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教育(精选8篇)
1.数字经济教育 篇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认为教育孩子是最重要的。首先,从父母开始,父母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在各个方面都做得更好、更好。因为孩子们会不知不觉地向我们学习。引导孩子以良好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教育孩子在困难中学会坚强。
孩子们在初学者的知识中处于模糊状态,我们的父母必须巩固和理解孩子的学习。不正常的`是,当孩子们学习时,我们试图花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和孩子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学习,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伙伴。鼓励和欣赏孩子们,这样孩子们就会对学习更有信心。
愿意做孩子的倾听者。每当孩子告诉你乱七八糟的事情,不管我们有多忙,都要冷静下来听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觉得我们尊重她。只有通过孩子们的精神交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他们。
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一个微笑,让孩子生活在爱的摇篮里。愿意和孩子交朋友,和孩子一起承受痛苦,这样孩子和我们就不会疏远了。得到孩子的心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会边学边做,在实践中探索,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新世纪的接班人。
2.数字经济教育 篇二
智慧教育及其内涵
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它的核心内涵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分担大量烦琐的、机械的、简单重复的教学和管理任务, 满足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以及社会公众的智慧教育需求。师生将更多的心理资源 (如注意力、创造力、动力系统) 投入到更为复杂的、更有价值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中来, 从而保证学生批判能力、创造力、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得以发展, 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它的核心追求是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智慧教育具有六个核心特征, 即情境感知、无缝连接、智能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可视化。它背后的核心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泛在网络和移动技术等。
各国的智慧教育的实践
韩国政府在2011年9月发布了“智慧教育”未来学校计划, 提出了智慧教育策略, 通过电子教材、构建智能适应的云平台和教师培训变革韩国的传统教和学方式。到2015年, 所有的学生将通过无线网络获取基于云的教育服务, 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需求, 同时也为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提供良好的机会。
2012年, 澳大利亚提出要“转变澳大利亚教育系统”的智慧教育方案, 目标是吸引更多学生、提高教师和管理者的能力、培养高能力具有全球技能的劳动力。
美国俄亥俄州的智慧教育, 一是建立跟踪学生学业成就的学生数据系统, 便于教师、家长和管理者了解;二是强调教学资源共享, 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制定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三是强调社会交往, 通过虚拟和现实结合的社交促进学习者社会性能力的成长。
泰国“智慧教育计划”将采用学习者为中心的发展模型和“一对一”的数字教室进行学习范式的转换。每位学生在教室里都拥有平板电脑, 实现内容的探究、自主学习、协作交流以及过程性的评价。
新加坡iN2015计划, 强调智能接入、智能学习和智能体验, 目标是通过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 营造一个有吸引力的智慧学习环境, 以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智慧教育转型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不只是词汇的改变, 更是实实在在的诉求改变, 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实质性的转型。包括理念转型、教学转型、学习转型、管理转型和评价转型。
1.理念转型
随着无所不在的计算技术 (ubiquitous computing) 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 人们开始考虑用“U” (ubiquitous, 意指“无所不在的”) 取代原先的“E”, 描述21世纪“无所不在的”信息社会。从“E”到“U”看上去只是一个名词的改动, 却蕴涵了理念、目标、路径乃至整个战略框架的深刻转变。
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提出了学习的信息生态模型。在此模型中, 技术不再是单独的工具, 而是蕴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专业资源、人和工具, 它们以互补的方式共同运作, 革新了学生及其学习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 建立和维护了一种创新性的生态圈或者学习文化。
学习者在这种生态圈中, 他们彼此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家长之间, 以及与社会专业人士之间存在着不同于现在形态的互动关系, 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凸显出来了。学习内容的来源、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 每个人既是知识的生产者, 也是知识的消费者。技术从作为支持个体的工具更多地转变为一种支持泛在学习、自由探究、知识建构、交流协作的无缝学习环境。学校和教育机构不再是封闭的社会单元, 而是通过网络汇聚作用, 形成集体智慧聚变的节点, 是一个充满活力、人性化和高度社会化的地方;不再是静态知识的仓储, 而是开放的、流动的、社会性的、分布的、连接的智慧认知网络与个性化发展空间。
这种生态环境不是一个割裂的学习空间, 而是通过网络连接全球性社会的, 连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与未来生活, 学习也不仅仅发生教室和学校里, 而是终身的、全面的、按需获得的。此模型之所以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作用, 是因为该模型强调技术与教育服务的融合、人和技术的融合、实体的空间和虚拟的空间融合, 形成一个技术完全融入“学习”的和谐教育信息生态。它从整体优化的视角考查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与定位, 从技术要素的关注到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关注, 强调技术和人相互作用的整体优化变革, 强调技术与技术之间、技术与人之间信息的无缝流通、认知的分布均衡。
从技术帮助教师教, 到技术营造探究性学习环境, 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建构。教学范式要从“教师教什么”转变成“学生学什么”为主的观念,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依学生个人特质作知识提供及辅助者的角色, 学生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来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2.教学转型
