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管人员考试题库

2024-08-28

安管人员考试题库(共4篇)

1.安管人员考试题库 篇一

【学法规、抓落实、强管理】安管人员安全题库

安 全

一、填空题(107题)

1.建立我省煤矿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按照“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的原则。

2.煤矿企业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严格实施(分级管控),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并纳入安全目标考核。

3.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进一步加大监察执法力度,通过 “告知式”执法,推动煤矿企业对事故隐患进行(自查)、自改、(自报),督促煤矿企业实现安全生产 “双重预防体系”信息化。

4.煤矿是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责任主体,制定煤矿双重预防

体系实施方案、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建立煤矿安全(风险清

单)和(隐患清单)。

5.(主要负责人)是煤矿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煤矿双重预防体系工作全面负责。

6.集团公司每(半年)对所属煤矿进行一次风险研判,掌握重大风险点。

7.风险分析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理解风险性质,确定风险等级的过程。

8.区域公司每半年对所属采深超千米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冲击地压煤矿各个系统及作业地点开展一次(安全风险现状辨识评估)。

9.煤矿新水平设计前、新采区设计前、非瓦斯事故矿井复工复产前、省内其他煤矿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后,区域公司主要负责人及时组织开展(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10.煤矿每年底组织开展一次()煤矿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11.根据评估结果,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12.煤矿企业建立分级管控机制,上一级负责管控的安全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

13.集团公司每半年、区域公司每季度、煤矿每月分别组织对煤矿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情况和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改进(管控措施)。

14.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应明确井上下安全风险公告牌板设置位置,标明可能引发事故的风险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相关内容。

15.煤矿企业严格执行(领导带班下井)制度,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16.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纳入考核目标,制定煤矿风险辨识评估管控考核办法,建立对煤矿、(部门)、(个人)考核奖惩机制。

17.集团公司每半年、各业务管理部门每(季度)组织进行一次事故隐患排查。

18.区域公司每(季度)组织进行一次覆盖各专业的综合性隐患排查。

19.煤矿每月组织进行一次覆盖各专业的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部门每旬分别组织进行一次专业系统隐患排查;班组长每班组织进行一次现场(隐患排查)和安全确认。

20.煤矿企业按照隐患闭环管理制度,实现隐患排查、(登记)、治理、(报告)、验收销号等闭环管理。

21.煤矿企业按照隐患闭环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治理方案措施,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 “五落实”。

22.重大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制定(专项治理方案);未按规定完成治理或整改难度较大的重大事故隐患由上一级单位督办。

23.煤矿企业按要求及时在(井口)或其他显著位置公示重大隐患。

24.风险评估是对风险的总体认识,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分级)、风险评价和管控措施有效性判定的全过程。

25.煤矿企业必须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安全生产 “双重预防体系”信息平台,实现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治理)、统计分析、(风险预警)、数据上报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26.矿辨识评估的风险和排查出的隐患,煤矿(主要负责人)审批后上报区域公司,同时上传河南省煤矿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

27.根据矿井生产接续规划,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生产经营场所(单位)、生产系统、(重点岗位)、(关键设备)等划分风险点。

28.临时性特殊作业活动有瓦斯排放、(火区启封)、(探放水作业)等。

29.《xx单位风险点台账》的内容应包括:风险点、(风险类型)、管控单位、(排查日期)、解除日期等信息。

30.风险点台账应根据现场实际及时(更新),汇总更新完成后,报送本战线业务科室汇总审核。

31.煤矿安全风险一般按照可能导致的事故和伤害类型划分为: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冒顶(片帮)、放炮、机电、运输、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淹溺、灼烫、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职业病危害及其他。

32.安全风险辨识分析,要充分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

33.安全风险辨识分析,要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

34.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风险点的等级按照风险点内风险的最高级别确定。

35.重大风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明确不可容许的危险内容及可能触发事故的因素,采取(安全措施),并制定应急措施。

36.2019年12月23日,时任代省长尹弘,签发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91)号,公布了《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并于2020年1月31日起施行。

37.安全风险管控分为(矿井级)、(战线级)、区队级和班组(岗位)级四个安全管理等级。

38.重大风险(红色)的控方案应当包括(人员)、(技术)、资金保障等内容,并在划定的重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9.区队负责(一般风险)的管控,由基层区队主要负责人组织班组、岗位进行管控整改。

40.基层区队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每日)开展一次全面安全检查,检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41.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由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业务科室、生产组织单位(区队)开展1次专项风险辨识。

42.依据新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要求,结合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可能导致事故的后果和影响,将隐患分为四级,用A级、B级、C级、D级表示。(A、B)级为重大隐患,(C、D)级为一般隐患。

43.隐患治理应制定并落实治理措施,在治理过程中对伴随的风险进行管控,存在B级及以上风险的,应有专人现场指挥和监督,并设置(警示标识)。

44.隐患应根据管理层级,实行(分级治理)、(分级督办)、分级验收。验收合格的予以销号,实现闭环管理。

45.隐患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排查、(专业排查)、(专项排查)、季节排查、重大节日活动排查、专家诊断检查等。

46.隐患清单内容主要包括:(风险点)、(隐患类型)、排查日期、隐患描述、隐患等级、治理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治理期限、销号日期、验收销号人等。

47.重大风险报告应当包括风险点的基本情况、(风险类型)、风险描述、(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内容。

48.重大隐患报告应当包括隐患的现状、产生原因、危害程度、整改难易程度分析、(治理方案)、(治理责任)和治理期限等。

49.风险分级管控模块应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分析和上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50.每年对全矿干部职工开展双重预防体系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时不得低于(4学时),使其具备正确履行岗位双重预防体系职责的知识与能力。

51.风险是指发生危险事件和危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严重性的组合。

52.2019年12月23日,时任代省长尹弘,签发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191号,公布了《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并于(2020年1月31日)起施行。

53.风险管控与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源头防范)、(系统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

54.(生产经营单位)是风险管控与事故隐患治理的责任主体.55.生产经营单位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应明确各方的风险管控与(事故隐患治理)责任,并对承包、承租单位的风险管控与事故隐患治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和管理。

5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风险管控)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

5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的风险管控制度。

5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生产工艺)、(设备)、设计等环节变化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5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风险管控纳入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确保从业人员熟悉掌握相关知识技能。

6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本单位风险管控清单,并建立(预报预警)机制。

6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报送重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等基本信息。

6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63.对重大风险应当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建立包含风险部位、责任部门、责任人、风险评估情况的档案,档案信息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更新完善。

64.对存在风险的工作场所、岗位和有关设备设施,应当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6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事故隐患治理)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66.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奖惩考核)等工作制度,明确本单位负责人和各岗位人员的事故隐患治理责任。

6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事故隐患治理技能(教育)和(培训)。

6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制定措施及时治理,并将治理情况如实记录,向从业人员通报。

6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报告事故隐患治理情况。

7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

71.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影响)和管理上的缺陷。

72.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73.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74.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进行专项隐患排查。

75.复工复产、发生事故或者出现险情应当进行专项隐患排查。

76.汛期、森林防火紧要期、地震风险影响期、极端或者异常天气、(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应当进行专项隐患排查。

77.经排查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应当确定(治理措施),当场或者限时治理。

78.生产经营单位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毕后,应当对治理效果(组织验收)。

79.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识),80.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单位和人员安全时,应当及时采取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加强监测等措施。

8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的(级别)和具体情况。

8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参加事故隐患排查的(人员)及其签字。

83.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84.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举报。

85.应急演练计划、方案、记录和总结评估报告等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86.安全避险系统应当随采掘工作面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每年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开展有效性评估。

87.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88.(班组长)应当具备兼职救护队员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发生险情后第一时间组织作业人员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

