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活动场所示范点建设标准(共10篇)
1.社区活动场所示范点建设标准 篇一
大理经济开发区农村、社区党组织办公用房及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大理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共大理市委关于印发〈大理市加强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及《中共大理市委办公室 大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大理市社区活动场所办公用房及配套服务等基本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党组织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强化农村党组织在农村、社区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对象
全区18个农村、社区党总支部,58个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
二、建设目标及标准
(一)建设目标
1、农村:在全面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和村委会办公用房的基础上,以各种形式投资新建或利用农村集体闲置房产进行维修、改建,到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前,全面解决农村党总支部、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办公用房和活动场 所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改善设施、完善功能,实现全区所有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都有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的目标,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议事有场所、活动有阵地的目标,把农村各级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技能培训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
2、社区: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规范建设、综合利用”的原则,采取新建、改建、购置、国有资产划拨等方式,全面加强社区活动场所办公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全区每个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用房总面积达400平方米以上,每个社区都有设施俱全、功能完善、服务到位、群众满意度较高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其它配套设施的目标。2011年12月20日前,全面完成社区活动场所办公用房及配套服务等基本设施的建设任务。
(二)建设标准
1、农村:条件具备的自然村(村民小组)可按照“四室两中心”(书记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电教室、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中心、村民文体活动中心)的标准进行整体新建,建筑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其中党员活动室的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条件暂不具备的可采取单独新建或改建的方式进行建设,建筑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新建或改 建的党组织活动场所均应达到“七有”标准,即:有党旗国旗、党支部牌子、书记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电教设备、学习资料和宣传栏。
2、社区: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用房按“四室一厅一中心”(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图书室、警务室、服务大厅、社区居民活动中心)进行布局,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用房总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其中办公用房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综合活动场所用房不低于200平方米。对建成的社区活动场所和办公用房,管委会无偿移交、划拨房屋产权和土地权属。
农村、社区活动场所要加大规范化建设力度,按照“亮流程、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的要求,统一标识牌匾,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功能设置,增强办公活动场所的综合功能和效益,提高为党员群众服务的质量,从整体上把全区农村、社区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
(一)经费补助
农村、社区活动场所办公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采取中央、省、州、市各级补助一点,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等资金整合一点,(社区)村组自筹一点,管委会补助一点的办法解决。区党委给予每个农村(社区)党 总支部2万元的规范化建设资金补助;分别给予新建和改建的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10万元和5万元资金补助;全额承担社区活动场所办公用房及配套服务等基本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对建成的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在考核验收后,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补助,具体补助办法为:(考核得分÷100)×拟补助资金=以奖代补资金。
农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各级财政补助款和其它渠道筹集的资金统一纳入专账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二)考核验收
