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考试(共11篇)
1.中国美术史考试 篇一
1.在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一位雕塑家是(杨惠之)。
2.山水画“三远法”最早提出者是(郭熙)
3.“大痴道人”是元代画家(黄公)的别号。
4.元代山水画《太白山图》的作者是(王蒙)。
5.“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理论是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提出的。
6.清代画家(金农)通常被称为金陵八家之首。
7.南齐谢赫写过一部很著名的理论著作是(《古画品录》)。
8.五代山水画《万壑松风图》的作者是(巨然)。
9.唐代画家韩干的代表作品是(《牧马图》)。
10.唐代画家韩滉的代表作品是(《五牛图》)。
11.陕西西汉霍去病墓动物石雕群,以(《马踏匈奴》)为主体,气势恢宏,是汉代纪念性雕刻的杰作。甘肃武威擂台东汉墓青铜雕塑(《马踏飞燕》),塑造了一匹神速的骏马,三足腾空,—足将飞燕踏地的意境。
12.长沙楚墓先后出土两幅旌,幡式的帛画,一为陈家大山的(《人物龙凤帛画》),一为长沙子弹库出土的(《御龙人物帛画》)。
13.顾恺之传有后人摹临的代表作品《列女传·仁智图》、(《洛神赋图》)和(《女史甄图》)等三幅。
14.唐代人物画家阎立本代表作品有(《历代帝王图卷》)和《步荤图》;南唐顾闳中代表作品是(《韩熙载夜宴图》)。
15.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张择端)。宋代花鸟画《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赵佶)。
16.“六如居士”是明代画家(唐寅)的别号。
17.唐代绘画断代史《唐朝名画录》的作者是(朱景玄)。
18.俑为葬具,它兴起于(春秋时期)。
19.山水画《淮扬洁秋图》的作者是(石涛)。
20.敦煌石窟开凿于(汉代)。
21.明清时期的(陶瓷、织绣、漆器、金属)工艺至今有世界声誉。
22.(明代)以后,徽派版画兴起,至万历年间达到了顶峰。
23.文人士大夫的(墨竹墨梅)在北宋中后期形成独特体系。
24.米氏云山的创造者是(米芾)。
25.北宋擅画小景山水的画家是(赵令穰)。
呼伦贝尔人事信息考试网:
2.中国美术史考试 篇二
一、扩大招生,门槛降低,生源总体水平下降
当前国内高校美术专业尤其是艺术设计类专业,扩招规模之大,“硬件”建设速度之快,是以前难以想象的。随之逐年递增的,是考生的数量。了解一下生源的构成,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考生自幼对美术有兴趣,有天赋,立志将来从事与此相关的职业。这类考生的综合素质通常较高。由于他们学美术一般较早,学习过程比较从容与主动,所以其文化课的成绩也不会受大的影响。可遗憾的是,这一类生源占的比例并不大。另一类考生对美术并无兴趣,苦于文化课成绩不佳,于是在家长或老师的劝导下被动地加入美术考生大军之列。这一类考生数量很大。报考美术院校几乎是后一类考生升入大学的唯一途径,因为即便在全国各类高校都在扩招的情况下,他们的文化课考试成绩仍无法达到非艺术类高校的要求。
目前各美术院校对文化课的成绩已逐渐重视,一些重点美术院校考生的文化课总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总的说来,美术院校的文化课录取分数线还是大大低于非艺术类高等院校的录取线。于是,不少中学看好美术考生的升学率,纷纷针对对美术高考的内容办培训班。这类培训班的培训时间通常较短,大多为一年左右,主要进行素描、速写、色彩的套路训练。通过所谓的“强化训练”,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一些应对考试的基本方法并顺利升学,然而,他们对“美术”的认知程度也就仅限于此。由于这类考生是在被动的情形学画,其中自然没有乐趣可言。而这类学生升入高校后,还将花数年的时间被迫学习他们并不热爱的美术专业课程,在这种情况下,能取得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学生“毕业”后能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可想而知。
我们知道,美术类院校的学生应该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而不能只掌握某种绘画或设计的技术。对于一个有着全面修养并且有着大量基础知识储备的学生而言,掌握绘画基础并不是很困难的事。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必要的美术造型技能,还需要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相关知识,包括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材料学、工艺学、人体工程学、价值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策划学乃至环保学等领域的知识都要涉猎。显然,艺术设计专业与强调画家个性的“纯美术”不大相同。一位出色的艺术设计师不但要具有艺术敏感与想象力,还要具备严谨的理性思维、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说来,对基础知识(特别是文理科的基础知识)的考察绝对不能降低标准,否则,放宽标准大量招收不合格的学生,既浪费教学资源,也造就了大批百无一用的“艺术家”和“设计师”。我们不能简单地批评那些把学美术作为升学捷径的做法,因为恰是美术高校当前的入学考试模式允许乃至鼓励了这类行为。治理问题,要从源头抓起,我们应该完善政策,严格控制招生规模,真正把有潜质而且立志献身美术事业的优秀学生选拔上来,否则,只靠“呼吁”和“倡导”,不会收到实效。
二、以素描、速写和色彩为入学考试科目的做法影响人才培养
当前,素描、速写和色彩(还有设计基础)仍是美术高考的专业考试内容,而且长期形成了一整套标准。这一做法实际上仍是在延续欧洲的传统。以此为标准去筛选学生,固然有合理之处,但弊端也显而易见——这容易使学生的观察方法受到限制,使其表现世界的思维趋于僵化。实际上,当代欧美的一些美术院校早已认识到其中的局限,并相应地改变了上述做法(当然,至于效果如何,尚待观察)。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着中国文化的复兴,这种单一的、欧洲古典式造型基础训练模式与选拔标准,显然顺应不了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这种观察世界、描绘世界的方式并不适合于所有美术学科,尤其是中国画学科。举一个小例子,“素描”长期被奉为所有造型艺术的基础,这话或许本身没错,但深究起来,这论断存在一定偏颇,至少国画家的成长道路就足以显示,在“素描”缺席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出大师。石涛、八大、黄宾虹、齐白石等,他们并没有接受过西方式的“素描”学习,但他们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上继承、发扬了中国绘画传统,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此可见,美术院校中国画专业的入学考试,不应完全照搬西方模式。虽然在这方面的学术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单是对“素描”这一概念就有多种解释,但是不管怎样,对于中国画专业而言,以西方式的造型基础为统一的考核标准,显然是不足取的。不少美术院校对国画专业入学考试标准目前已有有较大的变动,如某美术学院的国画专业的入学考试,几年前就按传统中国画的惯例,分人物、山水、花鸟三科,分别安排写生考试,同时也加试书法等内容,以此就可以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的专业基本功。另外一所美术学院国画专业的入学考试不仅考核绘画基础,同时加试书法的考试(以古代诗句为内容,共完成两幅,指定楷书一幅,隶书、行书任选一幅)。
