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命运900字(初中生议论文)

2024-09-27

学生的命运900字(初中生议论文)(通用12篇)

1.学生的命运900字(初中生议论文) 篇一

命运900字作文_成长作文

当我最后一次治疗完毕后,我的身体也已被冰冷的钢铁覆盖了。只有我的心脏和大脑,还原原本本地呆在我的身上,为我的生命贡献着最后一份力量。一阵阵动魄的跳动,震颤着我的身体。“你好!钢铁战士,前面的情况怎么样?好些了吗?”克姆博士摇着轮椅走了进来。我用木讷的眼神紧跟着他,仿佛要看到他的心里去。“得得,别这么看我,作为一个机械人,我已经做得很好了!年轻人!”克姆博士笑着,这笑声让整个实验室都感到毛骨悚然。我张大嘴巴,想要吐出心中的不快,可是我的声音,也变成了电脑合成音。“最后的人类已经离开这里,向第二基地去了。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天黑之前,守住外星生物的进攻。

尽量拖住它们,让罗杰尽快把人类安置好。听懂了吗?你这废铁!”克姆博士叫道。“嘀嘀嘀,嘀嘀嘀。”警报器响了。克姆博士对我说:“快去,外星生物已在攻击实验室,快去和其他钢铁战士消灭它们。”我走上传送带,心里想着我的妻子、女儿、父母,以及我的战友…可惜,他们在几天前就已经被外星生物抓去了。不知现在是否还在人世……“哐!”门打开了。不远处,外星生物正在疯狂破坏基地大门,想要找到实验室,永远结束人类的.统治。我上好子弹,一阵扫射,外星生物倒下一片。其余的朝我冲了过来,我放出导弹,全歼了这群恶心的家伙。“嘿,干得漂亮!”我的战友米德一边向我竖起了大拇指,一边向我走来。突然,米德定格了,接着,他的脸被痛苦地扭曲了。变为了一些碎末,消失了。“不,米德。不!”我大喊,可惜,他已经听不见了。这时,外星人的首领巴德大帝带着十万大军,乘着飞碟向我飞来。

我一人站在这战场上,孤独地站立着……外星首领巴德大帝狂笑着“地球人,投降吧,我会让你死的痛快些!”我声音不大,但异常坚定地说了一声:“绝不!”此刻,万道激光射入我的胸膛,我流出了一些血,(不!准确地说应该是机油)倒下了。噢,我的亲人,我的国家,我的地球……永别了!“起床了!怎么还在睡?都几点了!”妈妈说。我揉揉睡眼,走下床,吃过早饭。走到门口,像往常一样,米德已经站在门口等我了。我们一起向学校走去。这时,一架UFO停留在我们后方的上空。“报告,巴德大帝,光能巨炮已完全冷却,是否消灭地球一切生命?”“好,10秒后启动光能巨炮,让这个星球灰飞烟灭吧!哈哈哈哈!”恐怖的笑声响遍了地球上空,只可惜地球人还毫不知情……

2.学生的命运900字(初中生议论文) 篇二

一、讲究开头, 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 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 平铺直叙, 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 甚至使讲课内容成为催眠曲。如果教师在新课导入环节, 注重课堂语言艺术, 讲得声情并茂、形象生动, 就会使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学而不倦,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近代化的起步》一课时, 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新课:“在晚清的湘军中有一位骁勇善战的名将叫胡林翼,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他来到安庆长江边上的山坡观察地形, 突然看到一艘西洋新式轮船在长江上逆流而上, 速度惊人, 比清朝当时任何一艘帆船都要跑得快, 于是激愤难当, 当场吐血倒地。请同学们猜猜为何见到一艘外国轮船驶过, 胡林翼会有如此的表现呢?你觉得当时中西方究竟存在着哪些差距?清政府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实践证明, 这样通过生动的故事和问题的设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讲好插图, 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 直观性强, 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 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如教学《秦帝国的兴亡》一课时,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看图片《秦始皇像》:“秦始皇头戴冕旒, 身穿龙袍, 目光炯炯, 虎视眈眈, 用手指着前方, 威严、傲慢又有雄心。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在中国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学习本课, 大家对他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这一看一讲一问, 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学习上来, 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又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两次鸦片战争》一课时,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圆明园胜景之一:谐奇趣》和《被焚掠后的圆明园遗址》, 然后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集中西建筑精华于一体的皇家园林被焚毁, 对此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通过对比、讨论,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 急于想知道答案。

