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红色文化感悟

2024-09-28

地方红色文化感悟(精选8篇)

1.地方红色文化感悟 篇一

“四史”红色文化宣讲暑期实践学习感悟(1)

学四史知识,扬爱国之志

2020年已然过半,由于今年疫情的特殊原因,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被限制在了上海市内,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实践活动,在近一个月我们组所开展的追随习近平总书记光辉足迹,学习“四史”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的心也深有感触,从中收获了很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由此看来,“四史”学习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作为大学生青年的我们,更有必要以身作则,主动扛起宣扬“四史”的责任,使得“四史”教育更加完善,因此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想试图以创新的形式将“四史”宣扬,我们采用了直播加上录播的方式去宣传我们的实践内容。

近一个月里,我们走访上海各大红色场馆进行社会实践,听到了许多历史故事,领会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英雄们的光辉精神和高尚品质,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钱学森图书馆以及馆中所展示的两弹一星相关资料,它们给我们带来很多思想上与精神上的启发,尤其是在制作团队推送的时候,我查阅了更多关于两弹元勋的资料,钱学森,王淦昌,聂荣臻等爱国科学家们用坚韧不拔的精神,积极创新的思想投身于祖国科研事业,为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为我国跻身科研大国前列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参观钱学森图书馆这一件我们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小事出发,延伸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团队在社会实践中为后期的宣传质量想了很多办法,我们将所领悟到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加工与理解,在保持正确无误的基础上,把这些内容再向外传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自己学到了很多知识,领悟到了前辈们的伟大精神,也让身边的人们学习到了“四史”知识,这个过程正是从理论出发到实践再回到理论的良性循环,这个过程非常有意义。

在当今21世纪回首祖国的光荣往事,我们需要明白这前人用心血开发的道路来之不易,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作为一个中国青年,爱国主义精神需要被我们铭记于心,在任何的阻挠面前,惊人的毅力与执着能让我们从困难中脱身!

正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因此,我们应不忘初心,继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增强担当意识;高举旗帜,坚定理想信念;继续前进,贡献自身力量!

“四史”红色文化宣讲暑期实践学习感悟(2)

学思践悟 奋斗有我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中指出,面向未来,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更需要坚定理想信念、矢志拼搏奋斗。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在假期中,我和小伙伴们,化身“四史”红色文化宣讲员,前往沪上众多红色教育展馆,开展系列主题学习,并积极以我们的青年之声,云端传播红色文化。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在所有的访学历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大、二大现场以及红船云上的学习经历,通过展馆工作人员的讲述,现代投影设备的逼真还原,我宛如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峥嵘年代;聆听资深老党员对于红船精神的感悟,不禁赞叹前辈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身处二大的党章陈列室,回顾《中国共产党章程》一路以来的演变,深刻感悟党在历史进程中与时俱进、勇于自省、追求进步的精神……这些故事与精神,都反应出了那个内外交困的年代下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我们要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更要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除了参访红色场馆,我和团队成员们也以我们的方式探索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我们模仿当下流行的微课形式,用青年的声音传播了红色故事;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问卷调研,渴望了解同龄人对于红色文化最真实的看法。通过调研反馈,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创新对于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性。受访者的同学们都很统一的表示,更有趣味性、更贴合自身年龄段喜好的方式能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学习中。因而对于我们团队,尤其是已经是党员的我来说,在不失严谨的态度下如何用更符合潮流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是在当下以及未来需要深思的问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经历这次实践,通过参访与调研,我们更加明确了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离开这个根本,精神上就会缺“钙”、得“软骨病”,思想上就会出现滑坡,行动上就会产生问题和偏差。作为青年党员,我们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作为有力支撑,才能经受住各种风浪考验,排除千难万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2.地方红色文化感悟 篇二

关键词:高校思政工作,地方红色文化,融合,途径

当前, 文化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红色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诞生以来, 对中国解放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把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工作结合起来, 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 促进高校思政工作健康发展。

一、地方红色文化的界定

本文所说的红色文化, 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解放、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产生的精神文化及其物质载体的总称。既包括遗址遗迹、陵园、纪念碑馆、名人故居旧址、会议旧址等有形的资源, 也包括在这段时期内形成的革命文艺、励志事迹等无形的资源。它是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优质资源, 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

地方红色文化则指高校所在地及周边地区存在的红色文化, 它因为距高校近, 便于高校师生实地考证体验, 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尤为深刻直接。

二、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意义

1.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政工作内容,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在世界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快速发展融合的今天, 各种外来文化、制度、观念等诸多因素对我国的文化体制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 这就需要我们加大高校思政工作的研究力度, 大力弘扬社会主旋律, 以健康向上的红色文化鼓舞人、教育人、塑造人。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 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源,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 能大大丰富高校思政工作内容, 完善高校思政理论体系, 从而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向前发展,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有利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保护。

