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着力推动提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情况报告

2024-10-11

关于着力推动提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情况报告(7篇)

1.关于着力推动提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情况报告 篇一

关于2021年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情况报告范文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持领导下,在区纪委的关心引领下,x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仔细落实上级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各种决策安排,全乡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现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情况报告如下:

一、狠抓政治建设,严明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

x始终把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抓住关键环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各种工作。

(一)把准政治方向,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贯穿党风廉政建设始终。x坚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强化与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以现实行动践行“四次意识”,坚定“四次自信”,坚定践行“两次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决策安排。

(二)严肃政治生活,把严明政治纪律作为强化廉政建设的根本要求。x深入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制度,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体系化,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实施“三会一课”、党费收缴、党务公开等制度。

(三)涵养政治生态,把优化从政环境作为强化廉政建设的基础项目。x坚强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修订完善《x委员会议事规则》、《x“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等民主议事制度,强化刚性约束。倡导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价值观,鼓励全乡各级干部到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二、狠抓主体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乡党委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里,扛在肩上,切实担做好、履行好、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职责。

(一)全面贯彻管党治党职责。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优化政治生态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安排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于2021年x月x日召开x2021年度党风廉政与反腐败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上级纪委会议精神,研究安排2021年党风廉政与反腐败工作。研究制定《x2021年党风廉政与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方案》,层层分解落实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坚强“一把手”亲自抓,以上率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层层传压力,级级抓落实,形成了上下同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不断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班子领导带头讲规矩、守纪律、走正道、扬正气,切实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做到同研究、同安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根据各科室、站所责任分工与工作内容,准确识别廉政风险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分管领导定期和各科室、站所长开展廉政谈话,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促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严肃监督执纪,构建立体监督执纪工作网络

(一)研判廉政风险,织密织牢廉政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对着重领域、关键岗位与重要环节的廉政风险分析研判,共梳理权力数x次、内部机构x次、次人岗位x次,查找风险点x次,制定防控措施x条,制定有关工作制度x次,以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与部位为着重,逐步建立完善了覆盖乡机关、乡属各单位、各村委会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紧紧抓住“找、防、控”三次环节,逐步建立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

(二)开展专项督查,以查促改推进重大决策落实。围绕事关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决策、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以日常督导、随机抽查、专项检查为支撑,以工作落实、政策落地、措施落细为导向,定期对脱贫攻坚、基层党的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理、创立卫生城市等重大决策安排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将监督触角延伸至“最后一公里”,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全覆盖的监督执纪工作体系。

(三)树牢宗旨意识,以查促管保证惠农政策落实。x纪委围绕农村低保、危房改造、厕所革命、惠农补贴资x兑付等和群众利益息息有关的着重工作,不定期组织开展监督检查,保证农村低保、危房改造、厕所革命等利好政策落到实处。

四、狠抓作风建设,巩固扩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

(一)用好“四种形态”,开展常态化谈心谈话监督。x坚强把纪律与规矩挺在前面,准确运用“四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2021年共开展x个提醒谈话,不断筑牢党员干部与公职人员拒腐防变的思维防线。

(二)强化节日督查,巩固四风突出问题整理成果。乡纪委抓住重要节点,在“两会”时期、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6次节假日关键节点,乡纪委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直插现场的方式,对各村委会开展实地督查17个,对乡属各院站所开展纪律检查x个,严查“四风”隐形变异问题,深化纠正四风工作成果。

(三)强化廉政教育,弘扬廉政文化确立清风正气。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大力弘扬廉政文化,2021年内主要领导上廉政党课x个,班子成员讲授专题党课共计x余个。在机关党支部集中学习例会上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案件通报,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观廉政教育基地,8月15日组织所有员工、村组干部与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参观丽江市廉政教育基地。

五、狠抓关键环节,推进党风廉政工作提质增效

x立足于脱贫攻坚统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工作现实,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与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结合基层党风廉政工作要求,及时办理信访举报,整理群众身边的“微腐败”问题,落实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业务提高,(一)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与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x年x月,乡纪委成立专项督查小组从工作落实、政策落地、措施落细三次维度,对x次村委会、x次村民小组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开展督查。全年针对脱贫攻坚历个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明白人培育”、国家普查迎检、百日总攻行动、“对标对表、交好总账”专项行动等着重工作开展专项检查x余个,督查工作队员在岗履职情况x个x人个,运用脱贫攻坚五级联动监督平台处理群众诉求x件,群众满意率100%。

(二)及时办理信访举报,坚决整理群众身边的腐败与作风问题。建立健全信访举报工作机制,及时调查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推行领导班子下访与接访工作机制,2021年处理信访案件x件,群众满意率100%。坚强有贪必肃、有腐必反,零容忍惩治腐败,严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与作风问题,2021年办结党员违纪案件x件,给予x名党员警告处分。

(三)狠抓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巡视巡察反馈问题均已整改到位。x坚强把巡察整改作为检验“四次意识”的试金石,视为衡量“两次职责”的重要标尺,针对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反馈问题,逐项制定整改措施,区委巡察反馈的x项、市委巡察反馈的x项问题均已整改完毕。

(四)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履职能力建设。坚强打铁必须自身硬,组织纪检干部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于x月x日组织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培训,x月组织开展五级联动平台录入业务培训,x月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纪律作风建设工作,对全乡纪检干部开展廉政提醒谈话,通过加强监委会对党务村务的日常督查,督促监委会定期向村党组织与村民谨代表会议报告村务监督情况,定期开展述职述廉,接受村民评议,推进纪检监察工作提质增效。

六、加强职责担当,扎实当好党风廉政工作

2021年全乡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的进展,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乡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是政治站位不高,“四次意识”不强。部分党组织“四次意识”喊得多、做得少,声明多、落实少,一些上级重要决策安排落不了地、推动不力,根本原因在于政治站位不高,没有从政治与全局的高度联系现实思考、研究与推动工作,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维指导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发挥不够充分,“四次意识”停留在口头上,落不到具体工作与实践中。

二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职责还有差距。强化责任感层层递减,压力传导层层弱化。部分党组织落实主体职责满足于开会传达,会后就不闻不问。村务监督委员会自身定位没找准,作用发挥不明显,监督方式单一、监督力度不足,对部分党员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醒的还不够,一些小问题没有能够早发现、早处置,怕得罪人、好人主义的思维还在不同程度存在。

三是作风建设依然存在软肋,进取干事、担当干事、务实干事的氛围还有待进一步培养。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缺失、强化责任感淡化,局限于次人利益,缺乏从全村、全乡发展大局出发思考问题的全局观念,仍然存在担当不够、作风不实、能力不高、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的问题。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维为引领,严格根据中央与省市区纪委的统一安排,坚强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从以下几次方面入手,坚强不懈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职责落细落实。

一是细化职责清单,压实职责不断层。层层压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职责,推进全乡逐步建立“职责明确、过程留痕、动态监督”的党风廉政主体职责落实情况监督体系。

