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2024-09-07

浅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11篇)

1.浅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一

浅谈如何把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就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的具体做法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现如今,农村基础教育由于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按课时计划开齐学科,配齐教师成了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教育资源,上好心理健康课,需要领导提高认识,统筹安排。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心理健康课的正常开课。由于领导重视,中心校设专任教师按课时计划上课,村小由班主任按年段上课。这样就保证了心理健康课的正常开课。

二、狠抓心理健康教师“六个一”

教师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有效利用教师“六个一”的开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积极参加主题培训,做好二级传导,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积极鼓励教师自学,不断提升专业素质。

三、有效利用教育资源

目前,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很多难题需要面对。如: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教学大纲。要真正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根据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灵活安排课节内容。同时,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开展心理疏导,这样,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如:上学期,我们针对手足口病问题,开展了《手足口病可防可控不可怕》专题心理疏导;这学期,针对甲型流感的严重性,我们进行了《了解甲型流感,积极防控》的心理疏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创新活动模式,拓展活动资源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收到实效,就要不断创新活动模式,拓展活动资源。我们在编创课本心理剧的基础上,创编校园心理剧,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使学生身心健康。同时,各个年级,根据自己学生特点,存在的心理问题,召开心理健康主题队会;办心理健康手抄报;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做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等。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收到了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要做好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面对实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浅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二

1. 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 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 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 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 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 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 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 参与意识较强, 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 这些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 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也是将来走向社会, 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 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 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原因。

1. 家庭方面的原因。 农村家长一般情况下对其子女在校情况很不关心, 有的家长连自己的子女就读于何年级、班主任是谁、任课老师是哪些都不知道, 从来不过问其在学校的情况, 更不会主动到学校了解自己的子女情况, 与子女谈心、交流, 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2. 学校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现实中“ 分数至上” 的教育导向与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理念是不尽一致的, 它重智育, 轻其他方面的发展。 在目前教育评价制度的激化下, 部分教师的教育行为不受学生的接纳, 导致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 老师说东他偏向西。 部分农村学校, 不能开足开齐课程, 艺术教育的教师专业素质差, 实践活动少, 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 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中的陈规陋俗, 格调低下的影视镜头、街头书刊、成人用品、儿童不宜等社会环境, 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 使心理防线脆弱的学生失去平衡, 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4. 学生自身的原因。 这一时期的儿童身体或心理的发育, 身高、体重出现陡增现象, 心理开始逐渐成熟。 但是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处在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中, 阅历浅, 知识乏, 遇事或办事欠缺考虑, 常常会顾此失彼, 不计后果。

三、加强农村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 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 每周安排一至两节心理辅导课, 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障碍, 让其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教其正确面对困难的态度, 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2. 培训班主任。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 又是学生生活的教育者和领路人, 和学生朝夕相处。 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 班主任要处理班里方方面面的事情, 工作千头万绪, 而学生的思想瞬息万变, 班主任不可能顾及的太全面, 心理老师就可以及时协助班主任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查找原因, 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克服困难。

3. 培训家长。 心理老师可以据此定期 ( 一个月或两个月) 以家长会的形式, 对家长进行培训, 向家长讲解正确的教育观念, 讲授科学的育人方法, 渗透素质教育的内容, 提高家长的水平。 或以家访的形式, 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 指导家教方法, 在学生、老师、家长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有利于对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进行, 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紧密的结合,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4.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状问题, 开展不同专题的心理健康讲座, 开设心理图书资料阅览室, 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心理健康讲座, 能够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一些初浅知识, 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标准。 而开设心理图书阅览室, 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报纸、杂志、书籍等资料, 从而得到自我教育和提高, 同时也可以促进和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

5.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 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 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 如通过语言领域“ 打电话” 的教学活动, 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 培养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 通过社会领域“ 我不怕, 我勇敢” 的教学活动, 小学生懂得生活中什么是勇敢, 学做勇敢的孩子, 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总之, 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很有必要。 人的一生总是充满坎坷, 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只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 就会把此转化成前进的动力, 成功的垫脚石。 所以, 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挫折观、人生观至关重要。 这是我们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项极其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才能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崔丽娜.浅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J].德育心理, 2008, (08) :48-50

[2]埃里克森著.孙名之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 1998:109-113.

[3]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 2005, (5) :82-83.

3.浅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三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处于可塑性较强的时期,如果接受正确的教育,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受到不良影响,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扭曲的人格。人格的力量是一个人在社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就会多一份机遇,成功往往会光顾具有良好人格的人。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不但需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更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情商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和前途,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承受得住困难和挫折的打击。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纵是满腹经纶,也难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孟子说得好“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二、小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农村小学生的年轻父母外出务工成为新常态。本人任教的小学,留守儿童所占的人数已超过学生总数的一半。而随着留守儿童的增多,出现了新的社会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导致亲情的缺失。而且留守儿童由于平常在家是由祖父母管教,隔代教育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祖父母对孩子的溺爱,造成孩子的任性和骄纵。

(二)学校因素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职业也不过是谋生的手段而已,教师职业已经缺乏吸引力,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不愿报考师范大学,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也不愿从事教师职业。农村小学由于受条件限制,缺乏心理健康专业教师,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体不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很难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家庭因素

家长缺乏正确科学的教育方法,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忙于做生意,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孩子做错事,有的是责备,缺少的是平等的对话和思想的交流,没有与孩子平静地分析错误原因,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学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网络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各种不良信息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些学生经常沉迷于游戏而不能自拔,甚至家长叫吃饭,催促做作业,也无动于衷。

