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构建及规划方法

2024-08-09

林地构建及规划方法(共4篇)

1.林地构建及规划方法 篇一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

(2010-2020)

一、编制规划背景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生产建设的立足之本和根基,也是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林业长远规划的内容之一,是实现林地科学管理、优化用地结构、规范林地用途、遏制乱垦滥占林地及提高林地利用效益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保障如期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并为林地的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汝州市地处河南省中西部,国土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林地面积相对较少,森林资源总量有限。林地面积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7.12%,其中南北山区仍有大面积的宜林荒山荒地缺水少土、立地条件差、绿化难度大。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增长的需求,林地保护与林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由于林业资源相对匮乏,林业在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相对较轻,人地矛盾突出,耕地、建设用地等与林地用地矛盾十分明显。为贯彻落实好国务院提出的“要把林地与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科学合理并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林业局、省政府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要求,市林业局在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现已完成《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

二、规划编制工作过程

(一)规划前期准备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1、组织准备

按照国家林业局制定的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要点的要求,市政府成立了以分管领导张市长任组长,林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市的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问题、审查规划成果。

2、技术准备

积极与技术协作单位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配合,成立技术组与专家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规划依据、规划任务、规划内容、预期成果等;组织技术培训,对技术协作单位、编制人员等进行培训学习,系统学习省林业厅制定的《河南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织技术操作细则》等技术标准,规范调查程序,统一规划编制要求和方法。

3、资料收集 一是图文材料

(1)地形图。包括汝州市1︰10000国家基础比例尺地形图。

(2)数字正射影像图。收集覆盖市域的近期高分辨率(SPOT5、ALOS等)遥感资料,处理生成的卫星遥感DOM。

(3)境界线。包括市级、乡镇级和村级行政区域界线。

(4)2009年森林资源档案更新资料,包括小班基本图与数据库。小班空间数据库坐标系由北京54转为西安80。

(5)落界底图制作。采用近期(2009年)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经正射校正、融合增强、镶嵌处理后,生成满足于精度要求的数字正射影像(DOM)。DOM按1:10000比例尺图幅进行分幅,叠加最新行政界线、森林资源档案小班界线、相关注记等有关信息,按《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1995)进行图廓整饰,形成林地落界底图。

二是森林资源调查资料

(1)最新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包括省级生态公益林和一般生态益林的区划界定资料。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2)汝州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数据、图件和报告。

(3)历年林地统计资料和历次森林资源调查成果。

4、专业调查资料

包括林地质量评价(立地类型和立地等级数量化表)、森林土壤调查、森林景观资源调查、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等林业专项调查资料,森林采伐和造林设计及其检查验收等林业经营资料,占用征收林地及其检查资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外业勘界成果,及其他专项调查资料等。

5、相关规划材料

包括汝州市县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城镇规划及交通、水利等各部门涉及土地利用的规划资料。

6、其他基础资料

包括自然条件(气候、地貌、土壤、水文、自然灾害等)、林业及其它主要产业发展状况、城乡建设及基础设施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生态环境状况以及市域历史资料等。

(二)规划基数落实

1、规划基数是在二类清查的基础上,2009年进行了补充调查。技术人员利用excel数据透视功能对现状林地小班属性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形成汝州市的规划基数。汝州市的规划基数是(2009年):林业用地42682.23公顷,有林地21279.34公顷,疏林地3797.15公顷,灌木林地972.5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870.81公顷,无立木林地6.23公顷,宜林地15719.43公顷。

2、从上述落实出的规划基础数据可以明确反应出汝州市的现有林地中:国有林地面积946.96公顷,集体林地面积41735.27公顷。全市有林地面积21279.34公顷,森林覆盖率13.53%,活立木蓄积量1120782.83立方米,林地生产力每公顷52.67立方米。

(三)规划成果编制

1、规划文本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在编制好规划框架的基础上编写规划文本,进行林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明确各类林地保护措施和利用方向,将规划指标分解到各乡(镇、场),拟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规划统计表

