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

2024-06-24

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共8篇)

1.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 篇一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

信息来源:宁波市公路管理局时间:2003-06-05 15:38:34字体:[大 中 小]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

(1996年12月31日交通部交计发〔1996〕1130号文发布)

第一条 为使后评价报告编制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是在公路通车运营2至3年后,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工作及其变化的成因,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

第三条 编制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全面总结,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改进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项目的过程评价: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令、制度和规定,分析和评价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等执行过程,从中找出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二、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根据实际发生的数据和后评价时国家颁布的参数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并与前期工作阶段按预测数据进行的评价相比较,分析其差别和成因。

三、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分析、评价对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评价一般可分为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公路网状况、配套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方针政策等外部条件和运行机制、内部管理、运营状况、公路收费、服务情况等的内部条件分析,评价项目目标(服务交通量、社会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环境保护等)的持续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第五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由主报告及附件两部分组成。主报告应按本办法附件一《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编制。附件的内容应包括各种专题报告及建设项目管理卡。建设项目管理卡应按本办法附件二《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内容要求及填表说明》编制。

第六条 编制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必须以项目各阶段的正式文件和项目建成通车2~3年内进行的各种调查及重要运行参数的测试数据为依据。项目通车后需要进行的调查主要有:交通量调查、车辆运行特征调查、车辆运输费用调查、工程质量调查、项目财务状况调查、社会经济效果调查、环境调查等。项目各阶段的正式文件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其审查意见、批复文件;施工阶段重大问题的请示及批复;工程竣工报告;工程验收报告和审计后的工程竣工决算及主要图纸等。

第七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应采用综合比较法,即根据项目各阶段所预定的目标,从项目作用与影响、效果与效益、实施与管理、运营与服务等方面追踪对比,分析评价。前期工作的评价技术原则上可用于项目的后评价。

第八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必须客观、公正、科学,不应受项目各阶段文件结论的束缚。

第九条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及附件文本统一采用297毫米×210毫米(A4)装订,封面采用紫红色。

第十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1990年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试行)》即行废止。

附件一: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附件二: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内容要求及填表说明。

附件一: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

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I.封面格式

××-××公路后评价报告(编制单位)

××××年××月

II.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

×××××

(盖章)

单位负责人

×××

(签章)总工程师

×××

(签章)

总经济师

×××

(签章)

总会计师

×××

(签章)

项目负责人

×××

(职称)

参加人员

×××

(职称)

×××参加单位

×××××

参加人员

×××

(职称)×××

III.内容要求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建设项目过程评价

第三章 建设项目效益评价

第四章 建设项目影响评价

第五章 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

第六章 结论

附件:

1.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

2.有关委托、招标、评审、批复等主要文件的复印件

3.专题报告(包括交通量分析与预测、经济评价等)第一章 概

一、建设项目概况:项目的起讫点(位置),项目立项、决策、设计、开工、竣工、通车时间等,突出反映项目的特点。

附图:项目竣工平纵面缩图(比例为1/10万~1/20万,内容同初步设计文件要求)。

二、建设标准、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

四、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五、主要结论。

第二章 建设项目过程评价

一、前期工作情况和评价

(一)前期工作基本情况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前期工作各阶段审批文件的主要内容

(四)前期工作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

二、项目实施情况和评价

(一)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实施情况:包括施工图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选择、建设环境及施工条件、施工监理和施工质量检验、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分析等。

(二)项目开工、竣工、验收等文件内容。

(三)工程验收的主要结论。

(四)实施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包括变更设计原因、施工难易、投资增减、工程质量、工期进度的影响等情况分析。

三、投资执行情况和评价

(一)建设资金筹措。若有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施工期各资金到位情况及投资完成情况(内资、外资数额及其当年利率或汇率)。

(三)工程竣工决算与初步设计概算、立项决策估算的比较分析(按单项工程分内资和外资)。

(四)工程投资节余或超支的原因分析。

四、运营情况和评价

(一)运营情况:包括运营交通量(含路段及各互通立交出入交通量)、车速等运行参数的调查情况。

(二)运营评价:评价建设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分析实际交通量与预测交通量的差别及其原因,并对项目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进行分析。

五、管理、配套及服务设施情况和评价

(一)管理情况和评价:包括项目前期至实施全过程的各阶段各项制度、规定和程序的管理情况,各种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功能、组织形式和作用,并对其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二)配套及服务设施情况和评价:建设项目配套及服务设施(包括通信、收费、管理所、服务区、停车场、安全防护设施、标志标线、监控系统等)的设计、方案比选及其实施情况,并对其设置的必要性和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第三章 建设项目效益评价

一、国民经济效益评价

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根据通车运营的实际车速、经济成本等各项数据,评价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并与决策阶段预测的结论比较,分析其差别及原因。

二、财务效益评价

(一)对于收费公路(包括独立大桥、隧道),根据实际财务成本和实际收费收入,进行项目的财务效益分析,并与决策阶段预测的结论比较,分析其差别和原因。

(二)进一步做出收费分析,明确贷款偿还能力。并分析物价上涨、汇率变化及收费标准变化对财务效益产生的影响。

三、资金筹措方式评价

根据建设资金来源、投资执行情况及财务效益分析,对项目的资金筹措方式进行评价。

第四章 建设项目影响评价

一、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就业、地方社区发展、生产力布局、扶贫、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和评价。

二、环境影响评价

对照项目前评估时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重点从项目建设所引起的区域生态平衡、环境质量变化及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文物保护等方面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效果。

第五章 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

一、外部条件对项目目标持续性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公路网状况、配套设施建设、政策法规等外部条件。

二、内部条件对项目目标持续性的影响:包括运行机制、内部管理、服务情况、公路收费、运营状况等内部条件。

第六章 结

一、结论

二、存在问题

三、经验与教训

四、措施与建议

附件二: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内

容要求及填表说明

I.内容要求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由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

