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教案

2024-08-01

会计基础教案(共8篇)

1.会计基础教案 篇一

1.教案题头:

周次:

星期:

授课时间: 2.课题:项目二

设置账户

任务一

了解会计对象

3.教学目标:本项目主要介绍了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及账户的相关内容。包括会计六要素的的概念、特点、内容;会计等式的内容及经济业务类型;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分类;账户的设置及其基本结构。

4.教学重点、难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及账户.会计六要素的的概念、特点、内容;会计等式的内容及经济业务类型;会计科目的概念及分类;账户的设置及其基本结构。5.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6.教具:黑板、多媒体。7.时间分配:90分钟。

8.教学过程:项目二

设置账户

任务一

了解会计对象

9.作业布置: 10.审批: 11.后记: 12.小结:

2.会计基础教案 篇二

会计基础工作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否, 不仅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而且还反映了企业会计工作和企业管理水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和会计职能的扩展, 会计基础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1 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是指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的统称, 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传递、保管;会计账簿的设置、格式登记、核对、结账;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格式设计、编制和审核要求, 报送期限;会计档案的归档要求、保管期限、移交手续、销毁程序;会计电算化的硬件和软件要求、数据安全、资料保管;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会计机构的设置要求;会计人员配置和管理要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建立和职责分工;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立和执行;会计工作的交接程序以及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等等。

2 会计基础工作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 大多数单位已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把会计基础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结合起来, 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使会计工作逐步规范, 水平稳步提高, 在单位经营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是, 会计基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突出表现在:

a) 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未根据单位类型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岗位责任制度不明确, 账务处理程序不科学, 内部管理松弛, 内部牵制制度不合理, 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不健全, 计量验收制度不严格, 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制度和财务会计分析制度执行不严密,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b) 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配置不合理。一些单位会计人员存在无会计从业资格上岗, 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熟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也不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未完全按照“互不相容职务”的原理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 没有明确职责权限, 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

c) 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的核算不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 不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 如原始凭证内容不完整, 基本要素不齐全, 购买大宗物品没有清单, 没有验收证明, 支付款项没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据;记账凭证内容不完整, 不能说明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 不符合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 相关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企业的成本数据和盈余状况;自制原始凭证不统一, 白条入库现象屡禁不止;在账户管理中, 未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 “账外账”、“小金库”严重;企业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 而且“账表不符”现象时有发生, 有的企业没有完整正规的报表报送系统, 各表间没有完整严密的勾稽关系;电算化会计知识缺乏或老化, 对本企业电算化会计的软件、硬件及生成的会计资料的组成内容不甚清楚等等。

d) 一些重要会计政策不明晰,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不能遵循一贯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 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电算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严重, 导致会计档案不完整和不安全。

e) 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者有的形同虚设, 使得工作难以按章办事, 工作随意性大, 财务管理与监督作用大打折扣。

3 产生问题的原因

a) 企业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及其他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薄弱。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 即内部会计管理失控, 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有些企业资产负债管理无序, 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 不重视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 新增固定资产不记账, 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相当普遍。

b) 相关法制不够完善与健全, 现有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不够, 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法制环境。尽管《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现金管理条例》、《税收征管法》等相关法规对弄虚作假和会计核算不规范行为作了许多规定与限制, 但有不少制度法规范围和标准滞后于新的经济形势, 远远不能够满足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给会计核算中不规范行为提供了温床。

c) 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陈旧, 内部监督不力。对会计人员管理观念陈旧, 会计人员选用上任人唯亲;管理方式上过度集权, 不够民主, 管理随意性强, 缺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抑制了会计从业人员的积极性。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 往往一个人身兼数职, 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这些问题, 不仅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 对各单位的经营管理工作产生了极为严重的消极影响,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因此,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逐步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4 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措施

4.1 提高认识, 加强管理

各级领导部门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如汾西矿业集团公司为了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工作,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水平, 连续数年积极开展会计质量达标升级活动, 制定了会计质量标准化达标升级考核细则, 每半年在集团公司范围内进行检查考评, 并对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实行奖优罚劣机制, 有力地促进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扎实、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 为公司的做强做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2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制度是为规范企业财务行为, 明确财务职能所制定的一系列制度, 内容庞杂, 要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本单位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 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 使企业核算更加明确、简化, 业务流程更加优化, 运行效率更加提高。在实行电算化会计条件下, 更应加强职责划分, 将不同功能工作分由几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完成, 以防止一个部门和人员可以操纵整个财务处理过程, 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 同时还应当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 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行、债权债务的管理等。只有这样, 才能使会计管理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使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 最大限度地发挥财会人员的积极性, 使财务工作能够稳步有序地进行。

4.3 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其有效的运行, 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保证, 因此,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 科学设置会计岗位, 合理配置财务人员, 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权限, 对不相容职务进行分离, 建立内部牵制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 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其次, 建立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会计岗位定期轮换, 不但可以让财务人员全面掌握会计业务, 提高业务素质, 还能将会计业务中的漏洞在岗位轮换过程中暴露出来, 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最后, 充分发挥内部岗位的牵制作用。从会计凭证到账表的合法性、资产的完整性、成本费用的可靠性及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 把一些违法、违纪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彻底杜绝造假事件, 隔断会计造假的环节和载体, 防止经济舞弊和经营决策的失误, 全面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 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建立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 形成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与制度化, 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4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它可以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企业各种财务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企业资产的经济有效性进行再审核, 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4.5 加强学习培训, 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养

各级财会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 熟悉并能正确执行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 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切实贯彻财务会计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核算细则, 及时、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法制与职业道德警示教育, 强化财务从业人员的法制观念, 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职业道德教育是财务人员继续教育的基石, 应使之经常化、制度化, 通过定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会计工作在全社会的诚信品质和信用度, 使全体财务人员形成“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 遵循准则, 不做假账”的职业理念, 这是每个财务人员必须遵守的铁定法则。财务人员要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 要坚持原则, 实事求是, 要抱着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投入到会计核算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参与企业全面管理, 使企业的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5 结语

总之,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量大的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广泛开展, 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各单位要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利用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契机, 努力推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促进单位内部制约机制不断完善, 全面提高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薛秀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J].经济师, 2007 (11) :159-160.

3.会计基础教案 篇三

关键词:会计基础工作 现状 成因 会计信息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159-01

会计作为一项以提供会计信息为基本职能的专业管理行为,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国家宏 观调控、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企业外部相关决策三方面的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满足 真实、相关、及时等要求,其中真实性是最根本的要求。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真实的会计 事项记录,才能出具真实的会计信息,才能使信息使用者做出合理有效的经济决策,会计信 息真实与否,同时也对会计职业形象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以及近年 来外部审计和内部会计基础工作检查的情况,谈谈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想法。

一、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和成因

1.内控制度不健全,相互脱节,不够精细化,缺乏可行性,未能实现约束作用;授权 审批制度执行不彻底,不能做到层层把关、各行其职;缺乏严格的业务流程,处理会计业务 随意性大。

2.内部监督体系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内部审计和财务内部审核、稽核构成了对会计业 务的再监督体系,充分的监督是查错防弊、杜绝“跑冒滴漏”的最佳途径。财务内部审核、 稽核是内部监督的基本职能,必须有效发挥,若审查不严,就会出现非正规票据或非有效资 料入账现象,导致会计确认资料不完备,记账凭证没有相对应的有效业务票据支撑等等,诸 如此类现象,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和完整性。同时,会计人员不到位,一人身兼数职, 审核人员精力分散,也是影响内部审核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单位内部审计的力度,往往从 本单位的利益考虑,当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其职能就变为“一致对外”,很大 程度上影响了会计监督的力度。

3.利益驱动,只考虑本单位的利益,为了完成年度经济目标,人为调整报告期会计利 润,来年再进行追溯调整。

4.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理解和把握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低下,造成账务处理混乱。会 计制度的不断变化,对传统的会计做法带来较大影响,不能及时更新知识,造成不能准确处 理会计事项。

5.审计、检查的问题整改不彻底,即使整改,也是就事论事,不能从整改问题中吸取 教训,同类问题以后照样会出现。

6.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会计档案的保管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会计档案是财务工作 的重要史料。有些单位对会计档案保管不重视,会计资料保存不完整,随便堆放,为日后查 阅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因此而带来经济纠纷。

二、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1.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内部会计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保 护资产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 法、措施和程序。因为会计并不是单纯的技术性信息系统,而是含有经济后果的,牵涉到各 方经济利益关系,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及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也就是 对含有经济后果的“公共产品”产生过程的强制性制度规范,会计制度、准则、规范的制定 ,不仅是为了寻求一个更好的会计程序,更是寻求一个平衡有关各方经济利益关系的政治程 序,一个企业要有长足的发展,必须建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规范和监督会计活动行为,使 会计活动始终处于有序状态。