主要包括林地现状统计表、林地结构现状统计表、林地质量等级面积统计表、林地及森林面积规划统计表、林地利用方向规划面积统计表、林地保护等级面积统计表。

3、规划图件

规划图件主要包括林地现状图、林地结构图、林地保护分级图、林地质量等级图、林地规划图等,所有图全由省规划院制作。

4、规划数据库

由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提供的林地规划数据库,包括林地落界、林地规划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及用于林地落界的遥感影像数据。

(四)规划论证协调及报批

规划成果编制结束后,省林业厅审核同意后,现组织市发改委、财政、国土、环保、住建局、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的专家进行论证,对市域内规划目标及林地规模、结构、布局和相关政策提出意见。然后形成正式规划成果,由市政府批准实施。

三、规划目标及措施

根据汝州市“十二五”林业建设规划及2010年编制的中期调整规划中的建设任务,通过科学分析测算至2020年全市林地面积保有量不变,仍为42682.23公顷。

(一)主要指标

1、县域内森林保有量分解。我市现森林面积21279.34公顷,规划至2020年森林面积23476.34公顷。

2、征占用林地指标。根据规划期内林地增长潜力和建设项目对林地的需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求分析,确定规划期内至2020年建设用地征占用林地规模控制在600公顷以内,年均使用林地面积约为60公顷。

3、林地保有量指标。我市现有林地面积42682.23公顷,规划至2020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风穴林场林地保有量目标42682.23公顷,保持不变。期间因征占用林地而导致林地面积减少的,应从本辖区内非林地中补充,达到占补平衡的目的,林地保有量保持不变。

4、森林覆盖率保有量。规划至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保有量为14.95%。

5、林地生产力保有量。据2009年林地补充调查汝州市林地生产力现状为平均每公顷蓄积量52.67立方米,规划至2015年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蓄积量63.50立方米,规划至2020年林地生产力平均每公顷蓄积量73.77立方米。

(二)林地保护利用的基本战略

1、严格限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进行各项建设工程,应以不占或者少占林地为原则,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审核手续。按照国家规定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严格实行定额管理制度,每5年编制或修订一次征占用林地总额,并将总额指标按分解到乡镇场。2011~2020年,征占用林地总额控制在600公顷以内。其中2011~2015年控制在300公顷以内。

2、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由于近两年部分林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和国家对林业投入的相对较少,与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和国家逐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相比,林农的收入出现滑坡,对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有所打击,个别乡镇出现了退林还耕、复耕的现象。

以上原因也是近期林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此具体情况特制定出以下措施对林地进行加强保护:

——积极引导林农进行林下种植养殖,增加林农收入。

——积极申请林业项目,扶持林农进行第三产业开发,拓宽林农收入渠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道。

——加大林政、林业公安执法、执罚力度,禁止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等将林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土地,对集体林地已经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的要限期还林;严厉查处毁林开垦,毁林挖塘等破坏林地行为。

3、严格保护公益林地。全市林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林地和商品林林地两大体系,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分类确定管理体制。对于生态林林地实行如下用途管制措施:

——生态公益林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科学经营、严格管护的方针。经批准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 生态公益林区内的林地是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之用,严格控制各类建设征、占用生态公益林地,不得擅自变更、改变林地用途。如确需改变林地用途的,必须依法办理征用、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同时,为确保生态公益林面积不因征占用林地而减少,凡依法经批准的征占用生态公益林地,必须按照等量置换的原则,实行生态公益林地面积的占补平衡,补划公益林的地块要落实到具体的小班和位置。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08年6月8日)精神,对于公益林地,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植和养殖,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森林旅游业等。同时设定两个条件,一是不破坏生态功能,也就是不同类型的公益林,其所发挥的生态功能不因经营活动而受到破坏;二是依法,也就是经营活动不得违背法律法规的规定。

——违反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行处理。

4、控制逆转林地保护等级或质量等级。严禁随意调整林地范围及有可能 6 河南省汝州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说明(2010-2020)