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活动场所建成后,由自然村(村民小组)党支部向所属党委提出验收申请,两办一镇党委严格对照建设标准和要求,按照建筑面积、项目配套、建筑结构形式、资金筹措管理及建设质量等5个指标,对活动场所建设情况逐一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结束后,由两办一镇党委形成综合情况报告,填报《大理经济开发区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验收申请表》、《大理经济开发区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考核评分表》和《大理经济开发区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情况统计表》,向区党委提出验收申请。区党委在接到申报后,组成考核验收组,对各 党委申报的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进行复查验收,提出检查验收意见报区党委审定。根据考核验收结果,区党委及时兑现补助资金。
(三)组织领导
区党委成立大理经济开发区农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办公用房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李 坚(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副组长:黄瑞云(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马维谭(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成 员:苏晓英(区党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
杨品红(区党委委员、天井办事处书记主任)
茶中荣(区党委委员、满江办事处书记主任)
杨育芳(区党委委员、海东镇党委书记)董寿江(区纪委专职副书记、监察室主任)李 春(区党委、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张 红(财政局局长)
赵腾鹏(社会事业管理局局长)杨益智(国土分局局长)李利彪(建设局局长)严定果(审计局局长)王以恒(规划分局局长)陈熙熙(经贸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委党务群团工作部,具体负责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的日常工作。两办一镇党委也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领导联系包村、包社区党支部制度。
附:
1、《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情况一览表》;
2、《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验收申报表》;
3、《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考核评分表》;
4、《农村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情况统计表》。
2.社区活动场所示范点建设标准 篇二
一、硬件要求
(一)队伍建设
1.“两委”班子配齐配强;支部书记熟悉党建工作,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两委”班子在群众中口碑好。
2.党员队伍带头作用发挥好,在群众中的形象好。
(二)活动场所
1.设臵醒目标牌。有标准的“两委”吊牌,有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卫生室、警务室、便民超市。(卫生室、警务室、小商品超市可就近设臵)
2.悬挂国旗和党旗。在村(社区)办公、服务场所竖立旗杆,悬挂标准国旗(3号);在党员活动室正面墙张贴伟人像(马克斯、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伟人像下正中央位臵悬挂规范党旗(4号墙面旗)。
3.合理布局各功能室。根据村(社区)活动场所空间布局,合理设臵基层组织及服务机构的功能室。按照节约资源、效用为先的要求,尽可能“一室多用”。
4.开展形象化建设。图书室配备一套党员教育资料;张贴一套伟人像;在活动中心过道或室内张贴一系列模范典型人物宣传挂像(图);配臵一套室外音响或高音喇叭。
5.设立党建图书角。在图书室设立“党建图书角”,划定专门区域,配备党员文摘、当代党员、党课参考等党建类书籍、杂志。
(三)室外公开栏或展板 1.党务、村务(居务)公开栏
①情况简介、党组织设臵图示(体现创新组织设臵、联建党组织、城乡支部结对共建等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有关要求,至少有一个产业党组织)。
容;党组织承诺须上墙公示,党员承诺可在“一讲二评三公示”公示栏中反映。
③以红星、红旗等小图标公示评比结果。按15%比例评出优秀党员和先进党组织,同时要评出其他等次。党支部设臵《创先争优活动“一讲二评三公示”公示栏》,展示党员的评比结果;上级党组织统一设臵《创先争优活动“一讲二评三公示”展示台》,展示所属党支部的评比结果。
4.基层组织建设年公开栏
①实施方案(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阶段步骤)。②突出问题、书记党建项目。③分类定级结果公示。
④整改提高方案(五清楚:基本目标、具体事项、主要措施、完成时限、工作责任人)。
⑤党员群众参与的相关活动掠影。(四)室内上墙资料
原则上每一类别只上墙1-2个。
1.“两委”工作职责。分别悬挂在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办公室。2.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包括党费收缴、“三会一课”)。悬挂在党员活动室。
3.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制度。悬挂在党员活动室或党组织书记办公室。
4.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悬挂在党员活动室或村主任办公室。5.党员远程教育站(点)管理使用制度。悬挂在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6.村(居)民公约。悬挂在党员活动室。7.财务管理制度。悬挂在财务监督室。8.图书借阅管理制度。悬挂在图书室。
9.三年发展规划。悬挂在党员活动室或村(居)主任办公室。10.荣誉墙。集中悬挂在室内合适的位臵。(五)室内桌面资料 的PPT汇报。
3.民情档案电脑展示。4.一份示范点宣传小册子。5.一份基层党建专题汇报材料。6.党员佩戴党徽。7.播放远程教育。
8.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做全面的工作介绍和汇报。村主任或大学生“村官”做补充。
9.充分发挥活动阵地作用,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学习宣讲、政策咨询、就业培训、远程教育、文体活动、民生改善等活动,让基层党建示范点充满活力。
10.培育一些与基层党建相关的项目、产业、园区、基地。
二、软件资料:
(一)三项制度
1.县、乡“三项制度”相关文件; 2.“三项制度”相关表册; 3.“三项制度”的典型事例及图片; 4.“三项制度”民情分析会记录; 5.“三项制度”四簿册的填写要求:
①党组织书记接访群众记录本。要求:接访时间按照村支“两委”人员规划的时间填写;内容填写全面,不留空格,不跳页;来访的情况及要求解决的问题要记录清楚、准确;办理情况按照接访的内容填写;来访群众必须签署意见及本人签字(盖章)。
