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教学指南材料

2024-10-15

3~6岁教学指南材料(共9篇)

1.3~6岁教学指南材料 篇一

学习《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

巧手班

王妙华

《指南》提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并注重活动过程。这使我明白必须彻底改变原先学习的小学教育教学法,现在我们给孩子们设计的活动非常丰富多彩,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发展着社会性和自己的智慧。

这学期中,我们将专注与学习国家教育局颁布的《3—6岁幼儿发展指南》,因为《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它是在《纲要》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要求按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细化,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指导家长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的需要,对家长的科学育儿具有指导性作用。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它更符合现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更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具有重要的意义。那在近日我就翻阅学习了《3~6岁幼儿与发展指南》,我对《指南》中原则里的一点进行了学习、思考,那就是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那说起“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在《纲要》中也是指出的:幼儿园因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她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她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这一理念中可以看出《纲要》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那在《指南》中,也再一次提到了这一点,讲述了该如何创设丰富的幼儿教育环境;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学习后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在各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们能够自觉地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一过程中渗透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种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深入幼儿内心世界,正是“润物细无声”,实践中我们在课程、游戏、日常生活中渗透一些环境教育内容。对幼儿来说,也许这个方式更容易接受。

我们在制订各学科计划时,把有关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有关科目中。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灵活地对幼儿渗透环境教育。如在音乐活动教学歌曲《春天来了》时,让幼儿充分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幼儿热爱绿色,保护绿色的情感;在欣赏歌曲《小青蛙,你唱吧》时,对幼儿渗透了小青蛙捉害虫功劳大的教育,激发幼儿保护有益动物的愿望,引导幼儿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给人舒适,悦耳动听的感受;在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画出《大森林》、《海底世界》、《亲亲大自然》等童趣溢然的画面。在美术活动与手工制作时,提醒幼儿纸张双面利用,并与幼儿一起回收废纸。在体育游戏“种小树”中,让幼儿了解树的作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愿望。只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持之以恒地在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就会使幼儿受益匪浅。

二、从幼儿兴趣、经验出发,创设育人环境。

1.创设有主题特色性的主题墙。

我们注重创设活动室的育人环境,对室内装饰提出了严格要求。教室环境中最重要的是主题墙的布置,在实践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布置零散,内容不贴近幼儿生活。如果不加以归纳、整理,整个活动的流程便显得不太清晰,这样不但不便于家长了解整个活动的开展,难以实现家园互动,也不利于教师在结束主题时做资料的整理,失去了教学反思的依据,幼儿对主题墙的感兴趣的时间也不会保留很长,更不会去探索、讨论。于是我们在设计主题墙时,坚持以鲜明的格调,有整体的布局,并与主题相结合,将主题内容呈现出来,构筑新知识。如:在“春天”这一主题中,所制作的背景是幼儿常见的蓝天、洁白的云、画面的手工制作也是幼儿熟悉的小花、小草、小燕子、柳树等。当幼儿看到这主题时,结合自己以往已有的经验,不用老师多说,也就大致了解“春天”的含义了。当然内容一层不变也是不行的,在难度上要随主题的更进也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样的主题,增加难度,采用了以感官为依据划分单元主题的方法。设置了“春天”——我《看到„„》、《听到„„》、《尝到„„》、《感觉到„„》几个板块的内容,并分别用眼睛、嘴巴等最直观的图案来设置单元小标题,将这些全部张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与“它们”对话,这样对春天的认识形象的升华了。

2.创设以人为本的活动区。

《幼儿发展指南》指出:“注重幼儿实践活动,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这些原则都强调了幼儿实践活动。因此开设活动区是非常重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区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幼儿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及能力水平自选活动,在这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中,幼儿不受约束,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

由于活动区多数是自选活动,所以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或活动特点设置,突出自己鲜明的特色。选择材料也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生活经验而定。如:科学发现区里,铁块与木块的数量形成对比,直观形象,适宜小班幼儿;磁铁为什么会吸铁的东西?不能吸木制的东西?了解磁铁有正负极之说,适宜大班幼儿。还可以让幼儿自己收集各种材料,如:瓶子、珠子、图片、树叶、纽扣、纸盒等等,孩子们不厌其烦的主动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小东西,在孩子们眼中,它们无一不是宝贝,通过创意和遐想就会变化无穷,把活动区装点得富有童趣,充满了艺术气息。孩子们在这个自由的空间里每天做做玩玩,活动区变成了孩子们的创造乐园,独特的作品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当然,环境要跟着幼儿的需要而变化,根据主题的需要而变化。因此要经常更换材料、更换活动区、更换活动形式。

