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计划

2024-09-23

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计划(精选8篇)

1.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计划 篇一

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教体艺

[2006]6号)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有效落实我校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全面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为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理念: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

三、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

四、实施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

五、活动目标:

1.优化课间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 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体育综合素质。

六、活动的组织实施: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七、实施的要求:

1、营造舆论氛围。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开展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各个年级的班主任要做好家长的工作,支持学校开展这项工作,确保活动得以顺畅开展。

2、加强队伍培训。体育教师对班主任和相关教师进行体育方面的必要专业培训,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有科学的指导,发挥群体作用,使体育活动落到实处。

八、具体安排:

1、时间安排:

1—2年级每周安排1次课外体育活动,3—6年级每周安排2次课外体育活动。(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

2、活动内容安排:

各班严格按活动安排表组织实施,不得随意更改活动内容。一个月调整一次活动内容,力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具体内容如下:(每班任选两项)

低段(一、二年级):跳短绳、飞飞盘、呼啦圈、跳房子、丢沙包、板羽球、袋鼠跳、拍皮球、斗鸡、青蛙跳等。

中段(三、四年级):青蛙跳、跳短绳、跳皮筋、羽毛球、乒乓球、小篮球、踢毽子、飞飞盘滚铁环、抓石子、打陀螺、跳房子、丢沙包、呼啦圈、悠悠球、斗鸡、武术操、军棋、打三棋等。

高段(五、六年级):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跳长(短)绳、踢毽子、跳皮筋、滚铁环、抓石子、打陀螺、踩高跷、轮滑、滑板、悠悠球、斗鸡、围棋、五子棋、武术操、呼啦圈等。

3、场地安排:

大操场、教学楼下空地、松树坪、乒乓球场。

4、遇到下雨天时,各班班主任自行在教室里带领学生进行室内游戏(器材自备)。

九、活动评价:

1、每学期期末都要组织一次“阳光体育活动”专项评价活动,评选六个优秀班级。

2、将该项活动的评定成绩纳入优秀班集体的评价之中。

十、活动注意事项:

(1)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活动要有秩序、听从指挥,上下楼梯不得拥挤,进出活动场地队伍整齐有序。

(2)如学生自带器材,班级应统一管理,要珍惜和爱护器材。

(3)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伤到别人。

(4)有特殊体质和生病学生可以不参加活动,但必须向班主任请假。

(5)活动结束铃响时,应马上停止活动,有秩退还器材。

2012年3月

2.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计划 篇二

一、提高认识, 切实落实阳光体育活动

学校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 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阳光体育活动的认识, 要真正把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举措, 作为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使命和任务, 必须贯彻到底。同时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 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 开设专题栏目, 大力宣传阳光体育活动, 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和健康理念, 使“每天锻炼1小时, 健康工作50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 唤起全校师生对健康的关注, 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二、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课教学

一是要保证体育课教学的时间。我国明文规定学校初中体育课每周必须达到三节, 高中两节课。但是好多学校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或者体育师资缺乏, 在初中体育课时安排上明显不足, 只有两节体育课,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阳光体育的实施。二是要完善体育课教学, 进行专业体育指导,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中的科学指导对培养学生兴趣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师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 就要深入钻研教材, 不断创新, 认真改革教学方法。第三, 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 如健美操、乒乓球、羽毛球, 等等。教师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 才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近两年我校高中教师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 在乒乓球、排球和羽毛球方面进行开发和选项课教学。通过选修课教学,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运动积极性。这些项目深受学生喜爱, 在大课间活动中参与度很高, 为阳光体育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认真组织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

1.学校要高度重视体育大课间活动。光靠学生自觉性远远达不到阳光体育活动的目的。毕竟学生没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在积极引导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同时, 要切实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尽快改变体育锻炼“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从去年开始, 我校领导充分重视大课间活动, 由政教校长主抓早操, 各科室主任分管各年级, 班主任认真跟操, 体育教师协助班主任搞好本年级跑操。政教处对各班进行打分, 并纳入班级考核。现如今学生跑操认真, 动作整齐划一, 精神面貌很好。做操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逐渐养成了规范的跑操和做操习惯。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好评。