②民情日志。要求:村(社区)“两委”人员、大学生村官、村(居)民小组长、骨干党员等走访时间、户数、范围基本与规划的情况相符合,一天内最多走访在6户内;内容填写全面,不留空格,不跳页;家庭情况及要求解决的问题要记录清楚、准确、详实;办理情况按照走访了解的内容填写;被走访群众必须签署意见及本人签字(盖章)。
(5)结果公示。要求:对党员每月的情况进行民主测评,然后将测评结果上报乡镇党委并在“一讲二评三公示”公开栏中进行公示。
(三)基层组织建设年资料
1.基层组织建设年的相关文件、简报、专报、会议记录(动员会、分类定级的测评会等)。
2.结合实际制定的实施方案。
3.调查摸底形成的分析调研报告及原始的调查问卷。
4.分类定级的结果公示及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的原始资料。5.查找的突出问题台账。
6.整改提高方案(五清楚:基本目标、具体事项、主要措施、完成时限、工作责任人)。
7.书记党建项目公示。8.相关的图片资料。
(四)其他党建资料
1.党支部工作手册、党员花名册、困难党员名册、流动党员名册、发展党员名册、党费收缴名册、村班子成员名册、“三支一扶”人员名册等;
2.党建工作特色资料。如党组织书记、党员(党代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3.四议两公开资料; 4.民情档案资料;
3.社区活动场所示范点建设标准 篇三
1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建設標準
第一部分
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堅持公益性質,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設施、服務能力滿足社區居民的基本需求。
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合理。每3-10萬居民或每個街道辦事處所轄範圍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需要設置若干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場所及相應的設施、設備應符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和《社區衛生服務站基本標準》的要求。
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具有公益性質,不以營利為目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物件,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點,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為主,有效地開展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服務。
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根據服務功能、服務人口、居民的服務需求,按照精幹、效能的原則設置衛生專業技術崗位,配備適宜學歷與職稱層次的衛生技術人員。
四、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依法進行註冊登記,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按照登記的診療科目執業;執行各項技術規範,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實施全
面品質管制,預防服務差錯,確保服務安全。
第二部分
一、貫徹落實社區衛生服務和中醫藥工作的方針政策
(一)政府高度重視社區中醫藥服務工作,將其納入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二)政府社區衛生工作領導小組有中醫藥管理部門參加,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社區中醫藥服務的各項工作。
(三)制定全國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創建活動實施方案並納入相應的工作計畫,並組織實施。
(四)貫徹落實社區衛生服務財政補助的政策;市、區政府在安排相關經費補助時,統籌考慮社區中醫藥服務,保證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中醫藥服務所需的基本設施設備和人員培訓等中醫藥服務工作的投入。
(五)將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範圍,完善參保人員利用社區醫療服務的引導措施。將符合條件的社區中醫藥服務專案納入支付範圍,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時應用中醫藥診療方法的自付比例比使用其他診療方法的自付比例低。
二、社區衛生服務網路要適應中醫藥服務的要求
(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註冊登記中醫科(含民族醫科),開設中醫診室,設置中藥房,配置中藥飲片調劑設備和常用的中醫藥診療設備。
(七)社區衛生服務站要配置常用的中醫藥診療設備。4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以提供中醫藥服務為主。
(八)實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公立中醫醫院多種形式的中醫藥服務的聯合與協作,建立有效的雙向轉診制度。
三、提高社區衛生服務隊伍中醫藥水平
(九)建立鼓勵大中型中醫醫療機構有關在職及退休中醫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兼職服務的制度。
(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中醫類別執業醫師接受省級中醫藥管理部門中醫類別全科醫師崗位培訓或規範化培訓。
(十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醫師總編制內配備不低於25%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其中至少有2名中級以上任職資格的中醫類別執業醫師。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有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執業醫師。
四、社區衛生服務功能要體現中醫藥的特點
(十二)預防
1〃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積極參與傳染病的預防工作;
2〃開展不少於2種慢性病(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腦卒中、慢性支氣管炎、腫瘤、老年骨關節等)中西醫結合防治一體化的服務,對社區主要危險因素進行行為干預;
3〃在居民健康檔案中體現中醫內容,運用中醫理論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十三)保健
1〃制定適合社區老年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的中醫保健方案,並組織實施;
2〃制定適合社區亞健康人群的中醫保健方案,並組織實施; 3〃開展具有中醫特色的養生保健、食療藥膳、情志調攝、運動功法、體質調養等工作。
