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精选12篇)
1.2016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一
2016-2017学年教育装备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河南省教育厅下发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的要求为依据,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完善实验室、功能教室的设置,特制定本学年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1.现有物理实验室一个,面积为60平方米,物理实验桌24张,物理仪器室37平方米,准备室16平方米,物理仪器基本满足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需要。
2.现有化学实验室一个,面积为60平方米,有化学实验桌24张,化学准备室一个,面积为37平方米,化学仪器室一个,面积为16平方米。化学仪器柜8个,化学药品柜5个,器材和药品能满足实验要求。3.有生物实验室一个,面积为60平方米,有生物实验桌24张,生物仪器室37平方米,准备室16平方米,生物标本室一个,24平方米。生物器材基本满足教学要求。
4.有图书阅览室一个,面积为60平方米,共有藏书6万册,其中报刊杂志类800册、工具书、教科书500册。
5.有计算机网络教室一个,面积为60平方米,有微机桌30张,有学生机24台、教师机1台,并已配备防火、防盗安全设备。6.学校内设有有线电视校园网,有线电视演播室一个,能举行校园电视直播。
二、计划与实施步骤。
1.认清形势,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校的实验室、功能室的设置与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2.在学校现有的情况下,尽量花少量的资金,利用现有的校舍,有计划、有步骤地改、扩建符合标准要求的各室。
3.提高认识转变思想,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各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来逐步改善各室及内部设施。
4.在现有的学校状况下进一步规范各室的管理,健全各项制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并拓展资源的利用空间,使各学科的实验与学科有效地整合。
濮阳县第八中学教育技术装备领导小组 2016年8月28日
2.2016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二
本次论坛由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协会、《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编辑部主办;《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编辑部、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承办;吉林省模具工业协会、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赞助;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吉林省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制造技术分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产品技术分会、长春市汽车行业协会、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规划部、AI《汽车制造业》杂志、长春市工商联机械制造行业商会协办;《上海汽车》杂志、《汽车工程师》杂志、《汽车技术》杂志、《汽车文摘》杂志、汽车制造网为合作媒体。
一汽技术中心副主任刘蕴博先生、一汽技术中心副主任、《汽车工艺与材料》编委会主任吴涛先生、一汽集团公司生产制造技术部副部长陆波先生、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悦先生、一汽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董学锋先生等相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本次论坛名家云集、内容精彩纷呈。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高级专家李靖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智能装备在自动化焊装生产线的示范应用》的主题报告,2015年一汽模具承担的国家智能专项《基于机器人的汽车焊接自动化生产线》项目获得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李靖专家从智能装备技术指标、智能部件技术创新点、智能装备在自动化焊装生产线的示范应用以及社会和经济效益成果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习俊通出席会议并从多光刀三维视觉测量系统、多机器人协同白车身在线检测系统、发动机缸盖燃烧室容积在线检测系统等几方面对在线智能检测与质量管控系统及其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华中科技大学柳玉起教授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汽车覆盖件智能化设计与成形模拟》的专题报告,针对汽车车身模具制造4.0技术、大数据和云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模具设计技术、模具设计智能化机器人、冲压成形精模拟技术、冲压成形智能优化技术等行业热点问题与参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武汉益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易平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模具制造2025数字化工厂规划建议暨汉诺威工业展最新趋势报告》的主题演讲,并与参会嘉宾探讨了模具行业的现状与挑战、汽车覆盖件模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模具制造2025发展建议等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高级专家张健与会并从全型面回弹补偿技术、同步工程技术、冲压工艺设计、加工数模设计、数控加工技术、模具调试技术等几个方面针对汽车覆盖件尺寸精度控制及相关模具制造技术与参会嘉宾进行了交流。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冲压工艺规划专家张秀花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伺服压力机的自动化柔性应用》的主题报告,从主驱动系统的柔性化结构、柔性化行程曲线、CFB的使用增强零件传输的柔性化、冷却氮气缸的应用、伺服压力机自动化柔性系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一汽技术中心工艺部总监姚远出席会议并从汽车产品研发发展趋势与瓶颈、3D打印技术概述、3D打印在汽车开发中的具体应用3个方面对激光3D打印在汽车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尚校专家出席会议并做了题为《白车身焊装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的主题报告,并对同步工程技术的深度应用、数字化焊装工艺规划与仿真验证、先进焊连接工艺技术的集成应用等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一汽大众规划部工艺规划部总装规划科罗钟南主管出席会议并从总装加注介质分类、加注设备、液体加注过程、加注设备的智能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加注技术的智能化应用。
本次会议的特点如下。
a.引领汽车前沿技术。本次论坛关注行业热点,智能制造技术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客观趋势,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和应用。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既符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重塑我国制造业新优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b.产学研多方交流的舞台。本次论坛邀请包括行业组织、整车与零部件企业、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在智能制造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会并参与研讨,实现本次论坛组织主体多元化,演讲嘉宾多元化,以及参会嘉宾多元化,有利于各方加深交流和了解,推动对话与合作。
c.推动中国一汽汽车白车身装备智能制造技术发展。随着“工业4.0”的逐步实施,制造业整体正在向着智能化与信息化方向转型升级,而汽车行业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突破口。智能制造通过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是打造汽车企业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因此,汽车企业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准备迎接智能制造。因此,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的发展既是行业重要课题,也是中国一汽关注的重点技术发展领域,通过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中国一汽智能制造装备的进一步发展。
“2016《汽车工艺与材料》技术论坛——智能制造技术”取得了圆满成功,同时也获得了行业广泛关注,《汽车工艺与材料》杂志技术论坛也将以此为契机,借助《汽车工艺与材料》技术论坛的平台继续开展不同专业领域的技术交流,为推动行业技术交流和科技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3.2016年全球武器装备大盘点 篇三
一、海上武器装备的最新发展
○航母热温不降
“我们最近的航母编队在哪里?”每当海外出现危机,美国总统最常问的就是这句话。过去数十年游弋全球的庞大航母战斗群俨然成了美国军事实力的象征。经历了成本超支和一年多的延期后,耗资129亿美元美国海军下一代航母的首舰“福特”号目前正处于最后的建造阶段。“福特”号是美国第三代核动力航母“福特”级的首舰,采用多种高新技术,是美国有史以来造价最高的舰船,也是被美国海军寄予厚望的“超级航母”。“福特”号航母装备了全新的电磁弹射系统、电磁阻拦装置、全寿命反应堆以及新型升降机,可以每45秒弹射一架飞机,比蒸汽弹射系统的速度快25%。它采用全新的自卫武器,包括激光武器、电磁轨道炮等新概念武器。这艘航母之后的“约翰·肯尼迪”号建造始于2011年,“企业”号定于2018年开始建造。
2016年11月15日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首次参与在叙利亚的作战行动。但自从10月俄航母赶赴地中海开始,有关它的负面新闻不断。先是“库兹涅佐夫”号通过英吉利海峡时冒出的滚滚黑烟,被西方嘲讽为“烧煤的破船”。而11月13日一架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在“围观”的西方战机眼皮底下坠海,再次引起外界对“俄海军悲惨未来”的唏嘘。
11月30日美国海军顶尖工程师近距视察了印度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美军原本预计该舰很快能够出海作战并在印度洋上迎来一位强有力的盟友。不料视察结果却令其目瞪口呆,因为印度国产航母的质量实在是太差了。美方工程师认为这艘航母可能再等十年才具备作战能力。
○美军新一代“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入役
