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文化的魅力教学反思

2024-07-20

莲文化的魅力教学反思(共9篇)

1.莲文化的魅力教学反思 篇一

(人教版)《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生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学生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通过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学生能用文字、图片、图画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过程与方法:学生互助合作搜集资料,师生互动,共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促使学生养成探究事物的习惯,掌握探究事物的方法,陶冶学生情操。

课前准备:

教师:1、准备一份活动记录表,活动表上要能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项目、内容、方式以及有关活动成果、结果等,以此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2、提前布置,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搜集,查阅有关资料。

学生:1、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组成活动小组。

2、制定详细活动计划,明确活动要求,活动目的、活动方式等。

3、围绕活动主题广泛搜集资料,实践体验,整理资料。

活动安排:本次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指导探索实践体验

教师指导学生从莲与文学艺术、莲与现实生活、莲与科学知识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和探究。包括:

(1)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

(2)莲的历史,品种

(3)莲的图片,工艺品(含邮票,明信片,挂历,水墨画等)

(4)莲的美食和药用

(5)莲的名胜古迹

(6)莲的诗文,故事、传说

(7)莲与佛教的关系

(8)通过对莲的观察与欣赏,以“我心目中的莲花”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一幅画;或办一期手抄报;或制作动画故事。

(9)回顾自己对莲文化的探究过程,用三两句话来谈谈自己对探索事物的感受和体会。

第二阶段:成果汇报资源共享

活动过程 :

一、导入  :上周我们布置了对莲文化探究活动,相信同学们一定收获不小。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和分享一下探索的成果吧!(出幻灯片头:《莲文化的魅力》)

二、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具体活动步骤安排:

1、莲花诗赋:

在同学们搜集的众多关于莲花的诗歌、文章、图画、图片中,选择其一和你在第一阶段中描写的或描画的莲花相配,为画配诗,为文配画,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并思索今人和前人对莲花认识的共性。

在这一活动中,提倡有不同见解的阐发,也许你心目中的莲花的气质与神韵不同于传统的思维定式,可以大胆表达。

同学们共同探讨在中国文学、绘画中莲花的共同特点何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于莲花寄予了哪些美好的象征?在外国文学和绘画中莲花具有怎样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对中西文化作一个比较。

2、莲花史记

学生分组介绍莲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探究莲文化历尽大浪淘沙式的历史沧桑,倾听同学见解,形成共识。

3、莲花生活

学生进述自己生活天地里,与莲花有关的事物或现象,再列举一些与莲花有关的民俗、典故、传说、风景、饮食等,用多媒体或手抄报形式向同学们介绍,思考如何传承中国的莲文化。

4、“我心目中的莲花”主题演讲,各小组选派两名选手参加演讲比赛,教师综合评分。

三、综合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将所搜集资料、综合学习成果、整理汇编,在班内或学校展示。

四、小结:学生交流本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2.莲文化的魅力教学反思 篇二

苏南地区以水乡园林,曲艺,刺绣等驰名中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旅游城市,开发具有苏南地区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有利于推动苏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莲文化在苏南地区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提取莲这一元素融入到旅游纪念品开发中,相信也会对于苏南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进步作用。

二.莲文化的价值

(一)莲的历史文化意义

古往今来,莲都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水生植物,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莲那团团的叶子,袅娜的花朵,散发出的缕缕清香,都使人心旷神怡。一方水池中,那光与影和谐旋律下的一切,都让人们感到“叶是眼波横,花是眉峰聚”。莲的形象不仅会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提到,也经常会出现于建筑物,雕刻,绘画作品中。早在周代的青铜器和陶器上,就已经有莲的装饰图样,在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饰和造型也是莲的图样。

(二)莲在苏州园林中的意义

苏南地区的园林有很多,在明清两代的全盛时期达到了二三百处,并且都是可居可游、实用性和游赏性的完美结合体,在这些园林中几乎每一座里都缺少不了莲这一元素,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善良洁身自好的象征;是方刚正直的象征;更是象征着纯洁刚直,但是不管是莲的哪一种象征,都代表了这些园林曾近的主人对于莲的喜爱,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表明了莲对于苏南传统文化研究来说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三)传统服饰中的莲文化

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服饰种类来看,有衣裤、裙子、裙带、云肩、肚兜、鞋、帽、眉勒、围巾、荷包等。其问最具特色的装饰手法就是刺绣。从其外观特征来分,这些精美的刺绣图案大多以莲与荷的结合据多。这些图案的总体含义是象征寓意、借物比物、传达思想、付诸吉祥等。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在服饰图案中也有多重含义:一是因为莲之果实多籽,人们用其形及谐音,祈求多子多福、“连生贵子”之意;二是因其“出淤泥而不染”,“莲”与“廉”谐音,“一品清廉”寓意公正廉洁,表达了人们对清官的赞许与期盼;三是与道教、佛教有关,认为莲是善和美的象征;四是因其谐音,便与升迁有关了,“连升三级”就表达了旧时人们对升官发财的期望。。

三、莲元素在旅游产品中的应用

(一)莲元素在旅游纪念品种的价值

通过对苏南地区的人文、建筑、曲艺的初步了解,又进行了实地的考察,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关于苏南传统文化得到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并在构想将有特色的元素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在考察的过程中遇见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店面,发现这些店里的产品都将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元素当中,并不是一味的为了体现当地传统文化特色而来制作旅游纪念品,例如它在其原有的传统元素基础上加入了卡通元素,使其色彩比较明亮,脱去了原有“死气沉沉”的感觉,因此受到游客们的青睐。不仅如此,在相对比较有特色的店面中还有的是在其产品中融入设计师本人的创意,有时候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种类的元素糅合在一起会产生令人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店面里看到的将苏州传统人物和梳子结合在一起、将戏服和收纳包结合在一起等等,虽然是糅合但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提炼,提炼出每种元素中的特色,加以艺术加工,从而得到全新的产物,给人耳目一新的简洁感。

因此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能过于一味地为了表现苏南传统元素而忘记了纪念品本身的存在价值,设计出来的纪念品是要被大众所要接受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传统、现代、创意、简洁这四种要素。

所以本着这四种要素,旅游纪念品中的创新和创意是产品的生命力,缺乏创新意识的产品终将走向消亡,被消费者所遗忘。苏州地区有着丰富且特色鲜明的传统服饰文化,苏绣、织锦、丝绸等闻名天下,要让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走向国际舞台,就必须要进行创新和创意设计,既做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不能对传统元素照抄照搬,要不断推陈出新,注入时尚元素,开发符合当代人不断变化的审美趣味的旅游产品,只有拥有了原创产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并带来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二)产品开发构想

莲子略呈椭圆形或类球形,表面浅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细纵纹和较宽的脉纹。一端中心呈乳头状突起,深棕色。对于莲的形状正好可以和现在市面上的公仔这一形象结合设计出具有独特形象且有包涵有苏南地区传统元素的公仔。

