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二

2024-08-05

吨的认识二(共8篇)

1.吨的认识二 篇一

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过程。

2.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了解“载重”的含义。3.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感受1吨的 重量。[教学难点]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识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今天能够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在讲新知识之前呢,请同学们先回顾一下我们所学的旧知识。现在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的数学课本大约有多重?

生:20克,50克,100克,300克。

师:在上课之前呢,老师已经称过了我们数学课本的质量,我们的数学课本重400克,有的同学猜的非常接近。那现在请一位同学起立,请同学们猜一猜他的体重。

生:26千克,30千克,45千克。

师:在课前呢,老师让咱们同学也测量了自己的体重,现在请让这位同学告诉我们他的体重。生:34千克。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你们在猜数学课本的质量时用的是单位“克”,在猜刚才那位同学的体重时,用的单位是“千克”,为什么你们用的单位不一样呢? 生:因为书本的质量比较轻,人的质量比较重。

师:是的,看来啊,同学们学的非常好,“克”是用来表示比较轻的物体的,“千克”是用来表示比较重的物体的。

二、情境引入

师:现在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我们动物中的庞然大物,如图:同学们看一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数学信息?他们都是动物界比较大的物体,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更大的质量单位来表示它们的质量呢? 生:是的,“吨”。

师:同学们你们怎么知道的吨呢?

生:在书上看到的、家里人告诉的、在别的地方见到过。

师:看来同学们很爱学习也很注意留心观察生活,有的自己都已经预习过了,有的自己在阅读书籍的时候看到过,有的是在生活中见到过用吨作单位的物体。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

师:首先,咱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但是我们要遵守游戏规则,当你做完之后请安静地坐回自己的位置。(请同学们看到我开始做倒计时3,2,1的手势的时候,请立刻安静,坐回原位。)请同学们互相问一问同桌的体重,现在起立,同桌互相抱一抱。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的感受。

生:太轻了,跟抱纸片一样,感觉很沉,感觉抱着有点困难,我用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同桌抱起来......师:是啊,我们每一位同学的体重都不一样,抱起来感觉也就不一样。据老师调查统计呢,咱们三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大约在33千克,33千克在我们看来都很重,那要是30个同学的体重呢?课前已经把表格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中,同学们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了结果,那你们计算出的育红小学三(1)班30名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生:1014千克。

师:请你说一说你的算法。

生:我是用连加的方法计算出来的。

师:这位同学用连加的方法,请问同学们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展示图片)生:我用的是先把每一位同学的体重按30千克计算,先算30乘30,然后再把剩下的加起来,最后所有的相加就是总体重。师:这位同学的做法很好,先把他们每一位同学体重按平均30千克计算,最后再计算剩下的,这样减少了计算量。

生:我是凑整数,凑不成的再最后跟这些凑成的整数相加。

师:这位同学也是用的加法计算的,只不过他比较巧妙的地方就是先凑整然后再加,这样计算量相对小一些。那有没有其他别的算法?

生:我是先找出体重相同的人数,然后相成,最后把积相加得出体重的总质量。师:这位同学用了我们学习过的统计和乘法,这样计算相对简单一些。但是需要我们耐心地找出相同体重的人数。而且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啊用不同的标记表示出来了相同体重的同学,有的是用正字表示出相同体重同学人数,然后再计算。(展示学生结果)

师: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过近似数,请你们用学过的近似数告诉老师1014千克大约是多少整千克。生:1014千克大约是1000千克。

师:对,1014千克大约是10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吨”还可以用国际单位“t”来表示(板书:1吨=1000千克或者1t=1000(kg))。那2吨=()千克?4000千克=()吨?

师:好,同学们学习了1吨,那1吨到底有多重呢? 生:30名同学的体重才1吨多一点。

师:是啊,30名学生的体重才1吨多点。平时我们喝的矿泉水,一大桶重20千克,那么5桶重()千克,50桶又重()千克,也就是()吨呢?(展示图片)

师:生活中每个人都离不开水,老师看到我们饮水机上都有一大桶矿泉水,有的学生也自己拎过,老师也见到同学们2,3个人一起抬都很费劲。那么1桶水重20千克拎起来都很困难,那想一想1桶水占据那么小的空间,50桶水就会占据我们大半个教室的空间,50桶一共重1吨,是不是就更重了啊。师:现在请同学们了解一下我们生活中见到过的得钢铁,煤,石头,水泥等图片,它们都是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我们见过的卡车、轮船、火车、飞机在我们看来都是比较大的物体,所以我们用“吨”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体的质量,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载重”这两个字? 生:看到了。

师:请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载重”是什么意思吗? 生:

师:载重就是这些交通工具所能承受的最大的重量。学习了载重量,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这些标志所表示的意义。

生:电梯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生:这架大桥承受的最大重量是50吨。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呢? 生:

师: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同学们发现了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生:

师:这些图展示的物体在我们看来又大又重,都用“吨”作单位。我们总结的结论是:计量较重或者大宗物品的重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

师:同学们今天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千克”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一位新成员,那就是“吨”。学习了吨的认识,知道了1吨=1000千克,知道了计量较重或者大宗物品的重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那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82,83,84页,看看老师有没有还没讲到的地方,自己捋一捋思路,看看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师: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那么在座的哪位同学能够帮他讲一讲呢?

