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家

2024-07-08

著名音乐家(共8篇)

1.著名音乐家 篇一

世界著名音乐家简介(按出生年月排序)1,维瓦尔第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1741年7月28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终年63岁。2,亨德尔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年2月23日出生于德国的萨克森安哈特州萨勒河畔的哈雷市,1759年4月14日逝于英国伦敦,终年74岁。3,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埃森纳赫,1750年7月28日逝于德国莱比锡,终年65岁。3,格鲁克

克里斯多夫·威利巴尔德·冯·格鲁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1714年7月2日出生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位于德国和捷克交界处的艾拉斯巴赫,1787年11月15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终年73岁。4,海顿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罗劳镇,1809年5月31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终年77岁。5,莫扎特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1791年12月5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终年还不到35岁。6,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1827年3月26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终年不到57岁。8,韦伯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年11月18日出生于德国奥伊延,1826年6月5日逝于英国伦敦,终年还不到40岁。9,罗西尼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Gioa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年2月29日出生于意大利东部威尼斯海湾的一个港口城市佩萨罗,1868年11月13日逝于法国巴黎,终年近77岁。10,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828年11月19日逝于维也纳,终年31岁。11,多尼采蒂

盖塔诺·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1797年11月29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市贝加莫,1848年4月8日逝于贝加莫,终年不足51岁。12,柏辽兹

埃克托·柏辽兹(Hector Berlioz)1803年12月11日出生于法国南部小镇拉科特-圣安德烈,1869年3月8日逝于法国巴黎,终年不到66岁。13,格林卡

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格林卡(Mikhail Lvanovich Glinka)1804年6月1日出生于俄罗斯斯摩梭斯克省的诺沃帕斯科伊村,1857年2月5日逝于德国柏林,终年不到53岁。14,门德尔松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尔托迪(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年2月3日出生于德国汉堡,1847年11月4日逝于德国莱比锡,终年仅38岁。15,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西斯采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年3月1日(当地教堂记录为2月22日,后有人考证认为该记录错了一周)出生于波兰华沙附近一个叫热拉佐瓦沃拉的村庄,1849年10月17日逝于法国巴黎,终年仅39岁。16,舒曼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出生于德国萨克森州的茨维考市,1856年7月29日逝于德国波恩附近的恩登尼希,终年46岁。17,李斯特

弗朗兹·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出生于匈牙利西部肖普朗的莱丁村(现属奥地利),1886年7月31日逝于德国拜罗伊特,终年近75岁。18,瓦格纳

里夏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年5月22日出生于德国莱比锡,1883年2月23日逝于意大利威尼斯,终年近70岁。19,威尔第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帕尔玛公国布塞托市附近的隆科莱村,1910年1月27日逝于意大利米兰,终年87岁。20,古诺

夏尔·弗朗索瓦·古诺(Charles Francois Gounod)1818年6月18日出生于法国巴黎,1893年10月18日逝于圣克卢,终年75岁。21,斯美塔那

贝德里希·斯美塔那(Bedrich Smetana)1824年3月2日出生于捷克古老城市利托米什尔,1884年5月12日逝于捷克布拉格,终年60岁。22,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nss)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899年6月3日逝于维也纳,终年近74岁。

约翰·施特劳斯是享誉世界的轻音乐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他的作品以圆舞曲,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为主。他和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开创了施特劳斯家族音乐。老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在音乐会最后经常加演的《拉德斯基进行曲》,老约翰·施特劳斯有三个儿子,分别为约翰·施特劳斯,约瑟夫·施特劳斯,爱德华·施特劳斯,三个人都是施特劳斯家族音乐的代表人物。以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有编号的多达498部,如果不是1907年10月22日爱德华·施特劳斯将他们兄弟三人的800多部未出版的乐谱手稿付之一炬,实际数量还要更多。他的圆舞曲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被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涯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维也纳的血统圆舞曲》,《南国的玫瑰圆舞曲》,《维也纳的气质圆舞曲》;16部轻歌剧(最著名的有:《蝙蝠》(其中的序曲最著名。),《吉普赛男爵》(其中的《财宝圆舞曲》最著名。),《威尼斯之夜》,《卡里马斯特》)等等。23,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年5月7日出生于德国汉堡,1897年4月3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终年近64岁。24,鲍罗丁

亚历山大·波菲耶维奇·鲍罗丁(Alexander Porfiryevich Borodin)1833年11月12日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1887年2月27日逝于圣彼得堡,终年不到54岁。25,圣-桑斯 卡米尔·圣-桑斯(Camille Saint-Saens)1835年10月9日出生于法国巴黎,1921年12月16日逝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终年86岁。26,比才

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1838年10月15日出生于法国巴黎,1875年6月3日逝于法国布基瓦尔,终年还不到37岁。27,穆索尔斯基

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穆索尔斯基(Modest Petrovich Mussorgsky)1939年3月21日出生于俄罗斯普斯科夫省卡列沃村,1881年3月28日 逝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终年42岁。28,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的维亚特卡省沃钦斯特村,1893年11月6日逝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终年53岁。29,德沃夏克

安东宁·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年9月8日出生于捷克布拉格附近的沃尔塔瓦河畔的内拉霍泽维斯村,1904年5月1日逝于布拉格,终年近63岁。30,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y Andreyevich Rimsky-Korsakov)1844年3月18日出生于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州季赫温市,1908年6月21日逝于俄罗斯柳宾斯克,终年64岁。31,普契尼

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年12月23日出生于意大利卢卡,1924年11月29日逝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终年66岁。32,马勒 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出生于波西米亚(即今捷克共和国),1911年5月18日逝于奥地利维也纳,终年近51岁。33,麦克道威尔

爱德华·亚历山大·麦克道威尔(Edward Alexander MacDowell)1860年12月18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08年1月23日逝于纽约,终年47岁。34,德彪西

克洛德·德彪西(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出生于法国巴黎郊区,1918年3月25日逝于巴黎,终年不到56岁。35,西贝柳斯

让·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年12月8日出生于芬兰中南部的海门林纳市,1957年9月20日逝于芬兰赫尔辛基附近的艾诺拉,终年91岁。36,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ergey Rakhmaninov)1873年4月1日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西南约100英里的诺夫哥罗德市的奥涅加,1943年3月28日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贝弗利希尔斯终年70岁。37,勋伯格

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年9月13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51年7月13日逝于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终年近77岁。38,拉威尔

莫里斯·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年3月7日出生于法国西部靠近西班牙边境的一个叫西布勒的小镇,1937年12月28日逝于法国巴黎,终年62岁。39,巴托克

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1881年3月25日出生于匈牙利的桑尼可诺·马瑞(现属罗马尼亚),1945年9月26日逝于美国纽约,终年64岁。40,斯特拉文斯基