(1)统一领导,全员参与。会计内控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是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不仅需要单位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协作,更需要组织上强有力的领导,单位负责人 要亲自出马,对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制定实行组织上的统一领导策划,建立“自上而下、自下 而上”的沟通渠道,变少数部门的行为为单位管理部门的一致行为,变临时行为为持之以恒 的长期行为,变管理者行为为全员参加行为,让内部会计控制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事项的 所有人员,使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这样的会计控制体系,才能持 之以恒地有效实施。

(2)建立会计工作标准,明确职责划分。会计工作标准就是对重复性的会计实务所制 定的统一的会计处理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包括质量标准、行为标准、时间标准,使会计管 理经验不断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也就是将会计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素之间的衔接关 系、各自的责任、工作程序等用标准的形式加以确定,同时建立岗位标准考评体系,从而实 现会计管理的科学化。;二是制定细致的业务处理流程,对会计凭证制作、会计账簿的登记 和财务报告编制等处理的全过程,要有详细的处理和流转步骤,明确各个环节所需要的会 计资料,确定业务控制的关键点,方便其他人员和部门的配合,使得会计工作依据充分,保 证了财务工作公开透明,有利于内外部监督,从而提高工作质量,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职责划分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则,主要解决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不相容职务相 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 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使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 制,最大限度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3)建立会计基础工作检查评价制度,加强财务风险控制。会计基础工作过程的检查 、评价制度,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采取边查边纠的手段, 才能将错误扼制在萌芽状态;评价的目的是提高,明确检查考核的标准和内容,将检查结果 反馈并整改,全面提升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同时将检查结果作为财务工作评选先进的前提条 件;应建立检查结果整改考核制度,确保对检查意见的贯彻落实,以后杜绝同类现象的发生 。

2.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利用外部审计成果。常态化的内部审计机制,可以有力促进企 业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执行。审计是以改进经营管理、服务经济发展为最终目的,通过对 问题的分析、评价,出具合理可行的改进建议,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所以加强企业会 计活动全过程的内部审计,可以从源头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和完整,推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化。近年来,外部审计不断进入,从“外人”的角度为企业提出了建设性改进建议,利用外 部审计成果,更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体提高。

3.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提高利用效果。会计档案是会计工作的重要历史资料。会计档 案的保管必须齐全,不仅包括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和财务报告类,还应包括银行存款余 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等其他重要的会计专业资料。规范化的会计档案管理,不仅外观美观 ,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其利用效果。企业应当对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按类别统一格式和规格装 订,达到整齐划一,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4.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会计队伍,是保 证做好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职能的前提。会计工作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要求有较高的 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 基本出发点,后续的培训学习必须加强。企业应建立常规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加大培训 力度,提升财务人员业务素质。财政部于2006年2月正式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这将成为 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企业财务人员和财务系统的适应能力将是一次巨大考验,全 体财务人员面临极大不适应,所以加强会计人员培训,提高会计知识理论水平,是当前会计 人员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与此同时,也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做假账”是最 基本的要求。

(作者单位:陕西省电力公司 陕西西安 710048)

4.基础会计(第四版)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 了解会计的概念。

◆ 能说出会计的对象。

◆ 能解释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 了解我国现阶段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 能区分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的关系。

◆ 能举例说明会计机构的内部牵制制度。

◆ 能说出会计岗位的划分。

◆ 了解会计法规的组成,能说出会计法的基本内容。

◆ 能解释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时数

◆ 讲授:4学时。

第一节 会计的概述

什么是会计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基本形式,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任何社会的经济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管理越要加强,会计就越重要。

会计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它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创新。

会计学科的分类

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管理是通过会计的职能来实现的。会计的职能就是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内在的客观功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亦称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从核算的时间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从核算的内容看,它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和考核。

会计的基本职能可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监督的核心就是要干预经济活动,使之遵守国家法令、法规,保证财经制度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要从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出发,对每项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事前、事中监督,以防止损失浪费。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第一,以国家的财经政策、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为准绳,对即将进行或已经进行的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第二,从单位内部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将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全过程,以评价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有效,能否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对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监督,以保护国家财产的安全完整。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职能关系十分密切,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就无法进行监督,只有正确地核算,监督才有真实可靠的依据。而监督则是核算的继续,如果只有核算而不进行监督,就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作用,只有严格地进行监督,核算所提供的数据资料,才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会计的特点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

会计的特点

2.会计具有连续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会计的特点

3.会计具有一整套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

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会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实用的专门核算方法,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和计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这些专门核算方法相互联系,相互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及其结果的方法体系,是会计管理区别于其他经济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二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结构

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

财政部的管理职责

1.主要任务

在我国,由财政部的会计事务管理司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的主要任务是在财政部领导下管理全国会计工作,制定全国性的会计法令、制度、规划和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财政部的管理职责

2.具体职责

(1)制定全国的会计法令、规章、制度,组织贯彻实施国家的有关会计法令、法规,审查各地区、各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办法。

(2)了解、检查全国的会计工作情况,总结、交流会计工作经验,研究、制定改进会计工作的措施。

(3)制定全国会计干部培训规划,推动和协助各地区、各部门做好会计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

(4)管理、监督注册会计事务所的业务工作,组织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批准注册会计师,颁发注册会计师证书。

(5)同有关部门一起制定有关会计干部专业技术职务制度的办法,并贯彻实施。

(6)管理报批外国会计公司在我国设立常驻代表机构,并依法对其业务进行管理、监督。按国家有关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厅、局也设置会计事务管理处,作为管理省、市、自治区会计工作的办事机构。

财政部的管理职责

3.会计管理体制原则

第三节 企业的经济活动与经济业务

企业的经济活动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沿着供应、生产、销售三个经营过程,会发生一系列与现金、银行存款有关的经济活动。其中,现金或银行存款都是货币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又回到货币资金,这是一个资金循环过程。

企业的经济业务

经济业务是指通过会计来核算和监督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具体事项,又称会计事项。会计对象

通常,凡是特定对象中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对象,它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这些经济活动只要是真实、合法、合理的,就应该对其进行会计处理。

第四节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

会计机构设置要求

会计机构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处理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都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会计机构设置原则

1.根据企业单位的规模大小、会计工作的繁简来确定会计机构的设置形式。

2.会计机构的设置应建立在科学组织、合理分工的基础上。

3.应按“内部牵制”的原则做好会计机构的内部分工。

企业会计工作组织形式

会计从业资格

在我国,各单位都必须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同时,凡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准入证”。

会计人员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将会计的主要职责规定为进行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两个重要方面。《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明确了会计人员的具体职责:

(1)会计人员应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遵守各项收支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合理使用资金,正确计算各项税金并保证及时入库。

(2)按《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认真进行会计核算,即记账、算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日清月结,按期报账。

(3)按照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合理使用贷款,加强现金管理,做好货款的结算工作。

(4)按照经济管理的要求,定期检查、分析财务计划、各项预算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的潜力,考核企业资金的使用效果,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单位领导提出建议。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的要求,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等档案资料。

(6)遵守、维护国家财经制度及财经纪律,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会计人员的工作权限

《会计人员职权条例》中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具有下列工作权限:

(1)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定定额,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

(2)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国家批准的计划、预算,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和各项财务会计制度。

(3)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可供选择的会计工作岗位

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

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工作岗位,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

第五节 会计法律规范体系

我国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根据我国法律规范的构成和层次,现阶段我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构成和层次如下图所示。

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即会计法,是指调整社会经济生活关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会计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法律。它是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其他会计法律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工作的最高准则,是会计机构、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根本大法。

会计法规

会计法规是指调整社会经济生活关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根据我国法规体系的构成,按照制定或批准的机关不同,会计法规也可分为会计行政法规、地方性会计法规和自治会计法规。其中,会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是会计法律的补充和具体化,法律效力上仅次于会计法,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总会计师条例》、《会计职称条例》等。地方性会计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发布,制定的依据是会计法,并要与会计行政法规不相抵触。

会计规章

1.会计规章的概念

会计规章主要是指由主管全国会计工作的行政机关——财政部就会计工作中的某些方面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其他各部门依据其职责制定的有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也属于会计规章,但必须报财政部审核或者备案。会计规章的制定依据是会计法律和会计行政法规。

2.会计规章的分类

第二章 会计要素及会计平衡公式

学习目标

◆ 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

◆ 能熟练地说出会计要素的构成。

◆ 能解释会计基本等式。

◆ 能根据会计平衡公式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经济业务类型对会计要素的影响。

◆ 能熟练地说出会计各要素的具体内容。

学习时数

◆ 讲授:4学时

◆ 实训:2学时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的概念和组成内容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要素的简称。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的个体内容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组成部分,是会计报表内容的基本框架,也是账户的归并和概括。

