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戏剧与课堂教学

2024-10-16

舞台戏剧与课堂教学(共10篇)

1.舞台戏剧与课堂教学 篇一

浅谈戏剧舞台艺术

戏剧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化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戏剧艺术是活人当众演给活人看的综合艺术,有着电影、电视无法拥有的独特魅力。尤其在影视艺术出现之前,它一直是人类文化生活中最有群众性和吸引力的重要艺术门类。它对人们的精神世界,社会道德面貌,以及政治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是否具有戏剧艺术鉴赏力,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有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虽然是编导专业的学生,但对戏剧戏曲的了解仅仅止于课堂之上,在亲眼见到大四学长学姐的毕业汇报演出之前,我所观看的戏剧都是来自于媒体,并且对戏剧不怎么喜欢,但是真正坐在台下观看过一场表演后,我被深深地吸引了。这时的我才感受到戏剧所具有的独特魅力,那是从媒体上观看戏剧时所感受不到的奇妙感觉。从那一刻起,我喜欢上了戏剧。下面由我发表一下自己对戏剧的浅薄的理解。

戏剧是演员扮演角色,是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戏剧一般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由古代民族、民间的歌舞、技艺演变而来的。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艺术。构成了戏剧的特有艺术形式。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演员和布景再现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教育和审美的目的。

戏剧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戏剧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体现。戏剧是受时间与空间制约的,音乐是时间艺术,美术是空间艺术,而舞美是时间艺术

和空间艺术的结合体。它通过布景.灯光.道具.服装.装置及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来美化舞台空间,营造并渲染所需要的艺术氛围,把各类表演艺术衬托的更为美,更具生命力。若说表演是艺术“红花”,舞台就是“绿叶”,红花虽美,还需绿叶陪衬。

戏剧中舞台设计的空灵性和时空转换的自由性是令我惊奇的,一部戏剧,通过舞美的设计就可以横跨时间和地点。中国传统戏曲的舞台用一个空空的物理空间表示无限丰富的审美空间。常见的一桌二椅的舞台设计本身并不体现戏剧行动发生的时间、地点、历史氛围、文化特色,不提供行动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在演员上场之前,这个空间不表示任何地方;但随着演员的表演却又可以表示剧情需要的任何一个审美空间。写实话剧大多采用闭幕的方式,用幕间歇表示时间的流逝,以布景的改变表示空间的转移。戏曲由于采用空灵的舞台设计,不表示任何固定地点和时间,所以戏曲的时空转换从来就不是问题。在我所观看的戏剧中,有一幕令我印象深刻,《暗恋桃花源(台版)》中,舞台上仅仅靠着一座秋千和一座老式的路灯这两件道具,再配合着灯光的照射和男女主人公的服装,在女主人公的优美歌声中,观众一下子就被带到了几十年前的老上海,这便是舞台设计的空灵性和时空转换的自由性的体现,也是戏剧中奇特的地方。而想要表现这两点,横跨时间和地点,则是与舞美的设计是分不开的。

舞台美术(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舞台美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它涉及到许多艺术门类,以其独有的特性区别于一般美术的规律。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2

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

舞台美术具有以下特性: 1)属二度创造艺术。它须在剧本文学创作及导演总构思的基

础上进行再创作,以其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剧作的内涵。舞台美术创作源于生活,但又须以剧中人物、事件和规定情景为依据,并须与导演的创作意图相协调。在演出中它起到了丰富、补充和加强人物形象塑造,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

2)从属于表演艺术。舞台艺术的中心是表演艺术,景物不能

脱离表演自我炫耀,而现代舞台美术则融入和加强了演员的表演,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在人物与景物造型方面无不

具有空间特性。首先人物造型是依附于三维的演员身上,而景物造型则为演员表演提供必要的空间环境,景片平台、道具等皆需占有空间。在演出的全过程中,时间在不断流动变换,人物造型也随角色行动而变化。人物景物皆须随着剧情发展而显示出时间的推移。

4)具有综合性。舞台美术本身是布景、灯光、化妆、服装等

诸多造型因素的综合体,它们之间既有分工,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一般来说布景、灯光担负着表现戏剧环境的作用,服装、化妆担负着表现人物的作用。灯光直接渲染人物,布景间接表现人物,人物塑造有时也间接表现环境。所以现代舞台美术虽然可以区别出布景、灯光、服装、化妆等,但塑造戏剧环境与人物的全部任务是由舞台美术综合体共同承担的。它是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5)技术性较强。舞台形象要依靠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体

现出来,因此它的发展历来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古希腊悲剧中的天神下降,只不过从更衣室二层阳台上用篮筐将扮演天神的演员垂吊下来。而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则出现可用以飞吊云朵和天神的舞台机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添加了转台、升降台和推台等各种混合机械。16世纪欧洲剧场使用蜡烛和油灯照明。19世纪初煤汽灯出现后又改用气灯,直至发明了电光源,舞台灯光技术才发生了一次突变。近年来微机控制系统和激光技术的发展更开拓了舞台灯光的新领域。立体音响、幻灯以及电影放映设备及新型材料的涌现,都更丰富了戏剧演出的舞台技术手段。

舞台美术的功能: 1)2)3)4)5)塑造人物形象。

创造和组织戏剧动作空间。表现动作发生的环境和地点。创造情调气氛。揭示戏剧思想。

舞台美术中的每一部分对于整个戏剧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每一个细小的部分都充满着导演和工作人员的心血。其中许多部分从电视和媒体上来看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的,可其中有一部分是要到剧院亲眼观看戏剧才能体会到的,这就是灯光,当然,这只是本人自己的理解,不代表大多数人。舞台灯光又称舞台照明,是舞台美术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运用舞台灯光设备以及技术手段,在演出过程中,随着剧情的进展和表现人物的需要,以光色及其变化显示环境,4

渲染气氛,创造舞台空间感、时间感和剧作所要求的意境,并提供必要的特殊效果如风、雨、云、水、闪电等。正是灯光的存在,使得舞台上立体的布景与运动着的演员统一起来,形成一幅幅移动着的画面。舞台灯光概括说来,具备以下几种功能:

1.视觉照明。这是灯光的基本功能,使剧场观众得以清楚地观看到舞台的全部和演员们的表演。

2.突出人物,引导观众视线。这项功能主要通过舞台追光来实现,用一束明亮的光线扫过较暗的舞台,由于人的视觉原理,自然地会去注意舞台上最亮的区域,从而完成对剧中人物的特写。