89.外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和应急基本知识)培训,掌握自救器使用方法,并签字确认后方可入井。

90.煤矿发生险情或者事故时,井下人员应急按(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指令)撤离险区,在撤离受阻的情况下紧急避险待救。

91.巷道交叉口必须设置(避灾路线标识)。

92.矿井应当设置井下(应急广播系统),保证井下人员能够清晰听见应急指令。

93.矿井应当根据需要在避灾路线上设置(自救器补给站)。

94.矿山救护队出动执行救援任务时,必须穿戴矿山救援防护服装,佩戴并按规定使用(氧气呼吸器),携带相关装备、仪器和用品。

95.新招收的矿山救护队员,应当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96.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台账,健全其储存、维护保养和应急调用等管理制度。

97.在重特大事故或者复杂事故救援现场,应当设立地面基地和井下基地,地面基地应当设置在靠近(井口)的安全地点,配备气体分析化验设备等相关装备。

98.煤矿企业应当落实应急管理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是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99.任何人不得调动矿山救护队、救援装备和救护车辆从事与应急救援无关的工作,不得挪用(紧急避险设施内的设备和物品)。

100.煤炭生产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不得从事煤炭生产活动。

101.煤矿“一优三减”具体包括优化(系统)、减(水平)、减(头面)、减(人员)。

102.“四化”建设具体包括(机械化)建设、(自动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智能化)建设。

103.全省煤矿到2021年底,矿井生产系统进一步优化,生产工效明显提升,采掘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机电设备实现(自动化)运行和(远程监控)、(无人值守),实现河南省煤矿安全生产信息全面共享。

104.到2021年底,生产能力6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基本完成智能化建设,采煤工作面回采工效达到(70)吨/工以上。生产能力60万吨/年以下煤矿淘汰(炮采)工艺,全面实现(机械化)生产,采煤工作面回采工效达到(50)吨/工以上。

105.到2021年底,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及以下矿井原则上(1)个水平组织生产;生产能力120万吨/年以上矿井同时生产的水平不超过(2)个。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及以下矿井,实现“一矿一面”;120-300万吨/年矿井,实现(“一矿两面”);300万吨/年以上矿井,不超过(3)个采煤工作面。

106.到2021年底,省骨干煤炭企业骨干矿采煤工作面回采工效达到(70)吨/工以上;煤巷掘进工效达到(0.25)米/工以上;岩巷掘进工效达到(0.12)米/工以上。兼并重组煤矿和地方主体煤矿采煤工作面回采工效达到(50)吨/工以上;煤巷掘进工效达到(0.17)米/工以上。

107.矿井机电设备实现自动化运行和远程监控、无人值守。2020年(6)月底前所有矿井完成监控系统升级改造。

二、判断题(92题)

1.煤矿企业按照隐患闭环管理制度,实现隐患排查、登记、治理、报告、验收销号等闭环管理。(√)

2.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不必及时向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主要负责人报告。(×)

3.煤矿企业建立分级管控机制,上一级负责管控的安全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

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事故隐患治理技能教育和培训。(√)

5.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制定措施及时治理,并将治理情况如实记录,向从业人员通报。(√)

6.“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过程中,岗位人员可以不参加,但是“双重预防体系”运行后,岗位人员应参加。(×)

7.经排查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应当确定治理措施,当场或者限时治理。(√)

8.生产经营单位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完毕后,不需对治理效果组织验收。(×)

9.煤矿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强化过程管理,制定风险管控体系配套制度,确保体系建设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10.煤矿企业按照隐患闭环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治理方案措施,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 “五落实”。(√)

11.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是规范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全过程,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实现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

12.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13.企业应建立由中层管理干部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14.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

15.按风险点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16.风险等级判定应按从低到高原则。(×)

17.对存在风险的工作场所、岗位和有关设备设施,应当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1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事故隐患治理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

19.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影响和管理上的缺陷。(√)

20.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21.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不需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22.通过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企业员工应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23.安全风险辨识分析,要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下的危险有害因素。(√)

24.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5.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不必进行专项隐患排查。(×)

26.复工复产、发生事故或者出现险情应当进行专项隐患排查。(√)

27.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属于重大风险。(√)

28.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就是我们常说的LEC 法。(√)

29.安全检查表编制过程中不能依靠分析人员的经验。(×)

30.煤矿企业应公布本企业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名员工都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

3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辨识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32.《单位风险点台账》的内容应包括:风险点、风险类型、管控单位、排查日期、解除日期等信息。(√)

33.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34.根据危险度分值进行风险等级用颜色进行分类: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35.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控制、个体防护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四个方面。(√)

36.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企业针对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37.一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或者频率很高,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很大。(×)

38.一件事件可能的后果造成多人伤亡,我们就可以理解为这个事件的风险就很大。(×)

39.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无法立即整改排除,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

40.重大隐患一定是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不一定是重大隐患。(√)

41.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至少应包括与风险点对应的设备设施和作业名称、排查内容、排查标准、排查方法。(√)

42.煤矿每月组织进行一次覆盖各专业的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部门每旬分别组织进行一次专业系统隐患排查;班组长每班组织进行一次现场隐患排查和安全确认。(√)

43.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44.风险控制措施应从工程技术(或工程控制)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识别并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45.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监控、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

46.特种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属于生产现场类隐患。(×)

4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风险管控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

48.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包括辨识部位、存在风险、风险分级、事故类型、主要管控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内容的风险管控制度。(√)

4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生产工艺、设备、设计等环节变化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50.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风险程度的改变需及时更新风险信息。(√)

51.危险源一定会演变成事故隐患。(×)

52.企业应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

53.建立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是由以风险为重点向以事故为重点的转变。(×)

54.“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属于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与企业其他人员无关。(×)

55.煤矿是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责任主体,制定煤矿双重预防

体系实施方案、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建立煤矿安全风险清

单和隐患清单。(√)

56.风险分级是指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绿”标识。(×)

57.一般风险(黄色风险):风险在受控范围内,如发生事故,将造成一般经济损失或者重伤事故。(×)

58.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单位和人员安全时,应当及时采取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加强监测等措施。(√)

5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记录事故隐患的级别和具体情况。(√)

6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参加事故隐患排查的人员及其签字。(√)

61.低风险(蓝色风险):风险在受控范围内,如发生事故,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者重伤事故。(×)

62.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记录应当保存2年以上。(√)

63.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64.隐患分级是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较大、重大事故隐患。(×)

65.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

66.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较小的风险。(×)

67.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68.风险点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69.企业应建立由技术负责人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70.风险管控层级可进行增加或合并,企业应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

71.煤矿企业每季度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72.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73.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74.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75.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

76.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一般风险为蓝色。(×)

77.企业风险等级按照从高到低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四个等级。(√)

78.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79.煤矿企业必须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不合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80.矿长应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具有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煤矿事故的能力。(×)

81.安全技术措施与职业病危害防治所需费用、材料和设备等可以列入企业财务、供应计划。(×)

82.入井(场)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等个体防护用品,穿带有反光标识的工作服。入井(场)前严禁饮酒。(√)

83.煤矿企业必须有创伤急救系统为其服务。创伤急救系统必须配备救护车辆、急救器材、急救装备和药品等。(×)

84.煤矿企业可以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机构为其提供鉴定、检测、检验等服务,鉴定、检测、检验机构对其作出的结果负责。(×)

85.深入推进我省煤矿“一优三减”及“四化”建设,要以防范煤矿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坚决遏制煤矿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为重点,强化源头治理,夯实煤矿安全基础,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

86.到2021年底,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省骨干煤炭企业骨干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煤巷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100%以上,实体煤巷道锚网支护率100%。(×)