企业会计的基本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方面。

资产的概念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的组成内容

负债的概念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负债的组成内容

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即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权益的组成内容

所有者权益具体表现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组成内容

费用的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组成内容

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的组成内容

第二节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它是整个会计方法体系的基础。会计核算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七种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第三节 会计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会计平衡公式

静态等式关系

动态等式关系

会计基本等式

会计基本等式的运用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是复式记账、账户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也是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理论基础。

某公司2011年1月1日资产负债表如下:

该公司一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例1】1月5日,公司接受投资单位投入大型设备一台,价值200000元。

【例2】1月10日,公司以银行存款100000元偿还短期借款。

【例3】1月14日,公司以银行存款购入原材料100000元。

【例4】1月20日,公司开出商业承兑汇票一张,金额为50000元,以抵付前欠应付账款。

会计基本等式对经济业务的影响

任何企业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产与权益的变化关系无非是这样的四种类型,即:

1.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

2.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

3.资产之间有增有减;

4.权益之间有增有减;

以上四种类型的经济业务对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第三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

学习目标

◆ 了解会计科目的概念。

◆ 能说出会计科目的分类。

◆ 理解账户的概念。

◆ 能根据账户设置原则,熟练地设置账户。

◆ 能正确地识别账户的基本结构。

◆ 明确会计科目与账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 能解释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

◆ 能说出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 明确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的含义。

◆ 能借助试算平衡原理编制试算平衡表。

◆ 能说出账户的平行登记方法的要点。

◆ 能熟练地编制简单的会计分录。

学习时数

◆ 讲授:6学时

◆ 实训:2学时

第一节 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不同的经济内容和管理需要进行分类的项目。通常,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也可简称为科目。

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既要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又要适合企业的特点;

(2)既要便于反映会计要素的总括情况,又要便于反映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

(3)既要满足本单位经济管理的需要,又要满足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4)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会计科目的分类

1.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如下

会计科目的分类

2.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分类如下

设置账户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一种载体。它由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结构两部分组成。

会计科目和账户在会计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账户的基本结构

账户的基本结构可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即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额,一方登记减少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为余额。账户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增加,哪一方登记数额的减少,取决于所记录经济业务和账户的性质。账户的这种结构也可以用“T”形账户这种简化形式来表示。

账户的正规格式

账户的正规格式一般包括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记账凭证的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加额和减少额及余额等。

第二节

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

复式记账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1.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3.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

4.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其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资产类账户的账户结构和格式

资产类账户以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资产的结存额。

资产账户的结构如图所示。

资产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与本期发生额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收入类账户的账户结构和格式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权益类账户基本相同,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和结转额,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收入账户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费用类账户的账户结构和格式

费用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账户基本相同,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额和结转额,期末一般没有余额。

费用账户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确定会计分录

为了准确地将经济业务及时地登记到相应账户中去,在经济业务发生后,需要先确定会计分录。所谓会计分录,就是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会记分录的三个要素是:确定账户名称、确定记账方向、确定应记金额。

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所登记的账户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有时是一个账户的借方对另一个账户的贷方;有时是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对几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账户之间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登记账户

各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以后,还应将会计分录的数据记入各有关账户中去,这个记账过程通常称为“过账”。过账以后,一般要在月末进行结账,即结算出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合计和期末余额。

试算平衡

在借贷记账法下,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是用借、贷相等的金额来记录的,因此全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也必然相等,从而全部账户的借方余额与贷方余额也必然相等。这就形成了账户之间的一系列平衡关系,这种平衡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全部账户的期初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期初贷方余额合计数;

(2)全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

(3)全部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等于全部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合计数。

利用三个方面的平衡关系可进行试算

平衡。

第三节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关系

为满足经济管理对会计资料的不同要求,会计上同时设置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关系是:总分类账户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统驭的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其归属的总分类账户则起着补充、具体说明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只是反映经济业务的详细程度不同,但是二者登记的原始依据是相同的,核算的内容也是相同的。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的要点

通过平行登记,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之间在登记金额上就形成了如下关系:

以上这种金额上的关系也称为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勾稽关系,这一勾稽关系也是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相互核对的理论依据。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的要点

假设虹宇工厂“原材料”和“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结存额如下表所示。

本月材料收发及应付账款业务如下:

根据上述资料,进行平行登记:

1.“原材料”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账户的平行登记

(1)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先登记期初余额180 000元;同时在“甲材料”、“乙材料”明细分类账户,分别按数量、单价和金额登记期初余额。

(2)将本月收入的材料逐笔记入总分类账户的借方;同时将收入的各种材料分别按数量、单价和金额,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借方。

(3)将本月发出材料的合计数522 000元,记入“原材料”总分类账户的贷方;同时将发出的各种材料分别按数量、单价和金额,记入有关明细分类账户的贷方。

(4)月末,对“原材料”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进行结账,结出本期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并进行相互核对。

“原材料”总账与所属明细账平行登记的结果: 原材料,甲材料、乙材料、丙材料。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的方法

假设虹宇工厂“原材料”和“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结存额如下表所示。

本月材料收发及应付账款业务如下:

2.“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在“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与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先登记期初余额。

(2)将本期发生的新债务和清偿负债,按发生日期先后记入“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和所属明细分类账户。

(3)月末,对“应付账款”总账和所属明细账进行结账,结出本期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并进行相互核对。

“应付账款”总账与所属明细账平行登记结果:应付账款,红旗工厂、兴华工厂、通达工厂。

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的方法

从上述平行登记的结果可以看出,“原材料”和“应付账款”总分类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及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期初、期末余额之和及本期借、贷方发生额之和都是相等的。利用这种相等的关系,可以核对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登记是否正确。如有不同,就表明记账出现差错,即应查明予以更正。核对的方法,可将各明细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及余额相加,与总分类账直接核对,也可以编制本期发生额及余额明细表与总分类账户核对。根据本例,编制“原材料”和“应付账款”的本期发生额及余额明细表,如表

5、表6所示。

第四章 会计凭证

学习目标

◆ 了解会计凭证的概念。

◆ 能说出会计凭证的种类。

◆ 能熟练地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 知道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和保管方法。

◆ 能独立地装订会计凭证。

学习时数

◆ 讲授:4学时

◆ 实训:2学时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会计凭证的概念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始环节。

会计凭证的种类

第二节 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的概念

原始凭证是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是进行会计核算、具有法律效力的原始书面证明。

外来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本企业在同外单位或个人发生经济业务往来过程中,当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外单

位或个人手中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物时收到的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提货单;企业送交款

时,收到的收款收据;银行开出的收款、付款的结算凭证;各种车票、船票、机票等。

自制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由本单位业务经办部门或个人自行填制的原始凭证。如购入

材料验收入库时,由仓库保管人员按照规定手续填制的收料单;车间或部门向仓库领用材料时,按要求填写 的领料单;还有产品验收入库的入库单,出差人员填报的差旅费报销单,工资结算的工资表等。

一次原始凭证

一次原始凭证是指一次只记录一项经济业务或同时记录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一次原始凭证填制时,一次性完成各项手续,如各种外来原始凭证以及自制原始凭证中的入库单、领料单等。

累计原始凭证

累计原始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录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累计原始凭证有效使用多次,陆续完成手续,到期满后,结出累计总额,再以此作为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如自制原始凭证中的限额领料单、累计销售凭证等。

对于平日经济业务繁忙,收发、填写原始凭证数量较大的企业,也可以通过编制汇总原始凭证,来简化核算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便于对原始凭证的使用和核对。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定期根据若干项同类性质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依据有关要求整理编制汇总完成的一种原始凭证。如材料耗用汇总表、收发料凭证汇总表等。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起点和基础,是记账的原始依据。任何一张原始凭证都必须同时具备一些相同的内容,这些内容被称为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或基本要素。原始凭证包括的基本内容如图所示。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为保证会计基础工作和全部会计核算的质量,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和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在原始凭证填制过程中应遵守的填制要求如图所示。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原始凭证填制举例:

1.2010年6月5日,新南公司从宏大贸易公司购进办公用品一批,共计2400元,开出转账支票付清款项。

新南公司开出的“转账支票”的填制方法:

宏大贸易公司 开出的“零售业专用发票”的填制方法:

2.2010年6月8日,新南公司从天津恒源公司购进原材料一批到货,经验收入库,货款上月已付款。

新南公司填制的“材料入库单”填制方法:

原始凭证的审核要求

原始凭证必须经过会计主管人员或指定人员进行认真严格的、逐项审查核实后,方能作为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账簿的依据。审核原始凭证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第三节 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的概念

记账凭证是由企业财会部门根据已审核的原始凭证填制的、载有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文件。