2.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应从教师做起, 充分发挥教师的带头作用。教师不仅是活动的组织者, 更应该是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学校要求教师在课间和学生一起进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打羽毛球、转呼啦圈……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同时, 也把教师纳入到这一活动之中, 既缓解了老师们紧张的教学压力, 也锻炼了身体。同时由于老师们的示范作用, 还激发了同学们每天活动的热情。全校师生全员参与, 一根跳绳跳出了生机、跳出了活力, 跳出了一片新天地。

3.定期举行不同类型体育比赛, 激发学生运动热情。我市每两年举行一次田径、球类运动会, 各学校比较重视。为了取得好的名次, 各学校组建校队, 并认真进行专业训练。我校也是如此, 每个体育老师负责一支队伍, 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 常抓不懈。通过市运动会的开展,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体育教师的训练积极性和学生的运动热情。另外, 我校每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和两次各种小型的体育比赛。对阳光体育的开展有积极的作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又促进了学生健康。

3.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计划 篇三

关键词:阳光体育 健康第一 增强体质 活动 比赛

2006年12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发出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市、区教育局又先后下发关于开展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具体文件。我们在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切实把“阳光体育”活动做到实处。让“阳光体育”活动在我们的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和谐飞扬!

要想开展好冬季阳光体育活动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认真学习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要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文件,进一步提高认识,特别要注重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二、加强组织领导班子,建立专门负责工作小组:

为了保证学生冬季阳光体育活动的顺利实施,须成立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主管负责,成员由班主任、体育教师、代课教师、校医、后勤人员组成,此外,还必须分清组成人员的任务和职责。

三、加强宣传营造阳光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

学校要加大冬季阳光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氛围。要制订详细的宣传计划,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校园网等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开设专题栏目,大力宣传阳光体育活动,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的思想,使“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

四、以体育课教学为基本平台,与课外活动有机相结合:

1、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并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和科学健身理念”的培养。

2、要不断完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建立《标准》测试报告书制度,并将报告书归入学生毕业档案,做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如实反馈学生体制健康状况。

五、选择有效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

学校开展冬季阳光体育活动除了以体育课和实施《标准》这些主要载体外,还要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譬如,计划每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举行冬季长跑越野赛、校园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室内篮球赛、排球赛、下雪天举行堆雪人比赛、雪中足球赛等等。利用这些大型体育比赛和娱乐活动为有效载体,培养学生运动健身理念,激发他们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和体育锻炼的热爱。

六、我校冬季阳光体育活动具体安排:

星期一

七年级和小学一、二年级室内进行科技创新小制作,由班主任、代课老师负责完成。

八年级和小学三、四年级室外进行跳绳比赛,要求个人之间,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九年级和小学五、六年级室外进行拔河比赛,要求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星期二(则是顺序由上往下循环)如下:

九年级和小学五、六年级室外进行拔河比赛,要求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八年级和小学三、四年级室外进行跳绳比赛,要求个人之间,班与班之间进行比赛。由班主任、体育教师负责完成。

七年级和小学一、二年级室内进行科技创新小制作,由班主任、代课老师负责完成。

星期三、四、五的顺序以此类推。

当本周的活动结束时,对成绩优秀的个人和班级进行表扬和奖励。下一周的阳光体育活动则可以选择别的活动项目让学生参与、发挥。

七、时间上要有保证:

要合理安排好活动时间。

1、每天组织住校生跑早操,以班级为单位跑操,由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负责,时间为20分钟左右。建议走读生每天走或跑步上、放学。

2、每天上午课间操时间组织学生跑操,各班动作要求整齐、大方,口号要响亮。必须跑步进退场,时间为15分钟左右。

3、每个年级每周的体育课与组织当天的阳光体育活动不重复。活动课时间要科学安排。

八、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1.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

2.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護意识,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胸花、别针、小刀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

3.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放松运动,尽快穿好衣服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九、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十、完善制度,抓好落实,保障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学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并逐步逐项落实,学校领导小组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督促,对不能完成目标任务的,要通报批评,并与年终考评挂钩。体育场地器材由教务处、体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定期维护,预防学生在锻炼中由于器材问题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学校建议各班鼓励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为学校处理好意外伤害事件提供必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教体艺〔2007〕14号文: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通知。

