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答案(精选8篇)
1.高中物理必修一答案 篇一
高一物理期末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 48分)
1.一皮球从离地面2m高处竖直下落,与地相碰后,被反向弹回至0.9m高处。在这一过程中,皮球经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2.9m,2.9mB.2m,0.9mC.2.9m,1.1mD.2.9m,0.9m
2.已知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分别为10N和30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不可能等于:()
A.15NB.20NC.35ND.40N
3.对于惯性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判断物体有无惯性,要看物体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速度不易改变的物体才有惯性
C.只能从物体本身寻找决定惯性大小的因素,惯性与物体外部因素无关
D.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影响着物体惯性是否发生变化
4.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等值反向的一对力,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C.一对平衡力的性质可以是互不相同的,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一定是相同的D.人拍手时,两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属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能是一对平衡力
5.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力的大小总是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
B.接触且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不会产生摩擦力
C.滑动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D.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压力的方向垂直
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重为G的物体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物体静止不动,则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大小为:()
A.GsinθB.Gcosθ
C.Gcosθ+FsinθD.Gcosθ+Fcosθ
7.某物体由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运动,经t s速度达到v,则在这t s内,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与物体位于中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A.1∶2B.1∶C.∶1D.∶
18.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一个2s、第二个2s、和第5s这三段时间内,相对应的三段位移之比为:()
A.1∶3∶5B.2∶6∶5C.2∶8∶7D.4∶12∶9
9.如图所示,竖直圆环中有多条起始于A点的光滑轨道,其中AB通过环心O并保持竖直。一质点分别自A点沿各条轨道下滑,初速度均为零。那么,质点沿各轨道下滑的时间相比较:()
A.质点沿着与AB夹角越大的轨道下滑,时间越短
B.质点沿着轨道AB下滑,时间最短
C.轨道与AB夹角越小(AB除外),质点沿其下滑的时间越短
D.无论沿图中哪条轨道下滑,所用的时间均相同
10.重为1N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 = 1N,那么,它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
A.1m/s2B.0C.9.8m/s2D.19.6m/s
211.在加速度为a匀加速上升的电梯中,有一个质量为m的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人对地球的吸引作用产生的力为m(g-a)
B.此人对电梯的压力为m(g-a)
C.此人受到的重力为m(g + a)
D.此人的视重为m(g + a)
12.一物体在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运动t s,t s末撤去该力,物体又经过2t s停止运动,在此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A.F/4B.F/3C.F/2D.2F/
31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
A.N、m、sB.kg、m、s
C.N、kg、sD.N、kg、m
14.A、B两球的质量均为m,两球之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A球左侧靠墙。用力F向左推B球将弹簧压缩,如图所示。然后突然将力F撤去,在撤去力F的瞬间,A、B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
A.0,0B.0,F/m
C.F/2m,F/mD.F/2m,F/2m
15.在百米赛跑比赛中,测得一优秀运动员在5s末的速度为7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1m/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A.7m/sB.9m/sC.10m/sD.5.5m/s
1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到全程一半时经历的时间是t,全程的下落时间为T,则t∶T为:()
A.1∶2B.2∶3C.∶2D.∶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7.一个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头4s内位移是32m,则它在第3s内位移
为,前2s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8.重为100N的货箱放在水平地面上,以25N的水平推力推货箱时,货箱没有动,此时货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当水平推力增至35N时,货箱刚好被推动,货箱被推动后,只需32N的水平推力作用即可保持货箱做匀速运动,则货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9.光滑水平面上的一个物体,质量为2kg,处于静止状态。当它受到一个水平恒力作用后,在头2.0s内移动了4.0m。那么,该物体受水平力作用之后,第3s内的位移大小为,所受的水平恒力大小为。
20. 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时撤掉F,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直到停止,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在撤掉F前的加速度a1和撤掉F前后的加速度a2后的比为a1∶a2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摩擦力为f,则F∶f=。
21.某次实验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O点开始每打5个点取1个计数点,则小车通过D点时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是50Hz)
三.计算题:(10分 + 12分 = 22分)
22.(10分)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间用最大张力为100N的轻绳相连,mA= 4kg,mB=8kg,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上加速运动,为使轻绳不被拉断,F的最大值是多少?(g取10m/s2)
23.(12分)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 km/h。假设前方车辆因故障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力的0.40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高一物理参考答案
(一)一.选择题:(3分×16 = 48分)
题序
答案
C
A
C
C
D
C
B
D
题序
答案
D
C
D
B
B
B
C
C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7. 10m,4m/s18. 25N,0.3219. 5m,4N
20.a1∶a2 =3 ∶1,F∶f=4∶1,21.2.486.18
三.计算题:(10分 + 12分 = 22分)
22.解:要使轻绳不被拉断,则绳的最大拉力FT=100N,先以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1)所示,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T-mBg = mBa①
