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环境地质报告范文

2024-08-21

煤矿环境地质报告范文(精选10篇)

1.煤矿环境地质报告范文 篇一

某煤矿矿区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摘要:根据评价区地质环境条件,结合矿山开采及拟建工程特征,预测矿山工程建设可能诱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对评价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并划分出地质环境影响等级分区.作 者:夏志国 XIA Zhi-guo 作者单位:广东省物料实验检测中心,广州,510080期 刊: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10,12(2)分类号:X196关键词:地质环境 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 环境预测

2.煤矿环境地质报告范文 篇二

关键词:煤矿环境,地质特征

勘查区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 区内环境地质灾害主要为沙尘暴。

1 煤矿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随着区内外不断的勘探开发, 矿井和公路、铁路的相继建成, 煤炭外运使运输繁忙, 人员流动增多, 固定人口和建筑占地等不断增加, 将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 尤其是矿井开采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

1.1 煤矿开采对植被、水土流失的影响

鄂尔多斯高原地区, 地表植被稀少, 生态环境脆弱, 煤矿开采时, 必然会造成大面积毁林毁草, 致使水土流失, 从而引发土地沙漠化。另外, 矿井开采, 使地下水位下降, 大片植被死亡。为此, 建议建设单位做到:矿井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 提高植被覆盖率, 拦洪截流, 减少水土流失。

1.2 矿坑疏干排水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矿井为了正常生产, 需长期疏排矿坑水, 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井泉干涸, 植被枯死, 从而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及农田灌溉用水。另外, 矿井产生的各种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如不处理, 可造成地下潜水和土壤污染, 直接污染其附近水源, 望设计部门考虑防范措施。

1.3 煤矿生产对地面环境的影响

大规模的开采, 矿井必将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 使煤层顶板失稳下沉, 出现地裂, 地面塌陷, 地面沉降等地面变形, 重者可使地面建筑物、公路、管道等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也可使矿井产生冒落, 冒落裂隙带如沟通地表, 尤其是沟谷地带, 地表水及大气降雨可直接顺裂隙带流入矿井, 给矿井带来极大的危害, 所以在采掘中应注意保护建筑物、公路等地面设施。保安煤柱应留设, 采空塌陷区应及时回填, 恢复植被。

1.4 固体废弃物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煤矿主要固体废弃物为井巷掘进的废石及煤矸石, 废弃物堆放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有:

1.4.1 侵占耕地、减少土地资源, 污染土壤。

1.4.2 废弃物中有害元素因降水的长期淋滤往往富集在水中, 污染水资源。

因此, 煤矿生产时废弃物堆放尽量少占耕地, 堆放处应铺设隔水的粘土层, 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1.5 新增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矿区开发建设中, 随着地下水位下降, 植被生存环境恶化造成植被减少, 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地表物质大规模扰动, 形成大量易流失的堆积物;运输干线及其两侧、工业广场等地的施工, 植被遭到破坏, 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排弃的土石堆放在缓坡、洼地, 要压埋原有灌丛草地, 植被覆盖率下降, 废弃的土石易风化成为沙源物质, 若倾入河沟又成为固体径流, 造成入河泥沙量的增加, 裸露的地表易沙化。工业广场建设, 煤矸石堆放等可以通过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科学的工程措施以避免土地沙漠化和新增水土流失。

2 煤炭的绿色开采

绿色采矿是形成矿区绿色家园的重要技术组成, 在技术上涉及到开采塌陷区的复垦和景观化、瓦斯抽采、保水技术、矸石利用、煤巷充填支护和煤炭地下气化等。下面就本区煤炭保水开采谈一下初浅的认识。

未来煤炭开采破坏地下水资源表现在对其进行人为疏干排水和采动形成的导水裂隙对煤系含水层的自燃疏干、破坏和污染了地下水资源。

建议未来开采时采用保水开采即研究开采前后岩层的水文地质变化:

1) 开采的岩层是否有隔水带, 开采对地表和地下水系的破坏形成的漏斗, 随着雨水的补给, 下降漏斗能否恢复, 表明上覆岩层隔水性能强弱;

2) 矿井水排出和矿井水如何利用等。为了保证生态稳定, 如何在复垦时建造地面隔水层。

3) 地下水是否全部流失还是保存在更深的岩层内形成地下岩层积水而后再利用;开采后地面形成塌陷, 但并不积水, 此时就有可能造成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 甚至地下水的流失等等;

保水开采以保证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破坏, 合理利用资源, 形成一种资源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开采技术。

3 地震与矿区稳定性

据了解, 本区至今无破坏性地震记录, 近年来也未发生过较大的有感地震。根据内蒙古地震台观测资料记载, 1976年4月4日, 在距本井田约220km的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一带, 发生了6.3级地震, 地震强度约4.5~5级, 烈度为Ⅵ度, 地震波及鄂尔多斯市一带。

据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分, 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按GB18306标准划分, 属地震活动微弱区。区内还没有发生过较大的灾害性地震, 区域稳定性尚好。

本区地形南高北低, 沟谷纵横, 具侵蚀性高原低中山地貌特征。区内沉积岩厚度大, 地壳稳定, 新构造运动缓慢, 自燃状态下没有不良自燃现象发生。因此, 本区的稳定性较好。

4 地质灾害

据调查, 区内无大的山体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现象发生。区内松散层分布较广, 主要以第四系黄土层为主, 厚度3-5m, 黄土垂直节理较发育, 固结性差, 加之地表冲沟极为发育, 地形高差及坡度大, 沟谷多呈“V”字型, 沟深、壁陡, 每逢雨季受水流冲蚀, 较大的沟谷不同程度都有小的滑坡、崩塌等现象发生, 水土流失严重。基岩主要出露在各大沟谷中, 主要为志丹群地层, 因风化严重, 孔隙、裂隙发育, 胶结疏松。据野外观察, 仅见小范围坍塌、滑落现象 (面积多小于200m2) 。区内较大的艾来五库沟、哈达图沟在暴雨时有洪水爆发, 因汇水面积较小, 山洪量小, 不会对矿区造成危害。