记账凭证的种类

记账凭证按照其记录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形式,如图所示。

记账凭证的内容

按照会计核算的要求,通过记账凭证来确定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应登记的账户的名称、应借应贷的金额等,因此记账凭证也是用来确定会计分录的一种核算形式。所以,不论采用何种格式,记账凭证都必须具备相同的基本内容,如图所示。

企业若以自制的原始凭证或者原始凭证汇总表替代记账凭证的,则替代单证也必须具备记账凭证应有的项目。

记账凭证填制的要求

记账凭证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但记账凭证本身并不是原始单据,不完全具备法律效力,因此,一般不能用记账凭证来代替原始单据。记账凭证作为进行下一步会计核算的依据,必须保证记账凭证的质量,以确保账簿记录的准确性。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审核原始凭证

2.确定采用何种记账凭证

3.填写记账凭证的日期

4.填写记账凭证编号

5.填写记账凭证的内容摘要

6.填写会计科目和编制会计分录

7.填写金额栏数字

8.注销记账凭证中空行

9.注明所附原始凭证的件(张)数

10.记账凭证的签章

分数编号法;记账凭证编号法;记账凭证附件张数的计算方法;记账凭证附件的处理

收款凭证填制的方法

收款凭证是根据有关反映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1.收款凭证的左上方“借方科目”应填写“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

2.正上方“年、月、日”应按收款凭证的编制日期填写。

3.右上方“字第号”是收款凭证的编号,应按收款凭证的填制顺序填写,如现金收款业务,应按其本期编制的收款凭证顺序填写“现收字第1号”、“现收字第2号”„„,银行存款收款业务按顺序填写“银收字第001号”、“银收字第002号”„„,依此类推,自成系统顺延编号,按月编制,并注意不要错号、重号、漏号。

4.“摘要”栏填写经济业务的内容,要求简明扼要。

5.《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篇五

《基础会计学》授课教案 第十一讲 内部控制与职业道德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

2、理解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3、掌握货币资金控制的主要方法

4、正确理解商业伦理内涵与外延

5、熟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

6、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二、学时安排

会计专业学生:

4学时

非会计专业学生:2学时

三、授课内容

2004年12月,中国航油集团唯一的海外公司——中国航油(新加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总计亏损5.5亿美金。

中航油的《风险管理手册》是由安永于2002年制定的,与其他国际石油公司操作规定基本一致。中航油内部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手册规定,每名交易员亏损20万美元时必须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汇报;亏损37.5万美元时,向CEO汇报;亏损50万美元时,必须斩仓。

公司缺乏对其内部控制状况定期进行有效的评价(CSA)。

普华表示,由于当时(2002年)尚未开始期权业务,中航油的《风险管理手册》没有包含期权交易的具体条款,但手册规定了对公司衍生品交易的“止损”限额,公司管理层和交易员应该明白手册中限额代表着公司能承受的交易风险和损失,如果做到这一点就不会发生这么大的损失。同时《风险管理手册》包含了引进新业务产品的具体要求,对新的产品进行交易必须在一个委员会和总裁的推荐下获得董事会的批准。普华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该业务得到了董事会批准。

•调查报告指出,2003年底至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错误地判断了油价走势,卖出了买权并买入了卖权,导致期权盘位到期时面临亏损。为了避免亏损,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2004年1月到9月先后进行了三次挪盘,即买回期权以关闭原先盘位,同时出售期限更长、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权。每次挪盘均成倍扩大了风险,该风险在油价上升时呈指数级数的扩大,公司面临不断增长的保证金支付要求,最后终于无力支付,从而导致了公司目前的财务困境。

普华的报告认为,以下因素造成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期权投机交易上遭到重大损失:(1)对油价走势的错误判断;

(2)没有按照行业标准评估期权组合价值;(3)没有针对期权交易的风险管理规定;

(4)董事会特别是审计委员会就公司投机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尽职等。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新加坡公司聘请普华出任公司特别审计师。经过6个月左右的调查,普华完成了导致中航油投机石油期权交易亏损的调查工作。•台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曼尼说:

在美国的统计显示,一家公司创立后5年,仍然存活的机会率是30%至35%,我们做了个问卷调查,问创业者他们估计自己在5年后的成功率有多少,平均答案是80%至90%,有的甚至回答100%”。“他们当中很可能知道平均成功率只是30%至35%,但人们总是以为自己就是那30%至35%,不少人看自身的事情都比现实来得乐观”。——21世纪经济报道 2004.11.22 第3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二)内容控制的基本原理

L.R.Dicksee最早于1905年提出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他认为,内部牵制由三个要素构成:职责分工;会计记录;人员轮换。

George E.Bennett发展了内部牵制的概念,他于1930年给内部牵制制度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内部牵制是账户和程序组成的协作系统,这个系统使得员工在从事本身工作时,独立地对其他员工的工作进行连续性的检查,以确定其舞弊的可能性。

20世纪40年代以前,通常使用的都是“内部牵制”,主要是为保护财产安全而设置。内部牵制的两个设想是:

(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的错误机会较少;(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内部牵制只是抓住了内部控制的部分内容,显然过于狭隘。

1947年,AICPA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其《审计准则暂行公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内部控制这一概念。1949年,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了一分特别报告“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审计人员的重要性”。

该报告首次给内部控制制度下了如下权威定义:

包括组织的组成结构及该组织为保护其财产安全、检查其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保证既定的管理政策得以实施而采取的所有方法和措施。

1988年,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提出“内部控制结构”这一概念。第55号公告指出: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了对实现特定公司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构成的有机总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及控制程序三个部分。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一组因素的统称。它们包括:

A.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对实现利润目标、其他目标或预算的态度、对待风险的态度、对控制的需求、对内部和公开财务报表的重要性和尊严的态度等。

B.组织结构: C.董事会的职能;

D.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 E.管理控制方法; F.内部审计;

G.人事政策和实务; H.外部影响。

(2)会计系统会计系统是企业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和报告企业交易,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一个的效的会计系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

A.确认并记录所有真实的交易;

B.及时且充分详细地描述交易,以便在财务报表上对交易作恰当的分类; C.计量交易的价值,以便在财务报表 上记录其恰当的货币金额; D.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以便将交易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 E.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地表达的披露交易及相关事项。

(3)控制程序控制程序同其他两个要素一样,也是为了合理保证公司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它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融合于控制环境或会计系统的特定组成部分。控制程序主要包括:

A.恰当授权;

B.职责分离(交易活动一般可划分:授权、执行、记录、核准和保管); C.凭证和记录;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D.按近控制; E.独立检查。

4、内部控制的完整框架1985年,由AICPA、IIA、FEI、AAA、IMA等共同发起成立了“全国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即Treadway委员会)。两年后,根据该会的建议,其赞助机构又成立了专门研究内部控制问题的组织,即COSO委员会。-------1992年美国国会的“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NCFR)下属的由AAA、AICPA、IIA、FEI和IMA等专业团体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1)COSO报告的目标

1992年,COSO提出了著名的“内部控制的完整框架”的研究报告,1994年进行了增补。COSO报告提出内部控制的目标有三个:

A.提高经营效率,取得好的经营效果; B.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C.遵循有关的法规制度。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应该来源于管理阶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过程相结合。

(3)内部控制的要素 A.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核心是企业中的人及其活动。人的活动在环境中进行,人的品性包括操守、价值观和能力等,它们是构成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又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要素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要素的核心。控制环境为其他要素提供了基础。

COSO报告为评价每一个因素提出了操作指南。如,管理的哲学和经营风格可通过检查管理层所接受的经营风格的性质、管理层与下属相互关系的次数、管理层对财务报告的态度等来评估。

B.风险评估

企业必须制定目标,该目标必须和生产、营销、财务等作业相结合。为此,企业也必须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以了解自己所面临的风险,并适时加以处理。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风险识别包含检查诸如技术开发、竞争和经济变化等因素,以及诸如人员质量、组织活动的性质和信息系统处理的特征等内部因素。风险分析涉及重要性的评价、风险发生可能性的评估,并要考虑如何管理风险。

C.控制活动

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以帮助管理当局保证其控制目标的实现,其用以辨认并用以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业已有效落实。

组织控制活动包括了确保雇员执行管理层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包括控制系统的审核、实物控制、职务分离和信息系统控制。

D.信息和沟通

围绕在控制活动周围的是信息与沟通系统。这些系统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取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并交换这些信息。

对信息系统的识别、掌握报告财务和经营信息对控制组织的活动是有用的。在组织内部,职员必须取得使他们能理解自身在内部控制系统中作用的信息,认真履行其内部控制的责任。如有必要,向高层管理者报告问题。

信息和沟通系统使当事机构的人员能够掌握和交换所需信息,以便执行、管理和控制其经营状况。

E.监督

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监控是一个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组织的过程。

