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2024-09-06

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共8篇)

1.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篇一

涂料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1、颜色不匀,二次修补接槎明显

原因:配合比掌握不准,掺加料不匀;滚、刷手法不一,或涂层厚度不一;采用单排外架子施工,随拆架子,随堵脚手眼,墙面纹理修补,随补抹灰,随滚、刷,避免因后补灰活与原抹灰层含水不一,造成面层二次修补接槎明显。

防治措施:由专人掌握合比,合理配料,计量要准确;喷、滚、弹面层施工指定专人负责,施工手法一致,面层厚度一致;避免灰层的二次修补,影响涂层美观。

2、面层的空鼓和裂缝

原因:底层抹灰没按要求分格,水泥砂浆面积过大,干缩不一,会形成空鼓及开裂,底层的空裂以致将面层拉裂。

防治措施:打底灰时应按图示要求分格,以解决灰层收缩裂缝。

3、流坠

原因:涂料施工粘度过低,涂膜又太厚;喷涂施工中喷涂压力大小不均,喷枪与施涂面距离不一致。

防治措施:调整涂料的施工粘度,每遍涂料的厚度应控制合理;在施工中应尽量使基层平整,磨去棱角,刷涂料时,用力刷匀;调整空气压力机,使压力均匀,气压一般为0.4~0.6M Pa。喷枪嘴与湿涂面距离调到足以消除此项疵病,并应均匀移动。

4、刷纹

原因:涂料的施工粘度过高,而稀释剂的挥发速度又太快;涂料中的填料吸油性大,或涂料中混进了水分,使涂料的流平性较差;被涂物面对涂料的吸收能力过强,涂刷困难。

防治措施:调整涂料施工粘度,选用配套的稀释剂;刷涂所选用的涂料应具有较好的流平性、挥发速度适宜,若涂料中混入水,应用滤纸吸除后再用;应先用粘度低的涂料封底,然后再进行正常涂刷;纹理处理时应用水砂纸轻轻打磨平整,并用湿布擦净,然后再涂刷一遍涂料。

5、起皮

原因:基层含水率过高;喷涂时,压缩空气中有水蒸气,与涂料混在一起,涂料的粘度较大,涂刷时易夹带空气进入涂层。

防治措施:面板铺贴前,先试铺,试铺后,基层含水率过高时,应在基层充分干燥后,才进行涂饰施工;涂料粘度不宜过大,一次涂膜不宜过厚,喷涂前,检查油水分离器,防止水气混入。

6、涂膜开裂

原因:涂膜干后,硬度过高,柔韧性较差;涂层过厚,表干里不干;受有害气体的浸蚀,如二氧化硫、氨气等;面层涂料中的挥发成分太多,影响成膜的结合力。

防治措施:面层涂料的硬度不宜过高,应选用柔韧性较好的面层涂料来涂饰;面层涂料的挥发成分不宜过高。

7、桔皮

原因:喷涂压力太大,喷枪口径太小,涂料粘度过大,喷枪与物面间距不当;低点的溶剂用量太多,挥发速度太快,在静止的液态涂膜中产生强烈的对流电流,使涂层四周凸起中部凹入,呈半圆形突起桔纹状,未等流平,表面以干燥形成桔皮;施工温度过高或过低,涂料中混有水分。

防治措施:应熟练掌握喷涂施工技术,调好涂料的施工粘度,选好喷嘴口径,调好喷涂施工压力;应注意稀释剂中高低沸点溶剂的搭配,高沸点的溶剂可适当增多;施工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宜施工;在涂料的生产、施工和贮存中不应混进水分,一旦混入应除净后再用;若出现枯皮,应用水砂纸将突起部分磨平,凹陷部分抹补腻子,再涂饰一遍面层涂料。

2.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篇二

关键词:主体工程,质量通病,产生,防治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主体工程的外观和安全性越来越重要,因此保证主体工程质量,预防主体工程质量通病,成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笔者结合施工管理工作实际,对建筑主体工程的质量通病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梁身不正,侧面胀模,梁底下挠

产生原因:梁模支撑间距过大,刚度不够;侧模刚度不足,横楞间距过大或固定不牢固;梁的起拱高度不够。

防治措施:减少支撑间距;当梁高度超过60 cm时加通长楞木,并用对拉螺栓固定;按设计要求起拱,超过4 m的梁按2/1 000起拱。

2 梁棱角处蜂窝、露筋、底部夹渣

产生原因:梁侧模拼接不严,漏装“U”形卡;梁底没清理干净。

防治措施:梁模拼接处加海棉条,拼缝严密;梁模端部预留清扫口,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

3 墙面胀模、倾斜、厚薄不一

产生原因:对拉螺栓直径过小,支撑使用不当;模板安装垂直度不符合要求;墙体轴线放线不准确或模板校正不到位。

防治措施:经过设计计算,确定对拉螺栓的直径、间距;对模板进行100%检查,上口拉通线,将模板安装的各项指标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加强验线制度。

4 墙体混凝土露筋、烂根、蜂窝及粘模

产生原因:钢筋保护层太薄或没有保护层;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振捣不密实;模板下口封闭不严;脱模时间过早;模板清理不干净,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模板在拼接时接缝不严密。

防治措施:在每块模板上安装不得少于2个梯形支撑钢筋架,垫块间距符合要求;在混凝土现场做坍落度试验,不合格的不能使用;模板下口用水泥砂浆找平;墙体混凝土强度达到1.0 MPa后方能拆模;将模板清理干净并满涂模板油。

5 门窗洞口位移或歪斜

产生原因:门窗洞口模板刚度不够或被设计成不稳定结构;洞口模板固定不牢固。

防治措施:在模板框内加斜撑,将其设计成稳定结构;在门窗洞口各边加焊钢筋支撑,每边不少于2个支撑点。

6 墙体裂缝

产生原因:混凝土拆模时间过早,造成坠裂;新混凝土墙体被碰撞;拆除门洞模板时用大锤砸,拆模后未加支撑;混凝土含泥量大,收缩时产生裂缝;施工缝处第2次浇混凝土等待时间过长。

防治措施:控制拆模强度。大于1m的洞口,拆模后要及时支撑;在大模板的拆除及进行各种材料、设备的吊装时严禁碰撞墙体;对洞口模板一定要刷好脱模剂,拆模时不准用大锤砸;要求商品混凝土质量符合标准,具备各种相关的资料;混凝土的浇筑间歇时间不能超过180 min。

7 施工缝渗水

产生原因:施工缝留设的位置不当;施工缝清理不到位;浇筑混凝土时振捣不密实。

防治措施:施工缝的留设应符合施工规范,留在受力最小的部位;对施工缝应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浇筑混凝土,应振捣密实。