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是我国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地方红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 高校思政工作者责无旁贷。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有助于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 能有效地指导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可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开拓新的路子。

3.有利于增强抵御西方社会各种思想侵蚀的免疫力。

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 并在战争年代发展起来, 具有革命战争年代独有的特点, 尤其是在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能够有效地抵制以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的和平演变, 特别是对青年学生, 能够帮助他们增强抵御西方各种思想侵蚀的免疫力。

4.研究高校思政融入地方红色文化, 可以促进地方文化与经济发展。

文化是软实力, 是重要的生产力元素, 是吸引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工作和谐共融, 互为促进, 有助于地方形成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文化氛围, 增强地方文化的吸引力, 从而凝聚人才,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途径研究

1.编写乡土教材, 推进地方红色文化进课堂。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师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方红色文化编成乡土教材, 利用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育, 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影响力, 为大学生提供亲切可信的价值观导向。高校的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课堂教育, 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确保红色文化进课堂有计划的逐步推进, 将红色文化延伸到课堂教育的各项环节中, 积极主动占领课堂教育这块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阵地, 让红色文化在课堂教学中奏响时代主旋律。

利用课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红色文化进课堂过程中, 不能畏难而退, 而应知难而进, 要敢于正视学生的质疑, 勇于面对不同声音, 把大学生在世界观塑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统一梳理出来, 做出正面的、合理的、真实的回答, 既保证教育的引导力、影响力, 也要强调在碰撞、吸纳、融合中达成共识、形成共鸣。

2.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 我们可以通过宣传标语、橱窗、雕塑及校园各种文化活动,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营造校园红色文化传播与教育的氛围, 使红色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处处可见、可感、可学, 从而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教育。红色文化教育要立足大众的视角, 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服务大学生、引领大学生、鼓舞大学生, 让红色文化赢得学生的欢迎并深入人心。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要以艺术的形式, 充分展现红色文化的丰富魅力, 并努力寻找其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增强感染力。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超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校园红色文化建设要充分融入各种现代文化元素, 打破时空局限, 产生多姿多彩、层次丰富、表现力强的教育效果。要始终坚持思想性、实践性的统一, 努力做到红色文化教育大众化, 满足了大学生健康、积极、向上、时尚的审美需求。通过各种渠道培育红色氛围, 净化校园人文环境,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建立地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加强实践教学。

灌输式的教育手段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理论教学也就难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理想和信念,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是身临其境式的实践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实践教学, 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 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 达到道德境界的升华。在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定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从历史、文化、理论的结合上还原红色文化, 引导大学生透过现实存在的红色文化, 去理解和感受历史进程、革命传统和人文精神, 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把握。作为地方职业院校, 笔者所在的永州职院, 先后开辟了陶铸纪念馆、舜皇山红军长征路、李达故居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 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之旅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地方红色文化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优质思政教育资源,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并加以利用, 以求开创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3.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篇三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大厅,在庄严的党徽下,队员们面向队旗重温入队誓词。稚嫩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纪念馆的上空。

宣誓后,队员们分成8个小队,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根据小队任务开展“红色寻宝”活动。纪念馆二楼红船模型旁,队员们向游客送出小党旗,并与党旗合影留念。在七一广场国旗处,队员们找到神秘接线人,通过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闯关,并摆出“我们是最棒的团队”姿势。队员们边走、边学、边看、边悟,在重温党史中感悟“红船精神”。同时,通过店铺打工、售卖商品、才艺展示等形式筹款,赢得“南湖红”知识生存基金。

下午在月河古街,队员们进行了红船生存体验。有的小队到真真老老粽子博物馆实践,不但收获了礼物,还丰富了经验;有的小队先购买了剪纸作品、饰品等,再进行销售;有的小队帮店主推销马克杯,从中赚取佣金。

晚上,队员们用自己赚的基金购买了生日蛋糕,红船少年们载歌载舞,欢庆党的95周岁生日。

近年来,嘉兴市少工委始终坚持以“红船精神”为引领,依托党的诞生地的红色资源优势,通过“红船精神领航、红色阵地打造、红色活动串联、红色课程开发”四轮驱动,打造了嘉兴少先队爱党教育的先行优势。

4.走进红色景区_感悟红色精神 篇四

谈 鑫

为迎接建党90周年、落实“创先争优”实施方案,7月23日至30日,在校党支部的带领下,我校全体党员同志赴河北西柏坡、白洋淀、冉庄等红色景区参观学习,开展大型主题教育,共同回顾我党光辉历史,接受红色革命教育。

