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三年级作文技巧(共8篇)
1.小学生三年级作文技巧 篇一
作文技巧
1.首先,要真实。
2.多用个种修辞方法。
3.开头结尾要精彩,例1)首尾呼应。
2)结尾用省略号意味深长。等
4.多用形容词,拟声词等。
审题是作文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那么如何审清题意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辨明文体
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考题是比较少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文体。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
(1)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如《国庆之夜》涉及了时间,《放学路上》涉及了地点,《我家来了客人》涉及到了地点、人物、事件,《家乡变了》涉及到事物的发展和结局。题目当中直接带有“人”、“事”、“记”等字样,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
(2)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议”、“论”、“谈”、“辩”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启示”、“从......想到的”、“由......说起”等短语构成。有的议论文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表明观点的句子,如《小事不可小视》、《不要惧怕困难》,判断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3)考查说明文的情况很少,即使有,一般也对文体有所提示。应用文试题则明确要求写通知、启事、书信等等。
2.要看清题目要求。一般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
3.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
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考生自己悟出来。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
作文技巧2:妥善立意
审题完毕,就要根据题目要求妥善立意了。所谓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主旨。在记叙文中,“立意”是文章通过写人记事所要表述的中心思想;在议论文中,“立意”指的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对立意的要求主要有三点:
一是要鲜明。文章歌颂什么,批评什么,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二是要正确。中考作文评级标准中对立意的要求是:记叙文要“思想感情健康”,议论文要“观点正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要切实做到。
三是要力求新颖、深刻、有创意。这是在前二者基础上更高一些的要求。文章要力争写出新意,写出深度,不要过多重复别人已说过多次的话题,不要就事论事、浅尝辄止。还要注意立意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作文技巧3:编写提纲
在文章的中心确定下来之后,就要考虑选用哪些材料,怎样组织材料,怎样结构全文了。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编写提纲。就像盖房子之前要画好图纸一样,写作之前要先给文章搭个架子,把审题、立意、构思中落实下来的东西用文字条列出来。所以说,编写提纲的过程实际就是清理思路、安排材料,组织结构的过程。
提纲要确实反映自己的思路,要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简明扼要,突出文章每一部分的要点。至于文章细部的安排,可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落实。在写作过程中,发现提纲有不当之处,还可进一步修改。
编写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由于文体的不同,提纲的写法也应有所区别。如:记叙文可以按时间、空间的顺序或事件发展的过程来编写;议论文一般可以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搭起架子,并体现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说明文则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空间、或时间、或逻辑顺序编写。
作文技巧4:沉着行文
列好写作提纲后,就要落笔行文了。行文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语言表达
一篇文章有了明确的中心和合理的思路之后,最终的成败要取决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对于语言的基本要求是,“通顺,没有病句”。作文评分标准中语言一项明确规定,文中有1至3个病句尚可评为二类,有4至6个病句就属于三类了。因此,语言的通顺与否是极为重要的。各类不同文体对语言的要求我们在前面分体指导中都有具体说明,这里不再重复。不论哪一种文体,语言的准确和简洁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2.准确使用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文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标点使用不准确,可能会导致文字的歧义;标点使用不规范,会影响全篇文章的表达效果。因此,行文中应给予足够重视。使用标点要注意规则,如:句号、问号、感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都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部分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应占两格,一个破折号或省略号不能分处两行。省略号要点足6个点等等。
3.书写清楚工整,不写错别字。
作文的书写情况,直接影响阅卷老师的总体印象,也就影响着作文成绩。对这一点,考生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作文评分标准规定,错别字每2个字扣0.5分,最多扣3分;全文书写极其潦草使人难以辩认的,扣2分,文中书写潦草或格式不正确的扣1分。不要小看这1分、2分,有时候,这小小的分数之差可能直接影响你升学的最终结果。书写的工整规范不是一日之功,应当在平时严格要求、自觉训练。
4.注意掌握时间,限制字数。
一般地说,在整个作文过程中要注意三次时间。一次在开始作文前,看一看可利用的作文时间共有多少,根据总时间决定行文的速度;一次在初步构思完成时,看用于正式行文的时间有多少;第三次在正文写下一半时,看还有多少时间,从而决定是否按计划展开全文,是否需要压缩调整、简化内容。
对作文的字数,题目一般都有明确规定,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规定上限,如“不得超过多少字”、“在多少字以内”;二是规定下限,如“不少于多少字”。这两种情况必须严格执行限制字数。三是上下限都有规定,如“左右”,“之间”等,其左右的幅度要看中间数字本身:一般地说100至200字的,各不宜大于10字;300至500字的,各不宜大于20字;600至800字的,各不宜大于30字(标点符号应计算在内)。