伊戈尔·费奥多罗维奇·斯特拉文斯基(Igor Fyodorovich Stravinsky)1882年6月17日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附近的奥拉宁堡(即现在的罗蒙诺索夫镇),1971年4月6日逝于美国纽约,终年近89岁。41,普罗科菲耶夫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Prokofiew)1891年4月23日出生于乌克兰顿巴斯地区松佐夫卡村,1953年3月5日逝于莫斯科,终年近62岁。42,格什温

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898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1937年7月11日逝于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终年还不到39岁。44,布里顿

爱德华·本杰明·布里顿(Edward Benjamin Britten)1913年11月22日出生于英国洛斯托夫特,1976年12月4日逝于英国奥尔德堡,终年63岁。45,伯恩斯坦

莱昂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918年8月25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劳伦斯市,1990年10月14日逝于美国纽约,终年72岁。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将欲取之,必先之。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2.著名音乐家 篇二

古城是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的人类聚居地,是所有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每一座古城都承载着生活于其间的人们世代走过的足迹和遗存,这些珍贵的人文记忆也成为古城厚重的文化遗产。曾经生活在古城的文化名人,他们在此活动、思索、创作,留下来丰富的故事供后来人去追寻。近代史上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身上的那种“为生民立命”的拳拳赤子情怀在救亡图存的大时代背景下,更是把时代风云化作笔底波澜,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初与时代共振,穿过历史的迷雾,至今仍闪耀着睿智的光芒。

在文化旅游成为热点的今天,本土文化名人无疑会提高一个旅游城市的文化品位,而且能够促进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深度体验,但要使文化名人能够成为古城旅游品牌的积极元素,就必须充分研究文化名人的本体价值,而且使名人文化与古城的形象在文化价值内涵上处于一种有机协调关系。追寻名人文化之旅是文化旅游发展中的巨大资源,通过发掘本土文化名人、故居、著作等等文化内蕴,能有力提升古城旅游的文化品位。

本文试就重庆市铜梁县著名音乐家刘雪庵与安居古城塑造“何日君再来”文化旅游宣传主题的关系,从文化名人效应和作品历史背景对古城品牌的意义,以及名人文化品牌建设在古城文化旅游推广的路径进行了讨论,希望能有助于推动安居古城的旅游发展。

一、释义

名人,指一定范围内有高知名度的人。名人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历史、社会、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是文化旅游中具有排他性的资源。随着旅游产业的日益壮大和文化旅游的深入人心,追寻名人之旅也日渐兴起,而且知名度越高,其影响力和吸引力越大。各地纷纷争抢历史上的名人加以开发,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对名人文化的发现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国内涌现了一大批的名人文化品牌:如浙江绍兴力推“鲁迅牌”,根据课本中鲁迅的文章设计“跟着课本游绍兴”;湖南湘乡树立“曾国藩文化”,结合传统儒家思潮和国学热大造声势,等等。文化名人的发掘就像地方名牌一样,意味着整个地方知名度的提升。发掘、重塑、树立名人文化无疑会极大地促进古城旅游品牌宣传推广,也是继承城市文脉,塑造城市形象,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手段。

二、塑造名人文化旅游品牌的意义

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所得到的、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有关这一品牌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包括消费经历、口头传说、产品服务等。建立品牌形象的目的是使品牌在众多竞争者中成为消费者的唯一选择。古城旅游品牌组成要素中最具竞争力的部分是其文化底蕴,具有独特人文精神气质和历史文化名人的城市,才具有吸引力并且让游人流连忘返。事实证明,本土名人文化旅游品牌的利用和发掘,往往能充实古城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例如在欧洲,游客往往单凭历史人物曾经居住过的一条街道和一座建筑物就能识别一座城市的特征。但丁故居之于意大利文化名城佛罗伦萨、马克思之于德国古城特里尔市、维特根斯坦的小屋之于奥地利维也纳,“似乎每个城市,每座建筑都是镌刻在大地上的欧洲历史。走进这些城市,就仿佛进入了欧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临界点。”在我国,“桂林山水甲天下”使山水风光成为桂林的主题品牌,在此基础之上,桂林还塑造了“桂林——刘三姐的故乡”的人文品牌,使桂林旅游形象更加丰满。每个古城都有着独特的历史人文遗产,正是个性化的名人文化品牌塑造成就了古城旅游品牌巨大的价值。

三、发挥地方文化名人的品牌优势

1、刘雪庵生平及作品简介

刘雪庵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音乐家,原名廷玳。1905年生于四川(今重庆)铜梁,是我国近代音乐领域杰出的作曲家和教育家。从上世纪30年代起,先后创作了钢琴曲《中国组曲》和抗战歌曲《出发》、《前进曲》、《前线去》、《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民族至上》等,并创作了《中华儿女》、《保家乡》等电影歌曲,同时为军队创作了《海军军歌》、《空军军歌》。1941年为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谱写全部插曲。1956年,根据古曲《平沙落雁》创作了钢琴曲《飞雁》。其他代表作还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红豆词》。最脍炙人口的莫过于作者在1936年所作的至今仍在街头巷尾传唱的《何日君再来》。

2、刘雪庵作品的文化底蕴

刘雪庵毕生从事音乐创作,一生作品很多,从刘雪庵的创作生涯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三十年代电影插曲流行音乐的创作,比如《何日君再来》、《早行乐》等;抗战时间爱国救亡题材的群众歌曲占主导地位,如《长城谣》、《战歌》、《流亡三部曲》;解放后主要以歌唱新中国为内容,先后创作了有较大影响的是《新青年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等。总体来说,刘雪庵的歌曲创作最为辉煌和集中的时间是在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涉及的体裁种类丰富、全面,而且是以抗日救亡的群众歌曲居多,大都体现爱国情怀;他的艺术歌曲、电影话剧主题歌及插曲、儿童歌曲也从不同的层面、角度反映了时代特征和爱国情怀。他的创作是其思想境界、艺术理想和追求的真实写照。

刘雪庵的歌曲创作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他对创造中国民族音乐有着鲜明的见解和抱负:“把各地的流行民歌搜集起来,根据现在的作曲技巧予以改编、整理、发挥,这不只适合民众的口味”,而且将来可以:“把握这种新奇的乐风,创作一派国民音乐,在国际文艺界上,也可以为我国艺术争得相当地位。”由此,他从民族情感出发,在掌握西洋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努力挖掘、探索民族音乐的丰富宝藏,把对民族音调和民族风格的理解用于创作之中,使他的音乐语言具有民族色彩、散发着乡音乡土的气息,为自己的作品打上了“中国风格”的印记。在听觉上蕴涵着中国古曲的韵味,这和刘雪庵从小在铜梁老家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随长兄学习昆曲,喜好古曲有着一定的关系。

铜梁县是刘雪庵出生和成长之地,理应成为专家、学者寻访足迹、搜集史料、进行各种形式研究活动之地。

3、古城深厚的民间文化土壤

铜梁安居古城是著名川剧《碧玉簪》故事的发生地,“但愿人长久,但愿花长秀,琵琶声声诉衷肠,泪湿罗裳透……”经典唱句,讲述的是清朝乾隆年间,安居翰林王玉林与尚书千金李月英曲折的爱情故事。

