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风险的因素

2024-09-27

财务风险的因素(共8篇)

1.财务风险的因素 篇一

企业首先要想做好,跟一个公司的模式必和财务管理存在于一个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若一个公司财务管理出现了问题且没有更好的规范去得到更好的管理体系,那么该公司的发展将会陷入财务危机,然而铸成这一问题最多的还是在于财务没管理好。由此看来,对于一个发展公司来说必须要学会财务的分析管理并学以用之则对公司是再好不过的根基。得知教育网(Jyu.cc)分析家们通过对投资创业者出现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并得出五大财务管理的内在因素。

第一:财务管理的关键

店铺的财务管理是管店的重要环节,改环节可使表面上杂乱无章、千头万绪的店铺生意变得条理清晰,同时还可以防止店铺生意中的各种弊端。事实上,店铺生意所有的管理活动基本上都是建立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之上的。想使店铺的经营管理更加合理,走上正轨,店主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而要做到这些,其自身就必须具有基础的店铺基本财务知识。

第二:对财务的认识

财务是指公司中有关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偿还等方面的经济业务。具体包括与银行之间的存款、贷款和转帐结算业务;与其他公司之间发生呢感的结算业务;向税务部门纳税;给员工制服工资和福利费等业务。

第三:财务设计重要性

财务设计到经济组织的全部经济活动,是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财务管理好了,既有利于加强经济核算,加速资金周转,节约开支。增加积累,促进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财务管理,是按照资金运动的规律,对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进行合理安排,对身长经营过程的物质、劳动消耗和经营成果进行计划、监督、核算和分析的一向综合性工作。

第四:财务管理的知识

财务管理,是按照资金运动的规律,对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进行合理安排,对身长经营过程的物质、劳动消耗和经营成果进行计划、监督、核算和分析的一向综合性工作。店铺经营者可以通过财务管理达到三个目的:

(1)通过财务管理积极筹集资金,广辟财源,增件资金积累,并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灵活调剂,保证店铺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2)通过财务管理节省开支,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通过财务管理实行严格的财务监督,对费用开支认真审查是否合理、合法,对浪费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堵塞,对收益分配、工资、以及福利加以正确处理。

第五:财务分析的作用

定义: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现行价格体系和有关法规的基础上,对投资项目建成投产的获利能力、清偿能力和财务外汇效果等财务状况进预算和分析,以评价和判断拟建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

作用:

首先,是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其次,是银行发放贷款的重要依据.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现行价格体系和有关法规的基础上,对投资项目建成投产的获利能力、清偿能力和财务外汇效果等财务状况进预算和分析,以评价和判断拟建项目在财务上是否可行。再次,也是有关部门审批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

2.财务风险的因素 篇二

2006年2月, 由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拟定、财政部批准执行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的《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中第七章、五节、四十条中规定鉴证业务风险通常体现为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即新的审计风险模型, 如下式所示。鉴证业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这个审计风险模型是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审计行业标准进行国际趋同的重要成果之一。早在1978年D.H.Roberts就提出了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 (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 。1981年, 美国AICPA发布的第39号准则公告《审计抽样》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和详细测试风险等四个子风险组成。1983年, 美国AICPA在第47号审计标准说明中对审计风险模型又做出了修改, 提出的审计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我国内控导向审计阶段即引用了这个风险模型。1987年, 英国ACCA提出了一个审计风险模型, 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抽样风险。2003年, 修订后的国际审计准则提出了全新的审计风险模型, 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即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 加紧了审计行业标准国际趋同的步伐, 2006年, 由财政部批准执行的审计准则引用了全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将审计风险模型变化过程总结为下表所示。

二、审计风险模型中检查风险的演变

1978年, D.H.Roberts认为检查风险主要是指分析性检查风险。分析性复核是审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能够使审计主体在对客体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审计范围以及工作重点, 进一步部署后续审计工作。因此分析性复核中所带来的风险必然会导致审计工作中出现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但在此期间, D.H.Roberts又无法忽视审计抽样方法本身所存在的缺陷, 因此这种审计方法所带来的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也成为了审计风险构成要素之一。

1981年,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将审计风险模型中的检查风险分为分析性检查风险和详细测试风险两个部分。由此, 我们看到了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两个重要工作, 即分析性复核和细节测试。这两个重要工作都是进一步审计程序中实质性程序的工作内容, 因此我们发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美国, 已经存在这样的意识———实质性程序是审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审计工作。

1983年,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将分析性检查风险和详细测试风险进行合并, 成为了最终的检查风险。在审计工作实践中, 很难区分最终导致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有多大程度来自于分析性复核或是细节测试, 实质性程序的这两个重要工作内容是相互依存的, 它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将二者融会贯通, 因此综合的检查风险指标最能代表总体上未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继1987年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CCA) 将审计风险模型定义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抽样风险四个影响因素之后, 2003年国际审计准则出台了最具影响力也是最权威的审计风险模型。从中我们看到检查风险仍然是审计风险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6年, 我国审计准则中对检查风险的定义为“某一鉴证对象信息存在错报, 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 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三、检查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检查风险在审计风险模型中的演变过程来看, 它始终是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风险因素之一, 但对于其所应涵盖的内容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考虑到风险模型建立的基础。从审计风险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类风险, 即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从审计客体的角度进行考虑的风险, 也即被审计单位本身所存在的影响财务报表使用的各种风险, 而检查风险是从审计主体的角度进行考虑的风险, 也即审计人员由于自身的原因导致重大错报未能被发现的风险。因此, 笔者认为从审计主体方面考虑检查风险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工作态度方面

从审计人员思想观念意识方面体现出来的内容就是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 主要是指独立、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独立性是影响审计工作的关键, 也是调节检查风险可控性的关键。独立性强, 检查风险的可控性就强;独立性弱, 检查风险的可控性就弱。

(二) 工作能力方面

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不仅包括专业胜任能力, 还应该包括管理、协调、沟通能力。专业胜任能力是控制检查风险的保证, 专业胜任能力强, 检查风险降低的可能性就大;专业胜任能力弱, 检查风险降低的可能性就小。在审计工作实践中, 审计服务就是审计主体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协调沟通过程;审计程序的实现就是审计项目负责人与审计工作人员的协调沟通过程。管理、协调、沟通能力越强, 审计工作进行得越顺利, 检查风险降低的可能性越大;管理、协调、沟通能力越弱, 审计工作进行得越困难, 检查风险降低的可能性越小。

