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答案(精选8篇)
1.美术鉴赏答案 篇一
美术鉴赏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判断美术作品的美的基本方法。
A、理解 B、分解 C、感悟D、感受
2、美术欣赏的特点主要有历时性和
A、再生性B、再认识性C、再创新性 D、再创造性
3、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有形式欣赏法、内容欣赏法和
A、对比欣赏法 B、比较欣赏法 C、对照欣赏法 D、比喻欣赏法
4、美术的品类按社会功能分,有纯美术和(D )两大类。
A、抽象美术B、具象美术 C、设计美术D、实用美术
5、美术品类的艺术形态,其共同的艺术特征是(D)、空间性、材料性和静态性。
A、立体性、透视性 B、形状性、视觉性 C、造型性、透视性 D、造型性、视觉性
6、陶器分为细陶、(B)、紫砂陶。
A、精陶 B、粗陶 C、大陶D、彩陶
7、瓷器分为青瓷、黑瓷、白瓷、(A)、玉兰瓷、鲁玉瓷。
A、骨灰瓷、滑石瓷 B、玉灰瓷、玉石瓷C、绿瓷、蓝D、粗瓷、细瓷
8、、中国画中,与人的精神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的人物画主要有(B )方面内容的中国画。
A、文化 B、宗教 C、艺术D、神话
9、《维摩诘经变》是(C )的杰作。
A、不求形似求神似 B、以神写形 C、以形写神 D、不求神似求形似
10、山水画的审美特征表现为( B)。
A、意象 B、意境C、形象 D、情景
11、我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作品是( D)。
A、《早春图》 B、《溪山行旅图》 C、《千里江山图》 D、《游春图》
12、文艺复兴时期,( C )成为当时的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重大发现。
A、素描画法 B、色彩画法C、透视画法 D、雕塑技法 13、真正的服装美是指穿者与衣服配合之下产生的( C)。
A、效果美 B、视觉美C、整体美D、服饰美
14、印象派画家只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使瞬间( A)成为永恒。
A、印象 B、景物 C、想象D、艺术
15、现代主义绘画风格首先见于法国(B )画家们的作品。
A、立体派 B、野兽派 C、超现实主义 D、抽象主义
二、 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8分)
1、美术欣赏课开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掌握法。
A、感知、分解、 B、感受、分析 C、分解、比较 D、理解、判断
2、美术欣赏的意义在于使美术的得到充分发挥。
A、认识功能 B、教育功能 C、欣赏功能 D、审美功能
3、美术创作的语言艺术构成体系包括(ABCD)艺术形象与情感相思。
A、材料工具媒体 B、造型语言 C、创作方法 D、艺术形式
4、设计美术按目的分有(ACD)
A、视觉传达设计B、工业设计C、产品设计 D、环境设计
5、宋代五大名窑指的是:( ABCD )、定。
A、汝B、官C、哥D、钧
6、中国人物画的两个基本规律是( BC)。
A、以神写形为主B、以形写神为主C、不求形似求神似D、不求神似求形似
7、以下是描绘宋代社会生活的风俗画的有(ABCD)。
A、《七夕夜市图》 B、《货郎图》 C、《耕织图》 D、《清明上河图》
8、山水画创作方法遵循的原则是( AC )。
A、外师造化B、搜妙创真 C、中得心源 D、以形写神
9、中国山水画构图取景有( BCD)的透视方法。
A、平行B、平远 C、高远 D、深远
10、花鸟具有( A)和( C )的深邃意境。
A、传神写照 B、以形写神 C、情感寄托 D、情感思想
11、文艺复兴时期三杰是( ABD )
A、米开朗琪罗 B、拉斐尔 C、扬·凡·爱克D、达·芬奇
12、服装的整体美包括( ABCD )。
A、内在美 B、外在美 C、个性美D、流行美
13、以下属于印象派画家的有( ABCD )。
A、马奈 B、雷诺阿C、德加D、西斯莱
14、以下属于立体主义画派特点的是( AB)。
A、用块面的结构关系分析物体 B、表现体面重叠、交错的美感
C、使用从颜料管里直接挤出来的强烈色彩 D、引起了视网膜的振动
三、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划线部分。每小题2分,共14分)
1、绘画是运用点、线、面、色彩、空间等艺术语言,( 二维空间 )
2、在英语词汇中,“China( 瓷器 )
3( 不求形似求神似)
4。(黄筌 )
5、文艺复兴运动从14世纪在意大利的威尼斯萌发,到16世纪下半叶已席卷了整个欧洲。( 佛罗伦萨 )
6、否定传统艺术法则,( 现代派美术)
四、 简答题:(共26分)
1、 花鸟画与人的情感表现有什么关系?(8分)
2、山水画有哪几种透视方法?这几种方法方法有何审美特点?可以混合运用吗?(9分)