3.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感和展现舞台幻觉。这项功能需要通过舞台诸多因素合力才能够得以实现,在灯光、舞台布景、服装、化妆等多要素的联合作用下,将观众带入一个如梦幻般的氛围,从而对故事发展和行进的戏剧环境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创造剧中的空间环境。

5.显示时空转换,突出戏剧矛盾冲突和加强舞台节奏,丰富艺术感染力。有时也配合舞台特技。这一点我在观看本学校大四学长学姐的毕业演出《德龄与慈禧》时有体会,当剧情渐渐进入高潮时,有时都会通过一个“太监”站在舞台的右下角前方宣读“慈禧”或“皇上”的旨意,或者是说明事件。这时整个舞台上就只有一束灯光聚在“太监”的头顶,不仅突出人物,引导了观众的视线(第二个功能),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太监”的台词上,还进行了时空转换,进行了转场。

舞台灯光不仅能够创造浓厚的戏剧氛围,而且有助于形成统一的戏剧5

风格。剧作的主题、导演的理念、服装的华美、舞蹈的绚丽,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音乐剧精神主要依靠灯光来表现。作为舞美的重要元素,舞台灯光日益成为成功塑造人物形象、装饰演出舞台的重要手段。在电视电脑上观看戏剧时灯光的作用同样都能体现,但是在剧院中观看时,灯光的变换体现在整个剧院中,那样的体验和感官是在媒体上感觉不到的。

除了灯光,还有一样是我认为一定要到剧院才能体会到的,与灯光异曲同工,那就是音响与音乐。通过媒体观看时,音响音乐都能听见,但在剧院中时,声音的体现还有左右声道立体声等区别,而正是这些区别是观众通过媒体播放感受不到的,它会带来另一种不同的体验。我们无论看舞台表演或是看电视电影,如果把声音关掉,没有语言和音乐,光有画面,你肯定感到不知所云,更不用说去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环境气氛。声音与灯光一样,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感受,例如空间感,细分可分为:1.环境感:作品中的空间环境。2.透视感:即距离、远近、深度感。3.方向感:声源的方位、距离。

当然这中感觉需在剧院中才能更好的体会。运动感:任何声源都可运动,其声音会随着位置的改变而引起音量音调的明显变比。色彩感:声音没有实在的外形。色彩感是对它的属性的特别描述:地域色彩,不同民歌、方言、音响。民族色彩,不同国家、民族的特定生活环境、习俗。传统文化形成的社会生活色彩,可以通过声音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反映。时代色彩,声音可以反映时代的特征和风貌。

在舞台整体意境的营造中,舞美、灯光、音响、音乐、服装、化妆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一般来说,它们都不是主体,不居于主导地位,也6

有很少的独立价值,但非不重要。它们为演员的表演创造某种可以感觉到的外部环境。

戏剧艺术欣赏应该是欣赏戏剧作品。戏剧作品指的是一场戏剧演出,不只是指剧本,剧作家创作的剧本只是给戏剧演出提供基础。一场戏剧演出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演员扮演角色、舞美设计师设计布景、绘景师绘景制作、服装师设计服装、化妆师给演员化妆、音响师制作音响效果„„要欣赏戏剧作品只能是欣赏演出。中外戏剧史上留下的遗产主要是剧本,舞台艺术没有留下来。

欣赏戏剧戏曲艺术的点太多太多,由于我对戏剧戏曲的学习和了解有限,只能在此浅薄的对于舞美进行一点理解,而戏剧本身的剧情、戏剧的三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其实更有分析欣赏的价值。

戏剧艺术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而作为将来要对各种艺术进行学习和了解的学生来说,学习欣赏戏剧艺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能为我们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新奇体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等。)

2.舞台戏剧与课堂教学 篇二

从大的方面讲, 化妆发展到今天, 戏剧舞台化妆与影视化妆在真实感、浓度、化妆品或专业化妆的程度之间, 已没有很大的区别。而具体看来, 它们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异。例如, 在大型的镜框式舞台上, 由于距离的关系表演者已与形体、动作、服装和表演融为一体, 在后面位置的观众很难看到面部化妆的效果。这就需要化妆师相应地夸张表演者的五官及面部轮廓, 适当地突出表演者的面容。但过分强调面部底色、轮廓、眼影和眼线, 在较近的观众来看, 又会显得太过分和外表化, 影响观众的情绪。再如, 因观众与舞台的距离不同, 因剧场的大小不同, 其化妆程度也不同。在一些大剧院中, 中间位置看来不错的化妆在小一些的剧院中看起来显得过分了, 而在小剧场中的化妆拿到影视中又有失真的感觉。在影视化妆中, 除了观众的距离外, 媒介体系和灯光的不同也会对化妆的色彩和质感起到一定的影响。因电影电视与舞台制作的方法不同, 所以化妆造型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戏剧化妆造型是以剧本的主题思想、风格样式和时代背景为依据, 按照剧本提示的人物性格、年龄、经历、身份等进行设计, 将其最本质最性格化的特征表现在包括演员本身的形态、容貌和服饰等外部形态上。演员的容貌是观众的注意力集中的部位, 化妆造型的任务就是围绕演员的容貌进行的工作, 通过化妆中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改变和弥补某些不足, 使人物的形象适合剧中的角色要求, 达到可信的效果。戏剧化妆的准确性除了指一般明确年龄、身份、民族、职业、个性、时代等特征的要求外, 还要适应戏剧的主题、动作、矛盾、规定情景和艺术风格等。

戏剧舞台化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面部特征在演员和观众之间形成间离效果, 对因舞台灯光而形成的苍白、面部光线不足的效果进行弥补, 使演员保持最佳状态。在大型的或观众容量较大的剧院里, 由于灯光的关系, 化妆的色彩和外形的重点、特征必需夸张处理。而在较小的剧场里, 化妆就要相应的自然一些。另外, 戏剧舞台化妆包括写实和抽象两种。写实性化妆要准确地将角色化妆成现实生活中的人物, 适用于写实性舞台剧。抽象性化妆则是表现出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形象, 适用于写意的舞台剧。在传统的舞台剧, 如京剧等其化妆则一直沿用传统的化妆模式, 而话剧、舞剧、音乐剧等, 由于演出形式的不同, 其化妆也会相应地有所变化。

电影是一种放大的艺术, 演员出现在银幕上时往往比在生活中的真实形象要大, 特别是当整个银幕只有一张演员的脸的时候, 演员的面部的每一个细节都充分暴露在观众的面前。而且由于电影是胶片拍摄, 胶片的感光度和清晰度很高, 再加上拍摄时的灯光原因使得化妆的痕迹更容易暴露, 所以电影中的化妆要细致、精密, 以自然、真实为主。