3.创设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展示台。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历程。那怎么样让环境真正对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发挥作用呢?怎样来体现呢?我想墙壁的空间是最好的展示台。

活动后的延伸活动,往往是最容易忽略的,有时老师甚至是一语带过,其实在延伸活动中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程度。这时给幼儿创设一个知识展示台,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将活动中学到的本领一一呈现,根据孩子能力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的平台。我们还可以把孩子们的绘画,语言(幼儿口述,家长记录)表达的所见、所闻、所想张贴在墙面上,既填补了墙面的空白,也反映了不同阶段的主题教育对幼儿的作用。把发生在家里和身边的故事带到教室,并在墙壁上展示出来,这肯定就是孩子们的兴奋点,在这里有他们喜欢讨论的话题,有他们爱玩的东西,有他们爱吃的东西„„真正把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展现出来了。如: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爱地球”,这是比较抽象的主题。我们通过家长,收集到了好多地球的图片,还有一个个动听的小故事。我们将这些实物都钉在墙上,将图片张贴出来,把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完成的作品都在墙壁上展示出来,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不停的说着,每天早上来园时、下课时这墙壁下面总是围绕着很多的孩子。我们还利用走廊、楼梯口、幼儿园园所的空白处进行园本布置。这些布置既美化了环境,同时也是孩子们和老师的成果展示。

三、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

以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般都是成人为幼儿提供,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法参与到环境布置中去,结果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我认为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而要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决不可仅仅是教师创设出环境,把幼儿摆进去,因此,教师要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这样可以使幼儿对自己亲手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环境,成就感又得到鼓励,而不再一味担心幼儿损坏我们的布置了。我们首先降低了墙面布置的高度,在幼儿伸手可及的区域进行布置,再为幼儿提供参与墙面布置的机会和条件,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根据各个时期的中心、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师生一起布置墙面,创设环境。还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可以是家里和父母共同收集的材料,也可以自己制作、绘画的作品。在大班开展主题活动“我爱祖国”时,我们设计了很大的中国地图背景,幼儿和家长收集了丰富多彩的图片,有建筑、有物产、有少数民族人物,在教师指导下,幼儿将图片贴到地图上相应的位置,使幼儿一眼就能看出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什么民族聚居在什么地区等,具体形象,简便易行,还将枯燥内容形象化,最主要是孩子自己参与其中。这样的环境布置,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为幼儿提供了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这种师生共同布置环境的活动增进了幼儿对环境的兴趣和感情,体现了幼儿意愿。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摇篮,创设和利用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全体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有力措施。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环境的创设,在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基础上,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每个面墙壁会“说话”,每一个角落会“唱歌”,让幼儿与环境“对话”。

以上就是我学习《指南》——丰富的幼儿教育环境创设的一些心得体会,让我对这方面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了解。也认识到了应该怎样更好的去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接下去我还是会努力的不断学习《指南》,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未来的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2.3~6岁教学指南材料 篇二

近年来, 幼儿教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出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我国2012年10月颁布并实施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它对防止和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和建议。同时对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贯彻落实, 也可以为构建园本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 现阶段如何将《发展指南》贯彻落实, 直接关系到我国幼儿教育的成败。

二、当前一些园本课程发展遇到的困难

(一) 园本课程尚未建立清晰科学的目标体系。

当前很多幼儿园在构建园本课程的时候都存在尚未建立清晰科学目标体系的问题, 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于园本课程的认识并不正确, 在这种情况下, 幼儿教师按照自己对园本课程的理解展开教学活动, 就难以真正实现构建园本课程的重要目标。而且由于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基本概念缺乏正确的认识, 也不利于他们对开展园本课程教学活动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体系尚不健全, 导致构建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困难。

(二) 园本课程的内容存在超载与乏载并存的现象。对现阶段幼

儿教育中园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存在严重的超载和乏载现象。其中, 超载指的是幼儿教育“小学化”, 即幼儿教师在开展园本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 引入了大量小学教学内容, 而且教学方法也不适应幼儿学习特点, 在这种学习环境下, 使得幼儿学习压力倍增。乏载则指的是围绕课本教材展开教学活动, 对课程资源和教学方式没有进行适当地拓展。园本课程要求打造具有本园特色的教育内容,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家庭资源等对幼儿进行教育, 让幼儿走出课堂, 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仅仅围绕课堂和以课堂作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显然难以适应幼儿学习的特征和基本需求。

(三) 园本课程的内容组织较为混乱。

园本课程内容通常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主, 开发利用多样教学内容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教育。根据园本课程实际教学情况可以看出, 园本课程的内容组织较为混乱, 主要体现在美术教育随意性强、社区环境资源和家庭有效资源挖掘程度不够。美术教育作为园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潜在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幼儿教师并没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 理解较为困难的教学内容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导致园本课程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四) 园本课程评价未受到充分重视。

