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开始议论文

2024-10-22

从0开始议论文(精选11篇)

1.从0开始议论文 篇一

启蒙教育1 跟宝宝玩“藏脸”的游戏

好像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流行,日本曾在1967年出版的一本连环画,直到10月连续印刷了170版,可想而知它的销量有多好,一直是有孩子家庭的必不可少的儿童读物。书里的内容就是我们中国人也对婴儿们经常用的“手法”。这就是“在这里,在这里,哞……”在婴儿面前,大人边说边把自己的脸遮起来,或者把东西(玩具)藏起来,然后突然出现在婴儿的眼前。这个使世界的婴儿们兴奋的动作,可以刺激婴儿的头脑,使神经细胞增长。

启蒙教育2 “背”孩子而不是“抱”孩子

中国广东地区也有背孩子的习惯。据我所知:过去,由于妇女既要带孩子又要干活或做家务,都是用一条由棉布作成的专用的背带,把孩子背在背上。其实这是非常合理、科学的做法。一方面母亲的双手空着可以干活、做饭等;另一方面,孩子被背着,自己就能掌握平衡。札幌国际大学的幼教专家平野教授认为“背”还能促使婴儿逐渐地、自然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必要空间”。

启蒙教育3 逐渐训练选择“两者取一”

这会发展宝宝的“前额叶”,培养孩子的决断性,使其将来进入社会后增强生活力量,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拿两样不同的东西,比如苹果和桔子放在孩子的面前,先让孩子嗅一下味道,然后问他要“这个还是那个?”或者把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积木让孩子自由选择。这一过程会发展孩子的自主力、独立性和判断力。

启蒙教育4 教孩子学会正确的拿筷子、拿笔等方法

在孩子2岁前后可以让孩子学拿筷子、拿调羹、拿笔了。教的时候务必与孩子坐在同一方向进行,如果坐在对面教的话,会使孩子有与大人一样的方向感,即:孩子会用左手使用。

启蒙教育5 让孩子从幼儿期形成“时间概念”

为了自小培养时间观,家里各房间、厨房、浴室等处的钟的式样应该统一。当然并不是教孩子识钟,而是让孩子根据家里钟的指针的方向养成生活习惯,这样长大后就可以养成严格遵守时间及有自己的生活规律,要使用有指针和数字的钟为佳。

启蒙教育6 从小让孩子帮助妈妈做事

让宝宝做自己的小帮手,比如叠毛巾,收拾玩具,把书插进书架中等。叠毛巾时是应该教孩子学会分三等份折,不要使用对折的方法,这样孩子头脑中会有“量”的概念。另外,玩过的玩具等结束后要学会收拾、整理,然后再去做另一件事。

2.保护听力,从0岁开始 篇二

备孕时,筛查耳聋基因

据统计,50%的耳聋是遗传的,有基因基础。如果夫妻双方都携带耳聋基因,孩子极易发生先天性耳聋。即便有些孩子出生时能听见,后来也会逐渐失去听力。医学研究发现,导致先天性耳聋的基因有上千种。将来,随着基因筛查的日益完善和普及,可以减少这类患儿的出生。

孕期,避免影响胎儿听觉发育的因素

从孩子未出生时,家长就要有保护其听力的意识。怀孕期间,一些因素会影响胎儿的听觉发育,引起听力损失,如感染病毒(如风疹、流感、性病等)、接触有害物质(如苯、汽油、甲醛、放射线等)、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处理。

出生后,及时进行听力筛查和干预

听觉细胞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细胞不同,其损伤后是不可恢复的。早期发现婴幼儿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意义,主要是为了保护残存听力,及时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不错过学习语言的黄金时间。很多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的智力是正常的,只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6岁时也能正常上学。就像近视孩子要戴眼镜一样,听力障碍的孩子需要借助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来接收外界的声音。

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和干预,是一个完整的听力康复系统工程。干预措施为最后环节,是先天性耳聋康复的关键。采用何种方法、何时进行干预,对患儿听力、言语的康复很重要。干预措施包括医学干预、听力补偿或重建、以及听功能训练和语言康复训练。

儿童期,避免听力损伤因素

在引起听力下降的各种原因中,中耳炎是最常见的因素。婴幼儿在1岁左右断奶后,抵抗力开始下降,常会罹患感冒。感冒会导致咽喉肿胀、咽鼓管粗大,细菌很容易“趁虚而入”,导致中耳发炎。中耳积液会导致耳膜震动不佳,声音传导受阻,致使听力下降。儿童期最常见的是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增殖体炎等都会引发中耳炎。为保护中耳健康,应注意矫治这类疾病。只要经过规范治疗,中耳炎导致的听力下降是可以恢复的。

用药不慎曾是导致很多儿童出现听力障碍的常见原因。许多药物具有强烈的耳毒性。如果孩子对这些药高度敏感,就有可能引起听力障碍。最常见的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等,而耳毒性药物造成的听力下降,是不可逆转的。十多年以前,这些耳毒性药物在一些基层医院、小诊所常被用来治疗小儿腹泻、呼吸道感染等。目前,正规医院已基本不给小儿用这些药物,而是用其他药物替代。

噪声也是伤害听力的杀手之一。长期处在噪声环境下,不仅对听力不好,而且对情绪、情感的发展也会有影响。长期生活在超过85分贝的环境中,听力就会在无形中受损。以后即使离开噪声环境,听力也会慢慢下降,且不可逆。

此外,避免外伤也是保护听力的重要一环。跳水时姿势不佳、压力突然增大,很容易导致鼓膜破裂,导致听力下降;挖耳屎(耵聍)可能会损伤耳朵内的毛囊,诱发感染,进而损伤听力。其实,耵聍是保护耳朵、不让细菌侵入的“利器”,随着口腔的咀嚼,耵聍会自行从耳道排出,不用刻意挖除。