师:现在咱们都已经清楚了我们学习的吨这个质量单位,那现在我们做习题检验一下自己吧。

三、解决问题

师:练一练

想一想

探索新知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咱们学习了吨的认识,帮助这位叔叔和一群小动物解决了问题,你们都是一名合格的采购员和安排员,你们高不高兴啊? 生:高兴。

师:学习吨的认识,并且解决了各种难题,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生活联系密切,请同学们在平时一定要勤观察,勤思考。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的目标是,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过程从而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并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程中强调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在我就本课的教学活动中达成这三个目标的情况说一说。

1、知识技能通过情景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读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化的计算。通过学生反馈练习的表现中,已经了解吨是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可以说比较好的掌握了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程: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人参与数学学习和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难点是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围绕重难点组织教学。首先从贴进学生的素材入手,让学生亲自测自己的体重,并且通过计算30名同学的体重来亲历认识吨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初步感受和认识吨,在认识1吨的实际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不光让学生用眼睛去看,还要亲身去体会。动脑筋去想像,如让学生抱一抱这个环节,通过学生亲身去体验,感受33千克的重量,再想像30名学生的体重是1吨,这样更容易理解1吨的实际含义,来加深对吨的认识。巧妙地插入关于吨的计算题,让知识活学活用。在了解吨在生活中的应用时,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生活实例,如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以及比较大的交通工具,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生活性。另外还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找,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那些事物用吨表示,丰富了学生对吨的感受和认识。

三年级学生还小,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所以在语言上尽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如谁来当一名合格的采购员、安排员等,学生听了以后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学习兴趣也就浓了,再比如在推算20千克一桶的水多少桶是一吨过程中学生可能有难度,我就用旧知识来引导,如一百一百的数几个一百是一千等,这样为学生扫清了障碍,推算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不足之处,有些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但老师有些着急,就自己说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学要多学习多完善,去适应新课标的需要。

2.吨的认识二 篇二

教材通过一些场景, 如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 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等等, 导入新课, 让学生感知这些都是比较重的或大宗的货物, 了解计量这些货物有多重, 通常都是用吨作单位, 感受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每袋100千克的大米, 说明1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 1000千克就是1吨, 从而引出吨与千克的进率。接着又以一个小学生体重是25千克, 推算出40个这样的小学生重1000千克, 即1吨。这里所出现的大米、学生等, 都是学生熟悉的, 有助于学生在已经掌握单位千克的基础上, 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 师问:小朋友们, 你们能猜一猜数学老师的体重吗?

(1) 请几名学生猜一猜;

(2) 让猜的学生说说老师的体重为什么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

2. 课件展示场景:码头的货物、货场上的集装箱、铁路运输线上的货车车厢。

(1) 学生观看场景图, 师说明这些图中堆放或者运输的都是些很重或大宗的物品;

(2) 提问:如果我们现在用克或者千克作单位来表示这些物件的重量, 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用时方便吗?

3. 揭示课题:

如果用克或千克作单位来表示上面物品的重量, 用起来比较麻烦。因此, 计量这些重的物品或大宗的物品, 通常用“吨”作单位, 可以用符号“t”表示。

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体重, 唤起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回忆, 接着通过观看场景图, 初步感知在计量比较重的或者大宗物品有多重时, 需要用比克或者千克更大的单位, 从而引出吨这个单位。

二、参与实践, 充分体验

1. 感知25千克、50千克、100千克大米的重量

(1) 感知25千克

出示25千克重的一袋米, 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来搬, 如搬不动, 再请一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搬。

(2) 感知50千克

出示50千克重的一袋米, 还请上面力气大的同学来搬, 如搬不动, 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忙搬。

(3) 感知100千克

出示100千克重的一袋米, 让班级几位力气最大的学生一起来试试, 看能否搬动, 搬完后, 让学生谈谈搬米袋的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三次搬米袋, 由最轻到重, 逐步强化学生对100千克重的感知, 为下一步建立1吨重的表象铺设合适的台阶。