(十四)康復
1.將中西醫結合康復內容納入社區康復體系;
2.應用中醫藥康復手段,結合現代理療方法,對中風後遺症、傷殘等疾病進行康復治療。
(十五)健康教育
運用多種形式宣傳普及中醫藥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知識,引導社區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編制、發放中醫或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處方和宣教資料,宣教資料每年不少於3種。
(十六)計劃生育諮詢以及技術指導
運用中醫藥知識開展優生優育、生殖保健和孕產婦保健的諮詢及指導。
(十七)醫療
1〃在門診、病房、出診、家庭病床等工作中運用中醫理論辨證論治處理社區的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
2〃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充分運用中藥、針灸、推拿、火罐、敷帖、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熱熨、導引等中醫藥方法;
3〃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中醫門診量不低於總門診量30%;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門診中醫科室中醫治療率不低於85%;
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成藥品種不少於80種,中藥飲片不少於250種;社區衛生服務站中成藥品種不少於50種或中藥飲片不少200種。
五、嚴格社區中醫藥服務的監督管理
(十八)嚴格中藥飲片、中成藥的使用管理,嚴格執行中醫藥技術操作規範。
(十九)建立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考核機制,將中醫藥業務開展情況納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及其管理人員工作考核目標。
(二十)及時瞭解社區居民對中醫藥服務需求的內容和方式。
4.社区活动场所示范点建设标准 篇四
现在的农村孩子从小就脱离生产劳动,缺乏农业生产常识和基本技能。毕业后,大多数同学都要回家参加农业生产时,还要从头学起。针对这一现状,我校将教学楼后的一块空地,开辟为劳动实践场所。占地约4.5亩,平均分到各班。学生经常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种菜种粮和田间管理。两年多来,学生既学到了生活的本领,也享受到了收获的幸福,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促进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得到更好地落实。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积极开展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伊始,我们召开了动员会,详细深入分析了建设劳动实践场所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并确立了基本的建设原则。劳动实践场所建设主要以班级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学校主要进行服务和引导工作。为加强指导,做好服务,成立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指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张海平、赵士常任副组长,七八年级各班班主任为成员,有丰富农业生产经验的刘传科老师为技术指导。生态园的各项工作应严格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政策规定,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否则,对责任人进行必要的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直至报请教育办或教育局处理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劳动实践场所,占地约4.5亩,东西长70米,南北宽42米,中部十字形小径,宽约1.5米,分成面积大致相等的四个部分,条块清晰,整齐有序。品种以本地蔬菜、果树、经济作物为主,完善供水系统,铺设供水线路,安装好管道,设置两处供水点,硬化田间小径,便于参观领导和师生在雨天察看。劳动实践场所建设的目标,要让了解农业生产常识,学会基本的蔬菜及粮食种植技能,进而建设成为劳动实践基地和德育基地,成为学校的育人品牌工程。
3、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指导和参加建设。为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农业生产技能,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劳动技能学习和品德培养,学校要求劳技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劳技教学,并鼓励教师在课余时间指导和参加建设。
二、严格管理,积极科学建设,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场所的育人功能。
1、加强劳技教学。聘请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技术指导,强化对班主任和学生的指导和培训。经研究决定,聘请经验丰富的XX老师为技术指导。每季蔬菜种植前,与镇、区农业技术部门合作,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从品种的选择,种植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详细指导。具体实施时,现场指导。劳技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一样,有计划、有备课、有作业,学期末有总结。班级活动有记录和档案。
2、品种的选择原则上由种植班级自主决定,收益归种植班级所有。要求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旱涝保收的品种,确保每班每季每次种植都有收获,要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价值、意义和乐趣。池藕等水、肥、管理要求较高的品种,原则上不提倡种植,应淘汰。春季提倡种植的蔬菜有:土豆、五月红、小白菜。夏季:辣椒、茄子、眉豆、豆角等,绿豆、大豆等经济作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量种植。秋季:大白菜、蒜苗等。确保生态园四季常青,充分利用,每个季节都满眼绿色,每个季节都有收获。目前种种植的树木有:樱桃、李子、苹果、桃、梨、杏等。