三、巧设疑问, 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 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一些触及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不时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使其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 然后激励、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 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其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如教学《戊戌政变》一课时, 教师可以设问:“如果你是谭嗣同, 面对‘戊戌政变’, 你是随康有为、梁启超一同逃往国外, 还是留下来与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斗争到底?哪种选择是明智的?”问题一出, 学生们很快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或深思, 或讨论交流观点。这就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了。

总之, 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育教学的质量自然会大大提高。只有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创新, 我们的历史课才会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1 (7) .

[2]王呈祥.奠基中国——教师的爱与责任[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6.

3.浅议初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篇三

一、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虽然学生活动范围窄,生活经验不足,但在他们心中,由他所爱,由她所感,可写的内容仍然很多。教师在讲授前要作课前精心设计,巧妙导入。教师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所设的题目要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用”、“有味”和“有望”,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那么,他们就会乐于写作,勤于写作,做出好文。如半命题目留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一般都会写得具体、生动、有趣、富有青少年的生活气息。如自由作文,让学生自由选票,自由选择表达方式,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巧设作文题目,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使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事,更不是苦事,写作兴趣自然就提高了。

二、开辟“作文园地”,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设疑,引导学生生疑、释疑,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欣赏学生的感受和见解,使学生逐步做到敢想、敢说、爱说、乐说,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学习的快乐,以学习语文为乐事。

在教室里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开辟“作文园地”,经常选登本班学生中写得具体生动的文章、精彩的片断、新颖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承上启下的过渡节、优词佳句点滴,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作文园地”里的作文,可以是作文本上的,也可以是日记、读书笔记、书信等,体裁、内容、篇幅均不受限制。被选中的作文请学生自己誊写出来发表,可以想象,此时,学生的发表欲得到了满足,已经进入作文“乐”境界,那种誊写时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是平时所少见的。

三、开展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心理学研究也证明,具体的形象对人的感知具有神奇的作用,越是鲜明、具体、活泼、新颖的形象,就越能缩短感知的时间,引起联想、想象,激发人们认知的兴趣,从而提高效率。争胜好强是少年儿童的特点之一,开展作文竞赛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有激发作文热情,作文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组织讲故事(口头作文),看图作文赛,读书心得讲演赛等等,这些比赛的形式,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由“没话可说”过渡到“有话要说”,使“要我写”转化成“我要写”。让“爱写”去促进“会写”,又让“会写”去推动“爱写”,不断激起学生继续追求新的成功的意念。

四、作文课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知道,学习时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教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而作文教学中,要走出以往的教师讲、学生读、学生写的模式。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身边事物,怎样表达对事物的情感及观点。可让学生小组交流所感片段,大胆地讲。然后,全班交流等形式多样。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为教学不是枯燥的,而就是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写作、想写作的愿望。

五、关注课后自学,激发表达的兴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自学,用具体简单的“课后自学问题”来引导学生养成先学后教的习惯。换言之,要养成学生课后自学的习惯,只有把课后自学用具体的、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容易获得答案的问题来进行引导。而作文的课后教学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并记录感受。笔者认为:一读:阅读中梳理作者的写作构思(行文思路);二读:了解作者的文章结构(主次分配);三读:细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段(怎样表达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是读书,还要学会理解分析。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点、情感的表达欲望。

4.地沟油的命运作文900字 篇四

我是一个油,一个极为普通的油。

在某一天,我被一个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厨师倒在了锅里。锅里热乎乎的,真舒服。

厨师像是在按摩似的用铲子把我铲了几下,倒了一堆陌生人。据我的了解,他们应该叫西红柿、豆角、土豆、肉……起初,我们都是互相爱理不理的。后来,一个身穿碧绿服装的豆角与我们搭起了讪,或许是我们和豆角一样都有些忍耐不住寂寞,看见豆角主动与我们聊天,也都十分开心地接受了他,

