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情绪的有效处理教育教学论文(通用14篇)
1.浅谈幼儿情绪的有效处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一
反思与正确处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
教师常常被冠以圣洁之名,光环之多,令人羡慕,殊不知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的压力感要高于一般的行业,而且我们承受着来自学生、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另外,每个人性格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对同一事物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反思自己工作的几年来,常常因为一些事情出现过一些不良的情绪——
有时事情太多,没有充分的时间妥善安排,我感到很烦躁;
每次公开课前我都几天睡不好,我感到很焦虑。
和上公开课的时候,我都会很紧张。
每次上完公开课时,我感到很失败
在活动中,孩子的纪律不太好,吵闹的声音很大,经过多次提醒还是有人大声讲话,我感到很生气。
下课后,老师已提出安静游戏的要求,却老有孩子告状或互相追逐,我感到很生气。
有的孩子特别不听话,不听从老师的劝说,经常捣乱,我感到很生气。
班里的小朋友很调皮,我感到很焦虑。
午睡时,有的小朋友陪了很长时间都不能入睡,不陪在旁边呢他要去影响别人,我感到很无奈。
孩子间发生矛盾冲突,家长不问问自己孩子的表现,总责问对方孩子的过错,我感到很懊恼。
家长向我提出不合理的建议,而且对老师的态度极差,我觉得很愤怒。
身体状况很差,还有许多工作必须要做,头很疼,嗓子很痛,可必须对孩子说话、上课,我感到很烦躁。
可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是几十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所以不管如何,要学会控制情绪,所以我试着从几个反面转变自己的不良情绪:
★倾诉
向家人或最信得过的朋友倾诉,一吐为快。把心中的不快、郁闷、愤怒、困惑等消极情绪,一古脑倒出来,会使你感到心理上轻松起来。
★转移
运动,听音乐,看电视,看书,逛街,吃零食等。
★深呼吸
当自己觉得情绪不对的时候,闭上眼睛,深吸气,然后把气慢慢全放出来;再深吸气„„如此持续几个循环,你会发现自己呼吸变得平稳,整个人也平静下来了!
★自我安慰
自己劝慰自己,自己宽慰自己。
“我已经尽力了!”
“这没什么不好的,锻炼自己的承受能力嘛!”
★自我激励,勇敢面对
世事不可能都依照自己的期望实现,忍受工作中不可预测的、不如意的事是必然存在的。我要学着勇敢面对。等事情过去了,就觉得原来不过是件小事罢了。
在网上我看到这样的一段话:
1、当你面对他人的批评时,不要委屈,要提醒自己“闻过则喜”
2、当你做错事时,不要内疚,要记取“人无完人”和“吃一堑,长一智”
3、当你感到失败的时候,不要灰心,要相信“我会越来越好的”
4、当你和同事有矛盾时,不要伤心,要懂得“矛盾无时不有”
5、当有人误解你时,不要难过,要相信“沟通是消除误会的良药’
6、当有人对你不满时,不要生气,要自勉“走自己的路,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7、当你对他人表现不满时,不要愤怒,要选择“得饶人处且饶人”
★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如:真诚、宽容而又有原则,自信而不傲气,虚心而不自卑,尊重他人,理智重于情感等等。这些有助于教师战胜生活、工作中的挫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控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所以,教师要努力发扬自身的良好品质,要开阔胸怀,不要斤斤计较,要乐观向上,精神振奋,要对未来充满希望,保持良好的情绪。自觉克服弱点,弥补不足,要刻苦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踏踏实实地前进。
★大胆尝试,升华层次
在正确分析受挫原因,正确评价自己,把不必要的不良情绪引向正确的方向,向更积极的更高的层次升华,随时都要想到每次的失败都可以看成是对自己的考验和锻炼,把嘲笑当成对自己的鞭策,从而找回人生的自信。
2.浅谈幼儿情绪的有效处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二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最基本的是要求就是幼儿要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日常行为动作, 尽量不要让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左右了孩子的日常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进行培养孩子的幼儿合作精神, 奠定一个良好基础或者说是可能性。这个要求是针对幼儿这个年龄段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心理发展特点来要求的。三岁左右的孩子思维能力已经大大的提高, 独立思考问题已经基本形成了他们个体的能力, 大脑发育的不断成熟, 为他们的思维和行动提供了驱动来源。不仅如此, 幼儿的神经系统也不断得到完善, 抑制力的不断发展是最好的体现。抑制力的不断发展就会更好的控制诸如兴奋、浮躁、好动、伤感等心理活动的协调发展, 也能够更好的综合分析外界的事物方方面面。因为, 这些心理特点的不断发展完善, 为我们的合作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自主合作、兴趣盎然
动机是一个人完成任何事情和目标的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动力, 在学习上也是如此, 作为主观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是否能够很好地完成自主学习计划。所以,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幼儿有求知的欲望, 这是能够让幼儿走向自主学习之路的第一步。我们作为教师, 作为学习的引导者, 要多多鼓励幼儿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 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产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老师再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引导和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这样孩子不仅仅得到了未知的答案, 也得到了获得知识之后的成就感, 可以推动幼儿更加主动的去探索未知的事物和领域, 获得更多的知识。我长期带的是新生小班, 孩子抢玩具是最常见的问题, 我会跟孩子说, “玩具的数量是有限, 既然你的少, 他的多, 为什么大家不能一起玩呢?”孩子都是很听老师话的, 所以这帮小家伙开始商量怎么分配, 去完成一个伟大的杰作, 我会对他们说“你们真棒”。有时候, 幼儿会因为某件事情扭打起来, 我会先把他们分开, 让他们自己说出打架的理由, 要他们认识到打架是不好的行为, 解决矛盾除了打架还有更好的办法, 让他们互相交流沟通, 一会的功夫他们又一起玩耍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发现孩子们的争吵和告状的次数减少了, 更多的是协商解决。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担心幼儿之间的玩耍和沟通很容易产生矛盾, 也可能伤害到孩子, 笔者认为给他们自由, 鼓励他们用自己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和矛盾, 这样就能大大的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三、在交往中合作
平日里, 孩子们喜欢玩“网小鱼”的游戏, 但是大家都比较喜欢扮演小鱼, 而拉圈做网往往没人来演, 笔者认为, 很应该借着这个机会让孩子们明白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要求幼儿们轮流来扮演拉圈做网者, 都体验一下被孤立的感觉, 让孩子们知道游戏是离不开合作的。此外, 我们还应该积极主动的为孩子们创造可以合作的机会, 让合作氛围真实贯穿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仅要实现个体与个体的互动, 还要打破班级与班级的隔阂, 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能有更好的沟通和合作机会。
四、引导幼儿学习一些必要的合作技巧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庭中都比较受宠, 他们的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一般都很差。他们进入幼儿园, 家长和老师们都会担心他们在玩耍的时候发生矛盾或者发生意外事故, 所以就定下了很多条条框框限制了孩子们间自由的交流。但是,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孩子的交际、合作的能力。语言交流的培养是最直接的办法。我们可以在每天的课堂上, 让孩子们轮流为大家讲故事、唱儿歌、小表演等等,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除了表达, 还要让幼儿们养成倾听的习惯, 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说话和集中注意力听别人的陈述, 学会欣赏别人和尊重别人。
五、环境上营造合作氛围