二是严肃监督执纪,有效监管不缺位。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创新检查方式,加强问题线索的收集研判,严肃查办违纪案件,推进监督执纪全覆盖、真落实。

三是加强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线。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全体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让党规党纪入脑入心,筑牢拒腐防变思维道德防线。

2.关于着力推动提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情况报告 篇二

总结过去, 畜牧业产业工作成效显著

2013年, 甘肃省畜牧业在各级畜牧部门的紧密配合下, 全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以草食畜牧业发展行动为核心, 以牛羊产业大县建设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为抓手, 突出发展肉羊、肉牛产业, 稳步推进生猪、家禽和奶牛产业良性发展, 保持了畜牧业平稳良好的发展态势, 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 有效保障市场供给。各级畜牧部门积极有效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黄浦江死猪等突发事件不利因素影响, 实现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预计全省牛、羊、猪、禽存栏分别为509万头、2045万只、682万头、3 911万只, 比上年分别增长4.1%、5.8%、4.1%、3.1%;出栏达到181万头、1 158万只、754万头、3 787万只, 比上年分别增长5.1%、6.5%、4.5%、6.4%, 肉蛋奶总产量超过162万吨, 增长5.8%, 有效保障了畜产品菜篮子供给。

畜牧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促农增收成效显著。预计, 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58.4亿元, 同比增长11.5%;畜牧业增加值174.6亿元, 同比增长10.5%。全年牛羊肉价格继续上涨, 比上年分别增长24.7%和13.2%, 养殖利润空间较大;猪禽产品价格呈现“两高一低” (期初期末高, 中间低) 的走势, 价格波幅较大;奶业生产全面恢复, 牛奶价格连续12月上涨, 涨幅达到6.6%。据调查, 除猪禽外, 养殖效益明显好于往年。饲养1头高产奶牛年盈利5 000元以上, 出栏1头肉牛纯收入2 000元左右, 出栏1只育肥肉羊纯收入200元左右。“牛过万、羊上千”的价格态势直接拉动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全省农牧民人均养殖牛羊现金收入超过550元, 并为200多万农牧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

一、狠抓牛羊产业大县建设, 草食畜牧业发展快速推进2013年省上落实畜牧专项资金6.0946亿元, 主要围绕良种繁育体系、规模养殖、饲草料加工利用、基础母牛补助、贷款贴息和技术培训等六个方面内容开展工作。年内招标采购牛改设备60套, 羊改设备300套, 液氮375.15万立升;在26个种畜场招标采购绵山羊、藏羊12 500只、牦牛1 000头, 全部落实到42个实施县 (区) ;招标采购肉牛冻精116万支, 分配落实到28个项目实施县 (区) 。年内新建牛改冻配点62个, 新建或扩建羊人工授精站 (点) 300个;全省完成黄牛改良冻配100万头, 绵羊杂交改良510万只, 其中肉羊人工授精200万只。预计, 20个肉牛产业大县牛存栏达到310万头、出栏130万头, 分别占全省的61%和72%;30个肉羊产业大县羊存栏达到1 665万只、出栏990万只, 分别占全省的85%和89%。牛羊产业大县牛羊饲养量增长幅度达到4.8%以上, 比全省高出2个百分点, 已成为全省畜牧业发展速度最快、最具增长活力的区域。依托牛羊产业大县建设项目实施的“河西肉牛”、“陇东肉牛”、“甘肃中部肉羊”、“优质甘肃高山细毛羊”新类群选育项目, 在核心群组建、选种选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二、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 养殖方式得到有效转变2013年全省利用中央资金现代农业牛羊产业项目资金2.3亿元, 比上年增长15%。建设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276个和613个;利用生猪、奶牛、绵羊标准化规模养殖补贴资金, 改扩建生猪、奶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场 (小区) 174个;利用畜牧菜篮子资金, 扶持建设肉牛、肉羊和生猪标准化养殖场50个。年内新建规模养殖小区 (场) 1 058个, 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到80多万户, 奶牛、肉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71.5%和41.5%, 农区肉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全年创建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83个, 其中牛羊示范场52个, 占62.7%;累计示范场总数达到244个。

三、强化技术培训与技术推广, 不断提高养殖水平结合牛羊产业大县建设、标准化示范创建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按照实际、适用、实效的原则开展技术培训。配合“双联”和送科技下乡活动, 在白银、武山、临洮等市县区举办农民养殖科技培训10期;应省纪委、省工商局等多家单位邀请, 对14个双联点1 600余名养殖户进行了牛羊养殖技术培训;与甘肃中天羊业集团合作, 举办由全省38个养羊大县的600名养羊大户、畜牧技术人员和双联负责人参加的“全省肉羊高效养殖技术培训”4期, 参加培训的人员达到562人;举办奶业技术培训4期, 培训人员500多人次。全年共举办各类畜牧技术培训、讲座30余期, 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万多人次, 畜禽圈舍建设、环境控制、粪污处理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四、充分发挥畜牧业协会作用,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针对今春以来猪禽产业遭遇的诸多挑战, 及时对协会企业和市场进行调研, 研究猪禽市场价格波动形势, 向省农牧厅提交了“关于当前生猪、蛋鸡规模生产形势与扶持建议”;针对猪禽规模养殖场 (户) 资金周转短缺、贷款难的问题, 向省农牧厅提交了“对猪禽规模养殖场 (户) 实行扶持的意见”和“双联惠农贷款支持农户发展养殖项目建议书”, 为上级部门研判形势和争取政府扶持提供了依据。二是组织会员单位技术人员赴省内外学习交流, 帮助会员企业解决养殖疑难问题。三是对全省生鲜乳收购站进行了全覆盖统计监测, 并作为常规性任务进行监管。四是总结推广了我省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模式。在猪禽生产上, 总结推广了以标准化圈舍建设、优良品种引进、全价配方饲料、规模饲养等为经营管理理念的“正大模式”;在肉牛生产上, 总结推广了以公司加农户和生产加工一体化发展的“康美模式”;在肉羊生产上, 总结推广了加强人才引进和经营团队建设, 扩大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天模式”。这些企业以产业化经营为主体, 引领我省畜牧产业朝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已成为辐射带动性强、生产经营水平高的畜牧业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五、强化种畜禽监管工作, 不断规范行业管理根据省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重点强化了种畜禽管理与执法监督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了种畜优良个体登记工作, 建立了全省牛、羊、猪、鸡和养殖小区的数据库;二是按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办理程序, 完成了省级重点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申办、换证材料审查与现场核实评估;三是在国家畜牧良种补贴、省牛羊产业大县建设等项目种畜招标前, 组织专家对拟投标种畜场, 从供种数量与质量、诚信守法等方面进行评估与检查, 确保中标种畜质量, 维护了种畜招标工作的严肃性。

