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精选12篇)
1.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 篇一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张恋
网络时代的到来,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深刻变革。语文电化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优化”教学的过程,既符合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高标准要求。电化教学作为现代科技成果进入教学领域后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态。在改革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显示了现代媒体最优化的功能。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的确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功不可没。传统语文教学也有其弊端,如:缺少生动形象的直观性,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不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它集声、文、图、形于一身,具有直观形象、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交互简便等特点。多媒体介入教学领域,特别是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⑴、运用录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录像资料,完全摆脱了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观潮》这课时,我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钱塘江大潮现场录像根据课文需要进行剪辑,并通过网上搜集到有关钱塘江大潮的信息做成多媒体课件,课上首先让学生观看影像资料,从片中他们看到大潮由小到大,由远及近滚滚而来的气势,听到隆隆的轰响真像课文中描述的一样,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奔腾而来,好像千万辆坦克同时开过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学生在惊叹大自然那巨大力量的同时也迫不及待地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每年都会发生吗?……学生的求知欲表现得十分强烈,以极大的兴趣要探出究竟。这时我告诉他们可以从资料库中去查找你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打开我事先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贪婪阅读,从中了解到各种潮的名称,知道了大潮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地点等有关知识。不仅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描绘得具体生动,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而且学生的主体地位正是通过兴趣的产生而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学生们不仅耳闻目睹到大潮,感受“天下奇观”的宏伟气势,同时增加了天文、地理知识,扩展了思维,加强了知识的横向联系。
⑵、运用音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词教学难是人所共识的。它不仅难在作品的时代、人物的思想与当今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难在诗意储蓄上。而运用音响渲染情境,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首悦耳动听的乐曲,配以色彩鲜明生动的画面,同时辅助于丰富的语言描绘,不仅使学生产生了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沉浸于诗人所描绘的诗境之中,而且能从中领悟到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2、运用多媒体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
⑴、在讲解课文时,采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多媒体教学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形象的图像、感性的音乐,从而使学生把握教材的内涵,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我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持的主题。于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博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由教师交代高尔基创作此文的背景,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了海燕象征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⑵、在进行说话训练时,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引导学生打开说话的天窗。
让学生通过听录制的各种声音展开想象,将周围环境、人物、事物联系起来编故事;看幻灯片展示的故事情节,想象故事的开头,或交代故事的结尾,逆向推想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看配乐录像,引导观察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并进行描述。
如:我在教学生写作文对话时,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让学生根据动作、神态、音乐等配上对话,然后朗读。学生兴趣很高,积极参与。
⑶、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如:写作文《春》时,播放班得瑞的《春》,学生在优美的大自然音乐中,听流水潺潺,听鸟语风清,听心中的感情,作文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
3、运用多媒体展示形象,揭示主题
我先选用录音、多媒体,展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激发学习兴趣,《故乡》塑造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这两个人物在二十年中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尽管课本中的文字已对这两个人物进行了深刻的描绘,但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是很难。为了把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艺术典型形象地再现在同学们的面前,我选用多媒体分别打出了他们的形象画面。当我打出少年闰土画面时,银幕中呈现出少年闰土月夜刺猹的美丽画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圆脸,项带银圈,瞪着一双活泼机智的大眼睛,红活圆实的手捏着一柄钢叉,正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一转身,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即被激发起来。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同学们都认真观察画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仿佛已臵身于那美妙的画面之中。这时,学生不仅能易如反掌他说出少年闰土的外貌、动作,而且能深刻地领会闰土这个小英雄的形象。正当学生沉浸在美的情境之中,我随即打出中年闰土画面。这时,同学们立即从沉醉中惊醒过来,惊异地注视着画面,观察着饱经风霜、迟饨麻木的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红肿,头上戴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此时,毋须老师多讲,学生已分明地感受到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这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再从言行和态度去分析比较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使学生自然而然地通过形象的前后对比加深了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杨二嫂是小说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她明索暗偷,贪婪刻薄,是个泼妇的形象。我采用音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看画面听录音,学生闻其声,见其人,充分感知杨二嫂这一泼妇式的人物形象及其与众不同的“尖利怪声”。当同学们看到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张着两脚的杨二嫂时,自然就想起了画图仪器中细脚伶仃的圆规,同时,也深深理解了鲁迅这一形象比喻的深刻内涵。随即,我又打出杨二嫂年青时的图片(擦着白粉,终日坐着,年青漂亮的豆腐西施)。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式分析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变化原因。这样,教师对作品主题的提炼和作品意义的讲解可谓是水到渠成了。
4、运用多媒体可以弥补教师自身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小说、戏剧课文,若单靠教师一人在台上讲解,尽管使尽混身解数,由于受自身表演限制难以完全将情感表达出来。因而学生总是觉得课文干巴,提不起精神。如果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声图并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一些容易重复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补充使旧知识增添了新内容,学生不断地有一种新鲜感和历史接近感。
二、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导入新课时,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图像显示模拟逼真,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授课文时,运用多媒体,加深理解。
⑴、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主要情节。
大凡记人记事的课文都有一定的情节。在记人叙事的课文中,课文的主要情节也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些篇幅较长的记叙文故事情节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如果使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就能使课文内容由繁变简,学生容易掌握。
