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平台可研报告

2024-10-13

公共服务平台可研报告(共5篇)

1.公共服务平台可研报告 篇一

甘肃省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

建设项目建议书

正 宁 县 民 政

二O一O年八月

甘肃省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建设

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

2、项目性质:新建

3、项目主管单位: 正宁县民政局

4、项目主管单位负责人:赵戊锁(正宁县民政局局长)

5、项目建设法人单位:正宁县民政局

6、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赵戊锁(正宁县民政局局长)

7、项目建设地址:正宁县县城东街

8、项目建设内容:征地8亩,新建砖混结构三层单面社区服务站楼房一幢,附属用房10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完成院内绿化500平方米,硬化800平方米。

9、投资规模:投资225万元

10、投资来源:申请国家投资120万元,县级配套30万元,自筹75万元。

11、建设期限: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

第一节 县情概况

正宁县位于庆阳市东南部、子午岭西麓,东、南、西三面与陕西黄陵、旬邑、彬县、长武毗邻,北壤本省宁县。县域总面积1319.5平方公里。县域总人口24.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43万人,全县辖4镇6乡、94个行政村。

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0元。“南果北烟、东畜川菜、全县香菇、户户香包”的特色产业格局初具规模,经济建设在开放开发中多元发展,正南煤田开发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即将进入正式建矿阶段,必将为全县经济建设带来了重要转机。县上先后被树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农村电影工作先进县、造林绿化模范县,全省烤烟产业开发基地县、林果支柱产业开发“十强”县,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一级无毒县、文化工作先进县、“双拥”模范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宜林荒山绿化达标县等。

第二节 正宁县社区服务机构的现状

正宁县共有农业人口21.4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52万,占总人口的10.4%,孤残儿童和流浪乞讨人员486名。只有1个社区服务站,基础设施条件差,功能不完善,不能满足目前城市老人的需求,特别是山河镇及县城附近的城市居民及特困老人无服务阵地。另外,全县没有一个孤残儿童收养救助的固定场所,他们还流浪在街头或充当家庭的包袱,没有得到社会救助和照顾。因此,我们必须在县城筹建一个1500平方米集城市老人养老、孤残儿童收养为一体的社区服务站,以弥补老年活动中心、社会福利院的不足,并彻底解决他们的的生活问题。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我县共辖4镇6乡,24.26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52万,占总人口的10.4%,且老龄人口仍继续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已构成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山河镇及县城附近的城市老人无服务阵地。其次,孤残儿童被家人歧视而流浪街头无人抚养,继续生活下去已成为很大问题。第三、还有一部分城乡老人子女在外地工作,自己因行走不便而生活困难,无人照顾,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援助,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越性。为此,我们急需在县城筹建一个1500平方米涵盖城市老年人养老,收养孤残儿童为一体的综合性社区服务站,使得老有所养、孤有所依。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城镇建设总体规划;

2、该项目位于正宁县城东街,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僻静,适于老年人养老和居住。

3、该项目建成后,可以解决部分孤残老人的生活问题,也可以收养老年人、孤残流浪儿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正宁社会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4、项目组织实施有保障。近几年,随着我县各项民政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我们积累了成功的项目实施建设管理经验,并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因此,在该项目的实施中,能够有效保证项目按照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组织实施,提高工程质量,促使项目按期保质保量顺利完成。

5、资金保障。我们通过民政项目建设向上争取120万元,单位自筹75万元,争取县财政配套30万元。目前,该项目建设资金已基本到位,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第四章 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项目:征地8亩,新建砖混结构三层单面社区服务站综合楼一幢,附属用房10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完成院内绿化500平方米,硬化800平方米。

该工程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层耐用年限为15年,主体合理使用年限50年。

第五章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概算

1、概算依据:《甘肃省建筑预算定额地区(正宁县)基价》。

2、概算结果: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需征地8亩,概算225万元,新建砖混结构三层单面社区服务站综合楼1500平方米,概算投资211万元;硬化500平方米,概算8万元;绿化800平方米,概算6万元。