10 月15日造价最昂贵的“朱姆沃尔特号”隐形驱逐舰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编入现役。“朱姆沃尔特”号是美军新一代“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DDG-1000)的首舰,是美國先进军事科技的“壮举”之一,不仅具有隐身设计、搭载多达80枚的导弹,甚至还能配备电磁轨道炮和激光炮等新型高能耗武器的理想平台。“朱姆沃尔特”级二号舰“迈克尔·蒙苏尔”号已开工建造,2016年6月举行了命名仪式。三号舰“林登·约翰逊”号的建造工作也在进行中。按照美军规划,3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今后将全数部署到亚太地区。11月21日“朱姆沃尔特”号穿越巴拿马运河时因发生技术故障而抛锚,不得不被拖至附近海军基地进行维修。
○日本海上自卫队“朝日”号驱逐舰下水
10月19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新一代通用驱逐舰朝日级首舰“朝日”号长崎举行了下水仪式,该舰预计2018年3月入役。“朝日”号采用的复合涡轮电力推进系统,它有计算机控制的供电网络,包括雷达、通信、声纳、导弹武器系统用电、舰内生活用电等都能够统一的由一个计算机控制电网来控制,这样使舰艇今后能够有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美军研制“反潜持续跟踪无人艇(ACTUV)”
4月7日美军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为处于测试阶段的“无人驾驶”军舰“海上猎手”号举行命名仪式。该舰是根据DARPA的“反潜持续跟踪无人艇”项目设计、开发并建造的。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开发,这艘长40米的军舰由两台柴油发动机驱动,航速可达27节的“海上猎手”无需任何人进行远程遥控,能够连续两个月自行在海上巡航,可用以追踪敌军潜艇。
○潜艇开发热度不减
4月25日美国海军宣称开始研发并于2034年采购新一代攻击型核潜艇。新型核潜艇将装备新型永磁发动机,使新型核潜艇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一直保持隐身能力。新一代核潜艇最大的亮点是可以同步控制多种无人水下机器人。外置式武器系统也是新一代核潜艇的新亮点。
俄罗斯正在对第三代核潜艇971型“阿库拉”级和949型“奥斯卡”级进行现代化升级,加快建造第四代核潜艇885/885M型“亚森”级和“北风之神”级。此外,俄还准备提前建造第五代“卡琳娜”AIP潜艇。时间可能早于此前公布的2020年。
3月7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第7艘 “苍龙”级潜艇“仁龙”号建造完毕,并从三菱重工神户造船所移交给防卫省,日方为此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该潜艇装备有能发射对艇导弹的鱼雷发射管,潜航速度可达20节。潜艇侧面装的是可以吸收声音的特殊材料,让敌人难以通过声呐等进行探测。
○为舰艇研发先进攻击武器
今年1月美国海军在太平洋靶场首次测试了“标准”-6导弹的作战能力。测试中,“约翰·保罗·琼斯”号驱逐舰向退役的“鲁本·詹姆斯”号护卫舰发射了一枚“标准”-6导弹,后者随即被导弹击中。“标准”-6导弹由雷声公司制造,基本用途是拦截飞机和巡航导弹,还可拦截末段弹道导弹。反舰型“标准”-6是美国国防部战略能力办公室公开的第一个创新成果。
据美国“国家利益”网站4月22日报道,俄罗斯最新型3M22“锆石”高超音速巡航导弹能够以5—6马赫的高速飞行,预计将配备在“彼得大帝”号和“纳希莫夫海军上将”核动力巡洋舰上,该导弹的服役将对美国及其盟友构成严重的威胁。
二、空中武器装备的最新发展
○战斗机向第六代发展
3月初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在一则视频广告短片中首次披露了该公司的第六代战斗机方案。这是一款能够发射激光武器的新型隐身“超音速喷气机”,将在2030年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美军在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上主要集中在概念开发、发动机研制和相关武器系统的配备等方面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些成果为美军第六代战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尽管俄最新式第五代战斗机T-50尚未完成测试,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3月2日表示俄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单位已经提交该战机的首批研发方案。按照目前设想,俄第六代战斗机将有两个版本——传统的飞行员驾驶型和无人驾驶型。
4月22日日本三菱重工受日防卫装备厅委托设计和制造的“心神”隐型战机的试验机X-2进行了首次试飞。11月29日日本“心神”隐形战机的试验机在岐阜县各务原市试飞场进行了试验飞行。虽然这是日本的首架隐型战机,不过采用的最新技术已受到欧美的关注,例如小型化的机身、机动性突出的日本国产发动机以及不易被敌机雷达发现的机身表面等。
○远程隐身战略轰炸机
4月21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报告,披露军方研发新一代B-21轰炸机的计划。B-21外形呈锯齿状,能有效避过雷达侦测、具备无人驾驶功能,将是美军21世纪第一款新型轰炸机,它将取代冷战时代研发的B-52轰炸机。美军计划斥资800亿美元购上百架B-21轰炸机,约于2020年之后服役。
俄罗斯正在研制的PAK-DA战略轰炸机由图波列夫公司开发,它是亚音速飞机,采用“飞翼式”构造。它将取代目前在战略航空队服役的图-95和图-160飞机。
○无人机得到较快的发展
目前美国正在研制速度可达6马赫、1小时覆盖全球的最新无人侦察机。SR-72“临界鹰”的飞行速度达到6马赫的概念是:能轻松超越现代大多数常规防空导弹和战机的拦截速度,在一些复杂的空域环境执行穿透作战,从而完成侦察或渗透打击等任务。同美军久负盛名的RQ-4“全球鹰”、MQ-9改进型“复仇者”、X-45C“幻影射线”等最先进无人机相比,SR-72“临界鹰”隐身能力好、生存能力强,具备监视、侦察、打击、指挥、干扰等多种功能,能填补卫星、各类亚音速平台在快速获取情报方面暴露出的能力缺口,这主要得益于它惊人的速度。根据美军计划,SR-72将在2018年进行原型机试飞,于2030年服役。
三、陆上武器装备的最新发展
9月20日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表示俄军将采购超过100辆T-14“阿玛塔”坦克进行试用,目前首批“阿玛塔”坦克已投入作战测试。这意味着俄新一代重型主战坦克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此前不久俄罗斯国防部汽车装甲坦克总局局长亚历山大·舍甫琴科在接受“卫星”新闻通讯社采访时表示新型T-14“阿玛塔”主战坦克的无人驾驶型将于2018年制成,已经在进行相关的研制工作。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5月9日报道称,以色列通用机器人制造公司开发一种名为“多戈”的机器人。这种重12公斤、配备手枪的机器人主要用于近距离作战和反恐行动。与其他不携带武器的小型机器人或者更大的、火力更强的250公斤级机器人不同,“多戈”腹部中自带一个标准格洛克26型9毫米口径手枪。“多戈”可以配备胡椒粉喷雾剂或者其他不致命的交战工具。与其他机器人不同,它可以转播双向声音指令,而且可以进行远程人质谈判。但在致命模式下“多戈”可以通過该公司的遥控装置每次连续发射14发子弹,这种遥控装置可以让控制者在更安全的位置上瞄准并通过一个触控板准确地向所指目标开火。
从事特种作战的潜水员如能在水下和陆地射击时用同一支枪可以减轻负载提高行动效率。为此俄罗斯研发人员制造出一种新型水陆两用ADS自动步枪。9月27日这种步枪已经装备俄海军特种兵。该枪最主要特点是水战子弹和陆战子弹尺寸一样。当潜水员完成水下任务后登岸或潜入敌军船只时只需换上陆战弹匣并将枪上气体调节阀从水下模式切换成陆地模式即可继续作战。
四、太空武器装备的最新发展
○美军打响“卫星保卫战”
多年来借助先进的卫星技术美军取得了对潜在对手的极大优势,尝到甜头的美军于是向太空发射了越来越多的卫星。一名美国将军称美军把卫星视为“太空中最有价值的不动产”。美国媒体5月9日报道美国国防部近年已投资220亿美元用于更好地保护卫星,增强其抗攻击和抗干扰能力,今年还将额外追加50亿美元用于研究针对别国展开的空间攻击行动。
○中国成功发射“长征”五号大火箭
11月3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点火升空。这是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首次飞行任务,也是“长征”家族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8次发射。随着人类对于宇宙空间的不断探索,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火箭。中国现有运载火箭“长征”家族原有成员在面对未来载人空间站、探月、探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务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长征”家族迫切需要引入一位“大块头”成员扛起重担。被亲切地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火箭应运而生,成为中国起飞质量最大、起飞推力最大、箭体结构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
○印成功发射“一箭20星”
6月22日代号为“PSLV-C34”的印度极地卫星运载火箭从位于印度东南部安得拉邦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并在升空26分钟后把搭载的20颗卫星成功送入轨道。目前发射“一箭多星”数量最多的是俄罗斯,2014年发射过“一箭37星”。美国宇航局发射过一箭29星。中国于2015年9月用长征六号火箭发射“一箭20星”。
五、美、俄等国积极开发高超声速武器
美、俄积极致力于开发高超音速推进器或者了解高超音速技术,加紧研发各自的高超音速武器。其中美国公开的主要项目有X-51A和HTV-2,俄罗斯为Yu-71高超音速飞行器/4202项目,中国则为DF-ZF/WU-14高超音速飞行器。
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美国就曾用B-52轰炸机对器波音公司X-51A“乘波者”进行了四次测试。尽管“乘波者”计划已经结束,美国仍可将其作为新型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测试平台。与此同时俄罗斯则对SS-19洲际弹道导弹用高超音速滑翔弹头YU-71进行了第五次测试。截至4月22日中国的高超音速飞行器DF-ZF共进行了多次测试,大量的试验表明中国在该领域不断积累经验和实现技术突破。
六、核武器现代化升温
近来朝核危机趋紧、恐怖主义蔓延加剧,在核走私、核扩散威胁的背景下世界核安全问题依然严峻。4月16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美俄中正在积极研发新一代更小型、破坏力更小的核武器。这可能会引发新的冷战时代的军备竞赛并打破各国之间维持半个多世纪的核武器平衡。美国将在未来30年内花费1万亿美元用于核复苏项目,俄罗斯正在部署弹头更小的导弹。
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SIPRI) 6月13日发布年度报告公布全球最新核武发展情况。虽然全球拥有核弹头总数在继续减少,但该报告对世界核裁军前景表示悲观。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报告以2016年1月为观察时间点,称全球共拥有15395枚核弹头,比2015年减少455枚,其中4120枚为部署状态。俄罗斯以拥有7290枚核弹头排在首位,美国有7000枚位列第二,两国总和占全球核弹头总数的93%。接下来依次为法国、中国、英国、巴基斯坦、印度、以色列及朝鲜。
如今美核武库后备充足,现代化计划规模庞大。当前美国共部署了1597枚战略弹头,分别部署在785件战略运载工具和898件已部署和未部署的发射工具上。数量不明的已退役弹头仍处于“受控退役”状态或“战争储备”状态。有报告称美国计划在2015—2024年间花费3480亿美元来维护和全面升级核武力量。据估算未来30年内美国的核武器现代化项目支出将达到1万亿美元。”
普京排练核战争,测试对美国进行核打击。3月初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将两艘新的“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派往北极地区,其中一艘潜艇在白令海连续发射16枚核导弹,试验规模是近25年来最大的一次。这次试射也是向美国显示自己的军事实力,是对美国不久前试射“民兵”战略核导弹的回应。此前的2月底美国从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试射一枚未加弹药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以展示核能力,导弹飞越6500公里后命中位于太平洋中部马绍尔群岛附近的目标。俄罗斯齐射导弹的目的是检验海基核力量的全面作战能力,与美国试射“民兵”远程导弹有着本质的区别。