2. 直观感知1吨的实际重量

(1) 谈话:刚才同学们在搬100千克米袋时, 感觉很重, 那么2袋这样的大米多少千克呢?3袋、4袋……10袋呢? (课件展示10袋大米的情境图)

(2) 学生按老师所说的大米袋数说出相应的千克数。

(3) 小结:1袋大米100千克, 10袋大米重是1000千克, 1000千克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1t=1000kg。

(4) 让学生根据:1吨=1000千克

说出3吨= ( ) 千克, 8吨= ( ) 千克, 5000千克= ( ) 吨, 7000千克= ( ) 吨。

(5) 假如我们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25千克, 算一算, 我们班多少位同学才有大约1吨?

学生动手算一算, 然后交流算法, 得出40位同学大约有1吨。

【设计意图】用10袋大米, 40个学生的体重, 让学生体会1吨重的概念, 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 有助于学生在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1吨重的概念。

3. 结合实际, 加深对吨的认识 (多媒体结合演示)

(1) 读一读:

一棵白菜重1千克, 1000棵白菜重才是1吨

每头牛重500千克, 2头牛重是1吨

一桶油重200千克, 5桶油重是1吨

每袋水泥重50千克, 20袋水泥是1吨

(2) 算一算:

1桶水大约10千克, ( ) 桶水重1000千克

2块砖重5千克, 200块砖重是 ( ) 千克, ( ) 块砖重是1吨

(3)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吨这个单位?

学生举例说明重大约1吨的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一读、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 丰富学生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 有利于学生对1吨观念的建立。

三、巩固练习, 加深认识

1. 填一填:

一只河马重3 ( )

一只羊重大约45 ( )

一个苹果重200 ( )

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4 ( )

拖拉机能装2000千克石子, 也就是 ( ) 吨

大象的重量约6000千克, 也就是 ( ) 吨

一条蓝鲸重7吨, 也就是 ( ) 千克

一条鲨鱼重约3吨, 也就是 ( ) 千克

2. 算一算:

一台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t的货物, 照这样计算, 15次能吊起的货物是多少吨?

3. 试一试 (多媒体) :

出示一幅电梯照片, 上面标记限重量是1t, 13个成人

(1) 如果是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去乘的话, 每次可以乘坐几个?

(2) 如果是我们学校83位老师都要乘电梯, 至少要乘几次?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一填, 算一算, 使学生充分认识吨这个质量单位, 通过让学生解决乘电梯问题,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吨的认识,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四、小结评价, 回归生活

1. 说说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 有哪些收获。

2. 课外实践:星期天在家长的陪同下, 到商店或超市调查一下, 有哪些货物是用吨作单位的, 有哪些货物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如果是以千克作单位, 估计一下多少件这样的货物的重量是1吨, 作好记录。

3.“吨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篇三

片段一:课前测试

1.根据计算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2.4÷4=3.1

第一次商是( ),商写在( )位上。

想:因为( )个( )除以( ),够商3个( ),写在( )位上。第二次商是( ),商写在( )位上。想:因为( )个( )除以4,够商( )个( ),所以商( ),写在( )位上。

2.算一算,说一说。

6.06÷3=

[3 6.06]先算:_____;被除数中的0表示_____。

再算:_____;最后算:_____;

被除数中的第2个6表示_____。

评析:通过课前测试,了解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找到最近发展区,以便准确把握教学起点,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

片段二:解决问题,理解算理,构建算法

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找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自己先计算,再根据计算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2.4÷4=5.6 (括号里的内容是学生充分发言后填写的)

1.先确定商的位置,并找到商。第一次商是(5),商写在(个)位上。为什么?想:因为(22)个(一)除以(4),够商5个(一),所以商(5),写在(个)位上。然后算积和差,5个(一)乘4,得20个(一);22个(一)减去(20)个一,得2个(一)。

2.再次确定商的位置,准确对位,找到商。课件依次出示

思考的过程(括号里的内容是学生充分发言后填充的):

第二次商是(6),商写在(十分)位上,(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即小数点点在(个)位的右下角,为什么?想:因为2个一和4个(十分之一)合起来是第二次的被除数24表示(24)个(十分之一),所以第二次的商6表示(6)个(十分之一)。(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够商(6)个(十分之一),商是(6),写在(十分)位上。最后算积和差,6个(十分之一)乘4,得24个(十分之一),(24)个十分之一减去24个(十分之一),得0,所以商是5.6。

评析: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过程,说一说算理,理解算理,从而构建算法。

片段三:0的使用

课件出示:王鹏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14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信息一:16天,信息二:14km,问题是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两个信息之间有什么联系?(除的联系)列出算式,探究算理。(括号里的内容是学生充分发言后填写的)