本项目总投资225万元。

第二节 资金筹措

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建设项目,按照“控制成本、节约开支、公开透明、确保质量”的原则进行实施,并按照“自己筹一部分,向上争取一部分,地方配套一部分”的原则筹集项目所需资金,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投资120万元,县级自筹105万元。

第六章 项目建设期限及施工进度

本项目建设周期计划为15个月。

2010年8月开始进行图纸设计和施工前准备工作。2011年3月动工兴建。2011年11月竣工交付使用。

第七章 环境影响评价

1、环境影响

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地处正宁县城东街,不受城市废气、废渣、废水的影响,生态环境良好,是休闲养老和服务管理的适宜区域。

本项目建成使用过程中,无废气产生。废水为生活污水,固体垃圾多为生活垃圾。

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本项目污水不含有毒有害物质,在排放前先经过机械栅除去较大颗粒及固体物后排入污水沉淀池,沉淀后水质达到《污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要求,排放到乡污水管网。

本项目固体垃圾直接清扫、分类清理后交回收站回收利用。

第八章 节能分析评价

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资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地球能源逐渐短缺。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

本项目依据以下有关规定进行节能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计交能[1997]2542号)《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编制及评估的规定》,《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85)。

第九章 综合效益分析

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建成后,将产生多方面良好的效果,首先有利于促进全省社区建设和霞光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加快全县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其次是该项目建成后可设床位100张,解决了城市老人和孤残儿童的生活问题,减轻了社会负担。整个社会充满欢乐和谐的气氛,美化了市容市貌,优化了社会环境。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得到改善,使社会救助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十章 项目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把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按照基建基本程序,全力抓好落实。县上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民政、计划、财政、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服务站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设专职人员开展日常工作。

2、抓好项目计划和质量管理。图纸设计由资质较高的建筑设计院承担,做到科学合理,美观实用,符合福利设施的要求。严格落实“四制”要求,定期检查,严格考核,确保工程按计划进度施工。坚持“百年大计,质量为本”的原则,切实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质量管理,严把质量关,一是在项目设计、施工队伍招标和原材料采购等环节,坚持按程序办事,明确工程质量标准和双方责任。二是委托专业工程监理单位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监理监督。三是严把验收关,保证资料齐全,材料检测合格,施工规范标准,质量完全达标。

3、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封闭式运行的要求,按比例落实自筹资金,并委托审计部门对资金的支出和使用情况进行全程审计监督,以杜绝资金挤占挪用及其它违纪使用资金情况的发生,确保建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4、建立项目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及时向领导小组报送验收报告,领导小组按基本建设管理办法中确定的验收内容初步验收合格后,再申请省、市有关部门组织验收,以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发挥效益。

第十一章 结论和建议

1、结论

通过分析论证,在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从宏观上可以优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建设快步发展,从微观上可以使城市老人和病残孤儿得到社会的关心,结束家庭痛苦。总之,该项目是一项利民心,顺民意的救助工程,它的建成将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建议

正宁县山河镇东城社区服务站是一项民政救助工程,项目风险小,社会效益大。因此,建议上级部门尽快研究批复,以便早日开工建设,尽快投入使用。

2.项目可研报告 篇二

一、总

项目名称:活性白土项目

建设规模:占地15000㎡。

建设内容: 生产用房和配套设施建设,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

注册资金:300万元

投资总额:500万元

项目法人单位:金昌市坤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法人代表:王亚茹

联系地址:金昌市北京路

1.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本项目由金昌市坤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实施。金昌市坤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从外引进技术、招商进资500万元。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如下:

1、《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发布;

2、《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南京市规划局编;

3、《南京市沿江开发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编;

4、南京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指南;

1.3项目提出的理由

本项目是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导向,也符合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1.4项目概况

1.4.1拟建地点

该项目位于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内,园区地处长江之滨、205国道、宁马高速横贯南北,距南京市十公里,距南京绕城公路、三桥、宁芜公路、板桥汽渡均在两公里以内。规划中的沪宁高速铁路以及江底隧道将与江北沿江开发区相连,所有交通设施建成后该地区将形成为一个水陆交通畅通、四通八达的大区域。