87.到2021年底,矿井采掘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岩石硬度系数小于5的岩巷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100%。(√)

88.煤矿企业应严格按照生产能力编制生产计划,合理向所属煤矿下达采掘计划,并督促其均衡生产,不得下达超能力生产计划。(√)

89.坚持先治灾、后生产,不在重大灾害治理区域安排各类生产活动。(√)

90.煤矿根据地质条件和灾害情况划定缓采区、禁采区,主动从灾害暂时难以彻底治理区域或开采经济不合理的区域退出,不与灾害“拼刺刀”。(√)

91.煤矿企业应创造条件,培育或引进综采工作面安装回撤、瓦斯抽采打钻、水害探查、巷道修复、设备维修、物料运输等生产服务专业化队伍,推行专业化施工。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生产辅助作业人员。(√)

92.正常生产煤矿原则上应在一个水平组织生产,同时生产的水平不超过3个,尽可能减少生产水平的采区数量,减少生产环节。(×)

三、单项选择题(48题)

1.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A)的组合。

A.可能性和严重性 B.频率和后果

C.可能性和后果 D.概率和和后果的严重性

2.隐患分级是根据隐患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可能导致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分为(B)事故隐患。

A.一般、较大、重大 B.一般、重大

C.红、橙、黄、蓝 D.简单、复杂

3.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C)的风险。

A.较小 B.蓝色 C.可容许程度 D.可接受程度

4.企业应建立由(C)牵头的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应建立能够保障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过程有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A.法人代表 B.安全总监 C.主要负责人 D.实际控制人

5.按照《河南省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要求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可分为(B)。

A.生产类和管理类 B.生产现场类和基础管理类

C.设备类和工艺类 D.人的不安全行为类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类

6.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依次用(A)四种颜色标示,实施分级管控。

A.红橙黄蓝 B.红黄蓝绿 C.红橙黄绿 D.红黄橙蓝

7.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的是单位的(A)。

A.主要负责人 B.安全管理负责人

C.技术管理负责人 D.设备管理负责人

8.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安全管理的(B),风险分级管控过程中确定的典型控制措施是隐患排查的重要内容。

A.中心 B.核心 C.要素 D.因素

9.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A)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10.(C)是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11.(A)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12.(D)是指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A.危险源 B.危险点 C.风险 D.风险点

13.每年对全矿干部职工开展双重预防体系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时不得低于(C)学时,使其具备正确履行岗位双重预防体系职责的知识与能力。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14.企业在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时,还要考虑(D)带来的影响。

A.时间 B.地点 C.人物 D.环境

15.不能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的是(D)

A.违反法律、法规的B.涉及重大危险源的C.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D.有重大环境影响的16.企业选择适用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分级后,应确定相应原则,将同一级别或不同级别风险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进行划分,并分别用“红、橙、黄、蓝”表示,其对应的风险等级为(A)。

A.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B.重大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和低风险

C.较大风险、重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

D.较大风险、重大风险、低风险和一般风险

17.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必须建立(D)监护制度;

A.一人 B.兼职 C.两人 D.专人

18.煤矿企业(B)至少对风险分级管控体系进行一次系统性评审或更新。

A.每月 B.每年 C.每季度 D.每周19.企业应建立(A)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树立内外部风险管控信心,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

A.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 B.相同职能和层级间的C.高层之间 D.全员

20.(B)应全面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分级管控工作。

A.安全负责人B.主要负责人C.生产负责人D.技术负责人

21.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C)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

A.一种 B.两种 C.一种或多种 D.多种

22.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D)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A.设备设施 B.作业活动 C.生产活动 D.生产经营

23.(A)应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

A.风险控制措施 B.风险评价

C.危险源辨识 D.风险分级管控

24.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等级判定时,应对每项控制措施进行评审,确定(A)有效性。

A.可行性 B.持续性 C.真实性 D.实用性

25.企业风险等级按照从高到低分为(C)级

A.2 B.3 C.4 D.5

26.工作危害分析法是通过对工作(C)的逐步分析,找出具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A.内容 B.步骤 C.过程 D.危害

27.作业活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一般风险为(B)色。

A.红 B.黄 C.橙 D.蓝

28.设备设施风险分级控制清单中较大风险为(C)色。

A.红 B.黄 C.橙 D.蓝

29.煤矿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分为(A)

A.矿井级、战线级、区队级、班组级

B.矿井级、区队级、战线级、班组

C.矿井级、战线级、班组级、区队级

30.煤矿企业严格执行(C)制度,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A.考核依据 B.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C.领导带班下井

31.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风险判定标准认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C)的核心

A.检查 B.领导 C.风险分级管控 D.隐患排查治理

32.危险源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A)

A.物理实体 B.地点 C.班组 D.机械设备

33.危险源状态包括物的状态和(A)两个部分。

A.作业环境的状态 B.高空作业

C.动火作业 D.人的行为

34.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A)

A.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B.必要性、实用性、安全性

C.安全性、必要性、可靠性

D.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

35.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D)。

A.安全措施 B.消防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36.风险信息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位置、当前状态、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和(C)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A.基层单位、责任人 B.所在单位、责任人

C.责任单位、责任人 D.各级单位、责任人

37.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包括危险源识别、危险源分级、风险控制、(B)。

A.效果验证 B.效果验证与更新

C.效果评价 D.效果验证与评价

38.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D)。

A.安全措施 B.防火措施

C.卫生防护措施 D.应急处置措施

39.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职业健康(B)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相关要求的深化。

A.目标管理体系 B.安全管理体系 C.安全生产责任制

40.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B)特性、的过程。

A.位置 B.分布  C.特征

41.(C)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A.班组    B.岗位工人   C.企业   D.安监局

42.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中(B)占有主要地位。

A.物的因素  B.人的因素

C.不可测知的因素 D.环境的因素

43.以下选项中属于人员不安全因素的有(B)。

A.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  B.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D.规章制度不全、不符合实际 C.锅炉安全阀缺失

44.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属于(B)机制。

A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B双重预防 C标准化运行 D安全管理

45.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记录应当保存(A)年以上。

A.2年 B.3 C.4年 D.5年

46.到2021年底,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与回采巷道掘进工作面个数的比例控制在(A)以内。

A.1∶2 B.2:3 C.3:4 D.1:3

47.到2021年底,兼并重组煤矿和地方主体煤矿岩巷掘进工效达到(B)米/工以上。

A.0.06 B.0.08 C.0.10 D.0.12

48.到2021年底,全省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井下单班作业人数在2020年底的基础上再减少限员规定的(B)。

A.5% B.10% C.15% D.20%

四、问答题(22题)

1.建立煤矿安全生产 “双重预防体系”的目的?

答:进一步推动煤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夯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基础,有效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煤矿事故的发生,实现我省煤矿安全纵深防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2.煤矿需组织哪些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答:①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②矿井复工复产验收;③采煤工作面回采前;④掘进工作面贯通前;⑤过构造带;⑥启封火区;⑦瓦斯排放;⑧石门揭煤工作面。

3.煤矿每月需开展哪些现状安全风险评估?

答:包括:①采煤工作面安全风险评估;②煤巷掘进工作面安全风险评估;③岩巷掘进工作面安全风险评估;④一通三防安全风险评估;⑤瓦斯防治系统安全风险评估;⑥机电运输系统安全风险评估;⑦防治水系统安全风险评估;⑧矿井基础管理安全风险评估。

4.根据评估结果,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哪几个等级,如何标示?

答: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5.井上下安全风险公告牌板需标明哪些内容?

答:标明可能引发事故的风险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相关内容。

6.煤矿在什么情况下,应及时组织进行专项事故隐患排查?

