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024-06-28

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精选8篇)

1.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一

小学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说道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我们农村教师可以说曾即熟悉又陌生。或许有些教师还媒体明白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包含哪些领域的内容?

刚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在具体实施中会存在着很大的困惑,往往把它等同于以往的劳动课,科技课等。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课程资源就是资源包,上课时多采用问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活动,有时带领学生进行一些小观察,小实验,没有把它重视起来,学生活动兴趣不高,综合实践能力非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厌倦情绪。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习到得一些方法和经验:

一。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乡土特色的实践活动

1.根据本地区的乡村特色,帮助学生选择内容

适宜的教学内容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地制宜的选择有本地区特色的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内容不能为本地区服务,再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学生也是不感兴趣的。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好适合学生的活动内容就必须的了解学生的所感所求。

2.教师注重对活动中的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指导学生主动实践的关系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教师要帮助学生从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

二,引导学生走出农村

人不可能一辈子总在一个地方停留,学生未来应该奋斗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从小就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充分的了解,对学生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走出农村面向社会。

在这个活动中存在着许多的难题,首先是学生对外界的事物了解太少,产生不了足够的兴趣;其次是学校不可能带学生到城市中区体验,没有真实的直观效果;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一些活动,用实际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具体的任务区调动他们。

1,为了长期的能与外界联系,农村学校与城镇的学校可以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学生间的互相交流,教师间的互相交流。我们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取得了信息互享的良好效果。尤其是学生在语言方面和思维能力方面的`转变特别显著。

2,每周开展“新科技”“新闻发布会”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各方面的信息,丰富了自己的大脑,拉近了城乡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学生将来的成长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三。注意各学科的融合,调整教学时间。

农村教师大多数都必须身兼数职,小学各科教学中都有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各科知识的融合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避免了重复教学。

四。教师的反思和研修。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种类繁多,不可能适合每一名学生兴趣爱好,作为指导教师应该及时地反思自己和调整教学方法。

1、小学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还不够完善,个人喜好在主观上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活动兴趣。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鼓励性的语言,以最快最直接的方法来促使学生进入正常的活动当中去。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师生合作,师生双方必须做到心灵相通才可能取得更好地教学效果,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对教师有一点恐惧感,不能与老师充分的交流,导致活动效果的不够理想。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和他们谈心,消除恐惧感,但效果不是那么明显。我们知道学生的恐惧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要消除它也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针对这些学生都有心理素质不强饿缺点,我们便对他们委以重任,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了,对老师的恐惧感也就消除了。活动时师生的交流也就变得很自然了,效果明显的好了。

3、农村教师的自我研修。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学生为主题的一门课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是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和开发者,所以只有教师真正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的精要,学生才能得到更加丰富的收获。在学习了理论知识和外地实践经验后,在本地区进行了实践,效果不是很明显,需要农村教师深入学习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给我们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带来了一次蜕变,这蜕变是什么呢?我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教师博学多才,需要教师放弃权威,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因为这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这门课程的灵活性大、知识领域很广,所以我们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新课程的开发者。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探讨问题。研究问题,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变成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农村综合实践活动的道路还很长很长,还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学习探究,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了,农村实际活动一定会有一片灿烂的天空。~0~#98

2.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二

一、因地制宜, 借助学校活动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的各类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语文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它往往围绕某一教育主题, 通过主题班队活动、专题教育、社会公益性服务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来展开, 要求注重过程、注重实践、注重体验。学校所开展的主题活动形式多样, 特色鲜明, 尤其是能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 引起感情共鸣。如在教师节来临时,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心目中的老师”的语文实践活动;清明节我们可以到高台、临泽烈士陵园或西路军纪念馆去参观, 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开展“教你一招”等交流演练活动, 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宣传,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这样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而且开阔了学生视野, 丰富了学生生活, 增加了知识, 增长了见识, 贴近了生活, 同时融思想教育与语文学习为一体, 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因势利导, 搭建语文实践活动的平台