3、 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美术在特色上有何不同?(9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A 2、D 3、B 4、D 5、D 6、B 7、A 8、B 9、C
10、B 11、D 12、C 13、C 14、A 15、B
二、 多项选择题:
1、BD 2、ABD 3、ABCD 4、ACD 5、ABCD 6、B C7、ABCD
8、AC 9、BCD 10、AC 11、ABD 12、ABCD 13、ABCD 14、AB
三、 判断改错题:
1、× 二维空间
2、× 瓷器
3、× 不求形似求神似
4、× 黄筌
5、× 佛罗伦萨
6、× 现代主义美术
四、 简答题:
1、答:花鸟的自然属性与人类情感表现审美有密切的联系,花鸟画具有传神写照
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寄托的深邃意境。如宋代画家文同赞美竹子具有“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人格化品格,他笔下的墨竹是弯转节劲的迂竹,象征他屡遭贬官坎坷不平生活经历和刚正不阿“素节凛凛欺霜秋”的节操,赋予了自然物象人格化审美理想和意境。
2、答:
(1)、中国山水画有平远、高远、深远三种透视方法。
(2)、平远法的审美特点:。自近山而望远山,景物辽阔;高远法的审美特点:自山下而仰山巅,上突危峰下瞰穷谷坡岸水际之章法,给人以气势磅礴伟岸崇高之感;深远法的审美特点:自山前而窥山后,景象宏伟壮观。
(3)、这三种方法可以混合运用,如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就是这三种透视方法的混合。
3、答:印象主义画家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并根据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物体在外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变换。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表现真实的视网膜印象,用最少的笔触表现出对象的显著特征,使瞬间印象成为永恒。新印象主义完全抛弃了线与线性透视,它造成的结果是让观众的眼睛充当调色盘,每种色彩借助它周围色彩的关系而获得它的色调。后印象主义的画家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主观感情对事物的再创造,在手法上追求表现性的笔触,用色彩描绘物体的体积感、量感以及绘画的装饰性和造型性。
★ 美术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美术教师考试试题
★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 音乐教师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四年级试题及答案
★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 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 课外阅读试题及其答案
★ 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
2.美术鉴赏答案 篇二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再创造活动,美术素质
在今年中央电视台举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上, 余秋雨先生对艺术素质考核的点评成为一大看点, 每每看到他无奈的表情和听到他说“你这样回答我就有点着急了, 这个中学课上都讲过。”难倒选手的多是美术和文学方面的考题, 虽然选手都是音乐专业的, 和这些知识接触不多, 但是考题都是基础知识题, 我们这些做基础教育老师的也该着急了。
美术鉴赏教学在我国各类美术院校体系中日益受到重视, 新课程体系下中小学美术材料中鉴赏部分的比例也在加大, 并且内容丰富, 更有系统性。鉴赏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认识美术这门学科的钥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不再是简单的解释和用有趣故事的讲授或是理顺历史脉络, 而是更深层地把握作品特征和价值, 使学生获得理性的认知。学生通过美术鉴赏学习可以了解有关美术的各方面知识, 并在对作品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中获得审美教育, 提高了学习兴趣, 为以后的个人成长和职业需要打下良好基础。所以, 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正确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 做到新课程教学新要求, 全面提高学生美术素质。