管理层通过检查定期的控制活动所形成的结果以及实施特定的评价来监控测控制系统。定期的控制活动包括交实物资产与所记录的数据相比较、培训研究会以及外审计师和内部审计师的检查。特定的评价在范围和次数上是不确定的。定期控制活动期发现的缺陷要经常向负责任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监督人员报告;特定评估期间找出的缺陷要正常地与组织的高层沟通。2003年7月美国COSO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讨论稿,并于2004年4月颁布正文。同1992年的COSO报告相比,新的COSO报告增加了一个观念、一个目标、两个概念和三个要素。

“观念”指风险组合观,即企业风险管理要求企业管理者以风险组合的观点看待风险,对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措施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在风险偏好的范围内。

“目标”指战略目标,即企业的目标包括战略目标,并且该目标覆盖了企业编制的所有报告。

“概念”指针对风险度量提出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概念。风险偏好指企业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愿意接受的风险的数量。风险容忍度指在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差异的可接受程度。

“要素”指目标制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反映。(1)风险管理的定义

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风险管理目标

战略目标:战略目标与高层目标相关,和企业使命相一致并支持它。经营目标:经营目标与企业运营的效果和效率有关,包括业绩和利润目标,运营变化以管理层对结构和业绩的选择为基础。

报告目标:报告目标与组织报告可靠性有关,包括对内和对外报告,以及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遵循目标:遵循目标与组织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有关。(3)企业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 A.内部环境

体现了整个组织的特征,影响到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是其他风险管理构成要素的基础,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规则和概括。内部环境包括企业风险管理哲学、风险偏好和风险文化、董事会的缺陷、企业员工的忠诚度、价值取向、管理哲学和运营模式、权责划分、人力资源政策等。

B.目标设定

每个企业都要面临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设定目标是企业进行有效地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对策的前提。设定目标应当区分不同的管理层次和内部结构,目标应当建立在战略的高度,为企业的运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遵循目标建立一个基础。设定目标还应当与企业风险偏好保持一致。

C.事项识别

业管理层应当识别影响企业战略实施成功和企业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对企业带来消极影响的事项被称为风险,要求管理层进行评估和采取措施。具有积极作用的事项可以抵销负面的的影响或者给企业带来机会,管理层将机会和企业战略、目标制定结合起来。企业管理层在识别潜在事项时,应当从整个企业组织的角度进行考虑。

D.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与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有关,管理层应当从可能性和影响两个方面来评估事项。通常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潜在事项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可以被逐个测试到。对潜在的负面事项的评估包括固有风险评估和剩余风险评估。风险对策(风险反映)(Risk Response)风险评估结束之后,管理层应当决定该如何应对风险。风险应对策略主要有回避、减缓、分担和接受四种。在制定应对策略时,管理层应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在风险容忍度和预期范围内选择应对策略。

F.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能有助于确保管理层对风险对策执行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它贯穿于整个组织、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各个层次和不同的功能部门,具体包括支持、授权、证实、确认、业绩评价、资产保全和责任明确。

G.信息和沟通

每个企业都需要识别和记录那些有关企业管理的外部事项和内部事项的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以适应的方式在规定的期限内传达给企业员工来实施企业风险管理和其他任务。信息系统将企业内部产生的数据资料和外部事项、活动、状况等信息,提供给管理决策使用。通过在组织内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能够产生有效的沟通。企业全体人员都应从管理层处清楚地获得必须在企业风险管理中承担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当明确自己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角色,自己如何与其他人的工作进行协调。企业必须建立一种向上反馈重要信息的沟通方式,并且在对外方面也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

H.监督

企业风险管理活动应当建立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是对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和各组成部分效绩进行评价的过程。通过持续监督和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的结合来实现监督。持续监督是对日常的管理活动采取的,个别评价则主要是根据评估风险的性质和程度,以及持续监督过程的效率来确立。因此企业风险管理中的缺陷可由下而上传递,从而使重要的问题传递到管理层和董事会。

企业的层级,包括整个企业、各职能部门、各条业务线及下属各个子公司。企业风险管理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都是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的;企业各个层级都要坚持服从企业的四个目标;第个层级都必须从以上八个方面进行风险管理,该框架适合各种类型的企业或机构的风险管理。

1、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1)背景 A.出台背景

B.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2)总则

A.规范适合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B.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3)内控的目标

A、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B、防止并及时发现问题,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C、确保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4)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A.合法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D.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 E.成本效益原则 F.适时性原则

(5)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A.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的收支和保管应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应当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

B.实物资产:建立岗位责任制、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点进行控制。

C.对外投资:建立规范的对外投资决策机制和程序,通过实行重大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联签等责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的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会计控制。

D.工程项目:单位应当建立规范和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招投标、质量管理等环节的会计控制,防范决策失误及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的舞弊行为。

E.采购与付款:加强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会计控制。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F.筹资:合理确定筹规模和筹资结构、选择筹资方式,降低资金成本,防范财务风险,确保筹资款的合理、有效使用。

G.销售与付款:单位应在制定商品或劳务定价、信用标准和条件、收款方式等销售政策时,充分发挥会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加强合同订立、商品发出和账款回收的会计控制,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

H.成本费用: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I.担保: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保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财务状况,防范潜在的风险,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6)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A.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B.授权批准控制 C.会计系统控制 D.预算控制 E.财产保全控制 G.风险控制 H.内部报告控制 I.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7)内部会计控制的检查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 B.写出检查报告,提出改进意见

C.提出处理意见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

(1)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2)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3)单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应配备合格的人员,并根据单位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轮换。(4)单位应按规定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支付业务: A.支付申请; B.支付审批; C.支付复核; D.办理支付。

(5)现金与银行存款的管理

A.加强现金库存的限额管理,遵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

B.不以坐支、透支、私设“小金库”,收账不入账,遵守《支付结算办法》。

(6)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所谓商业伦理,就是说商业活动不能违背人类所达成的伦理共识。商业伦理是企业应该遵守的美德,即所谓的“不积善则不积财,好的商业伦理可以转化成财富,好的商业伦理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原动力。”

今天,美国最高的经济需求就是最高的道德标准---这些标准要有严格的法律来执行,还要由有责任心的商界领袖来遵守。

乔治-布什:《公司的责任》的演说(2002年7月9日)只有两种因素使人的决心付之于行动,即恐惧和自我利益。

拿破伦-波拿巴

一个现实当中的例子:“一杯热水”--航空公司商业伦理的缺失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4月26日凌晨2时30分左右,广州白云机场候机区,一位怀抱婴儿的年轻母亲向工作人员“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求求你们给我一杯热水吧,我的小孩才七个月大,怎么能喝凉水、吃饼干呢?”这位母亲跪了足足有20秒,但几名工作人员依然无动于衷。(4月28日《现代快报》)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孔子说:“民无信不立”诚信的三重境界:

王国维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忘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外。’此为第三境界。

(1)诚信与道德

诚信并不单纯是一个道德概念; 诚信还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讲诚信,从长远来看,能够得到更好的经济回报; –有效市场、重复博弈与诚信; –市场会惩罚机会行为者; –诚信、品牌与商誉;

傻子瓜子当年以“短一罚十”创出品牌。(2)诚信与法律(安然与世通)讲求诚信,不仅有经济后果,它还有更深一层的后果; 值得关注的两个事件

–安然事件爆发后,美国国会要求Sherron Waltkins去国会听证。Ms.Waltkins 咨询她的律师,应当关注的事情; 律师问:是否有违章、违法记录; Ms.Waltkins回答说没有;

律师说,放心去吧,你的话有说服力了。通 世界通信的前财务总监Scott Sullvin 被美国政府起诉;

–Sullivan认罪,并与政府合作,指控世界通信前CEO Ebbers,以求从轻发落; –Ebbers的律师经过调查,发现Sullivan 的纪录很糟糕:

磕药; 偷情;

对同事、朋友、华尔街乃至情报部门的官员都撒谎;

–《华尔街日报》2005年2月18日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2、会计职业道德含义

(1)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2)具有相对稳定性(3)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3、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1)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2)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3)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4)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4、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1)性质不同(2)作用范围不同(3)表现形式不同(4)实施保障机制不同

5、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廉洁自律(4)客观公正(5)坚持准则(6)提高技能(7)参与管理(8)强化服务

(七)小结

通过本讲的学习,学生首先要认识到,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会计控制是会计的重要职能,学生应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最新发展(如ERM)。同时有必要对我国的内部会计规则,如财政部的内部会计基本规范和货币资金的控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此外,学生还应掌握商业伦理、职业道德和会计职业道德的知识。该部分的内容将为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内部审计和会计职业道德课题提供一个初步的平台。

四、重点与难点

1、内部控制的要素

2、ERM

3、商业伦理的价值

4、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五、参考及阅读文献

1、财政部会计局编写组 《全国会计职业道德百题知识竞赛试题解析》 大连出版社 2005年5月;