三、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针对小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现象,笔者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熏陶感染学生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冯恩洪先生也曾经说过“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这句话生动地阐述什么是环境育人。因此,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搞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中的每一栋建筑物、每一棵树木、每一片草地都应该是一种思想的传递,一种无声的教育。干净漂亮的校园环境给学生带来一种赏心悦目之感,熏陶感染着学生,丰富净化着学生的灵魂,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

(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启迪教育学生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善于利用语文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道思考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没死,来到你身边,你会怎样做?”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单纯而多样的,很多同学都说会把自己最好吃的东西、最美的衣服、最好玩的玩具等送给这个可怜的小女孩。接着,我又进一步提出:“假如她从此就长期住在你们家里,你还会这样做吗?”这一问题一出,刚刚还踊跃发言的学生就马上不吱声了,原因在于这班上的学生多为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对他们无疑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最后,我就以培养同情心、学会分享、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这样就起到了很多的心理暗示作用,收到了非常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充分尊重学困生,点燃希望灯火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各有特点,外向内向,好动好静,各种性格都存在,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强求一个文静的孩子变得活泼好动,也不能奢望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文静乖巧。我们必须针对每一个学生自身的不同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有点,也有自己的缺点。教师应该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偏爱优学生,而歧视学困生。要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平等的氛围,充分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同时,对学困生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不仅从提高学习成绩方面下功夫,而且要和他们深入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扭转他们的自卑心理,教给他们学习的科学方法,转变他们的学习习惯,让他们逐步提高成绩,缩小与优秀生的差距。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忽视他们,在课堂提问时,不能总是提问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把学困生放在一边不理,要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点燃学困生希望的灯火。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赏识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进步。每个人都有自尊,得到别人的肯定是人的天性,学困生也不例外。一句鼓励的话语比起十句批评更能唤起学困生的自尊,更能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潜力。去年,我接手班主任的班级,有一名学生,调皮捣蛋,无心上课,经常搞恶作剧,影响了课堂教学。经过与他深入谈心,我找到该生无心学习的原因,主要是在他小的时候,父母经常争吵,后来离婚。父母离婚后,他由父亲抚养,而他的父亲离婚后经常赌博,不太管他。家庭环境导致他形成了无心学习的坏习惯。他因为有时在课堂上搞恶作剧,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時间一长,就产生了自卑心理。了解到原因后,我帮助他分析了错误的原因,并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以后每当他取得一点小成绩,获得一点小进步时,我都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克服自卑心理,帮助他树立起自信心,鼓起学习的勇气。还安排班上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热心助人的学生当他的同桌,帮助辅导他提高学习成绩。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和帮扶,他有了很大转变,课堂上不再搞恶作剧,人际关系也有了很大改善,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较大进步。

(四)开展“美德银行”活动,助推人格养成

4.浅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四

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全文如下:

摘要: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是我国经济结构发生调整的产物,城乡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但是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由于种种限制不能在城市上学,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其性格的培养和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对留守儿童有着长远的影响。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每一朵花朵都有其绽放的权利,但是在我国当前的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有一群含苞待放的花朵经历着磨难的洗礼,那就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之一,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公益人士也积极捐款来援助留守儿童,但是这些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情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受教育权利是每一个人民享有的权利,但是几年前对留守儿童来说上学是多么难的问题,随着一批批希望小学的创建,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了保障。

随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之后,通过对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观察,发现农村小学中许多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小学生正处在性格养成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获得更好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经济报酬就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他们的孩子就交付给年老的祖父母养育,逢年过节才能回趟家看孩子,这中在父母长期缺位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留守儿童缺乏普遍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所以这些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和一些心理问题。家庭因素不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唯一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1生活在自我的小世界里,进行自我封闭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是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祖父母与儿童年龄差距较大,不能很好沟通,祖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所以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2情绪不稳定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呵护和陪伴,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容易暴躁,情绪易失控。

3不善于与人交往

留守儿童大部分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缺乏与人沟通的技能。

4留守儿童比较缺乏自信,内心自卑、迷茫

留守儿童大部分生活在比较贫困的地区,家庭条件一般比较贫穷,而且父母一般不在身边,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许多困难,所以他们都比较不自信,内心充满了迷茫。

除了上述问题外,留守儿童还有着厌学、缺乏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问题,在不同的留守儿童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并不是所有留守儿童都有这些心理问题。

三、在农村小学进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随着留守儿童问题的逐渐显现,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农村小学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那么该如何在农村小学进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1完善农村小学教学的体制,加强心理健康方面课程的教育

现在小学农村教学中缺乏心理课程的开设,不能对留守儿童进行系统全面的心理教育,而且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而且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要想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就必须健全农村小学的教学机制,让加强心理方面的教育。在新课程标准的提倡下,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需要注意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共同进步。

2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要起模范作用

在农村小学中,部分教师不具备合格的教师素养和教师技能,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教育对大部分留守儿童来说是启蒙教育阶段,对留守儿童的身心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渗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3在小学教学中灌输“爱”,让留守儿童在感受爱的同时去付出自己的爱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缺少爱和呵护,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就应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同学之间的关爱,让爱在校园里洋溢,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世间的温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不是多余的,通过“爱”让学生感知世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迷茫等问题。让世界充满爱,在感受和享受爱的同时,学着自己去付出自己的爱,从而为世界创造温暖。

