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角色 换位思考(精选8篇)
1.转换角色 换位思考 篇一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语文是一门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的基础性学科,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传统语文课程长期采用“用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模式,这种“霸教弱学”、“以教定学”的行为不仅造成课程实践的单调性和机械性,让教学关系显得紧张、了无生气,而且有力遏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语文工具性难以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在继承传统教育有效成分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倡导开展“三维目标”教学活动,由此逐步显现应有的生机活力。广大教师应当解放思想、顺势而为,在转换角色的同时不断引领语文知识的知行统一。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以学促教 新课程理念 实践思考
随着社会形势多元化和教育制度开放式发展,校园课程教学从封闭模式中逐渐走了出来。“过去教科书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内容,而今社会生活则是语文学习的教科书”。作为课程活动的主导者、施教者和推进者,语文教师应当顺应形势发展,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方面把“教师”角色不断转向“导师”角色,把“教学”行为不断转向“导学”行为。另一方面,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把课内外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把知识理论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起来,努力促使学生学用结合和知行统一。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试对此进行阐述。
一、对现行初中语文教师形象的简要解析
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初中学龄是学生发展心智、学习知识、形成素养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工具性和思想性的性质特征,从学科联系性角度来看,是学好其他课程知识的基础;从“树人”角度来看,“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在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等方面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然而,由于传统意识和应试教学习惯性的影响,即使在新课程教改形势如火如荼的今天,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然充当如下几种角色:一是习惯性地把课堂教学当做个人讲堂,照搬书上所说,沿袭教参所讲,对学生提出的不同看法,总是想方设法地引向标准答案,形成“传话筒”。二是把原本精美且极具生命韵味的课文内容,肢解成骨头是骨头、肉是肉甚至毛发毕现,让学生无法感受蕴藏其中的艺术美感和作者情感,犹如一位技艺娴熟的“解剖师”。三是体现在初中较低学段,语文教师经常把课文讲解得面面俱到,咀嚼得既细又碎,犹如一位竭尽责任的“保姆”对学生慢慢地“喂教”。尽管如此,还是担心自己没有讲解到位。如果说这种情况出现在“一书统天下”的语文时代尚可褒扬的话,那么在大力倡扬素质化教学的今天,则是事与愿违、弄巧成拙,甚至形成适得其反的后果。以单人之说统一众人之意,怎会不养成学生的依赖思想?个性化发展从何谈起?仅此二问,足见其根本性的弊端。
二、对初中语文教师实现角色转换的实践性思考
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认真解放思想,积极转换观念,重新角色定位,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1.努力扮演“导游”角色,有效激发学生课程学趣。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或者景色优美、如诗如画,或者情感真挚、令人感动,或者故事性强、人事丰满”。如果说把教材比做一个个风景胜地的话,教师则应该努力扮演好导游角色,用丰富学识带领学生耳闻目睹和亲身领略教材中的人物故事、景象事理,充分激发他们的课程学习情趣。如在教学《社戏》一文时,有的教师先结合自己的童年回忆,有声有色地讲了几个趣味小故事;接着介绍鲁迅小时候生活在清新美丽的江南水乡,那里留下了令人回味的许多故事,至今说来仍觉得愉悦和兴奋,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多媒体呈现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景,令人有心驰神往之感。最后在如此情境和心境下,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看来,“导游”要有知识丰富、声情并茂、引发自如的能力,这样才能让“游客”在游兴中毫无倦态感。
2.努力扮演“导演”角色,有效促进学生真学实感。新时期教学任务更注重“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健体”。初中学龄已具有相对成熟的认知、心智、思想和情感,教师只要创设与之相应的教学情境并给予适当引导和激发,就能达到“引而不发”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笔者作了“三问”式调查:“你爱爸爸多一点还是爱妈妈多一点?”很快得出了后者结论:“假如爸妈离婚,你愿意跟谁一起生活?”结论与上面相反:“为什么有些人爱妈妈多一点,一旦爸妈离婚,却愿意随爸爸生活?”在简短的讨论交流中,全班很快形成了比较统一的共识――“对待孩子,妈妈爱得简单而热烈,爸爸爱得博大而深沉”。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笔者出示了自主学习问题:“本文几次提到父亲的背影?那一次‘背影’最具体感人,为什么?”在如此“导演”下,学生“表演”得很热烈,而且真挚动人。
