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供热计量的思考

2024-06-26

关于供热计量的思考(精选8篇)

1.关于供热计量的思考 篇一

住建部关于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1-01-31 09:54:00 作者: 来源:住建部

北京市财政局、建委、市政管委,天津市财政局、建委,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大连市、青岛市财政局、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建设局:

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以下简称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施以来,各地住房城乡建设、财政主管部门积极落实改造项目,多方筹措资金,认真组织实施,圆满地完成了国务院确定的“十一五”改造任务,取得了良好的节能减排效益及经济社会效益,得到了地方政府、有关企业和居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十二五”期间,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深入开展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十二五”期间改造工作目标

进一步扩大改造规模,到2020年前基本完成对北方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到“十二五”期末,各省(区、市)要至少完成当地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的35%以上,鼓励有条件的省(区、市)提高任务完成比例。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项目必须同步实行按用热量分户计价收费。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将对以上目标按分解,逐年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国务院。

二、尽快落实各省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务并签订改造协议

为进一步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地方加快节能改造工作,中央财政奖励标准在“十二五”前3年将维持2010年标准不变,2014年后将视情况适度调减。各省(区、市)根据“十二五”改造规划,及早确定2011-2013年节能改造目标,并于2011年2月底前上报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为确保改造目标完成,加快工作进度,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按各地上报的改造工作量与各地签订改造协议。对工作积极性高、提出改造申请早、前期完成任务好的地方将优先签订改造协议,优先安排改造任务及中央财政奖励资金。

三、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尽早完成节能改造任务

为充分调动城市积极性,突出政策效益和改造整体效果,对工作积极性高、前期工作基础好、配套政策落实的市县进一步加大政策激励力度,启动一批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重点市县(“节能暖房”工程重点市县,下同)。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重点市县要切实加快工作进度,到201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完成当地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40%以上,县级市要完成70%以上,达到节能50%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鼓励用3-5年时间节能改造重点市县全部完成节能改造任务,从而实现重点突破,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对节能改造重点市县,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优先安排节能改造任务及相应补助资金,对经考核如期完成上述改造目标的重点市县,将根据节能效果、供热计量收费进展等因素,给予专门财政资金奖励,用于推进热计量收费改革等相关建设性支出。申请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重点市县,要抓紧制定改造方案,提出详细的节能改造目标,保障措施并落实改造项目,由省(区、市)财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汇总,于2011年2月底前上报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对节能改造方案进行论证,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组织实施并下达财政补助资金。

四、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各地要建立以市场化融资为主体的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各级财政要把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作为节能减排资金安排的重点,建立稳定、持续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要落实好已发布的节能服务机制的优惠政策,积极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展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并进行分户计量收费。要积极引导供热企业、居民、原产权单位及其他社会资金投资改造项目,进一步拓展节能改造资金来源。

五、积极推广新型建材应用 在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中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节能技术、材料、产品,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各省(区、市)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2011年2月底前选择上报拟在改造中使用的新型节能技术、材料、产品。住房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将结合各省推荐情况,在全国范围选择确定新型节能建材产品技术目录。各地应从目录中选用相关技术、材料及产品应用于节能改造工程。住房城乡建设部和财政部将根据产品质量、施工质量、节能效果等因素,对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择优扶持相关企业。

六、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各地要高度重视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接此通知后迅速开展方案制定、市县申报等工作,确保按时上报相关材料。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物价、供热、房产等主管部门参加的议事协调机制,统一研究部署改造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注重发挥政策和资金整体效益,尤其要将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旧城区综合整治、城市市容整治等工作相衔接,统筹推进,加快“节能暖房”工程建设。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也要积极推进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中央财政将安排相应的补助资金。要加强对改造工程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强化对计量器具、保温材料、门窗等材料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将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建成精品工程与安全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2.关于供热计量的思考 篇二

随着中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 集中供暖系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供暖系统日趋完善的今天, 其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这其中最严重的便是高耗能, 这主要是由水力失调造成的热力失调造成的。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实现供热计量系统的有效调控, 以期达到水力平衡和热力平衡。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现阶段的调控整体不尽如人意。下面我们从3个方面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

1 水力平衡计算是集中供热计量系统调控的前提和基础

就现阶段国内供热系统的发展现状而言, 大部分都没达到水力平衡, 这主要是因为科学的水力平衡计算没能贯彻落实到集中供热系统的初始设计中。例如热网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其他环路的平衡计算, 仅仅以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为参考;各个建筑物入口的资用压差没有做出科学的计算和标明;小于15%的水力计算平衡要求没能在室与室的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差值上得到体现;在改造、扩建原有的供热系统时没有认真校核水力平衡, 往往导致水力失调;在工程竣工验收时没有认真重视水力平衡等等。水力平衡的调控往往体现在日常的水力平衡计算以及日后的检测过程中, 是系统调控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只有达到供热系统的水力平衡, 才能为其他装置的节能创造条件, 反之要想实现系统内部的各项调控都是无稽之谈。因此, 水力平衡计算被强制性纳入JGJ173–2009供热计量技术规程 (以下简称《规程》) 当中去。因此, 下面提到的其他各项调控装置的实施都建立在水力平衡这一基础上, 换句话说, 在一个失衡的水力系统中, 是无法实现下述调控的[1]。

2 恒温阀是集中供热计量系统调控的重要部分

要想在实现最低耗能的基础上达到建筑内部舒适这一标准, 就必须在散热器内安装恒温阀, 并在安装时进行科学的调控。用户在安装供热系统后, 最大的需求就是按照自我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实时调控, 并保证节能降耗, 事实上, 对室温的主动和有效调控也成为实行供热计量收费的必要条件。根据国内外多年实践经验,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就必须合理选择、正确安装恒温阀并对其进行科学调控。对此, 《规程》中做出了强制性要求, 即在扩建或新建的居民建筑中安装供暖系统时, 必须保障每组散热器上都有恒温阀。