⑵、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挖掘人物形象。
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变色龙》是契河夫的一部优秀短篇小说。作品的思想内容隽水深刻,而这深刻的主题思想又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的。因此,让学生深刻领会主人公的典型性格特征是学生理解作品主题的前提。那怎样才能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主人公的真正嘴脸呢?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先分组指派角色,分别充当奥楚蔑洛夫、赫留金、独眼鬼、叶尔德林和普洛何尔;接着播放这篇小说的朗读录音。同时多媒体四张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幻灯片,让学生眼观“变色龙”的形象,耳听“变色龙”的声音,使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边体验人物的语言、语态、语势,体会神态、动作以及动作表达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人物形象的鲜明特点;再到课堂仿演出来;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变色龙”这一形象的意义。这样,采用音像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感知人物形象,再让学生亲身实践去领悟这一人物形象。从而,使学生在欣赏和实践中领会“变色龙”这一文学形象的社会意义,悟出了作品的深刻内涵。
⑶、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
课本中的许多名家名篇,有的语言流畅明快,有的语言生动活泼,有的语言凝炼含蓄,有的语言朴实感人,有的语言富有哲理性。运用多媒体可充分体会各种语言。
如:我教《岳阳楼记》时,在播放整篇课文范读录音的基础上,重复播放精彩片断,插入切合课文主题内容的背景音乐,同时在屏幕上映出与朗读内容有关的画面,例如:晴天时的岳阳楼景,阴雨时的岳阳楼景等等,指导学生认真仔细地欣赏,反复体会语言的特点。
3、总结练习时,运用多媒体,强化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局限性
1、课件“统治”课堂,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是通过现代高科技的“手段”和“花样”的包装之后的“教师意志”的倾泻,是一种现代化手段的“灌输”和“填鸭”。
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教”中的引导者地位,不能以“机”取而代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如果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那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便只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去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就成了始终仰着脖子的观众。
现在许多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再配上音乐、动画等元素。甚至图不对文,缺乏印证,牵强附会……课堂上学生的兴趣是有了,但热热闹闹的一节课过去之后,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
新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拓展学生思维空间为目的,片面地追求形式上的丰富,无疑会使我们的教学背离这一目的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好的课件不是看它运用了多少制作手段和科技含量,而是看它是否适合教学,是否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能时时注意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这一点,以人为本,扬长避短,让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辅助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 篇二
在竞技健美操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电教手段可使竞技健美操既有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还具有良好的教学性。为竞技健美操教学提供了逼真的表现效果,从声音、图像、方位等各个方面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更直观扩大学生对空间方位和时间过程的感知,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竞技健美操专业教学的目的。
1 电教手段作用
1.1 优化竞技健美操专业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竞技健美操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期间,由于学生各自条件的不同、存在不同类型的学习行为、也需要有不同的教学条件、恰当地促进需求学习行为的实现。在竞技健美操专业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可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提供感性知识,可使学生产生兴趣,为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创造了条件,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方法的目的,例如,在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于示范动作节奏快、方位变化多难度大、学生难以看清和理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根据需要定格、放慢动作、分解动作、并且可以采用国际大赛中优秀运动员的录像进行放像教学、尤其一些竞技健美操健将、竞技健美操明星的风采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自觉而认真地参与竞技健美操的学习与训练,对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关键环节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模仿、同时掌握动作技术要领,以提高教学效率。
1.2 优化竞技健美操专业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的竞技健美操技能培养
在竞技健美操专业训练中,教师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不能把每个动作都做得非常标准,非常优美,更不可能在做每个动作时停留在某个动作或时间段对学生进行技术规格讲解,这样往往是教师示范和讲解完了,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还没有弄清楚动作技术要领,因而往往会导致学生因未掌握技巧而出现不同动作技术错误。如果在这个时候恰当的采用电教手段,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科萨克跳的教学中,可以借助放录像等一些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播放著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科萨克跳的录像。在放像过程中,可适当采用慢放、定格等。同时教师可以讲解科萨克跳的特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讲解、分析,当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感性知识之后,再把运动员的科萨克跳反复播放多次,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
1.3 优化竞技健美操专业教学目的,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目的不是单一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发展学生的
创造性以及实践能力。采用电教手段教学,一些难度系数相对较大的技术动作能准确规范地让学生看到,加之教师的分析讲解,学生就会更容易地掌握动作要领,学习也会更加有兴趣。同时,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多种电教手段,更能让学生形成发现式的学习。例如,单腿全旋的教学中辅以电教手段:教师先讲解示范单腿全旋的动作技术要领,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单腿全旋的基本知识、技术,对单腿全旋的技术动作有一个初步概念。再播放著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多角度的单腿全旋示范动作的录像,使学生能从多个角度看到单腿全旋的完整动作示范,并通过计算机三维立体画面定格到具体动作的每一刻,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观摩分析,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练习、观摩、再练习、再观摩的锻炼方法,使学生对竞技健美操技术动作由初型概念快速过渡到巩固定型。从而加快动作技术的掌握和动作质量的提高。这样,既能为教师提供很好的教学手段,又能丰富教学内容,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1.4 优化竞技健美操专业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竞技健美操理论学习
在健美操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丰富健美操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质量,可为健美操专业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学生会被那优美的音乐、强有力的动作吸引,他们对竞技健美操专业的理论知识就会有浓厚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无数练习活动是人的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对竞技健美操动作技术的深入了解是竞技健美操教学的重要任务。运用电教手段,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研究分析竞技健美操动作,如屈体分腿跳成俯撑中的空中摆腿动作,起跳时双腿如何前伸,双臂如何经后往前伸,且空中双腿划弧线到体后并腿。落地后如何缓冲。就可以通过录像、数码照像、多媒体电脑多角度播放,对屈体分腿跳成俯撑进行快放、慢放,多角度观看、分析、组织学生观摩、讨论,使学生将其充分理解,然后用于实践,以纠正实践练习中的不规范或错误动作,完善教学内容。
2 结论
运用电化教学,更有助于竞技健美操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分析动作的要领和体会动作的演练风格、以及动作概念的形成原理、使理论课讲解更形象具体。实践课学的更直观,对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曹锡璜,田天赐福.竞技健美操[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04).
