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96--97页和复习及练习十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2024-07-06

五年级第96--97页和复习及练习十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精选10篇)

1.五年级第96--97页和复习及练习十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一

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 题。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  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   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  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导成教材第131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 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下面是王强收集的 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05 年2 - 15 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 l )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 2 )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 3 )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 4 )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第六单元实力评价

一  口算。

1.2×3=        0.36×10=       2.4÷8=

0.4÷0.8=      0.25÷0.5=      3×2.3=

4.72-0.72=     1.5×4 =        8.56×0=

2÷0.2 =       1.2+3.5 =       5.6÷5.6=

二  小东向10 名家有电脑并能上网的同学了解了一周上网的情况,结果如下:上网1小时的有1 人,2 小时的有4 人,3 小时的有3 人,4 小时的有1 人,5 小

时的有1 人。根据以上数据,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东的同学一周上网情况统计表

人数

上网时间/时

1 .这10 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在(    )小时到(   )小时之间。

2 .算出这10 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  小北对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

户数 1 1 1 3 5 4

每户用塑料袋只数 12 13 14 15 l6 17

1 . 计算出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  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某市运动会各区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五  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希望小学要统计五年级各班同学为社会做好事的件数,应选用( )比较好。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2 . (  )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3 .表示一年里12 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   )比较好。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六  先在下面折线统计图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然后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某超市2005 年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1 .普通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   )台。

2 .液晶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   )台。

3 . (   )季度两种电视销售差距最大,是(   )台。

4 .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预测明年两种电视的销售情况。

七  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年   年  年 2005 年

万福商场

东方商场

某区两个大型商场2002 - 2005 年营业额情况统计表

某区两个大型商场2002 - 2005 年营业额情况统计图

……万福商场     ……东方商场

2.五年级第96--97页和复习及练习十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独立探索和正确区分能够密铺和不能密铺的图形,并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密铺。

(2)通过对所设计密铺图案的面积计算,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各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铺一铺、猜一猜、想一想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探索密铺的过程中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用数学美的角度欣赏周围的事物。

3.情感与态度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艺术的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密铺的概念,知道那些图形能够密铺,能运用能够密铺的图形有规律的创作密铺图案,并能根据已有知识计算密铺图案的面积。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及相应的几何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数学综合应用课。

1、老师有一个朋友,叫王小明,他特别喜欢摄影,请欣赏他拍摄的照片.

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密铺,欣赏后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什么叫做密铺。(课件出示概念)

3、在日常生活中在哪还见过密铺图案。

是否所有的图形都能够密铺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密铺。(板书:铺一铺)

二、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1、如果只有一种图形,下面的图形哪些能够密铺,哪些不能密铺。

出示: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

2、大胆猜测

谁能够大胆猜测一下?

3、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出示验证要求:学生任选图形,分工合作,并小组交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一下吧。

4、汇报结果,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梯形,三角形,正六边形可以密铺,正五边形和圆不能密铺

三、创作设计,联系生活

1、有规律的密铺

刚才大家知道了能够密铺的图形,但是颜色单调,怎样才能使得密铺图案更加美丽,漂亮呢?

2、出示设计要求,按要求设计。

3、展示作品,交流感受。

4、联系实际:王小明家要铺地,想请我们这些小设计师帮帮忙。请你任选两种图形为他设计瓷砖图案,在方格纸上试一试。

(学生独立设计,互相欣赏,并说说自己的创作感受)

5、展示成果交流感受

6、你能用最简便的方法计算出方格纸中瓷砖的面积吗?

填写并汇报计算结果。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这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五、课外延伸

课件展示艺术中的密铺。

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知识比较简单,学生也学得比较好,只是排列与组合的学习比较难,孩子要罗列所有的可能性才能进行判断游戏的公平性,如何才能一个不漏的而且又不重复的罗列所的可能性呢?这就需要方法的指导,但孩子还是掌握得不够好。

3.五年级第96--97页和复习及练习十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三

教学目标 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

知识重点 理解、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生准备的学具 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是普通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我们之前学过了一些图形之间的面积计算都有一些联系,比如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哪里同学来说看看。

(1) 三角形面积是和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 两个完全一样(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例1】

出示P88的汽车玻璃图片

一、引导学生得出梯形面积和其他图形面积的关系

(1) 之前我们通过拼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得出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

(2) 那么现在我们能不能也利用我们手中的这2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来拼看看,是否会拼出我们会算的图形。

(3) 学生拼组梯形活动 (约3分钟)

二、让学生上台展示。同时老师将准备好的相应类型的梯形按照学生所说贴在黑板上。

三、有以下几种情况(在后面标注 “能计算”和“暂不能计算”

四、在“能计算”的图形组合中,你发现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2)这种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 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2) 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五、(1)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为什么要除以2 ?

