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

2024-09-12

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精选8篇)

1.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 篇一

农村中学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内容摘要}:任何的教育改革都应当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变革,优化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没有变,任你如何在操作层面上的创新、实验都不过是隔靴搔痒罢了。真实活动、动态生成地“用教材教”的课堂教学,以及“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教师上下求索。[]:课程改革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主动学习“时势的变迁。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完善,初中英语教师教学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新的教材、新的教学大纲、新的教学手段要求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们不断探索英语教学的新路子、新模式。因而新的教学理论模式层出不穷,教学工具也从最初的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大大加快了课堂节奏,扩大了课堂容量。亲切、纯真的录音,生动、艳丽的画面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提高课堂效率提供了外部条件。笔者在教学研究中,不断总结、归纳、提炼,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索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即两坚持,三优化,四培养。

一、两坚持:这是主体活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的具体体现。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我们都能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特点,相信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学为主动学。英语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努力做到“两创设”,即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和谐氛围,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人人想说、敢说,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学生尝到了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乐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活动的主人。2.坚持语言实践活动语言是交际工具,要掌握这个工具,就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活动。初中英语在中学里是一门基础学科,在起始阶段就要组织学生用英语进行大量的言语实践。语言不单是教就能教会的,而主要是靠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和运用。学生在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言语实践活动,由接受到表达,由模仿到创造;从交际行为到交际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在大量的活动中获得了所学知识,并在交际活动中把语言知

识转化为语言技能。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化是英语学科的一个特点,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有在言语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二、“三优化”1.英语课堂教学趣味化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积极思维。正如美国教育家斯塞提倡的“快乐教育”那样,尽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高涨的学习的热情,把学习英语视为一件乐事,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把机械呆板的传统的教法变成了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比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引入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脑等现代化媒体,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学习情境。还根据教材内容及心理需要,设计了比赛性游戏、猜谜、抢答、擂台、问不倒及各种表演交际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兴趣倍增,乐学不疲,学生略感疲劳时,用学生最熟悉的简单曲调,把所学的词、句连成歌曲师生共唱,这样既总结巩固所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得课堂充满了活力,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2.课堂教学活动化英语学科的特点是组织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只有进行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运用好这门语言。为了引导学生会学会活用,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发学生思维,以情激思,从机械教学向思维型、创造运用型转变,引导学生由“死学”为“会学”。教师精心设计,把呆板的讲、译、背改变为听、说、读、写、演、唱等课堂教学,人与人、组与组展开操练活动,学生以极大兴趣、饱满的热情,以不同的角色投入到活动之中,真正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特长,提高了学生英语的运用能力,使得课堂英语活动化。3.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标志就是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模式的形成。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真设计,有的自己动手画简笔画、图片、做幻灯片、小黑板、实物及录音机等教学手段,使英语课堂生动、活泼、新颖、直观,使英语教学取得了明显效果。当前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的最强音,是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也给传统的教学注入新的思想和方法,把学生带进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因此我们尽可能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动感富有吸引力和渗透力,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起到了传统教学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积极利用电化教

学手段进行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手段不能滥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三、“四培养”教学程序是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我们把课堂教学程序优化作为突破口,根据学科特点,依据主体活动教学思想,初步构成了操作型“四培养”教学模式。1.培养运用能力课堂前几分钟,让学生轮流进行演讲,一个人或几个人一组,学生把准备的话题以激动的心情流畅地进行语言交流。根据课题,可通过新闻发布会形式问答,这既锻炼了每个学生的说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参与动机及参与兴趣,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角色。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精心设计安排贴近学生实际的话题,每节课鼓励、组织学生进行对话、表演。用英语表达思想,进行交际,使学生在会话中尝到了乐趣,提高了英语运用能力。2.培养合作竞争能力在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时,也培养他们合作竞争的能力。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经常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如:在进行模仿性游戏中,让学生比一比谁是最佳模仿者和最佳模仿搭档;在对话、猜谜表演等活动中,教师精心设计安排各种比赛性活动,表扬先进,鼓励进步。这项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共同奋进的思想,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了充分体现。3.培养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有创造精神,要从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策略入手,注重创造宽松化的、富于创新精神的氛围,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友,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提高,发表不同意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学生始终是共同探讨各种可能变化与发展的合作者。4.培养自我阅读能力初中英语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课文的篇幅增加了许多,信息量随着话题内容多样化和加深不断扩大,大纲中“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为达到大纲提出的要求,在课堂教学时,我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语篇结构特点有步骤、分层次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

