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概论答案(精选8篇)
1.教育行政概论答案 篇一
【单选题】下列论述错误的是()【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只能由国家制定
【B】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C】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来得以实施
【D】法的规范作用主要包括指引、评价、预测、教育等方面 【答案】A
【单选题】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与道德等其他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不同的地方在于()【A】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B】法律可以调整市场经济关系
【C】违反法律会受到舆论或内心信念的谴责
【D】违反法律会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答案】A
【单选题】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并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其得以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其通过确定社会关系参加者权利、义务的方式来调整某种社会关系 【A】统治阶级意志
【B】中产阶层的意志
【C】执政党的意志
【D】最广大人民的意志 【答案】A
【单选题】下列属于法的社会作用的是()【A】依照法律的导向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B】根据法律规范来判断买卖行为是否合法
【C】通过实施法律规范来提高社会民众的法律意识
【D】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D
【单选题】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A】1982年宪法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答案】D
【单选题】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A】企业法人
【B】社会团体法人
【C】机关法人 【D】事业单位法人 【答案】D
【单选题】我国的法制宣传日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分别是每年的()【A】12月1日和3月13日
【B】12月4日和3月15日 【C】12月3日和3月16日
【D】12月5日和3月15日 【答案】B
【单选题】我国普法工作的起始年份是()【A】1985 【B】1986 【C】1987 【D】2001 【答案】B
【单选题】教育法规的特征不包括()【A】探索性
【B】规范性
【C】确定性
【D】强制性 【答案】A
【单选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法治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关于这些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法治教育,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
【B】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 【C】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执行难的问题时有发生
【D】有的公职人员贪赃枉法、执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对社会主义法治造成损害 【答案】A
【单选题】我国在哪一年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 【A】1997 【B】1999 【C】2002 【D】2004 【答案】A
【单选题】中国的法制宣传日是()【A】每年的12月4日
【B】每年的3月15日
【C】每年的6月5日
【D】每年的6月26日 【答案】A
【单选题】教育法规的调整对象是()【A】教育经济关系
【B】教育物质关系
【C】教育社会关系
【D】教育思想关系 【答案】C
【单选题】根据宪法和法律,可以制定行政法规的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教育部 【答案】C
【单选题】我国教育法规的体系的核心是()【A】《宪法》
【B】《高等教育法》
【C】《教育法》
【D】《教师法》 【答案】C
【单选题】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之间的区别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相同
【B】制定主体不同
【C】实施方式不同
【D】稳定性不同E.表现形式不同 【答案】A
【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答案】B
【单选题】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的是()【A】2004年宪法修正案
【B】1999年宪法修正案
【C】1993年宪法修正案
【D】1988年宪法修正案 【答案】B
【单选题】《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 【答案】A
【单选题】教育法规的实施方式是()【A】国家强制力
【B】道德谴责
【C】公共舆论
【D】模范人物的影响 【答案】A
【单选题】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定年限为()【A】9年
【B】10年
【C】11年
【D】12年 【答案】A
【单选题】从逻辑的结构上看,任何单
一、完整的法律规范都应包含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这三个组成部分 【A】法律后果
【B】法律责任 【C】行为结果
【D】法律依据 【答案】A
【单选题】在我国教育司法实践中,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种类是()【A】教育民事责任
【B】教育行政责任
【C】教育刑事责任
【D】教育道德责任 【答案】B
【单选题】《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
【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
【D】行政责任 【答案】B
【单选题】《义务教育法》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这一规定,属于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是()【A】义务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制裁性规范
【D】奖励性规范 【答案】B
【单选题】作为一个部门法,教育法规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具有的特征,除了内容具有多层次性、广泛性和调整对象的多样性之外,还包括()【A】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B】法律后果的特殊性 【C】国家强制性
【D】法律规范内容的明确性 【答案】B
【单选题】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我国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最小年龄是()【A】5周岁
【B】6周岁
【C】7周岁
【D】8周岁 【答案】B
【单选题】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AB两种责任 【答案】C 【单选题】从逻辑结构上看,任何一个具体的教育法律条文都应包含三个要素,其中不包括()【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行为动机
【D】法律后果 【答案】C
【单选题】构成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最基本要素的是()【A】教育法律条文
【B】教育法律关系
【C】教育法律规范
【D】教育法律责任 【答案】C
【单选题】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适龄儿童少年有受教育的(),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到学校接受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A】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权力 【答案】C
【单选题】不属于我国教育法律责任种类的是()【A】教育民事责任
【B】教育行政责任
【C】教育刑事责任
【D】教育道德责任 【答案】D
【单选题】下列措施属于教育行政处分措施的是()【A】罚款
【B】拘留
【C】撤销教师资格
【D】警告 【答案】D
【单选题】在教育司法实践中,如某一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同时触犯多种形式的教育法律规范,则可追究行为人责任种类是()【A】教育民事责任
【B】教育行政责任
【C】教育刑事责任 【D】教育民事责任、教育行政责任或教育刑事责任 【答案】D
【单选题】刑罚分为两类: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是对犯罪人适用的主要的刑罚方法,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同时也可单独适用下列属于附加刑的刑罚是()【A】罚款
【B】拘役
【C】管制
【D】罚金 【答案】D
【单选题】关于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法律法规条文的关系,正确的是()【A】有的教育法律法规条文不包含着教育法律规范
【B】有的教育法律条文包含着若干个教育法律规范
【C】有的教育法律法规条文仅包含着一个教育法律法规的片段
【D】以上三个都对 【答案】D
【单选题】下列属于教育法规表现形式的是()【A】决议
【B】决定
【C】通知
【D】实施细则 【答案】D
【单选题】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A】本质
【B】根本任务
【C】指导思想
【D】制定主体 【答案】D
【单选题】表述授权性教育法律通常采用的字样是()【A】“必须”
【B】“应当”
【C】“不得”
【D】“可以” 【答案】D
【单选题】在众多教育法律责任主体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一种教育法律责任主体是()【A】学生 【B】教师
【C】学校
【D】教育行政机关 【答案】C
【单选题】在下列情形中,学校应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情形是()【A】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但未告知学校的
【B】在对抗性或者具有风险性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的
【C】学生在校期间突发疾病,学校发现但未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加重的
【D】来自学校偶发性侵害造成的 【答案】C
【单选题】下列论述错误的是()【A】责任人有教育违法行为是其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
【B】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是构成教育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
【C】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是指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故意
【D】因学校、学生或者其他相关当事人的过错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相关当事人应当根据其行为过错程度的比例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承担相应的责任 【答案】C
【单选题】我国教育民事法律责任的基本归责原则是()【A】无过错责任
【B】过错责任
【C】公平原则
【D】推定责任 【答案】B
【单选题】教育法律关系与一般法律关系的重要区别在于教育法律关系具有()【A】复杂性
【B】同一性
【C】强制性
【D】阶级性 【答案】B
【单选题】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D】注重效率原则 【答案】A 【单选题】表述义务性教育法律通常采用的字样是()【A】“必须”
【B】“可以”
【C】“有权”
【D】“有„„的自由” 【答案】A
【单选题】《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该条法律条文中包含着教育法律规范中的()的内容 【A】义务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制裁性规范
【D】奖励性规范 【答案】A
【单选题】通常只承担补偿性法律责任的责任主体是()【A】教育行政机构
【B】教师
【C】学生
【D】学校 【答案】A
【单选题】依据各类关系主体之间的身份地位不同,可将教育法律关系分为教育行政关系和()【A】教育横向关系
【B】教育民事关系 【C】教育平等关系
【D】教育学习关系 【答案】B
【单选题】法学理论上讲的教育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失的客观情况,它可分为两类:一是教育法律事件,二是()【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法律行为
【C】教育教学成果
【D】教育思想理论 【答案】B
【单选题】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周岁 【A】5,6 【B】6,7 【C】6,8 【D】8,9 【答案】B
【单选题】对教育法律责任特征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法律规定性
【B】道德自觉性
【C】归责特定性
【D】追究专权性 【答案】B
【单选题】教育法律责任的内容依据处罚严厉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和制裁 【A】返还财产
【B】吊销办学许可证
【C】补救
【D】通报批评 【答案】C
【单选题】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主体、客体及()三要素构成 【A】动机
【B】手段 【C】内容
【D】目的 【答案】C
【单选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关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权利义务平等的民事关系
【B】上下级之间的行政关系
【C】是一种“传道授业”、“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特殊法律关系 【D】是阶级朋友之间的同志关系 【答案】C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教育权利能力取得方式的是()【A】依法律规定
【B】有关部门批准
【C】出生
【D】考试 【答案】C 【单选题】下列属于行政处分的是()【A】拘留
【B】罚款
【C】降职
【D】取消资格 【答案】C
【单选题】在教育实践中,当某种学校事故出现后,学校不应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情形有()【A】学校向学生提供的药品、食品、饮用水等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的有关标准、要求的
【B】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者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C】对未成年学生擅自离校等与学生人身安全直接相关的信息,学校发现或者知道,但未及时告知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导致未成年学生因脱离监护人的保护而发生伤害的
【D】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学校的
【答案】D
【单选题】我国《义务教育法》第56条第1款规定:“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还所收费用;对()依法给予处分” 【A】校长
【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C】副校长
【D】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答案】D
【单选题】不属于教育法律的责任种类的是()【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行为法律责任 【答案】D
【单选题】教育法规的实施在内容上不包括()【A】.教育执法
【B】教育司法
【C】教育守法
【D】教育立法 【答案】D 【单选题】新中国建立以来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案】C
【单选题】在实践中,教育经费普遍短缺,教师工资长期反复地被拖欠,学校周边环境日益恶劣,学校乱收费屡禁不绝,家长教养不当,学生不断流失,童工、童商等快速增多以上在教育领域内出现的社会现象,都是教育法规明令禁止的,但却没有得到切实执行,说明我们没有()【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答案】C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的起始时间是()【A】1986年
【B】1987年
【C】1988年
【D】1989年 【答案】A
【单选题】下列论述错误的是()【A】混合意义的教育法制不仅包括教育法律制度,而且还包括教育法律制度的运行
【B】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静态意义的教育法制,是国家全部有关教育的法律制度体系
【D】1986年4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答案】D
【单选题】动态意义的教育法制,其核心在于()【A】教育立法
【B】教育执法
【C】教育普法
【D】依法治教 【答案】D
【单选题】我国教育法律的标准文本须刊登在()【A】人民日报
【B】中国教育报
【C】国务院公报
【D】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 【答案】D
【单选题】我国应以哪部法律为核心构建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答案】D
【单选题】教师所享有的“管理学生权”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A】组织
【B】主导
【C】主体
【D】领导 【答案】B
【单选题】我国教育立法权限和程序主要由哪些法律确定?()【A】《宪法》、《立法法》、《组织法》
【B】《宪法》、《立法法》、《教育法》
【C】《宪法》、《组织法》、《教育法》
【D】《立法法》、《组织法》、《教育法》 【答案】A
【单选题】交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未获通过的法律案,如提案人认为必须制定该法律,可以按照法定程序重新提出,是否能列入全国人大会议议程最终由()【A】全国人大审议决定
【B】全国人大主席团审议决定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审议决定
【D】全国人大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审议决定 【答案】A
【单选题】教育法制化是我国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我国实现依法治教的关键是()【A】教育行政部门、政府有关部门依法行政
【B】促进学校法人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逐步建立、健全对学校的监督与评估机制
【C】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D】建立、健全处理教师申诉、学生申诉的程序与机制及运用司法手段处理教育纠纷的机制 【答案】A
【单选题】拥有撤销地方性法规权限的机关是()【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全国政协 【答案】C
【单选题】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须经过几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五次 【答案】C
【单选题】教育法律草案交付表决前,最后一稿(即法律草案表决稿)通常是由哪个机构修改完成的?()【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国务院 【答案】C
【单选题】不属于我国法制建设基本方针的是()【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普法全面
【D】违法必究 【答案】C
【单选题】世界上最早对教育进行立法,也是最早研究教育立法的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英国 【答案】C
【单选题】我国教育立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A】执行法律
【B】公布法律
【C】通过法律
【D】适用法律 【答案】B
【单选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A】其效力低于其解释的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等于其解释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B】与其解释的所有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C】其效力低于其解释的法律,高于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其效力不能确定 【答案】B
