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论文

2024-08-09

农业区位论文(共8篇)

1.农业区位论文 篇一

第三章

第2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作业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其形成不同的农业类型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鱼塘C、果园

D、菜地花圃 2011入冬以来,蔬菜价格上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完成3--4题。

3、为了保障城市蔬菜供应,该地设想建立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土质疏松,土壤肥沃B、光、热、水资源丰富C、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D、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4、随着国家“菜篮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有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其原因最有可能是E地

()A、水资源日益缺乏

B、灌溉水源受到污染

C、土地价格上涨 D、政府政策发生变化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m)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他们

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终于有了收获。据此回答5---6题

5、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A、热量B、水分 C、土壤

D、光照

6、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建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低温低

D、太阳辐射强

二、综合题:

1、简要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技

术因素 A、培育良种 B、机械化 C、节水技术 ①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②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数农业工人()③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2、下图 “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

各题

(1)从城市功能区看,甲处最有可能形成 区。(2)下列最能够反映从A到B一线地租变化情况的是。

(3)该城市周边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了乳牛业、果林业和谷物农业。请你将①、②、③

地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及其理由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

①处是 ;理由: ②处是 ;理由: ③处是 ;理由:

2.农业区位论文 篇二

区位问题是高中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 是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 主要包括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从近几年的高考文综地理试题来看, 几乎年年都要涉及区位问题。因此, 高三复习备考时, 学生应将区位问题作为人文地理复习的一个重点内容来对待。只有明确了区位问题的考查方向, 掌握了区位因素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才能事半功倍, 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一、高考试题分析

例1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 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受其影响, 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 (1) ~ (2) 题。

(1) 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 主要目的是

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 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 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 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解析】该组题从日本地震这一热点切入, 考查工业联系与工业区位, 学生要结合题内、题外知识解答。影响日本汽车公司在中国建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 其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题目材料提供了关键信息: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在中国建的零部件生产厂是为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提供服务的, 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第1题, 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发生在此次日本地震之前, A不正确。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使用的是在中国生产的配件, 这样可以减少运费, 使成本降低, B正确。汽车制造厂是资金与技术指向型工业, 而不是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不正确。在中国生产的零部件主要是供应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 D不正确。

第2题, 由于技术保密等原因, 部分核心零部件的生产与主要研发机构仍在日本。日本地震造成了位于日本的核心零部件生产厂停产, 中国的整车生产厂自然被迫减产。研发中心主要是开发新产品, 研究新技术, 改进生产工艺, 而这些转化为具体的生产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故A不正确, C正确。

【答案】 (1) B (2) C

例2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 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 (1) ~ (2) 题。

(1) 从产业链角度看, 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配套产品生产 (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 (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 (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 (石油、天然气等)

(2) 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D.劳动力

【解析】本组题考查产业类型及工业区位。从图中来看, 整车制造厂的周边一般是一些配套厂家, 故第1题答案为A。从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 其主导因素肯定是市场, 故第2题答案为B。

【答案】 (1) A (2) B

例3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新课标卷) 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2) 分析图示资料, 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 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

【解析】本题给出的是“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第1小题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地图, 描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这是一种“看图说话”题型。第2小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考查学生对工业企业区位条件的分析。其答案不是唯一的, 但核心内容是唯一的。学生必须把握好工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 并且熟悉所选区域发展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答好此题有一定难度。从图中可以看出, 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 以环渤海地区 (或京津冀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学生可以根据我国环渤海地区 (或京津冀地区) 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从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逐项回答。

【答案】 (1) 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 以环渤海地区 (或京津冀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 举例。优势条件。 (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 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例4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 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 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问题。 (节选)

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1) 。

材料二: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 (图2) 。

(1) 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 但那不勒斯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2) 20世纪60年代, 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 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对此, 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对应措施。

(1) 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应从市场、交通、经济基础、劳动力等方面来分析。

(2) 从材料来看, 实施有利于均衡化发展的措施, 主要应从发展周边地区、转移巴黎的一部分城市职能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1) 为港口城市, 有便捷的海运, 有利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工业基础好, 科技发达, 劳动力丰富;经济发达, 市场广阔。 (2) 控制大城市 (巴黎) 的规模, 积极发展中小城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合理布局产业;改善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 实行优惠政策, 吸引人才和产业的进入;改善交通运输网, 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

例5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 图1为北非简图, 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节选)

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____。

【解析】本题的综合性较强, 突出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考查农业区位因素。根据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可以判定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所以该地全年气温高且气温日较差大;由于乙地降水较少, 可以推断该地晴朗天气多, 光照充足;读图1还可以发现乙地位于尼罗河谷地, 灌溉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这些都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答案】热量资源丰富,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二、区位问题的考查方向

综观前面的试题可以发现, 对区位因素的考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区位因素分析, 二是区位评价。

1.区位因素分析

该类试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一般因素分析, 主导因素分析, 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区位变化趋势, 动态地分析区位问题。学生应从区域特征入手, 综合观察、分析区位因素。

2.区位评价或对某类地理事物进行最佳区位选择

解答该类试题时应注意:辩证分析区位因素的优势和劣势;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评价区位时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 还要关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即在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促进人地的和谐发展。

三、区位因素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1.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