我在一年级的教学中经常结合教材中的开放性主题单元让学生制作识字小报, 请家长帮助策划编排, 然后让学生把生活中认识的生字、词语、句子和有意思的小诗带来学校与老师同学交流。这样既促进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在和家人一起做报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优美的词句, 学习到一些绘画、手工、版报编排方面的知识, 同时又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在活动中, 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昂, 争先恐后, 都想展示各自的成果。有位学生通过制作自己的探究过程记录表中写了如下心得:“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生, 每年到秋忙假, 都要帮助家中摔花生。这种又脏又累的手工劳动, 我多想尽快摆脱, 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人们进行稻谷脱粒, 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 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钻研、研究, 大胆创设并完成了花生脱粒机小制作。我将我的研究成果交给爸爸看, 爸爸夸我是小‘爱迪生’, 并将我的小制作真的制成了小型花生脱粒机, 今年我再也不用摔花生了。”

充分发挥小团体的合作精神,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给小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 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他们为了自己小团队的胜利, 为了自己能够在学习中表现突出, 就会积极配合老师而行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在学习中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如此, 学生掌握的知识才能逐渐变为能力, 成绩提高了,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以《包公审驴》为例来说, 学习完本课后, 我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对话诵读表演,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使学生在竞技状态下, 掌握了文章的主题, 理解了包公的睿智。

三、因材施教, 激发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既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向全班集体教学上, 又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 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别设计适合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成才的最优方案。我们国家从古时候起就讲究因材施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天赋,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千篇一律”。语文学习兴趣始终决定着语文学习的效果, 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将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让语文实践活动成为展示自我的平台。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 本人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必须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把“要我学”, 变为“我要学”, 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来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造成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在实践的过程中, 教师要时时注意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自身的特点, 自主选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不可求面面俱到、一致统一。因此, 还应当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 让他们思维活跃, 敢想敢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学生的生活,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再现语文本色。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 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沟通, 让教学融入生活。这样, 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和学会生活。一个班级, 几十个学生, 其禀赋、知识基础不可能完全相同。教师应了解这个班同学的智力因素 (指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等) 和非智力因素 (指兴趣、感情、意志、毅力等) 等状况,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传授不同要求的知识, 提出不同的要求, 布置不同的作业。教师只有树立这样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 才能精心地设计教案, 让优等生吃好, 中等生吃饱, 差生吃到。

3.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三

一、以人为本,实施自主性实践活动

结合新课改相关理念和要求,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本,实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性格特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实施自主合作、互助探究的学习模式。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枯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激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系列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效引导,鼓励创造和拓展,促进学生感悟艺术魅力,发展健康的身心。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中有关于“我的朋友”这一单元知识,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和感知音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编旋律游戏,探索自主学习方式。跟随“七个小兄弟”的录音,结合带有七个音符标记的彩色画板,分小组进行游戏活动,当一方指出一种音符,另一方就唱出来,感受音符的高低和长短在音乐表险中的作用;也可以结合“七个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创编歌曲表演。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创编和实践,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也在组织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二、合作互助,展开合作性实践活动

现阶段的教育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需要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合作交流技能,促进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与他人交流,融入到社会生活过程中。人才的形成,首先,需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需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以及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感悟与欣赏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能力。结合小组合作教学策略,合理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互助合作能力,拓展思维宽度与广度,实现资源共享。

例如:在学习“生肖乐园”这一单元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十二生肖歌”、“小花猫与小老鼠”等关于动物的音乐歌曲。分小组创编“生肖乐园”主题游戏活动。在小组互助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从旁引导,辅助生动活泼的多媒体画面和歌曲,引导每个小组自主创编舞蹈。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生肖角色,配上相应动作,边唱边跳,更好的展开自主合作实践探究过程。通过合作互助模式,加上竞赛式激励方案,促进学生挖掘自身潜力,在合作过程中强化合作交流能力。

三、自主探究,落实探究性实践活动

音乐是一门艺术,对于音乐的学习,教师要指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同时,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释放孩童天真,挖掘学生潜力,在快乐的音乐教学氛围下,引导学生寻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应该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音乐教学和引导的过程中,逐渐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升。