[2]赵立.对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0,(02).
[3]董德平,马成龙.多媒体组合教学与体育教学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2010,(05).
[4]陈为民.体育教学的示范、情境创设与反馈[J].中国电化教育,1999,(10).
[5]贺改勤.高校竞技健美操课程的优化设计[J].山东体育科技,2010,(05).
3.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教学结构 篇三
【关键词】教育;研究学法;改进教法;优化结构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21-01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电教媒体的种类日趋繁多,给教育者创设了一个传授方式的新天地,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选择最合适的电教媒体,设计出高效的教育方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众所周知,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不断地研究学法,改进教法运用电教媒体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的能力,以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出奇翻新,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措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现代教育模式理论认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有趣的教学环境,使教与学始终处于“活化”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强化知识信息的相互传递。
钱学森指出,直观教学是学生产生形象思维的源泉,而形象思维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运用电教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将直观生动地对学生心理“催化”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临时恰当的激化教与学双方的各种矛盾,诱发学生独立、深入、灵活、由浅入深地去思维,驱动信息思维活动不断地向高层次递进,从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思维情境,燃起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使学生尝到了学会创造、追求真知的乐趣,从而引发出强烈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动机。
二、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恰当的媒介,以形象的手段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点或各知识点合乎逻辑地联系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教师的语言描述和利用电教手段所呈现出来的直观形象和感性材料紧密结合起来,再现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发展阶段:激活学生思维。显露思维过程。优化思维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的突破口,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认真研究了电教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应用电教媒体这种手段,综合运用创新性学习过程的诸要素--语言、工具、价值人际关系,形象等,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基础上,初步探索出自主创新性学习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二)强化教学过程的互动,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不仅能实现课堂上积极的人机之间的交互,还能体现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充分发挥了“人际关系”作为学习要素的独特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功能,先用恰当的CAI软件,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网络教学中提供了丰富的共享教育资源,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自我创新;学生自始至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而言,能使他们参与学习过程,并获自己的学习情况,不断受到学习效果的激励,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对教师而言,能迅速准确地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也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
4.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 篇四
会同县林城镇二完小
谭早梅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新课程呼唤多媒体教学。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有选择地运用图像、音响让多媒体相互配合教学,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课堂教学内容增加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降低了学习难度,有着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优势。
一、利用CAI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和自主探索等活动来实现。而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多必须以教学情境为前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动画片等特别感兴趣,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简短的小故事,做成小动画片,把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有声有色地提供给学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迅速受到吸 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学习之中。例如,教学‚统计‛,可创设这样一个动画和故事相结合的情境,老师先问:‚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最喜欢看动画片了。‛老师接着问:‚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看动画片,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好吗?‛这时学生的兴致高涨了,老师出示‚猴王吃饼干‛的课件:孩子们都喜欢的猴王在边吃边说,神采飞扬,只见一个个三角形饼干、正方形饼干、圆形饼干不断地往猴王嘴里掉。孩子们全神贯注的看着,特别感兴趣。此时老师问‚谁知道猴王吃了几个三角形饼干、几个正方形饼干、几个圆形饼干呢?‛孩子们齐声说:‚太快了,看不清再放一遍。‛老师再放一遍后,问:‚数清了吗?‛孩子们便说:‚太乱了。‛老师用商量的口气问:‚你们想一下,有什么办法呢?‛有的学生马上说:‚用纸边看边记。‛这样,学生在高度兴奋、投入的状态中过渡到了‚统计‛知识的教学。
二、利用CAI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概念,推导数学法则。教材的编排也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素材的。确实只有当数学和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CAI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并运用自己的发现去解决新的问题,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数学世界。
例如:教学‚确定位置‛,可用CAI创设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一个小朋友放午学回家,发现妈妈不在家,于是打电话给快餐店:‘喂,阿姨,给我送一盒盒饭。’‛看完后,老师问:‚阿姨能把盒饭送到小朋友家里吗?‛孩子们高声说:‚不会。‛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他没有告诉阿姨他住在哪儿。‛从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教学。让孩子们深深懂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当孩子们掌握了‚确定位置‛的知识后,可创设到电影院找座位的生活情境,让他们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先出示:宽敞的电影院里,摆着整整齐齐的座位,一个小男孩拿着一张5排8座的电影票,一个小女孩拿着一张10排13座的电影票。然后老师问:‚谁来帮两个小朋友找到座位?‛孩子们积极地举起手,接着指名上台用鼠标指出两个小朋友的座位。这样,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一种亲切感,原来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 中数学知识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利有CAI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孩子们在课堂上体会到数学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三、利用CAI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有效地使用投影、CAI课件等教学手段,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探究愿望和持久的学习动力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自觉地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统计‛中的‚小象过生日‛这幅插图时,可创设这样一个动态的画面:小象高兴地站在大树下,生日祝福歌慢慢奏起,周围走来了小象的许多朋友为它过生日,奇怪的是小象的朋友们都没有头。这时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注意力相当集中,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并且不由自主问起了:‚小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呀?‛孩子们有了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马上给小动物们添上头,然后问:‚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多少?‛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直接呈现数学结论,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精心设置情境,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不是老师强迫我学,而是孩子们自己想知道为什么,自己主动参与思维活动,学自己想学的 知识,往往达到事半功倍地效果。