六、强化宣传, 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结合牛羊产业大县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开展了集中宣传报道, 在《农牧简报》上刊登调研及产业宣传报道12篇;与《甘肃畜牧兽医》、《甘肃农业》杂志合作, 每期发表1~2篇宣传报道或专业技术文章, 总结各地发展规模养殖、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好政策、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 扩大畜牧产业在农业行业中的影响, 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畜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认清形势, 积极应对各种挑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 当前畜牧业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 生产规模总体依然偏小, 猪禽养殖比较效益偏低;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不强, 市场竞争力受到制约;动物疫病发生风险仍在上升, 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基层畜牧技术支撑体系还不健全, 养殖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能力仍然薄弱。在新的发展阶段里, 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越来越高;生产区域布局发生变化, 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发展速度和畜产品产量上升;新的阶段同时表现出费用成本增加、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产品质量提高、企业转型升级等特点, 畜牧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紧密结合省情实际, 按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 创新思路, 依靠科技, 调整结构,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明确任务, 突出重点, 着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

根据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总体部署, 2014年全省畜牧业产业工作, 以牛羊产业大县建设等重点项目为切入点, 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为抓手, 以科技兴牧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 着力推进畜牧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 进一步增强畜禽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全省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按照这一基本思路, 要切实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以牛羊产业大县建设为抓手, 加快推进草食畜牧业发展继续围绕良种繁育体系、规模养殖、秸秆青贮、基础母牛保护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建设内容开展工作;继续抓好牛羊产业大县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与督查工作。项目市 (州) 要按照项目建设任务和管理要求, 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完善牛羊产业大县建设台账, 做好项目资料的统计与项目实施绩效考核与评价, 系统总结项目实施以来的成就与工作经验。同时, 加强基础母畜保护和发展, 在全省组织开展母牛养殖调查摸底工作。省上出台《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后, 积极抓好建设任务的落实。着力打造草食畜优势产区, 积极推进生产要素向牛羊产业大县和优势产区集中, 不断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以畜禽良种产业化为重点, 努力构建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一是加大畜禽品种改良力度。加强种畜禽引进管理, 重点做好种猪、奶牛、多胎羊的引进工作。结合牛羊产业大县建设、国家畜牧良种补贴等项目, 大力推广优良畜种, 制定牛羊、生猪、蛋鸡、奶牛等主要品种改良计划, 加快推进种畜优良个体登记工作。认真落实品种改良计划, 全省完成黄牛冻配改良100万头, 绵羊杂交改良任务600万只 (其中常温人工授精授配200万只) , 授配母猪65万头, 推广良种鸡5 580万只。二是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按照省厅部署, 以现有省级重点种猪场建设为主体开展种猪选育扩繁, 积极申报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以生猪良补项目和标准化种公猪站建设为依托, 大力推广猪常温人工授精技术。三是在加强优良地方品种保护工作的同时, 适应产业布局要求, 立足新品种、新类群培育。重点实施好河西肉牛、陇东肉牛、甘肃中部肉羊和优质甘肃高山细毛羊新类群选育项目。

三、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一是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 新建符合标准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 600个, 创建省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80个, 全面推进市县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加强对已授牌的143个省部级示范场和各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场 (小区) 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 逐步把示范创建工作重心由“组织创建”向“示范带动”转移。二是在省农牧厅指导下, 大力发展猪禽、奶牛规模养殖, 对重点扶持的年出栏生猪1 000头以上、出栏肉鸡5万只以上、存栏蛋鸡3万只以上的猪禽养殖场, 以及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开展全方位技术指导与服务, 不断扩大养殖规模。三是把培育品牌作为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又一抓手, 发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有机畜产品, 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品牌, 提升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四、以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为契机, 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强化龙头企业扶持, 培育一些养殖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广的现代畜牧业企业。积极培育和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 大力推进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 重点推广“康美”肉牛生产模式、“庄园”奶牛生产模式、“中天”肉羊生产模式、“正大”生猪蛋鸡等发展模式。康美集团通过十多年的运作, 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肉牛产业链条, 他们采取“公司整体承贷、发放农户养牛、肥牛回收还贷”和“公司担保、养牛户贷款、财政扶贫贴息”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 打造了肉牛繁殖、育肥、屠宰、加工基地, 在政府、银行、企业、农户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诚信关系, 这种集“肉牛良种繁育、科研推广、咨询服务、饲草料加工、规模养殖、牛羊交易、屠宰分割与深加工、销售、餐饮”为一体的“康美模式”, 是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的最好诠释。省委省政府1号文件提出了“在庆阳、临夏开展省级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 其他市州可选择1个县区开展试点”。

全省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 对于全省畜牧业来说, 是一个重新审视过去成绩和实现转型创新的好机会, 积极探索“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适度规模养殖户”等组织模式, 努力构建政府引导、业主投入、社会参与的“财政补助、银行融资、多方担保、养殖保险”投资模式, 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一是高效整合产业链。在畜牧业全产业链下, 除了养殖生产, 还有种业生产、饲料采购、物货送达、市场开发、屠宰加工、终端销售6大环节, 高效整合产业链, 寻求突破, 让广大农民参与和融入到现代畜牧业发展中, 走出一条全省畜牧业发展新路子。二是夯实做强养殖基础。结合我省特点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 快速推进标准化养殖, 使之成为全省畜牧业生产的主要方式。集中做好畜禽种源发展, 以畜禽种业发展带动畜牧业结构调整和养殖技术的提升。三是大胆创新增收模式。要在全省推广“康美模式”、“正大模式”、“中天模式”、“庄园模式”等增收机制, 引导农牧民围绕土地、资金、劳力、圈舍等资源的最大化与大企业合作, 实现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 让农户长期受益, 持续增收。

五、立足科技兴牧, 努力提升畜牧业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把农民增收作为畜牧业发展的核心目标, 围绕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工作, 不断创新多方联动、合作共赢的“寄养托养”、“订单养殖”等养殖模式, 实现科技利用的最大化。二是突出加强牛羊品种新类群培育, 加快畜禽标准化养殖、生态养殖、饲料资源高效利用、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集成示范与研发, 推动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转变。三是认真做好标准化养殖、秸秆青贮等十大主推技术的应用普及和示范推广工作, 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饲、良舍和良医集成配套的实用技术, 增强畜牧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后劲。要认真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 加快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加强畜牧科技队伍建设及人才培训, 结合畜牧重点项目和“双联”行动, 在全省培训养殖技术人员2万名, 其中:14个市州、50个牛羊产业大县师资人员300人, 牛羊改良站点技术人员20 00人, 养殖场 (小区) 17 700人。五是加快我省畜牧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及时掌握区域畜牧技术支撑机构建设、规模养殖、合作组织、技能人才等情况, 实时发布畜牧业生产和市场监测信息, 适时发布预警信息, 更好地为行政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基础依据, 为畜牧生产者提供技术服务。六是开展专业技术干部抓点示范活动。组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到已创建或新安排创建的各级标准化示范场和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 开展以“五良”技术为重点的技术服务与技术指导, 进行技术培训和抓点示范, 针对制约畜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技术瓶颈, 开展科技攻关, 实施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项目, 全面提高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

