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一点感悟作文(共8篇)
1.生活中的一点感悟作文 篇一
回归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高考作文的一点启示(网友来稿)
山东平原一中 赵宗生
万众瞩目的高考作文在六月七日浮出水面。种种关于高考作文的猜测尘埃落定。但是高考作文所引发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令人回味深长。
纵观今年高考作文,我们不难发现鲜明的生活化倾向。多数话题词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17套作文题目,不管是一个词的话题,还是一个句子的话题,不管是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像三、读、书、问,读书、肩膀、意气、符号、(雨燕)减肥、愿景,现象与本质、走与停、人与路、生无所息和生有所息,我想握住你的手、雕刻心中的天使、留一点空白、车站一瞥等题目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现象、问题和本质,来自日常生活的占70%以上,来自哲学生活和政治生活占很少一部分。可以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比较充分地贴近了生活,透露出了亲近生活的信息。多年来,高考作文一直是比较严肃比较大气的,暗合时代热点较多,今年头一次从圣坛走入民间,具有了浓郁的生活色彩。
这种色彩是高考回归生活的体现。多年来,人们一直在批评中国教育脱离现实的不良倾向。近年来,很多有识之士在极力探索教育与实际的结合。作为中国第一大考的高考就在这方面有着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很多题目能够结合现实让学生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这种尝试是对的,我对这种回归表示赞赏。如果我们所培养的学生都是些纸上谈兵的人,所学知识不能经世致用,那我们的教育只是一种制造知识的`机器而已。面对这种回归,我们广大的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认同,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执行生活化原则,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提高。
这种回归也符合高考作文命题原则,高考命题的“积极的,有意义的,贴近生活的,猜不着的,有话说的”的基本原则又一次得到贯彻。一个成功的高考作文题应该是兼顾城乡学生实际,让广大学生有话可说,同时又对考察作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很好的区分度,有较强的选拔和育人功能。
应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基本符合命题原则,生活化是做的不错了,但是多数有点流俗,缺乏创意,在考察学生的人文素养上显然重视不够。特别是去年上海题和湖南题加强了对“我”(考生自己)的限制条件,这对写出自己的个性体验和见解,防止宿构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这个方向值得发扬光大。但是今年却不见“我”的出现,并且不见针对学生人文缺陷的作文题,不能不说是一大缺陷,高考理应针对学生的人文缺陷加大力度进行引导,但我们看不到这方面的好作文题。很久以来,我们的学生作文无“我”,偏重形式,文风浮躁,缺乏真情实感和独到见解,创新能力欠缺;学生只重视课本,读书视野狭窄,功利性阅读突出,对经典的接受能力很差,文学素养低下,人文素养欠缺。这种缺陷不除,则民族未来堪忧。历史上成功的文学作品哪一个不是富有个性色彩呢?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和研究一定要在引导个性色彩、强化人文素养上做做文章,引导学生进行“绿色”写作,努力写出至情至性之文,具有较丰富的人文意味。这对去除社会浮躁病,增加社会诚信指数,创造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所以希望今后高考作文能够针对学生的人文缺陷命题,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我相信我们的专家们能够对此有所认识,命出像上海和北京的富有创意的作文题,从而矫正学生身上存在的一些个性缺陷,让未来的建设者更富有人文情怀。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读书,开阔视野,密切关注社会生活,提高观察能力、思辨能力、联想想像能力等诸多思维素质和道德素质,作好课内外衔接这篇大文章,努力贯彻语文生活化的基本原则,从理
性、人文、思维的角度训练学生,搞好语文活动,就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相信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会给中学语文以良好的导向,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读书要质量,向生活要质量,向思辨要质量,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改变那种只重视讲读灌输、课型单一的不良倾向,要让我们的语文课丰富起来,揽天地山川草木虫鱼入怀,观世界风云国家变革,看社会人生百态,从生活的细节之处入手,科学组织语文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建立语文与自己与生活与读书与世界与宇宙的良性通道,从而获得语文的源头活水,世界有多丰富,语文就会有多丰富,生活有多精彩,语文就会有多精彩,人生有千姿百态,语文就会有千姿百态。生活即语文,生活即作文。作文课将不会面目可憎,而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因为这里面有丰富多采的生活,有鲜活的生命,有无限的人生。
作者邮箱: zhaozongsheng@163.com
2.生活中的一点感悟作文 篇二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 经常苦于学生单词记不住, 词性分不清, 用法不知道等现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理解话语中词汇表达的不同功能、意图和态度等;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了解英语单词的词义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词汇。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英语阅读都看不懂, 一上阅读课, 这些学生就无所事事, 不是玩就是睡觉。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也很无奈,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我努力探究词汇教学策略。只要我们掌握一些词汇教学的方法, 让学生真正了解词义及单词的发音、拼法, 让学生掌握记忆词汇的技巧, 分析词的构成, 即前缀、后缀等扩展词汇;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等, 就能在词汇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的英语教学中, 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习词汇存在不少困难, 表现如下:
第一, 学生学习词汇的主要方法是死记硬背。学生使用最集中的还是背诵枯燥乏味的词汇手册, 在句子中记忆词汇及在真实语境中习得词汇的机会少。
第二, 在策略方面, 学生没有意识到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与单词的拼写有着一定的规律。在记忆单词的时候, 没有通过读音和字母的关系来记忆单词, 常常是死记硬背单词字母的组合。