电视的录制多数采用灵像带的形式, 录像带的感光度和清晰度比胶片要低很多。与电影相反, 电视上的人物通常情况下是小于真实人物的, 这大大地拉远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 所以电视的化妆相对而言, 要浓一些。在电视化妆中对化妆的要求略低于电影化妆。但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 不同性质的节目对化妆的要求也不同。电视剧与主持人的彩妆, 新闻主播与综艺节目的主持人妆等之间, 也要根据不同节目的要求, 妆面也有所差异。

3.舞台戏剧与课堂教学 篇三

关键词: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传承与创新

戏剧是我国传统的一个艺术门类,其中包含了戏曲与话剧两种类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在戏剧的舞台表演过程中,要想其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观赏效果,做好其舞台化妆造型设计工作非常的必要,舞台化妆造型设计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戏剧表演效果。

一、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特点

首先对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主要特点予以简单分析,在戏剧艺术当中,对人物进行塑造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手段就是化妆,其中包含了演员的头部、面部及全身的改造,通过化妆,能够帮助戏剧演员对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予以准确、生动的表达,为了能够很好的实现人物塑造效果,在整个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演员的年龄、身份、个性特点等予以综合的考虑,同时要能够保证所设计的妆容与造型能够与整个戏剧所要表达的情景、主体相符,此外,还要便于演员进行各个角色的替换,从而有效的提升戏剧的造型表现力,通常情况下,一个戏剧演员本身的面貌与戏剧作品中的角色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如:有一个男人扮演花旦,一个年轻人来扮演老者,要实现这些改变,就需要化妆师通过化妆造型设计实现这些转变。另一方面,戏剧作品通常是在灯光下开展,为了增强舞台表现力,化妆师在化妆造型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想象力、感受力与观察力,通过对相关戏剧作品的理解,为演员塑造出具有立体感的妆容与造型,从而使得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对戏剧作品的内在本质予以良好的反映,给观众留下良好的印象[1-3]。

二、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戏剧尤其是戏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豫剧、评剧、黄梅戏、越剧、京剧等不同的戏曲形式,各种戏曲形式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并且舞台化妆造型设计各不相同,随着时代的进步,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方法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下面就主要对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方法予以简单分析。

(一)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中点的应用

在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工作中,点的运行非常的频繁,尤其是在面部化妆的过程中,可以说点是整个面部妆容的核心,整个面部妆容是由唇部、鼻子、眉毛、眼睛等各个点的有机组合,通过对各个部位的勾勒,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面部效果。化妆师在进行面部妆容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先将演员的眉毛和眼睛勾画出来,然后依次将眼线、眉毛、嘴岔画出来,通过不同的点的变化,能够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效果。例如:在戏剧曹操这个人物的化妆造型过程中,为其设计的是三角眼,其主要想要表现的是,人在思考与看周围人物的过程中,眉心稍微皱起、眼珠往上翻,眼梢处于自然低落的状态,应用这种化妆方式是为了表现出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善于算计的特点。

(二)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中线条的应用

在对戏剧中人物个性设定的过程中,所需要应用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化妆造型设计手法就是线条,通常情况下, 在一个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多个线条搭配,以便于其能够发挥良好的提升演员整体妆容、塑造人物性格形象的作用,这也是在戏剧角色塑造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化妆造型方式,这里所说的线条并不是直线线条,人的面部表情、结构是多种多样的,并不能简单的应用直线来进行表示,而是要应用多个柔和的线条进行组合,如唇线、眉线等,应用这些线条合理组合,再加上演员自身面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灯光的照射之下,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立体造型效果。不管是应用何种线条表现形式,所塑造的形象一定要能够与剧中的任务形象相符。例如:在为演员画眉毛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眉尾、眉峰、眉头的位置进行确定,最终画出什么哪种风格的眉毛,则需要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进行确定,若剧中角色具有俊美的特点,那么在画眉毛的过程中,就应该尽量的将眉毛画的看起来柔美,以便于能够很好的与其所扮演的角色特点相一致。但是若是一个本身长相清秀的演员需要去扮演一个外表硬朗的角色,就需要在为演员画眉毛的过程中,将其眉毛画的硬实、坚挺。除了眉毛之外,在为演员化妆的过程中,其眼睛、嘴巴、鼻子的妆容都要结合剧中角色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变化,总的来说,要能够保证演员整个脸上的妆容保持一致性[4]。另一方面,化妆造型设计也要能够与舞台工具、服装设计、舞台布置等紧密结合,并且化妆师给演员设计的整体妆容不能过于复杂,以便于对角色最终的舞台表现效果产生影响。

(三)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中色彩的应用

良好的色彩搭配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效果,在开展舞台化妆造型色彩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剧中角色的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等因素予以综合的考虑,同时还需要对整个剧本主题的表达、色彩张力等予以综合的考虑。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各个方面都设计到色彩设计的问题,尤其是在演员面部化妆的过程中,保证色彩搭配的科学合理性非常的必要。例如:在我国比较熟悉的脸谱的化妆过程中,其需要能够通过色彩的勾勒来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性格,脸谱的性状各不相同,不同的脸谱色彩搭配能够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角色风格。例如:在脸谱的色彩含义中,白色代表了世故圆滑之人,应用白色来塑造曹操这个人物;红色代表了忠诚、勇敢,应用红色来塑造关羽血气方刚的任务性格;张飞具有耿直、鲁莽的性格,在其角色塑造的过程中,应用黑色来进行表达。观众想要深层次的理解戏剧作品,就需要对任务角色的色彩搭配设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就能够在观看戏剧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善恶、性格特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此外,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的过程中,通常是出于强烈的灯光照射之下,为了保证舞台效果,在化妆造型设计的工程中,还需要充分的考虑灯光、亮度等因素,对色彩搭配做出合理的设计,通过对色彩化妆进行合理的调配,能够有效的改善演员的面部色彩,从而呈现出良好的舞台效果。