14÷16=0.875

1.先确定商的位置,并找到商。第一次商是(0),商写在(个)位上。为什么?想:因为(14)个(一)除以(16),不够商1个(一),所以商(0),也就是用0来(占位),写在(个)位上;在被除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表示140个(十分之一),140个(十分之一)除以16,够商8个十分之一,(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商的小数点点在(个)位0的右下角,类推到十分位上。第二次商(8),写在(十分位)上;然后算积和差,8个(十分之一)乘16,得128个(十分之一),140个(十分之一)减去(128)个十分之一,得12个(十分之一)。

2.添0继续除(算千分位)。课件依次出示思考过程:第三次商是(7),商写在(千十分)位上,为什么?想:因为12个十分之一表示120个(千分之一),所以在12的后面添上0,就是120个(千分之一)除以16,够商(7)个(千分之一),所以商(7),写在(千分)位上。依此类推,最后再算万分位。迁移到万分位上是5。所以14÷16的商是0.875。

评析:教师采用尝试思考、类推、迁移等解题方法,既对解题有一定的导向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由“整数14个一除以16不够商1个一,怎么办?”来揭示新旧认知的矛盾冲突,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探究和发现新知成为学生的心理需要。

片段四:呈错、找错、析错、纠错、避错

呈现错例,请学生们仔细观察,这位同学的做法对吗?如果不对,请你找一找错在哪里?为什么?然后帮他改一改。

1.根据计算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2.4÷4=3.1

第一次商是(3),商写在(十)位上。想:因为(12)个(一)除以(4),够商3个(十),所以商(3),写在(十)位上。第二次商是(1),商写在(个)位上。想:因为(4)个(一)除以4,够商(1)个(一),所以商(1),写在(个)位上。

2.算一算,说一说。

6.06÷3=202

先算:6除以3,得2;

被除数中的0表示0;

再算:0除以3,得0;

最后算:6除以3,得2;

被除数中的第2个6表示6个一。

小结性提问:今后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

评析:教师有目的地选出学生课前测试中的错例,让学生分析,既是对算法的重新认识,又是对算理的强化认识。

总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较好地把握住了教材,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地位,教学特点有:

1.充分运用了知识的类推迁移,抓住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揭示了新问题中的新矛盾,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激发起学习兴趣,“两主”作用发挥恰当。

2.学生学习新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让学生练习,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探究,自己寻找,错例也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中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使学生学会,又会学,还乐学。

3.设计恰当,有坡度、有层次、还有变化,针对性强,利用学生的错例,进行判断、析错、纠错、避错。以防患于未然,既概括了易犯的错误,又培养了学生的辨别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巩固和强化作用。

4.《吨的认识》教案 篇四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大家看看大屏幕,这上面都有些什么东西? 生回答

师:很好!那么有同学能告诉老师这些东西的重量单位是什么吗?举手回答 生回答。

最后一幅图大象的重量单位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新课《吨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有没有那位同学能看着这幅图,给大家编个故事? 表扬讲得好的同学。

观察图画,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 桥

限重一吨 小熊

400千克 小马

300千克 小牛

500千克 小鹿

100千克

2、认识吨

出示课件

两头牛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一吨 讨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吨作为重量单位? 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做单位。生活中用吨作重量单位的东西有很多,如钢铁、水泥、煤等等。

3、感受一吨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

找两个同学上来互相背一背,感觉对方的重量。

一个同学的重量大约是20千克,几个同学加起来有一吨呢?

4、说一说:

出示课件

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的重量大约是1吨?

5、讨论,小动物们要安全过河有哪些办法?什么叫做限重一吨?

6、教学例题,完成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1、2、做一做 比一比

四、课外延伸 这是小明的数学日记,同学们快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出小明犯得的错误吧!

五、课堂小结

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可以把自已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桥限重一吨 : 就是小于或等于一吨