导致林地保护等级或林地质量等级发生逆转的行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中所制定的远期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及所划定的林地范围、林地保护等级和林地质量等级等一经政府下文认可,即可立即投入实施。并且依照《森林法》及《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即可受到有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具有严肃性、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如有有关个人和单位随意改变林地范围及有可能导致林地保护等级或者林地质量等级发生逆转的即视为违法,林业监督监管部门应依照林地利用规划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监管,随时予以纠正,违反法律规定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坚决保证林地的完整性、保证林地保护等级和林地质量等级不被无缘无故的变更。

请各位对《规划》多提宝贵意见,如有不妥之处,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小组随时对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并随时保持与与有关部门的沟通,确保规划及时批准实施。

2.林地构建及规划方法 篇二

关键词:林地,保护规划,补充林地

1 林地保护规划编制背景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林地是森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随着全球生态恶化、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加剧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问题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建成生态环境良好国家”的新要求, 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3%以上;2009年9月,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 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 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 000万hm2, 森林蓄积增加13亿m3。将保护利用林地、增加森林资源提高到了国家目标和战略高度。

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 提升森林资源承载能力, 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现代林业、保障国土安全、统筹人与自然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务院关于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批复》 (国函【2010】69号) 提出了“完善规划体系, 分级编制国家、省、县3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要求, 国家林业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别下达了林地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任务, 为此, 组织开展了济源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2 济源市森林资源现状及规划目标任务

2.1 森林资源现状

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太行山南麓、世纪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北岸。地理坐标为东径112º01´~112º45´;北纬34º53´~35º16´。总面积1 931 km2。林业用地115 393 hm2, 有林地66 153.37hm2, 森林覆盖率42.38%, 林木覆盖率52.42%。北部为河南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 南部为国家级黄河湿地保护区, 西部为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区, 区划界定国家级公益林面积51 607 hm2。

2.2 规划目标任务

根据《河南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纲 (2010-2020年) 》要求, 济源市森林资源规划目标任务为:到2020年, 林地保有量由现状115 393hm2增加到120 956 hm2, 净增5 563 hm2, 增长率4.82%;森林保有量由现状66 154 hm2增加到87320 hm2, 净增21 166 hm2, 增长率31.99%;林地生产率由现状49.7 m3/hm2增加到72 m3/hm2, 净增22.3 m3/hm2, 增长率44.86%。

3 补充林地来源及保护利用分析

3.1 补充林地来源

补充林地是指在市域面积中, 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 但目前尚未利用的各种地类面积。合理确定补充林地来源, 是确保森林面积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是林地保护规划的基础和关键。根据济源市区域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补充林地来源可分为以下5类:

3.1.1 湿地淹滩

济源市位于黄河北岸, 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大坝所在地, 黄河流经市域长度57 km, 小浪底大坝工程截流后, 形成了大面积的汇水区, 常年水位线为海拔250 m, 极限最高水位线为海拔275m (小浪底大坝溢水口) , 其间形成了季节性和周期性的湿地淹滩。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 沿黄区林地调查范围为海拔275 m以上, 该区域内的湿地淹滩未纳入林地范畴, 目前, 沿黄湿地已经划为国家级黄河湿地保护区, 因此, 该区域应列入林地保护规划范围。

3.1.2 村镇及城区部分建设用地

在目前实施的生态省和生态市建设中, 村镇及城市建成区绿化面积比例一般为总面积30%~40%, 同时在生态绿化过程中, 建立了大量的游园及其他公共绿地, 这部分绿地在城乡绿化、美化和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地类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应当列入林地保护规划范围, 依法进行保护, 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黄河小浪底水库、河口村水库等移民区, 有部分农用地由于村民的迁移, 无法再进行耕作, 应列入林地范畴, 进行造林绿化;同时, 在生态环境整治中, 各地在确保基本农田红线的前提下, 在道路廊道绿化、村镇围村绿化、花卉苗圃基地建设中, 使用了部分农用地, 形成了事实上的林业用地, 这部分土地已发挥出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应当列入规划进行保护。

