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3篇)
1.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一
又到期末了,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编排体系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 “识字” “汉语拼音”“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小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接着是识字
(一)。先让小学生认真常用的一些生字。接着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然后是4篇课文,识字
(二)、又10篇课文。识字
(一)和识字
(二)两个识字单元各5课,每课认字12-14个。14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4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小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教材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要求认识的字是随文呈现的常用字常见字,而要求写的是按笔画的难易进行分类编排的,每课要求写的是3-4个字,但这些字大多都分散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都是前文所认识的字,这样的编排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帮助小学生复习巩固前文已认的字,写字的要求很严格,要求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严格按笔顺规则写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写会说。汉字的笔画名称表在课本的119页。
通过教学体会到,小学生认字需要不断巩固,写字要严格训练按笔顺写。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兴趣、能力、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内容的安排、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如学拼音阶段就出现了短语、句子和儿歌,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而且培养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又如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内容和形式,体现了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学科的沟通与融合。
2.科学性
内容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常见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实行认字分开,多认少写。
3.时代性
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富有时代的气息。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了爱国的主题;《自已去吧》体现了自主锻炼的愿望;《借生日》、《平平搭积木》赞扬了关爱他人的品格;《爷爷和小树》、《小熊住山洞》蕴含着保护环境的教育因素。
4.趣味性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5.适用性
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地方,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和小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三)教材内容结构及特点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3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纵观整册教材有如下特点:
(1)、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
(2)、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
(3)、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都有助于小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5)、针对我国地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小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
(四)教材的重难点分析
(1)、重点:
a、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工具,因此汉语拼音的教学是重点。
b、认识常用汉字300个,其中会写100个汉字。
c、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难点:
a、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小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b、识字量的增加,是小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3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c、如何引导小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4、通过学习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能用拼音正确拼读生字词,认识3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喜欢阅读,乐于与他人交流。能用普通话积极参加口语交际。
(五)单元教材分析:
(1)、入学教育
本课由四幅图组成,我们可分三步进行教学。第一幅图以“我上学了”为主题,展示了开学之际校园内外欢乐、有序的场景,通过观察画面,讲述图意,小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学校生活的一些侧面,感受老师的亲切,并学习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
第二幅图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可以帮助小学生初步了解增强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体会祖国小主人公的自豪感,培养从小树立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祖国做贡献的志向。
第三幅图一“我是小小学生”为主题,可以帮助小学生慢慢适应小小学生活,从幼儿园的学习状态向小小学生的角色转变,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幅图以“我爱学语文”为主题,把正确的读写姿势和执笔方法教给小学生,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基础。
当然,我们都很明确养成教育要不断督促检查、常常提醒。延伸到今后教学的方方面面。
(2)、汉语拼音
这部分教材把学习的内容(拼音、短语、句子、儿歌)有效地整合在一起。每课都有一幅意境优美的情境图,借此图学拼音,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儿童语言,增强学习兴趣。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拼音,其次是识字,再次是儿歌。
1-2课学习6个单韵母及2个声母(Y W),通过观察,先让小学生说出相关的音节,掌握发音的方法,读准四声,借助儿歌和图形识记字形,了解yi wu yu 整体认读。
3-4课学习8个声母,认识8个生字,会读儿歌,掌握拼读技巧(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两连猛一撞),学习生字,只要求认识,结合语言环境和情景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不作字形分析,整体识记。儿歌主要是巩固拼音,只要求熟读,为了激发兴趣,加强记忆,可配上动作表演读。学习情景图中的词语时,可以让小学生观察想象,用上这些词语编1-2句话的短故事,这样可以把巩固拼音,识记生字,发展语言综合起来学习。
5-8课学习13个声母,认识22个汉字,9首儿歌,学习方法大致相同,但要解决好四大难点:第一是三拼音节怎样读怎样分辨;第二是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分辨;第三是“j q x”与“”的拼写训练;第四是整体认读音节怎样读,重点要加强拼读音节练习。
9-13课学习9个复韵母,9个鼻韵母,6个整体认读音节,认识40个生字,5首儿歌,一些句子。要加强分类复习。
学拼音,要求读准声音、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根据具体情况大约只有70%的同学能过好关,30%的同学只有在课后的学习中不断巩固。
(3)、识字、写字
本册要求认识的字300个。上不封顶,也要保底。新教材的识字要求有所不同,方法也有所不同。增加识字量是为了提早阅读,小学生只要能把所认识的汉字用于阅读就可以了,既不要求书写,也不要过细地分析字形,可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让生字多次再现,从整体上识记字形。
在教学中,可适当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方法,可借助已有的知识采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一猜”的方法进行识字,要倡导小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并注意提供机会,让小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