5 矿区水环境

区内无地表水体。区内各含水岩组地下水经抽水试验资料证实, 单位涌水量<0.01l/s·m, 属弱富水性含水岩组。目前, 区内水环境还保持着原始状态。

未来煤矿初期开采, 矿坑排水所形成的降落漏斗较小, 水位下降幅度较小, 随着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展, 矿坑长期疏干排水, 降落漏斗也不断向外扩大, 地下水位就会不断下降, 长此下去, 势必会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整体下降, 造成井、泉干涸, 水源地水量减少, 水质恶化、植被枯死等后果。另外, 矿坑排出的污水如不及时处理, 还可造成地下潜水和土壤污染, 出现新的生态环境问题。

3.煤矿环境地质报告范文 篇三

1、引言

石壕煤矿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东部,于60年代由武汉煤炭设计院设计,开采二1煤层,1971年底开始建井,1984年底建成投产。全井田共布置四个采区,11采区已回采结束,12采区和13采区为矿井目前的开采采区,14采区尚未开采。矿区包括煤炭生产加工区(工业场地区)、煤矸石区(矸石山区)、生活中心区、公路及铁路区。

2、矿山地质环境

2.1地层岩性

井田内西部及北部基岩广泛出露,据地表基岩出露和钻孔及生产矿井揭露,地层由老至新发育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2.2地质构造

石壕煤矿井田位于陕渑煤田西部,处于渑池向斜仰起端的北部,基本处于渑池向斜的轴部,总体为一倾向E的单斜构造,矿井构造复杂程度应为中等构造。

2.3含煤地层

本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其中山西组下部的二1煤层为普遍可采煤层,太原组下部的一3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

3、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3.1评估范围和级别

3.1.1评估范围

根据石壕煤矿井田资料及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结果,矿区采掘活动影响范围没有超过井田范围,故本次评估以该煤矿的井田边界作为评估区边界。

3.1.2评估级别

(1)评估区重要程度。石壕煤矿评估区内共有1个乡镇,涉及自然村庄15个,其中集中居住区人口500人以上的自然村庄有3个,井田范围内有陇海铁路和310国道通过,破坏耕地、园地,因此评估区重要程度确定为重要区。(2)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石壕煤矿现有实际生产能力为0.9Mt/a(90万吨),根据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标准,其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为中型。(3)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评估区内断层较发育,矿井进水边界条件中等。二1煤层顶板多为大占砂岩,岩体稳定性好;二1煤层底板以黑色砂质泥岩为主,岩体稳定性中等。井田内现有地下采空区面积2.6km2,现状条件下采空区面积较大,地面下沉量为1~6m,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少,危害小。地处丘陵区,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综上,可判定评估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4)评估级别判定。综上,确定石壕煤矿井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一级。

3.2现状评估分区

(1)严重区(I)。主要位于工业场地及其它场地、11、12、13采区已采空区域,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与影响程度差异,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又细分为3个亚区,分别是①工业场地及其它场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I1)、②井田西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I2)、③井田北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I3)。(2)较轻区(III)。位于石壕煤矿井田东部和南部,该区地貌以丘陵为主,地形起伏不平,现阶段地表以村庄、农田及未利用土地为主。该区目前受开采活动影响小,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矿业开发对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为较轻,对含水层破坏较轻,基本不对土地资源造成影响和破坏。

3.3预测评估分区

(1)严重区(I)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与影响程度差异,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又细分为4个亚区,分别是①工业场地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I1)、②井田北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I2)、③井田西部矿山地質环境影响严重区(I3)、④井田南部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I4)。

(2)较轻区(III)

主要分布于矿山环境影响程度严重区以外的其它区域,该区在预测年限内不受开采活动影响或受开采活动影响程度较轻。

4、矿山地质环境防治

4.1近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按石壕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在治理近期,安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2个,包括地面塌陷及地裂缝治理工程1个、矸石山滑坡防治工程1个。

4.1.1地面塌陷及地裂缝治理方式

(1)地面塌陷治理方式

本次地面塌陷治理工程设计中尽可能采取“矸石充填法”或“挖高垫低法”增加地面标高,或采用“疏水排导法”消除陷区积水等方式实施土地平整,尽量减少开挖取土坑获取土源充填的方式。

(2)地裂缝充填方式

对不同规模的裂缝,其处理方式不同,针对裂缝特征,可采用自然恢复、人工治理和机械治理3种方法。

4.1.2矸石山滑坡防治

为防止矸石山发生滑坡、渣石流等地质灾害,在矸石山下游用地边界采取维护结构,如挡渣墙、沙袋等。本方案设计采用矸石山坡脚挡墙,目的在于防止因疏松或暴雨冲刷而产生滑坡。遵循经济、安全与施工便利兼顾的原则,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渣墙,墙型采用墙背直立型。

4.2中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按石壕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在治理中期,安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2个,包括12采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治理工程和13采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治理工程。

4.3远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

按石壕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作部署,在治理中期,安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工程2个,包括14采区地面塌陷及地裂缝治理工程、工业场地土地整理工程和矸石山生态恢复工程。

4.4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主要有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的监测、地下水监测、地表水监测三项。

5、结论

石壕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矿山规模为中型,确定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为一级。现状评估划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3处,较轻区1处;预测评估划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4处,较轻区1处。部署治理恢复工程8个。其中,地面塌陷及地裂缝治理工程4个,矸石山滑坡防治工程1个,工业场地土地整理工程1个、矸石山生态恢复工程1个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1个。