恒温阀, 首先具备人为主动调节室温的功能, 其次可以实现室内的自动恒温, 同时还可以缓解或消除水平失调带来的冷热不均这一情况, 达到节省室内热量的效果。一般的手动阀门因为缺乏感温元件, 同时不具备自力式动作元件, 故而不能对温度进行自动调节, 室内的自由热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这对室内的供热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 因此安装恒温阀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确定恒温阀的规格, 就必须参考其所通过的流量和作用压差。其作用压差必须保持在正常情况所允许的最小压差和最大压差之间。以恒温阀前后压差60 k Pa为标准, 若压差大于这一标准, 恒温阀就会产生噪音而影响其正常工作。正常情况下, 建筑物内安装恒温阀就足够了, 但有一种情况下就必须安装平衡阀并且调试至平衡状态, 那就是当并联环路内部压力损失差值大于15%时。

对于恒温阀的安装, 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 恒温阀均安装在供水支管上, 供水支管属于散热器的一部分。若为垂直、水平单管跨越式系统, 就须将其变成定流量系统, 这可以通过在散热器上安置低阻力三通恒温阀来实现;若为垂直、水平双管系统, 就须将其变成变流量系统, 这可以通过将有预设阻力功能的双通恒温阀安装在散热器上来实现[2]。

3 保障恒温阀正常工作和系统内各建筑水力平衡的前提

要想使得恒温阀正常工作、系统内各建筑水力达到平衡, 就必须在热力入口科学安装调节阀, 并在工作前进行专业调控。由于一般的施工中往往存在诸多不可避免的因素, 这便导致水力失调几乎成为必然, 而这一情况主要由静态失调引起。要想使水力平衡度处于0.9~1.2这一标准范围内, 就要求设计者对不同的室内系统做出不同的设计, 即使用不同的调节阀。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不同建筑物之间保持一定的水力平衡。

为解决水利失调, 普遍的做法是安装具备开度显示、线性调节开度、测量流量和压差等功能的静态水力平衡阀, 然后让专业人员进行调试。保持热力入口所分配的流量与水泵设计流量尽可能保持一致, 维系住固定比例, 这样基本上就能保障不同的热力用户在流量分配上不会出现失调。类似于截止阀这类阀门调节性能很差, 只具备简单的截断功能, 并没有调节功能, 此外更不要使用像无测压孔类阀门这种冒牌平衡阀。对于处在不同系统 (包括定流量系统和变流量系统) 中的建筑物, 只要在热力入口处安装平衡阀, 同时结合专用仪表就可以完成水力平衡调节, 满足系统正常工作所需的需求。

对于整个集中供热计量系统而言, 最重要、最基础性的工作便是解决系统水利失调以及节能问题, 这便需要平衡阀来解决。在恒定的使用压差范围内, 平衡阀不应按管选径, 应在考虑不同热力入口环路的压差的基础上, 根据说明书选择对应口径。按照以往的经验, 只有当选择比管径小1号的进泵断阀径时, 平衡阀正常的调控流量作用才能被发挥出来。

在定流量系统中, 最好还是安装平衡阀, 虽然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也可恒定流量, 但其流阻过大;在变流量系统中, 热力入口处同样不要安装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因为它会抵消掉用户根据自身情况改变流量的这一动作, 这是因为该控制阀会使流量处于1个恒定状态。一般情况下, 小幅度的压差波动不会影响恒温阀, 小幅度的恒温阀调节更不会对用户带来多大影响;经实际计算显示, 在大量恒温阀都关闭的情况下, 系统的内部压差也不会发生较大的波动, 除非变频出现不足。因此根本没有必要将平衡阀设置在每处热力出口处, 只需在热力站等关键部分安装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即可,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资和管网阻力, 而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水泵电耗, 一举多得。

此外, 最重要的是注意热力入口的压差变化, 因为这是衡量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安装与否的标准。在此基础上, 还要根据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工作压力和设计流量等参数进行设计选型, 以设计所需的流量最大值为标准, 保证自力式流量控制阀的流量不小于这一标准[3]。

对于既有供热系统, 增加阻力这一方法常常会应用在进行室温控制过程中, 但这样往往会造成系统资用压差不足这一现象, 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水利失调。实践证明, 为解决这一问题, 就需要提高循环泵的扬程, 除此之外, 将加压泵安装在热力入口这一方法也能有效解决资用压差不足这一问题。一旦水利失调较为严重, 从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 就必须在热力入口处科学安装平衡阀, 这样做可以为将来的改造或者扩建创造条件。

还要声明的一点是, 在各热力入口处安装的调节阀在投入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严格调试, 后续工作中也要按时进行调试, 否则安装再多的调节阀都是摆设。

4 结语

以上我们谈了一般情况下对于集中供热计量系统的调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 不同的集中供热计量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我们应该实事求是选择适合的调控方式, 结合先进的科学发展观, 依托专业人员的科学管理的细心维护, 在实践中最大程度地做好调控工作。

参考文献

[1]黄维.北京供热计量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王亦昭, 刘雄.供热工程机械[M].北京:工业出版社, 2008.

3.关于供热计量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集中供热;分户采暖;热计量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4-0124-02

集中供暖是我国寒冷地区供暖的主要形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应用技术,在能源总的利用效率、供暖质量、环境保护和投资运行费用等多方面均有优势。我国现行的按建筑面积计算热量的供热收费体制,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导致用户用热量和用户付费值无关,用户不会关心供热能耗问题,抑制了用户节能的积极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问题,并出台了一些相关法规文件,如《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2000年2月18日建设部第76号部长令颁布《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自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把集中供热分户调节和计量收费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的建筑节能技术,所有利用集中供热的新建住宅,推行温度调节和用户热量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因此探讨集中供热分户计量方式供热实现方式意义重大。

一、供热分户计量节能途径

实施分户供暖,推进热能商品化,是我国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继房改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它标志着供暖已经开始走向市场。

1.供暖计量收费是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原动力之一,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建造节能的标准和政策,使用节能型建造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提高采暖隔热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采取隔热计量收费措施可节能20%~30%。

2.供暖计量收费可以大量节约能源。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每年消耗在供热方面的能量非常大,而很多用户希望自己能灵活地调节室内温度进而节能的要求在现有的采暖系统中根本无法实现。采用计量供热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节能:

(1)调动用户的节能意识,实现节能。

(2)建筑实现间歇采暖可以减少大量的能源。对于商业和公用建筑,它们的采暖系统都可以是间歇运行的。办公楼和写字楼等商业建筑,白天有人上班需要采暖,晚上没人工作不需要采暖,只要保证散热器不被冻坏就行。