再以A、B整体为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所示,同理列方程 F-(mA+mB)g =(mA+mB)a②
由①②解得 F=(mA+mB)(g+a)=12×12.5=150(N)
23.解: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作匀速运动,运动的距离s1=vt① 设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a,汽车的质量为 m,有 f = ma② 自刹车到停下,汽车运动的距离③
所求距离 s=s1+s2④
代入数值解得s=155.6m⑤
2.高中物理必修一答案 篇二
一、对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的理解
1. 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目的的延续, 即高中物理课程的教育目的仍然侧重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尽管高中物理教育已不属于义务教育, 但仍属于基础教育, 因此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仍然是高中物理课程肩负的主要责任。高中物理课程仍然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培养学生,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使其今后能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2. 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 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仍然是基础教育课程, 因此课程的基础性非常重要, 在建构高中物理课程时, 应该考虑到全体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 确定基本的必修课程。但是, 高中物理课程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 它不仅应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而且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构建不同类型的选修课程, 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 促进学生自主地、有个性地发展, 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
3. 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需要加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联系, 而且还应反映科技进步带来的如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热点问题, 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另外, 还应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注重让学生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与技能, 学习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科学思想, 养成一定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课程的选择性不仅体现在课程结构上, 而且还体现在课程内容上,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 让其选择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
4.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探究, 需要教师较多的指导和帮助, 而高中阶段则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 让学生较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结合, 注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 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养成一定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 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
促进学生发展课程评价应始终围绕课程培养目标进行, 不仅评价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 而且还应评价学生经历的过程与学得的方法, 评价学生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促进学生发展。应改革教学评价, 推动教师积极投入课程改革, 发挥教师的创造才能。
二、对高中物理必修模块的认识
1. 必修模块的构成。
高中物理由过去的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共3册教材, 变为现在分模块设制的共同必修2个模块、选修I系列2个模块、选修Ⅱ系列3个模块、选修Ⅲ系列5个模块共12个模块对应的12册教材。教材的巨大变革, 势必将对高中物理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由于广大教师都是首次实施模块教学, 难免出现各种困惑和疑问: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有何不同?学生在学习共同必修后, 如何在选修1-1、2-1和3-1中选择一个必修模块?模块教学与以往的单元教学有何不同?模块中的几个主题的关联度如何?如何根据主题来开展教学?在模块教学的方法上有哪些规律?模块教学有哪些优势?在实施中又存在那些困难?如何发挥模块教学的优势, 克服模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等问题,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 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因此, 为了能尽快找到适合高中物理新课程模块教学的规律, 使高中物理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模块教学, 就很有必要对高中物理新课程进行实践研究。
2. 对有关概念的理解。
“模块”:“模块是基于明确的教学目标, 围绕某一特定内容, 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 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在普通高中新课程中, 模块是构成科目的基本单位。以往的高中物理教材, 基本上是按照“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的框架统一编排的, 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都比较系统的了解了物理学各领域的基础知识。高中物理新课程则是将高中物理知识划分为12个模块, 其中, 必修2个模块、选修设三个系列10个模块。高中物理新课程体现了很强的选择性和多样化,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修相关模块。
“教学”:一般意义上, 教学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统一活动, 它包含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这里所讨论的“教学”主要是指基于模块下教师课堂教学中引起、维持或者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3.高中物理必修一答案 篇三
一、“典型答案”的类型和选取
在每次学生检测练习时,总会出现一些踩不着点的答案,细细分析,这些答案不外乎有这样几种类型:第一,扣不紧题意,答案游离于题意之外,答案与题意可谓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典型答案”;第二,看不清要求,答案偏离了方向。譬如,题目要求利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有的学生答卷却出现了唯物论的原理,这种现象还不在少数;第三,记不住观点,答案缺乏政治术语和书本观点。由于书本知识不熟,作答时不能完整表达出书本上的原理、观点,答案中往往夹带着大量的学生个人语言。
在利用“典型答案”讲评前,首先要精心选取学生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答案。在选取过程中,要注意兼顾不同类型;同时将不同学生出现的问题集中起来。总之,选取的“典型答案”应来自于学生试卷,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试题讲评的方法和依据