六、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着力推动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围绕中心工作, 坚持量化指标, 科学确定绩效管理任务和考核指标, 将绩效管理延伸到岗位, 加大对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二是对畜牧产业实行项目化管理, 建立完善牛羊产业大县建设资金管理和项目建设台账, 建立全省养殖小区、标准化示范场、畜牧良种工程和种畜禽场管理数据库, 实行数字化管理。三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切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规定, 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讲真话、讲短话、开短会, 减少会议和文件。强化务实、创新、节约意识, 加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 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按照省农牧厅的部署和要求, 开拓进取, 深化改革, 强化措施, 狠抓落实, 不断创新畜牧业产业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以牛羊产业大县建设为抓手, 以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 以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为契机, 着力推进全省现代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

3.关于着力推动提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情况报告 篇三

日前,市政协组织市政协委员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进行调研,召开专题座谈会,围绕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建言献策,形成了《市政协关于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推动南阳跨越发展的调研报告》,并报送市委、市政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参考。

为了切实贯彻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科技强市、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市政协确定了“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调研课题,成立专题调研组,由市政协主席刘朝瑞牵头,柳克珍副主席具体组织实施。调研组通过深入市内企业实地调查,赴外地考察学习,召开市直部门、金融机构、重点企业、大专院校负责同志座谈会,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以科技创新引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真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至去年底,我市培育形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2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35家。已建有国家高新区和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建了国家新能源高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先后与国内外2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全市各类企业已建成技术研发中心333家。我市共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66项,申请专利1.5万件,年均增速达到59.5%,全市近50家企业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30多项,超高效电机、大颗粒金刚石、数字化超深井石油钻机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十一五”末的66.7亿元增长到“十二五”末的166.2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6.6%,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激增至56%。

科技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领导重视不够、产业层次较低、创新主体动力不足、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滞后、创新平台辐射带动不力、创新人才极为短缺、政策支持不力、部门协同联动不够。

推动创新发展的有关建议

(一)切实增强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南阳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区域产业竞争加剧使南阳面临不进则退、慢进即退的发展局面,世界发展大势所趋和南阳现阶段发展所需,迫切需要把科技创新作为南阳发展的新引擎,作为推动南阳发展的新动力,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突破口,强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紧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切实把科技创新当成一号工程、提到核心位置,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带动自上而下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潮,牢牢夯实转型跨越的思想根基。

(二)大力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科技创新实现突破。以重大科技专项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关键环节实现突破。一是突出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抓住“中国制造2025”机遇,以打造省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为目标,科学制定南阳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突出我市电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光学仪器、防爆消防车及防爆电器、能源装备、输变电装备等优势行业,明确产业“路线图”和时间表,排出10大引领企业,集中政策资源扶持,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融合创新,率先实施“机器换工”“数控一代”计划,建设一批省级智能化示范车间、示范工厂,引领带动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业。二是大力发展食品纺织产业。培育一批食品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优质特色品牌,形成绿色食品千亿产业集群,将南阳打造成中原地区现代食品产业基地。发挥优质棉花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打造纺织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建成河南省重要的棉纺、高档服装面料生产和品牌服装加工基地。三是发展壮大新能源、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建设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光电信息产业,以光学组件、光电信息核心部件、智能终端等为重点,培育核心产品产业链,促进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力争“十三五”末成为河南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新兴承接地。物医药产业,以中药大品种、化学原料药、生物化工等为重点,促进中药材深加工、现代中药、西药制剂、医疗器械、健康医疗同步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把南阳建成中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健康养生基地。四是大力提升安全高效现代农业。用好南阳农业资源优势,走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重点在有机农业、高附加值、品牌质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四个方面做文章。加快健全完善推广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体系,规范认证,建设一批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加强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高新技术带动涉农产品实现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实施品牌带动,争取省重大科技项目支持我市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南阳黄牛、名贵中药材研发,加强小麦、玉米、花生等育种创新基地和全国牧原猪、食用菌、有机瓜果蔬菜、南阳月季等科研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一批南阳农业品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加快科技长入,延伸产业链,打通一二三产,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五是积极发展生态环保技术产业。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把环保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举措,积极发展节能降耗、资源回收利用、环保等产业,大力培育新型墙体材料、环保装饰材料产业。六是创新现代服务业发展。以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建设大数据交易市场,形成大数据产业新业态。七是推动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实施军民融合重大项目、转化推广军民两用技术,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军民融合骨干企业,促进军民产业深度融合。八是大力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筛选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创新型骨干企业,配套实施科技重大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集中扶持,示范带动,培育一批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河南科技小巨人企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加快构建创新龙头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助推、科技小巨人企业协同发展的创新型企业群体,带动企业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之路。

(三)强化人才支撑。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改变南阳人才队伍大而不强的现状,综合施策,大力实施人才战略。一要引进高端人才。高端人才是稀缺资源。一个高端人才可以开发一个项目,救活一个企业,拉动一个产业。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人才观,通过项目合作,加强与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和国内外技术领军人才的联系对接,聘请专家作为经济或科技顾问等形式,实现高端人才引进、为我所用。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支持重点企业、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与国内知名高校及教授专家对接,实现高端人才的引进、应用。二要挖掘潜力、培养用好本土人才。大力培育本土科技人才,推进人才需求信息有效对接,实行“政企校研”联手“以产定培”“订单育才”,倡导“把工厂办到课堂上、把学校办进车间里”。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要开设适应南阳产业所需的专业,培养南阳区域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切实把我市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为我市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建立南阳籍在外专业技术人才档案库,由市人才办加强联系对接,推动项目和宛籍技术人才的对接,实现在外专业技术人才为南阳发展所用。对我市重点学科带头人、企业技术带头人、行业拔尖人才,加大培育力度,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推动联合研发、协同攻关。三是健全机制、重奖激励。建立优秀科技人才政府奖励制度,每年评选一批优秀科技人才、科技功臣和优秀企业家,拿出1000万元用于大张旗鼓表彰。鼓励企业推行以智力资本入股或参与分配,激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专利创造、标准制定及成果转化要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四是优化环境、留住人才。建立健全科技人才社会保障及医疗保险制度,落实配偶就业、子女就学等帮扶政策,建设南阳人才公寓,努力营造人才创业、居住和生活所需的良好环境及尊重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做到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用待遇留人。

(四)加强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载体和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构建“政金产学研用”紧密联结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以高新区、保税区、经开区、产业集聚区为依托,打造科技创新样板和模式,发挥好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集中力量打造国家级高新区这一科技创新主阵地,力争建成国家协同创新基地,发挥核心载体作用,当好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二是采取“企业、高校+研发机构+资助政策”模式,推动企业、高校建立各种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众创空间等区域性、企业性创新平台,集中扶持我市优势行业、重点企业、高校建设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逐步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是以项目为纽带,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合作,建立科研战略联盟,加大科技引进创新力度。向内挖掘,充分用好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资源优势。四是用好京宛合作平台,突出与中关村的科技合作,引导我市企业积极承接中关村优势科技资源,打造好中关村南阳科技园,努力把我市建成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五是采取引进合作、企业领办、盘活资源等模式,引导、支持县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和社会资本建设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创业载体。