环境能美化、装饰幼儿的生活空间, 更重要的是发挥出教育功能。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开设了音乐区、表演区、小医院、图书区等活动角区, 并及时更换角区材料, 充分为幼儿提供交往合作的机会。比如:在音乐区, 可选择热闹的“音乐伴舞”场面:小动物为小朋友敲鼓, 打锣;小朋友们则在有节奏地音乐声中唱歌跳舞, 合作的非常快活!这样的环境使幼儿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 他们相互协商, 有的当小乐手, 有的当小舞蹈演员, 有的当歌星, 在有伴奏有歌曲有舞蹈的快乐氛围中, 融入了他们相互合作的眼神与行为, 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相互合作的意识。
六、和家长保持沟通, 家长是最好的教师
当孩子走进学校, 突然换了一个崭新的地方, 许多孩子都很不合适, 也就出现了以上说的问题, 如何教孩子与别的小朋友相处, 父母的教育理念和自身修养, 直接的影响孩子的以后。我们可以展开一些比赛等活动, 家长们在有本能的参加组办、指引等过程中, 增加“我也是教育者”的意识, 了解现在教育以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为圆心的全面幼儿教育的要求, 在次认识到合作的重要, 取得了教育孩子的有用的方法。老师在活跃中可以看见, 孩子在生活的表现, 在家长沟通中取得家教, 从而有针对地施行少有的指引工作。
总之, 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 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 努力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是我们幼儿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摘要:我国独生子女占人口的很大比重。这个早期受到过度保护的群体, 丧失了许多接受挑战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当代的家庭教育又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 却忽视了情商对孩子的影响。本文从幼儿的合作教育入手, 就合作教育内容、方式、幼儿兴趣、家长工作等如何培养幼儿的情商进行探讨。
关键词:合作,关键期,情商
参考文献
[1]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3]皮亚杰.发生认知论[M].傅统先, 译.教育研究, 1979, (5) .
[4]王坦.合作学习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5]皮特朗 (英) .情感教育的国际比较[M].
3.浅谈幼儿教育中的的情绪培养 篇三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 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1.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2. 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
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等等;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游戏走“独木桥”时丁丁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4.幼儿的情绪教育 篇四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喜怒哀乐。人类丰富的情绪及其表现无疑是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的缘由之一。幼儿,同样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情绪世界。有的孩子稍不顺心就大喊大叫,有的孩子受了委屈只是暗自流泪,有的孩子快乐自信,而有的孩子冷淡退缩。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和家长往往不太注重孩子的情绪。总是认为孩子情绪多变是由于年龄小不懂事,长大了自然就成熟了。其实不然,幼儿情绪的表达和成熟也是需要学习和训练的:作为教育者,有义务让孩子学会拥有成熟快乐的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幼儿的情绪发展对其个人与社会适应有着深远的影响,贯穿整个人生:情绪可以作为幼儿与他人沟通的一种方式,调节社会距离,用来与他人交流。如通过微笑,孩子可以向他人表示他喜爱的事物。心情愉悦笑脸迎人的幼儿,通常更容易获得父母师长的喜爱,并受到同伴的欢迎。相反,一个易生气动怒.爱哭泣的孩子,往往使同伴敬而远之,容易受到孤立。情绪影响幼儿认知发展。当一个孩子的情绪处在积极状态时,快乐向上,乐于学习,思维灵活,想象大胆、丰富并具有创造性。我们经常读到三四岁的孩子“创作”的充满灵气的小诗,看到色彩绚丽且充满童趣的儿童画。而当孩子情绪处在消极状态时,表现为沉默、呆板、反应迟钝且少言寡语。情绪影响幼儿身心健康,一个快乐的孩子往往胃口好,体质好;而心境不好的孩子往往面黄肌瘦,发育迟滞。不良的情绪往往直接诱发心理障碍。情绪还影响人格的发展,稳定持久愉快的积极情绪特征易于幼儿形成稳重、乐观、活泼等好的人格特征;反之,则易形成多疑、孤僻、易怒等不良人格。
幼儿情绪的稳定性很差,常常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波动、变化。如当孩子平心静气看连环画时,窗外天空中传来飞机的轰鸣声,他们会立刻转移注意力,兴奋地大叫起来。幼儿的情绪还具有明显的易感性,如:当成人做出恐怖的表情时,幼儿也立刻会出现恐怖的情绪反应,在童话音乐剧里,当大灰狼出场时,总伴随着低沉的大提琴声,以后只要这种低沉阴郁的大提琴声一响起,孩子往往会吓得闭上眼睛。幼儿情绪还具有易冲动性,孩子经常因争夺玩具而情绪激动,号啕大哭,但当父母用些搞笑的表情,幽默的言语,给予安慰时,他的眼泪还挂在脸上又马上发出笑声,又显示了幼儿情绪的易转移性。
幼儿的情绪发展关系其将来的发展,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增强对积极情绪的愉快体验,对于幼儿的情绪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地说,首先要帮助幼儿认识和珲解自己的`情绪,人的情绪是一种主观的内在的体验,需要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宣泄。因此,就情绪本身而言,它是一种自然的真情流露,并无好坏是非之分。许多情况还表明,情绪丰富的人比情绪淡漠的人更智慧。所以,当孩子表现诉绪时,我们不应抑制,而应给予理解、接纳,使孩子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许多人认为,现在的独生子女物质条件充裕,应该感觉很幸福,不会有什么烦恼。其实不然,孩子在幼儿园或家庭生活中也会碰到许多不舒心的事。比如,老师忽略了自己,受到大孩子的欺负,饭菜不合口味,自己的某些需要得不到满足等等,这些情况都会使孩子紧张焦虑。任何一个孩子都会遇到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但并非所有孩子都能表现出来。过去,我们倾向称赞那些不表达自己消极情绪的孩子,然而,根据精神健康方面的知识,我们应树立新的观念:能够宣泄自己情绪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不能一味要求孩子压抑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承担消极情绪而又不能表达,必然会产生压抑感。因此,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他们的各种情绪。
其次,要循循善诱,帮助幼儿恰当地表现自己的情绪。父母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孩子模仿等习的对象。有许多孩子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就成了调皮捣蛋的“人来疯”,虽然这是他情绪极度兴奋的表现,可其行为却让大家很烦躁。此时,就需要家长以平静、理解的态度来对待,一味打骂只能伤害孩子。可以在肯定孩子感受的同时,告诉其表达方式的不妥并教给孩子一些待客之道:通过快乐的表情,热情的语言,同样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并使客人感到受欢迎,而不一定非用肢体动作上蹿下跳,手舞足蹈。
再有,应帮助幼儿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情绪波动大的孩子,父母除了对他表示理解和关心外,还要尽量分散他的注意力,引导他做些愉快的事。如有的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当他哭泣时,要引导他观察别的孩子愉快的活动,并让孩子们带他一起玩,当他的注意力集中到玩乐中去时,他的消极情绪也就无影无踪了。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还可通过活动不同部位的肌肉,比如散步、打球或其他体育活动来达到精神和身体的放松,有规律的深呼吸也有助于身心松弛。适当的宣泄也有助于调控情绪,有些家长不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往往把孩子的宣泄行为视作“有意使坏”,因而严加训斥与制止,迫使孩子强行克制已经酝酿发作的脾气,这么一来,孩子摄于成人的威严,表面上不声不响,但却憋在心里,加重了紧张焦虑。长期如此,孩子得不到宣泄的机会,对身心健康相当不利。孩子的发脾气是释放积压在胸中的怒气,是一种情绪的自我调控,所以,不妨让孩子发发脾气,但请别忘了给予正确的引导。
5.浅谈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五