第三, 在记忆单词的意义时, 过分注意对该单词所对应的汉语意义的记忆, 学生完全靠死记硬背掌握单词。在初中一年级时, 由于内容较少, 提供词汇简单, 学生尚能应付;但随着年级的增高、英语内容的深化、词汇量的增加, 学生越来越感觉到词汇的记忆已成为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于是, 学生逐渐对英语产生厌学情绪, 有的甚至放弃这门学科。
三、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直观法
词汇教学不应仅满足于词汇的音、形、义等知识层面, 而应以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为目标。
首先, 词汇教学要大量使用直观教具, 如实物、图片、简笔画等。学名词时, 能用实物尽量用实物或图片、简笔画。教学动词时, 如beat, nod, pat等, 尽可能让学生模仿动作, 并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和儿歌来练习巩固。学生的最爱就是游戏, 如Simon says游戏。通过游戏, 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快速掌握单词的听读和书写, 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为以后更好地进行英语输入做准备。
(二) 歌曲法
As an English saying goes, Education must be fun.歌曲的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英语歌曲有很强的节奏感, 能帮助学生记忆词汇。歌曲中重复的旋律使得词汇被反复吟唱, 更能帮助学生矫正错误的读音, 发展学生的语音语调。如Walking, walking, walking, walking, jump, jump, jump, running, running, running, now let’s hop中, 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会四个动词。学生在唱中学、玩中学、做中学, 枯燥的语言学习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生动且有趣的活动, 学习英语的兴趣会大大增加。然后再进行读音规则的教学, 让学生玩拼读游戏, 使学生能够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律把单词拼写出来,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奠定基础。在家庭作业中加入Word Puzzle这样的活动来循环复现生词, 从而达到加深记忆、及时强化的目的。
(三) 语境法
词汇教学离不开句子, 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词汇教学一定要在语境中教授, 要把死词教“活”;语境最好是选择与学生生活、学习、兴趣爱好有关的话题, 让学生借助上下文语境对词汇加以理解, 而不是孤立地学习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这对于词汇的快速掌握和记忆都很有益, 同时又可避免词汇学习的枯燥无味。不断再现的目标词汇在反复的练习下, 学生很快就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词汇。
(四) 音标音节法
随着学生词汇量的增加, 词汇记忆的难度增大。作为教师, 要指导学生背单词。根据音标记单词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如beautiful这个词, 拼写时可把它分成三段, beau-ti-ful, 拼读时可读成['bju:t ful];四十八个音标要求牢记, 尤其是元音音标。
(五) 构词法
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后, 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扩充词汇的能力。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构词法来扩充词汇, 常用的构词法有前缀和后缀及词根, 往往一词可以扩充好几个。如:able, disable unable, ability, disability, disabled等。这样, 学生学习一个单词, 可以橡树一样向外蔓延——可以由这个词延伸到与这个词相关联的词语, 甚至联想到有关的词组。这样, 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六) 词义猜测法
到了初二, 阅读理解中就会有些学生不认识的词汇, 有些词汇是在文中可以猜测的。所以, 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很重要。在上阅读课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画线词的词义。如:Thousands of slaves ran away each year.Some fled to get away from cruel owners.因为前句有ran away, 所以fled就是逃跑的意思。
(七) 及时复习, 及时巩固
学生要掌握词汇就要与遗忘作斗争。心理学告诉我们, 未经复习的内容容易遗忘, 遗忘的进程不均衡, 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因此, 在词汇教学中, 要组织学生及时复习, 以便及时强化;复习要“趁热打铁”, 不能延缓复习。此外, 复习要注意经常性, 切忌“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为了提高复习效果, 复习形式应尽可能多样化, 如通过归类复习, 同义、反义复习, 采用听写、单词游戏、单词竞争、讲故事、唱英语歌曲等等。
总之, 我们学习语言, 无论是母语, 还是外语, 在学习词汇时, 应该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 要有效地掌握词汇, 就应该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因此, 在课文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 而是应千方百计地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 应该多让学生自己造句, 掌握词的用法。在词汇与句子结合的基础上, 我们还应该将词汇、句子与语篇相结合, 进一步扩大词汇的交流功能。每学完一个对话、一篇文章后, 我们可以让学生听写根据对话、课文改写的材料, 让学生复述或自编对话, 复述背诵课文或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相结合, 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 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发展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
当然, 我们也应该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课外英语读物, 多看英语原声电影及动画片, 增加学生接收英语的信息量, 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英语词汇, 使他们的词汇覆盖扩大到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
参考文献
冒晓飞.2013.初中英语单元主题词汇教学实践与探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 (中学篇) , (12) .