2.教体艺[2006] 6号文: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

4.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制度 篇四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大课间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规范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推进大课间活动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我校体育特色,努力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活力校园。

二、实施原则

1、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大课间活动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2、全面性原则。大课间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与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尽量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3、坚持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指导,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操作、自主锻炼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4、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原则。以校内活动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活动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活动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体育活动和场区体育活动,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体育活动环境。

5、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在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实施方法与目标

1、学校以实施“阳光体育活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乒乓球、足球、轮滑、跳绳、呼啦圈等体育活动,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并具有一项运动特长。在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满足全体学生多样化的活动需求。

2、学校制定好本校学生大课间活动计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立各年级特色,努力形成品牌,更上一个台阶。每日上午一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内容、学生、指导教师“五落实”。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

3、制定班级大课间活动制度,坚持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体育运动会和一次全校性体育活动项目竞赛,不定期组织各类单项活动。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要覆盖全体学生,全校学生体育达标抽测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30%以上。

4、学校大力改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提高全体教师的活动组织和指导水平,并落实相应的经费,确保学校文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积极整合和充分挖掘本地校外体育活动资源,定期开展活动,推动我校大课间活动形成规模、提高水平。

5、建立活动考核奖惩制度。学校每天对班级进行考核,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评比,一学期进行一次大课间活动示范班级和先进个人评比活动并予以表彰。

四、组织机制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学生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五、学校大课间、课外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六、活动要求

1、班主任为班级活动的第一责任人.是负责班级学生大课间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与安全教育责任者。

2、每位学生必须自觉遵守各种活动的规则要求,听从指挥和安排,并按时参加活动。

3、活动场地及器材管理,由体育组统一安排,实行器材由小组管理责任制。

4、每个班级应认真组织,精心安排,确保安全责任事故为零。活动前组织学生对活动的规则学习了解,要认真进行安排并认真做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不能参加相应的活动,教师应做好劝导工作。

5.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总结 篇五

本学期初,我校就将阳光体育活动纳入了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同时将之作为本届校园文化体育艺术节的独立篇章“阳光体育篇”。学工处处长通过国旗下讲话向全体同学发出号召,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参与方法。阳光体育俱乐部指导老师随之召开了各系部各班级体育部成员和班级体育委员会议,随后各班级都召开了主题班会,对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理念等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阳光体育 人人参与”、“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等口号深入每一个同学的心中。阳光体育俱乐部精心策划、组织安排了形式多样的创新型体育活动。例如排球比赛、花样跳绳比赛、呼拉圈竞走赛、四人五足赛、袋鼠跳比赛、广播操比赛、中国象棋比赛、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等,同时各系部还精心组织了师生共同参与的足、篮、排球赛。

开展体育活动健全了身体机能、丰富了课余生活,也是对校园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每一项活动都做到了赛前有计划、有预案;赛中有过程、有记载;赛后有总结、有评比;确保活动收到实效。

6.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之我见二 篇六

12月23日,建国以来首次举行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一项面向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体学生的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也于同时正式启动。为加强对此项活动的指导,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

运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通知》还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和完善标准的测试结果记录体系,并作为毕业升学的重要依据,还要与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确保开足、上好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要通过宣传,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一、“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背景

初,原国家教委主任何东昌写信给胡锦涛总书记,反映当今青少年健康体质水平不断下降的情况,总书记批阅后,国家随即组成七个专家小组在全国对7~22岁的青少年健康体质状况作了为期一年的调研。调研报告以书的形式已正式出版,书名叫《共同关注》。调研结果和结论有:(1).7~22岁的青少年群体中,初三学生健康体质状况最好,高

一、高

二、高

三、大

一、大二,连续下降,整体健康体质水平低于1985年。(2).近视率全世界第一,到高三为止,会近视的已全部近视,没有近视的是天生不会近视。(3).肥胖症的比率已超过日本,直逼美国。

据专家分析,造成青少年体质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体力劳动大大减少;二是目前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缺少体育锻炼的时间。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这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启动了“阳光体育运动”,对学校体育课、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等作了要求更高,目标更明确的规定。