3.中国美术史考试 篇三
关键词:美术设计;考试改革;因材施考;学分制
一、改虚拟命题为命题联系实际,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师授课选择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信息,设计试题。这样的命题有针对性、实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体现了职业学校“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同时,学生参与设计的美术稿件被有关单位采纳,对教师、学生都会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目前有关美术方面的信息很多,例如:采用联系实际生活中各方面美术信息的命题方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钻研设计、学习绘画的兴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为了学生适应就业形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改百分制计分法为等级制计分法
职业学校目前美术专业的考核方式,大都采用百分制的计分方法。百分制适用于答案统一的考试,如数学、英语等,但对于美术专业来说就很不合适。因为美的感受和表达有很多方式,但没有一种公共意义上的标准。每个人对同一幅绘画作品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它没有“1+1=2”那样的标准答案,我们对一张绘画或设计作业的评判只能说其表现很好、一般或很差,没有也不可能对不同风格的绘画与设计作业给出很精确的分数。如果教师根据百分制计分法给学生作业打出一个很精确的分数,那么分数差别会误导学生,认为分数高的作品的表现方法、设计思路绝对是好的,要可以模仿,从而阻碍了不同绘画、设计风格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了美术专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等级计分制就可以避免这些误导,等级计分制是指用规定的等级来标示学生的成绩水平,它主要有五级计分法和四级计分法。五级计分法把成绩分为五等,用5分、4分、3分、2分、1分来记录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可以用优、良、中、差、劣来标志。四级计分制则以优、良、中、差来标志。五级计分制和四级计分制美术专业都可采用。它的优点是既能有效地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又可以避免学生用细微的分数差别来衡量自己作业的优劣,有助于引导学生探索新的艺术表现方法,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因分数名次而造成的不必要心理负担。等级积分制在美术专业的几乎所有课程中都可应用。
三、改期末考试为平时作业计分制
平时作业计分制是指在授课时要求学生完成的每一张作业都实行等级计分,“课程成绩=每次作业成绩的和÷作业次数”,这样每次练习作业的优劣,都直接影响到学生本期的成绩评定,能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这样学生知道每次作业在学期考核的重要性,就会认真完成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能及时准确地获得反馈信息。本学期我们在国画、水粉、素描等三门课教学中采用了作业计分制,作业收交率和优秀率明显提高。本学期和上学期作业收交率和成绩优秀率对比中可以看出采用平时作业计分制,同学们都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成绩的优秀率有了很大提高。
四、改“卷面考试”为“无纸考试”
“无纸考试”是相对卷面考试的一种提法,因其在整个考试过程中不用纸张而言,是指在美术专业的设计课程考试中,运用计算机选择字体、进行图像处理、排版设计等,最后将设计考试的设计稿存盘,评卷教师通过联网的计算机调出学生的设计作业,就可以对其作业效果进行评判。这样的考试形式,可将原来的设计课卷面考试中用在文字描绘、图形排版、做工上的时间、精力节省下来,进行市场调研、查阅资料,开拓自己设计思路,并您能反复论证、完善设计图纸、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五、改统一考试为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考”
以往我们在教学中都讲究“因材施教”,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但是我们所采用的统一命题、同一评分标准的考核形式,使得学生的个性特征不能充分发挥,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因此我们提出了“因材施考”的考核方式,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因材施考”的原理,我们将课程评定设置为等级考试,像目前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一样,最高等级可设为
6级,要求学生在校的3年时间内每门课程最低要考过3级,然后各门课程学分累积,作为该生毕业考评的依据。学校应创造条件,在选修课安排上多开设适宜他们的课程和技能考核项目,以便让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六、积极推行学分制
在前几种变革的前提下,我校在美术专业部试行了学分制的改革,即把每一个学生的质和量以学分的形式来表示。这样打破了原来的学年制管理模式,对学校的管理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行学分制的前提下弹性学制也在美术专业部试行。
针对试行学分制,教师教学和考核的自主性会增大,会有主观因素和人情学分的现象,我们实行了教考分离和能力评价社会化。即建立试题库,强化考核成绩的客观性和学分的真实性,做到公平公正,和坚持与社会考核相衔接,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外语、美术职业资格等社会考试或等级鉴定,取得多个证书。同时为了保证学分制的严肃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在学分的管理上严格把关,以质、量和综合标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4.美术考试安排 篇四
一. 考试内容:
100米立定跳远铅球800米
二.考试目的:
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三.考试时间:第19周星期二下午14:00
时长大约为2小时
四.考试地点:
学校大操场
五.监考:任立本张杰张艳娟刘晓玲刘军虎白增山钞治斌 六.考试要求
1.考生必须按时在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2.考生在考试期间必须服从监考教师的统一安排。
3.考生在考生期间注意自身安全,如有身体不适,不能参加考试,应提前向教练提出申请。
4.考生必须按考试规定及要求完成考试,不得找别人替考等舞弊行为。注:如果到时因天气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时举行考试,到时再另行通知。
5.美术考试作文 篇五
早上回到学校,同学们全都拎起带来的小水桶去厕所打水。我们女厕只有一个水龙头,全班二十多位女生排排队,吃苹果……哦不,扯远了,应该是去打水呜!