3.初中英语诗歌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篇三
一、读懂意思(meaning),达成对文本的理解
针对阅读文本,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当然是读懂意思。具体到诗歌体裁,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做到以下几点。
1. 提取具体意象(image)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故称为“意象”。意象虽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但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外国诗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英语诗歌意象进行提取,是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诗歌的第一步。
具体到“A poem about the seasons”,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取诗歌中出现的与四季相关的意象。教材的课后练习B2部分,就属于这一范畴。
对于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提取诗歌中出现的具体意象。
2. 用语言描述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WH问题、T or F 练习或其他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英文诗歌。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本课教材的课后练习B4属于检查学生理解的输出性练习。
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强调文本解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并且特别重视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本课学习也可以尝试让学生用绘画语言画出诗歌所展示的意境。不善于绘画的学生,则可以利用网络,找到最符合诗歌描述的意境的图片,展示出来。
二、 读出节奏(rhythm),达成对文本的欣赏
英语诗歌具有其独特的形式特点——音乐性。而这种特性建立在语音系统基础上。正如英国文学家毛姆所言:“词有其音、其形、其力,唯有考虑这些才能写出醒目悦耳之句。” 对于初中学生,考虑到其现阶段的英语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在诗歌教学的入门阶段,教师应该侧重最基本的规则,重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和节奏地朗读,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1. 诗歌的押韵
英文诗一般都押韵。针对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只要求学生了解英文诗的基本押韵规则:韵要押在重读音节上,其元音应相同;如果元音之后有辅音,应相同;重读音节之后如有轻读音节,也应相同。
本课课后的B1练习就是用来帮助学生体会押韵的。
2. 诗歌的节奏
英语诗歌的节奏靠诗行的重音来表现,即按重读音节和一定数目的非重读音节交替出现的模式来安排节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体会、感悟重于对规则的掌握。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诗歌朗读。诗歌在充满浓郁情怀的背景音乐中被诵读出来,学生可以在聆听中结合自身体验,进入不同的意境,在懵懂模糊的情愫中,学生初遇自己心中的诗歌。接着,教师提及英语诗歌的节奏特点,让学生在跟读中认真模仿,用心体会。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跟读和模仿朗读,体会重音及非重音对诗歌节奏的影响,达到欣赏的目的。教师切忌作过多语音分析,把充满意境的诗歌读得支离破碎。
三、 品出味道(charm),达成对文化的理解
1. 关注语言的特点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会采用各种语言技巧——表义与涵义、意象与象征、修辞等等。同时,诗人必须在更小的范围内,使用更精练的语言并合理地安排结构。因此,为了更透彻地理解诗歌的意旨,了解其语言上的特点是有必要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对比“诗化语言”及“平时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提升到欣赏语言的层次。
(1)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英语诗歌常常采用拟人手法(personification)。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诗歌中找出例子。笔者发现,学生们很自然就会把中文诗歌的背景知识迁移过来,加深了对英文诗歌的理解,并很快就找到了以下例句中的动词。
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
Then 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s.
(2) 片语营造的诗歌意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研读“诗歌原文”及“平时语言”的描述,鼓励学生探讨诗歌语言的特点。(见下表对比)
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的引领。
(1)Which sounds are more beautiful? Why?
(2)Which is clearer and easier to be understood? Why?
通过讨论,学生能了解诗歌的语言更有音乐性(musical),更简练(succinct),句型上有时呈现“片语”(phrase)的特点。虽然英语诗歌的句型有时不够完整,但更有想象空间(the space of imagination)。而平时的语言则表意更为准确(clear),结构更为完整(complete),更便于读者理解(understandable)。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可能学生有感悟而不能明确表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编成选择题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和选择。
2. 东西文化对比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课教学中,笔者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对于跨文化的思考:
(1)Why does this English poem start from winter?
(2) From which season do we Chinese people think a new year should start?Why?
这组问题发散性比较强,课堂讨论中学生的答案也多姿多彩:
经典诗文背诵与中外文化对比,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得体地运用语言,而且在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祖国意识,点燃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总而言之,人文化的英语阅读教学应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空间,促使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发展感受、理解、表达和运用的能力。这也是英语课程从单纯的语言类课程向语文类课程发展的途径,是我国社会发展对于英语课程的需要。正如McDonough and Shaw提出的,应该把阅读活动看成读者和作者(语言材料)之间的一种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即把阅读材料作为过程(Text as Process),鼓励读者和语言材料展开密切交流。阅读过程中,读者应该结合其生活常识、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智力判断等,对材料中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信息进行各类不同程度的分析、质疑和评判。
参考文献
[1]常万里. 英语教学不妨向语文教学取点经[J]. 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改版后,文学性增强,也增加了一些英语诗歌。 英语诗歌因其体裁的特殊性,给Reading课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命题。笔者认为,诗歌的教学应该达成以下三个阅读目标,现以“A poem about the seasons”为例简析。
一、读懂意思(meaning),达成对文本的理解
针对阅读文本,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当然是读懂意思。具体到诗歌体裁,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做到以下几点。