教学要从教学资源设计、重视讲解, 机械性的学习结果, 学习行为观察, 到重视活动设计、活动引导, 适应性评价学习结果, 学习活动干预的转变。
3.学习转型
要支持多种学习模式的混合式学习形态。富有挑战性、培养学习智慧的主动学习将成为课堂教学新的重点。
4.管理转型
提升自动化管理水平, 降低管理负担, 为教育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让数据说话。
5.评价的转型
借助技术来测量相关的内容, 并使用获得的数据来持续改善各级教育系统。使评价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 持续跟踪记录。利用技术收集、判断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进行诊断性评价。学习系统掌握更多关于学习者能力水平的信息, 为其提供越来越个性化的支持。实现基于网络的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
3.自主教育+数字教育=高效课堂 篇三
【关键词】 自主教育 数字教育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02-020-020
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了诸如:五环大课堂、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整体教学系统和“124”模式、大单元教学、循环大课堂、271”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我校在对各类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后,确定了课堂改变的方向——自主教育,同时,我校又成为龙岗区第二期数字教育教学学校,那么,什么是自主教育?什么又是数字教育?自主教育与数字教育相结合的课堂将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一、自主教育和数字教育的理解
(一)自主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只有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著名论点。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能激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主教育就是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在自主教育理念下,孩子内心深处开始对自我重新审视和认识,对周围美好事物的不断认知,他们为完善自我而做出各种持续又努力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建立一套自我教育和自我教养的制度,从而确立正确人生观。在自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就是点燃、唤醒、激励、引领。
我认为自主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找到成就感,能体现自己在这个课堂上的价值,这个成就感可以让学生对课堂充满欲望,这个欲望又可以促使学生去倾听,去表达,去交流,去思考,去合作,去成长。我的课堂上,不需要我时,我尽量让自已微小,甚至安静、沉默。我的学生现在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评价,甚至在课堂上自己创造问题,学生说我们现在的数学课堂似乎常跑题,但这些跑题往往是孩子们制造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数字教育
数字教育是一个教学平台,是一套针对中小学设计的电子化教学辅助系统,是数字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使用改变了传统校园与课堂,使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使媒体从辅助教师教学工具,成为学生学习工具,让学校和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二、自主教育+数字教育=高效课堂
自主教育是一种“理念”,数字教育是一种“技术”,我们学校很好地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在自主教育理念上,灵活运用数字教育技术,真正实现了学生身心的自主,这种形式下的课堂更加丰富多彩。那么,自主教育+数字教育的教学模式会产生什么效果呢?经过尝试与运用,我们发现:数字教育平台与自主教育的“自主”不谋而合,基于数字教育平台的合作、探究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自主教育+数字教育=高效课堂。下面,我将从课前、课堂、课后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如何在数字教育技术下开展自主教育,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一)课前——翻转任务
根据自主教育的理念,我在课前会布置一些任务,这些任务一般具有开放性、操作性、自由、合作,学生非常喜欢完成这类任务,这些任务一方面渗透所学知识,别一方面让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时对这一节课充满欲望。
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包装的学问》为例,课前,我让学生利用长方体盒子自由搭建,学生刚开始是两个盒子拼,后面小组六人一起拼,甚至两个小组,三个小组合作,一起拼,他们拼成各种形状,甚至踩到凳子上,桌子上拼,特别开心。这种形式的认识长方体的拼,比让学生去看书的预习效果好很多,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性,他们对这堂课充满了欲望,有了欲望他就会在课堂上去倾听,去表达,去交流,去思考,去合作,去成长。我利用数字教育的PAD去记录他们的活动,将他们的精彩瞬间及作品均以拍照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相册,学生充满了兴趣,课前预习效率非常明显。
(二)课堂——翻转课堂
1.资源推送:教师屏幕内容实时广播到学生PAD上,一键控制,简单便捷,保持教学内容同步性,更好地组织教学,细节内容观察更细致,探究内容动手更方便,关于这节课的活动要求,注意事项,以及课后拓展资料,课间练习、课后作业等都可以实时推送给学生,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2.成果分享:教师上课时,可随时投影学生成果,在班级视图选择指定学生,单击“投影”按钮,就可以将学生屏幕原样投影到大屏幕上,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或思路拍照到相册画廊,全班同学都可欣赏、点评。
自主教育中常常会有小组合作学习及成果分享,传统的小组展示与分享,是学生拿着作品上台投影展示,现在借助数字教育技术,小组在进行分享时,可以将成果拍照上传到班级相册,教师屏幕广播到每一位学生PAD上,教师也可以直接将该小组屏幕投影给其他学生,这样的小组展示更快捷,更生动,更形象。课堂知识的生成及分享更有效率。
3.分组研讨:在数字教育技术的自主课堂上,可将不同资料推送给不同小组,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可实时查看学生讨论情况,学生不仅可以在线研讨,还可以互评互赞,小组间交换资源学习。通过这样的形式,自主教育中的分层教学地课堂上非常高效的开展,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有效促成学生思维的参与,小组间可交换学习资源,扩大了学习范围。
4.随堂测试:教师在课堂上发布练习后能实时看到学生的答题进度,学生练习提交后,能直接得到班级答题的正误率统计,以及每道题学生的答题情况,可迅速了解答题的详细分析,立即调整内容,针对性进行讲解。同时,学生也可以收到详细的习题分析,能及时找到自己错误的地方。这样及时、高效、准确的随堂测试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2015年5月在我校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自主教育交流会,在会上我代表我校采用自主教育+数字教育结合的形式上了一节展示课——《装的学问》,以这节课为例,通过前面的活动,学生认识到:重叠面越大,露在外面的表面积就越小,表面积就越小,越节约包装纸。然后我改变数据,使大面与中面和小面的面积差距不大,四个长方体重叠在一起,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