这里, 我想就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美术作品的鉴赏教学不是对作品涵义简单陈述、复制, 而是一种自发的再创造过程;是引导学生面对美术作品开展积极主动的再创造活动;是一种与个人主观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的再认识活动。更具体地说是认识作品, 掌握作品的创作意图, 理解作者表达的信息, 对作品进行理解分析, 受到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过程。传统美术鉴赏教学是教师满堂灌式地讲解, 像构图, 色彩, 作者生活、背景和小故事等介绍, 最终多是教师自己在鉴赏给学生谈感受。而学生在条件不足 (无图片资料) 的情况下无法感受作品。就是有图片, 但美术种类很多, 像笔触、笔墨、线条、色彩, 刀法等众多的艺术语言, 学生在没有接触或很少接触的情况下, 是很难理解其中味儿的。他们只能在以后看书时见到类似老师所讲的一种“权威性”解释。这样就会抹煞作品提供的多种微妙信息, 也会压抑每个学生在鉴赏活动中主观因素的发挥。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性是正确实施美术鉴赏时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让学生上课时以作品本身为主, 提出自己感兴趣, 记忆深刻的画面, 或把有问题作品指出来, 在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逐个说明, 或与学生共同讨论, 教师往正确的认识思路上去引导。这样, 虽然教师讲话不是很多, 但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也不会把美术鉴赏的“美术性”变成“文学性”。最出色的教师并不是将自己的所知倾襄相授, 也不是滴水不漏, 而是凭着一个园丁的智慧, 观察判断, 既给学生思维空间, 让学生大胆提问、讨论, 提高创新能力, 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解答。
从认识上来说, 艺术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复杂的, 它要求对人的想象力、感受力进行训练和培养。但为了更好地实现鉴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 让学生在视觉作用下产生丰富的想象力, 更深层地体味作品某种深刻的内在意蕴和感染力, 仅仅针对作品讲作品, 就画论画, 是很难达到目的的。例如, 在鉴赏西班牙画家戈雅的《1808年5月3日的大屠杀》, 单看这幅画也可以体会人民的愤怒和侵略者的疯狂, 画面色彩对比强烈, 矛盾冲突激烈。但是如果把类似的一幅莫奈画的《枪毙马克希莫连皇帝》, 内容和构图都相似的画面, 比较着去鉴赏这两幅作品, 那么, 戈雅的画面表现的暴力与反暴力的强烈矛盾冲突印象深刻, 画面的色彩和整体气氛是不言而喻的, 鉴赏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人们不能无视视觉的首要作用, 但是如果鉴赏者对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历史有所了解, 那么同样的形象就会有更无限丰富的内涵, 对美术中的现象也就会感到是合理的、自然的。比如, 讲印象派绘画的画面色彩和视觉感觉这个问题, 学生从古典绘画过渡到印象派艺术上很难理解, 而老师如果说明印象产生的时间及当时工业技术的发展, 照相技术的产生, 光谱分辨色的技术发现和快节奏的生产方式是形成印象派绘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学生就很容易认识到类似照相的古典主义绘画被照相技术取代, 新的视觉感受必然产生, 科学又为绘画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生产力发展人们对艺术品需求量增加, 人们对古典艺术的长时间观察而感到视觉疲劳, 对新的视觉感受的画面有所追求, 而印象派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并形成气候, 并逐步推动色彩绘画的发展。学生对印象派绘画艺术也就理解了, 同时画面内容, 历史背景的介绍也是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的过程。
