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2024-10-13

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精选10篇)

1.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篇一

教师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分析

摘要:角色游戏是 3~6 岁的幼儿比较常用,也是比较典型的游戏扮演方式。通过幼儿来模拟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活动。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专注能力较差,在游戏过程中会出现兴趣转移,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正确的指导来加以纠正,对幼儿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有效提高幼儿的培养工作效果。

关键词:幼儿培养;角色游戏;指导 通过角色游戏扮演不但可以给幼儿带来诸多欢乐,同时还可以推动幼儿的综合素养的发展。角色游戏属于幼儿时期比较典型的游戏类型,是一种适合幼儿的自然性游戏。它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和实际生活有着明显的区分,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游戏活动方式。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工作至关重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以让每一个幼儿在游戏活动当中都可以受益良多。通过有趣的角色游戏扮演,可以充分激发出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1-3]。

一、角色游戏中教师组织 与指导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针对在幼儿时期的培养工作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年轻的幼儿教师就好比幼儿园当中的一面镜子,需要具有更高的激情、热情以及朝气,同时也需要保证一丝稚气。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不管是自身的专业水平还是教育工作方式,经常会出现缺乏接地气的理论支撑,以及有效的实践工作经验,造成了幼儿的培养工作质量相对较低。在长期的教育培养活动中,教师开始慢慢重视幼儿的发展性作用,开始更多的关注幼儿园当中的各种游戏培

养模式,其中角色游戏是非常重要的游戏活动方法,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经常面临着诸多实践难题。同时影响幼儿园教师角色游戏指导能力的因素也相对比较复杂。因此,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个人能力,如何有效提高对幼儿的指导工作效果,是幼儿园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二、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中指导策略分析 所谓的角色游戏是幼儿依照自身思想意识,通过模仿和想象有效借助真实的器材,以自身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一系列肢体语言动作以及表情等来扮演某种人物角色,这种游戏方法又称之为象征性游戏。比如教师在举行“如何当医生”的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幼儿被教师分为两组。一组扮演医生角色。一组扮演病人角色。因为,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很多幼儿并不知道如何去扮演医生的角色,如何给病人进行诊断,此时教师需要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向小朋友进行提问:小朋友你们生过病吗?幼儿回答:生过,此时教师向幼儿继续进行提问,生病的时候该去何处看病,此时幼儿回答需要到医院来看医生。此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开放式提问,医生是如何给病人进行看病,此时幼儿会迅速回想起自身在生病时的医生看病经验,给出多种不同类型的回答。比如,给病人开药打针或者是使用体温计量体温等方式。通过这一系列问答之后,幼儿充分了解到医生角色扮演的相关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幼儿相互之间进行轮番角色扮演,让每一个幼儿都充分融入到整个角色扮演游戏当中,提高了幼儿的游戏参与程度,实现了角色扮演游戏的良好活动效果。在上述角色游戏扮演活动当中,对于问题的设计至关重要,前几个问题的引导需要尽可能设计成一个比较单一和简单

的问题,让幼儿可以直接了解到去医院看病以及医院给自己看病角色的具体形象,让自身充分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该如何加以进行。此时教师在使用开放性的问题问答方法,有效激发出幼儿到思维创造性,让他们不断回想自身在看病过程中的各种经历,以实际生活经历为基础,开始一系列角色扮演,有效提高了幼儿的角色融入程度,同时也实现了整个角色扮演游戏的高质量开展。

三、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中指导能力的分析 角色扮演的游戏属于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方式,但是作为幼儿的引导者教师来讲,并不是完全放松不管,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是教师给幼儿施加各种教育理念的重要过程,也是幼儿游戏的重要意义所在。教师需要对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比如,游戏是否是幼儿自发的活动项目,是否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性,游戏的具体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是否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虑,有效提高游戏活动的开展质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该阶段教师的角色已经从组织者转化成幼儿的帮助者,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仍然处于一种主导性的作用,但是不能过多的干预幼儿的个人行为,也不能轻易的打断游戏进程,防止对幼儿的思维想象空间形成不良的影响。在针对这一问题条件下有两种方式,教师需要及时地介入幼儿的游戏当中。首先,是幼儿的角色扮演无法顺利继续开展;其次,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出现消极的活动行为,此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幼儿充分融入角色游戏扮演当中。教师在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扮演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各种游戏行为,比如判断幼儿的游戏主动性和专注程度如何,幼儿自身是否具有更加强烈的角色认知意识,幼儿对材料的使用状况如何,是否以

物代物又而处于何种交往和合作的水平,以及幼儿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情节表现是否丰富等各方面问题进行有效的观察。通过细节观察之后要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教师需要从游戏主题出发,对各种游戏材料进行有效的使用,对幼儿的角色游戏扮演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同时对游戏活动的最终成果进行有效的反思和总结,以此来更加有效的指导幼儿进行各种角色游戏扮演。

四、结束语 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比较典型的游戏方式,在该项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幼儿制定出一个特定的游戏情境,有效提高幼儿对角色游戏扮演的参与兴趣,以此来保证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出角色游戏的真正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春燕.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9(30):67-68.[2]刘婧雯.论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参与策略[J].才智,2019(14):184-185.[3]李晨晨.幼儿园中班角色游戏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角色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53-58.作者:姚婷 单位:武汉市汉南区育才幼儿园

2.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篇二

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角色转变

1.转变观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提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因此,教师要变“指挥者”为“引导者”。

2.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适宜的环境。教师要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同伴之间如何合作、师生之间如何合作,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方法。

3.引导学生自我探究。新课程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因此,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和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当探究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而要充分信任、肯定学生,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发现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二、面对新课程,教师应做好角色的转变

1.要更新教育观念。首先 ,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 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再次, 教师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最后,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

2.要更新知识结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 ,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师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有的早已老化。因此,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首先应通过自学、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3.要调整好心理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权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还快,比教师要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可能会在心理上造成某种落差。

三、面对新课程,教师要提高施教能力

1.提高把握新课程的能力。首先 ,应了解新课程减少了哪些内容,增加了哪些内容,增加的新内容是以何种形式呈现的。其次,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要努力“吃透”;对“知识点”的分布及其不同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把握好尺度;对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知识内容,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切不可因“应试”是否需要来决定取舍。

2.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 为课程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 有能力在网络上获取教学所需的信息资料,能评价课件的好坏,有能力选择好的课件等。

3.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教师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了解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和本质,把握它们的设计过程和具体的操作要求,勇敢地将理论付诸实践,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具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4.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 ,形成校本培训网。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肯定会存在许多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提倡教师的自我反思,将课堂变为教师的研究场所。教师就是科研人员,要努力成为研究者,研究新的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提倡同事之间的互评,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3.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学;课程改革;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10-1

一、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课程设计应从幼儿实际出发,以幼儿为本

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实现幼儿在身体、情感、个性、认识、能力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幼儿园课程充分体现学前教育和保育结合,做到教育目标和保育目标的融合。