打好水后,同学们回到教室。顾不上早读,马上拿出调色板准备调颜料。我没有国画颜料,只好“投奔”陈家愉:“家愉,我没有国画颜料,可怜可怜我,给我一点……”家愉很大方,拿来我的调色盘,再拿出她的颜料,分别在我的调色盘上挤了群青、藤黄等好多颜色,再帮我调好。哇哇,家愉还真热心的!
因为第一节就是美术考试,再加上老师有时会提前来,同学们连早餐也放弃了。全班静坐十来分钟以后,美术老师还不来。同学们后悔不吃早餐了,肚子饿得咕咕叫。“我来迟了。”老师!是老师!“全班肃静!铺好宣纸,调好颜料就可以开始了。”“老师不用了。”全班不约而同,异口同声地说。“都准备好了?开始!”全班马上认真地注视着手中的毛笔和桌上的画……
6.童书业的中国美术史研究 篇六
童书业一生在多个学术领域皆硕果累累,特别是在历史古籍的考辨、古代地理的研究、先秦思想史的研究、历史理论的探讨、古代经济史的研究各领域具有重大影响,而他在美术史研究领域的成果却不为大众所知。近年来,随着《童书业美术论集》、《童书业说画》、《童书业说瓷》等著作的陆续出版,特别是2008年《童书业绘画史论集》、《童书业瓷器史论集》的出版,将其在美术史领域的研究成果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一名古史研究者,能够在美术史研究方面取得如此卓著的成绩,离不开他的家庭背景、个人经历及时代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从著作《从炼狱中升华——我的父亲童书业》,以及童先生的友人、学生的相关回忆文章中可知,童先生自小学习书画,15岁后曾先后师从当时的名家缪谷瑛、王季欢、胡佩衡。在很大程度上,他的山水画技法取法胡佩衡,1929年曾仿胡佩衡的《山水入门》等书著有《学画初步》;王季欢先生不仅善画,其精辟独到的画学见解也给童书业以深刻影响。如果从时间上看,童书业对绘画问题的关注其实是早于其后来颇富盛名的古史研究。此后,虽然童先生将史学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上古史、思想史、经济史等领域,但他并没有放弃绘画史研究。20世纪30、40年代,他在绘画史和瓷器史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是与其在博物馆工作和大学的教学经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60年代,由于思想史、经济史的研究与当时政治环境之间的联系过于密切,童先生不得不将自己的研究重点转向美术史研究。
童书业在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国绘画史和中国瓷器史上。正如前述,其绘画史研究源自他小时候对绘画的爱好和老师的深刻影响。早在1931至1934年,童书业就曾自作两大本美术史研究的札记,正是在此基础上,他于1936年写成了《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辩伪》一文。由这篇论文开始,童书业在美术史学界崭露头角,并结交了俞剑华、启功等师友。在进行古史研究的同时,他并没有放弃绘画史研究,抗战时期写成的《中古绘画史》后改名为《唐宋绘画谈丛》,于1958年由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出版。1950年后,他的绘画史研究曾略作停顿,60年代又完成《南画研究》(后收入《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3期)和三卷本的《中国美术史札记》(本书是一部总结性的重要著作)。《顾颉刚读书笔记》中曾记载了童书业写给顾颉刚的一封信:“学生过去著述上最大之成绩,实为绘画史之考证。古史之著述不过补订我师之学说而已。”可见,童先生自己也认为,其实绘画史研究是他最大的、特有的成就。
与绘画史研究相比,他开始瓷器史的研究要迟得多。1946年,童书业出任上海博物馆历史部主任和总务部主任。由于终日接触古器物,耳濡目染,开始对其产生研究兴趣,陆续撰写并发表了一些文章,如:《从文法来考察“毛公鼎”的年代》、《“床”与“胡床”》、《明器中的“辟邪”器座》、《“团扇”和“折扇”的源流》、《唐代妇女的围巾“披帛”考》、《唐代妇女的西装——胡服半袖裙襦考》、《唐代妇女“红妆”考》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将古器物研究逐渐集中到古代瓷器上,发表了《郎窑考》和《郎窑再考》等论文,1953年还接受了讲授《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的教学任务。1957年,他将1949年以前发表的有关瓷器史方面的论文进行修订,编成《中国瓷器史论丛》出版。60年代出版的《中国美术史札记》和《谈艺随笔》中也包含了他在瓷器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概括而言,1949年以前,童书业在古瓷器领域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清前期瓷器史;60年代,他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宋代,完成了《宋代瓷器史上若干问题的研究》一文。他的绘画史学研究和瓷器史研究成果现由其女儿童教英整理为《童书业绘画史论集》和《童书业瓷器史论集》出版。
童书业先生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注重从历史文献的整理、考据与辨伪展开对绘画史、瓷器史的研究,这种方法和他在历史研究中的方法一脉相承。其女儿童教英教授在评价其父的绘画史学研究时认为他研究中国绘画有两个高峰,“一是1949年前;一是上世纪60年代”,这同样适用于童先生的瓷器史研究。两个高峰的取得一为解放前,一为解放后。社会环境及各人的生活际遇都会影响到他的美术史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童先生的美术史研究中,对于考据辨伪方法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
利用文献的整理、考据与辨伪展开研究,主要体现在其1949年以前的绘画史、瓷器史的研究中,他的关于山水画“南北宗”说的辨伪研究即是典型代表。在论文《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辩伪》中,他对若干问题进行了考证。他将明末“南北宗”说出现之前的画史古籍进行认真梳理,揭示了当时画界存在的门户之见。该文当时首次在深入考证历代画论著作和大量典籍的基础上,以专文形式对流行画界三百余年的山水画“南北宗”说提出质疑。在花鸟画研究方面,童书业也通过一系列的辨伪工作,对绘画史学界一直以来关于徐熙创“没骨法”、黄筌创“钩勒法”的定论,进行了一定的修正。抗战胜利之后,他撰写的中国绘画史方面的论文,如《论汉代人像画的技术》、《论六朝人像画的技术》、《唐代的人像画》等,同样体现了其研究方法中的考据思路,其论著《中古绘画史》重视对文献史料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瓷器史研究领域,童先生同样注重运用考据方法修正若干问题。如在《郎窑考》和《郎窑再考》二文中,童先生从《茶余客话》六种版本的细微不同之处,考订郎窑的作者不是郎廷佐,而是郎廷极,并从与郎廷极有所来往的同时代人的记载文字中,找出史料加以证实,逻辑推理严谨细密。又如《清初官窑瓷器史上几个问题的研究》之《“年窑”督造者的问题》部分,他通过对史料的认真分析,发现《陶务叙略》中记载的唐英于雍正二年督景德镇窑有误,“二”应为“六”,这是在辗转刊印时出现的错误,并列举出若干古书辗转刊印时也将“六”误排为“二”的情况。因而,唐英督景德镇窑不应是若干古书所说的雍正二年,应为雍正六年。这个结论后来获得了相关实物的印证,《江西方志》1994年第5期载詹开通所作《介绍唐英撰文的一方青书瓷版》一文中有“雍正六年戊申之冬,余奉命司陶,迄雍正十三年”之语,可见童书业运用严谨的文献考证方法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童书业中国绘画史研究的一个新高峰,成果主要体现在《南画研究》、《中国美术史札记》、《谈艺随笔》中,和前期研究相比,由于时代政治、社会情境和个人际遇等因素,其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其一,是以历史唯物论为指导,尤其注重从社会的经济根源探求美术发展的原因。