1、公路建设项

目投资管理卡

2、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比较卡和公路建设项目效益比较卡组成,具体内容要

求详见表

1、表

2、表

3、表

4、表5。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也适用于独立大桥及隧道建设项目,其标题相应改为桥梁建设项目管理卡或隧道建设项目管理卡。

II.填表说明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应从项目立项开始时就进行填写。综合管理卡和投资管理卡应在工程竣工通车时编制、填写完毕;交通量比较卡和效益卡应在后评价完成时编制、填写完毕。

一、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

(一)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填写在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竣工验收项内。

(二)上报及批准机关、文号填写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项内。

(三)各阶段工作发生的日期及时间按年月日至年月日填写在日期栏内。

(四)各阶段建设规模和主要的技术指标,应分别填写各阶段审查的(或上报的)和批准的各项内容。“上报文件”系指与“批复”相对应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项目建设规模是指公路等级(如高速公路、汽车专用一级公路、汽车专用二级公路)和里程(单位为公里)。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计算行车速度(单位为公里/小时);路基宽度(单位为米)等。桥梁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桥长(包括主桥和引桥,单位为米);两岸接线的公路等级、长度(单位为公里)。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桥面净宽(单位为米);车辆荷载(包括汽车和挂车);通航净空(航道等级);两岸接线路基宽(单位为米)等。隧道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隧道长(单位为米);两端接线的公路等级、长度(单位为公里)。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隧道净宽(单位为米);隧道净空(单位为米);两端接线路基宽(单位为米)等。

(五)项目各阶段估算、概算和决算的总投资分别填写在工程总投资栏内(单位为万元)。资金筹措分内资和外资,内资包括养路费、国内贷款、交通部车购费补助等;外资包括国外贷款、华侨及港澳同胞集资等。外资折合人民币分别填入各栏内。

(六)项目各阶段估计和实际使用的四大材料分别按总用量(单位为立方米、吨)和总价值(单 位为万元)填写。

二、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

(一)公路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各阶段的投资、工程量等工程指标,应按各阶段最终批准的和实际实施的指标进行填写;外资按实际使用的币种折合成人民币填写(单位为万元);调整概算填写最后一次调概的数据。

(二)表内项目内容可根据需要增减。估算投资因分项较少,可合并填写。

(三)独立大桥和隧道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的项目内容可参照有关工程投资估算项目表。

三、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比较卡

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交通量是指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从预计通车年份到远景服务年份各年的预测交通量;后评价阶段的交通量是指通车运营期间的实测交通量和后评价报告中各年的预测交通量。备注栏内注明通车运营年份。

四、公路建设项目效益比较卡

将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后评价报告中的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指标值分别填写在相应栏内。

表4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比较卡

2.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 篇二

油田产能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是综合性工作, 通过对数据信息、最终效益和影响以及项目持续性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 构成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 为下一年产能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 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组成

油田工程项目后评价组成有工程简介、准备工作评价、地质工作评价、钻探工作评价、采油工作评价、地上工作评价、运行管理评价、盈利指标评价。

3 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1) 独立性; (2) 可信性; (3) 实用性; (4) 反馈性

4 工程项目后评价的作用

(1) 利于项目实现预定目标; (2) 对决策起监督作用; (3) 利于提高项目决策者和管理者水平

5 工程项目后评价的途径

工程项目后评价的途径有比较、原因分析、调研和结构矩阵。参照2010年某区块油田工程项目后评价进行探讨。

5.1 比较

将工程建设项目完成后的运行情况与可研中的期望结果或初设的各种技术指标比较, 找到差异点, 分析出现差异的理由。

5.2 原因分析

首先要确定分析的对象是哪一种具体的差异或问题, 产能建设中问题的产生是由一系列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原因中有些是关键因素, 对项目指标的偏差起了较大影响, 分析步骤有以下几个:

(1) 偏差原因的查询; (2) 影响原因分类; (3) 进行原因分析; (4) 绘制对比分析图

对比分析图是形象地描绘项目因果关系的图示方法

5.3 调研

通过调查研究来获取所需要的资料。如宏观调查法、专项调查法、典型调查法、抽样调查法等, 根据具体需要灵活应用。

5.4 结构矩阵

全称逻辑框架结构矩阵, 用于项目的设计、计划、实施、监督和评价等工作中。结构矩阵可以综合全面的发现并解决油田产能建设工程中繁杂的差异问题

6 结语

3.工程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 篇三

关键词:工程项目;项目后评价;评价内容;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2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09)16-0171-02

评价方法项目后评价是开展项目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项目管理者进行管理和决策不可或缺的手段,它是指通过对项目开展状况和资源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和评价,吸取项目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逐渐改善管理水平,改进决策能力,保证高效的投资回报的活动,同时,它也是管理层进行下一阶段决策的重要参考标信息,因此,项目后评价在整个工程项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收尾环节,是检验项目成功与否的工作环节。

1项目后评价概念

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结束后进行的评价,指的是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包括项目是否达到了目标,执行过程是否按照原来预定的计划进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实践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与相关利益者进行全面的多渠道的沟通交流,获得项目开展过程前、开展中、和开展后的信息,从而为项目管理者提升管理和决策水平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项目后评价的构成内容

①项目技术后评价。指的是在项目实施前决策环节决定的工艺技术流程和技术装备,在项目实施阶段是都有效的执行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或者出现了什么偏差,在这个环节,就要针对已经在项目执行中暴漏出来的纰漏、分析项目开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尤其是深层次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从而为之后改进设计和更换设备时能够做到适当的改进,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设备,从而促使前期的投资获得潜在的更大的收益。

②项目财务后评价。项目的财务后评价类同于之前的财务评估,基本评价内容是一致的,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主要涉及到项目是否盈利,盈利多少的分析,项目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收支是否平衡等。由于财务评价中包含很多经济指标,受当时物价指标等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应将这些因素嵌入其中,这样才能使得财务后评价更科学,更合理。