识字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识字是一个由生到熟,在复现中巩固的过程,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必强求每个同学同时过关,有30%-40%的同学是不能当堂过关的。
识字教学要严格按教学用书中“学习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不要提高要求,按要求认识笔画,认识偏旁,笔画名称表在课文的119页,汉字常用偏旁名称表在教学用书的120页,有少量的变动,新的教材要用新的名称进行教学。
(六)本册教材的基础
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环境中学习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我会连”等形式激发兴趣、培养自信。
(七)学完本册教材应达到的水平。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3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小学生借助拼音和字典学习生字,发现生字与熟字的联系,提倡小学生运用记忆规律,将已经学过的部件、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认记生字的学习当中。尊重小学生的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相信小学生能够应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独立识字,鼓励他们用自己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认记汉字。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一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在教学时,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小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际过程当中,积极参与到小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小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小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小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三:教学进度安排表
日期 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9.1---9.29.5---9.9 1周\2周
1、学教育 2识字
(一)1、天地人
2、金木水火土
3、口耳目
4、日月水火
5、对韵歌
3、口语交际:我说你做
4、语文园地一
5、快乐读书吧
1了解学校生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2、认识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字及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1、认识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字及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课时数:14)
9.12-9.16
9.19-9.23 3周\4周 1入学教育 2汉语拼音a o e的教学2.汉语拼音I u v 的教学
1了解学校生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2读准单韵母aoe,认识声调符号,正确在四线格里书写2.学会单韵母iuv和两个声母YW的读音书写整体认读音节及四声
重点:aoe的发音和带调读;难点:o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第三声教学。yuvYW及yi,wu,yu的发音和带调读。(课时数:16)
9.26-9.30
10.3-10.7 5周\6周
1、声母b p m f的教学
2、声母d t n l的教学2复习一3声母g k h的教学v 的教学
1、bpmf的认读及书写3正确拼读音节
2、dtnl的读音拼写及与单韵母的拼读和带调读;
3、练习巩固6个单韵母,10个声母及拼读音节3gkh的读音书写及拼读和三拼
重点: bpmf的发音及音节拼读,认识汉字;
难点:iuv的二声三声发音及韵母带调读重点:dtnl的发音拼读认识汉字;gkh的发音,三拼音的拼音及认字;难点:nl的发音和与韵母的拼读;三拼音的拼音方法(课时数:16)
10.10----10.1
410.17----10.21 7周\8周 1声母j q x z c s 的教学
2、声母zh ch sh r的教学2复习二3韵母ai ei ui的教学
1、复韵母的认读及书写,音节的拼读及特殊韵母er的认读,认识生字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2、五个前鼻韵母四个后鼻韵母的认读书写及音节的拼读认识汉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1、重点:发音,音节拼读和认字;难点:er的发音
2、重点:发音,音节识记,拼读及认字;难点:三拼音节的拼读(课时数:16)
10.24--10.28
10.31----11.4 9周\10周1韵母ao ou iu ie ue er 的教学2复习三3韵母an en in un un ang eng ing ong的教学4复习四5拼音检测
1、复韵母的认读及书写,音节的拼读及特殊韵母er的认读,认识生字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2、五个前鼻韵母四个后鼻韵母的认读书写及音节的拼读认识汉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1、重点:发音,音节拼读和认字;难点:er的发音
2、重点:发音,音节识记,拼读及认字;难点:三拼音节的拼读(课时数:16)
11.7----11.1
111.14----11.18 11周\12周课文
(一)1、秋天
2、小小的船
3、江南
4、四季 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 语文园地四
1、认识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字及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重点: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2、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课时数:16)
11.21----11.2
511.28---12.2 13周\14周识字
(二)6、画
7、大小多少
8、小书包
9、日月明
10、升国旗
课文
(二)5、影子
6、比尾巴
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重点: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爱国情感(课时数:16)
12.5----12.9
12.12----12.16 15周\16周 课文
(二)7、青蛙写诗
8、雨点儿 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 语文园地六
9、明天要远足
10、大还是小
11、项链 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重点: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课文故事里学会观察,学会动脑筋想问题、解决问题。(课时数:16)
12.19----12.2
312.26----12.30 17周\18周 语文园地七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13、乌鸦喝水
14、小蜗牛
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
语文园地八 认识生字,笔画,偏旁,会写要求书写的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 ;能从课文故事里学会动脑筋想问题、解决问题。(课时数:16)
1.2---1.6
(初九)19周 期末复习查漏补缺(课时数:16)
2.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二
一、情境创设, 激发识字学习的内动力
师:小朋友们, 今天孙老师想带大家去动物园玩。 看! 谁来了? ( 播放动物园的情景图, 画面定格在一只可爱的小狗上。 )
师:我请小朋友说一说:你看到了小狗在干什么? 听见了什么声音?
( 生答)
师: 要想去动物园看更多的动物, 得先叫出它的名字。
( 出示:犬)
一年级识字教学的对象是6~7 岁的儿童。 这些学生活泼好动、爱玩, 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事物, 喜欢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 犬”字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 而且比较书面化。 课堂伊始, 我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园情境, 通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我告诉学生只有先大声叫出“ 犬”的名字, 才可踏上今天的“ 动物园之旅”。 这样的情境创设, 让识字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方法多样, 提升识字学习的主动性
《 语文课程标准 ( 2011 年版) 》 强调, 低年级要注重“ 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生字的呈现方法多种多样:
1.图字结合, 形象识字
师: ( 出示喜羊羊图) 看! 迎面走来了谁? 在生活中, 你们还见过哪些羊呢?
生:山羊、绵羊……
师: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个“羊”字的?