2、徐政旦 朱荣恩 徐建新《内部控制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美国]罗伯特·N.安索尼等著 《会计学——教程与案例》骆珣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查尔斯·亨格伦等著《财务会计教程》(第6版)孙丽军译 陈小悦校 华夏出版社 1998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基础会计学》课程开发组

年版;

5、Steven J.Root, Beyond Coso : Internal Control to Enhance Corporate Governance,Wiley,2002;

6、.14、“Does Your Control System Pass the COSO Test?”, Tone at the Top,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 March 1998.(PDF)http://

16、“What is COSO: Background and Events Leading to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 Published by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COSO)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the(Treadway Commission), Excerpted from: Appendix A of 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1992).http://www.dartmouth.edu/~msimmons/internal-auditing/cosois.htm

6.中职基础会计第六章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总分类核算主要账户的用途、结构。

2、能正确编制企业主要经济业务基本会计分录。

3、能界定利润总额的组成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

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利润核算过程中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

三、教学难点:

生产过程成本的核算

四、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业务进行讲授,并给出实际业务让学生练习。

五、课时安排:

共10课时(总48课时之23—32课时)

第一课时 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筹集资金的核算

二、教学重难点:

资本公积的核算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给出学生实际业务题,如:某日,A投资者以30万元向企业投资,款项存入银行,作为会计我们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二)新课讲授: 筹集资金的账户设置:

1、“实收资本”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登记按法定程序减少的资本数额,贷方登记实际收到的投资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投入资本的实有数。

例如:1日收到国家投入资本500 000元,存入银行。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实收资本——国家资本 500 000

2、“资本公积”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因接受捐赠等而引起的投资者公共积累资本的增减变动情况。借方登记按规定转赠注册资本的数额,贷方登记因接受捐赠等原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数额,期末贷方余额表示资本公积的结余数。

例如:3日收到外商捐赠的设备一台,价值120 000元。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资本公积 120000

3、“短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短期借款,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

例如:5日,向银行借入为期六个月的借款5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短期借款 50000

4、“长期借款”账户(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银行借入的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的增减变动情况。借方登记到期偿还的借款本息,贷方登记借入的各种长期借款的本金以及应付的利息,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尚未偿还的长期借款。

例如:向银行借入期限为三年,年利率为8%的借款1000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长期借款 100000

四、板书:

五、作业:

资金筹集的核算练习题(见习题集)

六、教学总结:

本节内容比较少,核算也比较简单。

第二、三课时供应过程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

2、采购成本的核算 3 供应过程业务核算

三、教学重难点:

采购成本的计算

四、课时说明;

用一课时教授,一课时实操经济业务题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购入原材料收到一张进项增值税发票,在这过程中我们又发生了相关的费用,比如运费,比如挑选费等,该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二)新课内容讲授: 供应过程核算的账户设置:

1、“在途物资”账户(资产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购入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还没入库的材料。

借方反映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贷方反映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借方期末余额反映在途材料。

例如:企业于2003年7月1日向新华工厂购入甲材料5000千克,单价10元,运杂费2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50200 贷:银行存款 50200

2、“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账户(负债类账户)

借方反映:①应购买原材料等支付给供货方的进项税;②已交税金 贷方反映:①销售商品过程中的销项税;②进项税额转出;③出口退税 借方余额表示多交的增值税;贷方余额表示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外购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包括:运输费、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进口关税。

例如:企业于2003年3月17日,向红星工厂购入A材料8000千克,单价50元,增值税68000元,运杂费1000元,货款尚未支付。

借:在途物资—A材料 401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

贷:应付账款—红星工厂 469000

2、“原材料”账户(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库存材料的增减变动情况。

借方反映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反映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借方余额反映库存材料。

企业于2003年4月2日向东风工厂购入B材料5000千克,每千克20元,增值税17000元,运输费5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采购完毕已验收入库,按实际成本入帐。

①购入材料时:

借:在途物资—B材料 1005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 贷:银行存款 117500 ②材料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B材料 100500 贷:在途物资—B材料 100500

3、“应付账款”账户

贷方反映应付给供货方的款项,借方反映归还供货方的款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支付的应付账款的数额。

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成本计算的概念

成本计算就是按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费用,分别计算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二)物资采购成本的内容

物资采购成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构成,其中采购费用包括运杂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和国外进口物资应负担的进口关税等。为简化核算,采购人员的差旅费不计入材料物资采购成本,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三)物资采购成本的计算 公式:某种物资采购成本=该种物资的买价+应负担的采购费用 物资单位成本=物资采购成本÷物资数量

采购费用分配率=采购费用总额÷各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之和

某种物资应负担的采购费用=该种物资的重量(或买价)×采购费用分配率 例1、12月10日,从东风工厂购入甲材料10 000千克,买价98 000元;购入乙材料2 400千克,买价47 520元;购入丙材料15 000千克,买价72 000元。增值税计36 978.4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到达。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98 000.00 ——乙材料 47520.00 ——丙材料 72 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6 978.40

贷:银行存款 254 498.40 例2、12月12日,用银行存款支付甲、乙、丙三种材料运杂费5 480元。运杂费按三种材料重量比例分配如下:

运杂费分配率=5480÷(10 000+2 400+15 000)=0.2 甲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10 000×0.2=2 000(元)乙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2 400×0.2=480(元)丙材料应负担的运杂费=15 000×0.2=3 000(元)根据分配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在途物资——甲材料 2 000 ——乙材料 480 ——丙材料3 000

贷:银行存款 5480 例3、12月12日,甲、乙、丙三种材料并验收入库,结转物资采购成本。甲材料采购成本=98 000+2 000=100 000(元)乙材料采购成本=47 520+480=48 000(元)丙材料采购成本=72000+3 000=75 000(元)借:原材料——甲材料 100 000 ——乙材料 48 000 ——丙材料 75 000

贷:在途物资——甲材料 100 000 ——乙材料 48 000 ——丙材料 75 000

六、板书:

七:作业:供应过程的核算(见习题集)

八:教学总结:供应过程中采购成本的构成与核算有点难度。

第四、五、六课时生产过程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产过程账户设置

2、掌握生产成本的核算

3、制造费用的分配与归集

二、教学重点: 制造费用的分配与归集

三、教学难点: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核算

四、课时说明:

本节是本章的难点,用一课时讲授生产成本的核算,一课时讲制造费用的分配与归集以及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核算,用一课时进行业务题的实操核算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企业为了准确地记录和反映生产加工业务,正确计算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将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在本期销售产品和库存产成品以及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而期间费用则在发生费用的期间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从当期实现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二)讲授新课: 生产过程账户设置:

1、“生产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属于成本账户,反映在产品实际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登记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以及从制造费用账户转入的制造费用,贷方反映完工入库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如果有余额,反映在产品实际生产成本。

例如:企业为生产产品领用甲材料500千克,单价10元。说明500千克的材料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因此构成了产品的直接材料费。

2、“应付工资”账户

“应付工资”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反映应支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该账户的借方反映实际已经支付的工资数,贷方反映应该支付的职工工资数,余额如果在借方则反映多支付的工资数,余额如果在贷方,则反映应付未付工资数。

3、“应付福利费”账户

“应付福利费”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是从工资的总额上提取14%。方向与应付工资同样。

4、“制造费用”账户

“制造费用”账户,属于成本类账户,它的借方反映企业基本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基本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等,贷方反映转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的制造费用,期末无余额。

例如:企业以现金支付基本生产车间的办公费200元。

5、“管理费用”账户

“管理费用”账户,属于损益账户,它的借方反映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材料费办公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等,贷方反映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管理费用,该账户期末无余额。

6、“财务费用”账户,“财务费用”属于损益类账户,反映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而发生的费用,借方反映借款利息、承兑手续费、汇兑损益,贷方反映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财务费用,该户月末无余额。

例如: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承兑手续费3000元。

7、“待摊费用”账户

“待摊费用”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待摊费用,贷方登记分期摊销的费用,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已经发生尚未摊销的费用。

8、“预提费用”账户

“预提费用”账户属于负债类账户,用来核算去已预提计入各期但尚未支付的费用。贷方登记预提计入各期的费用,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费用,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已经预提但尚未支付的费用。

例1、5日,开出现金支票50000元从银行提取现金,准备发放工资。借:现金 50000 贷:银行存款 50000 例2、5日,用现金50000元发放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 50000 贷:现金 50000 例3、8日,用现金购入办公用品,其中生产车间100元,管理部门300元。借:制造费用 100 管理费用 300 贷:现金 400 例4、10日,用银行存款预付明年上半年财产保险费3000元。借:待摊费用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例5、12日,采购员于宁出差,预借差旅费500元,以现金支付。借:其他应收款----于宁 500 贷:现金 500 例6、20日,于宁出差回来,报销差旅费465元,退回现金35元。借:管理费用 465 现金 35 贷:其他应收款----于宁 500 例7、31日,摊销本月应负担的财产保险费500元,其中生产车间300元,管理部门200元。