3.从0开始议论文 篇三

现实与幻想之间的距离是多少?1亿光年或者1微米?现实与幻想之间会不会仅仅只相隔一只脚的距离,只要你迈出一步,就能实现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梦想?那么迈出这一步到底有多难?假设你只是一个普通的电影学院大三学生,有没有想过在毕业之前拥有一栋四层楼的工作室?每个人心中对这些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而对于那些永远不敢直视自己的人来讲,或许宁可把李佳超和“影彩新锐”的故事当做这个都市里的一个童话。

红色“城堡”

在走进位于朝阳区高碑店北路718文化媒体创业园4C楼之前,记者对“学生创办影像工作室”的概念还仍停留在“一间出租屋、几台电脑、租用设备、哥儿几个志同道合共同奋斗”的阶段,着实没有做好准备进入拥有摄影棚、宽敞机房和接待室的独栋四层小楼。这里就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大四学生李佳超工作室的所在地,RED FORT红堡影视传媒公司。

确切地说,“红堡”是由三家工作室共同组成的,包括影视制作部、平面拍摄及设计部、3D及电影特效部、建筑设计及工程和经济演艺部五个部门。李佳超的“影彩新锐”工作室是三个工作室中的一个,主要从事电视电影、广告宣传片和MV的制作和拍摄工作。三家工作室实质上是三个独立的公司,并不实行股东制,而是把部门互相“揉搓”在一起,形成一个合力,共同打造“红堡”这个全方位的影视传媒品牌。由于三家工作室的资源和优势是互补的,所以现在一个项目从前期到后期,除了音乐制作之外的所有环节“红堡”都可以独立完成。

像青春片一样励志

李佳超是黑龙江人,2001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由于对电影有浓厚的兴趣,2005年毅然放弃免试保送美院建筑系的机会投考北京电影学院,并于2006年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电影学院摄影系。这段经历似乎是对李佳超的绝佳注脚,关键词包括“我理解”“我选择”“我坚持”等听起来很励志的词语。而李佳超,也确实是个很励志的人。谈到为什么摄影系出身的他会选择做工作室,他诚恳地说:“当初家里劝我去跟组,因为我比较踏实认真。但进组只能做摄影助理,做七八年才能到掌机、摄影指导,最后到导演――这个过程可能需要20年或30年。我想,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建立一个大环境,接到一个项目后如果我没能力去拍,可以找我的老师或者一些有能力的人来拍,我以制片人的身份从上往下学而不是从下往上学,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且更接近学习的核心。而且我与老师和比较大牌的摄影师沟通起来是平等的,可以学到更多东西。我大

一、大二拍东西的时候不只是做摄影和导演的工作,也做过制片,参与各个环节。我感觉自己还是能攒点事儿的人。所以就想到做一个个人工作室。”

李佳超通过融资形式建立工作室的时候还是大三学生,工作室位于北外路,与现在“红堡”的规模完全不能相比。“当初胆量没有这么大,想一步一步来。最开始的设想是租一个复式结构,上面住人,下面做工作室。后来跟朋友和家人谈起,他们都特别鼓励支持,觉得可以赌一把,做一个大一点的东西,这样整个接触人群的层次和项目的层次都会相对高一些。之前做小工作室,接的都是一些小片子,比如网络短片什么的。这样的话以后发展其实要走很多弯路才能最后走出来,所以就想越过这块。对我来说,其实也是想找一个可以给自己带来自信的方式。”“最开始起步的时候是用DV、小高清拍摄,PC剪辑,后来有资金了,后期设备都换成了苹果机,用胶片、高清摄像机、RED ONE之类的主流设备拍摄。人员上也是,之前十几个人拍,后来组分得越来越细,比如灯光组啊,演员经纪啊,逐渐在往大工业生产的方向发展。”

理念先行

可以说,李佳超能够从一个学生做到“影彩新锐”的boss,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独特的经营理念。

在资金并不充足的条件下,李佳超用“分包”的方式维系着工作室的运作。“我去跑项目,然后把项目的各个部分分发到各部门。我的经营模式跟其他公司不太一样,实行全部承包的方式运作,把每个部门给一个朋友负责,我不承担他员工的费用。有很多有能力的人不会做散活儿,也不会去上班,那么怎么把这部分有能力的人带进来呢?我的想法是我把我的部门给你去管理,你没有场地没有资金我给你,你在做我的项目的同时可以做自己的项目,因为你是无法避免每个人去做私活儿的,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自己去经营管理。我的定位是把所有的小部分全部融在一起,大家既作为一个整体,互相又是独立经营的,这样的话在人员把控和资金分配上的压力都会减轻很多。整个流程是分责制,比如你是后期,你就要承担后期的责任和质量把控。每个项目我跟客户签完合同,再把各个部门凑在一起,各部门包他们的预算费用。这些费用分配下去之后,中间的一部分费用是我自己的。我本身是摄影出身,导演和拍摄都是我自己来做。采取这样的方式一是因为现在让我承担这么多员工的工资我也承担不了,二是因为我是学生,还在学习阶段,所以我必须把自己从中抽出来。”

这种经营方式不仅有利于工作室的高效运转,解决了资金周转的问题,还为一部分有创作能力的作者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让他们有条件做适合自己的工作,可谓一举多得。

JUST DO IT

现在,李佳超已经与包括开滦化工、话茂城地产、燕郊中欧城等非常有实力的企业以及王菲、果味VC、红雨等受公众瞩目的明星有过愉快的合作,并拍摄了一些电视电影。对他来说,每次的项目既是一次合作,也是他成长中不可多得的阅历经验和学习过程,所以他总是很认真地对待每次的创作,从开始到结项都一丝不苟。拿他们为果味VC做的MV来说,一般一个MV的制作周期只有一两个月,而他们与果味VC的这次合作则接近一年。原因是这条MV的创意是将拍摄和手绘动画效果相结合,其中手绘动画的部分牵扯了很大的精力去做。虽然过程漫长,但做出来的效果绝对精彩。

李佳超的成功绝不是偶然,从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到符合实际的经营模式,从踏踏实实的一点一滴到敢想敢做的创业精神,从对现实的认知到对理想的追求,从创造机会到把握机会,他在推开一扇一扇的门,让自己得以前进。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有什么比踏实做事更令人感动的呢?