小熊

400千克

过桥方法:1.小马

300千克

2.小牛

500千克

3.小鹿

5.教案:吨的认识 篇五

教案:吨的认识

第五课时:吨的认识 师素文教站提供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换算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教学难点: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学目标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做单位?(千克、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1千克=1000克)用来计量比较小、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克做单位,千克是用来计量一般物体的质量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比克、千克大的质量单位――吨 板书:吨的认识 自学提示:1、认识质量单位吨 2、掌握1吨=1000千克 三、自学过程: 1、创设情境:出示4个动物过桥图:小熊、小马、小牛和小鹿是好朋友。一天,他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小桥边有一个标志“限重1吨”, 限重1吨是什么意思呢?一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4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怎么才知道呢? 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重,如果有1个同学约重25千克,教师抓住这点提问:4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 (100千克)40个这样的同学约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  教师说明: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让学生再次感受1吨有多重(一头猪100千克,10头这样的猪才1吨) 3、回到主题图书中例6 现在你们知道它们能同时过桥了吗?为什么?(让学生回答) 400+300+500+100=1300千克,它们四个的体重总和是1300千克,比1000千克重,所以这四个小动物不能同时过桥。 提问:哪几个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学生回答) 4、小结: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1吨有多重,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质量用吨来表示,如钢材、化肥、火车的载重量等。 5、自学例7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能说出是怎样想的?(重点是看学困生是否会) 四、巩固练习  1、1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2、填空(合适的质量单位)   ①一块橡皮重约10(  )②一头大象重约4(  )   ③小兰体重约25( ) ④1拖拉机水泥重约3(  ) 3、在○里填上“<” “ =” “>”   4千克○3500克 910克○1千克  3吨○4050千克 5000克○5吨   8000千克○8吨  300克○1吨 4、7000千克=(  )吨 5吨=(  )千克 五、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练习三  1、2、3、4    

 

6.千米,吨的认识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各种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难点:

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2、已学的重量单位有哪些?

3、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什么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什么作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

二、基础练习:

(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硬币的厚度是2()。

①厘米

②分米

③毫米

2.数学课本长大约是2()。

①米

②厘米

③分米

3.运动场一圈是400()。

①米

②千米

③分米

4.一辆卡车的载重量是5000()。

①克

②吨

③千克

5.下面哪些是长度单位()。

①克

②米

③吨

④厘米

⑤千米

6.一个曲别针长30毫米,也可以说是()。

①30厘米

②3厘米

③3米

(二)在○里填上“>”、“<”或“=”符号。

(1)50分米○5米

(2)3000克○2吨

(3)400米○4千米

(4)6米○5700毫米

(5)7吨○6778千克

(6)980克○1千克

○45米

(8)7米○700厘米

(7)5000厘米

三、综合应用。

1.6头牛重3吨,平均每头牛重多少千克?

2.一条绳子长4米,用去3米7分米,还剩多长?

3.粮食加工厂第一天运进2吨面粉,第二天运进650千克,用了2280千克,还剩多少面粉?

4.小明从家到电影院走1250米,从电影院到学校走650米,小明从家经过电影院到学校走多少米?

四、延伸

故事:曹冲称象

五、总结

7.《吨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七

1、我们的教育不单是为了教孩子学会知识和技能,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灵。从小在各学科教学中应及时注入“人文教育”这一新鲜血液。

2、我们知道教材中主题图的设置,不但是为了给新知教学作好情境铺垫,引出教学内容。其实它里面还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素材。它需要我们教师去不断地挖掘、创新和利用。

3、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简单地解答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借助现实情境用人文的思想去人性化地处理和解决问题。如何打破教学常规让学生用无墙的思想去思考每一个现实问题,为实现“学有价值的数学”做一些实事。

8.吨的认识说课稿 篇八

一、说教材

《吨的认识》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节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克、千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学习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对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通过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明确1吨=1000千克,能进行吨与千克间的换算。

二、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20%的学生对于吨的概念比较模糊,不知道吨是质量单位,有65%的同学听说过吨这个单位,但并不知道一吨到底有多重,有15%的同学知道吨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单位,在货车的车门上、电梯上看到过吨这个单位。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认知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在亲身体验和经历中初步建立一吨的观念。

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观念。

五、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质量单位吨,通过让学生搬一搬,抱一抱,算一算,跳一跳等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概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

六、教学流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充分挖掘、利用学生及周围环境中丰富的课程资源,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数学学习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环节就充分利用这一理念,完成对吨的发现学习。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猜老师的体重,复习质量单位千克,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图片及有关资料介绍,蓝鲸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

(二)亲身体验,探究新知

1吨到底有多重,为了帮学生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我设计了如下几个活动:

1、搬一搬,直观感受1吨大米的重量

我首先拿出1袋10千克的大米,向学生介绍。然后,每组发给1袋10千克的大米,每人搬一次,并说说感受。有的学生说轻,有的说重,让学生选出一名“大力士”来搬大米。

学生站在前面,教师一袋一袋的递加,直到搬不动。要求其他学生喊“加油”,并认真观察“大力士”的表现。搬后请“大力士”说说感受。再让学生想象推算。学生想象如搬2袋、3袋……一直更多感觉如何?引导推算100袋共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板书:1吨=1000千克)

2、抱一抱。直观感受学生体重,加深对1吨的印象

同桌互相抱一抱,抱后相互交流各自的体重和感受。想象:如一起抱2个人、3个人有什么感觉?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小组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这时,有同学可能会提出,那我们全班同学加在一起有没有1吨重啊?这时我抓住时机,先引导推算出40位同学约1吨重,再请全班同学起立(全班只36人),还请一位英语老师加上我自己(共约1吨)。一起”跳一跳“,让学生感受一下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

3、联系生活,强化对吨的认识

组织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约1吨呢?