作文的字数,在总体布局时应心中有数。一般来说,命题作文主体部分应占全文的70%,开头和结尾各占15%;给材料作文,开头要引述材料的,开头部分可增加到25%~30%,主体部分至少要保证65%,结尾可适当缩减。
作文技巧5:检查与修改
文章写完以后,一定要检查修改。修改文章,原则上应从思想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进行,但考试作文在写完后不可能有时间做大的调整、改动,所以,修改的重点应是文面上的问题。对漏字、错字、别字、病句等毛病,要及时纠正,使其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期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修改的一个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默读”。逐字逐句读下去,发现问题随时修改。
作文临场答卷是在有限时间内进行的,但答卷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考前的长时间的努力,反映着考生平时语文学习的功底。因此,要想临场答卷取得满意的效果,功在平时。如果说作文有“秘诀”的话,那就是鲁迅先生所讲过的:“要多看、多想、多读、多写
审题是作文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工作的好坏,将决定全篇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决定构思能否按正确方向展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文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文不对题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在作文基本功较好的情况下,只要文章符合题意,一般能保证二类文的成绩。
那么如何审清题意呢?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辨明文体
可以写成多种文体的考题是比较少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文题只有一种适合它的文体。审题的第一步是判断文体。判断文体应注意以下规律:
(1)记叙文文题的字面一般对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所涉及。如《国庆之夜》涉及了时间,《放学路上》涉及了地点,《我家来了客人》涉及到了地点、人物、事件,《家乡变了》涉及到事物的发展和结局。题目当中直接带有“人”、“事”、“记”等字样,就更是记叙文的标志了。
(2)议论文文题中经常会有“议”、“论”、“谈”、“辩”等字眼,也有的由“......的启示”、“从......想到的”、“由......说起”等短语构成。有的议论文题目本身就是一个表明观点的句子,如《小事不可小视》、《不要惧怕困难》,判断起来就更加容易了。
(3)考查说明文的情况很少,即使有,一般也对文体有所提示。应用文试题则明确要求写通知、启事、书信等等。
2.要看清题目要求。一般作文题都在“要求”一项里对文体、字数、表达方式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必须把“要求”这项内容搞清楚,并且严格执行不能遗忘。
3.注意题目中的隐含内容
考题中明确提出的要求是一望而知的,必须照办无误,但有些要求是隐含在表面文字背后的,需要考生自己悟出来。比如《在阳光下成长》中的阳光,当然不是
指自然界的阳光,应理解为党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家人朋友间的亲情等等。《我的脚印》一题也决不是要描写真实的脚印,而应当写成长道路上、进步过程中的有意义的事件。对一些给材料作文题目中提供的材料,更应当注意运用概括、引申、类比等方法,加以认真分析,理解题目的比喻或象征意义。
2.小学生三年级作文技巧 篇二
一、要有兴趣,以培养兴趣为主。
1. 应顺应儿童天性,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第一学段的小学生,他们喜欢把一天中自己家里发生的事或同学间发生的事不分重点地讲一遍,没有听众时,他们还会自言自语。根据这一特点,我让孩子们把和老师想说的悄悄话写在本子上,想怎么说就怎么写,不会的字可以写拼音。写好后交给老师,并告诉他,我是他的第一个忠实的读者。我还会把他写的每一句话读给大家听,让大家和他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如果有的句子不够通顺,我读的时候就会直接改过来。这样不但会使孩子感到骄傲、自豪,还会引来其他孩子的羡慕,久而久之会有更多的孩子喜欢上写话。
2. 抓住生活契机,随时写作。
有很多孩子在语文学习中,认为习作是最难的。他们在习作中无话可说,三言两语就结束了。究其原因,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孩子平时见闻少,不善于观察,不善于积累。教师要引导他们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鼓励学生及时记录,用笔表达。教师可以不按照教材上的进度或要求选择写作内容,而应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比如,我们刚学完《争吵》一课,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很接近,课文中的故事在很多同学身上都有发生。所以,这就是练笔的最好机会。我让学生写一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到了往日对作文有畏难情绪的同学,这次也跃跃欲试。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每一篇习作,及时鼓励,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充分想象,自觉表达。
二、要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做到有内容可写。
1. 留心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素材积累的最高境界是养成习惯。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数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内容空洞,这就是缺少素材积累。没有积累,作文就是空谈,就是无米之炊,就是空中楼阁。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留心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的闪光点,写真人真事书真情实感,积累写作素材。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时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知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强调“写作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要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生活中的事例、见闻、感受,都能给予重视,养成随时写一写的好习惯。今天记一记,明天想一想,后天悟一悟,积累久了,自然就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了。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有些很好的作文素材很容易被孩子忽略,老师和家长要做一个有心人,帮助他们发现积累材料。因此,我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并利用课前三分钟读学生的优秀日记,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多看课外书,这是每个年级学生都应该坚持的一件事,阅读量决定孩子作文的走向,多背诵经典篇章,由易及难,培养良好的语感,为了让孩子有兴趣背诵,可引入奖励机制或者趣味背诵。阅读是丰富学生积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也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提高生活认知力能力的重要渠道,阅读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采用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好书。这样,阅读积累的素材就成了学生写作的另一源头活水。因此,我坚持让学生写读书笔记。