4.煤矿生产地质报告提纲 篇四

1.1 目的、任务及要求,报告编写依据 1.2 煤矿位置、自然地理、与四邻关系

1.3 煤矿及周边老窑、老空区分布及相邻煤矿生产情况 1.4 煤矿(建设、生产)概况 2 以往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 2.1 煤田勘查及补充地质勘探工作 2.2 煤矿采掘揭露及井下地质探测工作 2.3 煤矿地质工作质量评述 3 地层构造

3.1 地层(矿区地层、煤矿地层)

3.2 含煤地层(地质年代、厚度、岩性、可采煤层数、煤层总厚度及煤系变化等)

3.3 构造(区内主要断层、褶曲的分布特征、控制程度及对煤岩层的破坏程度。中小构造发育特征,对煤层开采的影响。岩浆岩体分布、产状及对煤质的影响)3.4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 4 煤层、煤质及其他有益矿产

4.1 煤层(含煤性、可采煤层特征和煤层对比等)4.2 煤岩、煤质(煤岩特征,煤质特征,煤种及变化特征,煤中有害元素及其变化规律,煤的风氧化带)4.3 煤的用途 4.4 其他有益矿产 4.5煤层稳定程度评价 5 瓦斯地质

5.1 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5.2 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5.3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5.4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5.5矿井瓦斯类型评价 6 水文地质

6.1 水文地质概况(区域及井田水文地质、含水层和隔水层特征)

6.2 充水条件及充水因素 6.3 涌水量构成及预测

6.4 煤矿水害及防治措施,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措施

6.5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评价 7 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7.1岩层物理力学性质、坚硬程度、软弱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规律,岩层含水性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7.2 煤层顶底板 7.3 地层产状要素 7.4其他开采地质条件(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等)7.5 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评价 8 资源/储量估算

8.1煤炭资源/储量估算(估算范围及指标、资源/储量类型划分、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和估算结果)

8.2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估算(估算范围、资源/储量类型划分、估算方法及参数确定和估算结果)9 煤矿地质类型

9.1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 9.2 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10 探采对比

10.1 地质因素探采对比(构造、煤层、瓦斯、水文地质等)10.2 资源/储量探采对比 10.3 地质勘探类型探采对比 10.4 原勘探工程合理性评述 11 结论及建议 11.1主要认识 11.2 主要问题 11.3 建议 12 附图

12.1煤矿地形(基岩)地质图 12.2 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12.3 补充勘探钻孔柱状图

12.4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急倾斜煤层加绘立面投影图)12.5 煤矿地质剖面图 12.6 矿井瓦斯地质图 12.7 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 12.8 矿井充水性图 12.9 井上下对照图

12.10 采掘(剥)工程平面图 12.11 主要井巷地质素描图

12.12 工程地质平面图(露天煤矿)12.13 工程地质断面图(露天煤矿)12.14 其他必要图件 13 附表

13.1 勘探钻孔成果表

5.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 篇五

1绪论

1.1 目的、任务和依据

目的、任务,报告编写依据。

1.2煤矿概况

煤矿位置、范围、四邻关系、自然地理,煤矿和区内邻近矿井及老窑开采情况,自然地理等情况。

1.3以往地质工作

井田勘查各阶段进行的地质勘查和煤矿建设生产期间开展的各项补充地质勘探及井下探测,包括勘查单位、时间、内容、采用的方法手段、主要工程量和成果及其质量等。2地层构造

2.1 地层和含煤地层

2.2 地质构造

断层、褶皱、岩浆岩的发育程度及分布特征,地质构造对采区合理划分的影响。

2.3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

3.1 煤层赋存特征

3.2 煤种及煤质变化

3.3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3.4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瓦斯地质

4.1 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4.2 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4.3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

4.4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4.5 矿井瓦斯类型划分水文地质

5.1 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5.2 充水因素分析,煤矿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5.3 涌水量构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

5.4 煤矿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5.5 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程地质

6.1 岩层软硬程度及其结构特征

6.2 软弱结构岩层的发育程度及分布

6.3 地层的含水性及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6.4 工程地质条件类型划分其他开采地质条件

7.1 煤层顶底板特征

7.2 地层产状要素

7.3 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等地质灾害危险程度

7.4 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结果

8.1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

8.2 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煤矿地质工作建议附图

10.1 煤矿地形(或基岩)地质图 10.2 煤矿地层综合柱状图

10.3 煤矿地质剖面图

10.4 煤矿地质构造纲要图

10.5 可采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10.6 煤层底板等高线和资源/储量估算图 10.7 矿井瓦斯地质图

10.8 煤矿综合水文地质图

10.9 煤矿水文地质剖面图

10.10 工程地质平面图和断面图 10.11 采掘(剥)工程平面图

10.12 井上下对照图

6.煤矿环境地质报告范文 篇六

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检查

自查报告

荥经县正原煤业有限公司

2016年6月3日 荥经县正原煤业有限公司荥经县凰仪乡河坪煤厂

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检查

自查报告

为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县近期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部署以及相关灾害防治工作相关会议精神及贯彻落实荥经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转发《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2016 年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督查的通知》和《四川省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 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地质灾害防治专题研究会议精神的通知》的通知(荥安监〔2016〕166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强煤矿安全工作,有效防范、杜绝地质灾害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我矿于2016年6月3日对煤矿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排查,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排查范围及内容

1.排查地质灾害防治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2.排查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值班值守的落实情况; 3.排查汛期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及贯彻学习情况,应急物资准备情况;

4.排查矿区范围是否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针对灾害隐患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5.排查矿区范围内是否有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崩塌、泥石流等不安全因数;

