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2024-09-04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共12篇)

1.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篇一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学习总结

曾仕林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一书没有空头理论的繁琐分析,就像你身边有一位共事多年的挚友,向你倾诉他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烦恼、经验与教训,和你一起分享他教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其魅力在于真实、朴素、实效,还在于可操作性强,让人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去做。

《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一书在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困惑为载体,将每个问题以现场写真、问题诊断、理论点拨等方面深入解剖,为老师们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盲点。统计教学中的问题:如何有效开展统计教学?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要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例如:统计商店一个月内几种商品的销售情况,并对这个商店的进货提出你的建议;全球水资源的匮乏的事实众所周知,请学生对自家或学校的用水情况进行统计,并提出节水的合理化建议等等,让学生对身边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展开调查,并能够结合所得数据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与预测,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和同伴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统计的作用,逐步树立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一书围绕“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与教学研究”三个板块展开,通过若干个话题展开讨论。没一个问题的讨论,采用逻辑实证思路,从四个层面具体展开:问题呈现——再现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诊断分析——用新课程理念分析诊断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拓展研讨——提出值得进一步思考、探究的新问题,以启发读者进一层的思考探索,把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引向更深、更新的层面。

通过学习,我针对课堂提问有以下几种想法:

一是要有总体设计。课前,老师在深入钻研教材,弄清问题实质的前提下,紧紧围绕中心,针对重点难点,着重设计几个关键性的提问,这些提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二是要选准突破口。提问,最忌大而空和细而浅,因为二者都不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应把突破口选在一个牵一个而发动全身的关键上。

三是要给思考时间。提问之后,要让学生动动脑筋,想一想,尔后在适当时间回答提问,以期达到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积极性的目的。

四是要注意最佳角度。应该从针对学生实际疑难,开扩学生的思路,落实文道统一三方面去考虑。

五是要有应变能力,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有错误是正常的事,教师应能对学生的答案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判断,从而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新问题,就能上出一堂生动活泼的课来,这是教师应变能力的反映,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表现。

总之,通过培训学习《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对于提高我的现代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起到参考和借鉴。

2.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篇二

1 产生的背景

1.1 国际上,自金融危机以后,银行控制了对中小企业的小规模贷款。

这是由于中小企业运营及财务状况不良,银行内部体系又遭受重创,监管要求提高,加上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滞后,银行发放高风险贷款的意愿降低。但是,随着借贷商业模式和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创新,中小企业借贷融资市场的门槛会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影子银行”加入到这场竞争中。美国P2P巨头Lending Club已在纽交所挂牌交易,每年都保持着迅速增长势头,说明该模式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1.2 我国P2P的产生其实是金融压抑下的必然性需求,没钱的想要变有钱,有钱的想要更有钱,是两者交叉之下的行为,P2P有其合理生存的逻辑。

我国的利率非市场化以及资源配置极度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社会的共同问题,加之个人贷款业务审核过严,手续过琐,极大地压抑市场需求。因此,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在互联网时代将个人闲散的资金对接给中短期需要的企业和个人,P2P金融应运而生。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P2P是舶来品,我国P2P与英美发达国家相比,与传统银行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这也是P2P平台问题不断的根本原因。

2.1 约束机制不健全

2.1.1 约束P2P平台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只有一部2015年7月1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只是明确了P2P网贷企业和P2P网贷业务的合法地位,没有提及准入门槛。现阶段P2P网贷行业还处于草莽丛生的快速发展期,缺乏指引和规范。

2.1.2 长期处于监管空白

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部门、金融监管与第三方监管缺位、监管手段落后。

2.1.3 行业自律组织约束力有限

2016年3月25日,P2P最高规格自律组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NIFA)在上海成立,但它的主要职能只是推动机构业务交流和信息共享,强化道德意识,营造诚信规范发展的良好氛围。它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能,没有强制约束力。有的平台入会只是作为一种宣传手段或为其平台信用背书。

2.2 风险控制不力

2.2.1 信贷业务缺乏有效的风控机制

由于P2P平台起步于网络而不是金融,因此无论是风控机制还是金融人才储备都落后于传统金融机构。为控制风险,多数P2P平台采取分散投资、组合贷款、线下审核等措施,但这些都无法与传统金融业成熟的风控模式相比。

2.2.2 没有可靠的征信数据作为依托,缺乏大数据的对接

央行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已经成为传统金融授信或放贷的重要依据。P2P平台需要借助央行的征信系统控制风险。但由于其自身存在诸多问题,短期内难以纳入征信系统。

2.3 运营机制不正常

2.3.1 自身运作不够规范

由于运营的方式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且长期缺乏必要的监管,P2P平台自身运作不够规范,公众无法将从事诈骗等犯罪活动的平台与真正的P2P平台加以区分,导致P2P行业一直以来就被指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虚假骗贷等,造成P2P平台的信任危机。大多数平台不规范,不合规,导致长久以来劣币驱逐良币的势头越来越明显。

2.3.2 缺少资金和金融人才,P2P营运成本较高

传统金融已经积累了巨额财富和大量金融人才。P2P行业刚刚起步,人才短缺,资金实力较弱。平台营运成本包括网站的建设成本、营业成本、获客成本,有关数据统计一个中等规模的P2P平台建设成本在60万到100万,一年的营运成本在1000万左右。

2.3.3 刚性兑付问题迟迟没有解决

刚性兑付其实就是保本问题,各家平台在上线之初为了吸引投资人的眼光,很多人都打出了保本短期高息理财,很多人都在说为前一个项目提供保本服务,就为为后面的投资人埋下了踩雷的风险,平台多次垫付,未免不是拿新投资人投资的钱补上一个漏洞。这可能就是一个庞氏骗局的开始。如果平台一旦允许了坏账的发生,就不需要用其它资金填补资金缺口,如果拆东墙补西墙,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平台发生系统性风险,整个平台就会跑路。

2.3.4 平台资金和投资人资金不能完全分离

投资人资金应该严格交给第三方支付平台管理,这样做从根本上杜绝了平台任意挪用投资人资金的做法,让投资人安全投资。但银行不愿意对资金托管,因为银行重建或修改系统成本较大,而且P2P已成为银行竞争对手,银行也会拒绝或提高托管成本,目前真正在银行资金托管的平台数量屈指可数。

3 对策

3.1 借鉴与学习成功经验

3.1.1 借鉴美国P2P成功经验

如学习Prosper独特的价格信用风险评估体系、融资能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平台业务(Prosper Daily)。

3.1.2 尽快发布行业标准

随着P2P借贷市场行业联盟和自律组织的出现,及联盟内部企业交易数据的积累,行业内部标准将会趋向统一,整个P2P借贷行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将会进一步完善。2015年12月28日开始,银监会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里面提到的内容会影响平台未来发展前途。

3.1.3 寻找风投机构、国资企业、上市公司投资

参考美国模式,逐步同投资机构合作。如果P2P公司解决了不良贷款率的问题,降低到3%以下,随着规模的扩大,其将会吸引投资机构入场,为P2P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包括投资银行、财富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国资企业财务公司、上市公司等具有雄厚资本实力的机构。