1.4.2建设内容与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4亩,目前场地内的“七通一平”已基本完成。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生产用房及配套设施。拟建生产用房12100平方米,办公及附属配套设施9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

1.4.3项目总投资及效益情况

(1)本项目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

(2)本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4500万元,流动资金总额1500万元。

(3)资金来源:部分来源于企业自有,部分贷款。

(4)该项目总投资为6000万元。2006年试生产,产值25000万元,利税2680万元,税收1565万元;2007年生产产值25000万元,利税2680万元,税收1565万元;2008年正式投产,产值50000万元,利税5380万元,税收3150万元。该项目投资利税率为50.65%,投资利润率为34%,投资回收期3.1年。

1.4.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

52% 财务净现值(i=5.85%)(税前)

13276.4万元

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前)

2.8年

动态投资回收期(税前)

2.9年

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

35% 财务净现值(i=5.5%)(税后)

9667.4万元

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后)

3年

动态投资回收期(税后)

3.1年

投资利润率

34% 投资利税率

50.65% 1.4.5 项目综合研究结论

本项目建设是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高附加值环保型产业,符合“低能耗、无污染、高附加值”的特点,投资回收期短,是省市鼓励和支持发展的产业。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批量生产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建设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我市的经济建设,培育有条件的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是非常必要。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

2.1建设的必要性:

1、该项目属高新技术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导向,是省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2、项目建设符合雨花台区的建设思路和雨花开发区的总体规划。

3、项目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4、项目建设对改善周围环境和提升开发区整体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三、项目背景

3.1南京市经济发展现状

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自公元229年东吴建都南京始,南京曾十次成为首都,留下了灿烂的历史文物遗存,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今天的南京,是中国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的省会,华东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在全国宏观生产力布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南京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占江苏省的6.4%。下辖11区2县,全市总人口640万,其中户籍人口563万。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生产基地,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长江流域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在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具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四大优势,具体表现在:

(1)区位优势: 南京位于我国沿长江、东部沿海“T”型经济发展战略带结合部,是长江三角洲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接点。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区域西部重要的枢纽城市,紧邻中国最大的经济、金融中心上海,对该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辅助和支撑点的作用,具有沿江、近海的区位优势和较强的经济辐射能力和吸引力,具有加速经济国际化的有利条件。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南京市所处的区域正是东部现代工业经济和西部传统农业经济的交接地带。这种临界性意味着南京是多种类型的经济、技术和信息复杂交汇的地域,这里所蕴涵的区域经济发展机会,将会比南部临近上海的苏锡常地区多。南京的发展也得益于这种自然的和经济上的区位优势,承东起西,形成独具南京特点的发展特色。(2)交通优势

南京是华东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南京港是远东内河第一大港;津浦、沪宁、宁铜3条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成为连接华中、华东、华北的重要铁路枢纽;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是现代化的大型国际航空港;以沪宁、宁合、宁马、宁连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对外公路四通八达,市区道路形成“经五纬八”路网;南京是中国八大通讯枢纽城市之一,是中国第一个实现程控化的省会城市,各种现代化通信方式齐全。目前南京已经形成功能齐全、协调互补的现代化综合通讯运输体系。多种通讯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南京市将充分利用不同通讯运输方式之间的合作分工和协作,来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通过规划,未来南京市将形成“十一线两环六通道”的高速公路网、“十线汇集”的华东铁路枢纽、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内河港、华东第二大国际航空港以及鲁宁和沿海两条输油管道。

(3)产业优势 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与周边城市相比一个明显的比较优势就是地方主导产业突出,目前全市已形成以石油化工、车辆制造、电子信息等三大支柱产业为主导、以生物医药、机械装备、钢铁冶炼、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及新型建材六个行业为重点,拥有36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个大类产品的综合性工业体系。电子工业、石化工业生产规模均居中国城市第二位。南京市以强化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积极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其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已由1978年的12.5:67.5:20.0,调整为2004年的4.1:51:44.9.2004年,南京市经济快速增长,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生产总值为19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835亿元,增长14.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7283元,比上年增长13.1%。财政收入403.65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7.6%;工业增加值达到6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年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10家,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604.98亿元。南京目前共吸引70多个国家(地区)7203个项目来宁投资。2004年合同利用外资4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外商直接投资2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2%。除国家各专业银行以外,全国性或地区性商业银行纷纷落户南京,目前拥有银行营业机构1000多家,商业设施逐步完善,初步形成了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现已拥有各类商业服务网点7万多个,各类市场550多个,成为长江流域金融、商贸、流通四大中心之一。