3. 研读教材,进行语言积累。
语言积累也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篇成功的习作往往语言流畅、生动、优美,表现能力强。更好的还会有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文学素养。而学生语言经常是空洞苍白、言之无物。为了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在教学中以美文引路,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好的语言,提炼出好词好句,多读多抄,做好语言积淀,加强仿写,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功夫。因此,我坚持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写读后感。
三、要有正确的写作方法。
1. 要让孩子理解作文的题目要求,根据要求知道重点写哪些方面,然后帮孩子把中心归纳出来,再沿着中心延伸,也就是细节。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相呼应的,第一自然段开头开得好,才能很好地引出第二自然段,着重写一两件有意义的事,也就是值得写的事,别什么都往作文里加,那就失去主题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也就是总结,应强调这篇作文的重点。
2. 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学会仿写,因为仿写是学写作文的必经之路,孩子们有章可循,再加上教师的正确的指导,写作方法点拨,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很快提高写作水平的。三年级的孩子作文水平有限,可找一些下水文让学生先看一看。多看一些范文,收集好词好句。
3. 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观察方法,如有序观察,动静结合,边观察边想象,带着感情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等。重视写作指导,明确写作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传授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四、要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在评改中不断进步。
有句话说得好:“欣赏出天才。”也就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老师赞美学生是一种感情投入,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对每个学生的习作应在不同程度上采用多种方法加以赏识。
在进行作文讲评时,我尽量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信心,从而不断进步。先小组评,把自己最满意的词句段或新颖的开头和结尾读给小组听,这样可以互相鼓励、取长补短。让困难学生增强习作的信心。然后,集体讲评。对于内容新颖、语句通畅且有个性的习作在班集体赞赏,以启发全班学生,学习掌握习作技巧。
3.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 篇三
指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使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他们习作的自信心,鼓励他们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苹果),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苹果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苹果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以使其加深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苹果有更深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写作时,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写作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例如习作七“用几种动物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和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激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就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充实生动。
三、鼓励学生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就会不断丰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孩子从喜欢的事物中观察,他们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也会事半功倍。我给学生布置了观察作业:游览时选三种你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的颜色、样子以及生长特点,回来后画下来在班里展览。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在活动中看得可仔细了,摸一摸,闻一闻,记一记,生怕忘了似的。有的同学写道:“美人蕉盛开的花朵从远处看像一个个小喇叭,可是走到近处看,却是由四五片花瓣组成。风儿一吹,花朵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叶子就像一把大扇子,上下晃动。花蕊就藏在花瓣里,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手上就会沾上不少花粉,滑溜溜的。再用鼻子一闻,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精彩的片段真让我爱不释手。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我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像拔河比赛、特技表演、知识竞赛等。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记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4.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方法指导技巧 篇四