③项目经济后评价。通过编制一些财务表格来反映整个项目的财务支出情况,这些表格一般包括了在国内进行投资的经济效益表、费用流量表、以及外汇市场上的外汇流量表、资源流量表等反应经济指标的表,来进行项目后的经济评价,同时,还应对此项目的建设会给项目建设所在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是否推动科技行不等指标进行全面的分析。

④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是检测项目执行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标准参考书,当一个项目完成时,不仅要进行以上几项评价,还要对该醒目是否对环境造成影响,以及造成什么烟的影响进行评价,对实际产生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评析,主要涉及对项目决策中涵盖环境指标的,诸如对决策、规定、规范、参数的可靠性和实际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此外,环境影响实施的整个过程应参照国家的环保法的规定,根据相关部门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设定线和污染物排放量以及产业部门规定的环保规定,通过对已完成工程的评价,得出对环境影响现状的同时,更是对今后对环境影响的预测,尤其是那些突发性时间的预测,以及对环境影响的风险分析,经过项目后环境的评价,应形成一份完成的项目环境评价报告,该报告涉及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对项目产生的污染的控制,对该区域环境质量检测的结果、是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该地区生态平衡是否被打破以及是否相关主体提高了环境的管理能力。

⑤项目社会评价。在总结国内外项目建设的已有经验基础上,吸收了国外比较先进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后,项目社会评价主要包括对社会效益的评价,以及项目与社会两相适应的分析评价,一方面分析项目对整个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或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从侧面检测社会政策执行的效用,探讨项目与社会的适应度,从而防止一些不可预期的事件的发生,从而为相关主体提供分析决策的依据。

3项目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①前后对比法。前后对比法,即将某个项目执行前和执行后进行对比分析,来针对项目开展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项目结果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设想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进行比照,找出出现各种变化和发生该变化的原因,在一般项目评价中,该方法对与整个项目的财务评价应用最多,这是直接反应项目成功与否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进行项目效益分析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整个项目后评价方法中,前后对比法不可缺少。

②有无对比法。有无对比法是对项目建设或者不建设可能产生的一切结果的评析,由于一个项目的建设可能对环境或者其他的产生影响,但项目不建设时该区域的环境有可能也会变化,因此,通过此分析法,得出啊哪些影响是由项目建设引起的,这种对比方法在前期评价中常用于技术改造项目。在后评价中所不同的是,采用的基础数据是项目投产后的实际数据。

③目标树——逻辑框架法。目标树——逻辑框架法是近几年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以解决核心问题为主,操作流程一般是先向问题的后续结果展开,得到这种问题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在向前推演得出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经过这一些列的操作,得出“问题树”。将问题树进行转换,即将问题树描述的因果关系转换为相应的手段——目标关系,得到所谓的目标树。当目标树建立起来之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通过“规划矩阵”来完成对问题产生的背景过程结果等进行详尽的分析。

4项目后评价的实施

4.1项目后评价工作程序

4.建设工程项目后评价 篇四

为学习国外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先进经验,拓宽视野,由水利部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组织的考察团一行10人,于1997年7月29日至8月15日,就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问题赴德国和法国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德国和法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特点和原则

项目的后评价不同于项目的前评估(又称项目的社会评价,下同)。项目的前评估是在项目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环境保护可靠性、建设可行性等进行分析评估,做出预测结论,为项目决策部门提供依据。项目后评价主要是对已建成项目的建设实施和生产、运营、管理实际,环境和社会影响,以及外部情况变化等,进行分析、评价,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及建议,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综合效益,为项目决策部门提供依据。

德国和法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高,在项目周期中尤其重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项目评估工作。由于前期项目评估工作深入细致,再加上成功的项目实施管理,致使其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一般都能按预期的投资、质量和工期目标实现。因此,同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相比,德国和法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较为简单。另外,德国和法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注重各阶段评估的有机统一,在整个项目周期中,评估包括:①前期的项目评估;②项目实施阶段的监测评价,如项目的开工评价、项目的中间评价和项目的竣工评价;③项目的后评价。当然,德国和法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也具有一般项目后评价的共性特点,如现实性、公开性和反馈功能等。

在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原则方面,德国和法国强调后评价工作必须自始至终坚持“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以便使项目后评价结论更具有可信度和使用价值。因此,他们强调项目后评价工作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充分的调研,占有各种相关的数据和详实资料,依据项目建成后的实际面貌、成果和已经达到的指标,同项目评估、决策和设计时的预期指数进行对比和分析论证,从而更有益于今后项目的决策和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德国和法国水利项目后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程序

德国和法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过程评价、效益评价、影响评价和持续性评价四个方面。具体到某个水利工程项目时,内容有所侧重,并不是一成不变。如德国政府的“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委托德国开发银行进行的项目后评价(针对财政合作项目)的内容通常强调以下7个方面:①项目所属行业的行业政策;②项目目标的实现情况;③财务评价;④国家经济评价;⑤项目对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⑥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⑦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评价。再如,法国罗讷河上圣布雷尼哥(Sant Brenag)水电站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包括:①发电量;②水文,考虑泥沙输移、河水位及潜水含水层水位;③地质;④水生生物;⑤野生动植物;⑥考古、遗迹、风景;⑦社会经济等。

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基础方法是对比法,即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分析对比方法。使用对比方法时,包括“前后”对比、“有无”对比等。