如其《清末上海画派的历史作用》一文,他将上海画派的产生与鸦片战争后上海市民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其二,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深刻揭示美术流派的本质。他在《南画研究》中不仅阐述了南北绘画在地域和画风上的差异,还从阶级的角度揭示出,“南画”和“北画”的斗争实际反映了士大夫、文人和贵族、工匠的斗争,而这种斗争,双方都具有进步、落后的两面性。其三,考据思路从繁复向精简的转变,注重理论与考据的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其60年代的著作《中国美术史札记》及《谈艺随笔》就体现了这种特点,其中《中国美术史札记》表现得尤为突出。札记的第一卷为建国之前所作,二至四卷为建国之后所作。相对而言,建国之后的札记比前者要简略,文字中少见对史料的罗列,更加重视对绘画规律的探求和理论的总结。由民国时期史学界注重考据的“疑古派”的一员健将,到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历史研究的指南,童先生研究风格上的变化无疑与建国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以及20世纪50、60年代史学界对考据方法展开严厉的批判密切相关,也显示了童先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熏陶后,开始将考据从对单纯事件的求真升华到对历史发展面貌的求真的转变,注重理论与考据的辨证统一。
文献考据方法始终是童书业在美术史研究中坚持的基本方法,他在《怎样研究中国绘画史》一文中曾指出:“文献上的记载也不是完全可以当作正确史料运用的。文献也有真伪,有先后,有可靠不可靠,须得用考据的方法去审查它……考据工作完事了,进一步才可以写作贯述大势的通史。”虽然,由于时代及个人等因素,童先生未能完成相关通史的撰写,但他在中国绘画史、瓷器史的研究中首倡文献史料考据,对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美术史研究来说具有独特价值。薛永年教授就曾指出“20世纪开始之后,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大进展,便是讲究文献史料的考据,师从顾颉刚的历史学家兼美术史家童书业,更明确提倡以考据方法研究画史。”与传统美术史只讲求著录、传记有很大不同,这一方法表明了新史学的影响,使学者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前提下,力求对画史人物或画史事实辩明真伪,尽可能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今天回顾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的研究成果,童书业的一些研究观点仍具有参考价值,这是因为童先生的研究是建立在坚实的文献考据基础之上,而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回顾20世纪中国美术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时不可以忽视童先生的独特意义之所在!□
童书业主要美术论著目录:
《童书业绘画史论集》(全二册),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版。
《童书业瓷器史论集》,中华书局出版社,2008年版。
《童书业说画》,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童书业说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童书业美术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唐宋绘画谈丛》,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8年版。
7.中国美术史教学之我见 篇七
关键词:活用 充实 参与
中国美术史教学是专业学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综观当前的美术教学,中国美术史教学已毫无置疑地参与到审美教学的过程中。而中专学校中国美术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相结合,掌握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表述习惯,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面对一个美术现象,该如何理解它的成因?怎样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一个勤于动脑的教师一定会思考的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目前中专中国美术史课中,发现教师讲授时间很多,留给学生学的机会很少,作为一名中专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的充实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要写好教案,备好课。其次,为了增加史论课的生动性,充实课堂内容,还要搜集和中国美术史相关的一些资料。与中国美术史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材料也有必要准备一些,比如历史史实的基本概况(甚至某些艺术家的生平和传记),比如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内容(甚至较为深入的了解),这也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这方面的学习和积累。再次,对于搜集到的中国美术史资料一定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为每个美术事件由于评价者的眼光不同或所处的哲学立场不同,其着眼点和侧重点也会不同。有的侧重于作者自己的哲学立场而武断地给某一历史事件下定论,有的局限于作者自己的喜好而轻率地给某一美术现象做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在使用这些资料时有必要进行再加工。
二、教材的侧重
按理说,教材中所有内容教师都应给学生进行讲授,但授课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结构做出有详略有侧重的选择,对教材中哪些是需要重点讲授的、哪些是点到为止就可以的,哪些是可以让学生粗略了解或课后自查资料的,应当灵活安排具体处理教材。同时,无论教学材料如何丰富多样,教师都要有能力找出每个美术事件后面的哲学思想渊源和历史动因,而且能准确抓住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如此设计教学。中国美术史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简单、直接、只看现象、没有联系每个美术事件所处时代的精神面貌。如果是这样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还有什么兴趣可言?那么中国美术史课的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让这门课鲜活起来。
