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料化学习题与复习

2024-07-19

涂料化学习题与复习(共8篇)

1.涂料化学习题与复习 篇一

有机化学制备与合成实验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蒸馏时,如果馏出液易受潮分解,可以在接受器上连接一个(干燥管)防止(空气中的水分)侵入。

2、(重结晶)只适宜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混合物的提纯。从反应粗产物直接重结晶是不适宜的,必须先采取其他方法初步提纯。

3、液体有机物干燥前,应将被干燥液体中的(水份)尽可能(除去),不应见到有(浑浊)。

4、水蒸气蒸馏是用来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于下列情况:(1)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固体);(2)混合物中含有(焦油状物质)物质;(3)在常压下蒸馏会发生(氧化分解)的(高沸点)有机物质。

5、萃取是从混合物中抽取(有用的物质);洗涤是将混合物中所不需要的物质(除去)。

6、冷凝管通水是由(下)而(上),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破裂)。

7、羧酸和醇在少量酸催化作用下生成酯的反应,称为(酯化)反应。常用的酸催化剂有(浓硫酸)等

8、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的量既不应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3)。

9、测定熔点使用的熔点管(装试样的毛细管)一般外径为1-1.2mm,长约70-80mm;装试样的高度约为(2~3

mm),要装得(均匀)和(结实)。

10、减压过滤结束时,应该先(通大气),再(关泵),以防止倒吸。

11、用羧酸和醇制备酯的合成实验中,为了提高酯的收率和缩短反应时间,可采取(提高反应物的用量)、(减少生成物的量)、(选择合适的催化剂)等措施。

12、利用分馏柱使(沸点相近)的混合物得到分离和纯化,这种方法称为分馏。

13、减压过滤的优点有:(过滤和洗涤速度快);(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比较完全);(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

14、液体有机物干燥前,应将被干燥液体中的(水份)尽可能(分离净),不应见到有(水层)。

15、熔点为固-液两态在大气压下达到平衡状态的温度。对于纯粹的有机化合物,一般其熔点是(固定的)。即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都是非常敏锐的,初熔至全熔的温度不超过(0.5~1℃),该温度范围称之为(熔程)。如混有杂质则其熔点(下降),熔程也(变长)。

16、合成乙酰苯胺时,反应温度控制在(100-110℃)摄氏度左右,目的在于(蒸出反应中生成的水),当反应接近终点时,蒸出的水分极少,温度计水银球不能被蒸气包围,从而出现温度计(上下波动)的现象。

17、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上,蒸汽还未达到(温度计水银球)就已从支管口流出,此时,测定的沸点数值将(偏低)。

18、利用分馏柱使几种(沸点相近的混合物)得到分离和纯化,这种方法称为分馏。利用分馏柱进行分馏,实际上就是在分馏柱内使混合物进行多次(气化)和(冷凝)。

19、萃取是提取和纯化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手段。它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不互溶(或微溶))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取或纯化目的。

20、一般(固体)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反之则溶解度(降低)。热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解度下降,溶液变成(过饱和)而析出结晶。利用溶剂对被提纯化合物及杂质的溶解度的不同,以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21、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及(空气

冷凝管);其中,(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合成实验的回流操作,(直形冷凝管)

一般用于沸点低于140

℃的液体有机化合物的蒸馏操作中;高于140℃的有机

化合物的蒸馏可用(空气冷凝管)。

22、在水蒸气蒸馏开始时,应将T

形管的(螺旋夹夹子)打开。在蒸馏过程中,应调整加热速度,以馏出速度(2—3

滴/秒)为宜。

二、判断下面说法的准确性,正确画√,不正确画×。

1、用蒸馏法测沸点,烧瓶内装被测化合物的多少会影响测定结果。(√)

2、进行化合物的蒸馏时,可以用温度计测定纯化合物的沸点,温度计的位置不会对所测定的化合物产生影响。(×)

3、在合成液体化合物操作中,最后一步蒸馏仅仅是为了纯化产品。(√)

4、用蒸馏法、分馏法测定液体化合物的沸点,馏出物的沸点恒定,此化合物一定是纯化合物。(×)

5、没有加沸石,易引起暴沸。(√)

6、在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实验中,分水器中应事先加入一定量的水,以保证未反应的乙酸顺利返回烧瓶中。(×)

7、在加热过程中,如果忘了加沸石。可以直接从瓶口加入。(×)

8、在正溴丁烷的合成实验中,蒸馏出的馏出液中正溴丁烷通常应在下层。(×)

9、熔点管不干净,测定熔点时不易观察,但不影响测定结果。(×)

10、样品未完全干燥,测得的熔点偏低。(×)

11、用蒸馏法测沸点,烧瓶内装被测化合物的多少影响测定结果。(√)

12、测定纯化合物的沸点,用分馏法比蒸馏法准确。(×)

13、在低于被测物质熔点10-20℃时,加热速度控制在每分钟升高5℃为宜。(×)

14、样品管中的样品熔融后再冷却固化仍可用于第二次测熔点。(×)

15、用MgSO4干燥粗乙酸乙酯,干燥剂的用量根据实际样品的量来决定。(√)

16、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下口放出。(×)

17、精制乙酸乙酯的最后一步蒸馏中,所用仪器均需干燥。(√)

18、在肉桂酸制备实验中,在水蒸汽蒸馏前用氢氧化钠代替碳酸钠来中和水溶液。(×)

19、会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可用水蒸气蒸馏来提纯。(×)

20、在水蒸汽蒸馏实验中,当馏出液澄清透明时,一般可停止蒸馏。(√)

21、样品中含有杂质,测得的熔点偏低。(√)

22、在进行常压蒸馏、回流和反应时,可以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23、在进行蒸馏操作时,液体样品的体积通常为蒸馏烧瓶体积的1/3~2/3。(√)

24、球型冷凝管一般使用在蒸馏操作中。(×)

25、在蒸馏实验中,为了提高产率,可把样品蒸干。´

26、在正溴丁烷的制备中,气体吸收装置中的漏斗须置于吸收液面之下。´

27、在反应体系中,沸石可以重复使用。´

28、利用活性炭进行脱色时,其量的使用一般需控制在1%-3%。√

29、“相似相溶”是重结晶过程中溶剂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

30、样品中含有杂质,测得的熔点偏高。(×)

31、A、B

两种晶体的等量混合物的熔点是两种晶体的熔点的算术平均值。(×)

32、重结晶过程中,可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来诱发结晶。(√)

33、在合成液体化合物操作中,蒸馏仅仅是为了纯化产品。(´)

34、用蒸馏法、分馏法测定液体化合物的沸点,馏出物的沸点恒定,此化合物一定是纯化合物。(´)

35、熔点管壁太厚,测得的熔点偏高。(Ö)

三、选择题

1、在苯甲酸的碱性溶液中,含有(C)杂质,可用水蒸气蒸馏方法除去。

A、MgSO4;

B、CH3COONa;

C、C6H5CHO;