(4)人才和科研优势 南京教育、科研水平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位。目前拥有各类高等院校37年(不含部队院校),以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为首的一批高校的科研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有各类科研机构742家,其中国骨干一流研究中心和实验室100多家,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专业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每年申报重大科技成果800多项,专利申请量1300多件。拥有两院院士65人,各类科研技术人员60万人,在校大学生31.66万人,每年向社会输送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为南京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目前,南京科技人才优势已经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

3.2雨花台区经济发展现状

雨花台区座落在六朝古都南京的西南郊,地理坐标为东经118º,北纬32º,是金陵的“南大门”。气候属北亚热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230天,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水量1033毫米。面积近134平方公里,辖7个街道办事处和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口18.5万。雨花台区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风景秀丽,故名雨花台;在金陵四十八景之中,雨花台区占有十景。著名的雨花台烈士陵园、菊花台、龙泉寺、渤泥国王墓、将军山位于本区境内。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水、陆、空交通发达,投资环境十分优越。区政府距市中心仅3公里,距长江最大的内河外贸港——新生圩港8公里,距新建的禄口国际机场10公里;北依浩荡长江,南有秦淮新河;宁芜铁路穿区而过;宁芜、宁丹、宁溧、宁马、绕城、中山南路、新机场路、纬八路、纬九路等十条干道贯穿全境;南京地铁总站、长江三桥、赛虹桥立交已全部竣工、规划中的火车南站也即将开工,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穿越我区。全区水、电、气管网发达,供应充足,通村通厂,使用便捷。近年来,雨花台区以“郊区城市化,经济效益化”作为战略取向,在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上有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4.13亿元,财政收入8.58亿元。工业经济是雨花台区的主导产业。全区拥有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心桥生态科技创业园、宁南高科技研发区等园区。形成了钢铁、汽车制造、能源、科技研发四大支柱产业,其中钢铁年产1200万吨,汽车年产6万辆。经过多年的改制,目前全区工业企业主要以民营和三资企业为主,重点企业主要有:中兴通讯南京研发中心、春兰汽车制造公司等。雨花台区还十分注重加强软环境建设,雨花台区今年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区委、区政府确定了新的工作重心,就是一切工作以营造环境为出发点,塑造“服务型”政府形象,为企业发展、产业集聚创造最佳的发展环境。制定出台了重点企业实行重点保护、重点服务的政策,每年排出重点纳税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在招商引资上雨花台区组建了以专职招商队伍、招商顾问和经纪人为主的三个层次的招商圈,出台了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对项目引荐人进行重奖。同时雨花台区加快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了“一站式”服务的招商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增强项目审批的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3.3南京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于2000年,位居南京主城西南部,面积28平方公里。北起秦淮新河,南至梅山,东起宁芜公路,西至长江,与南京新城----河西新区紧密相连,是南京距主城最近的开发区。规划人口35万,面积60平方公里的板桥新城建设,为雨花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开发区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十分便捷。南京长江三桥、南京公路一环、二环、宁马高速公路、宁芜公路、宁芜铁路、以及即将开工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穿区而过。是南京对外通往皖北、皖南、苏北等地区的重要门户。开发区产业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是南京河西新区、板桥新城重要的产业服务基地,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物流基地。开发区重点建设三大园区: 工业产业区,建设汽车制造、钢铁冶金、电力能源、综合加工四大产业基地; 现代物流园区,引进以信息技术为平台,集“商品交易、产品配送、多式联运、现代仓储”于一体的现代综合性物流企业;人居森林区,崇尚自然,以人为本,开发建设以旅游度假、休闲娱乐、高档居住为主题的城市生态公园。开发区崇尚“科技、开放、亲商”的开发理念,注重营造投资环境,已建成一期8平方公里七通一平的基础设施。区内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苏源热电厂、梅山煤气、宝钢梅山钢铁等大型基础材料基地,为入园项目提供廉价的电、气和钢铁。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是雨花台区最主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对外开放窗口。