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其作用应体现在通过学习中国美术史这门课而引导学生发现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邃,并在具体的画家、作品或画家群体之上领略到人格之美、境界之美、艺术之美,并有能力对其他的美术现象做出较深刻的分析,让学生在自主的赏析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观、艺术观、人生观。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国美术史这门课的过程中分析思考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才能使学生自己的求知欲高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学习中国美术史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释放自身的思维潜能。并布置一些查资料的作业,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学”与“思”相结合,产生“乐学”的效果。
2.讲授与欣赏结合,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理解作品的内涵
在课堂上无论教师如何用语言描述美术作品,都不如让学生真实感受美术作品,所以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把讲清楚史实过程,讲清楚美术现象和中国古典哲学的联系,把讲清楚这一美术现象的历史意义和成就作为首先要完成好的任务。把对具体美术作品的介绍和描述略化,把它交给幻灯片欣赏课去完成。幻灯片欣赏课往往是获得感性体验的重要来源。学生在上讲授课时的臆测和想象这时得到了验证,不但兴趣高涨更是凭着直观感觉建立起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印象,这时他们会主动回忆和联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直觉印象和理性知识互相印证互相重建,此时学生学习中国美术史的收获感极度高涨,或许达到和超越了教师的预期,当然也会有个别学生由于上讲授课时的不经意走神,使得他的理性知识有些残缺和混乱,这时教师在放幻灯片的时候有必要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概述并及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中国美术史课不应是乏味地诵读教材也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帮助学生建立有品位的审美观,提升教学质量,完成中国美术史的教学任务。我从事中国美术史教学到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并不多,总结既有经验是为了把握正确的方向,研究探索中专中国美术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努力。总之,我们作为教师应用心去钻研教学技巧和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知和成长。
8.小学美术考试大纲 篇八
编辑:fangyiqiang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6-05-24 有0条评论 订阅
考编QQ群:240098928 更多>>微信公众号:ahteacher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统一笔试
小学美术学科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开性选拔考试,是落实“省考、县管、校用”教师管理体制的基础工作。其目的是吸引有志于从事基础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任教,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工作,把好教师“入口关”。考试采取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笔试结果将作为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面试的依据,同时纳入考试总成绩。招聘考试从教师相应岗位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招聘考试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1.考查考生对美术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美术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美术表现与创作的能力; 2.考查考生的审美观念与赏析美术作品的基本能力;
3.考查考生对小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能力; 4.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
1.理解与掌握美术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基本的美术专业素养;
2.熟悉与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内容与核心内涵; 3.具有从事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教学、教研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内容
(一)学科专业知识 1.中外美术史知识
了解中外美术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掌握中外历代重要的美术作品、代表人物、主要风格与流派等相关知识,理解美术的基本理论。(1)了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各美术门类的主要成就,如:陶瓷艺术、青铜艺术、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工艺美术、书法篆刻、民间美术、建筑艺术等;了解不同时期的论著,如:画学论著、书法论著等;了解近现代的美术思潮、美术教育观念;
(2)了解西方从原始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发展脉络,如:原始与古代美术;欧洲中世纪及拜占庭美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及美国美术;十九世纪俄罗斯美术;现代美术——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抽象艺术、达达和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后现代主义;各时期的建筑艺术以及现代设计艺术等。
(3)关注当今中外美术前沿时事。2.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了解透视、人体结构等基础造型知识;
(2)掌握素描、色彩、速写等基础绘画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不同绘画种类的相关知识及其基本的表现技能;
(4)掌握工艺美术、建筑艺术、雕塑、书法、篆刻、摄影摄像等造型艺术的相关知识;
(5)掌握图案、美术字、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与法则,并能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6)初步具备运用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工具采集图文信息的基本能力,初步掌握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3.美术概论的主要理论和观点
(1)了解美术的概念、性质和价值等基本理论;(2)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因素、相关属性;(3)知道如何分析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