(五)完善财税金融政策保障体系。科技创新风险大、周期长,强化政策保障是关键。财政方面,一是继续探索完善财政支持政策。着眼财政涉企资金趋向基金化管理,建议运用政府投资担保,设立科技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作用。探索健全“政府+银行+企业+担保”推动创新型企业快速发展模式,加大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二是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财政资金,对企业自建或联建国家、省级研发中心或行业技术中心以及承担我市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关的企业和研发机构,予以资助、扶持和奖励。三是推行科技创新券,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培强科技型创新企业。四是研究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鼓励政策。建议我市研究健全优先采购使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政策,通过政府手段推广使用像防爆消防车这样类似的产品,促进创新产品的研发和规模化运用。税收方面,全面落实科研项目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扣、技术转化税收优惠等各方面税收扶持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金融保险,围绕化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一是积极探索科技金融结合。积极引进、设立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鼓励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再担保公司等开展面向科技企业的金融创新;争取南阳设立“科技保”“科技贷”“专利贷”,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大力发展股权众筹、风投、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推动科技保险发展,鼓励保险公司为科技企业、科研项目、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保险支持。二是建立科技服务平台。政府要搭建股权投资、融资担保、融资租赁、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等多元化、综合性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定期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三是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直接融资。要把企业上市直接融资作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的一个战略来抓,组建专门领导机构,编制企业上市计划,加强精准辅导,力求突破。当前尤其要借力国家为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新三板挂牌、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开辟的“绿色通道”,抢抓贫困县企业“上市免排队”、“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优惠机遇,力推一批企业上市挂牌。四是以财政资金引导保险、风险投资、担保等社会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同时,要把各种要素捆绑起来扶持创新型产业、企业,创造有利于创新企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

(六)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和品牌建设。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普及推广现代品牌观,广泛开展企业品牌人才培养以及企业知名品牌创建指导工作,打造一批品牌产品、品牌企业,示范带动“品牌南阳”建设。强化产品认证,加快普及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积极推动企业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严格生产标准和工艺流程,以过硬的产品质量保障品牌;加快建立完善市综合性质检中心,合理规划和建设县级综合性检测站,以质检体系完善带动质量升级,加强质量建设。

4.关于着力推动提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情况报告 篇四

为了解我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督促政府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2018年3月下旬,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丽群的带领下,教科文卫工委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区人大代表,深入区科技局、7890众创空间、宇瞳光学和上饶市索密特有限公司,就我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近年来,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这一战略目标,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重点抓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传统优势产业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等方面工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领导重视,氛围渐浓,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科技创新摆上了议事日程,区政府常务会每年至少二次研究科技工作,解决科技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并实施了《信州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实施办法》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

去年,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机制工作,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专利奖励相关事宜,成立了专利奖励评审委员会,拟定了《专利奖励实施细则》,营造了鼓励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良好环境,加速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推进创新创业。去年,全区申请专利731件,授权专利301件,其中发明专利

22件,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0.52件。连续三年发明专利总量居全市第一。

(二)夯实基础,平台渐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科技创新,必须有平台、有载体、有示范。近两年来,我区先后获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个,其中:报备国家级众创空间3

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依托信州区信息产业园),省级科学技术成果转移机构1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增量超过历史总量,全区达到8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学校各1家;获批市级创新平台5家,其中: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江西惠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上饶市复杂钙基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众创空间4

家;和区科协一道,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信江刺鲃鱼发展有限公司建立)。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依托“互联网+”、利好政策、便利人才等优势资源,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效驱动,着力发挥集聚效应,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初步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

(三)培育主体,成果渐丰,经济发展动能日趋强劲。

大力培育发展创新主体是我区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我们因企制宜,增强企业创新意识,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研发平台建设力度,重点引导宇瞳光学、惠明科技、江旺数控等企业成为我区科技创新的榜样和示范。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主动“走出去”。先后5次组织饶盾网络有限公司、龙谷孵化器服务有限公司、春华科技、龙燕农业、佰仕信息、惠明科技等数家公司,到深圳、广西、宁夏等地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展览等。二是大力“请进来”。在省、市科技部门的关心下,分别从江西农大、市畜科所、市农科所安排了12名专家组成2个科技特派团,对鲜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龙燕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研发进行指导帮助。江西农大微生物所与鲜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共同进行的菌渣有机降解研究试验、惠明科技与清华大学的复杂钙基研究均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三是多争取项目。充分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发展优势,根据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去年累计申报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6项、目前立项4项(鲜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食用菌液体菌种制作技术研究项目,上饶市普适科技有限公司高考“选志愿”平台项目、上饶市索迪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基于机器视觉的非侵入性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等4项)。完成技术合同网上登记8067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达8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从2015年的26.2%上升到2017年的29.85%。

(四)因地制宜,环境渐优,科技生态文明初步实践。

为推动我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在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我区沙溪镇举全镇之力于2014年6月起,启动了全域内的生态文明试验区创建工作。该镇围绕“打造一个优美宜居环境、形成一个绿色支柱产业、营造一个生态文明文化氛围、构建一套生态文明综合管理机制的‘四位一体’”的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调整生态产业结构为抓手,以开展村镇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弘扬文明和谐新风为导向,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科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群众生态意识日益提高,人居环境明显优化,生态产业风生水起,社会新风渐成主流,一幅“生态环境优、经济发展快、幸福指数高、乡村文明好”的生态画卷已然呈现,成为全省八个山江湖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宋宅村开展的兼氧FMBR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为全市首创。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好科技特派团和我区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开展产业扶贫。鲜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科技特派团的帮助下成功推出“家庭菌包”。这菌包对外部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可异地出菇,实现了菌包制作和出菇采收的分离,非常契合产业精准扶贫的要求,既为企业节省了土地、人力,又为贫困户带来了创收。现在,不仅信州区的贫困户基本上都领养了这种不太费力又可赚钱的菌包,而且在玉山、横峰、余干等地共有1500户贫困户都用上了这一致富菌包。

(五)深化改革,合力渐显,科技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出台了《信州区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对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政府科技管理职能重点向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布局和监管服务转变,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特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构建市场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强化文化、政策、人才、舆论的支撑保障,进一步完善创新环境。积极倡导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形成崇尚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激励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激情。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塑造科学理性精神。大力宣传报道创新创业先进事迹,打造一批市场品牌,推出一批先进典型,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创新不足。

企业与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不相称,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偏低,技术开发机构不够健全。

财政对科技的投入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区财政拨付的科技三项费仅每年17.6万元,为全市最低,且15年来没有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不了财政性投入的杠杆作用。