D、NaCl2、正溴丁烷的制备中,第一次水洗的目的是(A)

A、除去硫酸

B、除去氢氧化钠

C、增加溶解度

D、进行萃取

3、久置的苯胺呈红棕色,用(C)方法精制。

A、过滤;

B、活性炭脱色

;

C、蒸馏;

D、水蒸气蒸馏.4、测定熔点时,使熔点偏高的因素是(C)。

A、试样有杂质;

B、试样不干燥;

C、熔点管太厚;

D、温度上升太慢。

5、重结晶时,活性炭所起的作用是(A)

A、脱色

B、脱水

C、促进结晶

D、脱脂

6、过程中,如果发现没有加入沸石,应该(B)。

A、立刻加入沸石;B、停止加热稍冷后加入沸石;C、停止加热冷却后加入沸石

7、进行脱色操作时,活性炭的用量一般为(A)。

A、1%-3%;

B、5%-10%;

C、10%-20%

四、实验操作:

1、在正溴丁烷的合成实验中,蒸馏出的馏出液中正溴丁烷通常应在下层,但有时可能出现在上层,为什么?若遇此现象如何处理?

答:若未反应的正丁醇较多,或因蒸馏过久而蒸出一些氢溴酸恒沸液,则液层的相对密度发生变化,正溴丁烷就可能悬浮或变为上层。遇此现象可加清水稀释,使油层(正溴丁烷)下沉。

2、当加热后已有馏分出来时才发现冷凝管没有通水,怎么处理?

答:立即停止加热,待冷凝管冷却后,通入冷凝水,同时补加沸石,再重新加热蒸馏。如果不将冷凝管冷却就通冷水,易使冷凝管爆裂。

3、遇到磨口粘住时,怎样才能安全地打开连接处?

答:(1)用热水浸泡磨口粘接处。

(2)用软木(胶)塞轻轻敲打磨口粘接处。

(3)将甘油等物质滴到磨口缝隙中,使渗透松开。

4、在制备乙酰苯胺的饱和溶液进行重结晶时,在烧杯中有油珠出现,试解释原因。怎样处理才算合理?

答:这一油珠是熔融的乙酰苯胺,因其比重大于水而沉于烧杯底部,可补加少量热水,使其完全溶解,不可认为是杂质而将其舍去。

5、重结晶时,如果溶液冷却后不析出晶体怎么办?

可采用下列方法诱发结晶:(1)

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2)

用冰水冷却。(3)

投入“晶种”。

6、怎样判断水蒸汽蒸馏是否完成?蒸馏完成后,如何结束实验操作?

当流出液澄清透明不再含有有机物质的油滴时,即可断定水蒸汽蒸馏结束(也可用盛有少量清水的锥形瓶或烧杯来检查是否有油珠存在)。实验结束后,先打开螺旋夹,连通大气,再移去热源。待体系冷却后,关闭冷凝水,按顺序拆卸装置。

7、冷凝管通水方向是由下而上,反过来行吗?为什么?

答:冷凝管通水是由下口进,上口出,反过来不行。因为这样冷凝管不能充满水,由此可能带来两个后果:其一,气体的冷凝效果不好。其二,冷凝管的内管可能炸裂。

8、合成乙酰苯胺时,柱顶温度为什么要控制在105ºC左右?

答:为了提高乙酰苯胺的产率,反应过程中不断分出水,以打破平衡,使反应向着生成乙酰苯胺的方向进行。因水的沸点为100ºC,反应物醋酸的沸点为118ºC,且醋酸是易挥发性物质,因此,为了达到要将水份除去,又不使醋酸损失太多的目的,必需控制柱顶温度在105ºC左右。

9、选择重结晶用的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1)溶剂不应与重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重结晶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应随温度变化,即高温时溶解度大,而低

温时溶解度小;

(3)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或者很大,或者很小;

(4)溶剂应容易与重结晶物质分离;

10、在正溴丁烷的制备过程中,如何判断正溴丁烷是否蒸完?

正溴丁烷是否蒸完,可以从下列几方面判断:①蒸出液是否由混浊变为澄清;②蒸馏瓶中的上层油状物是否消失;③取一试管收集几滴馏出液;加水摇动观察无油珠出现。如无,表示馏出液中已无有机物、蒸馏完成。

11、什么情况下需要采用水蒸汽蒸馏?

答:下列情况需要采用水蒸气蒸馏:

(1)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通常的蒸馏、过滤、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

(2)混合物中含有焦油状物质,采用通常的蒸馏、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

(3)在常压下蒸馏会发生分解的高沸点有机物质

12、什么时候用体吸收装置?如何选择吸收剂?

答:反应中生成的有毒和刺激性气体(如卤化氢、二氧化硫)或反应时通入反应体系而没有完全转化的有毒气体(如氯气),进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此时要用气体吸收装置吸收有害气体。选择吸收剂要根据被吸收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决定。可以用物理吸收剂,如用水吸收卤化氢;也可以用化学吸收剂,如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和其它酸性气体。

13、么是萃取?什么是洗涤?指出两者的异同点。

答:萃取是从混合物中抽取所需要的物质;洗涤是将混合物中所不需要的物质除掉。萃取和洗涤均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来进行分离操作,从混合物中提取的物质,如果是我们所需要的,这种操作叫萃取,如果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种操作叫洗涤。

14、情况下用水蒸气蒸馏?用水蒸气蒸馏的物质应具备什么条件?

下列情况可采用水蒸气蒸馏:

(1)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通常的蒸馏、过滤、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

(2)混合物中含有焦油状物质,采用通常的蒸馏、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

(3)在常压下蒸馏会发生分解的高沸点有机物质。

用水蒸气蒸馏的物质应具备下列条件:

(1)随水蒸气蒸出的物质应不溶或难溶于水,且在沸腾下与水长时间共存而不起化学变化。

(2)随水蒸气蒸出的物质,应在比该物质的沸点低得多的温度,而且比水的沸点还要低得多的温度下即可蒸出。

15、为什么能止暴?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怎么办?由于某种原因中途停止加热,再重新开始蒸馏时,是否需要补加沸石?为什么?

(1)沸石为多孔性物质,它在溶液中受热时会产生一股稳定而细小的空气泡流,成为液体分子的气化中心,从而使液体平稳地沸腾,防止了液体因过热而产生的暴沸。

(2)如果加热后才发现没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液体冷却后再补加,切忌在加热过程中补加,否则会引起剧烈的暴沸,甚至使部分液体冲出瓶外,有时会引起着火。

(3)中途停止蒸馏,再重新开始蒸馏时,因液体已被吸入沸石的空隙中,再加热已不能产生细小的空气流而失效,必须重新补加沸石。

16、何谓分馏?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利用分馏柱使几种沸点相近的混合物得到分离和纯化,这种方法称为分馏。利用

分馏柱进行分馏,实际上就是在分馏柱内使混合物进行多次气化和冷凝。当上升的蒸气与下降的冷凝液互相接触时,上升的蒸气部分冷凝放出热量使下降的冷凝

液部分气化,两者之间发生了热量交换。其结果,上升蒸气中易挥发组份增加,而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点组份增加。如果继续多次,就等于进行了多次的气液平

衡,即达到了多次蒸馏的效果。这样,靠近分馏柱顶部易挥发物质的组份的比率

高,而在烧瓶中高沸点的组份的比率高,当分馏柱的效率足够高时,开始从分馏

柱顶部出来的几乎是纯净的易挥发组份,而最后的烧瓶里残留的几乎是纯净的高

沸点组份。

17、测定熔点时,常用的热浴有哪些?如何选择?