3.努力扮演“督学”角色,有效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教学实践的唯一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指导、引领、督促”等方面。如在教学《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时,对组歌其他8个部分的名称和内容,教师应要求学生自寻“真经”,而不是越俎代庖。再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笔者激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经过学习小组的讨论交流,全班梳理形成以下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愚公”与“智叟”各自代表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千百年来“愚公移山”精神给予人们的启示是什么?今天我们应如何辩证地看待“愚公移山”这一现象?在老师的充分肯定下,学生脸上无不洋溢着成功的神态。难怪吕叔湘先生说:“学生自己读,感动得流泪,老师一分析,眼泪全没了。”经过实践和感悟,笔者慢慢参透其中的精髓要义。
总之,学校教育是一种充满情感的艺术实践活动。作为艺术实践的重要者,语文教师要始终明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努力做到有位要有为,有为不越位,这样才能共同演好“善教乐学”这出戏。
2.转换角色 换位思考 篇二
一、“洗脑”
所谓的“洗脑”, 在当前是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教育, 到一个全新的视角进入新课程, 以适应新的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的需要, 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更丰富的生活, 需要更多充实的生活。作为一个“专业”的职业, 不像其他的职业, 教师职业本身绝不能仅仅是谋生的一种手段, 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促进教师实现生命价值。
二、在心灵深处建立课程意识、教学意识、学生意识
今天, 老师必须有新的课程意识。在过去, 老师心里更多的是教学材料、教学参考、大纲、考试大纲, 眼睛盯着知识的观点, 强调标准答案, 对付一个统一的考试。这种单一的教学、培训和考试, 重复统一标准和答案, 效果是一个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导致了学生的主体性、情感和缺乏创造力。惯性的根深蒂固的感觉, 今天仍然是很多人在延续。
教学过程是课程创新和发展的过程, 是课程内容不断产生和内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反映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劳动。因此, 教学过程是灵活的, 不需要追求进度的严格、完整的教案, 因为从来没有“静态”的教学过程。在实践层面上, 作为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 不仅是一种技术, 更是一门艺术。教学的多样性要求老师是一个决策者, 而不是一个医生。
至于教材, 应该是“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仅是课程、学科专家、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对话的文本, 它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开放的平台。教师应具备“个性化”意识,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用好教材, 超越课本。信息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范围扩大, 学校也给个性化和教学过程带来了新的机遇, 创造前所未有的条件。教材编写的滞后决定了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人格的分析、处理、控制教学材料, 扩大教学材料, 补充、添加或删除、替换。创新的使教材在不同的教师手中, 体现肉体的灵性和鲜明的个性。
今天的老师有学生意识, 过去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师道尊严”的意识, 居高临下的意识, 意识是以我为主。今天的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一个聪明的学生意识, 必须有正确的学生观, 打破过去的知识授受关系为中心, 主从关系和权力的不平等和依赖关系。教育民主, 教学民主, 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三、用爱唤醒学生的心灵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关注教学设计和塑造灵魂, 更要用爱唤醒学生的心灵。教师给学生以最大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 我们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精神激励唤醒者”, 他们的力量才能开始。不管是谁, 一旦沉睡或抑制的心灵被唤醒, 无尽的动力将会像火山一样喷出来, 所以才有“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是和谐的教育”之说。
教师语言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的一举一动也是一种语言, 老师的眼睛会说话、会表达。教师在课堂上尽量使用普通话, 尽量使用亲和力的语言, 展示所有的和谐。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反映“和”, 语言是善良、温柔的, 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尽其所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认为听老师讲课是一种美丽的享受。
四、要把握时间的“高效”和方法的“有效”
一是把握时间, 注意“效率”。为了实现效率高, 教师首先应该知道知识的每个部分, 做到心中有数, “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教”, 要明确教学环节, 设计精巧实用, 指导节奏快。新的教学要善于启发诱导,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实践, 还要少讲, 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 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方法。巩固练习可以有一个层次结构, 照顾所有的学生,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有益。