四、利用CAI创设情境,拓展数学知识
新课程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CAI创设具体的情境,使教材中抽象的文字、数字、说理变成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鲜明形象,化难为易,印象深刻,拓展了知识,优化了课堂教学。
例如:教学‚认钟表‛,在孩子们已经会认‚整时‛和‚大约几时‛之后,要将知识拓展到24小时制,这个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可将第77页第6题的插图用CAI设成一个动态的画面,孩子们学得轻松多了。先出示‚两个房间,第一房间有两个小朋友在读书,第二个房间有一个小朋友在睡觉。‛接着老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孩子们会脱口说出:‚两个小朋友在读书,一个小朋友在睡觉。‛然后第一个房间显示太阳和10时的钟面,第二个房间显示月亮和10时的钟面。老师问:‚你又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会轻松地说出:‚看到了太阳和月亮,还有两个钟面。‛当孩子们看到两个钟面时,老师及时引导认钟面是几时了,发现两个钟面都是10时,孩子们感到奇怪了。就在孩子们好奇之时,老师出示问题:‚一天中为什么有两 个10时呢?‛孩子们纷纷说出:‚一个是上午10时,窗外有太阳;一个是晚上10时,窗外有月亮。‛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拓展到24小时制了,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利用CAI,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可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把数学融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了数学知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
5.运用电教手段,辅助数学教学 篇五
电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近几年来,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以电化教学为手段来辅助数学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用电教手段,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化教学可以利用投影片、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时、分的认识”,一开始就出示一个学生作息时间的投影片,让学生说说每幅图是什么时间?他在做什么?学生一下子被三幅彩图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观察抢着回答,从而很顺利地导入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时间”是物质存着的一种客观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根据这一特点,我又出示钟面的投影片,让学生数一数(数大格、小格),算一算,比一比……从活动中体验时、分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二、运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育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电化教学可克服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例如:我在教“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开始我问:把个分成份,有几种摆法?全体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摆,我又利用投影出示了几种不同的摆法,接着我问:哪一种分法得到的两份同样多?学生很容易从“同样多”过度理解为“平均分”的实际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是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钟、扇面等实物图,去除实物中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本质,引出角的图形,然后问:角是怎样形成的?并让学生上台在投影仪上演示,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通过学生的参与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
三、运用电教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电化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时间,增加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教学“两步应用题”时,例题学完之后,还有“想一想”:“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后,该怎样解答?”如果按传统方法一一出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答,一节课会很紧张,巩固练习也很难完成了。我就设计了一张复合投影片,在例的基础上改动第三条件,线段图也只改变表示红花的长度,让学生根据题意和线段图自己尝试解答,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灵活解题能力。在三题比较中,掌握了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课堂巩固练习中,我补充了下面这题(投影片出示):妈妈买来个苹果,个梨,买的桃比苹果和梨的总数多个。妈妈买来多少个桃?
()(个)–(个)
()(个×(个)
()(个(个)
先让学生选择正确算式,接着问:要选第()组算式,条件该怎样改?要选第()组算式,题里的条件该怎样改?这样利用电教媒体一题多练,即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最后,我让每个学生从信封里拿出字条,自己选择不同的条件和问题拼出完整的应用题,自己解答出来,鼓励学生编出不同的应用题。学生在动手拼应用题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应用题的结构,也改变了以往练习时一味做题的弊端,加大了练习密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6.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 篇六
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
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课题组
执笔人:郑宇明
我校因地处农村,学生素质与学习的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在史地学科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基础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多少影响了我校素质教学的发展,也影响了学校的史地教与学工作的开展和提高。为此我校在2000年开始申报《运用电教手段,推进中学史地教学改革》常州市级课题并被通过。回顾近两年的工作,在课题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成果。如在课题研究中史地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使史地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获得了应有的位置,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与改进,教学效果显著,在多次的全市组织的考试中,我校史地成绩都位于全市前茅,并多次超过光华中学,史地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所撰写的论文、教案等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得了佳绩。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课题的研究,对改变我校的史地教师原有的教学教育观念,形成现代教学教育新模式,提高学生对于史地学科的兴趣与学习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对其它学科的课堂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下面结合我校近三年来的研究情况,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积极创设条件,进行课题的申报与研究。
由于我校在电教教学方面起步较晚,设备相对比较落后,在课题申报时硬
件仅是几台电视机,电脑也主要是供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用,没有专门的电教多媒体教室,教学软件几乎没有,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史地教师们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也不是很好,没有人做过课件,更不知道应怎样去做课件。为此,就在课题申报时,学校就开始加强硬件与软件的建设,专门为此建立了多媒体教室、购置了相关的教学软件,如科利华教学软件、中国近现代史教学软件、中小学爱国主义影片、《走遍大江南北》等教学软件资料,并在课题研究的开展中不断地增加,2002年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并与互联网联通,同时为了提高史地教师在课题研究对于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的掌握,学校也购买了相关的电教书籍与订购了一些电教类期刊杂志,如《中小学电教》、《江苏电化教育》等。另外为了确保课题申报成功,积极组织课题申报小组,对课题申报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策划,并由学校行政统一协调,最终使本课题申报一举成功。
