩荣教授“易经与人生”系列节目

6.《易经》的智慧与养生(三) 篇六

在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养生的意义不只表现在人体自身的成长和健康上面,更多的则是顺应季节变化。我们在养生中最应注意的就是形神之养:“形者物之表象也”,指人们的身体状况和体态表象;“神者心之主也”,是说神的存在是意识状态和思维的主宰。我们平时看一个人是否健康或者是否有积极的状态,大多是看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那么在晓春初夏季节中调养形神要注意哪几个方面呢?

金木养身形:生命的开始,五行代表为木,主肝胆。这是一个由弱小生长为强大的阶段,这一时期我们不仅要做好五脏肝的养护,更重要的是保持完美体态。通俗地讲,木代表的是东方和东南方震巽二卦的方位,即代表着生长位置,于人体外部代表的是颈部与四肢。男人若想身形矫健,女子若想仪态万方,肢体的美自然是不可缺少的。那么我们在春天这个季节就要做到作息有规律,早起适当运动,不暴饮暴食,来达到保持良好身形的目的。

7.曾仕强《易经的智慧》 篇七

《易经》为群之首,是中国经学中最高深的一门学问,一般人都以为《易经》有如天书,很难理解,实则中国人认识中国的字,去研究中国的学问,是世界上非常简单的事,只是一般人不肯花工夫,用心思而已。

如果明白《易经》的关键,了解它的原理,知道它的条例,则研究《易经》就易如反掌。

《易经》是研究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说明宇宙人生变化的法则和运用和方法的一门学问。

它的开始是以阴阳八卦的符号,和数理的选择,来说明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

如果你要问世上最早的哲学,最早的数理和符号逻辑,最早指出宇宙人生奥秘的学问是什么?那么可以肯定地回答你,就是中国的《易经》。

【主讲人简介】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现任台湾智慧大学校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曾仕强学历: 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 荣誉 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著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家庭教育》、《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11月15日,“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曾仕强以7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5名,引发广泛关注。

【内容简介】

《易经》为群之首,是中国经学中最高深的一门学问,一般人都以为《易经》有如天书,很难理解,实则中国人认识中国的字,去研究中国的学问,是世界上非常简单的.事,只是一般人不肯花工夫,用心思而已。如果明白《易经》的关键,了解它的原理,知道它的条例,则研究《易经》就易如反掌。

《易经》是研究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说明宇宙人生变化的法则和运用和方法的一门学问。它的开始是以阴阳八卦的符号,和数理的选择,来说明宇宙人生的现象和道理。如果你要问世上最早的哲学,最早的数理和符号逻辑,最早指出宇宙人生奥秘的学问是什么?那么可以肯定地回答你,就是中国的《易经》。

圣人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智者 谈泊为人,宁静致远。

为人 当健当强,当仁不让。

处世 宜卑宜厚,德被天下。

为人 能刚能柔,可屈可伸。

处事 静如蛰龙,动如猛虎。

人处于世间,无非男女。若悟得阴阳之妙,处世之道尽矣。

8.《易经》管理智慧与经营心法 篇八

《易经》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和人生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的一种决策管理模式,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涉及了领导、计划、预测、决策、组织、平衡、沟通、变通、控制、用人原则等诸多现代管理学中关注的问题。下面,谭小芳老师联系企业管理咨询、培训的业务,易经对于企业管理的启发有七点,概括起来是说,就是易经管理智慧的七宗“最”――今天就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一、市场调研

相当于《易》的乾卦。这是笔者在一线市场实践中经常提到的,必须要有一定的量,才可能产生有效性,古人说过:海深而鱼龙生,山高而神仙至。大量的水形成海洋,里面才可能有这鱼那虾的小东东,才有干货,你本身就一毫升的水,还想海豚出现在里头,可能吗?所以大树法则要求市场操作者一定要有市场容量的研究和把握,市场容量的研究为确定市场份额提供了目标数据支持,然后才能确定本企业的市场销售目标和行销策略!