教学方法应注意“有效性”。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是理所当然的, 也是非常必要的。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也必须该使用的地方使用, 不需要的地方不用, 否则就是画蛇添足, 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知道专家研究教材、编写教材很不容易, 课本上好案例和故事的插图及可使用的资源我们应该很好地使用。
3.新课标下教师角色转换的思考 篇三
一、 教师是导演
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还强调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时,他们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识、技能,将其有组织地呈现出来,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而在探究性课程中,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并能对学习过程进行自主评价。
二、教师是演员
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一直是统一内容、统一考试、统一教材教参、统一标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 这使得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新课程鼓励教师搞科研、搞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样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新课程还使教学内容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了。随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材给教师留有的余地加大。这些都意味着课堂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教师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与学生共同演戏,共同创新。
三、教师是一个高素质的观众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堡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教师一边要组织好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一边要参与到教学中,同时也要做一个忠实的观众,认真倾听、观看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发现、纠正他们出现的问题。
四、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者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需要信息化人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有赖于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教学从观念、思想、理论到手段、方法、模式等的根本性变革。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素质。随着信息网络的扩张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将学生培养成“信息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将信息网络上新的知识信息与课本上的知识信息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同时教师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加工处理信息、筛选利用信息以及更新创造信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突出表现就是它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师必须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多媒体,将教学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还要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学校领域日益广泛的应用,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
4.我与爸爸的角色换位作文 篇四
我与爸爸的角色换位作文
今天早上醒来,我发现我竟然穿着爸爸的睡衣,我跑到镜子面前一看,自己竟成为了爸爸。我思考着: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我日盼夜盼,自己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以前,我只能偷偷后摸摸的买东西,现在我能大摇大摆的上超市买东西,再也不用偷偷摸摸了。我只能背着不在家时玩电脑,现在我终于能不受限制的.玩了,妈也不管我,爸也不说我,因为我的视力好了,每天都有我的作业,现在呢,因为我是大他,学习好了,没有负担了,可以管教自己的儿子了。我的孩子很聪明,他从不要我操心,他在市里年年第一,他很可爱,特逗人喜欢,他很懂事,不像我小时候见到阿姨、叔叔不喊人,还对别人翻白眼,而我的儿子不这样。以前,我吃冰激淋都要踩着凳子,还踮着脚才拿得到,而现在不踮脚,不踩凳子就能拿到,嗨!当爸爸的感觉真不错。我与爸爸的角色换位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5.角色换位法在儿科护理的应用论文 篇五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校2014级护理6班和8班两班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将参与实验的成员,按照其教学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n=65例)与研究组(n=65例)。研究组中,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20岁,平年龄为(18.5±0.8)岁;对照组中,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为19岁,平年龄为(18.2±0.9)岁;排除标准:
(1)不愿意参与本次实验学生;