(4)掌握艺术创作中的心理和思维活动以及艺术创作的过程。4.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美术资源及其表现形式
(二)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及其应用
了解与掌握《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运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行为;了解《课程标准》中四个学习领域所涉及的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遵循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规律,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美术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及其基本设计思路;掌握小学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及各学段的四个学习领域的分目标;理解小学美术教学建议的精神内涵;
2.掌握小学美术教学原则、教学规律和基本的教学方法; 3.掌握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原则、内容以及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4.了解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方法与策略;
5.了解小学美术教学的学科特点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能力水平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美术教学; 6.掌握小学美术教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并具备分析教学案例的能力;
7.掌握实际的教学导入技能、教学语言使用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板书和范画技能、多媒体技术使用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教学技能。
四、绘画工具使用说明
技能创作题(美术图示题和美术创作题)可用直尺、三角尺、圆规等制图工具以及绘画铅笔(含彩色铅笔)、钢笔、水笔等绘画工具完成,不必带其它色彩工具。
五、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分值120分。
3.主要题型:试卷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客观试题有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判断题等题型,主观试题有简答题、技能创作题(含美术图示题和美术创作题)、综合应用题(含案例分析、教学设计题)等题型。
9.中国美术史考试 篇九
2016天津教师招聘考试:小学美术教师教材教法考试
欢迎来到天津教师资格招聘考试网,中公天津教师招聘考试网是中国教师第一门户网站,提供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美术课程具有性质,是学校进行的主要途经。
2、美术课程标准按教学活动分为;;__;四个学习领域。
3、在对于教材的处理方式上,新旧两种美术教材观的不同之处在于旧教材观是 教材,新教材观是教材。
4、教师在美术教学行为中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学生学习的欣赏者。
5、美术又称、、。美术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功能功能和功能。
6、美术媒材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如颜料、纸张、粘土、画布、电影胶片、录像带、木材和塑胶。
7、透视法又称,常见的焦点透视有透视和透视两种。8.色彩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要素,分别是。
9、用笔,中国画技法名。在技法上,笔不是指毛笔,而是指等方法。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等方法。
10、雕塑以其不同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雕与雕。的作品《大卫》是一件雕作品。
11、秦汉时代的美术中,兼有绘画与雕刻两种特点的是与。
12、画史上“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分别指的是唐代画家和北齐画家所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
13、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全图长1119.5厘米,高51.5厘米,是我国古代绘画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14、马蒂斯被称为是派派别的画家。
15、毕加索是籍的画家、雕塑家、版画艺术家,是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8分)
1、被历代民间画工和士大夫誉为“画圣”和“画祖”的唐代画家是()。A、阎立本B、吴道子C、张萱D、张择端
2、法国画家塞尚在西方被尊奉为()。
A、后印象画派之父B、现代绘画之父C、印象派之父D、当代绘画之父
3、《巴黎圣母院》的建筑形式属于()。
天津教师教育网提供天津教师资格真题、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资讯
点击下载更多天津教师招聘真题
A、罗马式建筑B、拜占庭式建筑C、哥特式建筑D、拉丁式建筑
4、十七世纪荷兰的绘画艺术属于()。
A、封建文化B、市民文化C、宫廷文化D、贵族文化
5、印象派画家在描绘物体时所追求的是()。A、形体结构B、光线明暗C、光色变化D、意象效果
6、美术创作原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提出的。A、王洽B、张璪C、王维D、张彦远
7、“明四家”中以工笔重彩闻名的画家是()。A、沈周B、文征明C、唐D、仇英
8、铜胎掐丝法郎的俗名是()。A、唐三彩B、扣器C、景泰蓝D、宣德炉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8分对的打“√”,错的打“×”)
1、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美术课程评价的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
2、教师只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
3、美术学习活动是一种不同于其他文理学科的学习方式。()
4、生活经验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5、两河流域最早的美术是由希腊人创造的。()
6、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是尼德兰。()
7、工笔从画法上可分为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
8、书法分为楷书、魏碑、行书、隶属四种书体。()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美术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是什么?