公仔的原型是以莲子为原型设计的(如图1),因为一开始的想法是用植物拟人化设计一种公仔(如图2),然后想到几乎考察的每个园林都有种荷花,而莲子是荷花的种子,种子更象征着一种希望,也希望将苏南元素传播出去,右图是在设计原型时候的过程图,然后在原型设计好的基础上,加入昆曲传统曲目《牡丹亭》元素,给其中的经典人物塑造卡通形象(如图3.4)。

(三)莲在旅游产品中的应用设想

目前在苏南各地的旅游景区各种纪念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唯独没有一种让人为之兴奋的旅游纪念品,而那些比较小巧可爱的公仔的设计灵感来源大多是以当前流行的动漫影视里的人物为元素来进行设计的,很少有哪一款体现的本地区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苏南地区,公仔与当地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一个漏洞,所以就就依据了这个漏洞,来将苏南旅游传统文化与公仔结合,从而进行产品设计与开发。

四.结束语

3.莲文化的魅力 篇三

说起莲,有很多有关莲的未解之迷,莲的历史又是如何呢?

在人类出现以前,大约一亿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泽覆盖。当时,气候恶劣,灾害频繁没有动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数生命力极强的野生植物生长在这个贫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种今天我们称为“荷花”的水生植物,经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验,在我国的阿穆尔河(今黑龙江)、黄河、长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泽湖泊中顽强地生存下来。大约过了九千年,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人类为了生存,采集野果充饥,不久便发现这种“荷花”的野果和根节(即莲子与藕)不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渐渐地,“荷花”这一人类生存的粮食来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祖先——原始人类的心中,成为人类生存的象征。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随着农耕文化的出现,人类对荷花开始了进一步的了解。当时的人类为了生活上对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泽地带,而这些地带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区域。经测定,距今有五千年的历史。人类在不断的生产劳动中,对朝夕相处的荷花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等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中国古老的荷花文化的产生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

如今,莲成为了植物界中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它们受着人们的高度赞美,它的姿容优雅,色彩明艳,叶、花均有清香,又使人们深深陶醉。

4.莲文化的魅力 篇四

古人云:“情动而辞发”。淡雅的菊花,寄托了诗人隐逸的情怀;简朴的陋室,宣誓了文人安贫乐道的精神;而最牵动我的情思的,却是亭亭的荷花。

一天,我和妈妈去迎泽公园观赏那满池的荷花。我们走进迎泽公园的大门,首先望见的是那一颗颗的参天大树,它们就像守护公园的战士。

沿着湖岸再往前走,就能隐隐约约地看到那绿色与粉色交织在一起的热闹画面。

近了,更近了!绿绿的湖面上满是田田的荷叶,虽不是一望无际,却也满眼皆是。

圆圆的、翠绿的荷叶与星星点点、或洁白或淡粉色的荷花缀满了荷塘。一股清淡而怡人的香气扑面而来。

欣赏着美丽的荷花,那醉人的香味包围着我,我恍然也成了池塘中的一株荷花。一阵微风拂来,抚摸着我,我也随着起舞,小鱼和小虾在我身旁追逐、嬉戏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古人借莲花来喻志,我感悟很深。荷花高雅、纯洁,出淤泥而不染,是那样的高贵,是那样的美丽!

做人就要有荷花的品格!

5.莲文化的魅力作文 篇五

一湾碧水之上,莲亭亭如盖。整个莲塘像一块绿色的陆地,一层层的远去。间或,有一枝枝或白或粉的花,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叶间忽隐忽现。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写尽了莲盛开时大气磅礴的美丽,而我则尤爱月光下的白荷。我疑心那白荷的皎洁晶莹是由月华浸染而成的。我仿佛看见莲瓣怯生生地伸出手掌收集四周的露水和月光。莲于恬静的岁月中给了田园生活一个精致的点缀。

莲塘流动着令人心神摇荡的优美。走过莲塘的人,谁都无法拒绝无法躲避。只有沉浸其中。文人墨客用无比倾慕的眼神和姿态为莲写诗作词绘画,以至于千年之后我依然能从墨迹中感受到他们在莲面前无法自拔的情形。爱莲写莲画莲之人,借莲歌咏自己心志清远,性格高洁,莲使他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艺术升华。

莲盛开在古今中外的诗文与画幅中,皆为洁净清爽之意。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垂暮之年,把莲塘上众多美的瞬间和形象用颜料固定在画布上,让它们永留人间。清淡素雅的莲是他追求至美的理想主题。他最终力竭倒在了莲池旁,躺在了他心爱的莲的怀抱,亘古与莲相依相伴。莫奈与莲的情感相融,魂魄相交,他洞穿了人世的芜杂纷繁,进入了幻化的深处。那是自我的世界,也是无我的世界。混沌散开,污浊逸去,心中的莲瓣缓缓展开。无喜无忧,无生无死。如此境界,物我两忘。

众生缘何沉醉于莲如斯!莲是天界与尘世交会顿悟的产物,莲有慧眼,我们见到的佛和菩萨都坐在莲花宝座上,面目慈祥,普度众生。莲的萌生和绽放给人一种茅塞顿开的菩提之悟。碧水之下,是污浊的泥沼,一枝枝莲花挤破浓浓的黑夜从污浊中绽放出一个个美丽的音符。莲仿佛开在天国的梦幻里,它们无视外围的泥沼。究竟要经历怎样的磨砺,我们的心灵才能开出一枝枝洁净之莲呢?我们能像莲一样,从这个充斥着妍媸、清浊的尘世之中,用明朗澄澈的心灵找到智慧吗?如果我们拥有莲的慧心,就能从一切的烦恼与灰暗中觉悟,而一切的纷扰的繁尘琐屑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和价值,我们的心灵就能从尘埃中开出花朵来。

6.莲文化的魅力教学反思 篇六

一、文言相融

长期以来, 文言文教学一直很难处理好“言教”与“文教”的关系。过去, 工具论一统天下, 文言文教学唯“言”独尊, 着眼于应试的教师将文言文肢解成语言碎片 (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 就如同传统外语教学———“单词+语法”, “除了背还是背”;对“文”则是轻描淡写, 即便顾及, 也是蜻蜓点水。如今人文论大行其道, 于是不少人披着新课改的外衣, 或扛着“人文大旗”, 结果矫枉过正, 走进了另一个误区, 文言课俨然成了培养学生传统美德的品德课。

“文言”这一独特的语体形式 , 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古人以准确而智慧的文字组合, 为后人展示了汉文字的独特魅力。能通过“言”的解读阐释它所承载的内容, 或许就能捕捉到作品的象外之意, 弦外之音。