1. 提取具体意象(image)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故称为“意象”。意象虽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但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外国诗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英语诗歌意象进行提取,是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诗歌的第一步。
具体到“A poem about the seasons”,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取诗歌中出现的与四季相关的意象。教材的课后练习B2部分,就属于这一范畴。
对于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提取诗歌中出现的具体意象。
2. 用语言描述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WH问题、T or F 练习或其他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英文诗歌。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本课教材的课后练习B4属于检查学生理解的输出性练习。
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强调文本解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并且特别重视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本课学习也可以尝试让学生用绘画语言画出诗歌所展示的意境。不善于绘画的学生,则可以利用网络,找到最符合诗歌描述的意境的图片,展示出来。
二、 读出节奏(rhythm),达成对文本的欣赏
英语诗歌具有其独特的形式特点——音乐性。而这种特性建立在语音系统基础上。正如英国文学家毛姆所言:“词有其音、其形、其力,唯有考虑这些才能写出醒目悦耳之句。” 对于初中学生,考虑到其现阶段的英语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在诗歌教学的入门阶段,教师应该侧重最基本的规则,重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和节奏地朗读,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1. 诗歌的押韵
英文诗一般都押韵。针对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只要求学生了解英文诗的基本押韵规则:韵要押在重读音节上,其元音应相同;如果元音之后有辅音,应相同;重读音节之后如有轻读音节,也应相同。
本课课后的B1练习就是用来帮助学生体会押韵的。
2. 诗歌的节奏
英语诗歌的节奏靠诗行的重音来表现,即按重读音节和一定数目的非重读音节交替出现的模式来安排节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体会、感悟重于对规则的掌握。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诗歌朗读。诗歌在充满浓郁情怀的背景音乐中被诵读出来,学生可以在聆听中结合自身体验,进入不同的意境,在懵懂模糊的情愫中,学生初遇自己心中的诗歌。接着,教师提及英语诗歌的节奏特点,让学生在跟读中认真模仿,用心体会。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跟读和模仿朗读,体会重音及非重音对诗歌节奏的影响,达到欣赏的目的。教师切忌作过多语音分析,把充满意境的诗歌读得支离破碎。
三、 品出味道(charm),达成对文化的理解
1. 关注语言的特点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会采用各种语言技巧——表义与涵义、意象与象征、修辞等等。同时,诗人必须在更小的范围内,使用更精练的语言并合理地安排结构。因此,为了更透彻地理解诗歌的意旨,了解其语言上的特点是有必要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对比“诗化语言”及“平时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提升到欣赏语言的层次。
(1)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英语诗歌常常采用拟人手法(personification)。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诗歌中找出例子。笔者发现,学生们很自然就会把中文诗歌的背景知识迁移过来,加深了对英文诗歌的理解,并很快就找到了以下例句中的动词。
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
Then 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s.
(2) 片语营造的诗歌意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研读“诗歌原文”及“平时语言”的描述,鼓励学生探讨诗歌语言的特点。(见下表对比)
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的引领。
(1)Which sounds are more beautiful? Why?
(2)Which is clearer and easier to be understood? Why?
通过讨论,学生能了解诗歌的语言更有音乐性(musical),更简练(succinct),句型上有时呈现“片语”(phrase)的特点。虽然英语诗歌的句型有时不够完整,但更有想象空间(the space of imagination)。而平时的语言则表意更为准确(clear),结构更为完整(complete),更便于读者理解(understandable)。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可能学生有感悟而不能明确表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编成选择题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和选择。
2. 东西文化对比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课教学中,笔者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对于跨文化的思考:
(1)Why does this English poem start from winter?
(2) From which season do we Chinese people think a new year should start?Why?
这组问题发散性比较强,课堂讨论中学生的答案也多姿多彩:
经典诗文背诵与中外文化对比,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得体地运用语言,而且在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祖国意识,点燃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总而言之,人文化的英语阅读教学应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空间,促使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发展感受、理解、表达和运用的能力。这也是英语课程从单纯的语言类课程向语文类课程发展的途径,是我国社会发展对于英语课程的需要。正如McDonough and Shaw提出的,应该把阅读活动看成读者和作者(语言材料)之间的一种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即把阅读材料作为过程(Text as Process),鼓励读者和语言材料展开密切交流。阅读过程中,读者应该结合其生活常识、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智力判断等,对材料中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信息进行各类不同程度的分析、质疑和评判。
参考文献
[1]常万里. 英语教学不妨向语文教学取点经[J]. 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改版后,文学性增强,也增加了一些英语诗歌。 英语诗歌因其体裁的特殊性,给Reading课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命题。笔者认为,诗歌的教学应该达成以下三个阅读目标,现以“A poem about the seasons”为例简析。
一、读懂意思(meaning),达成对文本的理解
针对阅读文本,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当然是读懂意思。具体到诗歌体裁,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做到以下几点。
1. 提取具体意象(image)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故称为“意象”。意象虽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但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外国诗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英语诗歌意象进行提取,是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诗歌的第一步。