3.1.4 废弃工矿和山区拆迁村庄

济源市地处山区, 蕴藏着煤、铁、锌、石灰石等大量的矿藏资源。长期以来, 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 对济源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也形成了一些废弃矿区;另外, 一些正在开采的矿区, 也面临着资源枯竭将被停采, 这部分土地的植被恢复和利用, 关系到整个生态环境的优劣。另外, 在新农村建设和一些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中, 迁户并村后留下了部分闲置土地, 均应列入林地保护范畴进行开发和利用。

3.1.5 其他未利用地

济源市位于太行山南麓、黄河北岸, 部分地带土层极其瘠薄, 尤其是沿黄地带阳坡, 多形成岩石裸露的难利用地, 在二类调查中, 部分划入了暂未利用地, 目前,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和植被恢复技术的提高, 这部分土地将逐渐被合理开发利用, 可列入林地规划范畴。

3.2 补充林地的结构比例

根据调查, 济源市需新增补充林地5 563 hm2, 其主要来源为:沿黄湿地淹滩面积1 600 hm2, 占28.8%;村镇及城区部分建设用地面积416 hm2, 占7.5%;农用地面积393 hm2, 占7.1%;废弃工矿和山区拆迁村庄面积1 533.46 hm2, 占27.6%;其他未利用地面积1 621 hm2, 占29% (详见表1) 。

3.1.3部分农用地

3.3 补充林地的保护利用

3.3.1 统筹兼顾, 搞好部门之间协调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涉及面广, 应由市政府牵头, 相关部门参与, 统筹本行政区域内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需求, 做好与市域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城乡、交通、水利、能源、旅游、工业、农业、环保和生态建设等相关规划的衔接, 积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动员公众参与, 加强部门协调, 确保规划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社会认同, 促进林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整体优化。

3.3.2 科学规划, 合理进行保护利用

根据全市生态区位的重要程度和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潜力等, 合理确定补充林地的区域类型和保护等级, 将包括河南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温泉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区位极端重要地区, 划为特殊保护区域, 实行全面封禁保护, 禁止生产性经营活动, 禁止改变林地用途;将包括黄河小浪底水库和其他主要河流沿线在内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确定为严格保护区域, 实行严格保护和限制性开发;将包括通道绿化、农田林网、经济林基地等重要生态经济区, 确定为重点保护区域, 严格控制征占用森林和林地逆转, 适度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用地, 从严控制商业性经营设施建设用地, 限制勘查、开采矿藏、采石取土和其他项目用地。通过分区分类、分级分等, 确定补充林地的保护利用方向, 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 以解决林地保护发展和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 统筹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3.3.3 多措并举, 最大限度地发挥林地生态经济效益

3.林地构建及规划方法 篇三

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规划纲要(2010一2020 年)》(国函[2010]69号)(简称《纲要》),根据贵州省林业厅印发关于《《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工作方案》和《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技术方案》的通知》(黔林资通[2010]264号)的文件要求,确保我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空间性、结构性和操作性,全面落实《纲要》和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定的目标,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的需要,划定林地边界范围,进行保护利用区划,将分类、分级管理林地落实到山头地块,统筹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优化林地利用配置,为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编制目的、任务和原则

(一)编制目的

通过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现林地科技管理,优化用地结构,规范林地用途,遏止乱垦滥占林地,提高林地利 用效益,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为县域林地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编制任务

落实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和要求,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分解到乡镇,并落实到山头地块,确定林地保护等级和质量等级;明确林地保护利用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加强对我县行政辖区内林地保护利用的宏观调控;推进县域林地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指导县域林地保护利用的协调和管理;建立健全科学的林地保护利用体制机制。

(三)编制原则

1、依法依规原则。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贯彻国务院关于“要把林地放在与耕地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林地保护”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政策方针,切实维护林地所有者或经营者的根本利益。