8 预埋件部位渗水

产生原因:预埋铁件除锈不到位;预埋件受松动;防水收口不严密。

防治措施:将锈迹用钢丝刷清洗干净;对有振动的结构处,先制成混凝土预埋件,再与混凝土浇筑;防水收口处用聚氨酯及玻璃丝布扎紧,并用封口油膏封死。

9 钢筋位移

产生原因:操作不慎,定位不准;保护层垫块及马蹬支撑数量不够;不注意对成品进行保护,钢筋绑扎好后任意让人踩踏,模板钢筋吊运时碰动钢筋,在预留洞筒框模安装时任意割砸钢筋。

防治措施:认真放线定位,加强验线制度;按规范要求及工地实际情况制作安放垫块、马蹬;加强成品保护制度,责任落实到个人。

1 0 结语

建筑主体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为此本文简单介绍了建筑主体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防治的要点,以期对今后的建筑主体工程施工带来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方全.建筑工程质量监控与通病防治图表对照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3.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篇三

关键词:开裂、渗漏、防治

0.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和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经过多年的实践,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质量通病现象在房屋建筑工程中逐年减少。实践证明,抓好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

1. 外墙渗漏

对于房屋大部分外墙都贴石或饰面砖的情况,外墙抹底层灰的时侯特别重要。出现渗漏的主要原因有:底层、抹灰强度不足;过厚无分层,一次完成造成空鼓开裂;面层无做防水处理;贴石或饰面砖时底浆缝格不够密实、空鼓。

为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上述状况,必须按施工程序施工:

⒈ 在外墙抹灰前必须挂线,并确定抹灰的厚度。如果全部在2cm厚可一次完成。如果超出范围就要分层施工,确保每次抹灰的厚度在2cm以内。

⒉ 在底层抹灰沙浆搅拌时必须按照图纸要求掺入足够的水泥量、防渗剂,确保沙浆有足够的强度。

⒊ 抹灰过程中每层都要压实磨平,到面层时用水泥膏罩面与底层均匀磨平、压光,确保墙面密实度,防止底层渗漏。

⒋ 贴石或饰面砖时必须注意不要随意打凿原外墙的防水层。如有需要的,打凿完后必须重新做好防水层后才能贴石,防止渗水。而且石或饰件后的粘贴浆必须采用满浆铺贴法,不得空鼓,缝格必须密实。

2. 室内墙体裂缝

室内墙体出现裂缝最常见有垂直、一字以及一些不规则裂缝,而多数都会出现在同一部位。包括:垂直裂缝、一字缝、墙面出现不规则裂缝。垂直裂缝一般多出现在砖墙与结构柱连接处,如果在捣柱时无按要求放置连结筋或连结筋的留设数量不足,都会出现墙体的垂直裂缝。一字缝一般出现在梁底与砖墙交接的地方。出现裂缝的原因主要是砌砖时不论墙多高,一次完成;砖顶与梁接口处不密实,处理不好,而且做法不对。墙面出现不规则裂缝主要是由于线管、电箱背面沙浆厚度、施工不规范造成。

为防止上述裂缝出现要做到以下几点:

⒈ 凡是柱与砖墙交接处必须留设足够的连结筋,每50cm高度留两条,而且砌筑时子口灰要密实。水平砖缝沙浆厚度适宜1cm。

⒉ 非承重墙的砌体一次砌筑高度只允许在1.5m以内,第二次砌筑应待前次砌筑沙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高度不宜大于2.8m。

⒊ 砌体的顶部应预留空隙,空隙位大概在2cm左右,墙体小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3天后补砌,墙体大于3m时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少间隔5天后补砌,待补砌完后再将其补砌顶紧,补砌顶紧时必须采用砌块斜顶砌筑法。

⒋ 预留的空隙位置必须用1:2.5水泥浆两边填塞密实,禁止用混合沙浆填塞,因为混合沙浆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相差太远而且受温差后收缩律不同容易产生一字缝。

⒌ 室内留设的线管、电箱位置通常有线管的位置墙体都隔断,砌砖时,应每隔50cm放钢筋,压紧线管。第一将线管固定在一个位置,第二墙体亦可连成一体。同时留线管电箱空的位置必须用细石混凝填塞,禁止用砖或混合沙浆填塞。

⒍ 室内抹灰前所有砖与混凝土交接处线管留设位置都必须粘贴30cm宽的纤维网,粘贴时必须平整、密实,所有预留洞口必须修补完毕。

⒎ 所有抹灰工程施工应在砌筑沙浆强度符合要求后才能施工,禁止即砌即抹灰。

⒏ 抹灰厚度大于2cm的要分层完成,完成面要平整、密实,要磨成亚光面,不要滑面。经过实践,磨光面日后很少出现微裂缝现象。

3. 混凝土梁板裂缝

混凝土梁板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⒈ 楼板出现开裂的位置大部分集中板中预埋线管附近,造成楼板的实际厚度减少,线管表面光滑,无粘结力,使该位置处楼板的实际抗拉力强度降低,容易产生裂缝。

⒉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注后,没有及时做好养护或养护时间不足,造成混凝土凝固过快,早期干缩大,楼板会因此出现裂缝。

⒊ 捣制的混凝土塌落度不符合要求水过多,造成施工过程中水泥量流失,早期收缩快,影响砼强度,楼板也会出现裂缝。

⒋ 捣制混凝土完成后砼强度未达到要求,过快在楼面施工产生震荡力,也会造成楼板出现裂缝。

要改变上述问题的办法是:

⒈ 对该部分结构板的钢筋采用双层双向布筋,改善楼板因线管敷设造成的薄弱环节,或将塑料管改成铁管,增强楼板的抗裂能力。

⒉ 混凝土浇筑时,要专人做好钢筋保护层的工作。应充分振捣使混凝土确保密实。施工完毕后要做淋水保养工作。

⒊ 严格把好混凝土质量,认真检查运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避免使用与设计要求不符的混凝土。

⒋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要有专人检查混凝土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厚度不够会影响楼板的刚度也会产生裂缝。

⒌ 楼板转角也会产生转角45°角开裂,但是按原图纸数量扎完钢筋后再加3-5条φ10放射筋也可解决45°角的开裂现象。

⒍ 既然裂缝已经出现,修补处理办法:

⑴ 使用环氧树脂补强(此种方法较新)。

⑵ 沿着裂缝开裂方向将板打凿一条宽20cm左右的缝,然后重新浇筑,而且在浇筑时要沿着裂缝的方向面下2cm的位置每隔10cm加一条φ6的钢筋,完成后要集水保养(此方法较为原始,但很有效),但做起来工作量比第一个方法大很多。

4. 屋面渗漏

屋面出现渗漏主要原因:

⒈ 结构层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⒉ 防水沙浆施工时,基层清理不干净,湿润时间不够,擦浆不认真,积水过多无扫干,造成水泥沙浆与基层离层粘结力差。

⒊ 水泥沙浆搅拌不均匀,水泥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强度低,起砂,防水能力降低。