在利用“典型答案”讲评时,老师可以将试题内容和事先选取的“典型答案”用多媒体呈现出来,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点评。我们可以组织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讨论,最后,由1人将讨论内容稍作整理作为主发言,说明“典型答案”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待几个小组发言交流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概括和总结,这样组织进行主观题的讲评往往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之所以这样进行组织讲评,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利用“典型答案”讲评时,我利用多媒体将学生中带有普遍性问题的答案呈现出来,并告诉大家这些答案是从各位同学的试卷中摘录下来的,这样一来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大家的兴致空前高涨,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屏幕上。
第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要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理念,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点评学生自己的主观题答案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课堂上,组织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讨论,分析来自学生中的答案摘抄,既简便易行,又让学生全员参与,积极开动脑筋,相互讨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理想效果。
第三,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同学们自己的“典型答案”,由同学们自己分析,这样同学们不仅有兴趣,而且通过讨论,相互取长补短,使同学们在讨论分析中得到启发,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讲评之后的思考和启发
在利用“典型答案”讲评之后,老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身上出现的这些“典型答案”中进行思考,这些答案有哪些类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答案,今后怎样注意这些问题?思考之后,对于今后的复习和答题又能获得哪些启发,通过引导,同学们纷纷发表意见,对于“这些答案有哪些类型。”有的认为,答案角度发生了偏差;有的认为,答非所问,没有扣紧题目要求;还有的同学认为,答案纯碎用自己的话,没有利用书本原理、观点,说了许多外行话,根本没有说服力。这些意见就将前面所说的,学生主观题往往出现的几种问题答案罗列出来了。对于“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答案”,同学们也有自己的说法。有的认为,书本知识缺乏理解,没能熟记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有同学认为,对主观题所给材料没能仔细阅读,审题出了问题;也有同学认为,在审题时,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未抓住所给材料和要求中的关键词。对于“今后怎样注意这些问题”同学们也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同学认为,要加强考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是最根本的一条;也有同学认为,要认真审题,注意题目要求。从这些学生的发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利用这样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老师的引导,发动学生开动了脑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感悟,最后,由老师总结、归纳,提出复习、答题要求:第一,在复习上,复习记忆要到位。要注意围绕考点记忆,做到记忆不盲目;要围绕理解记忆,做到记忆不死记,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第二,在读题上,思考分析要到位。要注意明确用什么知识点,做到思路不偏差;明确材料中的关键词,做到要点不偏离,进一步提高有效思考水平。第三,在答题上,得分意识要到位。要注意答案尽可能往书本上靠,做到答案不外行;尽可能获得更多知识点,做到答案不漏点,进一步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
实践证明,利用“典型答案”进行试卷讲评,同学们获得了很大的启发,在复习、审题以及答题上都有了很大的长进,我觉得,这里主要还是得益于新课改中必须“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如果能做好这一点,“小高考”中的政治必修冲A还是不成问题的。
4.高中物理必修一 提纲总结 篇四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熟悉质点的概念,明白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意义。………………………………1h 2.时间和位移:会区分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会做题。…………………………………………………2h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熟记并会运用速度的定义式。………………………2h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熟悉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1h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熟记并会运用速度的定义式。………………2h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复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步骤,注意数据的处理方法。………1h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熟悉公式的推导过程,牢记公式并会运用。……………………2h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熟悉公式的推导过程,牢记公式并会运用。……………………2h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熟悉公式的推导过程,牢记公式并会运用。……………………1h
5.自由落体运动:明白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熟悉其特征并会解题。………………………………………1h 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了解研究过程,体会前辈的科学精神。…………………………………1h
第三章
相互作用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熟记重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了解几种基本相互作用。…………………………1h 2.弹力: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会判断方向,会做题。………………………………………………………2h 3.摩擦力: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能区分两类摩擦并会计算它们的大小。…………………………………2h 4.力的合成: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清楚矢量和标量的运算差别。…………………………………………1h
5.力的分解:理解矢量分解是其合成的逆过程,能解决具体问题。…………………………………………1h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理解这一定律的内容并会做题。……………………………………………………………1h 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领会实验的思想,注意数据的处理技巧。………………………1h 3.牛顿第二定律:熟记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会应用。………………………………………………………1h 4.力学单位制:能区分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1h
5.牛顿第三定律:理解定律的内容,会做题。…………………………………………………………………1h
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一):熟悉相关问题中的两类常见题目。……………………………………1h
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5.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篇五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物理必修一匀速圆周运动知识点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
(2) ω=2π/T;
(3)V=ωr;
(4)f=1/T;