本人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课文教学理论相结合,主要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1)丰富、激活背景知识

2)板书标题,讨论3)阅读课文了解大意4)阅读课文,了解细节

信息5)阅读课文,突破语言难点6)根据课文内容,推理判断7)总结、引申以上阅读的几个环节互为因果,逐层深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整体到个别再到整体。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了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总之,新的形势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和研究开辟了新的天地。本文所介绍的几种“课堂教学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还很不成熟,更好更完善的教学模式等待着我们去开发、研究。

2.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 篇二

近年来, 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在考试中也逐渐注重学生能力的考察。基于考试中为了更加人性化, 彰显考试中的个性因素, 考题中出现了多分值的开放性试题, 有直接把开放性试题置于第一部分的基础知识部分进行检测的, 还有出现于阅读题中, 针对阅读文本进行考察的。这种题型的初衷是好的, 可是许多师生对这种试题的本质认识不够, 总觉得这种题型天马行空, 想怎么答怎么答, 无论如何判卷老师都会给分。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提高试题的教学效率。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提升开放性试题的教学效率, 可以活化教材, 加强专题训练, 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开放性试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论, 在考查学生能力的测试中, 它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 让学生运用多元化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综合发展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有的学生茫然不知从何下笔, 写不出东西, 导致总体得分率很低。这样, 学生答题的热情降低, 答题信心很受打击。这种现象在普通学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此消除学生的畏难、厌学情绪, 使他们愿写、乐写是备考的前提条件。开放性试题教学的落脚点应该回归课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要大胆地取舍教材, 长文短教、短文细讲, 大胆地根据不同课文的实际, 有意识地活化教材, 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因为开放性题答题较难, 应抓准基点作答,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训练学生。

语文考试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较好方式。针对学生的水平, 上好专题辅导课, 进行课外拓展巩固。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 常见的题型有评价欣赏类、感想感受类、模拟仿写类、筛选提取类、续写补写类、提炼表述类、设例改写类等等。所以我们在备考时应该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考点, 熟悉各类考题, 教给学生规范的答题格式, 然后进行巩固训练。由于我所在的是普通学校, 学生普遍基础较差, 这类题的得分率很低, 甚至部分学生对这样的题一字不写, 因此我们要针对本校的学生情况上好专题辅导课。

3.新形势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篇三

一、从学生现状出发,利用实物教学词汇

利用实物教学词汇,把生动的实物带进课堂,在全英文的讲解中让学生自然的把实物与词汇关联起来,既形象直观又生动有趣,这种方法最适合初级英语学习者。因为刚刚从小学跨入初中的学生,由于年龄还比较小,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对他们进行实物的展示,会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促使他们的注意力专注更长的时间。而且利用实物进行的直观教学不仅使讲授的词汇更易被学生接受,也能加深他们的词汇记忆力。初一上学期的多数单词都能用实物呈现,以其中一个单词“ruler”为例,教师可以拿出一把尺子,一边拿一边读“ruler”,看到老师手中的实物,听到老师的发音,学生们也会情不自禁的跟着模仿起来。接着,老师结合字母发音规则一边读一边板书“ruler”,并结合发音规则将“ruler”分作“ru”和“ler”两部分作标注,一目了然地让学生结合单词读音就掌握了单词的拼写。在整个教授过程中,就算英语零基础的学生也能在一个全英语教学的氛围内轻松习得新词汇。又如在教授一些表面看来无法呈现的实物名词时,只要教师稍微用心思考一下,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比如在教“plane”这个单词时,我们稍稍动下脑筋,就可以借助一个玩具模型呈现单词。当学生看到老师把一架玩具飞机带到了课堂上,一定会表现得极其兴奋和激动,这时教师立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反复教读“plane”这个单词。接着又结合字母发音规律一边读一边板书“plane”,并结合发音规律将“plane”分作“p”,“la”和“ne”三个部分作标注,让学生很容易的就同时掌握了单词的读音和拼写。