2、统筹协调原则。

统筹区域林地利用,正确处理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林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整体优化。

3、因地制宜原则。

全面落实省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 求,立足于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林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遵循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等为手段,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利用措施。

4、科学决策原则。

动员公众参与,做好部门协调,确保规划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广泛的社会认同。

5、注重落实原则。

综合运用经济、社会、法律、行政等多方面的手段,切实提高规划实施的成效。

三、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省颁布的与森林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2、《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08-202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贵州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国家和省、县级林业发展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

3、国家和我省颁布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4、全国第七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贵州省册亨县第五次 复查、贵州省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贵州省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和第二次贵州省土地调查成果。

5、《贵州省林业发展规划》。

6、《贵州省十二五征占用林地定额》。

7、册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8、其他有关的资料。

四、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0-2020年,以2009年为规划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全县行政辖区范围内所有林地和依法可用于林业发展的其他土地。国有林场和其他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可单独编制规划,其规划成果须按林地属地管辖原则,纳入所在地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五、规划深度

将林地面积和主要规划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将林地分类、分级结果落实到小班,建立县级林地保护利用成果数据库,林地保护利用措施具有可操作性。

六、组织机构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事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全局,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时间紧、任务重,为切实加强我县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决定成立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直相关部门负责 人为成员的规划编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林业发展中心,负责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的领导、组织、协调工作。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 任:陈朝岗(林业发展中心主任)副主任:潘 成 员:李成祥(森林资源管理站负责人)

林(林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周伯杨(农林扶局主任科员)

罗代林(县林业发展中心营林站站长)徐远杰(县林业发展中心检疫站站长)魏 昆(县林业发展中心产业站站长)

郭忠选(林业工程师)

马永江(林业助理工程师)王安喜(林业助理工程师)黄明辉(坡妹镇林业站负责人)蒋崇领(庆坪乡林业站负责人)韦定元(威旁乡林业站站长)韦乾牧(冗渡镇林业站站长)路 铃(者楼镇林业站站长)田景谋(丫他镇林业站负责人)陈万泽(巧马镇林业站负责人)陈光起(岩架镇林业站站长)

杨 光(达秧乡林业站站长)

谭兴林(双江镇林业站站长)

杨建明(百口乡林业站站长)

岑廷杰(秧坝镇林业站负责人)

罗继魁(弼佑乡林业站负责人)

周光亚(八渡镇林业站负责人)

七、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规划编制工作分为:前期工作准备、落实规划基数、制定规划框架、编制规划成果、规划成果报批等五个阶段。

册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时间安排:2010年12月—2011年12月。

(一)前期工作准备(2010年12月—2011年1月)

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工作计划,安排工作经费,确定部门分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林业主管部门牵头组织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做好规划编制的各项技术准备、资料仪器准备和人员组织等工作。

(二)落实规划基数(2011年2月)

册亨县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数据为基础,以1:10000地形图、最新卫星影像数据、更新后的行政界线等,在室内进行小细班界线修正更新。利用遥感影像图进行对比 分析,并做必要的外业补充调查,对小细班属性数据进行更新。

(三)制定规划框架(2011年3月—4月)

明确未来林地保护利用的基本战略,确定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主要目标和相应的控制性指标,提出保护利用措施,按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文本格式,形成规划框架,为规划成果编制奠定基础。

(四)编制规划成果(2011年5月—9月)

规划框架报省林业主管部门审定后,以规划框架为约束和指导,组织林地保护利用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开展林地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保护措施、利用方向、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多方案设计与评价,确定优化方案,编写规划文本、相关说明、规划图表、综合研究报告等成果。

(五)规划成果报批(2011年10月—12月)

规划成果经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审议、专家评审通过后,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基础上,由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八、人员安排