构建园本课程是现阶段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发展趋势, 主要是因为构建园本课程, 围绕幼儿年龄特点和基本学习需求展开教学活动, 更有利于实现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但是, 构建园本课程实际过程中, 很多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的评价并未受到充分的重视, 导致幼儿教师无法及时发现构建园本课程存在的问题, 这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也会形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园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一) 有助于理清园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细致地对3——6岁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 以及可以达到什么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幼儿教师深入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全面了解幼儿心理特点和水平能力, 根据实际教学要求, 科学设定园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就可以为构建园本课程的目标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 教师在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基础上, 重新审视园本课程, 深入发掘园本课程的内涵, 就可以厘清园本课程的目标体系, 从而为展开幼儿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保障。

(二) 有助于科学选择课程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针对当前幼儿教育的一些误区, 专门为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 尤其是对于幼儿水平、能力等各方面的详细分析, 可以为幼儿教师选择园本课程内容提供科学的参考。例如, 针对幼儿想象能力比较发达, 为了促使幼儿形成成熟的想象能力体系, 幼儿教师在选择园本课程内容时以美术教育为主, 通过引导幼儿画画, 促进幼儿想象力进一步发展, 从而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三) 有助于有效组织课程经验。

以往幼儿教育存在很多误区, 如幼儿教育应该集中于室内教育。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特意指出了这些误区, 幼儿教师通过深入了解该指南, 并根据其中给出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充分发掘社区环境资源和家庭有效资源, 让幼儿走出课堂, 从大自然中获取知识。让幼儿在更加自由轻松的环境下真正融入教学活动中, 在这个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爱国教育等内容, 就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从而真正实现幼儿教育构建园本课程的重要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 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构建园本课程作为幼儿教育的必然选择和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要保证构建园本课程的目标得以实现, 就必须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贯彻落实。

摘要:本文就当前一些原本课程发展遇到的困难, 探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园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从而为构建园本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充分的保障。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园本课程,困难,启示

参考文献

[1]陈丽.生活化、游戏化园本课程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以建构生活化、游戏化园本课程《自在生活快乐游戏》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 (上旬刊) , 2016 (z1) :470-471.

[2]尊重儿童发展规律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教育部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答记者问[J].河南教育 (幼教) , 2013 (1) :27-30.

[3]王剑虹.园本课程中关于“本”的几点思考——试以主题活动《我们在春天里》为例浅谈园本课程的建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1) :187-188.

3.3~6岁教学指南材料 篇三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教育;运用

一、《指南》概述

2012年5月23日,《指南》(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发了全国人民对学前教育关注的又一轮新高潮。《指南》即是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的成果。它由国内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两个领域的专家历时6年多研制而成。2012年10月《指南》正式颁发后,全国各地上至各省市,下至各区县和乡镇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指南》培训热潮。《指南》成为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之后对学前教育影响最为深远的指导性文件。

简单地说,《指南》是根据国家对下一代的期望以及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提出的儿童应当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具体要求。也就是说,《指南》的制定者在决定哪些内容可作为对儿童的要求时,考虑了两个方面的依据。一是文化适宜性,即确保这些要求和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一致。这一点主要通过对学科专家、儿童家长等群体的访谈来加以保证。二是发展适宜性,即这些要求是否反映了我国儿童当前的平均发展水平,而不致出现过难或过易的情况。这一点主要通过对全国6个省约3600名幼儿样本的测查加以保证。《指南》中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要求,在文字表述上力求以可以从外部观察到的行为来呈现,而避免出现笼统或含糊的词语,方便使用者作为观察了解儿童的实际表现的参照。

二、《指南》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1.形成有关“儿童应当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基本共识,有利于普及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家长中,超前教育、片面强调读写算等做法仍然盛行。《指南》的颁布可以帮助家长全面理解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内容,从而使他们对儿童提出的教育要求更适当、更科学。如《指南》强调给予儿童早期的读写萌发经验而非让儿童简单地识字,强调让儿童理解加减的实际意义而非单纯培养儿童的计算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家长重新认识和反思学前教育的内容。

2.为幼儿园课程设计和评价提供基础和依据,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指南》的具体内容对幼儿园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它提出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五大领域的内容,正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幼儿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指南》可以为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设计提供参考。同时,它也可以作为教育评价的依据。借助于对儿童发展水平的评估,可以对幼儿园教育质量进行监测。