3.2 加强自律和他律

3.2.1 P2P平台要立足长远,加强自律

作为平台,应该认识的P2P在我国有很大的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为我国人口众多,改善性逐渐消费增加,经济发展平稳,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资金的需求增加,所以平台从战略出发,从长远谋划,不唯利是图,应该把投资者资金营运好,为他们开发好产品,加强风险防范,并在有关权威媒体上公布真实数据,增加平台透明度,取信于广大投资者。

3.2.2 对信誉好的企业发放牌照

业务许可是我国金融行业一直以来的运作体系,在银行脱媒之前这种体系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做出了很大贡献。未来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各种非传统金融机构大量涌现,且面对金融脱媒这个大背景,金融牌照也应该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相应的有所增加。因此,未来对P2P网络借贷发放牌照将成为国家监管的主要手段。

3.3 积极开展金融创新

3.3.1 开发期限短,年利率较高的小额信贷产品,降低平台与投资者的风险

投资者追求风险低、收益高的产品,目前平台数量众多,为了吸引客户,平台发放短期,年化收益高的产品是应该不错的选择。由于时间短,借贷人变化小,年化收益率除以月数后的月利率不高,加之贷款额少,还本付息一般不会困难。不少小平台在这个方面非常成功,“小而美”的标的一上线在很短时间就满标。整个平台营运状况良好,很少出现逾期现象,在投资者中口碑好,信誉度高。

3.3.2 积极争取平台资产证券化

由于多种原因,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缓慢,P2P可以通过ABS(资产支持型证券)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宜人贷首笔ABS已完成发行,打包2.5亿精英贷资产,这也是平台拓宽资金渠道创新举措。

3.3.3 控制借贷数额,不要过多投资到某一地区和某一行业

为了防止贷款人经营不善,或遇到经济下滑,或遇到区域经济调整,或行业遇到供给侧改革这些可能事件的发生,必须要控制平台单个标的的金额,不能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更不能把更大的标的拆分,也不能把贷款集中投放到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避免出现到期还本付息困难,影响平台声誉,甚至拖垮平台。

3.3.4 逐步走向村镇,满足农民小额信贷需求,逐步面向个人,为信用消费服务

中国农村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平台可开发支农贷款,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大量劳动力人口对资金的需求。目前P2P平台上借贷资金还是以企业经营为主,信用消费为辅,但在未来,参考美国Lending Club的商业模式,P2P可以提供12%左右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面对20万亿的信用消费市场,P2P行业严格充分准备。

4 结束语

2016年是行业最为关键的一年,各类监管呼之欲出,随着P2P专项整治进一步推进,P2P平台野蛮生长时代即将结束,良币驱逐劣币的时代即将到来,理财人更加成熟与理性。优质健康、规范透明的P2P平台的春天也随之即将到来。

摘要:我国自2007年在上海诞生了第一家P2P以来,尤其是2013年随着余额宝出现,投资者逐步认识了互联网金融,P2P发展迅猛。P2P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e租宝等金融案件接连发生,投资者对这一互金模式产生了质疑,有投资者觉得要远离“P2P”,所以有必要对这个金融创新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期P2P这一普惠金融能健康发展。

关键词:P2P网贷平台,风险控制,金融创新

参考文献

[1]邹志鹏.P2P借贷网络平台分析[J].中国市场,2012(2).

[2]黄震,何璇.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风险及防范[J].金融电子化,2013(2).

3.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篇三

1.角色转换到位

目前,我国小学课堂教学中,广大人民教师都能够转换角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多数教师从过去的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中走了出来,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明显增多,自己拼读、自己读书的机会多了,读书的形式也较为多样。例如:让学生自主读书,同桌互读,让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段落,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模式改变合理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言堂”“满堂灌”,教师大都摒弃了这种教学方法,从原来的一味重视答案、结果转变为现在的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教学倾向准确

我国实行新课改以来,小学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基础能力。没有地基的楼房是空中楼阁。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汲取知识,教师教学倾向转变,不再采用之前的“一堂过”,而是重视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注重学生识字、记字、写字的能力。另外,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多方面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脱离课本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知道教学方式的翻新,脱离了文本,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及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以至于有些课堂,学生连字都没有识全、句子都没有读通,教师就急于求成地让学生开始漫无边际的想象。其次,部分教师上课不以学生的知识能力为基础,不以文本为凭借,很随意地向课外拓展,任凭学生不着边际的讨论等。这样的一堂课下来,学生可能都不知道课本讲的是什么。

2.热闹且低效率的教学课堂

新的课堂理念要求师生民主、平等,努力使学生乐学、爱学,有主动学习的欲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课堂上很热闹,教师学生乱哄哄打成一片,学生玩好了,教师也很轻松地上完了一节课。下课后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多半哑口无言,教师也很无奈。教师应该思考为什么课堂气氛热闹了却没有提高教学的质量。

3.放任自流的教学课堂

合作学习是新理念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然而现实中,一些教师往往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急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一两个人的表述和讨论题目相关,其他人则把小组合作学习视为聊天、开玩笑的大好机会。小学生天性爱玩,并没有较强的自制力,教师如果不加以遏制,则会让学生更加放任自流,无法学到必要的知识。

4.无讲解的教学课堂

探究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归宿,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探究学习的根本目的。所谓探究是要求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一起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学习时,教师该引导的不引导,该讲解的不讲解,导致学生们漫无边际地胡乱表达。无讲解的教学课堂,学生们无法从老师的口里得到新的启发,学到新的知识。

三、基于小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加强课前准备工作

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明确地了解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以免无法正常教学。其次,准备上课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以便授课过程中可以形象地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再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同的知识传授,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眼球,确保知识的传递最大化。最后,准备课堂上针对性的练习题和典型的例题,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消化知识。

2.讲究教学策略

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幽默感,一个谈吐幽默的教师往往给学生以信心感,容易博得学生的好印象。教师教学中幽默的语言可以打破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又不至于让课堂秩序混乱,也不会让学生开小差,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极大欲望,让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受到启迪和教育。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想办法在课堂上尽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这就包括一些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要充分肯定小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即使答错了也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懂得书本联系实际,从小学生身边的事物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更好的学习。

4.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定符合学生的游戏,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发展自己的空间。在教学课堂上,把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尽可能地形式多样化,如,用图片、影片等有新意的方式来吸引学生。

4.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篇四

本堂课程的主题是问题诊断与解决问题,有比较高的实用性,我平时的工作正是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为期两天的课堂学习,有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学会探寻工作问题的根源,而不仅是关注问题表象。

在平时的工作中,因为自己的工作经验不足,思考不够深入,看问题总是浮于表面。正确响应问题的方式应该是:发生什么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到底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可能的解决办法?如何解决?阻碍问题意识最大的敌人就是:差不多、没关系、没办法、好面子、官本位。

例如在串货号的问题中,以前总是机械的统计数据,汇报数据,至于串货号的原因,有没有办法可以避免,是没有认真考虑过的,认为串货号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换条码是一个纯人工的作业,有人工参与一定不可避免的会有错误产生。这种错误的观念一直到今年才有变化,串货号的货品有自制产品和外协产品,自制产品是仓库条码组的员工自行穿挂,通常错误也比较多,再进一步思考原因有:

1、自制产品基本为西服、大衣,该类货品颜色款式区分不大,员工不易从外观区分不同货号货品;

2、现有系统中,车间和仓库交接只能核对总数,不能核对细节;