二、紧扣教材内容,利用图片或简笔画教学词汇

当然初一上学期的英语教材也有这样一部分词汇,要将其实物带进课堂根本不可行。比如一些动物词汇、家用电器词汇或是一些西方国家特有的国内罕见的事物词汇。那么这时借助一些色彩亮丽的图片来呈现,或者是教师直接在黑板上用简笔画将其画出,都能形象直观地感染学生,使学生自然地习得和图片、简笔画相关的词汇。比如在教“bed”一词时,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一边教读单词一边在黑板上熟练快速地画出床的图画。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会兴趣浓厚地看着老师画简笔画,同时嘴里跟着老师反复拼读“bed”,一般在老师画作完成的时候,学生也不知不觉的掌握了单词的音形义,并且记忆深刻。

三、寓教于乐,利用身体语言和儿歌组织词汇教学

要想更好地吸引学生,要想对学生产生更大的感染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来教学词汇。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面部表情,或者稍许夸张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对词汇的注意。比如在教授一些与情感相关的词汇,或者一些简单的动作性词汇时,教师如能通过自己的表情或者动作来吸引学生的话,学生定能学得又快又好。如教单词“sad”时,教师可以一边说Im sad一边露出悲伤的表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对单词的含义早已心领神会。又如教授单词“walk”时,教师可以一边说Im walking,一边表演走路的动作。学生们一边看着老师表演走路,一边跟着老师读“walk”,看着老师活灵活现的表演,学生们对于词义的吸收是毫不困难的。当然在利用身体语言进行词汇教学时,对于单词拼写的讲授也是可以同时实现的。教师可以提前板书所学单词,那么学生在观看老师表演时也会自然地留意黑板上的相关单词。

如果将儿歌融入英语的词汇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会更加浓厚,学习效果也一定会非常好。而且通过学唱英文儿歌,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情感体验得到了一定的升华,词汇的习得也更加自然。比如在教授数字1至10时,就完全可以利用英文儿歌《十个印第安小男孩》,歌词如下:

One little, two little, three little Indians,

一个,两个,三个印第安人,

Four little, five little, six little Indians,

四个,五个,六个印第安人,

Seven little, eight little, nine little Indians,

七个,八个,九个印第安人,

Ten little Indians boys.

十个印第安男孩。

Ten little, nine little, eight little Indians,

十个,九个,八个印第安人,

Seven little, six little, five little Indians,

七个,六个,五个印第安人,

Four little, three little, two little Indians,

四个,三个,两个印第安人,

One little Indian boy.

一个印第安男孩。

这样通过英语儿歌,学生在歌唱的过程中愉快地掌握了相关的词汇。

4.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 篇四

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的必修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它属于基础性学科课程。从21世纪知识创新和应用的重要特征来看,今天的德育课程必须要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新德育标准更具有时代性、实践性、体现了生活化和人文化,强调德育素质培养与人文素养的辨证统一,洋溢着独特的新课程理念。

一、对教材的丰富和整合的探索

以往德育教程具有既定性、凝固性和闭锁性,教师则是消极、被动的执行者,对教科书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很小。而今,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德育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将随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的释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着力突破课堂教学的自闭性,主动构建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教材与鲜活的现实成为一个充满生机的统一体。

如:在学习“关于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个问题时,教材讲的比较简单,机遇只涉及“和平环境”和“新科技革命”两个方面,参阅《半月谈》、《时事》等资料我们又从“国家的政策”、“国内外的市场”、“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等方面予以补充和讨论;而谈到“挑战”,则从学生所熟悉的“资源、环境”人手,然后到“老百姓关注的上学、就医难”以及“区域经济的平衡问题(共同富裕)”等问题,其间补充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典型的事例,整节课学生不再象以前那般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而是积极的参与,那种为祖国自豪骄傲的感受,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和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让他们的眼睛更加明亮起来,作为教师的我心里也体会到了该学科的价值,内心充满了愉悦。

二、对学生合作学习具体方式的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而合作学习是达到这种需求的有效途径,同时它又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和认知,情感升华的过程,是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的统一。