二、战略管理

国学中,易经是最神秘最玄的哲学,连三十六计都是在易经基础上演绎的结果。易经的很多思想跟战略管理存在逻辑的一致性。易经被世人视为占卜算卦的迷信,但是“卜”本身就是“择”的意思,古代“卜”就是日月影,古代用标杆测日月影,测量那个日影就是测字,记录下来就是卦。而测日月影的目的是为了“择”。是为了选择合适的时机、位置和天气来考虑农事。这跟战略管理的本质是一致的:战略是根据企业环境来做“选择”。与易经也是根据环境来判断如何选择“农事”的时机和位置等。它们都是选择的学问,这就是两者的相同本质。

乾卦分为六爻,分别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和上九――不同阶段意味不同的游戏规则和选择手段以至于不同的结果。同样,战略也是讲究时机的。在初九阶段,需要“潜龙勿用”,时机不成熟不可以冒然行动,要坚忍和坚定信念,盲目修炼内力,将“龙气潜藏于渊,将龙德隐形于内”。很多人在时机不成熟时候自己创办企业,或者企业在时机不成熟时候贸然实施新的战略往往导致失败。马云在推出淘宝网之前,连自己公司的人都还不知道公司在开拓该业务,所有的新战略实施人员都被关闭在一个隐蔽的房子偷偷试验该战略业务,因为它面临最大的竞争对手易贝易趣很可能将之扼杀在摇篮之中。

三、领导力

高阶主管不像基层员工那样,一切遵守规定就好;也不像中层主管,依据上级旨意而适时应变。高阶主管必须能预测未来、主动求变。就“变易性”而言,高阶主管求新、求变的比例最大。对于变化的道理以及变化的掌握,需要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钻研易道、实施易经管理,成为高阶主管必具的素养。古人说:“不学易,不足以为将相”,今日的高阶主管,其地位与将相十分相当;若是不明易理,不行易道,如何因应未来快速的变化?如何使个人与组织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谭小芳老师在国内首家提出领导力提升要和易经学习结合起来,因为掌握易道,才可以提升领导力,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为我们的管理理念以“易经”为根基,对“变化”的掌握,最为拿手。视变易为简易,又能够在变易中掌握不易的道理,当然有专打飞靶的功力。换句话说,世界情势愈稳定,企业环境愈没有变化,中国人愈没有什么作为。世界情势愈变动,企业环境愈变化,中国人就愈显得精神奋发,表现出真功夫。乍看起来,中国人最擅长“混水摸鱼”;其实不然,我们最有本领“随机应变”。只要用心随机应变,绝不存心投机取巧,中国人必然能够成功!

管理者面对瞬息万变的环境,如果一直困惑不解,怎么能够合理地因应?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表现良好,也不过是误打误撞式的“乱打乱中”,内心并不能安。谭小芳老师认为,明白大易的道理,管理者可以掌握变易必循的轨道和必守的限度,预测未来的变化,寻求合乎情境的合理措施――这才是心中有数的“随机应变”,心自然安。

四、客户信用管理

强化客户信用管理,做好老客户维护和新客户开拓工作。信用管理就是中孚卦,给小猪小鱼都要讲信用,这就是第61卦的启示。笔者认识一个公司老板,说其老乡借钱,借款十万元,说好半年还,结果一年没还。之后其老乡就失去了该广告公司老板的信任,主要是没有遵守诚信还款。企业在老客户维护和新客户开拓过程中,要注意构建信用系统,建立量化的信用衡量指标。对于营销人员来说,比如老客户是否做到每个月见一次面,新客户是否做到每个月开拓几家,要有数量,答应的事情是否按时办到或事先沟通说明变化,等等。

五、团队沟通

俗话所说“否极泰来”,泛指坏运已经过去,迎来了好运;实际上应该是消除了阻塞的因素,加强了沟通;“否”转为“泰”。在企业管理上,领导与职工之间、上层与下层之间,要建立沟通的机制,不但在信息上互相沟通,而且在感情上互相融合,才能发挥企业的整体效应,否泰原理就是“沟通--融合”的原理。实施这一原理,才能使企业上下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

六、和谐管理

根据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是息息相通的;天道即是人道,任何人或其群体都是一个小宇宙,因而都可以抽象出相应的八卦宇宙结构模型。建立模型的目的,在于考察其各对称依存的因素是否阴阳平衡;如果发现某方面阴阳不平衡,阴盛阳衰或阴衰阳盛,就要采取措施进行调和,使阴阳恢复平衡,使整体和谐发展,生生不息。

按照易经的哲理,不论大宇宙、小宇宙,都应该是对称和谐的;否则,就要及时以调和。如果调和不了,这个小宇宙就只好消亡了。现在我们把企业看成一个小宇宙,画出它的八卦结构图。先从内部结构到外部环境,从物质条件到精神因素进行整体观察,找出四对具有关键作用的对称依存的因素,参照先天八卦的类比内涵排定位置,就是一个易经管理模型。