3、思想教育和劳动实践相结合。在劳动实践中,思想品德教育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校有意识地加以强化和升华。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自习课、劳动课时间、放学时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每学期实践活动时间均不少于10课时。有效地增强了他们的劳动观念,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把思想教育寓于劳动实践中,将两者水乳交融,有机结合。
4、禁止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原则上由班主任自掏腰包,收获后可从收益中扣除,及时按实足额结算,让学生从中受益。
5、抓好学生安全。班主任对学生的安全负完全责任。组织学生开展集体劳动,班主任随班、随时组织、指导和管理。教师与学生要共同劳动,不能只动口不动手,禁止让学生单独劳动。
三、育人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建设之初,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土地闲置太久,肥力不足,收获较少。但随着投入的加大,技术的提高,收入增长较快。
06年,扣除成本,收益750元,补助贫困生生活费500元。各班填添置各种生活用具110件。
07年,扣除成本,收益1600元,补助贫困生800元。各班添置各种生活用具120件。
08年,扣除成本,收获800元,补助贫困生500元。结余300元。
生态园建设一年来,学生学到了蔬菜种植技能,培养了吃苦耐劳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德,生态园的收入充实了班费,救助了贫困生,通过会餐和集体劳动的方式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深化了师生感情,使学生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该项活动,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提升了学校形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重视。
5.科普示范社区标准 篇五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要求,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以加强科普阵地、设施建设、组织网络建设、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载体,面向社区、面向基层群众,普及科学技术、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培育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总体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通过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科普组织、科普工作者及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创造科普工作良好的环境,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普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社区组织,科普组织牵头,社会公众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推动社区科普工作的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制度化;努力提高城区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力争2015 年前实现城市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率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目标,对全民科学素质的显著提高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建标准
(一)领导重视
1、将科普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及时解决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将社区科普工作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和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社区领导积极带头参加各类科普活动。
3、制定有科普工作计划和长远规划,科普工作计划、文件、资料管理符合档案管理规范。
4、科普活动经费列入办事处财政预算,人均科普经费0.5元,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积极争取和鼓励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支持科普事业的发展。
(二)网络健全
1、成立有社区分管领导同志负责的科普小组,并有专人负责科普工作。
2、社区内每个大院,都有科普小组或有专人负责科普工作。
3、有一支热爱公益事业、热心科普工作的志愿者队伍(科普宣传员、青少年校外科技辅导员等), 科普志愿者不少于15人。
(三)设施完善
1、建有固定的科普画廊或科普橱窗等宣传设施10米以上。
2、有开展科普教育的科普活动室、科普图书室及科普学校等场所。
3、科普活动场所应配备有科普声像设备(电视机、DVD机、科普知识光盘等)。
(四)成效显著
1、根据居民需要,积极发挥科协组织作用,充分利用驻辖区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社会资源的优势,经常开展有特色的科普活动,每年不少于10次。
2、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全年无较大影响的封建迷信、邪教、伪科学活动的发生(此为一项否决项)。
3、科普画廊、科普橱窗的内容每季更新1次(有更换记录)。
4、每年举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大型科普活动不少于2次。
5、每年利用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开展校外科技活动不少于5次。
6.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标准 篇六
一、基本条件
1.社区居民对社区综合减灾状况满意率大于70%。
2.社区近3年内没有发生因灾造成的较大事故。
3.具有符合社区特点的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并经常开展演练活动。
二、基本要素
(一)综合减灾工作组织与管理机制完善。成立了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机制。负责开展以下工作:
1.全面组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运行、评估与改进工作。
2.组织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排查、编制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3.组织编制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开展防灾减灾演练。