答:①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发布或者变更、修改;②有可能影响安全的作业条件、设备设施、工艺技术及工艺参数改变;③复工复产、发生事故或者险情;④夏季汛期、冬季冷冻以及极端或异常天气、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前;⑤其他应当进行专项事故隐患排查的情况。

7.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必须严格落实治理方案措施,具体做到哪“五落实”?

答: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 “五落实”。

8.煤矿临时性特殊作业活动有哪些?

答:临时性特殊作业活动有瓦斯排放、火区启封、探放水作业等。

9.《单位风险点台账》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内容应包括:风险点、风险类型、管控单位、排查日期、解除日期等信息。

10.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哪些情形,直接确定为重大风险?

答:(1)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11.安全风险管控是如何进行分级的?

答:安全风险管控分为矿井级、战线级、区队级和班组(岗位)级四个安全管理等级

12.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答:①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②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③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④负责治理的部门和人员 ⑤治理的期限和要求⑥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⑦复查工作要求和安排⑧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13.隐患排查类型有哪些?

答:主要包括日常排查、综合排查、专业排查、专项排查、季节排查、重大节日活动排查、专家诊断检查等。

14.出现哪些情况变化,对双重预防体系运行产生影响时,应及时更新?

答:①相应法律法规标准变化时②矿井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时③其他需要更新的情况。

15.危险源是指什么?

答:可单独或共同引发事故(事件)的内在要素、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

16.风险管控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17.简述双重预防体系建设PDCA工作流程。

答:①策划准备 ②风险辨识分级 ③风险管控④隐患排查治理 ⑤动态评估 ⑥持续改进

18.风险管控的工作内容包括哪些?

答:①确定风险等级 ②绘制风险四色图 ③建立风险清单 ④风险分级管理 ⑤制定风险控制方案 ⑥风险公告警示

19.风险管控与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什么原则?

答:风险管控与事故隐患治理工作应当坚持源头防范、系统治理、依法监管的原则

20.风险与隐患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风险和隐患的递进关系:风险在前、隐患在后。安全生产领域形成共识:把风险挺在隐患前、把隐患挺在事故前。

21.制定《河南省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办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与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22.处理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应当遵守哪些规定?

(1)立即切断灾区电源。

(2)检查灾区内有害气体的浓度、温度及通风设施破坏情况,发现有再次爆炸危险时,必须立即撤离至安全地点。

(3)进入灾区行动要谨慎,防止碰撞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4)经侦察确认或者分析认定人员已经遇难,并且没有火源时,必须先恢复灾区通风,再进行处理。

2.安管人员变更申请表(范本) 篇二

摘要

在三线城市,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协调方面,存在着许多难点、盲点以及与理论的偏差,以框剪结构,地上17层、地下二层住宅商品房举例,深入重点分析:在深基坑、桩基工程、地下防水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装修工程等等。具体在工程各个方面显现的矛盾,从具体的施工工艺,具体的施工中一一进行举例,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或者相应的合理化建议,尤其在三线城市中结合理论知识,结合国家相应法律、法规,结合相应的施工图集、标准,提出个人见解,建议或者解决方法。

前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尤其显得稀缺而珍贵,建设高层住宅的旋风吹到了三线城市,紧随着在实际的施工管理中就出现了许多问题,这其中有制度跟进问题,人员素质问题,管理上存在漏洞等等很多原因,下面主要在施工管理上进行分析,具体由实际的施工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概论

1.1 高层建筑的施工生产管理特点与实际的偏差.在当今中国,三线城市的小高层建筑在突飞猛进的增长,原因有很多种,这其中有土地不可再生性,也有开发商利润的原因,城市规划问题等等。不管原因如何,在三线城市中快速的出现了高层小区,与之带来的问题是管理上的偏差,错误以及盲区等。以地上17层,地下2层,框剪结构高层为例,作如下分析: 1.1.1在管理中,以人的角度看

实际的工作中有的工人是新来的,没有高层工作经验;有的工作时间少,经验少;再加上实际中工人培训基本上没有,管理人员现在是年轻化,学生化,理论化,实际的工作经验少,在施工中遇到问题,主观意识做出的决定较多,出现的问题就多,缺乏综合考虑问题的素质,施工经验少,对问题分析不透彻,在一个问题出现后,围绕着此问题有多种矛盾体,若找不出主要矛盾,就会出现方向性的错误,从而解决了次要矛盾,或者即使是次要矛盾多没有解决,就此问题的主要矛盾没有解决,导致了解决问题的失败。1.1.2 在管理中,从制度程序上看

开发商通过招标出现施工单位,此施工单位大多是一个名义上的,尤其在三线城市明显。一般这个施工单位会私自找到具体的施工队伍,作为管理层,然后这个管理层找好劳务队,即工人及工地上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为具体的施工管理人员。或者转包再多几道手。此种样式的施工管理责任不明确,模糊不清,导致了程序上的互相推诿,施工没有真正的形成项目经理负责制,没有形成以项目经理为首的管理团队及人员分配、负责制度。从而导致了诸多问题因此产生。1.2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特点与实际中的偏差

小高层建筑在施工技术上与多层有着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三线城市,由原先的多层转向小高层,人员的技术素质增长与快速发展的房地产业形成了很明显的不对称,这有关系施工各类人员的很多方面有关系,也与目前建筑体系有很大关系。

从技术管理中,由人员表现出:人员流动性大,年轻力量较多,学习的氛围不浓,实际工程管理中的人员及工人劳动量大,骨干技术人员技术水平提升速度慢,致使有许多问题出现技术上的错误,或者说致使在工程中出现大的质量问题,例如:在某小区的商品住宅建设中,7#楼因为技术人员不会用铅垂仪,使用线坠导引控制线,导致施工的过程中由偏差累积出现错误,幸好由建设单位及时发现,没用造成重大质量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工程技术人员知识增长对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制度上没有形成以政府为领导的技术培训体系,敷于表面化,应付式。不能很好的服务于施工。1.3 高层建筑施工管理中安全管理的特点及难点

在三线城市,安全管理比前几年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随着小高层的出现,地下部分深度增加,地上部分高度增高,工序变得复杂,人员增多,各施工班组增多,与之就产生了安全方面的许多问题:以地上17层,地下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例,地下2层,一般开槽都会大于5米,深基坑在技术上都应该有相应的专家论证,在安全方面,护坡尤为显得极其重要,对此不重视就有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实际工程中有人就罗列多种原因,不做护坡,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这是一种重大危险源。

其次,如外墙保温与剪力墙同时施工,施工作业中,火灾预防,尤其显得重要,动火以及工人吸烟,冬季施工的火炉增温设备等等,这些都是重点预防的方面,即使外墙保温在主体完工后进行,外墙保温材料一般为聚苯板,这种材料很易起火,而且起火后太难控制,燃烧速度快,这就对火灾预防提出来了很高的要求。

又如:高层用施工脚手架体,这也存在着多种安全隐患。对于分段悬挑式脚手架体,结合工程实际中产生的安全隐患,有挑出钢梁与脚手架管互相约束不足,施工层不按要求满铺脚手板,不按要求张挂兜网,连墙杆件不足或者私自拆卸等等,这就产生了高层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难点。尤其是钢梁与脚手架不能形成很好的约束关系,就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1.4 高层建筑的施工协调方面的难点

对于高层施工协调主要是质量,进度,资金,安全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过程中产生的,这个过程在中国的三线城市尤其明显。1.4.1 质量方面协调