⒋ 水泥沙浆过厚,导致空鼓开裂。

针对上述原因,在层面防水沙浆施工时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⒈ 将基层清理干净。

⒉ 通线确定沙浆厚度。如果厚度超出要求,要先用细石混凝土重新铺平。

⒊ 在基层面擦水泥浆,擦浆前必须把积水扫干净。

⒋ 确保沙浆配合比符合要求,保证沙浆强度,并搅拌均匀,然后再进行防水沙浆施工。

⒌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将沙浆刮平,磨实,撒水泥粉,原浆磨光,抹面确保面层密实、光滑,并淋水保养。

⒍ 层面有女儿墙的必须在女儿墙脚处做泛水坡,泛水坡的做法

R≥10cm,

也可做成 ,泛水坡施工必须与层面防水沙浆同时完成,否则会相互之间离层造成女儿墙脚渗水。

⒎ 属斜屋盖瓦的屋面应在盖瓦前试水验收,确保瓦面不渗漏。

5. 窗台、窗周边渗漏的防治

⒈ 窗台面应用细石混凝土捣制,厚度5-6cm左右,做成内高外低的形状,并随手压光,高度宜在窗底低2-3cm,作防水用。

⒉ 窗的周边应用水泥沙浆填塞饱满,不得用混合沙浆。

⒊ 外窗下框应有泄水口,一般导轨在靠两边框铣出8mm宽的泄水口。

⒋ 铝合金窗台必须做成内高外低,并且用水泥沙浆做成,禁止用混合沙浆。

⒌ 铝合金窗外周边应留宽5mm,深8mm的坑槽,用防水胶填缝,防止渗水。

⒍ 安装所用的螺丝应做好防渗处理。

⒎ 所有安装窗时用作固定的垫块必须取出,再用水泥沙浆填塞。

6. 卫生间渗漏的防治

⒈ 卫生间结构面必须在捣制时结构找坡。

⒉ 应在卫生间位置拆模板后立即试水,发现有渗漏现象要立即进行处理,处理后进行防水沙浆施工。防水沙浆施工前必须检查排水坡度是否足够,基层必须清理干净。确认无误后,擦水泥浆,然后才进行防水沙浆施工。卫生间沉箱底角四周必须做泛水坡。

⒊ 卫生间穿越混凝土板胶管必须套橡胶止水环,而且填塞时必须密实,管的周边做泛水坡防止管边渗水。

⒋ 卫生间沉箱内必须做二次排水。

⒌ 在盖沉箱板前必须将沉箱内灰、砂、什物清理干净,检查二次排水管有无堵塞,试水验收合格后才能盖沉箱面板。禁止在沉箱内填充什物。

⒍ 所有沉箱內铺设的水管都必须进行试水验收合格后才能覆盖。

⒎ 卫生间内的排水地漏必须设有存水弯,确保水封高度不低于5cm,避免因水蒸发气压波动影响隔气效果。

7. 天沟渗漏

造成天沟边的渗漏原因:

⒈ 在捣混凝土时程序不合理。

⒉ 天沟防水沙浆施工时马虎。因为有天沟的地方在我们公司里多数为斜屋面。通常的混凝土捣制应该在斜屋面下面从下而上捣制,而现在大部分工人都是贪方便,从上而下施工,所以造成石子向下面天沟边聚集、沙浆不足,造成蜂窝。

⒊ 天沟边梁板属反梁,捣混凝土时,大量混凝土从板底漏出无处理,造成拆模板留下的木板不能拆干净。

⒋ 无进行试水验收就进行天沟防水沙浆施工。

⒌ 沙浆施工前应检查是否有木梢无清干净,以及排水坡度是否合理。排水坡应在结构硂施工时进行。完成的天沟必须再试水验收,应保持不积水,排水通畅。

8.结束语

质量通病的存在有的会缩短建筑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住宅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成为业主质量投诉的热点,也会影响公司的售楼业绩,对一个知名品牌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质量通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彭圣浩.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篇四

推动建筑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质量通病问题,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创造更多的效益。现结合工程的质量通病,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体的防治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从建筑建设实践来说,通过事前的预防和建设过程中的控制,可有效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现代化建筑的发展,对质量和安全更加注重,质量通病阻碍着建筑的发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新建造模式下,使得质量通病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增加了工程质量控制的难度,需要进行管理的创新和优化,进而提高建设的效益水平。

1.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分析

从建设实际来说,常见的质量通病包括屋面漏水和地面起砂等,影响着工程的使用效果,需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结合以往的实践来说,在工程建造环节,加大对通病影响因素的控制,有助于减少通病的出现和影响。

2.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出现的原因

深入分析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因素:

①材料因素。目前来说,各类新型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但若材料选择或者使用不当,则会引发新的质量通病,因此要做好预防措施。

②管理因素。基于建筑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需要跟随建筑行业的发展变化,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方法,实现对质量通病的有效预防以及控制,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这需要适应当前建筑生产管理实际,针对管理不足,加大质量通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创新,完善管理制度,高效落实质量管控措施,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③动态化管控水平能力不高。对于建筑质量通病的预防以及控制,要注重细节和施工过程的控制。从管理实际来说,受到信息不畅的影响,当前的建筑工程管理动态化水平不高,影响着管理效果。

3.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3.1案例概述

以某工程为例,设计总建筑面积大约为95000m2,实际建筑面积大约为85000m2。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现结合此工程实践,分析其工程质量通病的预防以及控制。

3.2采取的防治方案

以阳角和转角等裂缝的防治为例,通过分析裂缝问题出现的原因,确定以下影响因素:

①梁板截面比较小,或者配筋不足等,使得板成型之后的刚度不足。

②沉降因素。

③建筑单体比较长。

④施工不当。

采取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如下:

①通过设置规格以及长度达标的板角加筋,增强转角的整体性。

②保证浇筑砼使用的材料可以达到相关要求,比如砂石含泥量小于2%。

③使用夹板,开展平板模板支膜作业,利用钢管为支撑,使用木方进行支垫,增加模板的刚度,保证拆模作业时楼板砼强度超过80%。

④开展浇筑作业时,加大施工观察,当发现弯矩筋位移或者其他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对转角位置强化振捣,增强整体的强度。

⑤完成浇筑作业后,不可以过早开展楼板施工,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作业。后期实施养护,保证浇筑作业质量达标[1]。

3.3质量控制措施

(1)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质量通病的出现形式有所变化,若想实现有效预防和控制,要从制度的方面进行完善。制定新的管理制度时,要结合采用的新制度和新材料等,分析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出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落实到生产实践。需要注意的是,制度的落实,要明确质量通病的控制责任主体,发挥各方力量,构建完善的管理体系[2]。

(2)做好主要因素的控制。基于建筑生产机械化和材料新型化等的背景,如何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要注重管理方法的优化。围绕材料和机械设备等,贯彻全过程质量性能的把控理念,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加大对工艺运用的效果检查力度,保障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工艺要求生产。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新型质量监测和检验技术,肩负起质量把关的重要职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

(3)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基于建筑工程建造模式和管理内容的变化,若想更好地适应发展现状,要不断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具体实践中,加大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对建造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动态化管理水平,创造更多的管理效益,推动建筑工程现代化发展。例如,利用工程信息,预测和分析质量隐患,确定因素的权重,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实现对质量通病的有效预防[3]。

(4)落实质量检查工作。从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控制角度来说,要注重加大施工过程的动态化检查力度,技术发现存在的問题。这需要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认真贯彻落实施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围绕各个工序的施工情况,运用适宜的检查和检测方法,落实到具体实践,确保工程质量问题得到及时发现,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质量和效益。完成施工作业后,组织质量检验工作人员,对整个建筑的建设质量安全进行检查,实现全过程质量把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质量通病的预防和控制,既需要结合通病发生的普遍性因素,同时要结合当前建筑建造工程的新形势,预测分析通病表现的新形势,提出具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获得高水平建设效益,推动建筑工程的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聪.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探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10):496.

