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

2024-09-11

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共7篇)

1.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 篇一

新乡市粮食局党委关于认真学习

《卢展工书记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讲话精神》

学习情况汇报

市委督查室:

粮食局接到市里《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卢展工书记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讲话精神的通知》的通知后,在11月8日的党员活动日学习了《通知》,这次学习由朱云卿局长主持,机关全体人员、各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全部参加了学习。

朱云卿局长首先发言,十七届五中全会总结了全会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所做的工作,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重大举措,在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着重学习好4份主要文件,分别是胡锦涛书记所做的工作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就“十二五”规划《建议》所做的《说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规划的建议》。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全会提出的一系列全新的理念、导向和命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切实做到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接下来,李实书记就卢展工书记在省委常委(扩大)会-1-

议讲话精神结合当前粮食系统提出了以下几点:

一、深刻领会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卢展工书记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中原经济区战略部署上来

卢展工书记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就认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粮食系统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做好当前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要求全系统把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与谋划中原经济区、谋划粮食系统建设结合起来,研究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市粮食系统建设规划,力争“十二五”期间取得实质进展。全系统上下要围绕中原经济区理念抓工作、抓落实,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找准定位、谋划工作、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为全市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加强对学习贯彻的组织领导

全市粮食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要性,把学习贯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调动各方力量,掀起学习贯彻和落实精神的热潮。要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学习专题,全面学习、深入学习;坚持领导干部带头,通过民主生活会、研讨会等有效形式,做到先学、多学、学深。要结合板报、宣传栏等宣传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深入宣传,使五届全会精神深入人心。各级党支部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及时了解学习贯彻情况,总结推广经验,把学习宣传五中全会精神

不断引向深入,努力营造学习、贯彻、实践五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

三、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单位实际抓好落实

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卢展工书记对新乡在全省前列、为全省提供示范性经验的要求,加快粮食系统的稳步发展提供条件。还应该继续加强和改善党对这次工作的领导:就是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能力和水平,明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起步之年,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粮食系统实际结合起来,扎实做好明年各项工作,推动粮食工作持续较好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2.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 篇二

今年的农业工作至少还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艰巨任务。

一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

去年, 省委召开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 王东明书记对深化农村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 明确了主攻方向, 要求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全面落实。一要明确县 (市区) 在推进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中的主体责任, 认真解决好资金投入和力量保障问题, 确保今年确权颁证完成75%以上。二要制定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 鼓励农户依法采取租赁、转包、入股、托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 推进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 推进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机制, 鼓励农村利用当地资源, 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二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十分艰巨

助农增收是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要积极培育农民增收新型业态, 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特色果蔬和畜禽健康养殖, 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 完善利益分享机制, 增加农民在加工、贮运、销售等环节的收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休闲体验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增加农民经营服务收入。二要加强农民工就业培训和信息服务, 支持返乡农民、个体工商户、农业经纪人等从事农业开发, 多渠道多形式帮助农民就业创业。三要创新土地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利用方式, 盘活农村闲置房屋,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探索发展休闲养老产业, 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四要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粮食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强农惠农政策, 确保农民政策性收入不缩水。

三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具有全局性和方向性意义。去年底, 四川省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专项改革方案》, 各地要认真研究、抓紧落实。要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在财政补贴、用地指标、金融支持、税收优惠、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帮助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力争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取得重大突破。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必然要求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目前, 各地已经创造出了不少好经验, 包括合作社+基地+农户,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 龙头企业+联合社+农户, 大园区+小业主等等。经营方式创新, 就是要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 联合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同时还要让农民在规模化经营中更多受益。要把农民是否受益、受益多少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推行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利益兜底等做法, 让农民直接受益;推行利润返还、二次返利、受益分成等做法, 让农民充分受益;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等做法, 让农民持续受益, 不断拓展农民分享收益空间。

四是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

全面发展现代农业, 必然要求社会化服务体系作支撑。农业社会化服务兼有公益性和经营性双重属性, 要坚持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方向, 充分发挥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 积极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要健全农业生产服务体系。越是规模化经营, 对生产环节社会化服务的要求越高, 越要重视在组织方式、良种良法、疫病防控、农机农资等方面提供完整服务。要落实推进农机服务的支持政策, 大力发展农机作业、维修、供应、租赁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推进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 开展病虫害监测预警、重点病虫防治等专业化服务;建立和完善新型农资供应体系, 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资质量监管。