从宣布这一决定起,我的脑海就不断浮现出老一辈革命家为了全中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真实影像,使我倍感本次活动的重大意义。走进西柏坡,巍巍太行山东麓的一个小山村,是党中央领导全国解放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回顾那段令人心潮澎湃的历史,倾听“两个务必”的回声,重温党的三代领导人和党中央关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论述,使我有机会接受教育并从中受益。

西柏坡,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土坯房、农家坑,破旧衣,油灯碗„„,一一见证了真实的历史背景。谁曾想到,这里就是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里指挥了震撼世界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靠着心怀天下的魄力和高超的智慧,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缔造了新中国,谱写了人类历史的壮丽诗篇。正当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我们党正面临着由农村向城市,由革命党向执政党,由夺取政权向建设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同志总揽全局,高瞻远瞩,总结了人类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非凡的胆识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为我们党在执政后继续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又一次处于历史性的转折时期。党的十六大闭幕后不久,胡锦涛同志亲赴西柏坡学习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力提倡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提出“四点希望”,要求全党同志以良好的作风推进各项工作。随后我们又来到抗日战争时期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的故事发生地——白洋淀,白洋淀景区集革命传统文化、悠久历史文化、优美生态文化、淳朴民俗文化于一身。走进嘎子村看到抗日小英雄张嘎子,更是倍感亲切,动心动情,一下将人们的思绪拉入了电影《小兵张嘎》中;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更是以翔实、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反应了白洋淀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艰苦的斗争生活和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使人们精神为之一振。伴我们一路游来的是那亭亭玉立,分外纤妍的映日红荷,荷香阵阵,似是向人们诉说过往的一切„„一个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让大家犹如穿越时光隧道置身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家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重温新中国诞生前不平凡的历程。深刻地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人生是伟大的人生,共产主义事业是伟大的事业。在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面对着党旗,大家重新宣读了入党宣言,那一刻周围十分安静,周围参观的人也不由自主加入了宣誓行列。“我志愿加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5.“红色”的感悟作文 篇五

“红色”的感悟(转载)

一日,我踏上了前往市区中心的公交车,蜂拥而至的人群顿时将车内挤得水泄不通,唯有一红色的座椅空着,四面围站的人们垂首顿足,面面相觑。汽车停停走走,乘客络绎不绝,始终无人入座。偶见一男青年急步上车迅速就坐了上去,大家都屏住呼吸观注着将要发生的一切。几站后,男青年却安然无恙地下了车。我纳闷之余定睛细看,原来是一滩酷似血迹的红油漆。

这看似尴尬而荒唐的生活琐事使人生百态展显得淋漓尽致。一类人,自己没勇气做第一吃螃蟹者,与其尴尬不如随遇而安罢了;一类人,“退居其后,静观其变”。将自己定格为“观望者”,笑看众生;再类,如男青年者,属进步开拓人物,以“初生牛犊不怕虎”之势,敢于尝试,大胆挑战,事实证明了他的成功,其免受了长站之苦初中作文 ,悠然到达目的`地。其实,座位对于每位乘客来说都是一种机遇,而机遇对待每个善待生命的人都是公平的。 当机遇来临时,有时我们却没有勇气和胆识迈出沉重的步履,固步自封,唯唯诺诺,瞻前顾后,或以“局外人”自居,全然忘却了“赛翁失马,焉知非福”的箴言,看着他人奋斗的艰辛和苦涩而洋洋自得,孤芳自赏。最终导致机遇与已擦肩而过,却茫然不知或悔之晚矣,甚而仰天长叹命运的不公。 换言之,不是所有幸运的光环都永远伴随着我们,在夜阑人静之时应叩首自问:自己是否为之奋斗和争取过?有些人,养尊处优,得天独厚,可他生活得并不快乐,垂手而得的一切使他丧失了前进的斗志,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终日郁郁寡欢,碌碌无为,怨声载道;而一些人,出生贫贱,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可他却生活得很充实和富有,日日朝气蓬勃,乐观向上,成绩卓著。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后者也许没有前者富足,但他或许幸福得多,因为他饱尝了“经历风雨见彩虹”之后的惊喜和快乐,始终心怀坦然去挑战一切。其实,拼搏的过程也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经奋斗所得的机遇和幸福永远值得我们一生去珍惜和体味。

6.观看红色电影感悟范本 篇六

旧中国,一头巨狮,一头沉睡的巨狮,为唤醒她,无数中华英雄豪杰为之付出宝贵生命,泼洒鲜红烈血。

岁月在她身上无情划过一道道疤痕,可因为中华儿女,她苏醒了。点困难又何惧?这点伤疤又何畏?她的吼声震天地,中国,站起来了!