著名教育家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发散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在学新课时联系旧课,实现学习过程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在小学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裁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五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跃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出色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
又如《鲁班学艺》与《景阳冈》,同写人,都是表现了“技艺高超”这一主题,鲁班手艺高超,武松武术高强,但体裁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读、分析,便会得出结论:要反映相同的主题,可以选用不同的体裁。《鲁班学艺》采用民间故事的形式,可以达到目的;而《景阳冈》则运用小说这一形式,同样达到目的。
再如《小音乐家扬科》和《凡卡》都是小说,都是通过描写旧时代儿童的悲惨遭遇来揭露旧制度的罪恶,但选材不同。围绕选的的问题,学生反复通读两篇小说,便可以找到答案:《小音乐家扬科》选材于波兰,以小扬科有音乐天才,却因为喜爱音乐而受到死亡的威胁,从农村来到城里当学徒,但仍然过着苦难的生活为材料。上述阅读,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辨别,在比较中抓住特点,在比较中培养了能力,可谓收益不少。
二、朗读要体现层次性
每一次读书的要求、读书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如初读课文要能够读得正确、流利,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细读课文要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读出感悟;赏读课文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另外还要重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阅读后要留给学生自己交流阅读感受的时间,教师在这方面,往往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或仅流于形式,学生读书以后,有了体会、感受,却舍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交流。
三、还要重视继续加强默读的指导
5.小学三四年级语文学习技巧 篇五
在语文阅读方面,很多家长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考阅读时丢分较多,便盲目要求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认为只要阅读量上去了,考试时自然没有问题,结果下次仍然丢分,家长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也有家长认为孩子考试时阅读丢分很少,便认为孩子在语文阅读方面表现不错,而忽略了课外阅读。
小学中年级以后,我们说语文阅读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课外阅读量,二是阅读应试能力。课外阅读方面,孩子应保证每年不低于80万字的课外阅读,不建议孩子去报以“美文赏析”、“名著概述”为主的阅读课程,如果孩子在此前已掌握了默读和适当的快速阅读的方法,能更好地保证他阅读的效率(不建议孩子在三、四年级时过多地学习和运用专业的速读速记方法,那样对他们阅读识记、理解能力和自身素养的提高并无益处)。阅读积量是个长期的过程,不是应试考试,不需要急着去拔高,就像孩子正长身体时,不要让他多吃快餐,否则看上去身材很壮,其实很弱很虚。
阅读应试能力的提高,是无法通过大量的阅读量便可以解决的,需要参加专门的培训,这一阶段的阅读培训重点宜放在概括和初步理解能力方面,这时的阅读训练题中不应有大量的组词、造句、拼音训练,这是对孩子的学习时间的一种重复性、无太大实效性的浪费,建议家长选择以概括、理解能力题型为主的教材或培训内容。
从很多培训机构的本意来说,孩子参加阅读学习越早越好,报的班越多越好,学校也会有更好的收益,因此在社会上存在语文阅读班越来越低龄化的特点。
然而作为一名专业从事语文阅读写作教育的资深教育工作者,建议家长在孩子四年级之前,不用报专门的语文阅读班。报了虽然也有一定的进步,但我们认为,成功的教育,是要抓住学生不同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机,并让其取得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成果。过早的参加阅读培训,意义不大,四年级开始,刚刚好。
2、作文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在认知习惯上最大的优势在于对直观的、生活的、形象的、立体的事物极其敏感,那些抽象、空洞、间接的事物无法引起他们真正的感官兴趣与心理共鸣。而三、四年级整个语文的学习,重点在于提高写作表达能力,要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所给予孩子的教育,是要必须符合这一特定认知规律的。
人类认识世界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感知,另一种是对已有经验的理解和共鸣,传统写作教学侧重于老师对优秀作品的赏析性分析,对写作技巧与方法的理解性解说,无法让学生产生直接的印象,他们往往只能跟着老师附会式的进行理解。
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是需要进行直接的整体感知的,而不是去拆解研究的。四五岁的孩子不懂语法和句子排序,却仍可以将自己要说的话表达得很生动很具体;一个小孩在中国学三年英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上不如在美国呆三个月。
因此,家长在选择老师时,要注意选择那些可以通过直观的、生活化的、形象的语言和事例来将写作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师,这将有助于从一开始便培养学生的对写作的兴趣。不建议家长选择在教学内容上安排了大量的字词讲解、片断训练、文章赏析理解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课堂。这些训练孩子是需要的,但选错了时间和方式。
如果在孩子四年级结束时,不怕写作文,能够根据题目轻松写出500字左右的优秀文章,这将对孩子今后、甚至是中学语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根基,也是这个阶段孩子在语文上完成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3、情感与人格
三、四年级,是一个学生情感与人格的重要形成期,因此我们将这方面的发展建议也安排了进来,并将这方面教育内容安排进了教学环节。在作文课堂上,每节课设置与教学内容可有机结合的情感与人格教育内容,通过互动游戏、答题竞赛、团队互助等环节加以落实。这些情感与人格培养包括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尊重他人、分享精神、理解他人、宽容理解等等。