可惜好景不长,正当我们聊的最火热的地方时,厨师将我们头顶上方的锅盖揭开,把我们盛到了一个精致的盘子里,递给他旁边的服务员手里。

在我们茫然的眼神下,服务员把我们递到了坐满客人的桌子上。客人见到我们来了,纷纷拿起筷子将我刚认识的几个朋友夹到自己的嘴里……看到这一幕,我们绝望了,或许,这边是我们的命运。正当我们准备等死的时候,西红柿却笑着说——被人吃掉是食物的尊严,被人吃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看不看你一眼。

西红柿的话让我们改变了对刚才看到的景象的看法,我们开始期望我们被吃掉。

……

客人们把我刚认识的朋有全部吃光了,只剩下我一个人满脸期盼地望着客人们,等待着他们过来将我吃掉。可是,这些客人将最后一块蔬菜放入他们的嘴里后,连看都不看我一眼,扔下几张长方形纸片,转身走了

我觉得自己好孤单,或许,我没有作为食物的尊严吧。几个服务员将我倒入了一个脏兮兮的垃圾桶里,无情的走了。我愤怒了!我第一次觉得人类竟然这么可恶,从今以后,我改名换姓,我叫地沟油!人类,你们让我失去了尊严,他日,我定当百倍奉还!

装着我的垃圾桶得一辆大卡车运到了一个工厂里,在工厂里,我被做成了辣条。呵呵,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凡事吃了我的人,清者生病,重者死掉。

……

孩子们熙熙攘攘地一手将钱递给小卖部的老板手里,一边吃这辣条。我含着笑望着他们,望着他们那后悔与不甘的眼神……

当小卖部的大门伴随着一地的尘土和一声巨响关上是,一股寂寞将我包的像个种子。我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景色——一轮但金色的弯月悬挂在深蓝的天空上,微风舞动这柳树碧绿色的长发,让其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小买部的旁边,有几个孩童正玩耍着,开心的笑声为这静谧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热闹。

我觉得人类并不那么讨厌了,我不会在伤害人类了。

……

5.命运改变器-想象作文900字 篇五

此刻,我按下命运改变器,时空骤停……

去年的平安夜,我斜躺在洒满月光的床头,双手合十对着月亮虔诚地许愿:如果这世上真的有圣诞老人的话,赐我一个能改变命运的仪器吧。第二天早上我一睁眼,右手里紧紧地攥着一个白色的小盒子,上面有一个红色按钮,旁边写了一行字:命运改变器只能用一次!祝你好运!我心想这不会是骗人的玩具吧,却还是小心地把它放在了旅行包内,不久后就忘了还有这么个东西。

直到20xx年的暑假,我去到了贵州省安顺市,希望能体验到小城不一样的生活。7月7日高考日,中午十二点左右我出去觅食,和上午刚考完语文的高考生一同坐上大巴车。后排大约有十余位考生,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谈论些今年的考题还有自己想报考的院校。坐在司机右后方的我望着前窗外的风景,耳朵却不自觉地向后伸长试图加入哥哥姐姐们的群聊。

车辆行驶到虹山水库旁的大桥上时,车道的前方没有什么车,司机却开始诡异地减速,大巴龟速前行。搞什么鬼?我不由地心里嘀咕,但看到那个“乘客不要打扰司机驾驶”的标志还是把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旁边驶过一辆银色小汽车,司机师傅好似要和它并道,又好似想左转。不是应该继续直行吗?我的疑心又上升了不少,身后的考生却还聊得热火朝天。

直觉让我翻到了背包深处藏着的命运改变器,我紧紧地攥住地这个白色的小盒子,目不转睛地死死地盯着司机,眼光不敢移开片刻。突然,司机骤地拿起驾驶座旁的一个玻璃瓶猛地喝了一大口,面色立刻一片酡红。不是水,是酒!下一秒司机就猛地打转方向盘,车子瞬间冲向左前方,冲向桥的边缘,河的中央。我紧张地满脑子飘着弹幕“我才十三岁还有大好青春呢我还不能死啊”,我两眼一闭,用大拇指使劲摁下发红发烫的按钮。命运改变器,拯救全车人的命运,拯救高考生的人生,拯救我的.命运吧。