(3)采用相应的调节手段降低供热系统水泵运行的能耗。对于一个大型供热系统来说,水泵耗电量很大,供热系统分户控制后,由于用户的节能调节而造成的供热负荷的变化,系统除了可以采用质调节的方法调节外,还可以采用变流量调节手段适应负荷的变化,并通过使用变频泵等具体措施减少运行费用。

(4)采用相应的调控设备和技术,充分利用室内自然得热。要实现计量收费,就必须有温度控制及热量计量装置。

3.计量收费可以推动环境保护。

4.推动整个供热行业的进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用户是“热”的消费者,供热企业是“热”的供应商,政府则是监督管理的协调机构,这样真正理顺了三者的关系,使政府成为真正的监督协调机构,用户成为真正的主人公和消费者,供热企业转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供热企业的竞争能力、管理水平和技术含量不断得到提高,改变了我国供热行业技术落后的现状。另外,用户成了“上帝”,供热企业的着眼点必须是提高供热质量,满足用户自行调节室温的要求。这就要求供热系统安全可靠,有完善的调节和计量功能。

二、分户计量室外供热系统的控制方案

国外集中供热系统的调节与控制技术先进,调控手段完善,调控设备质量高,有一套成熟的供热系统运行模式。在控制上,基本上采用以压差控制为主的方案,其基本方法是控制供热系统最不利环路的供回水压差不小于给定值。而最不利环路的压差控制,实际上只为流量的调节提供了可能,本身并不等于进行了流量调节。各用户流量的调节,则是通过热源的集中调节和用户入口的局部调节及散热器处恒温阀的个体调节进行的。

在我国,室外管网的集中控制应立足于我国的国情,采用以自立式装置为主并配以简单的控制装置的形式。自立式控制装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压差控制器,其作用是在变流量系统中保持压力恒定,即消耗掉多余压头,保证要求的压头,以满足配套设备正常工作;一种是流量限制器,其作用是限制相连用户的流量,避免用户间的失调现象。

由于室内系统的不同形式,决定了二次管网的定流量及变流量运行方式,当室外管网为定流量运行时,对于小型的直接连接系统,应当采用根据室外温度来控制锅炉燃烧情况,改变供水温度的方式进行调节,并实现节能;对于间接连接的系统,应利用气候补偿器,根据室外温度,通过一次网侧回水管上的阀门,控制二次网侧的供水温度,实现一次网侧的变流量运行,同时,根据压差控制器控制一次网侧的循环泵转速,实现节能运行。

传统的垂直上下贯通式双管系统及适应按户设热量表的新双管系统,各散热器之间或各用户之间成并联状态。在人口定压差的情况下,是理想的变流量系统,相应的二次管网应当采用变流量控制方式,即在采用质调节的同时,应采用控制水泵转速的方法,使供热系统实现变流量方式运行。控制水泵的变频调速的方式很多,比较适合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控制热力站进出口压差恒定;另一种是控制最不利环路供回水压差恒定,当流量变化很大时,前者调速节能效果较后者好,而后者更容易实现。

三、室内供暖系统形式的选择

1.垂直式单管系统。新单管系统形式较旧的单管系统增加了恒温装置——两通和三通恒温阀,以及分流装置,这样,不适应热计量的单管顺流式系统就改成了适合热计量的单管跨越式系统。由于旁通管的设置,使得散热器的流量减少,调节性能变差,因此,在对旧单管系统改造的时候,要对热负荷及散热器片数进行严格的核算,以防止散热量的不足,影响供热质量。实验表明,对于单管系统,跨越管的分流系数越大,则散热器的调节性能越好,通常设置在70%为宜。

2.垂直式双管系统。传统的双管系统存在有垂直失调的问题,所以只用在四层以下的建筑的采暖系统中。如果在每组散热器入口处安装阻力较大的恒温阀后。不仅可使系统具有可调性,而且大大减弱了自然热压对系统的影响。恒温阀推荐的压降一般约为10KPa。而每米高差的自然作用压差经计算只有不到160Pa(当供回水温度为90/70℃时),相对恒温阀阻力而言非常小。这样,“垂直失调”现象大大缓解,经计算表明,在20层内可不计其垂直失调的影响。因此,带恒温阀的垂直双管加热量表或热分配表计量装置的供暖系统是实现计量收费较理想的系统形式。

3.单户独立系统。实现户型热量计量以及户型独立调节,是今后供热计量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对于垂直式系统,实现该功能比较困难,而水平式系统实现则较为简单。如果我们把室内系统分为楼内系统和户内系统的话(一户一个采暖系统),楼内系统分为:单管或双管系统,以及同程或异程式系统。户内系统则包括: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和散热器采暖系统。散热器采暖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户内设小型的分集水器,散热器之间相互并联。另一种是户内所有散热器串联或并联成一环状,水平方向有单管跨越式和双管式等形式。所以有“单一双管系统”、“双一单管系统”、“双一双管系统”等新名称。

4.关于供热计量的思考 篇四

提要:

本文针对新建住宅计量供热设计中的“新双管”系统,通过水力计算,分析其主要特点。提出与之匹配的室外供热系统的调节控制策略,确保在运行中有稳定的水力工况。

关键词:计量供热,双管系统室外,供热系统,供热调节

计量供热按热量计量是建筑节能的一项基本措施,是我国集中供热发展趋势。建设部提出,在城市供热住宅中推行分室控温,分户计量。

天津市在计量供热设计方面积极探索,经过各有关部门多年实验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编制了《集中供热住宅计量供热设计规程》,总结计量供热技术成果,规范住宅供热系统设计。在规程中,提出新建集中供热住宅,应按照按户分环,分室控温的计量供热方式进行设计。采用户用热量表计量方式时,应采用热表到户,一户一表形式。在多层或高层住宅内,采用下分式双管系统,设共用供回水立管,连接各层户内系统。为了传统的双管垂直制式系统加以区别,本文将这种系统称为“新双管”系统。在供热设计实践中,这一系统已经逐步被采用。本文通过对“新双管”系统主要特点的分析,探讨与之匹配的室外供热系统的调节控制策略,以期在工程实践中使这一系统更加完善。