一要明确分析的对象:是某区域的区位, 还是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

二要掌握分析的因素:是静态因素分析, 还是动态 (发展变化) 因素分析。

三要清楚分析的要求:是全面分析, 还是只分析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是比较分析, 还是主导因素分析。

2.区位分析方法

在解答区位因素分析类试题时, 学生首先要调用头脑中已构建的思维模式, 然后从文字材料和区域微观图中找到相关区位信息, 明确是分析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 是主导因素还是次要因素, 是动态因素 (区位因素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还是静态因素。同时, 学生还要把握区位因素的特殊性, 最终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1) 在选择工业区位时, 主要应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考虑。①要遵循工业布局的原则。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有组织地布局在城区;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污染严重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②考虑各个工厂的特点。③工业区位选择还要考虑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燃料来源、产品销售市场、交通便利程度以及劳动力的供应等因素。

(2) 在选择农业区位时, 要综合分析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同时还要考虑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一般来说, 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的类型及农作物的分布, 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改造利用;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其中市场区位及市场需求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也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增强。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情况下, 距城镇越近, 地价越高, 农业生产成本较高, 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 如花卉种植、乳牛养殖。②各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值大小。从单位面积产值来看, 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种植业、乳牛养殖业、塘鱼养殖业、果园、棉粮种植业等。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种植业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④产品保质期。鲜花需保鲜, 鲜奶易变质, 因此乳牛养殖业、花卉种植业等应分布在邻近城镇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四、跟踪演练

下图表示我国某农作物在三个地区的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该农产品可能是 ( )

A.小麦 B.棉花

C.水稻 D.花生

2.①地生产该农产品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

A.降水丰沛 B.地势低平

C.光照条件好 D.气温较高

下图为某地人类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气候和地形

B.科技和资金

C.政策和劳动力

D.市场和交通

4.图中地理事物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 )

A.游览道

B.温室大棚

C.养猪场

D.接待中心

5.图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 ( )

A.水稻种植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

D.热带迁移农业

某地拟开办一家工厂, 在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比较如下图所示。读图, 完成6~7题。

6.按主导因素划分, 该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 ( )

A.市场指向型 B.劳动力指向型

C.动力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

7.假如产品销售价格相同, 那么从成本构成看, 该工厂应选址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我国某著名葡萄酒企业拥有集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研发、生态旅游、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六大酒庄。读下图, 回答第8题。

8.宁夏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西部葡萄酒都”的战略目标。与山东相比, 在宁夏兴建酒庄的明显优势条件是 ( )

A.水热充足, 土壤肥沃

B.地价便宜, 劳动力成本较高

C.葡萄培植历史悠久, 技术水平高

D.光照条件好, 葡萄质量较高

9.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截至2011年9月21日, 全国秋粮已收获约0.16亿公顷, 完成种植面积的21.3%。从各地田间测产和实打实收汇总情况看, 秋粮丰收已成定局。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材料三 下图为我国11个省 (黑、吉、辽、冀、鲁、豫、苏、皖、赣、湘、鄂) 的耕地及粮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百分比图。

(1) 与丙相比, 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优势有哪些?

(2)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 我国粮食生产的布局特点是____。这种布局的主要优点是____。 (双选)

A.有利于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B.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粮食商品率

C.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D.有利于农药和化肥的大规模使用

(3) 简述丁省的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不断下降的原因。

10.阅读下图及相关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三大区域汽车生产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 据中汽协会统计, 2010年全国汽车产销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了32.44%和32.37%。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第三个年产销量超千万辆的国家。截至2011年9月份, 我国汽车市场总体上延续平稳较快发展的走势, 政策重心向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倾斜。目前,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新车消费市场。

(1) 根据材料一, 分析20世纪世界三大区域汽车生产比例的变化情况。

(2) 早期, 三大汽车生产区域均通过生产联系形成若干专业化的汽车生产集聚区。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 这些区域的汽车生产企业纷纷向境外转移。试简述前者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后者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域社会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

(3) 材料二表明我国已成为汽车生产企业的转入国,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图中我国①②③三个地区都有分布, 且能在青藏高原地区生长的农作物最有可能为小麦。

2.C ①地农业生产最有利的气候条件是空气稀薄, 光照条件优越。

3.A 利用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地形较复杂, 农业类型多样。同时气候类型也影响到林业与种植业的类型。

4.C 养猪场位于河流上游, 猪的排泄物会污染水源, 同时养猪场会造成大气污染, 因而其布局最不合理。

5.A 该地区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且有柑橘林分布, 说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因而其农业地域类型很有可能是水稻种植业。

6.D 甲、乙、丙、丁四地的成本中都是原料费用最高, 所以按主导因素划分, 该类工厂代表的工业类型是原料指向型。

7.C 假如产品销售价格相同, 结合图中各地的成本构成, 可知该工厂选址在丙地时总成本最小。

8.D 在宁夏兴建酒庄的明显优势条件是葡萄原料充足, 光照条件好, 葡萄质量较高, 地价便宜, 劳动力成本较低。

9. (1) 距海近, 降水丰富 (或水热组合好) ;河网较密, 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2) 集中分布 BC

(3)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非农用地增多, 耕地比重下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业内部结构调整, 粮食种植面积下降;人口增多, 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等。

