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鲁滨逊飘流记》读后感

2024-08-22

小学生《鲁滨逊飘流记》读后感(通用10篇)

1.小学生《鲁滨逊飘流记》读后感 篇一

17世纪中叶,1632年,鲁滨逊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家产过一种平静而优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闯荡的鲁滨逊却想当一名刺激的水手,航行于波涛汹涌,危机四伏的大海上。

由于货船失事,鲁滨逊孤身一人流到一个荒岛上。他并没有死而是向各种困难挑战,他以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依自己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圈养山头,修造船只。最后终天在这个小岛上生活了下来了。这种精神,意志值得我们学习。

正当鲁滨逊积极准备救出一批沦落为土著人的西班牙船员时,他的命运突然逆转,一艘货船被劫持,船长和大副被送到了荒岛上。这时机智勇敢的鲁滨逊不仅救出了船长,大副,而且挽救了船只,保住了船上那善良人的性命。鲁滨逊也从此结束了自己二十多年的荒岛生活。回到了英国。

鲁滨逊离奇的遭遇告诉了我们:当遇到了困难、挫折等不幸时,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并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就可以做出超出自己的想像的奇迹来。

我赞叹鲁滨逊的毅力,更赞叹人类那无穷无尽的智慧。

2.笛福和《鲁滨孙飘流记》之解读 篇二

关键词:丹尼尔·笛福;《鲁滨孙飘流记》;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7-0200-02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和历史主义双重含义,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笛福也被称为当时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1]。《鲁滨孙飘流记》是作家主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笛福完美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鲁滨孙。鲁滨孙在几次出海中不断受到迫害,最终漂流到一个无人的岛屿。在小岛中鲁滨孙运用智慧和才能度过了28年的生活,收获了“星期五”这个朋友及仆人,最终回到了现实家庭。《鲁滨孙飘流记》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为当时资产阶级的殖民与侵略奠定了文学基础。

一、笛福的生平概述

丹尼尔·笛福出生于1660年的英国伦敦,他的父亲是油烛商人,因此笛福也选择了从事商贸。笛福早年经常四处游历,在欧洲各国经营商务贸易,具有丰富的阅历。25岁的时候笛福选择去参军,在经商破产之后又继续为政府办事,开始走上写作之路[2]。从1698年开始,丹尼尔·笛福开始发表各种文章,包括有《论开发》《真正英国人》《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等。在这些文章中,笛福提倡反对天主教、争取民权,也因此受到罚款、入狱、枷示等惩罚。1704年,丹尼尔·笛福为辉格党魁哈利办《评论》杂志,一直为辉格党办事[3]。虽然这些年中丹尼尔·笛福受到了当时政府的众多压迫,但是也为他赢得了伦敦市民的欢迎。

1719年,当丹尼尔·笛福将近60高龄时,开启了他的小说写作之路。丹尼尔·笛福的第一篇小说即为《鲁滨孙漂流记》(Robinson Crusoe)。此后,丹尼尔·笛福还相继创作了小说《摩尔·弗兰德斯》(The Fortunes And Misfortunes Of Moll Flanders[4])、《杰克上校》《辛格尔顿船长》等,也编写了一些个人传记如《彼得大帝纪》等。丹尼尔·笛福的晚年生活较为舒适,因此也给他提供了较多的写作时间。据统计,丹尼尔·笛福的一生之中共有作品50多篇,包括传记、政治论著等。

丹尼尔·笛福出生时正是资产阶级迅速发展时期,他作为一名商人实际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丹尼尔·笛福一生之中关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发展,反对贵族的压迫和专制,主张民权。因此,当光荣革命(1688年)爆发之后,丹尼尔·笛福开始长期为辉格党发送情报,希望新的政权能够取代旧的统治,发展英国的资产阶级[5]。丹尼尔·笛福作品中的主人公通常皆为资产阶级者或者通过努力成为资产阶级者,人物和情节构造细腻、真实,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受,为当时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保障。总体来说,丹尼尔·笛福的作品在18、19世纪的英国及欧洲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进步意义,它主张反对封建主义,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丹尼尔·笛福作品中也含有一定的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这是其创作的局限性。

二、《鲁滨孙漂流记》故事概况

《鲁滨孙飘流记》全书主要分为3卷,第一卷中小说主要介绍了鲁滨孙为实现航海心愿而私自离家出走,途中3次出海的情况;第二卷为鲁滨孙在无人岛屿生活了28年的故事,包括他在孤岛中自己学会农业生产、在困境中求生的故事;第三卷为鲁滨孙在28年后重新回到现实家庭中的故事[6]。在这3卷内容中,第二卷为整个小说的中心和精华。