4.组织制定符合社区条件、体现社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综合减灾目标和计划。
5.调动社区内各种资源,确保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资源的投入,共同参与社区综合减灾教育宣传活动,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6.组织社区开展综合减灾绩效评审。
(二)开展灾害风险评估
1.采用居民参与的方式,开展社区内各种灾害风险排查工作。
2.明确社区老年人、小孩、孕妇、病患者、伤残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分布,针对风险落实了对口帮扶救助人员和措施。
3.积极鼓励居民参与编制并知晓社区灾害风险地图。
(三)制定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1.预案明确在社区设灾害信息员,开展社区灾害风险隐患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健全了监测制度,灾害风险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的措施落实。
2.预案明确了特定手段和方法,能及时准确向社区居民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3.预案明确了领导小组和应急队伍责任人的联系方式,有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对应救助措施。
4.预案中有社区综合避难图,明确了灾害风险隐患点(带),应急避难所分布、安全疏散路径、脆弱人群临时安置避险位置、消防和医疗设施及指挥中心位置等信息。
5.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演练包括组织指挥、灾害隐患排查、灾害预警及信息传递、灾害自救和互救逃生、转移安置、灾情上报等内容。能及时分析总结演练经验和问题,不断完善社区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四)经常开展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1.以国家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为契机,开展经常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2.利用现有公共活动场所或设施(图书馆、学校、宣传栏、橱窗、安全提示牌等),设置防灾减灾专栏、张贴有关宣传材料、设置安全提示牌等,开展日常性的居民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3.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手机短信等媒体,经常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
4.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对社区管理人员和居民进行防灾减灾培训,适时开展社区间减灾工作经验交流。
5.每年印制分发社区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材料。
(五)社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1.通过新建、加固或确认等方式,建立社区灾害应急避难场所,明确避难场所位置、可安置人数、管理人员等信息。
2.在避难场所、关键路口等,设置醒目的安全应急标志或指示牌,引导居民快速找到避难所。
3.避难场所标有明确的救助、安置、医疗等功能分区。
4.社区备有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救援工具(如铁锹、担架、灭火器等)、通讯设备(如喇叭、对讲机等)、照明工具(如手电筒、应急灯等),应急药品和生活类物资(如棉衣被、食品、饮用水等)。
5.居民家庭配有针对社区特点的减灾器材和救生工具,如逃生绳、收音机、手
电筒、哨子、灭火器、常用药品等。
(六)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提升
1.居民清楚社区内各类灾害风险及其分布,知晓本社区的避难场所及行走路线。
2.居民掌握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基本方法与技能,包括在不同场合(家里、室外、学校等)、不同灾害(地震、洪水、台风、地质灾害、火灾等)发生后,懂得如何逃生自救、互帮互救等基本技能。
3.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类防灾减灾活动。
(七)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动员与减灾参与活动
1.社区建立了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承担社区综合减灾建设的有关工作,如宣传、教育、义务培训等,配备了必要的装备,并定期开展训练。
2.社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主动参与风险评估、隐患排查、宣传教育与演练等社区减灾活动,在做好安全生产的同时,经常对企业员工特别是外来员工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等。
3.社区内学校在日常教育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能力,能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为居民开展各类防灾减灾教育。
4.社区内的医院能积极承担有关医护工作,关注社区脆弱人群,提高社区救护能力。
5.社区内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吸收各方资源,积极参与社区综合减灾工作。
(八)管理考核制度健全
1.社区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有相关人员日常管理、防灾减灾设施维护管理等制度措施。
2.社区定期对隐患监测、应急救助预案、脆弱人群应急应对等各项工作进行检查。
3.社区定期对综合减灾工作开展考核,对不足之处有具体改进措施。
(九)档案管理规范
社区建立了包括文字、照片等档案信息在内的规范齐全、方便查阅的综合减灾档案。
(十)社区综合减灾特色鲜明
1.在社区减灾工作部署、动员过程中,具有有效调动居民和单位参与的方式方法。
2.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中,有独到的做法或经验,如利用本土知识和工具,进行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有行之有效的做好外来人口减灾教育的方式方法等。
3.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日常综合减灾工作,如建立社区网站、社区网络等。
4.社区引入了风险分担机制,倡导居民开展社区各类灾害保险工作等。
7.创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的具体标准 篇七