(2)年龄不足16岁的学生;
(3)非本班的学生;
(4)无法完成教学内容的学生;
(5)对本次教学模式存在抵触情绪的学生。研究组学生以及对照组学生在年龄层次、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成员采取一般的模式进行教学,本次选择的教学内容为消化系统类疾病的护理,主要包括(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以及生理特点、口腔炎与婴儿腹泻等知识点的讲解。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角色换位法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步骤如下:首先在开课前先叮嘱学生对其教学内容进行预习,以便达到更好的的教学效果,在授课时再将65个学生分为3个小组,使每个小组对其消化系统类疾病的护理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20分钟后,再由组内的成员推荐出1名学上台扮演老师的角色对其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整个教学过程需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每次角色转换的时间为15分钟,在教学完成后再由老师对其教学的内容进行点评,每个小组均需上台进行讲解[2]。1.3观察指标。教学完成后,对研究组以及对照组的学生教学效果(理论知识、动手能力)与满意程度进行测试,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证明其教学效果越佳。1.4数据处理。收集本组所有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以均值±标准差(—χ—±s)来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的比较分别配以t和χ2检验,当显示(P<0.05)。时,则提示在比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的比较。测试显示,研究组学生的教学成果以及满意程度与对照组学生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研究组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动手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组间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见详细情况见表1:
3讨论
为了实现实用型的教学模式,保持培养目标以及教学目标的统一性,本次实验将角色换位法应用于儿科护理教学工作中来[3],如此一来不仅使教学效果以及教学内容得到了提高,还可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对其综合素质的增强有着积极的意义[4]。角色换位法的应用不仅可使学生对掌握当堂教学的内容,还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使其自觉的投入到教学情境中来,与此同时还可充分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其知识的掌握以及领悟有着积极的意义。另外新型的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其学习能力,上台授课的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胆量,且必须对教学的内容做到充分的掌握,并采取合适的沟通技巧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传授[6],因此角色换位法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技巧,其后续的实践操作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7]。本次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对以上教学方式有着较高的满意程度,通过自学、自排等教学方式,使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临场发挥能力以及知识学习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8],其中沟通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提升最为明显,学生在对患儿、护士、家属等身份的扮演期间,不仅能对其家属以及患者的交集心理以及痛苦进行了解[9],还可对其医护人员的责任进行了解与体会,对其工作的态度与方式进行了领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能力[10]。另外该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也使其领悟到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不容易,更对其家长的艰辛进行了理解,使其意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其工作投入更多的耐心、信心、爱心以及责任心,使其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本次研究组学生在应用角色换位法进行教学后,其理论知识以及动手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组间数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价值。由于该种教学方式需对其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理念进行改变,并和学生进行互动,老师也需对其教学内容进行参与,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点评,从而起到更好的教学价值,如此一来,就对教师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需对其课本的知识进严格的掌握[11],还需对其教学进行科学的设计,对其相应的临床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做好突发状况的解决措施,因此就需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课,从而提高其整体的教学质量[12]。
综上所述,角色换位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以及满意程度,对其知识点的领悟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学价值比较明显,对其后续的学习以及工作均有着积极的效果,具有在教学工作中广泛推广的意义。