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应引导幼儿获得适宜的发展,应注重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领域中发展,知道幼儿在诸方面发展中存在不同的差异,不同幼儿可能有不同的发展优势领域。引导幼儿在不同的发展领域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和谐发展。

幼儿园课程目标应具有启蒙性、和谐性,不宜追求过高的教育目标。幼儿园课程目标是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初步的身心锻炼和启迪,使幼儿在享有快乐童年的同时,身心得到与其发展水平适宜的发展和提高。

(二)课程组织应围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得到最佳发展

幼儿园课程内容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就是感兴趣的学习,感知具体形象的内容,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例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发挥幼儿自己的想象。幼儿周围的生活是丰富的、广泛的,生活中有大量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时机,儿童在这些生活情境中,通过交往、参与、探索,获得知识、锻炼动作和技能,发展情感。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还意味着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并不是严格的学科知识的再现,课程内容是随着生活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确定课程的重要依据。

(三)课程实施应以活动为中心,培养幼儿的探索性,使幼儿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课程是以生活的逻辑加以组织的,是以儿童的兴趣为引导的,生活是整体的,往往蕴藏了多方面的发展机遇和可能。课程方案设计的结构主要提出活动的关键环节,对每个环节的展开提出建议。活动组织建议是扼要的、开放的,使教师有很大的发挥和创新的余地。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特点是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特点所决定的。幼儿心理发展尤其是幼儿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的内容是直观的、形象的。因此,幼儿的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境、具体的事物,在参与、探索和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做中学”。

二、幼儿园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教师应该具备一定新的理论观念

关心和热爱幼儿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我们知道每一个幼儿都是不同的,每一个幼儿都有他们的个性、能力、行为、兴趣等特点,都有他们家庭成长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差异,教师应该认识差异是正常的,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幼儿。

教师要注意积极、适宜地评价幼儿,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并着眼于为幼儿提供更适合他们需要的帮助与引导。同时教师也要注意积极调整包括幼儿同伴、其他教师和幼儿家长等对幼儿的评价,给幼儿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健康、支持、温暖的环境。

(二)教师应该具有创新、探索和反思的精神

教师要具有能够主动观察,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从而迅速判断与准确选择有价值的教育主题,并选择适当活动形式。在活动《小河马的长处》教学中,教师能够从幼儿的自由谈话中发现他们对动物的关注,从幼儿的争抢中发现他们对河马的喜爱,从孩子争看的图书中了解他们的需求,由此引发一系列生动多样的教育活动。

随着知识的不段更新和幼儿获取信息的多渠道性,昔日的文化知识已不能完成教学指导,教师要回答幼儿千奇百怪的问题,要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实践,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分享、讨论,将个别幼儿的兴趣转化为小组幼儿的兴趣,使大家围绕同一个感兴趣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兴趣让他们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确保绝大多数幼儿主动学习,使教育活动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需要。教师要提高创造性工作能力,改变教学思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设计富有新意与活力。

教育技能是促进教学目标到位的前提,还应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素质。教师素质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得以不断的、更有效的提高,真正成为儿童健康的保障。

(三)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观察技能

老师要善于对幼儿进行观察,从幼儿的个别差异出发,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提高。教师要为每个幼儿提供广泛的、具有个体适宜性的多种机会,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条件,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差异基础上充分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4.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篇四

班级:0202 学号:05 报告人:叶群芳

一、选题意义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年生命活力的体现,是幼稚心理的表现。当幼儿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心意,发生或选择符合自己喜好与水平的游戏内容,并在自发的游戏活动中用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独立地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时,他们的发展是如此的自主、快乐、和谐、迅捷。

在幼儿园中,游戏往往更多地被用作传递知识经验、巩固与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介或载体,教师往往像上课那样来组织儿童的角色游戏,确定“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主题,指定与分配幼儿在游戏中承担的角色,想方设法地使游戏的内容与情节向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游戏正确与否,水平高低的标准。结果是使游戏成为教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为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变相的作业或上课:游戏本身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并未受到重视,忽视了游戏作为幼儿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全面发展的“源泉”的价值和功能。

因此,构建一个整体思想为指导的系统的关于教师在幼儿游戏当中的角色参照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Gveta.Fein指出:一种发展理论并不是一种实践理论。游戏的心理学理论与研究往往把儿童游戏看作是一种随儿童身心发展与变化自然出现的个体现象,他们并不关心教育情境中游戏问题的特殊性,当然也不可能为我们提供说明和处理游戏与教育目的、课程以及教学之间关系的现成答案。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充当怎样的角色,作为旁观者应如何创设游戏环境,作为参与者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介入,无疑成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

鉴于以上分析,本项研究的意义在于如何遵循幼儿游戏的基本原则以及《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幼儿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基本定位,从幼儿心理、身体发展的可能出发,引导教师更好的指导幼儿游戏的实践,减少盲目性,提高自觉性,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游戏中活泼、主动地学习,使之健康地成长。

二、文献综述

关于教师在幼儿游戏当中的角色的研究,国内外的许多学者进行过一些各具特色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部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

在我国,台湾的吴幸玲博士在其《儿童游戏与发展》中指出,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教师要成为孩子的玩伴,帮助孩子选择适宜的玩物,处理在游戏中遇到的各种状况,并且能透过观察或直接参与孩子的游戏。在互动中帮助孩子提升实质能力,如此才能让游戏发挥最大的效益。教师必须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儿童能在其中进行层次较高的游戏,只要环境良好,教师就不一定非得干预孩子的游戏。同时,必须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是否有足够时间、空间让孩子们尽情玩耍且从中获益。教师也可以加入孩子们的游戏当中。

华爱华在其《幼儿游戏理论》中强调,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游戏的权利是儿童的,因此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是儿童在游戏,而不是成人在游戏儿童,因此教师的指导应当迎合儿童的需要,要尊重儿童的意愿,教师在幼儿游

戏当中充当三种角色: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和游戏进展的支持者。教师作为环境的创设者,教师从教育目标出发,将教育目标隐含在他所创设的环境中,通过幼儿自己与环境的互动,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作为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者,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性格特征、社会化程度等各个方面为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也为指导游戏提供依据,作为游戏进展的支持者,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态度,避免教师作为知道者面目出现的居高临下地导演游戏的地位。

上述的这些研究及观点的论述为本项目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教师在幼儿游戏当中的角色问题,但在笔者看来,这些研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够系统,操作性不强。