嘎子,一位中国少年,在被日本人抓住之后,誓死不低头,不向敌人透漏关于半点机密。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容,最后机智逃脱。他用生命作抵押,谱写倔强青春。

老钟叔,团结村民,齐心抗日,发明地道战,名动一时。一次,鬼子夜袭,被老钟叔发现,他毫不犹豫地走到村头,敲响警钟,却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他用性命,谱写绚丽人生,充实人生。

最令我感动的是那倔强的刘胡兰。刘胡兰是一名共产党员,因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日本人急切想知道其他共产党员的下落,便想从她嘴里套出些消息。刘胡兰始终我行我素,大义凛然。面对鬼子一次次的询问,刘胡兰始终说不知道。鬼子急了,老虎凳,辣椒水,点击,鞭子抽,可始终撬不开刘胡兰的嘴,撬不开刘胡兰那颗坚定地心。他们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金钱,权利……可她始终冰清如水,不为所动。

无奈,鬼子只好当众把她杀害,试图引诱出其他共产党。当将她要被害时的时候,刘胡兰面无惧色,从容劝慰父老乡亲们。

刘胡兰是多么伟大啊!为了亲人,为了战友,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换来他们的安定。

刘胡兰是多么坚强啊!为了心中永恒的诺言,她始终守口如瓶,严于律己,不屈于淫威,不屈于富贵。

刘胡兰是多么镇定啊!面对自己的死亡,她非但不害怕,还若无其事地劝慰别人,使他们的心安定下来。

新中国来了,可刘胡兰却永远的去了。旧中国正是由于这些革命烈士才会步进富强,才会迈入辉煌,踏入希望。

只有祖国富了,人民才会过上安稳的生活。只有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祖国才能安稳。我们要学习这些烈士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人生梦想,回报给我们亲爱的祖**亲!

观看红色电影感悟范本大全【二】

为什么国庆节在10月1日?在这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为了解答我的问题,爸爸妈妈推荐我看了一部电影——《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是讲1945-1949年之间中国发生的事情。无数士兵死在了战场上,很多老百姓遭到了杀害。那些不惜生命的勇敢的战士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知道现在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来之不易。

当片子放到最后,战争结束,毛主席阅兵的时候,有一位老红军战士站出来说:“我代表所有的死了的,活着的红军战士,向毛主席敬礼!”接着,他就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看到这里,我和妈妈都感动地无法形容。

在最后几分钟,我看见真实的历史记录,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说:“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这时,我才知道了答案。

片子看完了,知识学到了,我明白今天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要更加珍惜它。

观看红色电影感悟范本大全【三】

无意间,点开了一部由新华社打造的微电影《红色气质》。该片只用9分5秒确高度浓缩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与其说是微电影,更像是一部微纪录片。淡淡的叙述中,有着一股厚重的力量!

微电影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近一个世纪来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影片中,故去的共产党人跨越时空,与同志“相聚”,与家人“重逢”,让人们仿佛穿梭在历史长廊之中,看到过去与现在的对话,感受红色信仰、红色气质代代传承。当看到瞿独伊女士说;“始终不明白儒雅的书生和壮烈的革命者,哪个是我的父亲”时,很是感慨。是呀,大义凛然,从容自若,笑对死亡,这就是共产党员身上特殊的气质,就像一杯勾兑的烈酒,相互矛盾确又浑然天成。在面对国家存亡,名族危难时,你从来都不能想象,在各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共产党员能够爆发出多么强大的力量。

对于一个人95年很长,而对于一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党,正值青春年华。95周年慢慢走过,一张照片,定格一个瞬间;一组群像,打开一部史册,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震惊的事情,都仿佛发生在昨天,历历在目,这红色的气质从未褪色过!95年风雨兼程,无数共产党员先烈们凭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执着,为了党和人民,为了国家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矢志不渝奋斗终身,才使得中国有了如今的翻天覆地变化,才有了今天民主和谐社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我们是否有义务来明白先辈们艰苦奋斗,呕心沥血的付出,留下并传承那一份红色气质。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永远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从嘉兴到井冈山,从瑞金到延安,共产党的一路发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新时代下,虽然我们不能像先辈们一样抛头颅洒热血,沙场秋点兵,但那份对人民的那份清正廉洁,艰苦朴素,浩然正气绝不能忘。不谋私利、严以律己,时时刻刻以党章党规来约束自己,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才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要传承的“红色气质”。

理想诚可贵,奋斗价更高;红色气质在,代代逞英豪。党章党纪提倡的我们带头去做,党章党纪禁止的我们坚决不做,只有纪正言行,求真务实、忠于职守、扎实工作,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弘扬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才能传承与彰显优秀共产党员的“红色气质”,让共产党人爆发出强大力量。

观看红色电影感悟范本大全【四】

看完《太行山上》,闭目沉思,我试图不再回忆那段惨烈,可是脑海中却全是被抽空声音的片段,枪,炮,火,尸体,血,泪。。。谁能卸下沉重的历史,轻松阔步?谁又能甩开那段风火岁月,廓然无累?