6.排查矿区范围的护坡、挡墙、围墙堡坎等情况;7.排查范围:矿区内工业广场、矸石场、煤坪、变电所、主要通风机房、井口、办公楼、宿舍楼、瓦斯抽放泵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

二、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

为确保此次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煤矿成立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矿汛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排查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阙书洪

副组长:廖文利、王德光

成 员:孙家祥(生产副矿长)、奚红伟(机电副矿长)、郑冬成(通风副矿长)、刘直(机电副总工程师)、欧和平(通风科长)、任永东(安监科科科长)、梁永志(安全生产调度室主任)、曾显发(机电运输科科长)、陈绍国(生产技术科科长)、向文双(采煤队队长)、赵家林(掘进队队长)、李孟(机电队队长)、刘述伦(运输队队长)、刘学顶(通风队队长)、杨建(瓦斯抽放队队长)。

三、排查工时间

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检查自查工作排查时间:2016年6月3日。

三、排查的分工及检查路线

1.一组;牵头阙书洪、参加王德光、刘直、奚红伟、孙家祥、欧和平、任永东、向文双、赵家林。

2.一组检查路线:办公楼→宿舍楼→变电所→矸石场→ 2 煤坪→工业广场→主斜井→主要通风机房→物资库房→民用爆炸物品库房→瓦斯抽放泵房。

3.二组:牵头廖文利,参加陈绍国、曾显法、梁永志、李孟、刘述伦。

4.二组检查路线:办公楼→宿舍楼。

四、检查情况

1.煤矿成立防地质灾害应急事故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开展工作。

2.煤矿落实汛期值班人员值班、巡视检查防汛及地质灾害等不安全因数。

3.煤矿编制有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职工进行学习。

4.排查时,未发现目前有矿区范围内有因汛期暴雨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崩塌、泥石流等不安全因数。

5.排查时,矿区范围的护坡、挡墙、围墙、堡坎牢固完好,无裂隙、裂缝、沉降、隆起。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若遇大暴雨,洪水流经矿区排洪渠,出口有堵填现象。

2.应急物资准备不足。

四、整改措施

1.由运输队长刘述伦组织人员清理矿区排洪渠出口,在2016年6月4日前整改完成,由王德光复查验收。

2.由任永东清理应急物资,制定采购计划在2016年 3 6月10日前补充应急物资。由孙家祥复查验收。

四、防范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我矿充分认识到当前防汛和地质灾害对工作形势的严峻性,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惕,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职工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加强预警预报,以防为主,落实责任人,切实把各项防御措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

(二)突出重点,加强排查。要求我矿点要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天气情况及时做好煤矿的防灾部署工作。加强重点防汛部位的查巡,切实抓好宿舍的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整改,排除险情。

(三)加强监测,严加防范。加强监测地质环境,密切关注矿区及周边地质情况的变化,特别是因汛期暴雨可能诱发易滑坡不稳定的山体,可能受灾的地点要及时划出警戒区域,防止职工伤亡。进一步做好煤矿的护坡、挡土墙、围墙等建筑物的排查工作。

(四)加强值班,畅通信息。加强值班,明确值班领导和值班人员,确保责任到位。要坚持汛期全天值班和昼夜巡查制度,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24小时开机,保证信息畅通。如遇恶劣天气,情况严重的,立即停止煤矿井下作业,撤出人员。

荥经县正原煤业有限公司

7.广西全州县煤矿区环境地质评价 篇七

关键词:环境地质,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生态破坏,模糊综合判断

1 矿山环境概况

全州县位于全州县城西北方向20km处, 属于全州龙水镇管辖。

煤矿位于一向斜内, 向斜长12.5km, 宽1.5km, 东翼陡峭且被断层破坏, 南端封闭。矿区外围有两条断裂, 方向均为东北-西南, 断裂倾角在44o-77o之间。矿区出露的地层自老到新依次为中石炭统大塘阶黄金段 () 、中石炭统大塘阶寺门段 () 、中石炭统大塘阶罗城段 () 、第四系的松散砂砾、砂土等, 其中中石炭统大塘阶寺门段含无烟煤1~3层, 底部第一层煤质较佳, 煤中含黄铁矿结核。

受地层岩性的控制, 中石炭统大塘阶的石英砂岩、页岩、泥质页岩中有裂隙水, 特别是煤矿层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 受地下水的影响比较大。煤矿埋深较深, 第一层煤矿的顶板为黑色粉砂岩, 煤层底板为黑色页岩, 但由于上覆第四系地层松散, 而表层基岩风化较破碎, 因此本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2 矿山开采现状整顿

全州县朝阳煤矿是全州县内重要的产煤矿区, 煤质牌号为贫煤, 主要用于工业辅助原料和工业动力用煤。矿区规模开采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 由于政府对矿山一度监管不力, 在济济利益的驱使下, 集体企业、私人企业、个体企业一哄而上, 在矿区内乱采滥挖, 矿区秩序十分混乱。

3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矿山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是长期和复杂的, 区内存在或有可能发生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分为生态破坏 (土地、植被资源损毁和水土流失) 、矿山环境污染 (水环境) 和地质灾害 (地表坍塌、地裂缝) 。

3.1 矿山环境污染

主要表现为水环境污染。矿区内存在多处废弃石渣、煤矸石无序堆积于各井口处, 在雨水冲刷淋溢下渗出有害物质, 直接进入地表或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 另外雨季时从井下抽排出的废水, 均会造成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根据近年水样分析结果与多年以前的分析资料对比, 目前地下水中的总硬度、永久硬度、阴阳离子含量等指标均超过以前含量的多倍至几十倍, 表明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的水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量和矿业生产活动的需求量较小, 对矿区周围地区地下水位尚未造成大的影响。