一、创设有效性的情境 幼儿思维具有形象直观特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直观、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是十分重要的,如数学活动“ 认识数字8”。数字8 对幼儿来说生活中处处可见,但幼儿对数字8 的含义却并不感兴趣,因为那只是一个枯燥无味的阿拉伯数字,色彩也无鲜艳可言,因此老师假如直接用生活中的知识来组织幼儿学习认识,肯定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但如果老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把它设计成可爱的数字宝宝,以拟人化的数字宝宝形象出现,让幼儿找数字宝宝身上的秘密,一下子就会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面,沉浸于情境教学之中。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既生活化又吸引了幼儿的有意注意,激发起幼儿探究月历宝宝身上秘密的强烈欲望。
二、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并全面了解幼儿 课堂教学的有效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备课。首先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即备教材,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还要做到全面了解幼儿,即更备幼儿。从目前状况来看,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备幼儿的工作。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尊重幼体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他们的已有认知。在此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方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如:大班教育活动“认识标记”。教师的活动理念是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的标记,知道他们的用处以及发生情况后的使用方法。活动开始时教师运用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方式引出几个标记,主要用以复习的过程。再此之前,孩子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标记,用这种方法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但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如果在复习标记的过程中,运用几次实地演习的方法,在出示新标记的时候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标记的图案以及作用,这样会加深孩子们的记忆。虽然这节课对幼儿来说只是在原有经验上的重复,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综合看整节课,教师充分钻研了教材,但备幼儿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有些幼儿在课堂上表现得兴趣乏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对于这种状况,教师应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幼儿的已知和生活经验,选择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相关内容,以满足幼儿求知的需要。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想象,以激励表扬调动其积极性。
三、有效性的问题与引导 “ 教师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每个教学活动,老师都会设置一些问题来让幼儿回答,使活动深入下去,活动的有效发展又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因为只有效的提问和恰到好处的引导,才能使活动有效的开展,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教师每个问题的提出是经过认真思考并做出预测。如大班美术活动:画鱼。有位小朋友只画了些很小的小鱼,比较均匀的分布着,主题不突出。老师说:“请你再把大鱼画上好吗?”,然后老师就走开了,这位小朋友看了看画面,没有画大鱼的空间呀,他不知所措,直到教学活动结束还是原来的画面。假如老师这样引导:小鱼如果看见妈妈来了它们会怎么样呢?幼儿可能会说亲亲妈妈,让妈妈到身边来,“那你让鱼妈妈游到身边来吧”并示意可以在小鱼中间叠画一条大鱼,同时,再引导幼儿怎样把鱼妈妈和小鱼分开,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是教师制定计划、精心设计和组织的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它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促进幼儿正常进行学习活动并达成有效学习。因此,有效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支柱,我们要遵循幼儿园教学的规律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师幼双方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6.浅谈幼儿情绪的有效处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六
美育对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它对幼儿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绘画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我在教学活动中力求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来调动幼儿的情感因素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使其发挥创造的潜能,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美。
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人际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沟通。教师引导得当,能吸引住幼儿,就能培养其有意注意,从而实现师幼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形成有效互动;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无味,教师在活动中知识、技能的传达,使幼儿被动接受,幼儿与教师的教学难以产生共鸣,则产生无效互动。我认为,有效的师幼互动是绘画教学高效进行的有力保障,所以在组织绘画教学活动时,我力求通过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来调动幼儿的情感因素和积极性,通过构建有效的师幼互动,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使其发挥创造的潜能,充分感受到艺术的美。具体如下:
1、在充分了解幼儿绘画水平的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
通过几次活动,我大致了解了我班幼儿的绘画水平,从技巧上来说,甚至还不及小班的水平。能力差的幼儿只会画点小圆圈、小点点,小杆杆等符号性的图案。结合幼儿现阶段的水平,我在活动中除了注重引导幼儿自主创作,还加入了技能技法的教育。例如:《好朋友》这一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学习画人。我先请幼儿上前表演:谁会画人?然后根据幼儿的演示组织大家讨论:请大家看看人还缺少什么?幼儿在讨论中了解了人的外形特征,各部分位置。由于是让幼儿演示,演示的人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创造新的图式时便无拘无束,就以幼儿画人的鼻子为例,多种不同的造型比画成单一的形状更富有童趣,更显现出了孩子的个性。
2、教学程序避免模式化
传统的教学程序往往使孩子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的训练,现实教学中像“喜不喜欢?漂不漂亮?想不想?愿不愿意”这些无效提问充斥着课堂。教师这种口头禅似的提问,早已让幼儿形成习惯性的回答,教师问得越积极,幼儿感觉越无趣,因为答案永远只是一个,没有其他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让幼儿用单纯的心灵去表现和创造,我认为上课的模式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激发兴趣,培养愿望入手,避免不必要的语言引导,可先让孩子感知所要描绘的事物,让其产生作画的愿望和信心,自己尝试构图与表现,然后,教师根据幼儿的各种表现方式来随机进行指导,完善、丰富画面,这样能充分展示幼儿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和愿望。如在进行《我爱我的幼儿园》主题画活动时,我带领幼儿将画本带到了户外,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建筑的主体特征,幼儿每天都在园内活动,却很少有孩子仔细观察幼儿园的建筑、场地,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幼儿把握了幼儿园的主体特征,并能把看到的结合在幼儿园的活动,将主题画很好的表现出来。有的幼儿还会加入丰富的想象,为幼儿园穿上漂亮的外衣。
所以说教师要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发掘他们内在的美,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产生积极、有效的沟通,站在孩子的立场、角度去考虑如何引导、表达,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从而开发美育的内涵。