测定熔点时,常用的热浴有液体石蜡,甘油,浓硫酸,磷酸,硅油以及浓硫酸与硫酸钾按一定比例配制的饱和溶液等。可根据被测物的熔点范围选择导热液,如:(1)被测物熔点<140℃时,可选用液体石蜡或甘油

(2)被测物熔点>140℃时,可选用浓硫酸,但不要超过250℃,因此时浓硫酸产生的白烟,防碍温度的读数;

(3)被测物熔点>250℃时,可选用浓硫酸与硫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用磷酸或硅油,但价格较贵,实验室很少使用。

18、蒸馏装置中,温度计应放在什么位置?如果位置过高或过低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上,蒸气还未达到温度计水银球就已从支管流出,测定沸点时,将使数值偏低。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收取馏份,则按此温度计位置收取的馏份比规定的温度偏高,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作为前馏份而损失,使收集量偏少。如果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支管口之下或液面之上,测定沸点时,数值将偏高。但若按规定的温度范围收取馏份时,则按此温度计位置收取的馏份比要求的温度偏低,并且将有一定量的该收集的馏份误认为后馏份而损失。

19、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哪些?各用在什么地方?

学生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冷凝管有:直形冷凝管,空气冷凝管及球形冷凝管等。直

形冷凝管一般用于沸点低于140℃的液体有机化合物的沸点测定和蒸馏操作中;

沸点大于140℃的有机化合物的蒸馏可用空气冷凝管。球形冷凝管一般用于回流

反应即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装置中(因其冷凝面积较大,冷凝效果较好)。

20、合成乙酰苯胺时,锌粉起什么作用?加多少合适?

锌的加入是为了防止苯胺氧化。只加入微量的锌即可,不能太多,否则会产生

不溶于水的Zn(OH)2,给产物后处理带来麻烦。

21、在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中,使用分水器的目的是什么?

使用分水器的目的是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促使反应完全,提高产率。

22、装有电动搅拌器的回流反应装置?

安装有电动搅拌器的反应装置,除按一般玻璃仪器的安装要求外,还要求:

1.搅拌棒必须与桌面垂直。

2.搅拌棒与玻璃管或液封管的配合应松紧适当,密封严密。

3.搅拌棒距烧瓶底应保持5mm上的距离。

4.安装完成后应用手转动搅拌棒看是否有阻力;搅拌棒下端是否与烧瓶底温度计等相碰。如相碰应调整好以后再接通电源,使搅拌正常转动。

23、如何除去液体化合物中的有色杂质?如何除去固体化合物中的有色杂质?除去固体化合物中的有色杂质时应注意什么?

答:除去液体化合物中的有色杂质,通常采用蒸馏的方法,因为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留在残液中。除去固体化合物中的有色杂质,通常采用在重结晶过程中加入活性炭,有色杂质吸附在活性炭上,在热过滤一步除去。除去固体化合物中的有色杂质应注意:

(1)加入活性炭要适量,加多会吸附产物,加少,颜色脱不掉;

(2)不能在沸腾或接近沸腾的温度下加入活性炭,以免暴沸;

(3)加入活性炭后应煮沸几分钟后才能热过滤。

24、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操作中应防止哪几种不正确的做法?

答:1.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未于大气相通就打开旋塞。

2.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中进行分离。

3.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下口放出。

4.没有将两层间存在的絮状物放出。

25、重结晶时,如果溶液冷却后不析出晶体怎么办?

答:可采用下列方法诱发结晶:

(1)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

(2)用冰水或其它制冷溶液冷却。

(3)投入“晶种”。

26、重结晶操作中,活性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

答:(1)重结晶操作中,活性炭起脱色和吸附作用。

(2)千万不能在溶液沸腾时加入,否则会引起暴沸,使溶液溢出,造成产品损失。

五、装置题

1、水蒸气蒸馏装置主要由几大部分组成?试画出装置图。

答:水蒸气蒸馏装置主要由水蒸气发生器、三颈瓶和冷凝管三部分组成。

2、以下装置中请指出它的错误之处?并重新画出正确的装置?

正确装置图

答:主要错误有:

(1)、温度计插入太深,应在支管处

(2)、冷凝水的流向不对,应从下到上。

(3)、冷凝管用错,应选择直形冷凝管

(4)、反应液太满,不能超过2/3。

2.涂料化学习题与复习 篇二

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中化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是化学学习的基础。但是学生在学习元素化合物时, 大部分感到知识点多、杂、乱。在复习课中, 学生兴趣不高, 学习效率十分低下。笔者认为提高复习的实效性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多年的高三教学中, 笔者自创了一套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方法。该方法是通过精选、精编习题, 将所要复习的知识点融入到习题中。这种方法往往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没有“炒冷饭”的感觉, 能积极投入思考, 激发了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下面笔者就以“硫及其化合物”的复习为例进行介绍。

在进行“硫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时, 笔者设计了以下题目:

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SO2的性质, 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实验过程中, 装置A、B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 _ 、_, 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 _ 和 _。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2) 装置C中, 少量SO2通入到Ba (OH) 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 过量的SO2通入到Ba (OH) 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_。

(3) 同学甲将SO2通入到装置D的BaCl2溶液中, 看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 为探究该白色沉淀的成分, 同学甲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则操作①的名称为 _, 试剂A的化学式为_。

实验表明, 同学甲加入试剂A后, 白色沉淀未见溶解, 则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 _ (填化学式) , 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 。

(4) 若要利用装置E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 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

(5) 实验室制取SO2的原理为:Na2SO3+H2SO4 (浓) →Na2SO4+SO2↑+H2O。该反应利用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_ 。

A.难挥发性B.脱水性C.强酸性D.强氧化性E.吸水性

(6) 如何鉴别稀硫酸和浓硫酸? (如表1所示, 表格可自行增加)

其中问题 (1) (2) (4) 的设置是对SO2的化学性质的复习, 问题 (3) 的设置是对SO42-的检验的复习, 问题 (5) (6) 的设置则是对硫酸的性质的复习。这样的题目设计将知识点完全融入进去,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愿望明显得到提高, 学习兴趣高涨, 不再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当做负担, 不仅复习了知识, 还学以致用, 提高了解题能力。

例如问题 (6) 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发现学生的思维非常开阔, 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 学生归纳出了十几种的鉴别方法 (如表2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 学生不仅掌握了硫酸的性质、浓硫酸的特性, 还开发了思维。

当然, 这样的复习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工作。一是要了解学情, 把握知识点, 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到深, 难易结合, 不仅要复习知识点, 还要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二是要求教师对习题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精选、精编, 做到将知识点完整地、恰当地融入习题中。

参考文献

[1]贾同改, 商晓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 2011 (18) .