3.为幼小衔接和儿童的入学准备提供了保障,有利于促进全社会的教育公平。如前所述,制定《指南》的一个动因是要明确规定儿童入小学之前应该做好什么样的准备。对于那些尚未有条件接受机构学前教育的儿童来说,这个规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他们的入学准备基本上在家中进行,而家长大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借助《指南》,家长可以对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检核,确保他们在入小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指南》有助于那些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儿童在学习生涯开始的时候不明显落后于其他儿童,保障他们的发展权,从而促进全社会的教育公平。

三、《指南》的具体运用

1.为幼儿教学创设健康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指南》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要重视儿童的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健康的环境,不仅仅让儿童在身体方面健康的成长,更要重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对儿童要进行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很多途径可以进行健康教育,但是环境的创设是首要的,所以教师应该给儿童创设出不同的环境和氛围,让儿童保持良好的心情,这样儿童的心理才能产生美感。教师要不断的挖掘儿童的潜能,首先就要给儿童创设一个温馨和谐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

2.运用《指南》创设幼儿园游戏环境。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在一定环境中进行,《指南》全文中,“环境”一次共出现了36次。《纲要》亦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如何使游戏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通过游戏全面提高创造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需要教师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即为幼儿开设一个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3.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幼儿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家长和教育者不应该用一个标尺去衡量不同的儿童,而应该学会欣赏不同的孩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指南》明确指出应该给与每个幼儿关注、尊重和理解,重视每一个儿童。即使在幼儿犯了错的情况下,也要注意批评的尺度和方法,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孩子,在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给予儿童善意慈祥的关怀,并合理地说教,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并由心地改正。幼儿犯错误都是出于幼小无知,所以家长和教师有权利和义务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对错,让儿童知道什么是对和错,而不是一味地去责怪,更不能与别的小孩进行比较,这样很容易给儿童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

4.运用于幼儿语言训练。幼儿语言是幼儿与外界交流的工具,幼儿在运用语言的同时也在提升其判断能力、思维能力,而且对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指南》强调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一个宽松的、自由的语言环境,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敢想、敢说,并且喜欢说;家长要经常和幼儿亲子共读。家长在和幼儿一起讲故事、看书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阅读的兴趣,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四、结语

《指南》的出台为幼儿学习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制定了参考标准。《指南》坚持以人为本、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为幼儿学习和发展提出了32个目标和87条教育建议。这些目标和建议操作性、实用性和指向性都很强,适合广大幼儿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保教工作中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时萍.如何运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教育实践[J].福建教育:学前教育,2012,(12):29-31.

[3]朱同秀.工作中如何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培养孩子[J].好家长,2014,(38).

4.《3-6岁发展指南》学习心得 篇四

近期,我们学习了《3-6岁发展指南》。会后认真看了《指南》之健康部分的导读,使我对新的纲要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机结合、密不可分的。首先,在身体健康方面,我们要注重孩子的动作发展,按照年龄特点给予相应的训练,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使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中得到发展。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户外游戏活动和体育活动都是占据了相当多的时间,可见身体健康是孩子学习其他知识的首要前提。其次是心理健康,除了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以外,孩子还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领域还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我觉得: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的。在尊重幼儿方面,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要得到孩子的喜爱、尊重,必须要学会尊重、信任孩子。要用发展、个别差异、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孩子,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才能使自己走进孩子的世界,做到真正了解孩子。

作为教师,要很好的把握教育教学方向、目标、内容,做到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发面全面发展,就应该深入学习幼儿园纲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在不断学习中建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在不断学习中不断学会创新,在不断学习中提高业务水平,在不断学习中提高教研能力。为幼儿更好的成长而努力。

5.3~6岁教学指南材料 篇五

杨口中心幼儿园:王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教育部正式印发的,这是国家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学前教育“国十条”,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

参加了《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的学习培训,《指南》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幼教老师教育成长的路。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指南》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必须履行的职责。

一、认真贯彻落实《指南》精神,推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指南》是加强科学保教,推进学前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近几年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让我们的学前教育取的了很大的进步。但是面对新世纪的教育,我国的幼儿教育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指导今后我们教师开展教学的总体方向和要求。《指南》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为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提供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依据和指导。《指南》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管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必将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推动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这明了方向。