“阳光体育运动”的出台,体现的是国家对青少年的关心和负责。我们有些学校打着为学生负责的旗号,却只管学生文化成绩好坏和学校升学率的高低,其实质则是为了学校知名度,为了校领导的政绩。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在,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都有一个敏感期,错过了这个敏感期再去锻炼,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青少年时期缺乏应有的锻炼,体弱多病,也许后果还未能显现,但今后就业和工作时,就会为身体健康问题所拖累,没有健康的体魄做保障,一切都将是空谈。

二、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解读

对“阳光体育运动”,我们各级学校和体育工作者要认真领会和执行,并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和传达的丰富信息。

(一)、身心健康是基础

万物生长靠太阳,把体育与阳光联系起来,也可以说表明了体育对促进人身心健康起的重要作用。有人这样比喻:健康是1,金钱、地位、爱情……都是0,如果没有前面的1,后面的0也就都没有了意义。因此,身心健康是一个人一切的基础和保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的健康问题理所当然地就成了我们理应倍加关注的事情。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

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司司长杨贵仁曾透露:从1985年开始,中国进行了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普查,显示最近20年,中国青少年的体质在持续下降。

一项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六城市城区开展的体质调查显示:七至十八岁儿童青少年中的肥胖率男生为百分之十一点六,女生为六点二四。

医学临床资料也证实,近年来,我国儿童期、青春期的肥胖和超重现象急剧增加,一些原本在中老年人身上才出现的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与肥胖相关的病症在青少年时有发生,且患病年龄提前了十到二十岁。

除了体质的下降,中学生的心理缺陷也日益突出。青少年中存在的离家出走、厌学、青少年性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果我们这个社会只重视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青少年心理和人格的健全发展,就会导致青少年种种严重问题的发生。在现在这个重团队合作的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不能与人和谐相处,是很难有所成就的。

“阳光体育运动”不仅能通过每天坚持的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还能通过体育活动的交往、协作、竞争等形式,促进学生

个性形成、人格培养和价值体现,有利于塑造良好的心理特征,驱除心理阴影,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打好身心基础。

(二)、学生应当充满朝气

据报道,在广州市组织的一次“真情对话”的现场,30多名小学生大声说出自己的“六一”愿望竟然是“在家里好好睡一觉!”根据广东省有关的调研资料显示,50%以上的少年儿童学习超时,存在睡眠不足问题。“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成了目前大多数学校教育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氛围下,体育(与健康)课理所当然地成了某些学校里(来源:好范文 http:///)砍掉的科目,尤其是高三年级,更是难觅行踪。课外体育锻炼就更是成了奢望了。本应该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也因此变得萎靡不振。

正是为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12月,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建立并坚持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依法保障学生睡眠和体育锻炼的权利,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中学生不少于9小时。

为了让学生有朝气,有活力,保证充分的睡眠,当然是首先条件。除此以外,也需要让学生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的要求,不仅能使学生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还能对学生的情绪、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各项体育活动都需要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坚韧刚毅的意志、勇敢果断的性格等心理品质作为基础。因此,有针对行地进行体育锻炼,对培养健全人格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对处于高三的学生来说,在紧张的学习间隙,适时地进行体育活动,不仅不是浪费时间,玩物丧志,还能调节身心,增强学习效率,也有助于他们以更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走出教室

既然是“阳光体育运动”,我们直接能想到的,就是要鼓励学生到户外去,到阳光底下去,而体育活动最大的特点恰恰就是在户外进行的。

面对紧张的学习任务,紧凑的作息时间表,学生没有机会去接触自然、享受阳光。我们要通过这个活动,和学生一起走出课堂教室这一狭小的生活空间,通过体育锻炼这一载体,让学生在广阔的天空下,与社会、自然对话和相融,使他们在与同伴,与自然的沟通中感受到生命的崇高,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

自然是—间大“教室”,在这间“教室”中,学生们才能真正长大成人。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1992年那场沸沸扬扬的让国人深思的“夏令营事件”。中日两国学生在内蒙古进行了一次艰苦的野外旅行,在坎坷的长途跋涉中,对比是那么明显,中国家长把孩子拉上车,驶过最艰难的路段,日本家长却只把鼓励留给发烧的孩子。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的孩子失败了,而他们是我们以自己的标准挑选出来的“好孩子”,也正因为如此,失败才更让人心痛,也让我们不得不认真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课程,孩子们仅有学校这个生活空间是远远不够的。这种人格意志和情感力量的形成,不是课堂中空洞的说教就能起作用的,也不是靠我们体育课的技术、技能教学能够解决的。

