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学论文

2024-09-10

医学科学论文(精选8篇)

1.医学科学论文 篇一

医学不是科学

首先我方先开门见山对辩题中的词义进行界定:

定义 医学:不仅是预防、治疗、处理疾病的一种科学,更是一门人学,哲学,社会学,医学不仅需要才智与技术、经验与感悟,更需要博爱与奉献、敬畏与悲悯。医生不是治疗疾病的机器,是一个有人性和温情的人,病人更不是病,而是有着自己的全部生活经历和心理体验的活生生的个人,医学是一个人和人之间的带着温情、尊严和敬畏的交往!

科学: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陈述、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科学知识具有普遍性。科学方法具有客观性,科学理论具有严谨性。科学理论在逻辑上不能自相矛盾,否则就不是科学。

诺贝尔颁奖委员会对“科学”的属性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科学性(特别的学术禀性与方法类型),一层是科学化(发展的向度与路径)。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补充:

分类 医学:当代主要形成了东方医学(包括中医,藏医、蒙医等)和西方医学(即西医),以及融合又形成了第三种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

科学: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两类。

起源:前科学时代的医学不一定是科学的医学,比如说传统的中医、古希腊的医学、阿拉伯的医学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因为医学的起源:①人类本能救护以及在寻找食物时发现食物具有治病作用;②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先古人类通过砭石、骨针治疗疾病的经验。并发现活动肢体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③医、巫的合与分。“古埃及医师运用念咒、画符和草药治病,前二者就是巫医。

本质 医学:医疗活动本质上是一次消费过程,是人文关怀,是一项金钱与技术、情感的交换与交流,不能忽视人性、情感、尊严等人文因素,同样也不能忽视市场法则。

科学:科学的本质是以逻辑工具去论证假说和设想的合理性。当然也可以说,是以逻辑工具去论证偏见的合理性。

目的 医学:医学成功的标准是获得了疗效。

科学:科学成功的标准是获得真理。

人性总是高于、先于工具理性的,这是医学的大前提。

卫生部长陈竺说:医学是科技与人文的交集,也就是说医学既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具有人文学的属性。

从中医学医学模式:人体——自然——社会心理(天人一体现)到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 社会,都在强调主体、主体的心里和所在环境

医学不只是科学,更是人学,医生所面对的是整体的人,应该确立以患者生活为中心的治疗目标。病人不是病,而是人,是有着自己的全部生活经历和心理体验的活生生的个人。一个医生只有当他自己不是一架医疗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着广泛兴趣和活泼感受的人,不把病人当做疾病,而是当做完整的人来对待。

医学不仅仅具有科学性,还具人文性、社会性等。同样,它的演进也不仅仅只是单一科学化的路径,还有人文化、社会化等路径,也就是说医学的发展包含了社会性和人文性。

科学的目的是求真,求真的过程是不断纠错,不断克服谬误的过程,于是“真理和谬误”构成一对哲学范畴,科学家就在“真理和谬误”之间摇荡,揭示自然律的“是”与“非”,但是医学除了在“真理与谬误”之间求索之外,还试图在“真理和苦难”之间建立一种新的职业范畴。

科学的医学是指科学化的医学。科学成功的标准是获得真理,医学成功的标准是获得了疗效。人性总是高于、先于工具理性的,这是医学的大前提。

《希伯格拉底文集》一共有72篇,他讲了两个主题,一个主题是德行。一个主题是技艺,技术和艺术。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它本质上是人学,医学的学识养成既需要才智与能、经验与感悟,又需要博爱与奉献、敬畏与悲悯。

在西方,科学与数学、医学是并列的学科,尽管一些医学的基础学科可以归于科学的范畴,至今诺贝尔奖项还是将科学范畴的生理学与医学并列。

医疗活动本质上是一次消费过程,是一项金钱与技术、情感的交换与交流,不能忽视人性、情感、尊严等人文因素,同样也不能忽视市场法则。

中医学的方法主要是哲学的、个性顿悟的、类比的、生活与临床体验的,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从个体的经验开始,以经验作为判别和理解一切事物真伪、价值的标准。如果讲类型意义的话,中医是科学精神与人文方法的结合体。认清这一点既有利于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医,也有利于保持与挖掘中医独特的思想精华。

医学是人学,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生物科学。研究也好,临床也好,教学也好,都是人为本的。美国临床医学之父的奥斯勒医生,他大力推行床边教学,强调临床医学教育的三部曲“由病人开始,自病人引申,于病人完成”,他坚持认为“一位医生绝不只是在治疗一种疾病,而是在医治一个独一无二的人,一个活生生、有感情、正为疾病所苦的人”。毫无节制地强调技术,很容易忽视医学的人性关怀和悲悯。

就诊的过程不是关注疾病,关注疾病带来的表现,而核心是痛与苦的人。医学从来就不曾是一门纯粹的科学蔼是包容人类社会各种价值观的综合体,本质上是一门人学。它穿透周与科技、道德生活与商业运作、世俗关注与终极关怀的各个层面,期着人性、知性、理性的深刻关系。

在利益和贪婪、冷漠的共同鞭击下,医学将最终丧失人性。医学一旦丧失人性十分可怕的,如盈利性安乐死、商业性代理母亲、高价医疗手的滥用(滥查无辜、滥治无恙),以及胎儿实验、器官买卖,以及本世纪最骇人听闻的两大案是日军731细菌部队在中国东北与德国纳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残暴人体试验。

医学这门学科很特别,始终具有二重性。它是运用医学知识、技术来解决人的问题,它包括技术要素和人道要素两个方面。由于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引入医学,现代医学中的技术因素大大地膨胀起来,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好。但由于人道要素在新的社会转型中没能得到相应的改善,于是出现了失衡的状态,原本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人与金钱的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出现了过分商业化、过分技术化的倾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道德沦丧”与“技术崇拜”。一方面科学发展不充分,伪科学盛行,一方面科学崇拜,认为科学是万能的钥匙;一方面技术相对落后,一方面技术至上,适宜技术被忽视,高技术被滥用。

医学科学本质上是一门手脑并施的艺术,不仅有知识通道,还有理解的通道、智慧的通道,有操作过程的快乐。中国医学传统也追求“大医医国,中医医人,小医医病”的升华。20世纪的医学一只脚刚迈出半巫半医的丛林,另一只脚又跨入科学主义与技术崇拜的迷误。其实在19世纪以前,医学的人文要素得到了相当的尊重与肯定,中国医学本属于“仁术”,仁爱、生生、恻隐之心与遣方用药同样重要。相形之下,科学的医学还十分年轻,前科学的

医学时代便是由人文主义的医学传统占据着。从这个意义上看,医学似乎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而是包含人类社会各种价值观和生命观的综合性学科,本质上是一门人学。但是,这种价值多元性与人学本质在今天很容易被遮蔽而发生迷失,这是值得医学界警惕的。临床医生每天繁忙应诊,所见最多的就是病人的脸,无论中医的“望闻问切,还是现代医学的“视触叩听”,临床诊察都是从观察人手的,而观察的重点就是病人的面部,包括色泽、征象与表情,许多疾病和患者会呈现出特殊的面容,为临床诊断提供独有的依据,如二尖瓣面容,满月脸,唐氏综合征的特殊面容等等

《柳叶刀译丛》之一的《最年轻的科学》的作者,当代美国医学的一位智者刘易斯*托马斯,生命是物质的高级运动形式,人更是生命中有灵性的一群,是生灵,不能简单地降低为生物,不要轻易地去干涉,对于生命与生灵,没有我们的干预,它们会更幸运、更自在。

综上所述,我方再次强调:医学不只是科学,更是人学。医学倘若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就会失去应有的人性温度。现代科学技术引人医学后技术因素大大膨胀起来,而人道因素没能得到相应的改善和张扬,于是出现了失衡,出现了过分商业化、技术化的倾向。正是因为医学中的人文人性丧失,过分的崇尚科学,导致唯科学主义和技术崇拜的盛行,近年不断出现各种伪科学家,伪教授,伪专家。李一道长,仅仅高中学历,突然变身“李神仙”、“养生专家”、“国学大师”,张纪中及其妻樊馨蔓及演员王菲、李亚鹏夫妇都接受其治疗,并频频被电视台邀请去做节目、开讲座,引起无数人热捧,风靡一时。