借:制造费用 300 管理费用 200 贷:待摊费用 500 例8、31日,预提本月应负担的短期借款的利息700元。借:财务费用 700 贷:预提费用 700 例9、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本季度短期借款2100元。借:预提费用 2100 贷:银行存款 2100 例10、31日,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本月生产甲产品领用A材料40000元、D材料11000元。生产乙产品领用A材料5000元、B材料18000元、D材料3000元。车间领用C材料3000元。管理部门领用C材料10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51000-----乙产品 26000 制造费用 3000 管理费用 1000 贷:原材料-----A材料 45000-----B材料 18000------C材料 4000------D材料 14000 例11、31日,结转本月应付职工工资50000元。其中:生产甲产品工人工资20000元,生产乙产品工人工资15000元,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50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100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20000------乙产品 15000 制造费用 5000 管理费用 1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0000 例12、31日,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6000元,其中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4000元,企业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2000元。

借:制造费用 4000 管理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6000 例13、31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水电费25000元,其中生产车间21000元,管理部门4000元。

借:制造费用 21000 管理费用 4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 例14、31日,将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转入生产成本,其中甲产品负担19085元,乙产品负担14315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9085--------乙产品 14315 贷:制造费用 33400 例15、31日,结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的生产成本。其中:甲产品500件全部完工,总成本90085元,乙产品400件全部完工,总成本55315元。

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90085------乙产品 55315 贷:生产成本------甲产品 90085-------乙产品 55315

产品成本的计算

(一)、成本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成本是按一定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也就是说,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而形成的。

区别: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个会计期间。

(二)产品生产成本的内容

1、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三)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总额÷各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之和 某种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种产品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分配率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本月完工入库产品数量

例1、12月8日,用现金支付办公用品费540元,其中生产车间240元,管理部门300元。

借:制造费用 240 管理费用 300 贷:现金 540 例2、12月31日,本月领用材料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生产甲产品领用A材料68000元、B材料20000元、D材料30000元。生产乙产品领用A材料10000元、C材料21000元。生产车间领用B材料5000元、D材料3500元。管理部门领用C材料12500元、D材料150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18000------乙产品 31000 制造费用 8500 管理费用 14000 贷:原材料------A材料 78000-------B材料 25000--------C材料 33500-------D材料 35000 例3、12月31日,结算本月应付职工工资57000元,其中:甲产品生产工人工资34200元,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114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56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6840元。

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4200--------乙产品 11400 制造费用 4560 管理费用 6840 贷:应付职工薪酬 57000 例4、12月31日,用银行存款 支付本月水电费38000元,其中:生产车间33000元,管理部门5000元。

借:制造费用 33000 管理费用 5000 贷:银行存款 38000 例5、12月31日,计提本月固定资产折旧6100元,其中:生产车间4100元,管理部门2000元。

借:制造费用 4100 管理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6100 例6、12月31日,分配并结转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50400/(34200+11400)=1.105(元)甲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34200*1.105=37800(元)乙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11400*1.105=12600(元)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37800------乙产品 12600 贷:制造费用 50400

六、板书:

七、作业:

生产过程的核算(习题册)九:教学总结:

本节讲述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应付工资”账户它们所反映的内容同学们必须掌握。

第七、八课时 销售过程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销售过程账户的设置

2、掌握销售成本的核算

3、熟练销售过程的核算

二、教学重、难点:

销售过程过程核算及销售成本核算

三、课时说明: 一课时讲授一课时分解练习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了营业收入。工业企业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确认营业收入。也就是商品、产品已经发出或者劳务已经提供;货款已经收到或者得到收取价款的凭据作为营业收入实现的基本条件。无论采取何种销售方式,均应以此为基础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二)收入业务会计记录的账户设置

为了记录收入业务,应设置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账户。

1、“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销售产品所取得的收入。其贷方登记实现的销售收入;借方登记发生销货退回和期末将实现的销售收入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数额;期末结转后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产品类别设置明细账。

2、“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销售产品的成本。其借方登记企业结转已销售产品的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产品类别设置明细账。

3、“营业费用”账户 “营业费用”账户

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产品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产品销售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照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

4、“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按规定应交纳的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其借方登记企业按照规定计算应由本期负担的税金及附加,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5、“其他业务收入”账户

“其他业务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收入。其贷方登记企业取得的其他业务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6、“其他业务支出”账户

“其他业务支出”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除产品销售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成本、提供劳务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等。其借方登记发生的其他业务支出;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的数额;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该账户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7、“应收账款”账户

“应收账款”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其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应收账款;贷方登记收回的应收账款或已确认为坏账而转销的应收账款;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应收回的账款。该账户应按不同的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分类账户。

8、“应收票据”账户

“应收票据”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销售产品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其借方登记企业收到的商业汇票;贷方登记商业汇票到期收回或未到期向银行贴现的票面金额;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尚未到期的应收票据。企业应设置 “应收票据备查簿”,逐笔登记每一应收票据。

一)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数量*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例)12月31日,结转本月产品销售成本,其中:甲产品销售500件,单位生产成本190元;乙产品销售300件,单位生产成本120元。

甲产品销售成本=500*190=95000(元)乙产品销售成本=300*120=36000(元)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95000 ——乙产品 360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95000 ——乙产品 36000

五、板书:

六、作业:习题集销售过程的核算

七、教学总结:本节销售过程的核算同学们主要掌握的是产品销售后要结转销售成本。

第九、十课时 利润形成和分配的核算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利润及利润分配应设置的账户

2、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的确认

3、熟练利润分配的核算

二、教学重、难点:

1、利润形成和分配的确认

2、利润分配的核算

三、课时说明:

一课时讲授利润形成和分配的确认及核算,一课时进行业务题的实操核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了从资金的筹集,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那么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的重要综合指标。如何对形成的利润进行分配是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二)新课讲授:

(一)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会计记录的账户设置

为了记录利润的形成和分配情况,应设置 “本年利润”、“所得税”、“利润分配”、“应付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盈余公积” 等账户。

1、“本年利润”账户

“本年利润”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以核算企业在本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其贷方登记期末从各收入账户转来的收入数和投资收益账户转来的净收益;借方登记期末从各费用、成本、支出账户转来的数额。终了,企业将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 “利润分配” 账户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净亏损结转记贷方)。该账户平时贷方余额表示截至本期累计实现的净利润,平时如为借方余额表示截至本期累计发生的净亏损。年终结转后应无余额。

2、“所得税”账户

“所得税”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按规定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其借方登记企业按纳税所得计算的应缴所得税;贷方登记期末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借方的数额;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

3、“利润分配”账户

“利润分配”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情况。借方登记利润的分配数,贷方登记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全年实现的净利润,年末贷方余额表示历年累计未分配利润。该账户应设置“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和“未分配利润”等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4、“投资收益”账户

“投资收益”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和发生的损失。贷方登记取得的投资收益,借方登记发生的投资损失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净收益,期末结转无余额。

5、“营业外收入”账户 “营业外收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贷方登记取得的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收入,期末结转无余额。

6、“营业外支出”账户

“营业外支出”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借方登记发生的营业外支出,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支出,期末结转无余额。

7、“盈余公积”账户

“盈余公积”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贷方登记盈余公积的提取数,借方登记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和转增注册资本数,期末贷方余额表示盈余公积的结存数。

(二)利润及利润分配业务的确认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的重要综合指标。工业企业的利润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利润为销售收入减去销售成本、期间费用和各种流转税及附加后的余额。投资净收益是企业对外投资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企业应正确确认利润,以便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利润,并应按国家税法规定缴纳所得税,所得税作为企业所得的一种耗费,遵循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应计入当期的损益。因此,企业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扣减所得税后的数额。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企业对实现的净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应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弥补以前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公益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经过分配仍有余额,属于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存收益的重要内容。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7.会计基础教案 篇七

一、当前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1.会计凭证填写不规范。直白的说就是报销单的凭证不规范,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员工为了多拿些工资,就会增加一些报销单据或者虚报报销数目,可能是从别人手里要回来的消费单据,也可能是消费单位开出的虚假单据。这些现象很容易造成单位的资金流失。

2.会计账目不规范。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单位会存在账目不规范的问题,很多会计人员会利用税务政策、会计制度的空档做出一些有利于企业的擦边行为。有些单位也会在其账户中设置应付工资、单位集资款等一些账目,这些账目很不利于把握该单位的财务支出状况。