4.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
6.高中物理必修一答案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 早的是:
A.5月1 日
B.7月1 日
C.8月1日
D.10月1 日 2.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A.春分日至秋分日
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3.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
D.冬至日至夏至日 4.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9月24日2时
B.6月22日8时 C.3月21日0时
D.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5.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6.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7.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旋造成 D.暖锋造成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8.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9.此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读8月份中纬度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10—11题。10.图中P、K处分别是: A.冷锋、冷锋
B.暖锋、暖 锋 C.暖锋、冷锋 D.冷锋、暖锋
11.该天气系统在1—7处的剖面图正 确的是:
C
D A
B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3.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4.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
A.甲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B.乙 C.丙 D.丁
右上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21.读地壳物质循环图(图15)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沉积岩 B.②是岩浆岩 C.③是变质岩 D.④是岩浆
读图A-06和A-0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22~23题。
图A-06
图A-07 22. 图A-06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
D.沙丘 23.图A-07所示地貌,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蚀
B.风力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沉积 24.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植物 读右图回答18~19题。25.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26.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
B.喜马拉雅山
C.华山
D.泰山 读下图,完成27~28题。
27.沿箭头a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经度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M
28.沿箭头d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人类活动
D.岩石性质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29~30题。29.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合理开发水能
D.积极植树造林 30.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写出自然带名称:A
,B
,C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
,影响该分 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
的原则。
32.读右图,回答问题。(6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 的是
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
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
环节,④表示
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 表示
作用。
33.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6分)(1)判断A、C、D三地的纬度:
A
C
D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
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3)从A到D的四幅图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是。
34.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1)图中甲、乙两处,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
,图中乙处中 ....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
(填“上升” 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
。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
(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
;此时长春刮
风。
3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同学们可以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推测气候的形成与特征;而气候又是影响自然带分布的最重要因素。读图18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
(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臵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2分)。
(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自然带①是
带。(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 和
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带。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
为基础的。
高中地理必修1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期末测试
1— 5 BBCAA
6—10 DCDBD
11—15 CBABB 16—20 CCDBD 21—25 DCBCC 26—30 BAABC 31.(6分)
(1)温带森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2)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水分(3)因地制宜 32.(6分)(1)乙(2)南
寒
(3)(地表和地下)径流
水气输送(4)变质作用 33.(6分)
(1)0°
66.5°
90°(2)赤道
平分(相等)(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34.(9分)
(1)甲
反气旋
上升(2)甲
(3)①
后
前(4)长春
偏南风(南风、西南风)35.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
(1)整体
(2)西风带
(西南风,风向略2分)
(3)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4)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从沿海到内陆
水分
7.高中物理必修一答案 篇七
一、核心概念的层次模型及其学习进阶
近年来,有关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逐渐成为全球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关于核心概念及其学习进阶,虽然我国科学教育界已从介绍国外研究成果逐渐转向本土化研究,但在科学概念层次模型这一最基本问题上却不尽相同[1,2].在本文中,基于张玉峰先生构建的层次模型[3]4进行实践研究.为直观起见,我们用图1表示其层次模型及其对应的组织架构关系.