生:“ 羊” 的点和撇就像山羊的两只弯弯的角, 三横就是山羊肚子上的三排肋骨, 那长长的一竖就是山羊长长的尾巴。 ( 胖乎乎的男孩一边回答, 一边用两只手放在头上比画山羊的两只角。 )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引导学生去想象, 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图字结合, 能够给予低年级学生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象, 帮助他们初步构建汉字的学习架构, 构建起汉字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提升学生识字兴趣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2.借助拼音, 快乐识字
在学生学习“ 鹿”字时, 我首先出示汉语拼音“ lù”, 让学生们尝试正确、 大声地读出这个字。 此时,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完了23 个声母和6 个单韵母, 大部分学生具备借助汉语拼音读出“ 鹿”的能力。 我话音刚落, 学生们就纷纷高举小手。 他们运用已学的汉语拼音知识来解决生字的读音难题, 未尝不是一种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得到了适度的自我满足, 进一步提升了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3.音乐律动, 享受识字
在“ 鸟”字的教学中, 我播放轻松欢快的关于小鸟的音乐, 让学生们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鸟, 自由自在, 沉浸其中。 这样有创意的设计把孤立的字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变成了可爱的小鸟, 变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 变成了一支欢快的舞蹈。 学生们和我一起边唱边跳, 枯燥抽象的字竟然变得这么有趣。 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 鸟”字。 这样的教学解决了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较短的问题, 同时让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文化渗透, 探寻识字学习的源头性
汉字传承着中国的悠久文化, 承载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广泛信息。 因此在学习汉字时, 教师可以挖掘汉字文化, 探究汉字构字规律, 使学生体会到汉字文化的源远流长。
在教学“ 龟”和“ 鱼”时, 我分别播放了汉字演变的视频。视频中先是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乌龟伸着长长的脖子, 四只爪子有力地伸向四方。接着, 乌龟的四只爪子慢慢地缩进去, 小乌龟的头也变成了鱼字头, 甩来甩去的小尾巴变成了“ 龟”字的竖弯钩。学生们睁大眼睛, 屏住呼吸, 看完了这一段神奇的汉字演变视频。
在识字教学中, 汉字历史的展现、汉字故事的讲述、汉字知识的引入, 都是对汉字文化的挖掘, 不仅能让学生感受祖国汉字悠久的文化, 也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文字,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寻汉字文化的源头性的好奇心。
四、关注运用, 指向识字学习的终极性
师: ( 播放儿歌) 你们听出了什么? 小鹿带来了哪些朋友呢?
生:帮小牛赶苍蝇, 小牛送给花一朵。 帮刺猬摘苹果, 刺猬送给花一朵。 ……
师:小朋友们, 你们还能接着编儿歌吗?
……
1.创作儿歌, 体验成功
儿歌浅显易懂、朗朗上口, 学生们很容易接受这样的形式。 虽然学生们并不一定认识所有的字, 但在教学中, 我把识字和学词、学句、口语表达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们先说出小鹿的动物朋友们, 再说小鹿帮他们干什么事情。 这样的句子把熟悉的语言环境和生字联系起来, 可以帮助学生们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字识字。 这样, 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还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水平。
2.讲述故事, 训练语言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渗透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如在学习“ 龟”以后, 我请学生讲述 《 龟兔赛跑》 这样的经典小故事, 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倾听能力等, 还能让他们准确地记住“ 龟”这个字。
3.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七年级;实验教科书;表述;管见
对新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实验教科书上册第七课《品味生活》的三处表述,作为一线教学人员的笔者觉得有值得改进之处,在此提出,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高雅情趣,体现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见教材第71页)
旧人教版教材表述为“情趣,体现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从科学理论的角度讲,这句话是错误的。编者本着严谨的工作态度,通过辛勤努力,再版时修订为现在的提法,值得肯定和致敬!但是,将这句话放在这里似乎有些不妥。理由如下:
1.从教材本身前后逻辑来看,这句话放在这里显得比较突兀
教材第一框《情趣与兴趣》第一目“情趣源于兴趣”正文第二自然段是这样写的:“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没有兴趣就谈不上情趣,同时,情趣通过兴趣表现出来。高雅情趣体现了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总能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发现乐趣,体验情趣。”
本段依次呈现出三个逻辑层次:从兴趣与情趣的关系中引出了“情趣”的概念,到高雅情趣的实质,再到生活处处有情趣,即情趣→高雅情趣→情趣。事实上,这一段就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情趣,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情趣,编者并未有意让学生在此区分情趣的雅与俗。因为在下一目“情趣的雅与俗”作为本框的重点和难点专门讲解。
再看下一段:“情趣不但能使我们学习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疲劳得以解除,还能使我们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使我们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让生活充满欢乐。”这段是要让学生明白情趣对于生活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很明显,教材的第一目主要是讲情趣的概念和情趣的作用,其逻辑顺序是:兴趣→情趣的概念→情趣的作用,中间突然插入一句高雅情趣的表述,的确显得突兀,与前后知识逻辑不统一和协调。反观旧版教材,虽然它的提法错误,但逻辑是前后统一的。新版这么一改,提法正确了,但前后逻辑却不协调了。
2.正由于此,会造成教师讲解时的不便
每次讲解这部分内容时,总会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如果讲完“情趣”的概念后,就讲“高雅情趣”的实质,那么必须先告诉学生情趣有高雅与庸俗之分,而这恰恰又是下一目才涉及的内容,会造成所学知识重复或跳跃;在讲完高雅情趣之后,又回到“生活处处有情趣”“情趣的作用”,则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如果讲完“情趣的概念”,跳过高雅情趣不讲,学生又将质疑教师的讲解。如此,就会让教师教学陷入极难境地。
3.对照其他版本,人教版的这种安排有完善的必要
比如,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第一框《生活处处有情趣》第一目的逻辑结构是这样的:(1)生活中处处有情趣。(2)情趣是多种多样的,情趣有高雅、庸俗之分;第二目再水到渠成地讲解高雅情趣的作用。这种编排很有借鉴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认为新人教版的这句表述应改为“情趣,体现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心理状态和对生活的追求。”这样,提法既科学了,第一目的前后逻辑又统一了。或者可以把这句放到第二目去,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好奇与从众”(见教材第76~77页)
教材第二框《追寻高雅生活》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培养高雅生活的不同途径,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当我提出怎样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的问题,让学生阅读全框内容之后,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第一条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第二条丰富的文化生活;第三条提升情趣,陶冶情操”。无一例外地将第二条关于正确对待好奇与从众心理漏掉。这让我感到奇怪,仔细探究一番才发现,这不能全怪学生。
1.标题应观点鲜明
作为本框题下的第二子目,“好奇与从众”这个标题确实简洁,却不明了,未能像其他三目一样表达明确的观点,而显得格格不入,难怪学生往往因为不解而将它忽略。我认为,面对七年级的学生,目标题应该观点鲜明,这也正好与其他三目的标题协调一致。
2.从这一目的表述来看,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讲“好奇”:教材先设计了一幅有趣的漫画,充分展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这幅漫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好奇心对于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作用。最后写道:“当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好奇上,还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事实上,好奇心是一种学习的动力,但是应该注意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转化为正当有益(而非仅仅是浓厚)的兴趣,才能培养高雅情趣。
3.对于相同的内容,其他版本的表述有值得学习之处
比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让生活充满情趣》同类的目标题是:培养高雅情趣,从良好的兴趣爱好开始。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第二框《过富有情趣的生活》同类的目标题是:避免盲目从众,杜绝不良嗜好。它们的目标题都是观点鲜明、形式统一。
因此,我们觉得人教版的这一目标题应该改为:“正确对待好奇与从众心理”,这样既可以与其他三目形式统一,又能体现鲜明的观点。
三、“丰富的文化生活”(见教材第77~78页)