作者:肖细祝 单位:广东省河源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杨小青,贾莅彦,殷梅等.“角色扮演法”、“角色换位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30(20):80-83.
[2]杨红樱.儿科护理中的“角色扮演法”及“角色换位法”[J].职业技术,,12(3):57-58.
[3]李秀丽.“角色换位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7):145-146.
[4]姜钦扬,李岩.“角色换位”在高等院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5(2):69-70.
[5]王静.角色换位下护理人员对艾滋病的心理体验[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26(2):493-494.
[6]袁桂丽.浅议”角色换位”在主体性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14(22):50,71.
[7]李溥郁.假如我是……——对班主任“角色换位”的思考[J].考试周刊,,4(62):228-229.
[8]石英.角色换位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2(10):130-130.
[9]牟银勇,吴波,胡南等.“换位思考”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6):172-172,173.
[10]花玉荣.角色换位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4(12):73-73..
[11]张红.换位体验研读论道聚焦主题——雨花台区满足教师需求重构研训模式的探索[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12(11):47-48.
6.教师角色转换 篇六
教师注重观察,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并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并能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
(1)在活动区域中,首先我们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幼儿并不是一些“无知无能”的弱小群体,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
(2)在幼儿活动中,我们关注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经验是什么,观察幼儿对什么感兴趣,考虑教师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特别是幼儿在活动时,我们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去要求幼儿.幼儿在游戏中应有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的权力与可能。我们认识到游戏过程是幼儿探索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先观察再指导或多与处理好游戏中主客体关系,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使我们组织的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而不致使游戏失去“灵魂”。
(3)我们运用了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来指导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参与活动。
但是活动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幼儿的区域记录方法还不够理解,还需我们加以引导。有的幼儿区域活动积极性还需提高。
总之,解决区域活动中的主要障碍,不仅是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只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努力做好师幼互动,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也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在区角活动时,教师如何转换自己的角色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我是一个做教师的,我应与儿童一起做游戏,如果我只是教导、要求和强制,那我就会成为一种外部力量,也许这可能是一种有益的力量,但不能成为接近儿童的一种力量…”幼儿年龄小,能力弱,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基于对儿童游戏权的尊重,教师应确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意识,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调整自己在其中的身份,积极地促进幼儿在游戏中个性的充分展露、智慧能力的充分体现,让幼儿在游戏中享受自我实现的欢愉。
第二,首先,教师要学会做一个观察者。
教师要指导幼儿,首先就要了解幼儿。要了解幼儿,就要进行观察。教师进行观察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观察要有连贯性。教师可采用整体观察的方法,整体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否为幼儿所喜欢,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不但要注意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么做的。教师还可以采用个别观察的方法,小班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社会交往能力较差,教师就应观察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他是怎样进入某一个区角的。只有认真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教师才会有新的发现,为指导提供了素材。