具体到“A poem about the seasons”,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取诗歌中出现的与四季相关的意象。教材的课后练习B2部分,就属于这一范畴。
对于英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提取诗歌中出现的具体意象。
2. 用语言描述意境(artistic conception)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WH问题、T or F 练习或其他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英文诗歌。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本课教材的课后练习B4属于检查学生理解的输出性练习。
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强调文本解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并且特别重视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本课学习也可以尝试让学生用绘画语言画出诗歌所展示的意境。不善于绘画的学生,则可以利用网络,找到最符合诗歌描述的意境的图片,展示出来。
二、 读出节奏(rhythm),达成对文本的欣赏
英语诗歌具有其独特的形式特点——音乐性。而这种特性建立在语音系统基础上。正如英国文学家毛姆所言:“词有其音、其形、其力,唯有考虑这些才能写出醒目悦耳之句。” 对于初中学生,考虑到其现阶段的英语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在诗歌教学的入门阶段,教师应该侧重最基本的规则,重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和节奏地朗读,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1. 诗歌的押韵
英文诗一般都押韵。针对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只要求学生了解英文诗的基本押韵规则:韵要押在重读音节上,其元音应相同;如果元音之后有辅音,应相同;重读音节之后如有轻读音节,也应相同。
本课课后的B1练习就是用来帮助学生体会押韵的。
2. 诗歌的节奏
英语诗歌的节奏靠诗行的重音来表现,即按重读音节和一定数目的非重读音节交替出现的模式来安排节奏。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体会、感悟重于对规则的掌握。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诗歌朗读。诗歌在充满浓郁情怀的背景音乐中被诵读出来,学生可以在聆听中结合自身体验,进入不同的意境,在懵懂模糊的情愫中,学生初遇自己心中的诗歌。接着,教师提及英语诗歌的节奏特点,让学生在跟读中认真模仿,用心体会。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跟读和模仿朗读,体会重音及非重音对诗歌节奏的影响,达到欣赏的目的。教师切忌作过多语音分析,把充满意境的诗歌读得支离破碎。
三、 品出味道(charm),达成对文化的理解
1. 关注语言的特点
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会采用各种语言技巧——表义与涵义、意象与象征、修辞等等。同时,诗人必须在更小的范围内,使用更精练的语言并合理地安排结构。因此,为了更透彻地理解诗歌的意旨,了解其语言上的特点是有必要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对比“诗化语言”及“平时语言”表达上的差异,提升到欣赏语言的层次。
(1) 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英语诗歌常常采用拟人手法(personification)。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诗歌中找出例子。笔者发现,学生们很自然就会把中文诗歌的背景知识迁移过来,加深了对英文诗歌的理解,并很快就找到了以下例句中的动词。
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
Then hide from the April showers.
(2) 片语营造的诗歌意境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研读“诗歌原文”及“平时语言”的描述,鼓励学生探讨诗歌语言的特点。(见下表对比)
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对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的引领。
(1)Which sounds are more beautiful? Why?
(2)Which is clearer and easier to be understood? Why?
通过讨论,学生能了解诗歌的语言更有音乐性(musical),更简练(succinct),句型上有时呈现“片语”(phrase)的特点。虽然英语诗歌的句型有时不够完整,但更有想象空间(the space of imagination)。而平时的语言则表意更为准确(clear),结构更为完整(complete),更便于读者理解(understandable)。由于这些概念比较抽象,可能学生有感悟而不能明确表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编成选择题帮助学生进行比较和选择。
2. 东西文化对比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本课教学中,笔者提出以下问题,引发学生对于跨文化的思考:
(1)Why does this English poem start from winter?
(2) From which season do we Chinese people think a new year should start?Why?
这组问题发散性比较强,课堂讨论中学生的答案也多姿多彩:
经典诗文背诵与中外文化对比,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得体地运用语言,而且在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祖国意识,点燃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总而言之,人文化的英语阅读教学应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空间,促使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发展感受、理解、表达和运用的能力。这也是英语课程从单纯的语言类课程向语文类课程发展的途径,是我国社会发展对于英语课程的需要。正如McDonough and Shaw提出的,应该把阅读活动看成读者和作者(语言材料)之间的一种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即把阅读材料作为过程(Text as Process),鼓励读者和语言材料展开密切交流。阅读过程中,读者应该结合其生活常识、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智力判断等,对材料中作者提出的观点和信息进行各类不同程度的分析、质疑和评判。
参考文献
[1]常万里. 英语教学不妨向语文教学取点经[J]. 中学外语教与学,2014(1).
[2]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3]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4.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点感悟 篇四
[摘要]初为人师的我,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虽然在教学一线工作了6年多,但是在这6年多的教学工作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现在的数学课堂学习的时间不够用,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更多了,也更难了。那么,怎样才能使数学课堂更有效呢?下面通过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悟。
[关键词]课堂 学生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149-01
一、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是试想一下,即使你备得再好,可是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呀,他有自己的思维,有的是我们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想到的,有的也是我们不能预想到的。所以一节好的课、有效的课,就得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有效抓住学生的“生成”,这也是一种教学的资源,更是一种教学的人格魅力。可是怎样有效抓住学生的“生成”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那么,要想使数学课堂更有效,首先关注学生的生成是很必要的。记得在自己教学《6的乘法口诀》的时候,在教学6×9=54的时候,我的预设是让学生通过前面的学生口诀的过程,让学生得出六九五十四,或者是知道了六八四十八再加一个六就是五十四了。在教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孩子就说出了这样的算法:我们已经知道6个10是60,那么60-6=54,他是用减法的方法来做的。这时,班里有很多孩子的思维就一下子打开了,有的学生说老师还可以这样做:横着看五九四十五,那么六九就是在五九上再加一个九;有的学生说老师还可以这样做:我们已经知道了二六十二和六七四十二,那么把它们加起来就是六九的结果了。就这样,孩子相继有了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来理解六九五十四,这些都是自己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的,而且我自认为难的一句口诀在孩子们的“生成”中得到了理解。