二是科技人才匮乏。

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与布局不合理。企业人才尤其是企业高级生产技术人才更少;高素质创业型实用人才短缺。有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不多,高新技术人才和县乡村实用人才匮乏。

三是科技项目较少。

受企业总量小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少、研发活动不多的影响,每年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的总数不多。即使有几个,其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也不大,很难命中。

三、意见建议

2018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积极策应市创新驱动“2211”工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创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全面推进科技工作,为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核心区提供强大科技引擎。

一、贯彻落实科技创新政策,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的内涵要义,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明确定位、抢抓机遇、强化担当、狠抓落实,着力提升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创新发展能力,不断激发和释放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二、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的有效驱动。依托“互联网+”与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载体,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发展,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加大对企业创新发展支持力度,培育壮大10家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制度,责任到人,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三、切实加大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加快建设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探索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的机制。既要确保区财政科技拨款达到财政支出的2%,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杠杆作用,更要引导全社会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科技资源向创新链和产业链流动。

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撑。

通过联合研发、技术攻关、产学研合作等形式,引进企业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调节、企业主体、智力流动、契约式引进人才的新模式。围绕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加快

“大学生创业园”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人才平台建设,培育和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杰出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

五、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强化产权保护。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专利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保障知识产权管理科学化、体系化。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熟练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示范企业。注重专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支持企业利用专利技术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提高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5.关于着力推动提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情况报告 篇五

南冶煤矿从企业改革发展和青年职工的思想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实践,开创了企业青工创新创效工作的新局面,为此,我们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基本情况

南冶煤矿于1971年投产,现有35岁以下的青工占在册职工的41%,全矿下设两个团总支,28个基层团支部。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战线长、成本高,特别是近年来,煤炭资源濒临枯竭,企业实施破产重组,职工队伍重新调整配置,企业出现了技术断层现象,依靠科技,创新创效工作更加紧迫。如何发挥青年职工的半壁江山作用,把他们的创造力激发出来,提高创新力,为此,南冶矿在全面分析了企业和青年职工队伍现状,通过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联系矿井实际,以创业、创新、创效、创优、争当岗位技术能手为内容的“四创一争”活动为承载体,以“青春创业、成才建功”为突破口,以深化和推进创新创效工程为总抓手,为推进全矿改革、生产、安全、经营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推进矿井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开创了青工创新创效工作的新局面。被集团公司团委和泰安团市委授予“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二、具体做法

(一)以发展的力量鼓舞士气,在创业建功实践活动中,搭建青工价值平台

南冶矿团委以“青春献矿山,岗位建新功”为主题,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青年的优势,在企业实施资源扩张、加大外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引导团员青年弘扬艰苦创业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创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积极投身加快发展,做强做大企业的建功实践中,搭建青年成长成才平台,促进了企业经济增长和发展。在该矿到西藏、贵州进行矿产资源勘探中,先后有30多名团员青年报名。2005年以姜伟等青年组成的贵州税上煤矿的创业者们,战胜水害威胁、改造了通风、排水设施,克服大倾角采煤等种种困难,实现安全产煤6万吨,创出了年利润800万元的好

效益,实现了外部资源开发矿井的首战告捷,受到了集团公司董事长的表扬,在全集团公司树立了标杆。还有在南冶煤矿和南非公司合作的洁净煤工程中,全公司70人有近60名是35岁以下的团员青年,他们夜以继日,加班延点,提前4个月如期竣工,以一流的工程保证洁净煤公司一次试运行成功。企业的发展激发了青工创业热情,青工创业热情转化成了促进企业发展的源源动力,是青工的个人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更增强了企业的发展活力。

(二)以先进理念导航定向,在创新实践中展现青工聪明才智

先进的理念是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力支撑,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深层推动力量。作为青年职工这样一支特殊的团队,思想最活跃,最充满朝气和活力,最能够善于挑战自我,最富有开拓创新的意识。新矿集团正在大整合、大战略、大发展,向着国际化大集团阔步前进的崭新起点上,如何实践“一代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贡献”的崇高信念,时刻激励每一名有志青年?南冶煤矿把青工创新创效工作全部融入和渗透到矿井改革发展的全过程,从加强团员青年的创新意识教育入手,引导教育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到创新实践活动中。以青工“五小”创新竞赛活动为载体,组织发动青工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围绕降耗增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工艺和装备等创新点,深入开展“五小”科技攻关活动;实行课题立项、申报确认、组织攻关、成果转化、评审奖励等项目化运作方式,与相关生产技术部门密切配合,制定相应推荐、申报、评审、奖励制度,借助青工岗位技校、月(周)末技能课堂等多种学习活动形式,加大创新成果推广转化力度。南冶矿电瓶厂青工科技攻关小组的攻关项目——汽车用电池极板不焊接化成项目每化成一路极板便可降低成本194.8元。2条化成电路每年按300天计算,年可降低生产成本11.69万元,并有效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轻了铅烟对人体的危害,提高极板的化成质量,保证极板的化成效率,提高了全厂汽车电池的配套生产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该矿研制的矿车橡胶碰头代替了原来的聚胺脂矿车碰头与金属矿车碰头,该种矿车碰头具有耐撞击、抗撕裂、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各项性能均优于,成本低,以南冶矿一年用量为例,用橡胶矿车碰头要比正被广泛使用的铁矿车碰头节约7.2万元。在集团公司推广开来,一年可节省资金144万元,可以使煤炭生产成本下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该矿地测科青工李加龙的探放老空积水项

目,对矿井下积水进行探放,使受积水威胁停工的 5402运输巷恢复了生产,解除了老空水对下伏及相邻采区的可采储量的水害威胁,通过对老空水的成功疏放,解放了下伏及相邻采区的有效可采储量和煤柱,一方面缓解了矿井接续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000多万元,对保证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企业加快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以安全效益做根基,打造青工的卓越创效力

效益是衡量一个企业优劣的首要指标,更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南冶矿发动青工围绕效益开展“青工创效标兵”、“创效先进单位”评选,重点在综采综掘生产区队中开展成建制青年突击队竞赛活动,从安全生产、产量进尺、工程质量、青工创新等方面,制订完善考核标准,建立竞赛考核台帐,严格兑现奖惩,充分发挥成建制青年突击队的组织优势、体力优势和智力优势,围绕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上纲要,创水平”活动。该矿采煤一区就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青年区队,青工人数占在册总人数的70%,他们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高标准、严要求,坚持按章作业,工程质量一级品率达100%,全年杜绝了轻伤以上人身事故和重大非人身事故的发生。该区队全年原煤生产考核计划为40万吨,实际完成万48.9万吨,超额幅度达22%,多次被矿评为优胜区队和矿长放心区队,2005年获得集团公司安全星级区队荣誉称号。南冶矿洁净煤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以王军等青年为首的工程技术人员针对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技术优化,使用电、介质等消耗指数下浮20%,每年节约介质消耗10余万吨,节能效果显著。通过团组织和全矿团员青年青春价值的体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鼓舞了青年人的志气。