4.2016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四
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2016
时速400公里及以上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项目公开任
务申报指南
作为最具可持续性的交通运输模式,轨道交通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大众化交通工具和现代城市运行的骨架,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重要基础产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起着不可替代的全局性支撑作用。轨道交通科技持续自主创新更是国家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支撑“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一带一路”、“制造强国”和“走出去”战略的全局性重要基础保障;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我国已基本掌握了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根据国内需求研制出20余种型号,涵盖时速200~250公里、300~350公里的各型动车组产品,动车组运营里程超过世界总和的60%,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项目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及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满足高速列车“走出去”的战略需求,开展时速400公里及
以上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本项目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为目标,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既有轨道交通科技发展成果基础上,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主要模式,强化国际合作创新,通过在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综合效能提升、可持续性和互操作等战略技术方向进行覆盖“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与应用示范”的全链条部署、聚焦支持、有序推进,全面提升我国轨道交通系统技术、设施、装备和运营的安全、效能、绿色、体系化和国际化水平,支撑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的全面实现。
本项目总体目标是:系统掌握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需求特征运营列车的系统集成、车体、转向架、牵引制动、供电、列车控制、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运维等关键技术及跨国互联互通运营的适应性技术,形成相关的设计、制造、试验、评估、运用、检修维护等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和健全既有相关试验验证手段与平台;完成运营时速400公里跨国联运高速列车和变轨距转向架研制。完成运营速度400公里以上速度级的高速动车组样车和变轨距转向架研制,列车人均能耗和车内外噪声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初步建成高速列车装备领域具备面向全球创新资源凝聚、技术辐射、产业转移和创新过程协同功能的创新能力网络化平台。
本项目研究内容:根据“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中《时速 — 2 —
400公里及以上高速客运装备关键技术》要求,主要部署了变结构走行系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列车多效应耦合及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基于噪声主动控制的综合舒适度控制技术研究;基于“重量-阻力-动力”多目标均衡的综合节能技术研究;面向高安全性的走行、结构、防火、电磁兼容技术研究;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装备与运维系统研制等六项课题。
针对以上各课题理论及基础技术研究内容,拟对以下研究任务进行公开择优,拟承担相应研究任务的各申报单位统一按指南二级标题(如1.1)的研究方向进行申报,申报内容须涵盖该二级标题下指南所列的全部考核指标。
本项目2016年拟公开择优的重点任务及其所属课题如下: 1.变结构走行系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
课题研究内容:研究变轨距转向架各部件协同、悬挂参数按需调节与控制技术;研究转向架结构强度、系统可靠、动力响应技术;研究不同线路条件下的轮轨接触关系,轮轨接触关系与车辆悬挂参数之间的匹配技术。
课题考核指标:完成变结构走形系统样件研制及装车滚振和走行试验;转向架的临界速度不低于600km/h,适应轨距600-1676 mm,并对轨底坡和曲线半径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1.1不同线路条件下的轮轨接触关系及与车辆悬挂参数之间的匹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适用不同轨距轨道系统的车轮踏面优化方法,设计适于跨国联运的高速车轮踏面。建立考虑变结构走行系统的轮轨滚动接触力学模型,研究不同轨道运行参数和服役环境下时速400公里高速轮轨滚动接触行为,提出不同运行条件下轮轨损伤维修限值。基于适用于跨国联运的新型轮轨关系,研究悬挂参数的适应性,对轮轨匹配参数敏感性进行多目标优化,确定适应新型轮轨匹配关系的动力学悬挂参数。
考核指标:提出适用不同轨距轨道系统的车轮踏面优化方法,设计适于跨国运行的高速车轮踏面;提出不同线路条件下轮轨关系和车辆悬挂参数之间的匹配方法,提出适应新型轮轨匹配关系的动力学悬挂参数;提出不同运行条件下轮轨损伤维修限值。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1-2项。实施年限:不超过4年 拟支持项目数:1项
2.列车多效应耦合及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牵引动力系统多效应耦合仿真技术;建立列车动力学模型和能耗模型,研究列车启动、加速度、惰行、制动以及不同载荷、速度和线路参数等工况条件对牵引力、牵引功率、电压、电流、效率等要素的影响规律;研究运行过程中列车牵引动力的动态实时匹配管理和控制。
课题考核指标:确定列车多效应耦合计算分析方法,提出基于节能的列车智能控制优化方案,实现能耗降低10%。
2.1多效应耦合及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高速运行及环境变化情况下轨面黏着系数、系统电气参数的变化机理及其自适应智能控制策略;研究列车高速运行及多车耦合情况导致的极端供电条件对高速列车稳定运行的影响及主动安全控制措施;研究多效应耦合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牵引动力系统仿真模型构建方法;列车动力学性能优化等多约束条件下的列车牵引动力的动态实时匹配管理及再分配策略。
考核指标:确定列车多效应耦合仿真分析方法,提出基于节能的列车智能控制优化方案,实现能耗降低10%。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1-2项。实施年限:不超过4年 拟支持项目数:1项
3.基于噪声主动控制的综合舒适度控制技术研究
课题研究内容:研究不同工况下车内噪声模拟仿真方法;研究高速列车车外噪声源定位于主动控制及各种噪声源的位臵及在噪声中占得比重;研究车内噪声特性、噪声传入的途径,及降低车外噪声传入车内的方法;研究基于噪声的综合舒适度试验方法及评估方法。
课题考核指标:提出车内噪声控制技术评估优化系统方案,通过新技术应用,既有时速350公里列车车内噪声在既有水平基础上降低2dB(A)以上,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客室噪声水平不高于既有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客室噪声水平。
3.1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车内噪声模拟与仿真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研究整车低噪声正向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宽频域、广温域的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建模方法,研究车内噪声传递路径,研究速度、温度、线路类型与区段等不同工况下的车内噪声机理,研究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组合车体低噪声设计方法和结构减振降噪关键技术。
考核指标:掌握整车级别、涵盖50~5000Hz “低-中-高”宽频域、广温域(-50℃至+40℃)的车内噪声建模、预测与验证等先进仿真技术与方法;掌握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组合车体结构低噪声设计方法和减振降噪关键技术。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1-2项。实施年限:不超过4年 拟支持项目数:1项
4.基于“重量-阻力-动力”多目标均衡的综合节能技术研究 课题研究内容:研究高速列车轻量化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高速列车启动阻力分布特性及形成机理,建立列车外形结构对设计 — 6 —
参数—气动性能—运行速度广义映射模型,研究多目标气动优化设计、列车细部结构气动减阻精细优化及流动控制减阻技术;研究高速列车动力系统配臵优化技术;研究高速列车“重量—阻力—动力”等多目标节能匹配技术。
课题考核指标:形成高速列车基于“重量—阻力—动力”多目标均衡的综合节能技术和标准规范,与既有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相比实现单位人公里节能10%以上。
4.1 高速列车“重量-阻力-动力”等多目标节能匹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高速列车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运行阻力快速预测模型及综合节能系统指标评价体系,研究高速列车运行能耗构成、影响因素及权重,提出高速列车“重量-阻力-动力”多目标均衡的综合节能控制策略。
考核指标:形成高速列车基于“重量-阻力-动力”多目标均衡的综合节能技术方案与控制策略。与既有时速350公里高速列车相比,实现单位人公里能耗降低10%。
发表论文3-5篇。申请专利1-2项。实施年限:不超过4年 拟支持项目数:1项
5.面向高安全性的走行、结构、防火、电磁兼容技术研究 课题研究内容:研究面向安全性的走行系统设计、结构疲劳
可靠性、列车安全防火、电磁兼容和列车主动安全设计技术;搭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轨道车辆及其部件碰撞试验研究平台,研究高速列车关键结构和部件材料的损伤容限评价技术;研究列车被动安全防护评估与设计技术。
课题考核指标:完成时速400公里以上的走行系统技术方案、车体及转向架的结构疲劳可靠性优化方案。提出基于目前高速动车组的电磁兼容优化方案,研制满足电磁兼容性测试试验的现场装配。完成列车安全性主动控制装臵方案及相应样件试制。搭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轨道车辆碰撞试验研究平台。研发高速列车防脱轨装臵和具有耐撞击吸能结构的高速列车。
5.1 时速400公里转向架构架载荷谱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覆盖构架变形特征的载荷谱基本力系构成模式,从构架模态特征、应力分布、结构强度、疲劳寿命等方面系统研究400km/h转向架构架动态行为和应力、载荷特征;基于我国200km/h~350km/h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载荷特征和关键部位损伤积累规律,研究建立400km/h转向架构架载荷谱。