一头牛重500千克,两头重1000千克,就是1吨猪一头100千克,10头1吨。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1吨。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出

(1)很多物体重量的总和;(如100袋大米;40个同学等)

(2)很重的物体的重量;(如大象的体重,鲸的体重等)

(3)交通工具的载重量;猜一猜,什么叫载重量?(最多能承受的重量)

如:电梯的载重量大约是1吨;(大约20个大人)一辆卡车的载重量大约是10吨。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是超载,极有可能出危险。汽车超载不仅毁坏地面,还威胁到人身安全。因此我们平时坐车是要千万小心,不要挤车或电梯,万一超载很危险。在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教学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全班交流后小结换算的方法。从而完成对目标2的教学。

(三)巩固拓展,学以致用

1、基础练习。

能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正确填写质量单位。

2、综合练习。

解决是否超载的问题。

3、拓展练习,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明白合理使用单位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这一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助于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吨的认识说课稿2

一.说新课标

吨的认识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对质量单位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本课知识,应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一吨重的观念,会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计算,为日后解答应用题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测量的认识的第三课时“吨的认识”。

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单元中继续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计量单位的认识。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就学全了,可以使学生对这两种计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吨的认识”之所以安排后讲,是按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分别编排的。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不同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化的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4: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认识吨与其他重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到进行简单的化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三说教法

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的重点,突破难点,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心理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法是:

1、情景教学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取一些具体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知觉动脑、动手、动口,去感知和体验知识。

2、运用新旧知识迁移法,启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识。

3、开放式教学法,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问题,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

四说学法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从生活实际的体验中学会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

2、学会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整理、反思的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一套,课件,学生自带实物若干。

学情分析:“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具体感性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进行学习;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同千米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这部分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尝试完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者看过过桥的事情吧,请看大屏幕,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要一起过桥,能一起过去吗?为什么?你能帮帮我吗?

生讨论应该使用什么来做单位。

师:看来吨与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重量单位有所不同,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2、出示课题:吨的认识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共同认识重量单位“吨”

二、讲授新课

我首先提出,你还想知道有关吨的哪些知识?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激起探求新知的兴趣。然后教师出示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好的问题,由学生自学阅读教材,并就自己感兴趣的和看不懂的地方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培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接着,请学生说说通过自学,你学会了什么,锻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自然导入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学生会找出“1000千克就是1吨”,在这里我设计了2个问题:

1、1吨=1000千克这个式子可以怎么读?还能怎么读?让学生明确单位间可以互相换算。

2、看看这个式子,你能给同学们提出数学问题吗?鼓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自己出题来进行单位换算的,主张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进一步培养了学习能力,这样对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学生会掌握得更牢固,而且也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起来,形成完整认知结构。完成这句话的教学后,再让学生提出还有哪句话重要,围绕“计量较量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这句话,我设计了2个问题:

1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生活中有什么物品用吨作单位?

2出示教师收集的有关资料。在这一步骤中,我针对“吨”这一概念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很难直接接触到,不容易形成表象的实际情况,采用自学.举例.自问自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六、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是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对象是第一学段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然而”吨“这个非常大的质量单位,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何将”吨“这个抽象的概念,以具体,形象,可直接感知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如何让学生”体验“”1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吨“的概念比较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获得充分的体验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建立数学概念,要尽量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建立表象、虽然学生已学习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对质量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许见到过”吨“,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只凭观察得到,再说像”吨“这么大的质量单位,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更谈不上有什么体验、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1吨“到底有多重,我先让每位学生轮流抱一抱一袋10千克的大米,说说感觉,再选一位班中的”大力士“来抱一抱一次能抱几袋大米,然后推算10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既”1吨“;再让学生做游戏,同桌互相抱一抱,说说感受,如抱两,三位同学又有什么感觉呢按三年级学生每人25千克计算,全班36位同学在加上两位老师约重1吨,并让全班同学和两位老师起立,一起跳一跳,体验1吨物体落地的感觉;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重约1吨重(如2头牛,10头猪,200只鸭,电梯的载重量等)、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借助100袋大米,全班同学总重量,2头牛等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