(一)爱国爱教。
1、场所内至少要有两条以上固定的国家宗教政策标语。
2、一年内至少举办两次热爱祖国的专题活动。
3、场所内有悬挂国旗的旗杆,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行升国旗仪式。
(二)知法守法。
1、场所内悬挂有《宗教事务条例》。
2、有学习法规安排计划和学习宣传法规专栏。
3、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学法普法活动和相关会议,依法依规开展活动,无违法违规活动现象。
(三)团结稳定。
1、场所内部无派别矛盾和管理班子不团结现象。
2、与周边单位及群众无重大矛盾纠纷。
3、与其他宗教和睦相处,无诋毁言行。
(四)活动有序。
1、无违反宗教义规的活动,无损害信教群众身心健康的行为。
2、无邪教渗透、境外宗教渗透现象。
3、举办大型活动、主要教职人员外出、邀请跨地区人员参与活动报批、报告、备案手续完备。
(五)教风端正。
1、教职人员和工作人员无违反教规教律、戒条行为。
2、教职人员和工作人员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
3、教职人员品行、仪态得到信教群众和社会的良好评价。
(六)管理规范。
1、内部组织机构健全,人员职责分明,履职情况好。
2、财务收支帐目清楚、规范。
3、制度健全并有效执行。
(七)整洁安全。
1、场所环境卫生好,无脏、乱、差现象。
2、场所配备有必要的消防、安全等设施,并有专人负责。
3、场所举办活动文明、安全、无事故发生。
(八)服务社会。
1、有服务社会的工作安排和服务事项、服务对象或目标。
2、有服务社会的显著成绩。
8.社区活动场所示范点建设标准 篇八
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五有一创”工程实施以来,蛟河市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党组织提升服务群众质量,坚持“高标准、高整合、高技术、低消耗”原则,着力打造“四型”社区组织活动场所。
高标准,打造“多用型”社区。基于“一个阵地,多重用途”理念,在全市14个社区中,高标准建成了设施全、功能多的文化活动中心,其中包括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群众文化广场等功能室。今年投入100多万元,为社区配备了电脑、音响、锣鼓、健身器等设备,使“多用型”社区不断扩展功能。
高整合,打造“一站型”社区。将社区旧有的“封闭独立式办公室”改造成现有的“敞开式一站服务大厅”,社区居民可在大厅内办理调节民事纠纷、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等各项业务。今年截至5月末,全市各社区累计收到居民送来“快捷通畅、便民服务”等主题的锦旗30余面、感谢信100余封。
高技术,打造“信息型”社区。充分调动全市90名委主任,在对居民基本情况周密摸底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社区—居民委联动”模式的社区居民信息电子资料库,实现了
信息安全化、科学化共享。建立全市“社区工作群”,通过网络为居民联系需跨社区办理的业务,提高办事效率;将其它地区先进模式和我市试点经验传至共享,加强学习交流。
低消耗,打造“节约型”社区。在保证社区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质量和社区服务标准的基础上,坚持“同等质量选价低、同等价位选质高”原则选购配备办公用品;将双面打印、循环使用笔壳只更换笔芯、晴天不开电灯、社区干部入户走访时关闭电脑等制定成“节约办公20事”准则,仅此一项,全市各社区已节约办公成本折合人民币2.8万元。
9.社区活动场所示范点建设标准 篇九
四个能力”建设标准
一、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1、九小场所每日班前班后应进行防火检查,公众聚集场所营业期间应随时进行防火检查。包括下列内容:
(1)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有无违章;
(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
(3)灭火设施、器材配置及完好情况;
(4)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设置及完好情况;
(5)门窗有无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栅栏、广告牌等障碍物;
(6)场所是否违章使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
(7)是否擅自改变场所的使用性质、扩大经营规模;是否违反规定设置员工宿舍。
2、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应确定整改措施、时限,整改期间加强安全防范,确保消防安全。
3、场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火灾隐患整改负总责。
二、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1、场所员工应掌握消火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掌握火灾易发部位的火灾危险性,掌握初起火灾扑救方法和疏散逃生技能。
2、现场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呼救,组织单位员工利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进行灭火;,并拨打“119”电话报警。
3、设有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的,当工作人员听到火灾报警信号时,要及时赶到现场查看,发现火灾后立即组织人员施救。
4、连片设置的场所实行“多户联防”,每5-10个商户组成一个联防小组,按照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相关单位统一行动,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
三、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1、应按要求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设置指示标志。
2、营业期间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3、发生火灾时,员工应通过喊话、发出灯光信号等方式通知、引导火场人员采取正确方式、沿疏散路线、有序逃生。
4、疏散引导人员应扶助弱势人员,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5、火灾无法控制时,参加救援人员要迅速撤离。
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1、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应是消防安全明白人,熟知以下内容:
(1)消防安全职责;
(2)本场所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依法应承担的消防安全行政和刑事责任。