譬如,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 “邹忌修八尺有余”用到了“修”, 为什么不用“长 (高) ”呢? 古人写人身高习惯用“修”吗? 不尽然。《三国志·诸葛亮传》就以“长”写孔明身高, 如“亮少有逸群之才, 英霸之器, 身长八尺, 容貌甚伟”。如此看来, “修”与“长”所蕴涵的审美情感大不相同。如果结合《邹 》文语境就会发现, “修”更能写出邹忌的伟岸、英俊之容貌。其实, 这样的例子在文言教学中不胜枚举, 教师若能引领学生如此揣摩“文”之“言”, 再通过“言”透视“文”所蕴涵的独特文化, 就能抓住文言文教学之柄。

二、诵读结合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说:“诗不仅供阅读, 还要发出声音来吟, 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咏, 这样才能陶冶性情。”诵读时反复揣摩作品的声律气韵, 能唤醒沉睡在作品中的情感体验,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 引发联想和想象, 让简洁的语言丰富起来, 从而触摸到古人深邃的哲思、高尚的情怀、纯真的心灵、博大的胸襟。

1. 注意读的 层次。首先要读准字音 , 特别是文中的通假字、异读字、生僻字。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 跟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 这就需要教师范读, 加深学生记忆。如《邹忌讽齐 王纳谏》中 “期年之后 ”一句中的 “期”不读“qī”而读“jī”。再如《 曹刿论战 》中的“ 又何间焉 ”一句中 的“间” 不读“jiān”, 而应读“jiàn”。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其次要辨明句读, 读准句子的节奏。再次要读顺语气。陈述、疑问、判断、祈使、感叹等语气的传达, 就是文章内容情绪的传达。最后要把握好语调和语速。人物对话的诵读更要注意语气、语调和语速的处理。

2.注意读的 形式。姚鼐说 :“疾读以求其体势 , 缓读以求其神味。”声情并茂地范读, 要读出神韵;学生齐读, 要读出气势;男女生交叉读, 要读出情趣;配乐朗读, 要读出意境。上世纪40年代, 叶圣陶和朱自清先生就曾设想过:“国文教本要有两种本子:一种是不分段落, 不加标点的, 供学生预习用;一种是分段落加标点的, 待预习过后才拿出来对勘。”断句标点恰当与否最能显示出一个人文言语感素养的高低, 既指向“言”又指向“文”, 是文言语感的综合训练。

三、反复推敲

1.“因文断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段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些不能较快识别的文言实词, 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必须紧扣具体语境, 瞻前顾后, 从逻辑上理解词义。“虽”有“虽然”和“即使”两种解释, “虽”字后面所涉及的事情若是“已发生的”就应作“虽然”解, 未发生表假设的则作“即使”。

2.文白互译。翻译是理解与表达的双向过程 。语言互译不仅是符号的转换, 更是思维的转换、文化的对接。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文译白”, 更要“白译文”。提供译文, 学生先自主译成文言文, 再对照原文修改校正。学生于文言浸淫中, 琢磨文言用词造句方法, 理解文言表达特点, 学得简洁典雅、优美凝练文风。一位老师教学《小石潭记》, 出示白话“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让学生搁置原文, 尝试把这句白话翻译成文言。有学生把“成为”翻译成“像”, 这在训诂学上很难成立;“像”是明喻, 而“为”是暗喻 , 显然“为”更逼真。 有学生把这句话翻译成“为坻、屿、嵁、岩”, 与原文一比较, 相同的句式, 整齐匀称、短促有力, 传达出繁复变化之感, 译句则大大削弱小石潭里的“大气象”。文白比较, 不仅求“信”, 更在体验着“达”和“雅”。

3.据形索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 , 有独特的造字理据 , 要巧借汉语字形结构和和语言结构探究词义, 展现出文言知识的独特魅力, 学出古汉语的趣味。古人遣词造句讲究音韵和谐, 节奏铿锵, 多使用对偶、排比句式, 可运用语言结构, 推知词义。《岳阳楼记》对“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的“翔集”“锦鳞”作了注解, 但“游泳”一词无注。根据古文句子的对仗特点, “游泳”对“翔集”, “翔集”是两个词, 包含了“飞翔”与“栖息”两种动作, “游泳”也应该是两个动作。查词典, “游”为“在水上漂游”, “泳”为“在水中潜行”。“游泳”而非“游来游去”或“畅游”之意。

4.“因声求义 ”。通假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普遍 , 也是一个难点。可通过对汉字声音线索的分析, 找到通假关系, 用本义解释借义, 探究和诠释词义。在“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 一句中 , “要”与“邀”同音通假 , 由此可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音节词居多, 可采用组词法解释词义, 如“必细 (仔细) 察 (观察) 其纹理” (《童趣》) 。古今汉语“一脉相承”, 现代汉语中还存留很多包含古义的词, 可利用白话和文言的联系推断词义。

四、融会贯通

学习文言文, 不能只做书橱, 更应该学以致用, 融会贯通, 真正培养语文素养。

l.强化积累 。语文学习讲究厚积薄发、举三反一。 首先要下足积累的奠基工夫。积累字词, 积累名言佳句, 积累文言句式, 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积累思想。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可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积累;文言文特殊词法、句法, 文学常识及重要作家作品, 可归纳整理, 分类列表;精彩语句 (名句) 、成语、警句可摘抄积累。

2. 迁移提升 。语文大师叶 圣陶告诫 我们 : “教是为 了不教”。因此, 文言文教学应“授人以渔”, 教会方法, 让学生终身受益。运用已学的文言知识“阅读浅易文言文”是教学的着力点, 由课内向课外“迁移”是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如学生学习 了《愚公移 山》, 再给学生 印发另一 篇短小的 文言文———《薜谭学讴》。只要对个别不易理解的词句作浅显的注释, 学生都能读得津津有味, 自然就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 古为今用 。经典古 文蕴含精 深的民族 智慧与伦 理道德, 学习文言文要用古代的文化思想观照当代现实, 继承精华, 古为今用。如《送东阳马生序》的苦学精神、坚强毅力和谦虚、恭敬美德, 《愚公移山 》的不畏艰 难、持之以 恒的愚公精神。 更要用当代的理念诠释古代的思想文化,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 , 以今论古 , 给传统文 化注入新 的生命。 学习《马说》一 文 , 在体会了 作者对“封 建社会埋 没人才”的 愤懑之情的 同时 , 更质疑韩 愈的人才 观。在当 代社会中 , “是金子总会 发光的”, 人的命运 掌握在自 己手中 , 不必为没 有伯乐而烦恼。

4.读写结合 。文言文大多布局严谨 , 行文简洁 , 气韵生动 , 文采斐然, 是很好的写作范例。如提示学生模仿《陋室铭》写《课室铭》、《寝室铭》等 。有学生这样撰写《课室铭》:

志向要高, 勤奋则行。学问要深, 刻苦则灵。同在课室, 德才共馨。窗外桔子黄, 我们不贪心。学习勤发言, 精中益求精。人人守纪律, 班文明。无贪玩之欲念, 无逃学之陋行。身在课室内, 志存清华心。老师曰:“孺子可教。”