《鲁滨孙飘流记》这部作品中,主人公鲁滨孙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其为了实现航海的心愿而离家出走,在航海过程中遭遇多次迫害,甚至被俘虏为奴隶,但是鲁滨孙依然没有放弃。最终鲁滨孙漂流至无人的小岛之中。小岛内不仅没有鲁滨孙生活的必需品、没有食物、没有房屋,还隐藏着“食人肉”的野人种族,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是鲁滨孙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强的毅力,一步一步的解决了日常生活中吃、住等问题还结交到“星期五”这个仆人和朋友[7]。鲁滨孙通过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在无人小岛中生活了28年,28年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到了现实世界。在小说中,丹尼尔·笛福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勇敢、充满智慧、乐观向上的人物形象,在主人公的身上读者看到了人类的潜力和资产阶级的优良品质。此外,鲁滨孙将“星期五”收为仆人和朋友也能够看出作者是将殖民主义带进了无人岛,并赞扬了这种殖民主义行为。

丹尼尔·笛福善于用细腻的文笔进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描述,给观众带来了浓厚的真实感。在《鲁滨孙飘流记》中,作者通过对鲁滨孙小岛生活的详细描述体现了自己的资产主义观,也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鲁滨孙的大半人生都处于不断的危险之中:3次航海中一次被摩尔人抓获充当俘虏,一次船触礁,九死一生。这一时期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商人们为了经商而不畏险阻的过程。丹尼尔·笛福之所以能够写出那么多的经商历险事件与其本身丰富的游历经商经历有关,这是对资产阶级商人冒险精神的赞扬;荒岛之中什么都没有,鲁滨孙却既能像农民一样从事农业生产,也能像士兵一样不断在岛上向外眺望,同时也能够从事畜牧业工作进行捕鱼。从鲁滨孙的思想变化来看,这一切能力都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自觉获取的,当人想要获取食物时他要动脑子进行农业生产,当人需要居住安睡时,他可以自己搭建房屋。甚至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人还能够发展畜牧业。在小说中,鲁滨孙基本无所不能,且还将有无限的潜能。

三、《鲁滨孙漂流记》的现实主义和殖民主义

要充分了解笛福在小说中表现的世界观,就必须加强对《鲁滨孙飘流记》作品的了解。《鲁滨孙飘流记》全本小说皆是以主人公鲁滨孙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展开写作。鲁滨孙生活在一个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家庭,家境一般,但他从小有着出海的心愿。为了完成这一愿望,鲁滨孙离家出走进行航海。航海过程中鲁滨孙购买了低价的劣质商品并以高价售出,获取了高额的利润,开始发家致富。二次出海鲁滨孙成为俘虏,形势所迫鲁滨孙来到了种植园,开始从事种植园事业[8]。种植园事业的成功依然不能够满足鲁滨孙的商业欲望,他开始捕捉黑人充当奴隶。第三次出海鲁滨孙航行的船发生意外,独留他一人存活。漂流到荒岛之后,鲁滨孙又开始从事畜牧业等工作。第三卷中鲁滨孙回到本来的家庭并继续从事商务贸易。可以说鲁滨孙的一生中从事了多种事业,经商、种植园、殖民。他从经商开始,又由经商结束,实际上这就是资产阶级的发展历程。

丹尼尔·笛福的一生与鲁滨孙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同样是以经商开始,并以经商结束;他早期经商游历过欧洲各国,后来参军、从事政治工作,但最终他的理想事业仍然是经商。笛福出生在17世纪,当时的英国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国家重视的是本地的资本,对于商务贸易较为轻视。而笛福则恰好相反,他反复多次的从事商业活动,即使亏损和破产之后也依然不断寻求机会从商。为了更好的进行商业活动,他参加光荣革命的斗争,发表论文提倡开展商务贸易,包括对外贸易和殖民贸易[9]。《鲁滨孙飘流记》中在这方面反应的十分具体。鲁滨孙为了经商到达过许多的地方,已经完全覆盖欧洲、亚洲、美洲及非洲。在这些地区,鲁滨孙通过殖民贸易而获取巨额的商业利润,加上小说最后鲁滨孙对小岛的开发也同样反映了这些主人公对于经商的热忱和对殖民贸易的执着。小说中的荒岛象征的就是殖民地,在这片殖民地中,鲁滨孙不断开垦,并将荒岛原来的居民-“星期五”变为自己的仆从,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殖民主义思想。这是丹尼尔·笛福在殖民主义方面的世界观,但实际上,《鲁滨孙漂流记》中讲诉了西班牙殖民者在南美洲大量屠杀当地居民,而这些居民都是无辜的百姓。可以看出作者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批判,但与此同时作者又通过鲁滨孙的行为表示殖民主义的优越性和合法性。二者存在一定的矛盾之处,可见丹尼尔·笛福在殖民主义思想上也具有双面性。