考核指标:建立400km/h转向架构架损伤一致性载荷谱的方法,形成400km/h转向架构架载荷谱。
发表论文3-5篇。实施年限:不超过4年 拟支持项目数:1项
5.2高速列车被动安全设计及试验评估技术
研究内容:基于多国不同环境、线路、轨道以及列车防护碰撞标准要求,以现有的设计仿真、碰撞试验平台为基础,开展列车碰撞能量管理分配方法研究;开展高速列车撞击力传递路径及能量流动规律、各车辆能量控制策略及多体耦合碰撞规律研究;开展乘员碰撞动力学响应、损伤机制及保护对策研究;开展钩缓、防爬吸能装臵、车体端部结构多级可控有序变形吸能设计与试验研究;开展高速列车碰撞试验平台测试及验证技术研究;开展多车辆-乘员-线路-环境碰撞大系统环境下的碰撞安全评估研究。
考核指标:设计满足EN15227标准耐撞性要求的高速列车技术方案,提升高速列车碰撞试验平台能力并完成吸能装臵及车辆大部件结构型式试验,评估时速400公里高速动车组耐撞性能。
5.2016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五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规范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机制
学校建立了以周建忠校长为领导的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学处承永明主任分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教学处徐瑞、赵锋分管图书馆、实验室、信息技术和其它专用教室,总务主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使教育装备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
学校借助学校督导评估验收工作,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扩大会议,研究和部署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规划,交流汇总在平时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人员改进和纠正,确保了我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本年度,我校进行了网络线路改造和调试,使这些先进的教学仪器能及时为教学所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目前,学校现有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室各2只,科学探究室1只,电脑网络教室6只,全校共有电脑 480 台,生机比为9:1,学校装备报告厅1只,多媒体大教室2只,所有教教室均装备了多媒体投影仪,多媒体会议室2只,图书52837册,生均20册,各专用教室配置齐全,校园网络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自动广播音响系统、校内通信系统经常随着形势的需要而升级换代,图书电脑管理系统、DVD刻录系统、音像视频编辑系统,消防、防盗等安全设施齐全,这些设备为广大师生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改进工作方法,推进我校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效能
1、改革实验类型,进一步提高各专用教室的利用率。学校有专门老师负责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实验操作,开学初,对各类实验器材进行查验、对一些短缺的器材和药品进行及时的补充。对照省Ⅱ类实验室的要求,我校实验教师都能按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及实验要求和演示要求上好每节实验课。我们鼓励教师尽可能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加了学生动手机会,提高了实验能力。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得到进一步钻研。实验课开出率
与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报告、仪器使用等记录齐备。
2、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努力提高微机网络教室的使用率。学校有专门的行政负责管理信息技术组,4个专业老师多次参加了市级以上的业务培训,信息技术组老师专业水平较高。除信息技术课外,我们鼓励其他学科的教师使用,研究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学科组建立信息平台,达到学科资源共享,大力推行备课组建设,倡导教师推行讲学稿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来精讲多练,实现教学主体回到学生身上,为轻负高校的设想提高了现实的保障;平时增加微机室的开放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操作机会,提高我校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
3、教育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让当前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学校教学处多次开展了青年教师信息技术基本功操作竞赛,学校教务处把教学课件制作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考核,开展相应的比赛,学期结束要求每位老师把本学期自己设计的最好的教学课件上交学校。青年教师由于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能力提高了,外出教学比武的信心增加了,在本年度,我校有十多位老师参加片、市级的教学比武,多名老师获得了教学比武一等奖,大大地推进了我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整体的教学充满朝气和活力。
重视对学生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课堂学习得到延伸。主要是以学校信息兴趣小组形式,以点促面,梯队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得到素养的提高。在学校举行的信息技术应用竞赛中,我校学生在打字、绘画、幻灯片的制作方面等方面均体现出了很高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很多学生的创作水平较好,作品有一定的创新性。
目前,学校整体上,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学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办学面貌焕然一新。
4、图书室积极配合教育教学工作,每项工作都做到“严、细、实”,管理有章有序。按期购买新书,供全校师生随时查看。本年度,我们专门召开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会议,对图书馆工作进行了新的规划和布局,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要求增强服务意识,特别是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加大对学生的宣传力度,做好各种新书、好书的推荐,采用一些灵活有效的手段,适当延长借书的时间,增加借阅的时段,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借阅。同时,提高了学校图书的使用频率,也发挥了学校图书馆的应用功能。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征文活动,让全校学生全面参于进来,提高其阅读兴趣,让图书室真正成为广大师生最愿意来的地方。
四、加大检查力度,做好资料积累
本年度,学校领导小组对各种装备使用情况记录、各种帐册的记录等进行了多次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发现的不足及时得到了完善。要求做到能随时查看出各专用教室的使用情况,随时了解各种装备的使用、运行、维修保养、报损等情况。做到有帐可查,有据可依,做好资料的积累。
回顾过去的一年里,在全校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装备得到了较好的使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了有效地开展,学校上下充分认识到拥有现代教育装备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课堂掌握教育现代技术的必须性,为学校发展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动力。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们还看到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我校将在“规范、高效、创新、提升”八个字上多作努力,使来年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6.2016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六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Specifications for operations of receiving police equipment supplies in the warehouse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16/12/13 【实施日期】2016/12/13 【修订日期】2016/12/13 【中国标准分类号】A94 【国际标准分类号】03.100.1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暂无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警用装备仓库物资入库作业规范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作业流程和物资堆码方式。
7.2016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七
2015年,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我国物流业在“十二五”时期成绩与问题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2015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物流业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对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同其他行业一样,我国物流装备和技术行业进入了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发展新阶段,从追求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率增长转变,正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本期我们将结合自动化立体库、货架、AGV、物流信息化等领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和展望。
8.2016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八