五、潜心玩味

文言文教学, 必须在文字上细细品味, 慢慢咂摸, 潜心玩味, 让每一个文字都站起来, 触摸到站在文字背后的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古代文人形象, 体悟文言文字之美、音韵之美、结构之美、画面之美、哲思之美, 体会神奇汉字背后蕴涵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玩味语言 的巧妙处。 “湖上影子 ,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中的简简单单的“痕”、“点”、“芥”、“粒”平中见妙, 展现出一幅冲淡清雅的水墨画卷, 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学习文言文须在点明题旨、含义深刻、表达精美、作用独特、涉及文化背景等关键词句处深入揣摩, 领悟蕴藏其中的艺术奥妙和文化精神内蕴。它可以是一个词, 一句话, 几个句子, 或者是一段话。

2.玩味行文的 独特处。 每篇古文经典都是某一时代的缩写, 是先贤心路历程的演绎, 各有特别之处。抓住行文的独特处玩味出“言外之意”、“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发现经典的内在“美丽”。

3.玩味文本的矛盾 处。语言的玩味要扣住“文本的矛盾 ”处, 因势利导, 带动整个文本的深层次解读, 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体悟先哲的人生态度和心灵境界。柳宗元说“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小石潭记》) , 而文章结尾不厌其烦地罗列同游者, 且都是柳宗元最近亲的人。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结合柳宗元身世和他在永州的所作所为, 我们不仅体验到了情景交融的那份幽深冷寂的氛围和他身处逆境贬居生活的极为孤寂悲凉之情, 而且从他身上看到了古代圣贤在人生困顿之时“虽万受摈弃, 不更乎其内”的品性、“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完美结合的济世情怀。

4. 找准恰当 的切入口 。玩味语言应从宏观把握 , 微观入手。可从题目、文眼、中心句、主旨句切入, 也可以从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虚词切入。如《醉翁亭记》围绕“醉”字做文章, “醉翁”因何而醉 ? 令他醉的是滁州优美的自然风光 , 是滁州人的安居乐业, 是自己的励精图治, 深入挖掘“醉”的含义, 就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摘要: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载体, 学生学习文言文, 事实上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初中生要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 然而文言文教学是不是做到位了呢?或简单重复, 费力而无实效;或急功近利, 不得要领。那么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彰显古文化魅力呢?文章紧扣文言特点, 阐释了“文言相融”、“诵读结合”、“反复推敲”、“潜心玩味”、“融会贯通”五大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 提高文言文教学质效, 发挥文言经典作用, 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文言相融,诵读结合,反复推敲,潜心玩味,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李卫东.如何确定文言文的教学内容[J].中学语文教学, 2011, 6.

7.莲文化的魅力作文 篇七

莲没有牡丹的高贵,没有玫瑰的浪漫,没有菊花的隐逸,但它有属于自己的高洁。莲在厚实的泥土下沉睡了千年,不受污泥的侵袭,依然向人们展示出它的洁白。而当今社会的人们呢?被一些坏行为、坏思想所缠绕,自己也同流合污,最终将自己的人生道路阻挡,人生的美好时光就这样消失。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是这个道理,面对坏行为我们制止,面对坏思想我们将它拒之千里,不被身边的坏举动所感染,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操,那样每一天才充满阳光,才更有意义。

“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莲无时无刻地奉献着,为了换来一片争奇斗艳的景色,它没有一丝怨言,在烈日炎炎的天气里,它依然挺直了腰杆,在风雨交加的阴天里,它擦干了眼泪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如今一些人却与莲相反,一有空隙就偷懒,卖李钻核,缺乏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损己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奉献其实并不难,只要怀有一颗真诚的心。

经过成百上千次风雨的洗礼后,有的莲失去了当年的风姿已变成一个个黄脸婆,有的莲被风摧折,有的莲撑着已变黑的果实,却从未离开过自己的根,这不是执着与坚强吗?人类真应该学习一下莲的精神了,不要再遇到挫折就选择放弃,遇到困难就退缩,天空没有不散的乌云,风雨后总会见彩虹。

8.莲文化的魅力案例分析 篇八

商桥镇第一初级中学 余素芹

【设计理念】

莲,是中国传统审美中光彩夺目的碧玉,也是中国文人不甘流于世俗、执着追求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对莲的绝妙写照,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表现、歌颂莲的佳作。之所以莲为众多文人所钟爱,是因为人们赋予莲以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莲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大胆尝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它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再次是强调多种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多种学习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多元文化激烈碰撞。听说读写融于一体,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实践学习中,在综合性语文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预期达成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实践活动,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

2.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对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精神。4.共同领略莲文化的魅力,积淀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活动构思】

1.既要切实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又要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2.落实综合性实践学习的关键在于过程,将整个过程分三个阶段,通过分组合作,集中交流,总结提升三个步骤约两周时间来完成此次的学习。3.莲文化相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复杂的,一方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欣赏,另一方面又要兼顾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发散性。【活动指导】

1.关于科学之莲小组,上网或查书了解莲的生长环境、莲藕的结构及其营养价值等,理解藕断丝连的意义。

2.关于形象之莲小组,教师带领调查小组去实地观察荷花,用数码相机拍摄千姿百态的荷花,注意它的颜色、大小、姿态,绘画小组用画笔来表现心中的荷花。

3.关于诗歌之莲小组,让学生搜查、精选以莲为题材的诗文,引导同学们欣赏,有创造性的探究莲的文学形象;讨论莲花台座与佛教的渊源。4.关于歌声之莲小组,让学生在网上下载富于生活气息的关于莲的音像资料,并与古诗词联系起来,理解其中的优美意境。让擅长唱歌的学生唱一唱歌曲。

5.关于意象之莲小组,让学生搜集整理与莲相关的风景名胜,介绍莲在各种文化背景之下的内涵和意象,并简单揭示其原因。【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分组自主探究阶段 时间:一周

宣布此次综合性实践学习的主题:莲文化的魅力。师生讨论本次活动的内容,将全班同学根据个人的专长和意愿分为以下五个小组。

一小组:科学之莲小组。搜集与莲相关的科学知识,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莲。

二小组:诗歌之莲小组。精选以莲为题材的诗文,推荐并引导同学们欣赏,有创造性探究莲的文学形象。

三小组:形象之莲小组。从图书馆,网络上搜集莲的图片,绘画作品,介绍富有代表意义的美术作品,并引导其他同学鉴赏。

四小组:歌声之莲小组。在网上下载富于生活气息的有关于莲的音像资料,并与古诗词联系起来,理解中的优美意境。

五小组:意象之莲小组。搜集介绍与莲相关的风景名胜,搜集整理莲在各种文化背景之下的内涵和意象,并简单揭示其原因。

宣布各小组组长,明确其任务,小组内相互讨论,确定各自的分工。活动结束各小组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集体交流阶段 时间:1—2课时

由教师,各小组组长负责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师生共同主持。

一、导语

教师:人文反思精神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在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始终联系着自我,象“岁寒四友”——梅松竹菊历来都是咏叹的对象。其中,莲也是历久弥新的艺术题材之一,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主持人甲:的确如此。如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莲花自喻,借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和情感。在文学作品中,莲被赋予清纯、高洁、脱俗、正直、娴静、深情等品质。看来莲文化的魅力实在无穷,今天的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踏上莲之旅列车,揭开莲文化之一隅————对莲的综合性学习探究!