按钮按下的瞬间,时间真的停滞了,然后我看到按钮消失了,天空似闪过一道彩虹。

公交车停下了,它没有冲下桥去,我也没有淹死。它正行驶在正确的道路上。我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我那已没有按钮的小白盒子,看着一车的乘客还在愉快地闲聊。司机正哼着小曲,稳稳地把着方向盘,但他座位旁的瓶子不见了。

一车人都没有任何异常的感觉,除了我。到站了,我下了车,但还是觉得晕乎乎的,不过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

6.学生的命运900字(初中生议论文) 篇六

关键词:自主,乐学,善教,善学

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学习, 实际上就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笔者赞同韩清林先生的观点:“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 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 实现自主性发展。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笔者在近30年的教学中, 探索出了一些方法。

一、乐学乐教方为师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要让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就要让学生亲近老师, 敬佩老师, 甚至把老师作为偶像。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乐教”, 即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进而对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 笔者认为, 要让学生“亲师”, 那老师就要有本钱, 这本钱首先就是教师的学识。教师应具备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为此, 需要教师“乐学”。陶行知提倡“做好学之师”。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活动, 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热情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兴趣有作用于教师的热情, 教师“乐教”, 学生“乐学”, 两者有机结合, 就能够成为“教与学”的最佳点, 取得最佳的效果。

二、善教巧教成名师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对于“善教”颇有感悟, 归结起来, 大概有以下几点:

1、精心备课, 不打无准备之仗!

2、教法灵活。

下面笔者略举几个实例: (1) 计时活动教学法。课堂四十分钟, 教师一定要有相当强的时间观念, 把每一个教学环节视为一个比赛的活动, 用秒表卡住时间, 让学生皆成为参赛的运动员, 在这样分秒必争的比赛氛围中, 学生自会你争我夺, 你追我赶。 (2) 教学内容更新法。历史知识绝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笔者参观访问课、听记课、课外书籍阅读课等灵活开设, 让历史课堂永远充满新意。这样, 学生总能津津有味地听课。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随着电教设备的越来越先进, 多媒体教学也越来越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重视,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充分做好每个课件, 把经典的历史故事, 精彩历史战争片段。用来吸引学生眼球, 学生的学习兴趣定会空前高涨, 通过师生共同欣赏, 进入新课。难道还愁这样的课堂不“活”吗?还可布置学生从网上查阅资料, 拓展视野。这样的教学不愁学生不喜欢!

三、乐学善学乃自主

教师乐学乐教, 会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走上乐学之路。要让学生善学, 还得讲究学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学生尝到了甜头, 才会走上自主学习的快车道!

笔者在教学的工作中, 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此介绍几种重要的学法:

1、以课堂为中心的良性循环学习法。

笔者研究发现, 初中学生学习的学习现状是:初一以语、数、外为主要科目, 初二加物理, 初三再加化学。学生对历史学科学法不好的原因主要是课前没有预习, 课下又没有时间去复习, 渐渐形成了恶性循环, 最后只有厌学历史了。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探索出了一套“以课堂为中心的良性循环学习法---学在师前”。

所谓“学在师前”就是要求学生在老师教学之前, 做好较为充分的预习, 在课堂上形成“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良好氛围, 有了“学在师前”, 学生在课堂上才会表现得更加优秀。

2、错题集。

对每次作业、检测的错题收集, 形成自己独特的错题集, 征服错题, 这是获取历史高分的法宝。

此法的要点: (1) 分门别类。 (2) 弄清错因。 (3) 考前浏览。

3、“小本助记”法。

此法就是请同学们把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记在小本上。随时翻看, 默想答案。

4、速效记忆法。

瞬间记忆能力是不容忽视的, 它是学生记忆力的基础。老师在课堂上把那些“边角余料”的时间利用起来对学生进行训练, 费时不多 (半分钟、一分钟、两分钟) , 学生特别活跃。对重点知识等宜用此法。

四、习惯养成, 持之以恒

有位名师指出, 教学就是两点:一是教聪明, 二是养习惯。诚然, 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不仅局限在课堂内, 因此, 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有预习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认真思考的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以及训练和复习的习惯等, 并努力使其规范化。教师必须把它作为学习方法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一项基础的教学工程来实施。

习惯养成并非一日之功, 需要持之以恒, 老师一方面加强指导;另一方面, 加强检查, 加强激励。

综上所述, 谁的地盘谁做主。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 务必要乐学善教。最终, 把学生引上自主学习的宽阔大路, 在自己的学习地盘上, 自主地学习, 最终实现教学的最高理想:“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刘芳主编, 中国和平出版社, 2000年3月版.

