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下乡工作总结

2024-09-02

护士下乡工作总结(通用9篇)

1.护士下乡工作总结 篇一

按照国家的统一规定,我县家电下乡工作从2009年2月1日起开始实施,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分工协作。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政策,通过多次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国家、省、市关于家电下乡工作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的文件精神,学习业务知识,确保财政干部职工对此项工作有全面认识,能正确把握政策。二是建立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加强领导。建立了乡到县、乡镇财政所到经办股室、经办股室到分管领导的工作机制,配备了得力人员,各个关口责任落实到人。各乡镇财政所由所长对所在乡镇的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负总责,各财政所选派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实际操作,将各乡镇的唯一密匙发放给选派出来的专职人员,确保专人管理、专人操作。三是各项基础保障工作到位,首先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进行了业务培训,确保乡镇财政所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和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其次及时地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配发到各乡镇财政所作为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专用,并为这些电脑分别连接了独立的网线,保证了网络的畅通和网页打开的流畅,做好硬件方面的保障工作。

(二)加强宣传工作,做到家喻户晓。

(三)坚持各项硬性操作原则

1、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原则。各乡镇财政所定期公示工作开展情况,提供咨询电话,财政局内设专人负责接收各工作点意见反馈和汇总上报工作。

2、坚持产品认定原则。全县?传不到位。宣传只靠政府是不够的,需要商家一同做好宣传工作,才能更好地推进此项工作,但很多商家不愿意出资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所以很多产品在我县还未进行销售。由于农户对政策的了解不够,也导致了部分农户在省外网点购买回来无法兑现补贴的现象发生。

3、品种单一,范围不够广。很多电视、广告、宣传上能见到的家电下乡产品农民在××就近网点都无法购买到;农民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因为品牌的单一性,所以没有选择的余地。

4、家电下乡限制了补贴最高价格标准。一些农户想购买的产品型号销售价格高于限制价,以至可购买商品范围再次被压缩,农户无法购买到满意商品,影响购买的积极性。

5、部门间协调不够,以至家电下乡的管理、市场、销售体系尚有漏洞,很多地方存在隐患。

6、家电下乡价格统一规定,利润相对较低,商家不愿做,或不按照政策执行,采用直补销售和其他低价商品抵触家电下乡产品。

7、因摩托车、汽车没有限制销售价格,以至发票可能出现虚开金额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地方税收问题和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

三、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家电下乡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品、院坝会和销售网点大力宣传,让家电下乡政策进一步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工商管理部门加强对市场管理。大力组织货源和引领经销,使得家电下乡的品牌、品种多样化,有利于市场的合理竞争发展。

3、管理部门对市场监管要加强。组织对市场的不定时抽查,防止伪劣、不合格商品流入,冲击家电下乡市场,损害农民利益、影响政府形象。

4、财政、经贸等管理部门之间协调力度要加大,要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促进销售登记更快捷,确保申报、审核、兑现等环节的顺畅

范文网

2.护士下乡工作总结 篇二

一、送戏下乡的地位与作用

(一) 送戏下乡的地位。送戏下乡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内容, 是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它既是一项文化惠民政策, 也是丰富农村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和繁荣基层文艺的需要, 对于繁荣基层文化与发挥已建农村文化礼堂的功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 送戏下乡的作用。送戏下乡工程对于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培育基层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 抵制愚昧落后封建迷信和腐朽思想的蔓延,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构建新农村的乡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活跃农村文化市场, 满足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三) 送戏下乡的施行形式。送戏下乡是省市县各级政府明确规定的公益性文化活动, 由当地文化局负责组织实施, 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形式, 把健康向上、雅俗共赏、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送给基层群众免费观看, 所属地财政每年都会安排“送戏下乡”专项奖励资金, 根据省、市、县三级艺术团体送戏下乡演出成本的不同, 确定相应对等的补助标准。

二、送戏下乡存在的问题

送戏下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对于繁荣基层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就目前来说, 送戏下乡这项惠民活动却存在有众多问题。

(一) 节目形式缺乏创新。送戏下乡活动由来已久, 像以前的送戏曲下乡, 就是政府文化主管和执行部门把文化节目排练好, 送到乡里村里, 供基层群众观赏, 这些节目在形式上无非就是戏剧、歌曲、舞蹈等形式, 群众看久了觉得毫无新意, 产生审美疲劳。而且演出主体一般都是县里选好的固定演员, 基层群众只有看的份, 台上台下缺少互动, 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舞台艺术的呆板和缺乏活力。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基层群众欣赏水平的提高, 老套的节目形式远不能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 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对象单一。就目前来说, 政府花钱购买文化服务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政府花钱购买服务的力度不够, 认识上往往停留在简单完成任务的阶段, 具体购买谁的服务和服务质量怎么样, 深究和监管的力度不够;另一方面, 提供文化服务的艺术团体要么自身能力不够, 要么自身发展和经营不够完善, 距离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存在一定距离, 一般也都是招标任务拿到手之后, 简单执行或偷工减料, 需要文化部门的监管, 其自身也需要文化部门的帮助和扶持。

(三) 文化服务供需不对称。在现代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体现出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倾向。然而, 文化部门提供的文化服务仍然是按老一套来, 不考虑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口味。换句话说, 基层群众需要的文化艺术, 不一定在政府的文化菜单中, 这就需要创新, 根据群众审美口味, 寻找适合基层群众的艺术。