3.浅谈化学复习备考中习题的精编 篇三

初中化学复习备考精编习题遵循原则复习备考,除了巩固双基,还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題能力是学生观察、思考、想象、记忆、表达等能力的综合表现。因此,在高效课堂中,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根据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精选一定数量具有较高质量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可以促进课堂高效。教师在备课时,精选习题,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巩固、深化、提高。精选习题,是教师的基本功。对避免“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具有重要作用。

精编试题在复习课中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巩固复习的内容,提高复习效率,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使学生的判断推断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

复习备考,是知识重现、总结归纳的过程,同时也是解答疑难的过程。复习课,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练是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习题的精选是为练而设计的。好的习题能启迪思维、激发兴趣、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诱导学生寻求解题的规律,掌握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精编习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新鲜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其对所接触的知识是否有新鲜感有关。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在积极心理状态驱使下复习,提高学习效率,复习中,若让学生把习题重做一遍,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无新鲜感。在复习备课时,教师应对教材中的习题,认真研究,精心筛选,采用变换形式、变换题型、变换已未知条件后让学生练习,或设计一些实验题,编拟讨论题,组织讨论后回答,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在复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将教材中的习题改为:在化学反应前后没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原子种类;⑤分子种类;⑥物质总质量。

A、①②B、③④⑤C、①③④⑥D、②⑤⑥

在复习燃烧和灭火时,自编习题:如图,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

在应用新鲜性原则时,一定要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反复筛选或自编习题,防止偏题、怪题、超标题,忽视了基础,片面追求新奇。

二、层次性原则

根据认知领域学习目标分类观点,学生的学习目标可分为识记、理解、掌握、综合应用等层次。在复习中选编能反映不同层次的习题,并注重高层次目标的习题,来配合复习课练习,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复习效果的全面评价,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识记、理解、想象、创造等多种能力。如复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可选编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练习。

(1)____叫质量守恒定律;(2)在一切化学反应中,____没有改变,____没有增减,____没有变化,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____。(3)已知A+B =C+D,若10gA与2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5.5gD,则生成C____g.(4)在反应2x+Y2=2Z中,已知x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Y2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则Z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80B、40C、62D、56

以上(1)(2)为识记层次,(3)为理解层次,(4)为综合层次。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综合应用。这组习题,由易到难,层次依次提高。

三、综合性原则

综合是认知领域中基本的思维形式。对任何事物,没有综合这一思维形式的作用,很难得到全面、完整、系统的认识。复习备考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利用综合这种基本逻辑思维手段,对整个初中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获得正确反映知识体系内部必然联系的完整印象,为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提供必要条件。配合这一思维活动的进行,需要一定数量的综合性习题,这些习题可以是相关知识的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这类习题宜在第二轮复习中训练。如:

(1)相关知识归纳性习题。归纳“化学之最”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____。

(2)多个知识点的综合性习题。综合计算是化学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多个知识点综合应用,难度较大,每年中考必考。复习时,要从历年的中考题中选一些,让学生训练。

如某纯碱样品中含有杂质NaCl,为测定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纯碱样品6 g,放入20 g水中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稀盐酸26.2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50g。试计算: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②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③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习题,有多个答案,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好方法,在总复习阶段,选编一些开放性习题,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某同学收集的一瓶氧气不纯,可能有哪些原因?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束后发现试管破裂,可能有哪些原因?某同学将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未见浑浊,可能原因有哪些?

这些问题有多个答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答案,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4.生物化学复习题 篇四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及特点;蛋白质含量计算;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20种基本氨基酸的名称及缩写、结构特点、分类(特别是一些特殊的AA)、理化性质(pI、紫外吸收性);肽、肽链、肽键;

3.谷胱甘肽的组成及生理意义;

4.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及维持各级结构的化学鍵;

5.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种类;α-螺旋的结构特点;亚基、结构域;

6.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基础);一级结构变异与分子病;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Hb构象变化);

7.蛋白质的等电点:概念、解离式(学会判断带电情况、电场中移动情况);

8.胶体性质:维持胶体稳定稳定的因素

9.蛋白质变性、复性的概念、变性蛋白质的特点(主要是生物活性丧失)、造成变性的因素;

10.蛋白质特征性紫外吸收峰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其分子组成;

2.DNA和RNA化学组成的比较(从磷酸、戊糖、碱基、核苷酸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3.核酸的一级结构,核苷酸之间的连接键;

4.DNA(B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5.DNA高级结构、核小体的结构特点;

6.真核细胞内主要RNA及其功能

7.mRNA结构特点(前体、5’端、3’端结构);

8.tRNA的结构特点(二级结构、三级结构);

9.rRNA的结构特点;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核糖体组成的区别;

10.核酸理化性质;

11.DNA变性、复性及退火的概念、变性的实质;增色效应;

12.Tm值及其与GC含量的关系;

13.核酸酶、核酶的概念(注意二者的区别)。

第三章 酶

1.酶的概念、化学本质;核酶的概念;

2.酶的化学组成(酶蛋白、辅助因子)及各自的作用;全酶、辅酶、辅基;

3.酶的必需基团及活性中心的概念、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

4.同工酶的概念;

5.酶催化作用的特点:高效性、专一性、可调节性、不稳定性;酶的特异性的类型;

6.酶加速反应的机制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酶催化作用机制:酶与底物的诱导契合;

7.酶促反应动力学的概念、影响因素(重点:底物浓度、抑制剂)

8.米-曼式方程;Km的概念、意义;酶的最适底物;

9.抑制剂:不可逆抑制,可逆性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注意动力学特点比较);

10.变构酶的特点;酶活性调节:缓慢调节、快速调节(变构调节、共价修饰及其相应特点);

11.酶原、酶原激活、酶原激活的机制及生理意义。

第四章 糖代谢

1.糖酵解:概念、反应部位、过程、限速酶、特点(产能方式、数量、脱氢等)、终产物、生理意义;

2.糖有氧氧化(包括三羧酸循环):概念、反应部位、过程、限速酶、终产物、特点(4,2,1)、产能数量(注意糖原和葡萄糖的区别)、生理意义;与糖酵解的异同点;

3.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部位、主要产物、生理意义;

4.糖原合成:反应部位、关键酶、消耗2个ATP、活性葡萄糖的供体;

5.糖原分解:反应部位、关键酶、肌糖原不可补充血糖(原因);

6.糖异生的概念、反应部位、关键酶、生理意义;

7.血糖的概念、正常人血糖浓度、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调节血糖的激素。

第五章 脂代谢

1.脂类(脂肪和类脂);营养必需脂酸;

2.TG的分解代谢:脂肪动员的概念、过程及限速酶;激素的调节;