例如:学习“田野的召唤”歌曲时,分析其教学目标,感受意大利的民歌风格与特点,欣赏歌曲“美丽的村庄”,感受音乐舞蹈欢快的节奏。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创编舞蹈活动。通过分组协作,将学生分为唱歌组、打击乐器组、舞蹈组,各小组协作展开歌舞表演。小组内部自主探究和实践,与教师商量,创编出和谐的舞蹈、音乐演唱、打击乐器演奏等。由学生自主创编和探究的一系列过程学习之后,展开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小组自评、互评与教师总评等方式,进行学习方法和过程的反思。通过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小学音乐综合实践教学活动,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实践、合作互助、自主探究,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回归本真,实现以学生为本的音乐学习过程。音乐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也应该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互助、创造游戏教学情境、展开多学科综合素质教育、打造多媒体教学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探究,引导学生基于自身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展开音乐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实施音乐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更好地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4.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四

武强县马头中心学校罗长海

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想,从小学三年级一直到高中都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近几年来我校通过探索尝试,立足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课程,初步形成了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效。

一、提高教师对开展综合实践课意义的认识

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通过探索和尝试,我们认为:

1、综合实践课是原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服务、劳动技术教育等。

2、综合实践课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发挥课程效应

民主确定活动主题,活动内容要“真实”,那就要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敢于质疑,敢于突破陈旧,善于发表新见。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走

向大自然,自己去调查、考察、访谈,收集整理资料,研究或写研究报告,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我校的《节约水资源》这一案例可以说为全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三是专题细化。如根据大专题设立若干小专题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专题引出彼专题继续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计划。四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再如在《保护环境,爱我家园》 这次活动中,利用双休日带领学生到县城滏阳河中游地带,全市有名的臭水河,在接近滏阳河还不到一里的地方,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鼻而来,来到河边,一条黑水河由南而来,再观察河两岸的植被的成活、生长状态……随即,许多有价值的治污设想油然而生,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多方出击获取大量信息,获得了丰富而真切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整合各种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

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从整体上整合一切可被教育利用的社会资源,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产和生活的弊端,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地方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科技教育并举,实现综合实践课的可操作性,是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也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力保证。

我校从“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出发,彻底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取得了显著了成效。首先我校将社会、科学、劳动等课程中应用性、生活化的内容,乃至于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相关知识汇合于实践,如教学《校园植物知多少》这一课时,首先在综合实践老师的带领下,引导学生对校园内的植物作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再在语文老师的引导下,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校园植物,通过查阅资料,上网等途径,给植物制作一张名片。结合美术课的教学,可以给名片设计一个美丽的边框、背景,然后把制作完成的名片挂到植物上去。最后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张我最喜欢的校园植物统计图表。

四、构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维评价体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可由学生自己做出,制定一定的主客观标准(自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别忘了指出别人的不足,真心实意地给予帮助(互评)。我们主要采用成功激励,发现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内心产生成功的喜悦(师评)。成果展示就是激励的一种具体体现。展示主要有演唱、朗诵、展览、交流等方式。如我校进行的“环保小报展”、“泥塑制作展”、“手工劳动展”等。主要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把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经验、成果与人分享。还可以通过演讲、讨论、辩论等形式进行交流,比如我校举办的“只有一个地球”演讲比赛,主要是用语言介绍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的成果,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激励使学生学会自信、学会自爱、学会自强。

总之,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课应该因地制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活动网络,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相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回归生活和社会”,成为一门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才能提高农村小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1.《新世纪教育现代化的使命》 楼世洲 主编

2.《教育原理》 孙喜亭 著

3.《课程与教学论》 钟启泉、张华 著

5.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五

为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光明路小学于12月29日至31日,组织六年级430名学生到平顶山市励志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中心参加了为期3天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的内容包括了拓展训练(基本军事训练、爬绳网、滚木索桥、攀登墙)、烹饪、手工剪纸、电影欣赏、科技制作、认知实践等。