(四) 特殊群体服务不到位。特殊群体是指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智力、体力等方面带有缺陷的人群, 主要包括三大类:孤寡老人、残疾人、外来农民工及其子女。他们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和现实处境, 决定了他们更想得到社会的尊重和服务。文化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主体, 服务特殊人群是其职责所在, 然而, 送戏下乡对于特殊群体不仅开展的数量少, 而且质量也不高, 在有的县区甚至根本没有提到过针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 而是把其当成送戏下乡的一个附属活动捎带过去。另外, 针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 并没有专门的资金投入, 在每年的资金预算里, 也没有把它作为独立开展活动的部分计算, 只是作为群文活动的附属部分归结到公共文化资金里面, 这就导致了对特殊群体的服务现状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的要求不符。

三、送戏下乡的对策研究

要解决送戏下乡存在的这些问题, 最根本的就是创新, 这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的要求, 高扬文化创新的主旋律不谋而合, 临近2015 年底, 青田县全年完成送戏下乡192 场, 平均每个乡镇6 场, 超额完成全年送戏下乡150 场的任务。这一数字显示了我县送戏下乡活动开展的成效, 这和创新送戏下乡密切相关。

(一) 创新节目形式。历年送戏下乡活动的节目, 都是由县文化馆将排练好的节目送到乡镇上去, 不论乡镇喜好与否, 演出结束就算完成任务, 其间缺少上和下、送和需的互动。与以往历年送戏形式不同, 2015 年采取上、下结合, 送、需结合的形式, 让各乡镇当地的群众参与编排和演出节目, 让群众成为送戏下乡演出的主角, 尤其是让那些在外打工或在外经商的家属参与进来, 不仅提高了节目的可看度和吸引力, 让基层群众对自己参与的节目有更多的期待, 而且还能吸引住以往不看送戏晚会的外出务工者和经商者回家观看自己家人的演出, 让送戏下乡真正成为百姓自己的舞台。

(二) 政府花钱购买服务。为了扶植民间艺术团体, 促进群众文化共建, 青田县特向温溪海鸟艺术团、青田县格瑞斯舞蹈培训中心、青田县木兰协会等数家艺术团体购买文化服务, 这些民间艺术团体不但业务精而且花费少, 通过让他们来承办中、小型的晚会演出活动, 既提高了他们的艺术水平, 同时也节省了政府的人力物力资源, 政府把这些节约出的文化成本用到其他形式的培训或展览等群众文化活动上来。据悉, 2015年, 青田县花钱购买服务多达数十万元, 大大促进了民间艺术团体的繁荣。

(三) 开展文化定制新服务。“文化定制”服务是群众需要什么节目, 就为他们送去什么节目。这种“定制式”服务, 以村民的需求为基础, 依托文化部门定制力量为基层群众量体裁衣, 体现了基层群众特殊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自下而上的“民主化”文化诉求, 不再是基层的需求来适应政府的文化服务清单, 而是服务部门需要从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 限制性的制作节目送到基层群众面前, 真正体现“我的文化我做主”, 让文化需求的主动权掌握在基层被服务对象的手里。2015 年, 青田县根据基层群众的文化定制需求, 仅仅送戏到敬老院、军营、学校和企业晚会就有35场, 其中包括送文化进格瑞斯集团、意尔康公司、青山钢铁集团等企业定制的晚会。

(四) 开展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文化馆是社会性事业机构, 做好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 既是文化馆职责所在, 也是响应国家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必然要求。2015 年, 青田县文化馆针对特殊群体所开展的送戏活动多达25 场, 分别是“喜迎新佳节, 娱乐夕阳红”送文化进养老院;4 个乡镇举办慰问演出, 给残疾和孤寡老人送去精神食粮;赴仁庄镇等乡镇文化礼堂, 与留守的孤寡老人和儿童同台演出;赴瓯南、鹤城等街道老人协会, 与其举办联欢活动;组织开展了“第二届中小学生书法展”活动。这些针对特殊人群服务举措的施行, 既是社会和谐与公平的需要, 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其精神文化需求。

“送戏下乡”文化惠民工程关系到百姓福祉, 既需要加大力度, 又需要提高创新, 只有这样, 才能把上级层面对于送戏下乡的真正目的贯彻到位, 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才能加快实现基层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赵颖.丽水水公共文化服务走进新时代——文化订制[N].浙江日报理论版.2014 (7) .

[2]马咏梅.农村文化创新的思考[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6) .

3.护士下乡工作总结 篇三

【关键词】家电下乡;惠农政策

家电下乡是政府财政部门针对农村消费者给予的一定资金补贴的家电农村推行政策。它对推进城乡市场的协调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凡是彰武县农业户籍的所有人员,只要在指定的销售网点购买国家规定的家电产品,都可享受补贴政策。

一、家电下乡惠农政策总结

家电下乡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和贸易政策的创新突破。主要内容是,顺应农民消费升级的新趋势,运用财政、贸易政策,引导和组织工商联手,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特点、性能可靠、质量保证、物美价廉的家电产品,并提供满足农民需求的流通和售后服务;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家电产品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家电下乡是惠民新政,财政补贴家电下乡政策,是给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补贴。惠农政策将补贴品种和型号、补贴的比例、补贴资金的负担等政策设计好,补贴流程简便易行,保证补贴资金及时付给农民才是关键的。但家电下乡政策与其他对农民补贴政策的不同之处是以往对农民的补贴主要侧重于生产,家电下乡则是对消费环节进行补贴,农民只有购买了家电才给补贴,拉动了消费。