(三) 工作方法方面

审计工作方法是与控制检查风险的关系最为直接的一个方面。从审计循环的划分, 到证据的选取, 每一个步骤都会对降低检查风险做出或多或少的贡献, 尤其抽样方法本身所存在的风险更是构成检查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正确划分审计循环能够使审计工作有条不紊, 把握工作的主要方面, 有利于快速查找问题的实质, 提高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降低检查风险。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能够使审计结论更具合理性, 选取正确的审计抽样方法能够使审计工作事半功倍, 使审计结论更具科学性, 提高审计结论的有用性和有效性, 使得是否发现重大错报更有据可循, 降低检查风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第三章第十条提出“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能影响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和检查风险的确定。”综合检查风险的演变过程, 我们发现审计抽样方法本身所具有风险永远是影响检查风险的因素之一。

根据上述对检查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 检查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下图所示。

独立性影响检查风险的可控性, 因此它是检查风险的外围影响因素。工作能力与工作方法是直接影响发现重大错报风险可能性, 是降低检查风险的途径, 因此它们是检查风险的内在影响因素。把握检查风险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所在, 才能将降低检查风险的工作有效进行, 使审计人员降低审计风险, 远离危险。

摘要:分析审计风险模型演变过程及审计风险中检查风险演变过程, 并研究国内外有关检查风险内容, 得出审计风险中检查风险的影响因素应包含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三个方面。

关键词:审计风险,检查风险,影响

参考文献

3.浅析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篇三

【关键词】 审计 风险 防范 措施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及其研究目的

到目前为止,审计风险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说其熟悉,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计师职业界面临日益严重的商业风险,使审计风险的使用频率相当得高,尤其在近年来银广夏,黎明等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安达信,中天勤等一系列会计事件更是如此。说其陌生,是它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没有把审计风险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也没有从职业的角度来认识审计风险。审计风险从狭义上理解,应当包括财务报表没有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己公允揭示的风险和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完整的审计风险概念,应从广义上解释,即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隙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的风险,而且包括营业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债,或倒闭所可能对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产生伤害的营业风险。笔者认为,从广义上理解审计风险,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审计风险模型。这是因为现代审计中,一般在审计风险、固有风险评价的过程中考虑了经营风险将审计风险的涵义界定为广义的审计风险更与审计风险模型相匹配,有利于审计风险模型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民间审计都是市场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急需发达的民间审计。研究审计风险的目的在于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控制

民间审计实行的是一种有偿服务。社会之所以愿意支付一定的费用聘请民间审计对其财务报表进行签证,是因为通过审计,能降低财务报表的信息风险,能分散企业的营业风险,这些都是民间审计的社会价值所在。因而,努力创造一种环境,提高社会公众和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提高我国民间审计质量,确保我国民间审计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2、有利于审计效率的提高

寻求审计风险与审计效率的合理平衡乃是审计理论与实务所面临的一大课题。审计方法是决定一项审计效果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如何收集、收集多少和收集何种性质证据的决策,都将以风险的评估为基础。因而,审计风险概念,为更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提供了完整的结构。

3、有利于增强审计责任感

审计风险直接关系到审计责任,并影响到审计人员的切身利益。审计风险的存在虽然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但审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技术,改进审计方法,从而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风险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可进一步加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感,认真、仔细地开展审计工作,努力把审计风险降到允许的范围之内。

二、影响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1、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化,尤其是竞争的加剧,导致审计失败的增加

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十分复杂,一方面使得多样化的经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确定性增加,加之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互联网等高科技技术大大便利于信息的产生和传递,这些都使得审计人员失察和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增加。而大多数会计职业界人士认为如果CPA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做到应有的谨慎,就属于审计失败。因审计工作的复杂性,很难确定审计人员是否一贯地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但是CPA如果出现失误,往往会使会计师事务所蒙受损失。另一方面竞争的激烈和业绩评估压力的增加使管理者舞弊数量和隐蔽性呈上升趋势。有的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如为保证“配股资格”,避免被“特殊处理”或被“摘牌”以及为了进行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需要,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普遍都存有粉饰会计报表,操纵盈利的冲动,会计核算中舞弊现象日益增多,舞弊手法也越来越隐藏和智能化,这些都会导致审计失败,客观上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2、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经营环境不成熟

公司治理机制是协调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我国现阶段尚没有建立起规范的资本市场的借贷市场,也未能形成有效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机制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缺乏强调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内在动机和对高独立性审计服务的自愿性需求。被审计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所有者虚位”,董事会与经理层重合,公司管理当局既是被审计者,又是审计委托人,他们可以决定审计收费的大小和事务所的聘任,这样严重的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3、目前诉讼法律环境的不完善加剧了审计风险

在法律诉讼中,注册会计师往往以其在审计过程中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为由来开脱法律责任。而法律界则以当事人在执业中主观上是否有过错来判断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种“真实性认识偏差”(注册会计师强调“程序的真实”和“过程的真实”,而法律更为强调“结果的真实”和“内容的真实”)实质上是审计期望差在法律诉讼中的体现。法律责任界定不清,也会增加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因为一旦法律诉讼产生,由于“深口袋”责任概念,即采取谁最有能力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就由谁来承担责任的原则,注册会计师往往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在国外,注册会计师都投有足够的职业赔偿责任保险,而且注册会计师职业是收入颇丰令人羡慕的自由职业之一。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财产富足,“钱袋较深”,有充分的赔偿能力,因此当执业者一旦在执行审计业务和提出审计报告时出现疏忽和过失,致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蒙受损失,审计人员就会遭受诉讼和牵连。失意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了挽回损失,就千方百计地寻求有赔偿能力的连带者进行赔偿,因此注册会计师常常是诉讼的主要目标。法庭的判决也往往因同情受害者而判定连带者——注册会计师赔偿受害者。这种“深口袋”现象使得审计人员更容易被推上法庭,审计的诉讼风险因此加大。

4、社会公众期望的差距

审计期望差距指的是社会公众对审计应起的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审计职业界自身对审计业绩的看法之间的差异。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破产企业的增多,社会对审计需求在不断扩大,社会公众对审计作用的期望也不断提高。双方形成的期望差距,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舞弊和欺诈。社会公众期望注册会计师能毫无遗漏地发现被审计企业中所有可能存在的严重舞弊行为,并对舞弊行为的揭露以及关于被审计企业管理人员的欺诈和违法行为的报告负责;而注册会计师认为,他们是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是否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总体上表示一个意见,无法保证能够察觉被审计企业的任何舞弊行为。即使是最勤勉的审计人员也极易为管理人员的舞弊或包括第三方在内的欺诈所蒙蔽。但事实是,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揭示差错和舞弊行为不承担足够的责任,社会将不会以牺牲时间和金钱为代价,指望从注册会计师那里得到什么帮助。这样促使审计职业界要求审计人员承当起更大的揭弊查错的责任,并积极地履行这种责任。二是经营失败。在很多投资者眼里,无保留意见就像“完全健康的体检证明”一样,可以成为经营风险的重要依据。很多人甚至认为审计师应当对财务状况提供一定保障,他们觉得经营失败与审计失败有强烈的联系。那么如果受到损失,管理者和审计师必然都有责任。而在审计职业界眼中,如果公司的报表没有重大的错漏,那么将出具无保留意见,这是审计师的尺度。诸如无力还贷、未达到投资人期望收益乃至倒闭破产等都是公司管理者的经营失败,不影响审计师发表适当的审计意见。经营失败和审计失败没有必然的联系。这种对经营失败责任归属的认识就加大了期望差距,引起了很多预料之外的诉讼。虽然在这种情况下,法庭的判决一般会保护审计师(如果审计意见无误),但即使审计师完全胜诉,不须赔偿,那么至少其职业声誉将遭受一定程度的损失,而且也会付出高额的诉讼成本。