教材以北京景山公园老年合唱团的故事为引子,引导学生讨论丰富的文化生活对于培养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展现其富有情趣的生活片段。教材随后的正文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如何理解“学习”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阐明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对于追求高雅生活情趣的重要意义。但是,教材只是提到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却对文化缺乏辩证的分析。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文化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先进文化与迷信的、专制的落后文化。显然,我们要学习的是前者,摒弃后者。我们教材里说的“丰富的文化”当然是指先进的优秀文化,不包括落后(糟粕)文化。喜欢动脑筋的学生在学习这里时,曾经反问过:“难道黄、赌、毒文化也能陶冶高雅情趣吗?”于是我们就得给他们辩证地分析一番文化。所以,我以为,这个目标题应改为“丰富的优秀文化生活”,同时教材应增加对文化的辩证分析。
4.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四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封………………
线…………………………………………………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评卷
题号
一
二
三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得分
一、看图认字。(10分)
二、看图写字。(10分)
三、写出下列字的笔顺,并填空。(12分)
四、连字组词。(10分)
五、汉字小魔术。(12分)
六、看图选一选。(10分)
七、给下列句子排序。(10分)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九、读一读,做一做。(8分)
一
二
三
四
五,唱
歌
又
跳
舞。
六
七
八
九
十,读
书
长
见
识。
1、用“
”画出儿歌中的数字。(5分)
2、用“
”画出读书的作用。(3分)
十、猜一猜,画一画。(7分)
看
时
圆
来
写
时
方,人
畜
没
它
不
健
康。
冬
季
短
来
夏
季
长,庄
稼
没
它
不
生
长。
5.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篇五
执教:陈晓娟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课的教学任务。一年级共7个孩子,学生在幼儿园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不够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要让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准备课:数一数,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一);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习。
2、教材编写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丰富的知识。(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己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是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6)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安排实践活动,是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二)能力方面。
1、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符号感和初步的数学思想。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工整的良好习惯。
3、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五、教学进度计划
1、准备课
4课时;
2、位置
6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4、认识图形
(一)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15课时;、1—20各数的认识
10课时
7、认识钟表
3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0课时; 9总复习
6.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六
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第一学期,新生刚入学,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
教学准备:
1.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课件。
2.学生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去游览,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两个字,认识2个偏旁。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指导看图。
1.激趣导入。
师:“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再睁开眼睛。”
(课件出示山水画)
2. 指导看图。
(1)指导观察图画,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图画的感受。
(2)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教师在课件上相机点出:山、水、花、鸟。)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导语:刚才我们欣赏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古人给这幅画写了一首诗,题目是《画》。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1.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2. 出示课文,自由读。
师:小朋友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要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哪些生字是你已经认识的,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
3. 再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 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5.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区分平翘舌:“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远、近、还”。用给熟字换笔画或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无、人、近、来”。
6. 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三.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导语:生字宝宝对大家的表现非常满意,他们设的关卡你们顺利通过了,可他们又调皮地跑回课文中去了,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1.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课文)
2.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3. 指导朗读。
(1)齐背《一去二三里》,感受古诗朗读韵味。
(2)指导朗读,掌握好停顿和重音。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 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指名读,领读,齐读,开火车读)
5. 背诵课文。
(1)教师说诗意,学生说诗句。
(2)依据山水画,自己练背,同桌互查。
(3)指名背诵,齐背。
四.再次复现,巩固生字。
1.开双轨火车读生字。
2. 摘苹果游戏:每个苹果后面都有一个学过的生字,把摘到的苹果后面的字读出来就会得到一个红苹果。
五.指导写字。
1.示要写的字“人、火”,认读,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么样写,书空。
(注意笔顺规则:先撇后捺)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人”字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字第四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示范笔画的写法。
4.学生先描红,然后自由练写。
(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5.同桌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回家把古诗《画》朗诵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等是意思相反的词。
2.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喜爱朗诵古诗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登山游戏:全班分为两个登山队,每队在山路上都会碰到关卡,只有读出关卡上的句子,才能通过。看哪一队先等上山摘到小红旗。
二.朗读感悟。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诗意。)
2. 再读课文,想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
(2)引导学生猜出这首谜语诗的谜底。
3. 读读演演。
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个人的感悟设计动作,结合音乐进行表演。先同桌练习,再指名表演,最后大家一起表演读。
4. 小结。
师:小朋友表演的真好,朗诵出了这首古诗的韵味。每一首古诗都有它自己的韵味,我们今后要多读古诗。
三.学习反义词。
1. 理解“远”和“近”。
(1)出示两个词,让学生指着图,说说谁在“远处”,谁在“近处”。
(2)用这两个词口头造句,在语境中理解词义。
2. 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叫反义词。找出古诗中其他几组反义词。看谁找得快。
3. 扩展练习,说反义词。
(1)带头饰,做游戏:找朋友。完成课后的“我会说”。
(2)四人小组练习说反义词,看哪一组说得多。
(3)小组派代表汇报。
四.指导书写。
1. 指导认读“文、六”,说说它们的异同。
2. 观察“文、六”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按笔顺写生字。
(注意:“文”的第一笔“点”在上半格的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撇”从右上半格靠近竖中线处起笔,撇到左下半格,捺比较长。“六”的第三笔是“短撇”,最后一笔是“长点”。)
五.扩展练习。
1. 导语:你们喜欢这幅画吗?喜欢的话就动动你的小巧手把这幅画画出来吧!