[2]索少辉.从工程管理角度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9):9-10.

5.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篇五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止措施-工程事

故分析

简介: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关键字:施工 质量通病 预防措施1.蜂窝、(1)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2)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捣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 应采取措施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2.麻面(1)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2)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黏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3.露筋(1)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2)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及马凳铁高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h 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重挠度减少;使用振捣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4.孔洞(1)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2)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厚度;按照规程使用振捣器。5.缝隙及夹渣(1)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2)预防措施:浇筑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砂、木屑。6.缺棱掉角(1)产生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2)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7.墙柱底部烂根(1)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 厚以上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2)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 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要防止侧板吊脚;浇筑混凝土前先浇足50 厚的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8.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1)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2)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9.楼板表面平整度差(1)产生原因:未设现浇板厚度控制点,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跌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2)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做好板厚控制点,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跌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1.2MPa 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10.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1)产生原因: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2)预防措施:基础混凝土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浇筑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必要时二次浇筑。11.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1)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2)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草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润时间;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12.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1)产生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放置钢筋骨架时冲力过大。(2)预防措施: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上人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钢丝增强;垫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

6.T梁常见质量通病预防 篇六

砼的外观质量是砼质量的直观体现,因此搞好砼的外观质量对砼工程有其重要意义。现针对T梁的外观质量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实践的摸索,现场总结分析,逐步完善整改措施,使T梁的外观质量得到有效控制,收到了满意的实施效果。

一、施工中发现的问题

1、梁腹侧表面、T梁端头锚固截面有蜂窝、麻面现象,马蹄上口斜面气泡较大。

2、梁端头第二道横隔板下耳板附近、腹板变厚处、马蹄上口斜面有较大“孔洞”。

3、马蹄根部、侧模拼缝、堵头模板两侧处跑浆较多,有“烂边”、“烂根”现象。

4、梁腹表面有明显的层印。

5、梁腹板表面有“泪痕状水纹”或“细羽毛状绒纹”。

6、模板拼缝处有“错台”,个别梁有“跑模”现象。

7、T梁张拉起拱后,梁两头马蹄底部缺棱掉角。

8、T梁翼板顶面板收缩裂缝较多。

9、腹板表面、翼板下表面有“白斑”和“黑斑”,砼表面花脸,颜色不一。

10、漏筋、漏垫块。

11、T梁顶面砼板表面高低不平。

12、外形尺寸偏差。

二、原因分析、预防措施、修补方法

1、麻面

麻面是指砼表面呈现出无数绿豆般大小的不规则小凹点。直径通常不大于5㎜。[原因分析]

⑴、砼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砼和易性差,砼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

⑵、砼没有分层浇筑,或下料不当,造成砼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

⑶、砼入模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⑷、马蹄上口斜面排气困难,锚固截面锚下钢筋密集,受预应力波纹管位限制振捣困难,砼振捣不足,气泡未完全排出,部分气泡残留在砼与模板之间。

⑸、新拌砼入模后,停留时间过长,振捣时已有部分凝固。

⑹、浇筑前没有在模板上撒水湿润,或湿润不足,砼的水分被模板吸去或模板拼缝漏浆,靠近拼缝的构件表面浆少。

⑺、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附有水泥浆渣等杂物。

[预防措施]

⑴、砼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 ⑵、振捣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振捣至砼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马蹄上口斜面宜作为砼分层控制高度,以利排气;插振捣棒确有困难时,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或人工插捣的方法振实。

⑶、新拌砼必须按水泥或外加剂的性质,在初凝前振捣,放臵时间过长未初凝砼可拉回拌和站按设计水灰比加水加水泥重新拌和。

⑷、T梁马蹄以下主要依靠附着式振捣器振捣,腹板上部、翼板砼主要依靠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尽量避免浇筑上部砼时,启动附着式振捣器,导致下部即将结硬的砼表面出现麻面。

⑸、浇筑砼时,无论那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浇筑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⑹、模板表面清理干净,脱模剂应涂刷均匀。

[修补方法] 砼表面的麻点,对结构无大影响,通常不做处理,如需处理,方法如下:

⑴、用稀草酸溶液将该处脱模剂油点或污点用毛刷洗净,于修补前用水湿透。

⑵、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砼一致,砂子为细砂,粒径最大不宜超过1㎜。

⑶、水泥砂浆的配合比为1:2或1:2.5,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拌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

⑷、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

⑸、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2、蜂窝

蜂窝是指砼表面无水泥浆,骨料间有空隙存在,形成数量或多或少的窟窿,大小如蜂窝,形状不规则,露出石子深度大于5㎜,深度不漏主筋,可能漏箍筋。

[原因分析]

⑴、模板漏浆,加上振捣过度,跑浆严重。

⑵、砼塌落度偏小,加上欠振或漏振形成。

⑶、砼浇筑方法不当,没有采用带浆法下料和赶浆法振捣。⑷、砼搅拌与振捣不足,使砼不均匀,不密实,造成局部砂浆过少。

[预防措施]

⑴、浇筑前必须检查和嵌填模板拼缝,并浇水湿润。浇筑过程中有专人检查模板质量情况,并严格控制每次振捣时限。

⑵、塌落度过小时拉回拌和站加水加水泥重新拌制;振捣工具的性能必须与砼的工作度相适应;振捣工人必须按振捣要求精心振捣,尤其加强模板边角和结合部位的振捣。

⑶、严格执行带浆下料和赶浆法振捣,注意砼振实的五点表现。

⑷、砼拌制时间应足够,分层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防止振捣不到位。

[修补方法]

小蜂窝可按麻面方法修补,大蜂窝采用如下方法修补。

⑴、将蜂窝软弱部分凿去,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结合面冲洗干净。

⑵、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砼一致,砂子用中粗砂。

⑶、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到1:3,并搅拌均匀,有防水要求时,在水泥浆中掺入水泥用量1%~3%的防水剂,起到促凝和提高防水性能的目的。

⑷、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用抹子大力将砂浆压入蜂窝内,刮平,在棱角部位用靠尺将棱角取直。

⑸、修补完成后,用麻袋进行保湿养护。

3、孔洞

孔洞是指砼表面有超过保护层厚度,但不超出截面尺寸1/3的缺陷,结构内存在着空隙,局部或部分没有砼。

[原因分析]