这个阶段,如果我们忽略了对孩子在情感上的引导和人格上的完善,等一种对孩子的成长不利的性格习惯成为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后,再要纠正时,将走更多的弯路,付出更多的精力。因此,作为情智双修载体的语文学科,必须将这一教育内容列入教学计划,也建议家长在让孩子参加写作培训时,选择能在这些方给孩子提供更多帮助的机构和老师。
4、记(背)
三、四年级,仍是孩子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趁这个时机,仍坚持让孩子每周至少熟记一首(篇)古诗文或名家名篇,一年50篇左右便可,可适当增加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识记。
5、听与说
在听写说方面,这个阶段需要让孩子在读完一篇文章或听完一个故事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和概括主要故事内容,能够条理清晰地进行讲述,并能较好的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同时可以结合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发表自身的看法。
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去讲述自己或他人身边发生的故事,最好能引起他人倾听的兴趣或感染他人,可以结合这些事,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四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方法一:记笔记
这方法其实很普遍也很简单,但恰恰是很多同学不容易做到的,记笔记有很多好处,一是可以把老师的精华记录下来方便复习,二是练习学生的书写能力,三是可以让学生养成边听边写的学习能力,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方法二:错题本
很多孩子都马虎,但有些马虎其实是同学对知识点理解不清晰造成的,关于知识点模糊不清的题目一定要记录下来。还有的是出题者故意设计的陷阱,这也可以记录下来,定时复习,久了之后很多马虎自然而然地就避免了。
方法三:分享学习方法
和同学分享好试题,好方法,好技巧,好经验,既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情感,又可以在交朋友的过程学习到新的东西,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协调能力。
方法四:试题分类本
和错题本一样,专门记录自己做过的试题,分类指的是将自己做过的试题分为几大类,一类是极其简单,自己一看就会的。一类是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找到突破口的,还有一类就是难度很大,需要 综合运用很多知识并进行推理才能解答的,后两类都应该是我们的记录重点。在对试题分类的过程中同学自然地就增强了对试题的进一步理解。
方法五:旧题新解
不定时的翻翻原来做过的试题,但是重点是思考有没有新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这样不断地增加思考有利于形成学生思考习惯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多角度考察问题的思路,并随时利用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方法六:高质量的完成作业
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理科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方法七:要勤于思考多提问
6.小学生三年级作文技巧 篇六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 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
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 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 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 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
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 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1、分析字形; 2、利用教具;3、凭图学词;4、组词扩词;5、选词填空;6、词语搭配;7、调整词序; 8、触景用词;9、词语分类;10、联词成句。
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
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 二是说目的。
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 导致作文中语调单一、呆板、不活泼生动。
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 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 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
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
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
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 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 篇章训练。
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 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 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 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
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 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 的方法。
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 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 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 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
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
一、多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学生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奠定基本的阅读量,由此扩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就迈向多读的天地了。