3、员工责任心欠缺,没有正负激励,对于差错根源的产生没有追究,没有处罚。

在经过部门的领导的指导后,现在对于每次的串货号差错,都尽力追踪到问题产生的源头,对于无法查明源头的问题,也及时报备到负责主管,引起主管重视,在平时工作加强监督和宣导工作,加强员工责任感。对于现在车间和仓库交接的系统的缺陷,也要积极建议是否可以加以升级改进,纠正人工入库偏差。

发现问题的最终目的不是问题本身,而且如何避免问题的再次产生,所以必须要追究问题的根源才能拿出解决对策。

二、科学管理:掌握问题分析的工具和方法。

运用科学、优选的对比法找出问题最可能的原因与机会,经由事实分析找到原因,然后在事实基础上审核可能的原因。首先所关注的问题与观察到的事实是什么?再全面辨识及发掘可能的原因,并比较诊断事实每一个可靠的原因,最后选择最可能的原因。

老师在这里介绍了一个比较实用的工具就是因果链,即以鱼骨图的形式,先界定问题产生的所有原因类别,再各个原因类别内穷举各要因,最终确认大、中、小要因,确定解决策略。

在确定原因的阶段,原因的再分析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盲目确定原因只能是与良策背道而驰,在不明确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原因再分析才能正确界定原因。

老师在举例环节,有一个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实例:问题是,在“十一”期间,售后服务部货品返修周期过长,引起门店不满。在原因分析中,有一条是品控部对于产品生产质量把控不严,导致产品返修率增高。

如果原因是产品质量问题,则返修率高应该持续在整个销售季节,在特定的“十一”国庆环境中,最主要的矛盾应该是工厂放假,导致返修时间延长,那么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则不是引起门店不满的要因。

如果在原因分析中,没有正确确定引起问题产生的原因,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三、科学管理:掌握运用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有效手段。

高效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步骤:

1、明确问题产生;

2、产生可选方案;

3、评估可选方案;

4、做出决策/选择方案;

5、实施方案;

6、事后评估。

头脑风暴方法是日常工作中常用和有效的问题解决工具,头脑风暴法要遵从一定的原则:

1、提倡自由发言,畅所欲言,任意思考;

2、禁止批评和评论,也不要自谦;

3、目标集中,追求设想数量,越多越好;

4、鼓励巧妙地利用和改善他人的设想;

5、与会人员一律平等,各种设想全部记录下来;

6、主张独立思考,不允许私下交谈干扰别人思维;

7、不强调个人成绩,以小组的整体利益为重。

我们部门也多次采用头脑风暴法解决问题,在我参与的几次头脑风暴中,有些是不太成功,主要有几个原则没有遵守:参与人员没有独立思考,容易人云亦云;批评评论他人的设想;主持人没有激发参与人员的积极思考性,导致没有达到设想数量。而且主持、书记、设想的数量也没有事前明确规定,过程和结果都不是很理想。

头脑风暴法不是一群人开大会,要遵循科学的原则,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心得体会

问题的发生不是最糟糕的,发现不了问题,或者发现问题不去解决才是最可怕的,我们不能以“那不是我的问题”“那不可能解决”“我也没办法” 等消极的想法回避问题,必须养成问题意识和改善意识。

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中,因果链,原因界定和原因再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找出原因,头脑风暴法则是常用的产生问题解决方案的方法。

日常工作积累经验,培训课程教会科学方法,两者的合理结合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能。

杨聪

5.课堂教学的问题与诊断心得 篇五

四完小:那顺其木格

这学期我读了《课堂教学的问题与诊断——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与解决策略》一书,书中从研究课堂问题诊断技术的意义和作用、课堂问题诊断的含义、课堂问题的用途、课堂问题研究视角:趋向“整合”与“平衡”、课堂问题与教学诊断的技术、课堂教学问题的几点心得和典型案例分析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通过书中的案例分析,我明白课堂教学问题与诊断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为了查清教师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问题与评价进行“临床诊断”,对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分析学生、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程序、反思研究教学等等方面做出问题透视,分析问题的所在及其因果,判断其价值,总结提出具体改进意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其次课堂教学问题与诊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通过课堂教学问题与评价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教师教学中去运用。也可把自己的经验总结概括形成理论。如此循环反复,教师的教学业务素质必然会获得很大的提高。通过学习,使我发现了我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相信,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学习,我会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努力改正自己的不足,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实践。

6.克与千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并掌握估算20个苹果有几千克的方法,会估算生活中常见物品的重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实验、动手操作等方法经历估算20个苹果有几千克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估算物体重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

重点:会估算20个苹果的重量

难点:掌握估算20个苹果重量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两个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昨天老师交代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一些物体的重量,谁愿意交流交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克与千克的有关知识,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1、探究1千克物体各有几个

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 生:苹果

师:谁知道1千克苹果有几个?

同学们有的说2个,有的说3个,有的说4个,有的说不知道...师:想确切地知道有几个,怎么办? 生:用称称

三、探究新课

1、动手操作

师:请各小组来称一称你们带来的水果1千克分别有几个

各小组分别称出1千克有几个苹果,几个梨子,几个桃子,几个桔子

2、小组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4个或5个苹果1千克,4个梨1千克,5个桃子1千克,6个桔子1千克

3、填表格

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之后,学生填在表格里。

4、从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

1、同样是1千克,不同的物体个数不一样;

2、即使都是1千克苹果,有的是4个有的是5个,个数也不一样 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苹果大的1千克的个数就少,苹果小的1千克的个数就多。

四、再探新知 师:(多媒体展示)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算一下大约重多少千克 教师打开袋子,请一个同学数出20个苹果。教师提着20个苹果在教室里一边走一边请同学提一提,然后回答。生:我估计这袋苹果有4千克,因为我的书包有3千克,这袋苹果比我色书包重,所以我估计有4千克。

教师表扬,继续请学生发言。

师:可以用我们刚才学习的知识解决吗?

生:我们刚才称了4个苹果1千克,20÷4=5,所以这袋苹果有5千克。生:刚才还称了5个苹果1千克,20÷5=4,所以这袋苹果有4千克。师:一袋苹果一定是4千克或是5千克吗?

学生思考讨论后发言:如果都是大苹果,20个苹果就比5千克多,如果都是很小的苹果,20个苹果就比4千克少。

教师肯定后总结:同学们思考非常正确。有的苹果大有的苹果小,20个苹果的重量是不一样的。但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的苹果都是4个或5个1千克。所以20个苹果是5千克或是4千克是正确的。

五、巩固练习

估计24个梨大约有几千克?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

课本106页第9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千克=1000克

7.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篇七

中职教育的职教特性明显, 为了更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 中职教师必须重视专业化发展, 积极寻找路径提升自己. 当前全国职业技术教育进入建构职教体系的新时期. 但是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学习上的挫折不仅容易使这部分学生丧失信心和进取心, 使得中职数学教学举步维艰, 困难重重.根据调查研究, 发现在所有的班级类型中, 幼师专业的女生班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比较多, 如果解决了中职女生班的数学课堂教学问题, 就能解决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部分问题. 本文从女生班级的特点出发, 分析女生学习数学的问题, 理性的分析女生班级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 以便于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加有效的学好数学.