3.4 项目背景

本项目依托雨花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一个以不锈钢制品为主的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企业建成后满足相关行业不断增加的需求,同时也使企业在发展水平和生产规模上走上一个飞跃发展的新平台,该项目即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四、市场分析

4.1市场预测

本项目建成后主要是不锈钢制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种不锈钢面板,包括磨砂、镜面、钛金、各式花纹面等多系列多个品种。产品结构精巧、工艺先进、功能齐全、价格合理、装潢考究;产品既吸取国际先进设计理念,又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要求,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食品、医药、化工等多种行业。

二、各种规格的不锈钢板材开平,公司自主开发、研制了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新工艺、新设备,对原材料进行特殊结构加工,能够满足各种行业的不同特殊需求。建成投产后是南京市唯一一家具有此生产能力的企业。

三、不锈钢制槽钢、工字钢、扁钢、角钢的生产。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油田、电厂、造船厂等大型重工业,其中不锈钢制槽钢、工字钢目前完全依赖于进口,价格昂贵。公司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研制了填补国内空白的不锈钢制槽钢、工字钢生产新技术,产品在质量上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而价格低30%以上,建成投产后是国类唯一一家具有此生产能力的企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公司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及设备,招聘专业人才,利用科技手段,自主研发,建设一个有较高生产能力,较大生产规模,更具有专业水平的生产流水线的生产企业.4.2研究工作依据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主要是以市场调查结果为主,结合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全面深刻地研究该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五、建设规模

5.1 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4亩,目前场地内的“七通一平”已基本完成。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生产用房及配套设施,拟建生产用房、配套设施13000平方米。

1、征用土地:24亩

240万元

2、生产用房、配套设施:

2460万

(1)生产用房12100平方米

1210万元

(2)办公及生活、附属用房900平方米

90万

(3)道路、绿化及其它

1160万元

3、设备:

1800万

4、流动资金 :

1500万

合计:6000万

六、项目选址

6.1建设地区的选择

该项目厂址的选择符合行业布局和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地处原料资源丰富、交通发达和具有良好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的雨花经济开发区。该园区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是以高科技产业为主,集工业、商贸、仓储、码头运输为一体的功能完备、设施齐全的工业园区,是南京西部重点工业园区。该工业园区在绕城公路以外,摆脱了城区规划的制约,又紧连市区,保持着近郊区位的优势,同时具有与其它开发区同等优惠的招商政策,并提供“一站式”的前期服务。园区内土地平坦,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一期已启动面积6000亩,已完成基础设施投入数亿元,建有日供水能力2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35千伏的变电所两座,总长10多公里的水泥干道两条,4万门程控直拨电话已开通使用。选择在该园区内兴建该项目,在行业政策上是正确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6.2厂址选择

结合该项目的生产工艺,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根据园区的规划要求和企业自身的特点,经过现场勘察,公司决定在雨花经济开发区内征用24亩土地用于兴建该项目的生产基地。该地块地势平坦,只需要稍加平整就可以进场施工,没有要拆迁的房屋和其他建筑设施,四周均为其他企业的预留用地,周围道路已开通,用水、用电设施正在铺设中。该地块土地购置费用经济合算,无拆迁、场地整治(进场前由开发区负责七通一平)、青苗补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无须另外兴建取水、防洪、排污设施。

七、工程建设方案

7.1项目工程建设方案与项目建设形象进度

根据该项目的投资计划,初步计划在2006年3月完成一期6000平方米生产及配套设施建设,2006年8月完成二期7000平方米生产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具体计划时间见下表:

项目名称 计划开始时间 计划结束时间 备注

立项申请报告及批复 / /

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及批复 2005年9月初 2005年10月初

总平面布置方案 2005年10月初 2005年10月中旬

场地地质勘察,建筑施工图设计 2005年10月中旬2005年11月中旬

一期建设施工 2005年11月中旬2006年3月底 一期完工

二期建设施工 2006年4月 2006年8月底 二期完工

7.2 项目组成

该项目建设工程主要包括: 生产用房、办公用房、辅助用房,公共设施配套、道路及排水、绿化、配电系统、供水、排水,投资2460万元

7.3总平面布置及布置原则

根据用地规划的要求和生产工艺、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场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让总平面布置达到工艺流程(生产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总平面布置还考虑到了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整个项目总平面布置如下图:

7.4占地面积分析

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根据该项目生产需要,估算占地面积如下表:

以上土地利用系数未考虑厂区内道路及绿化的占地面积。7.5土建工程、建筑物的 建筑概况

7.6给排水工程

7.6.1给水系统:

水源来自市政给水管网。从室外环状给水管的不同方向引入二根管径k200的进水管。生活、生产用水量约545Ⅱ13/d,生活、生产给水接自一根给水引入管并设水表计量每幢单体的给水引入管设水表计量。厂房、办公楼生活、生产给水利用市政压力直接供给。

生活间淋浴热水采用分散布置的容积式电热水器供应,容积式电热水器就近设于生活间旁。茶水间设电开水炉供应开水。

7.6.2排水系统

生活、生产排水量约490IIl3/d。室内生产、生活污水分流排出,其中生活排水污、废合流,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方式。生产厂房的生产废水、废液须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后再排至室外污水管。每幢单体建筑污水经室外污水管收集后排入市政 屋面雨水有组织排放。室内外雨水量计算根据南京市暴雨强度公式,设计重现期采用3年。基地雨水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7.7供电工程

本项目估计用电量为650KW(生产、生活),拟在场地西北角设置10KV变电所,由开发区电网引入。

7.8弱电工程:

7.8.1通信系统

本工程建立完备的通信系统。拟在办公楼设置通信机房,由市电信局,引入通信电缆和光缆,在楼内设一套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在办公室、科研楼、厂房、辅助用房等处设置电话终端。

7.8.2计算机网络系统

建立支持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拟在办公楼设置计算机网络中心。在办公室、厂房等处设置计算机终端,以满足业务、管理需要及实现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7.8.3综合布线系统

本工程建立支持语音通信、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传输的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建筑群子系统传输线缆采用多模光缆及电话电缆;垂直布线采用多模光缆和非屏蔽大对数铜缆;水平布线均采用超五类四对非屏蔽对绞电缆。设备总机房内设总配线架,办公楼每层设楼层配线架。厂房每单元预留20对通局话缆和八路四芯光缆到每层的配线箱。电话和数据终端均采用RJ45型模块。

7.8.4有线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信号由市有线电视台引入,同时,设置卫星接收天线,用于接收相应的电视节目。采用双向网络传输技术,以分配分支方式设计。在办公室、科研楼、厂房等处设置有线电视终端。

7.8.5安全防范系统

7.8.5.1保安监视系统

为加强基地的安全保卫和管理,在基地及各主要出入口、重要房间及电梯轿厢等处安装摄像机进行监控。

7.8.5.2防盗报警系统

在各主要出入口、重要房间(如财务、出纳等)、重要机房等部位设置红外线/微波报警器、门磁报警器、手动报警器等报警装置。当有报警信号时,安保中心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调整相应部位的摄像机摄取该处图像,以便后来取证。7.8.5.3电子巡更系统

在电梯厅、楼梯、走廊等场所设置巡更记录点,通过保安人员不定时的巡更以保证基地安全。

7.8.5.4门禁—卡通管理系统

在主要出入口、重要房间、机房等处设置门禁系统,采用非接触式智能卡,只有持有已授权智能卡的人员才能打开相应的电子门锁。智能卡同时具有餐饮管理、考勤管理的功能,形成一卡通管理系统。