国外关于教师在幼儿游戏当中的角色论述,一直存在争议。支持教师参与幼儿游戏的学者称:成人的参与可以丰富儿童的游戏经验并且提升儿童的社会认知与发展。而不支持此论点的学者们则认为,成人参与儿童的游戏会干扰或抑制儿童的游戏活动并减少他们游戏学习的机会。Johnson等人(1999)则坚信教师参与幼儿游戏会有好坏的双边效果,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来参与孩子们的游戏。如果教师的介入是一种敏感性、因应性及持续性的方式,那儿童的正面游戏效果便会被加强;但如果教师整个控制儿童游戏流程,并要求儿童用很结构化的方式来游戏,甚至干预成为学术及有目的的用途,那儿童游戏的效果是不为其利,反受其害。教师参与儿童游戏的角色可以透过教师的支持及回应性互动起来,扩大儿童游戏的发展空间。提倡教师创设宽松、宽容的游戏氛围,让活动室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允许幼儿出错”,“期待儿童发现”,调整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提倡教师做幼儿自主游戏的旁观者、被领导者、参观者,放弃权威,退到幼儿游戏的后台,多一点观察了解与等待,少一点横加干涉和指责,发挥同伴之间的交互作用,承认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是游戏的主人,让孩子自己来当小老师,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自由体验,在相互作用中共同成长。

参考上述研究,笔者认为,作为幼儿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教师创设具有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尝试放手让幼儿自己安排空间或鼓励创新,让幼儿在“中性”环境中施展才能;作为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观察者,教师应有欣赏的态度、忍耐的态度和研究的态度;作为幼儿游戏的参与者,教师应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在仔细观察的前提下决定是否介入幼儿的游戏,同时在游戏中,我们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协商、约定,产生纠纷时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

三、论文结构

一、幼儿游戏的本质

二、当前幼儿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园中,游戏往往更多地被用作传递知识经验、巩固与强化知识技能的媒介或载体,教师往往像上课那样来组织儿童的角色游戏,确定“有教育意义”的游戏主题,指定与分配幼儿在游戏中承担的角色,想方设法地使游戏的内容与情节向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游戏正确与否,水平高低的标准。结果是使游戏成为教师导演下的“一台戏”,成为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变相的作业或上课:游戏本身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并未受到重视,忽视了游戏作为幼儿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全面发展的“源泉”的价值和功能。

三、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发挥何种角色

1、游戏环境的创设者

2、游戏过程的观察者

3、游戏进展的支持者

四、教师如何发挥上述角色(结合个案进行分析)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充足的理论基础,了解游戏的本质及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价值取向。

2、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法能够归纳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充当怎样的角色,在幼儿游戏进展中,教师该什么时候介入,以怎样的方式介入,为教师指导游戏教学策略积累可靠的方法。

3、个案分析法

该方法是收集相关案例,通过对其进行静态分析,找出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有效切入点。

五、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11月中旬完成开题报告

12月至1月进一步翻阅资料

1月至2月基本完成论文

3月最后完成论文内容

六、参考文献

(1)虞莉莉主编:《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吴幸玲主编:《儿童游戏与发展》,扬智文化。2001年版。

(3)郭静晃、吴幸玲著:《亲子话题》(第二版于台北;扬智文化P283-292)(2001版)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2001年版

(5)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6)刘焱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

(7)李淑贤,姚伟主编:《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版,1999。

(8)丁海东编著:《学前游戏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黄瑞琴著,《幼稚园的游戏课程》,心理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Brenda Crowe,(1989),《Playgroup Activities:What?How?Why?》Published by Preschool Playgroup Association。

5.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篇五

栅瑶

一、问题提出

在 21 世纪 这 个竞 争 与台作 并存 的 社 会背 景下,“学会共㈣生活,学会与他人~起生活”,已成为当今教育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它具有典型的社会性,是对现实社会的再现。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可以实现与同伴 的交往活动,构成实际的社会关系网络 .为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提供了条件.推动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但从 目前幼儿园角色游戏的开展及幼儿社会交往现状来看,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1.角色游戏在幼儿园开展中的问题。首先,提供的游戏类型或活动形式 单一。目前幼儿园开展较多的只是积塑拼插游戏。调查表明,游戏的开展远未达到多样化,尤其 是角色游戏的开展在很多地区还是空 白。其次,角色游戏的材料是教师统一安排,硬性规定的。材料单一一,满足不 了幼儿的需要,难 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和想象。而且游戏材料的准备不够科学,都是塑料制品,且体积大。另外,教师 的指导欠灵活,指导方式程式化。指定角色、固定方式、情节套路陈旧。

2.幼儿社会交往行为在现实中的问题。幼儿强烈 的好奇心和好模仿,使其在不成熟的认知上耳濡 目染许多不 良的社会交往行为。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对实际情况的观察分析,发现和总结 出了幼儿身上常见的几种不良社 会交 往行 为 :

(1)“小霸王”型,这类型的幼儿在行为上非常强硬 .喜欢和成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带有攻击性,不顾他人的感受,做事又缺乏耐心。

(2)“小强盗”型,这类型的幼儿给人的印象是不明事理,甚至是 自私、占有欲强。这些孩子似乎难以理解 “我的”和 “你的”之间的差别,在他们头脑里喜欢的都是 “我 的”。(3)“受气包”型,这类幼儿在幼儿园里经常受到委屈。不敢反抗也不敢跟老师说,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勇于 面对 困难 的勇 气和 方法。

(4)“含羞草”型,这类幼儿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胆小、害羞、不 自信,甚至是逃避现实。这样的幼儿缺少的不是才能,而是缺少与人交往的信心和勇气。(5)“独行侠 ”型,这类孩子在家、在外表现出的截然不 同,民间俗称 “双面虎”或 “洞里老虎”。基 于上述 问题,笔者根据角色游戏的相关知识和作用,提 出通过角色游 戏来改善幼儿不 良的社会交往行为。形成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以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和发 展。

二、角色游戏的教育社会学价值

当今 社会是一个 竞争 与合 作的社会,学 会合作,与他人友好和谐交往显得尤 为重要。角色游戏作为幼儿集体活动形式的一种,可 以让幼儿聚在一起,形成活动群体,幼儿在其 中体验 团队的力量,为 了共 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工合作。幼儿通过 自主的选择游戏主题、角色和游戏材料,同时为 了能将游戏很好 的进行,必须履行幼儿所扮演的 “社会角色”。由此以来,幼儿的行为不仅在角色中受 到了限制,同时也会受到其他伙伴 的监督。这样,幼儿 的某些不 良社 会交往行 为就会受到抑制,其 良好 的 作意识、分享行为、谦让他人的行为就会得到凸显和保持。可见,角色游戏让 幼儿逐渐成 为社 会的人,具有 独立人格 的人,从而推动了幼儿社会化 的进程。

三、角色游戏对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重要作用

1.角色游戏强 化幼儿社会交往意识 和社会角色规范。角色游戏是幼儿 自己锻炼 自己承担社会角色、遵守社会角色规范 的一种 自我教育活动。幼儿通过角色游 戏 表 现 出一 种 积 极 参 与 社会 交往 活动 的 主动 性,培养 自己的角色意识及对角色规范的认 同。如 :在幼儿的角色游戏中,小花和她的伙伴们开了一个 “小卖部”,能够热情而又有礼貌地对待每一个 “顾客”。笔者通过参与游戏和小花进行交流,“我今天忘带钱了,可我真的很需要这个东西。”小花一脸的稚气,笑着说 “没事阿姨,您先拿去用吧。”不 过她又想,我得先记下来。教 学 园 地 /降 育 ·游 载在游戏中,她也主动的帮助其他的伙伴,表现出了坚守岗位、热情待客、友好合作、乐于分享的 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2.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互助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当儿童生理、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有所归属 成为集体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 中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一起计划、建构和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 分配角色。所以角色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角色游戏开始前,必须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商量游戏的内容、角色的分配、游戏规则、游戏材料等。在游戏中,幼儿必须注意他这个角色和别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保持双方协调一致。游戏结束后,幼儿还往往就个人 的行动是否协调进行一番讨论。可见 .角色游戏开展的整个过程无形 中培养 了幼儿 的互助精神。