二、贯彻落实《指南》是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保障。《指南》基于3-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是基于对我国幼儿学习与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一整套比较科学、明确、具体的目标与教育建议,来体现国家对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方向的引导与质量的要求,它反映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指南》中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2-3个方面(子领域)。每个方面(子领域)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每条目标下有若干“各年龄段典型表现”。每一条学习目标配有相应的教育建议。这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更清楚的知道了自己将如何更好的实施教育指明了方向。所以从事幼教工作的我们领会和理解《指南》的理念和要求,熟知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行为表现,是我们提高专业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标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三、贯彻落实《指南》是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现在幼儿园的家长们虽然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普遍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引导,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各种商业性宣传的误导,社会上这种不良的教育信息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家长牺牲了孩子快乐的童年生活,盲目追求“提前学习”、“超前教育”,不仅让幼儿“伤”在了起跑线上,也严重干扰了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指南》的出台,为广大家长科学育儿提供了权威性的参考和指导,对切实转变广大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科学育儿能力,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打下了基础。

6.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篇六

1、探索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幼儿的一日生活。

2、积极创设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教育环境。

3、努力做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以游戏为主。

4、研究探索幼儿活动区域的开发、创设。

5、开展园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质量。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不是通过书本、通过记忆大量抽象的符号来学习,而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地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幼儿的“学习”,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幼儿的学习内容是广泛的,包括与人的交往、和同伴一起玩,玩沙玩水、看蚂蚁、捉迷藏,以及参与自己生存所需的所有活动,如穿衣吃饭、洗手如厕,等等。正如日本幼教专家本吉圆子所说的那样:“孩子仅仅聆听语言的说明是不能学到东西的。孩子要通过自身整个身体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才能得到教育,通过手及身体的接触使身心和头脑运作起来。” 已有许多实例表明,如果成人把幼儿的学习仅仅局限在反复的练习认字、写字、做算术题上的话,将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任何脱离幼儿当前实际生活的所谓正规化课程,任何靠教科书来教授幼儿知识的教育,都是违背幼儿学习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都不适宜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也不可能真正促进幼儿的成长。《指南》内容结构是怎样的?各部分的作用? 《指南》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说明部分,一个部分是正文部分: 说明部分:指出《指南》制定的背景、目标与作用、内容与结构、实施原则等 正文部分:《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实施《指南》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1.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每个领域的开头——概述部分——简要说明了该领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进行的,各域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价值、教育要点和特别方面的发展之间,如认知——社会情感之间,身体注意事项。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基本、最健康——个性发展之间,语言发展——社会性情感重要的内容又划分为若干方面——即子领域,如:发展——个性发展——认知发展之间,美感和表现健康领域——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能力——情绪情感——创造性思维——心理健康的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子领域,艺术领域划分发展之间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子领域。这在人生初期,全面的、协调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就是《指南》总体结构。

下面我来任何一方面发展都依赖于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任说下《指南》各部分的作用,《指南》各部分的作何一方面的偏废都伤害幼儿整体的发展。就如同陈用不同,有有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也有为家长提鹤琴所说的“五指课程”一样,各个部分犹如手指供参照、参考的部分。——只是手掌的一部分,是骨肉相连,血脉相通的。《指南》的目标部分是由“目标”和各年龄阶段“典型表现”与“教育建议”组成的,它是《指南》最重要的部分。它指明了在各个领域中——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明确指出了各领域的核心价值,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这个领域的学习?有什么价值?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如何理解《指南》的“各年龄段典型表现” ——这也是教师和家长最关心、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它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指明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

“各年龄阶段的典型表现”是帮助教师与家长更好的理解目标、更好的观察了解幼儿的参照。

《指南》“教育建议”是为幼儿园教师、家长和一切养育幼儿的成人所提供的关于科学幼教的观念、方法、途径等方面的参考。《指南》当中体现了哪些核心理念? 《指南》中倡导三个理念:以幼儿为本、终身学习、建构性的教学观。

一、如何以幼儿为本呢?在这里提出了“六个尊重”:

1、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权利

2、尊重幼儿主体性

3、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

4、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5、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

6、尊重幼儿的经验、尊重其生活的价值 这些渗透了以人为本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只有做到了这六个尊重,才能真正说我们的幼儿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二、终身学习我们现在的教育,要为幼儿全面的、可持续学习与发展奠基。《指南》中既关注幼儿现在的生活,又关注幼儿未来需要什么。

三、建构性的教学观 提倡幼儿的学习为中心,我们的“教”是要满足孩子的学习。

2.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一原则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尊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规律,二是尊重幼儿在相近发 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在这里特别注意尊重幼儿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不要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就以语言发展为例,首先,我们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想说、想表达的 环境,在这个环境当中孩子是放松的——没有压力的——他能——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并且能得到积极的回应——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的逐渐提高的。有了多次尝试之后,孩子逐渐自信起来,最后达到语言的最高层次,当与别人讨论问题时,能清楚的说明自己的观点。我们说——孩子的能力是逐渐提高的,就像我们爬楼梯一样,我们不可能从1楼直接爬向5楼,需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这就说明孩子学习的特点就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这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认知特征、原有经验特征决定的。幼儿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学得有趣、学得有效、学得有用。4.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主要是指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方法等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基本素质,是幼儿期开始出现与发展,并对幼儿现在与将来学习都具有的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比如: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对幼儿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学习品质似乎看不见、摸不着,而且需要养成,但丝毫不亚于学业知识、技能。