教师作为数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要真正从心理上尊重学生,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敞开心扉,放飞思想、真情对话。
在自己的课堂中主要以自己为主体,不敢放手,总是牵着学生走,按照自己课前准备好的一一搬出来的,根本不会抓住学生的生成。在几年里听老师们的课,觉得老师在课上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来帮助教学,而不是这一节课我要讲多少的内容,是看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去感受知识的形成才是最重要的。让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课堂中的生成资源就是最有力的资源。”所以在以后自己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的注意这一点,充分注重学生的生成,让课堂更精彩。
二、“蹲下身来”静听花开的声音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而且上课的自控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就得老师来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穿插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虽然在自己的课堂中也有一些情景的创设,可是发现对于学生的兴趣不高,通过几年的听课磨炼,让我明白了原来是自己站的高度太高了,不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我们所面对的是小学生,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提问题。
无论“讲授”多么有效,教师若想有效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则需要有效的“提问”并“倾听”学生的声音,使教学保持某种“互动”的、“对话”的教学。自己就是一个急性子,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自己就很快,使得好多的学生天天在吃“夹生饭”。所以作为一线教师的不是课堂上要提多少个问题,学生做多少题,而是在和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探讨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的课堂才能更有效。
这是在我的教学中要学习的,多加强的地方。这时让我想起了一句话:“蹲下身子教书。”是啊,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真正的静下心来聆听花开的声音。
三、做学生学习的好伙伴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对于教材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触,通过和孩子一起成长的6年来,在学生的身上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也让我认识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在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有“激励性人格”,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
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热心,主要是通过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关系。这种安全、轻松、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好的教师是真实的生活中人。
学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值。学生如果从教师那感受到的是“你很笨,不是学习的料”,学生就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学生从教师那感受到的是“你有能力学好,你是聪明的,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学生就能加倍努力,即使失败,也认为是暂时的。学生会将教师对他的期望值内化为自己的期望,进而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努力程度。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期望非常敏感,如果教师对某一学生抱有较低期望,不仅这位学生感觉得到,其他学生也能感觉到,从而相应的调整他们的想法和期望。让我们做学生的好伙伴,最具信任的好老师。
在和我的孩子们共同走过的这几年里,让我有很多的收获和感悟。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在学校这个优秀的大家庭里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作为一名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在可爱的孩子们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孩子的纯真,孩子那份师生情和生生情。在这里谢谢我的好朋友,谢谢我可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帮助和关心下,我会继续认真努力地去做事业,让孩子们有更大的收获,为孩子们撑起更大的伞。
5.对“学习”的一点感悟 篇五
对于“学习”这二个字,也许大家都不陌生,每个人一出生,就在自觉不自觉的接受教育,进行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伴随着人的一生。年轻时,学是为了理想,为了安定;中年时,学是为了补充,补充空洞的心灵;老年时,学则是一种意境,慢慢品味,自乐其中。
参加工作二十载,从基层到机关,从业务科室到综合科室,先后换了七、八工作岗位,每次变换角色,觉得就是对业务职能的一次再学习、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走到小小科级的岗位,感觉“学习”犹为重要。面对不断创新、提升的新形势,对“学习”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一是学习要有心。一个人能取得多大成就,我认为关键取决于他的境界、格局、气脉。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学习。学习不光是读书、听讲座,更重要的是思考是总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人交往,要善于发现它人的优点,学习它人的优点,同时能认识看到他不足或不够完美的地方,然后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足,这就是学习。时时思考,也就是时时学习。通过与不同的人接触,遇到听到不同的事情,参观考察不同的地方,进行思考提炼,厚积薄发,形成自己的境界。心中装有格局的人,必定能够大气包容,成就一番事业。
二是学习要有用。不要为学习而学习,不要把学习作为一种任务、一种负担。科所一周一学习、局机关一月一学习也好,还是中心组一季一学习,学习其实并不在于次数的多少,二十次不一定比一次好,学习一定要管用。单位组织学习要搞好,最重要的取决于二方面,一是领导重视,二是组织者有针对性,有好的方式方法。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的目的就是解决困惑,提升自我。单位学习学什么?就是要围绕当年中央、省、市及东阳的中心重点工作,梳理工商系统今年要做哪些事,存在哪些问题困难,学工作中大家经常要用到的、不明白、不清楚的东西。要围绕问题来学习。科所学习可以侧重于解决具体工作困难,机关学习可以侧重政策法规学习理解把握,中心组学习可以围绕当前工商前沿工作困惑来研 1
究讨论。不是知识多经验丰富就不需要学习。越能干的同志问题困惑会越多,同样层次级别越高的领导问题困惑越多。因为一个老农民一辈子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可能不会有多少问题,而一个领导每天要处理很多复杂事情,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困惑,而且很多事情的解决可能没有标准答案,这就非常需要通过学习研究讨论来找到最佳解决方法。