7.学生的命运900字(初中生议论文) 篇七

关健词:化学教学;化学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87-01

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学是学生进入化学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再现功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

利用电视、录像、VCD等现代教育媒体,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根据教学的需要,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事物、过程、现象全部再现于课堂.从太空到海底,从远古到现在,从自然到社会,从异国到本土,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出来,让学生亲眼目睹.就化学学科而言,如果这种再现功能应用得当,将能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首先,在化学教学内容中会涉及到许多具体的物质、现象和化工生产过程,这里面有我们实验室中见不到的物质,有我们课堂上无法演示的实验,有我们生活中很难接触到的化工生产.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学生可以在教室里看到液态的氮、氧,光彩夺目的金刚石;可以看到固态二氧化碳创造的烟雾缭绕效果;可以亲眼看到合成氨,生铁冶炼的设备;可以在电视上参观污水处理厂……身临其境会增加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加热爱自然,更多一些对自然进行探索的热情.其次,化学老师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现象往往稍纵即逝,学生经常为没有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而遗憾,如果重复进行实验,必然会造成时间和物料上的浪费.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教师可以重复播放实验过程,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调节图像的大小,远近,快慢,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观察.有条件的话,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录像带.再次,在化学教学中,有一些危险性实验是不适宜在课堂上演示的,例如,金属的冶炼原理,但学生如果亲眼看到实验现象会加深对金属冶炼原理的认识并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我利用影音资料展示了这个实验,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

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川。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

(二)成立化学科技兴趣小组。

成立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嫩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梓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

(三)学生动手参与实验。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例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將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三、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所谓精讲,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的练习,就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氧气的两种实验室制法后,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上作对比分析,将知识迁移到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的选择上,从而明确选择依据,进而得出规律,这样一切气体的制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就能抓住其实质.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知识,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等知识集中在气体的制备实验中来复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结语

8.学生的命运900字(初中生议论文) 篇八

1健全学生心理。使其充分认识自我。学生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大程度的缺失。隔代教育可以说只保障了学生的生活。溺爱是普遍现象,容易让学生养成任性、偏执的性格,表现在:只要是自己想得到的,他们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去得到。而且在学校里对老师的耐心教育充耳不闻,对老师采用的各种激励措施毫不热心,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和心理辅导持叛逆心态。学生的诸多表现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是无可救药了,但其实我们冷静分析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的心理没有跟着年龄的增大而成长,而我们按其年龄段来规范约束学生,就出现了要求标准高于学生实际的情况。学生已经是中学生,但其心理还停留在小学生的阶段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首先,教育学生认识我们的生命,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短暂而有限,要热爱自己的生命。其次,教育学生正视生理变化,接受和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知道自己正在告别孩提时代开始向成人转变。再次,由生理变化引导学生剖析自己的心理变化,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其心理成熟。让学生明白自己不能再停留在孩提时代了,如果依赖孩提时期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利于身心的协调发展。通过经常和学生交流心理,使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促使学生由“长不大”转变为“开始长大”。