“自助者天恒助之”,说得更白话点儿,只要你有能力,JUST DO IT!

你认为做工作室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资金,再一个就是年龄比较小,对外接触客户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客户。所以你要做的工作比别人要多一项,就是让客户认同你,让他们觉得你虽然年纪小,但有态度,也有能力,接下来才能谈项目,这一点是非常难的。还有就是对你自己的把控,因为这个年纪刚起步,你如何做抉择,你要选哪条路,这些问题都要心中有数。当客户特别多,片子量特别大的时候,一定要想好怎么去分配,哪些要做哪些不要做,眼光要放得长远。最后就是团队建设。我现在的团队还不够完整,仍然缺一些技术上的人员,有时你只能自己亲力亲为去做,从前期到后期都要跟,可能会非常累。

你们(工作室)未来最高的理想是什么?

4.读《从0到1》有感 篇四

《从0到1》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难读的读物,但这本书其实不算厚,260多页,若是耐着性子看的话大概2-4个小时应该就可以看完,我在看《鞋狗》的时候就有这种感觉,商业类的书有太多确定的性的观点,甚至颠覆性,作者执意想要将这个本来没有的概念非要强加到你的身上,是极其不好受的,特别是对我这个点外卖永远都是“宜宾燃面”的人来说更加身心俱疲,外卖一般来说就难吃,万一因为尝试新的菜品而后又觉难吃,那不要悔断肠啊!但毫无疑问,读完本书后,就像尝试了一次新的外卖点餐一般,体验也相当不错。

看这本书前因是因为读到徐小平的一句人物评论:如果你发现路上所有的车都在违规逆行,那大概就是你自己开反了。而有一个人,他不仅一往无前、无所畏惧地逆向而行,还让路上所有其他车都困惑和怀疑是不是自己开反了,这个人就是:彼得·蒂尔。

我自己不是这种人,生来就是最听话的,正所谓“叛逆”这样“高大上”的冠名词是完全和我搭不上界的,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同,我才极其欣羡诸如彼得这类人(我生活中也有这么一位)。正如彼得自己所说:两个阶级并不是因为差异而斗争,相反却是因为相似。正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开篇便谈到:“两家人,同样的尊贵体面”。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在班上第一名和第二名永远是敌人,但倒数第一名和第一名绝对可以畅聊一天。马克思说,人们因为差异才会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就是因为观点和目标截然不同才发生冲突。马克思和历史学家一样会过分的强调差异,认为是观点不同,政治理念不同,才会导致两个阶级的冲突,然而,真正引起冲突不是差异过大,而是太过于相似,对比实力悬殊的双方是不可能擦除战火的,只有力量均衡的彼此才是战争的导火索。倘使你还是不信的话,看看你的父亲和母亲就可以了,假如还没有离婚的话。

《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他被誉为硅谷的天使,投资界的思想家。1998年创办PayPal并担任CEO,把电子商务带向一个全新的纪元。而“中国的”PayPal——马云支付宝的创办还要在此之后等上6年。当然中国的支付宝无疑也是C2C的产物:COPY TO CHINA。

2004年做了首笔在Facebook的外部投资,并担任董事。当时直接以50万美元的注入,几年以后,这个回报数字变成了11亿美元。为此我打算一睹获三项奥斯卡大奖的《社交网络》这部影片。

同年成立软件公司Palantir,服务于国防安全与全球金融领域的数据分析。蒂尔联合创办了Founders Fund基金。与其一起创业的同事离开PayPal分别创办LinkedIn、SpaceX、Yelp,特斯拉等几家尤为出色的科技新创公司,每个公司市值都超过10亿美元。这些人在硅谷,互相融通资金,谋划硅谷的投资,建立起似“兄弟会”的“PayPal黑帮”。其实一个初创公司“更黑帮”会更易获得成功,因为黑帮有几大优势:1.人数不多的决策层;2.对老大绝对忠诚的处事;3.对现有收入并不在乎,更多的关注未来(如果你看魔鬼经济学——为什么毒品贩子仍然跟自己的妈妈住在一起,你就能找到原因。)一个初创企业创始人必然是要有黑帮头目的那种魅力,并且在现金流和未来预期估值的问题上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这也是为什么PayPal黑帮能够把PayPal做到这么好的原因。

他成立了蒂尔奖学金(Thiel Fellowship)鼓励年轻人在校园之外学习和创业。他还成立了蒂尔基金(Thiel Foundation)——20 under 20项目,即给在20个年龄低于20岁在校大学生10万美金去实现自己的创业项目。但这个项目极具争议,哈佛大学前任校长萨默斯认为这一行为是“10年来导向性最错误的慈善项目,它旨在贿赂学生抛弃教育”。无可否认,美国出一个比尔盖茨就已经了不起了,再出一个扎克伯格这样的少年天才这种概率几乎是万分之一。

什么是“从0到1”?

我觉得彼得用很好的开始切入了这样的一主题。彼得每次面试应聘者时,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的看法?” 在看到这个问题时自己也怀着好奇想回答一下,看是否自己能够答对。于是:“通常在人生价值和生活哲学问题上总是少有惺惺相惜者。” 看着自己的答案,满意的点点头继续,发现其他人也不外如是。“我们的教育体制存在弊端,亟待改革。”

“美国是非凡的。”

“世界上不存在上帝。”

彼得给出自己的答案:“大多数人相信X,但事实却是X的对立面。” 我试着把自己的答案套进这样的一个模式里,问题和答案一下变得非常清晰。我觉得至少可以从这样的回答看出几点。