二要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 解决好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放活基层农技人员, 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满足农民在农业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同时, 要总结推广农业科技创新试点经验, 制定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推广服务的政策措施, 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奖励制度。

三要构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培育新型流通主体, 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支持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主要农产品集配中心建设。组织开展农产品展示展销, 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扶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平台, 促进农产品营销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

四要完善农业政策保险体系。农业是弱质产业, 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弱, 特别是规模经营风险更大。要把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作为紧迫任务, 支持保险业向农业农村纵深发展。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 拓展畜牧、水产、果蔬等特色农产品险种。开展农业巨灾保险试点, 完善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五要建立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促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兴信息技术, 推进地力监管、疫病诊断、环境监控、肥水药精准实施与辅助决策等逐步实现数字化、精准化。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加强乡村农业信息服务站点建设,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灵活便捷的信息服务。

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实现农业现代化, 关键在干部, 关键在领导。近年来, 农业系统相继查出了一些违纪违法案件, 既触目惊心, 又发人深省, 折射出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上的问题, 要举一反三, 深刻反省。在新常态下, 必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勤政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要强化理论修养。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党性修养, 着力解决好“总开关”问题, 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农村政策、农业经济、现代农业和业务知识学习, 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要强化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关于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 深化教育实践活动和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强化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坚决防止不良作风反弹。切实抓好“三严三实”主题教育, 在农业战线广泛开展争创“三严三实好班子”、争当“三严三实好干部”活动。

三要强化法治意识。手握戒尺、心存敬畏、遵纪守法, 强化党纪国法再教育, 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财经纪律、工作纪律,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顾大局、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 绝不触底线、绝不碰红线。严格依法行政, 规范权力运行, 加强农业项目资金监管。

四要强化廉政建设。班子成员要自觉履行“一岗双责”, 认真落实“两个责任”, 主要领导要做表率立标杆。一手抓党风廉政建设, 一手抓农村经济发展, 既管好资金、管好项目, 更管好自己、管好干部, 抓好班子、带好队伍。严格按照“好干部”标准, 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鲜明“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的用人导向, 抓好干部培养、锻炼、选拔和使用。

农业工作既面临艰巨任务, 也面临难得机遇, 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奋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

3.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 篇三

下面,结合现场参观和交流的情况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分析形势,切实增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部署,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有序、有效地推动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文明风尚向农村拓展。经过几年来全省上下以及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我省新农村建设呈现了令人欣喜的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

第一,坚持把生产发展摆在首位,不断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最近几年,我们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粮食、畜牧业、园艺特产业、林业、农产品加工业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坚持走以工促农的发展路子,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带基地、连农户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大批专业村屯,促进了村级主导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园区化。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组织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联产联销联合,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强化、市场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市场利益分配中的话语权显著增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农村产业的不断壮大,使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逐步坚实。

第二,突出农民增收这一中心任务,不断改善农村民生,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抓“增收”工作中,各地坚持内部挖潜保增收、外部拓展促增收,广辟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农民收入连续登上4000元、5000元、6000元台阶,开创历史最好时期,广大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投入的能力显著增强。着眼统筹城乡发展,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公共服务严重滞后等问题。农村公路、饮水、电网、沼气、危房改造、泥草房改造等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试点,农村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全省五年累计建设完成农村公路4.7万公里,解决了428.74万农村人口及12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电网4081公里,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9万户,全面免除了23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学杂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占在乡农业人口总数的99.07%,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口达到74万,实现了应保尽保,56.8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第三,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度改造村容镇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2009年,全省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治理“六乱”(粪土乱堆、柴草乱垛、垃圾乱倒、脏水乱泼、厕所乱建、畜禽乱跑)的要求,通过增加投入、动员农民出工出劳等多种有效措施,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促进村屯绿化、美化,“四清、四改、两化”综合整治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六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高标准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工业集中区和畜禽养殖小区,积极开发农村清洁能源,完善农村功能分区建设和管理。全省建设畜禽养殖小区7152个,大型秸秆气化站32个,户用秸秆气化炉2001个,户用沼气池8.36万户,73%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厕所。积极推行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建设村级垃圾收集场点3.3萬个。