关于学习进阶,主要有两个研究取向:一是基于课程论视角,认为学习进阶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概念序列,其研究取向是对核心概念的学习序列进行宏观规划;二是基于教学论视角,认为学习进阶是描述学生的学习路径,是“学习者认知发展过程中用以‘踏脚’的具体的‘脚踏点’”,其研究取向是对具体“脚踏点”进行优化设计.显然,二者虽然研究取向不同,却相辅相成,因为“仅有路径还不足以提供学习者认知发展的支撑,需要寻找学习者每一次进步的‘脚踏点’,以此帮助学习者发展和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顺利构建有意义的认知”[4].
二、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材重构的理性思考
综观图1所示的核心概念组织架构关系,在教学内容规划时有三种取向:一是围绕学科核心概念的课程层面上教材内容规划,它一般属于课程专家的研究范畴;二是围绕某个重要概念、基础概念的微观处理;三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主题核心概念这一中观层面上的内容规划.由于主题核心概念是联系学科核心概念与重要概念的桥梁,这样,围绕主题核心概念的教材重构,向上可以契合学科核心概念的学习序列,向下可联系起学生思维过程.因此,基于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教材重构,是中观教学设计中非常合适的切入方式.
基于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教材重构,首先涉及主题核心概念“颗粒度”大小的选取,因为如果“颗粒度”太小,将不利于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整体理解和领悟;而“颗粒度”太大以至跨越多个学段,则很难构建起学生有所感悟的进阶路径,同样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整体理解和领悟.例如,对于“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解构,一般按图2方式进行,其主题核心概念分别为“机械运动”“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3]6.显然,在图2所示的组织架构关系中,主题核心概念的“颗粒度”大小不一,其中“机械运动”的“颗粒度”太大,即使将其进一步解构成“运动描述”“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其“颗粒度”仍远大于“牛顿第一定律”等重要概念.另外,对于“相互作用”的理解也仅局限于狭义上的力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广义的相互作用还包括系统内的动量交换.因此,基于图2的主题核心概念架构关系很难构建最佳的进阶路径.
基于上述思考,建议在对学科核心概念解构时,将主题核心概念进行分级,力求进入教学设计视野的主题核心概念“颗粒度”大小适中.现仍以“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解构为例,先将其解构为图3虚线框Ⅰ中“机械运动”“运动与力”和“动量及其守恒定律”三个一级主题核心概念,再对一级主题核心概念解构为虚线框Ⅱ中诸如“运动描述”“直线运动”等“颗粒度”基本相当的二级主题核心概念.事实上,教材编写已经从某种意义上考虑主题核心概念的“颗粒度”大小问题.
主题核心概念的进阶路径不是单个重要概念进阶路径的简单叠加,因为重要概念间的关联方式既是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知识结构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只有将它们间的关联方式放在系统的高度去统筹规划,才能围绕进阶层级设计出最优化的进阶路径.
关于重要概念间的关联方式,一般有内外之分,其中有关重要概念间的层次关系、概念属性以及建立过程间的逻辑关系属于内在关联方式,而蕴含重要概念的建立、应用的结构化主题则属于一种外在的关联方式.基于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教材重构,不仅需要对内在关联方式进行优化重组,同样需要重视结构化主题情境这种外在关联方式的构建,以便学生基于情境获得知识、应用知识,从而丰富其认知结构.
综上所述,基于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教材重构,追求的不是每个重要概念的优化设计,而是基于中观层面构建重要概念间的最佳关联方式,达到统筹规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便构建最佳的进阶路径.
三、围绕主题核心概念教材内容重构的实践
基于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的教材重构,其主题核心概念既可以是一级主题核心概念,也可以是二级主题核心概念.在本文中,以主题核心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例进行中观层面上的教材重构,期望能抛砖引玉.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组织架构关系
对于主题核心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其组织架构关系如图4所示.综观五个重要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建构毫无疑问居于其核心地位,至于主题核心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学习进阶构建,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综观人教版教材内容体系,正是按此架构关系进行内容组织,并通过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指出的是,教材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内容组织,虽然是从数、形两个角度进行,但它们并非对应同一问题的双重表征,因而不能有效实现迷思概念“图像被分割成矩形数目越多,其小三角形也越多,因而无数多个小三角形面积之和不应为0”的转变,而这恰恰是学生体验微元思想的关键.为此,需要教师重构体验的“脚踏点”.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安排上,教材秉承了其一贯风格,即视其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但新增加了“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节内容,充分关注到课程标准对于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重视.但必须指出的是,由于教材将自由落体运动定位在规律的应用上,学生没有经历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因而造成了学生对伽利略研究思想体会上流于形式.