2、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
3、我国秦陵兵马俑的主要艺术特色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题:(共10分)
以下是针对《牵牛花》一课拟定的两套不同的教学目标,请试用新课标理念分析两者的异同。
教学目标一:
1、初步认识牵牛花的生长规律,能运用线条或色彩画出其基本特征。
2、通过课件(或范画)了解牵牛花的相关知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发现、讨论来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形态,学会描绘观察到的事物。
3、对牵牛花的生长过程产生兴趣,能积极参与表现活动
天津教师教育网提供天津教师资格真题、天津教师招聘考试资讯
点击下载更多天津教师招聘真题
更多2016天津教师招聘真题请访问天津教师考试网。
10.中国美术史中的新兴力量 篇十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求真;求美;艺术界限
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从 1979年的“星星美展”为开端,之后经历了多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从人们普遍认可的、早期的“架上”绘画,已经逐步发展成“架上”“架下”并重的形式,艺术向着多元化发展。随着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的产生,艺术的审美性质也被人们不断地挖掘开发,人们面对某些艺术形式不禁会发问,这样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吗?对于目前前卫、激进的中国当代艺术,人们徘徊在艺术的界限上,下面就此具体探讨艺术的界限问题。
首先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概念的界定,黄河清先生认为“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当代艺术’都约定俗成地有了一种‘特指’意义:‘当代艺术’仅仅是指一部分‘当今之时’(或最近三五十年)发生的艺术,而另一部分则不属于‘当代艺术’,尽管它们也完全是在‘当代’发生。”这充分阐释了当代艺术的定义并不如字面的含义;另一位学者李小山先生认为当代艺术的概念,“简单地说,凡是传统艺术中不曾有过的东西,例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VIDEO ART等等(包括架上绘画中许多与传统不同的新因素),统称为当代艺术它和当代文学、当代哲学不一样,后者不过是时间上的断代,而前者则是类型上的划分,它也包含断代,但更多的是类型问题。”这无疑表明了当代艺术的独特性、创新性、实验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各种争议性与茫然性,因此中国当代艺术无论从艺术家的创作角度,还是大众的审美角度,都面临这诸多的不确定因素,面临着如何建构、如何体现当代艺术价值,这种新型艺术形式也促使着艺术在观念、样式、表达方式上的一系列创新,因此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不断创新发展的洪流中,当然也不乏受到国外艺术的影响,当时的国外艺术,它就像一株外来的物种,在很多人尚不知情的状况下便造成了“生物入侵”,使中国原有的“生物链”受到了破坏,在社会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等诸多方面显示出严重的不适应性。例如在中国上演了以虐待和自虐为主题的“艺术”,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极大地挑战了艺术受众们的审美习性,因此人们为当代艺术打上了“血腥”、“肮脏”等印象,那么,这种艺术形式是一种美吗?柏拉图认为,美的事物之所以美,不在于事物本身的线条、色彩和结构等,而在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能够让人产生精神愉悦的,都可以称之为“美”。而目前“中国当代艺术”缺乏基本的艺术美感和中国广大民众所能接受的审美价值取向,因此也争议颇多。这一行为艺术照搬国外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并不能赢得中国大众的欢迎,西方的艺术家较为青睐,因为西方画家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所以他们对于中国人所进行的以带有中国历史文化为符号的中国当代艺术尤为感兴趣,而中国当代艺术的艺术家们,又极度想向国际艺术靠拢,于是两者之间有了互需的共通。
作为艺术,被称之为艺术,首先要有一种审美性。作为艺术家要有一种审美性,那么作为艺术的东西要按照审美的规律来制造,所以我们一般称之为艺术的应该首先要有审美性,我们称之为行为艺术的,已经背离了审美性。美感欣赏活动是主体对美的现象进行感受体验、观照鉴赏和评价。
中国文化讲求的是一种真、善、美,艺术作为一种传播方式,更应该遵循这一标准,中国的当代艺术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单一,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视觉习惯,解放了艺术家的创作空间,并把艺术推向了大众,但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弊端,其暗藏的隐患不能不让我们感到担忧。如若长期处于这种泡沫下的虚假繁荣,只能算做把当代艺术束之于是空中楼阁上面。
艺术应该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样的艺术才能走得更为长久。卡瓦拉罗认为:“對某些批评家而言,审美完全独立于社会道德标准,对另一些批评家而言,审美则与政治和意识形态紧密相连。”由此可以得出,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于第二种审美标准是大加赞赏,然而不管是何种审美背景,追求艺术之真、善、美的标准不会变,这是艺术的根本出发点及最终归宿。
著名批评家高明潞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始终处于变异当中,尽管受到西方的影响,在变异中积极寻找自己的特点,看到他对未来,对整个社会有什么推动作用,这个是最重要的。因此秉着这一出发点而创作艺术,中国当代艺术将向着一条光明,且被审美受众更易接受与理解的方向发展而去,求真、求善、求美是当代艺术创作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过程中不变的法则。
参考文献:
[1] 黄河清.艺术的阴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小山.阵中叫阵[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3] 王仲.重振人类艺术追求真善美统一的伟大审美理想[J].美术,2001.