(1)创业者该有的——颠覆式创新

这是以前我在看《对话》栏目的时候听到的词,当然我相信这个概念并不是他们率先提出。里面一直探讨什么是颠覆式的创新?我认为是:违背大多数人所认为,站在真理之上,却被少有之人掌握的。大家所熟知的微信、QQ是不是颠覆式创新,毫无疑问:是的。【当然这个是就中国国内而言,不谈及对外国相同产品从1到N的复制】。就在社交这一方面而言完全可以做到代替传统电信,所以,QQ和微信是实现了从0到1的。我其实一直好奇,作为苹果公司这样一家以创新著称的品牌。APPLE WATCH是否实现了从0到1的颠覆?在我看来,还远远没有。当然相当一个程度是因为我买不起APPLE WATCH。但不可否认得是它想代替手表,可是大家都知道手表现在是一个“奢侈品”,是身份的象征,作为读取时间的功能已经基本没有关系了,但APPLE WATCH就目前功能和市场效应来看并没有占据精英市场,不过确实成为了一个奢侈品,却没取代手表。APPLE WATCH也想颠覆手机,但是它还是不能脱离手机的绑定而存在。它甚至想把医学测生命体征的功能加入进去,但是并没有实现较大的突破。这种四不象似的杂糅我可以相当程度的认为这是一个“创新”,但是绝对不是“颠覆式”的。所以,做到从0到1,你可以在两方面去考虑:1.技术革新。即用户在用完你的产品之后,可以完全不需要依靠你所颠覆的传统产品,这个可以说是技术上的突破。2.商业模式。诸如360采用免费占领电脑网络安全这个市场,然后再以另外一种形式向消费者收费;包括现在的ONLINE,OFFLINE商业模式、大象模式等等。我不去排除还有其他的途径,但这是一个企业家所应该去探索的。

(2)创业者该有的——迎风而行,独立思考

最反主流的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可以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思考。其实很多时候,当我们雄心勃勃的探索秘密之前,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可能发现事物,难道全球人才库中更加聪明的、更具有创造的人没有发现?无疑这样的疑问扼杀了一个又一个的鲜嫩的思想。你可能会觉得叹息,但是在学术界这样的例子不甚枚举。

在《难以忽视的真相》纪录片的一开头,戈尔说了一件相当令人感叹的事。他说他六年级时候的一位同学,曾经在课堂上面对世界地图当场指出南美洲大陆似乎曾经跟非洲大陆是一体的。这其实就是大陆漂移学说,现在已经成了科学常识。然而戈尔上小学的那个年代这个学说还没有被“主流科学”接受,以至于他的老师立即告诉学生这纯属无稽之谈 — 根据戈尔说的戏剧性结局,后来这位具有非凡眼光的学生成了一事无成的毒瘾者,而老师却成了布什政府的科学顾问。

你可能会说就这样扼杀了一位天才,但是主流的学术界就是如此,他们不会对没有根据的事情进行鼓励和支持,他们必须在正确与错误之间严格的进行审查。这让我想起几天前,我导师因为我的论文题目过于新颖而让我改一下,我本来想解释我这么写的理由,但当时只问了我一句话:这样的说法,在知网上有吗?我说:没有。然后就挂了。科学界渐进式的创新是因为学术界是不容许有太大的失误存在,这才是为什么“专家”能够保持一如既往权威的原因所在。

郭德纲说:以前我只是想给主流相声界当一条狗,他们不要我,把我硬生生的逼成了一条龙。

哈哈哈....听着解气。

我想创业的过程中,包括那些商业巨头们可能完全看不懂你在做什么,甚至予以诋毁,保持独立的思考,继续探索你的发现,说不定你就是一条龙。

怎样做到从0到1?

我记得一个大学的舍友给我讲过一个数学上的悖论,他问我:“你能跨出一米的距离吗?”。我下意识的觉得他是在讥讽我的“身高”。我瞪着他说:“你说呢?必须的可以啊”。他说:“不可能”。又接着说:“你跨过一米的距离是不是要先通过1/2米这个距离,然后继续跨你1/2米距离,但是你在通过这1/2距离之前你又是不是得先通过1/4米,而后1/8...以此循环,你永远不能跨出1米。”当下,我从椅子上起身,单腿一跨,两片地砖过了,正好1米....当然这只是在一个很具体的动作上解决了一个很抽象的问题,而我想说的是从0到1也许像数学悖论一样复杂,也许就是你迈出那一步这么简单。

(1)尽可能的找到你的利基市场

我们宣扬竞争,内化竞争的必要性,颁布竞争的条律,结果就是,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们实际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将自己困在竞争之中。所以,唯一摆脱竞争的方式就是靠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去获得你的垄断地位,因为大部分企业失败的原因无非就是被过于激烈的竞争给吞噬。

因为市场手机除了像三星这样贵的要命地手机之外,就是土的不行的山寨手机。而小米发现利基市场于是做“性价比”最好的手机,最终雷军这头猪才可以迎风而起。支付宝也发现网上支付是银行、传统金融所没有涉及的领地,从而率先抢占了制高点,以致险些撼动银行的超级地位。

(2)清楚你所要开创的未来

记得当雅虎公司打算出价10亿美元收购FACEBOOK时,可以说这样的价格对于一个初创公司而言无疑是具有巨大的诱惑力的。但是扎克伯格在会议上宣布:“好吧,伙计们,这个会议不过是走一个程序而已,10分钟也用不到,我们显然不会将FACEBOOK卖掉”。因为扎克伯格知道他所开创的公司的未来是在哪里,而其实雅虎不清楚。一个知道自己公司将来会走向什么地方的公司,必然不会在0到1的路上夭折。

最后,我想就自己看《从0到1》得出的一些比较有意义的观点,对于初创企业更是如是:

(1)不要让别人抓住自己的DD 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四流企业做服务。对于中国的很多企业,甚至在中国的学术上,更是以外国为世界中心。从1到N你也许搭了别人技术发展的顺风车,但如果我们都是只考虑为了赚取眼前的利益而不思进取直接山寨的话,对人类来说,我们科技的创新就只会停滞不前;对一个国家来说,我们就只能是被别人抓着DD,裹足难前。真正的企业应该是要做到去创新,去颠覆,去制造你们这个行业的标准,去做一个国家可以做的事,而不是做一个企业可以做的事。