二、精心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开展的依据,其地位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时,课题组成员相互协商,几易其稿。通过课题负责人对学校学生学情与教师教学情况充分分析,获取了第一手资料,确定了课题研究的重点为主要放在史地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厂家上。后来因为课题研究的需要与本校初高中的分离,对于课题组人员与课题研究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补充了一些新内容,这使课题研究的针对性进一步得以提高。
三、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
课题的开展需要课题组成员的密切合作,我们利用学校集体备课制度和史地合组的有利 条件,对于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协作进行了有效的过程管理,一方面充分发挥各年级备课组的作用,同时又利用教研活动加强课题组成员在资料收集、课件制作、理论学习、教学交流、学情反馈等方面的合作。通过为些工作为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克服了课题研究中时间紧、课件制作水平不平衡、年级学生学习能力不平衡、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的整合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了课题的顺利研究。
四、重视课题研究中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操作学习。
本课题对于我校史地教师来说,在开始时就是一个新生事物,习惯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方 式要在短时间内打破,是需要时间与不断的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操作学习才能扭转的。因此在课题研究开始及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一起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操作学习放在研究的重要位置。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理论学习,要求教师写好读书笔记与心得体会;组织教师在电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电教理论与操作技术的学习;组织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考核;定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利用一切机会向校内外同行学习经验;通过以上方式的学习,课题组老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地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与实践操作的经验,这不仅保证了课题的顺利开展,同时也提高了课题组老师的科研水平,从课题研究中老师们获得了的各类各级论文奖就可以反映出来。另一方面教师在制作课件中的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基本上能熟练地使用powerpoint、frontpage等软件制作课件,并积累了一定的课件材料,学会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五、重视课件的制作与整理。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结合我校学生学习的实际及对教材进行科学的选择,精心制作教学 课件,尤其是我们在课件制作中利用我校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研究,利用电教手段直观、丰富、信息量大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的自主性,使史地教学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史地学习的思维能力与活力在电教手段的运用下空间得到扩大,师生之间的亲和力加强,沟通渠道的畅通也使学生开始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部分课题组老师尝试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史地老师更是利用电教手段对学生课题研究进行指导,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课件的制作与整理,老师的教学方式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一步优化了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使教材结构较好地转化为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益。
六、重视课题的研讨,进一步改革史地的教学结构。
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成员主要是围绕着“改革史地课堂教学结构”进行研究的,而这 一课题本身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因此在研究中,课题组加强了研究过程中的研讨,定期进行校内公开课的研讨,对于电教手段的运用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及时改进研究的方法,同时利用对外公开课与参加校外公开课的机会,学习先进的经验,不断充实与丰富电教手段运用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在课题研究中,历史学科郑宇明、任臻君、祁二俊开设的全市公开课,地理学科袁俊、刘国营、李汉林的全市公开课一方面展示了我校课题研究的成果,同时也学习了其它学校的宝贵的经验,对于我校的史地教学结构的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课题组成员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外教研活动,先后赴宜兴、武进、金坛等地参观学习,开拓了课题组成员的眼界,促进了我校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
七、重视学生学情调查与反馈,改进课题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是建立在对教与学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课题研究开始及在研究 过程中,本课题组一直把对教与学的调查放在重要位置上,依据实验班与对比班学情调查,确定研究重点与阶段计划,调整研究方法。如经过调查,我们发现高一学生主要的问题是集中在史地学习的兴趣与习惯上,因此高一研究的重点就放在了如何运用电教手段加强学生史地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史地学习的良好习惯上,高二学生则主要问题的集中于对于史地知识的理解与分析方法上,因此对于高二学生主要研究的是如何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上,高三则主要集中于史地知识的综合分析与概括运用方面,因此高三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有梳理形成知识的结构网络,从中支培养与提高学生史地的概括、综合能力。通过这种对学生学情及时地调查与反馈,课题组成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研究,提高研究的效益,我校三个年级的史地成绩一直保持在全市的前茅。
八、加强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规范性。
课题研究过程管理是课题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本课题研究中,为了能使课题按计划 完成,课题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同时加强了工作验收与资料台帐的收集整理。在每一个研究阶段都组织成员进行研究制定课题研究的阶段计划,在阶段研究结束时,认真进行课题阶段总结,资料台帐的收集整理,要求课题组成员完成.论文与心得的撰写,课件刻录等一些常规性工作。2002年3月本课题通过了中期验收,之后,针对中期验收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管理,提高研究的规范性,取得了一批较有成效和推广价值的资料与研究成果。
九、重视发挥课题组年青教师的作用,培养和提高年青老师的业务水平。
在课题研究中,年青教师由于其知识结构较新,具有开拓精神,因此在课题研究中,老 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利用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处理能力与新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推动了课题的研究,年青教师的成长也远远地超过了其它学科组年青教师的成长,他(她)们已经很快地成为了学校的教育教学骨干。
十、关于本课题研究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与反思。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充分地科学地合理地发挥电 教手段的作用,其又主要表现在课件制作中、课堂教学过程优化中、学生训练方式上,尽管本课题组已经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反思:
1、在课件制作中的资料收集与各成员配合问题。中地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资料的选取,学校与网络提供的资料远远达不到要求,这就需要课题组老师自己进行有目的的收集和整理,这决不是一个人能完全办到的,这就需要全体课题组教师能密切合作和课后的辛勤劳动,但这又是平时教学任务所不能允许的,课题组成员本身也有需要处理的事情,这就势必影响到课题组成员之间的配合。
2、在教学方式上,我们的课题研究确实使学生兴趣大增,史地课堂教学气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学 效果也大为提高,但又出现了部分学生注意力与集中程度有近几年下降,课件使用中师生交互性差,学生有时被动学习的现象仍存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完全得到充分的体现,这势必对课题研究成果是一种削弱,当学生对于电教手段习已为常时,电教手段的的运用也许可能走向程式化,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使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应是今后我们课堂教学中努力的一个方向。