然后利用数字教育系统发布练习,学生利用手中的PAD很快完成并提交,他们的答题情况迅速在大屏幕上显示,我甚至可以将大屏幕广播到学生的每一个PAD上,当全班的答题情况、错误率、每个人的答题情况等很直观的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迅速展开了讨论,将问题找了出来。原来,仅仅考虑重叠面越大还不行,还得考虑重叠的面的总面积越大才行。这样的课堂练习的发送、完成、提交与反馈都非常及时、有效,让课堂检测更加直观高效。
(三)课后——资源丰富
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课堂充满了兴趣,有了学习的欲望,课后,学生甚至钻研相关知识,而课后的自发学习,正是我们自主教育努力的结果,数字教育在课后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又给了一个平台,他们的教育云中有大量的资源可供学习,有配套的学科资源,教师还可以个人资源的上传共享,教师和学生可随时去查看或下载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比如:Iword,交互式单词学习利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示原本略显呆板的单词,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解决了单词问题,有利于词汇量积累,成绩排名激发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形式,有助于学生自觉开展课后的自主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三、自主教育+数字教育的教育形式的延伸性思考
经过一学期的自主教育+数字教育的尝试与运用,我受益匪浅,感觉我的课堂有了质的飞跃,课堂气氛更加轻松,师生更加投入,于是我对自主教育+数字教育的教育形式有了自己延伸性的思考。
1.“学”与“教”的进一步“自主+数字”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有许多想法准备尝试,准备在学生PAD上建立小组群,每天的语文背诵,英语听读均可自主完成,以视频等形式上传到小组群,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家长互评等;不用发纸制导学案,直接将预习要求电子传送给学生;甚至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发布小组任务,这种任务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将知识与生活结合等,学生完成小组任务后以拍照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小组,小组研讨,小组成员评价,甚至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比如,小实验或小制作,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群,教师课堂上选择展示等等。我现在的选修课——快乐数学,就开始尝试这种形式,每节课学生不用在教室,我会在校园制造一个数学问题,让他们去测量,去解决,孩子们兴趣很高。
2.班级管理的进一步“自主+数字”
我将自主课堂的教学模式延伸到了我的班级管理,时时给学生渗透“自我管理”的自主观念,现在我们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别不把自己不当干部,这非常形象的形容了我们班孩子的现状。而且,我结合数字教育,班级有一位新闻主播,每天将班级的大小事情在群里播放,让家长、老师、学生能更好的了解班级情况,并及时对班级现状进行调整。下一步,我计划建立班委成员组,家委会组……为学生、家长、教师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
四、后记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出版了一份关于教育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其中提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由此可见,自主教育是非常符合教育发展的。
数字教育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互动化。它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数字教育技术使学生主动获取新鲜的知识,从而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采用数字教育,让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处理等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数字教育的学习环境中,学到了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很好的信息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提升个人学习能力,让我们的视野更宽阔,观念更贴近时代气息。
4.数字教育资源教学总结 篇四
这次培训共有来自全州各县的教学点教师100多人参加,培训为期五天。授课教师都是来自学校的省级专家、骨干。他们用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培训模式,让所有参训学员无一不感觉到受益匪浅。
通过省教育厅、省电教馆专家的详细解读,我懂得了“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政策背景和积极意义,感受到国家对农村教学点的政策关怀和良苦用心,同时也对农村教学点的发展前景充满希望;我初步掌握了教学点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设备的组成、结构也有了大致了解;基本懂得了如何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
参加“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是的确是从实际培训出发,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浅入深。通过培训,我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通过这次学习,我学习了Windows7、Windows8的操作,演示文稿Power Poind和excels的操作和使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施设备的使用,信息资源的整理与发布。本次培训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培训为我们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老师在应用技巧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并针对大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指点、讲解。相信经过这次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使用这些软件肯定能够得心应手。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心,对于我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一遍遍地讲解,这让我很受感动。