二、研究对象分析

1. 中职幼师专业班级的专业特色及数学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 在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方面均与传统的普通高中数学教学有所区别. 这也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能对本校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感兴趣的、薄弱的环节进行强化和指导, 使学生所学的数学真正有用. 本文选取学校的幼师专业为研究对象. 幼师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 截止2015 年9 月, 在校幼师专业班级有13 个. 专业课程设置有声乐、舞蹈、幼儿心理学、手工, 专业课程设置多为文科课程, 需要记忆的内容多, 偏向理性的课程只有数学课程和综合理科.

2. 中职幼师专业班级的学生心理与性别分析

中职学生一般在14 到18 岁的年龄, 她们在生理发育, 情感发展方面都日臻成熟, 创造性思维活跃. 受过去失败的学习经历影响, 她们具有封闭的情感体验、和不稳定的人生观, 表现在行为上比较散漫. 在学习上, 表现为更多的重技能性.

性别心理差异, 习惯上指男女学生在个性、智能和成就等方面的心理差异, 艾根将之界定为“男性与女性之间影响教学与学习过程的差别”. 大量研究表明, 男女学生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不存在谁聪明谁笨拙的问题.

三、中职幼师专业班级数学教学的问题分析

1.中职幼师专业班级学生的现状

(1) 厌学问题.

(2) 学习习惯问题

单位: %

从两项核心数据看,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存在问题, 学习习惯差, 导致学生数学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进入恶性循环.

2, 中职幼师专业班级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差

由于学生本身对知识理解以及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不足, 导致学生进入“听不懂→学不会→不会做→听不懂”的循环圈. 因此, 学生根本不能提升学习能力, 只能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

四、解决中职幼师专业班级数学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

1.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因“水平”施教

中职女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兴趣不足等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增强针对性, 调整教学难易度, 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实施数学教学.

首先, 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 降低教学难度.通过应用数学理念引领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教学内容兼顾初中教学知识, 不仅教学高中新内容新思还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数学, 最大程度实现“因水平施教”.

其次, 针对学生的几个方面能力, 实施专项提升.在教学中首先面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差, 从因式分解入手, 解一元二次方程到解方程组, 从指数运算到根式运算, 帮助学生解决基础计算问题.

第三, 在新课教学中, 调整教学内容难度. 从情境创设入手, 以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讨论中不断探索, 构建新知识体系, 遇到难点加以点拨, 突破难点. 然后以整章为教学单元, 解决知识结构问题.

2. 改变课堂教学的评价模式, 增加学生数学学习信心

评价必须能够反映学生在一阶段学习成就和进步, 实现激励目标, 能准确体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困惑, 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过程, 自己总结思维发展过程, 及时调整. 在原来的考试评价基础上增加过程评价. 考试主要考查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通过课堂过程评价及学生互评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通过多种评价方法, 实现对学生的细致了解, 尤其是过程情况有利于及时对学生加以约束帮助学生调整.

3. 针对女生学习特点, 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共同提高

在幼师专业班级课堂教学中明显有活泼的气氛, 她们平时主要训练声乐、唱歌、舞蹈, 也使她们在数学课堂上养成了积极参与活泼的特质. 所以在教学中适当改变教学模式, 让全班参与数学学习, 利用团结性让大家共同参与课堂学习, 共同提高. 通过建立小组、培养好合作小组成员、合作交流等多种渠道实现班级学生的互帮互助学习.

参考文献

[1]方芳;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3) .

8.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篇八

一、产生问题、引出策略

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首要的是让学生感知问题的存在,在求知识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平衡状态,让学生有这种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情境,产生问题,是数学教师常用的方法。因此结合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将使学生产生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引发其探求知识,产生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学生解决问题时策略的获得,不是我们教师想当然的,尤其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采取的策略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要巧妙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指向性、明确性,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解决问题、形成策略

解决问题法的第二阶段是学生在感知问题的基础上,将问题进行交换,假设处理,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或练习等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目的。该阶段的中心环节是解决问题,其核心是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能力品质,即形成策略、发展智能。

在信息变换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新的假设,通过一系列新的假设使原来不熟悉的数学问题转变成一个能用已知的知识或用即将学习的知识加以解决。

例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的教学中,教师先进行如下实验:把大杯的橙汁倒入小杯的的橙汁中,两杯的橙汁数量相等了。向学生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顺序,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倒回去的策略,请学生上台亲自演示倒回去的过程。在倒来倒去的过程中,为学生之后采取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引导学生分析现状,倡导学生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果汁倒过来和倒过去的过程,从而达到展示其思维活动的过程,同时亦暴露其思维活动及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不断调整引导的方式,不断诱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其思维的闸门。

问题经反复实践,检验变换而解决。学生仅是解决了某一具体的问题,但能否将问题进行抽象化使之成为一个问题的概括性的结论,巩固与强化所学的知识,则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因此必须加以强化才能使学生充分认识,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系统化、网络化。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在教完例1和练一练的习题1后,让学生进行比较,这两题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这两题的共同之处是应用题中都有两个不同的事物,都要通过替换的策略,转化为一种事物。不同的是在替换之后,例1的两个事物替换后在总量上并没有变化,但练一练的习题1在两个事物在替换后,总量上发生了变化,这也就是教学的难点。对于这样的问题该引导学生展开充分讨论,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地让学生展开联想,使学生所归纳的内容不断充实、全面,最后达到精练、系统科学、网络化,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从无序状态转入有序状态而储存于知识的网络之中。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如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学生已形成的策略框架,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意识的提高与发展。

三、深化问题、提升策略

在策略的优化过程中,如果我们过早地把各种方法展示出来比较,让学生择优,引导他们通过体验和感悟后,选择最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中,例题中的两个事物既可以互相替换,怎样选择都没问题。在教完例题后,教师可出示这样一题: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3枝铅笔和1枝钢笔的总价是10.8元。钢笔和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让学生试做。等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后,问学生你们是怎样想的?(把钢笔替换成铅笔来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把铅笔替换成钢笔的,为什么?教师小结强调“替换时要选择简捷的、更利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在策略的优化过程中,教师不能强制性地把自己认为最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应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选择策略的最优化。

传统的应用题教学通常是求得了问题的答案后就大功告成,很少有人在求得了正确答案之后还要引导学生追究这个答案的求得有什么实际意义。学生们正是因为习惯了这种封闭式的应用题训练,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有效的连成网络,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所学的一些技能和方法不能上升到策略的高度。这是我们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研究的大命题。

9.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篇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落实上述理念,新教材改变了传统应用题单独编写、集中教学的做法,把“解决问题”教学分散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教学过程之中,并将数学问题置于对话式的语言、生活化的情景之中,使应用题充满生命活力。作为一线教师,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到新课程下的“解决问题”教学,我们应该对传统应用题教学怎样“扬弃”,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准确把握,以提高“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一、问题情境创设需务本

许多教师对课标中要求“改变情境的呈现方式,让情境与生活紧密结合”已能很好把握,而对问题情境的核心要求“具有数学味与富有挑战性”突破不大,有的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追求形式,而忽视数学本质。要改进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重视数学本位与学生本体。