在作文教学中,多读名家文章是重要的,但是,阅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作文都出自年龄心理特点和生活体验大致相同的同学之手,具有十分自然的可比性和启发性,最能引起学生自己的共鸣,是学生最直接的作文借鉴。阅读的实践证明:有比较的阅读,可以最有效地发现自己需要吸取的东西;同龄人的习作,最容易得到立意、选材、构思和语言等方面的启发。所以要支持学生们订阅《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作文向导》、《百家作文指导》、《作文大王》等。这样,学生们人人争读课外书籍,人人摘录优美词语,人人珍藏生动章节,作文时才能运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才能尝到了阅读课外书籍促进自己习作的甜头。
二、多说
“说”,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们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们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们先对一位爱说话的男生提问:“你给大家讲讲你的妈妈吧。”这位男生先是奇怪,但还是回答了:“我妈妈三十来岁,胖敦敦的,扎着一条大辫子。”我们点了点头。他又补充说:“我妈妈会绣花,绣得可好啦!在我的一件新毛衣上还绣了一只可爱的米老鼠呢!”接着又问了其他几个同学,效果都不错。于是,板书了《我的妈妈》,然后我们又鼓励学生把刚才讲的写下来。这样做,学生感到“胸有成竹”,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对作文感到不是太“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乐趣。
三、多写
作文活动是实践活动,学生写作技能的形成、写作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作文实践。因此,多练笔就成了整个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多写,可以促进观察思考锻炼思维的敏捷、严密和灵活,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俗话说:“好脑筋,不如烂笔头。”把眼看、耳听得来的“材料”,直接贮藏在脑子里固然好,只是有些“材料”琐碎,容易忘掉,写作时暂时又想不起来、写不出来。那就可以把平时得来的“材料”,以写的形式保留下来。如遇到一件有意义的事,看到一个动人的场面,发现一种富有特色的神态,或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语言,都可以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大量积累生活素材,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很多的练笔机会,为今后写文章时做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多改
作文修改是小学生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前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作文写完后,要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精练、表意准确、语言生动。
在课内,我们指导学生作文后,学生做草稿,要求学生用铅笔做稿,写一行空一行,学生草稿完成后,第一,要求学生自读自改,放声读稿,看看是否符合写作要求。并在反复的阅读中把错字、不恰当的标点和语句修改过来,把不具体的地方补充具体,把多余的字、词、语句或段落删去等。第二,学生互改,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朗读交换评改,在读中改、在改中读。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总想表现自己,千方百计地把别人作文中在的问题找出来,有时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由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潜在智能得到了开发,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第三,教师面改,有少数学生的作文需老师的帮助进行批改。教师的批改是对学生作文的一种鞭策和鼓励,要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做到多改少批。
这样,以改促写,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改出高质量的文章。
五、多鼓励
7.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的引导 篇七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
人们认识事物首先是从观察开始的, 如果学生缺乏对身边的事物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就很难把事物描写和评论出来。要想让三年级的小学生主动认识世界, 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观察, 只有对事物进行一个主动接触, 做到仔细观察, 才能够掌握最原始和最细致的资料, 在写作文的时候也才能有话可说, 有东西可写, 写出的文章也能够真实生动地表现出来。
由此观之, 在三年级起步作文的引导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指引学生用心地对生活进行观察。比如, 在学习描写一种水果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苹果园的资料片, 让学生对苹果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与掌握, 对苹果的颜色和形状有一个感性认识, 然后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 充分加深印象。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苹果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 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了描写水果的有效方式。在进行写作的时候, 教师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 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 合理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以及吃法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 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 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写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让学生善于想象
写好作文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在三年级作文起步引导教学中,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基础上, 引发学生大胆想象, 发散思维。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 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比如, 在学习《可爱的小动物》之后, 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可爱动物的录像, 针对播放的画面向学生进行提问:“这幅画画的是谁, 他正在干什么?”“小兔子在吃什么, 吃得怎样?”