安居是龙乡铜梁的龙文化发祥地之一,有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灯彩扎工艺。安居曾为古代巴国辖地,巴人的蛇文化在安居和周边地区经过历代传承发展,衍化为如今声名远播的铜梁龙文化。在明代之前,安居便流行“祭龙”和“游龙”等活动。流传至今,每年的大年初一和十五,铜梁县城都会有大型的火龙游街表演,每每引得成千上万的人跟随围观。

民间艺术来源于群众,许多“草根文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也得益于其深厚的民间文化沉淀。近年安居古城在大力发展旅游的背景下,由政府引导,特别强调要注重保护古城的历史文脉,一大批本土民间艺术,非物质遗产被挖掘,穿承和开发,散落在口耳相传快要失传的民间艺术和民间故事得以重现,并成为提升当地旅游经济的重要文化资源。2014年5月25日,中国古城文化研究院召集北京、重庆、成都等地的古城文化与古建筑专家齐聚安居,成功召开了中国·铜梁安居古城保护与利用高端研讨会,论证中国第四古城的地位。铜梁完全可依托“刘雪庵世界文化名人”、“《何日君再来》歌曲”、“铜梁龙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三大文化品牌宣传“中国第四古城”文化旅游。

四、建设古城文化旅游品牌的路径

1、通过学术活动,提升古城文化资源的高度。历史名人资源作为一种曾经的文化,何以吸引当下的游客?国内很多的名人文化旅游项目,在前期通过开展广泛的学术研究,从历史典籍中重提、重现、重塑名人形象,可以很快地成为社会关注的文化热点。古城可以学术研究论坛、遗迹修缮重建、文化艺术节庆等方面构筑“刘雪庵文化旅游”体系,形成古城的特色文化。比如,每年在铜梁举办“刘雪庵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各地及港澳音乐专家围绕刘雪庵的生平思想、《何日君再来》艺术特点、作品思想内涵等进行深入探讨,共同向世界宣布:“安居古城,何日君再来。”地方政府组织成立“中国刘雪庵文化研究会”,促进刘雪庵学术文化的研究和深入。此外,还可以“刘雪庵抗战救亡歌曲系列”为核心,筹划举办中国安居古城音乐节,营造学术氛围,做好文化文章,将安居打造成为中国的抗战题材音乐文化研究中心。

2、完善文化题材,体现名人文化旅游的多样性。重修名人故居和建立名人纪念馆,仅仅是硬件的投入,而完善文化载体,如节庆活动、民俗表演、旅游纪念品、开展文艺交流活动等充分依托名人资源,才能变文化旅游的“亮点”为旅游经济的“卖点”。古城构建《何日君再来》音乐文化与现存酒吧茶馆、人文景观、自然山水等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开展一系列以刘雪庵文化为主题的国际、民间音乐活动,利用多种形式打造中国的抗战音乐文化中心。古城可以依托民国建筑拍摄《刘雪庵》影视剧等,使刘雪庵文化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带动地方文化产业。同时把刘雪庵的名著《何日君再来》与作者一生的坎坷经历拍摄成电影或纪实片,不但可以直接宣传古城与刘雪庵不可分割的文化纽带,同时向世人推介了古城优美的景色。事实上,影视拍摄地也可以直接包装成文化旅游景点,促进本地旅游业的发展。

3、提炼文化内涵,促进名人文化旅游品牌的营销。一个景点如果没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如果没有历史故事、名人文化的濡染,它就无法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也起不到陶冶情操的功能。显然易见,文化内涵在旅游景区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个文化旅游景点如果只是凭借旅游资源,没有主题,它也无法树立起自己在同类旅游市场中的品牌形象。而唯一的、排他的名人文化旅游品牌的推广,最能体现旅游区的特色。通过对名人文化旅游品牌景点的营销策划,面向全国、各省、区、各大中城市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地宣传,热点营销需要运用专业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在每年的黄金周和旅游旺季进行造势;也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音乐节”、“文化节”、“旅游节”提高知名度。同时,通过采风、笔会、书法、绘画、篆刻、雕塑等形式开发“刘雪庵”音乐艺术创作,使之真正成为一个古城文化旅游的名片。

01.刘雪庵与贺绿汀等合影(后左三)

02.刘雪庵与郭沫若、于立群等合影(左一)

03.民国歌咏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合影(后左二)

4、发挥聚落效应,做好“名人搭台、旅游唱戏、经济受益”的文章。文化是发展旅游的核心,旅游是宣传文化的手段,树立名人文化旅游品牌是实现“名人搭台、旅游唱戏、经济受益”的有效路径。如果认真发掘、论证、研究好地方名人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慕名而来”,反过来又可以推介、提升、发展当地的旅游文化,带动地方经济。改革开放伊始,绍兴的企业就大力推行“鲁迅品牌”,咸亨酒店、孔乙己、闰土、阿Q、祥林嫂等鲁迅笔下的人物都被抢注成商标,变成吸引游客的招牌。为了发挥好刘雪庵文化品牌在古城文化旅游中的作用,安居也可以创造“刘府民国菜系”、“刘公酒”、“刘公茶”,以及与“何日君再来”相关的影视创作、旅游产品,让刘雪庵文化品牌深入到古城旅游的方方面面。总之,要让名人文化品牌通过现实的业态表现出来,努力打造名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古城旅游的快速发展。

五、结语

3.著名音乐家赵启海的传奇人生 篇三

近日,笔者有幸走近已故音乐家赵启海的夫人张先华女士,在她的深情讲述中,一段关于《到敌人后方去》等抗战经典歌曲“诞生”的史事浮现眼前,那个有血有肉的抗战音乐名人赵启海似乎并未走远,他的身影越来越清晰……

抗战时与冼星海组成“黄金搭档”

也许,在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就读以前,赵启海可能没想到自己一生的最亮点将会与抗战音乐联系在一起。张先华说:“那时,探索科学奥秘是许多年青人的梦想,启海最初的人生理想是做一名自然科学家。”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北平的学生不得不分别按计划南下,时在北京师大生物系学习的赵启海便和张瑞芳、崔嵬、徐炜等人组织了一个“北平学生流亡剧团”。赵启海负责歌咏,其他团员负责演剧,每到一城,就立即演出、宣传。张先华曾听赵启海说过,一次他在南京街头演出时,唱了一首《松花江上》,凄楚动人,就连在路旁维持秩序的警察也流起泪来了。但是,当地政府认为这种街头宣传演出“有扰治安”,把赵启海他们送到拘留所,一周后他们才在著名民主人士邵力子的出面保释下走出拘留所。