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为了使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之中,我要经常与同层次同专业的学员组织起学习兴趣小组,大家在一起交流讨论学习问题、体会、经验。并由学习好的学员带领大家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遇到问题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掌握知识点,而对帮助解答问题的同学来说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另外要充分利用网上答疑时间,在答疑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学习中的疑问事先有个总结,以便在答疑时能有的放矢。培训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与系统软件的安装,维护知识。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景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并让我们自己积极动手操作,结合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使每个学员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尤其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老师的一句话:“学习计算机就要多动手,不怕出错!其次,学习了几种软件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下载音频、图片资料)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次学习,一定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计算机运用的得心应手。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老师不仅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来为大家讲解有关的知识,介绍了一些平时我们很少用到的方法,对我们今后自己的操作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这次培训,明白了要多了解了相关知识,读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使学习、生活、工作的资源消耗大为降低。我们是新一代的人用的都是高科技,也随着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不过有时也要动我们的脑子,要个人亲身去体会 ,去实践,把各项命令的位置,功能,用法记熟,做熟。提高我们整体的知识,打好基础同时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和其他人员之间的交流。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让老师来帮助解决,这样使得相互之间都得到了学习,巩固知识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培训。
5.数字经济教育 篇五
熙岭中心小学 潘秀珊
授课目的:
1、使教学点的老师通过本次培训,了解数字教育资源的内容及用处,学会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美术教育教学。
2、了解美术学科课程标准及美术课程的特征。授课过程:
一、介绍数字资源的主要内容
1、应用前提。
2、界面构成。
3、课程框架。
4、表现形式。
5、应用方式。
6、问题应对。
二、数字资源的应用前提
1、首要前提:美术教育以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
课程标准是每一个课程的航灯,是教学的依据。它集全国专家之精华,必须熟悉、研究、了解、探讨、深入掌握的重要文本,熟悉课标,不是单纯的背诵,对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有自己的理解。尤其是以《2011年版美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性质、理念、总目标、分目标为依据。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价值观: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 现代公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
课程性质: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
2、美术课程的特征: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
“黄蜂频扑秋千索,为爱娇娃纤手香。”此句出自宋代吴文英词《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吴文英词为故园怀人,满眼凄清感伤。丰子恺将“有当时、纤手香凝”易为“为爱娇娃纤手香”,其意顿时一变而为温情和煦。此句此景,尤见画家匠心。
著名艺术家、教育家丰子恺先生一生追求人格的真、善、美,丰子恺的一生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为后人所尊从。他“曾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就是真、善、美,这三者的和谐统一,就是圆满健全的人格。而对真、善、美地追求,缺一不可,否则,这只鼎就会站立不稳,就会出现缺陷。
教师可以利用美术学科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数字资源的界面构成
设计者对各学科教学点数字资源的界面和栏目进行统一设计,保持资源风格的一致性。
资源的课程框架
四、资源的课程框架
1、以课标为依据,以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为基础,涵盖四个学习领域(课型)
造型·表现:观察、认识、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P7 设计·应用: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特征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P7 欣赏·评述: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流派„„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P7 综合·探索: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P7
2、课程内容上,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内容结合,建立层层递进的关系,符合新课程标准。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美术课程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段、第二学段;3~4年段、第三学段;5~6年段、第四学段:7~9年级),并结合四个学习领域分别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依次递进、前后衔接的课程结构,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以“造型˙表现”为例,第一学段强调“尝试”和“体验”;第二学段强调“初步认识”、“激发想象”和“创作愿望”;第三学段强调“运用”、“选择”和“发展构思和创作能力”;第四学段强调“有意图的运用”、“探索不同的方法”和“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等。
五、数字资源的表现形式
1、数字资源是集合视频,动画,图片、文本、声音等多种媒体的网页课件。图文并茂,充满趣味,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有效唤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探究新知,呈现一些制作或者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总结,展示和交流或者点评学生作品
4、拓展资源,提供完整规范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在欣赏探究等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审美的能力。并且能表达美,提高学生的创作力。
六、数字资源的应用策略
1、学生自学
特点:观看资源提供的教师课堂录像 使用时机:无教师或者或者带复式班的教师
使用方式:在学生自学栏目下播放“跟我学”视频,并完成“练一练” 注意:学生最好能先预习,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在视频教师的启发下要进行思考,对视频中教师提出的一些要求或者任务,要及时跟进完成。
2、教师上课
特点:按照教学流程组织教学,包括:导入新课、探索新知、能力反馈、评价总结、拓展延伸五个环节。
使用时机:教师没有美术背景或者缺少素材资源时使用方式:按照课件的步骤一步步教学,或者直接进入需要的素材所在的环节进行教学
注意:要适当控制好与学生互动,留给学生思考、自主探究、交流或者完成作品等活动的时间
3、资源整合