主持人乙:本次综合性学习在第一阶段同学们都积极参与,默契配合,一定都有不少收获吧!下面请各组选派代表汇报成果,首先有请“科学之莲”小组代表上台。

二、各小组展示

(一)一小组三位代表依次上台边播放幻灯片边解说与莲有关的科学知识。

1.莲的简介。

莲,又名荷花、芙蕖、芙蓉、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华、水旦,草芙蓉、菡萏、六月春等,多年生水生植物。夏天长叶开花。叶盾状或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谢后形成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性喜温暖湿润。原产中国中部和南部,浅水塘泊载种较多。莲有种子繁殖(有性繁殖)和种藕繁殖(无性繁殖)两种方法。莲的结构分为根、茎、叶、花、果实。

2.莲的全身都是宝。

莲的根是莲藕,藕肉质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淀粉,营养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藕节可药用治便血、藕粉又能清热消暑;莲花是一种很有价值的中药,莲瓣能治暑热消渴,莲心能清火安神,莲房能消淤止血,莲子能健脾止泻,做为食用“莲子粥”可以滋补身体,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荷花也是绿化、美化、净化我们环境的贵重之花;荷叶荷茎同样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在药用上能清暑解热,近年来,有清火瘦身的荷叶茶上市,科学家们还利用莲叶防水和自洁的特点发明了一种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

3.莲身上的自然奥秘。

藕断丝连的原因:藕的导管壁增厚部连续成螺旋状,特称螺旋形导管。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

千年古莲发芽之谜:莲子的果皮极为坚硬,其表面有气孔和保护细胞,表皮下面有致密的栅栏组织,气孔下面有一条气孔道。成熟莲子果皮的气孔道很小,空气和水份无法自由出入,甚至能阻止微生物的侵害,所以莲子的寿命极长,千年古莲发芽之谜也就是这个原因。

(主持人语略)

(二)二小组三名代表分别朗诵并对比赏析了三首有关莲的古诗。

1.《涉江采芙蓉》(东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2.《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3.《曲池荷》(王昌龄)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三)三小组代表用多媒体播放莲的图片。

1.品种繁多千姿百态的莲。莲的种类有花莲、子莲和藕莲三种。因品种不同有单瓣、半重瓣、重瓣、重台和千瓣,花色有红色、粉红色、桃红色、白色及黄色等。最大的莲花直径达一米左右,最小的莲花直径仅有几厘米。

2.广为运用异彩纷呈的莲。在中国莲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诗作画的题材,是最优美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的图案纹饰和造型。

3.介绍宋代宫廷画名作《出水芙蓉图》和当代名家张大千的《芙蓉国里尽朝晖》。宋代画家所作的《出水芙蓉图》是现存最早的荷花绘画,圆形构图愈显荷花丰满圆润,清艳动人。现代画荷大家首推潘天寿和张大千,潘天寿得荷之神,张大千得荷之魂。荷花被张大千抽筋去骨,只剩下魂。张大千画荷主要是师法朱耷(八大山人),他能够师古不泥古,能够自出机杼,他画荷叶喜用湿笔,他画荷秆喜用渴笔焦墨,个人风格突出,尽得莲之丰韵。

(四)四小组代表推荐并赏析了江浙名歌的《采莲曲》。

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采莲的劳动中人们创造了原始的劳动小曲,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观赏中进一步得到发展。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音乐,而表现的主题有爱情、亲情等不同的内容。

(五)五小组共同作了《莲的传统意象》的发言。

小组长:莲的花婀娜多姿,叶大与圆盖,茎亭亭玉立,藕冰清玉洁。历来就倍受人们喜爱,因此也就被赋予各种各样的人文内涵。

成员1:莲藕多丝,与“思”与“怜”谐音,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人们当作了思乡与爱情的寄托。莲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习俗,南朝乐府民歌中有“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莲多子,是中国传统年画常常采用的题材之一,代表着平安吉祥富贵。同时,莲也是幸福的象征,佛经中说,用莲子做念珠比用槐木做念珠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成员2:莲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特性,被历代文人志士作为志趣高洁的人格操守的象征。

莲有“花开并蒂”的美景,被当作是婚姻美满爱情久长的象征,多用于对新人的真挚祝福。

成员3: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佛教以莲喻佛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

成员4:人们爱莲,还用莲给自己的宝地福地命名。如澳门半岛三面环海,北面有一段250米长的狭窄沙堤与大陆相连。因而,自古以来,诗人们就将澳门半岛喻为一枝伸向海面的莲花,连结大陆的窄小地方为莲茎,故称澳门为“莲岛”。澳门自古有“莲花宝地”、“莲花福地”之称,历代不少文人墨客都视这里为福地。同时澳门人素爱莲花,以赏荷为乐事。

成员5:许多名山大川里都有“莲花峰”,如安徽黄山有“莲花峰”、江西庐山有“莲花峰”、陕西华山有“莲花峰”、湖南衡山有“莲花峰”、福建武夷山有“莲花峰”。

上面的景点只是以莲为名,真正赏莲的地方是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湖南洞庭湖、河北白洋淀、山东微山湖、湖北洪湖、扬州瘦西湖、承德避暑山庄、广东肇庆七星岩、台湾台南白河镇等。

三、教师点评

我谈一下感受:首先从各小组的汇报中我学到到了很多新的知识,这说明在信息空前丰富的今天,分工与合作,探究与交流远比个人的单打独斗强;其次各小组不仅查阅资料,更作了研究,并且较深入,这表示着同学们越来越优秀了,学会了深入思考,学会了用心看世界;接着说一下你们让我惊奇的地方:一小组的幻灯片制作的特漂亮,下了一番苦功;二小组的诗选的非常精典,这需要去读很多书的;三小组对画的赏析有自己的见地,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四小组的MTV真不错;五小组的归纳很棒,超出了我的想象。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每一位同学、每一个小组都是最棒的!

四、莲知识竞赛

主持人1:出自淤泥,濯过清水,洁而不妖。此应了一句俗语:真金不怕火炼。今天我们也来个火炼真金。下面举行莲文化知识竞赛,看谁是今天的学习英雄。(将二至六组每组派出男女各两名同学,每小组取一人分成每小组五人的四个竞赛小组,由原一组担任主持及裁判。)

主持人2:(宣读比赛规则)——

主持人2:莲文化知识竞赛到此告一段落,请裁判组及其他相关人员统计比赛结果,并准备好奖品。

五、“莲之魅力”综艺活动

主持人1:莲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它的美丽离不开诗人的咏叹,画家的描摹,应该说莲的无穷魅力是与人类文化密不可分。

主持人2:我们这次莲文化之旅,沿途风光无限,美不胜收。或许你早就想说出来,唱出来,跳出来吧!下面就用你自己的方式痛快的表达出来吧。

……

主持人1:一曲欢歌,一段美文,一节舞蹈——摇曳的莲,多姿的莲,清纯的莲就在其中。同学们的表演太精彩了,来,为自己的精彩鼓掌!