7.3~6岁教学指南材料 篇七

一、明确方向,挖掘可行的材料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 以下简称《 指南》) ,特别是身体动作发展这一方面 ,了解小班幼儿的发展方向,如《 指南》 中指出幼儿的动作发展目标1是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其教育建议指出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在《 指南》 的引领下,结合“ 活教育”理论提出的“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我们小班组开展的足球课题研讨3月份主要是生活化废旧材料的收集,如菜篮子、垃圾桶、羽毛球拍、鞋盒、呼啦圈等。 为了让每一位幼儿爱上足球,我们将本土资源与社会整体资源相互利用,在班级群里面征求家长的意见,共同讨论适合幼儿游戏的废旧材料,变废为宝,成为孩子玩足球游戏的宝贝。 4月份以纸箱为主的足球游戏,5月份投放废旧的席子作为主要辅助材料。

通过对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来提高幼儿对足球游戏的兴趣,使幼儿在足球游戏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在足球活动中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二、自由探索,满足幼儿的需要

“ 活教育 ”教学原则中提出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 ,应当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孩子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我们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玩,教师重在观察、引导。 刚开始幼儿都非常感兴趣,他们拿到垃圾桶觉得很新奇,把布足球投进筒里,就有了投掷游戏( 你抛我接) :一个幼儿双手拿一个筒或篮子,另一个幼儿离开一定距离投掷,初步培养幼儿两两合作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拉开投掷的距离,也可以将筒放在地上进行投掷,这样适当增加难度,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我们将鞋盒稍微加工一下变成一辆简易的小车, 孩子将布足球放在小车里拉着走,在操场上自由奔跑,时不时回过头看看布足球还在不在,玩得不亦乐乎。

在足球游戏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小朋友们都争先恐后地想来玩一玩,像投掷游戏、端球走、颠球、拉小车这些足球游戏,都是孩子们自己玩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发现、鼓励、提升,创设小动物的情境,带有情境性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幼儿迅速进入角色,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中。 随着幼儿玩的兴趣和熟练程度,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逐步增加难度,不断吸引幼儿参与挑战。 正如《 指南》 中指出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如:鼓励幼儿进行跑跳、投掷、拍球等活动。

三、因材施教,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 在体育活动中 ,要培养幼儿坚强 、勇敢 、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观、乐观、合作的态度。 ”这无疑要求幼儿拥有良好的自信心。 在活动中,对于能力不同的幼儿我会因人而异,对于动作发展较弱的幼儿我尽可能地耐心等待,当幼儿动作发展中确实感到困难时, 我会适时在孩子身后“ 推一把”,克服他的胆怯,当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之情, 自信心也逐渐增强了。 对于动作能力发展较强的幼儿,我为其创设良好的表现机会,使他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本领, 让小朋友们喜欢他,愿意与他合作游戏,让幼儿体会到足球游戏带来的快乐,从而喜欢足球活动。 同时我也会根据幼儿的表现,用激励性、感染性的语言来进行评价,哪怕是一个爱抚的眼神及手势、 点头微笑,充分让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自信心得到不断提高。 这样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还能健全其心理,提升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活动中。

四、收获成果,总结有效的经验

在小班组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投放的材料孩子们都玩起来了,经过统计,小班组的足球游戏涵盖了多方面的发展。 你抛我接的投掷游戏发展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初步培养合作能力。 端球和颠球发展幼儿平衡能力。 拉小车、蝴蝶找花、足球火车这类奔跑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力量。 射门、花朵投球、射击这类足球游戏发展幼儿手眼协调能力,锻炼幼儿投掷的准确度和力度。 钻山洞这样的游戏利用钻爬发展动作的协调性。 通过为期一学期的研讨和实施,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

8.3~6岁教学指南材料 篇八

2013年4月8日—12日我参加南京康轩文教组织的教师专业成长高级培训班,收获很大。认真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南师大孔起英教授针对《指南》及她在编写《指南》过程中的亲身体会,详实诠释《指南》的内涵实质,对五大领域的活动实施有着全方位指导,使我们对《指南》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一、教学活动的设计关注幼儿的整体性

在向儿童实施教育时,要深入了解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将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整合,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注重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将目光投入所要关注的个体,充分了解幼儿的现状及近期发展水平。