⑴、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振捣困难,骨料粒径过大,腹板钢筋过密,造成砼下料中被钢筋和波纹管卡住,下部形成孔洞。

⑵、砼流动性差,或砼出现离析,粗骨料同时集中到一起,造成砼浇筑不畅。

⑶、未按浇筑顺序振捣,造成漏振点。没有分层浇筑,或分层过厚,使下部砼振捣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⑷、水泥结块、骨料中含有冰块、泥块等杂物。

[预防措施]

⑴、可采用小料、大料两种配比的砼,前两斗砼拌小料,水平分层浇筑马蹄部分,附着式振捣器振捣,其它部位砼采用大料按上述方法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⑵、对构件角点和结合部重点检查,特别注意振捣,不能用机械振捣时,可改用人工插捣,插捣应反复数次,确保砼不出现孔隙。

⑶、砼配合比中掺加高效减水剂,确保砼流动性满足工作要求。在砼运输、浇筑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保证砼不离析。

⑷、振捣应密实,不允许出现漏振点,吊斗应按布料厚度,走动卸料,避免吊斗直接一次卸料过多。

⑸、严防杂物出现在拌制好的砼当中。

[修补方法]

⑴、将修补部位的不密实砼及突出的骨料颗粒凿去,洞口上部向外上斜,下部方正水平。

⑵、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基层冲洗干净。修补前用湿麻袋或湿棉纱头填满,保持湿润72小时。

⑶、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应与原砼一致,为减少新旧砼之间的空隙,水灰比控制在0.5以内,并掺水泥用量万分之一的铝粉。

⑷、孔洞周围先抹一层水泥素浆,然后用比原砼强度高一级的细石砼或补偿收缩砼填补并分层仔细捣实,以免新旧砼接触面上出现裂缝。

⑸、对于不易清理的较深蜂窝、孔洞,由于清理敲打会加大缺陷尺寸,使结构遭到更大的削弱,应采用水灰比为0.7-1.1的水泥浆液体进行压浆补强。必要时可在水泥浆中掺入一定量的水玻璃作促凝剂。压浆孔的位臵、数量及深度,应根据蜂窝、孔洞的实际情况和浆液扩散范围而定,孔数一般不少于两个,一根压浆,一根排气或排除积水。压浆方法如下: 在填补的砼凝结2d,即相当于强度达到1.2~1.8N/㎜2后,用压浆机压浆。压力6~8个大气压,最小为4个。在第一次压浆初凝后,在用原埋入的管子进行第二次压浆,大部分都能压入不少水泥浆,且从排气管挤出清水。压浆完毕2~3d后切除管子,剩下的管子空隙以砂浆填补。

4、“烂边”和“烂根” [原因分析]

烂边”和“烂根”主要是由于模板拼缝不严密、接缝处止浆不好,模板下底边与台座包边角钢或橡胶带结合不紧密,振捣时砼表面失浆造成。漏浆较少时边角出现“毛边”,漏浆严重出现砼蜂窝麻面。另外附着式振捣器布臵过密、过低、太靠近拼缝也是造成T梁“烂边”和“烂根”的一个原因。

[预防措施]

⑴、接缝处贴橡胶海绵条或无纺土工布止浆,拼缝设计成搭接企口缝,并用钢木压板、橡胶压条止浆,预制台座包边角钢表面粘贴橡胶海绵,防止模板振捣时底边脱开台座。

⑵、在保证马蹄振捣的情况下,将最先每两道横隔板之间附着式振捣器适当减少到1个,并将振捣器位臵调高,避免振捣器太靠近模板底边、拼缝。

⑶、拼缝两侧的振捣器起振时保持同步,异步后模板拼缝漏浆加多。

[修补方法]

漏浆较少时按麻面进行修复,漏浆严重时按蜂窝处理办法进行修复。

5、层印

[原因分析]

⑴、砼浇筑顺序控制的不好,浇筑下层砼时,上层砼等待时间过长,砼出现明显的接茬痕迹。⑵、在砼拌制、运输、浇筑三个环节中机械故障,停歇后继续浇筑,而未按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检查处理。

⑶、分层浇筑时砼振捣过度,造成石子下沉,水泥砂浆上浮,浆多的地方颜色发青,石子多的地方颜色发白,形成对比。

⑷、模板上脱模剂涂刷过多往下流,拆模后在构件表面呈现若断若续的假“分层”。

[预防措施]

⑴、预制梁浇筑顺序一般从模板一端开始水平分层浇筑,当梁较高超过2.5米时,采用马蹄、腹板、翼板同时浇筑。从模板一头开始,先浇筑一段马蹄,返回再浇筑腹板段、翼板,再向前浇马蹄,再回头浇筑腹板、翼板,如此反复保持浇筑斜面不断推进。⑵、砼停歇后继续浇筑,虽未超出施工缝停歇时间,亦应参照施工缝的要求进行检查,情况严重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的规定处理好施工缝。

⑶、精心组织振捣,注意砼振实的5点表现,振捣棒插入下层砼5-10厘米,避免砼发生离析。

⑷、涂脱模剂时以模板现油光为准,采用质量品质较好的机油涂刷均匀。

[修补方法]

对油脂引起的假分层现象,用砂纸打磨后即可现出砼本色,对其它原因造成的砼分层,当不影响结构使用时,一般不做处理,需处理时,用黑白水泥调制的接近砼颜色的浆体粉刷或喷涂。当有软弱夹层影响砼结构的整体性时,按照施工缝进行处理:

⑴、如夹层较小,缝隙不大,可先将杂物清楚,夹层面造成“八”字型后,用水清洗干净,在潮湿无积水的状态下,用1:2~1:3的水泥砂浆强力填塞密实。⑵、如夹层较大时,将该部位砼及夹层凿除,视其性质按蜂窝或孔洞进行处理。

6、“泪痕状水纹”或“细羽毛绒纹”

梁腹板表面有“泪痕状水纹”或“细羽毛状绒纹”。[原因分析]

⑴、砼出现泌水现象,在砼振捣后,贴壁出现水纹。⑵、用小料水平分层浇筑完马蹄后,浇筑腹板时误开附着式振捣器,上部浆体顺模板表面流到下层,拆模后出现若断若续的“眼泪”。

⑶、附着式振动力太大,模板轻微松动,模板与塌落度损失比较大的砼表面因吸附力形成“细羽毛状绒纹”。[预防措施]

⑴、改善砼配合比。

⑵、调整附着式振动器位臵及每次开启时的位臵与台数。

⑶、拉紧模板对拉杆,可以采用双螺帽加强。[修补方法]

砂纸或砂轮砂掉即可,或不做处理亦可。

7、错台、跑模

[原因分析]

⑴、模板拼缝经反复拆装企口变形严重或支模时模板垂直度控制不好,相邻两块模板本身嵌缝。

⑵、相邻两块模板对拉螺杆松紧程度不一,模板受振后胀开程度不一。

⑶、砼侧压力比较大,拉杆滑丝、螺母丝扣有损伤,振捣过程中出现螺母脱丝。

[预防措施]