“北平学生流亡剧团”一路流亡演出,于当年秋辗转来到武汉,赵启海他们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郭沫若、田汉和洪深领导下的艺术宣传处美术音乐科工作,从事抗日宣传和训练演剧队的歌咏等。当时,音乐界许多有名望的人士逐渐集中到了武汉,在冼星海、盛家伦、刘雪庵与赵启海等人筹备推动下,1938年1月17日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歌咏协会。该协会的成立,对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不断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次见面,冼星海给赵启海留下的印象非常好,“慈祥和蔼”,而且赵启海曾向张先华描述,“冼星海身材很高,穿着苏联式的制服”。从此,赵启海与冼星海一同开展群众性的歌咏宣传工作,不辞劳累地奔走于武汉三镇,忙于教唱和指挥。

赵启海与冼星海词曲合作的《到敌人后方去》及《祖国的孩子们》这两首抗战歌曲,就是在这个时期问世的。这两首歌曲在武汉的歌咏队、学校及普通民众中广为传唱,不久便传入北方、东部,甚至到达了敌人的后方,发挥了巨大的宣传作用。抗战经典歌曲《到敌人后方去》的问世还有些故事。当年的9月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对政治部第三厅所属的演剧队全体人员作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时,剖析当时日寇直逼武汉的形势,号召大家在国难当头之际,应以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来武装自己,并强调指出要到敌人后方去开辟工作、扩大实力,认识抗战到底的重要性。

在周恩来的指引和启示下,赵启海领悟到中共的决策及时英明,他满怀豪情地挥毫作词:“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包后路,出奇兵,今天攻下来一个村,明天夺回来一个城,叫鬼子顾西不顾东,叫鬼子军阀不集中……到处有我们游击队,到处有我们好弟兄……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歌词强烈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号召和人民群众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境的决心及将“我们的旗帜插遍了东三省,我们的旗帜插遍了黄河东”,充满抗战必胜的信心。

当时,冼星海看到歌词非常欣喜,他立即构思谱曲,激情地创作出节奏明快、铿锵有力的乐曲。

很快,这首《到敌人后方去》的战斗歌曲从武汉流传到祖国各地,并深入到敌后根据地,鼓舞着广大群众抗日到底的斗志。这首歌写成后不久,即1938年底,晋察冀边区的每一个角落,到处可以听到“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的歌声,可见其流传的迅速和广泛。这首歌曲后来被选录于《抗战名曲100首》等歌曲集里。

在与冼星海共同工作的日子里,赵启海深受他的教诲和影响。令赵启海感触很深的是,身为著名音乐家的冼星海具有的那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一次,赵启海认为《祖国的孩子们》一开始两小节不够有力,便请冼星海在曲调不变的基础上,稍微改动一下节奏。但是,冼星海不同意修改。后来,赵启海自己细细琢磨一番,才悟到如果更改节奏,必将会破坏此曲的统一性。当他向冼星海说明这点时,冼星海微笑着说:“那就对头了!”

在一次回忆中,赵启海这样谈到与冼星海的亲密合作:“他是老大哥,我是小弟弟,我写词,他作曲。”冼星海对赵启海也非常赞赏,他曾在介绍音乐家李凌认识赵启海时这样评价这位事业搭档:“启海这位朋友,忠诚、热心群众工作,和群众特别友好,有这样的朋友合作,事情好办得多。”

1939年,赵启海移至重庆,而冼星海去了延安,赵启海以后再也没能见着这位音乐事业上的“黄金搭档”了。赵启海在重庆继续组织歌咏团,和李凌联系成立新音乐社,并和音乐人赵沨等联系筹备出版《新音乐》月刊。在重庆期间,赵启海非常幸运地亲聆了周恩来的教诲,对此,张先华当然也不能淡忘,“周总理非常关心启海的工作情况,曾在曾家岩50号与他长谈,使他受到极大的鼓舞和鞭策,终生难忘。”

在赵启海所走过的人生中,抗战期间是浓墨重彩大意挥洒的一个篇章,那些抗战歌曲便构成了他如音乐般动人人生的基调。

1946年赵启海考取留美研究生,1947年入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任匹兹堡大学波特帕克学院终身教授。在美国的50多年里,每次的晚会和朋友的聚会,有了赵启海的参与气氛马上就热烈起来。他带头高唱抗日歌曲,让听者无不热血激奋。“那时,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出外散步或是出席同胞聚会时,启海都会唱上几首《大刀进行曲》 《到敌人后方去》等充满激情的歌曲”,让张先华记忆犹新的是,1985年春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举行欢送章文晋大使离任回国的联欢会上,满头银发的赵启海即席引亢高唱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引起在场所有人的情感共鸣,全体与会者都情不自禁地齐声合唱。

nlc202309030021

其实,早在1989年,赵启海就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从1999年到2000年,他的记忆越来越差,朋友来看他时,他总说模模糊糊记不清了,但唱起抗战老歌时却一点都没有忘记。张先华说,那时在家里任何一张纸上或是一个本子上,都写着赵启海所创作的那些歌,每当他一人呆在室内看着这些歌,都像是在回忆什么。张先华非常清楚,对于患病已久的赵启海来说,那些抗战歌曲意味着这个尘世里能启动他心灵的最后一把钥匙。

是王洛宾民歌的内地首唱者

在张先华眼里,赵启海一生都没有抛弃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喜爱,“他对民族音乐的浓厚兴趣产生于孩提时代”。1914年4月,赵启海出生于江苏徐州铜山县一个叫赵家圩子的村庄,聪明好学的他从小便显示出多才多艺的一面,不仅爱唱歌,会拉胡琴,还写得一手好字。每当下地干完活回家后,他的第一件事便是拿起胡琴,坐在门口拉上一段,身边常常围着好多听他拉曲、唱歌的孩子。张先华说,他演奏的《二泉映月》,深沉情长,令人回味无穷。

沉醉于创作抗战歌曲的赵启海与民族音乐之间,有着怎么也绕不开的缘分。而“西部歌王”王洛宾,又是赵启海民族音乐情结中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1939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组织“中央西北巡回教育团”,赵启海与重庆中国电影制片厂的著名电影导演郑君里、摄影师姚士泉、美术师韩尚义等由重庆出发,前往西安、绥远、宁夏、内蒙、甘肃、青海等地宣传抗日。在途中,电影厂还拍摄大型纪录片《民族万岁》。

从兰州到达青海西宁的一天晚上,赵启海一行人巧遇在此采风的音乐家王洛宾。王洛宾曾在北师大音乐系专攻声乐和钢琴,1934年因家庭经济困难不得不忍痛中途辍学,告别母校到一所中学去教音乐。卢沟桥事变后,王洛宾离开北平,几经周折到了山西,参加了西北战地服务团,创作了《老乡,上战场》 《风陵渡的歌》等歌曲,这些歌不仅在西北而且在全国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当时,身在西宁的王洛宾听说重庆来了个巡回教育团,还来了电影导演郑君里及抗战歌曲《到敌人后方去》等的词作者赵启海,便赶来相会。两个音乐家与一个导演在西宁市郊一家骡马店碰头,他们谈得非常投机。那天,王洛宾一脸黝黑,戴一副眼镜,披着一件无面的羊皮上衣,下着大棉裤和毡鞋,看上去非常年轻。他坐在炕沿上低声说自己正为歌剧《作为奴隶的爱情》搜集资料,还说起自己在这采风以来所搜集到的西北人的歌和动人的故事。关于这次与王洛宾的会面,若干年后赵启海也曾对张先华讲过,他记得当时王洛宾这样说:“其实我的歌源在黄土高原,从‘花儿’透露出来的东西都是由一颗清澈的心开始的,所以才珍贵。”