(3)填写P88面积公式

S=(a+b)×h÷2

六、例3教学

(1) 横截面是什么形状?求梯形面积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2) 先写出公式,再带入数字进行计算。

(3) 上下底、高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那么对应的面积单位又是什么?

课堂练习P89做一做

P90~91练习17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课后追记

在本课中,我同样让学生事先准备好2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是普通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和之前用过的推导方式一样,用拼组的方式来将暂时未知的梯形面积转化成已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在这一单元,动手这个环节不能少,因为这个环节让学生对公式的推导以及图形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十分有益。

第6课: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P92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由基本图形组成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2灵活应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知识重点 “割”、“补”法”的灵活应用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用割还是用补(几个面积的“和”还是“差”)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1我们学过了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呢?

2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现在请同学翻开P9 2看看这4图中,由哪些基本图形?

教学过程 一、教学P93例(题型一:分割成两个基本图形,求面积的和)

(1) 这个组合图形由什么基本图形组成呢?

(2) 三角形和正方形

(3) 两个梯形

方法:分割成2个基本图形,算两个基本图形面积的和。

算法:5×5+5×2÷2    或   (5+7)×(5÷2)÷2

二练习

P93做一做

二、面积的和、面积的差(题型二)

P94练习1

面积之和:(45+60)×(30÷2)÷2×2

=105×15÷2×2

=1575(cm2)

面积之差:60×30=1800(cm2)  提示:分步做不容易出错

30×(60-45)÷2

=30×15÷2

=225(cm2)

1800-225=1575(cm2)

课堂练习P94练习18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组合面积(1)割补法(2)割是为了求面积之和,补是为了求面积之差。

课后追记

4.五年级第96--97页和复习及练习十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四

1、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2、掌握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推导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个数除小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1、把除数转化为整数然后再除的方法。

2、确定商中小数点的位置。

预计教学时间:2节

三、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口算】

2.8÷7= 0.36÷12= 5.05÷5= 1.2÷4=

2.6÷13= 9.1÷7= 10.2÷2= 5.1÷3=

【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某区今年绿化投入65.4万元,是去年绿化投入的3倍,去年绿化投入多少万元?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1、学习例5:

想:除数是小数怎么计算?

(1)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2)独立完成

(3)小结方法:可以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学习例6,进一步体会小数除法的算理、算法。

(1)学生列出竖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小结】怎样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

(1)除数是小数的,可以把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再除

(2)被除数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再除。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 书P22做一做第一题

2. 书P22做一做第二题

3. 书P24第3题

4. 书P24第2题

4、

【提高练习】

5、书P24第4题

6、书P24第5题

7、书P25第6题

8、书P25第8题

能说一说其中的规律吗?

【拓展练习】

9、书P25第7题

10、书P25第9题

(四)全课总结

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2)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4)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计算下面各题。

26÷0.13= 6.21÷0.03= 210÷1.4=

5.五年级第96--97页和复习及练习十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五

编写者单位:   绍兴县陶堰镇彩虹庄小学  编写者姓名:吴绍明        编号: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七

教材分析 这是一堂练习课,是学生在学习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和理解而安排的。

第1、3题是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求面积。第1题需要先测量计算所需条件的长度,再计算;第3题要选择条件进行计算,有些是间接条件要转化为直接条件(我安排在了上堂课练习)。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第2、4、5、6题都是应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第2题,飞机模型的机翼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求机翼的面积,可以先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也可以根据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经验,设想把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底长100mm+48mm,高250mm的平行四边形,求出它的面积。第4题,注意让学生观察图示找到计算所需条件。花坛的三面围篱笆,形成一个直角梯形。20m就是它的高,用46m-20m可以得到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第5题,要结合示意图先让学生理解水渠的横截面。水渠的渠口宽、渠底宽和渠深分别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再计算出梯形的面积。第6题,可结合教材中的图使学生理解圆木堆的横截面可以看作一个梯形,梯形的上底长相当于顶层的根数,梯形的下底长相当于底层的根数,梯形的高相当于圆木的层数。所以可以借助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出圆木的总根数。第8*题是选作题。首先要考虑如何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形。应该是以梯形上底长度为底长的平行四边形。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已经初步能够利用计算公式求梯形的面积,但理解和掌握只是比较浅的。我们在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去找去梯形的上底、下底、高相对应的数值,这样学生才能利用公式求面积。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先安排些简单的运用,然后再逐渐加深,使学生逐渐掌握,然后也可以安排适当的深化。