⑴、定期修整模板,确保模板底边和拼缝处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可每预制50片T梁即检修加强模板一次。

⑵、设专人紧固模板,手劲一致保持对拉螺杆松紧一致。

⑶、装模时叮嘱操作工人检查拉杆的工作情况,杜绝使用坏丝的拉杆螺母和已变形拉杆。砼侧压力比较大时,拉杆上双螺母。振捣强烈时螺母底下加垫减振弹簧垫片,防止拉杆崩丝,出现跑模。亦可用精轧螺纹钢当对拉杆使用。[修补方法]

⑴、将错台高出部分,跑模部分用铁钎凿除,露出碎石,新茬表面比构件表面略底,稍微凹陷成弧形。

⑵、用水将新茬面冲洗干净,洒水使砼结合面充分湿润。

⑶、在基层处理完后,先抹一层水泥素浆打底,然后用1:2干硬性的水泥砂浆,自下而上按照抹灰工的操作方法大力将砂浆压入结合面,反复搓动,抹平。修补用的水泥应与原砼品质一致,砂子用中粗砂,必要时掺拌白水泥,保证砼颜色一致。

⑷、为使砂浆与砼表面结合良好,抹光后的砂浆表面应覆盖塑料薄膜,并用支撑模板顶紧加压。

8、“切角”

切角指T梁张拉起拱后,梁端头马蹄底边砼发生斜截面破坏后掉角。[原因分析]

T梁张拉起拱后,支撑方式发生变化,由张拉前的面支撑改为线支撑,易发生斜截面剪切破坏。

[预防措施]

支T梁侧模板时,提前在梁头钢筋笼底下垫一块10厘米宽,1厘米厚的薄木板,将T梁支撑线前移10厘米。

[修补方法]

打掉碎裂砼切角,立封端模板和封端砼一起浇筑。

9、裂纹

砼的收缩分干缩和自收缩两种。干缩是砼随着多余水分蒸发,湿度降低而产生体积减少的收缩,其收缩量占整个收缩量的很大部分;自收缩是水泥水化作用引起的体积减少,收缩量只有前者的1/5~1/10。

干缩裂缝呈现在T梁翼板顶面,宽度多在0.05-0.2㎜之间,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律性,分布不均,并随温度和湿度变化而逐渐发展。

[原因分析]

⑴、由于温度变化或砼徐变的影响,形成裂纹。⑵、过度振捣造成离析,表面水泥含量大,收缩量也增大。

⑶、拆模过早,或养护期内受扰动等因素有可能引起砼裂纹发生。

⑷、未加强砼早期养护,表面损失水分过快,造成内外收缩不均匀而引起表面砼开裂。

[预防措施] ⑴、浇筑完砼6小时后开始养护,养护龄期为7天,前24小时内每2小时养护一次,24小时后按每4小时养护一次,翼板顶面用湿麻袋覆盖,避免曝晒。

⑵、振捣密实而不离析,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减少收缩量。

[修补方法]

对于细微的裂缝可向裂缝灌入纯水泥浆,嵌实再覆盖养护。或将裂缝加以清洗,干燥后涂刷两遍环氧胶泥或加贴环氧玻璃布进行表面封闭。对于较深的或贯穿的裂缝,应用环氧树脂灌浆后表面再加刷环氧树脂胶泥封闭。

10、花面 [原因分析]

⑴、砼浇筑时,模板会因投料和振捣器激振,溅上许多水泥浆或在翼板模板上残留有未清理干净的水泥浆,拆模后在砼表面留下白斑点。

⑵、黑斑指被污染脱模剂涂抹不匀,或模板未清理干净,局部油脂集中,拆模后形成黑斑。

[预防措施]

⑴、浇筑梁腹时,用彩条布遮住翼板底模板,防止砼散落到模板上;在浇下一层砼前将侧模板上溅落的水泥浆擦干净。⑵、拆模以后,用钢丝刷将模板上的灰渣清理干净,铁锈要用细砂纸擦拭干净。清理完后,用质量好的脱模剂均匀涂刷模板表面,用量应少,现油光即可,如果脱模剂过多会往下流,造成砼局部颜色发乌,砼面颜色不一致。

[修补方法]

黑斑用细砂纸精心打磨后,即可现出砼本身的颜色。白斑一般情况下不做处理,当白斑处砼较松散时可按麻面的修补方法进行整修。

11、露筋、漏垫块 [产生原因]

⑴、垫块太厚或与模板抵的太紧,致使漏垫块。⑵、砼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

⑶、钢筋砼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

⑷、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预防措施]

(1)钢筋砼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2)钢筋砼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可调整配合比采用细石砼。(3)砼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移位。[处理方法]

⑴、漏垫块可在拆模时即用海绵抹干水泥,将印记掩盖。

⑵、对于漏筋,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砼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

12、T梁顶面砼板表面高低不平

T梁顶面标高未控制好,高低不均。高则影响桥面铺装层厚度,低则漏筋。[产生原因]

⑴、浇筑顶板砼时,因钢筋过密,顶板较薄,若下料太快,人工锹铲时板厚控制不准则浇厚。

⑵、顶板下料后,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一振捣,砼密实收缩,砼不够处未及时补足,则顶面可能漏筋或相对其它地方较低 [预防措施]

⑴、在顶板预留钢筋上弹墨线统一标出浇筑标高,浇筑时尽量依此线为浇筑标准。

⑵、现场旁站技术员要求操作工在需人工铲砼的地方必须将标高控制好。[处理方法]

测量后,高的地方若影响桥面铺装层厚度,则部份凿除。

13、外形尺寸偏差 [产生原因]

⑴、模板自身变形,拼装不平整。

⑵、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

⑶、砼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

⑷、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

⑸、拼模完后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预防措施]

⑴、模板使用前要检查并修整,拼装严密平整。⑵、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臵,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⑶、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⑷、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

⑸、浇筑砼前,对模板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⑹、每套模板使用50次即进行板面矫正与背肋骨架等加固 [处理方法]

成品整体几何尺寸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反之,则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

7.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篇七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承受荷载的主要部位,因此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建筑物的安危与寿命息息相关。下面就几种钢筋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加以分析,并根据施工现场管理经验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1 混凝土配合比不准

1.1 现象。

混凝土拌合物松散,保水性差,浇注时难以振捣密实,容易产生离析现象,浇注后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1.2 原因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没有经过认真测量、试配,材料配比不当,水灰比大,石子多,砂子少;(2)使用的原材料不符合施工配合比的设计要求,水泥受潮,活性下降;骨料级配不符合要求;杂质多;搅拌用水不符和要求;砂、石中的含水率未被扣除或含水率测量不准;(3)材料用量未经称重或称量器具未校正,误差大,用体积比代替重量比,导致材料用不符合配合比要求;(4)外加剂称量不准,添加顺序有误;(5)质量管理不严格,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搅拌均匀,造成混凝土匀质性差,性能达不到要求。