依据“拓展资源”栏目中的教学设计以及其他资源,通过学习规范的教学设计,了解重点难点等,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教学设计关键环节的设计方法,提高教学设计能力。借鉴“教师上课”和“学生上课”。
观察教师:
怎样导入新课、提问、与学生互动„„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点、线、形、色及构成 怎样进行评价交流
因地制宜选择有效地教学策略„„
七、教学资源的问题应对
1、教师没有美术专业背景怎么办?研究教学设计和课件
2、材料匮乏怎么办?利用身边材料进行替换
3、学业达成(作业上墙)
4、重视展示(多样展示)
5、重视评价(评价量表)
6.广州“数字教育城”应用学习心得 篇六
从化市太平镇莲塘小学 黄锦标
在本学期里,我选修了《广州“数字教育城”应用》这门课程来学习,广州“数字教育城”是各集成系统的作用和主要功能模块,有利广大一线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新趋势的认识,扩大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为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推广和深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载体。总得来说,获益良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数字教育城”强大的网络功能。为什么这么说呢,通过学习广州“数字教育城”应用里面的内容,发现“数字教育城”里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不同的网络资源,而且很多都是实时更新,里面的资源都是非常优质的资源。如“我的空间、学习与培训、教学与研究、学习与交流、资源与工具”等。包含了教师学习、教学、教师个人素养提升等的方面,为我们的一线教师的观念更新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其次是“数字教育城”的各式各样的教育功能。“数字教育城”利用云端模式开拓教育的新领域,渗透教师学习发展中心,教育电子政务中心,社区交流学习中心,学生学习发展中心等平台,以云端作为纽带,实现各个对象的互相交流与学习。我体会最深的就是里面的典型案例,都是择选了我们的广州市各个区里的优质资源供大家借鉴和学习。另外也有很多的教育资源方面的推荐,减轻了我们教师的备课方面的压力,例如资源的选取与下载等等。
第三“数字教育城”是教师的终生发展学习功能。作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工作者,承担着教育祖国未来的栋梁,加上现代社会的各方面的信息都是更新得特别快的,学习也是时代的进步者,如果我教师的信息感还比不上学生,我们的教学工作可能会受到影响。还有的就是我们的职称的评审也是与继续教育学习有关的,还有教师资格的验证和注册等都是息息相关,如果在网络教育快赶上时代,对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提供了便利。
最后,“数字教育城”是我们教师个人学习功能。里面为我们提供了很空间,为我们建立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我的空间”的子菜单包含:我的班级群、我的博客、我的相册和我的微吧。好比如每年暑假的广州暑期夏令营活动等,都是我们“数字教育城”提供的一个强大平台。让学生在暑假学到东西之余也可以互相交流不,何乐而不为。所以感谢“数字教育城”为我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便利。
7.数字经济教育 篇七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教育的数字化环境,有智慧的教与学
2008年11月微软提出和发起了智慧星球计划。“智慧星球”概念一出世便吸引了全球政治界、经济界、理论界、技术界、教育界等方方面面的眼球。于是, 很快便有了智慧国家、智慧城市、智慧工程、智慧工厂等等;在教育界, 也有了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的新概念, 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关于智慧教育的新理念、新环境、新技术、新方法。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便提出了大成智慧教育的理念, 并阐述了其实质与核心内容。关于智慧教育的理念, 钱学森提出的要比微软提出的整整早半个世纪[1,2]。
无论是“大成智慧教育”的概念、理念, 还是“智慧星球”的思想和方法, 对于推进智慧教育和教育信息化, 都是一件绝好的事情。因为, 钱学森提出的“大成智慧教育”的理念与核心内容, 为利用智慧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 培养具有大成智慧的人, 提供了融哲学与科技于一身的深刻思考。微软由“数字地球”到“智慧星球”认识的演变与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 将人们对于信息技术教育的注意力, 由对数字技术本身的关注, 引向了对数字技术应用方法和产生的成效的关注。钱学森关于“大成智慧教育”的理念, 微软关于“智慧星球”的思维与技术, 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 对于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现代化, 推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非常有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从智慧教育的理念、技术支持和实施方法三个方面, 研究和实践基于数字技术环境下的智慧教育。首先, 要搞清什么是教育和智慧教育;然后, 要搞清在中小学实施智慧教育所需要的数字化环境是什么;最后, 要搞清在中小学怎样实施有智慧的教与有智慧的学。
一、教育与智慧教育
“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具有:“保证人类延续、促进人类发展”、“促进社会发展”等功能[3]。
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功能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大问题, 从我国的至圣先师孔夫子开始, 古今中外的大家、名家已有很多经典论述。本文仅从我们已经进入的数字时代和置身的数字化社会的角度, 思考传统教育与智慧教育的相关性问题。
近 (现) 代教育 (特别是中小学的班级教学) 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 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对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者的紧急需求, 产生了班级授课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班级授课制是教育的一个革命性变革, 因为它彻底改变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 接受教育只是少数人特权的状况, 使接受教育成为广大民众的基本权利。同时, 这种教育也改变了私塾中师傅带徒弟式的、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 使得标本、挂图、实验操作等直观技术和形象化资源进入了课堂。正因为如此, 班级授课仍是当前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基础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
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随着社会与个体的人对个性发展的强烈需求, 随着现代科技对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难以想象的技术支持, 传统教育中班级教育的弊端——按照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方法, 在规定的时间和限定的场所, 如在流水线上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要求制造产品一般教育、培养学生就十分突出了;教育教学的组织、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教育教学评价的目标体系, 与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需求矛盾也更趋激烈。