数学本位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第一切入点。无论哪一种教材,其例题的编制都是经过专家、学者认真思考,并结合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有序发展合理安排的,因此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其基点是要清楚问题情境的知识点和这一知识点在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改进教材情境或重新创设问题情境也应在不改变其问题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其次,问题情境必须是现实的、简约的、整合的,教师应该对各种基于生活的情境进行加工,让问题的数学信息便于学生观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尽快激活,而不是让情境牵引学生走向语文类或其他学科类的思考,这也是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本意所在。

学生本位是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要以学生为本,能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已经贴近学生的生活了,那就是以生为本。诚然,这是吸引学生自主学习十分重要的一方面,从心理学上说有认同感。然而,好的情境更应关注的是能否让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冲突,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们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教师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条件和机会,这才是真正的以生为本。而让学生长期停留在低起点的问题情境中,只能说是一种低层次的“生本”。

把握了“本”才能创新,才能让教师的创造性工作从形走向质。我在执教《分数应用题》时,先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分析,发现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基本数量关系类同,都是求一个数与它的几分之几的差(和)是多少。但相对来说,后一个例题比前一个例题要难理解一点,掌握了后一例题,也就突破了整堂课的难点。所以我把书中的两个例题进行合理调整,把重点放在了与例5类似的问题研究中,而把与例4类似反映部分与总量关系的问题放在练习中,这样集中精力打“攻坚战”,既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又能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然后我又对学生进行了分析,发现书中的例题对学生来说难度不高,而且单一化、封闭型的呈现方式容易封锁学生的思路,为使教学内容对学生充满挑战性,我结合当时情境(去师宗县上公开课)设计了如下例题。

1、出示信息。

这次全乡有许多老师来到了师宗,来之前,在选择旅行社时,发生了意见分歧,起因是由这样两组信息引起的(课件演示):

师宗县五一旅行社

师宗县国际旅行社 凤凰谷七日游

凤凰谷七日游 每人3200元

每人3700元 现降价1/5 现降价3/10

2、解读信息。

(1)看了这些信息,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口答)(2)现降价1/5表示什么?(学生口答后课件演示)(3)现降价3/10又该怎么说?(学生口答)

3、猜测。

根据上面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咱们师宗县的老师会选择哪一家旅行社?

以师宗县老师参加大会为主线,既富有现实意义,使学生在对情境的探索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了数学和实际的联系,形成了数学应用的意识,更重要的是,整个过程始终对学生具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解决过程重求实

比较传统的“应用题”与现在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其中的两个亮点。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把解决问题向前推进了两步:从收集信息、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使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信息、发现和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完整的过程,以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各种能力,而不是原来单纯的解题技巧和应试能力。二是问题解决过程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和应用意识的提高。在笔者为这些新变化大声叫好之时,也发现了我们有的老师过于“喜新厌旧”,出现了一些不良的教学倾向。主要表现在:

1、重开放轻提炼。

许多教师会放不太会收。如教学连乘应用题时,一教师首先呈现例题:

在对例题信息进行分析后,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方法。不一会儿学生畅所欲言,展示了各种解决方案: 方法1:8×10×3=240(人)。方法2:10×3×8=240(人)。

方法3:8×10=80(人),80×3=240(人)。方法4:10×3=30(人),30×8=240(人)。

可有一种教师预设的解决方案学生没能展示出来,教师又让学生探究再探究,学生还是想不到,教师只好自己搬了出来:8×3×10=240人,以此来展现方法多样化。得到众多方法后,学生就在教师引导下重点讨论每一步算出的结果表示什么,这些方法正确与否。最后使学生明白一个问题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但都是用连乘的。课至此转入巩固阶段,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可以发现,上课教师已经具备了开放的理念,但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以及这些方法的共性与差异、优点与不足在上课过程中缺少提炼,而这些,恰恰是过去传统题教学中最为坚实、最有成果的一环,也是我们当前教学中所应坚持的、继承的宝贵经验。没有提炼的课堂是浅显的课堂,是没有重点的课堂。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过眼云烟,而其中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时的分析、推理、归纳方法是形成学生认知体系的核心,是其以后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所在。

2、重形式轻内需。

有的教师为合作而合作,为操作而操作,只重外在形式,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在日常教学中,有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建立一种概念的表象,会让学生被动参与一些操作,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应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需求感。如当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不明确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画一画图来理解,在学生想说又说不明白时,让学生先相互讨论、交流,再来表述,而不是学生在教师指令下,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形式需要,为了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而被动地去操作、去交流、去合作。

教学艺术无止境,但实实在在始终是教学艺术的精髓所在,让我们在理解课改理念的同时,不断地思考如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得到发展。

三、问题解决训练要有度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少不了的是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巩固与发展,对于练习的内容要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做到环环紧扣,逐步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又要有一些变化式习题,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较强的思考性练习,以利于学生加强实践,促进知识向技能、智能方面转化。同时还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因材施教,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也就是说,练习要有一定的梯度、量度、效度、难度。

训练有度,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当前课堂教学中对这四个度的把握有一些明显的缺失:

1、时间不够,当堂练习成学生课后负担。教师们都知道,要有一定量的练习,才能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但新授时间过多了,在课上匆匆解决两题后就只好把后面的习题交给学生课后解决,这是现在许多问题解决课的现象。有的教师认为,现在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我认为一两次可能正常,经常出现就说明教师缺少时间与效率意识。我区扬思中学以教学常规的形式规定课的新授时间与练习时间,并持之以恒,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合理安排时间,加强当堂训练,必有厚报,这也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

2、书中习题不用,以自编高难、开放题为荣。在许多公开课中,教师对书中的习题弃之不用,甚至让学生连书都不用打开,只发给学生教师自己设计的练习纸,让学生完成自己编的习题。教科书是最直接的教学资源,一般情况下,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习题的处理上,重点思考在紧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如何来选择、整合与改编。如我在教学“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书后的练习进行了调整:先让学生完成习题4,解决“单价4元的书,23元、25元最多能买几本,还多几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书中没有的问题,最少增加或减少多少元,能正好把钱用完而没有剩余?从中让学生感悟有余数除法与整除除法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余数与除数之间关系的理解。而后又让学生解决书中的习题3,变动手做为抢答:四月份有30天,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学生有的从日历观察直接得到答案,有的用口算解决„„气氛热烈。接着让学生抢答五月份有31天,又有几个星期还多几天?这时除了刚才两种方法以外,学生又想出了总数加1,余数也加1的新方法。这个练习使学生充分体验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包括运用原有信息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也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总数与余数之间的关系。像这样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既抓住了本课的重点,又有机地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3、把情景串当成习题梯度。主题式应用题教学在现在的课堂中常常见到,它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得到信息,减少学生思维的时空跨度。但每一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情景串习题往往容易引起习题难度、梯度设计上的困难,教师需费更多的心思去考虑其习题安排的合理性。但是我们绝不能把一个情景串就当成习题梯度,让学生在简单的重复中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10.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篇十

通过学习《新教材教学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我获得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观念,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要准确把握《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涵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涵,一言以蔽之,就是“坚持一个理念,凸现两个转变,紧扣三维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 为核心理念,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道德修养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理解知识,进行理论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要转变角色和行为,与学生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师在与学生对话、互动中,首先是一个学习者,运用叙述的技巧,在课堂中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每一个对话空间里都能学会听到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陈述方式的声音,促进对话向深度发展。其次,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指导者;二是在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学习方法、疑难问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适时的建议与指导,以体现教育的“引导”和“塑造”职责。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让学生学得主动,灵活。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指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具有的或偏爱的行为和认知取向。它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而学习策略则是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本次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当前学校中普遍存在着的单