(一)、外业补充调查组:县林业发展中心技术人员、全县14个乡(镇),各乡(镇)安排2名技术人员。

(二)、内业输机、统计组:14 人(由林业中心技术人员和抽调乡镇林业站人员组成)。

(三)、资料收集、专题调查、方案编制组:4人(由林业中心技术人员组成)。

九、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大力宣传。充分认识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成立机构,精心谋划,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标语等方式,宣传编制和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重要意义;结合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基层、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森林和林地意识,为规划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县林业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编制工作,做好规划编制所需的各项技术资料、设备的准备和人员的组织等工作,县发改、财政、国土、环保、城建、农粮、交运、水利、旅游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提供规划编制所需的各项技术资料,解决经费和专题调研的专业人员等,保证全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强培训,提高质量。组织好相关人员参加省级培训,加强技术指导,严格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

十、经费概算

(一)、概算定额指标

全县林地总面积310万亩,共14个乡镇。工作经费按 0.5元/亩计算,共需155万元。

(二)、经费来源

该项工作合计155万元,按林地面积折合0.5元/亩。其中争取省级补助0.1元/亩,争取州级补助0.1元/亩,县级自筹0.3元/亩。

(三)、经费预算

1、物质购置 20万元

2、技术培训5万元

3、补充调查费40万元

4、外业调查数据录入5万元

5、交通费2万

6、小班属性修改6万元

7、资源数据与林权数据接合20万元

8、地形图矢量化10万元

9、数据统计与分析5万元

10、文本材料10万元

11、成果评审费6万元

12、资料打复印(含各类彩图制作)10万元

13、劳保费 6万元

4.林地构建及规划方法 篇四

1、在农田旱地上的造林地,特别是在耕地上营造的桃、李、梨、柑桔等果木林地不能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范围)数据库。但已纳入退耕还林工程的农耕地造林地必须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范围)数据库。

2、在农耕地上的非林业专业的林木苗圃,不得能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范围)数据库。3、2009年二类调查后至2012年4月期间已被征占用的林地应剔除,不得能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范围)数据库。

4、江滩、河滩、湖滩及其他土地上(非农耕地)的成片造林地,原则上要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范围)数据库,各地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具体在操作过程中,由局领导确定相关原则、范围)。

5、水利、交通部门营造的带状护岸林、护路林原则上要纳入林地保护利用(范围)数据库。

如有其他情况或者操作难点,请及时反馈。

4月9号

二类中公益林落界没有到位的这次要落到位

公益林落界中位置或者一些区划带来的问题我还在和省里沟通,等问题清楚后我会尽快和大家说

希望大家现在先把要舍弃和保留的林地小班增加一列做好标记,公益林问题先放一放 对以上几条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将小班层加载到arcgis中,同时加载09年的卫片图(卫片图可以直接加载不需要处理),不熟悉地方的,可以加载各类界限做参考用。

2,将已征占用的林地资料找出来,根据实际情况找到相应位置,直接去掉

3,加载面状水域层,将面状水域层放于小班层之上,对一个个三滩周边林地进行取舍考虑

4,加载道路线层,并将颜色设置为黄色,对各条道路依次进行护路林取舍考虑

5,水利的护岸林,一般都在长江等几条主河边,比较容易知道具体位置,应根据具体位置对图进行确认

在处理完以上的以后,原则才允许进行第6步,6,对农耕地造林的取舍,是个最复杂的过程,可能需要大家吃些苦,辛苦些,结合卫片图和地形图,一个个乡镇的对照,如果二类有叠加了的地形图的卫片图,可以拿出来参考,至于具体是不是农地造林,只有部分在通过地形图和卫片图可以对照出来,具体取舍还是需要对地块有一定的熟悉程度,需要过细些

市调 元约华(249986963)17:11:47

对于农耕地具体如何取舍,我会进一步试验,一旦有更好的方法,马上和大家说市调 元约华(249986963)17:14:03

补充下,在对照前,最后将所有的林地增加一个字段,将林地均标注为林地,然后用定义查询,将非林业用地不显示出来

市调 元约华(249986963)17:14:11

上一篇:波丽安娜读书心得总结观后感下一篇:初一优秀作文 我心中的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