(2)创业前思考这几个问题

1.工程问题。你是否有相对别人不同的技术,别人达不到的壁垒。2.实际问题。现在这个时候是否适合开创你自己的事业。3.垄断问题。开创之初,你是否已经觉得可以以一个晓得市场占领大的份额。4.人员问题。你是否有和你具有出价值观以外的能力有较大差异的团队成员。5.销售问题。除了对产品本身注重之外你还需要注重你的销售。6.持久问题。你能保证巨头不会进入你所在的利基市场,10年,20年依然保持盈利。7.秘密问题。你是否有你公司区别于其他公司的机遇。

5.从0到1读书笔记 篇五

创业是一个非常开放的事情,开放到让人无所适从乃至惶恐。像傅盛所说的理念一样,一个创业公司CEO的首要问题是将一个开放的问题,变成一个封闭的问题,这样创业就有解了,才有目标,才能给聚焦一点去做好,才能够有精益创业的机会。市场就像一个原始森林,如果盲目去做好所谓的极致产品,估计就是在森林里打转,是出不来的,于是我就用“探险”这个词来描述好的创业方式,而不是用“冒险”这个词。

本书最重要的问题是写在开头的:“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这是辨别一个人是否拥有独立思维的切中要害的一个问题。正如笔者说说,出彩的回答很少,相对于智慧,这些想法缺少的更是勇气。针对这个反主流问题,多数回答都是对现在的不同看法,而好的回答应该尽可能地使我们看到未来。创业本身就是一件反主流的事情,能够看清未来的异端人士才更适合。

创新不是从1到N,而是从0到1;

全球化并不全是进步,大多数只是模仿,太多民族丢掉自己的特色,反而失去了独特创新和进步的优势;

竞争会扼杀创新,所以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开辟新市场;

“产品会说话”是谎言,如果没有天使用户,利基市场,病毒式营销,一炮而红是幻想,客户不会主动上门;

失败者才会去竞争,创业者应当选择垄断,特别到了一个赢家通吃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创业开局十分重要,“频繁试错”是错误的,市场不会等你太久,精益创业也不能盲目,必须有针对性地反向去努力深挖;

一个企业不可能光靠品牌吃饭,必须做好基础产品,形成社群;

员工持股必须从创业开始就实施,一个拥有独立特行魅力的企业文化才能给吸引优秀员工,吸引客户。

6.从0开始议论文 篇六

生活故事

13岁的小浩刚上初中,这个原本健康阳光的男孩最近却显得心事重重,学习成绩也直线下滑。家长会上,老师反映小浩上课经常走神,还经常完不成作业。回家后,小浩的妈妈悄悄留意起了儿子的一举一动。她发现,儿子书包里偶尔会出现色情书刊和影碟,还经常偷偷浏览带有色情内容的网页。儿子的表现让她非常不安,便找机会和儿子谈了一下,她告诫儿子:“色情书刊和网站都是不健康的东西,沉迷于此就是堕落,以后再也不许接触了,要专心学习!”从那以后,小浩妈妈再也没发现儿子接触色情内容,心中暗自得意,可小浩的成绩还是一落千丈,并且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为了帮小浩补课,妈妈请了一位老师。一次补课时,家里只有小浩和老师两个人,在年轻的女老师上洗手间的时候,小浩抑制不住好奇蹲在地上从门下部的百叶窗往里看,结果被老师发现了。老师愤怒地摔门而去,惊恐万分的小浩担心被父母责骂而选择了离家出走……

对性的好奇和探究,在青春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因为从小没有得到恰当的性教育,父母发现他痴迷色情内容后又没有加以科学引导,才导致了小浩偷窥、离家出走等事件的发生。也许他的故事稍显极端,但生活中类似的情况却很普遍。

避谈性:易激发好奇心、窥探欲

千百年来,我国对性的问题一直比较避讳,尤其是晚清到改革开放之前这段时间,中国对性几乎采取了完全封锁的态度,不让说、不让看。但不说不看不等于不存在,反而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窥探欲,对青少年成长甚至整个社会稳定都非常不利。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开始开展性教育,陆续在中学开设生理健康课,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青少年性犯罪的增加。但目前,我国性教育的现状参差不齐,大城市相对好一些,农村或西部地区开展得很不够。上海是国内最早推广青春期性教育的城市,主要针对初中生,内容大多局限在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知识。其实,这远远不够。

性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更应是观念教育

性教育应该从0岁开始,因为性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观念教育、生命教育。好的性教育,能帮助孩子树立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思想,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健康观、卫生观和性观念。而不健康、不正确的性教育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很可能伴随终身。

性教育,内容、方法因年龄而异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将其推给学校。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性教育的内容、方法等也要各有特点。

婴儿期性教育,主要通过家长(主要是妈妈)对孩子的抚育喂养进行,妈妈与宝宝多进行身体接触,可增加宝宝神经系统的敏感性,促进宝宝大脑的分化发育。

幼儿期性教育,家长应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别、喜欢自己的性别、初步进入性别角色、与异性和谐相处。如:鼓励男孩勇敢坚强,鼓励女孩温柔甜美、爱清洁,给男孩穿男孩的衣服、给女孩穿女孩的服饰等。此时,可开始灌输初步的性道德观念和基本的性卫生知识。

儿童期性教育仍以性道德、性卫生知识为主,青春期性教育主要侧重于性生理、性心理以及性道德。

至于性教育的方法,孩子4岁前可以用父母的身体“说话”,3~4岁后可以通过父母与孩子一起看绘本、讲故事等方法进行。同时,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要坚持自然、合适的原则,不能刻意为之,不能回避,也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问题。具体地说,需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容许孩子的性好奇、性活动 发现孩子喜欢玩弄性器官、摩擦性器官等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带有偏见地训斥孩子。

顺其自然地进行教育 对幼小的孩子来说,无论是摸耳朵、吮脚趾、玩性器官,都是出于好奇,家长可因势利导地帮助孩子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使孩子懂得身体各个器官都是自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应告诉孩子性器官是私密部位,应该保护好,不能让别人看见。

正确回答性问题 儿童对性的问题产生好奇时,家长应将其当成进行性教育的好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主动去问、不主动去讲,有问必答、不说谎,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简略真实地回答。