2教会学生融入社会。使其完善自我。中学生的生活范围正在逐步扩大,他们开始向往并尝试着融人社会大环境,希望自己像成年人那样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多彩的世界。这是学生心理在成熟、人格在成熟、思想在成熟的表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教会学生正确认识我们的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生存生活都离不开社会。我们的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里做好自己的角色,平时多与父母、亲人交流是融人社会的开始。学校不是封闭的象牙塔,是社会的一部分,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发展的阶段性重要场所。在这个集体中要学会跟老师、同学交流、交往,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等,为融入社会大环境做好准备。要让学生认识外部大环境的丰富多彩、生活的美好,认识社会生活中虽然充满了真善美,但是也同样存在着假恶丑。在课堂教学中要结合身边的事例帮助学生形成辨别能力,使他们正确看待社会中的不公现象。告诉学生我们的社会是有序社会,国家和每个公民都在努力维持秩序,社会生活中真善美是主流,是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假恶丑现象的存在,只是支流,但我们要正视其危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通过批判这些反面材料来警醒我们的心灵。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课,鼓励学生大胆接触社会,按他们学习的社会规则和章程积极融入社会,在社会生活的经历中进一步认识社会,体会生活的美;让学生在社会的大环境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完善自我。

3教会学生通过学习,超越自我。青少年时期是道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格定型的重要时期,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挖掘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素材。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我们先辈勤劳、勇敢、智慧的优良品质通过史实充分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良的道德传统和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颂扬那些浩然正气的民族英雄人物,鞭挞那些民族败类和历史罪人,给学生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个明辨是非的头脑;让学生从那些代表华夏魂的人物身上学会做人,从那些民族罪人身上看到邪恶,体会耻辱,从而获得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的品性,给自己增添奋发的动力;讴歌现实生活中那些正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先进人物,把我们的民族精神内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培养他们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感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给他们的人生指引前进的方向,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

9.学生的命运900字(初中生议论文) 篇九

一、善于发现闪光点,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自学能力包括:独立确定学习目标, 对教师所讲内容提出质疑, 查询有关文献, 确定自修内容, 将自修的内容表达出来与人探讨, 写学习心得或学术论文等[1]。对初中学生而言, 首先需要给学生创建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否则, 学生天天都是在被动地学习着, 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自主学习, 而且很多教师也不支持学生自主思考。一些学生问了一些与课堂知识无关的内容, 很多化学教师都会说:“这个不是我们大纲范围内的, 不用掌握, 先把课本知识学好, 别的不要管”。这无形中就给哪些肯思考的同学泼了一盆冷水, 因为他感觉自己的这些思考, 根本得不到教师的重视, 甚至真的感觉自己是在浪费时间, 久而久之, 他就慢慢地不再独立思考, 而纯粹成了教师传授的知识的储存器。实际上, 教师需要发掘日常教学中学生的闪光点, 哪怕学生问的问题的确与所学知识无关, 教师也要充分重视, 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班级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思考氛围, 也只有有了善于思考的氛围, 才会有自主学习行为的可能。

二、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

初中阶段的学生, 都有比较强的集体主义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或者叫团体协作意识。当他们的组织遇到问题时, 他们会认为这是集体的问题, 关系到集体的荣誉, 所以他们会努力解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思想,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比如, 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 每个小组都按成绩、智力、爱好等均衡搭配起来, 然后给各小组安排同样的任务, 让他们去完成。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小组间会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 都想为小组争荣誉, 另一个是, 小组内成员间相互弥补知识上的欠缺, 取长补短。而且同龄人之间的交流, 要远比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得多, 因此,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 他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努力解决。这样, 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慢慢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掌握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 包括上网查阅、咨询、调查、交流等。

三、对自主学习的行动要给予适当奖励, 逐步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

一种机制会引导一种潮流, 好比一种行动都可以得到全班同学、全校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可和赞扬, 那么学生必然会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反之, 如果做的事情得不到任何人的认可, 还可能得到别人的训斥, 那么这种行动肯定不会有人去做。因此,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习惯,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需要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 对于那些肯思考, 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 哪怕他们的成就很微小, 或者真的只是对某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提出了一点小小的自我见解, 对某个化学反应提出了一点点新的改革, 教师都要充分肯定, 并且在精神和物质上要给予适当的奖励。同时, 学校与家庭及时的沟通, 让家庭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环境, 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思考。

结语

10.学生的命运900字(初中生议论文) 篇十

一、注重“三重表征”的教学, 培养化学学科思维方式

化学学习的领域主要包括:“可以观察现象的宏观世界, 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微观世界,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构成的符号与数学世界.”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必须从宏观、微观和符号三种表征水平上来认识和理解化学知识, 并且建立起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 这一过程简称“三重表征”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注意通过培养学生的三重表征意识, 把物质及其变化过程的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方面的表征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通过三者的完美融合,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刻领会宏观的物质及变化与其微观实质之间的深层含义, 促进学生的想象能力的提高.