(三)教材重构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为构建最佳的进阶路径,建议对教材内容按下述方式重构:一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具体方式是把“自由落体运动”及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调整至章首;二是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组织及其呈现方式进行重构,让学生真正经历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促进学生对伽利略研究思想体会,构建起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进阶的“脚踏点”;三是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中的有关微元思想内容进行置换,构建切实有效的思想体验“脚踏点”.出于篇幅考虑,本文着重探讨“自由落体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重构方式.
1.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重构建议
基于上面分析,在对此节内容进行重构时,首先将研究课题重构为“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具体内容如下.
【活动1】自由落体运动模型的建立
请同学们按以下要求进行小实验,并就其中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1:将一张纸、一个粉笔头两个物体,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2:将上面的纸揉成纸团,并与粉笔头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影响重物下落的主要因素,猜测在没有空气阻力情况下,不同重物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情况?说明你猜测的依据.
【活动2】实验方案设计及其测量
设计探究重物自由下落速度、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实验,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表格略).
方案设计要点:如何选取重物,使其下落过程中可近似认为仅受重力作用?
实验操作要点:如何进行实验操作,使重物下落的初速为0?
【活动3】实验数据处理及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
运用Excel处理v-t、x-t实验数据,探究自由落体运动速度、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点评:在上述内容重构中,其内容组织对应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思路呈现方式上没有给出具体结论,因而学生真正经历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既体现了课程标准对于实验探究方面的要求,又有效促进学生对于伽利略的研究思想的体会.
【活动4】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及规律的再探究
例题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g=10m/s2,则①求第1秒、第2秒末物体的速度,并在方格纸上画出物体的v-t图像.②物体自下落起第1秒内和第2秒内的位移为多少?③计算图像与轴所围的“面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点评:本活动的设计,不仅仅体现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上,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所围面积等于重物的位移”,实现从“数”“形”两个层面表征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从而在为学生体会伽利略的研究思想构建思维台阶的同时,也为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构建了坚实的“脚踏点”.
2.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重构建议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直是教学设计和教材编写的难点,体现在教材对其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次变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按下述方式重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1】实际问题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0=10m/s的速度行驶,驾驶员在离红绿灯标志线23m处发现还有2s绿灯将变为红灯,于是他作出反应,使汽车以a=2m/s2的加速度加速,试判断汽车是否会闯红灯?
点评:借助实际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同时,适当变换其条件,又可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实际问题情境,从而用结构化的学习主题把两个重要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
【活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猜测
观察下表,你能作出何种猜测?能否依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两种表征方式说明你猜测的依据?
点评:上述重构方式中,借助样例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方法进行猜测,并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图像表征初步检验,有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台阶.
【活动3】微元思想的数形体验
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进行猜测后,可构建如下的问题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微元思想.
问题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a,CD=2a,BC=d作中位线EF,过A、E点作EF、CD的垂线交于A1、E1点(见图5),试计算矩形AA1FB、EE1CF面积之和S1与梯形ABCD面积S之比.
问题2:如图6所示,作梯形AEFB、EDCF的中位线GH、LI,并按上述方法作矩形AA1HB、GG1FH、EE1IF、LL1CI,试计算其面积之和S2与S之比.
问题3:如果将边8等分,仍按上述方式画矩形,则如果分成等分2n,试探讨一般表达式.
问题4:试估算n为多大时,S-Sn/S与一滴水/地球质量的比值在数量级上相当?如果n→∞,则多大?(一滴水的质量约为6×10-5kg,地球质量约为6×1024kg)
点评:在上述内容重构中,把教材中分立的数形体验极限思想重构为对同一问题的数形结合体验,特别是引入的估算(注:此种情况下n≈100),使得学生的体验更为深刻,从而有效化解了一直困扰教材、教师的难题.
【活动4】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及其应用
由图像意义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的解析式,然后探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实现学以致用,具体过程略.
综上分析,主题核心概念学习进阶视野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构,是基于系统论视角重新审视教材的内容体系,并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教学顺序的调整来调适系统结构,重构重要概念间的关联方式;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内容组织及其呈现方式的重构,调适其教学功能,实现各重要概念的建立过程有机联系,构建了主题核心概念的最佳进阶路径.