第四,有效组织多种形式的帮扶共建,积极促进各类资源和要素向农村流动,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2009年现场会之后,我们全面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明确1000名领导干部、1000个部门、1000家企业重点帮扶1000个示范村。省军区和驻吉部队发挥自身优势,长期坚持不懈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既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又进一步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前不久,省委又组织开展了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明确省直机关1000名处级干部定点接力帮扶1000个薄弱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形成了领导带建、部门帮建、村企合建、军民共建、社会捐建和干部回乡援建的强大力量和生动局面,有力地促进了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流动,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规模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时间全省新农村建设投入达到236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25亿元,整合各类项目投入46亿元,各级帮扶部门单位投入15亿元,发动社会团体、各界人士和企业捐助投入4亿元,乡村集体投入52亿元,农民自主投入94亿元。

回顾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历程,广大干部群众深切感到,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推进“三化”进程,加快实施“三动”战略,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战略部署和各项务实举措;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真抓实干、社会各界的倾情支持和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在新农村建设中,各市(州)、各县(市)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不断强化推动措施,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省军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帮扶8个边境县(市),结合实施“强基富民固边”工程,出真招,拿实策,求实效,有力促进了边境地区农村的繁荣和稳定;各帮扶部门和大专院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自身优势,履职尽责助“三农”、真心实意促发展;各帮扶企业和社会各界切实强化社会责任感,以助农兴农为己任,慷慨捐资,真情奉献,互惠发展,体现了回报社会的美德和先富带后富的义举,赢得了农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广大基层干部长期奋战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不辞辛劳,不畏艰苦,扎实苦干,冲锋在前,为改变当地面貌、富裕农民群众履职尽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在新农村建设中付出辛劳、做出贡献的各个方面、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前进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有许多矛盾需要破解,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发展层面看,尽管我们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进一步改变农村面貌、富裕农民群众、缩小城乡差距的历史重任仍然十分艰巨,顺应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需要我们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从工作层面看,尽管全省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但无论在工作进度还是在推进力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工作不积极等问题。有的是畏难情绪严重、忽冷忽热,有的是办法不多、缺乏有效的抓手。同时,一些地方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好,“等靠要”思想比较突出,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些问题在今后工作中要认真加以解决。

当前,我省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要求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来认识、来谋划、来推进。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新农村建设,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要求;是全面启动内需、拉动社会消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重大举措。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思想上进一步坚定,在摆位上进一步突出,在行动上进一步自觉,在措施上进一步强化,努力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推动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好政策、好环境、好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促进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距的大背景,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为我们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更强的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级财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全党全社会关注“三农”、支持“三农”的氛围日益浓厚,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新阶段的条件更加成熟。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和“三化”统筹的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任务,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示范村功能建设,科学谋划村镇布局,构筑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突出提升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新型产业,构筑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突出人居环境建设,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突出精神文明、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构筑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上述要求,具体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生产,不断增强新农村自主投入、自我发展的能力,新农村建设才能不断迸发活力、保持持久动力。在继续深入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农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加快推广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实施百亿斤肉工程、百万亩棚膜蔬菜工程、百户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和人参、鹿业、林蛙、木耳、中药材等新兴战略产业工程及林业产业工程,依托我省丰富的粮、牧、林、特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加快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村工业园区和种养小区建设,不断扩大专业村屯规模,实现产业园区化、土地集约化、经营合作化。要把科技兴农作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措施,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强化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服务,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提高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应用水平,更好地发挥科技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当前,我省农民增收的基础还不稳固,一旦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农民收入增长就会出现反弹,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广辟增收渠道,建立起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资金落到基层、惠及到各家各户。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合理調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品质优良、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产出水平,稳定农民内部增收来源。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实施好新增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建筑和服务业领域。要积极促进农民自主创业,鼓励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强化政策、资金、税收、信贷等方面支持,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收费,保护进城务工、经商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强化有针对性、有效的就业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开展好“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开发,提升农民的增收致富本领。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践证明,县域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农民收入增长就快,农村面貌改变就快,城乡差距缩小就快。要把壮大县域经济、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作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增长点,进一步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和产业化集中区建设,以此为纽带,加强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内在联系,拓展农民外部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加强农村路、水、电、气、房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要新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新解决4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完成74万户农村泥草房改造任务,行政村宽带互联网通达率达到100%,农村生产用电不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要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的机遇,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等工程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在完成现有1000个示范村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尽快再启动两批1000个示范村建设。在具体改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村屯布局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现有基础,以建设农村社区为主攻方向,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基础和公用设施。村屯建设要突出区域和民俗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建设,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东部重点是抓好空心村庄治理,20户以下的村庄要按照《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安排,积极引导迁村并屯。中部重点是建设中心村,抓好旧村庄改造。西部重点是抓好泥草房和危房改造,有条件的也可集中建设新村。城郊重点是按照城镇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行统建农民新村。要结合村屯改造,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强化道路硬化、排水设施、清洁能源、垃圾处理、院落整治、绿化美化亮化、集中饲养小区、村屯周边小流域治理等方面建设,努力创建整洁、优美、舒适、宜居的新农村。