5、我国目前所处审计市场是买方市场,过分激烈竞争环境加剧了审计风险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有偿审计,审计市场又是一种买方市场,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在一定的有序经济条件下,审计收费的增加是困难的。为了生存和发展,事务所就把目光转向降低成本方面。而控制审计成本,在一定情况下,也就限制了审计时间、限制了审计作业量,使本应扩大范围的审计作业受到限制,形成相应的审计风险。此外,竞争使为数不少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铤而走险”。他们为了防止失去客户有可能妥协于客户的无理要求而置自身风险于不顾。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措施

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可根据上述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和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1、保证审计的独立性

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应从两个方面去解决。一是从宏观上,必须解决审计组织地位的独立性,社会审计组织要脱钩改制,脱离挂靠主管部门的影响。二是在各个审计组织内部,也要采取措施确保上岗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主要是要保证被指定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不存在可能影响审计人员的公正立场的特殊关系和其他能够削弱审计人独立性的各种因素。

2、注重重要性问题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必须慎重考虑的两个问题,对不影响会计报表客观、真实的次要事项,可以适当忽略。注册会计师必须将重要性重化后运用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合理解决好它们之间的矛盾,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

3、保证咨询服务到位

审计组织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审计人员在遇到超出自己知识范围的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咨询服务和恰当的业务指导。比如,审计组织可以聘用法律、经济、技术鉴定等方面的专家做顾问,使审计人员在做出判断和决定时,有权威的意见做后盾,这样可以增加审计结论对风险的承受力

4、防止或减少诉讼失败所造成的损失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这是控制风险的最后一道防范措施。我国目前开展这类保险业务的必要性已经具备,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此项业务。审计组织应尽早树立保险意识,正视风险的不可避免性,投保足够的审计责任保险,以便风险发生时能够得到一定的补偿,从而减少损失。

四、结论

审计风险是审计界的一个新课题有着相当的难度。本文的特点在于针对影响我国目前民间审计风险的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法。为我国审计理论的发展和审计水平的提高贡献一点绵薄之力。然而受本人能力及资料所限,本文有些方面论述比较简略,存在某些不足之处。现在,我国审计界所面临的不再是一个对审计风险观念上的改变问题而是一个如何以审计风险为基础形成一种系统的审计方法的问题。只有解决审计风险控制的技术并使得以审计风险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模式在审计实务中得以运用,我国的审计实务才会产生一个新的飞跃。这是我国审计界需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 董晓林、梁丽军:审计风险的评估与防范[J].中国审计,1998(7).

[2] 胡春元:论审计风险[J].财务与会计,1998(10).

[3] 周萍:试论审计风险[J].财会月刊,2000(4).

[4] 马兰:经营失败、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4).

4.影响企业财务战略定位的外生因素 篇四

一、战略管理者不等于企业家或市场政治家

企业战略管理者是指企业战略的制定者、战略实施的领导者和控制者。根据美国学者的一项研究,按照逻辑思维和思想观念的不同,可以把企业战略管理者划分为稳定型、反应型、预期型、探求型和创造性五种类型,[2]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变革意识、管理思想、目标意识、行为准则和驱动意识。实证研究表明,财务战略实施的效果取决于战略管理者的素质、管理方式、观念及其能力等,但决不能把战略管理者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家。正如姜汝祥博士在其新著《差距:中国一流企业离世界一流企业有多远》一书中所说,随着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已经全面进入战略管理者时代,主宰企业命运的企业家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是以“权威谋略为中心的市场政治家阵营”,另一个是以“事实和数据为中心的战略管理者阵营”。到目前为止,中国几乎所有优秀的企业家都是在计划与市场“双轨制”下产生的,将他们称之为“市场政治家”再恰当不过了。他们为中国市场经济和企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市场政治家不等于战略管理者,他们需要实现对自我的否定和超越,才能由市场政治家跨入到战略管理者行列。这里有两个含义:第一,如果市场政治家不能够带领员工去完成自我否定和创新,就应该退位,退不意味着你不伟大,联想集团柳传志的“急流勇退”就足以说明这一点。第二,如果你还想带领企业继续往前走,那就必须完成自我否定与超越。在战略管理时代,企业家要把自己的基准放在国际级的企业上。差距的存在意味着我们拥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像张瑞敏、李东升等第一代企业家已经开始在职业化和国际化上做出努力。

二、战略管理者的构成

企业战略管理者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体,一般包括企业的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战略管理部门、非正式组织的领导和企业智囊团。其中最主要的是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董事会是企业最高权力机构和决策机构,它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代表,是确保公司长期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的核心机构。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来说,战略性决策权归董事会所有,但董事会成员能否获得关于公司战略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和董事会成员是否具备做出战略决策的能力却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高层管理者一般指企业正副总经理,他们凭借自己的职权、影响力和专业能力领导战略管理。高层管理者领导和组织企业战略管理的程度取决于公司的权力结构和他们的职位高低。在一般情况下,高层管理者应是战略方案付诸实施的最高执行负责人。从财务管理角度看,一个企业的财务经理应从企业的使命和目标的高度来理解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这个观点。它不仅要精通会计专业,更为重要的是应具有以财务经营为轴心总揽企业全局的高层管理者的素质。财务经理担当战略管理者角色,这是战略制胜时代对财务管理工作者提出的一种必然要求。因为财务经理比其他部门经理更全面综合地掌握企业内部的经营情况,财务经理的独有信息优势和视角使其衍生了一个战略管理者角色的条件。作为财务经理,就是要从财务资料的搜集者和提供者转变为对财务信息能量的释放者和推动者;从以提供多项任务和交易信息为主,向为董事会和有关业务部门提供更多决策支持的信息分析转变。实证调查表明,许多企业的总经理或总裁都出自财务经理岗位,这大概并非是偶然现象。

三、战略管理者的能力

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有效实施,不仅需要战略管理者追求卓越、永不言败,而且需要他们具备优良的素质和卓越的能力。