一、被动的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再次要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学生和教师彼此之间积极的关系;学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能多一些合作;学生之间没有过度的课堂竞争;以及良好的课堂纪律。

要做到上述几点,教师需要做许多事情。

1、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的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教与学必须要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学的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上要用中学生语言,幽默风趣,做到面带微笑讲课,要想达到有效教学,创设情景,形成问题,使学生愿意学思想品德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提出问题要击中思维的燃点,这样不但能对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醒,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学习热情激发起来,萌芽学习兴趣。

2、在挖掘教材上,我自己还需要多看书.特别是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教学用书,做到吃透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现在我也要继续根据学生现有思维,参与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再次,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先学后讲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1)设置疑难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2)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今后,自己要不断的学习新理论,教学中积极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对教师要求。

11.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解决 篇十一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如何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高效课堂?这些问题都让那些关注和投身教育事业的人们深深地思考。学校教育无法脱离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而学校教育的对象是成长中的人,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特殊性,它来不得半点“想当然”,更来不得半点“莫须有”。所有的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要建立在尊重人的自然发展规律上,只有充分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借此实现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

一、“问题解决式”的内涵解读[1]

随着“如何把教师与学生从机械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如何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等问题的讨论逐步走向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类型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而与之相对应的问题类型则是“是何”“如何”“为何”“若何”等,在课堂上,要根据知识的类型,选择适当的问题类型科学设计问题;而如果在教学中不能确立完善的知识坐标系,就可能导致课堂教学看人不准,知识讲解着力不均的后果。

为解决这一课堂教学的痼疾,各种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层出不穷,各个学校也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提出了极具个性特色的“校本化”教学思路。其中淄博市第六中学提出的“目标引领、问题切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适时点拨、当堂达标”的教学要求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这一教学要求的核心就是“问题解决”。“问题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这一教学要求与方式实现了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合作交流无缝隙,实现了课前问题预设、课上问题解决、课后问题梳理环环相扣无断层。

二、“问题解决式”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一)语文教学目标的再确定

“问题解决式”教学要求立足课堂教学实际,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地位。教师对课堂教学要有自己的规划与安排,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与指向。丹瑞欧·康波斯坦说“没有目标支持的行动,不是道德的行动,而是机械的行动,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由智力和意愿引导的行为”[2],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导致了部分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充满了一种天马行空的“浪漫”色彩。正如“这是真的吗?”栏目主持人黄西所言,“只管大胆胡说,从不小心求证”,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的确立与达成。因此,“无目标”“目标模糊”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时常出现课堂任务完不成,学生听“笑”不听课,学生听课不入心等情形。

“问题解决式”首先要求教师要确定正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并要以此目标来引领课堂教学。为了确定一个“本质型”问题目标,就首先要加大对目标源的研究。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课堂教学需要在单位时间内学习并掌握确定的教学内容,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因此,课堂教学所指向的目标应该是少量的、具体的,因为人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一个过程,花费一定时间的。如果没有对目标源系统的了解,只是凭借主观想像来确定教育目标,很可能会出现“缘木求鱼”的笑话,甚至是“杀鸡取卵”的后果。那我们应该如何来确定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呢?

当代美国教育家、课程理论家拉尔夫·泰勒[3]曾经提出,教育目标来自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对于学生研究;二是校外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三是来自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而综合考虑这三方面而确定出来的教育目标仍然会存在冲突,而教育的时间性决定在课堂教学上只能选择三个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更为重要的目标。而确定最终教育教学目标的钥匙是什么呢?那就是一个学校的教育哲学。

语文首先是人文。淄博六中“问题解决式”教学要求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学生至上”的学校共同价值观让每位教师明确了“每个学生都是有尊严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优势,每个学生都能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的教学主张。而在这一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必然要调整。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浓厚的功利性:教学内容以考试方法与技巧唯上,学生关注以成绩唯先。这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上人文性的流失、情感性的缺失和合作性的丧失,由于教学目标的不准确、不贯彻,导致了课堂教学内容的随意化、教学过程的散乱化和教学效果的低能化。

恩斯特·卡西尔说,“思考着未来,生活在未来,这是人的本性的一个必要部分”,“今天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4]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和现在,我们的教学目标要具有科学发展的前瞻性和具体实在的可操作性。它要求老师要将单课与单元结合,将单元与模块结合,每一个目标的确定都要做到前后兼顾,以便通过目标的逐个达成而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要通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标来规范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教学的实施和课堂学生活动。

(二)语文教学内容的再调整

语文课堂上应该向学生传授什么?这也是学界与业界一直在思考、争论的问题。语文的母语性使其具有了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点。“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语文和语文课堂逐渐被“神圣化”。语文课堂和语文教学承载了太多的社会期许,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越来越驳杂与纷乱。听说读写,无一不可进课堂;经史子集,无一不可入试卷。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统一的测试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到底应该如何选择?“问题解决式”教学要求通过对“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等知识类型的区分,引领教师不断筛选自己的教学内容。

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它是文明的载体,传统的力量在字里行间不断延续与壮大;它是情感的寄托,人性的光芒在抑扬顿挫中不断呈现与强化;它是提升的阶梯,素养的形成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实现与达成。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事实性、概念性、程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都不可偏废,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呈现的方式和达成的过程却值得语文教师去思考和推敲。endprint

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感悟人类文化文明的场所,应该是精神培养,文化发酵的场所,但是长期以来,正如潘庆玉教授在其著作《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中所言“以概念学习的形式把凝聚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人类理想与情感活动屏蔽在教学之外,结果使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不到知识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有效感”[5],原因就在于“教材中大量的知识都是以结果的方式来呈现的,知识生产的过程与方法被刻意隐去了”[6]。在课堂上有着太多的“非此即彼”的答案,而这带来的结果就是“今天的教育更加容易使人丧失判断力,更容易使人盲从,更容易导致偏信”。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肩负着“传道受业解惑”的重任,“科学的本质是人类理性发展的伟大叙事”[7],我们不能仅仅看见知识点的传授,我们更加要看到学生对于知识生成的热爱与探究精神的形成。我们不能让学生独立于历史之外,独立于精神情感之外,那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只是一批只会机械操作的操作员,而不是对知识怀有热诚和敬畏之心并且有追求之意的探索者。

语文是人文性与思想性高度统一,这更要求学生必须有真挚情感的渗透,有独到思考的加入,如果仅仅把语文课上成是以传授和讲解答题模式为主的课,那语文的本质属性就已经动摇,语文所特有的美感也会消失殆尽,学生对语文和语文课堂的疏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势必不能充斥着浓厚的功利化,内容的选择与确定、目标的设定与筛选、问题的设计与提出以及课堂的开展与深化都要更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三)语文教学方式的再选择

“问题解决式”教学要求要求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要实现“学生全程参与,目标当堂达成”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从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实现“自我解放”,从而实现“自我救赎”。