小班一节美术课中,教师打破单一学习画圆的教法,而是注重幼儿发展的整体性,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通过生活中的体验,展示圆的各种物体。幼儿通过视觉的感知,了解圆的形状,在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有圆的形状,大大激发幼儿对圆的东西感兴趣,也激发了幼儿用圆的形状进行创作的愿望。教师巧妙地将大大的圆形纸分成一张张小画纸,幼儿在纸上绘画出各种不同的圆的东西,如:眼睛、葡萄、冰糖葫芦串、气球、方向盘、轮胎、太阳等等,二十几个幼儿的绘画作品,充分展现幼儿对圆的不同感知。教师将幼儿的绘画作品拼贴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大的圆形。幼儿在欣赏作品时,再次感知“圆圆的”画面,在“圆圆的”大画里找到自己的作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圆圆的”在教学环节中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现,相互渗透,让幼儿对圆的认识更加全面,“圆”在幼儿的眼里已不仅仅是一个图形,它是一个物体、是一个有生命的圆。

二、教学过程凸显幼儿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幼儿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从感知、体能、情感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幼儿的家庭和自身所处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了解幼儿关注点与现有知识点,教师在活动中设计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极大调动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在组织大班幼儿学习人体动作绘画教学活动时,事先通过交谈,了解幼儿对影视明星、歌星、体育明星的崇拜,并搜集各类明星代表的动作特征,在教学中以图片课件形式进行展现。教师将不同明星的头像剪贴在画纸上,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不同的明星,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明星,并模仿他们的动作,将明星的动态肢体动作画在纸上,如:画出成龙、李小龙武打动作、刘翔跨栏动作、凤凰传奇唱歌姿态等等。在绘画明星的形象中,充分展示幼儿的个性,自己争当大明星。随着《我是大明星》的音乐,幼儿各自展示明星动作,有的歌唱、有的做运动、有的练武功,在绘画中展示自己当大明星的快乐。

三、游戏化教学展示幼儿学习特点

幼儿园各学科的教学都渗透着游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积极主动地感知、操作、探究、在与同伴交往中获得经验、得到锻炼、提高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幼儿游戏,看到游戏行为背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与规律,并适宜地支持、推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将中华经典故事在活动中的运用,深受幼儿喜爱。气象学院幼儿园尝试在武术教学活动中引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经典著作中的词语,解读武术动作,幼儿在学习中一边朗朗上口诵读典故成语,一边练习武术动作,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教师在指导动作中还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将幼儿模仿的动作与武术动作结合起来,一整套武术操,动作与典故成语完美结合,同时也体现出幼儿武术特点。整个武术教学中教师既让幼儿体质得到锻炼,又让幼儿感受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艺术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让幼儿在生活中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音乐更能够唤起幼儿的情感体验。

小班歌唱活动“妈妈我要亲亲你”,教师在活动中注重幼儿与妈妈在生活中情感的交流体验,如何亲妈妈的,幼儿用小手的拇指与食指捏在一起,当作小嘴巴亲妈妈的额头、脸颊、鼻子、嘴巴等,教师扮演妈妈让每位幼儿亲亲她。幼儿在音乐声中体会与妈妈情感的愉悦交流。教师在活动中,充分让幼儿体会歌唱活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将《守株待兔》寓言故事情节融入其中,幼儿创编不同的动作,表现农夫干活场景、逮到兔子的高兴心情、守不到兔子的失望之感,表现出音乐的优美舒缓、凝重等不同类型,并将音乐欣赏以游戏的形式展示出来。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活动中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指南》以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并按照幼儿园的五大领域主题教育,将其更细化、更具体,便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指导,更好地实施科学的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9.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篇九

闽教基〔2013〕8号

发布时间:2013-3-5 8:29:15字体显示:[大] [中] [小]点击:148 各市、县(区)教育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社会事业局:

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为在我省全面贯彻实施《指南》,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保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提升我省学前教育质量,高质量推进学前教育的普及进程,制定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把握机遇,以实施《指南》引领学前教育内涵发展

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回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成为促进社会公平、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亮点。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各地要切实提高认识,把贯彻落实《指南》作为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一项紧迫任务,作为普及科学育儿知识,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的有效手段,以深入贯彻《指南》为契机,促进我省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二、加强领导,建立行政和教研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

各地要建立行政推动、科研引领、专家指导、典型示范的《指南》实施工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计划,统筹协调,做好《指南》的宣传、培训、实验等工作,为《指南》的实施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要积极探索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片区管理机制,创新学前教育管理模式,以示范性幼儿园带动一般园,整体提升保教质量。要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城乡各类幼儿园进行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幼儿园贯彻落实《指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纠正“小学化”倾向,做好幼小双向衔接,形成多方合力,推动《指南》的贯彻实施。