如何去实施才更有效呢?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合作学习的民主氛围。我们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何创设?重要的一点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这样在施教过程中才能做到真正以“人”为本,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具体实施方式,如:怎样分组’如何展示?提供哪些信息给学生等。最后:教师要调控好课堂节奏,适时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阐述个人见解,将学生认识上的差异作为一种课程资源。

三、对学生评价方法的探索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实施如果没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机制,课程实施就会落空。评价既是对事物估定价值,在思想政治课程中,主要是为了预测教育的需求,其评价的重点是: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要考察学生在思想政治可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好公民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1、课前5分钟演讲,对个体实施分层评价

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等习惯,我把课前5分钟“还”给学生,每节课安排一至二名学生,或是播报自己采编的新闻,或是讲一个富含哲理的小故事,每个学生都有这样一次机会,也都很珍惜。然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若采用一个评价标准就不合理了。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从演讲的标准、选材立意及影响力等来综合评价;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从态度、声音是否洪亮、流畅等来评价。特别是抓住其闪光点给予赞扬和鼓励,以上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评定等级并记载。以此来激励后面的学生,激发他们想要超越的愿望。

2、合作学习过程,对小组的量化综合评价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使之不流于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对其过程的量化评价就显得很重要了。如:在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课“人口、资源、环境”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根据每个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是否有时代性、有代表性、是否图文并茂,途径是查阅资料还是实地调查等评出等级;其次,小组对采集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找出对策,并形成报告,每小组一篇,根据其可行性等再次评出等级;最后,每小组选一名同学代表该组在全班进行交流再次进行评定。综合三次评价,根据得“优”的多少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做好记录。

3、作业信息反馈,对课本知识掌握的评价

这主要是通过作业和书面测试来进行的。具体来说,对作业,老师批阅后,根据书写、正确率、是否按要求完成并交给科代表评定等级,由科代表登记,这样可有效督促学生认真作业,掌握基本知识;测试则指每期末常规的书面考试。

5.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 篇五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政治课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素质教育”

长时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的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安排上明显偏重智育,把学生训成了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也惟升学率是从,因为只有如此,才有资格谈奖金、职称、晋级、住房等。“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二、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开卷考试

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及“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状态,而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为克服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变“寻找适应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应学生的教育”,教育部于2000年3月13日发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后,对政治科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随时查阅。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观点、原理,联系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联系校园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突破旧课程的“包围”走进新课程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枯燥乏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考核方式的束缚。在闭卷考试的形式下,考试考条条,学生背条条。学生如果对书本知识记不牢、记不准,就达不到选拔的要求,从而使学生对政治课无学习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二是内容枯燥。课文中不乏有许多远离学生实际的“偏、难、繁、旧”的概念、原理和观点。对这些知识原理,为了达到考核和选拔的要求,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这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从转变教育观念的角度,重点删改了原教材中“偏、难、繁、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使活动教学成了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首先,活动内容丰富。新教材中的“活动”主要包括三类:课内活动、课外活动和活动课。初中课外活动共8节;课内活动共26类391次;“活动课”的设置是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活动课是活动教学的集中体现和典型标志,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其次,活动形式多样。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活动课,设置了大量新颖生动的教学活动,尤以初一教材最为典型。

为增强时代感,淡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新教材对在社会发展常识中一向较为重要的生产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等内容,以及有关论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那些离我们现实太远而且纯属理论的多数章节都被删减了,补充了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的诸如“三个代表”、江泽民“七一”讲话、“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富有时代性的现实内容。而且在考核时对于简答题、判断说明题、分析说明题、政治小论文等实施双开考试(开卷考试和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不管知识点来自课内课外,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行,同时对有创新的观点还要加分,这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而一反过去初中政治课“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应试框架,构筑起思想政治课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四、针对三个“突破”引发的几点思考 1.素质教育的障碍

近几年来,许多学校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尝试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还有前改后返的体会,但总的来说进度不快。究其原因关键的一条就是设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出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对教学管理的评价模式,这一点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大障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初中政治课应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入手。

2.开卷考试的弊端

评阅中考试卷必须选拔政教专业的、多年上毕业班的、经验丰富的、责任心强的政治教师参加阅卷。可见,作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突破口,开卷考试不是素质教育的终结,而是素质教育的开端。