张悟本,写了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在各大媒体上蹿下跳。结果只是个既没有行医资格,也没有营养师资格的下岗工人。

马悦凌,一个中专护士,被称为著名民间中医,自称以多年的亲身实践为代价,独创食疗、经络疗法,出了一本《不生病的智慧》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备受欢迎,人称“健康教母”。但从未当过医生,只是当了23年初级护士,称自己是“久病成良医”。“地瓜王子”林光常,一句话掀起红薯热,“抗癌食品第一名是熟红薯,第二名是生红薯”; 他的诸多健康理论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他的《无毒一身轻》曾风靡一时,结果也是个伪造学历的骗子,忽悠癌症患者别化疗,吃他的排毒餐,因为这死了不少人。

还有中里巴人,杨奕,刘太医等伪专家多不胜数,而且这种现象将源源不断的出现,这些事实说明,医德的堕落、人文关怀的缺失对以造福人类为目的的现代医学来说是多么可怕。人们常说,出色的外科医生要有鹰一样明亮的眼睛、狼一样敏捷的手臂,但永远不要忘了身为医生还需要菩萨一样仁慈的心肠!这才是医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医学的生命之所在——人性的温度。

现代医学与生物学似乎已染上严重的“唯科学主义”、“技术崇拜”与“人文亲情萎缩”等顽症,使得它有愈加精致完善的同时也走向僵硬、苍白,逐渐失却活力和滋润,也毫无节制地吞噬着有限的卫生资源。

我们就应该一只眼盯着医学科学的发明、发现与技术进步,另一只眼关注医学活动中的正义、公正、义务、美德、仁慈、责任、同情、忠诚、自主、允许等,来重建科学的医学与人文的医学之间的平衡。

作为一名医学生,请我们时刻记住,医疗技术固然重要,但只有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性的感知,对痛苦的理解和倾听,对职业的仁心仁术,才能真正地体会作为医生的使命!

2.医学科学论文 篇二

1 内涵的诠释

1.1 医学科学素养, 是以求真、求实和推崇理性为特点, 强调医学知识和技术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 强调尊重临床客观事实、尊重医学规律、依循实证方法、遵循规范的程序, 强调临床发现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效用性, 强调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作用[1]。是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应用于实践中体现出来的行为气质。它的实质内涵是帮助人们达到客观观察、独立思考和明确判断的目的。

1.2 医学人文素养, 是以求善、求美、关注人性和关注人的情感为特点, 强调尊重患者的情感世界、尊重患者意愿、依循整体观念, 强调临床的客观感受, 重视情感, 追求医学的人性化[1]。人文素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理解和关怀, 是人对社会的一种关怀, 是人们对文明的尊重。21世纪的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医学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是等同使用的, 是医务人员经过反复认知和长期实践, 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贯穿始终, 在寻常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固有的素质和修养;是医务人员崇高精神世界的折射, 在品德、情操、思维、学识、才干、心理等多个方面都有充分反映和体现。

这种医学人文素养的内涵, 不是对过去或西方某种人文精神的复归、沿袭与照搬, 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道德风尚、当今文明世界文化道德的结合与统一。其核心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其本质是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社会公德[2]。

2 并重的统一

现在是尊重科学技术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应当是统一的。从历史发展角度看, 在对真理的追求上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是相通的。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 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和发展。科学的发展使人不断认识自我, 科学的不断进步又对人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所体现出就是人文精神。医学科学通过确凿事实得出正确的理论对一些错误、愚昧、落后的伪医学思想进行揭露和批判, 对于高科技带来的一系列伦理上的问题, 则需要人文精神中的"善和美"来弥补和克服科技中存在的盲点和局限。共同反对一种唯知识论、唯技术化, 所以二者是融汇在一起的。同时, 二者在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方式方面不同。科学求真, 人文求善;科学训练思维, 人文涵育情感;科学辨析因果, 力图解释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联系, 人文则评价得失成败, 致力于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科学强调是非对错, 人文注重好坏善恶;科学着眼于人类生活的外部环境, 而人文关心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显然, 没有科学的人文是残缺的人文, 丢失科学的基础;反之, 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 其缺少人文的内涵。绕过科学素养谈医生的人文素养, 显然缺少底蕴, 只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融通, 才会使医生理性与感性并存, 灵性与德性共存, 才会通过感性的融通和理性的判断, 理智地运用循证医学的依据进行医疗决策。这种必将穿透患者多种微妙的戒备意识, 情感交流所形成的隔膜。

3 以医学科学素养与医学人文素养交融的理念推动青年医师培养模式的转变

医学科学素养与医学人文素养是人类医学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 也是医学实践中不可缺的精神动力。如果说科学素养赋予了科学以创新的生命力, 那么, 人文素养则赋予科学以创新所必需的深厚的文化土壤和道德基础[3]。医学科学素养强调遵循医学规律、实证方法和规范的程序, 强调客观、精益求精和实用。医学人文素养依据人类社会的整体观念, 遵守仁术信条, 强调人性化、感受性、价值观, 求善、求美, 是医学科学的核心, 是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灵魂, 是以"人文精神"为导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激发青年医师尊重病人、理解病人和懂得病人。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把科学的知识融入到人文素养中, 提高医师的创新能力、观察分析解决问、表达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审美能力、伦理道德和心理平衡的综合素质, 真正服务于病人并满足病人的需要。

在医学高新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医疗实践也愈来愈依赖高心技术, 这就要求医学在应用医学新技术的同时, 要负有重要的技术责任。不仅要确保病人以较少的损失获得较大的效益, 还要体现出对病人负责, 又对整个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负责。这种技术责任与人类责任的统一, 恰恰体现了医学人文主义精神[4]。

我国医生人文素养状况不容乐观200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进行的全国抽样调查显示, 在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17大问题中, 医患关系紧张名列榜首[5]。不可否认, 年轻一代医生自身人文素养缺欠带有普遍性, 这种普遍的社会意识, 势必导致紧张的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 年轻医生也失去了在临床一线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操作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讲, 现代医学科学只有在医学人文素养的指导下, 才能摆脱医学技术主义的诱惑, 肩负起人类赋予的神圣使命。科学与人文整合融通才能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 以达到防病、治病、对人性尊重与关爱的目的, 使人类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走出了蒙昧的状态, 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促进医学科学的蓬勃发展, 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真、善、美。因为, 从人文的角度来说, 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宗旨, 科学实践也必须遵循人类社会这一最高宗旨。

古语说的好,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 以蓄其德"这里所说的"德"就包含有人文素养的意思。可以推论, 只要人们的道德高尚了, 社会风气才会好, 社会风气好了国家才能安定, 人民才能安宁, 社会才能向前发展。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 青年医师培养模式的转变, 医德医风的培养, 是职业修养的需要, 是时代的需要, 而不是专业拓展的需要。青年医师不仅应该成为社会中的知识精英, 还应该是精神精英。坚持医学科学素养和医学人文素养并重, 不仅需要医师的自省、自律和自我完善, 还需要完善合理的制度, 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艳萍, 张宗明.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交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8 (3) .

[2]王卫宪, 张贵凡, 于莉.大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3, 23 (5) .

[3]赵玮, 于眇等.现代医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思考[J].医学与哲学, 2007, 20 (6) .

[4]石少华.试论医学的科学精神与医学的人文精神[J].内江科技, 2007, (1) .