3.2 矿山地质灾害

根据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析与实地调查, 确定区内发生和存在的灾害类型为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矿山开采过程中多数个体业主不按生产规程开采, 或不按规范保留保安矿柱, 导致整个矿柱系统的破坏。井下煤层采空后, 由于采空区回填程度不够或根本就没有回填采空区, 致使采空区面积过大, 在长期雨水侵蚀和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冒顶, 以致产生地面塌陷、开裂。主要塌陷有撩脚山南侧塌陷群及地裂缝。

3.3 生态破坏

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农田土地污染和土质改变等。

由于上世纪开采的不合理, 使部分煤窑窑口附近的坡面受到严重的破坏, 开采出的岩、土方随意堆放, 蚕食了大量的林地、草地, 破坏植被2000多亩。雨季时岩土碎屑被雨水冲进下方冲沟田地、河流, 造成矿区内水土流失严重, 安静山附近河流的河床基本被填平, 破坏比较严重;同时大雨形成的泥石流也冲毁了大量的田地。矿区内的废弃石渣、煤矸石进入田地, 造成土地土质改变, 碎石、废渣含量增多, 土质发生贫化, 有的农田、旱地甚至成了不毛之地。

4 矿山环境地质综合评价

4.1 评价指标体系

矿山环境地质评价按照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评价两种方式综合进行, 矿山环境地质评价指标可归纳为环境污染 (四项指标) 、地质灾害 (四项指标) 、生态破坏 (四项指标) 三种要素共12项。

4.2 模糊多层次综合评价

由于影响矿山开发环境的因素很多, 评价因素与环境等级之间的关系又很模糊, 所以对矿山环境地质影响进行综合评价至今没有确定统一的评价模型。应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 在单环境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地质灾害) 因素模糊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对其总体环境影响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也就是说对环境影响在进行多层评价的基础上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来得出总体环境影响程度的评价结果。

根据矿山污染类型与特征选取评价因子, 由于矿区内水污染占主导, 所以取水环境评价代替整体的的环境污染评价 (水环境污染权重值为1) , 以简化评价过程。水环境评价因子包括SS、COD, BOD及石油类四项;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四项;生态环境包括矸石堆放、自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四项。

将矿山开发环境地质影响评价分为三级标准, 既构成评语集。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 多个层次评判单元的最终归属都应该属于评语集V。

4.2.1 环境污染评价

类比广西其他矿井的井下排水及工业场地排水, 结合煤炭系统的统计数据, 确定朝阳煤矿区水污染因子SS、COD, BOD及石油类数据见表1。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各种因子关于水质评判等级的隶属函数可以认为按线性变化, 因此排水按, 式计算各项隶属于二级标准的隶属度, 从而得出工业场地排水水质构成的模糊关系矩阵为

专家确定权重

则水污染评价结果为

由于取水环境评价权重值为1, 所以环境污染评价结果

4.2.2 地质灾害评价

确定地质灾害因子的权重为

由实地专家打分法确定模糊矩阵为

地质灾害评价结果为

4.2.3 生态环境评价

同理, 由专家打分法确定生态环境评价结果

4.2.4 地质环境评价

朝阳煤矿涉及到的环境地质因素有水污染、地质灾害和生态破坏问题, 我们根据三个因素对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 以及三个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得出三个因素的权重值为:综上, 我们得到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模糊关系矩阵为:

继而得到地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向量: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 可以确定的地质环境评价结果为中等, 既对环境的破坏为一般。现场检测与评估结果一致。

5 结论

广西矿区资源丰富, 采矿历史悠久, 开采条件简单, 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 因而在矿产资源大开发的同时, 不合理的矿山开发活动会导致整个矿区地质环境的恶化, 严重制约了矿区经济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通过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寻求合理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案尤为重要。在评价过程中应用了二层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对广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得出了量化结果, 由此确定矿区的地质环境影响程度, 同时在评价指标的量化系数上也能很直观的得出评价指标的严重程度, 因此可为矿山开发中采取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友宁.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J].西北地质, 2005, 38 (4) :108-112.

[2]朱志敏, 沈冰.金属矿山环境地质条件模糊综合评判[J].采矿技术, 2006, 6 (3) :364-365.

[3]赵颖弘, 胡明安.鄂东南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J].地质科技情报, 2005, 1 (3) :91-94.

[4]徐友宁, 袁汉春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地质通报, 2003, 22 (10) :829-832.

[5]罗娟, 陈守余.矿山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层次分析法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05, 12 (1) :9-12.

[6]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山西省地质矿产局管理处.矿山环境工程地质学[M].武汉:武汉地质学院出版社, 1986.

8.煤矿环境地质报告范文 篇八

关于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复查报告

珙县国土局:

根据县„2008‟45号文件精神和历年来我矿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工作需要,并结合坳田煤矿的实际情况,经矿认真研究决定,成立2008地质水患防治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公布如下:

组 长:刘增强(负责全面指挥工作)副组长:刘进军(负责行政和材料供应)

成 员:秦泽强 刘光应 李昌贵 田秀兵 胡树兴

一、矿区自然环境概况

(一)气象水文及水文地质

珙县坳田煤矿位于芙蓉矿务局杉木树煤矿井田的北西部,矿区气候温和偏寒,潮湿多雾,雨量充沛,年降雨量799.5──1515.9mm,历年平均降雨量1142mm,多集中在每年的4──9月,以大雨或阵雨降落,雨量约事全年降雨量的50──60%,历年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2.2℃,平均气温17.5℃。矿区位于山前斜坡及缓坡地带,区内无常年地表水体,大气降水大都沿节理裂隙,孔隙渗入地下,部分沿斜坡或季节性冲沟流出区外汇入巡场河。

—1— 矿区附近地表水体多为季节性溪沟,排泄条件很好,存水条件很差,缺乏水源,由于浅部过去多家煤矿经多年开采,浅部煤层破坏、采空,地下水多被疏干,地表水及地下水对矿山浅部开采影响几乎为零,但深部开采则影响较大。