每届展示会开幕前都要召开团长会议。会上各位同仁的发言,不仅对办好本届展示会,乃至于今后的展示会,以及行业的改革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这次展示会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的新的形势下举办的,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中心工作,也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教育部2014年教育工作要点中,装备中心和基础二司提出的要“加快推进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提高教育装备公共服务水平”的目标,根据行业实际特点,围绕教育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以及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各省地市有许多好的经验,需要我们进行总结,目的是为了推动今后的发展。建议全国教育装备行业在适当的时候举办一次座谈会或研讨会。由装备中心和行业协会联合组织,就我国教育装备的现状、问题、发展、措施、途径、模式等进行交流。学习和交流在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关键时刻,重点在哪里,思路应该清楚,办法应该明确。省市装备部门领导近两年调整比较多,进行新老交流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促进发展。许多省市的教育装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在教育装备战线工作时间比较长,在某些方面既具有极强的研究能力,又具有非常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可以请他们来给大家讲讲装备工作发展的历史。历史要传承、要继承,历史既能回顾过去,又能开拓未来。时代既创造机遇,又赋予责任和义务。新老装备人共同谋化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下的教育装备工作新思路、新举措、新措施。
为我国教育装备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担负我们应尽的历史责任
教育装备行业战线的同志们必须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的相关重要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教育装备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有全局的观念、战略的眼光、国际的视野、科学的思维,更要有务实的作风,积极为我国教育装备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担负应尽的历史责任,做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教育装备行业要紧密团结,要加强协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为了我们教育装备共同的事业、共同的目标,需要大家互相了解,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努力。在很多方面要互相“补台”,共同把事业做好。要有共识,要有共同的目标。我希望教育装备行业,从思想认识上要一致,政治方向上一致,工作目标上一致,也就是思想认识上要同心同德,目标上要同心同向,行动上要同心同行。在工作上我们要体现改革精神,要体现以人为本,要体现团结和谐,才能体现科学发展。
新担任省市教育装备管理部门领导的同志是非常优秀的,是经过组织考核选拔,配置到教育装备管理领导岗位的。装备工作要清正廉洁,要公道正派,要公平公开。要做到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坚持原则,不能因小失大。
保障展示会活动质量、落实巡展工作要求
要齐心协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办好本届以及今后的展示会。从第67届展示会内容来看,很多方面展示出了新的实验、新的专利、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等。特别是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实践证明,这个内容是非常受教师欢迎的,活动效果非常好。江西省实验教学优秀案例的展演等活动是本届展示会的亮点,是展示会的创新之处。这届展示会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共赢的平台,既进行成果展示、信息交流、产品推介,又为我们行业企业开拓商机、促进合作发展。网上的同步展示活动也为展示会进一步扩大了影响。是一届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专业性强的行业盛会。
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连续两届被评为“金手指奖”,行业协会被民政部评为4A级社会组织,商务部为了鼓励和奖励我们的展示会和企业,一次性支持补助了500多万元展示经费。希望我们各代表团的团长、秘书长和联络员同志要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统一协调、全力保障本届展示会的各项活动议程和内容有序、有效、有质量地顺利完成,组织好组委会成员和各代表团团长、秘书长、联络员的巡展工作。
必须要做好各项安全工作,具体包括人身安全、政治安全、财产安全、防火安全、食品安全、信息安全、交通安全、布展安全、撤展安全等。本届展示会有1000多个特装展位,搭建过程复杂,相应增加了撤展工作难度,要注意撤展的安全问题。同时,强调展示会期间不允许乱发与本展示会无关的宣传用品,不允许搞不适宜的相关活动,一切活动都必须在大会组委会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安排下进行。
本届展示会,教育部领导、江西省的党政领导、南昌市党政领导、江西省教育厅领导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江西省教育装备中心和南昌市教育局等为本届展示会的筹备做了大量细致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本届展示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要感谢我们一大批行业的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为本届展示会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和各计划单列市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各级教育装备部门的领导、同行们都为本届展示会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在这里我代表第67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组委会和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一并对大家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9.2016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九
2016年招生对象及人数
海军装备研究院2016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0名,招生对象为军队在职干部、军校应届毕业生、国防生。热忱欢迎立志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海军装备科研事业贡献力量的优秀青年报考我院研究生!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北里4号(海军装备研究院科技部教育学术处),邮编:100161;
联 系 人:戴希国(参谋);电话:010-66952135(地方线),0201-952135(军线);传真:010-66952912。
10.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10.7 篇十
本学期,我校根据教体局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的下发的工作意见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计划,并根据工作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较好的完成了相关工作。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校级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小组
1.学校领导组成的教育技术装备领导管理小组。
2.根据专用处室的设立情况和老师们的分管工作的情况对管理员进行了调整。
二、各处室的管理工作
(一)学校实验室工作
1.实验教师配备情况:我校有2名专职科学教师(其中1名),7名兼职科学教师。
2.各种教学仪器配备品种与数量达标情况。我校教学仪器均按照上级要求配备,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器材均达到市规范化学校标准基本配备。本学年上级部门根据学校设备情况对相关的仪器进行了更新。
3.实验室、仪器室管理情况。
(1)各室均有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了《教师演示实验记录本》、《学生实验报告单》、《仪器报损》、《仪器借用》、《教学仪器总帐》等实验教学及教学仪器管理的有关帐册。
(2)仪器室做到科学管理。学校有总帐,各室有仪器明细帐,做到柜有柜签,物有标签,仪器分类存放,整齐规范,做到定期保养,损坏及时维修。
(3)安全防范、卫生措施落实,各室器材保管专人负责。
4.实验教学达标情况
在抓好实验室、仪器室建设的同时,我校认真抓好实验教学的开展。我校实验教师都能按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及实验要求和演示要求上好每节实验课。实验课开出率与分组实验开出率均达到100%。各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报告、仪器使用等记录齐备。
(二)学校图书室工作
根据教体局7号文的要求,本学期继续开展以学校图书室为基础的课外阅读工作。开学初,制定出了我校的课外阅读工作方案并要求教师们进行学习并根据本班特点制定出了符合班级特色的工作计划。每学期保证学生能上8节课的课外阅读指导课,并根据九号文中提供的推荐书目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开展学生读书手抄报、读书集锦、图书置换等活动)。本学期,我校积极配合教育装备中心开展课外阅读优质课的比赛活动,我校王美娟老师在区里成绩优异,代表李沧区参加了青岛市的优质课比赛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信息技术与多媒体专用教室
1.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应用情况:
随着我校电教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软硬件设施的完善,电教工作的使命正逐步发展为展现学校风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线工作。本学期我校成立了校园电视台,结合学校目标导学一人一课的工作每人上课都进行录像并在教研组中开展微格化研究。本学期我校继续以服务教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为抓手,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设备,积极探讨解决课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将现代教育信息化手段运用在学校构建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组织网络中,通过校园局域网、学校主页建设、班班通平台
等工程的全面实施,进一步提升了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让老师、家长能够体验到信息化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巨大变化,创出了学校信息化特色,有效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学校网络的建设情况:
① 实现学校网络的改版,扩充校园网版块内容,增加师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并为学校管理工作服务。加强师生网络道德教育,实施网络安全措施,确保学校网络安全畅通,校园网主页由专人负责维护审核,严格阻止不良信息侵入。
② 丰富班级主页及拓展校园网版块内容,增加师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并为学校管理工作服务。
③ 继续组织收集、整合现有的各种电子音像教育资源及网络资源构建学校资源库,建立自己独立的资源中心,学校要求40岁以下的老师们每人每学期上传10个精品课件充实学校的资源库。
(四)音体美综合实践专用教室(器材室)
1.制定制度,加强管理