(1)同桌合作画,或者独自完成。
(2)到黑板前展示自己的作品。
2. 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在书中查找谜语。下节班队课开展猜谜竞赛活动。
教后感:
孩子对新学期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心,对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也是很好奇。孩子们对绘画本来就很有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和绘画相关的课程,学生的情绪也是高涨。
7.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七
有这样一组口算:
这是学生学习了“十几减6、5、4、3、2”的配套练习。之前, 学生学习了“十几减9”“十几减8、7”, 即在做这组口算时, 学生已经完整地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 我随机让几个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奇怪的是, 在算14-3时, 他们无一例外地采用了“破十法”:先算10-3=7, 再算7+4=11。而在算14-5、14-7时, 他们却方法不一, 有的用“破十法”, 有的用“平十法”, 还有的是“想加算减”。
虽说学生正确算出了结果, 但在算法的选择上不禁让我感到了困惑:学生在算14-3时为什么会“舍近求远”, 不辞辛苦地选用“破十法”?口算14-3, 不是先算4-3=1, 再算10+1=11更方便吗?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为什么会那样一致?这是什么原因?
二、课后思考
下课之后, 我带着这个困惑, 重新翻阅了教材, 认真地进行了思考, 我发现学生之所以会如此“笨拙”地选择算法, 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规避”了。
从运算过程看, 这三道口算其实分属于不同的口算类型:14-3是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14-5、14-7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从整个一年级苏教版数学对计算教学内容的具体编排来看, 学生根本就没有接触过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对20以内诸如“14-3”之类的不退位减法进行了规避。同样, 对20以内诸如“11+3”之类的不进位加法苏教版教材也同样进行了规避。
正是基于此, 在计算14-3时, 无怪乎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像算20以内退位减法那样算了!“想加算减”显然不行, 学生没有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平十法”也同样行不通——平不了十。唯有“破十法”可以迁移类推!
按照苏教版教材的编排, 要到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学生才有机会接触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虽说是“100以内”, 但从例题和练习的安排来看, 学生接触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同样规避了20以内的计算。
诚然, 学生在学习了第四单元的内容后, 可以运用在此单元中获得的知识经验:“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去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但显然此时的“迁移类推”已经滞后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了。
三、教材编排的建议
课堂上算14-3时, 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用“远水解近渴”的怪事, 是教材规避20以内不退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直接后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都不能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苏教版教材需要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之前安排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内容,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补足这一环。
1.从题目的数量看, 不能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不管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是不进位加法, 不管是退位减法还是不退位减法, 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常见的计算。以20以内的减法 (减数是一位数) 为例 (图1) ,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36道试题 (图1右上角部分) , 教材中未出现的不退位减法试题也有36道 (图1左下角部分) 。至于教材中出现的9道“十几减几”的口算 (图1中间灰色部分) , 也只是不退位减法中的特殊形式罢了。因此, 仅从题目的数量上, 我们就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 对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不闻不问、一避了之。
2.从计算的难易程度看, 没必要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我们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历来是口算的难点, 与其相比较,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学生容易理解, 算法也较容易掌握, 在教材中增设这一内容并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因而没必要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在学生认识了20以内数的组成之后, 安排了“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学习。在此基础上, 若能再考虑到学生有这样的生活、学习经验:“15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16根, 去掉1根是14根……”此时安排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学习完全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因为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就是依据20以内数的组成。另外,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题量虽大, 可其算理一致, 计算难易程度相当, 学生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掌握。
其实, 其他版本数学教材在一年级上册大多有此内容的安排。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为例, 它们均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学习, 并均是将这部分内容安排在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之后。所不同的在于, 有的教材将这部分内容与“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合并为1课时 (如人教版教材) , 而有的则独立为1课时 (如北师大版教材) 。
3.从学习的后续发展看, 不能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常常是环环相扣的, 数学学习也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从学习发展角度看,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学习能促进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10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的儿童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他们的运算思维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表象, 需要以具体表象为支撑, 因此他们对算理的理解以及算法的掌握常需要借助于摆小棒、搭积木等方式来实现。如14-3的算理是:14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去掉了3个一, 还剩1个一,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借助小棒操作的思考过程如下 (图2) :