矿井充水的直接,间接含水层是顶板飞仙关组一段和二段,该含水层岩性为砂岩,粉沙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其间节理裂隙发育,是矿井水的裂隙型含水层,由于全区疏干强烈,故漏水较水,一般为滴水。矿井煤层底板为粘土岩等泥质岩类,属隔水层,对矿井充水影响不大。

除此之,经调查,矿井有相邻煤矿(西柏杨坡煤矿)生产过的采空区,均分布在560m以下,我矿现开采均在520m以上,老窑积水对我矿开采中影响不大,在区内无常年,地表积水水体,仅发育季节性冲沟,洪水期有山水从井口下方排出区外。

(二)排水系统

我矿一水平(+520m)采用自流排水一水平(+520m)。自流至井外,矿井最小涌水量10m/吨,最大涌水量30m/吨。

地面上有工业广场,有排洪沟、防洪堤、办公楼及住宿,不会造成洪水、泥石流、崩塌的危险。

二、矿区防治水应急预案及措施

1、填堵通道:对矿区的天然裂隙、废弃的小窑井硐和钻孔等不能成为水流渗入井下通道,采用粘土或水泥将其堵实,对较

3—2— 大的塌陷坑,凹地在下部填碎石,上部填上夯实,并使之其出地表。

2、挖沟排(截)洪:

矿井开拓为平硐暗副斜井开拓,井口背靠山坡,洪水季节有雨水流经矿井,淹没或流入井下的可能性,采用修建一条沿井口附近的排水,排洪沟拦截洪水和浅部地下水,并将其引出矿外。

3、我矿开采范围内未发现大的滑坡地段,没有受到大的地质构造影响,现将上部无煤厂开采,地面影响较小。

4、留设防水煤柱:由于矿区开采历史悠久,老窑密布,老采空区的分布较为复杂,因多数垮塌,其位置与积水情况无法准确查明。因此,存在老窑、废巷和局部采空区积水的可能性、必须对矿井防治水患采取下列安全技术措施。

①当接近探水区域或情况不明的井巷、老窑时,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采空区,巷道受矿山压力的破坏情况等因素,确定探水线的位置,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水原则,制定相应的“探、放、堵、截、排”五种综合防水措施,掌握采空区和断层含水情况。

②当巷道接近含水层,构造带边界不小于20m时,必须探放水;对接受有穿水可能的上山掘进,要分段预留供作业人员撤退合作的躲身硐室和避灾通道上;发现可疑透水征兆时,必须先撤人,再白骨精控放水方案,接受老窑,邻近矿采空区边界线时,—3— 必须探水。

③疏通排水沟,确保排水系统畅通。

④封闭采空区的密闭墙下设反水池或安设排水管道。⑤加强对排水系统设备的管理维护,保证能正常运转。⑥对采掘头面不能自然排水的必须实行机械排水。⑦贯通积水巷应先排水,后贯通并有防水措施方案。⑧雷雨季节,加强“三防”值班,加强防洪检查。⑨加强水仓淤泥清理,保足储水容积。

⑩成立矿井防治水灾安全领导小组,落实人员负责;做到层层到位,工作明确,定期开会,专题研讨,责任明确。

三、发生透水事故的处理措施

井下各处(工作点)突然发生透水事故时,现场工作人员除立即向矿领导汇报外,应迅速组织救援有受水威胁人员,尽可能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设法堵住出水点,以防止事故继续扩大。如水势过猛,无法抢救,应组织人员迅速按避灾路线撤至上一水平或地面。万一来不及撤至安全地点被堵在上山独头巷道内,此时遇险人员应保持镇静,避免体力过度消耗,等待救援。

矿安全救灾小组接到透水报告后,应立即通过矿山救护队,同时根据事故地点和可能涉及的区域,通过所有人员撤出危险区,尽快关闭巷道防水闸门,待人员撤至井底车场后,再关闭井底车场的防水闸门,以保护水泵房,同时组织恢复排水工作。如

—4— 果老空区突然涌水,往往带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硫化氢、甲烷等)威胁被水淹的区域,因此必须保证矿井通风正常,迅速排除有毒有害气体,积极抢救井下遇险人员,正确判断井下遇险人员所在位置,切不可凭水位标高来分析井下被淹范围,做到仔细认真分析,矿保救灾抢险工作顺利进行。

珙县坳田煤矿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9.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篇九

一、实习概况

通过实习充分认识各种不同的地质地貌,特别是了解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形成、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解决出现的相关问题,加强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0**年*月**日我们在地质学老师的带领下到昆明大普吉溶洞去实习,上午我们从学校出发,经过昆禄公路大普吉隧洞,走了四公里路到了大普吉溶洞。在那里我们观察了沉积岩的特征、地层产状,并了解了溶岩地貌的类型、形成与发展。结合我们的专业知识了解当地的水土流失情况。

二、实习记录

(一)在距离大普隧洞四公里处的公路旁

我们在此观察了灰岩和白云岩,它们两者都属于沉积岩中的化学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石灰岩在野外风化露头为土黄色、灰白色,当用钉锤敲开时,在新鲜断面上可以看见灰黑细晶结构,其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石灰岩在野外露头为灰黑色,当用钉锤敲碎时可以看见白色的白云石,白云石风化出现纵横交叉刀砍状溶沟,其主有白云石组成。它们在公路旁的悬崖上形成层理、层面、缝合线、刀砍状等各种构造。该地处地质构造为倾斜构造,岩层产状为:N82°E/173°<22°。