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尽快改变农村公共服务事业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新农村建设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整合和经费保障力度,全力实施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和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费政策,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网络,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制度,加强乡村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提标工作,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抓好农村扶贫开发,稳步扩大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切实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乡村文化阵地,丰富和活跃农民文化生活。要积极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创建活动,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要以深化拓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为载体,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要紧紧围绕察民情、解民忧、传民声、聚民心,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体系,增强服务民生的实效性。要加大村干部“一定三有”政策落实力度,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要把切实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乡村治理新机制,全面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畅通农民诉求渠道,健全有效化解矛盾的体制机制,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进一步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吉林振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事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全省上下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这件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大事、要事抓紧抓好,在原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第一,强化组织推动、帮扶共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统领,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作为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口,作为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发展的有效载体,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从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等各方面,切实强化新农村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新农村建设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抓实抓好。省、市、县三级领导要经常深入村屯,帮助解决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的实际问题。要组织开展好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创造工作条件,加强激励约束,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要强化“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帮扶包保工作责任落实,对帮扶工作情况进行经常性调度,切实解决好农村最急需、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确保帮扶工作扎实有效。要注重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第二,加强实践探索、政策创新,构建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大胆实践、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形成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持久动力。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各项改革,不断完善农村财税政策、资金整合政策、土地利用政策、户籍管理政策、平等就业制度等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强化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特别要注重整合城市各方面资源要素,通过落实帮扶责任和自愿捐助共建等措施,推动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更好地发挥市带县、城帮乡作用。要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追究相应责任,做到以奖促建、以罚促动。

第三,强化资金整合、捆绑投入,集聚新农村建设合力。今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农村环境整治。要积极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优先为示范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简化程序,增加贷款品种和贷款规模。省、市、县有关部门,要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据职责分工和建设任务,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在资金安排上实行打捆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

第四,坚持真抓实干、转变作风,全力做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工程。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全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严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的质量关、标准关,坚持杜绝出现烂尾工程和“豆腐渣”工程,防止劳民伤财。要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原则,不得强迫命令,真正把建设的决策权、主导权放在农民群众手中。要把推动新农村建设与办好民生实事有机结合起来,今年省委、省政府承诺为农民办的关于新修农村水泥(瀝青)路2000公里、建设1700个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3万个、新增绿化美化村屯2096个等13件实事,要逐项研究、逐项落实,确保件件着实、件件办得圆满,让群众满意、农民高兴。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 篇四

刚才,寓群同志传达了温家宝、曾庆红、曾培炎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研究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对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屋建瓴,精辟深刻。曾庆红同志在研究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和需要把握的重要问题,对办好研究班提出了希望。曾培炎同志的讲话,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深刻认识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了辅导。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对子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全省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下面,我就学习贯彻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影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驾驭全局、破解难题,未雨绸缪、高瞻远瞩的重大决策,是实践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的升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刻领会中央的决策,把思想高度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一项重大、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密联系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教训,紧密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要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内涵丰富、完整统一的科学体系,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第一要义是发展,本质是以人为本,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对这些基本点,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二要明确发展的根本目的和途径。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解决了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得更好的重大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发展是“三个文明”的协调推进,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三要毫不动摇地做到“五个统筹”。要把发展体现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上来。统筹就是兼顾,就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四要善于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加快发展速度与提高效益的关系、扩大投资与防止盲目重复建设的关系、引进先进技术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工业和城市发展与节约保护耕地的关系、发展技术密集产业与扩大就业的关系、支持发达地区与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关系、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五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与科学的发展观是紧密联系的,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才能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城市变化,又看农村变化;既看当前发展,又看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既看经济总量增长,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高度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克服各种模糊认识,增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实证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是行之有效的,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干下去,山东一定会更快更好地发展。

越是形势好,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居安思危,越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当前,我省经济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解决好“三农”问题任重道远,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就业压力比较大,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一些领域的改革措施不到位,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压力比较大;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努力加以解决。