3.新课程的缺陷

新课程的缺陷主要体现在新教材中的活动课。新教材的一大贡献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后,适时安排活动课验证和巩固教学内容。但是,如何将教材中大量空洞枯燥的政治理论,通过生动活泼的活动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实践和活动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以及增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重大作用还显得薄弱。要提高初中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就必须处理好“灌输”与探究的关系。

6.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 篇六

课题成果概述

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课题名称:《新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批准立项时间:2010年5月30日

课题主持人: 王建龙

课题所在单位:邢台市宁晋县唐邱中学

立项级别: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1020016

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变革,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将面临日益增长的社会心理压力。他们在学校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心理危机的能力,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我校全体教师都认识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拓宽德育渠道,提高德育实效的需要;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的需要。我国中学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心理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核心的地位,而心理健康是心理素质的组成部分。培养中学生心理健康成为心理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课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受到各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美国一向注重中小学的心理教育,尤其注重教育教学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运用。通过诊断、评价、咨询、预防和干预等形式,为学生创建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自20世纪以来,美国学校心理教育由产生至成熟,发展非常迅速。学校心理教育正成为目前美国应用心理学体系中影响最大的领域之一,并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第一,积极以社会需求促进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第二,专业队伍庞大,培养计划完善,第三,服务职能和内容广泛,组织管理机构健全。在我国,自从2002年8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探索了许多操作模式。例如,比较流行和有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心理——德育模式、建立在朱小曼教授情感教育结构体系上的情感教育模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在郑和钧教授协同教育理论上的协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湖南省娄底市教科所实施的“以情感教育为重要纽带、以主体参与为主要施教方式、以课外实践活动为重要手段”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些模式有的是在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是从心理品质切入,有的是从心理发展方式上建构,这些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范例。

3.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创新点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

(1)调查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以及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索出解决的方法;

(2)加强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树立心理健康的意识

(3)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模式;

(4)建立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参与和共建的美好、宽松的心灵环境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全体参与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发现影响中学生成长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解决;

(2)搜集、整理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形成教材,为课题研究积累素材

(3)探索建立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4)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解决教师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3.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整合教师资源开设中学生心理健康课和心理素质课,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教育局领导督导,具体指导课题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课题组内有心理咨询经验的教师作为心理咨询师和讲师;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改变学生自身一些错误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挖掘自身潜力具有重大作用;为了掌握学生心理健康动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积极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其重点是根据学生特点和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

(三)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1.文献法:对于模式的理论建构,我们借助于有关文献,通过对国内外心理教育理论及其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在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在广义心理教育课程中,以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为要素,在实践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上来建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问卷调查法:对于我校中学生、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家庭教育的调查,通过测量,发现存在心理上和现实中的问题,课题组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来寻找相应的对策;

3.实践研究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这个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模式的要素和结构,积累模式操作的实践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既有与其他科学研究相同的方法,又有许多独特的地方。初中生以活动和体验为主,在做好心理品质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品格修养的教育。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提出的主要观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得出以下结论

1.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主客观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中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1)自身因素

中学时期是中学生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是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内心充满矛盾冲突,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中。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无不成熟,社会阅历严重缺乏,看问题不够全面,对自我认识不足,情绪易波动。

(2)家庭因素

家庭是中学生人格形成的摇篮,父母是中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对中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父母狭隘的心胸、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过于溺爱的教育方法等会使中学生形成狭窄的心理等。

(3)社会因素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步良的思想和行为等,会对中学生的心理造成恶劣影响。若缺乏及时有效的,会造成中学生心理迷惘,极易损害中学生的健康。

2.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家庭教育,积极配合学校教育

要转变生智轻德的思想观念;要以身作则,率先示范;要尊重中学生,与中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要对中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分析、引导、解决,以免积少成多,酿成大祸。

(2)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中学生的成长发育正处于高峰期,只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来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科教育为主载体,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对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通过各个学科的密切配合,全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各科教师要认真备课,活生生自己所教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提取,采取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心理健康的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目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了新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有关论文《七年级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的研究》等5篇