3.医学——从神殿步入科学(续) 篇三

当时的罗马在医学方面没有建立固有的体系,罗马人中虽然也有一些发展了传统医术的名医,但却远不及具有希波克拉底传统的希腊医学,不过是希腊医学的殖民地。古代罗马人的医学是魔法医学和宗教医学的混合体。发烧时向神祈祷;孕妇要向神上供;辟邪消灾的护身符也很流行。罗马人民族意识很强,排斥外国医师。—些作为奴隶或俘虏的希腊人医生在罗马的地位十分啤微。

公元前124年,一个叫做阿斯克勒底俄狄斯的希腊人来到罗马。他曾在雅典和亚历山大城深造了希腊医学。他一来到罗马就感到市民对希腊医学的反感。于是,他隐瞒了医生的身份,开设了一所雄辩术私塾堂。在罗马,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法律家都非常重视雄辩术。由于他的教授法很出色,私塾很快就兴旺起来。由此他才摘下假面具,开始了行医活动。

阿斯克勒底俄狄斯曾在罗马看到一队送葬的队伍,他看出棺材中的人是处于假死 状态,于是就拦住 队伍,大声地喊叫棺材中的人。这个假死状态的人听到喊声后真地推开棺材盖坐了起来。这件事使阿斯克勒底俄狄斯名声大振,患者纷纷云集到他的诊所来。阿斯克勒底俄狄斯不但作为一个临床家以他的才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学者。他写下了20卷的大著作,他的学说被当时其他的学者引用,只可惜这些著作没有流传下来。

与希波克拉底的液体病理学不同,阿斯克勒底俄狄斯的病理学说是以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说为基础的,被称为固体病理学。他认为万物是由原子组成的,人体是由微小的原子粒子组成,通过运动产生生理机能和精神活动。阿斯克勒底俄狄斯认为,构成人体的原子聚集起来形成很多小管,构成人体基础的就是这些管系,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摄人人体内的营养被吸收后流入这些管内,被送往全身各处,无用的东西做为尿液从管内排出体外。当体内的原子运动正常时,人就处于健康状态,运动一旦停止就要生病。这就是阿斯克勒底俄狄斯的新陈代谢的概念。

阿斯克勒底俄狄斯不像希波克拉底那样相信自然治愈力,他认为只有靠医疗才能治愈疾病。他让癫痫患者停食。给浮肿患者干燥食品,也常用散步、跑步、骑马、体操、按摩等物理疗法。阿斯克勒底俄狄斯汲取了希腊医生治疗方法的精华部分,去除了迷信和咒语部分,确立了纯粹的近代治疗法。他的门下聚集了很多优秀的弟子,在罗马形成了最有力量的医学派。

阿斯克勒底俄狄斯的高徒之一是泰米松。由于阿斯克勒底俄狄斯的理论体系广泛而复杂,很多医生不能理解。于是泰米松就简略化了师傅的理论精华。他认为病因论没有太多的必要,可以舍去。他还认为疾病的局部并不是问题所在,要看全身症状,全身症状没有了,局部的疾病也就好了。

泰米松把症状总结成三条:紧张症状;弛缓症状;混合症状。紧张症状是指人体的基本结构小管收缩处于内腔狭窄状态;弛缓症状是指与紧张症状相反的状态;混合症状是指两者并存的状态。这种诊断一到位,治疗法也就很简单了。根据这种办法,急性疾患属于紧张症状,慢性病属于弛缓症状,癫痫等属于混合症状。紧张性疾病用放血、水蛭吸血、温浴、温油涂敷、蒸汽吸人、减食、利尿、发汗、控制性欲等治疗;弛缓性疾病用冷水浴、冷气吸人、以酒或醋为药等方法治疗;混合性疾病的场合两种方法并用。泰米松的方法简单明了,有很多人追随他。

医生学者们把这一派叫做方法学派。妇科医生索拉奴斯就是属于这种学派,他确立了产科学。在罗马帝国的最盛期,罗马是世界最大的都市,活跃着很多医学派,有希波克拉底直传的独断派、亚历山大时代开始的经验派以及灵魂派,以及最有实力的方法学派,真可谓百花齐放。直到公元2世纪盖仑出现后,欧洲的医学才被统一为盖仑医学。

医王盖仑

公元129年夏天,一个健康的男孩儿诞生了。男孩儿的父亲是搞建筑的,有商人风度,数学很好,通晓天文地理,人品又很温和,很受人们的尊敬。但是,他的妻子却是个很难对付的烈马般的女人,一天到晚没完没了地吵吵,跟人顶撞是家常便饭。盖仑的父亲在妻子的怒骂声中给儿子起名为盖仑(ClaudiusGalen,)。盖仑就是风平浪静的海洋的意思。

盖仑一天天长大,成了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人们都叫他神童。父亲全力以赴地教小盖仑学习。小盖仑通晓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18岁时,父亲决心让他成为一个医生。

盖仑居住的地方自古就有祭奠神医阿斯克勒底俄斯的神殿,患者从各地聚集到这里,向神祈愿痊愈。少年盖仑常常拜访神殿,看到神官们的堕落,也看破了神殿医学的无能。盖仑开始拜访很多有名的医生,向他们请教。他满怀希望地日以继夜地学习,积劳成疾病倒后仍以自己的疾病为对象继续研究。

盖仑在20岁时父亲去世,之后他便离开故乡,效仿他崇敬的医圣希波克拉底,开始了游医之旅。艰苦的旅程持续了8年。他来到希腊的科林斯,曾经兴盛一时的希腊医学已踪影全无。他又把目标转向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令他失望的是亚历山大的医学的极盛期已结束,曾经可以自由进行的人体解剖也被禁止了,盖仑只得靠解剖猪来进行研究。这成为他的医学学说中的重大缺欠。

公元157年,盖仑回到了故乡,做了剑士学校的常任医官。他作为外科医生不仅负责治疗负伤的剑士,还潜心于剑士的培养,特别着力研究了食物疗法。公元161年,医官任期结束,年轻的盖仑满怀着功名心又向罗马出发了。经过了长长的水上旅行,他于162年春天来到了罗马。当时的罗马挤满了想大干一场的人们。既有经验派、独断派,也有方法派;既有名医,也有骗子。他们互相排斥,推崇自己,竞争功名。

盖仑在罗马城里医治好了一位名哲学家的病,由此一举成名,门前很快就云集了很多患者。不久,又治好了执政官夫人的病,使执政官对医学发生了兴趣,成了盖仑的保护者。盖仑在他的庇护下开始解剖动物,并不断地写出解剖学的书。他的名声随着著作的增多也越来越大,最后终于传到了宫廷里。盖仑在37岁时被推荐做皇帝的侍医。可就在办手续期间,盖仑突然不顾一切地逃回了家乡。这其中的原因至今无人知晓。

盖仑再次出现在故乡,成了农村医生。然而罗马却并没有忘记盖仑。罗马皇帝下了诏书,命令盖仑回罗马。公元168年底,盖仑又回到了罗马。

当时,罗马正流行瘟疫。不久, 皇帝也染上瘟疫死去。新 皇帝即位后,北方的蛮族发起了反叛,皇帝下令出兵讨伐,并让盖仑担任军医。盖仑觉得军旅生活会妨碍他的研究,拒绝了这个任命。皇帝为了挽留盖仑,请他做皇太子的侍 医,留在了罗马。30多年间,他潜心于诊疗、研究、著书、教育和论证。作为侍医他侍奉了三位皇帝,在宫廷里除了非皇帝治病以外,还要每天为皇帝调制解毒剂。盖仑晚年时,一场大火烧了他的邸宅,庞多的著书付之一炬,只剩下了手抄的副本。盖仑悲痛欲绝,于公元199年离开了人世。

盖仑不局限于哪个学派,只要有用,他都加以利用。他继承了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以其治疗法为中心,总结其后的知识。他认为研究和治疗疾病应以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为基础,创立了医学知识和生物学知识的体系。他首次在世界上进行了生理学的实验,发现静脉和心脏是连接的,周围神经源自中枢神经。他在禁止解剖人体的时代通过解剖动物和观察人体创伤器官进行研究,为解剖学、生理学和诊断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医学培训 《内科学》名解总结 篇四

(注:此名解皆为历年考试名解,由于预防专业和临床专业所修的学分不同,导致考试范围、考试重点都有些区别。总结基于第八版《内科学》,只供参考,不要押题。另外感谢提供资料以及参与总结的人员!)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P21):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P133):指由各种肺内和肺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和进而发展的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3.气道高反应性(AHR):

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如变应原、理化因素、运动、药物等呈现的高度敏感状态,表现为患者接触这些刺激因子时气道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4.持续哮喘(哮喘持续状态?):哮喘持续状态指的是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哮喘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在12小时以上。哮喘持续状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哮喘类型,而是它的病生理改变较严重,如果对其严重性估计不足或治疗措施不适当常有死亡的危险。死于哮喘的尸检资料表明,最显著的异常是肺的过度膨胀,此乃由于弥漫的气道阻塞引起空气滞留所致。