10. (1) 20世纪60年代以前, 美国汽车生产比例总体下降, 欧洲汽车生产比例总体上升;20世纪60~80年代, 日本汽车生产比例上升, 欧洲、美国略有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后, 三个地区的汽车生产比例基本稳定且大体相当。

(2) 优势:形成汽车产业群, 可以提高总体生产能力,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利润。对转出区域的不利影响:会影响 (或减少) 区域内的投资, 影响区域内的经济建设 (包括一些公共设施和交通等基础设施) ;国内生产总值 (GDP) 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市场萎缩;就业机会减少等。

(3) 有利条件:市场广阔;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产业基础好, 有良好的产业协作条件。

3.中国农业区位分析 篇三

例1 图中A所在区域如今已成为“陕西苹果”绿色果品的主要产区。读图,曲线表示年等降水量线,回答(1)、(2)题。

(1)过去A区域常年种粮常年薄收,自然原因是( )

①降水不足 ②光照太强蒸发旺盛 ③水源缺乏 ④风沙严重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下列表述不属于“陕西苹果”绿色果品产区主要区位的是( )

A. 夏季光照强,气温的日较差大

B.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

C. 远离工业区,环境无污染

D. 地广人稀,土地辽阔

解析 第(1)题,A是渭北黄土高原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虽然光照、热量比较充足,但降水不足和水源缺乏,不适宜粮食的种植。第(2)题,抓住题干“绿色果品”品质,判断环境无污染;夏季光照强,气温的日较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积累;黄土层深厚富含矿物质养分;地广人稀,土地辽阔是大范围种植且商品率高的条件。

答案 (1)C (2)D

点拨 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基本思路:

评价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必须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自然条件首先要从当地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去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自然因素,其次考虑对自然因素的改造是否有可行性,并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以及投入与产出比,对农业区位选择作进一步的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市场、交通及其发展变化去分析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对农业生产有利的因素而且起决定作用的区位因素为主导因素,不利因素则为限制性因素。如珠江三角洲甘蔗生产的主导因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大城市的“菜篮子”工程的主导因素是城市的发展和分布。

二、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例2 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是一种特殊的高原气候,但利用大棚技术可使得拉萨的瓜果蔬菜供应充足。据此完成(1)、(2)题。

(1)拉萨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主要是改善了当地的( )

A. 光照条件 B. 热量条件

C. 水分条件 D. 土壤条件

(2)拉萨原来不产西瓜,引种后发现,直接“铺”在地上生长的西瓜生长不好,只有将西瓜藤蔓架空,西瓜“挂”着才能结果。原因是( )

A. 可以减少叶子对西瓜的遮掩,增强光照,促进光合作用

B. 可以充分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土地、节省大棚面积,减少农业投入

C. 土壤的湿度不够,直接“搁”在地上,容易使西瓜的水分蒸发

D. 大棚内的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低,不利于西瓜的发育成熟

解析 第(1)题,通过温室大棚,可以改善热量条件,满足瓜果蔬菜对热量的需求。第(2)题,地面温度比空气温度偏低,在地上生长温度不够。

答案 (1)B (2)D

点拨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变化中,其将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土壤][地形][玻璃温室][光、热、湿度][人工培育土壤][沿等高线修筑梯田][自然环境][科技发展][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扩大种植范围,影响生长时间、季节][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扩展][交通条件改善,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城市工矿业的发展][市场变化][生产经营规模和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三、开放性问题的综合分析

例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尔在维吾尔语里是“绿色岛屿”的意思。阿拉尔原是一片人迹罕至的万古荒原,195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奉命进驻阿拉尔屯垦戍边。他们借助那里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经过几代兵团人的努力,阿拉尔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细绒棉和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长绒棉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5%。且具有前卫魅力的彩色棉、生态棉相继在此落户。

材料二

(1)简述阿拉尔地区棉花生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2)阿拉尔地区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你认为是否合理?试简述理由。

解析 第(1)问,从自然区位、社会经济区位方面全面分析。自然区位主要抓住光照、水源、土壤条件;社会经济区位主要抓住政策、市场、技术等。第(2)问,是开放性设问,首先要有明确的表达,合理的理由,从该地区优势条件(耕地资源、劳动力等)简答;不合理的理由从该地区劣势条件(生态环境脆弱、水源有限、大量灌溉带来环境问题)简答。

答案 (1)该地光照充足;位于多条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地处山麓冲积扇地区,土壤肥沃;政策支持;农业技术的进步;消费市场的拓展。

(2)答案一:合理。 理由:耕地资源较为充足;接纳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二:不合理 。理由: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消耗大量水资源,水源枯竭导致荒漠化;不合理灌溉易导致土壤盐碱化。

点拨 开放性试题解答对策:

(1)注意审题和信息解读。审题,一要细审题干,包括文字材料、图像材料等。二要细审设问,包括问题的角度、限制性条件、关键词语(如,问“是否合理?”、“提出你的看法”) 等。