【单选题】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应适用()【A】一般规定
【B】特别规定
【C】重新修订
【D】由制订机关解释 【答案】B
【单选题】我国教育的基本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答案】A
【单选题】下列机构中无权进行教育行政处罚的是()【A】县级教育行政机构
【B】省级教育行政机构
【C】国家教育部
【D】各级各类学校 【答案】A
【单选题】教育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教育法规的制定
【B】教育法规的适用
【C】教育法规的实施
【D】教育法规的遵守 【答案】C
【单选题】目前我国权力机关和教育行政机关均可采取的教育法制监督途径是()【A】教育经费预算、决算制度
【B】教育执法检查制度
【C】教育督导
【D】教育行政监察 【答案】B
【单选题】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有社会团体和公民自觉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从而使教育法律法规得以实现的活动,即()【A】教育法规的制定
【B】教育法规的适用
【C】教育法规的实施
【D】教育法规的遵守 【答案】D
【单选题】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少年被告人年龄是()【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答案】B
【单选题】取消考试资格是教育行政处罚中的()【A】申诫罚
【B】能力罚
【C】财产罚
【D】人身罚 【答案】B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行政处罚种类的是()【A】警告
【B】罚款
【C】拘役
【D】撤销教师资格 【答案】C
【单选题】不属于我国教育法规实施内容的是()【A】教育执法
【B】教育司法
【C】教育守法 【D】教育普法 【答案】D
【单选题】教育法规的实施在内容上不包括()【A】教育执法
【B】教育司法
【C】教育守法
【D】教育立法 【答案】D
【单选题】以该监督方式是否存在直接国家强制力来分,教育法制监督有国家机关的法制监督和()两大系统 【A】社会团体的法制监督
【B】行政机关的法制监督 【C】司法机关的法制监督
【D】社会力量的法制监督 【答案】D
【单选题】我国政协对我国教育法制情况进行的监督属于()【A】行政监督
【B】社会监督
【C】司法监督
【D】权力机关的监督 【答案】B
【单选题】教育法律救济的目的在于()【A】补救合法权益受损害者
【B】解决法定权益的纠纷
【C】惩治侵权行为
【D】维护国家教育法律的尊严 【答案】A
【单选题】教育行政救济是指按照教育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受教育者和教师可通过()制度来对抗侵权行为以获得法律救济 【A】诉讼
【B】申诉
【C】仲裁
【D】调解 【答案】B
【单选题】我国的教育仲裁制度()【A】已经基本建立 【B】已经趋于完善
【C】已经较为完善
【D】尚在摸索之中 【答案】D
【单选题】教育司法救济是指通过法定诉讼程序获得教育法律救济的司法救济渠道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看,凡符合()受案范围的,都可以通过教育诉讼来获得法律救济
【A】民事诉讼法
【B】行政诉讼法
【C】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
【D】刑事诉讼法 【答案】C
【单选题】教师如果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为()【A】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
【B】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C】主管的教育部门
【D】信访部门 【答案】C
【单选题】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有权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等合法权益,有权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A】人身权
【B】财产权
【C】人身权、财产权
【D】受教育权 【答案】C
【单选题】学生对处分决定有异议的,在接到学校处分决定书之日起()个工作日内,可以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 【A】7 【B】15 【C】10 【D】5 【答案】D
【单选题】教师提出申诉,应当以()形式提出 【A】口头
【B】书面或口头
【C】自己认为合适的【D】书面 【答案】D
【单选题】人民法院对教育行政案件审理后,应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判决,下列判决中不属于法定判决形式的有()【A】履行判决
【B】维持判决
【C】变更判决
【D】中止判决 【答案】D
【单选题】如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因不服具体行政行为而提起教育行政诉讼并且人民法院已受理的,()申请行政复议 【A】在特定情况下可以
【B】一般不可以
【C】可以
【D】不得 【答案】D
【单选题】教育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只能是()【A】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
【B】教育行政机关
【C】学校
【D】教师 【答案】A
【单选题】教育行政复议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 【A】必须
【B】不可以
【C】可以
【D】根据具体情况 【答案】C
【单选题】在教育行政诉讼中,()负有举证责任 【A】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
【B】教育行政机关
【C】教育行政机关或教育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起诉人 【答案】C
【单选题】教育行政相对人在()教育行政诉讼中是原告 【A】部分
【B】所有 【C】以教育行政机关为被告的【D】由其自身提起的 【答案】B
【单选题】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答案】B
【单选题】王某担任某县高二英语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
【D】省教育厅 【答案】A
【单选题】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不包括()【A】发展科学技术文化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答案】B
【单选题】教育行政处罚一般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实施,也可委托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组织实施如委托有关组织实施,处罚行为的法律责任应由()【A】委托的教育行政部门承担
【B】被委托的有关组织承担
【C】委托的教育行政部门和被委托的有关组织共同承担
【D】根据《教育行政处罚委托书》中的约定承担 【答案】A
【单选题】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我国本科教育的基本修业年限为()【A】三至四年
【B】三至五年
【C】四至五年
【D】四至六年 【答案】C
【单选题】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不仅应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还必须告知申请人()【A】需要进一步补充哪些申报材料
【B】需要获得哪些审核意见(或考试成绩、听证笔录等)
【C】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D】再次申请行政许可的时间 【答案】C
【单选题】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具有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中有一门以上课程补考后仍不及格但不属于留级范围或未修满规定的学分,德育体育合格,可以获得()【A】毕业证书
【B】肄业证书
【C】结业证书
【D】学习证明书 【答案】C
【单选题】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人员有作弊行为,其考试成绩作废,并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的处罚是()【A】罚款1000元
【B】五年内不得申请教师资格
【C】三年内不得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D】警告 【答案】C
【单选题】国家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实施教育行政许可,一般应当由()【A】政府的名义作出
【B】政府发改委的名义作出
【C】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作出
【D】教育行政部门名义作出 【答案】D
【单选题】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规定,开考新专业应由哪个部门审批()【A】教育部
【B】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局)
【C】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D】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 【答案】D 【单选题】普通高校毕业证书由哪个部门制作()【A】高等学校
【B】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C】普通高校隶属的教育行政部门
【D】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D
【单选题】根据我国《学位条例》规定,学位授予单位如发现已授予学位的学生有舞弊作伪等严重违反《学位条例》规定的情况,可以()【A】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复议,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B】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报请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C】向学位授予单位的主管部门申请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D】向法院申请,由法院裁决撤销其获得的学位 【答案】A
【单选题】根据我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不合格的,可在多少时间内修改论文,重新答辩?()【A】两年内
【B】一年内
【C】六个月内
【D】三个月内 【答案】B
【单选题】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普通高校的合格评估(鉴定)由哪个部门组织实施?()【A】省属高校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部属院校由教育部组织实施
【B】所有普通高校都由教育部组织实施
【C】本科院校由教育部组织实施,专科院校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D】所有普通高校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答案】B
【单选题】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法律法规规定,教育行政处分,有时又被称为纪律处分,下列属于教育行政处分的种类的有()【A】记过
【B】罚款
【C】停考,停止申请认定资格
【D】吊销办学许可证 【答案】A
【单选题】哪些高等学校必须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A】中国境内所有的高等学校 【B】中国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
【C】中国境内除中外合作办学外的所有高等学校
【D】中国国家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 【答案】B
【单选题】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我国现行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是()【A】中央与地方分级管理体制
【B】中央集权制
【C】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体制
【D】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体制 【答案】C
【单选题】高等教育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被推定为合法有效的,其约束力随之产生这反映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特征是()【A】从属法律性
【B】效力先定性
【C】强制性
【D】单方意志性 【答案】B
【单选题】不属于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要是()【A】主体合法
【B】客体合法
【C】行政权限合法
【D】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 【答案】B
【单选题】关于高等教育行政关系的特征,错误的是()【A】必须有一方是教育行政主体
【B】权利义务具有对等性
【C】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D】教育行政主体在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答案】B
【单选题】不属于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律形式的是()【A】法律形式
【B】准法律形式
【C】非法律形式
【D】强法律形式 【答案】D
【单选题】成人高等学校主要培养对象为()【A】18岁以上成年人
【B】24岁以上成年人
【C】30岁以上成年人
【D】在职在业者 【答案】C
【单选题】大学必须设有几个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A】2个以上
【B】3个以上
【C】7个以上
【D】12个以上 【答案】B
【单选题】下列哪个惩罚措施不属于我国对学生进行处分种类?()【A】警告
【B】开除学籍
【C】罚款
【D】勒令退学 【答案】C
【单选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必须经历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同时也会不断地出现反复,这就决定教师的劳动具有()特点 【A】长期性
【B】迟效性
【C】长期性和迟效性
【D】周期性 【答案】C
【单选题】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的法律是()【A】《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宪法》
【D】《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 【答案】B
【单选题】哪些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A】政府机构
【B】事业单位
【C】企业和公民个人
【D】任何组织和个人 【答案】D 【单选题】设立大学,其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应为()【A】3000人以上
【B】5000人以上
【C】80000人以上
【D】10000人以上 【答案】B
【单选题】设立独立设置的学院,其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应为()【A】2000人以上
【B】3000人以上
【C】5000人以上
【D】7000人以上 【答案】B
【单选题】设立高等职业学校,其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应为()【A】500人以上
【B】800人以上
【C】1000人以上
【D】2000人以上 【答案】C
【单选题】设立高等专科学校,其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应为()【A】500人以上
【B】800人以上
【C】1000人以上
【D】2000人以上 【答案】C
【单选题】我国的学科门类大约有()个 【A】3个左右
【B】10个左右
【C】50个左右
【D】超过100个 【答案】B
【单选题】设立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是国家的责任
【B】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
【C】举办高等学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D】保证每个适龄人员接受高等教育 【答案】D 【单选题】设立独立设置实施本科及以上教育的学院应符合以下规定()【A】主要培养专科及专科以上专门人才
【B】有2个国家规定的学科门类为主要学科
【C】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6000人以上
【D】专任教师在1000人以上 【答案】A
【单选题】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是()【A】校党委书记
【B】校长
【C】校工会主席
【D】校友会会长 【答案】B
【单选题】高等学校分立、合并、终止,变更名称、类别和其他重要事项的审批机构()【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原审批机关 【答案】D
【单选题】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围绕着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权力、职责的划分问题,经历的发展历程是()【A】由放到收、由收到放、收放结合【B】由收到放、由放到收、收放结合【C】由放到收、由收到放
【D】由收到放、由放到收 【答案】B
【单选题】《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的时间是()【A】1958年
【B】1961年
【C】1978年
【D】1985年 【答案】D
【单选题】我国高等教育行政管理的基本体制是()【A】中央统一领导
【B】地方各自领导
【C】分工负责、分级管理
【D】分级负责、分工管理 【答案】C
【单选题】高等学校章程的修改,应当报以下机构核准()【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原审批机关
【D】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C
【单选题】根据《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的具体标准由谁制定?()【A】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教育部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答案】B
【单选题】通常不适用于处于义务阶段的学生的行政处分措施是()【A】警告
【B】开除
【C】记过
【D】留校察看 【答案】B
【单选题】对违反学校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A】开除
【B】批评教育并处罚款
【C】批评教育,但不得随意开除
【D】罚款 【答案】C
【单选题】普通高校学生贷学金实行()【A】低息贷款
【B】贴息贷款
【C】无息贷款
【D】都不是 【答案】C
【单选题】学满多少学年以上退学的学生,学校应当颁发肄业证书?()【A】半学年
【B】1学年
【C】2学年
【D】3学年 【答案】B
【单选题】学生应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应当保留其学籍()【A】2年
【B】3年
【C】退役当年
【D】退役后一年 【答案】D
【单选题】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是()【A】普通劳动者
【B】公务员
【C】专业人员
【D】自由职业者 【答案】C
【单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颁布时间是()【A】1978年
【B】1985年
【C】1986年
【D】1993年 【答案】D
【单选题】《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自身特点,不包括()【A】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并由教育法律所规范
【B】与教师的职责和职务紧密相连
【C】与我国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相适应
【D】伴随着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而产生 【答案】D
【单选题】第一次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定的是()【A】《教育法》
【B】《教师法》
【C】《高等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 【答案】B
【单选题】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A】传授专业知识 【B】传授实验技能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答案】C
【单选题】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观点的是()【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荀子 【答案】D