(四)、贵在坚持

我们常说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体育锻炼对机体给予刺激,每次刺激都产生一定的作用痕迹,连续不断地刺激作用则产生痕迹的积累。这种积累使机体结构和机能产生新的适应,体质就会不断增强,动作技能形成的条件反射也会不断得到强化。因此,体育锻炼要内化、生活化,必须长久积累,经常进行,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正是因为体育锻炼的长期性需要,所以我们推行“阳光体育运动”,就绝不能是一阵风式的运动,而是要形成长效机制,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落到实处。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体育(与健康)课处在一种非常尴尬的位置,若想改变这种状况,确实需要学校甚至相关政府部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不仅需要家长、教师提高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程度,认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也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并组织专项督导检查,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得好的学校进行宣传表扬,对体育锻炼不足的学校追究相关责任。

(五)、与体育课有机结合“阳光体育运动”应该做到和体育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每天的体育锻炼可以弥补体育课课时少、课堂运动负荷不够等缺陷,体育(与健康)课则可以为引导体育锻炼健康、有序地进行。因此,我们可以把体育(与健康)课课归纳为“学”,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课上系统的学习运动技术,培养运动技能;把每天的体育锻炼归纳为“用”,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运动技术,形成的运动技能有了用武之地。我们需要通过“学”来提高“用”,通过“用”来体现“学”的质量和水平,达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以共同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这对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促进“学以致用”,实行素质教育,都具有积极意义。

不仅如此,每天的体育锻炼,还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能够成为他们展现个性,发挥特长的舞台。这与规范统一、严整紧凑的体育课堂是完全不同的形式。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一旦发觉自己在运动技术、技能方面的缺憾和不足,就会主动在体育课堂上去认真学习,然后再实践于课外。这个相互促进的过程也将有助于改变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尴尬现状。

三、结语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体育工作,重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体育一直是我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方针的表述虽然有些变化,但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始终不变,体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始终没有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又把体育作为重要内容进行阐述,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还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7.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计划 篇七

“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广大的青少年从教室走向操场、从室内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每天的锻炼时间不能少于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是对亿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注,也是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出的要求。

1“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关系

《意见》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应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同时配合学校体育课教学,保障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个小时以上锻炼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应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形成制度”。根据文件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阐述,“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指标,完成这一指标不能仅依靠学校每周有限的体育课,因此“阳光体育运动”提出的学生体育活动的范围不仅限于体育课,还包括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活动,共三部分内容。必须强调一点,本文所指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在学校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集体体育活动,学生课间自由活动和放学后自发进行的的体育锻炼不属于该范围。

2“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

2.1部分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重视不够

学校以培养具有德、智、体等全方位发展的学生为主要目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课外体育活动由于在时间和场地方面的限制,无法集中进行,学生体质水平提高与否,也缺乏有效指标衡量,因此学校容易忽略课外体育活动的发展。同时,由于升学率和就业率压力的增大,学校往往是由分数指挥教学活动,忽略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在部分学校,特别是面临升学压力的高年级,体育课教学有被挤占的现象,课外体育活动更是被限制甚至是禁止的。近些年,随着升学考试中加入体育科目的考察并且所占分数逐步提高,学校对体育教学有所关注,对相应的体育考试需要测试的体育项目非常重视,在课外体育活动期间进行训练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对非考试项目的活动依旧重视程度不够。

2.2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单一,次数保障不足

体育运动项目众多,运动量、趣味性和参与性都有所不同,需要提供的配套设施也不一样。学校受制于客观条件,一般仅能开设篮球、田径、乒乓球、健身操等大众类项目的课外体育活动。但是学生由于其性别等的差异性,喜好的体育项目大有不同。男生倾向于选择激烈的、对抗性较强、运动消耗量较大的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项目,这类项目参与性强,对场地等有较严格的要求,女生倾向于选择跳绳、羽毛球、健美操等娱乐性较强、容易入门的项目,对运动场地要求不高。次数方面,学生在校期间周一至周五,基本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周六周日双休日,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受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补课、特长班等事情的影响,无法保障足够的运动时间。据调查,周末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仅占12%,在参加的学生中,周六周日累计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仅占39%,由此可见,周六日已经成为学生课外课外体育活动监管的盲区。