(四)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中个性化形象的塑造

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能够通过体态、附属、发型、妆型等的设计,来对戏剧演员所要表达出的内在东西予以全面的反映[5-6]。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人物形象设计的过程中,化妆造型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塑造,能够将喜剧演员造型的外在美予以充分的表现,另一方面,其又与人物的喜好、觉悟、个性等有着非常密切的练习,从而对人物心灵深处的美和善予以良好的表达。在整个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设计方式,将个人角色形象与舞台上的其他东西有效的结合,从而形成一种独具特色与个性的表现风格,通过对演员的形象设计,能够促使其在各种化妆造型方式中,寻找一种适合于自己的妆容,并且能够与整体舞台的大背景相符,从而很好的体现出角色的人物性格特点,因此,除了上述几种戏剧舞台化妆设计方法之外,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装扮,对于整个戏剧舞台表现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舞台化妆造型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过程中,有很多优秀的造型设计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很多化妆设计师在传统传统化妆造型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答分析,对于实际的戏剧舞台化妆造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曦.面具在戏剧人物化装造型中的作用及表现效果[J].大众文艺,2016(01)

[2]毛淑颢.舞台人物的化妆与造型研究[J].戏剧之家,2016(02)

[3]赵雨琪.浅析戏剧舞台中油彩化妆造型的使用[J].戏剧之家,2016(04)

[4]顾玮.舞台人物的化妆与造型研究[J].戏剧之家,2015(23)

[5] 刘明阁.南阳二簧脸谱的艺术特色[J].戏曲艺术,2015(04)

[6]李睿嘉.浅谈影视、舞台化妆造型艺术[J].人文天下,2015(06)

4.分析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 篇四

分析戏剧舞台灯光艺术创新

戏剧舞台自古以来就是不断给人们带来精神愉悦和视觉享受的地方。当今时代伴随先进的生产力而来的先进的灯光设备和不断更新换代的舞台灯光艺术在戏剧舞台上所占比重不断扩大,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故事的主题,而且渲染了整个戏曲的氛围,让观众能够更好地身临其境,同时,把我们整个戏曲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1戏曲舞台灯光艺术的发展历史回顾

灯光在戏曲舞台上的应用由来已久。早在1439年,在一部名叫《通告》(Annunciation)的戏剧中,舞台上添加了1,000盏灯配合蜡烛照明。当灯光被全部点亮的时候,爆炸一般的火光穿过佛罗伦萨大教堂,伴随着观众的尖叫和惊叹声,人们也第一次意识到了灯光在舞台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进入20世纪中后期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甚至是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戏剧舞台上的灯光俨然成为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如今,在越来越光鲜亮丽的舞台上,灯光的颜色、强弱伴随着故事内容、人物动作、演员表演不断地变换,融合着舞美、表演、音乐,渲染着故事情节,刻画着人物的内心世界,满足着观众的审美需求,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和学问。

2浅议灯光在戏剧舞台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1灯光可以促进戏剧舞台上剧情的发展

在当今时代,灯光的展示要想在一场剧目中满足观众的审美视觉要求,灯光设计人要考虑许多方面的条件。首先,舞台下灯光的变换要配合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内心变化以及故事要呈现的历史时代背景;其次,舞台上灯光的展示和运用要与整个剧组的服装、妆饰以及总体特征相适应。只有这样,舞台上的灯光艺术才能为设计者灵感的激发,故事主题的深入以及整体气氛的渲染增添一些色彩,为剧情的发展服务,也将观众自然的代入故事情境中。比如在我国的历史故事剧《将相和》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与舞台整体灯光的配合就恰到好处。整场剧目都采取了偏黄色的灯光,很好的渲染了战国时期的历史年代感。而在前几场表演中,表现战争场面则采用土黄的暗光,配合以鲜艳的红色明光表现战争的惨烈和残酷;而在草原上的夜晚场景则使用了绿色主调,同时采取逆光处理,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又掺加了微微淡蓝色,微妙表现出了草原夜色下的空旷寂寥,蓝色象征着草原上空的圆月,当时有配合以凄美、悲凉的音乐,生动表现了人物内心复杂,寂寞的心态,也渲染了两军对峙战争前紧张的氛围。整场剧目在灯光的配合下既表现出宏伟震撼的气势,也有催人泪下的感人场景,既在情节上动人心魄,又在舞美上让观众一饱眼福。

2.2灯光可以增强戏剧舞台上人物的画面感

如果说舞台是一幅扣人心弦的`美妙画卷,那画卷中灵动的画笔当属舞台上变幻多彩的灯光艺术。因为曼妙的灯光不仅将故事中的感情,背景,人物思想等等元素动过不断变换的舞姿以生动活泼又蕴含意义的形象向观众完美表达,而且它用自己最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向观众陈述舞台上情感氛围,人随戏动,光随情动,才是戏曲舞台上灯光艺术的最完美表达。记得有次在剧院里观看《我们天堂见》这场话剧,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舞台的背板上总是浮现着种种画面色彩,并且画面随剧情的发展呈现着种种变化。时而使湛蓝天空下的白云朵朵,时而又是金色夕阳下的彩霞满天,时而是春雨打在树叶上的淅淅沥沥,时而又是雪后天晴下的银装素裹。笔者按捺不住好奇,便向工作人员询问背板总呈现多彩画面的缘由,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整场剧的设计者在舞台上运用到的背板是可以反光的,灯光师配合着将颜色多样灯光打到背板上反射回来,便在观众眼前映现出了多层次、多内容的美丽景观,给观众极大的视觉享受。

2.3灯光可以促进戏剧舞台上人物的情感表达

观众在欣赏戏剧时不仅希望看到戏剧表现出的浅层内容,也希望能够理解这场戏剧所蕴含的真正内涵意蕴,戏剧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情感世界。所以在舞台上,灯光所要配合的,不仅是宏阔的场景或者逼真的自然景象,更重要的是注重展现戏剧人物情感的表达和内心活动的渲染。这需要舞台上的灯光通过不断的变换去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辅助作用感动读者,让读者在含蓄而动感的灯光变换和渲染中去真正领悟舞台戏剧的内涵,以及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女皇祭天》这部戏剧作品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它既表现了武则天—这位一代女皇作为一朝天子所具有的气魄和胆识,同时又刻画了她作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残酷与失败,既有她雄才大略的一面,又有她内心失望痛苦的一面。这是一位形象非常丰满的人物,她在政治深渊和感情纠葛中徘徊着。所以这场剧中的灯光要配合演员表演,使观众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在这部剧第四场中,舞台上向观众展示了深蓝色的宫殿空旷无人,唯有两扇屏风分别透着粉红色和淡绿色的光。透过舞台上冷色调的灯光观众便可以隐晦感受到政治斗争中阴暗的气氛,而粉红色的点点光芒似乎又透露着一点希望和感情的寄托。这便是给与观众的灯光意识,让观众领悟到舞台上灯光艺术的魅力。