各专用处室悬挂市电教馆统一制定的规章制度,使教师进一步明确了管理制度及使用程序(做到使用先申请,使用后有记载。),并能在日常教学中有秩序地用好、管理好专用教室;职责落实到人,分别于期初、期中、期末进行部门自查与反馈。
2.加强专用教室硬件设备的维护
由各专用教室具体负责教师对照设备管理要求及教学需要,对专用教室硬件设备的添加、更新、维护提出申请,由校长室、总务处负责审核购买。
3.加强财产安全管理
管理制度要求所有专用教室任课教师抓好学生思想工作,教育学生爱护公
物,保护环境,自觉维护专用教室卫生、整洁;同时为保证学校的财产安全,管理条理中要求专用教室钥匙专人负责,使用要有登记,课结束后由教师负责关闭电源,锁好门窗,以防专用教室物品丢失。
11.2016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十一
一、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以更严的精神更实的作风推进教师工作
1.切实加强党建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落实《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员干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的规定》,严格执行“六大纪律”。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结合中央专项巡视反馈意见,切实抓好整改落实。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2.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党员教师延伸。坚持为教师服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党员教师延伸。不断加强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坚持以德治教和依法治教相结合,对党员教师更严一层,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3.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把抓落实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努力使每项政策举措落地生根、见到实效。注重健全重大项目管理制度,推动项目承担单位制定实施办法,重点管理使用好项目经费。注重创新督促推进方式方法,打通每项政策举措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教师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乡村学校培养补充、稳定留住更多的好老师
4.加强乡村教师培养补充。深入实施特岗计划,鼓励省级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注重村小、教学点教师补充。推动地方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鼓励各地选聘退休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深化“县管校聘”示范改革,推进城镇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5.推进待遇编制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尽快实现连片特困县全覆盖。推动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村小、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首批荣誉证书。
6.提高乡村教师能力素质。改革实施国培计划,提供符合乡村教师实际需要的持续混合式培训,培训乡村教师校长不少于100万人。推动地方整合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三、着力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7.深化教师培养改革。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全面推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课程、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综合改革,研制加强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文件,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培养质量。启动教师教育监测系统建设。
8.推进教师培训改革。创新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推进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深入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教师不少于200万人。推进名校长培养工作,造就更多的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启动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6-2020年),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新人职教师岗前培训,重点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四、不断健全教师管理服务制度,进一步营造教师发展良好生态
9.推进教师资格职称评价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改革。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完成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平稳过渡和首次评审工作,研究制定深化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文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推进中小学领导人员管理制度改革。出台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政策文件,推进高校调整教师考核评价导向,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配合推进高校编制管理改革研究。
10.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出台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标准、乡村教师校长培训指南,研制高校教师专业标准、中小学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标准、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
11.完善教师管理信息平台。完善教师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教师管理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教师管理服务效率。
五、推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从源头和根本上遏制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
12.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各地各高校制定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细则和办法,落实好严禁违规收受礼品礼金、严禁有偿补课等管理规定。
13.创新开展师德教育。开展优秀教师巡回报告进校园活动,为广大师生上好师德教育开学第一课。推动组织师德典型走进课堂生动诠释师德内涵,讲好师德故事。
14.加强师德典型表彰宣传。做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尊师重教良好风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组织好第32个教师节宣传庆祝活动。
12.2016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 篇十二
2007年6月10日, 科技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签约暨试点启动会”, 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牵头组建的“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以下简称“农业装备创新联盟”) 作为首批4家试点联盟之一正式签约。自此, 我国农机行业“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模式正式建立和运作。农业装备创新联盟成员共15家, 包括8家行业骨干生产企业、4所大学和3家科研院所。
2010年3月25—27日, 农业装备创新联盟2010年度工作会议及其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重点项目“大型农用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和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重点项目“秸秆收集固化成型关键技术及装备”执行工作会在中国农机院隆重召开。本刊记者带您去全面了解一下农业装备创新联盟成立近3年来, 在引导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 促进我国农业装备国产化, 提升农业装备制造业水平, 提高行业国际竞争力, 支撑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产业联盟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 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拉动下, 我国农机行业产值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 200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 264.5亿元, 已发展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但快速发展的背后, 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我国还并非农机生产强国, 国产农业装备绝大部分是技术简单、规格类同、水平落后的低端产品, 整体与先进国家相差近30年。重要产品和工艺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国外引进, 缺少对各类产品技术应用机理、设计理论的研究, 难以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缺乏,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缺失, 低水平重复仿造普遍。农业装备企业规模小, 产业集中度低, 行业利润率不足3%, 缺乏研发资金的投入能力, 高新技术难以突破。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 从与国内企业合资, 逐步完成向独资经营的过渡, 国内品牌市场地位岌岌可危, 外企操控高端技术和市场主动权, 设备价格居高不下, 农业装备行业市场的开放, 没有达到引进管理、技术, 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的目的, 反而造成行业共性技术和高端产品技术的停滞不前和农业机械价格居高造成的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单一企业的单打独斗, 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化的竞争。组建农业装备创新联盟, 就是要凝聚行业优势科技资源, 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 共同致力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研究, 探索和实现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和机制, 提升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规模扩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和信息与自动化技术发展急需装备的供应能力。