5.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

6.肺脓肿(lung

abscess):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胸部X线显示一个或多发的含气液平的空洞,如多个直径小于2cm的空洞则称为坏死性肺炎。

7.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指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8.肺性脑病

:CO2潴留可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清、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嗜睡、昏迷、抽搐和呼吸抑制等表现,这种由缺氧和CO2潴留所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样群称为肺性脑病,又称CO2麻醉。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corpulmonale):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0.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空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11.低氧血症: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含氧不足,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同龄人的正常下限,主要表现为血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衰竭可引起,表现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

12.肺源性呼吸困难: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的一种病症。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张口或端坐呼吸。

13.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的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1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sick

sinus

syndrome):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病人可在不同时间出现一种以上的心律失常,表现为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发作性眩晕、黑曚、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晕厥。

15.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求,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得新排血量维持正常,但由于异常增高的左心室充盈压,使得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肺循环淤血。后者常见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早期或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称之为舒张期心力衰竭。

16.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期伴有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升高。

17.心绞痛(angina

pectoris):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18.变异性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为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缺血性心绞痛,发作与活动无关,疼痛发生在安静时,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发作过后ST段下降,不出现病理Q波。其六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者较多。变异型心绞痛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及猝死。

19.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劳力引起心肌缺血,导致胸部及附近部位的不适,可伴心功能障碍,但没有心肌坏死。其特点为前胸阵发性的压榨性窒息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面,也可放射至右臂和两臂的外侧面或颈与下颌部,持续数分钟。

20.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指在高血压病程中发生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临床征象,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

21.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y):既高血压危象,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者,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明显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除了血压升高的绝对水平和速度外,靶器官受累程度也极为重要,在并发急性肺水肿,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肌梗死或脑血管疾病时,即使血压仅中度增加,也应视为高血压危象。

22.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因不明的心血管综合症,通常简称高血压。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3.Austin-flint杂音:心尖区闻及的柔和低调的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产生机制是①由于主动脉瓣反流,左心室血容量增多及舒张期压力增高,将二尖瓣前侧叶推起处于较高位置引起相对二尖瓣狭窄所致。②主动脉瓣反流血液与由左心房流入的血液发生冲击、混合,产生涡流,引起杂音。

24.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博,较少见的是无名动脉性电活动。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救。心脏骤停常是心脏猝死的直接原因。

25.复合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活动性溃疡,多见于男性,幽门梗阻发生率较高。其中的胃溃疡较单独的胃溃疡癌变率低。

26.球后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的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降段的初始部及乳头附近,溃疡多在后内侧壁,可穿透入胰腺。疼痛可向右上腹及背部放射。易出血,严重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胆总管引流障碍,出现梗阻性黄疸或引发急性胰腺炎。

27.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由促胃液素瘤或促胃液素细胞增生所致的综合征,临床以高胃酸分泌,血促胃液素水平升高,多发、顽固及不典型部位消化性溃疡及腹泻为特征。

28.消化性溃疡:

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

29.肠易激综合征(IBS):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临床上,根据排便特点和粪便的性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

3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

31.肝硬化(P419):有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

32.肝肾综合征(P424):患者肾脏无实质性病变,由于严重的门静脉高压,内脏高动力循环使体循环血流量明显减少,多种扩管物质不能被肝脏灭活,引起体循环血管床扩张,肾血流量尤其是肾皮质灌注不足出现肾衰竭。临床表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

33.门静脉高压(P437):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时,则引起静脉系统压力增高。临床表现有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和腹水等。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称为门静脉高压症。

34.小肝癌(P429):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留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其中结节直径小于5cm称为小肝癌

35.肝性脑病(P434):由严重的肝病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临床表现轻者可仅有轻微的智力减退,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36.亚临床性肝性脑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病人,这些病人临床上没有肝性脑病的症状表现,且大多数患者代偿良好,甚至可以照常工作,常规的临床检查难下诊断,但经定量的神经心理操作测试,或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发现许多病人结果异常,从而提示存在亚临床肝性脑病。

37.上消化道出血(P452):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38.肾炎综合征(P461):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点的综合症。按起病急缓和转归,分为急性肾炎综合症、急进行肾炎综合症和慢性肾炎综合症。

39.肾病综合症(P461):各种原因所致的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L),明显水肿和(或)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症。

40.蛋白尿(P467):当尿蛋白超过150mg/d,尿蛋白定性为阳性,称为蛋白尿。

41.急性肾炎综合症(P472):以突起的血尿、蛋白尿、少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为表现,其中血尿为必备。

42.隐匿性肾小球肾炎(P475):又称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指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而只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43.无症状细菌尿(P498):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任何尿路感染的症状,可由症状性尿感演变而来或无急性尿路感染病史。

44.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IA,P503):是由于各种病因所致的肾脏酸化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主要表现为:①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②电解质紊乱;③骨病;④尿路症状。

45.多尿(P520):指在不使用利尿剂的情况下,24h尿量大于2500ml称为多尿。

46.慢性肾衰竭(P524):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以①代谢产物潴溜;②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③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47.细胞外铁:观察骨髓小粒中贮存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的铁(在幼红细胞之外的铁)。阳性反应为骨髓小粒上见到的呈浅蓝绿色均匀的无形物质,或呈蓝色或深蓝色的小珠状、粗颗粒状或蓝黑色的小块物质,按阳性反应的强度分为5级:

“—”

骨髓小粒无蓝色显现(提示骨髓贮存铁缺乏)。

“1+”

有少量铁颗粒,或偶见少量铁小珠。

“2+”

有较多的铁颗粒和铁小珠。

“3+”

有很多铁颗粒、小珠和少数蓝黑色小块。

“4+”

有极多的铁颗粒和小珠,并有很多密集成堆的小块。

48.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49.缺铁性贫血:Fe供、需失衡,贮存的Fe耗尽,RBC内的Fe缺乏,引起IDA。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低贫&

其他异常。

50.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51.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溶血(hemolysis)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骨髓具有正常造血6~8倍的代偿能力,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即为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溶血发生而骨髓能够代偿时,可无贫血,称为溶血状态。

52.中性粒细胞减少: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减少

成人:<2.0×109/L;

儿童(>10y):<1.8×109/L;儿童(<10y):<1.5×109/L;

当<0.5×109/L

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53.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54.类白血病反应:类白血病反应是某种因素刺激机体的造血组织而引起的某种细胞增多或左移反应,似白血病现象。其分型较多,包括粒细胞型、红白血病型、浆细胞型以及混合细胞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型最多见。本病最多见于某些细菌和病毒的严重感染,亦常出现于恶性肿瘤广泛播散,急性溶血及某些药物反应。

5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以微血管体系损伤为病理基础,凝血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5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一种复杂的多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疾病,又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耐受,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抑,出现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的临床表现。

57.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yndrome

HHS

P755):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另一临床类型,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为特点,无明显酮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10%)。

58.妊娠糖尿病(GDM

P734):指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59.somogyi现象(P749):即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在睡眠中未被察觉,但导致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激素分泌增加,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

6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P752):最常见的糖尿病急症,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胰岛素不足和拮抗胰岛素激素过多共同作用所致的严重代谢紊乱综合症。

61.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PTA

P503):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肾脏酸化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是1.高氯性、正常阴离子间隙性代谢性酸中毒;2.电解质紊乱;3.骨病;4.尿路症状。

62.黎明现象(dawn

phenomenon

P749):

即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短时间内出现高血糖,可能由于清晨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所致。

63.肢端肥大症(P669):主要是下垂体分泌生长素(GH)的细胞出现增生或产生腺瘤所致,因此会分泌过多的GH。青少年因骨骺未闭形成巨人症;青春期后骨骺已融合则形成肢端肥大症;少数青春期起病至成年后继续发展形成肢端肥大性巨人症,此病虽不常见,但患者多会伴有软组织、骨骼及内脏的增生肥大,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晚期体能衰退,垂体前叶因肿瘤增大压迫,而引起继发性垂体功能低下。

64.Graves病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P685):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之一,主要特征是血清中存在针对甲状腺细胞TSH

受体的特异性自身抗体,称为TSH抗体。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毒症;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胫前粘液性水肿。