[4] 吕澎.中国当代艺术史1990-1999[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11.中国美术史考试 篇十一
因此, 各类文化艺术院校, 尤其是美术专业院校, 基本都设置了《中国工艺美术史》这门课程。而且, 史论课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通常交叉, 因其理论性较强, 又与现实生活有较大距离, 大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 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效果往往不佳。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 针对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做了一些探索, 对于如何上好《中国工艺美术史》这门课, 有一下几点思考和体会。
1) 教师要熟悉相关工艺知识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因此首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如果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不求甚解, 一笔带过, 老师讲得稀里糊涂, 学生听得云山雾罩, 是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譬如商代青铜器的典型装饰纹样———饕餮纹, 大部分学生连这两个字都不认识, 更不必说它的含义了, 如果不了解含义, 是很难有深刻印象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对学生解释的:饕餮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怪物, 没有身体, 只有很大的一个头和很大的一张嘴, 非常贪吃, 见什么吃什么, 胃口好得不得了。有机会我们也可以评比一下, 看看谁能获得饕餮的称号。学生们大笑, 由此也对这两个字记忆深刻。
再譬如宋代哥窑瓷器的特点, 教材中提到了“紫口铁足”一词, 但并无相关解释。那么何为“紫口铁足”呢?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 哥窑瓷器胚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 器皿口部边缘釉薄处隐隐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 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 故有“紫口铁足”之说, 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瓷器的传统方法之一。经过这样的解释, 学生们恍然大悟, 对这一知识点也掌握得更加牢固了。
通过这一的学习和教学过程, 我深刻认识到补充相关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教师把知识钻懂吃透, 再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出来, 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 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教师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发展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的, 一部工艺美术史就是一部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史。它反映着时代的思想, 又直接体现着社会的生活方式。一个历史时期的工艺美术所呈现出的风格, 是与这个时代的面貌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要研究某一时代的工艺美术, 就必须对该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做一定的了解。
譬如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发展变化, 教材中提到商代青铜器中的酒器所占比例非常大, 而到了西周则大大减少, 这是为什么呢?商代最后一个帝王纣, 暴虐无道, 沉溺于酒色, 商代晚期社会上也普通酗酒成风, 所以青铜酒器很多。而周朝的统治者认为, 商朝的灭亡就是因为统治者沉溺于酒中, 连上天都发怒了, 因此周朝施行了禁酒的政策。禁酒令一出, 酒器自然没有了原来那么大的需求, 因此在商代发达的酒器制造工艺, 到周时逐渐没落。经过这样的历史背景介绍, 学生们了解到酒器迅速减少的原因, 也就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譬如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传入我国, 迅速为统治者和普通百姓所接受, 从而对工艺美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出现了许多新的装饰形式和纹样, 佛教建筑也迅速兴起, 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况, 是何原因呢?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可以得知,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时期, 在这个动乱的年代, 从统治者到普通百姓, 都觉得朝不保夕, 汉代所提倡的儒学已经不能控制这个互相残杀的时代了, 人们都非常渴望找到心灵的慰藉。而佛教传入之后, 与老庄学融为一体, 主张清静无为, 深为人们接受, 因此也造就了整个时代的清雅恬淡的艺术精神。
通过对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 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把握某一时代的精神风貌, 融会贯通, 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该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
3) 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理论与影像资料相结合
工艺美术史是一部工艺美术的演化史, 却不能理解为从低级到高级、从野蛮到文明的进化史, 因为艺术的演化不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几千年前的原始彩陶所呈现出的美感, 丝毫不逊于现代文明社会所创造出的任何艺术品, 依然可以给今人以享受和启迪, 这也是开设《中国工艺美术史》这门课程的目的。让学生在欣赏中锻炼审美能力, 增强艺术欣赏力, 从而提高艺术设计的创造力。因此教学中必须要采取多种形式, 图文并茂,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譬如宋代丝织中的缂丝工艺, 教材中的描述仅仅描述说它是一种通经断纬的丝织方法, 并且可以惟妙惟肖地摩仿出书画作品, 几可乱真、妙不可言。学生很难明白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工艺, 因此也很难记住它。经过多方搜索, 笔者终于从网络上找到一段现代缂丝工艺大师马慧娟的缂丝制作视频, 将这段视频在课堂上播放, 再配合书中的介绍, 教师的讲解, 学生看得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充分理解了“通经断纬”的意思, 了解了该工艺的基本制作手法和繁杂程度, 从而对于缂丝工艺品的珍贵程度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也深深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而折服。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还可以将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品图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从而让学生更清晰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譬如明代家具, 可谓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瑰宝, 是我国历代家具发展的最高峰,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它的造型简洁明快, 比例适度, 线条简括有力, 风格简洁素雅, 色彩沉稳, 落落大方, 其实用性与审美性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其实这是与明代工艺美术追求清雅浑厚、含蓄端庄, 不强调繁丽的纹饰的艺术风格相吻合的。而到了清代, 家具制造业非常精美, 但却完全失去了和谐淡雅的感觉, 尤其是宫廷及官府用家具, 一味追求富丽华贵, 造型日益笨重, 结构日益复杂, 装饰日益繁缛而无生气。其实这样也是与清代工艺美术, 尤其是晚清时期过分追求华丽奢靡的艺术风格分不开的, 但最终却丧失了个性与情感, 审美价值反而被削弱了。当这两个时期的家具图片被放在一起时, 艺术风格上的差异更加凸显出来, 学生的感受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以上是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过程后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通过《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教学经历, 笔者深刻感受到我国历代工艺美术创造的伟大和艺术的光辉,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 能使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 掌握各种工艺美术的设计理法和创新规律, 古为今用, 推陈出新, 最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的现代艺术设计。
摘要: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对研究我国历代工艺美术成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现代艺术设计也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作用。要讲好这门课, 使学生有兴趣有收获, 授课教师必须熟悉相关工艺知识, 要使学生充分了解历史文化背景, 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理论与影像资料相结合。
关键词:工艺美术,专业知识,历史文化,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 1985.
[2]溥安国.明清家具装饰艺术[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1.
【中国美术史考试】推荐阅读:
中国美术史复习材料08-19
中国古代美术史教案10-07
中国工艺美术史作业11-03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专题08-17
中国工艺美术史论述题08-30
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08-31
中国美术学院的专业08-07
中国美术家协会网09-21
3三位中国美术家09-25
中国美术家协会入会表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