3.角色游戏有助于克服幼儿 “自我中心化 ”学会理解他人。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和教育的高度关注。他们不乐于交往,甚至出现固执、争抢东西等行为,逐渐形成 了以 “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但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幼儿 由于担任了某个角色 .他必须以别人 的身份出现时。他既是 “别人 ”又是 自己,即“观点取代”,以他人观点来看事情的能力,它包含了解他人看到什么、他人的想法和感觉。在这种 自我与角色的同一与守恒中学会发 现 自我,发现 自我与他人的 区别。使 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学会理解别人,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四、角色游 戏 的设计 思路 和教 学设 想

1.自主交往的 “社会”环境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前提。角色游戏是幼儿学习合作、分享快乐、遵守 日常行为规范的活动。作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首先,应为幼儿提供 良好 的心理环境。和谐、愉快、自由的心理环境使幼儿的交往能充分展开。其次,角色游戏中各种角色关系的存在,将促使幼儿广泛地接触他人,扩大 了幼儿的交往范围,有利于强化幼儿在交往 中形成的积极 的社会交往行为。如 :“小医 院”游戏中,为 了抢救 “病人”,“医生们”急 “病人”所急,从 “这一科”转到 “另一科”通过几小时的紧张“治疗”,“病人”终于脱离了危险,“医生们”也都开心的笑了。

2.角色游戏的规则 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社会交往。规则是对行为的一种规范和约束。角色游戏有它 内在的规则,幼儿通过在角色游戏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本身所包含的行为准则严格要求 自己的行 为。在各自相对独立的小 组游戏和集体 游戏之 间,幼儿可以相互协商,并能模仿成人 的言行对游戏进行评价。从而在 “成人”的世 界里,学会积极地进行社会交往。所以,幼儿对游戏 规则 的首先关注正是他们积极学习社会法则的反映。如 :在 “小司机”游戏 中,由幼儿教师提供特定的游戏环境和规则,“红、绿灯亮 了”该怎么走? 有行人的时候怎么做? 对旅客的态度应该怎样? 等问题,使幼儿充分联 系现实生活,并能积极准确的作出回答,最后能正确的模仿成人进行 活动,完成游戏的开 展。3.适 当丰 富的游戏 素材 帮助幼 儿练习社会交往行为。首先,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拓宽角色游戏的 内容来源。教师可以在上课、日常生活、节假 日活动等拓宽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对社会生活印象。还可 以引导和组织幼儿走人社会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如观察警 察叔叔是如何指挥交通,行人如何遵守交通规则。通过角色游戏 的开展使幼儿对现实社会生活中所观察 到的在游 戏 中再现。其次,提供合适的场所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 的物质条件。这些物质材料可 以激发幼儿的想象 .满足幼儿对 “成人世界”好奇 .能够使幼儿很快进入真实的情景。同时,教师还 可以调 动幼 儿参与游戏场地 的布置,制作游戏材料等,这样 也可以在准备游戏材料的过程中练习幼儿的社会交往。另外,教师要提供充足 的游戏时 间,保 证幼儿角色游 戏 的 深 入 开展。只 有 在适 当 的时 间 里 .幼 儿才 可以找到游戏伙伴、分配角色、准备材料、计划游戏等。所以角色游戏的活动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4.教师参与、指导并逐步培养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首先,教师应教会幼 儿分配和扮演游戏 的角色。游戏最初,幼儿只热衷于对某一角色动作、语言、行为的模仿。而通过教师 的指导,幼儿能够置身于 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与同伴进行良好 的社会交往。其次,教师可以直 接以角 色者 的身份介入到游戏中。根据游戏 内容来选择介入 的形 式 :① 语言介 入。如 :幼儿在玩 “小厨师”时,有些幼儿就什么都不做。在一边玩。或是占用所有的 “厨具”。这时教师可用语言引导 “客人都等不急了,你看他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们是不是帮帮忙啊?”或其他语言的暗示。②行为暗示。即教师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肢体语言,以及通过提供材料、布置场地、动作示范等方式来对幼 儿的游戏 行为做出反馈 .从而塑造幼儿 良好的游戏行 为。这种方式直接有效,能够产生较好的效果。另外,在具体的游戏中指导幼儿的行为。幼儿进行交往时,最初表现较好,但一段间后,幼儿就会表现出追逐打闹、抢夺玩具等不良的交往行为 .这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 .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引导和个别教育,从而使幼儿改掉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形成 良好 的

社会交往习惯。

5.重视游戏的评价,以巩固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对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水平,以便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指导幼儿角色游戏 .促进儿童社会化的发展。如: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表现出来 的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哇,你做的真棒”、“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之类的。但对于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中所存在的不 良的社会交往行为,教师应采取多种途径来 引导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行为。如采用故事、儿歌、讲述、谈话、表演等手段向幼儿介绍有关社会 交往 的知识,对故事或其他内容中 “角色”(人物)的评价,使幼儿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正确的交往方法,来改进幼儿不 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从而巩 固幼儿 良好的社会 交往行为。

五、结束语

6.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篇六

一、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深度和广度、拥有科技人才的数量..特别是 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地位的 关键因素。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主要有 赖于教育..有赖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幼师队伍。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就显得更为 迫切。

2.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幼儿园是孩子们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未来教育 的核心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是推进幼儿园素质教育的根本 保证..直接影响到幼儿素质的形成。

二、新时期幼儿教师素质内容

1.具有优秀的思想品质

爱护和尊重儿童..是儿童本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儿童由于年龄小,也有自己的愿望和需要,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教师应给以满足和尊重。那种轻视儿童的正当需要,任意屈辱儿童的看法和做法是不符合教师道德的。因此..只有教师爱护和尊重幼儿..才可能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同情弱者、乐于助人、团结合作..进而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时期..此时期形成的人格特征特别稳定..对人的一生影响很大。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越的生活使一些独生子女的家长 忽视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造成了孩子许多不良人格..如任性、爱发脾气、自卑、懒惰、自 私、胆小、怯懦、情感冷漠等。因而培养幼儿完整和谐的人格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 务。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教师和蔼可亲、热情活泼、自信、乐于助人、意志坚强..必然会受到幼儿的喜欢..相反..如果教师情感冷漠..成天板着一副严肃的面孔..动辄发脾气..这样的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必然没有威信。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以此在行动上为幼儿树立表率。