(四)以自强、超越的思想作引导,树立青工创优品牌

青年强,则企业强,作为青工占在册40%以上的南冶矿拥有一支蓬勃朝气的青年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为此,该矿在团员青年中大力倡导自强、超越为主要内容的青年文化理念,努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科技型人才、学习型人才、创新性人才,人人争当优秀青年,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提高。去年以来,该矿先后涌现出了取得全国瓦斯专业

技能大赛第8名的寿延国和泰安市、集团公司、矿级技能大赛的获奖选手李军、杨斌、曹爱民等一批青年,他们又分别在本单位于其他青年同事建立了学习互助小组,带动了更多的青工立足岗位,钻研业务,工作效率、工作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青工的争先创优热情。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企业的竞争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更是青年人才的竞争,这种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素质和能力的较量。该矿制定了《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争创青年安全监督岗、争当青年安全岗员”活动,做到每月一考核,每季一奖惩,青工技能大赛分专业、分区对展开进行。把青工创优工作融入到矿井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增强了团员青年学业务、强素质、保安全的自觉性,推进了矿井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2005年南冶煤矿团的工作的做法,被评为集团公司企业创新成果二等奖,全矿评选青工“五小”创新项目60余项,创造效益400余元,采纳合理化建议200余条。

三、几点思考

回顾南冶煤矿近两年来的青工创新创效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要想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充分发挥青工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更好地把青工创新创效工作做好,还有解决一下四点问题:

一是要转变观念,延伸青工创新创效工作的意义。也就是说,解决了生产技术难题、节约了制造成本,控制了多少开支是创新创效,同时,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管理环节、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等看不见的社会影响、间接作用同样也是效益的一种体现。

二是要抓重点,创亮点,围绕关系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效益等方面的工作,找准突破点,瓶颈处加大创新创效工作力度,追求结果的效益性,提高青工创新创效工作的效果影响力。

三是要深下去,推广开,把青工创新创效工作延伸的每个有青工的班组岗位,不只是在生产科室,一线区队中开展,更要延伸到经营管理、后勤服务、非煤厂点等每个地方,在不同的领域中进行创新创效,把青工创新创效的思路和范围扩大开来。

6.关于着力推动提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情况报告 篇六

为落实“126”党建工程的实施意见,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掌握我镇发展党员等工作情况,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我们对全办事处发展党员等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党员工作

2009,镇新发展党员22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11名,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8名,占36%;女党员6名,占27%.2009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4名。

主要做法:

1、明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年初,街道党委将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内容,量化到村,细化到人。及时召开各支部会议,具体布臵工作计划的实施,保证工作计划的执行。

2、强化措施,确保工作落实。每季度结合党建工作检查对全办事处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及时了解各村的工作进度、操作规程,全面掌握每个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3、规范程序,严把“入口关”。严格入党程序,要求所有党员的发展必须经过“个人主动申请→支部集体研究、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对其进行一年以上的考察培养→在征求群众意见并公示无异议的情况下发展为预备党员→一年时间预备期后,考察符合要求的转为中共正式党员”5个环节,各个环节依次递进,缺一不可。做到成熟

一个,发展一个,不拖,不掉,尽量把符合标准的积极分子吸纳到党员队伍中来。

4、突出重点,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工作中,街道党委突出了三个重点,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重点培养政治素质高、年纪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回乡学生、青年及民营企业负责人、复员军人、科技带头人入党,重点培养发展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分子入党,重点培养发展村委会成员入党。

2009年,我办事处发展党员工作在质量和层次上有所突破,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和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数量及其比例持续上升,这对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继续努力,解决农村党员发展不平衡。少数村发展党员工作力度不够,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方法不多,导致成熟缓慢,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女党员偏少等问题。

二、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

办事处对党员的组织关系管理工作认真进行了一次自查,重点检查流动党员、在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从业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党员、复退军人等党员的组织关系落实情况 对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要进行党的组织观念教育,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所去单位党组织报到。对没有正当理由,长期不办理组织关系接转手续、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工作的,要按照党章有关规定予以处理。对在转移组织关系中确实存在种种困难的,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解决。

三、党组织和党员数据库维护管理工作

党内基本信息库建成后,数据是否准确,系统能否正常运行、发挥作用,重要的在于能否把数据库维护好。第一、我办事处以个别维护、实时维护、随时维护数据为重点,随时保证数据库的更新。坚持每月对本单位数据库维护一次,主要维护党组织变更、党员变化情况以及申请入党人员信息。第二、及时进行数据库系统升级,确保软件正常运行。第三、对党内基本信息库进行加密处理,专机专用、专人管理,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信息库进行维护更新,必须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必须严防意外事故和人为操作失误造成信息库数据的损坏和丢失。

四、党内统计工作

党内统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工作,也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字资料,认识党组织和党员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索发展变化的规律。基于以上认识,我办事处把党内统计工作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臵,认真扎实地抓好党内统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做到统计数字准确、统计报表完整、统计程序规范、统计上报及时。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党内统计工作,保证党内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不能年年更换统计工作人员,确需调动时,也要做到先配后调,做好交接工作。在人员选择上,要选配党性强、工作踏实、悟性较高、文化程度高、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党员担任党内统计工作。

五、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为了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我们制定了四项制度。一是报告制度。流动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村党支部请示,说明情况,外出回来后要向党组织报告,汇报外出期间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二是

联系制度。对每名外出流动党员,村党支部都要确定一名村干部或一名比较好的党员做联系人,联系人要想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那样定期与流动党员进行联系,填写《流动党员写实手册》,记录经常的联系情况、包括流动期间思想工作和住址变动情况,定期向村党支部汇报流动党员情况。三是谈话制度。流动党员外出回来,党组织要主动找他们谈一次话,进行党的先进性、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四是定期汇报制度。流动党员外出期间,每个季度要与党组织联系一次,每半年要向党组织书面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生活、参加组织活动等情况。五是培训教育制度。流出地党组织要根据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缺席本地培训的情况,在流动党员回来后通过有效形式进行补课。流入地党组织要把流动党员真正当作自己人,按时组织他们参加组织生活,并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和技术教育。

六、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业务工作

自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开通以来,我办事处向所辖各党总支、党支部、及全体党员、群众,尤其是流动党员传达了党员咨询服务专线电话、服务内容、开通时间、拨打方式等内容,使广大党员都能了解和熟悉“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并专门安排一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具体受理咨询电话服务工作。

七、党内关怀和救助工作

我办事处坚持以人为本,把建国前老党员、生活困难或因病致贫的党员,以及体弱多病的离退休党员列入党内关怀对象,积极探索建立以党内慰问制度和 “党员联系帮扶”为主要内容党内关怀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党内关怀体系,激发了党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党内关怀工作刚刚开始起步,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索过程中,开展结对帮扶、慰问、救助等活动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街道党委将进一步探索党内关怀新机制,积极解决困难党员的生产生活困难,把党的关怀送到每一位党员的心中。