战火燃起的那一刻,原本美丽的灵魂不再干净纯白,连月亮都黯淡了下来。很久很久的西元前,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对主宰人们一切的神的信仰。而如今,眼泪、残忍、流血、损毁是对残酷战争的控诉。

当利益与和谐相冲突,可恨的魔鬼举起充满邪恶的权杖,在黎明前为侵略选择了前进的方向。从此鸽子不再划出优美的弧线,启明星又坠入了地平面。于是黄草倒向战车经过的方向,蒲公英在稀薄的空气中飘散,绝望地飞翔。于是。。。

我听到,流离失所的人痛苦的呻吟;

我听到,骨肉离散的人悲惨的哭泣;

我看到,张张因战争与苦痛而愤恨的脸;

我看到,双双无辜合闭的曾经澄澈的眼

……

是孽,是殇,是剑拔弩张;

是恶,是悲,是如血残阳。

血色落霞盖满了偌大的青石大道,遮住了远处苍蔼的山麓。白鸽,伴着那一声低鸣,它消失在无尽的红色海洋。

机枪在扫射,子弹疯狂袭来,纷飞的战火诉说着战争的残酷。邪恶者为了一己私利,带来的是千里饿殍、尸横遍野、人人自危。一场战役就这样在贪婪的驱使下蔓延开。而那些在无畏中倒下的人们,也在最后一场大雪中,被永恒埋葬。死去的魂灵在林中穿梭,诡异地尖叫、犀利地嘲笑。

战火灼烧了这片土地,血腥与焦土交融成沉重的黑,蔓延到遥远的山的那边。烂皮靴、空弹壳、殷红的血、苍老的双手和惊愕的面孔,充溢在这方曾经是碧海蓝天的土地上。

隐约中,我看到天使背上幸福,渐渐远去,渐渐消逝。

残阳如血,看这遍野哀鸿,挥不去的总是阴霾。

谁在低声唱着那首《在太行山上》,我聆听感伤,他气势悲壮。

到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家乡。远方的家乡呵,可知离家人落寞又惆怅的心啊?家乡的妻呵,是否容颜亦老,是否在月夜里低声挂念,是否为我虔诚点香祈祷平安?

另一边,孩子们依然无邪,他们眼中的希望到底是什么形状?是否是醒来时有面包当早餐,再喝碗甜汤?抑或是院子里有秋千荡,口袋里有糖?当时的希望却实实在在只能是希望。

绵亘长夜,善恶交接。不幸的人们在地平线边渴望着满月,也等待着黎明的到来,也许那第一缕晨光就可以把他们的家园照亮。

心沸腾,风异常冰冷;我在等,灵魂序曲完成,和族人一起写下永远和平的祈祷文。

观看红色电影感悟范本大全【五】

旧中国,一头巨狮,一头沉睡的巨狮,为唤醒她,无数中华英雄豪杰为之付出宝贵生命,泼洒鲜红烈血。

岁月在她身上无情划过一道道疤痕,可因为中华儿女,她苏醒了。点困难又何惧?这点伤疤又何畏?她的吼声震天地,中国,站起来了!

嘎子,一位中国少年,在被日本人抓住之后,誓死不低头,不向敌人透漏关于半点机密。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容,最后机智逃脱。他用生命作抵押,谱写倔强青春。

老钟叔,团结村民,齐心抗日,发明地道战,名动一时。一次,鬼子夜袭,被老钟叔发现,他毫不犹豫地走到村头,敲响警钟,却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他用性命,谱写绚丽人生,充实人生。

最令我感动的是那倔强的刘胡兰。刘胡兰是一名共产党员,因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日本人急切想知道其他共产党员的下落,便想从她嘴里套出些消息。刘胡兰始终我行我素,大义凛然。面对鬼子一次次的询问,刘胡兰始终说不知道。鬼子急了,老虎凳,辣椒水,点击,鞭子抽,可始终撬不开刘胡兰的嘴,撬不开刘胡兰那颗坚定地心。他们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金钱,权利……可她始终冰清如水,不为所动。

无奈,鬼子只好当众把她杀害,试图引诱出其他共产党。当将她要被害时的时候,刘胡兰面无惧色,从容劝慰父老乡亲们。

刘胡兰是多么伟大啊!为了亲人,为了战友,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换来他们的安定。