推广家电下乡政策出台背景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家电下乡的指示精神。财政部、商务部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财政补贴促进家电下乡的政策思路。对彩电、冰箱、手机三大类产品给予产品销售价格13%的财政资金直补。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家电下乡利用财政政策杠杆,引导生产企业设计、开发、生产适合农村消费的产品,完善售后服务,同时引导经销商健全农村家电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实现了财政政策与生产、贸易政策的结合,是这项政策的创新所在。财政部、商务部研究后认为,有必要加快推进家电下乡,发挥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在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效用。从2009年2月1日开始家电下乡在原来十四个省市的基础上,开始向全国推广,产品也从过去的四个增到八个,推出彩电、冰箱、手机、洗衣机之外,又新增了电脑、摩托车、热水器和空调,这些产品同样享受国家13%的补贴。具体到补贴限额上,财政部明确,电动自行车的补贴限额260元,电视机445元,抽油烟机338元,电饭煲65元,抽油烟机338元,燃气灶195元,电压力锅78元,DVD影碟机65元。方案对农民户口所在省内购买新增品种按销售价的13%进行财政补贴。

推广家电下乡能够促进农民需求的有机对接,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能让更多的农民买上服务有保障、性价比高的名牌家电产品,享受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成果。手机和彩电的普及能帮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学习生产技术、促进农民增收,可以让农民获取更多、更新的市场信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生活品质,最终能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实现和发展。家电下乡的政策综合以下因素进行实施,通过对农民惠农补贴,让中低收入的农民也可以积极购买价格较高的产品;大多数低收入农民对于大件消费品的购买市场很大;产品在农村的销售具有很大潜力,农民具有较强的消费意愿;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符合国家正规标准和规定,在产品的性能和技术面比较成熟,收后服务也相应完善,补贴产品购买后不会产生服务或质量方面的纠纷。

二、家电下乡惠农政策的方向

家电下乡惠农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了节能型产品的普及,而且也拉动了国内市场家电的消费量。对于全球性金融危机来说,我国实行家电下乡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内需、消化行业过剩产能。家电下乡的政策有效地推动了家电在农村的普及,影响意义深远。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对各企业的发展上也具有深远意义,它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政策在提升了市场销售规模的同时,促进了产业升级。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对售后服务、产品升级、品牌意识来说是个提升,高效、环保、节能产品已成为农村未来市场消费的主流,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让许多中小企业重新走上经营的轨道,依靠政策补贴存活下来,占据了市场份额,并发展下去。惠农政策调整了市场,并创造了未来家电产品的良性竞争环境。

家电下乡惠民政策扩大了农村群体的消费,促进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在国家惠民政策的优惠下,彰武县的农民切身享受补贴政策,生活质量会越来越高。

参 考 文 献

4.下乡工作总结 篇四

驻枣林乡梁家岔村干部包村农民增收

工作小结

按照区委的安排,离石区枣林乡梁家岔村为区财政局干部包村增收定点村。接到任务后,在区财政局党总支书记刘瑞平的带领下,全体下乡工作人员先后数次深入梁家岔村,以区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四新离石,建设幸福家园”为奋斗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落实帮扶项目,解决难点问题。

包村增收是一项重大的工作,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五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确定。下乡工作人员多次深入该村调查研究。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要彻底改变梁家岔村的落后面貌。确保农民增收落到实处。不能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变输血为造血。制约梁家岔村发燕尾服的根本原因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村内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文化设施落后。农民种粮的科学技术匮乏。

针对上述因素,以“打基础、创环境”为首要工作,确定了13项工作为2011年的工作计划。重点是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截止9月15日,已完成9.5项,完成计划的80%,具体工作为:

1、投资110万元,完成村内5公里道路的硬化。

2、投资8万元,安装路灯40盏。

3、投资10万元,改造和完善了自来水120米,排水500米,投资7万元,新增公厕一处和改厕,投资3.5万元建垃圾点7个。

4、投资8万元,粉刷面墙4100平方,投资15.3万元,新砌墙1200平方。

5、投资15万元,种植香椿、柳树、油松,对村内进行了绿化。

6、结合“三项整治”将搞好环境卫生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并建立了管理办法。

7、按照五星级党支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支部建设。

8、发燕尾服1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

9、对村内重大事项、财务,实行“四议两分开”。

另外规范了村图书室。

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是:

梁家岔小学虽是一所新建小学,但由于工程质量低劣,一到下雨,楼顶漏水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入村以来,村委多次提出整治方案,但苦于资金所制,无力实施。我们积极想方法争取资金,投资20多万元,在学校放暑假期间立即完工,并多次深入工地督促、验收,终于在2011年8月29日全面完工。对2000平方楼顶进行了修缮。9月1日

开学以来,虽经多次下雨,滴水不漏,彻底解决了一大难题,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环境。

其他工作:

“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局投资4500元,购置各类科学学习用书280册,充实到小学爱心书屋。

“七一”党的九十周年之际,我们投资4000元对村内建国前的1名老党员和其它党员进行了慰问:送去了白面、大米等生活用品。

2011年结束已不足4个月,我们一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对照2011年工作计划,争取全面完成,为区委、区政府和梁家岔村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离石区财政局梁家岔村下乡工作队

5.下乡工作总结 篇五

这堂课是...小学...教师上的,在没上课之前李教师就与学生打成一片,彼此相互问好,像是早已经认识得朋友,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得距离。