联盟方式已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趋势, 将是未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竞争环境下, 在事关国家战略利益的重大产业技术领域, 目前的国际竞争已不是个别企业之间的竞争, 而是国家与国家之间、联盟与联盟之间的抗衡。企业逐步抛弃单打独斗、自力更生发展的传统模式, 转而以“合作博弈”的思路对待竞争。发达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越来越走向联合, 除了联盟成功研发机电高新技术和产品以外, 欧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配套农机具等主要农机制造商的同一价值链联合创新开发和日本水稻高速插秧等共性技术装置的竞争对手间的企业联盟开发, 已经走出了联盟开发、共担风险和共同受益的成功之路。
3月25日, 农业装备创新联盟2010年度工作会议在中国农机院召开。联盟15家成员单位负责人和秘书处代表等3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农机院常务副院长李树君主持。国家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李新男到会并讲话, 联盟秘书长、中国农机院总工程师方宪法作联盟工作报告。
方宪法就农业装备创新联盟2009年度主要工作及组建3年来在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平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和合作交流等方面作了报告。联盟成员单位就资源共享、加强内部联合开发力度和联盟今后发展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李新男副司长充分肯定了农业装备创新联盟3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指出联盟在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 用事实说明了通过契约形式实现产学研结合, 形成优势互补, 建立信用机制, 建立利益机制, 能够聚集行业的创新要素, 使分散的、相对比较薄弱的产业能够得到非常好的技术支撑, 形成了农机产业技术研究的联合舰队, 使我们看到了构建我国农机航空母舰, 挺起中国农机工业脊梁的希望。李新男副司长还对今后联盟的工作作出了指示。一是充分发挥联盟专职化班子纽带、核心和凝聚的作用, 推进持续稳定开展技术合作机制;二是在信息沟通方面加大力度;三是发挥联盟秘书处协调资源优势互补的作用;四是形成农机产业技术创新的路线图。
李树君副理事长部署了农业装备创新联盟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是加强宣传。一方面宣传联盟3年来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通过联盟信息化, 实现联盟信息共享。二是加强联盟成员单位中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平台的对接, 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三是加快制定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 谋划“十二五”及长期发展。
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推进产业技术创新
2009年, 农业装备创新联盟继续组织实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和863计划重点项目“秸秆收集固化成型关键技术及装备”, 组织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大型农用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的立项等, 在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农业装备可靠性与自动监测等共性技术;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大型作业机具、联合收获机械、农产物料商品化处理技术装备等重大装备技术方面开展联合研究, 推进技术创新, 有力地提升了农业装备产业技术水平。
1.“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基本完成
“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 由中国农机院负责组织实施, 项目实施期2007年1月—2009年12月。项目共设17个课题, 分别是“农业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研究”、“农业装备可靠性技术研究”、“农业装备重大产品关键技术与装置研制”、“经济型农林动力机械研究与开发”、“大功率拖拉机复式作业装备研究与开发”、“多功能高效联合收获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仿生智能作业机械研究与开发”、“优质草生产和现代工业化养殖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设施农业配套关键技术装备研究开发”、“生物质集储和加工利用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农产品品质检测和商品化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优势农产品产后处理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棉花加工成套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多功能林木采育作业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以竹代木高效利用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开发”和“农业装备试验监测技术研究”。该项目汇集涵盖了农业装备主要技术与关键产品领域的重点、大专院校共计120多家单位的1 200多名农业装备产业优势科技人才, 基本整合了行业的优势科技资源、先进制造能力, 经费总额3亿元左右, 其中国拨经费9 490万元。这是新中国农机科技史上规模最大、内容最多和涉及面最广的科技项目。目前项目研究任务和目标已基本完成, 总体进入总结验收阶段。
“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自启动实施以来, 取得了显著成效, 累计研究开发完成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和计算机软件等248项, 其中新工艺13项、新材料6项、新装置69项、新产品113项、计算机软件47项;在共性关键技术与试验检测技术方面建立了7个示范平台, 在企业得到应用;开发了21项关键共性技术, 突破了105项关键产品技术, 研制了113项新产品, 建立了农业装备与设施重大产品试验示范基地63个;建成试验示范生产线21条;发表科技论文410篇, 其中向国外发表70篇;出版科技著作10部共438.2万字;申请国内专利286项, 其中发明专利121项;获得国内专利授权96项, 其中发明专利29项;研制标准75项, 其中完成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28项;已有35项成果推广应用, 5项成果转让;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项, 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
“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研制”项目的实施促进了产业技术创新, 促进了先进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创造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有力地推动农业装备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也为联盟继续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2.“秸秆收集固化成型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进展顺利
“秸秆收集固化成型关键技术及装备”是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重点项目, 由农业装备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农机院组织实施, 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江苏大学和现代农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在该领域具有优势的成员单位参加。项目实施期2009年11月—2011年11月, 项目总经费预算4 932万元, 其中国拨经费1 932万元。项目共设6个课题, 分别是“秸秆收获机械特性共性技术研究”、“棉花秸秆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玉米秸秆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麦稻秸秆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根茬收获技术与装备研究”和“秸秆收获技术与装备应用示范”。项目从共性技术研究、典型产品研制和应用示范3个层面上, 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研制棉花秸秆拔取铺条、捡拾收获与切割联合收获装备, 玉米秸秆收获、调质、捡拾成捆装备, 稻麦秸秆捡拾成捆装备, 玉米根茬起铺、收集装备。
“秸秆收集固化成型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是有史以来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支持农机装备经费额度最大的项目。农机装备科技列入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符合当前我国以工促农、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导向, 该项目针对我国大宗农作物秸秆资源特点和收集技术设备瓶颈问题, 围绕农作物秸秆规模化工业利用的紧迫需求, 突破关键技术, 研制重大产品,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秸秆收集装备技术体系, 意义重大。
3.“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项目顺利启动
“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是农业装备创新联盟组织实施的第1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联盟所有15家成员单位都参加了该项目, 项目实施期2009年1月—2011年12月, 总经费预算4 856万元, 其中国拨经费1 856万元。该项目包括5个课题, 分别是“220.5 kW (3 0 0 h p) 级大型拖拉机研究与开发”、“可变地隙与轮距动力机械研究与开发”、“精密播种机械研究与开发”、“种床整备联合作业机具研究与开发”和“大型油菜收获机械研究与开发”, 重点研究大功率拖拉机、地隙/轮距宽程调节、耕作部件曲面仿生减阻、气力精播、高地隙中耕施肥和油菜湿脱清选技术, 研制220.5 kW (300 hp) 级大型拖拉机、可变地隙与轮距动力机械及精密播种、种床整备联合作业机具、大型油菜收获机。
“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项目围绕现代农业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求, 以农业增产增效、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农业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素质的提高为目标, 开展大型农业动力与作业装备研制, 不论是对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 对促进农机工业创新能力, 还是对于产业发展、企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等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促进作用。