目录

《七年级学生心理教育问题的研究》曹建泳

《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的渗透》任新强

《中学生网瘾心理分析和教育意义》孔祥娟

《浅谈八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孙梅娟

《新形势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申娇双

(六)课题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

本研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我校学生家长都知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课题组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家长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科学、合理地了解及理解学生。把学生提出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建议,及时向学生家长汇报,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及配合。请学生身父母倾吐自己的心声,从中选取优秀的经验加以推广,使错误的家教方法得以纠正,使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得以发扬光大,促进中学生健康地成长。

(七)研究成果的推广范围

适用于农村初级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的创设

(八)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理论与实际问题

1.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

(2)研究小组人员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存在一些问题。

重视学生中品行问题,忽视心理异常的行为;重视行为问题而忽视人格问题;个别研究人员比较容易注意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如逃学、打架、不合群、破坏公共财物等,而对敏感、依赖等人格问题较为忽视;重视外在原因,不重视内在原因。个别研究人员忽略了学生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等内在原因对社会适应的重大影响,而只看到家庭、班级、同伴对学生的影响。

2.对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的设想

(1)学校应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科研机构,其成员应该是热爱教育,有奉献精神,具有一定心理学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

(2)加强教师心理素质的培训。

7.新形势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初探 篇七

一、实现教师角色转换, 打造生本教学模式

1.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以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认为历史的主要功用就是要让学生识记历史。教师视教材为经典、为权威, 严格地照本宣科, 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教材与教参的看法, 教材上怎么写的就怎么讲, 教师所起的作用只是一个传声筒, 只是将教材上的文字简单地转换成声音, 来让学生进行识记。教师只是现成知识的直接传授者, 知识只是由教师简单地传向学生, 一切以教材为中心来展开。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不仅是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发展学生的观察、记忆、辩证的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而且是通过历史教学的内容, 尤其是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讲授, 从中挖掘出相关人物的光辉思想和优秀品德, 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发展和建立完好的人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摆脱封闭的教学观, 实现教师角色由知识的拥有者到资源的开发者的转变, 优化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让学生来展现史实、开发智力、启迪思维, 使学生得到历史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高。

2.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 而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的客体, 而主动的构建者。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占有绝对主要的地位, 学生处于次要地位, 整个课堂教学完全是教师一个人的主观活动, 学生只是被加工的对象, 被灌输的容器, 而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在现代教学中我们要变知识的绝对拥有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空间, 还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让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来。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交流与互动, 让学生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过程中获取知识, 提升技能, 提高能力。

二、开展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古语云: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 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也。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会, 还要让学生会学, 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来展开自主学习, 这样的学习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更能发挥小组的优势来集中进行学习, 通过交流与讨论来自主地构建知识, 对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成为现代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我们也要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展开积极的课前预习, 并就教学中疑难问题、有分歧的问题、突发情况等来展开合作学习, 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 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提升, 以真正掌握学习方法, 学会学习,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是科学分组。小组成员的分配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前提与基础。小组分配不合理, 是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 需要进行科学分组。一般来说, 按照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配。全体学生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采用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全体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实现优生带中差生, 以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优势, 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合理设问。任务是整个合作学习的核心, 合作学习是围绕着任务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 是为教学服务, 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到与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的关系。首先, 要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所布置的任务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这样学生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才能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 才不至于偏离正常的教学活动。其次, 要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于学生来说如果任务过于简单, 学生个体就可以完成;相反如果过于复杂, 学生合作也无法完成, 这样都会失去合作的必要。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来设计具有一定的探索空间的问题, 以引来延伸学生的认知活动。

三是相机诱导。我们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 并不是忽视教师的教, 而是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与完美统一。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我们不能完全放任, 而是要在放与扶之间找准平衡, 既要给学生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展开充分的合作学习, 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指导, 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保障。教师要穿梭于各小组间, 要及时发现学生合作学习的长处与不足, 肯定应该表扬的, 指出存在的问题。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 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客观地看待, 这样更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针对性、目的性与有效性。

三、实施历史再现教学, 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历史具有过去性的特点, 有着自身独特的学习规律。实施再现教学, 借助各种学手段来再现历史现象与史实, 并从中抽象出历史概念, 进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这是历史教学的一般规律, 也是学习历史的最佳途径与方法。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与条件来再现真实的历史, 让学生在获取感性认识的同时上升为理性认知。