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 逐步引导学生完整、连贯地说出图意:一位大哥哥正在拿着胡萝卜高兴地喂兔子, 小兔子正在吃萝卜, 吃得真香呢!然后, 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谁能用不同的话说出图意?”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如一群小白兔正在抢吃大哥哥喂的胡萝卜, 大哥哥看它们吃得这么甜, 心里多高兴啊!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启发鼓励创新。在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 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和想象力, 思维得到了发散和锻炼, 写作兴致也逐渐提高了, 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有活力。
三、让学生树立信心
三年级的学生通常都是刚开始接触作文, 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 作文的命题范围要广泛, 尽量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太多, 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被限制, 写出的作文内容也就比较空洞无力。因此, 教师要依照三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来选择合适的题目, 把学生的写作潜力逐步开发出来, 要让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一件小事”、“我做了一个……的梦”以及“我最喜欢的水果”等此类的题目, 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 有更多的素材可选, 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 从而逐步树立写作信心。
此外, 在初学作文时, 学生的水平并不高,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 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 多鼓励, 多表扬, 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四、让学生注重积累
小学生喜欢从事物中进行观察, 他们往往会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因此, 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 去进行积累, 从而让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游览植物园, 在游览的时候要求学生选三种喜欢的植物, 对它们的颜色、样子和生长特点进行观察。有了这样的任务, 学生在活动中一般都会看得认真仔细, 摸一摸, 闻一闻, 记一记。在作文中有的学生写道:“美人蕉盛开的花朵从远处看像一个个小喇叭, 可是走到近处看, 却是由四五片花瓣组成。风儿一吹, 花朵就像一个美丽的少女, 在翩翩起舞;叶子就像一把大扇子, 上下晃动。花蕊就藏在花瓣里, 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 手上就会沾上不少花粉, 滑溜溜的。再用鼻子一闻, 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这样精彩的写作尤其为好。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奇, 对新鲜的事物特别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师要尽量在班里组织一些活动, 在活动中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像拔河比赛、特技表演、知识竞赛等。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 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 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 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 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 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记下来, 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结语
在语文素养中, 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的引导应该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入手, 寻找那种与学生实际相贴近以及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 让他们能够关注现实和热爱生活, 善于在作文中把自己内心世界中特有的感受尽情表达出来, 从而勾勒出一篇篇真实生动、富有情感的优美文章。
参考文献
[1]周曼菁.用“做书”的方式教习作——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小学时代 (教育研究) , 2012 (9) .
[2]包芝兰.给“写”注入“润滑剂”——把好三年级作文起步关[J].小学科学 (教师) , 2012 (3) .