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 一定要突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可以经常运用通过形象化的微粒模型、拟人的卡通画以及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微观问题, 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学会运用微观的概念、理论来分析和解释一些现象、变化, 从而促进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例如, 学习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时, 教师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观察溶解过程的现象, 而是一定要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来模拟这一过程, 引导学生想象这一过程, 想象着水分子的分散作用, 原来紧密排列的阴阳离子被水分子分散成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这一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属于物理变化, 同时还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从而为日后的溶解度的学习、高中的电解质“电离”的学习等奠定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二、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通过讨论合作促进想象能力的发展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 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有效.要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必须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真实而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充分的想象.例如, 在“生活中的酸和碱”新课的引入时, 为了让学生对生活中的酸和碱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可以让学生品尝山楂、酸石榴、柠檬、桔子、等生活中的酸, 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尝起来酸酸的食品中应该含有同一类物质酸, 然后通过探究、讨论、想象, 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揭示化学现象的本质, 使他们意识到酸的性质主要由电离出的氢离子体现的, 通过模拟动画演示变抽象为形象, 有效突破难点.

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发现问题, 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交流, 自由地想象,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讨论的形式可以是个人思考, 也可以是小组讨论, 还可以是全班交流.只要让学生思绪飞扬, 踊跃发言, 使每个孩子的想象得到升华, 创造性得到发挥, 这样的课便是成功的课.

三、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促进学生的想象

微观的化学世界是肉眼看不见的, 必须要借助想象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水平以及个体差异性的存在, 多数学生理解起来都很吃力, 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运用现代技术模拟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将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优化组合而成的新型教学模式, 具有灵活性和直观性.它集中了幻灯、投影、录像的优点, 可以展示生动的图象或动画, 可将板书、各种图片、音乐、动画等编制在一起, 以其图、形、声、动态演示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 共同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软件以生动的图象、模型或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 可以使微观的过程直观化, 抽象的过程形象化, 并且能够把宏观的现象与微观世界中的微粒运动联系起来, 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深化学生对物质组成及其性质的辨证关系的认识.

11.学生的命运900字(初中生议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逆向性思维;类比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175-01

在新课改理念的引领下,初中政治教材内容越来越综合,已经涵盖时事政治、经济发展、人文科学、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实质性的助推作用。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有效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广大初中政治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初中政治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通过题型训练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他们乐于发现问题、善于认识问题,而且能够从多角度切入问题、全方位分析问题,有效形成发散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构建中,发散性思维是主导成分和核心,是人的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去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它是一种多向展开的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由已知探索未知,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从多方向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向。它的特点是灵敏、迅速、求异,思路开阔。这种思维不依常规,不受已有知识的局限,不为传统方法所束缚,能突破心理定式和思维定式,对问题能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寻求不同解决方案,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视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往往能为开拓性和创造性提供新的机遇。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其创造性思维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例如,笔者在上“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课题时,通过播放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伟大祖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重大进步。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改革开放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这个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就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热点理论问题,笔者在课堂上拿出来让学生展开讨论时,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通过大家富有争论性的激烈讨论,不仅使学生关注了社会生活,关心了祖国发展,而且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问题。

二、通过鼓励质疑提升学生的逆向性思维

在思维时不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从完全、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真谛、解决问题,这就是逆向思维。换句话说,逆向思维就是要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思维模式,比如换位思考或倒过来想一想,比如从结果上探求原因等等。逆向性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从已有的习惯思路的反方向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具有间接性、突变性和反联诘性。中学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讲,还是学生学概念、定理、例题等知识,往往都习惯于从正面看、正面想、正面去解决问题,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这种定势,对解陈题、同一类问题,学生有法可依、有路可循,能够迅速解决,是一种正迁移,但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则十分不利,学生在新问题、活问题面前,就会感到束手无策,寸步难行。所以在素质教育以培养创造能力为首要任务的今天,让学生养成“经常进行逆向思维、活性思维”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它摆脱了思维定势,对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方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通过精心设计一些政治问题,着力开阔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切入问题,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并且还鼓励学生从正向和逆向两个不同的角度去剖析问题、分析问题。在这里,笔者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讲解教材、阐述原理时,要鼓励和欢迎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持相反的意见,并及时有效地引导持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适当辩论,让思维的火花在交锋中碰撞和放彩,这样不仅可以让思维越辩越灵活,而且还可以真正锻炼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三、通过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类比性思维