一、“新双管”系统分析。

1、建筑物内系统。

建筑物内供暖系统为下分式双管系统,系统的不平衡率K。

(1)式中:ΔP1--首层环路的资用压头PaΔP2--顶层环路的资用压头Pa。

(2)式中:ΔP1h--首层环路中户内系统的资用压头Pa。ΔP2h--顶层环路中户内系统的资用压头Pa。ΔPy--主立管沿程阻力Pa。ΔPg--主立管局部阻力Pa。H--顶层散热器与首层散热器之间的高差m。h--重力水头Pa/m。取ΔPg =0.5ΔPy,且在85℃/60℃工况下,每米垂直供回水管产生的附加压头为143Pa。

(3)将(3)代入(1),(4)一般来说,“新双管”系统各层户内系统形式一致,资用压头基本相同。在正常运行之前,对户内系统进行预调节,这时,(5)当主立管的阻力能够抵消由于温差和高差产生的重力水头时,K趋于0,最利于平衡。这时,1.5ΔPy =143H,又ΔPy =2HΔPj(ΔPj为主立管上的平均沿程比摩阻)。

“新双管”系统中,由于户内管道系统的阻力远大于传统中的仅接一组散热器的阻力值。由(4)式知,ΔP1比较大,有利于系统平衡。

由以上分析可知,此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设计中认真进行水力计算,调整管径克服重力水头影响,可彻底解决水力失调问题。避免了传统双管“上热下冷”这种逐层温降的不均匀性。

2、户内系统。

户内供暖系统宜采用双管系统。在双管系统中,散热器进出口温差大,流量对散热器的影响大,容易通过温控阀制散热器的散热量,便于调节。而且,这种系统是个变流量系统,可以根据热用户的要求进行量调节。

温控阀除了调节室温,恒定室温外,还可以通过改变阀门的流量大小平衡系统,解决水力失调问题。在双管系统中选有高阻值的可预调节自力式温控阀,其调节性较好,能实现室温自动调节。并且系统正常运行之前,可对温控阀进行预调节,提高系统稳定性。正是由于增加了温控阀,热能表等高阻值设备,户内系统水平并联的各组散热器才能保持平衡,新双管系统才能更好运行。

二、运行调节。

实施分户热计量后,“新双管”供热系统的调节性能大大增强,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温控阀,通过改变散热器的流量大小来调节从热量,从而控制室内温度。由于温控阀的主动调节,使热网水力工况变化很大,室外供热系统要有完善的调节控制措施和高水平的运行管理,才能适应整个系统变流量运行的需要。

我国传统常规的室外供热系统多采用集中式热力站,供热管网分为一级管网和二级管网。供热系统运行时应是质调节和量调节相结合,根据供热负荷发生变化(如室外气温变化)采用质调节,再根据热用户末端负荷变化采用量调节。供热管网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保障供热计量的前提,为避免整个供热系统的水力失调,要采取各种严格的措施。

1、建筑物热力入口。

对于“新双管”系统,由于温控阀的主动调节,室内系统压力和流量随时变化。如某一用户的温控阀关小,相对应的管路流量减少,造成总流量减少,干管上压力损失也相应减少。这样,外网给这个用户所提供的.资用压头将增加。在热力入口设自力式差压控制阀,可以根据压差的变化自动调节,使外网提供的用户资用压头基本保持不变,保证系统在调节运行中有平衡的水力工况。双管系统散热器间为并联状态,在定压差控制时,任意调节,流量都可以满足用户需要。

2、二次网的调节。

由于温控阀的主动调节,二次网是个变流量系统,二次网循环泵应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及时调整水泵的转速,适应室内系统的流量调节,以达到节能目的。

为了保证热量充分供应,要求在任何时候用户都有足够的资用压头,可以采用供回水定压差控制。把供热网某用户的供回水压差作为压差控制点。当各个用户所要求的次用压头相同时,压差控制点选在最远用户处:当各个用户所要求的资用压头不同时,压差控制点选在要求资用压头最大的用户处,其压差设定值为所要求的最大资用压头。在运行中保证该用户的供回水压差不变。比如说,由于热用户的调节导致流量减少,压差控制点的压差升高,降低循环泵的转速,恢复其压差设定值。

3、一次网的调节。

由热源至热力站的一级管网,宜采用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方式。根据采暖期室外温度的变化,可将采暖期分为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调整锅炉运行台数和后来水泵运行台数,分阶段改变一级管网循环流量。同时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改变热源的从回水温度。这样可保证热源的安全运行,又达到理想的节能效果。

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希望二次网的供水温度只与室外温度有关,不因一些用户的调节而改变,影响其他用户。这样,热力站内应充温度自动调节装置。气温补偿器给出随室外温度变化的水温调节曲线,对应一个室外温度,有一个供水温度的给定值。当室内某些温控阀动作时,二次网的供水温度就会发生变化,气温补偿器就会通过信号动作,调节一次网通过换热器流量,使二次网供水温度保持在设定的运行曲线上。

集中供热分户计量作为一种新型的供热模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节能方面相比传统的供热方式有明显的优势。本文所分析的“新双管”供热系统是这种新型的供热模式之一,在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完善。做为年轻的工程设计人员,希望能以此向同行师长求教。

参考文献:

1、陆耀庆主编,供热通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关于供热计量的思考 篇五

摘要 实施供暖分户热计量既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也是我国节能的要求。因此急需进行热计量改造。分户热计量系统是集中供暖领域的一次变革,采用分户热计量系统的采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适时的调节室内温度,不仅可以达到期望的舒适度,而且还可以大大的节约能源。

关键词分户 供热计量 改造 节能

一、前言

长期以来我国集中供热都是采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福利制供暖,耗能多少与用户利益无关,不能体现“用多少热,交多少费”的原则,无法调动热用户的节能意识,实施供暖分户热计量既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也是我国节能的要求。因此急需进行热计量改造。

二、供热系统现状概述

1.换热站现状。换热站一次侧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80℃,设计压力为1.6MPa。二次侧为散热器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度为85/60℃,设计压力为1.0MPa。小区二次网管线枝状布置,敷设方式为管沟与直埋敷设,管网维护较好,跑冒滴漏现象较少。但是管网已使用多年,开始老化,部分保温不是很好。