国内学者解培才(1999)将战略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归纳为5个方面,即:⑴品德高尚、志向高远;⑵思维敏捷、知识渊博;⑶心理健康、个性优异;⑷足智多谋、能力超群;⑸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美国学者克雷格・赫克曼和麦克尔・斯尔瓦(G.R.Hickman and MM.elA.silra)在其合著的《创造卓越》一书中,提出战略管理者要具备以下四项能力:⑴思考能力;⑵想象能力;⑶应变能力;⑷体贴能力。

当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后,企业面对市场的竞争,尤其是经济由工业化时代迅速地转向信息化时代,对传统的等级式组织结构不得不重新进行构造,授权式的组织结构将越来越受到企业战略管理者的重视。此时战略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正如组织变革问题专家马克・扬布拉德所说:明确共同愿景;丰富企业文化;促进不同部门之间和共同愿景、战略、组织设计及人力资源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加深组织成员在共同愿景背景下对信息和事件的理解。马克・扬布拉德通过对19家公司的研究发现,不同公司在战略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着高度一致性,而这些公司又将这些战略管理者能力看成是未来发展和成功的关键之所在,这些公司都十分强调“软”技能。

四、战略管理者的价值观

“价值观”听上去好像是很玄的东西,然而它对于一个组织的影响却是无所不在的。从个人层面来看,一个管理者的价值观处处影响着他“管理”下属的方式。杰克・韦尔奇之所以令人敬佩,并不在于他的见解和实践有多么正确,也不在于他使GE公司取得了多少的成功,而在于他找到了一条自己认为能够通向成功的路径之后,多年以来坚持不懈地在GE公司内外推销自己的观点,影响并改变了很多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从公司政策层面来看,价值观对于整个公司有着更深远的影响。成立于1850年的利维公司,自1984年罗拔哈斯(Robert Haas)掌舵以来所确立的公司价值观,即“利维理想宣言”(内容包括新行为、多元性、确认、伦理管理手法、沟通和授权等六个方面)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3]可见,战略管理者的价值观影响和决定着企业的价值观念。当多种目标或利害关系发生冲突时,战略管理者的价值观念往往是决策的标准,也是他们行为的导向。美国学者威廉姆・哥斯和雷纳托・坦格维对许多企业管理者进行调查之后提出,企业管理者有六种不同的价值导向:①理论导向――对追求真理、事实和原因特别感兴趣;②经济导向――对物质财富的积累很感兴趣;③美学导向――重视生活美,为寻求美而重视事件本身;④社会导向――热衷社会交际和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而自豪;⑤政治导向――追逐权力,在权力的竞争中寻求乐趣;⑥宗教导向――执着地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信仰而得到精神满足,

在他们调查的企业管理者中,大多数的价值观都是以经济、政治和理论为主要导向。战略管理者在抉择企业战略和策略时,实际上是同时受多种价值观的影响,而非仅受一种价值观所影响。

五、战略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

美国管理学者丹尼・米勒经研究指出,战略管理者对于风险的态度会对一个企业的战略选择及战略实施成功与否产生重大影响。而战略管理者对于风险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风险爱好者、风险规避者和风险中立者。风险爱好者喜欢冒险,喜欢大得大失的刺激;风险规避者则希望在预期收益既定的情况下,不确定性越小越好,最好没有任何风险;风险中立者对风险毫不关心,在考虑任何决策活动时,他们只问预期收益是多少,即使灾难性损失与巨额盈利的可能性并存时,他们也无动于衷。

持有不同风险观的人,意欲承担的风险不同,因而得到的效用也不同。从财务层面看,任何财务战略决策都不能消除隐含其中的风险。不管哪一种财务战略类型,如稳健型、快速扩张型或收缩型等,战略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价值判断标准与风险态度都会在财务战略中体现出来。其中,风险意识最为重要。如风险爱好管理者勇于承担风险(这种勇气或来自企业自身的实力,或来自于管理者自身的能力),比较乐意选择激进型的财务战略,大举债务、快速扩张、采用超过正常投资能力以外的投资增长速度等。而风险规避管理者往往会选择稳健型的财务战略,他们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有着自己的理解与判断,对企业的扩张速度有着自身的分寸把握,对企业的投资政策与利润分配政策有着自己的导向等。

六、战略管理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

1.战略管理者的道德

尽管道德行为的历史相当悠久,但至今为止,人们对“道德”的认识仍未取得一致的共识,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4]⑴道德的功利观;⑵道德的权利观;⑶道德的公正观。实证研究表明,大部分战略管理者对道德行为持功利态度。这不足为奇,因为这一观点与效率、生产力和高利润等目标是相一致的。随着管理领域正在发生变化,为大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的利益的功利主义观点也需要改变。强调个人权利和社会公正的新趋势,意味着管理者需要以非功利标准为基础的道德准则。而依据个人权利和社会公正等标准来制定决策,要比依据效率和利润的效果等功利标准制定决策含有更多的模糊性。这对管理者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美国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一个管理者的行为合乎道德与否,是管理者道德发展阶段与个人特征、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和道德问题强度的调节之间复杂地相互作用的结果。缺乏强烈的道德感的人,如果他们受规则、政策、工作规定或加之行为之上的强文化准则的约束,他们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很小。相反,非常有道德的人,可以被一个组织的结构和允许或鼓励非道德行为的文化所腐蚀。此外,管理者更可能对道德强度很高的问题制定出符合道德的决策。

企业作为一个“道德人”与自然人是有区别的。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无一例外都拥有企业自身的道德行为规范,而且都对企业道德建设和实施非常重视。作为一个“道德人”的公司,国外学者托马斯・唐纳森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来衡量一家公司如何构建以制定“道德的”决策。为了具有道德性,公司需要包含一个道德决策过程。这一过程似乎至少要具备以下两点:⑴在决策中使用道德原因的能力;⑵在决策过程中,不仅控制公司行为,而且控制政策和规划的能力。上述两点是十分必要的,它使公司超过了纯粹机器的意义。显然,公司无法像自然人那样思考,但它们可以找到某类理由,通过事实显示出它们能从道德上负有责任。这也就是说,公司像自然人一样,有责任说明它们的行为,这种说明规定了哪个道德原因导致了它们的行为。事实上,企业道德水准归根到底取决于战略管理者的道德水准、他对企业道德的认识及为提高企业道德水准所付出的努力。战略管理者的行为决定着员工的道德选择。而战略管理者的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又取决于其道德素质的高低。