(2)注意信息获取及解读。在提取信息全,解读信息准的基础上,运用信息要活,要能够进行知识迁移、思路拓展,辩证分析问题。

(3)讲究语言表达技巧。开放性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并不意味着想怎样答就怎样答,而是在开放的同时还有一定的限制,所以表达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注意有问必答,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二是要先“亮”观点,再述理由;观点要清,叙述要明,做到“自圆其说”。例如,回答某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原因”, 首先要明确表示出“合理”或“不合理”,再说明理由,不能含糊其辞。三是对于类似“提出你的看法”这种设问的开放性试题,要尽可能多地把你所想到的答出来。

1. 读下列经纬网图,回答(1)、(2)题。

[125°][130°][50°][45°] [110°][115°][25°][20°] [105°][110°][35°][25°] [85°][90°][50°][45°] [A B C D]

(1)下列关于四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地区要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 B地区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农业

C. C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粮食产量

D. D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2)图中四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与其主要限制性条件组合正确的是( )

①A—热量条件 ②B—土壤条件

③C—光照条件 ④D—水源条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问题。

[115°E][125°E][45°N][30°N][A][B][C][D][平原][平原][铁路][铁路][甲 乙]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区域&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甲&水稻&油菜、棉花等&乙&春小麦、玉米&甜菜、大豆等&]

(2)从自然角度考虑,图中乙区域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3)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甲是 ,乙是 。甲区域的农业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

1.(1)B (2)B

2.(1)主要原因是水热(或气候)条件的差异。甲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乙区域纬度较高,气候温凉,只适宜小麦、甜菜等温带作物的生长。(2)低温(热量条件较差)。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3)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素质和科技水平较高。

4.农业区位因素 篇四

1.太平天国运动之初,曾国藩指出:“今春以来,粤盗益复猖獗,西尽泗镇,东极平梧,二千里中,几无一尺净土。推寻本原,何尝不以有司虐用其民,鱼肉日久,激而不复反顾?盖太吏之泄泄(闲谈)于上,而一切废置不问者非一朝夕之故矣。”据此可知,曾国藩认为天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是()A.自然灾害频仍

B.社会治安混乱

C.土地兼并严重

D.官吏贪暴腐败 2.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初期 3.右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4.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6.下图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C.俄国D.日本 7.《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8.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9.“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0.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11.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12.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13.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4.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16.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17.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

18.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了19世纪,沙俄逐渐形成了夺取南疆喀什噶尔的基本构想:在经济上,替俄国资产阶级在这一亚洲心脏地区开辟其他列强不易进入的销售市场;在政治上,把它变成俄国控制下同英国角逐中亚的前哨阵地,进可以经帕米尔、克什米尔威胁英属印度,退足以阻遏英国向北的扩张。19世纪60年代,俄国正经历着巨大的社会变动。60年代中叶,沙俄还计划对伊犁和乌鲁木齐实行军事占领。——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

材料二 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1877年7月,当西征军一举收复吐鲁番之际,他向清政府提出“设行省、置郡县”,指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1884年11月17日,清政府正式发布新疆建省上谕:“新疆底定有年,绥(安定)边辑(和睦)民,事关重大,允宜统筹全局,厘定新章。„„添设甘肃新疆巡抚、布政使各一员。”——摘编自沈传经、刘泱泱《左宗棠传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疆喀什噶尔对俄国的战略价值,以及俄国对新疆侵略计划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方面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左宗棠提出的新疆建省的理由。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清政府在新疆建省的历史意义。

【基础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学者蒋廷黻指出:“那次的战争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英国则称之为通商战争,两方面都有理由„„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他所说的“世界大势”是指()A.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展 B.英国对世界殖民帝国的追求 C.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延伸 D.中国处于落后状态必然挨打 2.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A.国际地位的变化 B.社会的变迁 C.战败的结局 D.经济的落后 3.甲午战争前后的日本文献中,日本人将自己称为“神州”“中华”几乎是一种常态;甲午战争中,日军在中国用汉文发布的所有公告,几乎都在不断强调自己的解放者形象。其目的是()A.麻痹中国人民的思想 B.暗示清政府不实行全民抗战 C.利用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民众 D.希望欧美列强在甲午战争中中立 4.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我也是义和团》一文中提出:“外国人不需要中国人,中国人也不需要外国人,在这一点上,我任何时候都是和义和团站在一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也发生了义和团运动 B.西方与中国应彼此隔绝,互不往来 C.中美两国义和团立场一致 D.义和团抗击西方侵略是正义的 5.“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政府的权威,但是,清政府真正的权威危机是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农民的造反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C.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和洋务运动 6.胡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它)变换了全国的空气,解除了一个不能为善而可以为恶的最上层高压势力,然后才能有各种革命的新种子在那个解放的空气里生根发芽。该事件应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图为安格斯·迈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所采用的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根据上图,指出图中中西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悬殊时段,并分析导致该时段差异巨大的经济、政治因素。

【提升训练题】

一、选择题

1.中英《南京条约》申明:“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清朝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B.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2.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C.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3.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政府的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是支出更大。导致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①战争军费消耗大 ②需支付巨额赔款 ③财政预算编制不合理 ④投资“新政”费用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同根植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这是对哪一运动的评价()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5.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的是()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稳定政局的人物。”同时指出“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述旨在强调()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B.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社会动荡需要强势人物 D.袁世凯上台利于社会发展

二、非选择题

7.(节选)辛亥革命已尘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芸。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5.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篇五

(教案)

——正阳一高柳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2)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

(3)分析和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课本活动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运用案例(2)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要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2)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是可以改造的,树立合理利用自然和科学改造自然的观念。

(3)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建立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教学重点——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教学难点——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俗语说:“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件展示】——农业景观图

【提问】这几个地方的农业生产差别大吗?能否相互调换?为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不同地方的农业区位选择是不同的。但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承转】那么什么是农业区位呢?请同学们看42页内容,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板书)

1、农业区位的含义(板书)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承转】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呢?