7.巧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篇七
关键词:电教手段,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有更多的精力,并愿意在数学的世界里探究问题,探究现实的数学问题。小学信息技术能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得以真正确立,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最终实现新课改要求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使整个基础教育得到优化。下面就自己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谈如何应用电教手段优化教学课堂。
一、巧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何能在一开始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思绪带入学习中对整节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电教媒体丰富的图像资源能巧妙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力,开启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成为导入新课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相关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思维,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我利用电教手段设计了“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的情景。在这样一种情景下,我给学生边讲边出示图画,一座又一座的山出现,很形象, 然后让学生接着讲,师问能讲完吗,让学生意识到是讲不完的,这时老师说:“像这样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山、庙、老和尚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故事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
这样的讲解,不但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突破了概念学习过程的难点,让学生从形象具体的事物认识数字的排列规律,通过思维转化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巧用电教手段,轻松获取新知
在新旧知识的学习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一定的难度,而电教媒体好似架起了新知和旧知的桥梁,让师生都能有序地展开,形成了完整的认识结构。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电教手段设计了如下两组画面。第一组先设置如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或一个数,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教具如折折、摆摆、画画等进行实际操作,从而认识到单位“1”的概念,进而认识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我们就通过物体组成的部分认识其中之一的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如8个杯子组成的整体、10张图片组成的整体、7个毛绒玩具组成的整体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电教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展示的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就有关“分数的意义”所提出的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都有了一个全面的感知,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这些具体的事物中如一个苹果、一堆小旗、一队人马等概括出它们都可以看作单位“1”,其中的每个组成部分就是这个“1”中的几分之几。同时我们可以在画面上显示这个组成部分。这样分析诸多要素,“分数的意义”就自然而然地概括出来了。
三、巧用电教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数学教学同样脱离不了生活,很多问题联系实际生产生活就会迎刃而解。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找规律》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找规律的实际作用,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我把课本中的两幅图案设计到小东家的房间里(一幅是地板,一幅是墙壁),当这个漂亮的房间一出示时,学生立刻会想到,原来在我们的家里就存在着有趣的数学问题,那么接下来的寻找规律就变得非常有实际意义了。
8.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 篇八
【关键词】电教手段 优化
电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學实践中的应用,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电教媒体和教学内容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多媒体包括声、光、图形多种教学手段和途径。其特点是直观、生动、形象。在电化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系统的观点来规划和设计,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完美地结合起来,并采取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探解决方案、评价教学结果等步骤统筹兼顾。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助益。
作为一个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进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努力使教法和学法实现和谐的统一,近年来,我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教学软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象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另外,在“直线与平面垂直”采用了“日晷”实例录像图片并配上音乐,在“轨迹”教学中运用软件的动态性、再现性等进行了教学。 只有电教媒体才能创造出如此美妙的意境,才能激发学生自主投入学习的兴趣。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电教手段形象直观,激发意向,着力提高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青少年学生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关系一节时,可设计如下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探究。在△ABC中,∠A=128°,∠ABC的平分线和∠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一点A1,∠A1BC的平分线和∠A1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点A1,依次类推,让学生思考∠BA6C的度数。通过学生视觉器官的活动,逐步建立空间立体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达到变抽象为实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教师的设疑、启发、引导作用下,学生主动研究、解疑,最后探讨出系统化、本质化、简明化的网络化体系。
三、电教手段有利于化解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这实验,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四、电教手段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数学课总是离不了要画图,这些作图中有部分是机械的、重复的,有些还相当繁复,并且有时作图本身对达到该节课的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大。如画各种立体图形(球、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等)和一些平面图形,若利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一个菜单命令就成了。又如:“图形的平移”,先告诉计算机平移方向及平移距离(一个向量即可),再选中平移对象即可完成平移,既简单、明了,又直观、形象。用计算机代替老师、学生做这些工作,既彻底减轻了负担,让教师、学生把精力和注意力用到更高层次的教学和学习环节中去,同时也有助于师生更了解和熟悉信息技术,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五、电教手段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作为方便的教具,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也可以使用现成的课件、资源库,综合利用各种资源,选择能够揭示所需问题的数学本质的资源组织教学,形象直观地演示数学对象,动态得展示数学关系,揭示数学本质,表达数学思维,创设出展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发展的数学情景,吸引学生主动进入学习情景去感知、理解、建构数学的意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9.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 篇九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也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但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时、分、秒》时,设置了这样的故事情境:你的一个好朋友被恐怖分子抓走了,你必须和你所在的学习小组的几个同学一起才能救出你的好友,你们救人的方法就是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每读对一个钟面,就可以清除一个恐怖分子,只有全读对了,就可以扫除全部恐怖分子,救出好友。学生们一听就来兴趣了,都想做救人英雄,并且积极加入活动。