2.战略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20世纪的商业大丑闻中,无不与企业有关。有人认为,这些企业的失德行为,均由于企业没有严肃地看待自己的社会责任所引致的。文献检索表明,企业社会责任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近年来这一思想广为流行,连《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尽管学术界对其含义论争了几十年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企业仅具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利用它的资源和从事旨在于增加它的利润的活动”。[5]这一传统的社会责任观有其合理的内核,但由于现实世界经济完全自由竞争还缺乏很多条件,市场制度虽然是不可替代的,但仍有不足之处,而且整个社会的各项制度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制度间的闭合链条关系更重要。因此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观有待补充和扩展。后来有学者从商业伦理的角度总结企业社会责任,但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又缺乏普适性,只能倡导而不能形成制度约束。有学者着眼于企业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从法人治理的法学视角来分析和总结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还有学者也试图通过细化的办法对社会责任进行归纳,但由于表象化,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事实上,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既是一个“经济人”,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企业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6]企业来自社会,也必须回馈社会,这是一种全新的社企关系。只有从企业的性质、企业的产权特征以及企业行为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角度来分析,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正如国内学者闻新国所言:“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自主性的行为对利益相关者、社会及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不利的影响时,应持有的公正倾向和自省纠偏意识,从而要求企业给予补偿、履行行为或不行为的义务。”[7]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CSR理念: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时至今日,应该说没有一个战略管理者会否认财务战略的经济性。问题是,如果只认可和关注财务战略的这一属性,财务战略就只能成为一个封闭的而不是向社会开放的系统,战略管理者所关注的“社会责任”问题也将被隔离在企业财务战略之外,所谓的财务战略管理目标――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最大化也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5.财务风险的因素 篇五

农业灾害风险的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农业受灾害风险的`影响较大,因此对农业灾害风险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就从农业灾害的危险性、地区农业本身的脆弱性和产业的应急能力水平三方面来对农业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降低农业灾害风险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产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作 者:刘旭 冯百侠 LIU Xu FENG Bai-xia  作者单位:河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唐山,063009 刊 名: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POLYTECNIC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10 32(2) 分类号:X43 关键词:农业灾害   影响因素   防范措施  

6.新生儿高危风险因素的评估及管理 篇六

一、高危专科疾病、重点/难点病人

1、早产儿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高危风险: ⑴ 呼吸窘迫综合征 ⑵ 肺出血 ⑶ 颅内出血 ⑷ 呼吸暂停

2、胎粪吸入综合征

3、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4、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5、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二、高危药物

1、洋地黄类药物 ⑴.去乙酰毛花苷

⑵.地高辛(狄戈辛)

2、抗心律失常药物

盐酸普罗帕西酮(心律平)

3、血管活性药物

多巴胺(儿茶酚乙胺)

4、平喘药物

氨茶碱(茶碱乙烯双胺)

5、利尿、脱水药

⑴.呋塞米(呋喃苯胺酸)⑴. 甘露醇

6、镇静、催眠、抗惊厥药

⑴.地西泮(苯甲二氮卓、安定)⑵. 苯巴比妥(鲁米那

7、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⑴.10%氯化钾

⑵.10%葡萄糖酸钙

二、高危技术

1、应用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并发气胸的识别与紧急处理

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道管理 ⑴.气道阻塞的识别与紧急处理

⑵.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护理集束 ⑶.氧中毒

3、PICC置管术及其维护

4、胃食管返流患儿判断与处理

5、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判断与处理

三、高危环节

1、疾病高危时段

⑴.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生后72小时内)

⑵.新生儿窒息(出生时重度窒息复苏后8小时内)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肠穿孔 ⑷.窒息复苏抢救配合 ⑸.腹胀症状持续或加重 ⑹.抽搐处理

⑺.顽固性低血糖 ⑻.高危患儿转运

⑼.坠床、烫伤、皮肤擦伤及压疮高危患儿的识别、报告、处理

2、病房工作高危时刻 ⑴.交接班时

⑵.患儿晨间护理、进食、治疗、注射时 ⑶.病情复杂、病重患儿多时 ⑷.同时新收几个患儿时

⑸.患儿家属对治疗失信心有纠纷苗头时

3、高危人群 ⑴.轮科护士 ⑵.低年资护士

⑶.业务技术或责任心欠佳的护士

新生儿高危病人管理

早产儿

早产儿:

1.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 2.胎龄小于34周 3.母亲糖尿病 4.围产期窒息 5.剖宫产儿

6.出生后72小时内 早产儿的高危风险: ⑴.呼吸窘迫综合征 ⑵.肺出血

⑶.颅内出血(ICH)⑷.呼吸暂停

一、早产儿的高危风险管理

(一)、呼吸窘迫综合征及时准确识别及抢救护理

1.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患儿反应差,不哭、没哭声或哭声细,肌张力低下,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大于60次/分钟,不规则,三凹征,叹息,双吸气,抽泣样呼吸,SpO2<85%,血气分析PaCO2>50mmHg、PaO2<60mmHg,皮肤苍白,发绀 2.紧急处理:

(1).放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维持体温36.5~37℃。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予鼻吸位打开气道,持续监护仪监测

(2).予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呼吸困难无缓解,立即予人工气囊加压呼吸30秒到1分钟,持续气道正压吸氧(CPAP),若症状仍未缓解,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配合医生行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3).抽血气分析,建立静脉通道 3.风险管理:

(1).准确评估患儿胎龄、体重、生命体征,识别高危患儿(2).识别呼吸窘迫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处理

(3).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保暖,予鸟巢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管道通畅,正确设置监护仪警报值

(4).保持安静,集中护理,减少氧耗

(5).呼吸机辅助通气护理:呼吸机无故障,稳妥固定气管插管,落实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脱落的集束护理,实时记录。注意用氧安全,严格遵循《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防治氧中毒

(6).及时与家属沟通患儿病情,消除家属紧张恐惧心理,保证救治的顺利进行(二)、肺出血的风险管理

1.肺出血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全身症状:体温不升,皮肤苍白,发绀,SpO2<85%,活动力低下,呈休克症状;呼吸障碍: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突然加重,吸气性凹陷,呻吟,发绀;出血:从鼻孔、口腔流出或喷出血性分泌物、棕色液体或气管插管时流出、吸出泡沫样血性液;肺部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有湿啰音

2.紧急处理:

(1).打开气道,迅速使用小儿洗耳球或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2).予气管插管,气管内滴入1:10000肾上腺素或立即止血,注入药物后用呼吸气囊加压供氧30秒。予机械通气,调节吸气峰压为25~30cmH2O Ⅲ.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静脉注射止血药,注射泵注射多巴胺5~7ug/(kg.min)和酚妥拉明510 ug/(kg.min)改善微循环,伴DIC者予小剂量肝素纠正凝血功能 3.风险管理:

(1).肺出血的高危因素:缺氧、感染、早产等,如窒息、重症缺氧缺血性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青紫型心脏病等,多发生在出生后1~3天内;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多发生在出生1周左右

(2).掌握肺出血患儿的临床表现,与口腔、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的辨别,出现呼吸不规则、频死、窒息样时及时处理。对缺氧或感染非常严重的病例,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同时一般情况较差,应在肺出血发生之前早期进行机械通气(3).机械通气治疗,采用正压通气,有”压迫性”止血的作用,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分数(FiO2)0.6~0.8,PEEP4~6cmH2O,呼吸频率35~45次/分,吸气峰压(PIP)25~30cmH2O,吸呼比(I/E)为1∶1~1.5,流速(FR)8~12L/min,12小时内未见泡沫样血性液,临床症状好转,根据病情调校呼吸机参数或其他吸氧方式