而这样用小棒帮助计算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如算14-7时:有的学生像上面那样是先去掉右边的4根, 发现还不够, 就再从10根中去掉3根, 剩下7根 (图31) ;而有的学生则敏锐地发现右边不足7根, 所以就直接从10根中去掉7根, 剩下3根再跟右边4根合起来 (图32) 。
“如何从14根小棒中去掉3根小棒”与“如何从14根小棒中去掉7根小棒”是一脉相承的, 后者是前者的继承与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后面的问题并不比前面的问题难多少。从操作过程,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第一种操作所指向的算法是“平十法”, 第二种操作所指向的算法是“破十法”。小棒操作经验的积累, 使得“平十法”和“破十法”这两种算法不再是“空中楼阁”, 而是有迹可循了。
另外, 在刚开始学习口算14-3时, 学生是像上面那样依据数的组成来计算的, 用算式表达是:4-3=1, 10+1=11。而当学生熟练之后, 则会缩减中间的思考过程, 他们往往会这样去算:4-3=1, 14-3=11。这与后面学习“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算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是相通的。
4.从主体作用的发挥来看, 不应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学习, 也替代不了。学习永远是学生自己的事, 我们在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在可能的条件下各种情况都应让学生试一试。虽然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比较简单, 学生一学就会, 但我们绝不能因为它简单, 就“替学生做主”加以回避。因为有些事情必须亲身去实践, 该让学生经历的不让学生经历, 会造成“一叶障目”。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 我们不应该回避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8.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八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力”字,看看它的每个笔画是如何写的,又都写在了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生1:我知道“力”的笔顺,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生2:我还看到横折钩里的“折”还要写得有些倾斜。
生3:我看到横折钩的起笔要写在横中线的上边。
生4:我看到撇要在竖中线上起笔。
师:同学们观察得都很认真,那就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师生共同书空。)
师:好,请同学们拿出本,自己认真写一遍“力”,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看一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学生写字。)
师:(找出优秀字例)同学们看一下,这个字哪个笔画写得好,哪个笔画需要改进?
生1:这个“力”的横折钩写得很好,和书上的一样,有一点倾斜。
生2:我认为这个字的撇应该写得再长一些。
师:同学们的评价很中肯,那就请你再认真把自己写的字和例字对比一下,再写两遍。
师:请同学们观察“林”字,如何才能把它写端正呢?
生1:我发现“林”是由两个“木”组成的,是左右结构的字。
生2:我还发现“林”左边的“木”的捺变成了点。
生3:“林”字右边的“木”的撇正好写在左边“”第四笔点的下面。
师:你们都有一双慧眼,观察很细致,看到了“林”字中两个“木”字笔画的变化。那请你们再认真看一看,“林”是如何写在田字格中的。
生1:我看到了,“林”字中的两个“木”正好写在了田字格竖中线的两边。
生2:我发现左边的“”写小一点,右边的“木”写得大一些。
生3:我补充:左边的“”写得要窄一些,右边的“木”写得要宽一些。
师:你们说得真好!这就是汉字的书写规则之一“左窄右宽”。那就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按照你们观察到的特点书空“林”。日月明名师课堂教学实录
师:(展示字例)谁愿意来评价一个这个字?
生1:我认为他写得很认真,把左边“木”的捺变成了点,而且右边“木”的撇正好写在了点的下面。
生2:我发现他写得左窄右宽,很漂亮。
生3:他写得很端正,我要向他学习。
师:同学们很优秀,能从别人的身上看到优点并学习,那就请你们再认真地写两个“林”字,并记在你们的小脑袋里吧!
赏析:一年级是写字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字的基本笔画和写字的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符合要求。本环节在指导学生写字上,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做到收放有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另一方面,教师充分利用评价机制,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成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两方面都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培养。
9.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九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一课, 通过其重点难点的分析, 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 多少首先是建立在学生会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这些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 因此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和现场辩论, 解决实际问题等环节, 让学生真正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 (或少多少) 其实就是求两个数的相差数, 运用减法将大数减去小数的进行计算。
一、预设生长, 开放学习环境
在课堂上, 我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和谐师生关系, 通过手势、眼神、语言不断地鼓励孩子敢于交流, 敢于创新, 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课堂的一开始, 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地时候, 这是一定要抓住时机进行热身训练, 一系列的口算过后, 迅速出示两条彩纸, 彩纸颜色艳丽, 很能吸引学生, 但从肉眼上不能直接看出长短, 提问让学生怎么比较长短的时候, 很多同学都想到了要将一端对齐后看, 并让学生根据两张纸的长短用我们以前学过数学的知识说一句话, 学生很自然想到了红纸条比黄纸条长一些, 黄纸条比红纸条短一些。当追问到:你是怎么知道的?红纸条比黄纸条具体长多少呢?你能来示范一下吗?学生非常自然地想到将一端对齐后将一根长地彩带折过来后, 多出来的那段就是比另外一种颜色多的长度。随手而来的彩纸, 形象的实物操作, 让学生将复杂的知识生动演示出来, 让知识构建成为可能。
二、预设生成, 开放学习内容
1. 提问。
课堂中例题出示, 展示情境图, (红花片13个, 蓝花片8个) , 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问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 似乎有点难, 如果实在不会, 我们也可以先提问让学生仿照着提, 事实证明千万不要小看他们, 有时候他们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学生能根据条件提出譬如以下的问题来:
(1) 两种花片一共有多少个?
(2) 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多少个?