刘胡兰是多么坚强啊!为了心中永恒的诺言,她始终守口如瓶,严于律己,不屈于淫威,不屈于富贵。

刘胡兰是多么镇定啊!面对自己的死亡,她非但不害怕,还若无其事地劝慰别人,使他们的心安定下来。

新中国来了,可刘胡兰却永远的去了。旧中国正是由于这些革命烈士才会步进富强,才会迈入辉煌,踏入希望。

7.地方红色文化感悟 篇七

一、红色资源的内涵和贵州红色资源概况

红色资源, 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 以及其所承载的革命道路、革命历史、革命文化、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的总和。红色资源的内涵丰富, 包括物质、精神和信息三个层面。物质层面主要是指各种会议会址、纪念馆、纪念碑、博物馆、红军石刻、革命先驱故居、烈士陵园、战斗遗址等;精神层面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信息方面主要包括红军标语、红色文献、红色歌曲、红色诗词、红色题材的影视文艺作品等。

贵州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之地, 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从1930年4月至1936年4月的6年间, 红军足迹遍及贵州的68个县 (市、区) , 在贵州留下了多达454处的革命遗址, 其中近240处被列入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约50处, 市 (地、州)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0多处。同时, 被列入县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约140多处, 包括国家命名的5处, 省命名的38处, 市 (地、州) 、县命名的近100处。另外还有约210处革命遗址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革命遗址是立体化的红色资源, 是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的浓缩载体, 是形象生动的乡土教材, 是党和革命先驱们给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贵州的红色资源在各州市地的绝大部分县 (市、区) 均有分布, 其中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铜仁地区、毕节地区拥有的数量较多。其分布大致呈:以黔北遵义市红花岗区为中心的覆盖黎平、瓮安、遵义、桐梓、习水、仁怀、赤水等县市的, 点线结合的中央红军长征遗址群, 如遵义会议会址、瓮安江界河战斗遗址、猴场会议旧址、苟坝会议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青杠坡战斗遗址、黄皮洞战斗遗址等;以沿河为中心覆盖德江、印江、松桃、石阡等县的黔东革命根据地遗址群, 如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石阡会议旧址、石阡甘溪战斗及困牛山战斗遗址、枫香溪会议会址等;以黔西北毕节为中心的覆盖大方、黔西、赫章、威宁等县的红二、红六军团长征革命遗址群, 如“鸡鸣三省”会议会址、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等;以贵阳为中心覆盖息烽、修文、开阳等县的地下党、爱国进步人士革命斗争遗址以及川黔边、黔桂边、滇黔边中共地下组织和游击武装革命斗争遗址, 如中共贵州省工委活动旧址、贵阳青岩古镇革命旧址、息烽集中营旧址、八路军贵阳交通站以及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贵阳黔灵山的囚禁地麒麟洞等。另外, 贵州还有一些革命先烈的故居、墓地、纪念碑、纪念馆、烈士陵园, 如王若飞故居、邓恩铭故居、周逸群故居、旷继勋故居、隐蔽战线上的英豪钱壮飞烈士墓、土城红军渡口纪念碑、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四渡赤水纪念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等。除物质层面的红色资源外, 贵州还有精神层面和信息层面的资源, 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务求必胜”的遵义会议精神, 如《黄齐生与王若飞》、《遵义会议》、《邓小平在1950》等红色影视剧信息资源。

二、地方红色资源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的价值

红色资源是优等高等教育资源, 集精神资源、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于一体, 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纲要”课教学中开发和利用好地方红色资源, 可以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 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有利于发挥“纲要”课在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地方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 体现了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优良传统就是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革命前辈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英雄业绩和革命精神, 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培育出来的党的三大作风, 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些革命传统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鼓舞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奋发图强, 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巨大动力。“纲要”课要充分发挥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科优势, 利用好地方红色资源, 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继承革命传统, 为振兴中华,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的精神。教师积极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 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纲要”课教学传输给广大青年学生, 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给大学生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 使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而更加自觉地继承革命优良传统, 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坚定信念、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二) 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有利于丰富和充实“纲要”课的教学内容

坚持开拓创新,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 是加强和改进“纲要”课教学的必然要求。目前全国高校使用的“纲要”课教材是教育部织组编写的统编教材, 新教材与中学的历史教材有很多重复的内容, 而且有些内容显得比较枯燥、单调, 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 “纲要”课教学不能够仅局限于课本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师考参书、疑难问题解析、学生辅学读本等资料, 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包括地方红色资源。地方红色资源的内容, 表面看来虽然它们年代久远, 但是离学生最近, 有的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 发生在他们的父辈或祖辈身上, 是他们“看得见”, “摸得着”, 能够真实感受得到的内容。地方红色资源是“纲要”课教学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直观生动的教学素材。因此, 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红色资源, 有利于丰富和充实“纲要”课的教学内容。