3.脂酸活化为脂酰CoA;反应部位(胞浆),脂酰基载体,消耗能量;

4.脂酰CoA的β-氧化:反应部位、过程(4步: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限速酶(肉碱酯酰转移酶I)、能量的计算(偶数碳);

5.酮体的概念、合成的原料;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特点、限速酶(HMGCoA合成酶)、酮体生成的意义;

6.软脂酸合成的部位(肝、脂肪组织胞液),合成原料(柠檬酸-丙酮酸循环),限速酶(乙酰CoA羧化酶);碳链加长的部位及2C供体;

7.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基本过程(甲羟戊酸、鲨烯、胆固醇),关键酶(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在体内的主要去路;

8.血浆脂蛋白的分类(两种方法及结果)及其功能;VLDL和LDL有致AS作用、HDL有抗AS作用。

第六章 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的概念;

2.呼吸链的概念,生物氧化中NADH氧化呼吸链及琥珀酸氧化呼吸链的组成及特点(5种成分,4种复合体),呼吸链的排列顺序;

3.ATP的生成方式: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

4.P/O比值;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

5.抑制剂对电子传递链的影响(书111页);

6.胞浆中NADH进入线粒体氧化呼吸链的穿梭机制(发生部位及产能数量)。

7.体内直接利用的主要能量形式;肌肉中能量的主要储存方式。

第七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1.氮平衡;必需氨基酸;

2.氨基酸代谢库;

3.氨基酸的脱氨基途径(四种),主要是联合脱氨基作用;

4.氨基酸生糖及生酮性质的分类;

5.体内氨的来源及转运方式(2种):丙氨酸葡萄糖循环与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 ;

6.氨的主要去路:鸟氨酸循环的部位、反应过程及限速酶;终产物;尿素两个N原子的来

源;

7.个别氨基酸代谢:注意AA相应的代谢产物及其功能;

8.一碳单位的概念、种类、载体、9.体内甲基的直接供体、活性硫酸根的供体;

10.芳香族AA代谢的产物及相应的代谢障碍病。

11.支链AA(Leu、Ile、Val)分解代谢的部位。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1.嘌呤碱、嘧啶碱合成的元素来源;

2.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概念、部位、原料、主要过程、主要特点;

补救合成途径的概念、部位、两种方式及酶(APRT、HGPRT);

3.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痛风的形成机制及治疗机制;

4.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两条途径及特点、嘧啶碱的元素来源;

第九章 DNA的生物合成1.中心法则的内容、遗传信息的流向;

2.复制的概念;DNA复制的4个规律;半保留复制、半不连续复制、领头链、随从链、冈崎片段;

3.DNA复制体系:底物、聚合酶及其功能、模板、引物、其他酶、蛋白质因子及其作用(注意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异同点);

4.原核DNA复制过程(起始、延长和终止)

5.逆转录的概念;

6.DNA损伤的原因、引起突变的类型及修复方式;

第十章 RNA的生物合成1.转录的概念;不对称转录(编码链、模板链);

2.复制和转录过程的异同点;

3.原核生物聚合酶(全酶、核心酶的组成及作用时期);启动子(核心序列);

4.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5.真核生物mRNA、tRNA、rRNA的加工过程

(外显子、内含子的概念)。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翻译的概念;mRNA、tRNA、rRNA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2.遗传密码的概念及特点;起始密码子、终止密码子;

3.原核、真核生物的起始氨基酰-tRNA;

4.熟悉翻译的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的终止过程

第十二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1.血浆蛋白的分类与性质;

2.血浆蛋白的功能;

3.成熟红细胞的主要能量物质;代谢特点:糖代谢—糖酵解(2,3-BPG支路)、磷酸戊糖途径及所生成产物的生理意义;

4.血红蛋白的组成;血红素生物合成的基本原料(甘氨酸、琥珀酰CoA、Fe2+)、反应部位、限速酶(ALA合酶)及其调节、主要过程。

第十三章 肝的生物化学

1.生物转化的概念、反应部位、反应类型及意义;激素的灭活;

2.结合反应常见类型,其中最主要的类型是葡糖醛酸结合;

3.胆汁酸的分类及功能;

4.初级胆汁酸的生成部位(肝)、限速酶(胆固醇7α-羟化酶);次级胆汁酸生成部位(肠道细菌);

第十四章 维生素

1.维生素的概念及分类;

2.维生素A、D、E、K的作用及缺乏症(注意其活性形式);

3.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活性形式、生理功能和缺乏病。

5.初中化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篇五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是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盐酸除锈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D.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3.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食用霉变的花生

B.合理摄入人体必需元素

C.使用可降解的塑料餐盒

D.用灼烧法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4.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张不可焕燃 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活性炭可将硬水软化 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5.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下列关于X的说法正确的是

A.X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

C.C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D.X属于有机化合物

6.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P/分别是反应结束时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和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是由燃烧放热造成的

C.P=0.79 P0,P/=P0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比木炭低

D.由图3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7.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关于该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是硝酸钠

B.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一定是碳酸钙

C.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D.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

则丙一定是单质碳

8.某粗盐样品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我外,还含有少量的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

关于以上探究活动,有下列说法:

①试剂甲是碳酸钠溶液,试剂乙是氯化钡溶液

②滤液1中的溶质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

③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不溶解

④往滤液4中加适量试剂丙时有中和反应发生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28.(4分)氧元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⑴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

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⑵由该元素组成的一种气体单质能供给呼吸,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9.(4分)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⑴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填“是”、“否”或“无法判断”);⑵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 (写名称或化学式);

⑶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 g;

⑷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的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30.(6分)一包固体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所示实验题:

⑴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⑵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证据是 ;

⑶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⑷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C和滤液D都倒入到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E为蓝色,经检验E中不含氯离子,则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1.(6分)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

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减少了a 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 g。

回答下列问题:

⑴仪器①的名称是 ;

⑵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中质量增加且 ;

⑷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 b(填“﹥”“﹦”或“﹤”);

⑸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 装置(填“甲”“乙”或“丙”)。

32.(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胃药“碳酸氢钠片”进行了探究,具体做法如下:

Ⅰ.取一片胃药研碎,加水完全溶解得100g溶液;

Ⅱ.配制100g 0.365%的稀盐酸作为模拟胃酸;

Ⅲ.取上述一种溶液20g于锥形瓶中,再将另一种溶液逐滴加入锥形瓶内,反应后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碳酸氢钠属于 (填“酸”“碱”或“盐”);

6.有机化学下期复习题及答案 篇六

一、完成反应(30个)

HCN/OH-H2O/H+(5)O??

(5)OHCN/OH-OHH2O/H+OHCNCOOH

O(CH3)2CuLiH2O(6)PhLiH2O OO(CH3)2CuLiH2OCH3(6)PhLiH2OHOPh(主)(主)

O(7)① PhMgBr② H2OPh① C2H5MgBr② H2O

PhO(7)① PhMgBr② H2OPhOHC2H5O(主)Ph① C2H5MgBr② H2OPh(主)

(17)PhCHO + HCHO

OH-

OH-(17)PhCHO + HCHO2、含氮有机化合物(1)

PhCH2OH + HCOONa

((()))加热NH(1)CH3I(CH3(2)Ag2O,H2O过量)加热??1CH3I2Ag2O,H2O3?