Tips:要给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父母首先要学习。如:父母的性价值观要科学,如果父母谈性色变,是不能够对孩子谈性的;父母的性知识结构要健全,不仅要懂得关于性生理的知识,还要学习儿童性心理发展的知识;懂得适时适度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潮爸潮妈”看过来——

“潮行动”:和孩子一起洗澡

2~3岁的孩子开始对成年人的裸体产生极大的兴趣,开始有意识地观察父母和其他人的身体。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在孩子4岁之前,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自然地洗澡,或者满足孩子看自己洗澡、上洗手间的欲望,是让孩子了解成人身体的最自然的方式。

在孩子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得到满足,其性心理就向前发展一步,表现为兴趣转移,向更高一级的心理阶段发展。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被压制,性心理发展就会停滞不前,表现为这个行为期延长,兴趣持续不发生转移。如果童年时期对身体了解的欲望被严重压制,成年后就容易形成暴露癖或偷窥癖。

专家忠告:4岁前的孩子如果想了解成人的身体,父母不但要让孩子看,而且还要大方地、坦然地、自然地让孩子看!孩子年龄越小,这个过程就越自然。如果4岁以上的孩子之前对成年人裸体的好奇心没有被满足,那么父母要一边满足孩子对裸体的兴趣,帮孩子补上这一课,一边对孩子进行认识身体隐私和尊重他人身体的教育。

7.从感恩开始 篇七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题记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父母为我们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父母花了多少时间教我们用勺子和筷子,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扣扣子,教我们洗脸、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世上最大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珍爱,用至诚的心去感激,用切实行动去报恩。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感恩是对生存的释然;感恩是对现在拥有的在意;感恩是对有限生命的珍惜;感恩是对赐予我们生命的人的牵挂;感恩是对陌路关爱的震颤……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最基本的要感恩我们的父母。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而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撼,要想将来不后悔莫及,从现在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回报也不一定非的是物质上的回报,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情感上的。就算是远渡重洋、留学海外,我们时刻要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正如世纪老人巴金所说:“我是春蚕吃的桑叶就要吐丝。”春蚕付出了,也获得了,得到的却是人们的赞美与钦佩。

我们不是诗人,也不是歌唱家,既不会用精湛的词藻来赞扬父母,也不会用唯美动听的音乐来歌赞父母,我们只能用点滴行动来感恩父母。生活中,我们为父母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实都是在感恩父母。曾听说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户家庭的三个儿女每天必做的事是写一封感谢信,其中的内容确是诸如“昨天爸爸买的匹萨饼真香”,“妈妈给我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之类的简单句,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们给父母写信,不是因为父母帮了他们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感觉到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也许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听了这则小故事,有没有触动你的心灵,如果有,从现在起,当父母为你呕心沥血时,对父母道上一句“谢谢”!当父母疲劳时,为他们到上一杯浓茶,帮他们捶捶背;当父母生病时,躲在病床前陪陪他们,陪他们多说会话;当你远在他乡时,给父母打上一个电话,捎上一句祝福……这,就足够了。

我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有父母的照料。如今,我们长大了,假如我们也能为他们做上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们将会感到欣慰,自豪。或许,父母在遇到困难,感到不适时,都不与我们诉说,但同时,却还要为我们的而操劳。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独立了,假如,我们也能多与他们谈说自己校园生活中的快乐和童年的往事,他们也会很高兴,在紧张的工作之后,精神获得放松,不为我们操心。在父母误解我们时,不要烦恼,任性,甚至冲父母发火,我们应该体谅他们,主动与他们倾谈,把误会解开。其实,很多时候,父母也不是万能的,对有些问题,他们也很无奈,但是,要相信,他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我们着想,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学会感恩自己的父母,甚至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无微不至,不仅常常被我们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而且还觉得他们人老话多,嫌烦呢。其实感恩是发自内心的。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父母为你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为,父母是上苍赐予我们不需要任何修饰的心灵的寄托。当我们遇到困难,能倾注所有一切来帮助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受到委屈,能耐心听我们哭诉的人,是父母。当我们犯错误时,能毫不犹豫地原谅我们的人,是父母。当我们取得成功,会衷心为我们庆祝,与我们分享喜悦的,是父母。而现在我们远在外地学习,依然牵挂着我们的,还是父母。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道德准则,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于不会,不愿感恩。的确,中国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很难从口中说出“妈妈我爱你;爸爸我爱你”。然而,这不应该是借口。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爱的感情基础。所以,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激朋友的帮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己的人甚至感恩给我们所经历的坎坷。

风中的风铃再次响起,似乎在奏响一首感恩之歌,感谢父母的唠叨/因为他们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感谢父母的鞭策/因为他们是为消除你前行的障碍/感谢父母的斥责/因为他们是为了助长你的智慧/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的一切,让我们用生命去珍惜,用感恩的心去呵护。

8.改变,从阅读开始 篇八

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能改变什么,能够使眼睛更加近视,使我们带上度数更大的眼镜。阅读能改变什么?能够在大老粗面前断章取义地咬文嚼字,使他们来仰视我们。这只是读死书,不是阅读。阅读是读者同作者思维相互交流,冲撞,融合的过程。有时候甚至我们跳出作者的思维,达到一种更为神奇的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从阅读开始。

读死书,不能改变什么。读死书,就好像消化不良时,还在不停地吃。那么,它只能使你更加地笨,更加地傻,跟{乐}读更远。阅读是对我们思维的锻炼及个人情操的陶冶。你是否记得在那纷乱的年代,在内忧外患的压迫下。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在北大的图书馆内,同马克思打成一片。通过阅读,他深入研究马列主义。因为阅读,改变了他的思想;因为阅读,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因为阅读,解救千千万万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劳苦大众。所以,阅读是让我们变通的读,辩证地看。