4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应运用“游戏化”教学

采用“游戏化”教学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对象、内容、任务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备课过程中设计一些游戏帮助学生来掌握知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带领学生积极而又有序地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

让留守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加强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心理治疗,健全心理素质。

四、结语

5.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篇五

沈晓芳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菏泽市郓城县双桥乡中心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现有10个教学班,400多名学生,21名教职工。日前,我们对一至六年级的400多名学生小随机抽取了200人做了一项心理问题的专项调查,调查显示,表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高达90%,其小程度比较严重(已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占3%。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是自我封闭和自卑(25%)、焦虑甚至恐惧(20%)、胆怯(15%)、厌学(25%)、嫉妒(10%);敌视甚至仇恨(5%)等。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因客观原因(如家庭、出身、长相等)造成的自卑自弃心理;二是因学习压力等因素产生的倦怠心理;三是因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引发的逆反、对立、妒忌、敌视心理;四是因信心缺失和前途渺茫等因素导致的迷惘心理。对于上述心理问题,80%的学生表示可以自我控制,70%的学生表示平时能找到自己觉得有效的排遣办法。

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又很难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使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更加艰难。令许多教师苦恼的是,往往琢磨不透学生的所思所想,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而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来,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通和矫正而爆发的恶性校园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我们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冷峻思考。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社会环境因素

学生生活在社会小,社会影响问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前,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的社会问题比较多,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例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心理压抑之小;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完整的家庭关爱;社会的主流人才观与新课程理念相悖,一部分学生在社会评价小屡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等。

此外,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令人关注。由于“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抚养或寄宿在学校,致使学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小遇到了“四难”: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可见,“留守孩子”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了教育的一个新的难题。

2、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就农村小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还不健全,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学校的管理重心在智育而不在德育。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向来不敢在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上有丝毫马虎。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施德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疏于指导、研究和教育。这样,学校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理念,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一个得力的人员保障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实施有体系的心健康教育工作。

3、师资培训因素

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但农村小学的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三是教师编制矛盾突出,教师教学工作量太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农村教师接受了大量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训,但不成系统,且具体要求也不够明确。加之近几年,农村学校编制紧缺,在岗教师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学任务已疲于奔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小许多积淀已久的心理问题追根溯源大多都能找到家庭的原因。而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至少有三个不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问题:一是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二是学生大多在校寄宿,与家长的沟通不够;三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受到较大冲击,问题家庭、特殊家庭数量增大,受害学生的数量也在增大。

二、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

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近几年才引起重视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社会各界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关注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设置了课程,培训了师资,加强了管理,进行了督导。可以说,这项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科学的发展轨道。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首先,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仍然是教学质量,社会对学校评价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

其次,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理应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学校仍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小摸索,对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而,学校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被动。当问题发生了才引起重视,日常的教育工作还很不到位,其管理水平与师资培训力度还不能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再者,家庭是学生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背景,家庭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农村家庭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不少家庭的氛围不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我们在对部分家长小做了调查,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的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只有四分之一的家长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摆在最关注的位置,高达75%的家长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科学不了解、不关心,高达80%的家长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懂。这就很难保证每一个家庭都能给学生一个有利于心理成长的家庭环境。

由此可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切实加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显得刻不容缓。

1、加强教育督导。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畴。一方面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一方面形成适合农村学校及农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2、改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应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过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为根本目

标,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德育工作重要内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3、重视师资培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必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当前,应特别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部门应把此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倡导所有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强家长培训。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的状况,学校应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深入的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

5、关爱特殊学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6、改革学生评价。科学的学生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当前,农村小学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工作,研究学生评价与学生心理之间的关系,从评价方面为学生创设健康的心理成长氛围。

总结:

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措施上进行深化,切实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把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实做好。

6.浅谈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 篇六

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合市中学 语文 谢芳

联系电话:*** 摘要: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各方面好的方向发展,同时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弊端也随之而来。在教育界也不例外,第二、三产业的兴起让更多农村人选择外出打工以获得更高的收入来养家糊口。而农村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却成了这个社会令人堪忧的问题,也希望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

正文: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经常跟农村的孩子打交道,我喜欢用我的心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时我看到的是满是灰暗颜色的纸张,有时我看到的是安静的小花园,有时看到的是躁动不安的小兔。当我看到这些的时候,心里也会掠过一丝哀伤,但是我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多一些我所能给的关怀以抚慰他们幼小的心灵。