(二)在大普吉溶洞内

该地的岩溶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岩石表面的溶沟、石芽;地形上的峰林、石林和溶蚀洼地;地表通向地下党落水洞、溶蚀漏斗;地下的溶孔、溶洞、地下暗河,以及岩溶堆积的石笋、石钟乳、石柱和石帷幕等。各种各样的形状形成宏伟壮丽的景观。

那么这种岩溶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岩溶是在各种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我们知道该地的岩石主要是由变质岩中的石灰岩和白云岩构成的,而这两种岩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盐、硫酸盐,再加上各岩石的组成成分不一样,而且它们成分中含有大量的可溶性成分,每种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不一样,这样那些不易溶解的成分被残留下来形成各种形状。岩溶地貌的形成还与水和水电性质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水中含有侵蚀性二氧化碳,那对岩石的侵蚀作用很明显,再加上有源源不断的水循环、岩石本身有具有透水性,总之,岩溶地貌的产生要有四个基本条件:第一,有可溶于水的岩石;第二,这些可溶性岩石要具有透水能力;第三,可溶岩石中有不断的水在流动;第四,这种水有侵蚀、溶解岩石的能力。这一系列作用长时间共同作用于石灰岩,就会形成岩溶地貌。

这里的岩溶地貌现在也正在发育,正在变化,从西游洞洞顶一直到山头岩溶发育为晚期,地貌形状比较单一,岩石上还存在大量的棱角;而在西游洞内的岩溶则为发育中期,在这里岩石的形状多样而丰富,有石钟乳、石柱、石笋、落水洞等各种地貌,岩石表面几乎多在风化作用下磨平了,岩石表面比较光滑。在水帘洞内的岩溶处于发育晚期,里面的地貌也比较单一,岩石表面都被磨得光滑,只剩下不易溶于水的岩石成分。

三、分析讨论

当我们走在西游洞外山坡上的小路上时,发现该地的植被大多是需水量较少的植被,说明这里的地表保水性不好。这样在岩溶地貌地区的水分分部就出现地下深处水分含量丰富,而在地表却水分极其缺乏的现象。如果长

期不下雨会出现干旱,而当下大雨时,就会出现水灾,洪涝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那是因为在岩溶地区的岩石大多都是透水性岩石,岩石本身具有大量的裂隙、孔洞,利于地下水往深处渗漏,地下水埋藏比较深。当长期不下雨时,地下水很难到达地表,地表水却不断的被蒸发和吸收,就会出现干旱现象;当下起大雨时,地表出现大量的水分,有的地方地势低洼,造成岩溶水大量汇集,形成“一场大雨千洼涝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我国的各地: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共占面积75.5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使地表失去大量的土壤、水分和肥力,造成作物生长不良;水土流失带走河流上游的大量泥沙,在河流下游泥沙淤积严重,形成地上河,历史上决口泛滥频繁,造成严重危害;同时水土流失造成道路堵塞、城镇受灾和矿场倒塌,给人们带来严重损失。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掌握岩溶的形成和发育条件规律,认识不同地区的岩溶特点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对不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让它为我们服务。结合当地的气候情况,有意识的进行蓄水和排水工作,在汇水区,应广种植被,以达到延迟地表水汇流时间、降低洪峰流量的治理效果。在松散物质供给区上游,可采取鱼鳞坑,截水沟结合绿化带方法,使地表径流不经过松散物质堆积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

四、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培养了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

10.煤矿环境地质报告范文 篇十

本文通过对三明煤矿区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引发的地面小塌陷、地裂缝、地下水水位下降、煤矸石、矿井水污染等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治理对策, 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1 地下开采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1 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三明煤矿区均为地下开采, 开拓方式以斜井开拓和综合开拓为主, 主要开采二叠系童子岩组煤层群。在自然条件下矿区开采前地下水补给沟谷水, 成为沟谷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在煤矿井下开采条件下, 井下巷道采空区成为集水、汇水构造。地下水通过各种构造带和裂隙承压含水层向矿井巷道、采空区中渗透、排泄, 周边地下水向井下巷道汇流, 沟谷水量减少, 而矿井涌水量增大。井工开采改变了地下水径流模式, 由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沟谷水向地下水→矿井水模式转变, 排泄区发生根本变化。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变化, 地下水径流强度和流速可能加大, 随着开采水平的下降, 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使矿区地表浅层干枯, 导致矿区周围缺水, 部分矿区地表存在水田的, 耕作遭受一定破坏, 矿区附近村民及牲畜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1.2 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

三明市地处武夷山和戴云山的过渡地带, 地形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煤矿区属中低山构造侵蚀地貌, 地表松散层、氧化带厚度小。据调查, 三明煤矿区开采历史悠久, 从1970年开始就有小煤矿开采, 小煤矿发展初期, 未对矿区进行统一规划和正规设计, 管理体制粗放, 加上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 大部分小煤窑都是沿煤层露头下山开采, 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不同程度遭受破坏, 导致现矿区浅部遗留部分小塌陷区和地裂缝。

三明煤矿由于开采薄煤层, 塌陷区规模小, 面积一般在几十平方米以下, 地裂缝宽度2cm~30cm, 降幅10cm~50cm, 长度1m~15m。塌陷区和地裂缝主要形成危害是对矿区深部开采水害威胁, 极易成为大气降水、沟谷水、地表水或山洪流入、灌入地下开采巷道和采空区, 对井下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小的增加矿井涌水量, 大的可能酿成淹井等重特大水害安全事故。

1.3 煤矸石污染

近些年, 经清理整顿, 大部分煤矿矸石场均设置有拦矸坝, 做到固定堆放, 但早期的煤矸石随意堆放, 有的甚至堆放在沟谷、河流中, 煤矸石对环境存在极大危害。

1.3.1 煤矸石对水土壤的污染

煤矸石中含有酸碱性物质、少量重金属、放射性元素, 在降雨淋溶作用下, 有毒有害物质被溶解淋滤, 进入水域或渗入土壤, 造成水土轻度污染, 若被植物吸收, 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造成农业减产, 同时, 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危及人类健康[1]。