(三) 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有利于改进“纲要”课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 是加强和改进“纲要”课教学的客观要求。长期以来, 高校“纲要”课教学普遍存在着重校内课堂理论灌输而轻课外实践的问题。因此, 实践教学不足是“纲要”课教学的薄弱环节, 也是制约“纲要”课实效性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为“纲要”课实践教学提供一个天然的平台。地方红色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 是记录着地方历史的真实史料, 是人们超越时空感知地方历史的客观载体, 为“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纲要”课教学中利用地方红色资源, 可以把握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 抓住大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找准触发激情的“切入点”, 从而缩小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这有利于克服“纲要”课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从而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地方红色资源在“纲要”课教学中运用的途径

地方红色资源是重要的思想教育资源, “纲要”课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途径利用好地方红色资源, 充分发挥地方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

(一) 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地方红色资源的内容

在“纲要”课课堂教学中融入地方红色资源可以采取两种教学方法。一是穿插式教学法, 即教师在讲授“纲要”课的具体内容时, 把与之紧密相关的地方红色资源穿插进去, 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这是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例如, 贵州高校的“纲要”课教师可以在讲到相关内容时穿插介绍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旷继勋等贵州籍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光辉事迹、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被捕后两次越狱未遂后面对敌人酷刑, 依旧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中央委员王若飞在重庆谈判期间日夜操劳、呕心沥血, 在谈判桌上与国民党代表唇枪舌剑、针锋相对, 最终以自己的生命, 实践了“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湘鄂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周逸群的“只要我一天活着, 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和“我们共产党员, 要像铁一样硬, 钢一样强”的钢铁般的意志;红二十五军军长旷继勋坚持原则, 严守党的纪律, 维护党的利益, 与错误思想展开坚决斗争的坚强党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2009年9月14日, 邓恩铭、王若飞、周逸群、旷继勋四位革命先烈都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此外, 为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红色诗词、红色影视片段、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等。例如, 在讲到娄山关战役时穿插朗诵和讲解毛泽东1935年2月写的《忆秦娥·娄山关》, 该词慷慨悲烈、雄沉壮阔, 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贵州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 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讲到遵义会议时, 插播电视剧《长征》中有关遵义会议召开情况的片段;讲到红军四渡赤水时插播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等。二是专题教学法, 即“纲要”课教师要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特点写成专题报告或者讲义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讲授。例如, 贵州高校的“纲要”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如《遵义会议精神的时代意义》、《四渡赤水战役在我党我军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遵义会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专题教学。当然, 这种专题教学方式难度较大, 要求授课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 课外实践教学融入地方红色资源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教社政[2005]5号) 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 实践教学是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纲要”课教学的有效途径。“纲要”课实践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体验式实践教学。各地高校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 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依托, 是广大青年学生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例如, 贵州高校可以按照就近原则组织学生参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遵义会议纪念馆、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王若飞故居、黎平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猴场会议会址、周逸群故居、四渡赤水纪念馆等;也可以组织学生瞻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遵义红军烈士陵园、毕节市烈士陵园、黎平烈士陵园。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到烈士墓园、纪念碑进行祭扫活动, 如贵阳高校的学生可以利用清明节到坐落于黔灵山公园内的“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束、花圈, 缅怀为解放贵州而牺牲的革命先烈, 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此外, 贵州各地方高校可以因地制宜地组织学生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 让学生体验当年红军长征行军时的艰辛。这种实践教学方式适用于较多学生的参观教学活动,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 但是需要事先协调好与相关纪念场馆管理单位的关系。

二是欣赏娱乐式实践教学。就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反映当地方红色题材的影视作品, 红色题材影视作品通过对历史的生动再现, 将凝固的时空变成动态的呈现, 在光影变幻中再现出历史的风云突变, 给学生强烈的吸引力、震撼力和冲击力, 从而达到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例如, 贵州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贵州红色革命题材的影视剧如《周恩来在贵阳》、《邓恩铭》、《喋血黎明》、《雄关漫道》、《杀出绝地》等等。此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传唱反映贵州革命题材的红色经典歌曲, 如红军长征途中创作的《再占遵义歌》, 建国后创作的《长征组歌》之《遵义会议放光辉》等。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可以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占用大量时间, 需要学校相关部门提供多媒体等技术设备支持。

三是调查创作式实践教学。就是组织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弘扬地方红色文化的调查创作活动。例如, 可以组织历史、地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去调查家乡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情况并写成调查报告或者研究论文;组织摄影、广播电视和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和优势去拍摄有关家乡红色资源的照片, 制作介绍家乡红色文化资源的视频短片, 展示家乡红色文化的魅力和感染力。学生在了解、调查、接触和创作的过程中, 能够深刻领会家乡红色文化资源所蕴藏的精神, 从而增强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种实践教学方式难度稍大一些, 它要求学生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写作能力, 同时还需要有相关的设备和器材。

参考文献

[1]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4) .