【单选题】教师所享有的“管理学生权”是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 【A】组织
【B】主导
【C】主体
【D】领导 【答案】B
【单选题】教师享有“开展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属于《教师法》所规定的教师的()【A】教育教学权
【B】科学研究权
【C】管理学生权
【D】民主管理权 【答案】A
【单选题】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审定 【A】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B】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C】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D】组织教师资格考试的学校 【答案】A
【单选题】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A】服从学校发展需要
【B】由教师自己申请
【C】学校规章制度确立
【D】双方平等自愿 【答案】D 【单选题】教师资格一经取得,不按照()不得丧失和被撤销 【A】学校规定
【B】法律规定
【C】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D】主管部门规定 【答案】B
【单选题】不属于高等学校教师管理制度的是()【A】监督制度
【B】资格制度
【C】职务制度
【D】聘任制度 【答案】A
【单选题】对于符合教师资格申请条件的,应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天内颁发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的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A】15 【B】30 【C】60 【D】90 【答案】B
【单选题】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被撤销之日起()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教师资格认定 【A】1 【B】3 【C】5 【D】10 【答案】C
【单选题】关于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以岗位为基础
【B】遵循自愿平等、双向选择的原则
【C】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D】教师聘任制度只包括招聘和续聘两种 【答案】D
【单选题】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要遵循()的原则 【A】客观、公正、准确
【B】实事求是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平等协商 【答案】A
【单选题】专门教育机构为各级各类教师的补充、更新而进行的一种专业性学历教育即()【A】教师培养
【B】教师培训
【C】教师考核
【D】教师奖励 【答案】A
【单选题】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不包括()【A】根据不同情形,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B】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
【C】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所属机构应作出相应的赔偿 【答案】D
【单选题】因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多少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A】3 【B】4 【C】5 【D】6 【答案】C
【单选题】学校对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教师,可以给予()【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或解聘职务
【C】撤销教师资格
【D】追究民事法律责任 【答案】B
【单选题】受教育者享有在()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 【A】学业成绩
【B】品行
【C】身体状况
【D】学业成绩和品行 【答案】D
【单选题】高校学生管理是高校以()为中心,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 【A】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成才
【B】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C】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D】学生管理计划 【答案】A
【单选题】高校学生权利是一项()【A】应有权利
【B】法律权利
【C】自然权利
【D】道德权利 【答案】B
【单选题】学生无故缺课累计超过该科教学时数()者,不得参加本门课的考核 【A】2015/1/2 【B】2015/1/3 【C】2015/1/4 【D】2015/1/5 【答案】B
【单选题】在高校学生的义务中,只是部分学生应承担的专项义务的是()【A】遵守法律法规
【B】尊敬师长、刻苦学习
【C】增强体质,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
【D】获得贷款和助学金的同学,应履行相应的义务 【答案】D
【单选题】高等教育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途径不包括()【A】培养各类高级人才
【B】传承、创新文化,培养跨文化的人才
【C】从事科学研究,创新科技成果
【D】直接服务社会 【答案】B
【单选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2012年应达到()【A】10% 【B】3% 【C】4% 【D】12% 【答案】C
【单选题】确定高校学费标准的主要依据是()【A】人均生活费
【B】生均教育培养成本
【C】基建成本
【D】教师工资 【答案】B
【单选题】社会力量依法举办的学校,办学经费由谁负责筹措?()【A】校长
【B】董事会
【C】所在地政府
【D】举办者 【答案】D
【单选题】高等学校年经费开支标准主要由谁制定?()【A】学校
【B】教育部
【C】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学校举办者 【答案】C
【单选题】国家规定范围之内的学费标准审批权限在()【A】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
【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B
【单选题】在我国的实践中,国家规定高等学校的经费开支标准的途径是()【A】综合定额
【B】普通基金
【C】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
【D】普通基金加专项基金 【答案】C
【单选题】不属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参与和支持的是()【A】社会同高校的合作与参与
【B】社会利用高校获得经济利益
【C】社会为学生实习与实践提供帮助和便利
【D】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 【答案】B
【单选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年份是()【A】1945 【B】1946 【C】1963 【D】1972 【答案】B
【单选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颁布的时间是()【A】1971年
【B】1972年
【C】1985年
【D】1993年 【答案】D
【单选题】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日内,作出处理 【A】20 【B】30 【C】45 【D】60 【答案】B
【单选题】不属于公派留学执行的指导方针的是()【A】按需派遣
【B】保证质量
【C】学用一致
【D】鼓励回国 【答案】D
【单选题】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在职人员申请自费出国留学,其公职等问题由()【A】所在单位自行处理
【B】所在单位上级部门处理
【C】所在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人事部门处理
【D】所在单位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处理 【答案】A
【单选题】根据《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人员派出和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公派留学人员如要改变留学单位和留学计划,必须经哪个机构审批?()【A】国家教育部
【B】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C】国家驻外使领馆
【D】留学人员派出前工作(学习)单位 【答案】C
【单选题】国家规定,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抵达留学国,在多少时间内未向所属使领馆报到,即要被取消公费留学资格并承担违约责任?()【A】三个月
【B】一个月
【C】半个月
【D】8天 【答案】B
【单选题】国家公派留学人员未按时向我国驻外使领馆报到、从事协议规定以外的工作、擅自变更留学单位或留学计划、擅自变更留学国别和留学身份、未按规定留学期限回国都会(可能会)被视作违约此外,出现哪种情况也有可能被取消公派留学资格并承担违约责任?()【A】未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定《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
【B】未与我国驻外使领馆经常联系
【C】学习/研修成绩没有达到要求
【D】未向驻外使领馆递交学习/研修情况报告表 【答案】D
【单选题】根据《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我国高等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名额应如何决定?()【A】由高等学校自行决定
【B】由国家招生计划指标决定
【C】由教育部审批决定
【D】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决定 【答案】A
【单选题】根据《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我国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应当由谁审批?()【A】教育部
【B】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
【C】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同级外事、公安部门
【D】高等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C
【单选题】不属于国外学者来华进行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是()【A】与我国高等教育机构进行短期合作研究
【B】来华任教
【C】来华开展学术访问
【D】参加我国举行的学术会议 【答案】B
【单选题】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者的知识产权投入一般不得超过各自投入的()【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答案】B
【单选题】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具有法人资格,但允许有例外,即可以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是()【A】设立为自学考试助学或从事文化补习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B】设立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C】设立从事非学历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D】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普通高校设立的实施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答案】D
【单选题】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以何种语言为基本教学语言文字?()【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B】英语
【C】合作外方规范语言
【D】由合作双方商定 【答案】A
【单选题】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举办颁发外国教育机构的本科学历、学位证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方合作办学者()【A】可以是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企业
【B】可以是实施专科层次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
【C】必须是实施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
【D】必须是具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的普通高校 【答案】C
【单选题】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必须以何种货币计收学费和其他费用?()【A】由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自行决定
【B】美元
【C】合作外方所在国货币
【D】人民币 【答案】D 【多选题】教育法律救济的方式主要有()【A】教育行政复议 【B】教育行政诉讼
【C】仲裁
【D】教育申诉 【答案】ABD
【多选题】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主要靠()【A】宣传教育
【B】社会成员的自觉遵守
【C】纪律处分
【D】道德谴责 【E】公共舆论 【答案】AB
【多选题】教育法律救济依其救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教育申诉
【B】教育行政复议 【C】教育行政诉讼
【D】教育督导 【答案】ABC
【多选题】法在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但法不是万能的,法在被制定、实施及作用于社会生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缺陷和不足这主要体现在()【A】调整范围的有限性
【B】法具有非全真性和不周延性
【C】法具有滞后性
【D】法具有恐怖性 【答案】ABC
【多选题】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但调整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很多,除了法之外还有()【A】道德
【B】政策 【C】纪律
【D】社会风俗习惯 【答案】ABCD
【多选题】完善我国教育执法制度,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A】加强教育执法队伍建设
【B】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C】建立、健全严格、公正的教育处罚制度
【D】建立、健全严格、公正的救济制度 【答案】ABCD
【多选题】健全的教育法制体现在()【A】有完善的法制来明确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B】有完善的法制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
【C】有完善的法制来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
【D】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E】有明确的责任规定 【答案】ABCDE
【多选题】根据《宪法》、《立法法》规定,我国的立法机关是()【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
【E】中国人民银行 【答案】ABCDE
【多选题】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遵循以下原则()【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治
【C】既注意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立足于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不照搬照抄 【D】坚持把法治建设的基础放在制度建设和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上,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文明水平【答案】ABCD
【多选题】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理念是()【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依法办事 【答案】ABCD
【多选题】教育法规包含的内容()【A】宪法中的有关教育的条款
【B】教育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的地方性行政法规 【答案】ABCD 【多选题】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A】制定主体不同
【B】调整教育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
【D】实施方式不同 【E】稳定性不同 【答案】ABCDE
【多选题】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不同之处在于()【A】表现形式不同
【B】规范内容不同
【C】调整范围不同
【D】实施方式不同
【E】产生和发展趋势不同 【答案】ABCDE
【多选题】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教育政策是教育法规的灵魂
【B】制定的主体不同
【C】实施的方式不同
【D】稳定性不同 【E】表现形式不同 【答案】ABCDE
【多选题】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除了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行政法、经济法等部门法之外,还包括有()【A】民商法
【B】社会法
【C】刑法和军事法规
【D】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答案】ABCD
【多选题】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的区别,叙述正确的有()【A】表现形式不同
【B】规范内容不同
【C】调整范围不同
【D】实施方式不同
【E】产生和发展趋势不同 【答案】ABCDE
【多选题】以我国宪法为基础,目前我国各个立法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可分为三个不同层级它们分别是()【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D】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答案】ABC
【多选题】下列法院属于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是()【A】最高人民法院
【B】基层人民法院
【C】中级人民法院
【D】高级人民法院 【E】军事法院 【答案】BCD
【多选题】按照“法律后果”的内容,可将教育法律规范分为()【A】制裁性规范
【B】奖励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 【答案】AB
【多选题】将我国教育法律责任划分为教育行政法律责任、教育民事法律责任和教育刑事法律责任的划分标准是()【A】违法主体的法律地位
【B】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
【C】违法行为的性质
【D】法律责任的内容
【E】承担法律责任主体的身份 【答案】ABC
【多选题】法律责任的类型有()【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责任 【答案】ABC
【多选题】教育法规与教育大纲、教学原则的不同之处在于()【A】教育性
【B】规范性
【C】确定性
【D】强制性 【答案】BCD
【多选题】根据我国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和教育实践,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A】无过错责任原则
【B】公正、合理、效益原则 【C】过错责任原则
【D】责任法定原则 【答案】BCD
【多选题】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A】教育法上的行为能力
【B】教育法上的权利能力
【C】教育权利
【D】教育义务 【答案】CD
【多选题】下列情形下发生的造成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学校行为并无不当的,不承担事故责任()【A】学生自行上学途中发生的【B】在学生擅自离校期间发生的
【C】在假期,学生自行滞留学校发生的【D】学生返校途中发生
【E】在学生自行外出期间发生的 【答案】ABCDE
【多选题】根据我国相关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和教育实践,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A】责任法定原则
【B】公正、合理原则
【C】效益原则
【D】过错责任原则 【E】公开原则 【答案】ABCDE