在现代日本初中美术教育的内容中, 有关鉴赏活动教学, 是课上提出有争议的临摹鉴赏, 其中有一重要环节就是先分析后临摹, 对画面的构成, 色彩、形象造型、表现方法、主题表达进行分析, 掌握各种构图的方法, 黄金律在形式上产生的效果等这些“神秘”的东西, 然后自由临摹, 在临摹中发现很多重要东西, 特别是各种绘画语言, 可谓是“百看不如一临”。这种感性和理性的交替进行鉴赏教学促进了学生与作品更高层次上的交流。这种鉴赏学习虽然在我国现阶段教学中难以实施, 但是, 我想绘画教学的很强示范性, 鉴赏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把理论、技法学习融入鉴赏教学, 不把鉴赏独立化, 老师常把名画挂在学生面前讲解技法, 让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鉴赏成为一体。中小学阶段由于升学压力, 很少甚至根本没接触美术, 在鉴赏时对每幅作品更不可能去临摹, 在上鉴赏课中讲到某种美术类型, 学生往往如堕雾中。老师要做到能意会, 善言传, 可身教, 学生也在这一过程中既对作品的“神秘“不会感到不可理解, 也对老师感到由衷佩服, 可谓“亲其师, 信其道”,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对美术作品的领悟力, 为鉴赏其它艺术门类提供一种感觉, 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观念的更新, 方式方法新颖, 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条件, 但这些观念的具体体现, 新颖的方法能取得实效, 较好的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电化教学手法多样, 知识容量大, 有很强吸引力, 它容易把图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 特别是多媒体电脑教学, 利用Authorware或Powerpoint等简单的电化教育手段就可以实现简单的文字音像编辑, 再结合photo shop进行图像处理, 在课堂上随时都可以实现, 图象大小处理及整体与局部的互换, 或进行模糊处理, 实现离开形象而作画面色彩构成分析等处理, 再配适当的音乐, 学生思维很容易进入老师所设计的鉴赏氛围中。再作简单的动画切换, 增强现场感, 丰富画面表达形式, 还有和教材配套的课件使用效果会更好, 学生在这种很轻松、愉快有趣的环境中就可以自由地想象, 打开他们的思维空间, 美术鉴赏的学习就会通过这些现代手段取代原来的幻灯、投影, 这些疲惫单一的鉴赏模式而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富有吸引力。但是手段毕竟是手段, 而且是辅助性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要靠教师来统一协调, 教师随机教学同样是一门艺术, 要特别留意, 学生对画面的转换的反映, 要适时启发, 并用先知者的智慧, 提出讨论的知识点, 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决不能作机械放映师, 形成冷漠的人机对话式教学。
美术鉴赏历来就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程结构下的美术教材中鉴赏内容分配很全面。现代美术教育不仅仅限于培养艺术家, 而且在于培养有审美鉴赏力的民众, 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目标的实现, 正确的鉴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它可以使美术作品在社会中获得价值和生命;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美术知识,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美术修养、审美能力, 社会知识和观察力、理解力;有助于学生为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3.“美术鉴赏”教学小议 篇三
学生中经常有发一些网络上的图片给我看,问我怎么样。这些图片多是一些电脑制图,不提图片立意、构图、形象、色彩等细节,画面整体效果就十分不理想,但他们总是因为先受了打动,觉得好看才来问我的。
这让我想到一句老话:“意深者动深人,意浅者动浅人”。也许不大贴切,也非妄断人深浅,但道理大概是这样:正是因为没有见过真正好的作品,或者说接触和见识真正好的作品还不够多,导致对美术作品鉴赏方面的体验不够丰富,所以接触到在任一角度稍稍满足自身审美偏好的形式或内容就很“受用”,认为特别好。
我在美术鉴赏方面的建议从来都是“要看就看最好的”。这是提高眼界和欣赏水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比如我们学绘画时候,要临摹写意花鸟作品,就应该直接临摹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师的作品,哪怕从小品里选简单的入手,绝对比选择速成类出版物进行临摹的长远效果好。大师们的文化积淀,长期创作,各种情感和经验都透过笔头渗透到了作品的角角落落,从立意到构图、笔墨用线、敷彩设色等都见真功夫,临摹他们的作品,就像找到了这一方面最好的老师。当然在临摹绘画作品中渐渐可能会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而对于鉴赏方面则不必担心,眼界和欣赏水平当然是越广越高的好。