李教师先出示了一些图片,如洗碗,刷鞋,带弟弟,看了这些图片有什么要说得,立刻就有孩子说,自我得事情自我做,帮家里做一些小事,听爸爸妈妈的话,李教师又问既然图片中得孩子能做这么多得事情,那么请在坐得小朋友也说说,你在家里都做了那些事情,有得孩子说;洗衣服,扫地,叠被子等等。

光说不行啊,所以教师还准备了一个穿衣服比赛,请了十个小朋友来比,所有得学生都当评委,看谁穿的又快有好,并且说明理由,在后面还让学生自我表演了小品,并且讨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出示书中的图片,当妈妈生病了你会怎样做?当邻居家宝宝睡觉了你会怎样做?孩子们都谈了自我得一些做法,从他们得言语中能明显得感觉出来,这些孩子的确长大了。最终在朗读书中得一首儿歌,《别说我小》优美的童声,再加上可爱得动作把这堂课推向了高潮。

最终李教师还联系到此次发生得地震,让每个孩子都把要对灾区的祝福写下来,有的写到“期望能给灾区得小朋友送一些铅笔和本子让他们能继续好好学习”,“有的则期望他们能快点勇敢得站起来”,还有许多的孩子都捐了自我的零花钱,经过这件事激发孩子们爱心,同情心,并学会关心他人。

6.家电下乡工作总结 篇六

家电下乡推广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扩大内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统筹国内外市场的一项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激活农民购买能力,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

到2011年底,我镇共销售家电下乡产品849台件,补贴金额15万元。

一、主要做法1、2011年是家电下乡工作监管年。县家电下乡工作会议后,我所严格执行洋县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由镇财政所所长任组长,专门调派人力,作为家电下乡日常工作管理机构。

2、利用各种媒体和形式开展家电下乡宣传活动。我所利用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和各乡镇召开会议的机会将家电下乡政策及宣传资料分发到各村组,在销售网点、各村组显要位置张贴家电下乡政策和具体购买、申请补贴程序、公布已备案通过的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其中,张贴标语35份;悬挂横幅1条;设立政策咨询点1个;督查销售网点3个计6次。

3、严格管理和帮扶企业相结合。4月初,上级要求企业在产品售后3日内,必须把销售的产品有相关信息完整录入到网络系统,我们对专门负责人员进行了培训,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流程,对全镇销售网点进行业务培训,还利用电话、上门等形式进行业务指导,帮助销售网点即时做好信息录入工作,现在所有销售网点都能做到信息录入即时、准确。所有销售网点统一要求悬挂“家电下乡产品指定销售网点”、“家电下乡产品购买和补贴申报须知”、“家电下乡中标产品价格公示牌”三块牌子,以引导农民在指定网点购买中标家电下乡产品。

4、积极做好补贴申报备案工作。根据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印发<家电下乡操作细则>的通知》和县财政局制定了《洋县家电下乡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申报补贴程序作了具体的要求,并将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发放到农户手中。这一措施实施以来,激发了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的积极性,各网点的销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5、加强对销售网点代垫补贴监管力度和监督检查重点回访制度,我所在审核过程中,对同一产品购买两台以上的农户逐一进行了电话回访检查,至今未发现骗补现象。

二、下一步工作

今后我所将进一步加大家电下乡的政策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把党的政策告知告知广大农民朋友,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使家电下乡工作在我镇顺利进行。

马畅镇财政所

7.护士下乡工作总结 篇七

1 护士工作压力源

1.1 工作环境

1.1.1 繁重的工作压力

医院患者流动性大, 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就是护士, 工作负荷过重, 夜班频繁。持续而快节奏的紧张工作会使护士身心疲惫, 产生对护理工作的厌倦情绪。

1.1.2 护患关系的紧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技的进步, 患者和家属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 到达医院后希望立即得到耐心、细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再加上某些媒体的负面报道, 把护患关系对立起来, 护患之间产生戒备、怀疑等不信任感, 从而使护患关系日趋紧张。护患关系处理不当, 极易发生纠纷, 对护士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1.1.3 护理工作的高危性

护士在从事诊疗、护理等过程中极易接触含有传染病病原体的患者以及可能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或其他传染媒介。这种被传染的危险性, 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2 社会压力

来自社会的压力主要是社会对护士的工作认可程度不高, 认为护理工作是机械、简单、重复性的服务工作, 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这种重医轻护的观念与护士希望自己真正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白衣天使”理想相距甚远, 加上护士在医院的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 晋升机会较少, 护士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做出的贡献不能被患者及其家属认可, 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 护士职业形象的心理压抑直接影响到护士的身心健康。

1.3 直接管理的压力

来自直接管理的压力是主要的压力来源, 直接管理是护士每天工作的准则, 护士的言行、心理表现、护理质量的高低都与直接肯理有着密切的关系[3]。护理管理者不适当的管理方法如传统命令式、家长式的管理,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 使护士对护士长敬而远之, 工作中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2 护士长的管理对策

管理是门艺术, 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和个人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被管理者的满意度和团队的凝聚力, 影响被管理者的情绪, 工作效率和部门业绩[4]。

2.1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了解本专业发展新方句, 精通本科护理工作的专业理论, 勇于钻研业务技术, 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 不断创新, 成为科室的业务骨干, 同时护士长必须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能够处理好护理部、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及其他人员的关系, 树立良好的形象。

2.2 提高管理水平

2.2.1 搞好人际关系

适应新形式, 以人为本, 实行人性化, 个性化, 科学化的护理管理。每位护理人员的学识水平, 操作技能, 工作能力, 都有所不同。护士长要充分了解本科护士的性格特点, 对待护士一视同仁, 以诚相待, 并以此协调好护理人员的关系, 为护士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提高工作效率。