1.3.2 矸石山造成的矸石流

随意堆放或堆放不当煤矸石 (堆积超高, 坡度超大) , 易造成滑坡, 特别在雨季期间, 当矸石山的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或受至山洪、河流的冲刷, 可能形成矸石流, 是矿山的重大安全隐患, 甚至可能威胁下游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1.3.3 矸石山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

矸石堆放必然要占用土地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 采矿量的增大, 占用土地资源量越大, 若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治理, 对土地资源的破坏越严重。早期煤矿开采, 管理体制混乱, 峒口数量众多, 点多面广, 矸石没有固定堆放, 对山体的自然景观有所破坏, 使局部青山绿水变成荒山秃岭, 影响生态环境。

1.3.4 燃烧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

近些年我市煤矿煤矸石用作建材原料, 变废为宝, 固然是好事, 但加工时就地燃烧, 放出大量的SO2、H2S、CO、CO2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未经处理, 就直接排入大气中, 对矿区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应指定地点燃烧, 并对有害气体进行科学处理。

1.4 矿井水污染

三明煤矿区矿井水大多为酸性矿井水, p H值在5.0-4.0以下, 水化学类型多为Ca-Mg-Na-SO4型, 以低p H值、高SO4、高硬度为特征。煤矿矿井水的污染程度较其他工业废水轻, 有机污染物很少, 一般不含有毒物质, 只是经常在酸度、悬浮物、浊度、硬度、矿化度、硫酸盐、氟化物等方面超标。但酸性矿井水的危害程度较大, 对井下设备会腐蚀破坏, 若直接或间接排入河流中, 对水体会造成轻度污染, 对当地和下游人民生产生活用水有轻度污染。

2 治理对策

2.1 耕地复垦、寻找水源

由于煤矿的多年井工开采, 使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 影响矿区地表水田无法耕作的, 可以选择地形地貌较好、有一定量的水资源的地方, 组织耕地复垦, 保证附近村民耕地数量不会减少。

三明煤矿区属中低山侵蚀剥蚀构造山地地貌, 矿区内沟谷水系发育, 当矿区附近村民及牲畜用水受到影响人畜吃水困难时, 必须在其附近寻找新水源, 建设蓄水池、铺设供水管道, 满足当地人畜用水需要。

2.2 治理塌陷区和地裂缝

地表塌陷区和地裂缝是井工开采的水害隐患之一, 在矿区范围内必须查明其位置、范围等参数, 分析其对井下开采的危害程度, 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1) 填塞地裂缝。可沿缝挖沟, 深度和侧宽视裂隙发育情况而定, 缝内填入水泥浆砌石块或片石, 上部用黄泥土填塞夯实。

(2) 填堵塌陷区。在塌陷区底部有废钢丝绳铺垫骨架, 然后用水泥浆砌片石, 上部填塞黄泥土, 在塌陷区周边挖排洪沟。

2.3 煤矸石的治理

首先矸石场地应经有资质的采矿设计部门正规设计, 设置拦矸坝, 固定堆放, 同时避免堆放过高过宽, 防范发生矸石流和滑坡灾害。

其次做好煤矸石综合利用文章, 近些年, 许多煤矸石用作建材原料, 将煤矸石经燃烧后作为水泥原料, 将煤矸石作为机砖厂的原料, 变废为宝, 但是, 在燃烧煤矸石应选择适宜的地点, 同时, 对废气进行科学处理, 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再次, 在不准备加工利用的矸石堆表面覆盖0.5m黄土[3], 然后种草植树, 尽可能减轻或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2.4 矿井水的治理

目前, 国内煤矿酸性水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碱性药物中和法[2]。即在矿井水外排前在沉淀池中投放碱性药物如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基本原理:Ca O+H2SO4=Ca SO4+H2O, 碱性药物中和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 由于石灰、碳酸钙、白云石等碱性药物容易购买、价格较低, 操作简单, 工作环境好和处理费用低等优点, 煤矿容易接受, 经中和后的矿井水PH=6~8范围内, 已成为三明煤矿区处理酸性矿井水最普遍最常见的方法。

2.5 今后开采环保方向

今后煤矿开采要加强技术更新, 从开采设计、开采技术、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 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提高开采和环境治理技术水平[4]。煤矿井工开采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与矿山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条件密切相关, 应加强矿区地质条件和采矿关系的研究, 将煤矿井工开采所产生的地质环境影响减少到最小。

煤矿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 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力度, 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原则。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大对采矿权人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的进行监督检查, 并将矿山环境保护与采矿权等管理有机结合, 依法管矿, 依法治矿。

3 结语

三明煤矿区早期井工开采引发地面小塌陷、地裂缝、地下水水位下降、煤矸石、矿井水污染等地质环境灾害, 对矿区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和矿区井下深部开采的安全有一定的影响, 应抓住近年来福建生态省建设机遇, 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督促煤矿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治理, 恢复和改善矿区环境质量。今后煤矿生产建设中, 应遵循“以防为主, 避让和治理相结合”的方针[4], 尽量减少对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通过对三明煤矿区地下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分析研究, 认为主要为地面小塌陷、地裂缝、地下水水位下降以及煤矸石、矿井水所造成的局部生态污染, 结合实际, 因地制宜提出治理对策, 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关键词:煤矿,地下开采,地质环境,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江洪清, 等.煤矸石对环境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与利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03, 3.

[2]赵记微.煤矿矿井水的处理与综合利用[J].煤炭技术, 2008, 2.

[3]马超.煤矸石的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J].煤矿环境保护, 2000, 6.

上一篇:秋游黄山湖优秀作文下一篇:党支部开展活动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