在三天难忘的训练中,教官们以军人铁的纪律、过硬的军事素质、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为同学们作出了表率。天气虽然寒冷,但同学们在训练过程中的坚强和勇敢令人感动。全体同学经过刻苦的训练和体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意志品质、身体素质都得到了锤炼和提高,学生们的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有了明显的提高,开阔了视野,不同程度地增强了认知与实践能力,更学习了军人的高贵品质。

6.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六

----浅谈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让学生自己收集、整理信息、动手操作创新、加强与人合作交流等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综合实践学习的探索是多种途径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向社会生活领域延伸。

当今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对 “人才”要求的更广泛了。不仅需要在知识、能力、技术上过硬,更要求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做到准确、快速的反映。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孩子抓起,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在组织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把这门学科上出它应有的活力!让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特别是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墨守成规,要开拓创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将来他们才能更快的适应社会,立足社会,提高生存质量,生活的更好。要想达到这一教育目的,教师要从点滴做起,做个有心人,大胆探究,善于思考,善于设计、善于组织、善于实践,真正让单纯的课本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让我们的教育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怎样组织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

首先在集体活动中,解决问题。每个年级都有各自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例如:五年级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运动会”的目标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巩固有关表面积的计算知识;在引导学生测量、统计,明确分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知道了目标,所以在具体活动中,我引领学生经历了将操场分割、划分与面积的测量、计算过程,不参加项目的同学除此之外还要负责统计参加运动会的同学取得成绩的人数,名次等,另外,在运动会之出,还要估算出所需要的白灰等其他材料的数量,这样加强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灵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利用数学知识科学地指导生活,感受成功。当学生活动体验时,充分展示了自我能力、丰富了人生阅历,这是老师在教学中不能代替的,活动中教师只能起引导、辅助作用。

在这次活动中,做到了人人参与,解决了实际的问题,学生受益很大。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是活动成败的关键,教师的正确指导和学生们积极的参与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我先把学生进行分组,再进行合理分工,布置任务,鼓励他们完成任务。由小组长带领第一小组的同学拿着长皮尺、钢卷尺、笔记本测量并计算出场地的面积,合理划分出跑道。教师在引导并记录学生们的活动情况。如,测跑道长度之前,小组长美琪提前和后勤服务组

成员准备好测量工具:米尺、长皮尺、记录本等。开始测量时,小组长给大家明确测量范围,然后带领组员测量不同的场地,他们先实地考察了要测量的面积,然后要求测量人员把米尺放在地面,固定了起点,拉长皮尺,从起点到终点,划出了跑道,计算出了其面积……在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笔,动腿,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始终保持着实践的热情,正是由于教师正确处理了文本与实践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实际测量或估算中进行了一次探究性学习,学生主动探究,印象深刻,将“纸上谈兵”变为实实在在让学生去测量,去计算,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获得成功和快乐,同时得到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型的校本课程走进了我们的校园。《新课标》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于家庭、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会生活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校本课程实现课程教学时空向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让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我在组织学生开展“运动会”类似的综合实践活动时,特别注意让文本与实践相结合,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真正亲近生活,亲近实践,大胆探究,主动实践,相互交流,敢于质疑问难,挑战自我,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体验成功。

另外,在活动中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老师只要做个积极的参加者和指导者。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参与实践,在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收获成功。

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比较好的想法和做法,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树立自信,相信自我,不断探求新知识。遇到挫折要多关心,多鼓励,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培养良好的“抗挫”心理素质,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学生不断成长。活动结束后,师生总结得失,这样能让我们在下一次活动中,少走弯路,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的开展下去,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更喜欢上这门课,在反思中提升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综合能力需求特别强的学科,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能力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七

一、“联通”3G———学科、活动、资源, 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在“我”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围绕教育教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应努力让课程以“生”为本, 让综合实践活动精彩在“我”。