德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是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Meth-od)。这种方法是德国开发银行经常使用的方法。逻辑框架法为项目评价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分析结构——4×4逻辑模式,在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地列出项目目标、项目目的、项目产出、项目投入四个目标层次,在水平方向上自左向右列出项目各目标层次的预期指标、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资料、相关的重要外部条件(假设)。当然,在使用逻辑框架法时,也必须计算有关的经济评价指标,如国民经济评价的经济净现值,经济内部收益率,财务评价的财务净现值、财务净现值率、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需要说明的是,逻辑框架法的应用范围很广,在进行前期的项目评估时,德国开发银行也广泛采用这种方法。此外,对援外水利工程项目评估和后评价,德国技术合作协会(GTZ)经常采用“以目标为导向的项目计划法(ZOPP)”,这种方法同德国开发银行广泛使用的逻辑框架法相类似。我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基本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即自我后评价,主管部门(或地方)评审和国家评价。考察发现,由于国情不同,德国一般不专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的行业评价。以德国政府财政合作(Financial Cooperation)为例,其项目后评价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1)单一工程项目后评价。针对资助的每一个工程项目,德国开发银行都要在项目竣工后3~5年内进行该项目的后评价。依据后评价结果把项目归为以下6类的某一类:1 非常成功的开发项目;2 满意的开发项目;3 一般满意的开发项目;4 一般不满意的开发项目;5 明显无效果的开发项目;6 完全失败的开发项目。其中,前3类为成功的开发项目,后3类为不成功的开发项目。据德国开发银行新出版的《财政合作后评价报告(第三次评估报告)》介绍,德国1992/1993年的153个FC项目中有71%的项目是成功的。(2)国家综合后评价。为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项目建设的成败得失,每隔几年,德国政府的联邦经济合作和发展部通常委托德国开发银行对几年来所有的FC项目进行综合后评价。德国开发银行的综合后评价结果要经独立的审计部门审计后,再报联邦政府。此外,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总部有时也对少量的PC项目抽查,自己进行后评价工作。

三、德国和法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经费来源和管理机构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经费来源视后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异。以德国为例,如果是德国开发银行对其资助的水利工程项目进行后评价,经费一般列入德国开发银行当年的正常经费开支,不再单独列预算;如果是联邦审计总署或各州审计总局进行的后评价,则由联邦审计总署或各州的审计总局从各自的预算经费中解决。这同我国《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后评价办法(讨论稿)》规定的经费处理差别较大。

依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具体情况不同,德国和法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管理机构有所不同。以德国为例,由于德国开发银行的项目周期中明确包含项目后评价阶段,项目后评价工作一般由德国开发银行作为其项目管理的例行工作来开展。只有当项目出现了严重的财务问题时(如投资严重失控),政府才出面对该项目进行后评价,后评价的重点是项目收支情况,联邦政府通过联邦审计总署(BRH)、各州政府通过州审计总局(LRH)进行后评价。联邦审计总署和各州审计总局相互独立,从法律上无隶属关系,这些机构的建立和运行都是建立在审计法的基础上,其后评价工作不受政府的干扰而具有相对独立性。

四、对开展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建议

根据本次考察收集到的资料,结合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现就如何开展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供领导参考。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是开展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关键建国以来,我国修建了大批水利工程,水利建设成绩斐然,但在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后评价可以评价已建水利工程实际产生的效果,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提高今后水利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因此,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意义重大,任务十分繁重。各级领导应从我国水利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主动地将后评价工作摆到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议事日程上,这是顺利开展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关键。

2.在充分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具体情况,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利项目后评价的法规和规范,是顺利开展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保证我国于80年代初开展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至今只有十余年。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主要是在90年代初开展的。1995年4月22日,水利部印发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试行)》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程序一般分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准备(包括招标设计)、建设实施、生产准备、竣工验收、后评价等八个阶段,首次明确了后评价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一个阶段。但是,如何规范地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至今尚无规范可依。目前已进行的一些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多数是参照国家计委1991年7月提出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后评价办法(讨论稿)》的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够强,后评价经费来源不明确,因此,要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水利实际情况,在1993年我部先后对丹江口、潘家口、鹤地、宿鸭湖水库等工程进行两批后评价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并借鉴国外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先进经验,尽快制定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实施办法》等法规和规范,使这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注重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与立项时的项目评估及项目建设过程的评价的有机统一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立项前的项目评估、建设过程的监测评价、建成后的后评价相互补充,组成一个有机的评估体系。立项前的评估尤为重要,即在水利工程项目决策之前,对拟建水利工程项目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环境保护可靠性、建设可行性等分析评估,做出预测结论,为项目决策部门提供依据。建设过程的监测评价,又具体包括项目的开工评价、中间评价和竣工评价,以监督检查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展情况,为项目建设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目标控制提供依据。后评价是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一个阶段,我国一般指项目竣工交付生产(使用或运营)1~3年后进行的评价,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并帮助项目法人促进项目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项目立项前的评估、建设过程中的监测评价及后评价三者体现了事前、事中、事后评价的有机统一,不能把它们割裂开。4.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时,应综合评价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我国目前应着重强调环境效益的后评价

水利工程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后评价时应综合评价这三个方面的效益。从我国近年来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实际情况看,往往重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后评价,对环境效益后评价研究得不够深入,容易被人忽视。考察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德国和法国十分重视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后评价,两国从七十年代后始终把环境保护、环境效益放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首位,没有环境效益,特别对水环境可能带来污染的任何项目的立项都是不可能的,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盲目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这一点很值得我国在进行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时借鉴,以便切实提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环境保护水平,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5.建立和健全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成果的反馈和扩散机制,以切实提高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开展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也不例外。国外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成果都能有效地反馈到有关决策部门和项目法人。我国也有许多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成果成功地指导项目建设实践的例子。如1989年10月黄委会勘测规划设计院进行的《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环境影响回顾评价报告书》作为黄河小浪底工程的类比工程,为小浪底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目的有二个,一是在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国家(行业或地市)改进投资决策管理,提高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果服务;二是帮助项目法人促进项目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高工程效益。要实现这两个目的,必须建立健全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成果的反馈和扩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后评价成果,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和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最佳经济效益。6.培养和培训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专业人才

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专业性强,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一支业务素质高的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专业人才队伍。为加快我国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急需培养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的人才,这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由水利高校正规培养,也可由有关部门、学会、协会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层次的水利工程项目后评价培训班、研讨班,还可以选择德才兼备的现职人员出国进修等方式。当然,后评价人才的培养应有计划、高起点、增加投入。