3.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现在很多会计都是考个基本的证件就直接上岗了,但是凭借基础的会计知识并不能满足会计行业的发展。并且一部分会计人员的思想认识不够,对工作的积极性高,而且缺乏会计从业者应有的职业道德。

4.会计工作监管制度不完善。我国的会计工作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给相关部门的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并且很多企业对会计人员的监管也不够重视,使得出现一些携款私逃的现象。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1.加强会计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工作是单位的重要岗位,也是维护经济秩序稳定的关键因素。因而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应该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进而完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会计信息的失真不仅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还会导致国家税收遗漏,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

在实际工作中,单位管理人员应该规范财务账目,避免一些失真的报销发票的出现。比如在查看发票时一定要辨别发票代码是否正确,普通发票分类代码为12位阿拉伯数字,从左至右排列,每个数字都有特定的意思,如:第1位为国地税代码,第2-5位为行政区域代码等。当出现发票代码与地域代码不同时或者企业性质与企业代码不符时都能认定为虚假发票。当然除了会计人员的审查外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例如有些企业将办公用品计入交际应酬费,将出租车发票计入工资项目等,这些不匹配的内容都可以作为稽查企业账目的突破口。

2.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完善法律法规的目的是加强监督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现行的会计基础规范,弥补法律法规的遗漏之处。其次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会计法律条文的可行性,比如具体规定什么样的单位必须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专职、兼职会计人员;什么样的单位可以不设置会计机构或专职会计人员,但必须委托法定代理记账的单位代理记账;什么样的单位可以只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最后进一步应该是完善会计基础法规的法律责任制度。如在企业中应该明确责任主体,即在企业中企业法人、管理者及会计人员,对这三方人员责任主体进行合理的划分,理清他们之间责任主体的关系以及他们在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违规中应该担当的责任。

3.提高会计从业的素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合格的会计人员应该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接受过专业培训,精通会计专业知识,通晓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职业判断和预测分析能力。会计人员不可能只单纯的懂一些基础知识就能胜任会计岗位。因而企业应该加大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且也要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观念和职业道德。使得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并具有一定的职业操守。比如,企业可以制定一套完善的考核制度,把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也列入考核标准,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其它的新内容如外语、国际会计准则等。考核内容应该涉及会计人员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企业一定要公平对待每一个会计工作人员,奖罚分明。这样在强有力的约束和考核标准下,会计从业人员才会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4.加大财务监督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相关部门等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力度,做到依法办事。除此之外,相关部门或者单位更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管理、票据管理、物资计量管理、财产清查、成本费用开支等。并做到及时公示、及时奖罚,从而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最后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大执法力度,对于偷税漏税、做假账的不合格的会计人员做到依法惩处,同时加大对单位财务的监管。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的质量关系到我国经济秩序的稳定,也关系到企业的稳步发展,所以各个单位和部门都应该注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通过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完善法律法规以及加大执法力度等方面来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标,减少一些假账、偷税漏税等不良现象。

参考文献

[1]王淑彦.浅谈会计基础规范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

8.会计基础教案 篇八

关键词:会计基础;会计信息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管理策略。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实现资金安全目标的重要基础。CD公司以会计基础工作为抓手,总体部署、系统梳理,比对“一本制度”及流程标准化管理环境下财务管理要求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差异,细化工作要求,将提升资金安全管理与夯实会计基础工作有机结合,通过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促进政策、标准执行到位,有效保障财务集约化成果,通过巩固基础工作成果,改善管理薄弱环节,强化管控措施,规范经营管理。

2.范围和目标。以规范报销相关业务为重点,按照基础工作创优达标要求将通用制度和标准流程、前端业务和会计反映、传统方式和信息化手段、问题分析和管理提升相结合,本着全面性、前瞻性、通用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建立一套分类合理、覆盖全面的CD公司报销业务操作指引;以同业对标管理提升为平台,将资金安全管理提升至整个公司层面,在公司涉及会计报销业务的各部室、各基层单位范围内全面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明确财务报销流程、时点、附件资料规范等要求,建立起公司上下一致、规范、统一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从流程上保障资金安全;强化全员风险管理意识,结合内控建设整体推进计划,将内控建设成果与资金安全管理紧密联系,通过内控流程完善提升工作,实现管理层级清晰,控制点、风险点明确,工作内容详实,监督控制有的放矢的资金安全管理保障体系。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加强顶层设计 确保资金安全。CD公司本着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巩固财务管理成果,确保资金安全的目标,对照指标体系逐一梳理考核事项,成立工作组织,编制资金安全管理方案。按照资金物料管理、薪酬往来款项管理、资产税金管理、工程内控管理、成本预算管理、总账电费管理、会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综合管理八类将指标进行分解,各岗位专责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总体协调本专业管理工作,从提升专业管理角度查找影响数据质量因素,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立即制定措施整改提升。将专业管理提升措施汇总,按照协同处理和部门内部处理两类进行划分,按照不同要求分级组织,根据推进需要制定不同措施精心组织资金管理工作,确保资金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2.借助“五位一体”协同机制提升会计基础管理。资金安全管理是一个日常性、连贯性、长期性的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庞杂。随着财务集约化工作的逐步深入,财务与业务的融合度越来越高,而贯穿核算始终,作为重要环节之一的报销业务,更是业务部门参与度最高的工作流程。会计基础资料失真直接导致的就是财务信息不准确的重大风险,为保证我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我公司采用审批流程与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双重管控双重保障的模式,加强过程管控效果。在审批流程管控中以经济事项真实性、规范性、合理性、合规性审核为主,采用“五位一体”管理理念,建立上至职能部室下至基层班组的专人负责的预算填报及业务报销专责队伍,明确各部门各單位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部门主要负责人及专业经理两级审批负责对报销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核,财务专业负责对经济业务的规范性、合规性进行审批,通过层次审批保证基础资料质量。随着目前财务信息化程度的增强,审批流程已内嵌入管理系统中,为更好地发挥流程管控作用,CD公司从归口管理、层级管控两方面优化流程,结合内控建设完善,系统梳理财务业务融合流程,关注重要风险点和控制点,在系统流程基础上加入费用预算、资本性预算与现金预算上报环节校验核对,执行环节后续实施跟踪比对,在经济事项的计划性和计划执行全过程的完整性上增强管控,确保审批流程、全面预算管控流程双重发挥管控效果,财务业务高度融合,制度标准宣贯快速响应执行到位,也为报销工作及相关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流程保障。

3.以会计基础工作创优为契机,规范报销业务把牢数据入口关。随着财务集约化的不断深入,会计凭证基本依靠业务集成生成,会计凭证作为财务管理基础数据来源和追本溯源的依据,会计凭证是否及时、准确、规范,直接影响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在现形势下会计凭证质量主要依赖于业务部门报销业务原始单据的质量,因此,CD公司会计基础工作创优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内部提升,而是将其提升至企业依法治企、风险防控、预防职务犯罪、通过经济事项全覆盖提升管理水平的公司层高度进行总体安排与布置。

结合国网公司通用制度规定,完成《国网天津CD供电公司原始凭证管理手册》编制工作,分别从报销资料规范、系统操作规范、报销方式区分等不同层面共同规范各类报销业务要求,把牢基础数据入口质量关,确保接收高质量基础数据。

图1:前端业务处理规范手册

4.注重各类检查成果应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CD公司将各类审计检查作为管理提升成果检验的契机,以各类检查事项要求作为工作的标准,及时将各类检查管理要求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动态优化管理标准。同时,注重检查问题的整改及成果再利用,在日常管理中重点关注问题点的整改管理情况,杜绝同类问题再次发生。截至目前,CD公司结合天津市电力公司关于综合审计财务自查工作、2014年度资金安全督查自查活动、人力资源专项检查等各类检查、自查活动,结合八项规定的有关要求,积极协调,主动配合,与办公室、综合服务中心、人资部等按照检查标准从兼顾业务、财务两个专业管理要求的角度,对招待费、会议费、公务用车及薪酬管理等费用的报销要求进行了明确,保持公司层面同一事项不同专业管理要求一致,归口管理与财务部门从不同口径互相配合协同推进、规范管理、加强管控,防范检查风险。

5.加强财务队伍专业素质培养,做好资金安全管理持续提升保障。财务部各岗位专责在资金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最初预审的开始也是最终报销结束的收口,会计人员素质是专业管理质量的最重要的保障。CD公司结合财务人员匮乏、人员老化的现状,为提高工作质量加大人员专业素质培养,通过管理创新、典型经验编写、学习培训、创新创效、竞赛调考等不同形式为财务人员搭建学习和竞技平台,根据需要不定期组织内部学习交流,分专业进行相关制度、流程、专业知识讲解,使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更加全面,在有限条件下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为会计基础工作持续提升做好保障。

上一篇:培智学校一年级兴趣小组舞蹈总结下一篇:放暑假的英语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