3.具有强健的身体素质

幼儿教师要把科学文化知识转变成幼儿能接受的信息..转化为他们每个人的智慧和才能..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用人才..这个任务极其艰巨复杂。试想如果教师没有强健的体质..怎么去 工作..怎么与孩子亲密接触..肯定是无法胜任这一艰巨工作的。

4.具有过硬的专业文化水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从何来..惑怎样解..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经验。幼儿天性活泼好动..爱唱爱跳..喜欢画画、讲故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比较好的和专业 知识..更应该有较宽、较广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多才多艺..具有语言、音乐、舞蹈、绘画、体育、游戏、科技和工艺等方面的技能技巧..掌握幼教专业基础知识..懂得幼教规律..熟悉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独特的教育能力、教育监控能力和娴熟的教育教 学技能、技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潜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一)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高度的事业心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拥护改革开放,能够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政治上自觉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是幼儿教师最起码的政治素质。

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热爱幼儿,立志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这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职业政治素质。

(二)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语言文化修养。

1.具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其知识水平可以广不而深,即懂得的知识要多,知识面要宽,对幼儿的求知和提问能做到有问必答。

2.幼儿教师应该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普通话应该达到国家一级乙等以上水平。另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讲读能力,能胜任对幼儿的语言教学。对汉字结构和笔顺的书写要准确无误,字体要流畅、美观,这是幼儿教师业务素质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三)较好的艺体教学及组织幼儿艺体活动的能力

1.音乐方面要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具有识谱和创作简易歌曲的能力。在教学方面要具有边弹边唱、伴奏、演唱歌曲的能力和音乐教学的技能技巧。

2.舞蹈方面要掌握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的技能技巧,要具有舞蹈创编、表演、编排能力。

3.美术方面要掌握基本的美术教育的理论和技能,要具有绘画剪纸、折纸、泥塑创作技法。4.具有较好的体育活动能力,掌握对幼儿体育教学及组织幼儿体育活动的技能技巧。

(四)通晓幼儿教育科学理论和各种课程的教学技能

1.熟悉并掌握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了解当前的各种幼儿教育模式,具有参与幼儿教育改革和教育科研活动的能力。

2.熟练掌握幼儿智力训练的各种教育技能及各科教学法,能有效利用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兴趣和爱好,以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开发幼儿的智力。

3.具有较好的组织和管理才能,能管理和组织好班级活动,有效进行集体教育。4.掌握幼儿卫生保健理论,懂得营养学和常见病,传染病和外伤的简易处理知识。

(五)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1.性情稳重、大方而不易急躁,活泼开朗,为人和气,情绪稳定,不易激变 2.办事认真、耐心、细致,具有较强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3.意志坚强,能吃苦耐劳,敢于向困难做斗争。

(六)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习惯。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感强。与同事团结友爱,集体主义感强。

2.品行端正、诚实勇敢、勤劳、朴实、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大公无私,堪为师表。3.生活习惯文明,行为举止、待人接物文明合礼,能自觉做到“五讲四美”并且以身作则为幼儿做出表率。

4.组织纪律性强,有较严格法制意识,自觉遵守法律。

四、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措施

1.加强师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目前..教育的战略地位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由于教育投入不足..与其 它行业相比..幼儿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都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工作环境差..工作比较 辛苦。面对社会上名誉、地位、金钱、享乐等的种种诱惑..我们幼儿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 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在工作岗位上注重自身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为人 师表..有是非观..有正义感。一言一行以人民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加强自身修 养..表里如一。同时..注重心理素质的磨砺..淡薄名利..以平静、正常的心态对待一切..让 自己真正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一个乐于发现的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2.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个人综合文化水平。

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文化发展迅速。要更好地适应教师职 业的要求..适应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积极参加新知识的 培训..参加幼儿学术活动、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技能技巧的学习等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 质。

3.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我教育。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作为幼儿教师不能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知识

结构和和专业水平。如果我们有的只是一些陈旧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就面临着被淘汰的危 机。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自我教育..自学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如通过看书、上网等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提高自身的素质。

4.组织各种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7.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篇七

一、评价之内容

1. 评价幼儿是否能正确反映生活经验。

幼儿往往会把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照搬进角色游戏中, 这就要教师通过评价, 有意识地将游戏向健康的方向引导。如在一次区角活动时, 娃娃家的爸爸就装喝醉酒了, 然后摔了东西, 我就适时地参与进去说, 喝醉酒摔东西是不文明的, 会吓着孩子的, 那位模仿爸爸的幼儿不好意思了, 马上就说酒醒了。讲评时, 我让幼儿一起讨论喝醉酒好不好?大家都说不好, 说了一些喝醉酒的坏处, 还说要回家提醒自己的爸爸不要喝醉酒。还有的时候, 孩子所反映的事物和现实生活不相符, 加入了他们自己的想象。有一次, 小医院里的医生一会去给病人打针, 一会去开处方, 一会去给病人照X光。结束时, 我请大家说一说, 你们去医院是不是一个医生做这些事的, 大家说“不是”。医生给病人看病开处方, 护士给病人吊水、打针, 照X光有专门的医生。这样评价的结果, 既培养了幼儿分析问题的能力, 也丰富了必要的生活经验。

2. 评价幼儿在游戏中使用材料的水平。

幼儿只有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 游戏的内容才会丰富, 在游戏中幼儿喜欢用形状和功能相似的物品替代不在眼前的物品。如用冰淇淋棒子当医院的压舌板, 一张亮纸就可以当镜子, 一个盒子就可以当娃娃家的餐具, 一块积木可以当电话、对讲机, 一个瓶盖就可以当棋子, 把细细的纸条当面条等等。如一次在玩娃娃家游戏时, 一位“妈妈”正忙着做午饭, 锅是用一个装饼干的铁皮盒子做成的, 铲子用冰棍棒代替, 锅里装着红红绿绿的塑料雪花片。“妈妈”拿着小铲子上下翻动着雪花片。我问她:“妈妈, 你在做什么莱?”她说:“我在炒鸡蛋, 黄颜色的是鸡蛋, 红颜色的是西红柿, 绿颜色的是葱花。”讲评时, 对这些以物代物的现象加以肯定, 鼓励幼儿以物代物, 游戏中的以物代物, 不仅能提高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想象、分析、概括、综合等智力因素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 评价幼儿的角色意识。

在游戏中, 幼儿只有按照角色的身份行事才会被同伴接受。一次, 娃娃家的宝宝在哭, 爸爸不知到哪去了, 妈妈找了半天, 发现爸爸去娱乐区下棋了。游戏讲评时, 我们就这件事展开讨论, 小朋友们都说:“爸爸出去也不说一声, 把宝宝一个人留在家里, 太不像爸爸了”。在玩“汽车”游戏时, 扮演司机的凯凯总不专心, 角色意识肤浅, 对角色行为不明确。乘客一下车他也跑去玩了, 使得新乘客上车找不到驾驶员。于是, 在讲评时我组织幼儿一起讨论, 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司机, 司机应该做那些事, 有的说司机不能离开驾驶室, 司机要修车、洗车, 司机要把车子打扫干净, 司机要认识很多路, 通过讨论, 孩子对角色的认识得到了不断地充实、完善, 角色意识不断增强。因此, 评价帮助幼儿确认了角色身份, 提醒他们按角色的要求做, 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有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