二、找联接点,铺路
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个半径分别为7厘米和4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 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8个梨、2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8个梨平均分放在2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了。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了一个梨,继续让学生把9个梨平均分在2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 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的掌握也较为深刻。
三、运用多媒体拓宽学生学习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借助多媒体可进行高密度知识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如教“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多媒体电脑的动画功能--让量角器在角上旋转,所反馈的教学效果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尽管整节课的容量很大(常规教学要两课时才能完成),但学生不感其难,教学效果相当好。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书写板书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并能及时给予学生准确、详细的解题过程。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面不断扩大与更新,有效地激发了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10.运用电教手段实施愉快教育 篇十
运用电教手段实施愉快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 芙蓉区八一路小学 罗赛君
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一个主要内容。愉快教学是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心境愉快就会学得更好。实践中,我们从愉快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四要素“爱、美、愉快、创造”方面探索了电化教学与愉快教学的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
愉快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 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 的共鸣。
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 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 ”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 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 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这位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选择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电 教媒体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领袖对师长对同辈的爱、对集体、人民和祖国的爱。爱的真谛是爱人。被爱只是一个
11.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教育过程 篇十一
【关键词】教育 电教手段 语言情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91
电教手段具有声、光、色、图俱佳的特点。它不受时空制约,随时可以再现情景,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的形象。根据幼儿的认识规律,生活实际与心理特征,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录音、投影、录像、VCD等提供丰富的直觉形象信息,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促使幼儿注意力的“有意转化”,启迪思维, 能够优化集体教育活动过程,以达到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整体教育活动效益。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语言是思维的外观形式,是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口头语言抑顿的语调和丰实的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幼儿时期是儿童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发音机制开始稳定和完善,因此,在语言教育活动中针对故事,儿歌的特点,适时的播放表情朗读的录音,通过声音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如: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重点描述了天安门的美丽,雄伟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北京天安门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看DV图片,边听录音。通过声画并茂的朗读把孩子们的心带到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仿佛身临其境,使幼儿的感情与儿歌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为理解内容,记忆朗读创设了情感气氛。在此基础上,再次播放录音,熏陶情感,激发想象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北京天安门的情感。
电化教育能为幼儿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它可以变抽象的概念为生动形象的教材,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率,如在计算活动中,要帮助幼儿形成数的概念,学习“4的形成”我运用幻灯底片与复盖片的操作演示;先让幼儿观察池塘里一共游来几只鸭子?通过这样的操作、演示幼儿感到新鲜有趣,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了思维和想象。紧接着我又让幼儿得出结论:3添上1是4,4比3多1,3比4少1,4里面有4个1,4个1合起来是4等概念。
二、展示画面,启迪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思维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教育的影响,要使幼儿聪明就要特别注意发展他们的思维,幼儿主要根据事物的样子,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而不是根据事物的本质来概况,判断和推理。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借用DV、幻灯、录像展示画面,启迪幼儿的思维,帮助理解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体内的秘密》,这是介绍人的消化系统的功能及保健的卫生常识。这对幼儿来说是陌生又神秘。它容易引起幼儿产生渴望了解的心理。于是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幼儿讨论“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哪里去了”?然后通过放映录像,让幼儿直观形象清晰地看到人消化系统的各器官以及事物到体内的消化过程,这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太奇妙了,原来人肚子里面装有这么多的东西!”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教师再放映由于不讲究卫生而引起疾病的录像,启发幼儿思维,“他们为什么会肚子痛”“为什么会生病”“怎样才能使胃肠不生病”,从而使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真实而典型的材料,不仅能寓枯燥的说教于多彩的屏幕画面之中,而且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把幼儿的视野引向广阔的大自然中。它又像一架显微镜。能把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和操作的渐变过程展示得清清楚楚,产生奇妙的作用,活跃幼儿的思维,这是过去的传统教学所不能做到的,例如:蝴蝶是怎样吸花粉的,它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啄木鸟是如何把树洞里的小虫勾出来的,它的舌头上有些什么?大海深处有些什么?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中行走等等把大自然搬到孩子面前,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思维,其体现出的优势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渲染气氛,诱发情感
声音是赋予画面生命的因素,音乐在教学中能渲染气氛,烘托画面,激发联系,深化主题,有助于对故事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注重用“声”来渲染课堂气氛,既能调动幼儿情绪,又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如:在“模拟扫烈士墓”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为能引发幼儿对英烈的怀念之情,教师在讲述中配合播放了哀乐。低浑悲壮、哀婉音乐,小朋友听了难过地低下了头,默默地向烈士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怀念。在“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把歌曲《秀丽山城》作为主题旋律贯穿于始终,优美抒情的音乐,配看汀州名胜古迹及风景如画的汀江等,蕴含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强烈地感染了幼儿,他们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爱家乡的情感溢于言表。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主题得到升华。