那一晚,赵启海与王洛宾等人一聊就是半个晚上,王洛宾边讲边唱,郑君里叫赵启海把谱记下来便于以后用在电影里。赵启海临走时,根据王洛宾的意见,将他整理的西北民歌《草原情歌》改名为《在那遥远的地方》。此后,赵启海把王洛宾的《大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沙里沙巴》《虹彩妹妹》等等脍炙人口的西北民歌带到了重庆,一唱便轰动山城,随后又传到昆明,乃至缅甸、马来西亚和南洋各国。甚至,后来赵启海定居美国,他将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等西北民歌首先介绍到了联合国各国代表面前。通过他深情淳厚的歌声,我国西北民歌在美国广为流传、风行一时。

即使晚年患病以后,赵启海依然保持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张先华介绍,那时,赵启海最喜欢看的京剧是《四郎探母》,每次看着看着便会流泪。张先华知道,丈夫是个情感丰富的人,他的情感与祖国传统艺术所表达出来的境界是相通的,欣赏祖国传统艺术的过程中便寄托了他的思乡情、思亲情。

此情长久岂在朝朝暮暮

赵启海进入青木关音乐学院不久,声乐老师蔡绍序转到成都南虹艺术专科学校任教,赵启海也追随着转学到成都,这次转学却使他从此接触到经济学。“认为音乐知识面窄,启海选择了进入金陵大学文学院经济系学习,之外便继续师从蔡绍序学声乐。当时,华西坝上有名的《古怪歌》便是赵启海传唱出来的”,张先华说,他在选择专业时,并没有明确地想到自己以后会与经济学长期为伴。

张先华1926年出生于南京,抗战前夕随家人迁居成都。当时,成都有一种叫做滑翔站的体育活动,各大学和中学的学生都报名参加学习滑翔飞行。除了学习滑翔飞行知识以外,学生们还组织了娱乐活动,如歌咏团和话剧队。那时,赵启海在成都组织了歌咏团和话剧队,教大家学唱抗日歌曲《流亡三部曲》和《太行山上》等。1942年夏,还在成都市高级职业会计专科学校学习的张先华参加了赵启海组织的这两项活动,也在成都东较场滑翔站初次结识了赵启海。

回想起当年的初次相识,张先华笑言:“第一次见面时,我并不知道启海已经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歌唱家。那时,启海一个礼拜教唱两次,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很会唱歌,二胡也拉得很好,他还写了一首《银河畔》的诗……”

用今天的话说,那时的赵启海就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流行音乐人”,张先华非常敬慕他。时至今日,张先华依然会为当时赵启海演出的盛况而心驰神往。她还记得自己有一次观看赵启海的演出,“场内外站满了听众,连窗台上也站满了人”。张先华陶醉于赵启海的歌喉,他如怨如诉的琴声,及至喜爱他一手漂亮的字和对人热忱忠厚的性格。由敬慕到爱慕到恋爱,从此,赵启海与张先华成了一对恋人。

1946年,赵启海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国民党教育部招考的留美自费生。在成都送别赵启海后,张先华便沉浸在离别的伤感中,对以后能否重聚持悲观态度。可是,没想到赵启海后来一到美国就因肺结核未通过入学体检而被送进疗养院,但他并未因现实的空间距离及患病的不良情绪而断绝对张先华的思念,他常给张先华寄来他在美国疗养院的生活照片。那段借书信通音讯的日子,是张先华心中颇为珍贵的记忆,“解放后中美关系紧张,书信往来极不方便,往往1个月左右才能相互收到信”。张先华的工作单位也几经变动,1946年10月她到南京工作,1948年又来到上海卫生局从事会计工作,两年后,在赵启海知交、著名音乐家李凌的介绍下她来到北京,在中央音乐学院会计科工作。

nlc202309030022

虽然身处异国,赵启海始终揣着一颗滚烫的中国心,他对祖国母亲的一片赤子之心令许多熟悉他的人感怀不已。张先华说,1950年赵启海参加留美中国同学晚会时演唱了爱国歌曲,后来美国政府人员找他谈话,他坦白地回答了对方的问题,表明了一颗热爱祖国的真心。

1955年,赵启海曾计划回国定居,因局势变化而未果。1958年,赵启海攻读博士期间,曾有美国移民局的官员劝他加入美国国籍,被他婉言拒绝了。

到了1960年,赵启海被聘为美国的大学讲师,有了正式职业就意味着他可以把离别已经15年的爱人接到身边团聚了。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有一项法令,就是亲属有权利要求居住在一起,而赵启海的同事都知道他在中国有个爱人。于是1961年秋,在赵启海的知交李凌和赵沨等的帮助下,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张先华辗转来到香港,等待和赵启海相见。

7月中旬,放暑假的赵启海由美国密西根乘机抵达香港,张先华和李醒民夫妇去机场接他。远远看到赵启海从舷梯上走下来,一步一步向自己走近,张先华心潮起伏,激动的心简直要跃出胸腔;她迎上前去,看清了爱人熟悉的脸庞,也看清了他的头上多了些白发——两双手曾经远隔千山万水,如今跨越重重障碍终于握在了一起;两颗心因为分别而苦苦思念了15个年头,如今才又重新印合在了一起……

为了在赵启海的假期内能顺利登记结婚,早在此前,张先华就在房东的热情帮助下拿到了香港临时户口。7月28日,赵启海与张先华登记注册,成为合法夫妻,他们得到了赵启海的同学与朋友真诚的祝福。随后,赵启海携新婚妻子张先华返美,这对苦恋了10多年的有情人终于修成正果。

到了1964年,赵启海依然不改回国的初衷,他曾写信给周恩来总理,要求回国。总理回复说:“启海要回来很好,但那里也可以发展,会做得很好,不回来也可以嘛!中国人有这么个观念,‘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于是,经过慎重考虑,赵启海与张先华于1968年一起加入美国国籍。

由于结婚时年龄都已较大,赵启海与张先华终身未有小孩,但他们的感情却一直很好。多年后,双双身处异国的赵启海夫妇忆起最初相识的那段日子,仍倍感亲切。

赵启海夫妇曾于1974年、1980年、1986年三度共同返国,其中张先华还于1983年独自回国。张先华感叹:“几次回国探亲、访友并讲学,到处受到欢迎,更增加了我们对祖国的眷恋。”

1987年,赵启海原拟退休之后与夫人回国定居,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报效祖国,并在祖国土地上欢度幸福晚年。然而,因年事已高,体弱力衰,力不从心,加之此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全仗夫人张先华细心照料才能维持生命,回国定居最终只能是萦绕在老人脑海深处的一个情结。