语文课堂不是教师个人才华的展示场,更不是教师个人情感的宣泄地。语文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体验和思考感悟的权利交还给学生。长期以来,虽然各个层面都极力反对“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很多时候这种低效却易行的教学方式仍然会被教师当成主要的课堂组织形式。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教参内容,把“对考试有用”的东西提炼出来,直接交给学生落实掌握,剥夺了学生对文本的亲近。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8]认为如果仅仅把教学限制在一成不变的课堂讲述中,只辅以传统的教科书,就会把生动的学科弄得呆板沉闷。因此,布鲁纳非常强调教师与教学装置的密切结合。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却把“教学装置”单纯理解为教学硬件设施的使用上,因此导致课堂上音频视频同在、图片实物共存,教师成为管理员和放映员。于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顾振彪先生在接受《现代语文》主编桑哲先生采访时,曾不无忧虑地表示,“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脱离文本,架空对课文的理解分析,忽视了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和语文能力的培养”[9]“学生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掌握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对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而这种能力到底应该如何来培养,有没有可操作的模式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境、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和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11];肖川教授也说“真正的学习情境对于启迪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个性,激励学生的志趣,升华学生的情感的作用是巨大的,是教育过程中其他要素不可替代的”[12]。而在“问题解决式”教学要求下,教师的主要精力就应该放在教学情境的设置和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上,这是针对课堂弊端而开出的良药。它要求课堂教学消除内容和过程的“随意无序”,师生交流的“浅层无效”现象,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领学生进入特定而浓厚的教学情境中;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看苗头、找细节、抓先机,要找准可动全身的那“一发”,盯住可知天下秋的那“一叶”从而提出具有全局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从而解决当堂语文教学中的本质问题。如著名教师袁卫星老师在讲授《祝福》时[13],就提出了“谁是凶手”这一问题,因这一问题切合教材的关键点,符合学生的兴趣点而使整堂课都充满了活力。如果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只是一种表演形式,学生不可能有思维的激活,更不会有思维的碰撞,只会是在“闲扯”与“打趣”中营造一种课堂的“假繁荣”罢了。因此只有基于语文特性,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到“本质”问题,形成师生间、学生间“共读、共写、共同生活”[14]的良好氛围,从而共同建设精神家园,书写生命传奇,编织幸福教育。如此才会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探究的热情,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合作交流中去,在交流中体会自我个体的价值,在合作中获取同伴互助的力量……

(四)语文教师专业的再发展

“问题解决式”教学要求是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而这一变革的效果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发展。为什么课堂教学会在不经意间陷入单纯的操作主义、经验主义?为什么学生会感到“单调沉闷无趣味”?答案就是我们的课堂和教师缺少鲜活的思想。长期的“程式化”的教学生活让很多教师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再发展的动力甚至能力。他们或“一成不变”或“亦步亦趋”,像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多少年来一起纺着疲惫的歌。没有再发展,教师就无法提升生活境界、优化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发展,就无法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和高度来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就无法批判性地运用教材,就无法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只有摆脱杂乱、单调、黯淡的生活境况,才会拥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洒脱与豪迈,“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深刻与独到;才会成为“敢面对,会应对”的待人接物者,才会成为“有想法、有办法”的教书育人者。不断强化自我再发展的教师会“超越平凡的生活”而发现生活之美。他们身上不会有老气横秋、未老先衰,不会有唉声叹气、怨天尤人,不会有冷嘲热讽、不管不问……他们的热情与真情必然会感染、引领学生向全新的领域、境界全力进军。endprint

“问题解决式”教学要求对所有习惯了原有教学模式的教师都是一个新的巨大的挑战,而我们要发展,就要敢于迎接这一挑战;要迎接这一挑战,就要善于自我再发展。每一个教师都要摆脱因循守旧的观念,做一个会思考、善思考的教师,要积极更新理念,积极践行这一教学新要求。“理念的落后才是最大的落后”,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引领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置身事外。当然,过程必然是艰难的,但鲁迅先生不是说过“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吗?也正如孟子所言,“物皆然,心为甚”,观念的改变非一日之功,也许我们的付出短时间内很难见效,但是关键的是我们要行动起来,否则一切理想只能是空想和幻想。管建刚老师说,在“失败面前,全世界都可以指责你,唯独你不要指责自己;全世界都可以放弃你,唯独你不可以放弃自己”[15]。我们要相信梦想的力量和努力的价值!德兰修女曾经说,“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16]一个不会“心存目标,主动发展”的教师,是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更不能胜任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职业。“问题解决式”教学要求要求教师观照教学时要有大局观、发展观和前瞻性、系统性,要将教学精细化、序列化,惟其如此教师方能在审读课堂教学时高屋建瓴,在指导课堂教学时见微知著,在提出教学问题时一针见血。

参考文献:

[1]山东省淄博市第六中学《关于“24字教学基本要求”的内涵阐释》.

[2][意]丹瑞欧·康波斯坦.道德哲学与社会伦理[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3][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4][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5][6][7]潘庆玉.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8][美]布鲁纳.教育过程[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9][10]桑哲.语文新课程名家访谈[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

[11][苏]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12]肖川.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M].新华出版社,2009.

[13]袁卫星.听原卫星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4]朱永新.我的阅读观[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5]管建刚.不做教书匠[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16]华资.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12.日语语法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 篇十二

一、日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语言学分支的语法,是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对词的构词、构形规则及组词成句规则的研究来达到学习词的功能和变化的目的。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和民族性等特征。这其中语法的民族性特点又是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以陈述句为例,汉语陈述句的一般语序是主动宾,而日语的语序则是主宾动。由此可见,日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要想学好日语,就必须要重视语法学习,充分了解和把握日语语法特点,才能更好的了解和使用日语。

高校开设日语专业课,其目的在于培养日语专业的人才,让日语专业的人才具备日语翻译、日语交际等多项能力。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打好学生语法学习的根基。如果学生不懂语法,那么就无法遣词造句,更无法用日语进行交际和其他活动。同时,对日语专业学生的考察来看,学生日语考试和日常运用中出现最多的就是语法问题。很多学生一看到日语的长句和复句就焦头烂额。因此,搞好日语语法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让学生准确的阅读日文,更好的理解日文,能够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二、日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外语专业的语法教学,对日语专业也不例外,但是日语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日语语法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改善的地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够深入挖掘教学素材

当前,日语学生所使用的日语教材,其内容往往是对语法的泛泛讲解,这些内容中虽然也列举有部分例子,但是并不足以让学生准确的掌握语法知识。很多日语教师仍然采用完全依赖教材讲解的方式,没有深入挖掘语法例子和配套练习,让学生的语法学习停留在表层,语法学习效果差。

2、语法课时安排不合理

语法是日语学习的重要基础,如果不注重语法的强化学习,学生很难掌握的掌握日语。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在日语语法课时安排上存在问题。表现在,语法知识被作为辅助内容进行教学,没有开设专门的课时讲解语法知识;语法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被完全渗透贯彻,语法成为顺带式的讲解;语法课时少,教师没有对语文进行专门讲解,只是在精读课上附带讲解学生不懂的语文知识。语法课时不足,会导致教师无法将很多语法知识完整的教授给学生,学生掌握不了系统的语法知识,就无法高效的学习日语。这也是导致学生日语语法错误较多的重要原因。

3、教师授课方式“走极端”