在拓宽眼界提高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道路上,“介绍者”——教师、“鉴赏者”——学生须共同努力。
首先我们从鉴赏者角度出发,第一,重在积累,积淀。要先多见识人类审美经验中业已认可的经典美术作品,并清楚其之所以成为经典的缘由。跟从“最好的老师”积累下的审美经验是良好基础。其二,要多了解当代的艺术创作环境,多元的情感与风格,提炼真正符合时代的审美意识。其三,即是最“虚无缥缈”却至关重要的: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这有助于我们分辨出“真正的艺术作品”从而选“对”审美对象。
作为“搭建平台”将非美术专业学生们的眼光引向真正艺术殿堂的教师应在教学中首先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不论学什么都会事半功倍。
我们先要了解学生本身学习的专业及知识结构,对美术方面的认知水平,再调整和制定教学方案。这里我主要想谈谈普遍影响当代大学生注意力与兴趣的网络资源。现在的大学生早已适应了所谓“快图文化”,集中注意力比较需要直观刺激。教师上课时课件上再多详细的文字,教师本身再生动的讲解,都不及一张图片、一段视频更“吸睛”。与其抱怨不如顺应这样的变化,合理地筛选、整合与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这也正好切合我们在美术鉴赏课,甚至整个艺术鉴赏普及中的目的,要学生更多直观地见识到艺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原作真品是极难接触到的,最方便快捷的资源便是网络。
我在教学实践中将展现艺术作品创作过程的视频资料插入到课堂中效果很好,学生对艺术家实际创作中的“匠心独运”以及“精湛技艺”都惊叹不已。这样不仅了解了某项艺术门类,还能够了解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构思与制作过程和一部分创作背景,使学生鉴赏的角度不再局限于作品本身,懂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应流于表面,更要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并结合欣赏者自身的情感来进行。
我在筛选工艺美术方面的视频资料时发现相对来讲比较有深度而趣味化的资料多来源于国外,特别是日本制作的工作室录影或综艺节目质量相当高。而我国国内针对此类工艺的视频资料更多是类似科教风格的,没有人文内涵,甚至是为乡村致富的“农广天地”类型。社会大众对艺术的重视程度差别导致了这样的差异——日本可将工艺美术制作搬上作为大众娱乐功用的综艺节目荧屏,而国内连专业工作室的创作图像资料都很少有拍摄,大众接触不到。我们作为提供认识平台的教师,有责任将质量高的资料提供给学生,不但筛选海量的网络资源,还要深入到各专业高校、工作室收集大量直观资料,确保非专业的学生、大众,通过我们接触到的美术作品及相关内容是真正高水平的。
另外更起到潜移默化作用,更值得我们重视和利用的是网络文化衍生出的关于艺术的“新”文化资料。
我举近年比较典型的两个例子:“小顾聊绘画”与“民国画事”,两者都分别有新浪微博账号与微信公共账号,前者在网络上获得成功后还出版了图书。我关注它们是看到“小顾聊绘画”为西方一些不同时期的绘画大师虚拟出一个共同的微信群,“民国画事”则为民国时期国内绘画、文艺界的大师和名人虚拟了微信朋友圈,均用诙谐、调侃和一些时下流行的语言,结合图片将所有人物有机关联起来。前者将诸如梵高、莫奈、德迦、雷诺阿、克里姆特、卡拉瓦乔、毕加索等等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大师的性格、生活、绘画语言风格生动揭示在我们面前,最终甚至调侃了少年希特勒追求艺术道路未果的往事。后者则将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李叔同、溥心畬、潘玉良、刘海粟、吴湖帆、方绍麐、张大千等等民国时期书画界名流的生活轶事、师承关系、绘画风格以幽默风趣的图文形式展现出来。两者都令人耳目一新,我们这些从事美术专业相关教学工作的人,从未想过原来美术史还可以这样讲出来。对于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深度适中,形式更轻松活泼,语言更具时代感,显然比听单纯枯燥的美术史更有兴趣。我在课堂中引入了这些图文,学生会先被形式、语言吸引,经过我讲解相关专业知识之后,再看,笑声连连。对于这些资料,讲解是必要的,因为使用它们的目的就是引出相关知识,并且有些内容属作者为连贯上下杜撰,也要说明,以免学生断章取义或误解。
提起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是为了好的教学效果,为他们开阔眼界、积累积淀美术相关素养的前提。我们也不能一味以兴趣为中心将“前菜”当成了“主菜”。对传统的、当代的,各种来源的资料进行认真筛选,将真正的美术作品及文化普及给当代大学生是我们的责任。
4.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的区别 篇四
什么是美术鉴赏?