2、场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每半年至少对员工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员工上岗前应经过消防安全教育,使每名员工达到“一懂三会”(懂本场所火灾危险性,会报警、会灭火、会逃生)的要求。
3、场所应在明显位置悬挂包含“一懂三会”、消防安全承诺书、消防安全登记卡等内容的提示牌。
4、场所应根据自身特点,按照《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标准标志》设置消防器材、消防提示性、警示性等标识。
10.社区活动场所示范点建设标准 篇十
市民政局:
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各街道(镇)、居委会的共同努力下,按照市民政局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的建设工作,将建设标准化老年活动室作为今年我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申请、建设、基本设备配置、审计等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规范
操作,确保了各个建设项目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按时按质地完成任务,受到了广大老年人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为落实市民政局“新建、改建300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的建设项目,我区积极向市局争取建设指标,经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核准,我区200*年的具体指标是“新建、改建14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14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平均使用面积为4268平方米,分别开设了10项以上的活动项目和服务项目,共投入资金3531150元。
二、具体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分段实施。建设(来源:好范文 http:///)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是为老设施建设重要工作,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区民政局领导亲自勘察立项、评估验收,各街道(镇)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挂帅的专门班子,并确定专人负责工程进度、质量监督等工作。
二是整合资源,有力争取。充分整合各类政策、设施、资金资源,为建设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奠定基础。为新建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各街道(镇)从各自实际出发,积极挖掘社区设施资源来申报建设老年活动室。
根据各街道(镇)申报情况及我局实地察看情况,我区共完成了14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的申报,确定各街道(镇)具体任务分别为:长白1个、定海2个、五角场镇1个、五角场1个、控江2个、平凉1个、新江湾城4个、江浦2个。
三是现场勘察,逐个指导。分别到每个建设项目现场指导街道(镇)、居委会按要求进行设计、施工、配置,并提出设备配置建议清单,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设计统一的标牌门楣。区民政局严格按照设施建设的要求进行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从而提高工程建设进度和施工质量,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四是团结协作,形成合力。首先,14个老年活动室的顺利完成不仅有民政一方的努力,同时也得到了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长白街道图门、江浦街道海**社区老年活动室在安装门楣过程中得到了辖区内物业部门积极配合;每个活动室内社区医疗点的设立也得到了有关街道医院的大力协助。其次,按照人性化操作,强调基本配置到位。每个活动室内都配备空调,确保老年活动室能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第三,加强宣传,争取群众支持。我们通过居委会向周边居民宣传建设老年活动室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取得了群众对建设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的大力支持。
五是按章办事,操作规范。一是每个建设项目程序规范,经过申请、立项、设计、预决算、工程审计报告、固定资产登记等程序。二是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并重,将每一个建设项目资料单独归档。三是各街道(镇)都能做到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符合要求,收支单列记帐,帐目清楚,凭证符合规定要求。
三、强化管理
按照社区老年活动室“规范化建设、多样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以探索活动室管理运作模式为重点,以依托社区老年活动室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为老服务活动为方向,进一步推动我区老年活动室的有序、有效开展,使“六个老有”真正落实到社区。年内我区将对老年活动室进行星级评定,以进一步推动社区老年活动室管理。
今后,我区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老年活动室的建设成果,加强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同时积极探索社区老年人福利设施的新路子,从机制、体制上保证社区老年人福利设施建设和管理落到实处,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附件:200*年**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情况汇报表
【社区活动场所示范点建设标准】推荐阅读:
彝良县社区活动场所和服务设施建设情况汇报09-28
街道关于开展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07-25
常州市农村和谐示范社区标准08-26
创建"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经验材料08-23
社区内外并举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活动上传09-17
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情况交流材料09-06
社区党建阵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范文08-09
社区记者进社区活动方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