3感悟于舞台灯光艺术

舞台上的灯光是细腻的,哪怕是短短几十秒钟的灯光变化,若是被忽略或者放过,都可能引起对正常戏剧理解的不全面。所以,在舞台上进行灯光设计时,我们要多与导演、演员、造型师、舞美负责人进行联系、沟通,只有多交流我们才能够真正找到整场剧目的灯光点、感染点、亮色点、细腻点所在,从而让我们舞台上的戏剧将作者的感情完美诠释,从而达到舞台上最细腻、最完美的艺术效果。

同时,要想将舞台上灯光上艺术处理到淋漓尽致,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实践,虚心的学习请教,听取别人意见,因为经验才是使我们作品得以不断进步、不断走向成熟的良方。所以,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我们要不断地对灯光在舞台上的表现作用进行发掘探索,同时融入自己的作品不断进行创作,只有勤于思索,勤于探求,我们的灵感才能够源源不断、与时俱进,我们的作品才能够得到广大观众朋友的认可,这也是我们不断探求、不断进步的动力所在。

4结束语

灯光不仅可以满足舞台上的气氛需求,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观众的感情投入。所以,我们应不断的努力探索,让我们戏剧舞台上的灯光成为一门让人感动的艺术,成为一幅连贯的作品。舞台上,我们表现和运用着灯光,为观众展示出一幅幅令人震撼的画面,调动着观众的胃口,引导着观众的感情,让我们的舞台戏剧艺术发展向更广阔更有美感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闫锡。浅谈舞台灯光艺术[J].艺术视窗,(6):57.

[2] 齐明光。浅析戏剧舞台灯光设计—从设计构思到舞台呈现过程[J].艺术传媒,(1):69.

[3] 刘学荣。灯光意识在戏剧舞台上的体现[J].二度创作,(3):39.

5.舞台戏剧与课堂教学 篇五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介绍

舞台美术系主要培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专门人才。舞台美术系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感受力、鉴赏能力和功底扎实的美术基础。舞台美术系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齐全,各个专业都已经形成了专业主课、专业技术课、专业史论课作为支柱的合理的课程结构。

舞台美术系下设四个教研室,为戏剧、电影、电视和其他舞台演出部门培养舞台设计、舞台灯光设计、舞台服装设计、舞台化妆设计、舞台绘景设计、舞台管理六种专门人才。舞台美术系的教学层次主要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学。舞台美术系师资力量在国内同专业院校中领先,教师在国内外舞台美术专业领域有着广泛影响,他们大多有着国外留学和国际交流的重要背景。舞台美术系毕业生人才济济,在目前国内舞台美术和相关领域有成就的设计师中,舞台美术系毕业生占有主要比重。

6.舞台戏剧与课堂教学 篇六

理学院设立“科学教学与舞台艺术工作坊”,积极探索提升学生教学

技能教学新模式

本学期以来,理学院举办“科学教学与舞台艺术工作坊”活动,积极探索通过舞台艺术训练的方式来提升理科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该工作坊于4月16启动,由张正严副院长(西南大学挂职干部)主持,工作坊共招收来自理学院12级、13级数学、物理两个师范专业的学生36人,活动分两组进行,每组每周活动一次。

工作坊活动理念:“以舞台艺术训练方式,提升学生教学技能水平,催生学生教学艺术发展”。

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个体综合能力发展的过程,并非单一的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能力发展。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艺术。教学艺术与舞台艺术具有相通性。理科师范生从学科学习和个人成长的经历来说,长期接受的是科学思维训练,就一般同学而言缺乏艺术思维的训练和发展。“科学教学与舞台艺术工作坊”积极探索通过舞台艺术训练的方式来提升学生教学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对教学艺术的自我感悟、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实现学生从舞台艺术到学科教学艺术自我迁移。

工作坊活动内容:舞台松弛训练、形体表情训练、语音训练、影视片段模仿、教学观摩与赏析、实验设计、科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综合训练等。

工作坊活动方式:教师讲解与示范、艺术专业学生示范与辅导、学生模仿训练、学生自主训练、视频观摩、舞台艺术表演、教学片段展示等。

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受训学生增强了在公众面前自我展示的自信心,教姿教态、语言表达、讲课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同学们反馈:

“在工作坊中,我很快乐,很充足。在这里,我了解到想上好一堂课的方法,那是老师和学生互动;在这里,有自己的展示舞台,有良师益友,随时更正自己的不足。”(13物理钱相飞)

“自从参加工作坊以来,自我觉得还是进步了不少,曾经不敢上台的自己也学会勇敢走在众人面前说话,这是一个提高自我的舞台。”(12物理樊江国)

“在这次活动中,我学会了说话发音的技巧,说话语言的停顿及如何正确的让人理解你所表达的意思。同时我还掌握了如何发高音而不损伤咽喉,发现了那种发音技巧比较适合我。”(12物理朱冬梅)

“如果说我是一棵正在成长的树,那么‘工作坊’便是一把修枝理叶的剪刀;如果说我是一片盲目的流云,那么‘工作坊’便是那蓝绿的广阔的天空,指引我飞翔。”(13物理扈刚)

“我从不喜欢被别人关注到敢于上台朗诵,我克服了说话颤抖、紧张、胆怯等,逐渐地体会到了工作坊的乐趣。(”W同学)

“在里面我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在里面我看到的是老师同学真诚的快乐的笑脸,以及学到知识的满足;在课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X同学)

7.舞台戏剧与课堂教学 篇七

文革以后,中国话剧的剧本创作及演出形式主要都集中于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局限于镜框式的舞台,缺乏引人深思的哲理。直到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时候,出现了实验戏剧。时间和空间可以自由的转换,现实和梦境可以流畅衔接。毫无疑问,实验剧的出现在当时引起了人们对固有戏剧的质疑,开始意识到话剧自身的陈旧。

丁扬忠这样认为:“戏剧观是剧作家对于戏剧而言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总体看法。戏剧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是时代的产物。”易卜生的戏剧作法以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样式几乎垄断了整个舞台,话剧仅能在这两种模式下艰难的喘息。然而高行健则尖锐的指出:“非此两家,话剧仿佛不成话剧。”因此,对于话剧来说,除了开拓创新,别无其他选择。

可以说,戏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的综合性既包含了文学、音乐、舞美、舞蹈,又包括了绘画、雕塑、建筑。通过这些艺术之间相互渗透、融合,最终创造出新的审美特质。