Ⅳ.鼻孔、口腔流出或喷出血性分泌物、棕色液体时保持气道通畅,有条件使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避免开放气道使压力骤减而增加出血机会

(三)、颅内出血(ICH)的风险管理

1.颅内出血(ICH)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患儿反应兴奋性增高,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易激惹,惊厥,脑性尖叫,前囟紧张隆起,肌震颤,惊厥,呕吐,继而出现皮质抑制状态,四肢肌张力低下,运动减少,呼吸异常,反复呼吸暂停,眼球固定,凝视,头颅B超显示颅内出血表现,甚至死亡 2.紧急处理:

(1)放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保持头正中位,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低流量吸氧,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难纠正时,准备呼吸机辅助通气

(2).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集中处理,减少干预和搬动患儿,保持病房环境安静(3).遵医嘱用止血药,多用维生素K15~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推注,或用力止血。有惊厥时可给予苯巴比妥钠镇静,必要时予地西泮

(4).颅内压增高时予使用脱水利尿剂降低颅内压,注意防药物外渗(5).危及生命的较大血肿请神经科紧急处理 3.风险管理:

(1).护士准确识别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脑出血患儿避免搬到和盆浴。

(2).保持安静,集中护理,避免患儿哭闹,必要时予镇静,减少大脑耗氧。(3).予头部保持15°~30°(后颅凹出血者紧抬高头部,以免压迫小脑),避免头偏向一侧,需偏侧时,整个躯体也取同向侧位,避免压迫颈动脉而造成意外。(4).保持呼吸道通常,按医嘱氧疗。持续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瞳孔,前囟张力、肌张力等变化,注意有无惊厥的发生。(5)保留胃管,根据病情予鼻饲喂养或静脉营养。.(6).急性出血期避免使用甘露醇脱水,以免加重出血。

(7)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患儿病情,消除家属紧张恐惧心里。.(四)呼吸骤停的风险管理

1.呼吸骤停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患儿无呼吸运动,呼吸停止时间持续>20秒,皮肤苍白,发绀,伴有心率缓慢<100次/分,反复发作。2.紧急处理:

(1)予抚摸胸腹,托背,无改善,予弹、拍打足底刺激恢复呼吸,呼吸不能恢复者,予清理呼吸道,同时进行气囊-面罩加压通气或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持续监测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2)放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3)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时,予使用兴奋呼吸中枢药物(氨茶碱,负荷量为4mg/kg,20分钟内静脉滴注,12小时后给维持量2.5mg/kg,纳洛酮0.1mg/kg静脉注射。

3.风险管理:

(1)监测呼吸、心率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确保监护仪报警有效和参数设置合理,及时发现呼吸暂停发作。

(2)避免促发呼吸暂停的诱因,如减少咽部吸引及插管,减少经口喂养,避免颈部的过度屈曲或伸展。

胎粪吸入综合征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高危风险:并发呼吸衰竭

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高危风险并发呼吸衰竭的高危风险管理

(一)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高危风险并发呼吸衰竭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气促,呼吸>60次/分,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桶状胸,胎粪完全阻塞气道出现肺不张,婴儿脐带、皮肤被胎粪污染呈墨绿色,皮肤苍白、发绀,经皮测SpO2 <85%.(二)紧急处理

1.立即将患儿放置预热的辐射抢救台保暖。

2.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内吸引胎粪,在气道处理前不作正压呼吸。

3.抽血送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血气分析供氧,一型呼衰可用CPAP治疗,二型呼衰常用辅助呼吸,血气分析PaCO2>50mmHg或PaCO2<60mmHg。高频通气供氧,减少肺不张,降低肺损伤及慢性肺部疾病。4.持续监测呼吸、心率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三)风险管理

1.识别胎粪吸入症状、体征,观察病人有无发绀、呕吐,持续监测呼吸、心率和经皮血氧饱和度、胸廓有无隆起、三凹征。2.保持呼吸道通畅,取斜坡侧卧位,洗胃。

3.发绀,呼吸困难突然加重,提示发生气胸和纵膈气肿,及时处理。

4.保证营养和液体供给,输液量急性期60~80ml/(kg.d),合并肺水肿应适当限制入量,改善通气后用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恢复期输液量80~100ml/(kg.d),不能喂养可鼻饲。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风险:合并休克、肠穿孔、腹膜炎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危风险管理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休克、肠穿孔、腹膜炎:

1.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休克、肠穿孔、腹膜炎的识别、危机值和专科观察:患儿胃排空延迟,胃潴留,腹胀,呕吐物带胆汁或咖啡样物,排水便,一日5~6次左右,1~2日后排便,可为鲜血、果酱样或是黑便。反应差,精神萎靡,体重不升,全身出现大理石斑纹或青紫。并发穿孔时,腹胀和触痛明显,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线平片见膈下游离气体。并发腹膜炎,腹壁发红发硬,发亮,压痛,严重者有DIC.2.紧急处理:

(1)置辐射抢救台或暖箱内保暖,取斜坡位,抬高床头≥15°休克时取中凹位。(2)持续监护,监测生命体征。

(3)禁食,持续胃肠减压,用8~10号硅胶胃管,观察记录胃液的颜色、量和性状,监测腹围变化。

(4)快速建立静脉通道,抽血送检,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必要时做好输血或血浆的准备。

(5)外科处理肠穿孔、气腹等。3.风险管理:

(1)NEC高危患儿:早产儿,尤其是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2~3周内,新生儿缺氧、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患儿。

(2)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持续胃肠减压时每1~2小时以离心方向挤捏引流管,采用注射器间隙胃肠减压时,每2小时用10~20ml注射器抽空胃内容物和气体,密切观察腹胀、腹痛及排便情况,每班测量并记录腹围,听诊肠鸣音。

(3)腹胀突然加重或从胃管抽出大量气体时注意有无胃肠穿孔,若出现肠穿孔即请外科处理。

(4)患儿出现反应差、脸色苍白、体温不升、肢端发冷时,注意有无休克或DIC情况,并及时处理。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风险: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多器官损害 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多器官损害风险管理:

1.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多器官损害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意识障碍,烦躁不安,易激怒,脑性尖叫,肌震颤,惊厥,或过度抑增高,伴有惊厥,重度脑病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2.紧急处理:

(1)立即放置在预热的辐射抢救台保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畅通

(2)根据病情予合适的氧疗方式,如头罩、CPAP通气,必要时配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3)监测瞳孔、生命体征,抽血送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纠正酸中毒。(4)控制惊厥,保持安静。