对于张先华来说,2002年是永失挚爱的年份。那年3月初,赵启海在养老院里患上感冒,“由于感冒加重,启海患上肺炎,在医院里抢救了4天,最后医生对我说‘没办法了’。那天下午,启海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如今,听着张先华讲述丈夫最后的日子,她的脸上很平静,并没有显露出多少悲情,但这种痛失爱侣的悲伤,想必已经如利刀般将她的心切割得鲜血淋漓。

“回忆往年,蓉城初相见。一枝红花吐丽艳,从此情意绵绵。任它岁月蹉跎,尽管海啸风哦。双星银河常伴,却唱迎春之歌。”这是赵启海特意于1973年11月作的一首名叫《银河畔》的词,字里行间记录了他追忆初识爱侣的那份久而未忘的感觉,感怀和妻子携手共伴的幸福生活。尽管斯人已逝,但其声犹在,那吟唱爱情的熟悉声音将永远存留在张先华的脑海里,珍藏在她心灵的最深处……

4.世界著名音乐家50位 篇四

久石让,1950年12月6日出生于日本中野市,日本音乐人、作曲家、钢琴家。毕业于日本国立音乐大学 。久石让以担任电影配乐为主,异常是宫崎骏导演的作品,从《风之谷》至《崖上的波儿》的24年间所有长篇动画电影的音乐制作,为宫崎骏作品中不可欠缺的人物。久石让曾七度获得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音乐奖,并于获得日本政府授予紫绶褒章。配乐作品: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菊次郎的夏天、让子弹飞等。

2、武满彻

武满彻,日本作曲家。1930年10月8日生于东京。1957 年创作《弦乐追思曲》,别有新趣,影响较大。60年代作有由17件弦乐器演奏的《地平线上的多里亚》、琵琶、尺八和乐队演奏的《十一月的阶梯》、钢琴和乐队演奏的《星群》等,逐渐蜚声国际乐坛。代表作品:雅乐曲《秋庭乐·一具》 ,弦乐四重奏《仅有的路》等。

3、喜多郎

5.世界著名音乐家50位 篇五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901年),意大利作曲家,13岁开始学音乐,1842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剧《那布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我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厄尔南尼》、《阿尔济拉》、《列尼亚诺战役》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共写了26部歌剧,7首合唱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纳布科》、《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奥赛罗》等。

2、帕格尼尼

尼科罗·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 ,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意大利小提琴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早期浪漫乐派音乐家,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师之一,属于欧洲晚期古典乐派,对小提琴演奏技术进行了很多创新,十九世纪前半叶整个浪漫主义演奏艺术思潮的兴起是由他首先掀起的,代表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全集》、《超级练习曲》等。

3、维瓦尔第

6.著名音乐家 篇六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语: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出生在德国波恩,祖籍佛兰德,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12岁出版了钢琴奏鸣曲,1972年经海顿指引去维也纳深造。从1796至1800年,整整4年,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1820年听力开始减弱,中年失聪。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作品:《月光曲》、《第七交响曲》、《骑士芭蕾》《钢琴奏鸣曲》《致爱丽丝》(献给爱丽丝)创作《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威灵顿的胜利》

2.柴可夫

生平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俄罗斯伟大的浪漫乐派作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出生于沃特金斯克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后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成绩优异。毕业后,在尼可莱·鲁宾斯坦的邀请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他的作品常被世界各国剧院所演奏,在中国一些剧场或公众娱乐场合,用他的乐曲做伴奏编排的现代歌舞,在某些地方也深受大众喜闻乐见,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1893年的11月6日逝世。

作品:六部交响曲、四部协奏曲、芭蕾《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

3.德彪西

生平: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同时也是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7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1884年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大奖”.他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3月25日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4,格里格

爱德华·格里格(1843年6月15日-1907年9月4日),挪威作曲家,出生于卑尔根,祖先是苏格兰人。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经著名小提琴家O.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在卑尔根举行首次作品音乐会。1863~1866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活动,与挪威民族音乐的倡导者音乐家R.诺

拉克等人共创“尤特皮”音乐社,创作并介绍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民族音乐。回国后,为建立挪威民族乐派积极展开音乐活动。1871年创立克里斯蒂安尼亚音乐协会,曾任该协会爱乐乐团和卑尔根“和谐”合唱团指挥,并多次到英、法、德、意等国举行作品音乐会。1874年被政府授予终身年俸,1890年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曾先后获英国剑桥大学和牛律大学授予的音乐名誉博士衔。

作品:《A小调钢琴协奏曲》、《培尔·金特组曲》、《霍尔堡组曲》和《钢琴抒情组曲》; 5海顿

-古典音乐家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奥地利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海顿是继巴赫之后的第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是古典音乐风格的杰出代表。他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两部神剧《创世纪》和《四季》,同时也写作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以及一些歌剧、轻歌剧、12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老爹”。1809年5月1日逝世于维也纳。作品:

小夜曲 小号协奏曲、清唱剧《创世纪》、G大调第94号交响曲《惊愕》、d小调第一零一交响曲《时钟》、升f小调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G大调《小夜曲》

6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著名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他一生创作了700多首音乐作品,主要音乐作品有吉普赛风格的《匈牙利狂想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交响曲》等。1886年7月31日逝世。

1811年 10月22日,出生于雷汀。

1820年 拜贝多芬的学生车尔尼为师学习钢琴演奏。

1831年 帕格尼尼来到巴黎,他极大地启发了李斯特的想像世界和音乐世界。1832年 聆听了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首演,并将其改编成钢琴曲。

1833年 在肖邦的巴黎寓所中邂逅了玛丽·达古伯爵夫人。俩人去日内瓦同居。

1837年 创作《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玛丽在意大利科摩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科西玛。

1840年 创作十二首《超级练习曲》;结识瓦格纳。

1842年 与玛丽的关系终止。

1847年 到基辅演出时,邂逅卡洛琳·冯·赛因—维特根斯坦公主。

1848年 创作《前奏曲》。

1851年 创作《玛捷帕》。

1852年 创作b小调钢琴奏鸣曲。

1855年 创作《但丁》交响曲。

1865年 加入圣方济修会,并取得了神父的头衔。

1869年 他的学生奥尔加成为他的新情人,这段恋情很快便结束。

1875年 匈牙利李斯特学院创立。

1886年 7月31日深夜,在拜罗伊特去世。

作品:《爱之梦》《森林的细语》《汤豪舍》《梅菲斯特圆舞曲1号》

7.罗西尼

生平

焦阿基诺·安东尼奥·罗西尼(1792年2月29日-1868年11月13日)自幼便是音乐天才,十四岁起习作歌剧。在他的代表作品《赛维利亚的理发师》和《威廉·退尔》中,他从现实生活出发,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借助民族音乐的因素,赋予作品以生气,歌剧的音乐形象鲜明,乐曲中洋溢着生活的欢乐,丰富的智慧,辛辣的讽刺,流露出真实和欢快的情绪。他的创作继承了意大利注重旋律及美声唱法的传统,音乐充满了炫技的装饰和幽默、喜悦的精神,且吸收了同时代作曲家贝多芬的手法,使用管弦乐来取代和丰富原来仅作音高提示的古钢琴伴奏。但其一生大部分作品虽然在当时不可一世,但大部分缺乏深度,真正的传世精品只有《赛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和《贼鹊》序曲等少数几部。罗西尼的后半生中经常患抑郁症,这可能与他年轻时就已得的淋病有关1868年11月13日,他死于一次肠手术的后遗症。他的遗体被安葬于巴黎著名的贝尔拉雪兹神父公墓