65.甲状腺危象(P687):也称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多发生于较重甲亢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创伤、精神刺激等。临床表现有:高热大汗、心动过速(140次/分以上)、烦躁、焦虑不安、谵妄、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患者可有心衰、休克及昏迷等。

66.甲状腺毒症(P685):是指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神经、循环、消化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67.甲减(P693):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代谢综合征,其病理特征是黏多糖在组织和皮肤堆积,表现为黏液性水肿。

68.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

P703):各种病因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所致的病症的总称,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疮、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

69.阿托品化:抢救有机农药(多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使用阿托品剂量适量的五大表现:

一大(瞳孔散大)二干(口干、皮肤干燥)三红(面部潮红)四快(心率加快)五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去阿托品化就是抢救阿托品过量中毒。

70.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5.医学科学论文 篇五

摘要:基于问题的学习(PBL)评价方法在PBL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导着PBL教学的成败。

本文介绍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五年制本科内科学教学中PBL使用的评价方法,并对评价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与同行共同探讨,以促进PBL教学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PBL;医学教育;评价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国际化、研究型、复合型、高水平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理念追求,高等医学院校在加大校园硬件建设力度的同时,也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适应不同背景、不同能力、不同目标追求学生的需求;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跨学科整合课程、讨论式教学、早期接触临床、情景模拟、SP培养与使用以及多形式考核制度等在高校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首先建立的[2,3]。

其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主学习、能力指向、有效协作、情境适应、形成性评价为其教学原则[4],目的就是要提高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他们获取信息的合作能力,同时将这种能力转变为知识[5]。

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这些能力与知识,必须有一套科学、完整的PBL评价系统[6]。

PBL教学模式的评价是一种建立在学习目标完成程度上的评判,其重要作用在于能够提供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反馈,从而使课程制定者清楚地了解课程的实际运行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提供依据[7]。

其评价特点有:(1)应始终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加以引导;(2)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所评价的是学生是否完整地获取了知识,以及自学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团队合作精神[5,8]。

我们在临床医学(全科医学方向)五年制本科内科学教学中推行了PBL教学法,并建立了PBL的评价方法,从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信息管理、小组参与度、对小组的贡献、临床推理和决策以及导师(tutor)的态度、引导作用、提高反馈等方面,通过书面考试、问卷调查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分为5个等级,并行量化评分,分别为:非常不符合(1)、不符合(2)、无意见(3)、符合(4)、非常符合(5)。

分为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三个阶段完成评价。

每个阶段评价的内容均有差异。

一、学期初的PBL评价

1.评价目标:小组内的成员均要积极参与,共同促进学习,充分发挥成员的团队精神。

2.评价主体:同小组内成员。

3.评价内容: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思维、收集信息、反馈信息等行为表现,如病案(case)提出的问题是否有助于大家的启发式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查阅文献、获取信息,并给予恰当的解释?小组成员是否进行了仔细交流,并能澄清模糊信息?

讨论氛围是否开放,当提供反馈信息时,大家是否欣然接受反馈、自我辩护?能否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估、调整评估?模型构思是否共享?任务是否分配到了每个成员、成员是否积极准备?小组是否将精力集中于任务,使问题得到持续性解决?PBL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使之成为与他人合作的学习者[9]。

二、学期中的PBL评价

1.评价主体:评价的主客体有导师对学生的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自我评价、教学指导委员会对PBL运行的评价等。

2.评价目标:小组成员的行为表现、学生对导师的考核评估、个体评估以及中期反馈,重点检查对初期出现的问题有无实质性改观。

3.评价内容:①学生对导师的考核评估。

在PBL教学模式中,导师是设计者和引导者,影响整个教学目标的完成质量以及学生的表现情况[5]。

评价内容有:导师是否清楚PBL的学习问题(Learning Issue,LI);导师是否适当提问、并引导逻辑性思考和推理;导师是否平衡每一位同学参与讨论的机会;导师是否鼓励批判性思维;导师是否促进综合多学科的观点;导师是否支配学习过程、引导PBL的运行;导师是否增进成员间和谐的关系;学生是否从导师那里获得了及时、有用的反馈;导师是否把握PBL的运行;导师是否对PBL教学充满激情。

②导师对学生的评价。

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是否具有发现、理解和运用病案中的基本数据与重要事实的能力?提出的诊断假设是否推测缜密、逻辑性强?提出的LI是否有深度?对病案的讨论分析是否逻辑性强、有洞察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生是否需要深入了解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后才能掌握LI?把握资料的重点、理解力强吗?LI作业是否从不“cut and paste”并正确引用文献?有很高的处理LI作业的综合信息的能力吗?是否准确地将相关信息运用到病案?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能否主动分享有用的信息及来源、想法和意见?是否经常提出合理的假设并陈述?能主动暴露自己的知识欠缺点和盲点吗?有很强的求知欲吗?在小组讨论中主动担当leader吗?对自己负责的LI有把握吗?详细掌握其他同学的LI吗?能有效组织同学处理LI吗?完成LI作业是否认真并按照约定的时间相互阅览?职业精神。

学生是否始终与成员和睦相处、彼此尊重?学术诚信。

学生是否亲自阅读过所引用的文献,注释妥当,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了恰当的描述?③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自我评价。

内容主要包括:本组成员的学习态度如何;成员之间有无良好的互动;讨论流程掌控情况如何;讨论内容有系统性、组织性和充实性吗?

认真地汇总了信息吗?学习兴趣好吗?掌握了LI吗?是否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个人的整体表现如何?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友情通过PBL教学能达到和谐吗?自己的知识量是否显著增加?PBL对本人的学习方法有无较大的影响?PBL教学有无问题,是什么问题、该如何改进?与上次PBL案例的学习相比,哪些问题已得到改进?哪些还依存在?该怎样改进?

4.中期反馈:使用开放式的问卷,调查学生在PBL中是否存在问题,并持续改进。

如在本模块课程结束之前,我还存在问题吗?是什么问题?怎样改进?其他同学还存在问题吗?问题是什么?如何改进?

三、学期末的PBL评价

1.评价主体:小组成员、导师。

2.评价目标:期末反馈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作为PBL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目标在于了解PBL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追踪学生对PBL的态度及满意度。

3.评价内容:小组行为表现、学生对导师的考核评估、个体评估、期末反馈。

如导师把握时间的程度如何?PBL教材内容是否充实,案例是否适中?教室是否设施齐备、感觉舒适?导师是否总是恰当地激发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并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性思考和推理?导师是否总是恰当地引导讨论的进行?PBL的评估方式是否恰当?每个学期的案例数应该是多少?对本学期的PBL有何宝贵意见和建议?准确的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容忽视的导向作用。

在PBL教学中,我们自始至终坚持团队协调,坚持评价,并持续改进,丰富教学评价体系。

在PBL教学中,如果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评价手段,不仅学生的积极性受挫,学习的效果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对PBL教学的学生评价,不仅应当关注医学知识的获取,更应注重其行为和态度的养成、进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评价的真正作用应当是对学习的促进。

在学习过程中的及时评估和反馈可以使学生知晓自己的行为和方式的不足,帮助他们随时纠正,与学习团队进行融洽的互动,真正高效、愉悦地学习[6]。

在PBL教学中,我们以提高教学水准,鼓励自主学习,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医学生为目标,从学生知识、能力、智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不断改进PBL的评价方法。

短期的PBL学习的影响范围可以达到整个学期,并且能够转化为新的收获[9]。

PBL教学已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唯有将评价系统与学习模式进行很好的匹配,我国的PBL教学才能在未来的时间里与国际水平不再有过大的差距,医学教育才可能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0]。

参考文献:

[1]孙宝志.世界高等医学教育改革1后的新呐喊[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10(1):1-6.

[2]Nevile Ajv and Norman GR.PBL in the undergraduate MD progtam at McMaster Unversity:three iteration in three decades.Acad Med,,82(4):370-374.

[3]McMaster Unversity Faculty of Health Sciebces.Curriculum plan-COMPASS curriculum.[EB/OL].-02-20].

http://registrar.mcmaster.ca/CALEENDAR/year2007/sec_284.htm.

[4]黄育妆,陈利国,董军,等.PBL教学模式的理论及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11-12.