4.“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项目通过立项论证
“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与技术研究”是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重点项目, 是农业装备创新联盟组织实施的第1个863计划项目。中国农机院、黑龙江省农机院、现代农装、山东五征、福田雷沃重工、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和江苏大学8家在该领域具有优势的联盟成员单位参加, 同时吸纳电子、信息等相关领域优势单位参与, 项目实施期2010年1月—2012年12月, 项目总经费预算5 776万元, 其中国拨经费2 776万元。该项目从强化高技术实验研究能力, 提升大型装备智能化水平填补粮棉生产技术装备空白, 以及推进丘陵山区机械作业3个层面, 开展智能化工况模拟与检测系统技术研究, 开发全天候智能化工况模拟、乳品采集检测数字模拟、农产品组分与缺陷声光检测等系统, 开展切纵流智能控制稻麦联合收获, 边际土地能源植物甜高粱为代表的茎穗联合收获装备, 棉花打顶与采棉机智能控制系统研制, 以及开发高通过性姿态智能自动调控动力底盘及作业属具、丘陵山地谷物收割机和轻便型插秧机, 推进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发展。
优化资源打造能力平台
合力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农业装备创新联盟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
1.积极推进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共享
土壤植物机器系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在中国农机院, 是我国农业工程领域首个, 也是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行业提供服务为宗旨,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需求, 以农业机械与土壤、植物、投入物和环境的互作规律及机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改善土壤条件、高效利用种肥药水等资源, 降低机器作业成本和提高产能效率, 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立足土壤与机器、机器与作物的互作规律、土壤-植物-机器系统能量传输、机器作业与土壤质构和微生物活动以及植物生理生态的环境反应等理论基础以及农业装备与设施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 整合耕作、植保、排灌机械和农用机电自动化技术试验研究资源, 建立田间工况模拟、农业雾化工程技术和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研究单元, 形成定位准确、功能互补和专业性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实验室自2007年11月启动建设, 在农业装备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的支持下, 已经完成了基本建设工作, 进入了运行阶段。完成的19台 (套) 实验设备 (装置) 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为联盟开展产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先进的平台条件。其中土槽实验台、排种器测试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播种机性能测试系统、液泵性能实验系统、风机性能实验系统、喷雾量分布实验台、手动喷雾器综合实验系统、喷雾机部件耐压实验系统、φ600开敞式实验台、φ500封闭式实验台、φ250封闭式实验台、φ40封闭式实验台、中射程旋转式喷头实验台、微喷头实验台、滴灌水力性能实验台、精准喷药实验装置、变量施肥实验装置和农业机械虚拟现实人机信息交互实验台等实验设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积极筹划建设农机行业首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由中国农机院牵头, 联合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山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和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等联盟成员单位, 以及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联盟外单位申请建设农业生产机械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并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论证。工程实验室针对主要粮食作物田间作业和粮食收获机械功能单一、通用性不强等关键问题, 以支撑粮食生产规模化和技术应用标准化为目标, 重点建设完善农作物物理机械特性实验室、种子精细加工技术实验室、精密播种和栽插机械技术实验室、多功能联合收割装备技术实验室、秸秆集储与固化成型工程技术实验室5个创新研究实验室, 构建种子数控干燥、精细化选别加工和智能化包衣试验验证线, 精密播种和栽插机械装置试验验证系统, 开展规模化制种成套工程装备、精密播种与栽插机械、多功能联合收获装备、农作物秸秆集储与固化成型工程装备有关的共性关键技术以及产品创制研究。
3.申请国家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是国家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中国农机院牵头, 依托联盟内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和江苏大学共8家单位, 整合农业机械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中小企业的平台作用, 开展面向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实验研究和联合开发, 向中小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行业标准制订与试验检测、人才联合培养以及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国际化平台
作为首批成立的4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之一, 农业装备创新联盟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成为了政府间交流与合作的典范。联盟参与了中国国家科技部与奥地利联邦交通、创新和技术部政府间合作项目“中国和奥地利产学研组织模式研究”, 项目实施推动了联盟建立持续、稳定运行机制。2009年11月12日, 由奥地利运输改革科技联邦委员会、奥地利科技学院以及维也纳技术大学等专家组成的奥地利代表团访问了农业装备创新联盟。
农业装备创新联盟将依托现有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 开展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共同开展研究开发。一是利用现有的由中国农机院与美国农业部 (USDA) 西部研究中心合作建立的中美农产品加工联合研究中心, 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人才培养, 同时拓展到其他领域的合作;二是组织联盟成员单位面向亚洲、非洲国家开展国际农业机械新技术、新产品输出与培训;三是组织盟员成员单位参加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为我国优势农机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广阔的平台。
参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发挥引领作用
农业装备创新联盟自成立以来, 积极参与“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工作, 发挥引领作用。承担完成了科技部《“十二五”现代农业科技规划战略研究》任务, 主要负责“农用物资与装备”专题。围绕现代农业物质保障能力建设, 重点规划了农业数字化与智能技术、农业先进制造技术以及农业纳米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研究方向, 引领行业技术升级和提高产品档次;重点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以及高效肥料、环保化学农药、功能性农膜等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创制。
组织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下达的各项围绕农业装备科技与行业发展方面的战略研究、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完成了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先进制造领域农业装备战略规划》、《“十二五”现代农业装备领域战略发展报告》、《“十二五”863计划农业领域数字农业与装备方向规划》、《能源农业装备战略高新技术产业规划》、《2015年农业机械与装备制造业科技发展规划》, 以及承担完成科技部为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提供参阅材料《我国农业装备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现代农业装备制造关键技术发展规划》。
开放服务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1.开展科技帮扶和服务中小企业
由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农机院牵头, 依托联盟成员单位技术、人才优势, 积极开展服务中小企业工作, 开展科技与人才下企业服务工作, 推进企业技术研发, 加快成果转化, 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 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开展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帮扶, 在农业植保和防疫、生产恢复、技术指导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推进了灾后生产和科技服务体系恢复。科技帮扶工作得到国家科技部以及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赠送“情系灾区、无私援建、科技帮扶、重建家园”锦旗, 并荣获“全国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积极推进与其他联盟的合作交流
【2016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淹城中学2010年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计划09-09
教育技术装备先进个人事迹材料11-12
农村中学教育技术装备论文08-31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统计指标详解10-30
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督导汇报材料[杨强强]07-24
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教育技术装备自查报告10-29
过程装备技术11-12
电子装备检测维修技术10-11
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简介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