3、示范讲解要注意形象性,要善于开启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在讲解时要声情并茂,有一定的幽默性,突出教学难点、重点。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为了较好地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我在美育活动中尽量做到引导语言有童趣,符合幼儿的欣赏水平,特别是在示范、讲解时更注意语言的形象化、儿童化。如教画《小绵羊吃青草》时,我根据小朋友爱听故事的特点,自编了一个小山羊吃青草的故事,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声情并茂地讲给小朋友听,牢牢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把握住小羊的外型特点,我把小绵羊的造型概括为:“波浪线组成的圆圈是小绵羊的头发,因为它最近赶时髦,烫了个卷卷头,眼睛像小黑豆,弯弯的两只小角像香蕉„„”孩子们听起来都笑了,还饶有兴趣地边画边念:“小黑豆、卷头发、弯弯的小角像香蕉;真可爱”。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不是为画而画,而是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是一种很有趣味的活动。
4、通过适当的评价,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幼儿绘画的真正目的是培养幼儿具有健全的人格,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情操的教育,而不是培养工匠型的画家。因此,即使幼儿画出的作品很粗浅,在成人的眼里“不像什么”,但只要是他用心去表达了,突出自己的个性,就是一幅成功的作品,就有它存在的涵义,教师就应理解孩子内心的感悟,去鼓励和引导他。如我班的孩子在创作想象画时,爱要画些恐龙、奥特曼、红衣战士“火车侠”和“怪兽”交战的情节。有的造型准确,笔触熟练生动,有的却显得怪诞、滑谐。有些家长看到这些画时常说;“总爱画这些机器人什么的,怪怪的!”一幅不太满意的样子,诛不知,这些画是孩子们宣泄自己的正义感的创造性的表现,他们有着维护和平的美好愿望,所以我常赞赏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但也没有放任自流,在实践中我经常应用过程评价,时时调控幼儿创作过程,评价激励其表现更为完善;开展自我评价,促进幼儿进行自我反思,改进不足;进行相互评价,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师评价则主要采用激励性评价,从造型、构图、色彩及创新的角度给与激励性评价,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并鼓励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多看、多想、多动手操作。
7.浅谈幼儿园有效教学的教学准备 篇七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所以, 要做好有效教学, 就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一、准备有效的教学内容
我们在组织活动之前, 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我认为合适的活动内容至少要符合以下三个原则。
(一) 有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我们在决定活动内容之前, 先要想一想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年龄, 例如, 同样是数概念的教学, 小班幼儿能够做到一一对应就可以了, 中班幼儿则有能力点数到10, 而大班幼儿要开始学习数的组合和加减法了。所以, 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 使幼儿既能够接纳我们选择的内容, 又能够在这个内容上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样的教学内容才是有效的。
(二) 有效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其实到处都包含了教育内容。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 在一日生活中, 我们不仅要照顾幼儿的日常起居, 还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只有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 才能激起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三) 选择教学内容时, 必须要注意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
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我们才能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不至于浪费资源, 或者选择过于困难的教学内容。
例如, 曾经看过一节中班的科学课, 活动的名字叫做“摩擦起电”, 活动一开始, 教师给每组幼儿发放了许多小纸屑, 让幼儿用塑料笔在头发上摩擦, 然后尝试吸附纸屑。活动开始后, 幼儿都没有成功。这位老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就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
我们在选择活动内容的时候, 符合以上三点原则, 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二、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
(一) 目标难度要适当
有些教师为了给幼儿构建“最近发展区”, 容易把活动目标制定得过高。虽然我们提倡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但是, 最近发展区是幼儿在指导下能够达到的一个目标, 而不是过高的要求。
(二) 目标的表述要具体
有些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常常会说:“培养幼儿……的能力”或者“培养幼儿……的品质”等等, 这些目标都太过笼统, 不够具体。例如, 曾经观摩过的一节分享阅读课《我们全家爱运动》的第三课时, 教师制定的目标之一是“让幼儿知道运动项目的分类”。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让幼儿把准备的运动项目图片分成水上运动、球类运动、体操运动三类。我认为, 这位教师的目标虽然制定的符合幼儿的需要和特点, 但是, 目标描述得还不够具体, 可以描述成“幼儿知道水上运动、球类运动、体操运动三类运动项目的分类”。这样明确具体, 也便于检查教学效果。
三、教具的制作要有效
教师在制作教具时, 不要只注重教具的颜色和外形如何鲜艳和美观, 一定要注意教具的可操作性和对幼儿的引导性。
(一) 教具要有可操作性
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教具, 必须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材料。即玩教具必须是半成品, 具有不完整性, 这样才给幼儿提供操作和摆弄的空间。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 幼儿才能够积累更多的感性体验和经验, 才能够达到我们的区域活动目标, 即让幼儿在操作中建构知识。
(二) 教具要具有引导性
现代幼儿教育更强调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控制, 我们在制作教具的时候也要注意用教具来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而教具的错误控制功能就是引导幼儿自主学习, 自我订正的非常好的途径。
例如, 我曾经见到过一个“数字蛋宝宝”的数学系列学具, 在这套学具中, 教师设计了三种适合孩子不同水平的学具类型。首先, 小班孩子可以进行10以内数字和量的对应, 中班孩子可以进行寻找相邻数的活动, 大班孩子可以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这时, 教师给出的错误控制就是蛋壳缺口处的锯齿, 如果孩子计算错误或者匹配错误, 那锯齿就无法吻合, 从而无法拼成一个完整的蛋壳。这样, 幼儿不用教师指导就可以自主改正错误, 充分发挥了幼儿自主学习的潜能。
只有做好以上三点教学准备工作, 才能够促进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开展。
摘要:从目前我国幼儿园的现状来看, 集体教学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要做好有效教学, 就必须有充分的准备, 设计合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还要准备丰富的教具, 这样才能真正依靠教学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有效教学,教学准备
参考文献
[1]胡婷婷.浅析幼儿园有效教学策略[J].早期教育, 2002 (12) .[1]胡婷婷.浅析幼儿园有效教学策略[J].早期教育, 2002 (12) .
[2]王黎敏.幼儿园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 2006 (4) .[2]王黎敏.幼儿园有效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 2006 (4) .
[3]龙路英.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前课程研究, 2007 (10) .[3]龙路英.幼儿园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前课程研究, 2007 (10) .