[5]Sluijsmans DMA,Moerkerke G,van MerrKnboer JJG,et al.Peer assess ment in problem based learning[J].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27:153-173.

[6]马彬,张宇龙,吴佳,等.PBL教学对提高医学生毕业后临床实践技能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10(8):905~909.

[7]松田隆子,曲智.对以PBL为基础的小组学习的医学教育、教师及学生的评价――国外医学院校现状的调查台保军,王革,黄翠,等.PBL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J].口腔医学研究,2007,23(1):112-113.

[9]Romero RM,Eriksen SP,Haworth IS.Quant it ative assessment of assisted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a pharmaceut ics course[J].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2010,74(4):1-9.

6.浅谈医学科学部重点项目 篇六

2012医学科学部重点项目仅受理按立项领域申请的重点项目,不再设立“非立项领域申请”的重点项目。

医学科学部根据优先资助领域,经专家研讨确定2012重点项目立项领域。

按立项领域申请的重点项目申请人需根据下列重点项目立项领域,自主确定项目名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准确填写立项领域后面所标出的申请代码;附注说明必须写明项目申请所属的重点项目立项领域名称。

有关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和注意事项请参看本《指南》中重点项目总论部分及医学科学部面上项目部分。特别要求申请人在提交的纸质申请书后须附5篇代表性论著的首页复印件,并将其扫描件附在电子版申请书中,同时注意扫描件文字的清晰度。

未按照上述要求撰写重点项目申请书的项目申请,本科学部将不予受理。

医学科学部2012计划资助重点项目90项,资助强度约为200万~400万元/项,平均300万元/项(如特别需要增加资助强度应加以说明,但最高不超过5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5年。请申请人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合理申请项目经费,除了填写经费预算表之外,还需要写出尽可能详细的预算说明。

2012年医学科学五处肿瘤Ⅰ学科领域拟试行 “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的规范化选择。申请人填写申请书简表时,应参考“试点学科领域申请代码、研究方向和关键词一览表”准确选择“申请代码1(申请代码范围:H1601至H1614)”及其相应的“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内容。该一览表详见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http://

广东省科技厅

地 址:广东省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大院信息大楼 邮 编:510033 联系人:彭向阳 姚化荣

电 话:020-83163880,020-83163888 电子邮件:pengxy@gdstc.gov.cn

chenwm@gdstc.gov.cn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调控网络及其分子机制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非可控性炎症及其相关的恶性肿瘤为研究对象,发挥医学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科交叉的优势,引入系统生物学整体性、信息化的研究策略和转化医学研究理念,着重研究“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网络调控及其分子机制,揭示炎症向肿瘤转化的本质,催生新的可用于临床的疾病早期诊断、预测, 干预策略和防治模式。

2011共受理项目申请80项,其中“重点支持项目”16项、“培育项目”64项。

2011申请项目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部分项目仅罗列了各种组学的研究内容,但目标不够明确;部分项目只研究二个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尚未体现出多学科交叉、系统生物学整体性、信息化研究策略的特点;有的项目仅进行药物或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机制研究。这些不属于本重大研究计划的资助范围。对第二个核心科学问题“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调控网络与关键节点”的项目申请有所增加;针对第三个核心科学问题“炎症向肿瘤转化调控网络研究的新方法”的项目申请仍然不多。

有关本重大研究计划的背景、拟资助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项目的详细说明请参考本重大研究计划2011的项目指南内容。

一、科学目标

充分发挥医学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科交叉的优势,引入系统生物学整体性、信息化的研究策略和转化医学研究理念,发展符合临床病理特征与疾病进程的新模型;针对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网络调控,从基因操纵与化学小分子干预(含靶点明确的临床有效药物)两个层面入手,重点关注宿主、微环境与恶性转化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揭示非可控性炎症向肿瘤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与调控规律,为在临床转化研究中将该转化过程的关键节点作为预测和诊断肿瘤的标志或防治肿瘤的药物靶点奠定基础。

二、核心科学问题

1.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

2.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调控网络及其关键节点

3.炎症向肿瘤转化调控网络研究的新方法

三、2012拟资助的研究方向

本重大研究计划继续围绕三个核心科学问题实施,重点资助围绕第二和第三个核心科学问题开展的研究。特别鼓励研究网络调控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方法学、计算方法学方面的申请,鼓励多学科交叉的联合申报。

1.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

围绕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复杂的动态调控网络,构建模拟临床疾病的系统实验研究体系,发现并确认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诱因,阐明非可控性炎症向肿瘤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体系应特别强调在不同层面的动态调控网络与系统整合而不是单纯应用传统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策略。

2.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调控网络及其关键节点

从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调控网络特征出发,整合运用各种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实时监测各参数的动力学过程,分析动态网络调控的分子事件,发现网络调控系统关键节点及其在非可控性炎症向肿瘤转化过程中的结构定位与功能,阐明关键节点的网络动力学多维调控规律。

3.炎症向肿瘤转化调控网络研究的新方法

构建基于临床病理进程的非可控性炎症调控网络,是研究炎症与肿瘤之间关系的关键和基础之一。需特别关注生物体的复杂性、生命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生物系统的反馈、冗余和结构稳定以及分子相互作用的随机过程等特性,同时需要从控制论的角度出发,关注炎症与肿瘤动态网络中的可调性与鲁棒性(robustness)之间的辩证关系。发展能够阐明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网络调控及其机制的新技术、新方法,是推进这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强调新技术、新方法对炎症恶性转化研究的可应用性及研究队伍的合理性。

四、申请注意事项

(1)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将相关领域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协调的“项目群”。申请书应当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的关系,同时要体现交叉研究的特征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不符合《指南》的申请将不予受理。为避免重复资助,申请书还应论述与国家其他科技计划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2)申请书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非可控性炎症恶性转化的调控网络及其分子机制”(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3)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促进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每年将举办一次资助项目的学术交流会,并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 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

(4)本重大研究计划2012计划资助经费约4 300万元,拟资助“培育项目”40项,“重点支持项目”4项。

对有较好的创新研究思路或较好的前期结果但尚需一段时间探索研究的项目申请将以“培育项目”方式予以资助;对有较好研究基础和积累,有明确的重要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的项目申请将以“重点支持项目”的方式予以资助,其项目申请应当从学术思想、研究内容和人才队伍方面体现出学科交叉的特征。

“培育项目”资助强度为70万~1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重点支持项目”资助强度为300万~4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书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请按照医学科学部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相关要求书写,具体请参阅医学科学部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指南的相关要求;此外,申请人在提交的纸质申请书后应当附5篇代表性论著的首页复印件,并将其扫描件附在电子版申请书中,同时注意扫描件文字的清晰度。

(5)申请书由医学科学部受理。

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

情感和记忆是认知功能的核心,记忆是所有认知功能的基础。情感可以影响几乎所有的认知功能,是生物体生存和适应环境的基础。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的形成、修饰和维持的规律和调控途径是当前神经科学最活跃的焦点方向之一,也是人们理解大脑认知功能的关键。

神经环路是情感和记忆的生物学基础,情感和记忆障碍与神经环路的解剖和功能异常有关。解析情感和记忆障碍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神经环路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将为新一代诊断、治疗技术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和新的思路。近年来分子生物、物理、化学、计算机等领域新兴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为深入研究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提供了新契机。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情感和记忆为主要研究对象,充分发挥医学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科交叉的优势,引入连接组、功能组等系统化的研究理念,结合临床情感和记忆障碍疾病特点,对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定量化描述,不仅是解决重大的科学问题,而且可揭示神经环路的整合机制与重大神经精神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变 15 化规律,为提高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和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保证。

2011共受理项目申请149项,其中“重点支持项目”24项、“培育项目”125项。

2011申请项目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真正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神经环路的申请很少;针对情感和记忆密切相关的基因水平研究不多;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开展的研究很少;缺少在多模态水平同时研究情感和记忆的项目。情感和记忆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的申请较多,但部分申请创新性不强、质量不高。鼓励临床医师和基础科研人员合作,跨学科之间合作研究有待加强。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多模态、多尺度水平探讨情感和记忆相关的神经环路关键节点和路径及其与重大神经精神疾病特定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揭示神经环路在重大神经精神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规律,为深入理解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发现新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提供科学依据,为提高我国国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二、核心科学问题