八、党费收缴管理工作 我办事处共有党员1014名,其中机关92名,农村党员872名。2009年应收党费11627.2元,实收11627.2元。对街道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按照核定职务工资、职级工资、津贴的原则计算缴纳党费的基数。专门开设党费收缴账户,执行严格的交费登记程序,保证账目清晰,同时保存好上交党费的所有票据,以便于随时核对和上级党组织检查。我办事处未预留用于开支,此笔款项全部上交区委组织部。

虽然我们在党费的收缴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个别党员和党支部未能按时、主动上缴党费,还存在催缴的现象;部分退休党员党费收缴困难问题;个别支部有收入情况掌握困难,不能按要求缴纳党费。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各党支部和党员的思想教育,提高党员缴纳党费的自觉性,并不断深化党费缴纳制度,将党费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九、党籍和党员档案管理工作

党员工作岗位的变化,必然给党籍管理带来新问题,党籍管理是基础工作,我办事处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深刻的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以下措施:第一,完善党员党籍建档管理制度。完善党员党籍管理制度,做到有党员,就有党籍档案,行政事业单位工

作的党员其党籍随人事档案,共他党员的党籍由街道党委建档管理。严格按规定办理党籍档案的查阅、借阅和转递。

第二、做好党员党籍档案的转递工作。党员调离原党组织,其党籍应及时转递至接收党员组织关系的党委。对临时转接组织关系的则不必转移党员党籍档案。

第三,转移党组织关系要党员本人亲自办理。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是一项严肃的工作,没有非常特殊的原因都要自己亲自办理,这也是衡量一名党员的组织原则、党性观念强弱的个体表现。各党组织要加强教育和严格把关

7.关于着力推动提案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情况报告 篇七

关于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集团总公司工会:

按照甘肃省工会关于对工会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精神和集团总公司工会相关要求,现将我司工会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司技术工人总体状况

经统计,我司目前技术工人全部分布在第二产业,共41名职工,全部为男性;年龄都在20周岁至49周岁之间,其中20周岁至35周岁职工总数为39名,占全体技术工人人数的95.12%;初中文化程度24人,高中文化程度8人,大专文化程度1人;其中高级工1人,中级工1人,初级工及学徒工共计39人。在现有的41名技术工人当中,机械理论和操作水平较高,能够按照施工要求独立操作机械设备,高标准、高效率完成施工任务的技术工人共有13名,对机械理论有初步的掌握,能够按照施工要求独立操作机械设备,较好的完成施工任务的技术工人共有10人,对相关设备机械理论还不太了解,不能独立操作机械设备完成施工任务的学徒工共计18人。

从人员结构分析,好的方面,公司技术工人整体素质与2012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历层次也相继提高,在公司工会的协调和帮助下,随着技能大比武、导师带徒等

活动的开展,良好的学习氛围已经在全公司基本形成。不足的方面,主要是技术工人机械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整体还比较低,机械设备操作、保养水平、设备完好率和机械施工效率等各方面都亟需提高,以满足企业的生产施工需要。因此,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公司行政和工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近三年来,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支出和工会开展相关活动情况

自2013年公司工会成立以来,工会组织与公司行政密切配合,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在职工培训和培训经费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在2013年6月份,工会协调人力资源部、设备物资部、安全生产部等职能部门,对全司职工持证上岗、技术技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了部分岗位持证上岗率低、新入职职工在实习期内无师傅指导、职工主动学习意识不强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公司工会向行政提出尽快进行岗位取证培训、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和技能大比武活动共三条意见并得到采纳和贯彻实施,导师带徒活动和技能大比武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技术工人的机械理论知识和机械操作水平,并在公司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人才成长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3公司共计培训职工人数共计达到近110人次,工会及行政共支出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共计8万多元,支出技能大比武活动经费13000元,各类公司工会及签属导师带徒合同48份。

三、公司培训机构、培训经费来源、培训工种数、培训规模等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困难

公司没有独立的培训机构,职工培训工作由人力资源部统一负责。技术工人岗位的培训主要依靠集团总公司培训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经费由公司全额承担。培训工种分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推土机、汽车吊、夯扩桩机、旋挖钻机、摊铺机操作工、拌合楼操作工、电工、电焊工共11个工种的上岗证培训和劳动技能鉴定培训。各类上岗证培训按照公司施工需要正常进行,劳动技能鉴定培训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开始,公司工会和人力资源部正在进行协调沟通,起草出台公司关于工人劳动技能鉴定管理办法,预计在今年后半年能够开展正常的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目前公司技术工人培训工作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工种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集团总公司培训机构及社会培训机构目前没有这类工种的操作证培训,导致部分岗位技术工人无法持证上岗。二是由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目前公司相关培训制度没有健全,技术工人培训工作无制度可依。三是技术工人学历层次较低,通过短期的培训无法使他们较好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培训质量较低。

四、在调研期间,公司工会听取技术工人意见共23条,经过梳理大致反映了三类问题

1.公司在技能培训上给予新入职人员更多的关注。

2.在技能等级鉴定方面尽快出台公司相关制度,并多给一线职工讲解相关评定要求。

3.工会要更多的关心一线技术工人生活,真正做到职工群众的知心人。

在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上,希望公司工会多组织一些技能大比武、导师带徒之类的活动,加大对优秀职工的奖励力度建立考核末尾技术工人的再培训和淘汰制度,不断优化技术工人结构。

五、公司工会在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新形势下做好此项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目前公司工会在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方面确实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工人学历层次良莠不齐且整体偏低,且由于公司技能型导师数量偏少,无法一对一进行指导帮扶和提高;

2.各职能部门在技术工人的教育培训上,偏向于取证培训和安全交底培训,缺乏系统性的机械理论知识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培训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3.由于行业特殊性,在新职工培训上,企业提供的培训时间偏少,相关培训无法系统的开展;

4.企业内部“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气氛还不浓厚,无法在业余时间给职工提供一个自学的良好环境。

在新形势下,要推动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认为公司工会应该根据企业发展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相关工作:

1.加强企业培训制度建设,结合公司经营发展实际,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对职工激励性强的规章制度,从企业制度方面对职工的技能培训工作进行规范;

2.加强企业培训资源整合,通过整合、梳理、优化各类企业培训资源,从提高培训质量入手,做好培训机构的选择;

3.做好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听取和梳理职工意见建议,及时向公司行政反映对职工培训有利的意见建议,建言献策,做好职工与公司之间的桥梁纽带;

4.工会组织要心系职工,协调做好各项工作,充分维护职工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发动职工通过参加企业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学习型公司,树立正确的企业用人观,通过科学的考核用人制度,实现公司职工的合理流动,及时为公司补充新鲜血液。

上一篇:印鉴管理制度下一篇: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