7.建立水利工程项目监测与评价数据库

5.项目后评价细则 篇五

司计〔2005〕3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石油计字[2005]218号),规范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建设项目,根据投资项目管理权限,分为股份公司及专业公司审批管理的限上项目(以下简称限上项目)和分公司审批管理的限下项目(以下简称限下项目)。限上项目和限下项目的范围,参见分公司前期工作管理办法。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所称建设项目后评价,是指对已竣工投产,并经过一段时间生产运行的建设项目,就该项目的前期论证决策、设计施工、竣工投产以及生产运营等全过程和项目目标、效益、影响及持续性,按照股份公司规定的内容和标准进行的客观的、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第四条建设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建设项目后评价以投资决策层为主要服务对象,旨在总结经验和教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也为后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第五条建设项目后评价分为简化后评价和详细后评价。详细后评价包括建设单位自评价和咨询单位独立后评价。

第六条所有建设项目都要进行简化后评价。

第七条根据项目管理权限,在简化后评价基础上,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对全局影响较大、能以点代面的项目进行详细后评价。

第八条进行详细后评价项目应该具备的条件:

(一)项目全部建成后经有关审计部门进行了审计;

(二)项目由主管部门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并经过1-3年的生产运营;

(三)建设项目具备前期工作、建设实施和运营效益等方面的资料。

第九条对长期不能建成(超过设计工期1年以上)或建成后长期(1年以上)不能投产的项目应进行详细后评价。

第十条技术改造项目,应在编制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前,对原项目进行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改造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十一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分公司及分公司所属单位。

第二章项目后评价管理体系

第十二条分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实行以规划计划部门为主导管理,业务部门密切配合,科研单位技术支撑的统一制度、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十三条分公司规划计划处是分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的归口综合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制订分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规章制度;

(二)指导和检查二级单位建设项目简化后评价,上报限上项目简化后评价成果;

(三)落实股份公司或专业公司后评价计划,组织限上项目自评价工作,并上报自评价报告;

(四)制定分公司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计划,组织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工作,委托限下项目独立后评价咨询单位,组织验收和交流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成果及评价成果的利用与反馈;

(五)组织分公司后评价业务培训。

第十四条二级单位规划计划部门是本单位后评价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应在部门内设置后评价岗位,专人负责项目后评价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完成建设项目简化后评价工作;

(二)完成股份公司或专业公司后评价计划下达的限上项目自评价;

(三)编制建设项目后评价建议计划。

第十五条勘探开发研究院是分公司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技术支撑部门。负责总结和分析简化后评价结果,提出分公司详细后评价建议计划,指导限上项目自评价和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

第十六条分公司机关业务部门按其业务范围,在后评价工作中履行相应的业务指导职责。

二级单位业务部门按其业务范围,协助和配合完成后评价工作。

第十七条项目后评价应落实责任。二级单位应将后评价工作落实到责任部门和个人,对后评价工作的质量和进度负责。

第十八条项目后评价工作应建立定期交流制度。规划计划处在每年底组织召开分公司后评价工作研讨会,总结项目后评价成果,交流后评价工作经验。

第十九条项目建设单位要依据后评价意见提出改进措施,认真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规划计划处。

第三章建设项目简化后评价

第二十条所有建设项目,在建成投产一年内,由建设单位完成简化后评价。

第二十一条简化后评价按股份公司规定的简化后评价模板编制。主要是针对项目建设前期、建设实施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

第二十二条二级单位应在每年5月底和11月底将简化后评价成果以文件形式上报规划计划处。

第二十三条规划计划处在总结和分析简化后评价成果的基础上,按项目管理权限以分公司文件形式报股份公司或专业公司。

第四章限上项目自评价

第二十四条分公司根据股份公司或专业公司下达的后评价计划,开展下达计划限上项目的自评价工作。

第二十五条油气勘探项目、油气田开发建设项目、油气管道项目、炼油化工建设项目和销售项目自评价报告应按股份公司颁布的后评价报告编制细则的要求进行编制。其它项目自评价报告可参照编制细则编制。

第二十六条限上项目自评价应在股份公司或专业公司下达计划规定时间内完成,其工作程序是:

(一)编制阶段。建设单位按照下达计划的要求,成立项目组,制订工作计划,收集、整理资料,编写自评价报告初稿。

(二)审查验收阶段。项目组将自评价报告初稿提交规划计划处,规划计划处组织有关业务处室和专家对自评价报告初稿进行初审,审查通过后,由规划计划处将自评价报告提交计划下达单位验收;

(三)修改完善阶段。项目组按照计划下达单位的验收意见修改、完善自评价报告,最终形成正式文本。

(四)完成上报阶段。规划计划处按管理办法规定行文上报计划下达单位。

第五章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

第二十七条分公司管理的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包括建设单位自评价和咨询单位独立后评价。

第二十八条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工作程序。

(一)规划计划处在每年1月底,下达详细后评价计划;

(二)规划计划处在下达详细后评价计划后10个工作日内,择优选择并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单位进行独立后评价。

为保证后评价的公正性,承担项目后评价的咨询单位与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单位原则上不能为同一单位,项目后评价的主要负责人不能是该项目前期评估的负责人。

在委托系统外咨询单位开展独立后评价工作时,应与其签订委托合同和保密协议;

(三)规划计划处收到建设单位自评价报告后,组织有关业务处室和专家对自评价报告进行验收;

(四)规划计划处收到咨询单位独立后评价报告后,组织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对后评价成果进行交流。

第二十九条限下项目建设单位自评价工作程序。

(一)建设单位应在分公司下达的后评价计划规定时间内,组织完成建设项目自评价报告,并对提出的评价结果负责;