8.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篇八
【关键词】幼儿;情绪;情感;环境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包括人的喜、怒、哀、惧、爱、恶、欲等。它是伴随着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而出现的,具有独特的特点与功能。即情绪的两极性会影响人的活动能力,消极、减力的情绪则会降低人的活动能力,所以培养并保持幼儿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
一、教师要以自己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教育感染幼儿。
幼儿的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和不稳定。在幼儿园里,幼儿对教师的态度的体验又是最敏感、最细微的。幼儿是那么渴望能从老师那里汲取爱,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眼神,一句短短的话语或是一个浅浅的微笑,孩子们都会受到鼓舞,感到快乐。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要以自己健康的情绪去感染幼儿,培养形成良好的情绪。
1.建立充满爱的师幼情谊
爱是连接师幼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些关心、爱护,就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无论是亲切的呼唤、还是赞许的目光,都会使师幼之间充满融融爱意。例如:小班的幼儿刚入园时,一些幼儿边哭边闹不愿意离开家长,教师就拿一些好玩的玩具在一旁哄着,陪他们玩,待家长离开的时候,他们却只要跟随一个哄他的教师,这种“追人现象”,说明幼儿在新环境中会把对家中亲人的依恋感很自然地转移到教师的身上,从而反映出幼儿对爱的迫切需要。于是我就用满腔的爱去减轻孩子与家人分离的焦虑,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并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幼儿的冷暖,了解其在家的情况,不愉快时告诉他:“老师是你的朋友,有事情讲给老师听,老师会帮助你的……”。幼儿遭受同伴攻击时,可以请打人的小朋友向他道歉,以消除幼儿不良情绪。教师除了言语表示关心、抚爱外,还要用表情、动作去表示抚爱。对幼儿笑一笑、摸一摸头、拍一拍肩,让幼儿依偎在身边说话。这些举动都使幼儿感到亲切、感到老师是和妈妈一样爱自己的,觉得在老师身边特别有安全感。总之,教师对幼儿真诚的爱是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的最好办法。
2.建立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平等、民主关系
教师要做到尊重幼儿,就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能力差异。仔细观察幼儿的言行,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想法、做法。幼儿教师在情感上值得注意的是:必须无私、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幼儿,对“听话”、“漂亮”、“聪明”的幼儿不能偏爱和迁就;对“调皮”、“不听话”的幼儿不能冷落、歧视,否则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感、抑郁感,影响幼儿的良好个性发展。在评价幼儿的行为时,一定要慎重,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例如:在我们小班里,有一个叫家辉的小朋友,性恪内向,各方面能力也比较差,在教学活动中通常都是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失去了许多自我表现的好机会。于是,根据这一情况,我就有意识地为他提供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并在旁不断地鼓励他:“家辉,你一定行的!”“家辉,试试看,可以的!”就在这种充满尊重、鼓励的良好氛围的影响下,他的性格渐渐变得开朗了,自信心也增强了。
3.教师的态度和情感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幼儿具有较强的移情能力,会由他人的情绪状态而引起自己与之相一致的情绪反应。例如:在幼儿园上体育课走平衡木时,你会发现:排在前面的幼儿如果表现勇敢、大胆,后面的幼儿就会纷纷仿效;反之,前面的幼儿如果表现出害怕、不敢前进,后面的幼儿也会受感染。幼儿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因此,教师的态度情绪很大程度上会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为幼儿创设愉快、友好的环境
情绪本身具有情境性,而幼儿的情感深受外界所支配。所以,幼儿园要努力为幼儿创设能引发幼儿愉快、友好情绪的环境,以培养幼儿健康的情感。
1.创设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
教师与幼儿一同布置教室。根据具体内容设置情境,使幼儿能在优美的环境中陶冶情感,发展个性。
墙饰的布置一定要具有教育意义,布置一些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图像,以及故事情节,例如:玩具大家一起玩,互相帮助等,布置评比栏,用不同颜色的小旗表示不同的表现。如:讲卫生的、讲礼貌的、帮助小朋友的、会唱会跳的……,让幼儿关心自己的小旗有多少,从中去评价自己的行为,这些都会让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教室环境的布置还需不时的更新,例如:在自然角中,有时放些各种小种子,有时养些小金鱼,有时养只小乌龟……这会激发幼儿的美感、求知欲,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2.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首先,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要使幼儿有尊重他人的意识,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尊重每一位幼儿。其次,让幼儿感受互助合作的乐趣。例如:一起表演唱歌、制作手工、泥工的情境表演,结构游戏、角色游戏……都能促进产生热爱集体的情感。当幼儿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时,我总是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的鞋带松了,家辉帮我系好了,我很开心。”有的说:“我上厕所不小心滑倒了,惠强把我扶起来,并搀着我走。”……慢慢的,幼儿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关系。
3.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鼓励帮助幼儿学会交往
当前的普遍现象是,幼儿得到的爱太多,付出的爱太少。现在的小班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入园前已滋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几个人一组,共同玩一个主题,在游戏中互相交往、互相礼让,帮助、感受到与同伴一起玩得更开心。在一日生活中,特别在幼儿喜欢的或正在积极探究的活动中,我非常注意幼儿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注意培养幼儿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谦让,引导他们体验交往中的快乐情感。每次有新的小朋友来插班时,我就请几个小朋友上台表演歌舞欢迎新的小朋友,并把最好玩的玩具让给新朋友玩。当幼儿在交往中出现矛盾时,我总是设法引导他们多为别人着想,并付之行动。
9.接纳孩子的情绪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篇九
自主游戏刚结束,就听到女孩A一边哭一边对男孩c说:“我不要你帮忙!”看到一旁的c手里拿着积木愣在那儿,我大概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我搂过哭泣的A,温柔地说:“你是不是想自己收拾玩具,不想c帮忙?”A点点头。然后我转身对c说:“A想自己收拾玩具,你看,A都哭了,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c垂下脑袋,低声说:“对不起。”事情似乎就这样解决了。
然而c低下头沮丧的样子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处理方式有问题,那么究竟哪里有问题呢?我对自己的言行作了剖析。看到A哭泣时,我习惯陛地搂着她、安慰她,却忽略了c的感受。这种以“哭”来定立场的做法显然有所不公。哭的孩子有情绪,不哭的孩子也有情绪,作为教师应该关注冲突双方的情绪,才能让孩子信服。
其实,在听到A哭诉时,我虽然嘴上没有说,心里对c有了评判:“别人不用你帮忙,你干吗非要帮忙呢?”我想当然地认为c的做法是多余的,而忽视了他想要帮助他人的意愿和事实。
我问c“你觉得可以怎么做”,看似在征求孩子的意见,其实已经将教师的意志强加给了他,因为“可以怎么做”的前提是“她已经哭了”,潜台词是“你把她弄哭了你看怎么办吧”。在这样的对话中,教师显然居高临下,没有给孩子诉说的机会,只是急于安抚哭泣的孩子、快速处理事件,所以c会沮丧,会感到受伤。我想c的“对不起”并非是心悦诚服的道歉。
如果当时我能够抓住这个契机,既保护c助人为乐的积极陛,又引导孩子们讨论“想帮别人忙但别人不需要帮忙的情况下双方可以怎么做”,那结果肯定会不一样。