主要是技术的不精通造成出现质量通病,偏差累计而产生的错误,疏忽产生的失误,多数都可以由上下贯通的协调配合可以解决,一般各方责任主体: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监督机构,检测机构等等,各方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沟通不及时,协调不一致,就会出现失误,举一个工程中简单的例子,地上17层住宅,地下两层储藏间,楼间为地下车库,为了赶上好的时间点售楼,施工进度要求较快,审图较粗,在施工时发现地下二层没有通往车库的通道,应有预留通口以便以后施工与车库相连,实际进度已经到了基础筏板的施工阶段,这就产生了协调问题,如果监理方技术方面,协调方面应付了事,就会必须由建设单位进行协调,组织。如果设计单位没有常驻设计代表为甲方服务,再加上一般设计人员对变更有反感,从而导致施工变更不及时,影响施工进度,影响开发商计划,导致监督方的不认同,等等,困难点就在于各方人员对工作的态度,工作能力的高低,个人的处理问题方法等等,由此施工中的很多问题在协调方面是相当重要的,甚至可能影响建设单位全局运作。1.4.2 进度、资金、安全方面的协调

这虽然说主要控制方在建设单位,但是实际的工程实施中相关各单位执行情况至关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方控制不当就会影响全局,这就需要各方要积极主动服务于甲方,建设单位要为各个相关单位提供进度、资金、安全方面的操作平台,以及提出相应的标准要求,从而达到一个目标,即工程目标的实现。难点就在于: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如何协调好各方,让进度,为建设单位的资金控制提供良好的配合。

安全协调方面,主要在于工程相关各单位的人员素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相关标准,法规等等的监督力度。

二、对高层建筑的施工管理具体措施的深入探讨

具体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三线城市房地产业快速发展,使得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开发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检测单位等等,这些单位应接不暇,高层建筑作为地方上的新兴建筑,越来愈多,从而要求建筑相关从业人员,必须把各个环节中的矛盾,偏差以及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及时的进行纠正,下面对具体问题深入的一一进行探讨。

2.1.高层建筑施工的各项具体施工工艺冲突问题及矛盾

高层建筑在施工中有很多工艺上造成的冲突,这就要求建设单位或者监理单位掌握好主控方向,在安全,质量为前提的方向上却考虑,这样才不能出现工艺,工序引起的问题。

例如某一住宅楼,三个单元,施工方为了施工方面,将原本应该整体浇注的楼板,为了使用大型钢模板,人为的将楼板中间留置了施工缝,从而在质量上留下了质量隐患。出现这样的事例,就应该由甲方或者是监理单位及时制止,改用其它方法,保证好施工质量。分析其原因,问题主要有:其一是管理方即建设单位或者是监理单位对问题出来后处理不及时,有敷衍之嫌。其二是施工方质量意识差,虽然说并不是质量上的错误,但是对于施工缝的留置认识深度不足,并不是必须留置的,而是为了方便,从而产生了质量隐患。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就是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在技术上把好第一关,监理方就应坚持原则,及时制止。再有就是建设单位在选择施工单位是进行多方考察,选择质量意识好,经验丰富的队伍。2.2高层建筑施工中偏差、盲点、难点及应对

例如:地上17层,地下2层为储藏间,室内外高差0.9米,楼间为地下一层车位,框剪结构,隔墙为陶粒混凝土砌块;地基采用CFG桩基处理,强度C20.2.2.1基槽开挖施工

在开挖时槽底开挖深度-6米,自然地坪下挖-5.3米,此为深基坑,由于土方量较大,建设单位为了节省资金没有按照要求放坡,基本上处于垂直状态,从此就显现出矛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在工程的政府监督方,监管力度不够,因此政府建筑监察显得更重要,这正是地方政府对建筑领域应该做的,也就是要有管着警察的警察,即督察。这一点有的地方有,但是,形同虚设,个别人不懂建筑的基本知识,走马观花,敷衍了事,这是政府管理上应该提升和加强的地方。2.2.2 CFG桩基施工盲点

此楼桩基使用商混C20,桩长18米,一般情况下监理方按照合同要求,监理机构应该对工程质量负责,应该对槽底标高,桩点放线,各桩点的标高,每根桩的下钻深度控制线,是否有穿孔情况,是否需要跳桩施工,施工记录是否及时准确,试块留置数目,时间是否准确,按照要求进行旁站等等进行质量上的预前控制,实际工作中,监理方对桩基施工控制松散,没有按以上重点控制,或者控制不到位,或者控制缺项,更甚者此阶段桩基施工的监理形同虚设,从而导致在检测桩基的静载,低应变时,发现有不合格的,更有甚者犯了更低级的错误:把桩位都弄错了;在桩头虚桩清理时,有的标高计算错误,导致追加投资,增加投入,损害了施工方以及开发商的利益,以上种种在实际工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三线城市尤其严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监理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员工没有责任感,拖拖拉拉工作;其二是建设单位管理不到位,没有把各方的能动性调动起来,没有制约机制,控制力度不够。找到了原因,按照应对策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2.3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的偏差

仍按上述工程为例说明,地下二层施工完毕后,一般都要进行外墙防水卷材的施工,此分项的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其一建设单位为了抢进度,在立面不满足条件的前提下,进行卷材施工,从而导致了施工完毕后,卷材脱离,若是不进行回填土施工,大部分就会脱落。其二是防水施工单位在防水的附加层上做文章,(按规范要求应使用与面层同样材质的材料)使用劣质卷材,此项屡见不鲜。以上为主要的问题,解决方法只有建设方,监理方加大控制力度,而第一条原因,应由质检站加大控制力度,才能保证好施工质量,使建设单位把质量放于第一位。2.2.4 钢筋工程难点

钢筋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是问题出现频率最多的一个分项,主要表现有:钢筋的下料长度不够,钢筋安装错误(如梁截面不够,长度不够,位置错误等等),使用劣质原材料,标高错误等等,这些问题中尤其使用劣质原材料最为严重,性质恶劣,特别是在物价高企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使用劣质原材。以上的种种问题,只要建设单位控制的好,监理机构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就能使以上的诸多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与各方人员的素质以及程序的应用程度有很大的关系。2.2.5模板及混凝土工程中的偏差

模板及混凝土工程在高层中的一般使用钢模板,以钢模板只设剪力墙,竹胶板,木方子只设顶板,浇筑商品混凝土为例,三线城市小高层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阴阳角跑模,阳角跑浆严重

2.顶板支撑系统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顶板局部下沉 3.浇筑混凝土后模板的垂直度超标 4.门窗洞口加固刚度不足,出现混凝土涨模

5.同一立面上同一垂线的门窗边缘超出规范且影响立面效果 6.层与层间的施工缝跑浆,平面的平整度,垂直度超规范 7.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钢筋出现明显位移 8.剪力墙中的门窗洞口时有窝气现象 9.商混的强度标号证明资料不随车送达

以上问题不是一时片刻形成的,而是很多很容易避免的,大多是由于施工方控制力度不足,质量意识淡薄,思想意识认识不上去,有着很大的关系,只要建设单位,监理机构进行严格的控制,便可很容易的克服,具体的解决方法,简单的作如下解释: 1.阴阳角处使用小钢角加固,内部粘结海绵条防止跑浆 2.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这是经过严格的计算的,所以顶板不会下沉

3.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模板垂直度超标,或者局部涨模,这是由于加固的方式不正确,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 4.提高对门窗洞口的加固刚度,避免涨模

5.门窗边缘在同一垂直线上的,应把此项工作作为一个专项工作 6.加强建立墙体模板支撑系统刚度,根部加上海绵条,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可以避免施工缝处的不平及跑浆问题 7.钢筋绑扎完毕后,应在上部增设梯凳,以确保钢筋的位置,混凝土浇筑完毕后,避免墙体钢筋出现位移