(二)报告编制要求。从项目建设单位的角度出发,采取“前后” 对比方法。突出实施效果评价,侧重前期工作、建设实施、生产运行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评价,对项目预期目标实现程度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并为开展项目独立后评价作好准备。

(三)限下项目自评价编制程序参照本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

(四)建设项目自评价报告经规划计划处验收后,以建设单位文件形式上报规划计划处,包括文件5份,自评价报告15份。

第三十条限下项目独立后评价工作程序。

(一)咨询单位独立后评价应在合同约定时间(一般为30个工作日)内完成,编制完成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并对提出的评价结果负责;

(二)独立后评价必须保证公正性和独立性,咨询单位应从项目投资者和项目业主以外的第三者的角度出发,独立地进行。

(三)报告编制要求。独立后评价报告的内容和深度须达到股份公司后评价项目编制细则的要求。应在分析自评价报告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采取“前后”对比和同类项目“横向”对比相结合的方法,突出影响评价,重点对项目前期决策、经济效

益、影响和持续性、项目竞争能力和成功度进行评价。报告所提的建议应具操作性。

(四)独立后评价报告完成后,以咨询单位文件形式送达项目委托单位,包括文件5份,独立后评价报告15份。

第六章信息反馈

第三十一条建立后评价成果信息反馈制度。为使后评价成果在分公司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规划计划处应及时将已经完成后评价工作项目的结论性意见,反馈到有关领导、项目管理部门、建设单位、项目前期咨询评估、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单位。

第三十二条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馈后评价信息的主要方式有:定期在网上发布后评价情况报告、后评价综合报告以及后评价工作研讨会等。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分公司限下项目详细后评价经费由管理费用渠道列支。

第三十四条本实施细则由分公司规划计划处负责解释和修改。

6.某公司项目后评价报告 篇六

XX项目后评价报告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二〇一*年**月**日

目录

一、项目计划完成情况........................1

1.进度计划.......................1

2.费用计划.......................1

二、项目目标完成情况........................1

1.开发目标.......................1

2.可靠性及质量目标.....................1

3.目标成本.......................1

4.销量目标.......................1

5.经济性分析..........................1

6.市场表现.......................1

三、知识积累..........................1

1.项目相关文档管理.....................1

2.项目经验总结及传播........................2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2

1.存在的主要问题.........................2

2.整改建议.......................2

五、项目整体评价.........................2

1.整体评价.......................2

2.对其它项目的借鉴.....................2一、项目计划完成情况

1.进度计划

描述项目进度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要评价是否存在拖期或者提前,且对进度计划的调整进行统计及评价。

2.费用计划

描述项目费用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要评价是否存在超支或者盈余,且对费用计划的调整情况进行说明及评价。

二、项目目标完成情况

1.开发目标

描述各项开发目标及实际达成的水平,并列出对比表格。

2.可靠性及质量目标

描述各项可靠性及质量目标及实际达成的水平,并列出对比表格。

3.目标成本

描述目标成本要求及实际的成本水平,并列出对比表格。

4.销量目标

列表说明项目可交付成果的销售情况。

5.经济性分析

对项目在此进行经济性分析,并与原结果进行对比。

6.市场表现

对项目可交付成果所在的目标市场进行整体分析,并分析市场表现。

三、知识积累

1.项目相关文档管理

评价项目的文档管理。

2.项目经验总结及传播

评价项目在知识传播方面的成果。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列出评价发现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2.整改建议

对评价中发现的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及进度要求,并落实责任部门。(整改计划附后)

五、项目整体评价

1.整体评价

评价小组对项目进行整体评价。

2.对其它项目的借鉴

7.浅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 篇七

目前,环境影响后评价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全面开展,还处于对矿产资源开采、交通运输类、水利水电开发等一些大中型建设项目进行试点工作阶段。虽然国内环境影响后评价在工作方法、内容及相关的制度还缺少统一的导则和规范,但实践证明,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对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扭转“重审批、轻监管”的被动环境管理局面,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的责任追究机制,改善和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义

环境影响后评价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在通过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且稳定运行一定时期后,对其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以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者改进措施,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后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以及防范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跟踪监测和验证性评价,并提出补救方案或措施,实现项目运行与环境相协调的方法与制度[1]。

因此,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不仅是对项目变更进行简单的补充评价,而是要说明在环评阶段无法阐述清楚的环境影响,是对原环评措施的深化,解决环评阶段无法解决的环境问题。

2 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

项目环境后评价与项目前期环境影响评价在评价程序和方法上基本相同,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但是,两者的评价时点和目的存在区别。

2.1 所处的阶段不同

两者所处的阶段不同。环境影响评价属于项目前期工作的决策阶段,它是站在项目的起点,主要应用预测技术来分析评价项目未来的环境效益,以便从环境的角度确定项目是否可行。而环境后评价是在项目投入运营生产的使用阶段,是站在项目完工的时点上,通过检查、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预测项目未来环境影响和环保效果的变化发展趋势。

2.2 作用不同

环境影响评价直接作用于项目的可行性决策,而环境后评价则是间接作用于项目的决策,是项目决策的信息反馈。

2.3 评价的时间段不同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对拟建项目可能的环境影响以及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性进行评价,而环境后评价是对项目的决策和项目实施的环境效果等进行评价。此外,在比较的标准和组织实施等方面,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也有所不同。

3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适用范围

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2]。但所谓“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其范围比较广泛。例如,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状况、污染防治措施发生较大变化,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发生较大改变等,凡是与原环评文件及批复不一致且直接关系到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和结论的,都应属于“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3种情形。

一是水利、水电、采掘、港口、铁路行业实际环境影响程度和范围较大,且主要环境影响在项目建成运行一定时期后逐步显现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行业中穿越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

二是冶金、石化和化工行业中有重大环境风险,建设地点敏感,且持续排放重金属或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三是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为应当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其他建设项目。