【多选题】下列情形中,既属于权利又属于义务的有()【A】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B】接受扫盲教育
【C】教育行政机构行使教育行政管理职权
【D】教师进行教育教学 【答案】ABC 【多选题】从逻辑的结构上看,完整的法律规范都应包含下列组成部分()【A】法定条件
【B】行为准则
【C】法律后果
【D】法律责任 【E】行为主体 【答案】ABC
【多选题】我国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应同时包含以下内容()【A】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法规
【B】存在着损害事实
【C】行为人主观有过错
【D】教育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 【E】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完全的教育民事行为能力 【答案】ABCD
【多选题】义务性教育法律法规在被表述时通常采用的字样是()【A】“必须”
【B】“应当”
【C】“禁止”
【D】“不得” 【E】“可以” 【答案】ABCD
【多选题】在我国现行教育实践中,制裁方式主要有()【A】人身罚
【B】能力罚
【C】财产罚
【D】申诫罚 【E】刑罚
【答案】ABCD
【多选题】依照我国教育法的规定,教育权利能力的取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A】依法律规定取得
【B】依法定程序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取得 【C】申请并经核准登记取得 【D】经培养、考核或考试取得 【答案】ABCD
【多选题】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裁手段表现在教育法律责任方面有()【A】人身罚 【B】能力罚
【C】财产罚
【D】申诫罚 【答案】ABCD
【多选题】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有()【A】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律法规
【B】存在着损害事实
【C】行为人有过错
【D】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答案】ABCD
【多选题】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是()【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对象 【E】行为 【答案】ABC
【多选题】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亦即教育法律关系客观化的表现形式,必然包含以下几种()【A】可分为不动产和动产两大类的财产
【B】可分为行政行为、管理行为和教育教学行为的行为 【C】包括各种教材、专著等在内的精神产品 【D】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 【答案】ABC
【多选题】能够引起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失的客观情况,即教育法律事实包括()【A】教育法律行为
【B】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C】教育法律关系客体
【D】教育法律事件 【E】教育法律后果 【答案】AD
【多选题】根据我国《立法法》规定,哪些立法主体拥有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C】由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答案】BC
【多选题】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项法案要在表决中通过,其支持票数应达到?()【A】提请全国人大全体会议表决的法案,要获得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支持
【B】提请全国人大全体会议表决的法案,要获得全体代表的半数以上支持
【C】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的法案,要获得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三分之二以上支持
【D】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的法案,要获得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过半数支持 【答案】BD
【多选题】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应如何处理?()【A】由国务院裁决
【B】由国务院提出意见,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在当地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C】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D】由国务院提出意见,认为应适用部门规章的,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答案】BD
【多选题】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答案】ABC
【多选题】根据我国《立法法》规定,国务院有权撤销不适当的()【A】部门规章
【B】地方政府规章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法规 【答案】AB
【多选题】具有制定地方性法规权限的权力机关有()【A】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省级人民政府所在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省级人民政府 【答案】ABC
【多选题】所谓教育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教育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包括()【A】人们对教育法律精神实质的理解
【B】对教育法律实施作用的评价
【C】对教育行政执法和司法的信任程度
【D】遵守并运用教育法律法规的自觉性等 【答案】ABCD
【多选题】根据《教师法》的立法精神和相关法律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
【A】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B】.通过教 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
【C】决定学校工作计划、发展规划等重大问题
【D】决定学校改革方案、教职工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 【答案】AB
【多选题】我国教育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逐步建立并完善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B】严格做到依法行政
【C】加强教育法制工作机构和教育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D】建立、健全严格、公正的教育处罚和救济制度 【E】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 【答案】ABCDE
【多选题】定位教师这一职业角色的前提是()【A】从教于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B】取得教师资格证
【C】师范类学院毕业的人员
【D】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答案】AD
【多选题】独立学院的“独立”应包括()【A】独立的校园
【B】独立的后勤保障
【C】独立颁发学历证书
【D】独立法人资格 【答案】ACD
【多选题】依据处罚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教育行政处罚分为()【A】人身罚
【B】申诫罚
【C】能力罚
【D】财产罚 【答案】BCD 【多选题】教育司法是教育法实施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并非一切教育法的实施都依赖于教育司法司法介入教育的范围必须遵循以下原则()【A】重视权益救济原则
【B】遵循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原则 【C】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D】目标与手段相统一原则 【答案】AB
【多选题】目前我国解决教育违法和教育纠纷的主要司法途径包括()【A】民事诉讼
【B】刑事诉讼
【C】行政诉讼
【D】行政复议 【E】自行和解 【答案】ABC
【多选题】《教育法》明确了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即()【A】要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B】有合格的教师
【C】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D】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答案】ABCD
【多选题】以下哪些处罚种类属于教育行政处罚()【A】罚款
【B】责令停止招生
【C】记过
【D】吊销办学许可证 【答案】ABD
【多选题】教育法制监督的途径很多,在目前教育实践中,国家机关和群众对教育法律法规实施情况通常采用监督方式除了教育审计外,还有()【A】教育经费预算、决算
【B】教育执法检查
【C】教育督导
【D】教育行政监察 【答案】ABCD
【多选题】我国行政机关有权进行的教育法制监督途径是()【A】教育经费预算、决算制度
【B】教育执法检查制度
【C】教育督导 【D】教育行政监察 【E】教育审计 【答案】BCD
【多选题】教育法律救济具有如下特征()【A】以法定权益纠纷的存在为基础
【B】以侵权损害事实为前提
【C】以维护教育法律的权威为宗旨
【D】以惩治侵权行为为目的 【答案】AB
【多选题】在我国,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主要有()【A】教育行政救济
【B】教育司法救济
【C】教育民事救济
【D】教育刑事救济 【答案】AB
【多选题】下列哪些事项属于教师可以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的范围()【A】教师认为其考核奖惩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的【B】教师认为其工资福利待遇方面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的【C】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
【D】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 【答案】ABCD
【多选题】学生提出申诉的事项应当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的申诉受理范围之内,下列事项属于申诉受理范围的有()【A】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B】学生认为学校违反规定乱收费的【C】学生认为教师剽窃其著作权的
【D】学生认为教师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利的 【答案】ABCD
【多选题】教师申诉制度具有如下基本的法律特征()【A】可选择性
【B】非诉讼性
【C】权利救济的特定性
【D】法定性 【答案】BCD 【多选题】有关机关或职能部门接到教师申诉书后,应对申诉人的资格和申诉的条件进行审查,分别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A】对于符合申诉条件的应予以受理
【B】对于不符合申诉条件的,可以答复申诉人不予受理
【C】对于申诉书未说清申诉理由和要求的,不可受理
【D】对于申诉书未说清申诉理由和要求的,可要求申诉人重新提交申诉书 【答案】ABD
【多选题】教育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主要包括()【A】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B】对教育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C】对教育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撒销的决定不服的
【D】对教育行政机关违反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违法设定义务的行为不服的。【答案】ABCD
【多选题】下面所列特征中不属于教育行政诉讼特征的是()【A】原告举证
【B】主管恒定
【C】诉权专属
【D】可以调解 【答案】AD
【多选题】教育行政诉讼的管辖主要分为()【A】级别管辖
【B】地域管辖
【C】裁定管辖
【D】专属管辖 【答案】ABC
【多选题】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有()【A】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B】积极发展高等教育
【C】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D】鼓励高等学校开展交流与合作 【答案】ABCD
【多选题】教师可以采用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A】行政复议
【B】民事诉讼
【C】仲裁
【D】.教师申诉 【答案】AD
【多选题】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在()【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B】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C】指导思想
【D】遵循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答案】BD
【多选题】根据我国《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规定,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申请()【A】行政复议
【B】申诉
【C】仲裁
【D】行政诉讼 【答案】AD
【多选题】下列内容中不属于高校学生学籍管理的有()【A】学生入学注册
【B】评选表彰各类奖学金
【C】.学生成绩考核与记载
【D】困难学生补助 【答案】BD
【多选题】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A】博士研究生学历
【B】硕士研究生学历
【C】本科学历
【D】专科学历 【答案】CD
【多选题】高等学历教育的入学资格包括()【A】低一级教育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B】经考试合格
【C】被高等学校录取
【D】无犯罪记录 【答案】ABC
【多选题】根据我国《学位条例》规定,申请论文博士的条件是()【A】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重要的著作、发明、发现或发展
【B】通过国家有关考试 【C】经有关专家推荐,学位授予单位同意
【D】通过论文答辩 【答案】AC
【多选题】有权审批设立实施专科教育的高等学校的机构是()【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AC
【多选题】制裁指特定的国家机关依法追究违法行为者应负法律责任而实施的一种强制性惩罚措施,主要包括()【A】行政制裁
【B】民事制裁
【C】刑事制裁
【D】经济制裁 【答案】ABC
【多选题】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A】因不可抗力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B】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C】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D】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答案】BCD
【多选题】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权限是()【A】管理各自行政区内所有的高等学校
【B】管理主要为地方培养人才和国务院授权管理的高等学校
【C】协调行政区间的高等教育事业
【D】统筹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事业 【答案】BD
【多选题】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申请行政赔偿的基本条件是()【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侵权
【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权
【C】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国家赔偿法》规定的侵权情形
【D】侵犯行为已造成损害 【答案】CD
2.教育行政概论答案 篇二
一、《概论》的科学素质教育功能
当今世界,各国在综合国力上的竞争角逐最终都要通过科技实力的强弱来体现。而一国科技实力如何,又主要依赖于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水平。概言之,如果科技工作者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国家的科研实力必然会大大增强。作为科研软实力的体现,科技工作者科学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获得和提升是一个需要长期培养的过程。作为祖国未来的科研生力军和栋梁,我国理工硕士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科学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投身和服务于我国的科技事业。而除了在所属专业中获得相关知识外,硕士生提升科学素养和提高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对《概论》的学习。具体而言,《概论》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够有效发挥对理工科硕士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功能。
其一,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的本质。
何为科学?科学是否等同于正确?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易答,实则并不容易把握。在包括理工科硕士在内的大部分人的心中,科学无疑是一种正确的知识体系,科学也确凿无疑地等同于正确,可以和正确画等号。但正如黑格尔所说的那样,我们熟知的东西和想当然的知识往往并非真知。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也概莫能外。通常而言,为了将科学与非科学、伪科学区分开来,我们往往倾向于将科学理解为人对自然的正确认识。由此,科学也就被说成是正确的东西。但如此以来,问题产生了。例如,托勒密的地心说是不是科学?按照现代科学的语境去理解,地心说显然是错误的知识体系,哥白尼的日心说才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会说托勒密的地心说不是科学,哥白尼的日心说才是科学。但问题是,哥白尼的日心说也并不完美,因为它设想了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并且行星的运行轨道是正圆。而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行星的运行轨道实际上是椭圆而不是正圆。显然,仅仅借助现代科学的谱系和语境去理解科学与正确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赋予理解科学以哲学和历史的视野。而这恰恰是《概论》课大有可为的地方。借助《概论》科学论的内容,可以使学生真正理解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科学与正确的关系?”这样一个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有助于使学生弄清“判断何为科学所应遵循的依据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问题。而这些是学生在专业课和实验中几乎不会涉及,而恰恰需要通过别的途径去思考和补充的东西。《概论》正好可以发挥这样的作用,能够改善学生专业知识有余,而科学素养不足的现状,真正提升其科学素养。
其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当今时代是需要创新的时代。如果说创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获得持续进步的不竭动力,那么创新就是一个人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的强大推手。而要想真正有所创新,除具备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拥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概论》能够很好地培养和提高硕士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其创新思维品质。如“科学技术方法论”中就有大量关于科学创新方法的内容:通过对科研选题的讲述,可使学生认识到科研选题在整个科研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而科研选题基本原则和选题技巧方法的讲授则能够为学生尽快步入科研轨道提供方法论指导。譬如学科移植法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选题方法。通过学科移植法的讲授,可以在借助大量的科学案例中帮助学生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从而促使其自觉拓宽自身知识结构,拓展学术兴趣,延伸学术空间。如借助科学名人如爱因斯坦成功进行学科移植,即借鉴普朗克的能量子概念并将其运用到对光现象的研究中,从而提出光量子的概念,并成功解释光电效应这样的经典科学案例,激励学生感悟科学魅力和科学大师不破不立进行科学探索的勇气,并积极仿效其科学创新方法,从而有效培养和提升其科学创造思维品质。