2.2.2 合理排班分组

排班分组力求公平合理, 对年老体弱者, 给予合理照顾, 尊重年青的护士, 同时注意新老护士的搭配。关心、理解护士, 护士因生病, 或有急事时, 应合理弹性排班。

2.2.3 批评与表扬结合

护士长要激励和表扬护士, 肯定护士的工作成绩。善于发现每一位护士身上的闪光点, 发挥其特长, 满足其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善意的批评但要注意批评的的场合和方式, 保护护士的自尊心。激发护士的内在动力, 充分发挥护士的潜力, 从而激励更多人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护理工作。

2.2.4 完善管理制度, 健全考核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做到有章可依, 明确各级别工作人员职责, 实行民主管理, 给子公平的发展及晋升的机遇, 增加护士的工作满意感, 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以此促进护士的进取心, 提高业务素质。用制度保障和促进护理工作质量, 减少护患矛盾。

总而言之, 护士长为了适应临床护理事业的发展, 应具有果断敏捷、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并不断的更新和拓宽护理管理知识, 采用人性化护理管理减轻护士护理工作中的压力, 提高护理质量, 促进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护关系, 创建和谐的病区环境。

参考文献

[1]金惠铭.病理生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利, 2002.

[2]刘启华, 工玉玲, 郑宜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1) :57.

[3]刘金萍, 徐瑞, 刘红.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方式对缓解护士工作压力的作用[J].实用医用杂志, 2008, 25 (25) :895~896.

8.护士下乡工作总结 篇八

期待形成长效机制

党员干部的行为和能力朝着哪个方向发展,全在于制度的引导。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是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硬性指标,由领导“推”、组织“派”才去的,不是自觉行动;有的怕苦怕累,感到下基层蹲点调研辛苦,不如待在办公室里清闲自在;有的业务性较强的机关干部,平时与基层接触少,感觉下到基层也无所作为。即便万不得已下去了,也找不到努力的方向,“蹲不住”,“摸不准”。重庆市南岸区组织万名干部下乡种地,让干部“沾地气”,可谓是回归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意识和朴素感情。需要指出的是,要营造“机关干部下乡种地”的实干氛围,不能局限于“下去了没有”,关键是要看取得了什么成效。

我国存在的各种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干部考核制度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我们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干部制度,无论是在新制度的设计上还是对已有干部制度的改革中,都要保证目标的正确性,打破“由于受到机构规格和职数限制,基层公务员晋升空间狭小,大家都想挤进上级机关而不安心在基层工作”的不合理局面,引导党员干部在基层实干中脱颖而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仅仅依靠“机关干部下乡种地”的“倒逼”措施还远远不够,长远来看,还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密切联系群众的基层干部队伍。换言之,要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树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保证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的基层优秀干部能够进入组织选拔的视野,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干实事的人受尊敬、受重用的良好导向。

别种了农民地荒了工作田

倡导机关干部下乡体验生活,参加义务劳动,本是一件访民情、解民忧、转变机关作风的大好事。然而,笔者认为,重庆市南岸区要求机关干部下乡种地的规定明显是把好事做歪了,背离了服务“三农”的初衷。

机关干部转租农民的地进行义务劳动,是否征求了农民的意愿,还需打一个大问号。倘若是靠行政命令,公权施威,强行征用农民的土地,那么,这场声势浩大的“机关干部种地”行动,就演变成了一次“集体伤农”行动。

再者,机关干部大都不谙农事,甚至五谷不分,“承包”了农民的地,也只能是瞎折腾一番,很难相信会有什么收成,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土地资源闲置和浪费。尽管机关干部给了农民租金,但是农民在乎的并不是短暂的利益,而是心疼那赖以生存的土地变成了机关干部表演“劳动秀”的舞台。

不可否认,在现阶段,我国有些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行政效能、工作效率低。自己的“主业”都没有完全干好,再强令他们下乡种地搞“副业”,哪还有精力在“主业”上提高行政效能?正所谓“种了农民地,荒了工作田”。尽管相关部门辩称:“为不耽误正常工作,干部种地的时间多选择在周末”,殊不知,周末属于法定假日,法定假日被占用,等于剥夺了机关干部的假日福利,侵犯了他们的基本权益。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地官方称机关干部下乡种地,是让他们“沾地气”,给农民做“示范”。试问:不谙农事的机关干部,能给农民带来什么示范?还有,沾了地气的机关干部,能否褪去遍布全身、渗入骨髓的“官气”?与其让机关干部下乡种地搞面子工程,不如加强干部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中,多为百姓做实事。(郭立场张西流)

应让更多干部沾上“泥土味”

这些举措让人感到丝丝温暖。无论下乡种地能深入到什么程度,能走多远,但至少让我们看到重庆在干部作风改革上的两种新导向:一是让更多的机关干部下去接受锻炼,二是让机关干部体察民情、体验民生、体会民意,减少“衙门味”、“老爷味”,增加“泥土味”、“汗水味”,培养机关干部自觉自愿地“走下去干起来”的习惯。

在笔者看来,重庆此举有利于改变机关干部“懒、散、浮、横”的作风,培养群众意识。俗话说“不识五谷,何知民苦?”在机关大楼里成长起来的干部,既不了解基层,也不了解民情,很难与普通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干部,才能真切地了解人民群众,才会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