(3) 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
问题提得很好, 老师就要适时表扬, 谁都喜欢表扬, 只管说好话, 能表扬到浑身起鸡皮疙瘩最好, 我就是这么做的, 学生们上课听到开心的很, 情绪会传染, 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让他们愉快地成长, 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 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 我的学生很愿意主动地去尝试解决问题。
2. 摆演。
当学生借助小花片一一摆放的时候, 他们其实无意中已经在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了, 如果没有做到这样, 也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将对应好的和没有对应好的拿出来比较, 看上去很明显, 如果对应的话, 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多了多少, 反之, 就不清楚。
理解数量关系后, 我们需要尝试着将这样的句子连贯的说, 反复说才能让自己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时候一边提醒学生反思:红花片比蓝花片多了5个, 那么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呢?逆向思考能够让学生思维更加严谨。学生会思考到其实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就是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几个, 实际就是两种花片相差5个, 直接点题, 学习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3. 抓摆。
展开开放式学习, 学生同桌合作, 两个同学抓一把花片, 数数有几个, 并比一比多少。学生合作时观察到有些同学是用一一对应比较后得出结果, 有的直接就能说出谁比谁多了几个?这时及时抓住学生中的学习资源, 让这些没有排就算出结果来的同学交流得出:实际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只要将大数减小数就可以得到相差数了, 算理算法自然水到渠成。
开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思考, 发散思维, 开放的学习内容重点体现在课堂实践和习题的设计上, 教会学生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题目看似简单, 但每次都贴近生活实际, 恰好在他们够得到的高度,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
三、预设理念, 开放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观察事物、理解事物和对事物作出反映所具有的独特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以及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感情上和生理上所产生的种种反映总和。学习方式没有好坏之分, 只有不同之分。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学习风格, 或喜沉思、或喜交流、或爱自学、或需指引……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展示自己个性的过程。我允许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客观条件灵活地动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学习。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殊对象的共性,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 从而取长补短, 灵活运用各种各式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在课堂中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联想、发现;自主尝试、探究;自主讨论、交流;自主归纳、总结;自主练习、提高, 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我听见就忘记了, 我看见就记住了, 我做了就理解了。”我们在学习情境中就应该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与交流, 这样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在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10.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一、单元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4-38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这部分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和立体图形的拼组。
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其认识水平基本上还处于第四阶段,所以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并通过对立体图形的拼搭活动,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单元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摆、拼、搭各种立体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4-35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会识别。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立体图形。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积木。
五、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1、说一说。
教师:仔细观察你带来的物品,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互相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是怎样的。
学生小组活动。
2、分一分。
教师:小组内把所有组员带来的东西合起来,大家再找一找,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请你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3、思考:你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
4、引出新课,教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板书课题)
(二)了解物体的特征:
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动手操作:
1、完成课本第37页练习八的第5题。
教师:说说看这两位小朋友用积木搭出像什么?
学生个别汇报。
2、自己动手搭一搭。
教师:你也能像他们那样搭出不同的东西吗?请各组任意选桌上带来的积木搭一种造型。
学生小组内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按小组展示各组搭建的造型。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7页练习八的第1、2题。
2、课本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蒙住一个同学的眼睛,让他摸各种形状的物体,并说出摸到的物体的名称。
3、课本第37页练习八的第3题。同桌之间玩“你说我猜”的游戏。
4、教师:说说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几种形状的?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6-38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拼、搭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并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探索交流的能力。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在拼搭过程中,理解和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三、教学难点: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提问:昨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形状的物体?学生个别汇报。
2、请你任意选择一个形状的物体,说说它的样子。
分别描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拼一拼:
1、出示课本第35页“做一做”第2题下面的图。
教师:瞧,小朋友们用相同形状且大小一样的积木正进行拼一拼的活动呢,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并说一说:几个什么图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完成课本第35页的第二个“做一做”。
教师:下面的这些形状哪些是用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呢,请打√。
3、完成课本第37页练习八的第4题。
教师:你能用4个同样的长方体拼出几种不同的长方体?动手试一试。
(三)看谁搭得又高又稳。
教师出示课本第36页的学具:你能用所有的积木搭得又高又稳吗?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说说你是怎样搭得又高又稳的。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38页练习八的第7、8题。
11.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一
年级:一
教学设计:
审核:
日期:
编号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9个生字;会写生字“思、床、前、光、低、故、乡”7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诗的教学,对于古诗学生非常喜欢诵读,很多孩子在两三岁就开始背诵古诗,根据课前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本课这首《静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背诵。所以我把本课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认读古诗中的生字和对古诗的感受上,并且举例子让学生切身感受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循序渐进的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对古诗由小时候的简单的韵文背诵,升华到有意识的对古诗的喜爱。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收集并了解有关李白的诗作。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谈话:同学们喜欢背古诗吗?谁想背一下已学过李白的诗《古朗月行》《赠汪伦》?
2.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3.今天,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夜空,一起学习一首关于月亮的,李白的诗《静夜思》,好吗? 4.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5.生齐读课题两遍。
6.仔细观察课件图片以及教材图片,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并谈谈在这样的夜晚自己最想干什么。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1)课题里的哪个字交代了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夜)(师手指课题)哪个字交代了李白当时的心情?(思)
(2)课件出示古诗,播放古诗音频,学生认真倾听。(3)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用铅笔在文中标出生字词,初步读出古诗的节奏。(3)同桌互相学习生字:圈出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科目:语文
年级:一
教学设计:
审核:
日期:
编号
(3)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
3.交流、检查识字情况:
(1)出示带拼音生字,学生读。
(2)去掉拼音读生字;认识“心”字底,红色标出。(3)交流识字方法,熟字加、减偏旁或换偏旁。(4)口头生字组词,小组读,接龙读。
4.与伙伴开展竞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自己找伙伴赛读。5.检查学生自读古诗情况:小组读、指名读。6.教师指导学生有节奏地读古诗。
三、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节课会写的生字:思、床、前,光。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2.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书写要领和笔顺规则。
3.教师范写:教师指导生字“思”的书写:上收下放,书写时注意“田”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
写“床”字:广的点和木的竖都在竖中线上,光字头的横不宜过长。写“前”字:要写得上紧下松,下面部分的“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写“低”字:注意左窄右宽,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4.学生自主描红、仿写、临写、提醒学生正确的坐姿与执笔姿势,教师巡视指导。5.展示、评议学生的书写。
6.欣赏同学写得好的字,并说说好在哪里。
课堂检测: 1.我会读。
夜 思 低 床 光 疑 举 望 故 2.我会填。
静夜()[唐] 李白
()()明月(),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作业设计
把古诗读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科目:语文
年级:一
教学设计:
审核:
日期:
编号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检查复习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同学们,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妹妹后面藏着一个字,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的时候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课件出示:“床、光、望”,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读正确后互相说:“合作愉快!”