教师做一个参与者。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特别强调,生物体不仅依赖环境,也要对环境做出积极的反应和“回答”,而这就要依赖于生物体自身的积极性。儿童是刺激的主动寻求者,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儿童自身发展的方向和水平。教师应激发幼儿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表现出对活动也有较浓厚的兴趣,这样可带动幼儿积极的参与。小班幼儿总喜欢成人和他们一起玩,而且易受大人的感染,一旦有教师的参与,他们的兴致会更浓。针对不同的区角,教师参与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1、平行参与: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情节的深化。教师和幼儿玩同样的材料,主要是给幼儿一个示范。如美工区投放了彩色的橡皮泥等,幼儿只是摆弄其中的材料,对于不同的造型缺乏一定的经验,教师以一个玩伴的身份进入了这个区角中,用以上的材料进行不同的创作,幼儿看了以后也就模仿着去做。
2、合作参与:教师以一个角色的身份和幼儿平等地玩,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小班幼儿喜欢独立地玩,合作性不够。如
表演区的幼儿总是不能协调好同伴间的关系,谁也不愿意扮演大灰狼,教师发现后就扮演大灰狼进入幼儿的游戏中,并适时地进行间接指导。
3、指导性参与:教师可介入一些指导性的语言、暗示性的动作帮助幼儿在活动中的深入。区角活动提倡的是幼儿自主地玩,但并不是放任自流,环境的创设中融合了一定的教育目标,教师以实现其目标点拨幼儿的活动。如科学探索区中放了红、黄、蓝三种颜料,幼儿不知怎么玩,教师就提示幼儿:“用这几种颜料变出许多种颜色来,谁会变出绿色?”同时要求幼儿把调出的颜色来装饰衣服,幼儿不只是随便地玩,而是有目的地去探索了。
第三,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
7.班主任应重视角色换位 篇七
一、重视“严师”的角色换位
常言道:严师出高徒。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完成专业教学,还应更加严格地要求学生。新生报到第二天,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我严格制定了班规;当学生违反班规时,我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并按照班规进行处理。
不到一个星期,我发现有个姓邹的男生迟到次数频繁,自控能力较差。下课后喜欢讲粗话,追追打打;而在课堂上不是睡觉,就是和旁边的同学讲闲话,甚至起哄,严重影响任课老师的教学效果。有一次,在课间追打时打破了教室门口的消防栓玻璃。借此机会,我找到他,对他高中生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强调文明礼仪习惯一定要符合中学生的形象。第二天,他提前了十分钟到校,换下了口袋多的裤子,理了头发。为了让他更好地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我鼓励他充分利用夜自习的时间,多做题,多请教老师,争取在各方面都能上一个台阶。
在坚持了一个星期后,老毛病又犯了,连续几天夜自习讲话。影响更严重的是和同学一起上网被年级组通报批评。按照班级管理规定,一旦有上网行为,一经发现必须向全班同学检讨。班会课做完检讨后,我又找他讲述中学生上网的危害性和做人的道理,并请父母协助管理,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家,希望帮助他尽快远离网吧。开始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件我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偶尔听到他在课间谈论《大话西游》(一种比较流行的游戏),就准备在夜自习时找他谈谈,没想到那天他不仅没上夜自习,而且直到晚上11点钟仍没有回家。我跑遍了学校旁边仍在营业的网吧,还是没有他的下落。当时我真是又气又急,只好打电话问学生曾某的QQ号码,以他的名义去网上寻找并查清了具体地址,把他从网吧找出来。在回家的路上,他向我道歉:今天听到同学讲好玩的游戏,一时忍不住就去了,结果就忘了时间。我以后不去了,老师你原谅我好吗?当时我并没有回答他,我希望他能够体会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第二天,他在周记中写道:我一定会以全新的自己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请老师相信我、监督我。
他做到了。半年下来,不再和同学打闹,学习期间也不再上网,坚持每天上夜自习,成绩进步很快。现在他分到理科班,据现任班主任反映,他在学习、纪律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担任了班上的某一职务。更让我意外的是,每逢过节我都能收到他的祝福。
我认为,只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的基础上,像父母一样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严格要求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有利于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但我们必须看到,在当今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张扬、迫切希望成才,“严”这种单一的教育理念已不再适应他们的需要、社会的需要。除了做好“严师”,还应重视“慈母、挚友”这两种角色的换位。
二、重视“慈母”的角色换位
有家长说,“老师,你对我的小孩一定要管严点,你就当是自家的小孩一样。”其实,我从中就领悟到了另一层含义:必须用心去爱学生。作为班主任,就更需要多一份“慈母心”。
我们班有个叫小波的学生,性格内向,和寝室同学交流甚少。原来父母在他年幼离异,接着母亲远嫁他乡,父亲为了养家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剩下他和一个身患残疾的姐姐。平时生活冷暖无人问津,导致性格孤僻,不信任周围的同学。我想:如果小孩现在就对现实感到失望,对他人的戒备心这么强,在和谐的社会中很快就会被淘汰,我得帮他!于是,隔三差五地请他到我家吃饭,说说那个由57个同学组成的和睦的“家”,讲发生在“家”里的故事。慢慢地他会微笑着答话,偶尔谈谈他的梦想、家人。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他进步了。
随着寒冬的到来,班上的同学都穿上了厚厚的毛衣、羽绒服,而他还是一件衬衣加一件很薄的外套。他告诉我说:“虽然觉得冷但没有毛衣,向同学借又觉得不好意思,想买一件又觉得太贵了,只好忍着。”怎么办呢?去买的话,他会当做一种负担。为了让他更乐于接受,我把哥哥的旧毛衣送给了他。当时他边说边哭:“老师,真的非常感谢你。在我来四中之前我也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个老师会这么关心我,别说吃饭,还拿衣服给我穿。我一定会加倍努力来报答您的。”