2.3学校相关体育设施配套缺乏

学校体育设施包括学校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所能提供的场所、器械和体育资源等。目前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学校体育设施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使得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学生日益增长的对网球、羽毛球、游泳等项目的喜爱和学校不能提供专门的运动场地之间的矛盾也逐步突出。学校维持现有体育设施场馆的维护保养费用较高,体育器材的重复使用导致体育器材的保养和更换成本提高,使学校体育设施建设陷入困境。另外,部分学校由于教学用地的紧张,出现挤占用体育场地,改缩建体育场地等现象。以上突出的矛盾是摆在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和发展面前的首应解决的问题。

2.4家长对课外体育活动认识不足

家长在学生教育成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是否能够正确认识体育对人的意义,直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现代社会培养的人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这点已经得到广大家长的认可。但是在实际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家长重视孩子的文化课、重视音乐、美术等特长培养,却常常忽略课外体育活动。这种现象,既有对体育运动的传统偏见作祟,也由于中国学业压力较大,家长希望孩子在有限的青少年阶段的时间里能够学习一技之长,为日后就业做准备。课外的体育活动和数理化、钢琴绘画比起来,更像是不学无术,而孩子玩篮球、踢足球更有玩物丧志之嫌。还有部分家长,将时下热门的体育项目让孩子作为特长进行培训,不论孩子是否有兴趣,不论孩子的身体是否适合该项运动,在没有进行科学化的运动员选材的情况下,每周要求孩子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常导致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厌恶,不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

3 对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对策分析

3.1 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课教学和体育竞赛三者协同发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一种具有独立自主性、社会参与性、方式灵活性、多种选择性等特质的活动方式,是一种独立的、不受约束、较为随意的体育活动。目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式等较为落后,且项目简单,缺乏吸引力,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因此,学校应该建立体育活动、体育教学、体育竞赛一体化发展的课程模式,具体说,就是将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纳入体育教学课程的范围,使得学生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给予课外体育活动以制度上的支持和保障。将全校范围内的体育竞赛融入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体育竞赛的参与面应该广,形式应该多样化,并且和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等相匹配,可以采用班级对抗赛、年级对抗赛等集体竞赛方式,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游戏、表演、竞赛、节目类多种方式。使学生把体育活动作为校园生活和校园学习的常态,能够经常性、普遍性地参与其中。学校应该指派专人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一般可由体育教师承担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在体育技能和科学锻炼方法上给予学生正确指导,在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体育竞赛组织等方面都要进行监督。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较为有效地防止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等问题的发生。

3.2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社团。

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度,参与性很重要,体育社团和俱乐部是较好的介质。学生在一定的组织中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在组织中的荣誉观、参与感,提高体育锻炼的兴趣。学校应该积极组建各运动项目的社团和俱乐部。体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对社团的日常训练进行指导,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选择适合并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训练,能促使学生长期习惯性的进行体育活动,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学校是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培养和体育观念形成的基础阶段,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各类体育项目的机会。学校通过体育社团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能够有效控制学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过多干预,促进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灵活选择,并且有专人进行训练计划的制定,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和运动强度不合适带来的身体不适。

3.3 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

学校体育设施的配备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各级教育部门,应该积极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校园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大对学校现有体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新建和扩建适合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各类体育场馆设备。学校的公共经费应建立专项资金用于体育场馆设施的维修和保养。高校应该根据国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要求,新建和完善各类体育场馆和设施,部分体育场地用地安全性需要加强、体育设施的维护和器材的更新应尽量缩短时间,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普通中小学,应集约规划学校有限公共场所,包括各个楼宇之间的空地、小广场、楼顶等部分,改扩建田径场地等体育设施,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提供更多空间。农村中小学校要因地制宜,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周围客观存在的体育资源,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体育器材,坚持课外体育活动不松懈。