作品:歌剧《威廉·退尔》序曲、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歌剧《贼雀》序曲 8 莫索尔斯基

生平

莫索尔斯基(1839-1881):俄罗斯作曲家莫杰斯特·彼得罗维奇·莫索尔斯基在1839年3月21日生于普斯科夫省卡列沃镇一个地主家庭,童年时代他已经从保姆给他讲的民间故事和童话中,获得了关于农村生活和包括音乐在内的民间创作的深刻印象。五岁起莫索尔斯基开始学习钢琴,九岁已能当众演奏协奏曲,到1852年,当他十三岁进禁卫军士官学校时,已经写出他的第一首作品——钢琴曲《陆军准尉波尔卡》并出版。毕业后,莫索尔斯基在军队里当军官,与此同时,由于结交了达尔戈梅斯基和居伊,从而参加了新俄罗斯乐派的“强力集团”的活动,在巴拉基列夫的指导下虚心学习作曲技术,最后在1858年终于决心献身音乐而脱离军界。但是由于谋生乏术,不久他又不得不到政府机关供职,这职务剥夺了他的许多时间和精力,给他带来很多烦恼,为此,他沉溺于酒和麻醉剂,以至后来戕害了自己的身体,1881年卒于圣彼得堡。

作品:《鲍里斯·戈杜诺夫》和《霍凡兴那》

9莫扎特

生平: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祖籍是德国,他的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在幼年时被誉为“音乐神童”,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毕生创作了754部作品,622部已完成,132部未完成,其中包括22部歌剧、41部交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鸣曲、室内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7首钢琴协奏曲,他对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791年12月5日猝死于维也纳,终年35岁。

作品:18首钢琴奏鸣曲,7首钢琴三重奏,2首钢琴四重奏,27首钢琴协奏曲,35首钢琴小提琴奏鸣曲,10首双钢琴作品,15首钢琴变奏曲,以及其他钢琴小品数十首。10,圣桑

生平:

(1835-1878)1835年,圣-桑于法国巴黎出生,两岁时随他的姨母习琴,十岁时,圣-桑第一次公开演,十六岁时编写他的第一首交响曲,1848年,圣-桑进入巴黎音乐学院,1866年,被李斯特称誉为世上最伟大的风琴家,1870年,参予了国家防卫军,并参加了普法战争。1875年,圣-桑与Marie-Laure Truffot结婚并育有两名孩子,但不幸于1878年先后逝世。

作品:《动物狂欢节》及《第三交响乐》

11,肖邦

生平:弗雷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1810–1849年),早期浪漫主义作曲家、钢琴家,肖邦生于华沙近郊的热拉佐瓦-沃拉,父母亲分别是法国人和波兰人。曾随家庭教师学习音乐,后来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就读。19岁在维也纳首次举办专业演出,演奏自己的钢琴作品。1831年肖邦定居巴黎,很快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演奏家和钢琴教师。1836年结识小说家、女权主义者乔治·桑(迪德望夫人)并相爱。肖邦一生的优秀作品很多作于1838–47年两人同居期间。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与乔治·桑分手后,他饱受肺结核病痛的折磨,完全提不起兴致作曲。1848年他游历英格兰、苏格兰,在当地演出了几场音乐会。1849年死于波兰。他对钢琴音乐的发展功不可没,帮助确立了钢琴作为独奏乐器的地位。他利用钢琴音乐延音踏板的技术革新,创作了大量独具钢琴特色的作品。

作品: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又称“一分钟圆舞曲”、升C小调圆舞曲、降G大调圆舞曲、A大调波兰舞曲《军队》、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降E大调夜曲、升F大调夜曲、降B小调夜曲、降A大调夜曲、第二十三号玛祖卡舞曲、第四十四号玛祖卡舞曲、C小调练习曲《革命》、E大调练习曲《离别曲﹑悲伤练习曲》、第一号叙事曲、第一号诙谐曲、第七号前奏曲、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评价

12,约翰

生平: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德语:JohannSebastianBach,也译作巴哈)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埃森纳赫,1750年7月28日逝于德国莱比锡,终年65岁。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成功地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浑然溶为一体的开山大师。他萃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巴赫自己在一生中并未享有盛名,而且在死后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但是在近来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今天一般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代表作品:

7.著名的头骨 篇七

“哦,我有爱尔兰历史上最有名的爱尔兰人的头骨。”爱尔兰人指着各具头骨说道,“这个是著名作家和剧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头骨,这个是航海探险家圣·布伦丹的头骨,这个是1916 年爱尔兰起义的领袖迈克尔·科林斯的头骨,还有这个是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节的头骨……”

“等等,”克里斯坦惊呼道,“你是说圣·帕特里克节!”

“没错。”爱尔兰人答道。

“哦,我必须买下它。你要多少钱?”说着,克里斯坦掏出了钱包。

“100 英镑,不能还价。”爱尔兰人答道。

克里斯坦马上从钱包里点出100英镑付给爱尔兰人。

返回纽约后,克里斯坦请人把他买回来的头骨镶进了他的酒吧的墙上,然后他通过媒体把这个消息传播了出去。很快,人们纷纷慕名而来瞻仰这具著名的头骨,酒吧的生意一下子就火了起来。行将退休时,他已经成了一个非常富有的人。退休后,他决定再去参观爱尔兰,那个使他成为一个富翁的地方。

克里斯坦从纽约乘飞机再次来到了爱尔兰北部的科克机场。当他走出机场的出口后,又看到了那个卖给他圣·帕特里克节的头骨的小个子爱尔兰人。

“我有爱尔兰历史上最有名的爱尔兰人的骨头。”爱尔兰人说。

“太好了,”克里斯坦说道,“给我一些名人的。”

“好。”爱尔兰人指着各具头骨说道,“这个是著名作家和剧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头骨,这个是航海探险家圣·布伦丹的头骨,这个是1916 年起义的领袖迈克尔·科林斯的头骨,这个是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节的头盖骨……”

“可是!”克里斯坦激动地说道,“大约7 年前我就在你这里买了一个比这个大一点的头骨。你告诉我那是圣·帕特里克节的头骨!”