4. 评价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的主动性是角色游戏的灵魂, 任何创造性游戏都是以交往为基础的, 它给幼儿提供了锻炼社交技能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只有不断主动与同伴发生交往, 才能保持游戏的兴趣。如在角色分配上, 有时也会出现矛盾:几个小朋友同时对扮演同一角色发生兴趣, 都想扮演一个角色, 如何解决?此时, 教师应引导幼儿自己去解决, 有时小朋友各说各有理, 争执不下, 谁都说服不了谁时, 他们会动脑筋想出各种解决的方法:如猜拳的方法, 轮流的方法, 增加角色的方法等。一次在角色游戏“理发店”中, 孩子们都想当理发员, 这个说“你上次做过了, 这次该我啦”, 那个又说“你也做过了, 该我了啦”, 争执不下的情况下, 红红说“我们猜拳吧”。在“超市”游戏中, 天天对营业员文文说:“先生, 我要的是橙汁, 不是可乐, 请你给换一瓶”。忙碌的飞飞没好气地说:“要就要, 不要就算”。诚诚生气的说:“你怎么这么说话, 我要投诉你”。经理洋洋急忙过来处理, “对不起, 您需要什么, 我马上给您换”, 诚诚见经理态度这么好也高兴地拿着橙汁走了。经理洋洋找文文谈话, 要他以后对顾客态度好些。文文却说“我也要当经理”, 洋洋说:“只要你对顾客态度好, 改正错误, 我就升你做经理”。文文便开心地忙他的去了。这些幼儿成功交往的事例, 在讲评中要给予赞赏和肯定, 有利于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评价幼儿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由于受角色的约束, 对自己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 角色分配不公, 争夺游戏材料, 不注意卫生习惯或忘记整理玩具等。在讲评时我常常选择游戏中的一两个现象进行分析, 大家说一说谁对、谁错, 怎样做更好, 让幼儿在合作中学会自主, 在交往中学会互助, 在矛盾中学会谦让。这样, 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正确的是非观, 提高幼儿的道德判断力。

二、评价之角度

1. 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角度。

一种是在游戏过程中直接给予评价, 这时要注意恰当、巧妙、适时, 把干预降低到最少。如发现营业员脱岗, 老师就以顾客的身份去买东西, 使营业员立刻回到岗位, 这样的评价易为幼儿接受, 以提醒为主。相反教师进行直接批评就会影响幼儿情绪, 影响游戏气氛。还有一种方法, 就是在幼儿结束角色游戏后, 老师便会组织游戏评价, 对游戏中有教育意义的言行给予强化, 对游戏中出现的不好的行为或问题进行评议, 介绍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新主题、新玩法等。但是不难发现, 在幼儿游戏结束后, 他们往往仍然沉浸于自己的角色, 热衷于谈论游戏中的事情或者争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以教师为主体的游戏评价往往会将幼儿强行的拉入老师的思维中来, 往往违背了游戏是幼儿一种“自由的心向”和“主体性的态度”的原则。

2. 以幼儿为主体的评价角度。

实际上游戏的主体是幼儿, 游戏评价的内容也可以交给幼儿来完成。这就需要充分体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来评价游戏, 重点可放在分享角色游戏的快乐和经验, 提出对角色游戏的需求上, 以幼儿的表达为主, 老师只起到梳理、整理的作用。 (1) 请孩子说一说。评价前抛给孩子们一些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比如:你觉得今天开设的游戏区域够不够?你在游戏中需要什么材料或者发现什么材料不好用了?在游戏中有没有发现什么好玩的事情?有没有什么没法解决的事情?在讨论中老师了解的了孩子的需求, 和他们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如在游戏中需要什么材料补充和更新?班级就准备一个箱子做“百宝箱”, 小朋友有什么好东西或者废旧东西, 一时又不知道有什么用的时候可以先存到百宝箱里, 游戏的时候或许就能从百宝箱里找到自己需要的。于是再活动的时候, 孩子们都能从“百宝箱”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有没有什么好玩的事情?有没有没法解决的问题?让幼儿来讲自己的游戏经历, 便是最好的经验分享, 老师也能从中梳理出游戏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游戏后, 幼儿对游戏的思考并给老师的反馈是对游戏最直接的的评价。 (2) 让孩子看一看。教师将游戏情节、内容等拍摄下来, 让幼儿观察拍摄的音像资料, 从而有针对性地、形象地参与和做出评价。比如, 幼儿在建筑游戏中搭建了美丽的生活小区, 但它不在室内, 不便于形象讲评。因此, 将它拍摄下来, 让幼儿看着拍摄的“生活小区”进行评价。有了摄像, 教师不必刻意保留游戏现场, 不必回忆、复述某个游戏情节……在摄像中欣赏别具一格的漂亮建筑, 看到娃娃家井然有序的收拾, 看到好的一面, 也能看到问题的存在, 表演区乱七八糟的头饰, 图书馆大声说话的孩子, 无所事事到处串门的人……从老师的摄像中让孩子来做个观察者, 让孩子去看去发现去反思。 (3) 听孩子提一提。在游戏评价中, 充分的听孩子来提建议, 让孩子来总结:“我最喜欢玩什么游戏”、“我今天玩了什么游戏”、“下次游戏我想玩什么”。老师就做一名听众, 一名幕后工作者, 对幼儿下次游戏的期许做一反思和调整, 尽可能的将游戏“悄悄”的往幼儿需要的方面准备。作为游戏指导者的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 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 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创造性。老师要具有灵活性和正确儿童观, 会站在幼儿立场看问题, 更需要老师有丰富的知识, 会从孩子中获得灵感, 并将之化为孩子们容易接受的东西, 让他们像海绵吸水一样不断涉取。把孩子的游戏, 交还给孩子。

8.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篇八

关键词:角色游戏 教师指导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7

一、问题的提出

1.概念界定

(1)定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②

(2)特点

首先,角色游戏是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的活动;其次,角色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另外,它的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生活,为社会、家庭和幼儿周围的环境所制约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冲动来自于自己头脑中对现实生活的印象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它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最后,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无一定的程序和模式,不追求什么固定的结果。

(3)意义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也十分多样与新颖。,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同时,在游戏中还可学习如何坚持自己正当的权利、要求,怎样旅行自己的义务,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戏规则。因此,角色游戏水平的高低能反映社会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际智能水平的高低。

2.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具体的游戏指导中经常会呈现这样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 :不能掌握幼兒游戏时的心理,对幼儿的游戏大多的时间选择了放任自流或者干涉的太多 ;没有完全了解角色游戏的特征,指导的时候不得法,这样就没有了指导的意义 ;指导上缺乏整体性、目的性、计划性。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角色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③