【展示】课本42页的图3.3让学生分类说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板书)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板书)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板书)【教师语】请同学们看活动1,先从地图上找到孟买、北京和罗马。【提问】水稻是什么样的生长习性?分析三地的气候特征,判断三个地点哪里适合种水稻?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水稻好暖喜湿。孟买和北京都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种植水稻;罗马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不适合水稻生长。——主导因素是气候。【教师语】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及其相互组合关系)影响农作物种类、复种制度和产量等。

例如:西北一年一熟、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一年两熟到三熟,北方种甜菜南方种甘蔗。【展示】图3.7千烟洲立体农业示意图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有什么好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江西千烟洲是丘陵山区,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丘陵山区全面发展耕作业很容易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牧业。缓坡和地势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应该因地制宜发展渔业。——主要因素是地形。

【教师语】地形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平原地形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合发展林牧业和立体农业。坡度大于25度的山地不能发展种植业,适宜发展林牧业;小于25度的坡地可以发展种植业,但为防止水土流失,应该开垦为梯田。

【教师语】不同土壤适宜种植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补充案例】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日本的土壤不适合茶树生长。【提问】河套平原被称为“塞上江南”得益于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得益于黄河的灌溉水源。

【教师语】同学们请看活动3,讨论分析:东南沿海农业景观变迁的原因。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讨论】

【小组代表回答】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同时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同时东南沿海地区临近港澳台地区,便于出口,市场需求量大。——主要因素:市场、政策。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展示图片】在北京的蔬菜市场上能够买到来自海南的蔬菜,这说明什么因素的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这得益于方便快捷的交通。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方便快捷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方。

【补充案例】过去每到冬季,我国北方的人们只能吃单一的大白菜,通过大棚、温室种植等实现了北方蔬菜的反季节种植,使北方冬季市场上也有各种各样的蔬菜供应,请同学们说出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科技进步的结果,科学技术对农业区位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科技进步也会影响到其他因素。【教师语】请同学们看案例1,思考并讨论:(1)地中海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学生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1)通过技术投入(兴修水利、拦洪灌溉、涸沼开垦)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随着欧洲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时鲜业的市场条件。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2)市场、交通运输、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

与法国相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冻害少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接近消费市场的优势。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等。

【教师语】由此可知,农业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比较快。而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展示图片】改造气候因素(建玻璃温室);改良耕作制度,培育良种——扩大作物的种植区域;丘陵地形(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3、农业区位因素的利用与改造(板书)(1)自然区位因素的利用与改造(板书)(2)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板书)

【展示图片】荷兰花卉出口欧洲各国、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教师语】这些都得益于交通条件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承转】农业生产需要土壤、水、热量、光照等自然条件,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得到加强。人们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逐渐将自然环境改变成了不同类型的农业地域。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板书)

1、农业地域的概念(板书)

2、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板书)

3、农业地域的形成(板书)

【教师语】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案例2和澳大利亚降水、气温、人口分布图,试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学生讨论分析】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暖湿,有质量较高的亚热带草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为发展小麦种植业和牧羊业提供了必要条件;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澳大利亚早期移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形成了早期以牧羊业为主的农业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牧羊业逐渐演化为小麦——牧羊为主的混合农业。因此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是当地居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适应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逐渐发展形成的结果。自然条件是基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三、板书设计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3、农业区位因素的利用与改造 自然区位因素的利用与改造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2、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

3、农业地域的形成

四、知识反馈

1、填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新疆的哈密瓜甜又香。——()(2)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3)大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有农副产品基地。——()(4)江南丘陵适宜种植茶树。——()

(5)冬季,南方四川等省区的蔬菜供应到东北三省。——()(6)我国大部分省区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

2、某城市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该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

6.农业区位选择导学案 篇六

知识梳理与要点突破

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要点突破

1、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生产。例1.评价下列三个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如何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

每一地区的农业生产都要受到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但都有其主导因素。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条件,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例2:请说出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

二、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请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判断以下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需改造哪些自然因素?

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6分)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6分)

2、右图表示某种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回答问题:

(1)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

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 地形平坦B 气候优越 C 距城区近D 水源充足(2)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

区的区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

城市人口的增加 提示:人类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时,要特别注意的原则

C 交通运输的便捷

三、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

D 城市居民收入增加 案例:

1、山东省为粮、棉大省,近些年来一些地区发展成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3、(2010年福建卷)37.(37分)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试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区位条件?

13世纪~l6

2、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材料一古马里是

世纪期问西非萆原上蘩荣的贸易帝国。

3、分析荷兰成为世界重要的花卉出口国的有利条件?