《易经》认为:阴阳二气相反相成,相得益彰,阴阳的相依并存变通和合的关系,也是其他等价的观念如刚柔、动静、虚实、有无、上下、表里、新旧、损益、寒热、升降等的模型。由于阴阳关系的普遍性、多重性和互相转化性,任何整体事物或事件,均可析为重重叠叠、层层蕴含的对称依存关系。透过这种思维方式和模型,我们才能深入理解事物变化的契机,真正掌握管理之道。

七、以人为本

9.易经里的智慧名言 篇九

教授为您分期解读《易经》的智慧与养生。

所谓“阴阳调和,百病不扰”,部《易经》说到底讲的就是阴阳变化,阴阳顺逆,讲究“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国的养生术离不开中医,而中医独有的古老医学又以《黄帝内经》为基础理论指导,《黄帝内经》中的“取法天地,效法阴阳,辨证论治”更是源于《易经》的阴阳五行学说。因此,用《易经》的智慧指导养生,是种大道至简的养生方法。

《易经》蕴含着生命的规律,讲究时空、宇宙与自身的全方位统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理论之一。易经养生说到底就是阴阳养生,辨清自己的体质才是养生的基础。

古人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治未病不治已病”,治病是中医最下乘的本事,从医道中悟出人生哲理是中乘,运用医道来治理国家才是上乘。这其实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养生的实质问题,不但要有衣、食之养,更重要的是有心、神、形、意、情、理、德、才之养。本期,我将首先为大家解读《易经》养生中的天人之养。

种植庄稼、花草受四季气候影响,也受地理环境影响,而且浇水施肥、日照长短也会因品种而各异。就像我们不能把甘蔗种到北方、把大豆种在南方样,那样既不能提高产量,还破坏了它们的自身生长规律。人的养生和种植庄稼、花草样,我们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根本就谈不上“养”。所以要先弄明白自己是什么体质,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如何判断自己的体翻呢?《易经》给了我们3个字——天、地、人。八卦本身就是由人文始祖伏羲氏从

天文、地理、人事中总结经验最终推演而来,那么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也要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来综合考量。

天时:天时其实就是时机,《易经》当中乾卦第一爻就说“初九,潜龙勿用”,充分说明时机未到的时候,做为成就大事的人就要蛰伏于世,等待时机,到了“九五,方能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那么对于养生来说也样,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不能一味地超负荷工作,否则必然积劳成疾。

地利: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南北差异不仅仅表现在文化、饮食上,更显现在环境与生活上,也就是说我们要想养生就要顺应生活环境变化而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现代人由于工作需要很多人午夜零点才休息,从《易经》养生的角度来看,这就违背了养生规律。因为午夜零点正是子丑相交之时,人体内阳始生,各项生理机能都要得到良好的休息。而这个时间恰恰在熬夜工作的人们,胆气得不到生发,天长日久就会出现精神疲惫、做事优柔寡断的状况,再加上没有良好的养生保健意识,天长日久难免生病。

人和:与天和、与地和、与周围身边的人和、与自己和,才能称得上为人和。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你不能做到上述四和(就变成了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就失去了养生的本质。

冬藏:在运用《易经》养生上,要随着四季的变化,顺应天时来达到健康的目的。以冬季养生方法为例,《易经》中冬季的卦象为坎卦,即为五行水当令之时。年中气候寒冷的季节主收藏蛰伏,所以到了冬季,收藏下来的庄稼要放入仓库,小动物要冬眠,候鸟要飞到南方越冬。那么我们人类就更要知道这个时间段养生的重要性。《易经》中说“火在水上犹如助势、水在火上方化其炎”,这句话代表的两个卦象就是未济卦和既济卦。这两个卦象说明我们身体内五脏的依附关系即心肾相交的关系。冬天水旺很容易引起心火不明的症状,诱发各种病因,如胸闷、气喘等;当然也有反克的现象,即心火胜而引发肾水枯竭的问题。

养生中还有句话“男怕伤肝,女怕伤肾”,可见补肾不是男人的专利。中医认为女性受生理特征的影响,更容易肾气不足诱发疾病。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女孩从小又高又瘦,婚后几年又没生育,且经常大量脱发,晚上容易梦魇,受不了大的响动,极易被惊吓。经过诊断后,我发现她属于典型的肾虚兼三焦经紊乱,因此为其定制特殊调理方案,终于恢复如常。所以女性朋友冬季一定要做好肾脏养生,否则春季很容易诱发痈疽等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身上或脸上生疖子、脓疮、痘痘。

上一篇:关于生活的励志名言佳句下一篇:信息管理科2011上半年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