这个问题, 大教育家卢梭早就看出来了, 他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对儿童毫无所知, 只用我们错误的见解去办教育, 愈办愈错了。那些最聪明的著作家竭尽心力去讨论一个人所应知道的是什么, 却不问一个儿童所能学习的是什么”。
钱学森老先生也质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造型人才?”。
微软奇才乔布斯讲的更加尖锐, 他问“为什么信息技术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 但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仅就教育这个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而言, 不按照人的认知、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教学, 不按照人的个性需求和社会需求实施教育教学, 不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育教学, 便成为影响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三大瓶颈。
要打破这些瓶颈, 我们必须要做的是: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 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 实施有智慧的教和推进有智慧的学。简言之, 就是大力推进智慧教育。
根据上述理解, 可以将基于数字技术的智慧教育概括为: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 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 采用高效的符合人的认知和发展规律的教与学的方法, 使人逐步成长为具有大成智慧的人的教育。
二、中小学实施智慧教育的数字化环境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境:一是人文环境;二是物化形态的环境;三是软件资源环境。中小学实施智慧教育也离不开这三个基本的环境和条件。
(一) 人文环境是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技能和素养、教育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学校的文化氛围, 以及社会与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改革的理解、目标、期望值、包容度等一些理性的认识、思考和规定。
世上一切都是人的认识与行为的体现与结果, 所以人是最关键的。在构建基于数字技术的智慧教育环境的时候, 人文环境的建设是最基础、最核心、最重要的, 是实施智慧教育的中枢神经性的保障。如果这个保障出了问题, 基于数字环境下的智慧教育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用最先进的技术去做那些事倍功半甚至是误人子弟的教育。
关于人文环境, 教育理论家们的论著已有很多, 尽管对教育中人文环境的具体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对于人文环境重要性的认识都是一致的。
(二) 支持智慧教育的数字化物化环境
数字技术奇才乔布斯曾做出3大预言, 其中一个就是:电子科技将掌控未来的教室, 并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取得丰厚的利润。
乔布斯所讲的“电子科技”主要是指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运用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来呈现、传递、加工和处理信息的技术”。
实施智慧教育的物化环境, 必须是能够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上述功能, 支持中小学生以最喜欢的方式呈现和传递教育教学信息, 以最有利于学习主体参与的方式加工和处理信息, 以最轻松、最有效的方式获得个性的和全面的发展。
这种物化形态的数字技术环境主要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层面的建设, 这主要包括:制定国家信息化的推进规划, 例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央全会决议, 明确提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任务要求:“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的差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 ~ 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4]确定了信息化发展的四个目标和六大战略计划, 并提出九点相应的信息化发展保障措施。
第二个层面是教育行政部门层面的建设, 主要是进行实施智慧教育的数字化环境的顶层设计, 例如:教育部2012年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5]提出了“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 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 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例如“三通”、“两平台”的建设等。
第三个层面是进行实施智慧教育的数字校园建设。在教育部2012年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6]中明确规定, 要“针对基础教育实际需求, 提高所有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要“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 除了要保证 (1) 科学有效的教与学的应用平台, 科学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 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等, 可以方便地进学校、进课堂、进家庭; (2) 学校、教师和学生, 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网络平台, 进行教育教学管理, 实施家校通, 实施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求得方方面面的指导。更要保证师生能够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和各自发展的需要, 非常方便地利用课堂上、学校里的数字化设备、设施与环境, 高效率高质量地实施智慧教育, 实现促进师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课堂仍然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战场, 因此要特别重视智慧教室的建设。这种智慧教室有三个特点: (1) 基于多种新媒体、新技术的物化环境 (交互式教室、互动反馈的教室、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室) ; (2) 基于混合“数字云”的移动网络环境; (3) 具有主体参与优势的互动环境。
(三) 支持智慧教育的数字化软件环境
无论是三十多年前还是现在, 我们缺少两类教育教学资源, 一类是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一类是教育教学的应用平台。因此, 在进行支持智慧教育软件资源建设的时候, 重点要从优质资源和应用平台两个方面下手。
1. 优质教育资源
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是能够按照中小学的认知规律, 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优势, 有利于学生的主体表现和参与的资源。
但是, 目前所看到的资源, 多是展示性资源和辅助教师教的资源, 将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 将利用资源的学习作为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资源则太少了。