四、提供素材,激发想象
兴趣使幼儿整个心理积极话,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而运用电教手段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实的建构素材,引起幼儿对建构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
如大班幼儿进行“美丽的汀州”建构游戏过程中,先让幼儿参观汀州的名胜古迹——古城墙等及风景优美的卧龙山、上上塔等,再让幼儿观看美丽汀州的录像。教师以讲解员的口吻进行介绍景色迷人、风景优美的卧龙山;气势磅礴,富有历史意义的古城墙……,幼儿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创建的愿望。小朋友兴趣勃勃地讨论如何进行组建。有的幼儿建成墙有的幼儿建了一座座新楼房:“商业城”、“商贸大厦”、“花园新村”等;还有的幼儿建了儿童公园;有的种植了许多树木花卉在汀江河建了母亲园……,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布局合理,一副美丽的汀州图跃入眼帘。一个个幼儿为有这样秀丽迷人,风景如画的家乡感到骄傲,感到自豪,热爱家乡的情感情不自禁地从心里而发,紧接着让孩子结合爱家乡主题活动举行“卡拉ok演唱会”,应用优美、动听的同步音乐伴奏,以及色彩绚丽、图像变化的视屏画面,使孩子们更是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由此可见,电化教育能把大自然中,宇宙中的一切搬入课堂,让他们看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宇宙的神奇,丰富了幼儿观察各方面的素材,开拓了眼界,更为幼儿丰富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总之,电教手段的色彩、录音、情节、动态、形体演示、实物表现对幼儿的注意力的集中和记忆的保持思维,想象的诱发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借助电教手段,灵活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启迪思维,诱发情感,优化教育活动过程,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 2012年9月
2.《幼儿园活动区教育模式的研究(摘要)》 中国儿童教育网 2013年7月
12.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 篇十二
一、运用电教手段, 引情激趣
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 运用录音带、幻灯片, 创设情境, 音像同步, 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活动。如教学《浪花》一课, 由于大部分学生没见过大海, 我就先提出问题:“同学们,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想去看看海边的浪花吗?”学生们听后高兴极了, 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 在播放伴有海水卷上沙滩或退潮时水流哗哗声的乐曲声中, 我出示了画有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拾贝壳的灯片。当学生看到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美丽的贝壳, 听到哗哗的海浪声时, 个个如痴如醉, 仿佛自己来到了美丽的大海边, 站在沙滩上看着海水哗哗地涌过来;仿佛自己正在和画面上的小女孩一起玩耍、捡贝壳。这样, 就把学生带入了本课的情境中, 从而使学生对课文学习感到极大的兴趣, 进入了积极思维的状态中, 为讲读课文打下了基矗又如教《泉水、小溪》一课, 上课一开始学生注意力尚不稳定, 而且对“泉水、小溪”这两种水流也缺乏了解。这时, 便把歌词“泉水叮咚, 泉水叮咚, 泉水叮咚响, 跳下了山岗, 流过了草地, 来到我身旁……”的《泉水叮咚》歌曲引入, 同时出示仿照课文插图的投影灯片。当录音机里优美动听的歌曲响起时, 学生们一个个被吸引住了, 都睁大了眼睛, 全神贯注地听着, 看着。听完后, 有的说:“我刚才好像看到了泉水正叮叮咚咚地从山上流下来。”有的说:“我看到了江水、河水流进了海洋。”这一段与教学内容紧相关联的歌曲, 自然地融进在所要了解的自然知识中:泉水从山上流下, 或从地中冒出。而且还激发了学生想象的积极情绪。
二、运用电教手段, 体会文章中心
电教手段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加深记忆和理解、领会中心思想。如教学《王二蟹》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看清敌人的凶恶面目, 了解到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可以接连出现三次投影片。当讲到敌人在山口迷了路, 要王二小给他们带路时, 就出现第一张灯片。画面上敌人瞪着大眼、张着大嘴、伸着胳膊正在向王二小吼叫。我要求学生从敌人的神态中看到敌人的凶恶嘴脸。
当讲到敌人发现上了当, 要杀害王二小时, 出现敌人拔刀要砍的姿势的画面, 让学生体会到敌人的残暴, 并让学生从王二小镇定的神态中, 想象他正在向山上的八路军喊什么, 从而感觉到王二小在敌人面前表现的英勇不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最后, 在讲到第二小节时, 出现八路军冲下山来的画面, 要求学生看灯片想象八路军战士一边向山下冲, 一边喊着什么, 想象八路军叔叔怎样在用行动为小英雄王二小报仇的情景。通过看这几张灯片, 使学生在看图思维中, 既了解了英雄的行为, 又体会到了英雄的内心活动。王二小这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就鲜明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使他们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激发了他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小英雄王二小的热爱。
三、运用电教手段, 强化思维训练, 突破重点、难点
在遇到教学远离学生生活、难度较大的内容时, 可以想方设法设计投影片, 甚至可以从电影、电视中搞一些录音、录像, 努力突破重点、难点。例如, 教《达尔文和小松鼠》一课时, 为了突出达尔文特别喜欢小动物, 从不伤害小动物, 可以先设计一张画有小松鼠的灯片 (这张灯片可以活动) , 再画一张达尔文站在树林里的灯片, 然后把小松鼠的那张灯片从下往上拉让小松鼠从达尔文的脚上一直爬到肩膀上, 再让小松鼠的头东看看, 西望望 (松鼠的头也是可以活动的) 。当学生学习这段课文时, 看到活动灯片的演示, 个个情趣益然, 都说:“小松鼠这样调皮, 可达尔文站在那儿还是一动不动, 他真是太喜欢小动物了。”又如在教学《大熊猫》一课时, 课文中有对大熊猫样子的描写的语言, 也有对大熊猫动作、吃竹叶描写的语言。这对大多没见过大熊猫的学生来说, 很难把形象和文字联起来。于是, 我们就留心观看电视中《动物世界》这个栏目, 从中录了一段有关大熊猫的镜头。教学开始时, 学生们看着录像里大熊猫可爱的样子, 听着播音员赵忠祥生动、诙谐的解说词, 一个个高兴极了。看完录像, 在学习描写大熊猫样子这一段落时, 有的同学说:“大熊猫长得好可爱, 头是白的, 可眼睛和耳朵是黑的, 真有趣。”有的同学说:“大熊猫胖乎乎的, 走起路来摇摇摆摆, 真好玩。”
由于看了这一段录像, 学生对大熊猫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大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话, 有顺序地具体说出了大熊猫的样子以及它的生活习性。运用录像巧妙地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电教手段, 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提高朗读水平
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可启发学生一边看灯片, 一边听课文的配乐录音, 让学生想象自己飞上了天, 坐在弯弯的月儿上, 划着双浆, 荡漾在星星闪烁的蓝天中是多么自由自在。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 就有了读的兴趣, 接着再要求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调、停顿、轻重缓急, 轻轻地跟读三通过这样的品读欣赏, 大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都相应得到了提高。
通过电教手段还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从而提高朗读水平。如《王二蟹》一课教学结束时, 怎样指导学生读好全文呢?教师可以在讲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一边看幻灯片, 一边听歌曲《二小放牛郎》。当画面上出现敌人凶恶狰狞的面目, 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形象, 录音机中传出《二小放牛郎》那悲壮的歌曲时, 爱与恨的感情, 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跌荡, 学生的心潮也起伏不平, 歌曲听完后, 教师再用充满激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感情:“同学们, 王二小的血不会白流, 他的故事将永远流传在我们中间, 我们将永远怀念他。最后, 让我们带着对敌人的仇恨, 对王二小的热爱和怀念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时, 教室里响起了充满激情的读书声。从读书声中可体会到他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以及对二小的无比热爱的感情,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推荐阅读:
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发挥最佳教学效应10-25
电教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0-06
谈地理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10-27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优化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07-22
运用法律手段破解社会管理难题08-02
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运用SMART原则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07-13
观警示电教08-30
电教主任竞聘稿06-26
电教器材使用制度06-26
电教组工作总结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