在高校日语专业教学中,存在这样两种“走极端”的日语授课方式,有的日语教师单纯的采用母语进行语法授课,只有在部分需要用日语表达的内容讲解时采会用日语授课,而有的教师则采用全日语的授课方式。前一种授课方式无法为学生营造日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和语用氛围,导致学生日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后一种授课方式则让部分学生因为听不懂授课内容而自信心受挫,在日语学习中表现得极为消极。这说明当前日语教师授课没有考虑到学生实际的接受水平和学习能力,不能够合理的采用授课方式,影响了学生日语语法学习的效果。

4、教师语法教学安排不合理

教师讲解语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较为系统全面的掌握语法特点,以达到灵活运用语法遣词造句、阅读、交际等的目的。但是如果语法教学安排不合理,极有可能导致语法学习效果不理想。如有的教师在日语语法知识讲解时追求面面俱到,但是效果却不理想,这种教学安排占据了课堂上的大量时间,而且让学生禁锢在语法牢笼里,学生语法学习陷入“语法学海”状态,学生能够掌握的语法知识较少。

5、没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英语语法

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必须要让学生知道所学习语言的特点,但是很多日语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教师只重视讲,而忽略了总结。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日语特征,让学生区分日语和汉语学习的异同,不能够让学生明确日语语法学习中最常见的错误。这使得很多日语专业的学生都对日语学习懵懵懂懂,没有真正认识和了解日语的特点。

6、教师语法教学方法较单一

对学生来说,外语学习是陌生而又枯燥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日语语法,必须要改变语法教学方法。很多日语教师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仍然是理论式灌输的方法,不注重教学的多样化和形象化,使得学生对日语语法学习缺少兴趣,学生在语法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导致学生课堂学校效率低下。

三、解决日语语法教学问题的对策

1、教师必须要依托教材,深挖教学素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日语教师一定要为学生选好日语教材,要尽量贴近当前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选择日语语法和日语交际相结合的教材。同时,日语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精心备课。要不断的挖掘和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素材。要依托教学内容,精心为学生编写各种语法例子,让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点时可以有大量的模板做参考,提高他们发现语法特点的能力和语法自学能力。如在讲到“~そうだ”表示样态时,教师可以举例子,“雨が降りそうだ”,好像要下雨了,“あ、美味しそうですね”,哦,很美味。“先生はとても元気そうでした”,老师可能很健康的。然后再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的其表示传闻时的区别,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的例子举例子对比。通过这系列的例子让学生总结不同语法特点。同时,要开发配套练习题,加强学生的语法练习,巩固学生当节课的语法学习成效。

2、合理安排语法课时,提高语法教学针对性

语法是根基,是学生学好日语的基础所在。日语专业教学中必须要高度重视语法的作用。要合理安排语法可湿,增加语法课时比重。日语教师要根据日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日语教材,对日语专业教学进行各模块教学的合理设计,要让日语语法教学贯穿到各个模块教学中,还要突出单独模块的语法教学。具体来说,在学生大一大二阶段,要强化语法教学,可以只开设精读、口语、听力课,渗透语法知识教学,大三阶段则开设专门的语法课,对日语语法进行系统的讲解。由于有了大一大二所学语法的铺垫,学生的语法经验会得到积累,语法问题也会慢慢暴露出来,这个时候进行专门的语法讲解既能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还能够提高学生语法自学和反思能力。

3、考虑学生接受程度,采用双语教学

对学生来说,母语是其最熟悉的语言,但是对日语却知之甚少,这使得他们在日语学习中需要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同时,将日语学习和母语结合起来,能够便于学生发现二者的异同点,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日语语法特点。因此,日语教师在语法教学时,可以适当的采用双语教学。如在日语教学初期,教师要将母语作为主要的课堂用语,并采用日语辅助教学。用母语讲解日语语法知识,能够让学生对一些日语语法属于和日常用语有更直观的了解,更便于他们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而在一个阶段学习后,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日语水平,掌握了日语基本用语之后,教师可以采用全日语的授课模式,只对重点和难点部分采用母语教学。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用日语进行语法问题的提问。通过这种恰当的双语教学方式,能够消除学生初接触日语的不适应感,让他们更轻松的掌握日语语法特点。

4、教师要合理安排语法教学,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必须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来安排语法教学。首先,教师必须要将学生的学习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保证各个教学任务的有序衔接,做到语法讲解的针对性。如入门之处讲解哪些语法知识点,入门之后讲解哪些,基础打好只好讲解哪些知识点。将整个语法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分类,确保学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掌握各个知识点。同时,要加强重点部分的讲解,通过对日语学生语法学习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日语动词、形容词等词尾变化的掌握存在问题,学生普遍认为这是日语语法学习的难点。在这部分教学时,教师应该增加课时,应该深入挖掘该部分知识相关的语用例子,加大讲解力度,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这一部分知识点,提高语法学习效果。

5、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日语语法特征,掌握常见语法错误

(1)认识日语语法特征。每个民族语法都存在差别,在学生学习日语之前,日语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区别。日语语法的特征主要有:1)谓语在句末。这和汉语语法谓语在动词之后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语法习惯跟日本性格内敛相关,他们习惯将一些重要的句子成分放到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日语的这一特征,让学生明确在阅读日语句子时一定要把整个句子完整的看完,以便确定是肯定句还是否定句;2)助词是日语的重要组成成分。日语的助词放在每个句子后面,这一点和汉语有相同之处,但是日语助词的作用和汉语不同。日语助词表示句中各词之间的关系,句中成分就是靠这些助词联系在一块的;掌握助词和助动词用法可以让学习者顺利的完成句子表达;3)日语文体有普通体、礼貌体之分。日本也是一个礼仪之邦,在文章及会话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文体,如写信件,则要采用礼貌体,正式交际场合也要采用礼貌体,朋友之间对话则可以用普通体。

(2)引导学生掌握常见语法错误。教师作为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日语学习者,要善于总结学生日语学习中的常见语法错误,并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些错误,从而积极改正。学生日语语法学习中常见的错误有:1)错写词汇。很多学生由于语法知识不牢固,使用一些在日语中根本不存在词汇,导致词汇乱用现象普遍;2)误用文法。主要表现在对动词和助词的无用和文体错误。如文体错误表现在同一篇文章中,有的学生会普通体和礼貌体两种文体共用。

6、创新教学理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

日语专业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要明确教不是目的,教而让学生知之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采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善于创设日语交际环境,在交际中学习语法。在日语的教学过程中,语法可谓是贯穿各个环节的,只要教师善于渗透,就能够无孔不入的进行语法渗透。教师要提前备好课,给学生创设日语交际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辩论等。教师要做好观察员和记录员,对学生交际活动进行记录,特别是要注意对语法运用的记录,对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暴露出的语法问题要及时记录在案。在日语交际活动结束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他们在交际活动中的语法问题,让学生反思语法应用错误,提高他们在交际中正确使用语法的能力。形象化的交际环境,可以让学生的语法学习更简单,效果也更佳。

(2)善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日语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不能包办日语课堂,要大胆的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某一个语法知识点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对语法知识点进行粗略讲解,然后让学生探讨该语法知识和汉语语法知识的异同点,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或举例子来实现对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所举例子进行评价,对他们的语法应用效果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更为生动,能让学生充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提高他们语法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结语

上一篇:随遇而安五年级作文下一篇:职工代表巡视第一分团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