在研究数字技术对于人的认识与思维的影响时, 人们发现随着各种显示终端的出现, 当多数人还习惯于对书本和符号的阅读与学习的时候, 利用屏幕和图形化资源的阅读和学习正在悄然兴起。利用印刷载体和抽象的符号对信息进行组织、呈现、传播、加工、处理的方式, 将由此而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借助屏幕和图形化资源的学习, 最终将成为未来的学习与思维方式。同时还发现, 在网络环境下, 人们的思维方式, 已经逐渐从借助具体案例、利用抽象的概念解释现象的思维, 转向了利用整合数据和图形来思维。这两个现象表明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将朝着图形化、数据化方向发展。
在研究中小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时候, 可以看到这样两个现象:第一、中小学生更喜欢那些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资源;第二、在对资源的阅读观赏过程中, 他们更喜欢那些具有较强交互性的资源。
将思维的图形化、数据化与学习过程的直观性、参与性整合到一起, 就为中小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指出了明确的方向:直观、形象、生动、有趣 + 互动参与。
2. 优质教学应用平台
只有投影、白板、计算机, 无法实施智慧的教与学;只有优质的教学课件, 也无法实施智慧的教与学。就像修建了高速公路, 仓库里还有许多等待运输的货物, 却没有运输货物的汽车一样, 要将硬件与资源整合为教与学的过程与行为, 必须有教学应用平台。这些教学应用平台, 有既支持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应用平台, 如“乐教乐学云平台”;有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 如“英语口语智能听说训练系统平台”;有支持课堂移动学习的平台, 如“数字化课堂教学系统平台”等。
人文环境、物态的环境、软件的环境是实施智慧教育的基础性环境。在这三大环境之中, 人文是核心, 物态是基础, 软件是保障。在这三大环境建设中, 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智慧教育理论为指导。
三、中小学实施有智慧的教与有智慧的学的途径
2012年5月28日,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简单的硬件设施不是信息化, 只有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结合起来,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教育教学过程才是教育信息化[7]。
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 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 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 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 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转变, 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 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 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8]。
从一定意义上讲, 刘延东副总理所言之“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 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 就是要充分发挥数字化信息技术的优势, 支持教师有智慧的教和学生有智慧地学。
(一) 怎样进行有智慧的教
什么是有智慧的教?集诸家之说, 作者认为:有智慧的教应当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成功利用数字化的智能教育环境、技术和方法, “精巧”的实施教育教学, 以帮助学生有智慧地学, 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
有智慧的教不是填鸭式的教, 不是拔苗助长的教, 更不是教与学分离的教, 而是遵循学生的认知特征与认知规律的聪明的、精巧的教。因此, 要实现数字技术环境下有智慧的教,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 这是实施智慧教育的核心理念。
2. 体现教师地位与作用的新变化进行整合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在数字化环境下, 教师在完成“传道、授业、解惑”教学任务的时候, 不应只是一个知识与技能的讲授者, 而应当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教师的主导行为方式也应逐渐由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显性行为, 转向在课外表现出的以教学设计为主的隐性行为。在课堂上, 教师将逐渐把时间交还给学生。
3. 使信息媒体由教师展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变为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工具。在配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室, 不能只是满足于教师利用白板的交互性, 方便地搜索、调用教学资源, 勾勒教学重点等, 应当使学生能够利用白板的交互功能, 学习、探究、展示和交流。在能够实现人手一机的移动学习的教室, 也不能将移动终端的应用, 停留在电子书包的阶段。
“翻转课堂”从教学内容选择, 教学目标确定, 教学媒体、资源、结构与方法的确定, 教学评价的多样性等方面, 都对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这种建立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基础上的教学, 是能够较好发挥数字技术优势, 能够较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教学方式。
当讲到智慧教育的时候, 必然会想到面向班级群体的班级授课与面向个体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个性化发展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 可以从九个方面下手:
(1)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并获得多种学习资源;
(2) 指导学生利用多网络和多种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3)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和资源进行协作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
(4)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的学习;
(5) 指导学生利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再生资源的学习;
(6)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学习;
(7) 指导教师通过翻转课堂进行改变教学时空的教学;
(8) 指导教师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过程的监控、学习成效的检测评价和分析;
(9) 指导教师利用反馈信息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设计和有的放矢的教学指导。
4. 构建基于云技术的智慧教室应当具有以下特点:
(1) 支持数字化智能教学的实施;
(2) 支持方便地共建、共享和利用优质教学资源;
(3) 支持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4) 支持多样化、多元化、及时、准确、真实的教学评价;
(5) 支持对教与学过程的高效管理。
(二) 怎样进行有智慧的学
美国伊塔卡学院的新媒体专业教授金 ? 格莱格森在关于可汗学院的评价中说道:“大家都是在想学知识的时候来观看这些视频, 因而效果比较好。而传统的教育体制, 多少都带有强迫性。此外, 这些视频可以反复观看, 直到你弄懂为止“。