8.在门窗洞口处留洞,但应及时封堵,可避免混凝土浇筑的窝气现象

9.严格控制好商品混凝土的标号,检查证明资料的及时性,这是规范要求的

只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执行是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不过实际的施工中的控制不到位罢了。2.2.6 装修工程

高层的装修工程现今社会建筑上很少,主要是公共部分,商品住宅基本上是毛坯房,只要重点注意好不同材质的基体之间必须要有防止开裂的加强措施,火灾,高空坠落即可,其它方面按照相应规范执行即可。

2.3高层建筑的施工安全、协调方面的应对难点

现今社会的安全意识虽然很高,但是近一段时间由外墙保温引起的火灾触目惊心,究其原因,主要是口号喊得太多了,实际的少,离理论值差的还是很远的,执行力度不够,这是协调方面最头疼的事情,很多人把协调用到了干错了就松点的问题上,用错了方向,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协调是统一意见,统一认识,不是去把错误的协调对了,很多三线城市的建筑市场中弥漫着这样的错误气味,只有由政府,打出严格的控制力度,让欲者触目惊心,心惊胆寒,这样才能解决三线城市的安全控制难点。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三线城市高层住宅起步时间不长,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以上的浅析,用以抛砖引玉,希望给同行人士带来一点提示,我相信在政府相关机构的努力下,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的带动下,通过建筑业各相关单位的努力,从业人员的辛勤奋斗,高层建筑会在中国的三线城市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3.安管人员考试题库 篇三

一、填空题(每空题1分,共20题)

1、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状态。

2、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质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

3、太钢安全的四项基本工作是(危险辨识)、(标准化作业)、(安全培训)和(安全评价)。

4、我国安全生产方针中的“安全第一”,是指(人)的安全第一。

5、《太钢职工生命保障规则》第十条是未经考试合格并获得资格证书,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6、太钢安全理念的核心是(珍爱生命,我要安全)。

7、国务院23号文,提出的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是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8、人的操作失误,其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原因、(心理)原因、(意识)原因和(技能)原因四方面。

9、风险是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受伤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10、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人体受伤和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11、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依法依规)生产经营。

12、以煤矿、(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13、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

14、全面开展安全达标。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5、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

16、企业应急预案要与当地政府应急预案保持衔接,并定期进行演练。赋予企业生产现场带班人员、班组长和调度人员在遇到险情时第一时间下达停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17、从2011年1月1日起,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对因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职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调整为按全国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工亡职工近亲属。

18、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企业要健全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坚持不安全不生产。加强对生产现场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行为。

19、凡(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工整顿,并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

20、加快安全生产技术研发。企业在(财务预算)中必须确定必要的安全投入。

21、“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不允任何一个人受到伤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

22、“零事故活动”是由(理念)、(方法)、(实施)三部分组成的三位一体推进的班组自主活动。

23、KYT是以领导者为中心,围绕(现场)、(现地)、(现物)潜在的(危险)开展的小团体的危险预知训练活动。

24、对工作中每一个需要确认的重点部位,伸直手臂指着对象确认危险并喊出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手指口唱)。

25、KYT推进过程分为,(试点期)、(展开期)和自主管理期。

26、开展“零事故活动”的前提:已建立起健全的安全(生产规范)和符合安全要求的(生产系统)。27、4.实现事故为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非常困难的。但又不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等事故原因都是人为的。

28、KYT的K是指(危险)、Y是指(预知)、T是指(训练)。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划√;错误划×,并改正)

1、必须坚定地确立“有工作必须有作业标准”的管理理念。(√)。

2、明确作业标准制定全面与否不是管理责任。(×)

3、公司倡导作业长对所辖区域负责、专业管理人员本专业全程负责、作业人员对自身工作作业负责的三位合一管理模式。(√)

4、标准化训练列是班组和作业区的定期工作。(√)

5、不鼓励也不提倡员工参与标准制定、修订工作。(×)

6、对不具备工作能力的人员进行岗位调整。(√)

7、对没有标准的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明确安全措施转化为标准的流程。(√)

8、作业标准制定好后,不需要根据生产工艺、设备、作业环境的变化动态再进行优化和修订。(×)

9、将作业步骤法作为制定作业标准的基本方法,进行模拟,具备可执行性(√)。

10、规程的强调的是适用性,作业标准偏重的是实用性(√)。

1、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

3、因安全生产技术问题不解决产生重大隐患的,要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给予处罚;发生事故的,依法追究责任。(√)

4、重大隐患治理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挂牌督办,国家相关部门加强督促检查。(√)

5、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要按职责分工,不能对当地中央、省属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

6、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可以不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备案。(×)

7、把安全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生产专用设备的研发制造,作为安全产业加以培育,纳入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支持范畴。(√)

8、加大重特大事故的考核权重,发生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要根据情节轻重,追究地市级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的责任;后果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的,要按规定追究省部级相关领导的责任。(√)

9、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除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责任外,不再追究上级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10、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标准,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1.安全的概念是把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以下。(∨)

2.风险是指特定的危险情况发生的情况与后果的结合。(X)

3.安全管理中有一个普遍的难题 :“知道,会做,但不做”,单纯依靠命令、规定、教育、强制等安全管理的方法难以控制的高风险。

(∨)

4.将生产中潜在的危险(隐患)向零转换的观念,是“零事故活动”的出发点,不断努力向“零危险”前进,实现全体员工的安全愿望。

(∨)

5.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其生产经菅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安全与生产经营的各自独立运作,必须把安全生产作为其生产经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予以实践。(X)

6.解决“知道、会做,但不做”的问题,必须通过活跃的班组自主危险预知及惊险报告活动才能予以解决,班组是组织推进零事故的基本环节。(∨)

7.不能停留在“自己的身体自己保护”个人自卫上,而是要通过小组“大家的安全靠大家 来发现、大家来解决” 的团队协作行为。不断追求企业“零危险(隐患)”的目标。(∨)

8.企业管理扁平化,领导者是“安全价值观的布道者”。“零事故活动”起始于领导层的经营姿态,取决于领导层对 “不能让任何一名员工受到伤害”的决心,把保护员工整个职业生涯的安全与健康作为企业的基本责任。(∨)

9.通过日常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渗透给每一位部下细致入微的“关注、照顾和关怀”,而不是停留于“口号”,才能够改变员工的行为,才能营造起参与型的安全文化。(X)

10.防止事故发生是一种信息管理、风险管理,必须通过全员参加。(∨)

三、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20题。)

1、作业标准的有效性应有(A)负责。

A.专业部门 B.作业区 C.班组 D.岗位职工

2、岗位作业标准覆盖不全,主要是(C)问题。A.操作 B.决策 C.管理 D.其它

3、制定标准要以(C)为重点,要将生产、质量、设备等管理要求有机融合为一体(A)。A.成本 B.效益 C.安全 D.经济

4、人不安全行为,不包括(B)。A.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B.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C.流动吸烟 D.使用不安全设备

5、标准化作业,在体系的要素中,属于(A)。

A.运行控制 B.危险辨识 C.应急准备 D.管理评审

6、制定标准前要进行作业调查,以下不属于作业调查范围的是(B)。A.岗位责任制 B.产品说明书 C.安全规程 D.工艺规程

7、作业安全性分析,要重点考虑(D)。A.作业人数 B.使用工具的自动化水平C.员工的熟练程度 D.以往的事故案例

8、对标准化作业,负有现场动态检查职责的是(A)。

A.班组长 B.岗位职工 C.厂长经理 D.其它管理人员

9、标准化活动中,岗位职工必须严格执行()。

A.作业标准 B.产品说明书 C.应急预案 D.其它规定

10、目前公司的标准执行率水平,总体在(C)左右。A、50% B、70% C、90% D、95%

11、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A)导致风险的行动。A人的错误;B生产方法; C环境条件; D防护措施