如何确定建设项目是否需要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充分发挥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作用,是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一个关键环节。根据环境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一般认为应当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其他建设项目还应包括:跨区域、流域且存在争议的项目;项目采用新产品、新工艺、新措施等造成污染源强不详、影响范围及程度不详、措施有效性不详的项目(如新医药、农药、化工等)以及主要工艺、污染防治措施等发生变化,导致污染物种类、排放强度或生态环境影响产生较大变化的的项目此外,建设项目的选址、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导致对新的环境敏感目标产生影响的;或者项目选址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城市规划或流域规划等重大规划的;可能导致环境质量降低;不符合生态功能区划,与生存功能区定位不一致,可能导致功能退化的[3];或者项目运行期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公众意见较大的项目。最后是其他产生长期性、累积性和不确定性环境影响的项目也应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但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其性质、规模、地点、工艺或者环境保护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应当按照规定重新报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4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效性和内容

4.1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效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应当在建设项目正式投入生产或者运营后3~5年内开展。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也可以根据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和环境要素变化特征,确定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时限。它是站在项目完工的时点上,对项目未来的环境影响及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在环境影响后评价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建设单位是否有意先通过批小建大、批建不一等非法手段取得项目行政许可,然后再通过谋求补办手续取得项目的合法化建设等问题[4]。

4.2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内容

由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时点不同,因此在评价内容上存在一些区别。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一般包括建设项目过程回顾、建设项目工程评价、区域环境变化评价、有效性评估、环境影响预测验证、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及后评价结论等方面内容。

4.2.1 建设项目过程回顾

建设项目过程回顾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环境监测情况,以及公众意见收集调查情况等。

4.2.2 建设项目工程评价及相符性分析

工程评价包括项目地点、规模、生产工艺或者运行调度方式,环境污染或者生态影响的来源、影响方式、程度和范围等。相符性评价是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核心内容,采取对照的方法,将项目实施后的实际建设内容、污染源强分析、污染防治措施、清洁生产情况及对环境产生的实际影响等,与原环评文件及其批复文件进行相符性分析,对不符合原环评文件及其批复的内容,进一步分析产生不相符的原因[5]。

4.2.3 区域环境变化评价

包括建设项目周围区域环境敏感目标变化、污染源或者其他影响源变化、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等。

4.2.4 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评估

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规定的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措施是否适用、有效,能否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等。评价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时,应注意收集有关污染防治设施运转的完整记录及实际的环保管理状况等[6]。

4.2.5 环境影响预测验证

包括主要环境要素的预测影响与实际影响差异,原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和结论有无重大漏项或者明显错误,持久性、累积性和不确定性环境影响的表现等。

4.2.6 环境保护补救方案和改进措施

项目实际运营时产生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超标排放、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环境管理不够完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公众的合理要求,进一步调整环保管理的目标与要求,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及解决办法,使企业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消除或减缓不利的环境影响[7]。

4.3 典型行业环境影响后评价重点

针对不同的行业特征不同,评价分析重点有所区分,结合环境管理的实践,现将几个典型行业的环境影响后评价重点归纳总结如下。

4.3.1 矿产资源开采行业

矿产资源开采行业环境影响后评价分析重点是核实地表沉陷范围,对公路、桥梁等重点构筑物防沉陷措施,调查沉陷范围内土地复垦、生态修复情况,提出相应补救措施;地下水疏干对植被的影响和对村民水井水位下降的影响[8][8];废矿石堆场占地和环境影响(扬尘、景观、自燃大气污染等),分析现有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补救方案。

4.3.2 水利水电行业

水利水电行业环境影响后评价分析重点是比较水电梯级开发的实际建设规模及分布与环评批复的规模及分布是否一致;调查库坝建设前后水生生态系统类型、各生态位生物量的变化等;流域上、下游流量分配和最小生态流量的合理性、可行性与环评批复中上、下游流量和最小泄放流量分配是否一致[9];阻断洄游性水生生物、动物通道的影响,过鱼通道等补偿、恢复措施的有效性;对敏感保护目标(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水生生物等)产生的实际影响,提出补救方案和措施;对征拆安置实际的环境影响与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4.3.3 交通运输行业

交通运输行业环境影响后评价分析重点是评估项目对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兴建桥涵施工、取弃土等对沿线周边植被、农田水利、农业生产等方面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对征拆安置实际的环境影响与采取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10];道路建设施工期对水、大气、声环境造成影响以及运营期产生的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的影响。

5 环境影响后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一些已经开展后评价的项目实施情况,后评价的开展有利于促进规划、建设单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找到环境管理工作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加强环保工作。但从整体实施情况而言,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5.1 对环境后评价工作不够重视

政府及相关部门对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重视程度不高。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作出明确规定,环保部也公布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但进展仍然不明显,环境管理工作中重审批轻监管、重评价轻验收的状况普遍存在。

5.2 理论体系不完善

环境影响后评价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权威和可操作性强的方法体系与管理体系。环保部尚未制定发布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技术导则或规范,导致相关工作缺乏技术指导。从全国来看,仅重庆、新疆等地区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进行了明确规定,并制定了相关技术规范。

5.3 法律地位及效力不明确

从项目管理角度出发的环境影响后评价法律地位及效力不明确。承担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文件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原则上不得是承担原环评文件编制机构;没有单位资质考核的要求,可能导致文件编制质量不高。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报告仅需报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由于缺失相应的法律约束,导致项目建设单位不愿意主动、积极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

6 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在当前的环境保护进一步简政放权,轻审批重监管新形势下,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对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有助于解决目前环境监管中的一些难题,是提高环境管理综合决策水平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后评价,特提出以下建议。

6.1 完善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理论体系

由环保部制订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技术导则或规范,进一步明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适用范围、工作程序及内容,加大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开展后评价工作的试点力度,从而推动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在国内的普及和推广。

6.2 明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地位

找到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竣工验收之间的共存点,建立相应的连贯体系,切实发挥环境管理体系的整体效用。

6.3 加快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立法完善

明确环境影响后评价结论应作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将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化,增强其法律约束力,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的责任追究机制,彻底扭转“重审批轻监管”的被动局面。

环境影响后评价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发展的新动态,是对原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影响的评价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那些“产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项目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大力推动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完善全过程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摘要:探讨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义、适用范围及工作内容。同时分析了典型行业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点,并指出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以期为大力推动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完善全过程环境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 DB65/T3016-2009,环境影响后评价技术导则[S].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4.