今年是省委确定的各项工作的落实年。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把中央指示精神与山东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坚持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团结一心,埋头苦干,想干、会干、干好,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明确基本要求,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矛盾问题的基本原则。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切实把握好、运用好、贯彻好。要努力做到十个坚持:

(一)坚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实践得出的一条基本经验。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没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会更多,解决起来会更困难。现在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不是发展出现了什么大问题,也不是要“急刹车”,而是要更加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创造好的环境条件,发展得更快更好更协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多快好省,否则就是少慢差费,甚至会大起大落。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咬定发展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确保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二)坚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根本上说,是在初级阶段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同样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办事。遵循规律才能科学发展。要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致力于建立好的制度和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要努力消除一切影响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解决职能错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错位的要纠正,越位的要退出,不到位的要弥补。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政策的导向和金融信贷税收等手段,做好鼓励限制、调整平衡、优胜劣汰的工作,引导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坚持继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按照科学的发展观,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要注意把握好三点:一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使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二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突破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传统思维,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三要统筹区域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坚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在加入wto和过渡期后,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竞争和挑战更加激烈严峻。而且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缺乏,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关系到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新的形势,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要把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促进实现由粗放型出口向精细加工型出口转变,由重引进资金向资金与人才技术并重引进转变,由以购买资源为主向更多地开发资源转变,特别是高度重视对重要战略资源的开发和储备。同时,既要敢于扩大开放,又要善于保护自己,注重维护本国企业和国家经济安全。

(五)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根本的要靠科技进步。要加强科技自主开发创新,加强基础学科、基础理论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的研究,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把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与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统一起来,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为新一轮的产业升级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贯彻科学发展观,既要有紧迫感,又要看到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必须把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实事求是的态度很好结合起来,在国家宏观指导下,注意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实际情况,加以分类指导,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防止一刀切和片面性。发展有个过程,调整也有个过程。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又促进发展,不断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对于乱占耕地、盲目搞开发区建设、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单纯追求增长速度、不讲质量和效益、忽视生态环境、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坚决纠正。要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要部署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工作。只有结合得好,才能贯彻得好,发展得好。

(七)坚持保护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当前发展的积极性来之不易,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至关重要。一定要正确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多为中央着想和分忧,服从和顾全大局,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国家的政令畅通。在这个前提下,扎扎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以局部的发展推进全局的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改革发展的要大力支持,对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的,要予以保护和鼓励,不断激励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坚持把实现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经济的发展,效益的提高,社会的进步,都要落脚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生活不断改善上。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九)坚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把发展观、政绩观与群众观统一起来,深入开展“两个务必”教育,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坚决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坚决克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要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作表面文章。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和现代经济发展的能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用心去干,干出好的效果和高的水平。

(十)坚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弘扬主旋律,多从正面引导教育。大力宣传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认真总结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努力营造风正气顺心齐、团结和谐稳定、开拓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紧密联系实际,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眼于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当前,要在八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落实干部教育培训的措施。一是突出重点。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着重搞好发展观、政绩观、群众观和人才观四个方面的教育。二是领导带头。省委常委、省几套班子领导成员、省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市县党政一把手,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论述,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今年,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把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心内容,结合实际,组织好学习。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要专题学习研讨科学发展观,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研室要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三是加强培训。各级党校、干校及其他培训基地,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要内容,分期分批对各级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轮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由省委组织部拿出具体方案。

(二)落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难点和重点。我省是农业大省,解决好“三农”问题尤为迫切重要。要按照城乡统筹、保护耕地、稳定粮食、加快调整、增加收入的总体思路,一手抓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不放松,一手抓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不动摇,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一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力保今年粮食总产有一定增长。二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继续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单位种植面积的经济效益。要通过调整所有制结构,特别是发展民营经济来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加快城市化和农民奔康致富的进程。三要高度重视输送和挖掘农村各种人才,创新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通过流转促流动,从小农户小生产到大农户大生产,城乡联动,工农联动,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水平。

(三)落实经济结构调整的措施。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一是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巩固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繁荣第三产业。特别是要清醒地认识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阶段,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服务业是我省的薄弱环节,现在发展条件很好、机遇难得。要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金融、证券、物流、旅游、信息、中介服务等新型服务业,继续抓好交通、商贸、餐饮等服务业,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二是继续抓好“三个亮点”。抓住重点和关键,大力发展外经外贸、高新技术、民营经济,使“三个亮点”更亮起来。三是做到“三个加快”。加快建设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加快培植有优势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