教学目标 1、 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2、 使学生能够利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

3、发展学生的测量和计算相结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难点 利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事先在小黑板设计好深化题

教学过程 修   改   意  见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通过拼摆和割补的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师板书)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为什么这里要“÷2”?(板书:在÷2下面做标记)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2、交流反馈昨天布置的练习十七的第三题。

通过昨天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我们今天就利用这一计算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量一量,算一算。

1、自己想办法求出这两个梯形的面积。

(1)、你有什么办法求出这两个梯形的面积?

(2)学生测量并计算。

(3)交流、反馈。

2、交流上堂课布置的第7题。

三、找一找,算一算。

1、科技小组制作飞机模型,机翼的平面图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成的。(如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计算,教师巡回指导。请一学生板演。

(2)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我是怎么想的,怎么计算的?

2、一条新挖的水渠,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m,渠底宽1.4m,渠深1.2m,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1)教师结合横截面的示意图,向学生解释渠口、渠底、渠深的概念。引导出:水渠的渠口宽、渠底宽和渠深分别是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2)学生计算。

(3)交流反馈。

3、靠墙边围成一个花坛,围花坛的篱笆长46m,求这个花坛的面积。

(1)教师引导:这个花坛是实际上是一个梯形,要我们求它的面积,那我们必须知道它的什么?(上底、下底和高)现在什么告诉我们了?(高)那我们能找出的它的上底和下底之和吗?

(2)小组合作谈论合作,做题目。

(3)交流反馈。

四、考一考,比一比。

在刚才的计算中,同学们显示出了出色的分析和计算能力,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我们以“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一小组最出色!

1、我们经常见到的圆木、钢管等堆成像下图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方法求总根数:

(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

你能算出图中圆木的总根数吗?(第6题)

(1)学生小组合作解答。

(2)请先解答成功的小组汇报交流。

2、你能算出1+2+3+4+……+100=(   )吗?

(1)学生小组合作解答。

(2)请先解答成功的小组汇报交流。(这里要让学生重点讲讲思维过程,也就是如何把这转化为梯形的计算方式)

3、在先面的梯形中,剪去一个最大的平行四边行,剩下的面积是多少?有几种方法?(第8题)

(1)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回听取意见。

(2)交流反馈,教师小结。

方法一  梯形的面积-剪去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3.5)×1.8÷2-2×1.8=1.35 (cm2)

方法二 用梯形的下底长减去梯形的上底长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长,乘梯形的高, 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积。

(3.5-2)×1.8÷2 = 1.35(cm2)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一页

板书设计:

6.五年级第96--97页和复习及练习十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

2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并用分数表示

知识重点 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

教学难点 验证掷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一、出示主体图,感受等可能性事件的等可能性。

观察主体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在击鼓传花中,谁得到花的可能性大?掷硬币呢?

生:击鼓传花时花落到每个人的手里的可能性相等,抛一枚硬币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相等的。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等可能性事件?

生举例…..

教学过程 二、新授

(1)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可能,比如抛硬币,硬币落回你手心时候,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那么哪一面朝上的可能性大呢?或者说可能性一样大。

(2)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段录像

出示课件中世界杯赛前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发球的录像

(3)看完这段录像,大家觉得像世界杯这样大型的足球比赛,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开球权是否公平?

(学生争论中…….)

好,既然大家争论不休,这样,给大家2分钟。大家按照屏幕上的方法来抛硬币,并填写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数。

三、抛硬币试验

(1)分组合作抛硬币试验并做好记录(限时2分钟)。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2)汇报交流,将每一组的数据汇总,观察。

(3)出示数学家做的试验结果。

试验者 抛硬币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德摩根 4092 2048 2044

蒲丰 4040 2048 1992

费勒 10000 4979 5021

皮尔逊 24000 12012 11988

罗曼若夫斯基 80640 39699 40941

观察发现,当实验的次数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都越来越逼近12。

3、师生小结:

掷硬币时出现的情况有两种可能,出现正面是其中的一种情况,因此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是12。

P99做一做

P100练习201~3题目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事件存在着可能性,有“等可能性”和“不等可能性”

课后追记

本课由于采用了课件(录像)形式,学生兴趣盎然。

之前学生对于可能性的学习和认识只是停留在“一定”“不会”“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基础上,本课又进了一步,用数学的语言(分数1/2,1/3,1/4)或者百分数50%等来描述。

本课涉及的是“等可能性”

第2课:可能性(二)

教学内容 P101例2及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分数)获胜的可能性。

2、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3、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

知识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出下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红、白、黄三种颜色的球各一个,只取一次,拿出红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黄色?