既然戏剧活动包含了舞台美术,也就是说舞台美术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相辅相成的重要元素。这其中,舞台美术又包含了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等。早在古希腊的悲剧中,演员就通过戴面具、穿长袍展现人物形象。同样的,中国戏曲的面具勾脸、高底靴、浓妆艳抹并且身着颜色艳丽的衣服,也是通过外部的造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如话剧《日出》中,第一、二、四幕的布景是华丽的宾馆,第三幕是简陋的妓院。仅仅从布景上便可知两个场景的大概年代背景。从而整个戏的故事年代背景也就一目了然了。其次,人物的穿着打扮,如中山装、旗袍、肚兜等和布景相映衬。最后人物角色的小道具、象牙长烟嘴、顾八奶奶的扇子、留声机等再一次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舞台美术设计对话剧演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舞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戏剧的演出中,舞美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

对比最早北京人艺版本的《日出》和2008年国家大剧院上演的明星版《日出》,前后两个版本的舞美差别确实很大。人艺版本的《日出》的布景比较传统,灯光也很常规。而08年明星版的《日出》布景却非常的独特新颖。

首先,舞台以一个巨大的铁笼子为罩,实则隐喻了人生就是一个充满着悲欢离合的笼子。而在这个笼子下有钱的、没钱的、有理想的、没理想的,毫无例外,都逃不出这个笼子。这个笼子的隐喻则是明星版《日出》的重量级创意。仅仅从布景上便可引人深思。

其次,舞美的另一个成功之处是“拉帐子”的巧妙运用。所谓“拉帐子”是旧时北方妓院一种特殊的场景布置。舞台中间一分为二,两面都可以接客,就将剧场隔成左右两部分,在同一时间演出帐子两面的戏,该剧的舞美把曹禺的这一想法领会得很好。

最后,灯光、服装、化妆盒等道具也运用得非常到位。曹禺如此经典的著作再次给了观众一个亮点。

舞台美术的整体配合,体现了戏剧的严谨性、唯一性。同样地,剧本也限制着舞美。舞台美术的布景必须符合时代背景、地位;灯光则要吻合剧情需要、人物表现;服装化妆也要符合年代、人物性格、年龄、职业;道具更是必须紧扣时代背景、人物角色等等。

因此舞台美术和戏剧本体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舞美的创新,其实并没有凌驾于戏剧本质之上,而是基于戏剧的本体与核心,加以配合及修饰。这也映衬了人们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同样的一个剧本,同样地传达着《日出》所带给人们的深刻思想,反映着当时社会的现状。只要在戏剧艺术的本质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舞台艺术手段,无疑增加了话剧的厚重和力度。

人们只有打破思维的单向性,才能发展多元化的立体思维,毕竟,博采众长才是戏剧最美好的归宿。

摘要:在大戏剧观之下,舞台美术和戏剧本体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只有不断进行舞台美术的创新,才能使戏剧不断发展。

8.从戏剧舞台到住宅 篇八

关键词:舞台空间;小户型;模糊性;家具

Abstract: The design of scenery on stage is a complex of space and time, designers always want a flexible and fluid space, with some fuzzy logic. Similarly, in order to expand space in a limited room and improve the comfort and applicability, the spatial combinations of the small dwelling units would also be organized by fuzzy logic. This article generalized the origin,definition and feature of the fuzzy logic, and analyzed the deployment of spatial combinations of the small dwelling units.

彼得·布魯克在他《空的空间》一书中这样写道:“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戏剧表演需要舞台这个空间,戏剧导演可以从剧本出发,按照自己独有的导演方式,构置整个舞台空间。进入二十世纪之后,随着戏剧演出形式的不断发展翻新,戏剧舞台的布景方式也在逐步转变。西方话剧舞台上原本繁琐沉重的写实布景方式渐渐被淘汰,东方戏曲中用最少的道具制造出最为抽象空间的布景方式开始在全世界的舞台上普及,为演员的表演与观众的欣赏留下了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

舞台空间是一种想象力的发挥,在这个层面上,戏剧导演与建筑师的工作是相通的。话剧本身就是扎根于生活的真实,进而升华到艺术的真实,舞台空间在一定程度是对生活空间的一种真实的写照。在舞台上,导演往往要处理有限的物质空间与无限的规定情境需求所构成的矛盾,往往需要设计出一种可变的、流动的空间。舞台设计不能够使用离散性的方法,为每一场戏甚至每一幕戏都单独设计场景,而是用综合的方法,根据全剧的思想内容设计一个可自我调节和变化的综合结构体。这种结构体的建构通常不是利用一些直观写实的道具,而是利用很多具有模糊性的体块或者构筑物,即使用到的一些日常的物件,也往往会赋予其更多的涵义或概念,从而适应全剧不同的场景需要,创造一个连贯可变的戏剧空间(图1)。浅而言之,在戏剧舞台上,简单地用四根支撑物支起一个平板,就可能是书桌、案几、床榻、柜台、台阶……在赋予其某种概念的同时,也定义了其四周一定范围内被激活的某个空间。

舞台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同样,住宅也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艺术。生活的细腻在于层次,通过节奏紧凑、复杂多变的空间层次组织使用者的日常活动,使得建筑内部空间产生了一种戏剧性。一所住宅是一个家庭戏剧的舞台,一个家庭成员出生、生活和死亡的场所。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往往将住宅舒适度与户型面积视做正比关系。在世代相传的传统居住方式中,一个大卧室可以满足其居住者的心理要求:以卧室为中心, 这里除了睡眠、休憩之外, 还是整个家庭的交流活动场所,对于当时人口较多的家庭结构, 这种设计是较为合理的。近几十年我国城市居民对住宅内部空间的分割要求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西方大起居室小卧室概念的引进,家庭的主要活动集中在了一个较大面积的起居室,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化,大多数家庭的起居室都固化成了电视墙—沙发的模式。而当前,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多数新建住宅的建筑面积为九十平方米以下,越来越多的只有三五十平米的小户型住宅或公寓也渐渐被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群体所接受。在这极其有限的面积中,却要将各种功能绝对割裂,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空间,虽然划分上较为明确,但从使用角度来讲并不是很理想的住宅空间。很多人购房时都希望住宅内部的承重墙越少越好,将无谓隔成的众多小空间重新还原为一个大空间。住宅性能的优劣是由诸多综合因素所决定的,并非单纯以面积大小来定。功能空间适宜的尺度是生活舒适度的重要影响要素,居住者对于住宅内部空间的感受往往是以适度为前提,空间尺度如果过大,往往空荡冷漠缺乏亲切感。对于目前家庭结构的现状,较小面积的住宅通过合理设计,完全可以达到相当高的舒适度。现代主义从诞生起就是不折不扣的功能至上论,在逻辑学上,现代主义住宅的功能设计大多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建筑师总是惯于在平面图上清晰明确的标出“起居”、“主卧”、“卫生间”、“厨房”……功能与空间总是以一种简单有效地方式联系着。在传统的住宅设计思维中,空间往往被视为墙、天花板、地板、家具等这些正的实体所约束的一个负的实体,也就是所谓的“空”,是任何形式都无法完整表达的,只能通过居住者得自身体验才能领会和感受。在我国的商品住宅设计领域,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功能定位的准确性,住宅中的“空”往往被理解为一种固态的存在,是僵硬而无法改变的(图2)。