这句话有四个关键词:想学;强迫性;反复观看;弄懂为止。由这四个关键词中, 我们可以窥见有智慧的学的端倪, 提炼出基于数字化环境的有智慧的学的下述几个要点。
1. 要“想学”
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呢?一般情况下,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 他们的回答将逐级表现为:“大家都学习, 我也得学习, 否则就没有事情做”;“家长和老师要我学, 我不能不学”;“不学习就不会有知识懂技术, 今后就无法生存……”。可以说, 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来自于外界, 而非出自内心。“想学”是发自内心的, 是一种自觉自愿的需要。所以, 有智慧的学的基础一定来自于学习者的内因, 学习者一定要“想学”, 才能够实现有智慧的学。
由于外部原因而影响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我喜欢这个老师的教学方法, 所以爱上、想上他的课;这门课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有趣;我喜欢听音乐所以上音乐课;我喜欢旅游所以喜欢地理课;我喜欢变化无穷的图形, 所以喜欢几何课……。教师应及时发现这些因素, 通过自己智慧的引导, 激发并使学生这些“想学”的外因转化为内因可持续地发挥作用。
数字技术能够以其呈现学习内容的直观、形象、生动性, 学习过程的主体参与性和互动性, 学习成果形成、评价和展示、交流的迅速与广泛性, 激发并保持学生这种“想学”热情。懂得有智慧的教的教师和懂得有智慧的学的学生, 都应当利用数字技术的这种优势, 使学生的学习尽可能长地保持“想学”的心理状态。
2. 要“会学”
每个学生的阅历、爱好和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会是一样的。会学的学生, 一定是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 采用自己最习惯、最有效的方法来学习的学生。例如, 有一个处于高三冲刺阶段的学生, 在通宵达旦地准备高考的时候, 觉得体力、精力不支, 复习成效也很差。为改变这种状况, 他便创造了一种“有氧学习法”, 这种“有氧学习法”的核心, 就是牺牲一些学习时间, 用来开展体育活动坚持锻炼身体。实践证明, 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对于他, 就是对于其他同学也都非常奏效。
3. 要会利用数字技术来学
基于数字技术的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一定会改变人们的学习和思维方式。能够进行有智慧的学习的学生, 一定要把握和利用数字技术的这种优势, 从以下五个方面, 学会利用数字技术来学习。
(1) 学会由依赖书本为主的文本资源的学习, 转向学会利用多种资源来学习
在信息时代, 人们接触各种信息资源的渠道越来越广, 所接触到的资源类型越来越多,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特性, 必须从小就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资源来学习的能力。当这种学习方式逐渐被学生们所接受以后, 书本将不再是他们学习的唯一依据和唯一资源。他们的学习方式将会逐渐由利用书本的学习, 转向利用多种资源的学习。教师必须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来保障、支持和促成这种转变。
(2) 学会由记忆式的学习, 转向意义建构的深层学习
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教师应当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些环境和条件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意义建构的学习, 使学生不但能够知其然而且能够知道其所以然。
(3) 学会由依靠老师的学习, 转向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初步掌握了基于云计算的利用搜索引擎收集资源, 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后, 学生们会发现, 进行有效的探究性学习, 必须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 还必须能够与他人一起进行协作学习。
(4) 学会由按部就班的线性学习转向具有个性特征的跨越式学习
在传统环境下, 实施异智异步教学、因材施教, 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难以实现的。教师应努力发挥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超文本、非线性和虚拟社区优势, 以实现教育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5) 使学生由局限于校内的学习转向学会进行超越学校围墙的学习。
数字技术能够使传统的、封闭式的学校和课堂变成开放的现代课堂, 多媒体、网络和互动的数字技术优势, 将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智慧的教与学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钱学敏.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2008年8月2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演讲.
[2]赵泽宗.简论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解读“钱问”与“钱学森成才之道”.2008年9月28日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的结题报告之一.
[3]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89-P1.
[4]信息化发展规划 (工信部2013年10月2日印发)
[5][6]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教育部2012年3月颁发) .
[7]杜占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取得新突破.2014年在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的讲话.
8.布局数字教育出版 篇八
眼下,数字教育已经成为传统出版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也作出了重大部署,并提出:“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极大地激发了市场发展,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教育行业的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教育出版数字化转型方兴未艾,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社和专业社参与在线教育市场,从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在线教育社区建设、提供在线教育培训服务到在线课程平台的搭建都涌现出了典型的案例。但与资本雄厚、思维开放的互联网企业相比,教育社在在线教育市场大都还未形成规模,一部分原因受困于市场壁垒,前景不乐观、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也是重要的原因。本专题就教育出版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遇到的问题逐一梳理,希望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数字经济教育】推荐阅读:
中小学数字教育11-19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探索与思考08-25
学校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使用情况10-25
1:1数字学习及其网络教育应用探索11-18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教师培训试题答案07-02
超越数字07-06
数字含义07-07
数字水幕简介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