1. 在学科中“联通”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 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 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 在某些情况下, 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鉴于此, 综合实践活动完全可以在学科中进行“联通”。如:在开展《小学生该不该上网》这一研究主题时, 可以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一些形式, 如辩论赛、小品表演和课本剧等, 让学生成为活动中的“主角”。《小小超市》这一主题则要结合数学学科知识, 让学生担任“售货员”和“顾客”,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小实验》, 则可以让学生到科学实验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运用量杯、温度计等工具进行实验, 应用科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我的电子贺卡》则可以到计算机房上课, 在网络教室开展主题活动。《小学生趣味游戏设计》则可以到操场上进行主题活动, 与体育学科有机结合起来等等。由此看来, 不同的研究主题体现了各学科的特色, 达到了各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同时, 这也对综合实践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掌握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做到有效整合。在进行学科之间的“联通”时, 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 积极实践, 真正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中精彩在“我”。

2. 在活动中“联通”

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 (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 、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为非指定领域。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这样一些节日活动, 这些节日活动的有效开展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如:我校在六一儿童节期间, 开展了《深入文化园, 体验民族情》大型综合实践活动。市电视台、市报社等宣传部门专门采访报道了我校的活动盛况。在这次活动中, 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结合儿童节的主题, 针对祖国历史文化、风俗民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茶文化、饮食文化、书画文化、剪纸文化、京剧文化、瓷器文化等综合实践文化主题活动。还有《五彩风筝》、《玩具总动员》、《漫画DIY》等深受学生喜爱的综合实践手工活动。综合实践教师应努力成为学校活动的“记者”, 结合学校举办的节日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 并善于积累宝贵的过程性资料,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上总结和展示活动的成果, 谈谈自己的活动感受。

此外, 我校在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综合实践活动。有书法、绘画、航模、剪纸、十字绣、象棋、篮球、网页制作、趣味科学等等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这一切真正实现了“大综合”, 在活动中始终让学生担当“主角”,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与活动的结合中精彩在“我”。

3. 在资源中“联通”

我们知道, 综合实践活动资源非常广泛, 主要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单从校内资源来说, 我们可以结合学校历史、学校文化、学校特色、各学科课程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此外, 还有一些隐性的教育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如:学生所带的图书, 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漂流》等活动。学生所订的各类报刊可以相互借阅和学习。特别是现在有很多学生杂志都会涉及综合实践活动。以《科学大众·小诺贝尔》杂志为例, 这本杂志每期都会有一个综合实践能力展示栏目, 刊发学生的科学小论文、调查报告等。像这样的杂志有很多, 综合实践主题研究与设计、手工制作艺术品、小制作小发明等等, 都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不仅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投稿, 感受综合实践成果的喜悦。此外, 学生爱看的一些电视节目如《艺术创想》等, 完全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开展趣味制作活动。这样,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实践, 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与各类资源的有效融合中精彩在“我”。

二、“移动”3G———学校、家庭、社会, 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生活”

有效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资源, 将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1. 在学校间“移动”

《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因此, 相关的一些活动主题, 可以在各年级中交流进行。在具体教学中, 我们将一些研究性主题设置“长线”———从三年级开始一直延伸到六年级, 进行四年一主题的大长线主题研究,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我的成长档案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我校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设置成长档案袋, 一生一号, 有详细指导目录。在一、二年级时由家长辅助整理, 到三年级后就开始由学生独立整理和积累, 并定期“晒晒”自己的成长档案袋, 与同班、同年级甚至同校范围内的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 学生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这又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理念。相互激励、相互欣赏、相互影响, 共同进步。

此外, 学校和学校之间可以合作开展主题交流, 让综合实践活动把学校“串联”起来。特别像我校这所集团型 (拥有南、北、东三个校区) 性质的大学校, 可以将三个校区相关的学生来一个“大综合”, 合作开展主题研究活动。由此可见, 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只局限在某一个班级中开展, 它完全可以在不同班级、不同年级、不同校区和不同学校之间合作开展。加强交流、加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 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在学校间“移动”, 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生活”。

2. 在家校间“移动”

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良好的家校沟通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大教育的环境, 而且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如: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常见的与家庭有关的包括洗涤、整理房间、小物品采购、小家具修理与厨艺、简易工具制作、生活小窍门等等一系列的家政主题活动, 就需要家长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 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如:《超市购物》这一主题, 家长可以让学生当一回家庭小主人, 开展“今天我当家”实践体验活动。将活动中的感受在学校的综合实践课上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学会统筹安排, 并提高社会交际能力。在参与家庭的购物活动中还能积累如“货比三家”之类的购物经验。