参考文献
[1]林雪敏.核心概念的确立原则及教学策略初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1):7.
[2]张颖之,刘恩山.科学教育中科学内容知识的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3(10):47.
[3]张玉峰,郭玉英.科学概念层次分析:价值、变量与模型[J].物理教师,2015(11).
8.高中物理必修一答案 篇八
一、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1教学内容多,时间紧
“教学内容多,课时紧张”这个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一直困扰着我们。特别是在高一学生刚进校,还不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模式,矛盾就尤为突出,以致在教学中出现了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
如必修一第四专题第二板块《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两篇古文,学科指导意见上课时的分配是5课时,但是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古文字词的理解、文意的疏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排除一些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典故的障碍的话,课时明显不够,但如果不讲解透彻,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云里雾里,根本没有办法落实教学目标,造成尴尬局面,使教师和学生都异常郁闷。
2课后练习多,落实难
高一两本教材提供了很多的“文本研习”“积累与应用”“问题探讨”“活动体验”等课后练习。但课堂时间紧,教师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它置于教学末尾环节,甚至是漠视,更无法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直接把教参的答案说给学生;有的教师不忍心,干脆把课后练习作为书面作业,课堂上不讲,让学生课后完成。无论教师采取哪种方式,都造成课后练习的完成过程过于简单甚至流于形式。这样一来,教材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不仅起不到对课堂知识接受程度的检测回馈的作用,同时在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比如必修一第三专题第三板块“月是故乡明”第70页的“文本研习”。这样的问题如果放在新课后来讨论,可能要花很多时间,因为这需要在文本的具体理解中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和学生的深入感知来体会。很多教师跳过学生的情感体验,自己简单地表述一下答案,这样的练习讲解缺乏实际意义。
3文言文多,学生畏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高一学生比较头疼的事情。一是因为时隔遥远,学生缺少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二是因为初中升高中衔接的问题,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于文言语法一点都不知道,特别是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学生根本弄不懂。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兴趣不高,甚至有很多学生感到学习古文很吃力,常有囫囵吞枣之感。
高一古文到底该怎样教学?例如必修一第四专题,集中了学生学习中畏难情绪表现最为突出的,也是教材中典型的难教篇目《赤壁赋》《始得西山宴游记》,而剩下的古文虽说没有多少字词障碍,但是经过学习能够了解作者的立场并领悟情感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学带来了困难,大多数学生就只停留在对字词的识记层面。
二、解决策略
1篇目有所侧重,为教学省时间
讲读篇目课上精讲,自读篇目指导学生课外自学,这是缓解课时紧张的一种理想方法。特别是在讲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有所侧重,注重单篇”。“有所侧重”是指教师结合对教材的理解,兼顾每个专题每个板块的教学要求,挖掘每一篇文章的亮点,而不必面面俱到。特别是新老教材都收录的一些篇目,适当增加学习时间。“注重单篇”是在树立板块意识、专题意识和整体意识的前提下,扎扎实实地落实好单篇课文的教学。
新教材侧重于搭建展现知识的平台,侧重于启发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选择好符合要求的篇目并通过对所选篇目课文的解读,一来可以节省时间,二来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思维的阶梯,积累学习方法,以一带十、以十促百,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语文的状态。例如必修二专题精讲《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时可以围绕贝尔曼这一人物,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这一人物,不仅掌握了分析人物、概括小说情节和探究小说主题多元化的方法,又领悟了欧·亨利小说语言的特色。这样既理解了板块精神支柱这一主题,又可以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情节概括以及主题多元化探究的方法。这些方法又可以迁移到《祝福》《林黛玉进贾府》等小说篇目上。同时在读本中很多篇目的鉴赏中又能举一反三地使用。
2以活动为主线,为教学方式觅成效
新教材对知识的呈现方式做了重大改革,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教材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例如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问题探究”要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归纳总结,进而实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为解决“教学方式效果不佳”这一困惑,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在实现师生平等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善提问,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多创设一些情景活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改变到主动地探求知识中来,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体会到在主动探究知识过程中得到的“好处”,然后学生会愿意思考且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第一专题第二板块“生命之歌”中的《鸟啼》这篇文章,很多教师都认为这篇文章很难讲好,学生很难理解向死而生的道理。教师如果采用下面的方式来解读文章,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方法如下:第一课时“让诵读做主”,第二课时“让问题引领研习”,主要是课后“文本研习3”的改编,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改编课后练习。