(四)落实东中西协调发展的措施。大力实施促强扶弱带中间战略,做到东中西联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继续发挥青岛市“龙头”带动作用的基础上,采取三大措施:一是东部突破烟台,使其在全省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二是中部突破济南,抓好济南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三是西部突破荷泽,落实“突破荷泽”现场办公会精神,抓好“三个关键”,建设“三大基地”,采取“三个动作”,推动荡泽经济发展。切实抓好30个经济强县和30个欠发达县,实行东中西优势互补,产业转移,资源利用,干部交流,派进人才,输出劳务,对口支援,联动发展。省委组织部己选派一批优秀干部进行对口交流挂职,要尽快到位。有关企业联动和项目进入工作也要加快推进。

(五)落实启动生态省建设的措施。要坚持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我省是国务院确定的生态省建设试点省,省委、省政府已专门作了部署,要抓紧实施。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全省逐步形成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体系,支撑可持续发展的安全体系,体现现代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要突出绿化山东、治理污染、开发水利三个重点,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把山东基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文明的生态省。

(六)落实“平安山东”建设的措施。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这既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就我省“平安山东”建设作了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抓好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平安山东”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就深入贯彻落实,推动“平安山东”建设作出部署。我们一定要狠抓落实,持之以恒,切实抓出实效。要把维护稳定摆上重要议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山东”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要靠上抓,具体负责。各部门各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把“平安山东”建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出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抓基层、抓基础、抓队伍,组织开展建设“平安市”、“平安县”、“平安乡”活动,以基层的平安、各地的平安,保证全省的平安,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七)落实提高驾驭全局能力的措施。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的实际考验。各级领导干部的第一责任就是抓第一要务和求科学发展,并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内在联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目前,最重要的是农民增收、扩大就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和关心困难群体生产生活。要下决心切实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问题解决好。坚决纠正土地征用中损害农民利益问题,坚决纠正城镇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问题,坚决纠正企业重组改制中损害职工合法权益问题,坚决纠正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等问题。省委、省政府已提出了今年要为群众办好的十件实事,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完成,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加快发展,既要有热情,又要靠科学,要想干、会干、干好,并注意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要善于运用辩证法指导经济工作,努力防止主观主义和片面性、绝对化。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善于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八)落实加强监督考核的措施。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研究制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措施,统筹兼顾,配套实施,形成新思路,实施新举措,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进一步改进作风,精简会议文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集中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特别要到条件差、困难大、问题多的地方,同基层的同志一起,研究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坚持抓准、抓紧、抓实,对已经明确的思路和措施,对看准的事情,要紧紧抓住不放,用心分析研究,一个一个地解决,一步一个脚印地干下去,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抓落实,要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致力于建立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明确责任,恪尽职守,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核。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切实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在全省进一步形成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对光讲空话、不干实事、工作不落实的干部严肃批评教育,对弄虚作假、拨弄是非、闹不团结的干部进行调整处理,对善抓敢管、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干部给予保护鼓励重用,把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实好。

同志们,当前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团结一心,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开创我省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5.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 篇五

精神传达提纲

5月22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听取今年以来工业经济、项目建设等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下步工作措施,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市委书记董沂峰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远义彬、邵士官、侯宗伟、颜景焱、宗大全、彭庆国、杨国庆、孟宪纲、程春常、王晓辉出席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位明,市政协主席李健,全市在职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各镇街和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等列席会议。

董沂峰在讲话中,结合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指出了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从1至4月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与省内其他先进县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面对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坚决克服骄傲自大和自满情绪,找准定位、奋力赶超,以更高的标准谋划发展,以更强的举措推进工作,以更大的干劲抓好落实,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

董沂峰要求,各级要围绕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各项

任务,按照分线作战的思路和要求,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强化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调度和要素保障,加大对实体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领导帮包责任,加大调度、督促和考核力度,着力破解制约瓶颈,切实把项目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成效。要转变思想观念,抓住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集中精力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拉出单子,抓紧施工,加快推进,争取打造一批亮点工程,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要本着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突出抓好信访稳定工作,强化矛盾纠纷排查,为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董沂峰强调,广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大局,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要依法依规办事,及时跟进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把思想切实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时刻珍惜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做到不贪权、不贪财、不贪功。要着力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大力倡导真抓实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着力提高各级干部的工作执行能力,以奋发的精神状态、创新的工作方法和稳健的驾驭能力,各司其职、尽职尽责,全力推动幸福滕州建设。