2.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好的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所学”吨“的知识解决小动物的”过桥问题“,”货车,电梯的载重量“,”多少物体的重量约1吨“,”哪些物体的质量要用吨作单位“,”估计一些大动物的质量“等,使学生体验到”吨“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学习”吨“的知识能解决许多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困惑:

(1)三年级的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较差,让学生推算多少个物体重约1吨比较难算、

(2)是否有更大,更直接的物体能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现、

(3)虽让学生进行较充分的体验,但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吨“离他们的生活实际太远,

有的学生对”千克“,”克“的质量的表象还不清晰,对以”吨“为单位的物体质量的估计就有些离谱、有一位学生说”一幢教学楼“的重约1吨、教学时要让学生在估计时与”1吨“重的表象,如”2头牛,40位同学“进行比较、

总之本节课,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体验,分析,推理,估计,想象,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以具体的实物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确实感受到”1吨“是很重,很大,很多的、让吨的单位换算融在”动物体重“的估计与转换之中、能使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情感得到体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吨的认识说课稿3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程序 ’

第一课时。

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1.新课导人

(1).填空。 ’

1千克=( )克 3千克=( )克

6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2)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的认识。

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

(1)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图的图意。

(2)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少?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3)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

(1)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100千克100千克地数),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吨。

1000千克就是1吨,1吨等于多少千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吨:1000千克。

(2)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是几吨?(40个同学的体重是1000千克,是1吨。) .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

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出示:6吨=( )千克,5000千克=( )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1吨是1000千克,6吨就是6个1000千克,所以6吨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个1000千克,所以 5000千克就是5吨。

(2)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巩固练习。

(1)填出适合的单位。 ·

一筐苹果重25( ) 一个乒乓球重3( )

一袋化肥重50( ) 一只大象重6( )

一辆货车载重4( ) 一支粉笔重5( )

(2)匹配连线。

5000千克 2吨

8吨 6千克

20xx千克 8000千克

6000克 5吨

(3)计算:1280千克-1吨 6吨+50千克

72吨-23吨 93吨50千克-93吨

(4)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做在课本上)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全课小结

(略)

吨的认识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本课题的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4、加强数感训练,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1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

1.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学到知识,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2.帮助组建认知结构

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讨论交流、上网查找、亲身体验、尝试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三、说课前准备

学生上网查资料、向父母了解家里每月用水量、亲自去称自己的体重。

教师准备好教学软件。一袋大米、一桶水。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放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兴趣一下子高涨,结合课前上网查找的资料,学生简单介绍了大象的有关知识,征对学生谈到象的体重,引出单位”吨“.教师提问:关于这个陌生的单位名称,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积极发言,从而产生认知冲突,由此引出本课课题《吨的认识》,过渡自然,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孕伏,学生在充满兴趣与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学习,便于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二)探究新知

我安排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体会1吨的概念。

(1)结合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将吨拟人化,利用课件出示吨的自我介绍,让学生与吨交朋友,出示吨的展示图:课件演示100千克一袋的水泥10袋、50千克一袋的大米20袋,25千克一袋的面粉40袋。让学生形象直观感知1000千克就是1吨的概念。

(2)然后,安排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吨作单位,体现合作学习同伴互助的教育思想。如有的学生回答到家里每月的用水量是用吨作单位,教师适时进行节约水的教育。然后课件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第二环节,感知1吨的重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拎一拎10千克水的重量、抱一抱25千克大米的重量以及全体学生跳一跳等实际活动,从抽象到表象,帮助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体会到吨是很大的质量单位。体验学习的过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学生一起搬米时,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合作精神,体验合作的乐趣。

第三环节,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

(1)教学例题。

学生在前面千克和克的换算中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例题时,避免教师太多的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思维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如3吨=千克,学生可能会想到因为1吨是1000千克,3吨就是3个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教师问:你有其它的思考方法吗?学生答到: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用进率1000去乘。从而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体现方法的多样性。

(2)完成”试一试“.

这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脑、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第四环节,拓展认识时空。

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图片与文字,如,恐龙图、大象图、不同时期的计算机图,既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以此设计了三道题目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考考自己的伙伴,学生在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展了认识,然后留有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点击网页查找资料进行知识的延伸,加深了印象,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模式。

(三)巩固练习

练习题的形式多样化,有趣味性,并联系生活,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选择题:配有形象的图片,选择正确的重量填在括号里,加强数感训练,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

(2)、改错题:联系生活实际,带有浓厚的趣味性,让学生找出日记里错误的单位名称,对所学的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是一个整合,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单位名称的印象,正确灵活选用单位名称。让学生能够感觉到生活中有数学。学生通过在电脑上答题,然后遥控辅导,体现网络教学的思想。.