其三,有助于学生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和规范,它涵盖了诸多含义。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探索精神等。“求实”即实事求是,它要求科研工作者本着老老实实做学问的态度,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剽窃,不伪造科学数据。只有实事求是地从事科研工作,在大自然面前做老老实实的学生,才有可能把握真理的真谛。“创新”即不断突破自我和学术的疆域,在对科学知识传承的基础上力求对其有所推进。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科研工作者要有创新意识和头脑,方能将人类科研真正向前推进。“批判精神”是对待已有知识的一种态度,它要求科研工作者对待前人的知识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书本。“批判”也暗含了对自我的批评,即科研工作者对自己的理论不应死抱着不放,而是要有敢于推翻甚至舍弃的态度。“探索精神”则体现了科研工作者的大无畏态度,意味着在未知的科研领域面前,要勇于探索,不怕失败,不怕受挫。理工科硕士研究生作为我国未来科研事业的主要力量,除做好专业知识的基本功以外,只有对科学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有充足的把握,才能在目前和以后的科研工作中更好地弘扬科学精神,服务于我国的科研事业。而《概论》课中“科学精神”的内容可以很好地对硕士生实施科学精神教育,帮助其体会科学精神的精髓,使其将来能自觉践行科学精神,服务科学事业。
二、《概论》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
其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其环境美德修养。
《概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不仅按照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追溯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不同自然观,即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观,近代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以及20世纪诞生的生态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更是立足于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生态危机之紧迫现状,深刻阐述了人与自然相和谐对促进人类在地球上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与伟大意义。由于专业的缘故,理工科硕士生多半都属于“科学主义者”,即对科学技术有着某种天然的崇拜,深信人类改造和征服大自然的合理性,认为人类无须敬畏和尊重自然。但目前严峻的生态危机却凸显出人类作为认识主体的有限性,揭示出科学技术知识的不确定性。对此,有必要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不完备性,大自然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让学生意识到手中掌握的科学知识并不是万能钥匙,从而增强对大自然的生态责任感。《概论》中的自然观尤其注重通过对生态自然观的讲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将自然万物祛魅、机械化、还原、数字化的科学思维方式的有限性、片面性和极端化后的可怕后果,从而增添一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此外,作为消费个体,通过对生态自然观的学习,有助于硕士生培养环境道德意识,提升环境美德境界,并更好地融入到对环境的保护之中。
其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无私利的科学精神气质。
作为人类文化中独特的亚文化,科学有着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精神气质。1942年“科学社会学之父”默顿发表了一篇题为《科学界的规范结构》的论文。他在文中提出了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认为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其中的无私利性是指从事科学活动而创造知识的人不应以科学牟取私利,不应将科学视为能带来名利、金钱和荣誉的敲门砖。默顿的老师———“科学史之父”萨顿对科学研究的无私利性非常推崇。在他眼中,科学事业是人类最美好、最纯洁的一项事业,而这种美好和纯洁就在于科学奋斗的基调是无私的。应该说萨顿恰如其分地道出了科学研究的核心旨趣。科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追求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真理,在于“为科学而科学”。求知的热情、无穷的好奇心是一个科学家必备的品质,欺骗、诡辩、滥竽充数、滥用专家权威等不诚实的谋私利行为则与此不容。对科学家而言,这种无私主要体现为一种舍身忘我的精神,即是基于对真理的热爱而去追求真理,而不会考虑是否有利可图。科学在某种程度上和宗教类似,包含着无私、诚实和严肃,有着类似于宗教感情的神圣性,能使科学家在探索科学真理时完全被科学的魅力感染和折服,能使科学家完全放弃自我,做到纯粹的无私。令人遗憾的是,在科学史上既有像爱因斯坦等为了科学研究而不计功利的科学大师,也不乏为了追求功名利禄而将科学视为敲门砖的人。为了所谓的虚荣心、金钱和功名,这些人视科学研究为儿戏,不惜弄虚作假、伪造科学数据,甚至发生抄袭剽窃等有辱科学事业之纯洁性的行为。硕士生作为祖国未来科研事业的主要力量,必须恪守科学道德,将对真理的追求放在第一位,不能也不应该为了一己私利而违背科学道德。《概论》中对“科学技术伦理规范”的阐述有助于硕士生把握自身所属的科学共同体的伦理道德规范,并在当下和以后的科学实践中自觉践行。
其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技术伦理责任感。
理工科硕士生所学专业为各类自然科学或工程科学,这些专业性质决定了他们求学期间以及今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和外在的自然界打交道。既如此,如何在当下的学习和未来的科研工作中做到与天然自然相协调,如何使创造出来的人工自然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与外在的生态环境相容,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今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脆弱以及各种生态灾害的频发不断警示人类:必须重视对人工自然观的研究,必须使创造出来的各种人工自然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概论》中的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在培养和提高硕士生的生态和谐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大有可为,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发展理念的认识。
众所周知,当代技术给自然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造成的社会负效应和生态负效应更是不容小觑。技术究竟为什么目的服务?技术是被用来造福人类还是危害人类?技术能在终极意义上为人类带来幸福吗?科技工作者在面对这些负效应时,是否应该为自己的产品负责并承担伦理上的责任?这些问题不仅凸显出了重要的技术伦理问题,更凸显出了科技工作者身上的伦理责任。《概论》中“技术伦理”的内容可使硕士生认识到“责任伦理”的重要性,有助于其保持对技术的警惕,明白发展技术的真正意义,并使自己的工作能真正有益于人类和自然,而且必须警惕技术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总之,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青年科技工作者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
三、结语
总之,《概论》在硕士人才培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研究生打通学科壁垒、消除文理隔阂、拓展知识、开阔视野、感悟科学、陶冶人文、掌握方法、启迪思维”。如前所述,《概论》除能发挥政治理论课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外,还兼具对研究生的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在提高研究生的科学创新思维能力和水平、培养其弘扬和践行科学精神方面,在培养研究生的技术伦理责任、对科学的无私利性的态度,以及生态道德意识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概论》课的素质教育功能,才能真正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人文素养,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具科研事业心和社会责任心的科研和技术后备军。
3.教育行政概论答案 篇三
关键词: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三创”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65-01
现阶段,很多学校对学生创业教育都非常重视,“三创”教育在教育中普遍开展,对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培养给予高度重视。美学概论课程教育人员需要对自身的教育理念进行转变,明确“三创”教育的重要性,将“三创”教育真正引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去,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良好激发学生的“三创”意识
对美学概论课程教学进行深入调查发现,教师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并没有给予充分尊重,更多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活动开展,参照书本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灌输,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式学习状态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也受到了较多限制。创新文化重点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调动起来,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属于自身鲜明个性的人才。美学概论课程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限制,引导学生养成“三创”意识。在美学概论课程教学课堂上,需要将追求创造、创新,敢于创造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例如教师在对“美的本质”相关教学内容进行讲述时,教师不能将自身限制在传统美学教学观念中。美是具有较强开放性的系统,也是不断发生变化的。从理论层面将创新、创造的价值观念通过美学角度对学生进行揭示,使得学生可以认识到人生与美都是不断进行创造的过程,如果人生缺少了创造那么人生就变得不再完美。
现阶段学生就业非常困难的现状,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就业难度性逐渐提升。提出的观点众多,但是很多人都将主要原因归根于社会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启发学生为什么不能主动的去进行创业,所以美学概论课程教学需要将创新型人才培养,让学生敢于创业作为课程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缓解现阶段紧张的就业压力,培养出更多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在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实践与课外指导紧密联系起来。例如美丽的自然风景对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塑造优秀人格有着积极影响。学生在游览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时,可以开阔自身的眼界,启迪智慧人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景区进行游览,让学生游览后对旅游日记进行撰写,使得美学概论课程教学可以取得良好成效,将学生“三创”意识良好激发出来[1]。
二、在美学概论教学实践中进行审美交流,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
在美学概论教学实践中进行审美交流,具体指的就是通过审美感知与创造的方式,以审美形象为基础媒介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作品、人与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通过审美交流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激发人的创造力。如何在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交流,帮助学生养成“三创”精神是教师需要重点思考内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以课堂讨论方式分享审美意见。
课堂教学讨论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发扬民主,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思想的重要教学方式。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进行分析,讨论式教学策略可以增强美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加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审美沟通,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例如“时尚文化”是现代学生较为推崇的审美文化,该文化对学生有着很强吸引力。所以在美学概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时尚文化”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敢于进行质疑和批判,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后,根据时尚本质、特征等众多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尚属于反大众的大众文化,时尚也是只有一小部分特定人群所占据的。学生针对这一观点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且对自己的质疑进行介绍。讨论式教学策略应用,是教师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思想碰撞,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都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分享自身的审美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是人人都可以创造的,将学生的具有潜能充分开发出来[2]。
(二)课外师生平等交谈,参与审美交流。
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仅仅在课堂进行审美交流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课外也需要与学生更多的进行交谈,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审美交流。以往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培养并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程度,学校教学知识注重对已知领域知识和书本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在美学概论课堂教学外,师生可以针对共同感兴趣的美学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师可以依据现阶段学生非常关注的《老九门》等热播电视剧举办审美评价师生座谈会,由已知领域逐渐向未知领域转变,面向需要探索和创造的领域,将美学概论教学变成超越性的教育课程。还需要注重的是,在课堂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例如学生对文学艺术创作有着较高喜爱程度,在创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与美学相关的问题。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引导学生逐步性解决问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提升。
三、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学生承担较强学习压力,并且忙碌生活琐事时,对身边那些动听的音乐、美丽的景色经常采取忽略态度。对美的感觉钝化,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也没有得到呈现。审美是一种爱美的教育,人的创造与美的爱好存在着非常紧密联系。所以在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讲述“自然美”、“艺术美”过程中,需要将理论与审美紧密融合起来,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去发现美、欣赏美,在生活中去追求美。在教学中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使得内心受到冲击,情感得到升华,学生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有效强化。
四、结语
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三创”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应用多种教学策略将“三创”教育引入到美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去,赋予美学概论课程教学新的内涵,为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晓英.论美学概论课堂教学的“环形模式”[J].江苏理工学院学.2014(06):10-11
4.教育行政概论答案 篇四
教育行政概论试题
2010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及教育行政变革的三股力量是---------、----------和---------
2.教育行政体制的核心是---------。
3.省以下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统称为------------。
4.学校教育制度也叫------------,简称——。
5.教学大纲又称------------,是---------的总体设计。
6.教师的培训,按培训的目的可分为--------------、-----——和更新知识培训。
7.教育事业费的支出项目主要是---------和---------。
8.学校校舍按其用途通常可以分为一——、行政用房、---------三个部分。
9.所谓“教育立法”,就是国家政权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认可、补充、废止---------------的活动。
10.教育规划的分类,根据所涉及内容的复杂程度划分,有—------—和--------。
11.根据《教育督导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意见》的规定,中央教育督导机构是----------。
12.教育评价是一个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为------------服务的过程。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包括()。
A.干部教育B.技术教育C.工农群众教育D.儿童教育
2.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改革()等。
A.工作作风B.政府职能C.运行机制D.组织结构
3.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等。
A.课程的质量
B.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课程实施的组织
C.教师实施课程的态度和能力
D.课程实施前和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种形式的交流
4.代谢制度包括()等。
A.辞职制度B.辞退制度C.回避制度D.退休制度
5.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的教室自然控制温度法有以下几种()。
A.利用自然通风B.利用人工通风C.减少热传递D.利用遮蔽物