当时我禁不住哭了。既是因为学生的感谢,更是感慨类似他这样的贫困生为什么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当然,我也庆幸小波生活在四中。为了让更多的贫困生得到关爱,目前我校各个年级的党员都开展了“四联系”活动(联系一个学生、联系一个家庭、联系一个班级、联系一个老师),设立了“贫困生救济金”和“大一奖学金”,帮助解决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问题。
我也衷心希望全社会共同关注贫困生,给他们机会,关心、爱护他们,切实解决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以及帮助同学进一步接触社会、认识了解社会,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真正做到“济困助学,服务社群,成人成才”。相信:用爱的眼光看孩子,很美;用爱的行动催生希望,很甜!
三、重视“挚友”的角色换位
随着身心的发展,中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上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百思不得其解时,他们不喜欢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训斥,更希望得到的是知心人的帮助。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能以朋友的角色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沟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小伟是学校出名的留级生。初中和高中都因为成绩较差而留了一级,比班上同学大了三、四岁,是班上的“老大哥”。他平时喜欢命令人。经过一个星期的观察发现,上课、下课他都表现得很“活跃”,喜欢在同学面前出风头,而且与社会青年来往也比较密切,都是为了掩饰自卑情绪。
他喜欢上课讲闲话,我就和他制订了一个“协议”:一个月内如果量化管理评分扣分没有超过10分,而且能坚持每天晚上回家后认真看书半个小时,我请你吃饭。为了能更好地监督他在家的表现,避免与社会青年的接触,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我把这件“口头”协议的事情告诉了他的父母。在这之后每天10点钟,我准时打电话到他家,向他父母询问他在家的表现。当有进步的时候在班上就表扬他。可别说,这招真灵,在父母的督促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最后的考试中有了全新的突破。
为了督促他更好地改正缺点,增强自信,在班委改选时,我提议让他担任纪律委员,要求每天汇报情况。开始他总是顾着友谊而不说实话。于是我采取了激将法:“我和你关系这么好,这么信任你,而你都不愿意帮助管理好这个班,我觉得真难过。”他一听,急了,一股脑儿全说了。从那以后,除了每天例行的工作汇报外,他还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也让他自信多了。
我想,作为一个班主任就应该在课余时间放下班主任的架子,和他们一起聊天、劳动,肯定他们的兴趣爱好,交流班级管理,并请他们提建议,这样班级工作才会开展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角色换位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社会实践的能力。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8.爱的角色换位 篇八
忽地,筷子挑到了碗底的荷包蛋,两个。趁母亲忙,偷偷挑了母亲的碗,没有。心里不由酸楚,雖然鸡蛋已不再稀罕,可母亲照样视为佳肴,专门留给我这老儿子。小时候,每当我夹着嫩黄的鸡蛋给母亲,她都会怜惜地说:娘不爱吃,你吃。瞅着我吃完,微笑着拍拍我的头。
而今,母亲年近七旬,我已为人父,可母亲爱我的方式依然朴素、无言。望着荷包蛋,我喉头一紧,张不开嘴,低头夹到了母亲碗里。母亲还是那句:娘不爱吃,你吃。我不敢看她的脸,边挑面边说:天天吃鸡蛋,我不爱吃,你吃。母亲顿了一下:我儿生活好了,娘吃,娘吃。我用眼角余光瞄着母亲一口口吃完,如同在咀嚼岁月的甘苦和幸福,我不禁泪满眼眶。
那顿饭,我吃得很认真。每遇母亲特意准备的菜,我便有意地少吃,多剩些留给爸妈。我知道,父母勤俭惯了,只有我回家才会准备得如此丰盛。父母指着满桌的剩菜,嗔怪:就吃那么一点哪行,再吃点!我笑答:吃饱了,都吃撑了。既而顽皮地拍拍肚子,父母乐了:这又得让我们吃好几顿。我暗自偷乐:当年你们也是这么“骗”我多吃的嘛!
父母渐老,已然羸弱,似乎对我更多了几分依恋、依赖。让我感觉,应该多爱他们一些,一如当年他们爱我一样。
每次回家,我都会挑选父母最可心的东西带上。父母牙齿或落或活,我便会买些蛋糕、香蕉、豆腐之类的软活儿食品;父母小恙不断,头疼脑热、腰酸腿疼是常事,我便会买些感冒冲剂、追风膏等常备药物;父亲钟爱戏曲,我便会挑拣各种地方戏光盘,让他在家过足戏瘾。
到家门口,父母都会迎出来,喜悦地接过我手中的大包小包。一时让我想起儿时,父母进城赶集,都会买回我最爱吃的烧饼、麻花,最想要的小人书、文具盒,我也会早早地迎着他们。如今,父母腿脚渐重,很少进城。我便揣摩他们当年赶集的心,为他们送上晚年的生活所需。
那次,母亲电话偷偷告诉我:你爹脚崴了,肿得老高,痛得厉害;你抽空带他到医院看看吧。我请假回家,父亲一个劲说:没事,休息几天就好了,耽误这闲功夫干嘛。瘦小的父亲坐在摩托上,异常紧张。我关切地说:没事,我骑慢点,你死死地拽好我的衣服。这情景,一如当年坐在父亲身后搂紧他腰的那个我。
医生检查后说,需要输液消肿。父亲明显神色慌张,凑到我身边悄声说:输液疼不,我一辈子没输过。我像父亲当年哄我打针一样,轻声说:没事,就扎那一下疼,像蚊子咬一口。说完,我便乐了,父亲也乐。坐在床边,给父亲削苹果,剥香蕉,递到他手上,父亲开心得像儿时的我。输完液,搀父亲去吃面,他又是紧紧拽着我的衣襟,不时慌乱躲避急驶的汽车。我握紧他的手,安慰他说:没事,跟紧我。
“老换小”。猛地感觉,他们变成了我,我已成了他们。会不停地叮嘱父母注意身体,吃好睡好;会不间断地通通电话,询问父母是否安好;会全力挣钱攒钱,保障父母的晚年、健康;会编个谎话,告诉父母一切顺利不必操心……角色未变,但爱却明显换位。我暗自向父母保证:儿会用当年您爱我的方式爱您,甚至更多。
【转换角色 换位思考】推荐阅读:
角色转换之间高考作文07-03
报纸编辑的角色转换10-23
班主任角色转换论文10-06
张志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几点思考10-19
改革中教师角色的新思考07-04
词性转换专项练习08-02
英语句子转换大全09-20
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07-18
句型转换练习题08-06
中考英语词性转换大全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