不久以后,又发生了一件孩子间的冲突事件,这一次我改变了做法。那天午睡后,我正在给一个女孩儿扎辫子,看到建构区里z推了L,然后L用右手抓住z,两人扭在了一起。
我立刻赶过去把两个人拉开,用手臂挡住了“攻击”余波,我说:“我知道你们两个都很生气。对不对?”看到他们停止“进攻”,我心平气和地说:“谁愿意先说因为什么事情这么生气?”z气呼呼地指着L:“他把我的‘基地’撞到了。”L理直气壮地说:“我在开汽车。“z声音更大了:“但是你把我的‘基地’撞到了!”L没有说话。我面对L平静地说道:“z说你把他的‘基地’撞到了。”L说:“我是要去加油。”我转头向z复述道:“他说他要去加油。”z说:“我这里不是加油站,是宇宙空间基地,还没有搭好呢。”见L没有说话,我又转述:“他说这不是加油站,是宇宙空间基地。”L说:“哦,那我搞错了吧。”听L这么说,z便说:“我的宇宙空间基地很大,这里是不能开车的,那里可以开车。”z在旁边划了个圈,L就把车子向z划的圈开了过去。接着,两个人就继续游戏。
上述两个中班的男孩因为一方的“汽车”把另一方建构的.“宇宙基地”撞倒而引发冲突。我先是冷静地阻止了两个男孩相互伤害的行为,然后以中立的态度与孩子对话,对双方的情绪表示理解、接纳,使两个男孩的情绪有所缓和。接着,我抛出“因为什么事情这么生气”的问题,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诉求,孩子的不满情绪也在叙述过程中得到宣泄。在两个男孩的对话中,当一方不能马上作出回应时,我便采用重复孩子的话的策略。这种不带评价的重复,一方面让孩子觉得教师没有偏向任何一方,使他们愿意袒露想法;另一方面,可帮助孩子去倾听对方,了解对方的想法,从而为孩子解决问题提供空间。值得欣慰的是,后来L说是自己搞错了,尽管没有说“对不起”三个字,z也因此释然。
10.《有效管理情绪》教学设计 篇十
教学内容:
针对现如今学生的情绪表达与控制的不足开展情绪有效控制的专题教育。
学情分析:
感情上:独生子女下的孩子往往性格张扬、爱表达却不善于表达,二胎政策后的孩子面临着疑似“家庭地位的丧失”,想表达却不能正确地表达。家庭的情绪会带到学校,影响更多的人。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突出问题制订如下三维目标:
1.意识到合理表达情绪的重要性,学会得当地表达。2.掌握不良情绪调节的方法,学会适当地宣泄与放松。
3.能合理表达自己的感受,能为他人的不良情绪提供合理的帮助。
4.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情绪调节的必要性,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难点:
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合理地宣泄与放松。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师:PPT、音频、视频资料、情绪花、情绪树。生:彩铅、白纸、情绪相关的故事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由钉钉子的视频导入,引起思考:你从中有什么感受?
2、引出课题:有效管理情绪。
二、学习新知
(一)环节一——认识情绪调节的必要性
1、图示,请同学读后思考二人的对错,从而引出情绪调节的必要性。
2、从“踢猫效应”认识情绪失调的严重性,调节情绪的必要性。
(二)环节二——绽放的情绪花
1、由师出示自己的情绪花,并对每一花瓣做出说明,引导生画出属于自己的情绪花。
2、出示画情绪花的要求。
3、请生展示自己的情绪花。
(三)环节三——情绪调节的方法
1、老奶奶及两个女儿的故事引出:我们的多种不良情绪足可以控制。
2、思考:有哪些方法?
3、小组讨论,生汇报。
4、师总结。
5、强调情绪调节,合理宣泄,需把握好度。
三、新知操练
放松训练,尝试放空,调节好自己的心情。
四、情感升华 情绪树:
请生写出本节课带给你的感受,有序张贴在情绪树上。
五、作业布置(任选一项)
1、选取过去一件情绪失控的事,思考现在学了这节课后,你有什么更恰当的处理方式?
2、假如你身边的人面临某一种情绪难以调控的难题,你准备如何帮助他?
板书设计:
有效管理情绪
做情绪的主人,不做情绪的奴隶!
教学反思:
11.浅谈幼儿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篇十一
【关键词】幼儿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是现代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它能够完善幼儿的语言发展,为幼儿将来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幼儿园正在逐步实施幼儿英语教学,但是教学效果一般,难以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学习的要求。因此,为了实现《纲要》中对语言教学要求,更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有必要对幼儿园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幼儿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一、幼儿英语教学的涵义
幼儿英语教学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创设一些模拟的英语环境,组织专门的英语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游戏,组织日常生活活动的部分环节,以此培养幼儿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英语交流的能力和语言敏感性,尊重理解多元文化,为今后正规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促进幼儿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学家尼伯格认为,自然的语言学习只能在语言的“关键期” (2~13岁)期间进行,因为到了青春期,控制语言功能的左半脑已经发育成熟,这种侧化使大脑不能参与外语学习。芒罗和马跃在实验中证明,6岁前是儿童学习第二语言语音语调的敏感期,此时学习外语可以使幼儿在听觉、语音方面拥有牢固的优势。乔母斯基也认为儿童具有语言习得机制。由此可见,有效地抓住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语言符号系统会逐渐形成,语言学习也具有极大的潜力,语言发展会得到逐步完善。如果能接触到较好的英语语言环境、科学地学习英语,将会对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为幼儿今后英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目前教育评价体制下,英语是对学生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英语的学习贯穿于人的整个学习发展过程中。幼儿英语教学的开展,能够为幼儿今后的英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幼儿期学习英语的优势在于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模仿能力特别强,在他们心中没有思维定势,所以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比成人要快。在这一年龄阶段,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幼儿的语言获得将会更轻松更容易,发展也更迅速。
三、幼儿英语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幼儿英语教学的开展应当遵循幼儿英语学习规律
目前幼儿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幼儿的英语学习规律,或是照搬小学英语教学方式,或是借用幼儿园教学中其他领域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研究幼儿英语教学的领域特殊性,致使幼儿英语教学流于表面,难以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幼儿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首先要遵循幼儿英语学习规律,从幼儿英语信息的输入、认知加工、输出,以及情感等方面的特点出发,创设相应的英语语言环境,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尤其应当正确看待幼儿英语学习的“关键期”,提供多种通道的可理解性输入,在英语与汉语的关系上进行正确而恰当的引导,注重培养幼儿对英语的积极情感,并使之成为长期英语学习的动力。
(二)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英语教学素质
幼儿英语教学与其他阶段英语的教学相比,对教师英语教学的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由于幼儿的学习能力较差,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幼儿英语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有效地开展英语教学。幼儿英语有效教学的开展,要求教师首先应当对英语学科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并有一定的英语文化素养;第二,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完整而又连贯的英语刺激,可用中文进行必要说明,但信息量不能超过英语,以便培养幼儿听英语的习惯;第三,教师应保持相当的热情,给予幼儿正向、积极的评价和反馈,使整个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此外,教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之前、之中、之后及时反思和自我评价,不断调整和修正教学。同时,教师要调动起幼儿的较高的参与性,使其能专注,持续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三)构建良好的幼儿英语教学环境