1.3 预防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应该认真设计和试配,以达到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以及施工时的和易性要求;(2)确保混凝土搅拌的原材料质量,所有材料进场前必须出示合格证;水泥应有质量证明文件;砂、石级配要符合要求,含泥量应符合要求;堆场时应将场地基底清理干净,防止杂草、树根等杂物混入;(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进料前要严格控制进料比例,称重工具使用前要经过计量部门检验,使用中要定期进行校核;(4)外加剂用量必须严格按照经检验合格试块的掺用量加入,并按规定顺序及时间加入;(5)严格保证搅拌时间,以使混凝土充分搅拌均匀;(6)混凝土运输时必须采用不易使混凝土产生离析、漏浆的运输工具。

1.4 治理方法。

发现问题必须立即停止使用有问题的混凝土,对于已经浇筑完成部位必须报请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2 现浇楼板钢筋保护层不准

2.1 现象。

浇筑混凝土前发现板的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规范要求,现浇板浇筑后,板底出现裂缝,悬臂板板层出现裂缝,凿开混凝土检查,发现保护层不准。

2.2 原因分析。

(1)保护层垫块厚度不准或垫块垫的太少;(2)工人操作时踩踏,造成垫块滑移;

2.3 预防措施。

(1)检查垫块厚度是否准确,并根据板的面积大小适当垫够垫块;(2)在垫完垫块后要在钢筋上垫好马蹬,铺上跳板,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要在跳板上行走、运料。

24治理方法。

板缝不大时可用环氧树脂压力灌注,漏筋处用1:2.5水泥砂浆抹面,裂缝过大或大面积漏筋应请权威部门鉴定后再处理。

3 柱子外伸钢筋错位

3.1 现象。

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位置偏出柱子过大。

3.2 原因分析。

(1)钢筋安装后,固定钢筋措施不可靠,发生位变;(2)浇筑混凝土时被振捣器或其他操作机器碰歪撞斜,没有及时校正。

3.3预防措施。

(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定好,然后用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位移,则应校正后再浇筑混凝土;(2)注意浇筑操作时,尽量不碰钢筋,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及时校正。

3.4治理方法。

会同设计部门现场勘察后,对于偏差过大,不能矫正的必须重新施工。

4 麻面

4.1 现象。

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凹坑、底点,形成粗糙面,影响观感,但没有漏筋现象。

4.2 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掉;(2)木模板表面未用水润湿或润湿不充分,构件表面水分被模板吸附,导致构件表面混凝土强度下降;(3)模板接缝不严,发生局部漏浆,在板缝位置出现麻面;(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完全排出,停留在构件表面形成麻面;(5)模板隔离剂漏刷或涂刷不均匀;(6)拆模过早,混凝土表面水泥浆粘在模板上,产生麻面。

4.3 预防措施。

(1)模板选用12mm镜面竹模板,浇筑前将模板表面杂物清除干净;(2)浇筑前将模板用水充分润湿充分;(3)模板接缝应密实,接逢处应粘贴胶条;(4)混凝土应按要求分层振捣密实,防止漏振;(5)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施工前加强检查,发现漏刷及时补刷,并确保涂刷质量;(6)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拆模时间,防止拆模过早。

4.4 治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外观,表面需要做装饰的,可不做处理;表面不再做装饰的可用清水刷洗干净麻面部位,表面充分润湿后用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光,加强养护。

5 缺棱掉角

5.1 现象。

结构构件边角处或预留洞口边处,局部有混凝土脱落现象,造成构件尺寸不规整,截面不规则,棱角缺失。

5.2 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未润湿或润湿不够;浇筑后混凝土养护不好,导致棱角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拆模时棱角缺失;(2)侧面非承重模板拆除过早;(3)拆模时棱角处保护措施不够或受外力作用被撞掉;(4)冬季施工时混凝土保温措施不到位导致局部受冻,拆模时掉角;(5)模板漏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匀。

5.3 预防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前必须充分润湿,浇筑后加强混凝土养护;(2)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上才能拆除侧面模板;(3)拆模时加强混凝土保护措施,避免外力过大、过猛作用;(4)冬季施工做好混凝土保温措施,防止发生冻害;(5)模板隔离剂涂刷均匀,防止漏刷。

5.4 治理方法。

将缺失部位松散颗粒凿除,清水冲刷干净,缺失部位比较小时用1:2.5水泥砂浆补齐,缺失较大时,支模用高于原混凝土强度—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补齐,加强养护。

6 保护性能不良

6.1 现象。

混凝土保护层受到破坏,或混凝土保护性能不良,钢筋发生锈蚀,钢筋膨胀导致混凝土开裂。

6.2 原因分析。

(1)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施工时形成的表面缺陷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导致钢筋在外界不良环境作用下发生锈蚀;(2)混凝土内氯盐外加剂掺量过大或在禁用氯盐环境中使用了氯盐外加剂;

6.3 预防措施。

(1)钢筋混凝土工程在施工时形成的表面缺陷必须及时修补,并保证修补质量;(2)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的用量掺加外加剂,在高湿度、含有侵蚀性介质等禁止使用氯盐外加剂的环境及水位升降等部位不得使用氯盐外加剂。

6.4 治理方法。

(1)混凝土裂缝用环氧树脂灌压填缝;(2)对于发生锈蚀的钢筋,应彻底清除铁锈,凿除锈蚀部位周围的混凝土,用清水冲刷干净高于原混凝土强度一个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压密实,加强养护;(3)对于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大面积开裂,必须会同设计单位等部门进行灾害等级鉴定,共同制定处理方案,经批准后再做处理。

7 漏筋

7.1 现象。

混凝土结构拆模时发现表面有钢筋漏出。

72原因分析。

(1)保护层垫块垫的间距过大或浇筑混凝土时移位、脱落;(2)钢筋成型尺寸与设计尺寸偏差超出规范要求;(3)钢筋龙骨定位不准;(4)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或其他外力碰到钢筋,使其了发生位移。

73预防措施。

(1)垫块按照施工验收规范放置,加固牢靠,施工期间加强检查,发现缺失及时补位;(2)严格按照钢筋设计尺寸控制成型尺寸;(3)钢筋龙骨绑扎牢固,安放时要定位准确;(4)加强施工管理,避免振捣混凝土时振捣棒或其他外力碰到钢筋,发现钢筋龙骨位移及时校。

7.4 治理方法。

范围不大的漏筋,将漏筋部位浮动的混凝土凿除,用清水冲刷干净,用1:2.5水泥砂浆修补抹平。在主要受力部位、漏筋创面比较大,应该经过专家技术鉴定后采取相应加固措施。

钢筋混凝土工程还有其他质量通病,上述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质量通病的现象、成因,并总结了其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正。

摘要:就几种钢筋混凝土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加以分析,并根据施工现场管理经验,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8.砌体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篇八