3加强整合,为课后练习找出路
教材中课后练习的安排设计蕴含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它或是点明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或是提示了教学和教学训练的重点难点,或揭示了理解课文的思路,或渗透了教法和学法。”总之,它与课文相辅相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课后练习多,难落实”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将课后练习巧妙地整合到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轻松地完成课后练习。
一是把课后练习用作课前预习的依据。课前预习是语文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条途径。我们可用课后练习作为预习的思考题。
二是把课后练习用作整体感知文本的纲领。例如必修二第二专题第51页第一题:两篇小说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的两个阵营,一个为了保家卫国而战,一个为了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他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以这道题目为纲领,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三是把课后练习用作课堂讨论的主线。例如必修二第四专题第123页课后练习“活动体验”中第一题:阅读全文,以“太不公平了”作为开头说一段话,谈谈你初读作品的感受。
四是把课后练习用作课外写作的引子。例如必修二第四专题课后练习“活动体验”中第二题:阅读是一种个性化、创造性很强的审美活动,他往往需要进行审美想象。
五是把课后练习用作语文实践活动的提示。在教材的课后练习中,也有一些和课堂有关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必修二第二专题课后练习“积累与应用”第三题:搜集“战争与和平”题材的图片或照片,班级举办“渴望和平图片展”。选一幅你认为最有震撼力的图片,向没见过这幅图片的人做口头介绍。这样的练习在教学中往往被我们忽视,但恰恰是这样的练习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4以活动强化知识,为古文教学寻突破
新课标特别强调将语文课堂的主体位置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体验和鉴赏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鉴于学生在文言文课堂上一言不发,而在其他尤其是他们喜欢的题材上表现活跃的现象,教师要解决“文言文多,学生畏难”的困惑,可以在文言文课堂上多让学生体会到一些成就感和胜利感,让他们乐于学习文言文,多一些学习的主动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把课堂由原来的灌输式变为生动活泼的形式,由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去寻找学习文言文的成就感,并借此通过一些活动来强化这种成就感,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文言文教学中,针对新课标关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即强调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者用法的落实,且注重在阅读实践中的运用,可采取这样的做法。高一文言文的学习重在语感的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规范是:要求研习的文本都在课前读十遍:第一遍读通文字(注音释字),第二遍读懂文字(尝试翻译),第三遍读疑文字(提出问题),第四至第十遍读到口熟。做好课前预习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热爱,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词性来推敲词意的方法,让学生学有所成,打破以前学习文言文零碎、繁琐、耗时、死记硬背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以系统化、方法化、灵活化的教学方法,然后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尝到运用这些规律的好处,尝到解读文言文的甜头,乐意去学。
例如学习《师说》这篇古文,考虑到篇幅不是很长,文章不难,在落实字词方面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来找文中重点字词的活动,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你说几个,我说几个,为什么“圣人无常师”的“师”字应是特殊用法,为什么“则耻师焉,惑矣”的“惑”需要关注,讨论完字词后还可以讨论文章,比如韩愈为什么要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孩子写篇文章?你认为师生之间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会逐渐被调动起来,会联系到自己积累的有关文言知识,会思考哪些字词句在文言文中应该被关注,然后慢慢地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而这些规律对于寻找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很有帮助。总之,要多为文言文教学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又不落入俗套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新课改施行后,特别是面临第二次深化课程改革,语文课该怎样上,怎样教,按什么样的方式教,朝向哪个方向教,教到怎样的程度,这实在是语文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要义所在。而语文教学本身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语文教师面对疑难问题“上下而求索”才是上策。
【高中物理必修一答案】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必修一弹力10-25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10-01
高中物理必修1的教案08-22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 重、难点梳理08-26
高中物理带答案06-18
高中物理匀速圆周运动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06-24
高中物理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08-07
7.3功率说课稿-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说课稿精心编辑版08-25
必修一物理教学案例09-25
高一物理必修一怎么学好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