12、“零事故活动”的三个层次的推进指(A)、活跃班组自主活动、各级管理者安全生产的一体化。

A领导者经营姿态;B最高管理者态度; C安全部门态度; D加大投入

13、“零事故活动”的核心是(A)”。

A以人为本B:零“事故、零疾病;C先知先制;D全员参与

14、“零事故活动”推进是培养具有危险预知能力的人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将“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进而进一步提升到(D)的境界。

A安全文化;B安全氛围;C安全生产;D我会安全;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事故查处实行地方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层层挂牌督办,重大事故查处实行(B)挂牌督办。

A、国务院 B、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 C、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凡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的,要责令停产停工整顿,并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规定(B)的经济处罚。

A、下限 B、上限 C、适当 D、最小

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C)“五到位”。A、结果 B、地点 C、预案 D、验收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要轮流现场(B)。

A、值班 B、带班 C、查岗 D、作业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人员一律严格考核,按国家有关规定持(D)证书上岗;职工必须全部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

A、从业资格 B、培训合格 C、安全生产 D、职业资格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安全达标。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和(C),责令停产整顿。

A、企业法人登记证 B、经营许可证 C、安全生产许可证 D、安全生产备案证

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落实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负责制,强化企业主要技术负责人(D)和指挥权。

A、技术负责 B、技术指导 C、技术研究 D、技术决策

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实行(A)、公告制度。

A、逐级挂牌督办 B、限期整改 C、即查即改 D、逐级监督

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强化项目安全设施核准审批,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未做到同时设计的一律不予(B)。

A、核准 B、审批 C、批准 D、审核

1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未做到同时施工的(C)。

A、给予十倍以上的处罚 B、停止使用 C、责令立即停止施工 D、不得继续施工

1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安全设施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未同时投入使用的不得颁发(D),并视情节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A、经营许可证 B、企业法人登记证 C、验收合格证 D、安全生产许可证

1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A)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险分析。

A、每月 B、每半年 C、每年 D、每两年

1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对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其主要负责人()不得担任本行业企业的矿长(厂长、经理)。

A、五年内 B、十年内 C、二十年内 D、终身

1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C)制度。

A、认证 B、许可 C、核准 D、验收

1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大安全专项投入。高危行业企业探索实行全员安全(D)制度。

A、培训教育制度 B、检查 C、隐患整改 D、风险抵押金

1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存在落后技术装备、构成重大安全隐患的企业,要予以(C),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依法予以关闭。

A、通报 B、查处 C、公布 D、告示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解决岗位作业标准覆盖不全的对策有?

答:坚定地确立“有工作必须有作业标准”的管理理念;明确作业标准制定全面与否是管理责任;确定作业长对所辖区域负责、专业管理人员本专业全程负责、作业人员对自身工作作业负责的三位合一管理模式。

2、如何处理岗位作业标准禁止性条款多的问题?

答:将步骤法作为制定作业标准的基本方法,进行模拟,具备可执行性;反复演示和比对,具备可重复性;用流程性的操作,充分体现出操作的唯一性。

3、“零事故”活动的方法有哪些?

答:班组危险预知活动;惊险报告;作业观察法;目指口呼;情绪确认。4.危险预知训练活动目的是什么?

答:提高员工感知危险的敏锐程度;提高员工工作中的注意力;提高员工控制风险的能力;解决 “知道,会做,但没做”的问题。

5.KYT(危险预知训练)活动基础4阶段法是什么? 答:第—阶段:大家一起预测危险;第二阶段:确定危险重点,即小组行动目标;第三阶段:对所有的危险提出消除隐患对策;第四阶段:确定重点实施治理的项目与方法。

6、作业观察法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1)调查记录,管理者通过作业现场的调查分析,听取现场作业人员的反映,全面仔细地观察,了解:生产过程、生产方法、环境条件、防护措施。

(2)分析原因,研究解决方案。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安全、风险和危险源的之间关系?

先简述三者的定义,通过简述三者的定义,就可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追根溯源:要想安全就要控制那些不可接受的风险;而控制风险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身边的危险源(危险源辨识)。

2、怎样理解“零事故”的三大理念是什么?

答:1)以人为本:“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不允任何一个人受到伤害”;2)不要责备:“出现失误的人”或“有不安全行为的人”,不要认为是 “坏”人而加以排斥,现实中“没有不出错的人”“没有不会产生错觉的人”;3)共同预防:大家必须共同实施预防是活动的出发点。即使寻找出作业中有很多危险,即使制定了很多解决对策,如果没有员工参与实践,风险仍不能得到控制。

2011年职业卫生培训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按照国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规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我区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个级别,即: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

2、刺激性气体引起的急性中毒常以接触或吸入高浓度的毒物而引起的眼、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的急性局部损伤。

3、在地沟、地下池、深井等现场出现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时,现场救援应首先对地沟、地下池、深井等事故现场鼓入新鲜空气(或氧气)进行通风换气,然后再实施救援。

4、急性职业卫生中毒的个体防护装置主要有防护服、防护眼罩和面罩、呼吸防护器、防护手套、防护靴或防护鞋套等类型

5、在个体防护装置中,可对周围环境中的气体与液体提供最完善隔离保护的装置为A级防护装置。

二、选择题(单选)

1、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在我国属于以下那种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C)。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D突发社会安全事故

2、某单位突发一氧化碳中毒,共造成5人当场死亡,3人昏迷,经送医院抢救后苏醒,请问此次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属于(B)级事故。

A Ⅰ级 B Ⅱ级 C Ⅲ级 D Ⅳ级

3、一下职业病事故中,太钢可能发生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有(A)。A一氧化碳中毒 B 焦炉工肺癌 C矽肺 D噪声聋

4、窒息性气体急性中毒多以吸入高浓度的毒物而引起机体(C)而发生窒息。A 肺功能损伤 B 肝功能损伤 C 机体缺氧 D 神经系统损伤

5、发生急性职业中毒时应朝(A)方位移离中毒者和疏散现场人员。A 上风向或侧上风向 B 下风向或侧下风向 C 侧风向 D 各方位均可

三、判断题

1、某化工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4人经抢救无效后死亡,4人经抢救后恢复健康,该起事故经最后认定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二氧化硫属于窒息性气体,因此急性二氧化硫中毒属于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

3、化学物的物料输送管道或出料口发生堵塞可能导致急性职业中毒。(∨)

4、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症状。(∨)

4.安管办职责制度 篇四

1、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镇有关部门、村(居、社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2、组织制定和完善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指导手册,及时评估、修订。

3、拟定镇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计划、措施和目标考核办法。

4、依法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5、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新、改、扩建设项目安全、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执行情况。及时上报、协助查处非法违法、违规违章建设行为。

6、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和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工作。

7、制订安全生产大检查、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8、协助上级安监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9、综合管理镇各类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上报工作。

10、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台账。

11、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任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安全生产岗位职责

1、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镇有关部门、村(居)、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

2、组织制定和完善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指导手册,每年评估、修订一次。

3、拟定镇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计划、措施和目标考核办法。

4、依法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5、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新、改、扩建设项目安全、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执行情况。及时上报、协助查处非法违法、违规违章建设行为。

6、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和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工作。

7、制订安全生产大检查、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8、协助上级安监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9、综合管理镇各类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上报工作。

10、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档案、台账。

11、市安监部门和镇政府明确的其他安全生产工作。

安监办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1、督促检查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和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制度。

2、协助做好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砖瓦厂)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3、依法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等违法行为。

4、及时收集、上报辖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协助安全助理开展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建立安全监管业务档案和安全监督基础台账,认真做好各类安全生产的信息收集、整理、登记、归档工作。