光荣革命爆发后,英国逐渐迈向资产主义社会,并开始大量对外展开侵略。当时英国的殖民地数量和范围还较为有限,只在北美洲和东印度有少量的殖民地。但是此后的英国不断向外扩张,收获大量的殖民地,在殖民地进行贸易垄断,实现了高额利润,英国自此发展为“日不落帝国”[10]。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使英国逐渐摆脱了传统封建贵族对资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鲁滨孙飘流记》所塑造的环境中不存在封建贵族、骑士等,只有代表着资产阶级的鲁滨孙一人。这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的反应,体现了作者对资产阶级掌握英国政权、摆脱封建贵族的美好期待,在当时的社会来看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现实意义。

丹尼尔·笛福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其小说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也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鲁滨孙飘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实际上就是笛福本人的缩影,丹尼尔·笛福通过对主人公一生遭遇的描述塑造了一个智慧、勇敢的资产阶级英雄形象。这部小说反应了资产阶级的发展,揭示了资产阶级时代的到来,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

参考文献:

〔1〕李艳丽.东西交汇下的晚清冒险小说与世界秩序[J].社会科学,2013,(03):183-192.

〔2〕邹秀荣.荒岛小说中海岛生态悲剧的警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3,(03):109-112.

〔3〕惠海峰.社会、小说与封面——《鲁滨孙飘流记》儿童版的封面变迁[J].外国文学,2013,(05):58-67+158.

〔4〕李今.从“冒险”鲁滨孙到“中庸”鲁滨孙——林纾译介《鲁滨孙飘流记》的文化改写与融通[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01):119-137.

〔5〕赵丽莉.人的提升:从超人到自然人——《贝奥武甫》和《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的对比分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01):52-54.

〔6〕曹原.笛福文学作品中的殖民主义烙印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1050-1053.

〔7〕解毅.国内近二十年笛福和《鲁滨逊漂流记》研究述评[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4,(04):40-42.

〔8〕马慧,朱媛媛.《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他者建构传统[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1):53-55.

〔9〕Song Lihua. "Gu Su course": "Robinson Crusoe" early Cantonese version research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J]. 2012,04:64-72.

〔10〕Fang Jie, Jin retained. Desert island on the "colonial empire" - "Robinson drifting in mind," the ec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st-colonial [J].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13, 04:43-46.

3.《鲁滨逊飘流记》读后感450字 篇三

一个冒险者他是一个英国人,他在前往南美州的船翻了,他不幸得落到了一个孤岛上去了,可是他却从没想着放弃,而是看着自己的努力在孤岛上孤独的生活了十八年,他还收了一个叫“星期五”的野人的徒弟,终于凭着自己的实力,又回到了英国。

读到这我会想到,鲁滨逊是多么的勇敢啊!被困到了小岛上可从来没有放弃,十八年每天都以乐观的面对生活,紧持不懈的寻找回去的道路。但是如果是我们,我们肯定会哭,肯定会不知所措,然后悲观的慢慢面对生活。更惊讶的是他居然还养起了动物。

4.《鲁滨孙飘流记》读后感 篇四

如果我是他,当船在暴风雨中失事的时候,我会像他那样不向命运低头,继续扬帆远航吗?不,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会接受那充满困难和波折的生活,不会的,因为我没有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他,当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类看宴会时,我会向他那样勇敢地站出来,在仅有一个助手的情况下,同它们搏斗吗?不,我宁可躲的远远的,祈祷它们永远不要发现我,因为我没有他那种胆量。

如果我是他,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时,我会向他那样不自暴自弃,重燃生活的希望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因时而变,积极自救吗?不会的,因为我没有那个能力。

5.《鲁滨孙飘流记》读后感 篇五

“看完了”我响亮的回答。

“你最喜欢谁?”爸爸还在问,

“礼拜五!”我毫不犹豫。

……

《鲁滨孙漂流记》真是很棒的一本书,是英国作家笛福的大作,爸爸帮我选的时候就告诉我说,这本书很好看,爸爸小时候就非常爱看。那时我还有些不敢相信呢!在现在看完全书的时候,真觉得这本书太棒了!