(5)降颅压,及时应用脱水剂。3.效果评价:(1)治疗有效:症状控制,生命体征稳定;(2)治疗无效:病情恶化,死亡。4.风险管理:

(1)评估患儿有无缺氧病史,如宫内窘迫、胎粪吸入综合征、重度溶血、休克等;母亲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贫血、心肺疾病。

(2)观察患儿意识、反应、瞳孔、生命体征、经皮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识别脑缺氧缺血性脑性损害表现。

(3)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良好的通气、换气功能。(4)及时监测血糖,维持血糖水平在正常高值5.0mmol/L,调整静脉输糖浓度,一般6~8mg/(kg.min),维持各脏器血流灌注。

(5)应用抗惊厥药(如地西泮)时应密切观察呼吸状况。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

(ABO、Rh血型不合溶血病)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高危风险:母亲血型为O型,父亲为AB型的患儿或Rh阴性母亲所生Rh 阳性患儿 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风险管理

1.新生儿溶血病的识别、危机值与专科观察:母亲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型为A型或B型;母亲血型Rh阴性,新生儿血型Rh阳性,24小时内出现黄疸,发展快,程度高,伴有贫血、水肿。若为Rh血型不合溶血,常伴肝、脾肿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2.紧急处理:

(1)抽血送检,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予保暖,纠正酸中毒、低血糖。(2)黄疸指数高,溶血症重予蓝光照射治疗。(3)输血浆、清蛋白或丙种球蛋白。(4)配合医生换血治疗。3.风险管理:

(1)已知患儿父母亲血型,尤其是母亲Rh 血型阴性患儿,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持续加重,患儿出现水肿、重度贫血、反应激惹,肌张力增高,伴有肝、脾肿大、心力衰竭的患儿。

(2)予光疗,降低血清胆红素,注意黄染有无加重,每小时进行生命体征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维持体温36.5~37.5℃。

(3)患儿黄疸进行性加重,光疗4~6小时后总胆红素下降未能达到~2mg/dl 时,做好换血准备,预防胆红素脑病。

(4)观察患儿脸色、甲床是否苍白,有无皮肤瘀斑、全身水肿等表现,予低流量吸氧,预防低氧血症。

(5)水肿患儿防止皮肤受压,保持皮肤完整性(6)输注血制品时注意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

(7)换血时注意保暖,根据新生儿体重确定每次抽出和输注的全血量,全过程控制在90~120分钟内,换血过程要预防空气栓塞。

7.权证投资的风险因素分析 篇七

一、交易制度风险

权证交易和股票交易制度上最大的区别是, 权证施行的是T+0交易 (即当日买入可以当日卖出) , 而股票施行的是T+1交易 (即当日买入只能在下个交易日卖出) 。我国沪深股市建立之初施行的也是T+0交易制度, 这种交易制度使得当时的股市动荡不定, 为一些投机者及操纵股市者提供了方便。为抑制投机, 自1996年12月16日起, 证监会做出了施行T+1交易制度的决定 (即当日买入只能在下个交易日卖出) 。而权证施行的是T+0交易制度, 这就为一些庄家、机构操纵价格, 拉升或打压股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由于多方可在当日反手做空, 使得其波动幅度巨大, 换手率极高, (目前权证板块日换手率平均高达1.5倍, 个别交易日的个别权证日换手率甚至高达十几倍, ) 由于庄家、机构在操纵价格过程中占据主动, 中小散户很难踏上机构的节拍, 其结果必然成为机构分食的对象。

二、杠杆作用风险

杠杆原理广大投资者并不陌生, 反映在权证投资上, 即相同的投资额承受的风险与机遇, 要大于投资相对应的股票。权证交易规则规定, 权证涨跌幅不同于股票, 不是对应权证价格上下10%的比例, 而是对应股票价格涨跌幅的1.25倍, 具体的计算公式:

权证涨跌幅度=±标的证券前日价格×10%×1.25×行权比例

例如, 2008年1月18日, 600808马钢股份收盘价为9.19元, 其对应的马钢权证1月19日的涨跌幅为:

±9.19×10%×1.25×1=±1.149

08年1月18日马钢权证收盘价为5.414元, 由此可计算出1月19日马钢权证的涨跌幅为:

±1.149/5.414×100%=±21.22%

是对应股票涨跌幅的一倍, 其风险可见一斑。

三、分红风险

权证没有分红权, 分红风险是指权证所对应的股票实施分红时, 摊高行权价格, 使得权证投资者蒙受损失而导致的风险。

根据《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深圳证券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 当权证所对应的股票除权、除息时, 权证的行权价格和行权比例将按以下规则予以调整:

1. 标的证券除权时

新行权价格=原行权价格* (标的证券除权日参考价/除权前一交易日标的证券收盘价) ;

新行权比例=原行权比例* (除权前一交易日标的证券收盘价/标的证券除权日参考价) 。

2. 标的证券除息时, 认购权证和认沽权证的行权比例保持不变

新行权价格=原行权价格* (标的证券除息日参考价/除息前一交易日标的证券收盘价) 。

上述计算办法如遇股票除权除息, 权证投资者将蒙受一定的损失, 而且比例越大, 填权越多, 损失越重。例如:伊利股份2007年7月3日对2006年度的利润进行了分配, 每股扣税后派发现金红利0.09元, 该股票7月2日收盘价为31.97元, 7月3日收盘价为31.87元, 伊利权证原行权价为8.00, 按上述公式计算新行权价格为:

8.00* (31.87/31.97) =7.97元,

权证投资者无形中每份权证损失0.06元。假设伊利股份2006年度的利润分配方案不是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09元, 而是0.50元, 7月3日收盘价为31.47元, 则新行权价格为8.00* (31.47/31.97) =7.87元, 权证投资者每份权证将损失0.37元。

四、创设制度风险

创设和注销权证是从2005年11月15日武钢碟式权证推出之后开始实施的, 目前只有创新类券商可以对上海的备兑权证进行创设, 股本权证和深圳的权证暂都不执行创设业务。券商创设认购权证需等比例全额质押对应数量的正股, 成本就是所冻结正股的资金成本;券商创设认沽权证需按权证行权价等比例质押对应数额的资金, 成本就是所冻结资金的机会成本。这一制度无疑给创新类券商提供了良机, 但中小散户却只能望洋兴叹。比如, 发行量只有14亿份的南航认沽权证, 经过不断创设目前的流通规模超过了100亿!它给创新类券商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暴利!认沽权证的创设就像提款机一样从权证市场上抽走了大量的资金, 因为券商的创设并在高价位变现派发给了散户, 到期后散户手中的权证却成了废纸一张, 从权证市场中消失了, 因此对于散户来说, 创设的风险是无法控制的, 风险远大于受益。