二、目前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区平时根本不对孩子们开放

研究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幼儿园虽然设置有角色游戏区,但是这些游戏区往往不对孩子们开放,只在有上级领导检查的时候才开放。在研究者问到为什么幼儿园角色游戏区平时不对孩子们开放时,一位幼儿园的负责人告诉研究者:“像小超市这样的角色游戏,虽然孩子喜欢玩,但是小超市里面的商品太多,平时很容易积灰,增加了幼儿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这些物品想要摆放整齐也很不容易,所以教师们通常都不愿意给小朋友开放 (超市)”。也正因为此,很多教师平时都会把角色游戏区的各种材料收拾起来,只有不得不摆放的时候,才将游戏材料摆放出来。

2.部分幼儿园没有专门的角色游戏时间

虽然幼儿园的管理者都认识到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在部分幼儿园调研时,研究者发现,有一些幼儿园把孩子们本应用来游戏的时间,全部由其他教学工作替代了。这种现象在大班年龄组尤为明显。对于这种现象,幼儿园的解释是“到了大班,很多有效衔接的内容都要给孩子们涉猎,因此孩子们根本没有游戏的时间,更不用说角色游戏了”。该幼儿园的负责人还告诉研究者,“其实大班的孩子最能将角色游戏玩好,知道如何扮演角色游戏。但是我们的教学内容太多,孩子们根本没有游戏时间。

3.角色游戏主题单一

角色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和体验的反映。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日益丰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也会越来越丰富,他们渴望在角色游戏中扮演更多的成人角色,表现他们对于周围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也应当反映幼儿的“成长”。然而,研究者在幼儿园调查的时候发现很多幼儿园里的角色游戏区多为“娃娃家”一种形式。

4.角色游戏中教师的干预以直接干预为主

研究者对角色游戏中师幼互动的研究表明,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更多的是以“教师”这一真实身份而不是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的游戏的。④

三、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具体指导策略

1.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设不同数量和种类的角色游戏区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观察,教师的指导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儿童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避免儿童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满足儿童平行游戏的需要;

(2)教师以平行游戏法指导儿童游戏,也可以角色身份加人到游戏中,在与儿童游戏的过程中达到指导的目的;

(3)教师应在游戏指导过程中,及时协调角色关系与现实关系,尽量减少现时关系的冲突对角色游戏扮演及情节发展的干扰。因为小班幼儿还难以区分游戏过程中同伴之间的真实关系与角色之间的游戏关系,往往将二者混淆而导致游戏进程的混乱。

(4)通过情感式讲评帮助孩子积累游戏经验,带领幼儿整理场地,收拾材料,逐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endprint

2. 促进角色游戏要与幼儿的现实活动相结合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越广泛、情节越深入。因此,我们注重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支持他们的角色游戏的开展。我们的做法是: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现实生活的印象,拓宽角色游戏的内容来源

生活即课堂。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指导必须注重联系幼儿的日常生活,启发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积累生活经验。我的策略是:先观察.后实践,再评议。现实生活中的日常观察有很多,通过每一次观察,幼儿对不同职业的人们工作有了初步感性经验〕所以,掌握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基础。

(2)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为角色游戏做好铺垫工作。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我们建议并提倡家长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多带孩子外出、多接触事物、多与孩子交添,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如星期天可以带孩子跟爸爸妈妈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看一看,也可以和他们一起去银行、理发店、商店等地方,看~着叔叔、阿姨是怎样工作的。这样就为角色游戏做好了摘垫工作。⑤

3.保证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有效指导

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应当是一个以幼儿的“问题”为中心,在教师与幼儿、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态过程。

这一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从教师的指导方面来看,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教师帮助幼儿确定游戏的主题。第二步,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游戏的环境。第三步,教师帮助幼儿扮演角色,进入游戏活动过程。第四步,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发现问题、丰富扩展游戏所需要的经验等。在幼儿角色游戏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在侧重点上应有所不同。在角色游戏开始阶段,教师应当侧重于创设游戏环境提供游戏材料。在角色游戏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多地充当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和支持者。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发现幼儿的游戏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策略来鼓励和扶持幼儿的游戏。在游戏活动结束阶段,教师是游戏活动讨论的组织者和发起者。通过组织讨论和提问来引导幼儿反思、总结自己的游戏活动,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或提出新的游戏主题或内容。

4.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游戏中的角色、情景、幼儿自己的表现及游戏的展开,都依顿于幼儿间的社会交往。我的策略是:努力创设交往条件,适时适度地参与指导。

(1)丰富幼儿的游戏主题,为幼儿间相互交往创造条件。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和交往,我根据每阶段幼儿游戏的特点,师生共同设计、创作了一系列的游戏主题。如:“小小记者站”、“娃娃电视台”、“娃

娃礼品屋”、“美食一条街”、“星星旅行团”等。就拿我们的“星星旅行团”来说吧,我们先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当导游,用流利的语言讲述各角色区的内容,并鼓励旅游团成员与各游戏角色进行交流,促进他们的相互交往。

(2)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扮演角色,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如:在一次游戏中,教师以一名角色身份(顾客)参与了幼儿的活动,从招呼—人座—上菜—品尝—征询—致谢,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就把“点菜”这一新颖的游戏方式传递给了幼儿,从而促进了这一游戏情节的发展。

(3)在角色游戏中,教师适时用语言引导幼儿进行交往。

如:“娃娃电视台”一开始以故事、儿歌、歌舞等形式吸引幼儿,但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就生厌了,不再有兴致了。于是我马上调整对策,适时用语言启发鼓励幼儿学当“小记者”,指导幼儿学习用相互交流、相互交往的方式采访报道一些游戏情况和孩子们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通过交往,幼JL的交往意识都在原有基础上跨出了一大步,交往能力正逐步增强和提高。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一种典型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一种综合性强的游戏方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主题,增加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更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组织活动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①万 中, 刘 敏.幼儿游戏中教师的干预与干涉.[J] 学前教育研究, 2013,8.