[3] 王嵘,揭春生.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0,(2):10-12.

[4] 蔡文祥,朱剑秋,周树勋.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最新进展与建议[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7,29(7):548-551.

[5] 肖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程序及内容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6):182-183.

[6] 李文峻.浅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J].污染防治技术,2001,24(1):38-40.

[7] 李悦红.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和跟踪评价[J].污染防治技术,2003,16(4):160-162.

[8] 刘小波,郑娟,刘翔,等.煤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76.

[8] 郑艳红,付海峰.水电开发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及评价指标初探[J].水力发电,2009,35(10):61-63.

8.浅谈项目后评价的研究与应用意义 篇八

【关键词】项目后评价;项目管理;项目竣工验收;项目效益后评价;项目管理后评价

引言

本着为构建科学投资决策体系提供后评价支持为目的,本文就项目后评价的概念加以阐述,尤其是对项目后评价的特点及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求达到为决策支持服务、规范项目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目标。

一、项目后评价的概念

项目管理后评价是指当项目竣工以后,对前面(特别是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所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实际情况的分析研究,全面总结项目管理经验,为今后改进项目管理服务。项目后评价是全面提高项目决策和项目管理水平的必要和有效手段。

二、项目后评价的内容

现代项目后评价的内容涵盖经济、环境、管理等方面。基于现代项目后评价理论的发展,我们提出项目后评价包括项目竣工验收、项目效益后评价、项目管理后评价三方面内容。

1.项目竣工验收

项目的竣工验收是投资由建设转入生产、使用和运营的标志,是全面考核和检查项目实践工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达到要求工程质量的环节,是项目业主、合同商向投资者汇报建设成果和交付新增固定资产的过程。在这阶段进行的工作将为以后开展的项目效益后评价和项目管理后评价作基础。项目竣工验收分为: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及技术资料的整理和移交。

2.项目效益后评价

项目效益后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项目投产后实际取得的效益及其隐含在其中的技术影响为基础,重新测算项目的各项经济数据,得到相关的投资效果指标,然后将它们与项目前评价时预测的有关经济效果值(如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回收期等)社会环境影响值(如环境质量值IEQ等)进行对比,评价和分析其偏差情况以及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从而为提高项目的投资管理水平和投资决策服务。

3.项目管理后评价

项目管理后评价是以项目竣工验收和项目效益后评价为基础,在结合其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各阶段管理工作进行评价。目的是通过对项目各阶段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形成项目管理情况的总体概念。通过分析、比较和评价,能知道目前项目管理的水平。通过吸取经验和教训,来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保证更好地完成以后的项目管理工作,促使项目预期目标很好地完成。

三、项目后评价的特点

由项目后评价的定义及项目后评价所涉及的内容可以看出,项目后评价具有如下特点:

1.现实性:项目后评价是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对项目建设、运营现实存在的情况、产生的数据进行评价,所以具有现实性的特点。在这一点上和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不同,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价是预测性的评价,它所用的数据为预测数据。

2.客观性:项目后评价必须保证公正性,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公正性表示在评价时,应抱有实事求是地态度,在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和作出结论时避免出现避重就轻的情况发生,始终保持客观、负责的态度对待评价工作,做到一碗水端平,客观地作出评价。

3.全面性:项目后评价是对项目实践的全面评价,它是对项目立项决策、设计施工、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的系统评价,这种评价不光涉及项目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而且还涉及项目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环境影响、项目综合管理等方面,因此是比较系统、比较全面的技术经济活动。

4.反馈性:项目后评价的结果需要反馈到决策部门,作为新项目的立项和评估的基础以及调整投资计划和政策的依据,这是后评价的最终目标。因此,后评价结论的扩散和反馈机制,手段和方法成为后评价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国外一些国家建立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项目周期各阶段的信息交流和反馈,系统地为后评价提供资料和向决策机构提供后评价的反馈信息。

四、項目后评价的意义

项目后评价的目的是对已完成的项目(或规划)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项目活动实践的检查总结,确定项目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项目或规划是否合理有效,项目的主要效益指标是否实现,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功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提高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水平提出建议,同时也为后评价项目实施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改进意见,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可以看出,后评价首先是一个学习过程。后评价是在项目投资完成以后,通过对项目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分析,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项目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学习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决策、管理和建设水平。其次,后评价是增强投资活动工作者责任心的重要手段。由于后评价的透明性和公开性特点,通过对投资活动成绩和失误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可以比较公正客观地确定投资决策者、管理者和建设者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工作水平。第三,后评价主要是为投资决策服务的。虽然后评价对完善已建项目、改进再建项目和指导待建项目有重要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为提高投资决策服务的,即通过后评价建议的反馈,完善和调整相关方针、政策和管理程序,提高决策者的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提高和改善投资效益的目的。总之,项目管理者通过后评价从投资开发项目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在未来的项目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已的项目管理水平,为用户更好的服务。

结论

项目后评价通常在项目竣工以后项目运作阶段和项目结束之间进行。其内容包括项目竣工验收、项目效益后评价和项目管理后评价。由项目后评价的定义及项目后评价所涉及的内容可以看出,项目后评价与前评价和中评价相比具有如下特点:现实性,客观性,全面性,反馈性。通过项目后评价可以达到为决策支持服务、规范项目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谭永果.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中华民居,2013.7

[2]高长有.建筑外墙施工中外保温节能施工技术的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6

上一篇:国家安全的作文: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下一篇:如何培养敬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