三是学习要有效。怎么样学习才能出效果?我认为民主、开放的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不妨一试。现在学习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请进来多,走出去少;报告会多,自己学少;念报告多,讨论的少。每次学习都是领导讲话作报告,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很好。单位学习是一个团队学习的过程,团队学习就需要一种民主氛围、开放方式。学习最好围成一个圈,讨论式的,营造一种平等、放松的心态进行,让每个人都参与学习的话题进行讨论,谈各自体会心得。我们不否认一些必要的听领导作报告,因为领导站得高看得远,但是大树底下不长草,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独到见解,学会与人分享,提高自己。班子成员多听听下面的发言,也会有很多启发。官越大,困惑越多,越想从别人那尝到更多,才能解决心中的困惑。团队学习可以打造团队精神,形成共同远景,提升执行力。生活中最快乐的莫过于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遇到困惑,茅塞顿开时的那种快乐。
6.朗读教学的一点感悟 篇六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教学方式。朗读在小语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朗读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朗读不同于默读,朗读时,必须眼看,口读,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语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倘若遇到不会读的字,就必须停下来,认真查找这个字的读音,或在课文中找,或在字典里找……弄清了正确的读音,才能继续下去,只有逐字逐句去读,才能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
2.朗读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都会在头脑中把书面语言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即把文章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头脑里生动形象的图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脑子里“放电影”,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
3.朗读可发展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古人言: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 的重要性,说明了读是写的基础,有了读的量,才有写的质。朗读可以使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沟通起来。通过朗读课文,不但能够让学生在口头上,书面上逐渐习惯课文里的用词用语,潜移默化地吸收书面语言,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巩固字、词、句、段、篇,促进说话和作文能力的发展。
4.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理解是学生掌握朗读技能的最主要的标志,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才能够逐步理解这篇文章。以记叙文为例,读者对文中所记叙的事物和描绘的思想感情进行想象,并从中概括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语言处在发展初期,还不能依靠内部语言来思维,并且注意力也不稳定,要依靠阅读时的大声言语来保持注意稳定进行思维和理解内容,并获得有效的识记。把书面语言的形成与它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理解课文,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特别是一些意思难以领会的词语,深奥的句子,通过有滋有味地朗读,让学生达到理解,这比起教师繁琐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7.农村英语教学的一点感悟 篇七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个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 有着多种多样的决定因素, 除了我们常说的高度的责任心、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外, 一个教师的人格, 一个教师人格的魅力, 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在多年的工作中深有体会。纵观一个学校里被公认教学能力最强的几位教师中, 他们的教学成功都有着通性:热爱教育事业, 热爱学生, 亲近学生, 师生关系融洽。我们常常见到学生喜欢的某一位教师一走进教室, 课堂的气氛就会显得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我想个中原因是:教师的人格魅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 从教多年我一直在往这方面努力, 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 注重沟通师生情感, 想学生之所想, 从生活上、情感上力所能及地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多年来, 我感觉到我们的师生关系日益融洽, 亦从中感受到学生对我的尊重, 教学起来有一种顺风顺水的感觉。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在这一方面, 我深有感触, 觉得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是一种学习动力, 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 学习的积极性越高, 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如能把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成一种学习的需要, 就能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逐渐养成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的做法其实很简单, 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施, 每两周利用上课或自修时间播放学生感兴趣的英文影片, 在观看过程中学英语, 边观看电影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个举措在学生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我就有意识地进行, 我不怕学生的单词量不够, 只要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新奇, 感到学习英语有用处就达到目的了。我事前都要求学生看完电影后能复述一句话, 不论长短。对学生感兴趣的地方, 时间允许的话反复播放, 让学生在放松中学习, 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点, 维持他们学习的动机。多年来, 我感觉屡试不爽,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 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往往比别的班高, 教学成绩亦较为理想。
三、尊重学生, 面向全体, 全面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有心理需求, 不论学生的成绩好坏, 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都渴望成功, 我注意到越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 得到别人尊重的渴望越是明显。因此, 在这一方面, 我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将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 多与横向学校学习成绩拔尖学生相比, 多提一些对学生要求高的奋斗目标。还时常多关注这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迷惑, 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 让他们轻松上阵, 不再有心理负担。而对于学习成绩处于另一极的学困生, 我也并没有抛弃他们, 有时反而多在他们身上下工夫, 不做不切合实际的要求, 目标定得低一些, 有时反而利于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多在他们的身上发现一些人格的闪光点, 对他们多加以肯定, 以拉近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课堂上我对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以鼓励,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哪怕是一点点, 我都加以赞赏。我主动地去关心他们, 亲近他们, 久而久之, 学生都对我产生亲切感, 我切身感到我尊重了学生, 学生也对我更加尊敬。