事实上现代主义发展史上并不缺乏试图将住宅中僵硬的固态空间液态化的尝试,早在1919年柯布西耶提出的多米诺体系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居住者得个性需求;其后密斯又在他的杜根哈特住宅与范斯沃斯住宅,并首次提出了“流动空间”、“均质空间”的理论,透明的方式使得空间与空气在住宅内自由流动;上世纪80年代,鲍家声教授将约翰·哈布瑞根的“骨架支撑体”理论被引入国内,并研究了大开间灵活隔墙的实验性住宅,将用户参与纳入设计之中,开辟了住宅设计的一个新的领域。但上述研究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往往只局限于将空间从结构中解放出来的层面,并没有针对空间的适应性做出更多解释。当近年来小户型居住单元的广泛推广,在有限面积下提升住宅空间适应性的研究开始越发重要。

住宅空间由固态走向液态,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空间的多重定义,文丘里的复杂与暧昧说在这个问题上的启示是:放弃一一对应的思维模式,转而去寻找多对一的关系。住宅户内空间实际上应当是一个重叠的、模糊的、多元交织起来的统一体。人的宅内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六类:出入行为、洗浴排泄行为、烹饪行为、进餐行为、家庭聚会行为和就寝行为。在小户型居住单元这种极其紧凑的尺度下,这六类行为所占据的空间显然无法全部通过墙体来进行分割。但是,每一种行为都需要依赖于一件作为其所占空间主题基质的家具:一张床、一组沙发、一个餐桌、或者一面镜子,它们往往就像舞台上的道具一样,可以被赋予多重的涵义,并在本身的实体范围外辐射出一个被其定义的空间,这些空间并没有明显的边际,它们可以相互重叠交融,既有自己的构成规则,又彼此兼容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宅内空间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某个空间在同一时段可以容纳多种功能,这一方面指得是住宅的使用空间能够容纳和鼓励多种活动。二是某个空间在不同时段可以容纳多种功能,即住宅的使用空间在某种条件下具有一种或几种主要的使用功能,如休息、进餐、聚会等,但同时还具有可以有效改变为其它功能的潜质, 也就是能够适应功能的变化(图3)。

这种模糊性根源于家具功能定义的模糊化,或者说舞台道具化。家具的原型在于“承托”,不同家具的区分就在于其所“承托”的对象与尺度,“承托”直接作用于其所“承托”对象的部分不妨称之为“承托面”,家具作为室内环境的一部分,既可以视为墙、地板、天花等空间围合物的扩展和衍生,也可以视为独立的存在体,改变并塑造着空间。当家具剥离了重重装饰,达到极简主义的硬朗形式之后,其“承托”的意义便明显显现出来,它可以是架子,是格子,是台子,无论它的形式是什么,它都具有强烈的建构力量和基本形式语言,是建筑表达的最后一步,积极地创造着使用者所需的特定空间。家具的模糊性在较小的宅内空间中尤为明显,因为在大空间中,家具与使用者之间以及彼此之间是一种游离的关系,它们所辐射出的功能空间难以产生重叠,而在小空间中,家具向彼此向使用者延伸,功能空间多重叠合,加之使用者身体本身的领域就是模糊和不确定的,共同创造了一个高度复杂、模糊而又有机的日常空间。

这种模糊性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所带来的经济性。上个世纪的中国居民,将储藏视为住宅的第一功能,当拥有一间房子时,其首要任务就是要用各种各样的家具、电器、收藏物将空间迅速填满,他们并不太在意人的活动空间是否局促是否流线不畅。而在今天,对于上万元一平米的昂贵空间,人们开始意识到他们应当追求的是空间作为“空”的价值,但是,由于收入、政策、市场等种种原因,可负担起的住宅面积越来越小,想要将上文所述的六类宅内行为协调组织,设计者就必须展开模糊性的思维,使用简单化的家具,赋予其多重定义,通过对空间的多元利用提升住宅的紧凑感、舒适感和亲切感。在最小的投入前提下,让住宅充满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使其成为演出亲切温馨家庭戏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 周燕珉. 住宅精细设计. 湖南: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9.[2] Tatjana Schneider& Jeremy Till. Flexible Housing. Italy: Architectural Press, 2007.

[3] 贾倍思, 王微琼. 居住空间适应性设计[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8. [4] 蒋媛. 中小户型的可持续发展[J]. 建筑学报, 2007.

9.舞台戏剧与课堂教学 篇九

一、成语填空。(10分)

如()在背,三人成(),舐()情深,()开一面,离群()居,鸠占()巢,残()断壁,()门似海

祸起()墙,火中取()

二、体会下面这首诗,写一篇读后感(200字以内)。(20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三、给下面古文断句标点并将其翻译成白话文。(30分)

官有职掌先年职守之正职守之全而未行之今日职守之废职守之苟且因循不认真不尽法而自以为是敦本行以端士习止上纳以清仕途久任吏将以责成功练选军士以免召募驱缁黄游食以归四民责府州县兼举富教使成礼俗复屯盐本色以裕边储均田赋丁差以苏困敝举天下官之侵渔将之怯懦吏之为奸刑之无少姑息焉

下面是加标点的正确答案!!