是被动接受和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所谓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系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美术鉴赏的对象是美术作品;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和评价;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美的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鉴”,就是甄别、归类、分析、判断,具体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手段或方法、语言形式和内容等直接呈现给我们的东西,以及美术作品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相关知识。
“赏”,就是欣赏,接受者把鉴别美术作品所获得的感受、体验、联想等与自己的审美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审美判断和审美评价。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基础,而鉴赏者的个人的创造性参与则是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1美术欣赏与美术鉴赏的区别?
“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5.美术鉴赏范文 篇五
今晚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美术系画展。面对琳琅满目的美术作品,我只能挑选一些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作品进行鉴赏。
《小女孩》中的画面描绘了一个面带笑容,身着色彩鲜艳的和服,右手上有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发小女孩。画中背景虽然色彩浅淡,且有大面积空白,但饱满的构图仍使画面显得完整充实。这样的构思主次有分,能使作者的主题更加突出,清晰明了。这幅画最成功的一点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把人物的神情描绘的如此真实自然。观看者看了小女孩那天真无暇,甜美的笑容,自己也会不由自主地露出微笑。而且鲜艳的色彩,绘画的高雅同样是观看者的视觉享受。
其中一幅画描绘出了两个现代女子神情各异,但都望着地上,陷入遐想沉思中的情景。从画中可以看出,作者很注重人物眼神刻画,以及会利用画笔表达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作者把两个女子的面无表情的坐在那里的情景描绘的如此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同时作者营造出一种美好境界,引发了观看者的想象联想。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两个女子表情呆滞?是因对现状的无奈,还是因为对未来的迷茫。
还有一幅画以连绵不断的高耸的大山做背景,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的手上拿着锄头,旁边放着一个装满草的竹筐,还有一个比她还小的小男孩。小女孩用坚定的眼神望着远方。作者用有力的线条勾勒出小女孩的形象,写形传神。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身处深山的小女孩并没有被周围恶劣的环境所打败,她依然对未来充满希冀,依然憧憬未来。这幅画让我们观看者一股奋发向上的力量。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能失去对 未来的信心,勇往直前!
6.美术鉴赏 - 副本 篇六
本学期选修了美术鉴赏这门课程,没想到要交一篇美术作品鉴赏的论文,但是以我现在我水平,鉴赏一幅美术作品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恰巧前几天看了一部唐伯虎的电影,因此,我的这篇论文是介绍唐伯虎所属的明代吴派名画家。
苏州地区在明代初年,继元代诸画家之后,产生了更多的山水画家,他们大多在技法上和风格上追随着元代的名画家。只有少数画家是追随马远、夏珪的作风的,如画《华山图》的王履和职业画师周臣。吴派的名称这时也还未成立,甚至沈周、文征明、唐寅等倾动天下的名画家出现以后,他们也不完全合乎后来所望“吴派”的标准。他们在继承董巨和元代诸家画风的同时,艺术上也深受马远、夏珪的水墨山水和赵伯驹、刘松年的青绿山水的影响。他们的长处并不拘于“南宗”绘画的范围。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长洲人。文征明,原名璧,以字行。更字征仲,号衡山,长洲人。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人。都是士大夫的身份,能诗善画,这是和浙派之为职业的画家很大的不同。他们本来有得取功名爵禄的条件。但却一生闲居,从事“诗画酒娱”的生活。文征明曾一度入京作官,最后得了不愉快的结果回来。唐寅中了解元,也没有得到腾达的机会。他们都是对于厕身明代中叶以后官僚政治的勾心斗角的腐朽生活中深深感到自己的无所作为,而怀着退避的心情,安于自己恬淡闲静的生活他们的善良的懦弱的生活感情,有别于同一时期另一些地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并且在对比之下应该认为是高尚的;他们的山水画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态度,也反映了他们的美学观点,而都是为那一时代的历史条件所制约。他们的山水画和短诗,虽取材狭窄,但都表现出一定的情绪和真实的感受。沈、文、唐及其他成化嘉靖年间的“吴派”画家,人数已经很多。所表现出来的共同特点,主要的有二:一是在出身上大多为士大夫,一是在艺术上都重视画面的笔墨效果,所谓“气韵神采”,并追求着一种被认为风流蕴藉的风格。这一时期的以“吴派”为代表的文人画把艺术风格的表现当作绘画艺术的重要的目的,而相应地对于艺术反映生活的职能有一定程度的轻视。他们在用墨的干湿浓淡,运笔的轻重缓急等技术上获得很多经验。