[2]张泰城, 肖发生.红色资源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学与研究, 2010, (1) .

[3]黄咏梅.谈贵州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J].理论与当代, 2007, (11) .

[4]石培华.富有潜力的贵州红色旅游[J].当代贵州, 2005, (10) .

8.地方红色文化感悟 篇八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地方红色资源 天津

2007年春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国各高校全面开放,深入学习这门课程是提高大学生历史修养和爱国情操的一条积极途径。天津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举足轻重,既承载着旧中国的屈辱,又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将天津地方红色资源融入《纲要》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纲要》教学中运用地方红色资源的必要性

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纲要》作为一门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多达上百人,并且来自不同的专业。他们有的认为《纲要》课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有的认为自己在上中小学已经学过没有必要再学,有的认为这是一门理论性很强,非常枯燥的课程,有的认为这是一门通过死记硬背就能通过的课程,所以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人们的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身边熟悉的事情开始的,所以课程内容按照由近及远、由熟悉到陌生的顺序展开,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地方红色资源作为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每一件历史大事、每一个珍贵文物、每一处风貌建筑、每一所名人故居、每一位知名人物、每一种革命精神都见证了中国从屈辱到逐步发展、崛起的历史。教学过程不再仅仅是空洞的理论说教,教材中的内容与具体地方红色资源互相印证,使学生对课程产生亲切感,增强课程的吸引力。

二是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纲要》课作为高校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们做到了解中国的国史和国情,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学生“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了充分发挥该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要使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情感,增强说服力。运用地方红色资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天津具有独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天津,历史悠久,600多岁的城市年轮,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特别是在近代,天津作为首都的咽喉屏障,成为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舞台,崛起为中国北方现代化大都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第一,近代以来,天津人才辈出,人气鼎沸,出现了许多知名人物,他们都是中国历史最鲜活的见证。在中国近代史上,天津出现了众多知名人物:以李大钊、张太雷、吉鸿昌等为代表的革命英烈;以罗荣光、聂士成、张自忠等为代表的爱国人士;以严复、梁启超、李叔同等为代表的文化名流;以张伯苓、马千里、严修等为代表的教育名家;以詹天佑、侯德榜、方先之等为代表的科技精英;以梁炎卿、周学熙、范旭东等为代表的实业巨子;以李鸿章、袁世凯、段祺瑞等为代表的军政要人。

第二,在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中,许多重大事件在海河两岸演绎。从鸦片战争到天津开埠;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中国北方工业、商贸、金融中心形成;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抗日战争到天津解放,天津堪称近代中国的缩影。如:中国反洋教侵略运动的高峰——天津教案;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开平矿务局;维新变法时期天津维新思潮代表人物严复主办《国闻报》;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3次莅临津门;天津义和团及爱国将士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五四时期以周恩来等为领导的天津人民的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在天津;解放中国的三大战役之一的平津战役等。

第三,天津有着大量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基地。这些教育基地有着不同的形式,包括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风貌建筑等,他们都是对教材内容的生动补充。博物馆如:天津博物馆——百年中华看天津、天津历史博物馆、三条石历史博物馆、近代天津与世界博物馆等;纪念馆如: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名人故居如梁启超故居、张学良故居、吉鸿昌故居等;风貌建筑如望海楼教堂、大沽口炮台、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觉悟社旧址等。

三、运用地方红色资源进行《纲要》教学的途径

(一)理论教学对地方红色资源的运用

理论教学一般包括导入、讲授和总结等几个环节。《纲要》教学可以根据环节的不同特点与地方红色资源相结合进行教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使理论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在第一章可以结合发生在天津的火烧望海楼事件进行讲授,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以及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在第五章可以通过介绍吉鸿昌将军在天津奋起抗日以及慷慨就义时所做的气贯长虹的就义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实践教学对地方红色资源的运用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强化和内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在《纲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合理的运用地方红色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和调查研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如:在讲授第一章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天津租界的风貌建筑群,深入了解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史实,把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进一步认识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本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组织学生参观这些教育基地,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信仰。

其次,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社会历史调查。如:让学生对身边的历史亲历者进行访谈式调查,通过对历史亲历者(含:父母等长辈)有目的、系统的谈话,对其有关历史情况进行搜集,并形成书面报告。通过调查,进一步促进学生思考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再次,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作品。与天津相关的爱国主义影视作品有:《血溅津门》、《火烧望海楼》、《三大战役》等。这些作品都生动的反映了近代史上天津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7(6).

[2]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天津旅游局.百年中国看天津丛书[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4]王雅馨.浅论地方性红色历史文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为例[J].世纪桥.2011(4).

上一篇:足球改革的建议下一篇:身体营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