2.改造前存在的问题。(1)整个小区存在水利失调的情况,办公室室温冷热不均。(2)楼栋热力人n为砖井,且未做防水处理,井内潮湿,雨后井室易积水,管网热损失较严重。(3)往年冬季户内温度多数均在20℃以上,部分楼平均室温达到22℃~25℃,高于乌鲁木齐市规定的室内采暖设计温度20℃,也高于人体感觉舒适温度有3℃~4℃。

三、改造方案

1.二次管网改造方案。(1)水力计算目的。对管网系统进行水力计算及系统阻力的校核,分析改造后供热系统的水力工况平衡,对阻力过大的管径进行更换,过大的管径加装平衡装置,为平衡调试提供依据。

(2)水力计算基本原则。①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应满足循环水泵耗电输热比(HER)不大于限值。②按照末端所需流量,调整平衡阀开度,保证热网的水力平衡。③最不利环路满足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室外管网其他并联环路的流量也应该满足水力平衡要求。

(3)水力计算基础数据。①热指标。非节能建筑类多层住宅为75W/m2;节能建筑类多层住宅为55W/Ⅱ2;非节能多层公共建筑为80W/m2;节能多层公共建筑为60W/Ⅱ2。②最不利环路单体内部阻力,散热器系统按20kPa,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按30kPa。

(4)改造内容。通过对管网水力平衡计算,水利失调严重的加装平衡阀,使供热管网达到相对的平衡,从而使各处楼栋室内温度相接近。在每栋楼的单元热力入口处,回水管上安装静态水力平衡阀。在系统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水力调节。

2.户内系统改造方案。(1)户内系统改造思路。现有供热系统不具备分户独立控制的条件,采用典型温度面积法,热量结算点为热力人口处所安装的楼栋热量表,按面积分摊热值。

(2)户内系统改造方案的确定及说明。设备选型说明及方案确定。①热计量表及控制阀门的选用说明。热表一般按设计流量的80%进行选型,考虑到既有建筑改造,为保证改造后的供暖效果,防止增加热表后管网阻力增大,本次改造工程全部选择与供热管道同管径的热表。热量表设置在供热供水管线上,另在设置热量表处的供热供水管线上增设管道过滤器,相应增加控制阀门,过滤器采用Y型过滤器,增加的控制阀门考虑现场安装直管段距离问题,采用蝶阀。

②方案确定。温度面积法由元线室温传感器、楼层无线接收器、采集计算器(楼栋分摊器)、楼栋热量总表组成。具体实施如下:A.数据收发器为每三层安装一个,安装于中间一层。B.中继器在数栋处理器接通断控制器超过60台的情况下,要安装一个中继器。C.在该楼栋的各单元热力人口处安装热量表,并与数据采集器通过RS485通讯。D.专用楼栋配电箱负责给现场各设备供电,本次改造项目中楼栋数据采集器与专用配电箱合为一体,安装在三楼转角楼梯休息平台上1.6m处。数据采集器采集末端用户的数据,通过GPRS无线通讯方式与结算管理中心通讯;配电箱从每栋楼的公用电箱单独引线。

四、技术与安装要求

1.主要设备的技术要求。(l)热量表。用于计量和结算建筑物总供热量、参与用户热分摊的热量表,可以是一栋建筑一只楼栋热量表,也可是一栋建筑由几只热量表数据相加求和。热量表南流量计、供回水温度传感器、热量积分仪组成。(2)室温控制器。安装于用户室内相对统一位置的温控装置,用于测量房间温度、显示房间温度、设定需求温度,并能够通过通讯方式控制通断温控器工作、传输和记录温度和时间数据的仪器。(3)通断控制器。设置于用户室外管井中、人户供暖管道上的调控装置。该装置南通断控制阀和电动执行器组成,能够接受室温控制器的动作指令,按照预测阀门开停比的方法对供暖水系统的全开全关的通断调节动作,实现对室温的调节控制。(4)采集计算器。用于接收来闩室温控制器或通断控制器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存储和处理,也可以人工干预室内设定参数的设备。与楼栋热量表等组件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能够即时通讯计算,可实现对供热过程的监测、热费分摊与其他约定的控制。

2.水力平衡装置的技术要求。(1)-般要求。供应商必须提供静态水力平衡阀的供货、安装、调试等技术服务,并按要求提交水力平衡调试数据报告。

(2)静态平衡阀。①应有生产厂家配套专用的智能仪表,具有现场在线流量测定功能。②应按以下要求由省级及以上检测机构出具检测(测试)合格报告,并满足相关标准要求:A.平衡阀的实测最大流通能力与设计最大流通能力之间的偏差不得大于±10%。B.平衡阀相对开度为20%时的流通能力,应在实测最大流通能力的10%~20%;平衡阀相对开度为50%时的流通能力,应在实测最大流通能力的30%~65%;平衡阀相对开度为80%时的流通能力,应在实测最大流通能力的60%~90%。C.回差不得大于10%。D.配套专用的智能仪表的流量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0%;水力平衡阀不同口径不同开度下的流通能力,应在实验室中测定并储存在智能仪表之中,不同企业产品的流通能力数据不得替换和混用。E.应有开度显示功能,显示精度不低于1/10圈,在关闭时开度显示值为O。F.应该具有开度限位的功能,开度限位只能通过专用工具改变。G.在关闭状态下,在阀门上游方向单向压力不大于工作压力时,不得泄露。

(3)闩力式压差控制阀。应符合《采暖空调用自力式压差控制阀》(JG/T383),并有省级及以上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测试)合格报告。

3.安装要求。…通断时间面积法在操作实施前,应进行户间的水力平衡调节,消除系统的垂直失调和水平失调;在实施过程中,用户的散热器不可闩行改换。

(2)采集计算器及通断控制器电源引闩设备闩带UPS,UPS电源就近引闩电井插座,具体位置各单位平面图说明或现场交底时确定。

(3)采集计算器建议设置于一至二层休息平台或门厅内,箱门设置门锁,防止无关人员的误操作对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当多个单元同时使用一个集中器时,采集计算器安装在距热量表较近的单元,无线信号较好的位置。各种线路敷设要求做到美观且隐蔽。