六、“莲之魅力”综合探究

主持人2:莲净香、清丽。但有此美者多矣,为何世人独爱此一种?下面展开集体讨论:莲为何有如此魅力,欣赏莲之魅力对我们有何启示。欢迎大家积极发言。

……

七、教师评奖,结语

主持人2:经过莲知识竞赛裁判小组的统计,现公布结果——一下面有请语文老师颁奖。教师(结语):今天的胜利是属于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我们的莲文化之旅就不会如此精彩,谢谢大家!同时也希望这次旅行给大家留下难忘的印象,给每位同学心里投下一颗珍贵的莲子,愿它在这里生根发芽,喷薄绿荫,四溢芬芳,采撷硕果。

(宣布活动结束。)

第三阶段:成果汇集阶段 时间:一周一、教唱一首《采莲曲》。

二、推荐几篇与莲有关的诗歌美文。(黑板报或手抄报)

三、附录:

“莲之魅力”综艺活动节目单

(1)莲诗歌美文经典段落配乐朗诵(2)学生画莲(3)讲述名人爱莲趣事

竞 赛 试 题

必答题:(1)解释藕断丝连的科学原因。(2)请说出以莲为国花的国家和我国以莲为市花的城市。(印度 湖北洪湖市)(3)请说出世界上最大的莲花。(4)莲有何药用价值。(5)背诵《爱莲说》中描写莲的段落。(6)听一段采莲曲,指出是哪一地方民歌。(7)指出荷花在我国传统中的象征意义。(8)从生物学角度来介绍荷花。(9)我国近代画荷深得其神和其魂的两位大师分别是谁。(10)“步步莲花”这一成语的来历与含义。

抢答题:(1)说出至少三句描写莲花的古诗词名句。(2)说出莲花至少五种别名。(3)莲花在佛教中有何含义。

解说题:(1)欣赏莲风景片段,请配上一段导游词。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在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情况下,充分调动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感受到了文人所赋予莲的高贵品质,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同时丰富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文学知识,较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9.文化的魅力 篇九

文化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历史的变迁,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 其历史悠久自是不言而喻, 而其文化发展也是曲折丰富。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保存最为完整、发展最为完善的一个国家,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是整个世界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 无论是从历史时间还是从文化种类来说, 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从最古老的原始人社会开始到文明出现的奴隶社会, 再到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最后到现在的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道路。在华夏子女沿着历史一步步探索着前进的方向之时, 中华的文化延续一直没有中断过。从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等多家学派纷纷并起, 出现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可谓是一次真正的文化盛宴;随着历史的前进, 佛教文化从西方被引入中国并迅速发展起来, 进而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直到今天依然是全世界传播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之一;到了唐朝, 中国来到了鼎盛时期, 成为全世界最繁华的都市中心, 相当于今天的纽约, 而唐诗的发展也极为迅猛, 后来的宋词、元曲, 再后来的明清古典小说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建国初期, 各文学流派又纷纷并起, 歌曲、影视、绘画也都发展起来,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再一次出现。

中国拥有56个民族, 是全世界民族最多的一个国家。无论是人数最多的汉族, 还是服装艳丽的苗族, 亦或是粗狂奔放的蒙古族都有着其独特的传统文化, 56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汇聚起来便是中华绚丽的民族文化。中国是文化大国, 中国不缺文化, 中国的文化多到可以大方的让给韩国一个端午节, 中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多的一个国家, 中国有着如此丰富的文化资源, 而中国对于这些文化资源的利用却明显不足。中国应该用这些文化来做些什么?文化不是独立的, 文化不是就让一些闲人来评头论足的,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通的。怎样让文化与经济、政治更好的交融在一起是时下我们应该考虑与解决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 高官贪污受贿, 道德败坏, 有多少高官被拉下马, 这些事件的背后, 我们该想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 传统文化的道德素养哪去了, 为什么身为高级官员受过良好教育的他们会丧失了这些东西?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丧失了一些,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了很多新的文化, 然而对现代的我们来说, 我们是不是忘记了去发现而只是一味的固守?而文化对于经济的影响更是巨大, 经济的发展说白了无非就是产品的创造、制造与销售, 如果说制造是骨骼, 销售是肌肉, 那么创造就是灵魂, 要想让经济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就必须要有创造这道灵魂, 而创造靠什么, 靠文化, 只有文化能给予我们更多的灵感, 让我们创造出更多的新东西;销售呢, 销售靠的是宣传, 宣传呢, 宣传靠的是文化, 宣传需要语言, 需要打动人心的语言, 需要独具特色的语言, 这样的语言只能从文化里去获取。所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文化需要创新, 或者说文化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因为文化需要更新, 需要被注入新的血液增强其生命活力。那么二者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的融合在一起呢?利用文化来创新, 在创新中发现新的文化, 这是最完美的状态, 可是怎样才能做到这样?这中间或许需要一个媒介, 而这个媒介最好的便是品牌。品牌作为融合了文化与创新的物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其重要性自然毋庸置疑。中国需要品牌, 中国需要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品牌, 中国需要发展自己的品牌之路, 这条路困难, 荆棘遍布, 迷雾茫茫, 可是我们还是要走, 因为我们要发展, 而且这条路上我们还有两个最好的伙伴——创新与文化。我相信等这条路走出来了, 走好了, 我们的祖国将会完成一个质的飞跃。

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国家,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其他三个国家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文化已经基本上从世界上消失了, 只留下一些历史遗迹供考古者探索。所以中国无论从文化历史还是文化传承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是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其中黄河更是被誉为华夏子女的母亲河。可见大河流域文明是人类最早期文化的萌芽, 同时也是促进人类早期文化发展的催化剂。

随着时间的发展, 人类在渐渐的进化、演化, 从早期山顶洞人的原始社会到夏商西周的奴隶社会,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从隋唐到宋明元清再到近现代,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直在传承中延续, 在延续中升华, 这期间它遭受过毁灭性的打击, 也经历过繁荣昌盛的鼎盛时期, 但无论如何它都如小草般坚强的“存活”了下来, 而没有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说了这么多,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什么?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风貌和特质的民族文化, 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内涵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文化,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观念形态、思想文化的总体表现, 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明的结晶。我觉得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太过繁杂或者说太过正式, 要我说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展示的不同种类的民族精神、文明、风俗的统称。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现在传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内容始终是儒家文化, 但是儒家文化却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 经过两千多年时间的洗涤, 许多其他的文化形态也被保留延续至今, 著名的有韩非子的法家文化、老子的道家文化、墨子的墨家文化、从西方传来的佛教文化等等。然而在今天, 提起传统文化, 对于现代这些于文化断层期成长的人大多数是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学过初中或高中政治或历史书的人可能会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而不同, 兼容并蓄。这几乎都是初、高中政治历史教科书上的“口头禅”了, 都快被广大学子当成定理公式给背下来了。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曾李的洋务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谭雌酮的英勇就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壮烈牺牲、孙中山的民主革命, 再到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中的不懈战斗, 从大刀长枪留短发、师夷之技以制夷, 到公车上书新青年运动、废除科举高呼民主, 再到武装起义打响第一枪, 一直到满清王朝的覆灭, 在这之间无论是温和的变革还是狂暴的革命, 最后都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保持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完整并推动我们整个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关于这一切,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也正体现于此。