[2] ②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③王海霞.浅析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指导策略[J].青年文学家·教育论丛

[4]④李建群.幼兒园角色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科普研究.2013.3

9.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篇九

其实,洗衣店是城市中刚刚兴起的一种行业,且是少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群体消费的地方。这种商业机构以及相应的社会职业对幼儿来说比较陌生,对农村幼儿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由于他们对洗衣行业缺乏了解,自己无法去与更丰富的玩具材料展开互动,导致该角色游戏区材料单调匮乏,游戏无法正常开展。

过了一段时间,角色游戏区里又开办了“农贸市场”。一大早,幼儿从家中带来了蒲芹、大蒜、韭菜、青菜、白菜等各种蔬菜。很快,大家摆好摊,开始吆喝。我这个“顾客”是不请自到,而且总喜欢问:“你卖的是什么菜?”孩子们大都答不出来,只是嘿嘿笑着,不敢反问老师。一次,我指着大蒜问:“这是韭菜还是大蒜?”孩子回答:“韭菜。”

随着农村日趋城市化,农村幼儿园的孩子有着不同于我们以往认识的已有经验,一方面他们对身边田间地头的庄稼、蔬菜不能充分认识,并非我们想像中的“农村孩子”;另一方面,城市生活中的很多场景、元素、关系和文化距离他们还很远,他们对此也不了解、不理解。如果教师没有把握好他所面对的农村幼儿的特点,那么开展角色游戏时,很容易因为指导不利,出现上述案例中的“冷场”。

小小的角色游戏,也折射出教师在如何处理角色游戏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何处理角色游戏与日常教学的关系的能力。我们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候,总喜欢多摆些摊子,有时甚至认为角色游戏的主题越多越好,越新鲜越好。其实不然,角色游戏是反映幼儿身边社会生活的缩影,幼儿对不熟悉的事情是很难作为游戏内容开展下去的,比如开洗衣店。农村幼儿也许对洗衣店有个新鲜的印象,但因为没有真正接触过,洗衣店就不太适合作为角色游戏的题材,因为离他们的生活经验太远了。考虑到在此活动中,教师也没有精力在一时半会儿的时间里把洗衣店的事情讲清楚,调动起孩子的兴趣。这时,教师应再找个合适的机会巧妙地将“洗衣店”这一预先设计好的游戏及时撤出游戏区,让“洗衣店”中的.角色及早解放出来,去进行他们喜欢的游戏。同时,教师也可思考是否将“洗衣店”游戏作为一个新生成的游戏在下一次游戏活动中进行重点组织与引导。

在我观察的几次角色游戏活动中,发现老师们似乎将角色游戏与日常教学割裂开来。其实,它们彼此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的。日常教学为角色游戏提供了必要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基础。比如,教师如果是在认识各种蔬菜的基础上开展“农贸市场”游戏,那么游戏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将会更好地显现出来。孩子知道了蒲芹的特征、营养及一些药用功能之后,在游戏中就不会只是吆喝卖菜,一定还会向顾客推荐吃蒲芹的好处.及时又很自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真正体现了活学活用的精神,这对孩子的学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0.幼儿角色游戏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篇十

课题阶段总结

富蕴县幼儿园夏朝霞

小课题已进行了一学期多了,在这段时间里,领导的交流与指导,信任和支持为小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下面,我将这段时间的课题开展情况做个阶段总结。

首先,我阐述一下我研究的大致内容。角色游戏是幼儿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源于生活,广受孩子们的青睐,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而角色区的设臵正是为幼儿提供了不断学习发展的场所,通过材料的投放、角色的扮演促进幼儿交往、互助,提高幼儿组织活动的能力,发展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我研究的方向则是角色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和调整对幼儿能力的发展,我的小课题围绕此内容展开。

一、小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逐步培养交往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3、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和活动空间,通过材料的投放和调整,不断发挥角色游戏的实效性,使幼儿的综合智能、创新意识及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小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概述

(一)、严格按照课题计划进行研究活动。

学期初,我做好了本课题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初步行成了子课题研究方案。同时针对本班的具体开展情况,完成子课题实施方案,并与年级组的老师进行研讨交流,以便完善我的子课题。在一学期结束时,我对这一学期的研究进行了一个课件小结。总结了这一学期角色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及失误的地方,及时反省并提出应对策略。

(二)、根据幼儿在角色区的开展情况,对区域的设臵进行适当调整。

在小班下学期的初期,因为幼儿年龄较小,民族幼儿汉语表达能力欠缺等原因,我们的角色区设臵较为简单,主要是以“娃娃家”为中心,投放布娃娃、小床等贴近幼儿生活及认知能力的材料,并辅助投放一些化妆品、厨房用具等材料。到学期末时,简单的材料已不符合幼儿的需要,而且根据观察我发现我班幼儿对厨房类的材料感兴趣,于是我们随着幼儿的兴趣逐步更换、投放较多的厨房用具,直至角色区变更为“我的厨房”。但由于投放的厨房材料多半为精致的成品,不利于幼儿的探索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发展,到了中班上学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需要,我们创建了一个小小的食品加工坊。提供给幼儿原材料(如海绵纸、卡纸、胶带、剪刀、订书机等)让幼儿自己去发挥创造,制作自己喜欢的食品。小朋友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真的不能小觑,他们制作了面条、油条、饺子、荷包蛋等食物,而且玩得不亦乐乎。这个小小食品加工坊提升了幼儿对角色游戏的兴趣,也使游戏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通过对角色区中材料的投放与调整,发挥角色游戏的实效性,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良好交际能力的形成。

方案一:刚开始我们娃娃家中的秩序非常混乱,小朋友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扮演什么角色就扮演什么角色,自己玩自己的,从不商量,而且时常出现争抢象现。于是我引导幼儿确立规则,要求小朋友在游戏开始前,先商量,确定各自扮演的角色,然后游戏。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个人都要关心家里的事情和家里的人,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刚开始这些规则还起了些作用,可有些小朋友在商量好后,在游戏的中途会忘记自己的身份,又变成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时我探索性的投放了一些具有区分角色功能的材料,比如厨师帽、围裙、人物身份进区卡等材料,对幼儿角色的选择起到了一定的指示作用。有的小朋友想中途转换角色,也会向同伴商量,并交换标志角色身份的材料。这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交际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方案二:我班幼儿在最初的角色游戏中,对于材料的使用过于单一,有的材料一

从盒子里拿出来,就上餐桌了,因为那些材料都做的很逼真,小朋友不需要加工就能成为食物,之后我创设了一个小小加工坊,起先小朋友自己制作的面条一出加工坊就上了餐桌,为了引导幼儿,我投入了一个指示栏,栏里有三幅图片,第一幅是从加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面条,第二幅是把面条放入锅里,第三幅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通过这个指示图,不用老师讲述,幼儿便能了解,食物做熟了才能吃。后来,有的小朋友在煮的过程中,还学爸爸妈妈“尝面条”,试试面条是不是熟了。这些指示材料的投放,不仅能避免教师单纯的说教,而且可以让幼儿主动的去接受一些规则和常识,并逐步探索,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三、小课题的阶段性体会

从开始研究小课题以来,我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随着幼儿的兴趣对角色区中的材料进行投放和调整,希望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交往习惯,获得益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首先,观察记录不够充分,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我观察记录幼儿每一次的角色游戏活动。其次,研究的目的性较弱,材料的投放与调整我大都以孩子的喜爱为先决条件,而忽略了我自己对课题大的方向的掌握。最后,自身研究能力有限,还有待学习进步。以上是我对这段时间小课题研究的体会。课题还需继续发展,完善。尚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及时反思,并做适当调整。

四、小课题的下学期目标

1、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能力。

2、通过游戏中与材料的互动,进一步建立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丰富角色区的设臵,扩大幼儿生活经验,发挥角色游戏的实效性,使幼儿各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教师:夏朝霞

上一篇:关于高二我的寒假随笔作文下一篇:在保先教育总结阶段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