(4)每一栋楼内采集计算器、楼栋热量表、通断控制器和室温控制器组成的系统应相对独立,能够在采集计算器内实现热量分摊和存储,不依赖上位机实现计算和存储功能。

(5)符合《通断时间面积法热计量装置技术条件》(JG/T379),并按以下要求由省级及以上检测部门出具检测(测试)合格报告:①采集计算器和通断控制器的时钟24h内走时误差不应大于5s,通断控制器24h内通断计时之和(通断次数闩定)误差不应大于5s。②室温控制器测温元件最大测温允许偏差不大于0.5℃。③热计量装置各组成部分应符合GB4793.1和GB4943的有关规定。④外壳防护等级划分应符合GB4208-2008的规定,其中室温控制器外IP51护等C应低于IP20;采集计算器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1,市电电源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2;通断控制器和管井内接线盒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⑤热计量装置各组成部分的抗扰度限值应符合GB/T17618规定的要求。⑥采用无线传输的装置,应符合同家无线电管理相关要求。无线传输装置天线应放置于无线信号较好的位置,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五、项目节能分析

1.气候补偿技术效益分析。气候补偿节能控制系统依据室外环境温度变化以及实际检测供/回水温度与用户设定温度的偏差,通过PI/PID方式输出DCO-10V信号控制阀门的开度。即通过调节一次侧冷/热煤流量达到控制出水/送风温度的目的,自动调整一次侧供水流量,间接控制二次侧供水温度,通过量调节控制,达到质调节的目的,最大化的节约能源,克服室外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室内温度波动,达到节能、舒适之目的。气候补偿节能控制系统具有高闩动化、高效率、高应用性的特点。根据系统不同,节能量在5%~lO%。

2.变频器节能效益分析。变频节电是通过降低电机转速来降低泵、风机的输出功率,使其输出功率与事实负载匹配,降低电机的铜损和铁损、提高电机的功率因数、改善电机的启动和停机性能,并且可以减少泵、风机损耗,从而达到节电、降低噪音和延长泵、风机寿命的效果。根据设备效率的不同节电约为20%∽50%

3.管网平衡节能效益分析。在保证供热质量、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对管网的水力平衡措施,能有效地解决管网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使过热的用户温度降到人体舒适温度范围之内,过冷用户温度升至人体舒适温度范围之内。根据管网的现状及改造程度不同,节能量在5%~lO%。

4.节能效果预测。本项目增加以上节能措施后,预计节能率可达5%~IO%。

六、结束语

6.关于供热计量的思考 篇六

大众网日照9月28日讯(记者 刘小林)今天上午,2011年北方采暖地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会议在日照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国管局、以及北方采暖地区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供热)主管部门负责人等500余人参加会议,并参观了日照市供热计量收费示范小区。

据悉,此次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实施供热计量收费,促进建筑节能工作。会议总结了“十一五”期间供热计量改革取得的成效、主要做法和经验、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阶段供热计量改革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做了题为《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供热计量收费》的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十一五”期间,供热计量改革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建立,供热计量收费工作全面推开。截止2010年底,北方采暖地区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办法的地级以上城市达到80个,累计实现供热计量收费达到了3.17亿平方米,供热计量收费的节能节费效果已经初现。“十一五”期间,北方采暖地区共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82亿平米,超过国务院下达的1.5亿平方米任务。

会议认为,各地在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取得了许多很好的经验。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将供热计量改革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议程。二是发挥供热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明确了由供热企业负责计量装置的选型、购置、安装、运行和维护。三是完善立法保障、资金引导、模式创新等配套政策。

会议指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在“十一五”期间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着不装表、装“假”表、不收费、“假”收费等突出问题:一是不装表的问题。2008-2010年北方采暖地区新竣工的建筑在11亿平方米左右,实际安装计量表的面积4.6亿平方米,占42%。二是装“假”表的问题。目前在工程项目上已经装的计量表很多都是质量不合格的表。三是不收费的问题。已经安装供热计量表的面积有近7亿平方米,其中没有计量收费的面积为3.8亿平方米。四是“假”收费的问题。有些城市进行的所谓计量收费,节能而没有实现节费,用户没有得到实惠。

会议指出,今后供热计量改革工作重心是全面实行供热计量收费,要求下一步重点开展五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供热计量收费机制。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必须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装表与收费的衔接机制、价格激励机制、法规保障机制。二是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北方采暖地区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三是开展能耗统计,逐步实现定额管理。今年将在部分省市开展供热能耗管理和数据传输试点工作,为供热定额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和依据。四是实施老旧供热系统节能和计量改造。各地要结合供热计量收费,对供热系统进行调控和计量改

造,有步骤地对老旧管网进行节能改造,以热力站为单位进行供热计量收费。五是扎实做好“十二五”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各地要将改造目标进一步分解到项目上,并签署责任书,层层抓好落实,逐级抓好考核,确保将改造任务落到实处。对未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的市县,下一不得被列入“节能暖房”工程重点市县。

7.关于资产计量选择的思考 篇七

1. 资产计量中的计价概念与计量属性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两个市场:投入市场与产出市场, 从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交换价值, 交换投入价值与交换产出价值。资产的交换价值可以通过计量属性予以具体化, 即利用货币进行量化描述。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于《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中列举了五种通用计量属性: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在20世纪90年代, 随着大量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作为衍生金融工具惟一相关的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越来越被普遍使用。把公允价值看作是与历史成本相对的一个属性。但现值不能作为资产的初始成本来计量, 它只能起到作为摊销作用的计量属性。概括地讲资产计量方法包括交换投入价值计量与交换产出价值计量。而资产计量的几种属性是资产计量的具体方法。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现值归属于资产交换产出价值计量, 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归属于资产交换投入价值计量。

2.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与资产计量属性的选择

会计信息的特征是可靠性与相关性。相关性越大, 可靠性越高, 越符合使用者的需要。相关性是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哪些信息, 而可靠性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两者若出现某一方面缺陷则该信息即会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从资产可以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本质来看, 与交换投入价值 (资产成本观) 相比, 交换产出价值 (资产的价值观) 更能反映出资产对于企业的价值, 提供的信息与决策者也更相关。但由于交换产出价值的主观性太强, 容易有被企业内部操纵的成分, 况且不符合会计的实现原则, 所以其可靠性容易受到人们的质疑。若从可验证的角度讲, 交换投入价值对于描述企业的资财、反映受托责任以及向投资者及债权人提供制定合理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更恰当。它不允许在实现以前陈报收入, 解决了交换产出价值的计量难以保证的可靠性问题, 但其相关性较差, 所以资产在计量时对于计量属性的选择就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两难抉择。笔者认为, 当选择资产计量属性需要对其可靠性、相关性进行权衡时, 权衡的标准就是会计信息效用的最大化。