1.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图与各种图片

插图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图片往往具有文字所难以描绘的信息。而且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些插图比静止枯燥的文字更具有吸引力, 更能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收集各类影视剧、新闻报道等信息, 将真实的历史再现出来, 让学生如身临其境, 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风土人情、社会风貌、人文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

3.开展参观、社会调查等

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出游时间来参观一些名胜古迹、参观博物馆等, 让学生进行实地参与, 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

再现教学方法的运用, 向学生再现了真实的历史与情景, 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 这样更利于学生感受当时的社会与风貌, 更利于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与学习历史。

摘要:历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 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学要改变以往只重历史史实记忆的教学模式, 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魅力历史课堂。从教师角色的转换、合作学习的开展、再现教学的实施这三个方面来论述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角色转换,合作学习,再现教学

参考文献

[1]田儒平.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浅谈.新课程学习上, 2011, (12) .

[2]赵良南.初中历史再现教学法探讨.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2, (12) .

8.新形势下初中体育教学 篇八

【关键词】 初中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学校体育教学所具有的多功能、多目标已被不断拓展,在学校教育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我们的学生在全面教育的氛围中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已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一种共识。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在理论研究上各持己见各种说法层出不穷,而实际操作又是依然如故,理论和实践之间出现了尴尬的局面。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提供了前瞻性的理论依据。作为教改具体实施者的一线教师,不能再沉迷于过去的教育和教学行为,及早地洗涤我们头脑中残存的旧思想,旧习惯,留出最大的内存空间来安装最新的版本。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在新形势下加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

一、明白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主要由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构成。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进行健体知识和运动技能知识的传授,课外体育活动的目标是巩固课堂体育教学的内容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练习及活跃学生的生活。所以学校体育的目标宏观上来讲应该是促进学生体格体能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情趣,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塑造学生优秀的社会情感,以至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任一学生来说,是通过体育要达到以下四个目标:1.身体的发展,要有好的身体和心理。2.正确的运动技能。3.科学的养身知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4.好的社会情感。总而言之: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卫生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个性是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师生互动教学成效

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以讲解与示范为主,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要求“一刀切”,教学评价老一套,师生双边活动成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些现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都应该尽量避免。

1.强化探究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为主”为“学生为主”,强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启发引导作用,以探究式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训练动作进行体悟,对照教师示范或是标准图解进行对照,然后以小组训练、观摩、纠正的方式进行训练学习,让学生在自主训练、互相观察、探究指导、纠正反馈等环节教学活动中提高对动作的领悟能力,以及对错误的辨别和改正能力。

2.开展分层教学,兼顾学生发展差异

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等方面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这种客观差异性,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分层教学方法,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之内得到充分发展。分层教学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差异性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能力层面,分别制定相应的能力考核目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而实现学习目标。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对学生采取不同的要求之外,还要在教学进度安排方面有所区分。

3.注重集体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中,最容易通过发挥个人的体育才能增强集体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如能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结合起来,就可有效地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正如学科学习的特点一样,体育技能的两极分化在每个班级中都有体现,对于因身体肥胖、瘦弱、胆小或对体育缺乏兴趣等身体、心理原因而导致的体育技能落后者,要积极创造教师个别辅导、同学帮教练习、分组激发斗志、创设比赛情境等条件,让这部分同学时时能感受到集体对自己的关心以及自己对的行为和形象对集体的影响等等。坚持不懈,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作为体育教学的长期任务,一定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进取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三、拓展体育教学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活动,重课内也要关注课外,教师应当构建“课内+课外”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条件。教师一方面要注重优秀苗子的选拔,将一些在体育方面具有良好基础与一定特长,并且有志于在此方面发展的学生,进行单独培养,为他们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强化针对性训练,提高学生的体育发展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运用体育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强化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与健康人格,如通过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强化合作项目教学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等,此外,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四、提升教师素质和综合能力

体育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和实施者。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也无论采取何种练习形式,这一切都需要一节体育课的主导者“体育教师”去操纵、去组织、去安排。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们也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各种综合能力,才能通过才艺展示吸引学生,才能通过各种“绝活”打动学生,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2018年中国焦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与展望下一篇:电力安全技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