关键词:质量通病 水暖 潜在后果 预防措施

一、共性质量通病

1.1 施工使用的主要材料、设备及配件,未经现场抽查检验;后果:影响使用功能,存在事故隐患,返工工作量较大,造成工期拖延,人、材、机投入增加; 措施: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设备及配件,都

应分批次及时抽查、报验,其内容包括材质证书、合格证、权威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等。

1.2阀门安装前不按规定进行必要的质量检验; 后果 :系统运行中阀门开关不灵活,关闭不严及出现漏水(汽)的现象,影响正常供水(汽); 措施: 阀门安装前,应做耐压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试验应以每批(同牌号、同规格、同型号)数量中抽查10%,且不少于一个。对于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

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作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1.3 安装阀门的规格、型号种类不符合设计要求;后果 :影响阀门正常开闭及调节阻力、压力等功能;措施 :熟悉各类阀门的应用范围,按设计的要求选择阀门的规格和型号。阀门的公称压力要满足系统试验压力的要求。按施工规范要求:给水支管管径小于或等于50mm应采用截止阀;当管径大于50mm应采用闸阀。热水采暖干、立控制阀应采用闸阀,消防水泵吸水管不应采用蝶阀。

1.4 阀门安装方法错误;后果:阀门失灵,开关检修困难,阀杆朝下往往造成漏水;措施:严格按阀门安装说明书进行安装,明杆闸阀留足阀杆伸长开启高度,蝶阀充分考虑手柄转动空间,各种阀门杆不能低于水平位置,更不能向下。暗装阀门不但要设置满足阀门开闭需要的检查门,同时阀杆应朝向检查门。

1.5 蝶阀法兰盘用普通阀门法兰盘;后果:蝶阀法兰盘与普通阀门法兰盘尺寸大小不一,有的法兰内径小,而蝶阀的阀瓣大,造成打不开或硬性打开而使阀门损坏;措施:选用配套的蝶式法兰盘。

1.6寒冷地区管道试水后,在冬季没有及时排泄管路积水;后果:管道和零件冰冻损坏,造成停水修理,影响正常生产和生活用水;措施:在寒冷地区应及时排除管中积水

1.7管道相同的同类型房间不做样板间;后果:造成施工做法不一致,造成返工;措施:管道相同的同类型房间,如卫生间管道施工必须先做样板,检查管道横平竖直,甩口尺寸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每个操作人员都能按照样板间(户)进行统一施工方法和工艺,质量标准。然后按照样板的做法地行大面积管道施工,同时样板引路有利于更准确地计划材料及其配件的规格和数量。

二. 室内给水工程

2.1夏季管道周围积结露水,并往下滴水;后果:污染装修吊顶,地面存有一定积水;措施:选择满足防结露要求的保温材料,认真检查防结露保温质量,按要求做好保温,保证保温层的严密性。

2.2高层热水供应系统管道间支管阀门与立管直接连接;后果 因立管的伸

缩变形,使支管阀门损坏断裂;措施:高层热水供应系统管道间支管阀门与立管连接时,支管不能直接与立管连接,支管必须使用两个弯头以利于伸缩。

2.3埋地给水管道布置在受重物压力下方;后果:可能压坏给水管道,造成供水中断;措施: 给水埋地管道应避免布置在可能受重物压坏处

三、 室内排水工程

3.1不按施工规范规定,设置检查口或清扫口;后果:污水管道发生阻塞时,无法正常打开清扫口或检查口进行清通;措施:污水管道当连

接两个及两个以上大便器或三个及三个以上卫生器具时应在起端处设置清扫口,同时当污水管在楼板下悬吊敷设时,宜将清扫口设在上一层楼板地面上,方便管道清通工作。在污水横管转角小于135°时,以及污水横管的直线管段上,应按规定设置检查口。

3.2排水横管支、托卡架间距过大,甚至用地面甩口代替管支吊卡;后果: 管道接口松动或断裂;措施: 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横管固定件间距不得大于2m。并应保证管道和卡架接触紧密。

3.3排水管道连接用正三通,正四通,弯头用90°弯头,使用零件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后果: 造成管道局部阻力加大,重力流速减小,管道中杂物容易在三通、弯头处形成堵塞;措施:排水管道的横管与横管、横管与立管的连接,应采用45°斜三通、45°斜四通、90°斜三通、90°斜四通,管道90°转变时,应用2个45°弯头或弯曲半径不小于4倍管径的90°弯头连接。

3.4室内雨水管接人生活污水管道;后果: 污水管道超过充满度的要求,造成污水外溢,影响周围卫生环境;措施:雨水管道不得与生活污水的管道相连。

3.5污水透气管出屋顶的高度过低或透气罩不牢固;后果:不上人的屋

顶透气管出屋顶的高度过低时,寒冷地区的积雪使其不能达到透气效果。上人的屋顶透气管出屋顶的高度过低时,臭气影响周围环境卫生。透气罩不牢固不能保证屋顶施工中脏物落进使管子堵塞;措施:污水透气管出屋顶的高度必须符合规范规定的标准要求,不上人屋顶出屋顶高度0.7m,上人屋顶出屋顶高度2m以上,透气罩必须使用较牢固的产品,并根据防雷要求设防雷装置。

四、采暖工程

4.1采暖工程管道坡度不均匀甚至倒坡;后果:导致局部积存空气或存水,影响水或汽的正常循环,从而使管道系统某些部位温度聚降,甚至

不热,还会产生水击声响,破坏管道及设备;措施:管道焊接和安装零件后,应认真调直,保证均匀设计坡度,如设计无要求时,热水采暖及汽水同向流动的蒸汽和凝结水管道,坡度一般为0.003,但不得小于0.002;各种管道应按照规定制作变径,有利于排气和泄水。管道托、吊架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管道在安装过程和穿墙堵洞时应检查管道的坡度是否合适并及时调整。

4..2管道最高点或可能有空气集聚处不设放风装置,最低点或可能有积存水处,不装泄水装置;后果:管道中积存气和水不能排除,形成气(水)堵现象,影响系统正常循环;措施:管道在其最高点或最低点应分别安装排气和泄水装置。

4.3暖气干管分路用丁字三通直接分开;后果:不利于干管的伸缩造成

管道损坏;措施: 暖气干管分路时要用两个弯头进行蹬腿乙字弯连接。 4.4管道变径不规范;后果:造成窝气积水影响系统正常供热;措施: 采暖干管的变径应按规范制作。采暖立、支管变径不得使用管补心,应用

异径偏心管箍。

4.5伸缩器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后果:影响伸缩器补偿功能,甚至造成管道损坏;措施:伸缩器安装时,应按设汁要求设置固定支架和导向支架,两个伸缩器之间必须有一个固定支架,伸缩器的平面倾斜应与管

道坡度一致。

4..6采暖系统通暖后不进行调试或调试不符合设计要求;后果:热量分配不均匀,各房间温差较大;措施:采暖系统通暖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各房间室温调整;在工业建筑物内允许同设计温度相差+2℃,在民用建筑物内允许相差+2℃~1℃。

上一篇: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对策研究论文下一篇:我的师德追求小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