官有职掌,先年职守之正、职守之全而未行之。今日职守之废、职守之苟且因循,不认真、不尽法而自以为是。敦本行以端士习,止上纳以清仕途,久任吏将以责成功,练选军士以免召募,驱缁黄游食以归四民,责府州县兼举富教使成礼俗,复屯盐本色以裕边储,均田赋丁差以苏困敝,举天下官之侵渔,将之怯懦,吏之为奸,刑之无少姑息焉。

四、写议论文。(40分)(400字以内)

韩愈(原毁)篇中有云:“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10.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篇十

②代表诗集:《人间喜剧》:艺术价值:展示了,揭露,所以被誉为

(2)俄国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艺术价值:

描写_赞扬_

展现揭示___

所以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3)法国司汤达《》英国狄更斯《》

3、突出特点:注重细节描写,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4、影响:他们的作品揭露被重要地位。

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背景:19世纪中叶后,风起云涌,建立的直接行动。

2、代表作:高尔基的《》,地位:被公认为的奠基之作。

四、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戏剧:20世纪中叶

1、背景:

面对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从中惊醒,陷入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大萧条之后,资本主义社会弥漫着一

股集中体现着社会现实和个人之间矛盾冲突方面的精神危机。人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资本主义

现实生活的荒诞和虚无,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归宿。)

2、特点:以反传统,反理性为主要特点。强调世人,渲染具体表现为:(见课本方框小字)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_____________《》

思想价值:《等待戈多》作为碑。1969年______________。

4、影响:现代主义流派给,丰富了,形

成局面。

【预习自测】

1、“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此话出自:

A.雪莱B.拜伦C.巴尔扎克D.托尔斯泰

2、被罗曼•罗兰赞誉为“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的作品及作者

A.《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B.《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C.《人间喜剧》 巴尔扎克”D.《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托尔斯泰

3、《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

A.荒诞派B.存在主义C.黑色幽默派D.魔幻现实主义

4、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的作者是

A.雪莱B.拜伦C.巴尔扎克D.托尔斯泰

课标: 了解19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重点: 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荒诞派文学的主要成就、背景及影响

难点:19世纪以来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认识到一定的文学思潮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发展的结果。

【知识结构】

1、时代背景

一、浪漫主义诗歌

2、代表人物及作品风格

3、特点、4、影响

1、时代背景

二、现实主义小说

2、代表人物

3、特点

4、影响

1、时代背景

2、代表人物及作品

1、时代背景

2、特点

3、代表人物及作品

4、影响

【自主学习】

目标和要求: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就以下问题进行初步的思考与探讨,并加以理解、记忆。

1、简述浪漫主义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影响?

2、拜伦和雪莱的诗歌各具什么风格特点?

3、以《人间喜剧》为例,简析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4、现代主义文学诞生的背景和特点?

5、如何看待《等待戈多》在现代戏剧中的思想价值?

【合作探究】

材料一: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 化为竞争中的蓄意刁难和嫉妒;贿赂代替了暴

力压迫,金钱代替了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

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是一

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请回答:

(1)恩格斯在材料中所涉及的是欧洲19世纪初的哪一文学流派??列举两个代表人物。(4分)

(2)根据以上材料以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个文学流派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这个文学流派的特点。(4分)

【自主检测】完成用时: 5分钟

1、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2、巴尔扎克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他要用小说进行社会研究②要使自己的作品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反映社会现实

③要立志在法国政坛上有所作为④通过改变法国政坛的腐败现象来解决人民的疾苦问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

材料一 “看到金子、占有金子,便是葛朗台的瘾头”„„他的金币“像人一样是活的,会动的”,它们“会来,会去,会流汗,会繁殖”。

材料二 “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

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3、两则材料分别与哪两部文学作品有关①《唐璜》②《西风颂》③《人间喜剧》④《战争与和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下列关于材料一涉及的作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B、它的作者自称为法国社会的“书记员”

C、它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D、它入木三分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

5、材料二涉及的作品①被称为“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②罗曼·罗兰赞誉它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③是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力作④展现了俄国社会广阔的生活画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材料一:拜伦生平简介: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出生于伦敦破落的贵族家庭,天10岁继承男爵爵位。他曾在哈罗中学和剑桥大学读书,深受启蒙主义的熏陶。成年以后,正逢欧洲各国民主、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他反对专制压迫、支持人民革命的进步思想,亲自参加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1824年逝世于希腊战争中。

材料二:雪莱生平简介:

雪莱(1794—1822),英国诗人,生于贵族家庭。受卢梭等的影响,他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最终与保守的家庭决裂。他以诗歌的形式抨击压迫和强权,召唤对于现实的变革。支持意大利民族解放斗争的政治诗《自由颂》(1820年),表现革命热情及胜利信念的《西风颂》(1819年),以及取材于古希腊神话,表现人民反暴政胜利后瞻望空想社会主义前景的代表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年)等。1822年在渡海时不幸溺死,终卒不足30岁。

材料二:巴尔扎克生平简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材料三:高尔基生平:

高尔基(1868―1936年)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代表作《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

高尔基“是„底层‟的代表者,是无产阶级作家”;“他的一生,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他只上过2年学,完全靠自学成才。(鲁迅《鲁迅全集》第7卷)

材料四:贝克特生平:

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法国作家。出生于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测量员,母亲是虔诚的教徒。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的 三一学院,获法文和意大利文硕士学位。1928年到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巴黎大学任教,结识了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尹斯。精通数国语言的贝克特分被派作失明的乔伊斯的助 手,负责整理《芬内根的觉醒》手稿。1931年,他返回都柏林,在三一学院教法语,同时研究法国哲学家笛卡儿,获哲学硕士学位。1932年漫游欧洲,1938年定居巴黎。德国占领法国期间,他曾因参加抵抗运动,受法西斯的追捕,被迫隐居乡

下当农业工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短朗回爱尔兰为红十字会工作,不久返回巴黎,成为职业作家。

【课后练习】

1、“一夜醒来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是哪一部作品使拜伦如此出名?()

A、《唐璜》B、《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

C、《西风颂》D、《致爱丽丝》

2、《人间喜剧》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杰作,以下对这部巨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这部巨著展示了19世纪后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

B、这部巨著由91部小说组成,刻画了2400多个人物形象

C、这部巨著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D、这部巨著以资产阶级的发迹和封建贵族的没落为“中心图画”

3、荒诞剧《等待戈多》诞生的历史背景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历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民生活困苦

C、二战后“冷战”和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社会失横

4(2002年全国文综卷)20世纪50年代,著名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的上演均引起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描写了社会历史的演变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5、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① 简述欧洲19世纪以来在文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

②欧洲文学在这一时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③综上所述,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B2、A3、A4、B5、①诗歌:拜伦的叙事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及《唐璜》;雪莱的代表性的佳作是《西风颂》。小说: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戏剧:法国作家贝克特荒诞派的开山之作《等待戈多》。

②19世纪以来,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巨大变化,为文学家的创作提供了社会基础;广大文学家的努力。

上一篇:上海1990-2013年中考语文作文题下一篇:沿江村保洁员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