6.有权向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交地方教育法规草案的有
()
A.省、直辖市、自治区党委
B.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C.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政府
7.教育规划中的人力需求法,可以细分为若干不同的具体规划方法,主要有(A.国际比较法B.社会需求法
C.固定系数法D.调查法
8.教育督导因其划分的标准不同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按督导范围分,有(A.综合督导B.专项督导C.宏观督导D.微观督导
9.评价信度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A.等值信度B.结构信度C.二分信度D.单测信度
10.最有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有()。
A.泰勒的行为目的模式B.斯克里文的目标游离模式
C.斯塔弗宾的决策中心模式D.法庭评价的对手模式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我国基础教育的行政体制在农村有哪些形式?
2.教育行政组织机构改革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我国当前学制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
4.如何理解教育行政执法的地位?
5.国家教育财政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的手段主要有哪些?
6.我国目前所实施的教科书选用制度是怎样的?
试卷代号:204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教育行政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洋务派维新派共和派2.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
3.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4.学校系统学制
5.课程标准单科课程6.学历培训专业培训
7.人员经费公用经费8.教学用房生活用房9.教育法规
10.综合性教育规划专题性教育规划11.国家教育督导团
12.教育决策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CD2.BCD3.ABCD4.ABD5.ACD
6.BCD7.ACD8.CD9.ACD10.ABCD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我国基础教育的行政体制在农村大致有以下三种形式:
第一种,两级办学,两级管理。基础教育由县(市)、乡(镇)两级办学,两级管理。重点中学、单设高中、完全中学、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校、单设区初中、重点小学和示范幼儿园由县(市)办县(市)管,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和村小由乡(镇)办乡(镇)管。
第二种,三级办学,三级管理。基础教育采取县(市)、乡(镇)、村三级分别办学,分别管理。其中村委会负责村小的办学与管理。
第三种,四级办学,四级管理。基础教育由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办学并管理。其中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区初中的举办和管理。
2.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改革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主要进行改革方案的制定和改革的前期动员。改革方案的制定,具体内容包括明确改革的目标,确定机构的职责,根据机构的职责确定机构内部职能的划转,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定岗、定编、定员“三定”方案。
(2)执行阶段。执行阶段必须严格按照改革的总体方案组织落实,其中难度最大的是人员的定岗和分流工作的落实。
(3)总结阶段。机构改革任务完成以后,要及时做好总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机构汇报,并积极迎接相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3.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主要有如下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
(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4.对于教育行政执法的地位,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1)教育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能之一。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教育事务由各级行政机关以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形式进行领导管理。我国《教育法》明确了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管理教育事业上的职责、权限。而教育行政执法,实质上也是一种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教育事业的活动。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行政机关对此负有相应的行政责任。否则可能构成不作为违法,即渎职,或玩忽职守。
(2)教育行政执法是教育法规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
教育行政执法是教育执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法规的实施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广大教育关系主体对教育法规的遵守;另一个就是教育执法,而其中教育行政执法占有
极为重要的地位。通常违反教育法规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主要是通过行政机关采取制裁措施,得以规范改正的。而规范改正教育违法行为,又恰恰是教育法律制度实现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教育法律制度是否完善,与教育执法制度是否健全有着密切联系。
5.国家教育财政筹措教育经费及其他教育资源的手段主要有:一是制定有关法律法规,确定教育经费的筹集渠道及相应的比例,保障教育经费筹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二是在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中保证教育支出的逐步增长;三是通过各种行政或经济手段吸纳各种民间资金或资源投资教育事业。
5.教育行政概论答案 篇五
9.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是(C)。P6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10.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所采用的选士制度是(B)。P7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 11.隋朝以后,我国主要采取的人才选拔制度是(C)。P7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文官制 12.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1862年设立的(D)。P8 A、天津西学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天津水师学堂 D、京师同文馆 13.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P8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4.(A)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正式学制的开端。P9 A、癸卯 B、壬子-癸丑 C、壬戌 D、近代学制
15.壬子癸丑学制中学阶段采取(A)。P9 A、四年一贯制 B、五年一贯制 C、六年一贯制 D、三三分段 16.壬戌学制以(C)的学制为主要学习的蓝本。P9 A、日本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17.近代中国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D)。P9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1904年学制 D、1922年学制 18.1905年清政府设立(B),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P9 A、国子监 B、学部 C、提学使司 D、督学 19.新中国第一个学制确立于(B)。P10 A、1949年 B、1951年 C、1958年 D、1967年 20.《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表于(D)。P11 A、1985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9年
21.西方教育历史中,中世纪的“三艺”指(B)。P14 A、天文学、修辞学、辨证法 B、文法、修辞学、辨证法 C、天文学、算术、辩证法 D、算术、几何、天文学 22.“产婆术”是由(C)创立的教学方法。P20 A、柏拉图 B、亚里斯多德 C、苏格拉底 D、卢梭 23.下列那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C)。P20 A、孔子 B、杜威 C、苏格拉底 D、赫尔巴特 24.下列对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阐述,正确的是(A)。P21 A、其代表作是《政治学》,是教育史上第一位划分年龄分期的教育家 B、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C、主动脉张胎教 D、强调早期教育 25.《政治学》是(A)的主要代表作。P21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卢梭
26.下列哪部著作被称为“西方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D)。P23 A、《爱弥尔》 B、《教育漫话》 C、《理想国》 D、《大教学论》 27.卢梭的教育著作是(B)。P23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 28.作为一门学科规范教育学,通常以赫尔巴特的(C)为标志。P23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爱弥儿》 29.杜威最主要的教育代表作是(B)。P24 A、《普通教育学》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教育目的》 D、《大教学论》 3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下列哪位教育家首先提出来的(A)。P25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朱熹
31.“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出自以下哪部著作(A)。P27 A、《学记》 B、《孟子》 C、《大学》 D、《中庸》
《教育学概论》习题1—4章
2.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P35 3.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制度系统化,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这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决定了教育的发展。()P36 4.5.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我国的教育体制应该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此时,多元办学体制、多渠道投资体制、政校分离的管理体制建立起来。()P39 5.教育与政治之间是彼此制约的。()P41 6.通过拨款方式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说明了经济对教育的决定作用。()P41 7.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方面。()P44 8.广义的文化包括三个层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P45 9.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立足于满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观念,它包括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P52 10.童年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P63 11.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是由遗传、环境和教育诸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P61 12.对弱势学生给予一定的特殊待遇不是教育平等化所提倡的。()P44、P82 13.可持续发展影响到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支柱。()P53 14.学校教育应当回避社会文化中与学校教育所提倡的方向不一致的方面。()P58
二、单选题
1.具有“学校教育制度化、严密化,普及义务教育达到一定年限,教学内容空前丰富,对思想的控制隐蔽化”的教育特征体现在什么社会之中。(C)P36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教育对文化的反作用(B)。P46-48 A、延续和传播文化 B、决定文化传统的特点 C、整理、发展和创造文化 D、创造独特的学校文化 3.我国教育法规将教育规定为社会主义性质,这反映了(B)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42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4.德意志民族重理性思维,美利坚民族则崇尚实际,这主要体现了(C)对教育的制约作用。P45 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科学技术 5.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哪个年代(D)。P51 A、60 B、70 C、90 D、80 6.到二十世纪(D)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得以传播,并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P51 A、60 B、70 C、80 D、90 7.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个关于世界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名字是(B)。P51 A、《21世界议程》 B、《增长的极限》 C、《学会生存》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8.就学人口比例、小学人学率、中学入学率、大学入学率、文盲比例等属于(A)。P53 A、压力指标 B、状态指标 C、响应指标 D、信息指标 9.以下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是(B)。P59-61 A、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B、发展速度的持续递进性 C、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10.以下哪种行为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的规律(B)。P60 A、以刺激性的语言责难学生 B、布置过多、过难的作业 C、体罚学生 D、满堂灌的课堂教学 11.“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特点。P60 A、顺序性 B、间断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12.“同年龄的儿童在兴趣、爱好和性格等个性倾向性方向不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特点。A、不均衡性 B、个别差异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13.“口头语言逐步过渡到书面语言,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这样特点的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C)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教育学概论》习题1—4章
第三章 教育目的
一、判断题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一般和个别、整体与局部的关系。()P66 2.为使课程与教学目标易于评价,常用内隐性、体验性的词语来表示目标。()P67 3.古希腊的学者认为教育应致力于理性的培养,这种表述属于教育目的层次结构中的培养目标。()P67 4.卢梭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健全的本能和善良的天性,因此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天性,把他们培养成为“自然人”,而非“社会人”。()P69-70 5.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真诚、决定和选择、负起独立的责任()P72 6.社会学派的教育目的论属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P73 7.教育目的中的社会本位论包括: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8.国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错误,在于将教育的社会目的与国家目的等同起来。()P74 9.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前提假设都是有缺陷的。()P76 10.个人本位论秉持一种抽象的个人观念。()P76 11.个性的多样性有助于扩大人类集体经验的范围。()P80 12.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偏重于伦理道德方面,而且主要以儒家的教育目的为代表。()P86 13.洋务派倡导的教育目的是明人论,以道德教育为轴心。()P86 14.蔡元培提出的包括五项内容的教育目的中,强调了以道德教育为中心。()P87 15.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论述教育目的重要性的第一人。()P86-87 16.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P89 17.在“五育”中,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关系,它们在内容上都有相互交叉的地方。()18.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两大方面。()P89 19.在我国,学校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P89 20.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P90 21.“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在基本精神上是不一致的。()P98
二、单选题
1.(A)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所要培养的人在身心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标准与要求。P66 A、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课程与教学目标 2.我国古代“明人伦”的思想是一种(A)。P67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3.(C)是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P69 A、罗素 B、洪堡 C、卢梭 D、沛西能 4.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P73 A、杜威 B、涂尔干 C、凯兴斯泰纳 D、秦梯利 5.主张培养“自然人”的观点是(A)。P70 A、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 B、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 C、存在主义教育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6.下列命题陈述中,与个人本位论基本假设不符合的是(D)。P75 A、个人是原始自足的独立实体,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个体是自足完善的 B、个体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抽象、一个虚名 C、个体拥有一个逻辑上先于具体社会历史的超验自我 D、个人是历史的结果,而不是历史的起点