6、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普及安全生产知识。

7、完成安全助理交办的其他工作事宜。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有效地防范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镇长对全镇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镇长负具体领导责任,其他副镇长对自己分管工作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领导责任。

二、各村(居)、镇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的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副职负具体领导责任;分管其他工作的副职在自己分管范围内承担领导责任。

三、各级、各部门和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各村(居)和镇有关部门要把本辖区、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时计划、布属、检查、评比、总结,并按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承担相应责任。

五、镇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相应的安全生产领导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落实工作经费,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负责组织、指导、协调本辖区、本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明确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其他分管领导的安全管理责任。各村(居)也应设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并配备专(兼)职安全监管人员,负责本辖区安全生产监管工

作。

六、各村(居)、镇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与所属生产经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到人。要建立安全生产档案,实施动态管理。

七、各村(居)、镇有关部门正职领导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生产履职情况报告,年终向镇政府作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书面述职。

安全生产24小时值班制度

一、镇政府实行领导每天带班和干部轮流值班。

二、值班人员要填写值班记录并签名。

三、镇带班领导要进行值班考勤。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

四、若发现值班人员擅自离岗以及失职造成重大工作损失的,要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当班人员失职的责任。

五、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实行领导带班和安全管理人员值班制度。

六、各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要重点进行监控,落实专人24小时执勤守卫,以防止事故发生。

七、各单位发现或发生重大安全隐患、安全生产事故应立即向镇安监办报告。

八、值班人员在值班过程中,凡接到各单位重大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报告,应立即向镇带班领导和市安监局报告。当班能处理的应立即处理,问题不得往下移交。当班不能处理的问题,由镇领导指定人员负责处理。

九、镇安监办电话 86864806 88038006 辖区安全生产24小时值班电话 ***

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

一、实行“一岗双责”。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镇政府全体干部,无论是党政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一般干部,无论是否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都必须在履行好本部门职责的同时,也要履行好与本部门相关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出了事故,不仅要追究企业、单位、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也要追究相关分管、分工、部门干部的失职责任。镇政府全体机关干部和镇安全领导组各成员单位,都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自觉承担起本部门工作和安全生产监管双重职责,对镇安全生产监管管理办公室提供的事故隐患整改提示单必须按时按要求督促相关单位整改到位,否则酿成后果将会受到责任追究。

二、实行“属地管理”。镇、村(社区)有权对本辖区内一切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和隐患整改督查,有权对不按要求进行安全隐患整改的企业提出警告,或向上一级汇报。镇政府分片领导、分工干部和村(社区)干部,必须督促村(社区)和部门开展对本辖区内的企业安全检查。原则上每月检查不少于1次。查出事故隐患要及时上报,尤其要高度重视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决不允许少数企业无视安全的行为发生。镇将把事故隐患是否及时整改到位作为年终对分片领导、分工干部和村(社区)干部的一项关键性责任指标进行考核。

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行政责任追究问责制度

为确保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现制定我镇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追究责任制。

一、各口分管领导未能认真贯彻落实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及时督查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工作,经镇长批准,镇安委会发出安全生产事项应办而未办结的督查通知书的,有一次的由主要领导进行批评谈话。有两次的个人取消评优资格。

二、各村(居)、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得分不合格的取消评奖资格。

三、发生事故,按照调查处理相关责任人和干部管理权限提请政府取消评奖资格或记过、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的建议,构成玩忽职守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报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发生一般安全生产事故死亡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按《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执行。

五、本责任制的追究由镇安委会提出,报请镇党委研究决定实施。

安全生产警示告诫制度

一、为确保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到位,防范措施落实,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制订本制度。

二、镇政府和镇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本辖区安全生产状况按季度对事故发生的村或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单位及业主实行安全生产警示告诫。

三、凡发生重伤、中毒、火灾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一律进行书面告诫。

四、对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不按规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不按要求及规定标准落实整改措施的,一律进行书面告诫。

五、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而又不按规定整改的,一律进行安全生产告诫。

六、凡被警示和书面告诫的村和企事业单位,其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应及时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育,分析原因,研究制定的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切实防止或减少事故的发生。

七、凡被警示和书面告诫的村和企事业单位要在收到告诫通知书后10日内,书面向镇政府和镇安委会报告警示、告诫整改计划和整改落实情况。

安全生产事故预警通报制度

一、为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促进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根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预警通报是指镇安监办为有效遏制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督促事故发生地的村(居、社区)、有关部门及企业认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吸取事故教训,落实整改措施。

三、下列情形由镇安监办启动通报警示:

(1)发生一般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含涉险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2)一月内接连发生两起轻伤事故或一年内发生两起重伤事故的企业;

(3)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猖獗、重大隐患突出的;(4)镇安监办认为有必要预警的其他情形。

四、通报警示的主要内容包括被警示地区或单位安全生产事故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应吸取的教训、下一步拟采取的工作措施等。

五、被通报警示单位应在15日内将整改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镇安监办。对不认真落实有关工作要求并反馈整改情况的,予以通报批评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扣分。

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

为了增强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参与意识,加强安全生产的社会监督,及时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整治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制定本制度。

一、接受举报的范围、奖励等级分为5类:

1、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人员死亡、重伤、中毒或较大财产损失应上报而隐匿未报的事故。对举报此类事故经查属实,可视情奖励举报者100元至1000元。

2、生产经营场所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场所中,易造成重大伤亡,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隐患。经核查及专家评估确认的,可视情奖励举报者100元至200元。

3、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是指应取得而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等安全生产许可,擅自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核查属实的,奖励举报者100元至300元。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按规定经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安全管理资格证书的,特种作业人员未按照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经查属实的,奖励举报者50元。

5、举报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方面重大问题的,经查属实的,奖励举报者100元至200元。

二、举报受理单位为延陵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举报电话:86864806

三、严格保密制度和工作纪律,不得将举报人及举报情况泄露,违者依照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有关人员。

四、奖励由延陵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具体实施。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制度

一、为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处置安全生产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安全生产法》,结合本镇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的应急预案,系指安全生产事故预案。应急预案管理应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各有关单位、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监督、指导应急预案的制定、培训、演练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协调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对应急预案所涉及的资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应急预案必须经制定单位组织论证和审查,并经实施应急预案有关单位认可,由制定单位发布,印送与应急预案实施有关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应急预案的使用范围;(2)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可能造成的后果;(3)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及其组成单位、组成人员、职责分工;(4)事故报告的程序、方式和内容;(5)发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行动和措施;(6)事故应急救援(包括事故伤员救治)资源信息,包括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有关信息的情况;(7)事故报告及应急救援有关的具体通信联系方式;(8)相关的保障措施;(9)与相关应急预案的衔接关系;(10)应急预案管理的措施和要求。

四、镇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上一级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各单位、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镇人民政府及其安监部门备案。

五、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各级单位都应当针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和有关作业岗位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所属单位和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应当报送上一级管理单位审查。

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民用爆破器材生产、经营、储运单位的应急预案,以及生产经营单位涉及重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报安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涉及辐射、城市公用事业、道路交通、火灾、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水上安全以及特种设备、电网安全等事故的应急预案,依据有关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抄报安全监管部门。

六、应急预案制定单位应当对与实施应急预案有关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使其熟悉相关的职责、程序,对本单位其他人员和相关群众进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其掌握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自救和救援行动;生产经营单位还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应急措施的培训;应急预案所涉及的有关单位对应急预案中明确的与其相关的职责应当组织落实。

七、应急预案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适用范围、条件,有关应急资源情况,以及与相关预案的衔接关系等发生变化时,或发现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修订。

上一篇:《字典》作文500字下一篇:学习十九大感言及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