图l2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1、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 反馈练习

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 种植。表3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1、(2010年宁夏卷)37.(20分)阅读图文

构成。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

1临的限制性因索。(9分)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

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

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

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

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

4、图中斜线区域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说说该区发展种植业的区位条件及发展或治理方向

【阅读讨论】

资料1:荷兰特色农业

荷兰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出口国,主要是走专业化、机械化发展的高效农业之路。土地资源缺乏,种粮食经济上不合算,他们就集中力量发展价值相对较高的蔬菜和鲜花等高效种植业。从自然条件上看,荷兰并不十分适合花卉栽培,但该国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玻璃温室栽培,成为“世界的庭院”。目前荷兰已建成1.1亿平方米的温室,专门用于种植蔬菜和鲜花。由于实现了专业化集约生产,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荷兰鲜花在世界鲜花市场的占有率已达60%以上。共有7000多农户从事花卉栽培,培育出了9700多个品种,每天向全世界出口1700万枝鲜花和170万株盆花,每年获得112.5亿美元的收益。蔬菜和花卉种植业已成为荷兰的主要支柱产业。资料2:云南省花卉生产

国内首屈一指的云南省的花卉产业,是完全由市场经济孕育和培养成长起来的一个新兴芬芳产业,如今它已香飘五洲。上个世纪9 0年代初,昆明呈贡县斗南村农民在菜地中零星种植一些花卉,与蔬菜一起在农贸市场销售,没想到比种菜还赚钱。搞农业要讲比较效益,种花每亩收入比种菜种粮高出四五倍,效益驱动,激发了他们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卉产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斗南地处滇池东岸,这里雨量适宜,气候温和,土肥水美,交通便利。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适宜花长草飞。于是,许多农民都开始种植花卉,有的种三分、五分地,有的种几亩、十几亩,花卉畅销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斗南村成为中国最大的鲜花生产和交易中心,“斗南花卉”成为全国知名品牌。云南有光照优势,土壤气候优势,配套设施优势和劳动力等优势,云南省省委、省政府因势利导,大力支持花卉产业的发展,把花卉产业作为

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的重点产业,积极加以扶持,在政策和权限范围内,云南省对花卉生产企业减征、免征有关税费。使“斗南花卉”成为“云南花卉”,在全省培育出一个新兴产业。

掘荷兰花卉协会统计,1995年全球人均花卉消费量最多的是瑞土,为106.5美元,德国、法国、英国已分别达48、32、29美元。而我国人均消费额不足l美元。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对花卉有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按人均年消费两支鲜切花预计,未来若干年后将形成20亿支鲜切花,100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由此可见我国花卉消费市场潜力之大。

云南省花卉80%以上的鲜切花销往国内7 0多个大中城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 0%以上,总产值达到29.4亿元;鲜切花还出口到日本、韩国、中东、东南亚和香港、台湾,去年创汇1540万美元。国内市场40%以上鲜花由航空运输,销往海外市场的鲜花全靠航空运输。同样的百合花,由于运输价格不同,台湾出口到日本、加拿大每公斤价10元,而云南的价格高达30元。玉溪满天星花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伟东说:昆明到日本只需3个多小时,荷兰到日本需要10小时,但昆明到日本每公斤花卉运价3美元,而荷兰只需要1.2美元左右。建立高效快捷、运输成本较低的航空运输,已经成为云南花卉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花卉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对花卉市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花卉生产先进国家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完成向花卉生产大国发展的进程证明,生产技术和设施以及生产经营和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两大部分,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花卉企业主要追求的是当前经济效益,科研投入少,科研力量薄弱或基本上没有科研力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科技、高质量、多品种的花卉产品将倍受青睐。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国外花卉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花卉企业如不尽快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科技含量,不用说参与国际竞争,就是国内市场份额也会丧失。目前,云南生产的鲜花占全国市场一半以上,产量连续lO年居全国第一位。但是,花卉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很低,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最近,云南省政府决定,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突出重点,走跨越式、外向型、专业化的路子,努力促进花卉产业全面“升级”,使云南从花卉产业大省向花卉产业强省迈进,使云南花卉产业融入世界市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各因素对云南花卉业的促进,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措施。

7.农业区位论文 篇七

“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是高中《地理第二册》中的重点内容,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目前高中学生参与农业生产的机会很少。笔者以前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列举的教学案例几乎都是课本上罗列的,对学生而言,案例没有可选择性。教学中,笔者往往直接告诉学生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学生以听、记等方式被动学习,常常听起来似懂非懂,记起来死记硬背,用起来生搬硬套,导致有知识无能力,有理论无实践,学习兴趣不浓厚,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计划组织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理论知识,避免学习中死记硬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较好地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和收集、处理、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的能力;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了解、关心家乡农业发展,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感。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有关农业方面的内容为:“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该标准还提出了相应的“活动建议”,即“结合所学知识,判读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上述标准都强调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强调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学·地理·2》 (2009年第3版) 第三章第一节专门介绍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并引导学生以案例的形式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布局及其变化的区位因素。该章末尾“问题研究”部分也要求学生搜集本地气温、降水和光照的基本资料以及适宜在本地种植的农作物的名称。

笔者在教学中将教材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和本章末尾的“问题研究”合并到一个课时中,教学程序为:提出问题—学生探究—学生汇报—教师点拨,即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农业生产实际,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当地农业生产的问题,并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要求各学习小组课前进行调查研究,探究相关课题,各小组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以课件的形式在课堂上汇报,教师加以启发或点拨。本课时力求达到以下目标:

(1) 通过对家乡农业生产的探究学习,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分析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所有区位因素及其主导因素或限制性因素;认识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使学生掌握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3种基本方法—综合分析法、重点分析法、动态分析法。 (2) 通过各小组课余时间的自主研究学习,以报告形式介绍小组研究成果,使学生更多、更深入地探究家乡农业的基本概况及其形成的区位因素,了解家乡农业生产的历史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并针对现阶段农业发展特点提出农业发展的可能性方向及理由;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包括搜集、梳理、甄别、解释、应用、交流、公布信息等方面的能力) 。 (3) 通过开放式的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自觉应用课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分析地理问题。

二、教学活动实施步骤

1. 组织学生探究有关农业区位的课题

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自由成立地理学习小组,每组5~7人。各小组自由选择学习课题。这些课题是笔者根据学校所在地区 (广东省肇庆市) 的农业生产实际特点拟定的,具体课题如下:

(1) 肇庆市鼎湖温氏乳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影响其牛奶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 (2) 肇庆市四会砂糖橘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近十年来其生产规模有何变化?为什么? (3) 肇庆市农业生产都有哪些类型?其产值构成比重怎样? (4) 肇庆市的粮食作物有哪些?影响其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主导因素是什么? (5) 珠三角地区的基塘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有哪些?近年来其生产规模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6) 肇庆市水产养殖的主要对象有哪些?成立于2002年的高要市振业水产有限公司近几年迅速成长壮大的原因有哪些? (7) 对自己感兴趣的本地或外地其他农业生产现象进行分析。

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习课题或自己确定一个与农业有关的课题后,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利用周末、自习课等时间,走访肇庆市农业局、肇庆市统计局、肇庆鼎湖温氏乳业有限公司、高要市振业水产有限公司等单位或企业,查阅相关报刊书籍资料,浏览相关网站,如肇庆市农业信息网 (http://www.gdzqagri.gov.cn/gover govera.asp) 、肇庆市统计信息网 (http://61.146.213.162artYear/ac36) 、肇庆鼎湖温氏乳业有限公司 (http://baike baidu.com/view/5092666.htm) 、高要市振业水产有限公司 (http://xiaofang99.foodmate.net/introduce/) 等有关网站,收集有关信息,然后将收集到的信息筛选整理并输入计算机,小组成员充分讨论,结合课本有关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论,得出相关课题的可能结论,并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结论制作成课件,最后面向全班汇报。

根据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情况,汇报课件可以采用微软办公软件Office,如Microsoft Excel, Word, Powerpoint,也可以采用网页设计软件,如FrontPage等。对于难度较大的软件,如Authorware, Director以及方正奥思、几何画板、课件大师、Flash等,往往会浪费学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可能会喧宾夺主、弱化研究课题,所以除非个别学生比较擅长,否则不提倡使用。整个课题研究及课件制作过程,除了课余时间外,笔者还安排了一节地理课,让各小组在多媒体网络化地理专用教室完成。

2. 进行课题研究的汇报讨论

通过2~3周的探究学习,本部分内容的课堂教学正式开始。首先是各小组全部或3~5名学生在讲台上以课件的形式介绍小组对所选课题的研究过程、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处理过程、针对课题问题的结论。在进行课题汇报时,全体学生都可以随时提问,质疑信息的真实性、方法的科学性、结论的科学性等,被质疑小组必须及时回答。在每个小组汇报完以后,教师对他们的研究或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或肯定他们的优点,或指出研究中的不足。

我校2014届高一 (3) 班第四小组的研究比较成功。该小组选择了第二个课题,即“肇庆市四会砂糖橘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近十年来其生产规模有何变化?为什么?”他们通过上网查询,走访果农、农艺师和生物教师,了解到砂糖橘的生理习性,得知砂糖橘在肇庆市四会广泛种植的原因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温度、降水、光照、湿度) 、土壤条件 (母岩性质、pH值、有机质、交换性盐基、氧化还原电位等) 、地形条件 (海拔低于500 m的低山缓坡、山谷冲沟) 、坡向坡度条件 (南坡25°以下) 、灌溉水源条件等自然地理因素以及交通、劳动力、市场、生产技术及种植经验、地方政策支持等社会经济条件。同时,该小组调查得知了肇庆市2001~2011年各年度的砂糖橘总产量,从2001年的五六万吨上升至2011年的30多万吨;该小组还了解到四会砂糖橘近十年的市场变化,10年前砂糖橘主要销售地是珠三角地区,而目前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产销衔接网络,市场涵盖全国大部分省区,但出口到国际市场的份量仍较小 (占总产量的5%) 。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具体案例中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课题研究伊始,笔者向学生强调探究式学习的重点是将课题研究中的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即运用课本上有关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理论解释课题中的农业生产现象。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学习中的死记硬背,进而实现学以致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真正理解并掌握课本知识。仍以上述小组为例,他们根据获取的信息,在课题汇报时对课题问题进行了解答,报告精彩之处有三: (1) 以四会砂糖橘生产为例,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很多,不同区域、不同历史时期农业生产各不相同,但大致都对应于课本的农业区位因素图 (课本第42页的图3.3) 。 (2)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如四会砂糖橘的市场需求近十年来不断扩大,使其生产规模也相应扩大。 (3) 影响农业生产的众多区位因素中往往有一个是最关键的,即主导因素,如近十年四会砂糖橘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待全部小组汇报完后,教师要特别肯定那些运用课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小组,并结合各小组的汇报,启发学生理解课本中农业区位因素理论。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基本能结合课本总结出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3种基本方法—综合分析法、重点分析法、动态分析法。各小组在课题研究中基本是参考教材而不是死扣教材。对于各小组汇报课件的格式笔者没有特别要求,只要有基本的课题内容、信息获取途径、相关信息汇总处理和结论即可。