首先我要讲讲的是孩子的心灵伤害主要来源于哪些因素。

1、留守儿童问题

现在的农村热闹的时刻短暂了许多,也许只有春节佳节才有久违的热闹,在平日里都是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年轻人们都纷纷外出打工,挣取一家人的生活来源。孩子的教育自然而然成了问题,隔代教育给农村教育留下了很大的隐患,这些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在心理上和知识技能发展上也受到了限制。加之有些老人溺爱孩子,让孩子养成骄横任性的性格,最终管教不了。在我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那些由父母陪伴成长的孩子和留守儿童比起来,由父母陪伴成长的孩子在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方面都略胜一筹。当然也不排除少数留守儿童表现优秀的,但是在人格上却没有那么健全。可是如果光有文化知识,没有健全的人格对今后的生活工作我想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孩子的发展必须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孩子得到的最早的教育应该是来自父母,父母应该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年轻的父母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来源,要么就是害怕担责任,觉得养育孩子是一件辛苦的事,直接将几个月大的孩子就扔给老人抚养。孩子一切的习惯由老人的培养,等孩子开始上学读书了才将孩子接回自己身边,可是发现孩子有很多不好的习惯缺点,以及思维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活跃。于是只急于想着去改变孩子,纠正孩子。殊不知要想将一棵长歪的小树苗纠直立是需要时间的,心急强行地去纠正只会换来孩子的痛苦以及心灵上的伤害。小小的他会厌倦父母的教育,同时他也会用挑剔和效仿的目光去看待父母的一些缺点,因为他经常被父母否定,自尊受到损伤,在这个家庭中想方设法赢得他的肯定地位。这样同时更引起父母的恼怒,所以这个家不再是温馨温暖的避风港,而是充满挑剔责备的争吵,最终构成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就算老师苦口婆心跟孩子说,这也是父母爱你的表现,可孩子也仍然难以理解这样特别的爱,这也给教师的说理教育工作带来困难。留守儿童问题最终就是导致家长跟孩子之间互相不了解,不理解。当对孩子不了解的父母对孩子的纠正教育失去耐心时,于是抛责任的状态由开始了,开始撒手不管了,任其发展,最终又给孩子的发展留下隐患。所以在这里,我想说,责任是维持一个家庭健全和完美的支柱。作为父母有责任养育自己的孩子,有责任教育好孩子,教育孩子更需要注重方法。

2、农村父母文化水平有限,容易棍棒实行教育

在农村,总有家长见到我就说:“老师,我家孩子调皮,要管严一点,不听话就打。”我每次总是笑着说:“孩子有自尊心的。”我想很多农村的父母却不懂自尊心这个词的意思,有的甚至到学校公共场合来打骂孩子,这无疑给孩子的心里增添一道自卑的灰暗色彩。喜欢棍棒教育的父母必然是急躁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这类家庭的孩子多是叛逆的性格,就像弹簧,压制越紧,反弹力越大,这样给教师的教育工作更是增加了一道牢锁。所以我很希望我们能多做一点孩子教育知识的宣传,让更多父母多一点耐心去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深切体会到父母的关爱,以及教师的关怀。

3、当前的婚烟现状令人堪忧。

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人们那颗浮躁的心跟着旋转起来。在城市打工的男男女女不再因为家庭地域差异一些现实因素而将爱情扼杀,浮躁的心得来浮躁的婚烟,婚烟在他们眼里成了儿戏,想结就结,想离就离,缺乏责任心。最终受伤害更多的是孩子,在农村,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多,这类孩子多半沉默寡言,看起来总是一副忧伤心事重重的样子。的确,一个家有爸爸妈妈,少了谁都不完整,少了爸爸或者少了妈妈,孩子怎么会开心快乐茁壮成长呢?当一个孩子背着这样的心理包袱成长时,小小的心灵怎不会扭曲?所以我们多一点责任心,让这个家庭多一些和谐的色彩。再次我要谈谈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1、家长父母和教师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

《传习录》里有句话“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任何事情需要抓住根本去解决。初中阶段属于孩子正处于心理断奶期,他开始有自己内心的想法,看待事物有他自己的角度。家长和教师应该多一点耐心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没有人愿意聆听他们,孩子就不愿意表达出来,这样就不利于师生沟通,不利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最终也将导致孩子的心和父母之间的心之间树立重重屏障。所以教师和父母都应该多一点耐心倾听,不要对孩子的诉说感到不耐烦和幼稚,多顾一点孩子的感受,孩子将更加信任你。

2、给予留守儿童正确的引导

对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地呵护,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学习去生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也应该采取不同对策的心理教育,首先身为人师的我们也应该有一个积极阳光的心态去感染学生,让我们手心的温暖能够传递到孩子的手中。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成长,在他的世界观里不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不好的,不明白应该如何更好地待人处事。所以对这些留守儿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给他们多一点道德道理的启发,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让孩子在语文课文中收获更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会,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班主任也应该跟孩子父母多进行沟通交流,让父母对孩子多一点了解,也让孩子能感受父母多一点的爱,从而让他们拥有积极向上阳光的心态去学习、生活。

3、多注重单亲家庭孩子的感受。

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多敏感,缺乏安全感,自尊心太强,想要大家都在乎自己,也容易产生自卑感。所以他们常常容易误会别人的行为和话语,哪怕一个小小的行为举止,哪怕一句别人很随意无意的话,都容易跟别人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因为缺少其中一方父母的陪伴关爱,这类中学生也容易早恋,想要以他人的在乎来弥补内心爱的缺失。,并且很依赖情感给他们带来的短暂快乐。所以教师在遇到学生早恋的情况时,不是单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更多的是从家长方面做好思想沟通工作。孩子早恋可能是缺失父母双方的关爱,我们成人应该多为孩子想一想,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给予孩子多一点关爱和温暖。而非只顾自己婚烟的失败感受或者憎恨婚烟中的对方,所以希望单亲家庭孩子的父母们都能够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教育和健康成长问题。

4、构建和谐的校园心理文化。

在我接触的这些学生当中,我所观察到的学生心理问题也主要是这些。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个人主观能动性,只有拥有了这些良好的外在因素才能更好的促进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学校做好学生心理工作可以有很多有效措施,如举办励志教育活动,组织相关书籍报刊文章的阅读,触动学生心灵,给予学生精神上的动力。也可以设立心理辅导站,通过写信的方式让学生诉说出自己的心声,也为学生解决一些学习生活上的烦恼,减少他们的无助感,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5、教师处理孩子心理问题学会艺术地处理。