各级教研部门负责建立切实可行的保教工作指导机制,定期组织教研指导制度落实情况的评估,确保城乡各类幼儿园得到常态化的专业支持和指导。要在片区管理机制中建立覆盖各类幼儿园的片区教研机制,提升片区内幼儿园保教质量。要引导幼儿园完善园本教研制度,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理解和实施《指南》的能力。要加大对农村幼儿园教研工作的扶持力度,建立定点联系指导农村幼儿园的工作机制,通过区域教研、联片教研、送教下乡、示范性幼儿园与薄弱园的结对子等方式,提升农村幼儿园实施《指南》的水平。

三、全员培训,提高幼儿教师实施科学保教的能力

各地要将《指南》培训纳入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由省、市、县三级分级实施,省级培训对象以各市、县(区)幼教专干、教研员、实验幼儿园和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园长为重点,安排在2013年5月底前完成。设区市培训对象以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园长和各级骨干教师等为重点,培训人数不少于全员的25%;县级负责其余保教人员的培训。市、县两级要尽快做好培训方案,将《指南》的专题培训与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骨干教师、农村和民办园教师等培训相结合,确保《指南》的通识培训在2013年9月前实现全员覆盖。各地要将培训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落实幼儿园按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的要求。

要创新培训方式,立足日常保教实践问题,运用参与式培训、专题研讨、案例教学、观摩与研讨、经验交流、跟岗研修等方式,调动教师已有的经验与主体性,引导教师运用《指南》反思保教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要整合优质培训资源,依托远程培训平台,将国家、省级培训传递到市、县网络平台终端,保障《指南》培训信息传递的质量与效益。要通过定期的片区教研、研修、园本教研等形式,针对具体问题推动培训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保证培训工作延续性,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专业引领,建设落实指南的专家团队和研究基地

组建实施《指南》的专家指导组,形成以高校学前教育专家、教研人员和一线教学名师、名园长为主的专家指导团队,承担省级培训、市县两级培训的指导,以及深入各地巡回指导的任务。市县两级要因地制宜,发挥当地骨干园长、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专业示范引领作用,组建本土专家团队,定期开展集体研讨,提高《指南》培训和指导的针对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研究和引领作用,在省内部分有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确认一批实施《指南》的研究基地。经我厅确认的研究基地要组建研究团队,围绕贯彻实施《指南》确定具体的教科研课题,提交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经我厅批准立项后,在实验区和基地园开展研究,形成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指南》的贯彻与落实提供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导。

五、点面结合,发挥实验区和基地园示范作用

省级确立2个设区市为实验区,市级各确立1-2个县为实验区,县级确立若干所公、民办幼儿园为基地园。各地要在人员培训、经费保障上对实验区和基地园予以支持和倾斜,并建立专家团队定人定点联系实验区和基地园的制度,围绕《指南》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及时总结经验予以推广。

各实验区要积极探索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有效管理机制,探索提升保教人员素质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教研制度和形式,统筹协调开展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以及幼、小双向衔接等专题的研究与实践,发挥基地园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区各类幼儿园深入实施《指南》。

各基地园要积极开展行动研究,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使之成为贯彻落实《指南》的研究者和践行者。要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幼儿园管理制度和园本教研制度,创设适宜的教育和生活环境,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彰显“儿童为本”、“尊重儿童”的理念,增强家园共育的合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协调发展。

六、广泛宣传,营造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要把开展深入持久的社会宣传作为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市、县三级教育专网上以及“福建小学新课程”的幼儿教育栏目要开设学习贯彻《指南》专栏,实现全省链接联动。《福建教育》幼教版等专业刊物要发挥优势,传播《指南》的先进理念,引导广大保教人员学习、讨论《指南》。各地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适时开展贯彻实施《指南》的宣传,广泛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共育的合力。

各级各类幼儿园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园地和社区宣讲等形式以及家园联系QQ群和短信平台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引导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自觉抵制违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创设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七、加强督导,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等内容纳入“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和“教育强县”督导评估等综合督政指标体系,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

各地要改革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引导广大教师注重观察了解幼儿,尊重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科学保教能力。要建立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评估机制,强化科学保教的制度建设,对教职工配备、资质、待遇和流动情况以及游戏和教育活动的组织等影响保教质量的关键因素实行动态监管。要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纳入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对推动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指南》的新要求和相应职责,及时修订各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不定期地对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开展复查,发挥评估的正面导向作用。

福建省教育厅

上一篇:2022年考研与专业就业—临床医学硕士下一篇: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