7.关于个人自由的价值辩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P79 A、思想自由、讨论自由是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 B、个体自由是促进个体生长的必要条件 C、思想自由、行动自由是创造文明的前提条件 D、个人自由是无条件的、不受限制的 8.以下关于“自治教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P85 A、它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教育意识 B、它有助于学生学会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承担责任 C、它是学生学会运用自由的根本手段 D、自治教育是不需要纪律约束的教育 9.(D)提出的教育目的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项内容。
《教育学概论》习题1—4章
9.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共同的价值取向有(ABC)。P72 A、以个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依据 B、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与基本自由权利
C、强调受教育者个性的存在价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 D、完全排斥或否定教育的社会目的
10.社会本位论的基本价值准则主要体现在(BCD)几个方面。P75 A、个性化 B、规范控制 C、社会价值 D、社会化 1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ABCD)。P98 A、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 B、基础性、普及性的教育 C、强调全面发展教育 D、一种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主体性教育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一、判断题
1.学生与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诸矛盾中的一对主要矛盾。()P100 2.教师的作用集中体现在班级微观环境的建设中。()P102 3.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是由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决定的。()P103 4.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说明部分教师的职责像科学家一样肩负发明创造的任务。()P103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明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和连续性的特点。()P104 6.教师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手段都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出现的。()P105 7.对教学经验的不断反思,它称为“反思性教学”。()P117 8.皮亚杰所提出的“运算”与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意义接近。()P119 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计过程。()P119 10.学生的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方面相对的不相似性,它主要表现在认知方式和智力方面的差异。()P121 11.“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权威地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服从。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杜威等人。()P126 12.卢梭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P126 13.“儿童中心论”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主动,而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14.“儿童是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都要围绕着他来运行”,这是儿童中心论的观点。()P127
二、单选题
1.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说到“你们不仅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这句话反映了教师是(C)的劳动作用。P101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表达的是人才培养的(B)。P104 A、间接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主体性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指教师工作具有(C)。P105 A、长期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主体性 4.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特点。P106 A、复杂性 B、创造性 C、连续性 D、示范性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权力作出了(B)方面的权力。P110-112 A、5 B、6 C、7 D、8 6.教师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力,这表示了教师在(A)方面的权力。P111 A、科研学术活动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进修培训权
7.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这表示了教师在(C)方面的权力。A、科研学术活动权 B、教育教学权 C、管理学生权 D、进修培训权
《教育学概论》习题1—4章
8.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C)。P117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9.儿童明显有一个适合做某事的内部时间表,未到时间实施的训练效果不大。这体现了儿童发展阶段的(C)思想。P118 A、环境—学习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自然成熟论 D、条件—反射理论 10.强调环境和学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的核心思想。P119 A、环境—学习理论 B、发生认识论 C、自然成熟论 D、条件—反射理论
11.2-7岁阶段儿童“语言开始发展,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B)阶段。P119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2.7—11岁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抽象推理,能够进行逻辑概念,以及守恒观念的形成,思维具有了可逆性”特征的阶段是(C)阶段。P119 A、感知运动 B、前运算 C、具体运算 D、形式运算
13.对事物的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属于认知风格的(B)。P122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14.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B)。P126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宾塞 15.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C)。P126 A、柏拉图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斯宾塞
三、多选题
1.教育活动主要包括(ABD)三个基本要素。P100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方法 D、教育内容
2.教师劳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CD)。P100-102 A、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 B、人类真理的代言人 C、人类灵魂的塑造者 D、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 3.教师劳动的特点有(ABCD)。P103-105 A、复杂性与创造性 B、连续性与广延性 C、长期性与间接性 D、主体性与示范性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BCD)。P103 A、为未知世界的探索 B、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C、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创新 D、对突发情境表现出的教育机智 5.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包括(ACD)。P108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学科教学法 D、心理学
6.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履行教师聘约的义务包括(BCD)。P113-114 A、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B、忠实执行教育方针,努力实现教育目的
6.教育行政概论答案 篇六
(一)(第一、二、三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素质
一般指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的特征主要是精神系统,脑的特征即感官和运动器官的特征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
2、素质教育
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政治素质
指人们从事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内在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它是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市场、政治方向、政治观念、政治技能的集中表现。
4、道德素质
是指人类主体认识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水平以及用以处理相互关系的实际能力的总和。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如何理解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
知识是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形成能力也不可能形成素质,素质与知识和能力和能力相比外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人的发展和人为社会做出的大的贡献起着核心的作用,在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三方面,只有把素质培养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大超越。
2、如何理解素质教育的要义?素质教育有三个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3、素质教育具有什么特征?特征是
1、基础性与成功性
2、全体性与全面性
3、发展性喝个
性化
4、交互性与层次性
5、内化性和外化性
6、理论性与实践性
7、民族性和时代性
4、如何理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意开发教育的潜能促进受教育,德智体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应付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的接受知识。
5、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哪些要素?
1、思想政治素质
2、人文素质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
6、如何理解大学生政治素质教育的意义?培养21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要任
务是培养其政治思想素质,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思想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政治方向和中国的政治前途也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大学生只有清晰地把握时代脉搏和历史责任,以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设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高素质人才。
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结合身边事例,谈谈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思想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就是把自己的事业与祖国的前途、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融为一体的品格,在建设市场经济过程
中拥有祖国的理由高于一切,和“国家兴之,匹夫有责”的政治品格显得尤为重要,新世纪的人才首先要有实事求是,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其次要是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更高层次上要求则应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生发展的原动力是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点。
2、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指大学生在做人与成人实践中内化成的行为规范的心理品质包括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若干,关于善与恶、公正分偏私,廉政与腐败,诚实与虚伪,创新与陈旧和积极向上与不思进取,增进自身全面素质发展与个人发展中心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对应的心理素质内容包括: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
(二)(第四、五、六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科学素质:指人们从事科学活动所具有的素质和智能的总和
2、文化素质:通常指人们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发展的能力和品格。
3、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内在的深层次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由
心理潜能,心理特点心理品质三个构成的。
4、身体素质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如何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把科学精神科学技术同人文精神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二者相互相反的观点是站不住的,应当看到人伴随着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诸如环境生态理论等问题,固然凸显了强化人文精神课题的重要,但并没有因之使科学的精神的光辉有所暗淡,解决问题的途径只在于对科学技术正确的社会应用在于现代科学精神因人文精神更好的结合起来,就像有的学者所指出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当更加明确,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而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只是一种残缺的人文精神。
2、如何理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弥补大学生文化素质欠缺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保证。
3、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哪些内容?
1、思维方式教育
2、审美情趣教育
3、创新精神培养
4、人格意识教育
4、大学生心理素质有哪些基本要素?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内在的深层次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由心理潜能、心理特色和心理品质三个因素构成的。
5、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有哪些意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发展其他素质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只要是名健康的体魄,才有条件去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从事各项工作,身体素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发展智力,提高身体素质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发展身体素质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
6.、如何理解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与体育的关系?身体素质教育是体育的直接继承与发展,在现代体育中注意到素质培养的问题,但却将它归结为体能素质,并具体的规定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韧等五项这就大大地融化了身体素质的内涵内外延身体素质教育与体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体育的总体目的与四项任务基本上适用于身体素质教育
两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身体素质教育又是时代的产物,从理论到实践思想到行动都拥有不少新内容。
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现代科学方法在其发展中出现有哪些特点?
2、联系实际分析当前大学生心理现状.大学生心理现状总趋向是走向成熟,但是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不仅蕴含着矛盾和冲突,而充满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既心理水平的二重性,心理物质的二重性,心理素质结构的二重性。
大学生素质教育概论形成性考核作业(三)
(第七、八、九、十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创造性思维:是指突破过去只是经验的限制应用新的方法、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2、非智能因素:多指狭义这个层面,既非智力因素是有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
构成3、身体素质教育: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指体
育而言,狭义的体育指学校体育与道德育、智育、美育一起,构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4、素质教育评价:是指在系统的、科学的和全面的整理、处理和分析教育信息的基础
上对教育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多在于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发展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有哪些?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思维定势、创造良好的创
造环境、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系统进行思维训练、掌握创造性思维技巧
2、大学生非智能因素的作用有哪些?