他们艺术的范围有很大的局限性。这首先表现在题材的狭窄。除了少量的花卉以外,一般地都是一些习见的山和树,取景角度和在绝大多数的作品中是互相重复、类似的。其次也表现在作品中体现的思想感情的贫乏,一贯地是重复前代山水画家和诗人已经发现的诗意和情调。这些感受虽可能是他们自己真正有的,然而不是完全新鲜的。他们的艺术思维的局限性也表现在艺术手段和方法的单调。景物的选取和构图技巧一直陷在传统范围中。但是,沈、文、唐等人的一些长处也有被他们以后的吴派画家所加以发扬的。例如为争取表达富有诗意的主题所作的努力和水墨花鸟画的创造。
沈、文、唐诸人的作品中都有意地阐明一定的主题,如下列一些常见的作品;文征明的《江南春图》,唐寅的《风木图》,周臣的《北溟图》都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在这一方面尽了更大的努力的,例如文征明的侄子文伯仁和明末的一位画家李士达,都因为加强了笔墨的造型能力和善于运用传统的构图技巧而有新的成就,他们的成绩显著地代表着吴派山水画中现实的倾向。文伯仁的《四万图》为万壑松风、万竿烟雨、万顷晴波、万山风雪等四种情景,创造了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其他画家有些结构紧凑的小幅也有动人的效果。
7.谈谈美术鉴赏教学方式 篇七
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通过对教材整体结构的了解, 在第一单元 (主要是介绍美术鉴赏学习的方法、美术作品的特征) 授课时, 我选择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要有一定语言驾驭能力, 教师要在宏观的角度中聚焦到一个点, 然后展开, 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实在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再则, 要学习美术技法和内容有机结合。在讲授过程中, 可以通过讲述与提问、讨论与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中来, 讲述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 把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 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样能使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当小老师
课本的第二单元是介绍中西美术作品的比较, 这一部分每课内容结构基本相同, 通过对比也容易掌握知识内容, 可以尝试学生当小老师的授课方式, 让学生做小老师, 不是放任自流, 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具有明确学习任务的学习策略。例如:需要我们对教学任务事先做一个合理的规划, 列出几大块内容, 让学生来选择、事先准备, 通过中西对比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熟悉内容过程最好是小组式, 这样, 不仅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而且, 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搜集资料、熟悉教材内容。在上课过程中, 不一定只让学生在台上讲, 可以由小组讨论、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 方式灵活。还有, 在上课过程中需要老师时时关注, 关键时候做合理地引导。
三、感受教学法的应用
第三单元是一个纵向的比较, 如:古希腊、罗马美术与文艺复兴美术、后印象主义以及西方现代美术。由于在这几课中, 有很多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需要大家了解, 在教学中, 我注重感受教学法的应用。先让同学们自己感受不同时期或不同派别作品的特征。感受作品这一环节不可缺少, 但是只有学生自己的感受, 恐怕他们未必都能够真正理解作品, 所以还需要老师进行引导。例如在讲“意象主义和抽象主义”的作品时, 只是看画面, 学生很难理解作品真正的内涵, 所以就需要老师对该作品所属的流派、作者等一一介绍, 当然为了先让同学们感受, 可以借助各种手段, 如:简短视频介绍、配相同时期或相关的音乐。
四、利用多媒体, 收集资料, 在网络中鉴赏美术
对于现代生活中的设计、现代建筑的多样风格等内容, 更适合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和学习。现在的教学基本上都通过多媒体来完成, 而美术鉴赏教学更加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教师喜欢上网收集教学资料, 现代的学生也喜欢上网, 并成为一种现代的学习方法。通过上网查询, 可以对作品进行巩固、拓展延伸。
五、在实践中鉴赏美术
在美术鉴赏课中一般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 教学手段主要是看图片, 然后就是学生发言, 手段的单一性不仅令学生感到乏味, 教师也觉得疲惫, 学过的东西很快就忘记了。“几分钟尝试”活动就是针对纯理论知识学习的弊端而设的, 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和可能的尝试, 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教师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应具有较大的宽容性, 比如在讲授《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时, 可要求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自己设计一个器皿造型及装饰图案, 即让学生动手“画一画”, 几分钟后通过实物投影放大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并与众人分享。这类作业要求在设计时目标明确, 作业长宽六厘米左右, 便于完成, 作画工具简单, 这样的教学活动效果显著。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被展示出来时, 都非常激动, 有成就感, 同时增加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
8.谈谈美术鉴赏教学方式 篇八
关键词:美术鉴赏 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