五、时间价值风险

权证的理论价格通常是根据Black-Scholes股票期权定价模型来确定的。Black-Scholes模型中总共涉及5个参数, 股票的初始价格、执行价格、无风收益率、执行期限和股价波动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权证的价值受到执行期限的影响而不断下降, 换言之, 行权时间越长的权证, 想像空间越大, 这就是权证的时间价值。例如经过计算, 深高速认购权证上市开盘参考价为3.341元, 上市三天就涨升到8.03元, 深高速认购权证是以13.85元购买一股深高速股票, 加之现在本身的价格8.03元, 深高速认购权证和正股价格相比溢价超过75%, 即 (13.85+8.03) /12.70-1=75.46%。, 这个溢价, 即使考虑到权证的时间价值和杠杆价值, 所承受的风险也实在太高, 即使市场持续走好, 权证已处价内。另外, 遇节假日, 时间值损耗也会加剧。但是广大中小散户投资者往往忽略时间的因素, 从而造成预想不到的损失。

六、行权风险

权证、可转债等金融衍生产品有不同于股票的交易条款和投资规律, 投资风险不仅可能来自买卖的差价, 也可能由于投资者没有深入了解这些衍生产品的特点而造成。权证本质上是赋予投资者以某个价格买入或卖出正股的权利, 对于认购权证来说, 权证到期时, 如果正股价格高于行权价, 持有权证的投资者最优的选择还是行权, 除非投资者预期正股价格在短期内急剧下跌至行权价以下。同理, 对于认沽权证, 如果到期时正股价格低于行权价, 则投资者一般来说选择行权是有利的。以2007年9月5日到期的国电JTB1为例, 其行权价为4.77元, 也即是说, 持有该权证的投资者有权在行权期内以4.77的价格买入国电电力, 而国电电力的股价从八月底至九月初都在15元以上, 正股价格远高于行权价, 投资者行权是绝对有利的。假设投资者9月4日行权获得国电电力股份, 9月5日以当天的收盘价16.43元卖出去, 每份权证行权的收益可以达到11.66元 (16.43-4.77) 。以此计算没行权的96万多份国电认购证, 投资者总共错过了1128万元的潜在收益。而这些损失几乎全部来自中小散户股民。由此可见, 了解一些权证知识, 认识权证的行权价值, 避免操作失误, 是保障投资成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市场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8.客户信用的非财务因素 篇八

一、什么是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非财务因素是不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不一定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联系的各种因素。泛指不包括在借款人财务因素、担保条件范围内、对贷款偿还产生影响的其他各种相关因素的统称。非财务因素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作用正越来越受到经营者、债权人和投资人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高度关注。国内商业银行在对信贷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时,近年来也逐步改变了过去只重财务分析的做法,加强了对非财务因素的分析。

二、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作用

相对于财务因素分析而言,非财务因素则因其信息量大、隐含信息丰富和动态发展等特点更能有助于信贷人员把握贷款质量,能对企业发展的态势即时跟踪。具体说来,其对防范信用风险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全面了解借款人情况,进行全面信用管理。借鉴跨国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机制,将其精髓引入银行贷款信用管理之中,形成银行贷款全面信用管理体系。贷款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因此信用风险意识必须深植于每一个银行职员的心中,无论在贷前、贷中还是贷后,其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都应加以严格监管。而要做到真正的全面信用管理,光靠几个财务指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各种非财务因素进行认真分析,从中发现隐含的风险,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将贷款风险降到最小。

有利于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由于通过财务指标来进行风险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设立预警指标时,非财务因素应是主要组成部分,因为许多风险先兆通常会通过非财务因素暴露出来,例如,国际汇率的大幅变动导致企业原材料进口成本上升,高层领导的突然更换,或者企业牵涉了某法律纠纷等等,这些非财务因素都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并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带来一定影响。通过对这些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可以强化预警机制的警报作用,及时防范潜在风险。

非财务因素分析有利于银行5级贷款分类的具体操作和深入贯彻。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又称贷款五级分类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对贷款质量进行五级分类披露,有利于提高银行自身素质,在金融业对外开放进程中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在《贷款风险分类特征表》中已经将一定的非财务因素考虑在内,如借款人所属行业、国内外政策、企业领导成员等。因此加强对借款人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执行5级分类,并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三、非财务因素的主要内容

1.管理环境的分析

宏观环境 主要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不是借贷双方所能控制的,但它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影响有时可能相当大。

微观环境 与一般环境相比,企业微观环境更加具体而且直接。主要涉及借款企业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包括资源供应方、企业产品或服务提供方、竞争对手、政府管理当局以及其他相关利益组织或个体。微观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就要求银行必须进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贷款决策。

2.企业产品技术等优势

企业产品技术等优势概括说来就是企业保持持续市场竞争优势、无法被竞争对手轻易模仿的能力,包括企业开发的独特产品、独特的技术和独特营销手段等。对于银行而言,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应着眼于企业的不可模仿性和战略性,因为一旦企业形成了某种核心竞争力,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在同行内形成优势,从而使对这些企业的贷款的保险系数大大增加。具体而言,衡量指标可大致分为:

企业战略实施情况。主要指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性,客户战略实施情况,包括客户形象策略场策略、资源利用策略、组织策略、投资策略等效果情况。

市场占有率。指销售收入(营业额)在同行业总销售额中所占比率。

技术装备水平。企业技术、装备或经营设施是否先进。

产品替代性。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被其他行业或其他产品替代的可能性。

行业壁垒。他人进入此行业所需的资金、技术和政策壁垒情况。

议价能力。企业对上、下游客户的价格谈判地位和能力。

融资能力。企业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筹资能力。

3.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充满着风险,无论是在贷前、贷中还是贷后,银行都必须对企业管理水平密切关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企业的核心领导层素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包括以下几方面:

领导者素质。包括个人领导魅力,可信任度(是否有逃废债的行为)、专业学历、荣誉情况、开拓创新、领导班子稳定程度等。

员工素质。包括员工专业化程度、培训情况、稳定性等。

组织制度。包括企业产权关系、法人制度是否明晰、组织机构是否完善等。

决策机制。企业管理宗旨是否得到员工和社会的认同,决策组织、决策程序是否积极、有效等。

人事管理。包括任免机制、奖惩制度、培训制度等。

财务管理。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财务报表是否可信等。

4.发展前景分析

如前所述,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其实是一种远期收益,即收回贷款本息都将是在贷款后一段时间才发生,其风险也由此而来。因此企业的发展前景对于银行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十分重要。具体而言,企业发展前景可分为:

企业所属周期。包括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阶段,企业主要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以及企业发展所处寿命周期。

政策支持情况。是否有中央政策及地方政府政策上的支持。

股东支持情况。股东实力以及支持情况。

销售分销渠道。是否拥有有效且可靠的分销渠道和物流能力。

5.企业信誉

上一篇:集团战略合作协议下一篇:高级讲师专业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