干部深入基层是好事,因为可以听到民意在呼唤什么。让干部到基层培养锻炼是党的一贯政策,也是党的优良传统,而绝非只是所谓的“程序”或“形式”。众所皆知,基层是党和政府全部工作落实的终端,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成效;基层干部长期与人民群众生活在一起;所想和所解决的是群众生产生活中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重庆鼓励机关干部甩开文山会海,泡到基层地头,带着问题走向基层、带着思考走向实践、带着感情深入群众,服务基层、攻坚克难,先“扎下去”,再“冒出来”,有助于实现各项工作创新超越。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干部都能在基层沾上“泥土味”。(黄春景)

机关干部的“责任田”不是种地

机关干部高高在上不“沾地气”,久而久之,必然体验不了农民的艰辛,疏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从这个角度说,官员亲自下地劳作,有利于接触基层,体验生活,和群众建立感情。笔者丝毫不怀疑官员租地种田的良好初衷,但这一做法如果作为一项硬性规定,恐怕值得商榷。

机关干部从事的是公务活动,他们的职责是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而不是从事租地种田这样具体的工作。机关干部租地种田,如果是纯粹的个人业余爱好,应该鼓励提倡,但作为一项职能工作并纳入年终考核实为不妥。种地并非机关干部的职业,机关干部来凑这个热闹,显然有些不务正业,难免有作秀的嫌疑。

另外,机关干部租地种田恐怕还会产生三个后遗症:一是降低土地综合效益。同样一分地,由有经验的农民来耕种,效益要比种地不专业的机关干部收益大得多。二是减少农民的口粮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一个行政区的机关干部毕竟不是个小数字,如果每人都来租种农民的耕地,势必夺了农民的口粮田。三是影响机关干部工作。道理很简单,种地时节性很强,为了不耽误正常工作,虽说干部种地的时间尽量选择在周末,但如果恰好抢收抢种的时间不在周末,机关干部是坚守工作岗位还是到农田里抢收抢种?如何取舍恐怕也是一个难题。

其实,机关干部职责在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机关干部以躬耕垄亩,并非是密切群众的解决之道,也不是问题的关键。勿庸置疑,机关干部需要“责任田”,但这个“责任田”不一定是种地。如果能够经常下基层,实地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生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这样的职能定位肯定要比租地种田好得多。

机关干部下乡种地值得推广

干部下基层,除了“三进三同”结穷亲之外,重庆南岸区又有了新做法:从今年开始,该区所有机关干部,每人每年都要下乡种地,每年下乡种地的时间,累计起来大概在1个月左右。干部躬亲劳作在我们党是有一定历史的,1939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针对根据地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提出了“自己动手”的口号。随后各根据地逐步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作为各根据地克服经济困难,实现生产自给的努力目标。这个口号在解放后,当全国或某个地区出现经济困难的时候,一直是党和政府鼓励人民生产自救的行动号令。在当前形势下,让干部回归黄土地,干农活,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尝试推广。

首先,在今天,除了极大部分的农村干部、机关干部已脱离了黄土地,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忆苦思甜”失去了其丰富的内涵,变成一个单词而已。像当前也有些地方结合纪念建党90周年组织一些忆苦思甜的活动,比如重走长征路,让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地去体验那段岁月里那些人走过的那些路、经历的那些苦。但毕竟时过境迁,条件不同了,没有“前是险途、后有追兵”的危机感,没有啃草根树皮的必要性,重走也只是停留在片面的纪念上了,而且也不能长此以往,所以对干部的教育不够深刻,影响也不够久远。像南岸那样,让机关干部到地里干干,出出汗水,这样身体力行更能使他们记住:自己的根在这片土地,我们国家是农业之国,根也在土地。这片土地承载了我们抗争的历史,也正是有我们的老百姓扎根在这片土地,挥洒他们的汗水,才有我们今天的温饱和幸福,为人为官都不能忘本。

其次,机关干部下乡种地,更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也就能为做好群众工作奠定一定的情感基础。想必我们的干部在孩童时诵读“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声音都犹在耳边,但长大了,悯农的心却未必那么的真切了。脱离了土地,远离了农活,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农民。下到农村,对农民的感情就不够真切了,做起工作来,也没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如一些地方出现“菜贱伤农”等现象,虽然和市场经济有关,但想必更大程度上是和政府制定政策是否可行、干部是否作为有关。让干部再下地劳作,再体验那种雨淋日晒的辛苦,想来,心里会多一些真正的悯农情感,做工作时,也就会多些真心真意,解民困时也能深知刻不容缓了吧。转变作风,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等等也就不会只停留在口头上了。

最后,机关干部偶尔下乡种地,回归自然,劳动筋骨,不失为一种时尚的休养方式。相比整天忙于奔走在饭局之间,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要来得健康、来得有意义得多。比起每年找处“红色根据地”去休养身心,还美其名曰“缅怀历史”,抽些时间下乡种地更加有实际意义,既真正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还能赢得群众认可的掌声。一举多得,值得广大干部效之、行之。

官员下乡种地只不过是“农家二日游”

据《重庆晨报》报道,从今年开始,重庆市南岸区万名机关干部又多了一项新使命。每名干部都要自己出钱租赁老乡的1分土地,每年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在承包地上耕作。为了不耽误正常工作,种地时间大多选择在周末。干部下乡种地是一项硬性规定,要纳入干部年终考核。

当地官员解释称,下乡种地是为了让干部“沾地气”。而所谓“沾地气”,一是让干部多下基层,多和群众接触,和群众建立感情;二是干部亲自下地劳作,可以体验生活、磨练意志。

这样的初衷自然不错,可“基层群众”所涵盖的可不仅仅只是农民,还有城市的普通工人、白领、职员。而这些人,官员们在日常工作中都可以接触到,足不出户就可以“和群众建立感情”,有什么必要非去下乡种地呢?如果说一定要亲身体验种地才能和群众建立感情,那岂不是三百六十行,都要去一一体验才行?