在研究性学习方面, 如:《我家的消费与支出》这一主题, 就需要家长让学生对家庭的收支项目有一定的了解, 并努力让学生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必要时, 还可以邀请各个行业的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 参与到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总之, 学生家庭中有着各种可以支持学生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展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家庭和社会应形成合力, 协同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实现在家校间“移动”, 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生活”。

3. 在社会中“移动”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之一。《纲要》指出: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 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该学习领域, 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以我校每年暑期与市关工委共同开展的“暑期学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综合实践活动”为例, 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每年暑期市关工委老师、社区领导和学校都会制定一个活动主题, 如:《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科技引领生活》等等。暑期里, 学生在关工委老师、社区领导、学校教师的共同带领下, 来到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进行《水资源调查》的研究性主题活动;来到看守所、法院进行《法在我心中》实践体验活动;来到科普园、生态园进行《身边的植物》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来到科技馆、网络公司进行《身边的网络科技》信息与技术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 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此外, 我市开办的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为我市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基地自2008年9月成立以来, 每年接待来自全市小学五、六年级、初二年级、高二年级的近4万名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设置主题教育、生存体验、科学探索、劳动实践、特色军事教育、手工创新制作等综合实践活动, 在全国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有社区和实践基地等强有力的支持, 实现了综合实践课程在社会中“移动”, 努力让综合实践活动引领“生活”。

三、“电信”3G———电视、网络、论坛, 让综合实践活动如虎“添翼”

1. 丰富校园电视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为此, 作为学校校内宣传的主阵地之一———校园电视台, 应充分发挥它的宣传作用, 深入报道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为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助一臂之力。

以我校小百花电视台为例, 学校每学期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 如科技节、文化节、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等等, 小百花电视台的老师和小记者、小主持人、小摄影师和小摄像师都会在第一时间作相关报道。每周五的晨会课便是小百花电视的播放时间, 报道近期的学校大型活动、校园新闻, 特别注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宣传和报道。小百花电视台除了报道校园综合实践活动外, 还策划和主持了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节目。如:《我与少先队》知识竞赛、《科技, 有我更精彩》小制作小发明比赛、《环保材料时装设计》展示、《我眼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谈话节目等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电视深受学生的喜爱。这不仅在全校范围内实时跟踪报道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 也培养了一大批小记者、小摄像师、小摄影师,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小百花电视台同时开展的小百花广播台、小百花报, 也积极报道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有了这些校园媒体的主动配合, 能让综合实践活动如虎“添翼”。

2. 开展网络教学

现在的时代是网络时代, 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网络。《纲要》也指出: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 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水平。正因如此, 网络教学在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之一, 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这既包括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还包括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 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以《小眼看“地震”》研究性主题活动课为例, 我带领学生来到网络教室,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 在网络教室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网络, 探究了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历史、地震的前兆以及如何避震的相关主题研究。更为可贵的是, 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 自发地提出要用已经学过的制作幻灯片和电脑小报的形式来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性成果!这一发自学生内心的创新举措使我对网络教学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是因为学生的智慧, 使我积极总结基于网络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经验, 执教《小眼看“地震”》一课, 获得了市信息技术整合课比赛二等奖。成绩的取得使我深深感受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开展网络教学, 能让综合实践活动如虎“添翼”。