四、多措并举,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英语的教学实质就是以“听、说、读、写”为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它是一个语言教学的过程, 因此 , 我认为, 英语的教学要从“说、读”抓起, 以阅读为突破口, 以说为实用点。为达此目的,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际, 我都是从学生的音标关抓起, 突破了音标关, 就能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扎实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 突破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 使学生不依赖教师教读单词, 记忆单词不再是死记硬背。因此在这方面我不厌其烦, 并将音标的教学贯穿初中教学的三年之中。
此外, 要学好英语, 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是还要有一个氛围, 要做到课内课外并举, 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时事话题, 关注社会热点, 把这方面的英语相关视频从网上转录下来, 在课堂上播放。由于这方面的热点具有时效性, 往往学生的兴趣较高, 他们更想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真相、事情的发展, 因此, 我常从这里切入,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相互交流, 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我鼓励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哪怕是学生能通过交流回答那么一句半句, 都给予充分的肯定, 让他们多开口, 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 把生活引入课堂, 再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 这样学生就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英语, 锻炼英语, 突破口语屏障。
8.教育孩子的一点感悟 篇八
【关键词】教育孩子 感悟
很多父母和老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教,管得头疼。确实是这样,现在的孩子(主要指中学生)不愿吃苦,不愿挑战困难,心里比较脆弱,自尊心又很强,别说打骂,连多说他们几句他么们都很反感,轻则不理你,重则讨厌甚至反驳你。笔者是多年的中学教师,又是个初中学生的家长,在与学生和自己孩子的接触中学到了一些东西,我在此愿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孩子不好管的原因
1.独生子女较多
现在的孩子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处于很优越的地位,从小都是几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好吃的好玩的尽着他们,他们有什么想法长辈们都尽量满足,这样他们就形成比较自私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不大在意别人的感受。长大了后这种角色还是调整不过来,所以他们与同学相处得不是很好,也不愿意接受反面意见,我行我素,不愿受纪律的约束和别人的管教。
2.家庭不和睦
有很多家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家庭不和睦,离婚家庭多,孩子得不到父爱或母爱,甚至大人为了生计和自己的事常年不在孩子身边,这对孩子的性格影响很大。他们往往与周围人乃至这个世界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产生敌对情绪。这种情况在我们职校特别突出,好多孩子都是单亲家庭,管理相当有难度。
3.新事物新思想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新的事物也不断涌现,新的思想也不断形成。与10年前相比,那时手机在学生中还很少用,一般的家庭拥有的人也不多;电脑进入一般家庭才刚刚开始(那都是因为辅助工作),对网络的了解还很少,有电脑的人也未必上网,除了能看几个台得电视,他们往往也能静下心来看点书,专研一两道难题,发展一点兴趣爱好。而现在,学生中普遍有手机,手机除了方便相互联络,也有娱乐的功能;家里几乎都有电脑上网,在网上干什么都行,再怎么还可以无限制地玩游戏,无限制地看自己喜欢的影视剧;即使没手机没网络,家里的电视也有好多台(尤其娱乐节目)可看,他们哪里有闲情和时间看课外书,专研难题,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能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草草完成就不错了。更别说还有美食和流行的服饰等等的诱惑!对于职高学生,这方面的问题更多。
现在强调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和教育,尊重个人,张扬个性。孩子们懂得了一定的知识和道理,觉得自己与父母、老师都是平等的,父母和老师不能强迫自己学习和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哪怕是多做一点作业,看一点课外书。相反,他们觉得父母应该尊重他们,支持他们的选择和决定,他们对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这本来是好事,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学的知识不多,懂的道理有限,生活阅历不深,对社会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都不够全面,更何况他们自己也还没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加深,曾经喜欢的坚持的会改变和转移。
二、解决的办法
1.不能粗暴地武断地对待子女
人都是懂道理的,没有一出生都不可理喻的人,对待自己的孩子也要有耐心,要晓之以理。由于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诱惑的东西很多,贪玩心也很重,父母要纠正和改变孩子的习惯以及一些想法不能操之过急。其实孩子也是懂道理重情感的,也需要尊重,希望家长们要有耐心。
2.要有耐心,多方引导
与孩子一起找到孩子的爱好。虽然这个社会诱惑很多,但哪一个时代都有优秀的人物产生。没有与生俱来的天才,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傻子。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材”在哪方面,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很多人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这辈子的爱好是什么,只是浑浑噩噩地跟着过。孩子毕竟还小,对自己、对社会认识不够,连自己喜欢什么都说不清楚,更何况爱好是会发生改变的,往往是偶像人物的爱好也会影响和改变他,周围的人也会影响他的决定,有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爱好什么,有什么特长。
3.转变思想,转变观念
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所以我们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也要有发展的眼光,要客观公正。过去,农村孩子跳出农门就是目标,城市孩子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就是目标。现在,城乡差别在慢慢消失,温饱已不是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有质量,人生也要多姿多彩。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多,社会就要提供各方面的服务,那就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所以我们要一改以往的想法和做法,不能只要成绩好你什么都好,只要听话表现好你什么都优,高分低能的人很多;况且,高级管理部门所需人才毕竟有限,大部分都是在一线的对文化知识要求不甚高的职位,所以我们不能都去挤那座独木桥。所以,我们不要给孩子的将来定个什么位,让孩子一生辛劳而终不可得。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样才能人尽其才,社会也才会健康发展。
4.父母和老师共同谱新篇
有些孩子在家和在学校表现不一样,有的孩子在父母和亲人眼里很懂事很听话,但在学校就不一样了,成绩差不说,各方面表现都不好;有的孩子在家与父母是针尖对麦芒,除了找父母要吃要穿,仿佛不想与父母多说一句话,但在学校表现很好,尊重老师,与同学相处融洽,乐意为集体争得荣誉;有的孩子在学校做的不一样,对家长说的又不一样,让家长与老师之间产生误会,孩子专空挡。这就要求父母多与老师沟通,相互取长补短,父母多作自我批评,对孩子说话是不是不够尊重,有没有家长专制行为;老师对学生是不是缺少真诚和爱心,是不是过于看重他的成绩而忽略了他的长处;老师是不是无意中伤害了学生,让学生对老师心怀不满,让他在父母那里说的和自己在学校做的不一样。
【生活中的一点感悟作文】推荐阅读:
生活中的人生感悟语录08-30
生活中的心理学的感悟06-19
感悟生活初中作文06-21
感悟生活作文教案11-14
深刻感悟生活作文训练09-29
感悟生活很累的作文06-22
感悟生活的诗情画意作文800字08-02
感悟生活句子08-18
生活励志感悟09-24
生活感悟周记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