7.浅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七

1. 调查分析。

(1) 通过调查问卷、访问等形式得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 (2) 将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建立档案, 把他 (她) 们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和性格特征等都记录在案。

(3) 分析有心理障碍学生的形成原因, 并对各类情况制订出相应的辅导方案, 然后由课题组集体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修改后再实施。

2. 获得信任。

想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教师就必须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学生。我们有的教师平时老是板着脸说教, 学生稍有差错, 就大声呵斥、批评。如此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对立心理, 这样的教育效果就不可能好。所以获得学生的信任是进行心理辅导的关键因素。为了获得学生的信任我们要求教师作到以下几点: (1) 用高尚的情操、积极进取的精神去感染学生。 (2) 用表率行为去引导学生。 (3) 用真才实学去吸引学生。 (4) 作风民主。

3. 创设情境。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最基本的因素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心理环境。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 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有精神形态的包括师生关系、校园气氛与文化等。它们通过感召、认同等作用, 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为此,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 以尊重和维护学生基本心理权益为核心, 优化师生关系。 (2) 让班集体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注重班集体氛围的塑造,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3) 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 师生互动。

(1) 抓好心理健康知识的教学和宣传。 (2) 摸准学生心理, 启发诱导, 与学生谈心。首先, 了解学生是师生沟通的首要条件。其次, 谈心要有启发性和鼓动性。 (3) 开设心理咨询室, 欢迎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谈咨询关系的处理上要讲人情化, 讲咨询内容上生活化;咨询语言的上真实化;讲面谈咨询的上科学化。 (4)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 师生间的感情常常比较冷漠, 这时候我可利用这种间接的传导关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种间接传导多是学生间的传话, 学生间的话更易让人相信。教师如果正确地运用这种传导关系, 把对某个学生的肯定性评价通过中间传导, 间接传到被评价者耳中, 是有利于缓和师生间已造成的紧张和敌视心理的。 (5) 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当学生当面不好意思说, 而又想说出心里话时, 可以采用上QQ聊天或E-mail的形式与老师交流, 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

5. 自主内化。

内化是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 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 结合在一起, 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 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1) 老师之间要统一思想, 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老师之间要互相沟通, 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 统一教育思想, 特别是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 他们更需要关爱, 更需要呵护。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相信你, 按照老师的教导去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2) 引导反思, 纠正自我, 寻找新我。我们开展了“三个一”活动, 即学生每周写一篇“我最满意的一件事和我最不满意的一件事”的周记, 反思自己一周来的所作所为;每个月给自己的家长写一封信, 汇报自己在学校一个月来的表现;每个学期写一篇“老师, 我想对您说”的作文, 诉说自己想对老师说而又不敢说的话。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能够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 加强学生与家长和老师沟通, 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 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

8.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篇八

【关键词】农村 小学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2亿多农民工,而且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递增,而留守儿童则已达到5900多万,数目庞大的留守儿童目前已成为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思想启蒙和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起步期,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和关爱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主要体现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性格缺陷。这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情感关怀和必要的心理关怀,遇到困难和委屈的时候也找不到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久而久之也就不愿意与外界多接触。有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和行为孤僻等性格特征,平时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和老师同学甚至家人多交流,凡事都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这不仅不利于孩子们的情商增长,也不利于他们的智力发育。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父母的生活照料,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良,在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同时,也危害了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孩子们可能会觉得没有人在乎他们,从而变得自暴自弃。并且,父母外出打工,家里的农活和家务活难免会部分落到肩膀还很稚嫩的孩子身上,孩子们会因为过于繁重的家务负担旷课、辍学甚至因为厌学而退学,缺乏完整义务教育的他们更容易在社会中迷失,甚至做出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此外,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有时也会受到威胁,这些都不利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要解决,还要从根源抓起。教师应当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有一个比较细致全面的了解,给全班每个同学建立一个“家庭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父母的工作职位和联系方式,以及其他家庭成员的情况。获取孩子们的家庭状况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开学报到的时候事先准备一份表格,当家长领着孩子来报道的时候要求家长仔细填写表格;也可以平时和学生多沟通,和他们聊聊自己的家庭,对于留守儿童更要多沟通,通过沟通教师不仅可以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还可以发现他们对于父母和目前生活状态的看法,了解了孩子们的想法,教师要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就更具有针对性;教师还可以尝试家访,每个学期确定几个同学作为家访对象,深入到孩子们的家庭生活,获取关于留守儿童家庭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教师还要和孩子们的父母多沟通和联系,争取取得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支持和理解,响应学校的号召,配合学校给孩子们更多关爱,给教育更多支持,让孩子们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着的。

(二)全面关爱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

了解了孩子们的具体家庭情况只是第一步,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家庭状况制定一套相应的应对措施,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更全面的关爱。教师的关爱应该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教育,不仅是“教书”,更是“育人”。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外地,即使他们再支持学校的工作,给孩子们的关爱也难以做到周全。在孩子父母外出务工期间,教师应当由单纯的施教者转变为孩子们的“临时父母”,在生活上,给孩子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例如组织全班学生给留守学生过生日,节日给他们送贺卡,生病感冒组织学生给他们补课、献爱心,等等;在学习中,一方面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爱上学习,因为“喜欢”而学习,而不是“为了谁”或是“为了将来”学习,这样只会加重孩子们的心理负担,长久下去孩子们总有一天会厌恶的;另一方面要教会他们学会学习,也就是自主学习,知识是使人快乐的源泉之一,在知识浇灌下,孩子们的内心会变得积极乐观、感情充沛起来,教师在学习方面需要为留守儿童做出的努力,主要从以上两点进行引申。