鲁滨孙喜欢冒险,他可真是一个伟大的冒险家,一个人,几支枪,甚至连鞋都没有,竟然在一个荒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还逃了出来。真是奇迹啊!当然还有那个忠心耿耿的仆人“礼拜五”,我最喜欢了!看完书后,我总是胡乱想着要是我像鲁滨孙一样一个人漂流到一个孤岛上,会怎么样呢?会不会被野兽吃了?还是被“野人”吃了,也许会被“礼拜五”吃了?……哈哈!真的很好玩的啊!

“你觉得为什么鲁滨逊一个人可以在荒岛上生活28年,最后还能回到巴西呢?”爸爸还在问我。

“这个……”我有点不知所措,还真没思考过这个问题呢!是因为有枪?有船上留下的那点东西?还是因为有“礼拜五”的帮助?……我沉默许久,望着爸爸坚定说:“我想是因为鲁滨孙不想死,他有坚强的毅力,永不放弃,能够动脑筋想办法,才能活下来的!”

6.鲁滨孙飘流记读后感300字 篇六

书中描述了鲁滨逊・克罗伊茨内在1651年9月1日首次航海冒险中遭遇海盗从而过上奴隶的生活。最后是怎样逃走、亡命天涯,而定居在巴西的事。在鲁滨逊第2次航海冒险中遭遇上大风浪而漂流在荒岛过着落难的生活。在

荒岛漂流的生活中鲁滨逊・克罗伊茨内是怎样靠自己的双手在荒无人烟的荒岛上创造食物带给自己的丰衣足食的过程。书上又叙述了鲁滨逊・克罗伊茨内在1686年12月19日是怎样离开“绝望岛”而后来又是怎样重返“绝望岛”给荒岛带来富裕的历险故事。

7.鲁滨孙飘流记的读后感 篇七

一个名叫鲁宾逊的小伙子,从小就非常喜欢航海。十八岁的一天,他偶然遇到一位老船长,便开始了他的航海生活。在海上他曾多次遇上大风浪,但最后一次,却是致命的。船上所有的人都死了,而鲁宾逊活了下来,他漂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开始了长达二十八年的历险生活。二十八年里,他用自己的双手制造了家具,种植了麦子,获得了食物。终于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活了下来,并站稳脚跟。后来,他救下了一个野人俘虏,起名为“星期五”与他作伴。直到二十八年后,才终于回到英格兰。

读了这本书,我感触很大。觉得鲁宾逊这个人拥有顽强的毅力,他为了生存,想尽了各种办法,而且他没有因为漂到无人小岛上而感到绝望,而是想:我要活下去!正是这个信念使他在小岛上顽强地生活了二十八年,这一点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不要应为一点点危险而绝望要想着如何活下去。作者笛福有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其实比危险本身要可怕一万倍。事实正是如此,困难还未来临,自己就先惧怕了,你说能成功吗?我就是如此,老是怕黑,怕鬼,但世界上哪有鬼,都是自己吓自己但我读完之后,勇气倍增,不要惧怕它,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强,我以后再也不会害怕了!!

8.读《鲁滨孙飘流记》有感 篇八

长丰县实验高中七(1)班朱逸飞

指导老师:陶艳荣《鲁滨孙飘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描写了商人鲁滨孙不幸遭遇海难,流落荒岛,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改善生存环境。最终,经自己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回到了英国。

鲁滨孙是倒霉的人,一个人流落荒岛,没吃、没穿、没住,更没朋友与工具,鲁滨孙是紧毅的人,他没有工具、助手,缺乏经验,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长的时间,费很大的劳力。鲁滨孙是乐观的人。他对任何事情都不灰心。同时,鲁滨孙还是疯狂的人,他为了能找个人作伴,竟收养了一个野人。鲁滨孙感动全世界人的,归根到底,就是好好活着。

如果我是他,当船遇到大风暴失事时,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去接受那重重困难,我会与他的同伴一样——去世,我没有自信。