3. 资产计量属性在资产计量中的应用条件

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 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各异, 或作销售, 或用于生产, 或用于管理。它们为企业贡献现金流量的方式及特点也不相同。为销售或准备变现而持有的资产可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 但由于市场的不稳定等原因, 未来销售价格及未来现金流入的时间均难以确定, 对其现值的估计存在困难, 可见使用交换产出价值的计量属性也存在障碍。而为生产管理持有的资产必须与其它经营性资产共同作用产生现金流量, 对这类资产来说, 不仅其产生现金流量的时间与金额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难以估计, 而且如何将这一现金流量在经营资产中进行分配也存在着困难。况且现值计量中折现率的确定也很难合理。这使得交换产出价值的计量属性在这类资产中的应用显得更为困难, 由此可以分析出, 资产的计量难以全部采用交换产出价值计量,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交换投入价值计量存在的必要性。

二、资产计量方法的选择使用与其会计环境因素的影响

1. 企业相关信息公开程度的因素影响

企业的会计信息由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 他们掌握着企业的真实信息。会计信息资料的使用者要了解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主要通过企业内部提供的财务报表及相关资料。如果是私营企业, 或者是非上市公司, 它对外界的信息公开程度相对来说较低一些, 企业在使用主观性较强的现时成本计量时, 外部人员对其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会产生质疑。为了使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做到公允、可靠, 这些企业应在保障必要相关性的同时以可靠性较强的历史成本方法来计量资产。而对于上市公司因其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较其它企业规范, 外部人员对其现时成本的使用可以进行适当的验证, 从而减少了会计信息的可操纵性。所以资产计量的现时成本计量在上市公司被普遍使用。况且现时成本计量属性的相关性的优势在此环境下得到更好的发挥。

2. 企业的相关资产是否具有活跃交易市场的因素影响

对于历史成本的资产计价而言, 过去的事项已经发生, 且有据可循, 企业相关资产现时是否具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并不重要。而现时成本的资产计价则并非那么简单, 如果现时并无任何交易事项作为参照, 企业现时成本的获得颇为主观且不可信赖。因此, 相关资产是否具有活跃的交易市场是现时成本计价的前提条件, 诸如一些证券或金融工具等资产。西方发达国家往往存在着与之相关的发达的交易市场, 从而满足了现时成本计价的前提条件。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 对历史成本计价也是一次冲击, 如期货合约交易等, 只能以相关性强的公允价值来对它计量, 对于企业中的固定资产而言, 经济环境中往往不存在专门交易或报价市场。所以对其使用现时成本计价比较困难。至今大部分国家及企业的固定资产仍以历史成本计价, 而投资或金融工具以现时成本计价。

3. 报表主要使用者类别的因素影响

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也应当考虑报表主要使用者的类别及要求。对于证券投资者, 他们看重的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以进行投资决策。他们甚至会愿意失去一定的可靠性为代价来获取相关性。所以, 现时成本计价是比较符合披露使用要求的。对于政府来讲, 一般较为看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 因为政府希望企业能在资产保值的基础上有所增值。现时成本计量越来越被大多数企业在披露会计信息过程中所使用。而我国目前仍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作为资产计量的基础, 是资产计量的主要形式, 当然也是相对而言, 这都与我国相应的企业会计环境密切相关。

4. 通货膨胀的影响

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时期, 历史成本受到的诘难明显比现时成本要多, 因为高通胀的情况下, 历史成本所依赖的货币值稳定不变这一假设已不复存在, 因此以历史成本计量基础, 最后得出的财务报表可能没有任何的经济含义。而选择现时成本计量方法却正好发挥了其主要优势, 随着通货膨胀而不断改变资产的价格。这样, 期末的报表就可以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结论

根据以上的讨论, 笔者认为, 资产计量的会计处理事项是企业披露财务会计信息中的重要环节。资产计量方法运用是否得当, 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与资产计量属性选择的关系上, 即选择资产计量属性需要对其可靠性、相关性进行权衡时, 目标是会计信息效用最大化。在资产计量的讨论过程中, 最主要的问题是资产计量的属性及选择问题, 即所选择正确的资产计量属性 (资产计量的具体方法) 来对资产进行计量。对资产计量属性要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 它们各具特点, 各具不同的适用范围、条件及用途, 在资产计量中不能相互代替。由于交易和事项的复杂与多样性, 单一的计量属性已经不能满足会计实务的需要。历史成本既有保持的理由, 其他属性又有完善发展的必要。目前的资产计量属性是多种计量属性并存, 今后也是。同时, 资产计量方法的选择使用也受它们的会计环境因素的影响。企业会计环境的不同, 在计量时所运用的资产计量方法也不同。只有搞清楚以上所讨论的问题, 才能对资产进行正确的计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葛家澍.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现行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 2006 (9) .

8.浅析供热计量与温控技术 篇八

【关键词】温控;热计量;热水供热系统

0.前言

目前国内住宅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房屋建筑及住宅建设的快速增长是以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为代价换取的。当前由于我国建筑物的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很差,供暖系统热效率低,只有坚决采取节约能源的措施才能维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供暖体制改革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与供热收费改革密切相关、互为充分的必要条件就是温度控制与热量计量的发展问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也是节能与环保事业发展的要求。在这里,我们提出以下若干问题,以便热改和温控计量工作正确顺利地发展。