3. 建立博客论坛

《纲要》提出: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 。目前, 学生的家庭生活越来越富裕, 家里普遍都有电脑, 甚至有的学生有属于自己的电脑。有了电脑这个强有力的学习工具, 对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利用电脑不仅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制作电脑小报或幻灯片, 更重要的是网络可以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实时交流, 不再仅仅只局限于学校里。为此, 我专门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以绿野寻“综”———信息技术、志同道“合”———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春华秋“实”———劳动与技术、华山论“践”———研究性学习为四大论坛版块,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各个论坛讨论, 并在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上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成长档案博客。努力实现《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 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生动有趣的内容和全新的学习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的加入。建立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以来, 我将学生的观点和学习心得等信息进行了整理,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将学生参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后产生的体验和感受加以归纳和整理, 和学生一起写成了《数理思维》一书, 并于2009年6月成功出版 (中国青年出版社) 。整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小论文、小发明、小创造, 辅导学生发表文章15篇, 辅导学生文章获奖12篇, 辅导学生科技、少先队等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竞赛获奖共计50人次。自己也申请加入了中国综合实践活动网通讯员, 担任校本开发栏目版主。并在综合实践活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2009年11月我的博客在综合实践活动网博客杂志第三期中得到宣传。建立博客和参与论坛讨论也让我积极参与到综合实践互动中, 先后有50多篇文章发表在各级各类教育报刊上, 20多篇文章获奖。以自己建立博客、参与论坛讨论的亲身体验和学生的实践经历, 切身感受到了建立博客论坛能让综合实践活动如虎“添翼”。

8.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八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实践

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使原本机械枯燥单一的语文教学形式得以转变,学生能到更广阔的空间进行语文知识学习,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发现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积极进取、分享合作的精神。另外,实践经验得以丰富,实践能力得以发展。那么,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促进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感悟,对此问题阐述建议和看法。

一、紧密贴合学生现实生活实际,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

综合实践活动尽管不同于日常生活,但是不可与现实生活分割开来。我国心理学研究表明:“当知识与学生生活上世纪越接近时,学生的学习和探索欲望愈发强烈。”在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可紧密贴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赋予综合实践活动生活化气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活化,以此大力拉近学生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距离,促进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倾心投入,进而促使综合实践活动得到最优化。

比如,以五年级上册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这一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养成防止和纠正写错别字的习惯,所以,结合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我为学生布置了以下实践任务:

自由结组,到本村的各个小超市、商店杂货铺,以及村庄其他会有汉字出现的地方,对用字不规范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及时进行指出并帮助纠正。然后在调查的基础上将用字不规范情况写成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将报告上交给我们。另外,学生也可自行组织以“普及汉字使用规范性”主题的宣传活动,农村地区的人们文化水平本就相对较低,学生可以趁此时机向他们普及汉字正确使用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容易使用错误的汉字,以此降低农村地区的人们使用汉字出现错误的机率,提升用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这样,通过开展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贴合的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能够极大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强化。

二、充分运用乡土资源,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农村学生天天置身于乡村田野,身边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小学语文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可对乡土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运用,以此使实践活动内容得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热情得以培养,进而促使综合实践活动效果达到理想的状态。

比如,赤田镇有着丰富的水库资源,共有鱼塘、水库161座,水面面积达29.2平方公里,课下,我们就可组织开展一次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对赤田镇水库资源的具体开发和利用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用文字形式进行记录;在赤田镇,还保留许多有趣的民风习俗,如打春锣、吃红蛋、耍狮灯、开面等。我们可以让学生对农村所保留的这些习俗作为实践活动资源进行调查探究,如此,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激发学生浓浓的乡情与亲情。

三、把握好实践活动的“度”,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效性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目的是大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无论实践活动内容是什么,涉及哪些领域和学科,落脚点都必须落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上[1],切忌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上成其他课程,如音乐课、科学课、美术课等。小学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好实践活动的“度”,以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开展实践活动,促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实效性得到大大提高。

比如,以五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为例,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对现代媒体展开讨论,但绝对不能将其上成信息技术课,而是要依据这一综合实践专题的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和布置实践活动任务,如设计由创意表达、故事交流、讲故事、演讲比赛、信息收集分析、小型辩论会等活动组成的探索实践环节[2],以此调动学生对实践活动任务的参与积极性,并紧紧抓住语文二字,凸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进而大力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一环节,并且积极研究各种行之有效的开展措施和途径,使综合实践活动途径变得多元化,以此丰富语文课堂,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施娇.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小学语文差异性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25.

上一篇:体育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下一篇: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