(三)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价值观

对于孩子们的监护人来说,可以“监护”的方面似乎只限于物质方面,例如孩子们的吃穿住行,而对孩子们的道德和伦理教育关注较少,导致少数留守儿童崇尚拜金主义、爱摆阔、从小好逸恶劳等不良思想和习性的产生。在大多数家长的眼里,只要孩子们没有犯什么大错,生活上和学习上的问题家长们都不大会过问,来自父母的约束和管制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也促成了孩子们的纪律散漫和行为越矩。因此,有必要建立学生监护人、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不仅关注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更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共同促进留守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三、结语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个新的课题,更是一项现实的任务。农村小学在对待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方面,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有效促进功能,更要联合家长乃至全社会来共同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何文红,李作春. 浅议改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有效对策[J]. 甘肃教育督导,2012(11).

[2]戴斌荣.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3).

9.浅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九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思想、知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尤其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师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然而,目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滞后状况,要改变这种现状,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关键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它包括对学生的兴趣教育、思维训练、创造教育、意志锻炼、性格教育、情感培养、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性培养等。

一、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在农村学校更是如此。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竞争的压力再加上他们发展与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使得他们的焦虑、抑郁、敌对、孤独水平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二)要使农村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少年强则国家强,对青少年的培养,不仅是要让他们学习知识、发展智能、增强体质,还要促进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化解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得到思维的启迪,学会人际交往,提高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繁荣进步,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全国总人口的大多数,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局面,首先要重视农村社会和谐健康氛围的创建。因此,在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务之急,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心理的形成,同时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净化农村社会风气,使他们能养成积极、理性的处事态度。

二、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问题

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是一片正在开拓的领域,虽然有的学校已经开始起步,但是在观念上和现实中还有很多问题。

(一)教育观念依旧落后

目前,就农村学校来讲,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令人担忧。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许多农村学校从领导到老师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偏重智育,偏重分数,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很少甚至没有去关心学生内心世界和心理健康,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缺乏兴趣、情感脆弱、个性得不到健康发展等问题。老师们普遍忽视学生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是针对少数问题学生的“治病”工作。

(二)对心理健康教育概念模糊,有德育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和德育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不同之处是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个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德育侧重个体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培养,二者不能相互替代。然而,大多数老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一知半解,他们往往从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看问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耐挫心理培养”、“自信心培养”、青春期教育“、”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用德育的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走向了德育化的道路。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包括学习心理指导、能力培养与创造教育等。

(三)存在着心理学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限制

在农村学校里,心理健康知识在广大教师中普及率低,面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少教师爱莫能助,束手无策。他们不是对一些心理问题无法解决,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感到困难。于是,当学生心理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就习惯用思想意识、道德观念或是自己的行为准绳去做出是非、对错的简单判断,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另外,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本身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诸如脾气暴躁,情绪反复无常,缺乏宽容忍让意识等等,这种不良的个体心理品质,对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四)工作过于形式化

目前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重形式,轻内容的阶段,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形同虚设。一些农村学校尽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但工作无成效,存在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一些学校开设了心理咨询室但基本无人问津;运用了心理测验表,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而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致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华而不实、赶时髦的空架子。

(五)留守儿童增多,家庭教育缺失制约着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近几年随着农村家长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也逐渐增多,学生远离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儿童的父母忙于在外赚钱养家,无暇顾及子女。而祖辈主要所关心的是孩子吃饱了没,睡好了没,穿暖了没,很少关心孩子心里正在想什么,学习上有什么困难,心理上有什么压力.......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因此这一部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尤为迫切。

三、解决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发展。但不少农村学校却仍处于观望状况,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逃其咎,追求高分已成为不少校长和教师办学的思想基础。当前,要加大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使所有人都懂得心理健康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都有极大的影响,要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看待。

(二)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素质在各种素质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思想道德有思想品德课,文化科学有各科教学课,劳动技术有劳技课、身体有体育课,唯独心理素质没有心理课,这是很不合理的。因此,很有必要在农村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解决以下两大难题:第一,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仅仅依靠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很难照顾到全体学生。第二,目前农村学校中受过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训练的教师奇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引导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解决妒忌、多疑、敏感、抑郁等青春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心理态势。

(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

教师问题是制约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大量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作基础,现在许多教师所具备的知识还十分有限,因此,在师范院校的支持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它直接关系到这项工作的成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时间内对农村教师进行系统的心理教育专业培训不大现实。教师的培训可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有计划、分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展,短期培训、教师自我进修相结合,使农村学校的教师尽早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能灵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工作方法。

(四)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是农村学校的中心工作:如何有效地发挥这一主渠道的作用,是实施心理教育的又一关键所在。学科渗透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通过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借比赛来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五)在课外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多开展各种形式的兴趣小组活动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群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与同伴交往协作时所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让他们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并愿意与他人交往。另外,农村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心理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六)强化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方便的,由于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要比其它任课教师更熟悉自己的学生,这样就利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第一时间为学生指点迷津,指引前进方向。在日常班级工作中,班主任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对全体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有效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在农村学校中,要注重将班级的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以形成坚实的心理教育工作基础和运行机制。