8.如何辅导三年级学生写作文 篇八
关键词:读写结合;句段训练;由仿到创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写作文,对作文有畏难情绪,这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学研究中,我逐步探索出了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抓好三年级学生“段”的训练
1.围绕中心句,进行一段话的练习
有些句子能概括全段的内容,若抓住这些句子就能带动全篇。例如,《可爱的大熊猫》第一段的第一句“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奇动物”是本段的中心句,我引导学生找一找,围绕这句话作者分别写了大熊猫的哪些方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分别写了大熊猫的身子、尾巴、皮毛、四肢、耳朵、眼睛等内容。授完本段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作文《我家的小狗》《我家的小猫》等,按照先总写后分写的方法进行段的训练。
2.总结构段规律,进行“段”的写作训练
如,《西藏高原》,作者围绕西藏高原景色的美丽和富饶可爱,先总写“西藏高原”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然后分述这里的天空、高原、湖泊分别是怎样的美丽神奇;这里的药材、矿藏、森林、牛羊等物产是多么丰富。最后水到渠成,总结出“祖国的西藏,真是一个富饶可爱的地方”。学过这篇课文后,我不失时机地布置作文《美丽的上河城》,让学生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分段写作练习。
再如《家乡的红橘》,课文以时间顺序介绍了家乡红橘生长情况,先写初春时的橘子树,接着写四、五月的花,再写秋天未成熟的果实,最后写十一月时成熟了的果实。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课下,我布置小练笔《家乡的苹果》《家乡的石榴》等,按时间的顺序分段写水果。
3.由“仿”到“创”,写好一段话
作为小学生,由“仿作”到“创作”,这是实现作文知识迁移的一条重要途径。“仿”的任务主要是学习运用与范文相类似的题材,使学生从中领悟写作技巧。例如,《我们的学校》先介绍了学校的位置与周围的环境,描绘了学校的美丽;然后描写了学生上课的情景,展现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最后写山里的孩子像春笋一样茁壮成长。学生学完这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仿写《我们的学校》,有实际的例文做帮助,学生写起来就有章可循。
4.重视积累、加强交流,使句段表达更有文采
积累是表达的基础,为了扩大学生的积累量,我常写出十几个词,要学生写一段话用上这些词。后来,我引导他们分门别类地积累学过的词,这应是学生词句训练的一条途径。
学生的习作往往三言两语,几笔带过,内容空泛,一点“美”的地方都没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把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拿到投影仪上播放,让大家看看,应该把哪些地方补写清楚,然后开展扩写文章比赛。改作文时,我力求面批面改,直接指出作文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修改或重写。渐渐地,学生作文有看头了,他们脸上也有笑容了。
二、在阅读中学写作文,做到读说结合,读写结合
语文课本上选的文章,有很强的思想性、趣味性,同时也有可供模仿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是学好作文的必经之路。
1.创设情境练说话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想象较为丰富。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上的画,或绘制彩画,或利用多媒体放映图片,并设计相配套的系列启发提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入境入情,学生就有话可说。
如,我在教《父子骑驴》时,让学生边听课文朗读,边看书上的插图,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想象回答:(1)图上有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2)看看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动作,想想他们在说什么?(3)结合书上内容,体会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改变角度学表达
当学生已有说几句连贯话的基础后,我常常引导学生,运用改变叙事角度、调换故事顺序等方式,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
例如,《三袋麦子》这篇课文讲述了三个动物对三袋麦子不同的处理方式及最后不同的结果,赞扬了小猴做事有思想、有远见,同时,也教育我们,做事情要从长计议,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讲完这篇课文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比方说:小猴把土地爷爷送的麦子早早吃光了,相反小牛把土地爷爷送的麦子都种到地里,来年有了大丰收,小猴没有吃的了,那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一句话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有的说小猴点子多,会骗小牛的麦子吃;有的说小猴到小牛家借麦子吃,并下定决心向小牛学习,来年种麦子……
习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三年级作文教学更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习作途径,让学生由“仿”到“创”,多积累、多读书,乐于在自作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
参考文献:
[1]彭小虎.上好课:问题与对策[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李兴举.写话教学,选取材料是关键[J].小学教学,2011.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技巧】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技巧06-29
小学生春节三年级作文06-19
小学生消防作文三年级07-10
三年级小学生作文评语08-08
三年级小学生郊游作文10-27
小学生三年级作文(感动)11-20
跳长绳小学生三年级作文10-23
拔牙小学三年级作文07-28
小学作文范文三年级08-11
路小学三年级作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