2、商场促销,将奖品放置于1到9号的罐子里,幸运顾客有一次猜奖机会,一位顾客猜中得奖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红色球5个,蓝色球12个,取一次,取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还是蓝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题中,我们知道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蓝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出示击鼓传花的图画。

请学生说一说,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

小结:每一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个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118。

2、画图转化,直观感受

(1)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发表意见,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画图来看看同学们的想法是否正确。画图……..

生:从图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得花的可能性是118,两个人就是218,……9个人就是918,女生的可能性也是918。

师:如果18个学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练习本班实际,同桌同学相互说一说,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3)解决复习中的问题

拿到蓝色球的可能性是……

课堂练习P101.做一做。

(2)题讲评中须注意,指针停在每个小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数也大体上相等,红色区域占了这样的3个,因此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就是一个区域的3倍。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是一可能性,出现的次数不是绝对的。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追记

7.五年级第96--97页和复习及练习十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七

3.5元35角

×3×3

10.5元105角

例2

0.72扩大到它的100倍72

×5×5

3.60360

缩小到它的1/100

六、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P.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

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0.8×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2扩大到它的10倍12

×0.8扩大到它的10倍×8

0.96缩小到它的1/1009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240.013

×0.14×0.026

9678

2426

0.3360.00033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10.56×0.27=0.1056×27=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586.252.04

×4.2×0.18×28

11650001632

232625408

243611250571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7、9题。

P.913题。

8.五年级第96--97页和复习及练习十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八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六、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乘小数。(P.4~5页的例3和例4、“做一做”,练习一第5-8题。)

教学要求: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

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用具: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1、出示例3图:孩子们最近我们社区宣传栏的玻璃坏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吗?怎么列式?(板书:    0.8 ×1.2)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1.2×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1. 2   扩大到它的10倍         1  2

× 0. 8   扩大到它的10倍    ×      8

0.9  6   缩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1.2扩大10倍变成12,积就扩大10倍;再把乘数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96再缩小100倍。

4、观察一下,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想一想:6.05×0.82的积中有几位小数?6.052×0.82呢?

5、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做下面一组练习

(1)练习(先口答下列各式积的小数位数,再计算)

(2)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 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4)专项练习

①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9 6                               7 8

2 4                               2 6

0.3 3 6                     0.0 0 0 3 3 8

②根据1056×27=28512,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05.6×2.7=   10.56×0.27=   0.1056×27=   1.056×0.27=

三、应用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3、P.8页5题。

先让学生说求各种商品的价钱需要知道什么?再让学生口答每种商品的重量,然后分组独立列式计算。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8 7、9题。

P.9 13题。

9.五年级第96--97页和复习及练习十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九

道滘镇新城小学叶雪芬

教学内容:教材P21-22例5、例6,做一做。P24练习四的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算理,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使学生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列竖式计算:26.8÷4

2、算一算,找规律。

1.2÷0.6=1.5÷0.3=0.45÷0.15=

12÷6=

120÷60=

1200÷600=

3、引入: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刚才做的1.2÷0.6=1.5÷0.3=0.45÷0.15=这几道题,它们的除数都是什么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我们可以利用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

1、出示例5主题图,问:王鹏和奶奶在干什么?

2、简单介绍“中国结”。(中国结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由于没有文字,那时的人们用“结”来计数、记事。中国结是我们祖先高度智慧的结晶,有着很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3、大家知道做一个这样的中国结要多少丝绳吗?把例5的题目补充完整。

4、学生独立列式,观察:除数是什么数?

5、学生尝试计算7.65÷0.85。(这道题我们可以仿照刚才的方法算一算吗?)

6、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看书交流。

思考:(1)为什么要把0.85扩大到它的100倍?

(2)被除数为什么也要扩大到它的100倍?

7、汇报,教师板书出正确的竖式书写格式。

(二)尝试练习总结方法

1、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说出下面各题的除数和被除数需要同时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看哪个数来确定?

(2)怎样移动它们的小数点?(具体讲解例6:)

(3)计算上面各题。

(4)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验算上面各题?