然而现在有些人却这样说:在当今这样一个科技发达的新时代, 传统文化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人的文化需求, 已经过了时。近百年来, 中国传统文化更是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制和废弃。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 那就是当今的人们把自己锁在自己的世界里,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少了很多, 社会上那些经常发生的恶性事件以及偷、抢、诈骗和殴打的威胁对现代人民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北京大学一位著名教授甚至感叹到, 21世纪初人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而在传统文化深入人心的时代, 人民身心安稳, 过着夜不闭户, 路不拾遗的生活, 那时候的社会真的是书中所说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会。那么现在的社会为什么会变成这样?难道是社会在退步?不可能, 社会一直在前进, 只不过人们在跟随社会前进步伐的时候经济、科技进步了而德育却退步了。所以我们更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学习, 从传统文化中去学习到更多的美德。

文化本身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对于文化, 在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地点, 不同的过程人们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 文化既具有时代特征, 又具有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在历史性意义上, 中国文化既包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也包括中国文化传统发生剧烈演变的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

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激烈碰撞

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 之所以对于传统文化了解不多的原因除了接触较少之外, 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则是外来文化对于国人的剧烈冲击。随着科技的进步, 传播工具、交通工具也都越来越发达, 因此日韩、欧美等国的文化思想在国内的传播日益广泛, 而由于新鲜好奇, 崇尚潮流, 许多国人都被这些外来文化思想所深深吸引。沃尔玛、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日剧、韩剧、好莱坞大片这些外来产品却在中国横行肆虐, 这不得不说明一些问题。

初、高中的政治课本上在上到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这一节的时候, 有这样一句话: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虽然只是短短八个字, 但却是对待外来文化的精髓所在。这八个字同样适合用来对待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并不是都是好的, 也有不好的, 不好的就果断抛弃掉, 随着时代的发展, 总有些事物要被淘汰。所以我们为什么都把视线停留在了麦当劳不、星巴克这样的没有意义的外来产品上?我们为什么不去学习哈佛的求知精神?我们为什么不去学习牛津、剑桥的认真态度?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我们不敢说取出外来文化的所有精华, 抛弃外来文化的所有糟粕, 但是最起码我们要做到取出外来文化的大部分精华, 抛弃外来文化的大部分糟粕。我们要把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合到我们民族自身的文化当中, 让我们民族的文化在发展中得到升华, 从而衍生出新的文化。韩国能够把我们的端午节拿过去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就有可能把美国的圣诞节拿过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要敢想敢做, 再动一点点大脑, 我们一定能够收获到意外的收获。让外来文化服务于传统文化, 服务于中国文化, 这才是当下我们需要考虑并积极付诸行动的任务。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近年来, 无论是在电视新闻中还是在报纸杂志上我们都经常会看到这样两个词语,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那么“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有什么区别呢?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中国制造的产品版权不属于中国, 中国只是简单的生产和加工。而中国创造就是版权持有者是中国, 由中国创新, 发明, 至于由谁制造则中国说了算。由此可见中国创造比中国制造要厉害的多, 因为中国创造是主动的而中国制造是被动的。其实通俗易懂点的说就是中国制造卖的是劳动力, 是体力;而中国创造卖的则是知识产权和技术, 是脑力。

中国花了约20年的时间, 创造一个接一个的制造业领域奇迹, 世界上各大公司都在不停地谈论“中国价格”——中国制造商把从袜子到半导体的各种商品成本压低是如何做到的。据2012年不完全统计, 中国手机用户数量8亿或中国消费的水平在全球总量中所占的比例40%以上。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这GDP是用中国人民的血汗换来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 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 Phone手机最后算下来, 在中国组装环节的费用只有可怜的6.9美元!这表示诸如富士康一类的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 从那部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 只能获得3.7%的价值, 如果按零售价计算则不足2%!从苹果手机的利润分配情况就能够看出一切, 中国人虽然制造了苹果手机, 但没有创造苹果手机, 不能拥有苹果手机的产权, 在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工人接触有毒物质, 但到了最后我们得到的利润却是最少。而作为拥有苹果手机产权的苹果公司来说, 其产值在乔布斯逝世前一度曾攀升到3370亿美元, 超越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在当时全球的企业中它的市值是最高的, 微软、惠普、戴尔三大巨头的总和才与其相当。

从以上这些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制造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中国人的辛酸。中国有十三多亿人口, 中国有着大量的劳动力, 就算是现在中国仍有许多人找不到就业岗位。但是不能因为中国人多, 就让中国的劳动力廉价出售给外国, 我们要凭借自己的能力让更多的中国人走上工作岗位。要做到这些, 我们就必须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否则我们就只能一味的去接受外国施舍的岗位。所以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势在必行, 中国制造从拼规模、拼数量, 到拼价格、拼质量, 终于在世界市场上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现在老路不能再走了也走不下去了, 我们就要要拼设计、拼技术了, 能否在老路的基础上拼出一条新的路, 这决定着中国经济的未来!

中国人有这样一个决心, 什么样的决心?那就是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 并且通过“MADE IN CHINA”中国人也很好的证明了自己不怕艰辛, 排除万难的意志, 而现在一个新的挑战就摆在我们的眼前, 而在迎接挑战的同时, 一个崭新的机遇也摆在了我们的眼前, 上帝是公平的, 所以我们能否可以真正的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就在于我们能否实现全面的中国创造。

中国必须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而中国也正在慢慢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不能再去拼规模、拼数量、拼价格、拼质量了,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 拼这些中国已然拼不下去了, 拼到最后吃亏的还是中国, 是中国的人民。中国不能再去拿劳动力的血汗换那点微薄的GDP, 中国的劳动力是中国的优势, 中国不能把本来就少的优势还拿去跟别的国家分享。所以中国要转, 要改, 要革, 要变。我们说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我们要把拼规模、拼数量, 到拼价格、拼质量转为拼设计、拼技术, 那么拼设计、拼技术我们靠什么呢?毫无疑问, 我们靠的是创新。