4.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流利地、有节奏地读呢?(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2)读后正音。5.师生评价。
二、理解诗意,背诵古诗。(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1.想象画面,说说意思。
让学生先想象画面,自由说说诗的意思,(霜指的是什么?)教师相机指导。2.交流反馈。
教师及时出示学生难懂的几个字的注释。如,疑:好像。举:抬。思:思念。霜:霜是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3.教师小结:同学们,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就写下了诗篇《静夜思》。4.有节奏地,形式多样化地读古诗。
5.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试着背诵古诗。
6.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角色表演: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8.鼓励学生尝试背诵古诗。科目:语文
年级:一
教学设计:
审核:
日期:
编号
三、学习生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低、故、乡。2.指名学生交流,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小结。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5.展示、评议学生的书写。
6.欣赏同学写得好的字,并说说好在哪里。
课堂检测:
1.我会填。静夜()[唐] 李白
()()明月(),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头思()()。2.我会组。
床()
光()乡()前()
明()
思()
作业设计: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发现说给同学听。
2.课外继续收集和阅读:有关李白及他写的其他诗,还有描写夜空或介绍有关星体的科学知识的一些课外读物。把收集到的和读过的带到班里,向同学介绍或互相借阅。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12.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篇十二
具体题型
课时安排
汉语拼音
1.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4课时
2.音节的分类;标调规则
3、音节的分与合;拼写规则
4、看图写音节;补充音节
字词
1、看拼音写词语
8课时
2、生字扩词
3、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同音字
4、多音字组词
句子
1、乱词成句
3课时
2、把句子补充完整;仿写句子
3、简单的写话练习
阅读
1、按课文内容填空
4课时
2、课外短文阅读训练
单元练习
结合单元练习中的有关题型进行复习
3课时
综合综合测试、总结、反思、补漏、强化
13.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篇十三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个部首“竖弯勾”、“横折弯勾”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1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2.难点:了解诗意。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
同学们,老师带来一幅挂图(出示挂图),看看这幅画上画了些什么?(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看出是春天?
1、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看见过“山、水、花、鸟的情景吗?那老师问你几个问题,请想好后回答
(1)如果从从远处看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季节就会怎样?(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学习课文
板书:1画
二、分散识字
1、试读课文
A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B找出生字并圈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C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D愿意读的站起来一起读。
2.问题引路,学文识字
A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B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C请一名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什么时候开的?(春天)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花还没谢?(板书:春去还在)
D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E把课文再读一遍,圈出的生字同桌读一读,互相当小老师。
3.巩固练习
A试读全文,小组检查朗读,班上朗读比赛。
B检查生字(卡片,指名读)
C生口头组词语
D认识两种笔画“竖弯勾”、“横折弯勾”和偏旁“走之”
三、集中识字
1自学课文
A自读课文B小组读课文
2学习字词,读音说义
A指名读课文
B师配音读课文,生表演,加深记忆
C开火车、指名、做游戏读生字(卡片)
D说说不懂的问题,集中讨论解决。(小组)
E齐读课文,试着背诵(以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四、课堂练习:开火车每人一句背诵课文。
五、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能说一说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档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学习生字
1、学习“竖弯勾”、“横折弯勾”。
2、分析字形。(说说是怎么记的)
3、师范写,出示带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师边说边写,重点指导“竖弯勾”、“横折弯勾”。“二”、“七”、“无”竖弯钩中的“竖”都在竖中线起笔。同学们在课本剩余格中写。师巡视指导。
三、认识反义词
1、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同桌交流。(师板书:远---近、去——来)
2、你还知道那些意思相反的词?谁来说一说。自由发言,师订正。
四、课堂练习:
在田字格本上写本课的生字,每个字写4遍。
五、拓展延伸:
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谜语古诗和很多意思相反的词你们都能背上来。真聪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也有很多意思相反的词和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留心学习,多多识记,语文水平会大大提高。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反义词:远——近
有——无
去——来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2教学目标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篇3【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图卡、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三、看图猜字练习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观察图画,启发学生猜字。
2.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四、学习“日”和“土”
1.观察图画,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2.读字。
3.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五、课中休息——找朋友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学认图标,口头组词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小话筒,嘴边放,比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2.练习口头组词。
发“一字开花”卡,学生练习组词。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哪些词语中有这些字,发现一个记住一个,增加一个花瓣,比比谁的花瓣多。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3篇】相关文章:
1.新人教版《画杨桃》教学反思
2.植树问题(新人教版)教案
3.新人教版《千米的认识》教案
4.新人教版小青蛙教案
5.人教版美术课件篇: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6.一年级上册画课文教学教案
7.《画》的教案
8.《画》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2023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09-06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水火》教学反思09-11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表10-19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操场上教学设计09-21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风娃娃》教学设计07-25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09-06
部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10-17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07-18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