2、总结方法。

根据以上步骤小结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方法:

一看:看清除数有几位小数﹔

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当被除数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四查:可以用乘法来验算结果是否正确。

三、练习提高

1、P22做一做第2题。

(1) 学生独立判断并改正。

(2) 同桌相互交流。

(3) 汇报、小结。

2、列竖式计算。(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题目进行计算)

(A)(B)

19.76÷5.28.84÷1.7

21÷1.439÷0.13

15.6÷1228.6÷11

3、解决问题。

小红每天攒0.5元,一个月(30天)可攒多少钱?如果一个山区小朋友一天的生活费只需2.5元,小红攒的钱一天能帮助几个山区小朋友?(结合本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感受,与同桌相互谈一谈。

五、布置作业

1、P24练习四第1-3题。

10.五年级第96--97页和复习及练习十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篇十

单位: 昆仑实验小学

备课人:于长忠

一、教学内容:教材98---100页。

二、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重点与难点: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四、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

下面我们就去看一看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

课件出示98页主题图。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收集到的信息。

教师有足球裁判为两个队开球的方法导出课题。

(二) 新授

1、出示教材99页情境图。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收集到的信息,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既然认为是公平的,那么大家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那掷出反面的可能性是多少?为什么?

2、探究新知。

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抛掷20次,正面大约可能出现多少次?为什么?

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做抛硬币20次的游戏并做好记录。

抛硬币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反面朝上次数

总计:

3、各小组展示交流。

提问: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些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有这么多的发现,我们会发现有些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总次数的一半,有些小组少一点,有些小组多一点,但是全班加起来正面朝上的次数就比较接近总次数的1/2。

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会怎样?反面朝上的次数会怎样?

4、小结: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当实验的次数逐渐增大时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会越来越接近。

五、巩固提高:

1、教材99页做一做。

2、联系二十1----3题

六、全课总结:

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二课时

单位: 昆仑实验小学

备课人:孙翠英

一、教学内容:教材101---102页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事物

2、通过游戏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三、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认识到基本事件与事件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盒子里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球只允许摸一次,分别摸出三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2、如果盒子里有10个红球4个白球只许摸一次,摸出那种球的可能性大?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新授

1、出示101页情境图。

2、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收集到的信息。

3、学生在各小组内说一说游戏规则。

4、结合情境图学生说一说每人得到化的可能性是多少?

提问:男、女生分别得到花的可能性又是多少?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

5、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6、如果是在我们班搞这个游戏请根据游戏规则同桌互相说一说男、女生分别到花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7、小结(略)

五、巩固练习:

六、 练习二十一1---3题。

六、全课总结:

学生结合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三课时

单位: 昆仑中心小校

备课人:万睿

教学内容:教材103-104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不能直接计算出可能性,而要先罗列出所有的可能的结果,再计算可能性”的题目的思考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结合以前学过的排列组合知识进行思考。

3、培养学生逻辑思考问题,有条理地叙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罗列所有的可能性。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或图片)下课了同学们一起玩游戏,他们用什么方法确定谁先开始?你们有哪些做法?

2、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可能性的大小”吧!

板书课题: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你认为用“石头、剪子、布”决定谁来跳公平吗?

两人玩可能会发生哪些种情况呢?

你能直接计算出小强和小丽获胜的可能性吗?,

该怎样找到可能性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2、学生思考讨论。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列表过程。

4、请学生汇报游戏的情况。

小丽 石头 石头 石头 布  布 布 剪子 剪子 剪子

小强 剪子 布 石头 剪子 布 石头 剪子 布 石头

结果 小丽

获胜 小强

获胜平小强

获胜平小丽

获胜平小丽

获胜 小强

获胜

从表中可以看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小强和小丽的可能性各是多少?用这种方法决定谁来跳公平吗?

5、学生进一步讨论上面的问题,然后汇报交流。

6、小结:经过分析用排列组合知识的方法来判断谁来跳是公平的。

(三)拓展练习

1、学生完成书中的做一做,引导学生用排列组合法。

2、完成104页的1题,学生列出有几种可能性,说说怎样使之公平。

(结论是:必须换掉2或8,并且新加的数字卡片满足:该数字是不能被3整除的单数。如5。也可能把7换成是3的倍数。如9等)

(注意说明:当两个数的乘积既不是2的倍数又不是3的倍数时也要重来。)

3、完成104页的2题

学生把表填完整,然后做判断。

4、开放题:完成104页的3题

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游戏的规则,让全班同学判断是否公平。

(完不成时,机动作为课后作业。)

(四)应用创新:

1、总结:这节课你对“可能性”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有些游戏规则是公平的,有些却是不公平的。

游戏中一共出现的可能性要我们认真地排列出来的。)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示范论文下一篇:美容院美容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