长期以来,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是绝对的权威。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思维活动纳入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轨道之中。新课程则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实践中学习。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一、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通过对教材整体结构的了解,在第一单元(主要是介绍美术鉴赏学习的方法、美术作品的特征)授课时,我选择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要有一定语言驾驭能力,教师要在宏观的角度中聚焦到一个点,然后展开,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实在的。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再则,要学习美术技法和内容有机结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通过讲述与提问、讨论与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中来,讲述中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把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样能使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效果。
二、让学生当小老师
课本的第二单元是介绍中西美术作品的比较,这一部分每课内容结构基本相同,通过对比也容易掌握知识内容,可以尝试学生当小老师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做小老师,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具有明确学习任务的学习策略。例如:需要我们对教学任务事先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列出几大块内容,让学生来选择、事先准备,通过中西对比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学生熟悉内容过程最好是小组式,这样,不仅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而且,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搜集资料、熟悉教材内容。在上课过程中,不一定只让学生在台上讲,可以由小组讨论、交流和展示学习成果,方式灵活。还有,在上课过程中需要老师时时关注,关键时候做合理地引导。
三、感受教学法的应用
第三单元是一个纵向的比较,如:古希腊、罗马美术与文艺复兴美术、后印象主义以及西方现代美术。由于在这几课中,有很多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需要大家了解,在教学中,我注重感受教学法的应用。先让同学们自己感受不同时期或不同派别作品的特征。感受作品这一环节不可缺少,但是只有学生自己的感受,恐怕他们未必都能够真正理解作品,所以还需要老师进行引导。例如在讲“意象主义和抽象主义”的作品时,只是看画面,学生很难理解作品真正的内涵,所以就需要老师对该作品所属的流派、作者等一一介绍,当然为了先让同学们感受,可以借助各种手段,如:简短视频介绍、配相同时期或相关的音乐。
四、利用多媒体,收集资料,在网络中鉴赏美术
对于现代生活中的设计、现代建筑的多样风格等内容,更适合学生通过网络去了解和学习。现在的教学基本上都通过多媒体来完成,而美术鉴赏教学更加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教师喜欢上网收集教学资料,现代的学生也喜欢上网,并成为一种现代的学习方法。通过上网查询,可以对作品进行巩固、拓展延伸。
五、在实践中鉴赏美术
在美术鉴赏课中一般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教学手段主要是看图片,然后就是学生发言,手段的单一性不仅令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觉得疲惫,学过的东西很快就忘记了。“几分钟尝试”活动就是针对纯理论知识学习的弊端而设的,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和可能的尝试,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教师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应具有较大的宽容性,比如在讲授《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自己设计一个器皿造型及装饰图案,即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几分钟后通过实物投影放大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并与众人分享。这类作业要求在设计时目标明确,作业长宽六厘米左右,便于完成,作画工具简单,这样的教学活动效果显著。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被展示出来时,都非常激动,有成就感,同时增加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
【美术鉴赏答案】推荐阅读:
美术鉴赏1209-10
大学生美术鉴赏07-13
美术鉴赏第七课07-17
高中美术鉴赏课论文08-24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设计07-10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11-18
中外美术鉴赏的心得体会07-03
高中美术_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教案_湘教版08-06
尔雅舞蹈鉴赏答案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