创新的力量

如果说一件产品它的材料是骨骼, 制造的技术是血肉, 那么最初要生产这件产品的那个人提出的创意就是一道灵魂, 有了这道灵魂这件商品才真正的活了过来, 才能够被大量的生产并被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而这道灵魂说白了其实就是创新, 由此可见, 创新的力量有多么伟大。创新一般来说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智慧及知识创造出一件之前没有的新东西, 这样的行为就被称之为创新。上文我们曾说过苹果公司的产值在乔布斯逝世前一度曾攀升到3370亿美元, 超越了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 在当时全球的企业中它的市值是最高的, 微软、惠普、戴尔三大巨头的总和才与其相当。

那么为什么苹果公司这么厉害, 因为它拥有苹果系列产品的知识产权, 那么它是怎样拥有的这些知识产权, 它是通过乔布斯获得的, 归根结底一切的财富与价值还都是由人创造的。苹果公司因为有乔布斯所以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商业巨头, 而乔布斯为什么这么厉害, 智慧是一方面, 更多的还是知识, 而知识的获取则是通过教育, 教育呢?归根结底还是靠国家靠政府。为什么联想不能出一个张三或李四带领联想也成为举世闻名的商业巨头, 领导人的智慧不是最重要的, 知识才最重要。

说到国家的教育不得不提的是中国在近年来对教育事业也是非常关注, 对于家庭困难的有助学金政策, 并且还大力倡导学生多动手, 多创新, 说明国家在这方面的重视。以往, 日本和韩国曾在大学教育上大举投资, 以实现其经济现代化, 而中国如今也在做同样的事情。自1998年以来, 中国大学生数量增长了逾近3倍, 达到1600多万人。美国每年培养13.8万名学士以上学位的工程师, 中国培养出35.3万名此类人才, 是美国的2倍多。根据留学服务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 截止2012年我国的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计达81.96万人, 有72.14%的留学人员选择在学成后回国建设自己的国家。而中国要想提高创新能力, 仅仅是多建立学术研究机构还不够, 还要完善教育体系。很多国内外的教授们都表示, 中国的大学教育在理论教学方面做的很好, 但是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做的还不够到位。而且中国也极度缺乏教育人才, 有一些博士生导师表示其一个人就需要指导60多名学生, 这在国外是不可思议的。在国外甚至有一些学术报告估计在中国大学的工程类毕业生中, 只有10%具备在跨国公司工作所需的实用技能和语言技能。此类学生甚至被中国人这样称呼——“填鸭式”, 他们在记忆能力和考试能力方面非常强, 但非常缺乏主动精神。所以一些年轻大学毕业生沉默寡言的毛病一定要被改正过来, 要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中国政府正努力解决某些问题。

从以上一系列统计显示的数据以及国家对教育对创新的重视, 我们不难看出创新的力量是巨大的,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前途更是不可缺少的。

打造中国品牌, 展现民族文化

说完了文化, 说完了创新, 我们还说要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文化, 需要创新, 而这两样都是虚的, 都是精神层面的, 在这个进程中我们必须要拿出实物来, 拿出成绩来, 让世界人民看看我们的进步, 看看我们的成就。那么这个实物应该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融合了文化与创新的产物——品牌。

说到品牌可能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了商标, 很多人可能都会把二者混为一谈, 可是要知道中国的商标与品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或者说是不同位不同领域的概念。在日常工作中, 很多人把这两个术语通用、混用。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注册了商标的符号就成为了一个品牌。要真是这样的话, 那所有在工商局注册了的商标都可以称之为品牌了, 那品牌也太没价值了。要知道品牌算是商标, 而商标离品牌还有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中国是一个商标大国这毫无疑问, 但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品牌弱国, 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有100多个, 但其中的中国品牌却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 商标与品牌之间并不存在等号关系, 而者指称的是同一事物但却从不同角度出发, 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们之间又有所区别。1960年, 美国营销学会 (AMA) 较早的给出了对品牌的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和设计, 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 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 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分开来。而商标 (trademark) 是指按法定程序向商标注册机构提出申请, 经审查, 予以核准, 并授予商标专用权的品牌或品牌中的一部分, 商标受法律保护, 任何人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 皆不得仿效或使用。显而易见, 品牌的内涵比商标更广一些。

在上一次习近平与夫人彭丽媛首次出访俄罗斯的时候, 彭丽媛穿的是深蓝色双排扣风衣和天蓝色丝巾以及所挽的黑色手袋, 这几样东西都是由广州品牌“例外 (EXCEPTION) ”特别定制。一时间“例外”声名鹊起, 短短几天内“例外”的销售便明显增长了不少。可见品牌效应对产品的销售至关重要。比如我给你泡一杯拿铁咖啡喝, 与“走, 我请你到星巴克去坐一坐”, 这两者都是喝咖啡, 可能去了星巴克喝的还是拿铁, 那么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呢?可后者因为出现星巴克三个字, 人们在消费上就提升了不只一个档次, 因为它是美国人的社交名词——星巴克连锁咖啡店, 在那里你可以会见好友, 你可以放松, 甚至你还可以发呆, 它甚至让电影、音乐、书籍之类的文化产品与咖啡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让你深深的迷恋。再看看那些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品知名牌吧, 鸿星尔克, 作为服装用品制造商, 说自己“穿上以后就能To be Noumber1”;而另一知名服装品牌的阿玛尼则更直接, “穿上阿玛尼, 你便成了阿玛尼”, 而作为该品牌的创始人那个头发都白了的70岁老头, 还准备进军特色餐饮业和汽车内饰;美康生物科技公司只是生产药吗?不, “美康, 让生活更加健康。”它代表着安全、健康与美好。

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将文化融入到品牌之中才更能够打动人心, 打动消费者的心。所以中国需要将中国文化融入到中国品牌之中。什么是中国品牌?中国品牌就是指由中国企业原创, 产权归中资企业所有的品牌。也叫做国产品牌、自主品牌, 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比如说保健品、直销行业中国第一位行业无限极, 食品行业双鸭山, 饮料行业农夫山泉, 啤酒行业麦城黑啤、青岛啤酒, 空调行业的格力, 电器行业的海尔, IT行业的联想, 白酒行业茅台、五粮液, 乳制品行业的蒙牛、伊利, 健茶行业的东方神启, 服装行业的波司登、以纯、单身派, 保饰品行业的摩登女孩, 网络行业的阿里巴巴、中国制造网、世纪佳缘, 家居行业耐特利尔, 汽车行业的奇瑞、长城、比亚迪都是中国品牌。

中国需要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品牌, 打造中国品牌, 展现民族文化, 展现中国人的智慧, 这条路是一条充满了艰辛与困难的路, 但是我相信, 对于有着吃苦耐劳、不畏艰辛、顽强拼搏的意志的中国人来说, 再多的艰辛与困难也必将被克服, 我们一定能够建立更多的中国品牌, 让中国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品牌大国。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化保存最为完整、发展最为完善的一个国家, 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中国是整个世界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 无论是从历史时间还是从文化种类来说, 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之最

保持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完整并推动我们整个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 关于这一切,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所在也正体现于此

上一篇: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下一篇:南宁市政府采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