(注:书中有误,改为)

(2)

CH3CH3?混酸Fe+HClNO2H+,H2O?NaNO2HCl(CH3CO)2O??

??

OH3C+(3)

H+NH?CH2CHCOOEt?H+?

CH3NCH3NCHCHCOOEtCH3NCH2CH2COOEt

(4)

CCH3CCH3H+ OHOH

(5)

COOHSOCl2COCl?CH2N2Et2O,25COCHN2l?Ag2OH2O,50-60CH2COOH?

(6)

OC(CH3)3H2NOH?HClHOAc?

C(CH3)3N(7)

NHC(CH3)3CO OHOC6H5COCH33、周环反应

(1)(2)HHCH3CO3HC6H5COCH3

H3CCH3(3)hv(4)HHH3CCH3(5)HC3HC3HH

(1)HHHHH(2)HHHHHH(2)H对旋HH对旋(4)(3)HHhvCH3CH3对旋顺旋CH3CH3CH3HCH3H顺旋HHH(5)CH3对旋CH3CH3CH3H

H(1)Hhv顺旋HHHH对旋H(2)Hhv顺旋HH对旋H

H

4、杂环化合物

5、糖类化合物

1. 写出D-(+)-甘露糖与下列物质的反应、产物及其名称:

(1)羟胺(9)CH3OH、HCl,然后(CH3)2SO4、NaOH(2)苯肼(10)上述反应后再用稀HCl处理(3)溴水(11)(10)反应后再强氧化(4)HNO3(12)H2、Ni(5)HIO4(13)NaBH4(6)乙酐(14)HCN,然后水解

(7)笨甲酰氯、吡啶(15)上述反应后加Na(Hg),并通入CO2

(8)CH3OH、HCl 答案:

解:D-(+)-甘露糖在溶液中存在开链式与氧环式(α型和β型)的平衡体系,与下列 物质反应时有的可用开链式表示,有的必须用环氧式表示,在用环氧式表示时,为简单起见,仅写α-型。

二、鉴别题

1、醛和酮

(1)CH3CH2COCH2CH3 与 CH3COCH2CH3

CH3CH2COCH2CH3(1)CH3COCH2CH3无黄色沉淀I2/NaOH(黄)

(2)PhCH2CHO 与 PhCOCH3

PhCH2CHO(2)PhCOCH3无黄色沉淀I2/NaOH(黄)Ag(NH3)2+

PhCH2CHO或

(+)银镜PhCOCH3O

OHCH3③H3CCHCH3④ CH3CH2Cl(3)① CH3CH2CHOCH3CH2CHOOH3C(3)H3CCOHCHCH3CH3②H3CC(+)银镜Ag(NH3)2+I2/NaOH(黄)2,4-二硝基苯肼(黄)(黄)无黄色沉淀 CH3CH2Cl2、酸

甲酸、乙酸和乙醛;

乙醇、乙醚和乙酸;

乙酸、草酸、丙二酸;

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

(1)甲酸NaCO3 乙酸 乙醛(2)乙醇NaCO3 乙醚 乙酸(+)(+)有气体放出(-)(-)(-)(+)有气体放出Tollens试剂(+)银镜

(+)黄色(-)I2 + NaOH△

(3)草酸KMnO4/H+ 乙酸 丙二酸(4)丁二酸 丙二酸 己二酸

三、推断题

(+)紫色褪去(-)△(-)有气体放出(CO2)(-)(+)

△(-)(+)有气体放出(CO)分解产物加2,4-二硝基苯肼(-)2(+)(+)

1.化合物F,分子式为C10H16O,能发生银镜反应,F对220 nm紫外线有强烈吸收,核磁共振数据表明F分子中有三个甲基,双键上的氢原子的核磁共振信号互相间无偶合作用,F经臭氧化还原水解后得等物质的量的乙二醛、丙酮和化合物G,G分子式为C5H8O2,G能发生银镜反应和碘仿反应。试推出化合物F和G的合理结构。解:

H3CF:H3C

OCCHCHCCH3CH2CH2CHOG:H3CCCH2CH2CHO

2.分子式为C6H12O的化合物(A),氧化后得(B)C6H10O4。(B)能溶于碱,若与乙酐(脱水剂)一起蒸馏则得化合物(C)。(C)能与苯肼作用,用锌汞齐及盐酸处理得化合物(D)。后者的分子式为C5H10,写出(A),(B),(C),(D)的构造式。

解:根据题意,B为二元酸,C可与苯肼作用,为羰基化合物,D为烃。故A可能为环醇或环酮。依分子式只能为环醇。所以

OH(A)COOHCOOH(C)O(B)(D)

3.一个具有旋光性的烃类,在冷浓硫酸中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容易吸收溴。该烃经过氧化后生成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32的酸。此酸中的碳原子数目与原来的烃中相同。求该烃的结构。

10.解:(1)由题意:该烃氧化成酸后,碳原子数不变,故为环烯烃,通式为CnH2n-2。

(2)该烃有旋光性,氧化后成二元酸,相对分子质量132。

HOOCH2CHCCH3COOH 故二元酸为

CH3(3)综上所述,该烃为有取代基的环烯烃即3-甲基环丁烯。

1.有一戊糖C5H10O4与胲反应生成肟,与硼氢化钠反应生成C5H12O4。后者有光学活性,与乙酐反应得四乙酸酯。戊糖(C5H10O4)与CH3OH、HCl反应得C6H12O4,再与HIO4反应得C6H10O4。它(C6H10O4)在酸催化下水解,得等量乙二醛(CHO-CHO)和D-乳醛(CH3CHOHCHO)。从以上实验导出戊糖C5H10O4得构造式。你导出的构造式是唯一的呢,还是可能有其他结构? 答案:

解:推导过程。

(1)戊糖与胲反应生成肟,说明有羰基存在。

(2)戊糖与NaBH4反应生成(C5H12O4)说明是一个手性分子。

(3)C5H12O4与乙酐反应得四乙酸酯说明是四元醇(有一个碳原子上不连有羟基)。

(4)C5H10O4与CH3OH、HCl反应得糖苷C6H12O4,说明有一个半缩醛羟基与之反应。糖苷被HIO4氧化得C6H10O4,碳数不变,只氧化断链,说明糖苷中只有两个相邻的羟基,为环状化合物,水解得末端,氧环式是呋喃型。递推反应如下:

和,说明甲基在分子C5H10O4可能的结构式为:

7.去氧核糖核酸(DNA)水解后得一单糖,分子式为C5H10O4(I)。(I)能还原拖伦试剂,并有变旋现象。但不能生成脎。(I)被溴水氧化后得一具有光学活性的一元酸(II);被HNO3氧化则得一具有光学活性的二元酸(III)。(I)被CH3OH-HCl处理后得α和β型苷的混合物(IV),彻底甲基化后得(V),分子式C8H16O4。(V)催化水解后用HNO3氧化得两种二元酸,其一是无光学活性的(VI),分子式为C3H4O4,另一是有光学活性的(VII),分子式C5H8O5。此外还生成副产物甲氧基乙酸和CO2。测证(I)的构型是属于D系列的。(II)甲基化后得三甲基醚,再与磷和溴反应后水解得2,3,4,5-四羟基正戊酸。(II)的钙盐用勒夫降解法(H2O2+Fe3+)降解后,HNO3氧化得内消旋酒石酸。写出(I)~(VII)的构造式(立体构型)。答案:

解:

可见,I是D-型还原性单糖,不成脎说明α-位上无羟基,I经氧化,甲基化,酸的α-溴代,水解生成四羟基正戊酸说明了此点,I经Ruff降解得内消旋的酒石酸,证明3,4-位上羟基同侧,所以I的结构为: 由题意,可推出II~VII的结构:

9.有两种化合物A和B,分字式均为C5H10O4,与Br2作用得到了分子式相同的酸C5H10O5,与乙酐反应均生成三乙酸酯,用HI还原A

和B都得到戊烷,用HIO4作用都得到一分子H2CO和一分子HCO2H,与苯肼作用A能生成脎,而B则不生成脎,推导A和B的结构。写出上述反应过程。找出A和B的手性碳原子,写出对映异构体。答案:

解:推导过程:

15.某化合物A的熔点为85°C,MS分子离子峰在480m/e,A不含卤素、氮和硫。A的IR在1600cm-1以上只有3000~2900cm-1和1735cm-1有吸收峰。A用NaOH水溶液进行皂化,得到一个不溶于水的化合物B,B可用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出来。萃取后水相用酸酸化得到一个白色固体C,它不溶于水,m.p.62~63°C,B和C的NMR证明它们都是直链化合物。B用铬酸氧化得到一个中和当量为242的羧酸,求A和B的结构。答案: 15.(注:此题有误,中和当量为242的羧酸改为中和当量为256)解:∵m/e=480,∴A的分子量为480。

由题意,A可用NaOH进行皂化,∴A为酯,1735cm-1是>C=O的伸缩振动,3000~2900cm-1 为饱和烃基的C-H伸缩振动,IR没有

C=C双键吸收峰,故A为饱和一元酸(C)和饱和一元醇(B)生成的酯。

由题意知:B氧化得羧酸分子量应为256,故B的分子量为242,∴B为C16H33OH。因为羧酸的-COOH中-OH与醇-OH中的H失水而生成酯,所以C的分子量为256,故,C的结构为C15H31COOH。综上所述:A的结构为:C15H31COOC16H33,B的结构为C16H33OH。

四、合成题

1、多取代苯的合成

OCOOHCOOHCOOC2H5OHCHOONa25COOC2H5OHCOOC2H5C2H5OOHH+OOC2H5COOC2H5C2H5OONaCOOC2H5OC2H5COOHC2H5Br(1)OH-(2)H3O+OC2H5

2CH2(COOC2H5)2C2H5ONa2NaCH2(COOC2H5)2CHC(COOC2H5)2CH2C(COOC2H5)2BrC2H5BrCH2CH(COOC2H5)22C2H5ONaBrC2H5BrCH2CH(COOC2H5)2OH5C2OCCOOC2H5COOH(1)OH-(2)H3O+,H5C2OCOCOOC2H5COOH

CH3COOHCH2OHKMnO4LiAlH4CH3CH2BrCOOHCH2CNCH2OHCH2COOC2H5PBr3NaCNC2H5OHHClCH2BrCH2CNCH2COOC2H5C2H5ONaO(1)OH-(2)H3O+OCOOC2H5

HOOHClSO3HHOOHHO3SNO2HOHNO3OHH3O+SO3HNO2HOOHH2SO4HO3SSO3H

CH3OCH3+OAlCl3多聚磷酸COOHOCH3CH3CH3NaBH4OOHH3O+OHO

C2H5ONaONaOOCH3CH2CCHCH2OOC2H3OOCHCH3O

OO+OAlCl3Zn(Hg)HClCOOHCOOHO多聚磷酸MgBrOOMgBrH3O+Pd/C

6.写出斯克劳普合成喹啉的反应。如要合成6-甲氧基喹啉,需用哪些原料? 答案:

解:Skramp法合成喹啉的反应:

6.合成下列氨基酸:

(1)从β-烷氧基乙醇合成丝氨酸;

(2)从苯甲醇通过丙二酸酯法结合加布里埃制第一胺的方法合成苯丙氨酸。答案:

7.涂料化学习题与复习 篇七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化学习题,问卷调查

进入21世纪以来, 职业教育在法律上已被确认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形式, 它以初中毕业生为教育起点, 直接为社会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的第一线应用型人才。

对高职护理专业来说, 化学课程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必修公共课, 它既是公共课, 又是专业基础课, 因此其具有“公共”和“基础”的双重性。化学作为公共课, 旨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作为专业基础课, 旨在对学生进行与医学护理紧密联系的化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尤其是关于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了解和认识, 以及实验技能的训练, 为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学习题是化学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组织学生学习、进行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习题的练习和解答可以促使学生各个方面能力得以提升, 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功能。为了了解现行化学教材中的习题所发挥的功能, 我们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 主要对我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的资料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校学习的2011级高职护理专业8个班学生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论文相关的文献资料, 确定研究任务, 制定调查问卷。

1.2.2 问卷调查法:

运用调查问卷, 其中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化学习题所具有的功能、现用化学习题的基本情况及对改进化学习题的期望等几个方面。共发出问卷352份, 收回有效问卷345份, 收回率为98.0%。

1.2.3 数理分析法:

所有的资料录取和处理都通过Excel表格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完成化学习题态度的调查 (见表1)

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对目前化学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兴趣一般, 对做化学作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能够比较认真地完成作业, 大部分也能独立完成。

2.2 对化学习题所具有功能的了解统计 (见表2)

结果显示, 学生能充分认识化学习题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认为完成化学作业的态度和质量与化学成绩有较大的关系, 习题能够检查所学知识的牢固程度, 起到加深理解知识的目的, 而且在完成习题过程中, 经常会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思想方法的启示。同时, 在化学作业中学到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用到。

2.3 对现有化学习题的看法统计 (见表3)

结果显示, 学生认为现有的化学习题不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和能力水平, 习题层次设计一般, 难度梯度不明显。教材中的现有习题与医学知识的联系不足够密切, 在选材方面并没有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特点。所以只能偶尔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帮助。学生普遍认为现行教材习题传统类型多, 新题型较少, 更希望在教材中能够增加选择题、实验题和开放题。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的调查问卷, 我们可以发现立足专业特色, 整合、开发现有化学习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现行教材中的习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质量, 不利于进行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评价。习题的完成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原有的化学习题有些虽然能够联系医学知识, 但是题目比较传统、层次水平体现不明显、护理特色不突出, 即使对象只是一年级的新生, 仍希望能尽早了解以后的职业特点, 希望作业的设计能够和临床实际相结合, 体现护理特色。同时学生对作业的选材、层次设计、难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通过将护理理念融入化学习题的整合研究, 能够建立新的化学习题库, 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而不是敷衍。

在习题开发整合的过程中, 要想实现改善高职护理专业化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能力、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的目的, 增强习题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关键。以明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化学习题的作用为基础;梳理、整合现有教材和各类教学资源, 寻找出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护理专业特点、化学“公共性”和“基础性”地位的习题开发设计思路;遵循理论适度、技能为主、知识上“必需”“够用”的原则, 按模块、分层次地设计出适合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不同学生特点的习题, 并将其应用于实际, 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不仅仅能解释化学问题, 更能揭示有关的医学现象, 让医学生明白如何从化学角度考虑医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琳.中等医学教育化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的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 2007.