1、动力作用与定向作用
2、引导作用与维持作用
3、调节作用与强化作用
3、如何理解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体系的构建思路?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工作作为高校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立足于长这统筹安排,统一部署一是要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形成合力。二是把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与课堂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体质改革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团学组织与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耐性。
4、如何理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义?1第一,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服务经
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服务素质教育的需要。第三,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第四,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高校共青团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5、如何理解素质教育评价的特征?1客观性,评价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进行对教育
信息科学系统和全面的搜集。2科学性,对于所搜集到的教育信息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整理,处理解析和分析,便于进行准确的判断。3主观性,无论是何种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都是通过人的大脑判断得到的。4普适性,教育评价概念适用于教育的全领域。5目的性
6、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有哪些?人的素质不但涉及人的生理潜能表现出来的特征,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就是建立在对素质的这种社会性理解上。因此,素质教育本质上应是面向全体学的教育,我们可以对此得出素质教育的概念,既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三、论述题(每题16分,共32分)
1、结合身边实例,思考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人在社会中必然扮演的社会
角色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发挥这样或那样的作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使命的青年大学生而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明确人生的社会责任,无论是对促进自身的发展完善还是对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都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代大学生主要缺乏对社会的责任干,社会责任作为一个道德范畴,往往同使命、职责和任务具有同比的意义。人作为一定的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不论个人是否意识到客观上都必须要对社会和他人承担一定的使命,职责和任务因而都有对社会和他人履行的社会责任,义务表明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表明社会和他人对个人行为的要求。
2、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举一例说明如何增强器社会适应能力?
7.教育行政概论答案 篇七
一、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素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个是先天性的遗传基因, 另一个则是经过教育所培养的深度性内涵。二者从根本上来说是同样重要的, 但后者对人的塑造作用更强。它主要强调的是对人的体能、性情、审美、道德等几个方面进行培育, 以达到促进自身水平的提升和社会发展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为了使人的心灵在自然与社会的净化得以发展, 在互相渗透下达到融合。
二、《广告学概论》学科性质以及常用考试方式的不足
(一) 《广告学概论》学科性质
《广告学概论》是一项基础性的学科, 也是新闻专业学生入门的必学科目。它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广告知识学习过程, 在其中容纳了所有广告运行的相关性环节和专业知识的全部术语。客观来说, 它是广告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从结构性的角度来讲, 它涵盖了广告理论的整体知识, 广告活动的意义、广告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等等。
(二) 常用考试方式的不足
广告学概论常用的考试方式主要是以命题考试为主, 教师在学期的结束拿出一张卷子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检验。卷子中的内容与传统的考试相同, 主要是以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方式为主, 以闭卷考试的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估。主要的形式是让学生将广告学中的相关术语进行分析, 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 也会有一些题型的创新, 以某个广告语为例, 考验学生的设计能力。这种方式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应试考试的模式使学生的自主发挥能力得到抑制。教师通过卷子的成绩来看学生, 不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最重要的是, 这些知识点往往会使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死记硬背, 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做出的行为, 不能够促进学生广告设计水平的进步。
三、《广告学概论》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一) 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考核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考核的关系是目前学校有待提高的任务之一。目前的许多大学中, 都将考试作为验证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标准。所以, 在考试的过程中, 教师不敢将考核内容设计的太过困难, 怕学生无法应付。同时也不敢将内容设计的太过简单, 担心无法真正测试出学生的水平。所以, 从这一角度来讲, 教师也是非常辛苦的。虽然考试是学习中必经的环节, 但是学校可以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将《广告学概论》的课程由考试变为考察。其中理论部分占百分之二十, 实践部分占百分之八十, 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实际设计的重要性。第二, 制定科学性的评价系统。教师在素质教育的背景指导下, 完善评价系统, 合理规划课程检验方式。教师可以在实践部分对学生们进行深入考察。例如“以洗衣液”为例, 让学生们根据题目自行发挥, 创造出更加具有新意的广告。也可以在班内进行评选, 选出一位大家公认的好广告, 为其颁发创意奖项[1]。
(二) 根据学科特点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
不同学科的特性应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方式进行灵活性变化, 广告学概论也是如此, 教师要根据特点选择出最适合学生的考核方式。《广告学概论》的性质决定了其考核方式能够是多种多样的, 而不是单一性的。首先, 教师可以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 也可以采用考核的方式。考察的手段会随着课程的进步而不断变化。例如:教师可以以某个广告语为题, 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 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组内讨论, 最后提交出自己最满意的一份答卷。另外, 教师还可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为学生们布置最终任务, 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2]。最后, 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限定一个主题, 让他们去进行微电影的广告的拍摄。以百事可乐的“把爱带回家”为例, 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去进行创造, 将3到5人划分为一组, 把拍摄的内容作为期末成绩的主要评价标准。
(三) 建立灵活、多元化的考核标准
建立灵活、多元化考核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打破当前“重考试、轻考核”的观念, 使教师们意识到考核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按照学习的阶段和过程将考核类型分为几种。分别是形成评价、特色评价、综合评价三个方面。形成评价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进行分数给予, 特殊评价主要是对某位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表现进行加分[3]。而综合性评价则是将实践与理论结合到一起, 进行整体评估。
综上所述, 当前的《广告学概论》课程也应该随着素质教育的变化而进行不断的发展。学校要将“重考试、轻考核”的这种观念打破, 根据具体学科的要求, 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教师要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 制定灵活、多元化的考察内容, 正确认识素质教育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以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检验方式, 使学生的创造力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为我国素质教育的进步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的教育考核方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突破。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 《广告学概论》得到了深刻性的发展。目前, 在许多学校都有广告学这一课程, 但它却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 其原因有很多, 但主要是学校对其不重视和考试制度的改革方式不完善所造成的。所以, 本文针对《广告学概论》中的不足, 对其改革方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素质教育,《广告学概论》,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晓威.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选择及其呈现方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田欣.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延安市普通高中教学评价改革研究[D].延安大学, 2015.
8.教育行政概论答案 篇八
【摘 要】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是要做到“四个讲清楚”,即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讲清楚重要理论观点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要讲清楚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理论自觉。
【关键词】“概论”课 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四个讲清楚”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8C-0126-03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作为全国本、专科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四个讲清楚”,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一、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根植于传统文化
开设“概论”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前提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要搞清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要懂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以及形成过程,因此在“概论”教材(2013版)中的第一章第一节开门见山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内涵和结果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三个过程: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即实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件大事”;第二,把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经验提升为理论的过程,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在教学中,学生对于前两个过程比较容易掌握,而对于第三个过程理解不深,因此,“概论”课要深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之根植于传统文化成为了首要前提。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找到为中国人民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民族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如“实事求是”、“小康社会”、“以人为本”、“和谐文化”是向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例如,“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1979年12月第一次用于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特征,形象地表达了我国在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前的发展目标,延续了我国积极追求理想社会的传统信念。古代著作《礼记》中描绘了理想的大同社会;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了理想社会的生活情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提出了理想社会的具体构建。再如,“以人为本”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一致,“和谐社会”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的思想相契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第三个方面贯穿于整个“概论”课教学过程,体现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种观点,这就要求“概论”课教师一方面要努力钻研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这个平台上实现二者的契合,既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又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二、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根源于传统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工作。在“概论”课教学中,不仅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内涵,它根源于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
2014 年2 月24 日,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文化基因、精神纽带、价值源泉,研究分析其传统文化根源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性工程。
在“概论”课教学中,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做到“二联系”、“二抓住”和“二融入”。
“二联系”,即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在核心价值观中的體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理论化,抽象难懂。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关键就在于联系社会实际,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效,同时又要把握学生了解这些成效之后在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如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观的感悟。“二抓住”,即要抓住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抓住学生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的难点。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有四类,以人为本、以德为本、以民为本、以合为本,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渊源,同时又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重点阐释学生在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的难点。“二融入”,即把抽象的理论融入感性的案例,把深邃的理论融入具体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精心挑选相关案例,运用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进行分析,深化认识,同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突出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性,力争在传承的过程中做到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
总之,在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根源时,要把握好社会发展实际与学生思想实际、古代核心价值观与当代核心价值观、理论分析应用与学生具体实践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项基础性工程。
三、要讲清楚重要理论观点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
“概论”课主要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同。“理解”与“认识”是“是什么”的问题,而要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做到“认同”,必须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当然,任何一个理论观点都有其内在的根据和不同的背景,但在这种特殊性背后存在着一个普遍性的因素,那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概论”课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讲清楚重要理论观点背后的共性因素——传统文化。
例如,在讲授“我国为何走和平发展道路”时,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中国人天生的态度就是宽容和友好,以礼待人”。中国古代和多分少,即使是三足鼎立时期,其目的也是在追求和平统一;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针对中国如何实现民族独立,摆脱被侵略和压迫,走上富强和近代化的道路,实现中国梦,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孜孜以求,展开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探索和战争;中国当代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为了这条道路,中国人民付出了世界历史上罕见的代价。如果不把握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内涵,不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为了和平所经历的深重苦难,就难以体会和平发展对于中华民族具有何等重要的历史意义,正因为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决不放弃。
再如,在讲授“中国共产党面临四大危险”时,要重点讲解脱离群众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而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为什么要密切联系群众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告诉了我们答案。中国古代有“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古训,《史记》中记载了黄帝“修德”以“抚万民,度四方”;周人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孟子提出了“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都主张重视民生、尊重民意、保障民权,同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唯物史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讲清楚重要理论观点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关键是要把握当代中国的价值共识,即四重历史传统的叠加: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传统、60多年来的社會主义建设传统、90多年来的民族复兴传统以及作为所有这些传统底色的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概论”课教师只有在把握这些传统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才能顺利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进而转化为学生的信仰体系。
四、要讲清楚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理论自觉
2013版“概论”课教材增加了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深谙马克思主义的朴素真理,善于运用古代的俗文俚语来解疑释惑,引用古代诗文来阐述道理,讲话内容几乎囊括了诸子百家,第一次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手段。因此,在“概论”课教学中要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讲清楚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理论自觉,特别是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自觉成为应有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表达治国理政时运用了“蹄疾而步稳”、“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等话语;在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运用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润物细无声”、“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话语;在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时运用了“压仓石”、“助推器”、“积土为山、积水为海”、(下转第170页)(上接第127页)“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话语;在坚定改革信念和加强执政党建设时运用“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开弓没有回头箭”、“打铁还需自身硬”等话语。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他研习经典、运用经典、传承经典的高度的理论自觉。
总之,“四个讲清楚”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前两者是前提和核心,后两者是目的和延伸。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背景之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潮流之中,通过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背后的传统文化因素,加强理论自觉来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4-04-02
[2]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3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7
[4]李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四方“普世”价值的四大区别[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
[5]陈锡喜.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理论思维和价值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
【基金项目】2015年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课题(2015-B17)
【作者简介】韦建乐(1985- ),女,广西河池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德育管理;卢国维(1986- ),男,广西桂林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行政概论答案】推荐阅读:
华工网络教育《社会学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10-24
全国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00040法学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08-29
工商行政管理概论题目整理07-10
2017年会计继续教育行政事业类考试答案(2018年4月28日)10-27
2016年会计继续教育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考试试题及答案08-03
2004-20008年燕山大学历年行政管理和概论专业考研试题08-31
比较学前教育概论07-02
学前教育概论作业09-08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学习心得08-14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学习心得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