很多人,听过这样一句话,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惜,他们忙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读书不一定能给你财富。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至远。我们阅读最好是,抱着一颗宁静的心,淡然地去看待得与失。如果说想在书中找到美女,得到黄金屋我还是劝君一句:你来错了地方。书,文字,文章只能给你知识,锻炼你的思维。谈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C=k*n%*m%]【其中C为你获得金钱,或者一切外在物质享受的系数。K为所有外在的质。N等于你所接触的物的系数,M为你的接触物同外界的耦合度。】也就是你要成功就必须拥有天时,地利,以及你的内在的能力。这三者之中,阅读,仅仅只是你获得内在能力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用书。这样,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阅读是可以改变我们内在涵养,但不能成为成功的充分条件。这也是好多大文人,潦倒,贫寒的某方面的一个解释。

阅读,改变生活,生活引导阅读。阅读其实就是你,我,他的心灵生活;生活本质等于你,我,他的现实阅读。生活是阅读,阅读是生活。我们是否记得【你站小窗前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那一副诗的画卷。现在当我们再来回味时,我们骤然发现,当我们在阅读别人的故事时,别人也在阅读我们。这就好比是,生活与艺术的辩证与统一的关系。艺术源自生活,但却高于生活。阅读使我们艺术地生活。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们被压地喘不过气的时候,你想过没有,你的这些烦恼,其实在好几千年前,哲学家早早的给你答案了。只是你没有去阅读而已。

曾经,因为阅读,我落泪了;曾经,因为阅读,我生气了;曾经,因为阅读,我恋爱了。阅读改变我的心,我的思维,我的理想。那是我第一次读【红楼梦】不知道为什么,晴雯,这个女孩地率真,勇敢以及美丽深深得刻我的心里。当他们陷害她时,我好生气!就当在她一个人慢慢地等待死亡时的无助,痛苦好像刀一样割着我的眼睛,泪,忍不住的落下。如果,将来,有一天我的宿命,注定是失败。那么,我也要去反抗。我要去争取,去获得勇敢!

我们是否记得这十几年来,我们是不是从一天长大的,是不是一天成熟的。我们不会因为一天吃饱了,吃好了,我们就长胖了,长高了。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得,天天吃好,天天吃饱,才有可能长高,长胖。其实,我们阅读,也是相同的道理。你今天读了一篇好文章,你的阅读能力不可能就有实质的提高。我们照样得天天读,这样再有实质地突破。这就是唯物主义中重要的一条,由量变到质变过程,我 以上是我以唯物主义的思想进行粗略的描述而已,没有真正的意义。我只是想说明,我们阅读是一个持久的变化的过程,没有一定量的积累是不行的。但是,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我这里说的量是在质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积累的。

现如今,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广义的阅读使问题得到解决。现在,改变,从阅读开始,已不是我们狭义地认为读书本来改善我们的文化知识,而是通过我们的体验来获得经验与知识。真正做到从学知识到用知识,从读书到用书的转变。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让我们用手去阅读机器,用笔去阅读文学,用实验阅读理化生。这样我们大学生就不怕就业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所学的知识同现实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真正地阅读社会,阅读生活。阅读从现在开始改变,改变,就会从阅读开始!

因为阅读,世界与我们的距离改变;因为阅读,伟人离我们更近;因为阅读,思想真在发生质变。当我们对前途感到迷茫时;当我们感到无路可走时,请你走进阅读,他会引导你走向光明。阅读好像我们的心灵眼睛。当我们看不清这世界时,请你换一双眼睛,换一个角度,你会发现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哦!

9.现在开始,选择0.8生活方式 篇九

“0.8饮食”

“0.8饮食”主张人们吃的东西做到八分就好,烹调时用八分油、八分盐,吃到八分饱。“0.8饮食”是一种平衡饮食,一种崇尚自然生活、品味健康时尚的饮食,是人们对生活节奏的自主意识。

“0.8饮食”不在于食材的昂贵稀有,而是注重食材的搭配和谐、餐具的简洁干净、背景音乐的悦耳以及人们用餐时的心境。

“0.8工作”

首先,我们要对所从事的工作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只有热爱才能投入,才能沉浸到工作中并获得幸福感。其次,“0.8工作”要求我们做事要有极强的计划性。计划明确可以避免很多重复性的工作。最后,工作时劳逸结合,随时放松大脑。每当连续工作2小时以上,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可以简单地锻炼一下手臂,使紧张的肌肉得到放松,或者闭上眼睛冥想2分钟,帮助大脑回到最佳状态。

“0.8休闲”

很多人的休闲方式是众人一起出去狂欢,去迪厅蹦迪,到练歌房狂喊,然后一哄而散。健康专家认为这种大肆宣泄的休闲方式既不科学又有损健康。周末,你可以约上几个密友到一些有情调的茶艺馆或咖啡馆聊聊天、谈谈心事,或者敷上面膜躺在椅子上看看书;天气好时你可以到郊外放风筝、钓鱼,体验采摘等农家之乐。总之,要放缓自己的生活节奏,让身心一同得到放松,这才是“0.8休闲”的核心所在。

“0.8爱情”

爱情就像煲汤,煲的时间越长,味道越香。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多给对方一些机会,别急着说好,也别急着说不好,两个人多接触,多了解,这样才能走到最后。在爱情里,不必竭尽全力和费尽心思地去讨好爱人,留下两成空间给自己,懂得爱自己,才能让对方更爱你。留些力气爱自己,才会有能力去不断地付出爱和享受被爱。

“0.8交际”

在相互交往中,为他人留点儿空白,遇事让三分,自己就会多一份爱心。为他人留下三分宽恕,人际关系就不会紧张。凡事能为他人留下设想的空白,世界就会多一分美好。一个肯为他人留下空间的人,自己更会舒坦安乐。不要忘记,你留给他人的空间,也是给自己留下的出路。人生舞台,风云变幻,何处没有矛盾,何时没有纷争?世上有坦坦君子,也有戚戚小人,若是你没有坚忍的心智,没有宽人的心怀,就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倘若你能包容理解,为他人留下三分余地,反省自身,矛盾就会迎刃而解,最终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尊重。

为自己預留两分空间,可给生活带来平衡和良性循环。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长跑,我们不需要一直竭尽全力向前冲,而应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时间,留出两分的气力为跑完全程做准备。

10.优秀从这里开始 篇十

亲爱的湘湘妹妹:

还记得那天我回家时的情形吗?你高兴地向我扬着练习簿。我打开扉页,发现右上角有一个鲜红的“优”字。里面是你的作文《我的梦想》,我看了一下,第一句话便是“我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你说,你的目标一定能实现。那天,我本想给你泼泼冷水,但我还是忍住了。

湘湘,我想告诉你,优秀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到的。

优秀当从专注开始,只有专注的人才能成功。你知道吗?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在提炼镭的时候,好友在她的身后摆了几十张椅子她都不知道。记得你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寓言故事,说的是两个人师从弈秋学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个人三心二意,一会儿看天空飞过的大雁,一会儿想与下棋无关的事。最终专心的人成为大师,三心二意的人一无所成。所以要想成为优秀的人,就得从专注开始。你不觉得你在这方面还有所欠缺吗?如果你真想成为优秀的人,就先去培养自己专注的品格吧。

优秀的人都有良好的习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你一定听说过福特的故事吧。福特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发现办公室门口有一张废纸,便随手捡起将它扔进了废纸篓里。这是他平时养成的习惯。就是因为这一举动,他被录用了,而几个学历比他高的人却落聘了。后来,福特做了公司的董事长,并把公司改名为“福特公司”。他成功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良好的习惯也是其中之一。妹妹,如果你想成为优秀的人,就得养成良好的习惯。

想成为优秀的人,还需有吃苦的精神。你不是很敬佩邓亚萍姐姐吗?2008年奥运会,邓亚萍姐姐以北京奥委会副主席的身份回到我们的视野中,看到电视屏幕上的邓亚萍姐姐时,你高声叫道:“姐姐,我以后也要打乒乓球,成为世界冠军,那我以后也可以当奥委会主席了。”于是你到体育馆参加了乒乓球训练,可是后来呢?你因为怕吃苦而放弃了。妹妹,你知道有多少奥运冠军退役后悄无声息?你知道邓亚萍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吗?她去清华读书时,连26个英文字母都不认识,于是她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去学,一句话一句话去背。当视力直线下降时也没有放弃努力,现在她拥有剑桥大学的双学位。我想她的优秀只能用两个字概括:付出。冰心奶奶说得好: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她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要想成就优秀人生,就得吃苦。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有专注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吃苦的精神,我相信你也能。

爱你的姐姐

×年×月×日

11.美从生命开始 篇十一

——读《美的历程》有感

作为一个美术系的学生,老早便对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有所耳闻了,曾经多少次拿起这本书,却又因耐不下性子,半途放下。最近整理东西时偶然翻出,才真的把它拜读完,感受颇多。

大学的时候学过美术史论,在没有完全拜读这本书之前,看了目录,本以为它不过是中美史的浓缩版,阅读过后才深觉其中不同。如果说中美史是严格尊重史实,交代当时的政治背景,并把画派进行罗列的话,李泽厚的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现代学者,站在他的角度用诗歌般的语言诉说着他对中国各个时期美学的认识,娓娓道来,不急不躁。像音乐,委婉流动,更像清泉,沁人心扉。它不仅阐述了大量自己观点,并且引用了大量的书籍,图画做以佐证,可看性极强。这本书是一张中国古代美学发展的清晰脉络图,这也决定了它的概括性,每个时代作者都只是挑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时期进行阐述,引导你随着他的线路图继续深入的探寻下去。

纵观《美的历程》全书,从史前文化到明清的文艺思潮,李泽厚先生用他那独特的视角带领着我们去欣赏去领会着各个时代的美。

曾看到过网上有人写过书中青铜器的狞历之美,那我便来说说书中的佛陀世容。

说到中国古代的美学,佛教文化无意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佛教这一宗教的传入,不仅对当时中国民众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对中国政治,文学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然美学也不例外。李泽厚先生在书中说到:“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它一方面蒙蔽麻痹人们于虚幻幸福之中,另方面广大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如痴如醉地吸食它,又经常是对现实苦难的抗议或逃避。”宗教艺术也是这样。一般说来,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宣传品,他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他们的美的理想和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在中国历史数百年之久的佛教文化若你把它当做一个混沌的整体来对待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宗教美学里,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异,有着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和理想,当然表现形态也各有不同。佛教艺术的表现形式恰好是表现中国名族从接受佛教到改造佛教内化佛教直至最终的摆脱它的这样一个深刻而又重要的思想历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人民生活苦不堪言,长期处于无休止的战祸、饥荒、疾病、**之中。于是这个时期的佛教壁画大多是表现各种佛本生的故事的,比如说“尸毗王本生割肉贸鸽”、“舍生饲虎”。意图在这愈发悲惨的故事中,托出灵魂的善良与美丽。王子和国王尚且能为微不足到的动物如此,那更不必所一般的老百姓了。这是统治者的自我安慰,更是他们洒向人间的鸦片和麻药。于是此时的艺术音调是激昂,狂热,紧张而又粗狂的。山村野外的荒凉环境,活跃飘动的人兽形象,奔驰放肆的线条旋律,运动型的形体姿态„„,成功的渲染和烘托了当时的艺术主体和题材,构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的基本美学特征。

到了隋唐,和长期分裂战祸连绵的南北朝相对应的是相对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于是在艺术领域,从北周、隋开始就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与中国传统思想“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本不相投的那些印度传来的饲虎,贸鸽等故事,那些残酷悲惨的场景图画,终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各种“净土变”,也就是各种幻想出来的“极乐世界”的佛国景象。人物形象也从陆探微的“秀骨清像”转化为更加健康丰满的形象,具有更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

中唐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上层广泛追求豪华,欢乐,奢侈,享受。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走向它的后期。就佛教壁画而言,由中唐开始的这一转折也非常的明显。人物成为次要,着重绘画的是热闹繁复的场景,色彩俗艳,由华贵趋向富丽装饰风味日益浓厚。初盛唐圆润中带遒劲的线条、旋律,到这时变得纤纤秀柔,甚至有点草率了。菩萨小了,供养的人却越来越大,有的和菩萨差不多,个别甚至超过。

上一篇: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体例下一篇:关于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