[2]孙玉维.新课改下浅谈化学习题的功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30) .

[3]潘则南.中学化学教材课后习题使用情况的调研[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 (11) .

8.涂料化学习题与复习 篇八

关键词:高三化学 复习教学 习题训练 有效性策略

作为高考复习的重点,习题的训练首先要把握习题的质量,虽然“题海战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熟练解题思路,但学生的精力有限,在进行习题训练时,需要教师对习题进行筛选,避免低质量习题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在有效选择习题后,要对习题进行系统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能够高效的利用习题练习,充分利用高考前的复习时间。

一、高三化学复习中习题训练的意义探究

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可分为三轮复习,一轮复习主要按照课本单元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规划与讲解,并对学生进行基础习题的训练,二轮复习则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掌握和练习,三轮复习则主要以习题练习为主,将习题作为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并对接下来的高考习题解答进行预热。可见,习题练习是贯穿了整个高三化学复习阶段的重要复习方法,在整个高三复习当中的训练意义重大。

二、高三化学复习选题有效性策略分析

1.经典题为主的习题练习

在历年的高考当中有许多真题是“经典题”,这类题目中所蕴含的基础知识是高考的核心考点,在学生的学习当中占据了重要的部份,此类真题的比例在高考中比例较高,命题的技巧较为成熟,属于学生答题过程中的“主力军”。由于这类习题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较为常见和普遍,因此应作为习题练习的主体,如阿伏伽德罗常数、元素周期表周期律、原电池与电解池、电解质溶液、溶度积等相关知识,历来都是高考中的热点内容,也是高考常考不衰的考点。

例1(2016全国Ⅰ卷,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mol N2与4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 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该选择题为非常经典的阿伏加德罗常数题目。阿伏加德罗常数会与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发生的反应特点等,才可以得到准确的解答。结合这些基础知识不难分析出,上述选项中只有A选项是正确的。

2.变式题为辅的习题练习

变式题是高考另一种常见的考题形式,在复习时教师应重视变式题的训练。变式题在训练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综合的考查,在题目当中设置一定的“陷阱”,使学生在解答的同时进行明思细辨,来达到综合能力考查的目标。

这道题想必很多当年的考生记忆犹新,但到底是什么思路解答却一脸茫然,无从下手。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基本标志:同一物质是v正=v逆,相信很多考生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现在只不过考得新颖一点,考生就焦头烂额,百思不得其解了。其实,我们可以将题目分解:

(1)如何理解x(HI)、x(H2)、x(I2),以及三者关系如何?

(2)如何理解v、x关系,以及v-x图?

(3)能否找出在该条件下两条曲线上达到平衡的点?依据又是什么?

再加以下列变式训练,相信学生对平衡状态的标志有更透彻的理解:

(变式1)若增大压强,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

(变式2)若再次充入a mol HI,则达到平衡时,相应的点分别为?

(变式3)反应2A(g) B(g) + C(g) (H<0 ,达到上述平衡后,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___(填字母),画出改变条件后的x-t和v-t图。

3.能力题为拓的习题练习

除了变式题外,能力题也是近年来高考的主要考查题型。在高考中,能力题比较灵活,渗透在计算题、简答题、探究题中,等等。能力题是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整合与灵活应用能力,是书本基础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学生在解答问题时,除了要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具有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习题练习课程时,在对经典题和变式题进行筛选的同时,还要对能力题进行筛选和利用。设计有机合成路线题是近两年必考又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综合能力的题型,复习过程中应加以重视。

例3(2016全国Ⅰ卷,38题节选)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

可见有机合成题要求考生必须做到:

1.对常见官能团的转化要非常熟练

2.对于陌生官能团的转化或者碳骨架的构建

(1)直接对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模仿、迁移。

(2)从已知合成路线中筛选甄别出所需的相关信息应用到目标物的合成。

三、习题课堂效果提高策略分析

1.系统整合习题提高习题练习效果

除了对高中所学化学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外,教师要在知识整合过程中对习题也进行整合与梳理,使理论与解决习题相结合,以达到更加高效的习题练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知识复习后,将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梳理,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与高考热点题型练习,使学生对知识的分类更加清晰。

2.模拟考试提高习题使用效率

在高考前学生不但要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巩固学习效果,熟悉答题技巧,还应通过不同形式的模拟考试,来帮助学生习惯高考答题速度、氛围、题型等,减少心理紧张对学生高考时答题能力的影响。模拟考试犹如演习场,每一次演习都对学生高考状态进行一次检测,通过这些检测既能使学生最大程度降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也可以使习题练习效率明显提升。模拟考试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通过章节考试、单元测试、高考模拟等小型的考试对学生进行锻炼,并根据教师复习大纲的需求进行安排。既要做到单元复习后进行专题模拟考试,深入挖掘单一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与视角,做到全面理解,又要在综合复习后进行综合考试,实现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使专题模拟与综合模拟张弛有度,互相促进习题效果的提高。

3.化学实验实践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对于实验教学的复习,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实验费时、费事,不如习题训练省时、省事。于是学生纸上做实验习题,教师粉笔讲实验习题,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习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知道纸上实验绝不可能代替真实实验所达到的功能,许多基础知识的结合与交叉运用就必须在实验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习题讲解时将课堂设置在实验室当中,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训练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才能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并分析解决,从而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答实验习题的能力。

四、总结

高三化学的复习在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增加学生化学试卷答题熟练度,为高考做充分准备的阶段。因此,提高习题练习的效率,讲练结合的复习策略,对提高学生复习效果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习题练习作为提高学生知识理解程度和答题能力的主要手段,在高考前的冲刺阶段锻炼学生的答题准确性和答题习惯,教师在选题和课堂练习时,要做到对经典题、变式题和能力题的筛选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高考选题的方法,了解出题者意图,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掌握迅速解题的技巧,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路昌.高三化学复习中提高习题训练有效性的策略[J].求知导刊,2016,(11):113.

上一篇:国际惯例下一篇:八一建军节联欢会活动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