(七)优化心理环境,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教育作用

人的情绪极易被周围环境所感染,因此,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学校创设的心理氛围中起主导作用的必然是学校中的教师。因此,教师的人格因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影响。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教师要能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在师生的交往中,教师应和蔼、热情、宽容、耐心、作风民主、行为坚韧,同时具有令人愉快的神态;教师处理问题时应尽可能公平合理,有幽默感,关心学生,善于正面教育,有独特的教学才能。如果教师脾气不好,偏激,不公正,对学生漠不关心,要求不合理,或者对学生不友善,进行挖苦嘲笑等等,那么学生的心理也不会非常健康。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摒弃那种“严师出高徒”和“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要循循善诱,宽严并举,学会与学生交朋友。在传授学生学业的同时,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方面的交流,在育人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去简单地责备,而是能在分析中给予引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八)开展家庭心理辅导

家庭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对孩子的心理素质都有深刻、持久的影响。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太重视,往往不注意家庭环境的建设,因此,农村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还应延伸到学生的家庭中。亲子沟通可以分享快乐、倾诉烦恼、表达爱心,能使子女保持心情愉悦,也可以配合学校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困扰。父母闲暇活动也要提高格调和品位,改变现在农闲时沉溺于打麻将、赌博等不良活动的状况,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另外,父母的言谈举止也要健康、文明,以促进孩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李敏.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06)[2] 李慧英,郭官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影响因素分析[J].集宁师专学报.2008(02)[3] 龚成彬,车艳.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与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08)[4] 陈朝栋,苏涛.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矫治途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4)[5] 罗宽国.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个误区[J].教师之友 2000年07期

[6] 杨小青.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困难与对策[J].教育探索 2003年09期

[7] 徐海军.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解决[J].吉林教育 2006年Z2期

[8] 黄勇明,许丽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 2006年10期

10.浅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十

希望小学:**

摘要:班主任工作虽然繁琐又劳累,但为了孩子,必须潜心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加强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专业的心理教师比较缺乏,心理教育也没有得到普及,尽管学校教育一直提倡注重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也是心有余力而不足。所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便落在班主任的肩上。

关键词:农村

班主任

心理健康

策略

身为基层的一线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六年来,一度担任班主任的我发现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专业的心理教师比较缺乏,心理教育也没有得到普及,尽管学校教育一直提倡注重学生的心里健康教育,也是心有余力而不足。所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便落在班主任的肩上。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在工作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影响小学生心理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家庭原因。家长对其在物质上有求必应;生活上过度地保护和干涉;学习上过分计较成绩,而对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关心。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进而产生了心理障碍。还有许多孩子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由于工作常常不在家,形成了单亲家庭或家中缺少与父母沟通,看到别人一家和和美美,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就我班学生父母离异的就占20%,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占60%,父母有一方在外打工的占25%,这样孩子得不到父爱、母爱,渐渐就形成了不健康的心里。另外,社会,学校、老师、同伴对孩子心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

小学生处于人生成长的起点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成绩上的竞争和父母期望值过高的双重压力下所产生的学习上的厌学、弃学、逃学等情绪和行为;其次,叛逆情绪和独生子女的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如抵制父母、老师,性格孤僻、不合群、自控能力差等;另外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导致的道德品质方面的问题,如欺负同学,毁坏公物,组建小团体等。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虽然只是存在于部分小学生中,但是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会对存在问题的学生本身的成长和生活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这些不良影响会波及周围同学,影响学校正常的有序的教学工作,破坏教育的本来意义。

三、实践工作中应对策略:

(一)做学生子的知己,让其倾吐心声。

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作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敞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往往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损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我们教师平时不能以师道尊严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当成知己的朋友,对他们充分地加以信任,这样学生才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他们才会没完没了地向你倾吐心中的沉闷和不快。这样我们才好“对症下药”。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上遇有困难,家庭生活受挫折时,他们心情苦闷,情绪失衡时,班主任要及时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开展谈心活动,并以诚恳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让他们把心里的积郁情绪渲泄出来,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作文教学中布置《我想对老师说》的题目,或让学生写小纸条,偷偷地夹在老师的书里等,使一些较内向的学生或有”难言之隐“的学生通过书面形式与老师交流思想。老师则应该对此做好保密工作,并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区分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帮助。

(二)用爱滋润,用心导航。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就像一场绵绵的细雨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班主任爱学生,先要无条件尊重和接纳他们,坚信他们能自我完善,走出阴影。这种尊重和接纳,不是接纳和赞同他的错误,而是尊重和接纳这个犯了错误的学生,就像母亲对待自己犯了错误的孩子一样。,少说多听。要创造条件和氛围,让学生多倾诉,宣泄情绪。要尊重、理解其感受,只有让他们认为老师是尊重理解自己的。才可能拉近距离。另外不能批评和指责受辅导者。如果批评指责有效果的话,就不可能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具体说,就是要先避开孩子的错误,从别的角度入手,慢慢让该生自己发现问题、认清问题、解决问题。我们老师如果习惯“皱眉头看学生,从不面带笑容”,对学生批评是大声地责骂,而缺乏了解和关爱,那么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心情压抑、情绪低落。这不仅影响他们目前的学习和生活,严重的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还会造成障碍。相反,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灵,用心去导航学生的言行。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个温暖的抚摸,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便会在老师的爱中感化,健康成长。