12.浅谈幼儿情绪的有效处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十二
幼儿律动教学组织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进行律动的兴趣,从而圆满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结合教学实践,发现幼儿律动教学的4个有效策略。
一、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征选择律动教学内容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在律动教学内容时教师必须要注意到幼儿身心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体力、动作发展以及心理发展水平都各不相同。例如,小班幼儿多采用一些模仿动物的律动,如《小袋鼠》《两只老虎》等。中大班幼儿有着强烈的交往需求,如《找朋友》的律动活动,小朋友可以边唱边做律动,找到一个小伙伴,一起跳舞,音乐结束时,可以和小伙伴再见,然后去找另一个小伙伴,这样在交换舞伴的过程中无形地提高幼儿的交往和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积累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律动活动的兴趣
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然地动起来,需要和兴趣是幼儿获得游戏真正快乐的内在动力,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让幼儿多接触音乐,为幼儿创设音乐律动的环境,如在幼儿活动室和走廊里创设音乐角,放置各种幼儿喜欢的律动的道具和动作图谱,可以放置一个插卡小音箱。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游戏活动的时候进行韵律活动。
三、要设计游戏情景开展律动教学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组织应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因此,在进行律动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景,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律动教学。
四、及时表扬,分层指导
教师在进行律动教学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表扬学习投入认真的幼儿。对于部分能力弱的幼儿要进行分层指导,唤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应该时刻注意保护、滋润每个孩子刚刚萌芽的自尊心,使幼儿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13.浅谈幼儿情绪的有效处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十三
——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都离不开语言作为中介,语言在人类的生活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纲要》明确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语言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生活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有助于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能陶冶情操,增强他们对于生活的认知和热爱,同时还可以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这一黄金时期,教师应采取各种有效策略诱导孩子想说、敢说、会说,让他们在自由表达中最大限度的释放自己,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情感。
尽管我们知道,语言主要不是通过集中教学活动而获得的,但集中的语言教学活动还是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无法摒弃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尽管我们关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但在课堂上总会发现一些“悄然静坐”的孩子被“忽略”,虽然他们不是大多数,但语言集中教学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教学活动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更多的孩子参与呢?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营造、深情的唤醒与热情的激励。
一、为什么会有孩子悄然静坐
在园内开展的听课研讨活动中,我开始注意到班级里自始至终静坐的那几个孩子,雯雯、超超、佳佳:文静、内向、沉默,始终一言不发;田 田:神情漠然、懒散,索然无味地坐着;薇薇、皓皓:胆小、怯懦、怕羞,不敢主动举手。这几个孩子虽然没有影响整个教学活动,也没有给老师增添任何麻烦,但是可以断定,长此以往,会影响他们自身语言和思维能力以及性格的健康发展。
除了个别孩子天生“低调”、不爱表现,多数幼儿退缩行为是因为个性以及心理层面的原因造成的。他们一见到陌生人就手足无措,显得胆小、被动,更不敢在集体活动中表现自己,一旦犯了错或遇到挫折,就会情绪低落。这些孩子在班级集体活动中常常表现得怯懦而犹豫、自信心不强。
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倾向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所形成的心理素质将在人的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烙印。胆小怯懦、缺乏自信的孩子是需要关注、干预的,只有及早发现,及早纠正,才有利于幼儿心理方面的健康成长。从这个角度看,在语言教学中,让那些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孩子回到语言教学的“活动”中来,不仅能让这些孩子的语言都得到发展,还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二、精心营造愉悦宽松的集体氛围,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幼儿的自信心直接影响他们学习的态度和努力程度,自信心的树立一方面与以往成功和失败的体验有关,另一方面与成人的期望和评价有关。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或是一个不良心理品质的纠正,在集体活动中完成的效果会大大优于喋喋不休的个别说教。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往往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体验,当他们完成某一项任务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时,往往会大大增强其自信心,当再度面临问题时,就能充满自信地克服困难了。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轻松、愉快,充满幽默与风趣的集体氛围,以信任、接纳的态度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和愿望,使幼儿在这样的集体学习活动中感到舒心、欢愉、无拘束。
一般来说,老师们提到个别教育问题时,往往会丢掉集体教学,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去与几个“不敢说话”、“不善交流”的孩子“纠缠”。其实,这样的做法收效甚微。在沉闷、压抑的气氛中是不可能出现孩子们的积极与活跃的,特别是性格内向,心理发展有障碍的孩子。相反,在非常活跃的群体中,在一种非常宽松的气氛下组织的学习活动,即使是那些处于封闭状态的孩子,也会释放出热情来,也会产生某种交流的愿望。
我在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从不试图让那些“爱说话”的幼儿少说几句,腾出时间让其他孩子发言。正相反,我继续鼓励他们去“畅所欲言”,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我认为这时候教师要做的是注意那些沉默寡言的孩子的“动静”,悄然而有意地关注他们,当他们的情绪被集体鼓动起来的时候,教师立即以极大的热情鼓励他们,深情唤醒悄然静坐的孩子。例如:在教学《送你一顶小黄帽》时,我假装戴了一顶帽子,然后夸张地吹一阵风“呼——”“咦!我的帽子呢?”东张西望、四处找找,一副“真不知道”的模样,神情夸张,表演逼真。孩子们一下活跃了起来,“能说会道”的孩子你一句我一句编得热火朝天,“小狗捡到了,当碗装肉骨头了。”“小鸟捡到了,把它当成温暖的窝,放在树枝上”„„孩子们思维的闸门打开了,整个集体的氛围轻松、愉快、热情高涨。在这种自然、有趣的集体氛围中,每位幼儿的情绪都深受感染,我特别注意那几个静坐不语的孩子,也是一脸灿烂的笑容,暂时忘记了“平时的自我”,也争着举起了小手。“小猴子捡到了,这顶帽子真不错,把它当摇篮吧,挂在树上,谁知风一吹绳子断了„„”这就是最不爱发言的皓皓编的情节。热烈的集体活动的“热度”使幼儿的心理受到牵引,教师的深情唤醒使幼儿的心理 处于一种“高峰体验”,体验快乐的愿望使他们突破自身性格的局限,浑身洋溢着参与的意识和表现自我的愿望。