“磨练意志”的理由也很缺乏说服力,种地也是一门职业,和其他工作包括公务员工作的区别,只是劳动方式不一样而已。如果公务员的工作都不能磨练意志,那也就别指望种地能磨练什么意志了。

从操作层面讲,利用周末下乡种地,看上去似乎不会影响官员的本职工作,其实不然。官员的工作并不仅仅体现在工作日之内,很多部门、很多岗位的工作往往具有连续性。在这种情况下,官员牺牲休息时间去种地,恐怕不一定能平衡协调好本职工作与种地之间的关系。更何况,这样的强力推动官员下乡,也是侵犯官员的休息权。连自己的权利都得不到保证的官员,未必能够很好地善待群众的权利。

尽管每年下乡一个月是“硬性规定”,但高昂的监管成本也不能不考虑。监管的标准就很难制定,如果只是以官员下地凑够天数为准,那很容易变成“农家二日游”,地没种好,还有骚扰老乡的嫌疑。如果要看种地的收成,可官员一年才去一个月,还是断断续续的周末,这收成怎么保证?一旦监管失灵,万名干部下乡“沾地气”的行动,很可能又会演变为一次声势浩大的折腾。那样的话,还不如把1000元的承包款直接给百姓扶贫了事。

其实,官员本来就是脱胎于具体的诸如种地、做工等活动,而专门从事行政管理事宜的人群。如果提拔官员需要考量他和特定群众的感情,直接提拔有农村种地经验的官员即可。

现在,有些机关干部确实作风很有问题,然而,让官员“沾地气”不是机械地让他们下乡种地,而是,要充分保证民众的监督权和考核权。当民众的监督真正有力的话,哪个机关干部又敢不“沾地气”。其实,这一方面有现成的法律和制度,一方面从中央到地方也是三令五申,不知道重庆市南岸区为何对“万名机关干部下乡种地运动”情有独钟呢?

“干部下乡种地”怎能搞一刀切?

重庆市南岸区为什么要把坐机关的“官老爷”们赶到田地里当“泥腿子”呢?当地官员说这主要是让干部“沾地气”,具体目的有三:一是让干部多下基层,多和群众接触,和群众建立感情;二是干部亲自下地劳作,可以体验生活、磨练意志;三是缩小城乡差距,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

不可否认,重庆市南岸区这么做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现在,不少机关干部两眼朝上,脱离群众,不知民间疾苦,逼他们下到基层,不仅使他们能体味到老百姓的辛苦,更能让他们在“下沉”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真实民情,从而引发内心震动,最终改变工作作风。

但在笔者看来,如果让所有机关干部都一律下乡种田,显然是不科学的。其一,现在的机关干部一般都是科班出身,所学的专业各不相同,有人学工业,有人学师范,有人学营销,有人学工商管理,当然也有学农业、林业、畜牧的,你让涉农专业的人下乡种地,那肯定是如鱼得水;但是,你若让对现代农业一窍不通的也下乡种地,他能种出高产地吗?他种的地能发挥示范效应,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吗?隔行如隔山,要是因毫无经验糟蹋了地,不仅农民会笑话,自己也憋屈,那岂不是适得其反?

其二,机关干部每人都有自己分管的具体工作,有管工业的,有管农业的,有管政法的,有管环境的,有管教育卫生的,如果让不分管农业的机关干部也下到农村种地,他就是把种地的学问研究得很深,变成个现代农业专家,那又能怎么样?顶多在这一活动的考核中获得领导的好评而已,可对本职工作却没有多大帮助,甚至还是一种严重威胁,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铆足了劲儿学种田,那钻研本职业务的时间就短了,这不等于是在做无用功吗?

因此,笔者觉得,重庆市南岸区正在开展的“干部下乡种地”活动有必要进行调整,不搞“一刀切”,而是结合机关干部本身的专业、分管工作“量身”选择合适的下基层岗位,譬如涉工的就下车间当工人;学食品检测的就到菜市场帮营业员卖菜;分管教育的就到学校去当编外班主任……这同样能让干部接触群众,体验生活,改变工作作风呀。

机关干部确实要多下基层,但怎么个下法,是门大学问,如果不因人而宜,就算搞得轰轰烈烈,那实际效果也不大。

建言

干部下乡种地

要做到“三戒”

重庆南岸区组织机关干部下乡种地,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对于干部体验生活、磨练意志、密切联系群众,在一定意义上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若没有相应的制度去规范和约束干部下乡种地活动,可能会适得其反。个人以为,干部下乡种地要做到“三戒”。

一戒公车下乡种地。公车下乡种地一旦成风,不但加重了公共财政的支出,也会在农民中产生不良影响。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干部下乡种地,则成了脱离群众的反讽。因此,有必要出台规定,干部下乡种地一律乘坐公交或长途客运。

二戒下乡种地演变为现实版“开心农场”。重庆市南岸区组织机关干部下乡种地,规定必须利用双休日。如果一些干部双休日带着老婆孩子、亲朋好友,带着旅游的美味佳肴,在自己的“开心农场”里,大块吃肉,大杯喝酒,被委托照看干部租赁土地的农民,会如何?因此,干部下乡种地,还应有相应的行为规范约束。