围绕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这一核心科学问题,从多层次水平探讨情感与记忆的神经环路,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遗传和环境因素对其调节机制,具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

(1)情感的结构环路和功能环路基础及其相互关系;

(2)记忆的结构环路和功能环路基础及其相互关系;

(3)情感和记忆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4)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的调节机制。

三、2012拟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

本重大研究计划围绕以上关键科学问题,分五个研究方向实施:

1.情感和记忆的结构环路与功能环路基础及其相互关系

(1)在常用模式动物及人类实验对象中,利用多学科交叉合作,分子检测与功能成像相结合,分析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2012重点项目拟在此方向给予优先支持。

(2)利用我国非人灵长类优势动物资源,开展在体电生理学、行为学、光学成像等多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深入理解情感和记忆功能及相关疾病的机理积累关键数据以及构建系统框架。

(3)运用多模态影像等技术,解析遗传背景对人脑情感与记忆的结构和功能环路的影响。

2.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1)通过选择性操控情感和记忆环路的神经元活性,来研究情感和记忆特异和共享环路的基础及其相互作用。研究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中信息的编码、贮存、固化与消退、提取与发送、及信息整合的环路机制。

(2)揭示情感和记忆环路间相互作用的关键通路和调控机制。研究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的适应性改变及其相互影响,功能环路活动反馈调节结构环路重塑的机制。

3.遗传和环境因素对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的调节机制

(1)在表观遗传学水平,研究染色质重构、DNA甲基化与羟甲基化、非编码RNA等在情感和记忆信息的编码、存贮、提取和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2)探讨应激等环境因素影响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的形成和调控机制。

(3)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对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可塑性的影响,及其在神经精神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4. 情感和记忆相关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

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性痴呆、重性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孤独症等常见重大神经精神疾病引起的情感和记忆障碍的神经环路机制。

5.与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相关的新方法与新技术研究

(1)寻找新的针对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的标记方法与示踪技术,包括特异性分子标记,生物活性分子的取样和检测方法,对人类实验对象的微创示踪方法等。2012重点项目拟在此领域优先支持。

(2)发展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的连接组学研究新方法,包括相关神经环路的连接组学规模的全脑重构,以及情感和记忆相关疾病动物模型的连接组学研究等,建立完整的高精度结构与功能数据集。

(3)发展新型的针对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的成像技术,以及图像自动标识、分割与可视化技术。

(4)发展有关情感和记忆神经环路信息处理和信息编码的新技术新方法,定量、精确描述神经环路的动态系统参数与行为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四、申请注意事项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认真阅读本指南。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将相关领域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协调的“项目群”。申请书应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的关系,同时要体现交叉研究的特征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实现项目总体目标的贡献。不符合项目指南的申请将不予受理。为避免重复资助,项目申请书还应论述申请人承担的973计划等国家其他科技计划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2)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均须选择“情感和记忆的神经环路基础”(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3)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促进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每年将举办一次资助项目的学术交流会,并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

(4)本重大研究计划2012计划资助经费约4 000万元,拟资助“培育项目”25项,“重点支持项目”5项。

对有较好的创新研究思路或较好的前期结果但尚需一段时间探索研究的申请项目将以“培育项目”方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3年,资助强度不低于80万元/项。对有较好研究基础和积累,有明确的重要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的申请项目将以“重点支持项目”的方式予以资助,资助期限为4年,资助强度约400万元/项;其项目申请应从学术思想、研究内容和人才队伍方面体现出学科交叉的特征。

(5)“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书的书写要求和注意事项请按照医学部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相关要求书写,具体请参阅医学科学部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指南的相关要求;此外,申请人在提交的纸质申请书后须附5篇代表性论著的首页复印件,并将其扫描件附在电子版申请书中。

7.医学科学研究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篇七

1 医学科学研究与医学伦理道德的辨证关系

医学伦理道德是协调医学科研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是一种长期沉淀的观念和传统,难以改变。而包括医学科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逐渐转变为社会的群体行为,医学工作者不仅要在科学体制内部与同行争夺优先权,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众多社会因素(如经济、科研成果发布等)的影响。正是受到这种内外社会关系交杂的影响,医学科学的进取性、快速发展性与医学伦理道德之间有时可能会发生一些不一致甚至于完全对立的情况。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科学研究领域的历次重度突破与发展,无不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行为乃至价值观念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医学研究也是如此。比如:辅助生殖技术、人类基因组研究等医学科研项目的进步,在带来新的道德问题之后,也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医学伦理的基本观点,促进了人们新的伦理道德观的形成。同时,医学伦理道德也是医学科研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负面效应日趋明显的今天,运用伦理规范来兴利防弊,对于保障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更具有显而易见的积极意义。由此可见,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应当继续坚持医学伦理审查,以求更好地指导医学科研的正确、健康发展,服务人类。

2 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伦理与道德原则

当器官移植、人工授精、基因技术等新的生物医学技术名词充斥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现代医学科学已经全面跨进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的技术时代,涉及人体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也越来越多,切实有效地调和医学伦理道德与医学科技发展间的矛盾分歧已是刻不容缓。对此,笔者认为,在传统医学伦理学四大基本准则即尊重、自主、不伤害与公正的基础上[2],在医学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强调这样一点:医学伦理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保障患者的利益。

2.1 维护人的生命尊严

人是世界上惟一有理性、有感情、具备社会关系能力和信念的实体,医学研究的发展首先要体现出对人的尊重,惟有如此,才能使医学才能更好地造福人类。

2.2 尊重人的自主权

在研究者与受试者以及医患之间应当建立起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承认并尊重受试者、患者的自主权应当成为展开医学研究的先决条件。以欺骗、哄骗、诱导等方式进行人体试验尤其是临床药物试验,或是采用未经伦理审查、科学论证即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方法,都是违反医学伦理和道德原则的。

2.3 尊重人的知情同意

《伦理堡法典》、《赫尔辛基宣言》中均强调了患者或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权,指出“人类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是绝对必要的”[3]。知情,就是要求每个受试者参与临床试验前必须被充分告知并理解研究的目的、方法及研究可带来的预期利益、潜在风险以及可能的不适;同意,则是指受试者在充分理解试验相关信息之后,具有选择和终止参与的权利,且不会因此受到任何惩罚。

2.4 保护人的不受伤害

医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先进科学技术或诊疗手段,对于受试者、患者而言,往往是“利害并存”的综合体。对此,医学工作者在临床试验设计或药物试用上,应将保护受试者、患者的健康作为首要任务,认真权衡利弊,评估风险,力求以最小的损失为代价获得患者的最大利益。

3 正确处理临床医学科研和医学伦理关系的基本途径

3.1 强化医学工作者的伦理道德意识 医学科研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事业。医学工作者在医学科研的主体,保证科研成果造福人类是其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对此,医学工作者应当强化自身的伦理道德意识,使自身拥有“科学的精神气质”,在医学研究中严格履行默顿在科学社会学中所提出的“无私利性(disinterestedness)”原则,自觉加强自身道德素质修养,遵循伦理价值规范,在临床医学科研实践中尊重受试者的利益,科研选题时尽可能客观、公正、负责任地揭示医学科研的潜在风险[4]。惟有如此,才能使医学科研技术的发展在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化解医学发展与医学伦理问题间的种种冲突。

3.2 给予医学科研宽松的环境 医学工作者是医学科研的主体,广大公众则是医学科研组织开展的土壤,也是医学研究成果的最终消费者。在现代医学高科技技术的双面性凸现的现实环境下,给予临床医学科研以宽松的发展环境,关键是要培养社会公众正确的科学伦理观和道德观,医学技术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个适合的社会环境。要在社会公众中普及推广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知识,破旧立新,重新树立适应于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健康发展的新型伦理道德观,捍卫科研自由,支持正确的医学科研活动,也能正确地利用科学的伦理观捍卫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对医学工作者的科研活动进行广泛的社会监督,才能真正保障当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5]。

3.2 完善医学伦理对医学科研的指导与规范 医学伦理学是指导医学的健康发展,监督医学发展的正确方向,防止其误入背离人道的科学主义歧路的专门学科。要完善医学伦理对医学科研的指导规范,关键是要发挥好伦理委员会、医学期刊等组织机构在伦理审查中的监督作用。(1)发挥已有伦理审查组织的监督作用。伦理委员会、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等作为具备实体组织形式和建制的医学科研伦理审查的管理机构,要积极借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GCP联盟等机构关于医学伦理问题研究的先进经验,逐步建立与完善伦理审查工作视察与评价的管理规范,建立起伦理委员会等相关管理机构的标准操作规程,提高伦理检查的质量。(2)要重视中文医学期刊在医学伦理审查中的重要作用。对医学期刊编辑进行医学伦理知识的培训,深入学习《赫尔辛基宣言》、《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委员会操作指南》、《涉及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审查办法》、《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等国际国内文件,使医学编辑能够在审稿和编辑过程中能够清楚、公正地处理好学术论文所涉及的伦理问题,把好医学论文进入学术传播领域的最后一道关口[6]。

4 结语

医学伦理道德是医学科研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这也是发展医学科技首先需要认识的问题。在临床医学实践中,我们既要给予医学科学研究宽松的环境,同时也要发挥医学伦理的指导与规范作用,使医学技术在保障患者利益的前提下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人类、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 肖健,严金海,吕群荣.医学伦理决策中的道德原则冲突及其排序[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2):64.