三、热情激励胆小怯懦的孩子,让他们敢于说
为了克服这些孩子在众人面前不敢说,不敢表达的心理,要经常给孩子们提供“大声说出来”的机会。教师要用自己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语言,热情地激励他们,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的表现欲。让每个孩子走到前面,无论是说、学,还是逗、唱,老师和同伴都给予肯定的评价和鼓励,这也是激励孩子和促进孩子语言表达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促进孩子无论表达的好与差,只要大声地在大家面前说出来,就会得到赞赏。孩子们因此就可以克服胆怯的心理,心灵的天窗就会被打开,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在日积月累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对于性格内向、胆小、自卑,不愿跟人交流的孩子,要无“原则”的鼓励,要善于在他们的讲话中挑亮点。尤其对于第一次在集体面前开口说话的孩子,哪怕说了一个字,说了半句话,也要真诚的鼓励,切忌横加指责,盲目比较,粗暴对待。
对于有交流愿望但说话语无伦次、词不达意的幼儿,他人的倾听态度是幼儿将话题进行下去的关键。因此与这些孩子交流,要适时创设关爱、接纳、支持的交流环境和氛围。同时,对表达错误或不到位的地方应给予及时指导或请其他幼儿帮助,这样看似无意的行为实则为教师刻意安排,孩子们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共同提高。
1、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和夸张的肢体语言
教师的语言应注重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情,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更需要这样抑扬顿挫的语言节奏来引起幼儿充分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高昂 情绪。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有趣、形象、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再加上一些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和模仿。有时运用自己的表情、手势、眼神,对幼儿传达出赞赏、鼓励、信任。例如竖起大拇指,高度惊喜、赞叹地直点头;有时故意忘记、背错、拍拍脑门假装冥思苦想;有时即兴模仿,假装我是老奶奶,咳咳嗓子说:“乖孩子,太棒了!这么难的问题也会呀?”同时表现出瞠目结舌的惊讶。这些独特的形式充满情趣,营造了一种完全放松、有趣的学习氛围,吸引了每一个孩子。那些胆小怯懦的孩子,热情也会被完全地释放出来,在集体氛围的感染下充分地动脑、动口,活跃起来了。
2、运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提问技巧
教师在提问时,把内容易答的问题让给这部分孩子,并及时肯定、鼓励,让胆小怯懦的孩子多次尝试成功的体验。例如回答“故事中有谁啊?”只要答对一种,就给予肯定;只要大声、响亮、不怯场就表扬。当幼儿不断得到老师激励性的评价,看到同伴赞许的目光,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时,就有了说话的勇气和自信,也就敢说了。
需要动脑思考的问题让幼儿互相讲讲、议论,再回答。开放式的问题,则让幼儿积极动脑,畅所欲言,没有统一答案,不管孩子们的想法多么幼稚可笑,也要用赞赏、信任、惊讶的目光,让他们消除顾虑,充分展开思维。有时因教学需要,问了一个不好答的问题,要马上换角度,多方面地启发思维,谆谆善导。例如在讲述活动《兔子搬家》时,被集体气氛感染的雯雯小朋友也举起了小手,我很欣喜地叫了她,结果她马上面红耳赤,不知如何回答“小兔是怎样搬家的?”这样一个空洞而不明确的问题。这时,如果老师很快换一位幼儿替她作答,她一定会产生一种挫败感,自信 心会受到打击。因此,我马上换一个角度,用轻松的语气提示她看看图上小兔的模样,满头大汗,“这几只在抬什么?”“那只呢?”这样一问,她马上答出“这四只兔子在抬桌子,那只兔子在搬椅子。”老师的赞扬,同伴们热烈的掌声,让她低下头,红着脸笑了。或许就是因为这一次回答问题的成功,让她增强了自信心,变得活泼大胆起来了。
幼儿的自我意识是朦胧的、肤浅的,他们往往通过成人的言语、行动来认识自己,从老师、同伴的态度中评价自己。教师的评价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教师有意识地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对孩子的关注和肯定,唤醒了这些悄然静坐的孩子,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带动其他幼儿注意和接纳这些不善言谈的小伙伴,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可爱和温暖,尝试到表现自己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自信和进步。
14.浅谈幼儿情绪的有效处理教育教学论文 篇十四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辨认几种基本情绪。
2、认识嫉妒的情绪,并能对自己的情绪作出确切的表达。
3、初步知道调节自己的情绪。
4、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表情图片、音乐、魔法盒、心情日记、表情图卡、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表演心理手语舞,感知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情绪。
二、欣赏各种表情的照片(PPT)
1、播放PPT
(1)高兴的表情。
提问:你们猜猜他们遇到什么事情会这么开心高兴那?
(2)生气的表情。
(3)悲伤的表情。
三、讲述故事,认识情绪“嫉妒”。
(1)、小熊看到妈妈喜欢弟弟而没有关注到自己,看见小兔子有了一只自己特想要得小狗而自己却没有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那?
(2)、小朋友们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跟小熊一样遇到这种情况,有那么一点点嫉妒那?
(3)、小结3、绘画表情,理解情绪概念。
提问:猜猜这个小朋友画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小结:原来人们在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情绪的时候,就连脸上的表情都不一样。
四、游戏:你演我猜请幼儿上来摸“神奇”盒,进行你猜我演。
五、活动结束:
1、礼物:《心情日记本》
2、小结: 今天,老师教小朋友认识了四种常见的心情词语,那在以后我们学习的生活过程中,再遇到这些事情,就请你们利用我们今天教过的心情词语,准确地表达出来。我们的心情就会好很多很多,而且我们就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活动延伸:
把高兴和不高兴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并且告诉爸爸妈妈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做!
课后反思: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为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搭起一个体验情绪的平台。然后通过观看幼儿生活中典型的生活片段,真正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很容易感受到他们都需要的是一张“笑脸”,成为他们不屑的追求,真真切切感受“情绪”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初步会想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环节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活动中的游戏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后的活动延伸我认为不错,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可谓独具匠心。
【浅谈幼儿情绪的有效处理教育教学论文】推荐阅读:
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08-07
幼儿情绪障碍案例08-05
幼儿园情绪管理培训的心得体会10-22
体育教学中的情绪辅导论文09-13
浅谈大学生的情绪管理09-19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师幼互动的有效策略06-28
浅谈大学生情绪管理08-25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图谱的有效运用》08-31
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学策略论文10-13
浅谈大学生之嫉妒情绪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