(四)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动物过桥的图片,以故事引入并产生问题:动物们能同时过桥吗?为什么?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你认为有哪些过桥的方法?学生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然后汇报,体现团结合作精神。

(五)全课小结

师问:孩子们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收获?让学生回顾知识,并让学课后有什么想与王老师交流的,可以通过网络发电子邮件,也可以进入论坛天地,去自由翱翔,把自己所学、所获、所思、写成数学日记。在不久的将来,数学之星一定会从你们中间冉冉升起。

吨的认识说课稿5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千米和吨的认识

人教版上册“千米和吨的认识”一课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通过直观感知,具体操作,建立新的概念

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但是对于毫米和分米,还没有正式接触,只是在尺子上见过。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首先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具体实践,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师先出示一把尺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再让学生每人拿一把尺子看上面的小格,找出1厘米,再从1厘米的小格中找出表示1毫米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的小格,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再实际量一量,感知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还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再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从而加深对毫米这个概念的认识。

又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 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

再如教学吨的认识时,是通过实际参观和推算来进行教学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二、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量的计量,要遵循学习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类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单位换算,通过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几毫米,9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等,这样教学重在启发理解、思考。理解的东西才有助于记忆,有利于运用。

三、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初步技能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初步技能。一方面,结合教学长度单位,让学生自制量具,并用来度量一些简单的物体。另一方面,通过度量物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例如:让学生量黑板的长、铅笔的长、课本的厚度,还可以量几条线段的长度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测量的简单方法,还可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教法和学法看成一个整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综合考虑、设计教学。还要借助直观、及时抽象,抓住 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认识,提高分辨能力。

吨的认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吨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六册第四单元”千米和吨的认识“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一课时。在此之前,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出现了千克的教学,第四册出现了克的教学的内容安排。”吨的认识“这一内容是在千克和克的基础上对重量单位的进一步学习。在小学阶段,重量单位的学习到吨为止。对于”吨“这个重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所以教材通过装货物的卡车、火车皮这样一组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物品都很重,不能用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来表示,自然地引出了更大的重量单位”吨“.接着通过计算10袋大米的重量,教学1000千克是1吨一例,让学生实际感受到这个很大的重量单位。最后学生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教材作到了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内容的安排是合理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根据教材的编排、大纲要求和学生认知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以下两点:

1、本课的知识目标是,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简单化聚。

2、本课的技能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能在生活中解决相应的问题。

由于吨是较大的计量单位,学生往往只是眼见,却未必有真实的感受,因此,教学重点是建立1吨的概念,难点是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估计的能力。1吨的重量是非常抽象的,如何让学生准确感知1吨的重量成为本节课的突破口。

二、说教法和学法

再来说说学生的情况。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别的知识打下基础。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构想,采用了一系列新课标下所提倡的教法和学法。

本课的学法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在开放题的设计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并且巩固新知,能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作答,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性思维的培养。

本课题的教法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1.加大学生主体参与的力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2.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采取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教法。用学生所熟悉的事物提出问题,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同时也会有一种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并有利于课程的开展。

三、说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分4个环节进行: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该环节主要是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自然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1)、课件出示水果贸易市场的画面。

”一个苹果重450_____,一箱苹果重15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估计一辆装满苹果的大卡车中这一车苹果的质量为3_____。(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2)、从实物中认识吨。(幻灯片展示装货物的卡车、火车皮这两幅画)

教师引导学生:图上的吨或t是什么意思呢?

(3)、揭示“吨”的概念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4)、揭示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数量上初步感知吨的重量,并反馈有多少同学已经知道“吨”.并从生活实际中引入吨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在生活可以随时发现数学。

2、实物体验,联系生活

本环节逐步由抽象到具体,主要是让学生加深认识,拓展思维,以直观形象的物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个计量单位所表示的数量是非常重的,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1)、出示实物:一袋50千克的大米和4个5千克的铅球

教师请学生抬大米,掂铅球。引导学生:1吨的重量要几袋这样的大米啊?20袋这样的大米你们还抬得动吗?铅球同上过程

(2)、同桌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并互相背一背,来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教师引导:1吨的重量相当于几个我们这样的同学?

(3)、联系生活举例

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难点。把吨这个重量单位用于生活,强化吨的概念的构建。

3,单位化聚,练习巩固

(1)出示例题:5吨=()千克5吨680千克=()千克

20xx千克=()吨2450千克=()吨()千克

(2)开放题:一箱苹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哑铃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面粉的重量是25千克,一头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么()个()的重量是1吨。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4,质疑问难,总结全课

上一篇:有关高一消防观后感下一篇:感恩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