从两个或两类事物及更多的事物中的某些相近或相反意义属性出发,根据其中的某种属性,推理出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也有或没有某一属性的思维活动就是类比思维。笔者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中,就着力针对教材中的重点或难点问题,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新旧知识相近或相异之处,进行对比,进而学会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找出事物或材料的共性、异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分类能力、类比能力。笔者在上“面对诱惑应该学会说‘不”这一课题时,就让学生对社会上存在的诱惑现象进行分类,看看诱惑到底有多少种?有多少不同性质的诱惑?并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性现象,确保防微杜渐。学生在解答上述三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类比既可以增强初中政治课的趣味性和活泼性,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掌握,更能够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各类不同形式的诱惑对青少年的危害,从而为初中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无定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在初中政治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上述尝试,发现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力被调动起来,思维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12.学生的命运900字(初中生议论文) 篇十二

一、充分重视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地图在地理研究中被称为“第二语言”, 是展示地理信息和空间现象的重要载体, 也是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来源, 是初中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手段。在地理教学中, 引导学生熟悉地图、读懂地图并学会分析和运用地图, 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空间概念, 加深对地理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难点的把握, 对于教学成效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发现, 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直观手段, 才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形成良好的记忆储备, 提高理解与分析能力。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正是发挥了这一重要作用。

二、创新理念, 有效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内, 初中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短板”。灌输式的单向教学模式让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知识点的机械记忆上, 对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培养不足, 导致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师应当创新理念,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实现知识与能力、情感共同进步的立体目标。

1. 强化思想引导, 教育学生重视读图工作。

初中地理教学中, 许多学生不重视读图活动, 他们在过去的应试教育模式下, 已经习惯于教师圈画知识要点, 然后进行死记硬背。这样的学习方法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显然是不适应的, 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形成了制约。对此, 教师要强化思想引导, 让学生明白读图活动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让学生明白地图是各种地理信息汇集、浓缩的有效载体, 强化读图训练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地理知识要点, 也是进一步探究地理知识和提升自我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读图活动, 积极投入其中。此外, 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与能力, 教师在教学设计与组织过程中, 还应当进一步加大读图活动所占的比例,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

2. 强化方法指导, 提升学生读图技巧水平。

地理教材中色彩斑斓的地图, 对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如果不加以指导, 学生的兴趣还是停留于较浅的层面, 因此教师还要强化学生读图方法的点拨, 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引导学生科学读图。第一要学会读题, 通过对地图标题阅读的方式明确读图的方向与内容。第二要学会读“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地图中的颜色、线条等分别代表什么, 具有什么含义, 在图例中都会进行详细的说明。学生能够快速读图必须要对图例进行准确的了解, 这也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基础。第三要结合图所配备的思考题进行“边读边想”, 在思考题的引领下逐层深入地进行研究, 寻找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归纳出其中蕴含的内在规律, 实现“观其图”和“知其理”的统一。强化对学生读图技巧的指导, 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在读图学地理方面的经验, 进一步集聚学习方面的技巧, 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3. 强化运用实践, 增强学生学以致用能力。

读图训练中的学以致用能力培养也很重要,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运用来巩固学习成果, 并提高自己的运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地图的基本要素内容之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校园建筑分布情况, 绘制校园分布平面图, 便于家长迅速地找到自己。这样的拓展活动充满了探究的乐趣, 对于学生也是一次较好的实践训练。教师要善于发掘这样的资源, 并加以充分运用, 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情感。

三、地理教学中强化读图能力培养的注意点

上一篇: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总结下一篇:口腔科人员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