市委副书记、市长远义彬也就有关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新的发展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广大领导同志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工作在一线、落实在一线、解决困难和矛盾在一线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承担发展的责任,不断加强对干部的管理与培训、教育与培养,做到上下“一盘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6.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 篇六

杜吉明在讲话中指出,要维护领导班子团结,顾全大局。团结非常重要,是决定班子建设的大问题。团结出生产力、出战斗力,团结出干部、出政绩;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真本事,真团结是高境界。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团结。要加强团结,搞好配合,把班子带好,把队伍建设好。一把手要从自身做起,带头搞好团结。要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与大家真诚相处,坦诚交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同志,关注关心同志们的工作、生活,特别是同志们的成长进步。要调动好、发挥好每个班子成员、每名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各级班子的同志要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重大事项按组织程序和议事规则,事先请示、及时沟通、定期汇报。市委、市政府集体作出的决策,要按照分工坚决地抓好落实,不能犹犹豫豫、拖拖拉拉,更不能表里不一,说三道四。每一名同志都要自觉做到“两讲三多一反对”。“两讲”就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三多”就是多理解、多沟通、多规范;“一反对”就是要搞“五湖四海统一战线”,任人惟贤,反对拉拉扯扯、团团伙伙、亲亲疏疏。要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选人用人,群众说好的,坏不到哪去;群众说坏的,好不到哪去。

杜吉明强调,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思想禁锢是最大的发展障碍。解放思想,是破解难题的开山斧、打开思路的金钥匙。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近年来,鹤岗解放思想抓得很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但解放思想是个常抓常新的问题,必须把解放思想的工夫下在今天。要把解放思想和加强沟通作为班子建设的重点。要通过解放思想,正视差距、弥补差距,奋力追赶,这也应该是把竞争图强、捷径赶超作为鹤岗精神的目的之所在。解放思想不能空对空,必须着眼发展,找准载体,虚功实做。现在正是一年工作刚刚开始的关键期,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学先进、搞对标、找差距”活动,近期组织各级干部到省内外学习考察,按照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部署,重点围绕各地的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上项目、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煤炭精深加工、绿色特色农业、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发展旅游等方面,学习先进经验、对比各项指标、查找自身不足。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进一步统一起来、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精神进一步振奋起来,齐心协力把鹤岗的发展抓上来。

杜吉明强调,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今年是“十二五”的起步开局之年,全省各地新一轮竞相发展热潮已经拉开大幕,这就要求我们实现赶超式、跨跃式发展,必须连续几年大干、苦干、实干。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进一步把心思集中到抓发展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干事业上来,把工夫下到抓落实上来。特别是要全力以赴抓好产业大项目建设。要有针对性地拿出具体措施,把项目搞上去。要从一个一个项目、一件一件实事抓起,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把鹤岗的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抓上去,把民生搞上去。各级领

导要坚持深入实际,靠前指挥,带头下基层、解难题、鼓干劲、抓落实,提倡处级以上干部每人包一个项目、扶一户企业、联系一个村屯、帮助扶持一个贫困户、在市区内栽一棵公仆树。要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各级干部要履职尽责,要在全市各级干部中树立平庸就是错、无功就是过的绩效管理理念,倡导敢闯敢试、敢想敢干、敢争敢抢的拼搏精神,各条战线、各个县(区)都要争创一些在全省立得住、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带动全市整体工作上新台阶。

杜吉明强调,要发挥优势、加快发展。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离开了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所有问题都无从谈起。鹤岗的优势很多,吉炳轩书记在谈话时将鹤岗的优势概括为三个方面:煤炭资源丰富,发展煤电化产业有优势;农业基础好,在农业上大有作为;旅游资源独特,发展潜力大。鹤岗有诸多比较优势,相信只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全可以把这些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进一批知名企业,新上一批产业大项目,努力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煤炭、粮食、木材等深加工,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不卖原煤、原粮、原木,实现吃干榨净,把附加值最大限度留在鹤岗。全市上下要强化经济一体化发展理念,成立区域经济领导小组,搞好区域经济发展专题调研,制定优惠政策,整合域内龙煤、农垦、森工、华能鹤电等资源,加强与中省直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增强为中省直企业服务的意识,积极争取龙煤集团、农垦总局、森工总局等中省直企业把产业大项目摆在鹤岗,强化配合,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