3.4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树立科学的培养理念

现阶段的青少年基本都属于是零零后,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并不缺乏,所以他们不再追求简单物质的享乐,而是强调独立自主,要求公平,渴望被认同。作为家长不能固守旧有教育观念,以自身的成长环境经验定位孩子的成长需求,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忽略孩子德行和体育的培养。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始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今社会需要的己不是具有单一技能的人,事实证明,只会学习对其他事务漠不关系的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是相当差的。而体育对于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不只是传统意义上对体质的锻炼,更是对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和勇气的培养。团队体育项目的训练更是对人适应社会性的培养。美国等西方国家家长积极提倡并鼓励孩子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尤其鼓励孩子参加具有合作性的团队项目。参与这类体育活动不仅提高孩子的身体灵活性、协调性增强体质,更重要的是学习在团队项目中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如何和团队其他成员合作,如何发挥团队其他每个人的优势,共同体验为比赛胜利而努力付出的过程。这些本领都是课本上无法学到的。

4 结语

学生体质健康是关系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大事,课外体育活动是“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它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的重视,更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和家长全力配合,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

摘要: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背景的阐述,运用文献综述法,对学校体育工作中最易被忽略同时也是涉及面最广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研。从学校、学生和家长三个主体出发,对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现行的教育中,学校管理、学校体育设施配套是导致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缺乏保障的主要原因,家长的认知不足,是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存在的隐患。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为今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学校,课外体育,现状

参考文献

[1]纪力,崔瑞雪.论“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教育探索,2010(1).

[2]霍兴彦,肖林鹏.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体育文化导刊,2012(3).

[3]张玉霞.对高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思考与展望.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

[4]黄宁波.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构建.教学与管理,2014(7).

[5]毛振明.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7]李晓武.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异化现象调查及对策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8).

8.学校阳光体育活动计划 篇八

“阳光体育”是国家积极号召和倡导的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其宗旨是:“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如何使这项活动更好地开展,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一直是广大农村小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从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中国青少年体质在持续下降,尤其是在灵活性、肺活量、速度等方面下降的比例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作为教师,我们要鼓励学生走进操场,奔向自然,参加体育锻炼。虽然此运动在学生中也曾掀起锻炼的热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活动中,也产生出了不少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体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事情。

一、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家长对孩子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领导“重智育轻体育”,认为只有学生学习成绩好,才能证明这个学校的优秀。另外,大部分学校领导人担忧学生在锻炼中会受伤,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自然而然的就减免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同时家长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也是持否定态度。绝大多数家长在课外时间选择了限制孩子加强体育锻炼,取而代之的是给孩子增加了许多额外的学习压力,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让孩子整天埋没于书本中,根本没有时间锻炼。

2.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近年来,国家提出要给学生减负,可是从现状来看,学生真是越减越“富”,一个个沉甸甸的大书包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学生也只能整天忙碌于作业和练习之中,哪能顾得上身体健康。另外,频繁地考试也是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表现,现年来,大考、小考、段考、期中考、期末考、单元考层出不穷,考的学生晕头转向,为了答好各种考试,学生只能付出休息时间和锻炼时间来攻破各门课程。

二、提高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效果的对策

1.重视阳光体育,发挥阳光体育的育人功能

学校体育具有教育、健身、娱乐、文化等功能,其中健身功能是学校体育最原始、最本质、最独特的功能。学校体育功能的最大发挥依靠于原有陈旧思想观念的破除和科学观念的建立。整个社会要摒弃在高考指挥棒作用下的“分数第一、智育至上”的人才质量观,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人才观。阳光体育运动作为提高小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为实施阳光体育营造良好氛围

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要以“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为基本组织目标,活动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规则等可结合实际予以创新发展。其中大课间活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来激发和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逐步培养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找到真正的自我。慢慢地让体育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伴随他们的一生。同时让学生掌握从事体育锻炼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学校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每周2~4节体育课的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周2节体育活动课。体育教研组要积极认真开展好体育教学活动,更新教学理念,实施新课程方案,实行“合班分组选项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到两项锻炼技能。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阳光体育运动”号召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全国各地正在积极探索,以创新的手段推进学校体育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阳光体育运动也关系到家庭和民族的未来,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质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阳光体育运动切身于每个学生的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我们必须克服重重困难,以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真正做到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

上一篇:战胜挫折的名言下一篇:暑期师德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