三戒下乡种地收入归干部所有。据报道,干部下乡种地,按照每人1分地的土地租赁给单位的干部职工,租赁土地费用标准是1分地1000元,费用由干部自己出。既然是由干部付钱租赁农民土地,是不是收入也该归干部所有呢?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收入应该归出租土地的农民或村集体所有。这是因为,干部下乡种地是为了建起示范地,并最终将示范地归还给农民,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干部下乡种地的土地租赁关系,非同一般意义上的土地租赁关系。这方面也应该有明确规定。(杨金溪)

网言网语

网友一:措施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执行起来容易走样:无非就是让干部出钱而已。另外,干部有时间下乡,那说明什么?闲的,有闲时间。由此推断:干部还是人浮于事。精简吧。还有:农民就是种地的,干部就是好好服务的。各有各的事,分工不同。

网友二:好政策,最好向全国推广,这样做,可容和人民与领导之间的感情,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拥护。

网友三:不论做什么,都有人批评的。这是很正常的,这说明别人关注了,再怎么说也比无声无息强吧。还有,一个厨子,无论如何也做不出一道让所有人都爱吃的菜来。我还是支持重庆南岸区万名干部每年下乡种地,纳入年终考核!

9.下乡驻村工作总结 篇九

A办事处于2003年12月15日正式成立,办事处成立后处党工委非常重视下乡驻村工作,本着“驻村不增员、帮民不扰民”的原则,以“干部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为目标,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这一中心,抓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关键,充分发扬“四实”作风,扎实开展了驻村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推进我处各村经济发展。

一、基本情况A办事处下辖7个村委会,2个村民小组,有市派工作组5个、8人。年初处党工委为加强驻村工作,特成立了A办事处下乡驻村工作领导小组,由处党工委书记任工作组组长,党务副书记和市派工作组组长任副组长,处党工委根据《B市第三批干部下乡驻村工作安排实施意见》制定了我

处下乡驻村工作安排意见,具体安排了我处驻村工作并从机关各科室抽调52名机关干部进驻到7个村委会、2个村民小组,现我处共有市派工作组5个、8人,处派工作组7个、52人。

二、开展工作情况

1、深入开展十六大精神、十六届三中全会及区、州、市党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各驻村工作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各村实际,切实担当起了宣传员,积极主动地与所在村组党支部密切配合,做好宣传并组织学习。同时各驻村工作组按照处党工委的安排,积极组织广大村民围绕十六届三中全会展开大讨论,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精神。

2、各驻村工作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区、州、市关于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斗争的方针、政策,组织各村村民开展了农村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各驻村工作组积极与各村党支部、村委会配合,协调各方关系分别请市党校等有关人员为各村村民,进行反邪教有关知识的讲座,全处在农村反邪教警

示教育活动中共办培训班15期,参训人员3820人,通过学习教育,使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邪教、反对邪教,进一步将各村领导干部、党员、团员、农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州、市党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上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

3、广泛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切实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各驻村工作组结合新形势、新任务,按照办事处党工委“三级联创”工作的安排意见,针对所驻村“两委”班子现状,协助村“两委”召开班子会议,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确定创建“五好”村党支部的级别及创建措施。同时协助村“两委”班子制定2004年党建精神文明及经济发展计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职责明确。同时为扩大“五好”村党支部创建的实效,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处在全面继续深入开展“党员承诺服务区”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在各村又开展了“党建系列教育月”活动,在个别村组开展了“四

培养”活动等,各驻村工作组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协助村党支部加大对党员的教育培训,积极参与到各项创建活动中,加强了村党支部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

4、切实抓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各驻村工作组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为下乡驻村的最终目标和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家入户,摸清所驻村的基本情况,掌握每个农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帮助农户理清发展思路。各驻村工作组结合我处实际和各村的自身优势,组织村民重点围绕城市经济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主要内容进行讨论、座谈。驻村工作组协助所在村理清发展思路并最终确定各村要围绕城市扩容实现由以种植业的农业产业结构向以二、三产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并面向市场需求,调优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为广大村民增加收入打好基础。一年来我处各驻村工作组给全处村民提供致富信息42条,转移农村劳动力283人,提供保洁,家政等就业岗位53个,有重点地转移和安置了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5、积极化解农村各类矛盾,做好农村稳定工作。各驻村工作组充分发挥“信访接待站”的作用,协助村“两委”构建信访网络,疏通信访渠道。各驻村工作组深入农户家中,了解群众疾苦,全面掌握所驻村生产、生活状况,尤其要到问题多、群众意见大,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多的群众中去寻找问题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一年来市派工作组共解决各类矛盾纠纷80件,其中一般性群众纠纷73件,上访事件7件,协助解决重大信访件1件,有效制止了一批上访事件的发生,确保了一方稳定。

6、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不断深化“两公开”工作。各驻村工作组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级组织工作规范》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协助村“两委”班子在充分针求意见和讨论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了“四民主、两公开”

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日”活动,使“民主日”活动成为解决一些焦点问题的有效载体。二是协助村“两委”按办事处要求每季度做好财务、政务两公开工作,并督促所驻村做到一事一公开,随时发生随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逐步推行依法治村和实行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四民主”管理模式,教育启发农牧民群众

上一篇:交通综合执法整改方案下一篇:描写秋雨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