如果我是他,让我一个人独自在荒岛上生存,我不会像他那样积极乐观,努力自救,反而可能想着要自杀——因为我没有那个能力。

如果我是他,当没有食物时,我不会像他那样,勇敢地拾起火枪,出门寻找食物——我没有那个勇气。

生活就像一幅画,有的人画出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绿阴,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希望。而有的人却画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燥,秋天的姜凉,冬天的悲哀。画的色彩全取决于人对生活的态度,与自己的能力。如果让我们这些家务不会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第 1页

小事就求助于他人的孩子来画生活这幅画,以后也只能画出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燥,秋天的凄凉,冬天的非哀。

曾经有个人说过“作为一个人,首先要学会生存。”鲁滨孙其实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他其实就是在好好地活着,在寂寞、饥饿、无助、恐惧、黑暗中好好地活着,这谁没有经历过?

面对生活,有的人坦然相对,有的人却迟迟不敢向前。我们面对如此美好的生活,为何不肯前进?想想鲁滨孙,他为了活下来,回到文明社会去,一直不懈努力着。生活中存在千千万万个困难,但是生活还给你准备了千千万万个精喜,我们应当去体会,去理解,那才会明白更多。

我爱生活,我要用自己的笔,去给我自己的生活上色。

9.鲁滨逊记读后感500字 篇九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雅俗共赏的佳作,也是一部把人生梦想诠释得完美无缺的上品。在遨游四海的过程中,可以置身于一片无忧世界,自由而快乐,可以无须顾及他人的眼色,可以自己“占岛为王”,可以拥有财富及仆人,可以惩恶扬善以示侠情,可以顺利回乡,并娶妻生子……鲁滨逊实现了人们可以想象到的所有梦想,也享受了人们万分期待的自由。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发现了鲁滨逊他不满足于现状,不甘平庸,有冒险和实干精神,意志坚定。从小就对自己航海的爱好相当执着,不畏艰险,坚持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在航海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总能镇定自若,懂得自我安慰,保持良好心态,并且想方设法的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正是因为这种心态,才使他一次次的获救并生存下去。在困境中,他仍然对生活充满热爱,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和向往。这点使我对鲁滨逊十分敬佩,在经历大风暴时,他对生活充满热爱,在被指责为“灾星”时,他还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世界上如果些许有这样的几个人,那人人就会被带动,人人也都会非常乐观向上,世界也会更美好。

《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给作家笛福赢得了近500个头衔,而且各种译本、仿作出了近700种。卢梭在《爱弥儿》中就将它作为爱弥儿15岁时的必读书。此书也引发了许多伟大的哲人的思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各种着作中数次引用鲁宾逊的故事来说明资产阶级的本性。

10.小学生《鲁滨逊飘流记》读后感 篇十

作者/ 王欣怡

读了《鲁滨逊飘流记》后,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使我懂得了逆境中求生,不能惧怕困难,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挑战困难。

他是这本书中的主人公——鲁宾逊,他是一个坚毅,不畏困难,理智豁达的人。他不屑安逸的生活,倾心出海,三番两次地抛开小康之家,出海闯天下。他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以后,不坐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他在海外冒险多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完成了他那个时代英雄人物的艰辛历程。他在逆境中历练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凡的事业。

当年,毛泽东等人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时,凭着在逆境中顽强不屈的精神,吃草皮,啃树根,再恶劣的生存环境他们都坚持了。徐悲鸿,一个杰出的画家。他最擅长画马,奔马图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这样高超的画技并非几日就能炼成,它凝聚了徐悲鸿的青春、热血和汗水。熬过了那段逆境中的时光,徐悲鸿终于成了一代伟大的画家。海伦·凯勒是一个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的人。在残酷的逆境中,她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在逆境中求生,坚持不懈,他们都取得了成功。

而我,像一枝温室花朵,遇到小小的困难,便会停滞不前。那是在一次暑假,老师布置了每天一页的练字。我想了想:不就只有一页吗?作业不多。可是转眼间,一本暑假作业做完了,可是那本被我搁在一旁的练字本,却是迟迟不见动手。每次我想写时,没耐心,怕麻烦,距离开学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我是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现在,看完了《鲁滨逊飘流记》,我懂得了人要在逆境中求生,坚持不懈,才会走向成功。

《鲁滨逊飘流记》给了我有益的启迪,相信在日后人生的航程中,我会像这本书中的鲁宾逊一样,勇往直前。

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初二(15)班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六单元范文下一篇:药监党员先进性教育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