三、教学活动反思

笔者利用学生身边的、学生自己选择的案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强化了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独立思考,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侧重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节课把信息技术与具体的地理理论、个别学习课题、先进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有机整合,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基本达到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舞台和创新思维空间的目标,使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发现并深刻掌握了地理规律。

从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来看,所有学生作为探索者参与学习,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探究的能力、自主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从课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绝大多数学生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并要求在今后的学习中多采用这种模式。从学生完成对应检测题的效果来看,选择题的正确率和综合题的解题能力较往届学生有明显提高。笔者在后来的教学中也不断运用这种方式教学,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也迅速提高。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会耗用学生较多的课余和课堂时间,但笔者认为这是值得的。另外,在学习中要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地理学习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永远是为学习服务的,而不能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宋贺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 (8) :58.

[2]张军.P P T课件实现“交互”的技巧[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8 (9) :43.

[3]李瑾瑜.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3.

[4]陈澄.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8.《农业区位与地域类型》助学案 篇八

教学要求:通过本节学习,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培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学习本节首先要泛读教材48至50页,对课本知识有一个简单概括的了解;然后结合助学案对教材精读,并结合助学案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知识铺垫:要学习本节,首先要认真阅读下面两段内容以对“区位”的知识有所了解。

区位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或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前者是某种经济活动已知,根据经济活动的特征分析适合该经济活动的可能空间,然后从中优选最佳位置。(如,想要在渭南近郊建一个花卉基地,就要在渭南周边选择一个最佳位置。)后者正好相反,区位控件已知,依据空间的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来研究经济活动的最佳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如,设计渭南花卉、蔬菜、养殖、小麦的空间分布与组合。)

人类活动的场所就是我们所说的区位,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类活动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表面,而是仅仅在某场所进行呢?究其原因,是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区位条件。所以,区位条件相对人类活动而言,人类活动不同,区位条件也随之不同。例如:工业更多考虑的是: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交通、市场等。而农业更多考虑气候、地形、土壤、交通、市场等。

自主学习:

本节学习要求我们用生活中的问题或案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应用,所以要先认真阅读问题与案例,并依要求阅读教材、积极思考。然后小组充分讨论,再展示与讲解。

问题一: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生产活动是农业生产活动?并据此对农业下定义。

问题二:请依据问题一,找出农业生产对象。并归纳农业生产特点。(若不能归纳,可等第三个问题回答后再归纳)

问题三:在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上找出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的分布地区,并在地图上标出。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找出不同的人喜欢的水果的空间分布,再结合各地的自然条件,探讨各种水果分布在不同地带的原因。(认真阅读课本48~49页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并结合你所熟知的水果产地的自然特征,特别是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最后,每组选择一个水果的区位条在全班展示。

提示:通过问题三,我们了解了不同水果的分布,另外,你能否一年四季吃到自己喜欢的水果呢?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到问题二的答案。

问题四:根据材料分析农业区位条件。

材料一:美国加州位于美国西海岸,西滨太平洋,北与俄勒冈州、东与内华达州及亚利桑那州接壤,南临墨西哥,面积411013平方千米,人口约3260万。加州的土地面积列全美第三位,人口名列全美第一位。加州是美国第一农业大州,盛产水果、小麦、家禽等农畜产品。加州的食品工业在美国居于首位,其次是飞机制造业、航天工业等。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波音公司就位于加州。1999年,加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名列全美第一位,此后加州的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在美国名列前茅。

材料二:加州的气候呈冬季凉爽湿润、夏季温暖干燥的特点。横穿全州的副热带高压带使加州夏季以晴朗天气为主,只有少许的降雨。冬季高压带南移,将全州控制在西风带中,使得这个季节的气候多雨雪。加州的大部分水汽来源于太平洋,年平均降水量为584毫米。

材料三:加州是一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地方。据说每年光是牛肉和牛奶的产值就有几十亿美元。但最能体现加州农业发达程度的,还是它的牧草业。加州的牧草业已经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超过10亿美元的大产业,其中光是干草出口每年就达1.5亿美元。而与牧草业息息相关的肉牛饲养业和奶制品业,每年的生产总值就在50亿美元以上!

据材料回答:

1.加州著名的农产品有哪些?其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2.结合教材49~50页的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加州成为全美第一农业大州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在问题三和问题四中你是否注意到农业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是否所有的因素都经常发生变化?变化的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有何影响?若有兴趣,可以进一步思考,也可以和老师一起探讨。

上一篇:年终总结如何提升自己的价值下一篇:2021年全国爱眼日主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