1.关于温控与热计量的关系

以我国供暖现状,采暖能耗指标是同类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3-5倍,而且供暖效果也远远不如,能耗大量浪费的原因中固然有百姓用户节能意识淡薄、收费体制不能刺激节能,但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们设计、施工与运行管理的落后。如果不提高自身能力水平,而一味地追求收费,就是将自身水平落后造成的浪费转嫁给消费者,这样显然不合理,也不利于节能工作。按热收费,比以前进步了,实现了交易公开的原则,但是用户不能主动控制以实现节能,也就是不能主动地去省钱或是选择其他方式供暖,违背了公平与公正的原则,很易造成矛盾,挫伤或阻碍供暖节能技术的发展,不利于供热改革。我们认为正确的做法是温控与热量并重,相辅相成,甚至温控更加重要。供热单位先提高自身水平,提高室内热舒适度,也就是提高服务质量,再合理地向用户收费,促节能事业发展。

2.热计量方法

2.1直接测定用户从供暖系统中用热量

该方法需对入户系统的流量及供回水温度进行测量。采用的仪表为热量表。该方法的特点是:原理上准确,但价格较贵,安装复杂,并且在小流量时,计量误差较大。

2.2通过测定用户散热设备的散热量来确定用户的用热量

方法是利用散热器平均温度与室内温度差值的函数关系来确定散热器的散热量。该方法采用的仪表为热量分配表,常用的有蒸发式和电子式两种。其中蒸发式热分配表的特点是:价格较低,安装方便,但计量准确性较差。目前在丹麦、德国广泛采用。电子式热量分配表的特点是:计量较准确、方便,价格比热量计量表低,并且可在户外读值。

2.3通过测定用户的热负荷来确定用户的用热量

该方法是测定室内外温度并对供暖季内的室内外温差累积求和,然后乘以房间常数(如体积热指标等)来确定收费。该方法采用的仪表为测温仪表。但有时将记忆散热器温控阀的设定温度作典型室内温度而将某一基准温度作室外温度。该方法的特点是:安装容易,价格较低。但由于遵循相同舒适度缴纳相同热费的原则,用户的热费只与设定的或测得的室温有关,而与实际用热量无关因此开窗等浪费能源的现象无法约束,不利于节能。

3.温控设备

用户室内的温度控制是通过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来实现的。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是由恒溫控制器、流量调节阀以及一对连接件组成,其中恒温控制器的核心部件是传感器单元,即温包。温包可以感应周围环境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体积变化,带动调节阀阀芯产生位移,进而调节散热器的水量来改变散热器的散热量。恒温阀设定温度可以人为调节,恒温阀会按设定要求自动控制和调节散热器的水量,从而来达到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

4.适合热计量的供热采暖系统主要形式

4.1适合热计量的供热采暖系统应该具备的条件

4.1.1系统必须具有可调性,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分室控制温度

4.1.2与调节功能相应的控制装置

这是保证调节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由于室内系统的调节,原有的定流量系统成为变流量系统,系统工况变化较大。若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无法满足用户需要

4.1.3每户按热计量功能

每户用热量应可计量,用户按用热量计量收费,调动用户自身的节能意识。

4.2适合热计量的供热采暖系统形式

适合热计量的室内采暖系统形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沿用传统的垂直的上下贯通的"单管式"或"双管式"系统;另一种是适应按户设置热量表形成的共用的供回水立管和分户独立系统相结合的新形式

4.2.1垂直式单管系统

改造旧有顺流式单管系统为跨越式单管系统、带温控阀的可调节系统,是旧系统改造极易可行的一种方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加两通温控阀,一种加三通温控阀。这种系统的热计量设备是在一栋楼或小区的总入口处设楼用热量表,在每个散热器上设蒸发式或电子式热分配表。

4.2.2垂直式双管系统

由于双管系统存在的垂直热力失调原因,过去往往只应用于4层及以下采暖系统。由于双管系统本身具有可调节性,因此只在每组散热器入口处安装温控阀就可以了。这种系统的热计量装置和垂直式单管系统的相同,即一栋楼或小区的总入口处设楼用热量表,在每个散热器上设蒸发式或电子式热分配表。

5.适合热计量的室外供热系统及其控制

由于按热量收费,主动调节温控阀以节省热量将成为热用户的自觉行为,由此产生的室内系统的变化,使采暖系统由原来的定流量系统成为了变流量系统。外网若仍采用原有的定流量控制方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进行相应改进

5.1适合热计量的室外供热系统形式

集中式热力站初投资低、便于集中管理。建筑入口设小型组装式热力站的形式初投资较高,但运行费用较低,调节灵活。所以在确定供热方案时,应从投资、运行的经济性与其功能两方面综合考虑,选择最优方案。

5.2适合热计量的室外供热控制方式

在实施按热计量收费后,室内系统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有共用立管且户内为双管系统,另一类是带跨越管的垂直单管系统或者是有共用立管且户内为带跨越管的水平单管系统,在温控阀调节后,这两类系统对总流量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对于第一类系统,在入口定压差的情况下,是理想的变流量系统,外网应采用相应变流量控制方式,即在采用质调节的同时,应采用控制水泵转速的方法,使供热系统实现无级变流量运行。控制水泵变频调速的方式有很多,较合适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控制最不利环路供回水压差恒定;另一种是控制热力站进出口压差恒定。当流量变化很大时,前者调速节能效果较后者要好,而后者更易实现。第二类系统,系统的总流量基本不变,因此要求定流量,只进行质调节。一般可以在用户入口加流量限制器,保证系统定流量,满足用户要求,而对于分散的小型热力站,由于系统小,所以只要二次循环泵定流量运行就可保证用户要求。

6.热费征收不能单独依据热量表读数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热费征收主要应依据热量表读数,但单独依据热量表记录收取热费又是不合理、不公正的。住户所处部位不同,外围护结构朝向不同、面积大小不一,形成的热负荷差异较大。由于这部分热量不可能单独计量,故只能采用按适当比例分摊的办法进行处理。 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热费征收是一项非常复杂、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大部分可按热量表记录收取,相当一部分应由大家分摊。究竟按多大比例分摊,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除住户所处部位不同外,还有部分采暖用户间歇使用或较大幅度调节室温引起另一部分用户户间传热量增加等,都需要进行认真分析、计算、论证和研究。国家和地方应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出台热量收费实施办法和细则,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明确、合理、详细的规定,尽量使热费征收工作做到科学、合理、公正。■

【参考文献】

[1]贺平,孙刚.供热工程(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张德良.浅析供暖用户热计量的意义.2004.2.

上一篇:安全生产责任险的必要性下一篇:2022年数学竞赛的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