[2] 王清红,王大军.医学伦理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1998:46-47.

[3] 王亮,王志杰,薛毅.医学研究受试者权益遭受侵犯的伦理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23-25.

[4] 关健.生物医学研究涉及的伦理问题及其审核要求Ⅰ-伦理争议和伦理审核的意义[J].协和医学杂志,2010,2(3):291-292.

[5] 翟晓梅,邱仁宗.如何评价和改善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工作[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1):3-5.

8.化妆品营销与医学科学结合 篇八

此种链环营销术就是医学专家介绍美容知识,记者结合这些知识推荐品牌而产生效益。因为既谈护肤,又谈医学科学与生理的内在关系,同时又谈食疗方法与肌肤血液循环的关系,令人信服,令人耳目一新。

下面例举医学专家的介绍:

美白连环招

问题肌肤:斑点肌肤

专家分析:进入青春期以后,体内色素积聚起来,逐渐形成雀斑,这属于隐性的遗传。另外,阳光中含有各种波长的光线,其中波长为290—400mm的紫外线,即UVA,会刺激皮肤中的色素,使色素加深浮现在肌肤上,令色斑恶化。

食疗特荐:准备一瓶槐花蜂蜜或枣花蜂蜜,浸入去皮切成薄片的冰鲜柠檬,每天早上以一匙蜂蜜和两片柠檬冲泡一杯开水,并趁温热时空腹喝下,可帮助排毒并滋养肌肤。

日常护肤:1. 坚持每日使用系列美白产品。2. 定期使用美白面膜,可缓解毛孔紧张,帮助彻底清洁皮肤。3. 面部营养按摩:每周做两次脸部按摩,搭配使用美白系列的按摩霜,可淡化斑点,有助于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

产品推荐:碧欧泉晶白净白精华、薇姿双重润白精华素、兰蔻美白修护晚霜等。

勤排毒肤色亮

问题肌肤:肤色暗沉不均

专家分析:肌肤的暗沉不均是女性最常出现的肌肤问题,原因一般为三种:经常食用过于辛辣的食物、阴湿气候导致血液循环更新不良和皮脂分泌过剩。很多女性单纯将化妆品全部换为美白系列产品,其实这是不必要也不科学的。肤色暗沉不均的女士不需刻意将保养品换“白”,只要坚持每天早晚认真做好防晒工作,多喝水,一星期使用美白面膜一次,让沉淀的黑色素完全代谢出来,肤色就能变好了。

食疗推荐:肌肤暗沉的成因不同,需要补充不同的维生素。吃维生素B群可控制皮脂分泌;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可减少黑色素、促进血液循环;维生素A和E可改善混乱的纹理。

日常护理:1. 早晚清洁:污浊空气中的自由基极易激活黑色素细胞的活性,毛孔内的残留污垢便会变质而产生毒素,若无法及时排出,粗糙与暗沉就会日渐猖狂。应持续使用日间和夜间的全面净化深层清洁护肤品,让毛孔处于通透的自由呼吸状态。2. 亮肤液替换爽肤水:每天清晨洗过脸后,应使用亮肤液。因为它可以软化肌肤,补充水分且不含酒精成分,最大程度减低对肌肤的敏感刺激。3. 尝试按摩排毒法:每晚洁面和涂抹晚霜时坚持配合使用面部按摩法自行舒缓肌肤神经,排毒的效果尤为明显。

产品推荐:SK-II多元修护精华霜、雅芳新活维C莹亮精华,薇姿泉之净澄净爽肤水、薇姿泉之净纯净去角质磨砂膏、SK-II控油调理凝露。

清洁到底

问题肌肤:油性、痤疮肌肤

专家分析:造成油性肌肤肤色发暗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的脏物、表皮皮脂以及彩妆等残留在肌肤上的油分,如果毛孔里面有污垢,抹再多的美白成分都是没有效果的。因此,油性肌肤的美白方案是——将清洁坚持到底。

食疗推荐 :芦荟对于秋冬季油性肌肤的痤疮和痘痘炎症有很好的养护和排解作用。每晚用芦荟汁洁面5分钟后洗去,皮肤就会又白又滑。

日常护肤:1. 彻底清洁肌肤:用深层清洁凝露初步洁面后,用具有薰衣草、柠檬酸或适量酒精的化妆水、爽肤水进行二次清洁。对敏感性肌肤、可选用含滋润性成分的洁面油,并在涂抹时搭配按摩敷脸以促进代谢。2. 卸妆必用卸妆油:卸妆油可轻易与彩妆油污融合,水乳化后冲洗时可将脸上的污垢都带走,最大可能避免彩妆残留。3. 避免经常使用磨砂膏:由于磨砂膏多含有立体按摩颗粒,会刺激并伤害痘痘和痤疮的创面,因此在秋冬季去死皮时,将磨砂时间控制在3~5分钟之内。对于油性肤质,磨砂洁面乳应以温和而偏微酸性质地为佳,半个月做一次磨砂就可以。

产品推荐:迪奥Dior Hydra-move动态保湿系列、迪奥Dior净肤面膜、娇兰伊诗美水分奥秘棒、欧莱雅清润水分凝露等。

补水滋养不停歇

问题肌肤:干性、老化肌肤

专家分析:肌肤干燥,即使再白都是不健康的,而且干燥型肌肤是雀斑、黑斑的高危险族群。色斑、老化斑常在无意间瞬间成形。所以,干性肌肤女性一定要将补水滋养当成第一要务,以充足的水分让肌肤的自然代谢正常化。

食疗推荐:能为肌肤补水的水果都富含维B和维C,每早半杯至一杯。不仅可以抵抗氧化,更可以唤醒肌肤细胞的锁水能力。

日常护肤:1. 日夜用美白精华素:只需在夜晚多加一瓶保湿精华液或补水晚霜,让肌肤充分吸收营养。2. 软式美白面膜:软式面膜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变干变硬,可以充分补充肌肤水分、养分,其质地较温和,适合敏感性及干性肌肤者秋季补水保湿使用。其中含有丰富的美白滋养成分,促使肌肤明亮透明。

产品推荐:迪奥(Dior)逆时空驻颜精华、倩碧(CLINIQUE)青春无瑕精华露、HR维他命A焕肤修护系列等。

这些信息和方法,引起了市场链条式效应。

一是终端消费者特别是年轻女性,用这些方法保洁,保养自己的肌肤,使自己更青春、更美丽,于是就去商场专柜购买这些产品,使商场化妆品销售额上升、利润增加。

二是媒体宣传了这些产品后,使这些企业提高了知名度、光亮度和可信度。为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企业会加大投资去各式媒体做广告,媒体的广告收入也会大幅增长。

三是生产商扩大了销路后增加了企业利润,提高了生产力,增强企业生命力,推动企业发展,使企业发展良性循环。

由于这种方法效果佳,是一套市场经营与科学结合的良方和战略,是一种市场经营理念,是经营中的新思维。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转化,互相渗透,通过这种方法,使商家利润、媒体利润、生产商利润,自然而然地合理分配。

上一篇: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文件下一篇:一只猫的生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