补、携手并肩、共同繁荣。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全民创业。民营企业体制活、机制新,扩张欲望强,投资上项目快,是我们解决资金不足、项目短缺的有效途径。要大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全面掀起招商引资热潮,真正把鹤岗建成最适宜投资、最适宜创业、最适宜居住、最适宜旅游的城市。

杜吉明要求,要关注民生,促进和谐。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地方,改善民生都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才能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不枉称为人民公仆。作为一级党委和政府,要及时把存在的问题放在心上,真正把各级领导的注意力、各部门的主要精力、各级政府可用的财力优先向民生倾斜,每年都要解决一些群众最急需、最盼望的大事、难事,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让群众得到实惠,让老百姓发自内心地说共产党好。要积极学习外地经验,建立信访工作新体制、新机制,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为加快发展营造有利环境。要不断增加民生投入,加大棚户区改造、城镇廉租房建设、农村泥草房改造等工作力度,让更多贫困群众尽早住上新房。要广泛开展党员干部“1+

1、认穷亲”系列活动,保证困难群众都有饭吃、有房住,看得起病、上得起学。要大力促进公平正义,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努力形成提干部不用跑关系,看你优不优秀;办事不用找熟人,看你合不合规矩;打官司不用花钱,看你有没有理的社会氛围。作为煤矿城市,不论是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还是干部成长,都系在安全生产这根弦上,成败全在安全。必须把

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天字号”工程来抓,一时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严格落实各级政府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强化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确保不发生重大事故,为群众的生命财产负责,让省委、省政府放心。

杜吉明要求,各级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当今时代,领导干部如果不加强学习就跟不上形势,就难以作出正确决策,就不能适应工作。一个人不论学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经验有多丰富,不学习思想就会僵化、知识就会老化、能力就会退化。所以有人说,现在的文盲不是没有学历的人,而是不能坚持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人。学习使人理智、使人智慧、使人健康、使人美丽、使人成业。尤其是市级领导,担负着引领一方科学发展的重任,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永恒的主题,作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要通过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工作本领。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队伍创建活动。要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定期邀请专家学者给各级领导干部讲课。市级领导要带头保证学习时间,保证学习质量,带头上台给干部群众作辅导、作报告,带动全市上下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浓厚氛围,真正把我们的班子建设成学习型的班子,把鹤岗建设成学习型城市、书香城市。

杜吉明强调,要清正廉洁,守住底线。廉政是班子建设的大问题,廉政建设搞不好,最容易毁掉班子、毁掉干部。廉政建设也事关发展。所谓公生明、廉生威。鹤岗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

7.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精神 篇七

会议首先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的重要讲话。姜伟新指出,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明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阐述了做好明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则。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 阐述了明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具体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我们要把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认识统一到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我们只有与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保持一致, 才能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任务。为此, 我们要统一认识、树立信心、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尽职尽责地做好应该承担的工作。

姜伟新强调, 我们要结合部里的实际工作, 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 落实到实处。当前, 要着力抓紧抓好几项主要工作。第一, 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 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这对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非常重要。为此, 我们要抓紧落实好今年已下达的两批廉租住房建设计划进度和质量, 认真安排好明年的廉租房计划和建设, 努力做好明年开始实施的未来三年保障住房规划。第二, 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要把满足居民改善居住条件愿望和发展房地产业支柱产业作用结合起来, 发挥房地产在扩大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这是稳定发展住房消费, 保持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第三, 要抓紧做好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 以推进城镇化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为重点, 改善城乡结构, 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当前尤其是要做好乡、镇、村的规划编制, 要认真抓紧调研, 把握好政策法规, 做好明年编制农村危房改造规划工作。第四, 要突出抓好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工作, 要很好地研究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搞好城镇减排工作, 主要是抓紧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场及相关设施的建设。第五, 要抓紧抓好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第六, 要加强法规建设, 抓紧认真研究哪些法规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废弃、哪些需要起草制定, 要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部里的实际工作, 从法规建设上来保证我们工作的开展和具体措施的实施。第七, 要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生产安全和标准定额工作, 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 要研究监管工作中的问题和责任, 下功夫做好。

上一篇:工程结算审计回复函下一篇: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