(三)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舞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所以班主任要多组织一些活动或比赛,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舞台,如表演小品、诗歌、舞蹈、歌曲、绘画、写作、演讲等精彩的节目。近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惯例,让学生说一件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或者讲故事等。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的心里得到满足和平衡。尽情地展示自我,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心理效应,他们会朝更远大的理想努力。这样,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会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不断的成功中明确前进的方向,心理更健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活动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源泉。因此,我在实际工作中就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身心特点,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一些生动活泼、健康积极、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孩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如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过中秋,端午节等。利用节假日,组织其给父母打亲情电话。我发现有些学生非常乐于与人交往,但交往常常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不容易接纳他人,容不下别人一点点不足。我就组织学生开展“拔河”“小组夺红旗”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的活动,有着不需要刻意营造就存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在活动和交往中引导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借助于集体的力量,培养他们优良的个性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也常利用学生一般崇敬英模的心理引导他们向英雄人物学习,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开展“讲革命英雄故事”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

(五)、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靠班主任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孩子因缺少关爱而变得自卑、情绪低落,易冲动;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忙对孩子无暇顾及,放任自流,导致孩子不求上进,自暴自弃;还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娇纵了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的心理„„以上家庭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畸形发展,在性格上孤僻、胆小、忧郁、人际关系不良,以自我为中心,不能与人合作等。危害着孩子的心理健康。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应主动争取家长交流,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才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我一方面利用家长会,就共性问题与家长进行双向交流、沟通、相互配合;另一方面、通过电话和个别谈话方式,就个别问题与家长取得联系,找出病因,密切合作,架起家长、学生、教师情感交流的桥梁。

班主任工作虽然繁琐又劳累,但为了孩子,必须潜心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加强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让每个孩子的头顶上都有一片蔚蓝的天空,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生活成长!

参考文献:

1、沙莲香《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年2月

11.谈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十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发展这一问题。作为农村小学,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对滞后并且明显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有的教师以"独断专行"的教育行为来捍卫在学生心目中"权威"地位,对部分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伤害;社会上的 一些对教育认识的偏差,也使得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

一、“习以为常”的现象--现状的缩影

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之一:学生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不听话你你就打!没问题!而老师也感到这样的家长真是通情达理,对老师信任,跟老师配合"。

现象之二:老师对学生说: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谁要完不成,明天早晨你就别进教室了!"第二天早晨,果真有的学生被拒之门外,有的明知"进了门",干脆呆在家里不来了或逃学了。

现象之三:老师对反驳自己的学生说:"你这是什么态度?竟敢和老师顶嘴?你还想不想念书了?!"在老师的呵斥中,学生满腹委屈但不再讲话。而这些现象,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也可以说是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浓缩。

二、看不见的危害--心理伤害

上述这些现象,已不是简单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问题,而是一种心得上的惩罚,心灵上的伤害,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

1、不尊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对学生的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的"霸权主义"作风,使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宽容,从而产生了羞愧、自卑、不思进取、委屈、失望、说慌、无助、失落、对老师疏远,逆反心理等心理现象,使学生的心理受到伤害。

2、不讲究科学,使学生的心理产生障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研究学生的心理,不讲究科学,跟着自己的感觉走,滥用不正确的惩罚措施,例如前文提到的罚做100遍作业,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学生产生了心理障碍,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自卑感、受挫感、丧失自信、缺乏兴趣、忧郁、压抑、胆怯、畏难、自我形象降低...总而言之,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其实不平常,它们造成了我们看不见的伤害却是更深的伤害--心理伤害,破坏了儿童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而这个问题恰恰就是长期被我们广大教育者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所忽视的问题。

三、原因探究

造成这种农村小学面积大学生心理频受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完善与提高的根源何在?也就是说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令人"习以为常"的小事?为什么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引起教师、家长的重视?

1、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提起心理健康教育,很多人想当然地把它理解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认为思想健康,品德高尚就是心理健康。其实,根本就不懂得心理健康是怎么一回事,就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育了。

2、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也有一些教师,朦朦胧胧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但却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与己关系不大,与教育教学关系不大,那不是自己该研究和能研究的,而是专家学者的事。

3、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也有部分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心理健康对于学生、对于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当他想认认真真地来做这方面事情时,才发现,原来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是那么缺乏,无力支撑,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操作。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的界定及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的教育的一项内容和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全新学科,是心理学理论的技术体现,属于应用心理理解范畴,是直接服务于人心理健康的一门独特的理论与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不等同于单项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但它包涵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某些理论与手段,而更多的则是心理教育与训练。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不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具有战略性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助手,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良好的心理素质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的不可或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载体。据有关统计资料表现,87%的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不是智商与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心理状态的问题,也就是说,87%的学生学习困难,是因为他们的心理处于不健康状态。这也足以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伤量之重。其次,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它的新观念、新手段还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法实效,真正取得"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突破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成长变化。既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教师也接受了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心理健康工作开展得更好。

六、农村小学怎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教师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作为农村小学,不可能配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那么就需要普通教师来"兼职",所以,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通过以下途径: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有发泄的渠道,减轻心理压力;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当然,有些有效的途径是靠教师们在亲身的工作体验中摸索出来的。只要我们有心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把这项工作做好。

上一篇:业务技能业务知识培训活动总结下一篇:同学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