“是吗?”爱尔兰人盯着克里斯坦看了一会儿,然后,他一拍脑袋继续说道,“呵呵,我想起来了,你是那个美国人。这是圣·帕特里克节还是个少年时的头骨。”

8.著名音乐家 篇八

说起火爆流行的网络歌曲,几乎没有人会没听过《老鼠爱大米》。正是有了《老鼠爱大米》,网络歌曲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歌万曲网上晒”。

“老鼠之父”杨臣刚日前接受笔者专访透露,《老鼠爱大米》不仅改变了长期以来音乐市场靠唱片公司出唱片,或者走穴赚钱的现状。这首出生草莽的平民口水歌,累计已经带来超过一亿元的商业收入。

而对“老鼠”赚来的“米钱”,杨臣刚也非常珍惜。他不做股票,不买豪宅,全部用来投入音乐事业,希望能培养出更多能种出“大米”来的网络歌手。

“大米”白自流

《老鼠爱大米》这首曾创网络下载神话的歌曲,他的第一粒“大米”自然是网络。从2005年上网之后,《老鼠爱大米》就以一股不可阻挡的风势,成为当年下载率最高的一首歌曲。短短数月的下载量就超过千万次。

但可惜,这颗“大米”对老鼠来说却是镜中花、水中月。因为网络盗版的横行,以及收费下载的难以推行,在点击下载最疯狂的时间里,“老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大米”通过虚拟的网络,流进别人的电脑。

对此,杨臣刚无奈地表示:“其实不用一分钱就获得歌手创作的作品的这种行为,就是侵犯了歌手的权益。我去过日本、韩国、美国等很多地方,在那里网上歌曲下载是要收费的,因此很难找到免费下载的网站,即使找到,也是中国的。”杨臣刚进一步指出,考虑到国内的国情,下载的费用可以斟酌确定,但免费大餐必须终结,不然对唱片业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彩铃成“奶酪”

但在随后一年,网络歌曲迅速找到了一块新的奶酪。杨臣刚坦言,这块奶酪就是SP(移动通信增值服务业务),说得更直接些就是彩铃或炫铃。“《老鼠爱大米》现在开发最多的是sP,尤其是彩铃。彩铃带来的利润可以说占这首歌总利润的一半以上。”杨臣刚说道。

“比如有SP运营商提供给我的数据显示,《老鼠爱大米》在推出的当年,最高的一个月份单月下载量就达到了600万条。”杨臣刚算了这样一笔账,“以2元一条的下载费用来算,600万条的下载费用就是1200万元。也就是说一个月彩铃下载的收入就是1200万元。”

他还特别告诉记者,彩铃这个行业在今年对唱片业的影响可以说是极其深远。杨臣刚还用一组数字做出了比较。“据我所知,我签约的飞乐唱片公司今年以《老鼠爱大米》为主的彩铃歌曲下载业务收入至少在2000万元。但另一方面,如果出唱片,根本无法带来这样的利润。而且,这个数字在前一年还是零。”

杨臣刚由此认为,传统唱片“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

“老鼠”商标开出天价

除了彩铃,杨臣刚明确告诉记者,《老鼠爱大米》最大的商业价值在于其品牌效应。“《老鼠爱大米》的商业价值太大了。它是中国到目前为止商业开发最成功的一首歌曲。开发领域很广,已不仅仅是音乐。”

杨臣刚表示,这其中的第一块奶酪是版权。“在内地中文版大获成功后,许多人都争相翻唱这首歌。首先是港台歌手陈慧琳和Twins争相翻唱粤语版。之后,《老鼠爱大米》又推出了英文版,接着是日语版、韩语版。可以说,从没有一首歌有这么多的翻唱版本。它是中国目前外语版本最多的流行歌曲。”

“另外,‘老鼠’的周边产品太多了。《老鼠爱大米》成功后,先是推出了同名小说,接着小说又分别被改编成了电视剧和电影。而在商业开发方面,方正公司推出了‘鼠米电脑’,有的服装品牌则推出了‘老鼠’的专门系列。而最搞笑的是,我当年想申请‘老鼠爱大米’商标时才发现,所有关于‘老鼠爱大米’的商标都已被人抢注,我自己倒已经没有这个权利了。而这个商标,最高有人竟然开价7000万元卖给我!”杨臣刚认为,这个数字尽管值得商榷,但至少反映了《老鼠爱大米》的商业价值巨大。

赚钱投入音乐

在“老鼠”正被源源不断的“大米”养肥之时,杨臣刚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现在的生活应该是不愁的,但也是有一个积累过程,算不上暴富吧。但是我心态调整得很好,我私下的生活吃穿没有任何改变,还是去西单华威和西单明珠买衣服,还是常常西红柿炒蛋和拍黄瓜两个菜,平时很不注重这些物质生活,我从小家里人就教育我要节俭。”

大学学的是财务会计,为什么会当歌手?对此杨臣刚没有直接回答,却表示相比歌手的身份,他更认同自己是个音乐人。“自己能唱,但更多的是创作。就像黄家驹、李宗盛那样,既能在台前表演,也可以在幕后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

不过,学财会出身的杨臣刚对其他理财手段却几乎是一窍不通。在股市火爆的如今,他告诉笔者,自己从来不做股票。“我觉得这个存在风险,或许是以前吃过苦,我知道钱来的不容易,所以投资都很谨慎,到现在我都根本不做股票。”

此外,杨臣刚表示:“即使要投资的话,我也一定是选比较稳妥的那种投资方式。比如我会买基金,却不会去买股票。”

不过杨臣刚告诉笔者,自己的钱也并非全部是存在银行成为“不动财”。他表示:“我现在成立了自己的制作公司,我退居幕后做制作人,为很多音乐人制作唱片。而同时,我也和一些网站合作,希望能通过网络,找到和当年的我一样的有梦想却没有途径实现梦想的歌手,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梦想。”

对此,杨臣刚坦言,自己《老鼠爱大米》赚来的钱当中,不少都花在了自己的这个公司上,目前公司已经签了不少歌手,同时还参加了一些关于奥运项目的活动。他觉得,能帮助更多的人实现梦想,让更多的听众能听到好歌,这也是他最大的快乐。

好友就是理财高手

相比杨臣刚的只关注音乐,他的同门师妹,以翻唱《老鼠爱大米》和原唱的《猪之歌》走红网络的歌手香香则是理财高手。笔者获悉,通过遨游股市,香香收入颇丰。

据了解,在朋友带动下,香香从今年年初起,开始炒股、买基金。香香坦言,因为工作忙,她一般是请家人专门帮她炒股,在空闲时,她才会打开电脑看一看自己的股票。但这种不搭理的态度,反而屡屡给她带来惊喜。

据透露,她买的五矿发展和华神集团两只股票,曾给她带来了200%的收益。香香平时特别关注的都是银行、保险、地产、石化等权重股,尤其是万科A和中信证券、中国石化等表现良好,香香也轮番持有了这些绩优股、蓝筹股。她的这些选择,现在都被证明,是不错的选择。

上一篇:梅花的启示作文600字下一篇:重庆市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实施办法(渝府发〔2003〕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