7.8.5.5公共广播系统

在走廊、大厅、办公室、厂房等场所设扬声器。本系统平日播放有关工作、生活信息及背景音乐,当有火灾及紧急情况时,自动或手动转为播放紧急广播。7.8.5.6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3.可研报告目录 篇三

1.1 项目概况

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严格按照技术先进、低能耗、低污染、控制投资的要求,遵循下述原则:

(1)以求实、科学的态度进行细致的论证和比较,做到技术成熟、先进、可靠,经济合理,设备顺利投产并能长期运行,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遵循国家有关产业政策,深入市场调查,紧密跟踪产品市场走势,确保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项目有关的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规范,做到各种有害物达标排放,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4)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努力提高工厂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力求做到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三废”排放少,污染小,使企业完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境地。

(5)在总体布局中,立足本地资源,优化技术方案,力求做到功能分区明确、生产流程完整、交通组织合理,环境保护良好,空间处理协调,厂容厂貌整洁,有利于生产管理和工程分区建设,尽可能减少项目投资,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抗风险的能力。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该项目可行性研究结合项目单位实际情况和建设地的基本条件,认真

分析其产品市场、生产规模、产品方案、生产工艺、设备及企业管理状况,在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建设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估算项目投资,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并提出项目建设的有关结论性意见及建议。

1.6 可行行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7 可行性研究结论

1.8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四章 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

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

第六章 原辅材料及动力供应

第七章 总图运输

第八章 公用辅助工程

第九章 节能

第十章 环境保护

第十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十五章 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

第十六章 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七章风险分析

4.有机农业可研报告 篇四

张树云

山东君晖绿色有机循环农牧业生态园区,位于邹平县南部山区。按照循环经济思路运作,园区规划为生态猪养殖区、生态羊养殖区、粮食/牧草轮作区、生态果园区、生态大棚蔬菜区等功能区块。整个园区的生态循环过程:猪场、羊场粪污与作物秸秆配合堆积经发酵后用作粮食/牧草、果树、大棚蔬菜及绿化带有机肥。黑麦草(冬牧70)又用于补充冬季养殖场青料不足。地瓜、胡萝卜、南瓜、冬瓜等产品加工生产饲料。种养结合,有效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同时,见缝插针的园区绿化使园区经济体与周边自然体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

一、园区建设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后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水污染等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导致了全球经济损失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与此同时,世界环境保护热也随之兴起,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的共同愿望。绿色被公认为评价环境质量的标准,人们崇尚绿色食品、绿色产品,因为它是环境无污染的象征。

从上世纪90年代逐步开始发展有机基础农业,到逐步形成有机产业链条,中国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包括德隆系对新疆蕃茄产业进行整合的经典案例,有机产业在过去的20年中,得到了包括高端消费者、重点销售商和众多前端生产企业的重视,而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有机产业的发展予以了保护和支持,众多的区域政府将发展有机产业列为区域发展计划,同时由于中国有机产业的产品在目前主要市场在国外,成为国际主要的有机产品基地,而获得了VC的高度关注,正在成为资本努力介入的新兴行业。

整体来说,有机行业的发展,每个环节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上游:中国有着大量的有机生产农场,形成以京、沪周边、东北三省、山东、江西、浙江、江苏、广东、云南、新疆为主要核心区域的有机产业集群和而同时还有很多处于转化期的农场,随着资本的介入的加强,部分农场成为相对长久的有机生产基地,成为机遇;

中游:大量公司依靠前端产品,逐步形成面向消费者的成品和半成品,他们的努力,促使了消费者对有机的认识与认可,也促使了行业的发展。而其中占有相对优势的部分企业,已经获得资本的高度关注,在注入资本后,有对有机品类中某些特定产品进行垄断的趋势;

下游:在有机行业的终端建设中,目前存在着多类终端并举的格局,一种通过常规的规模超市卖场形成对广泛人群的影响和诱导,另一种通过自建销售专卖终端的形式,形成在区域中的销售布局,从而逐步稳定的把控区域人群,在面向终端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单店的盈利和多店的布局正在成为下游企业竞争的主要方面。

对于历史过程中,有机行业的发展可以做两点概括:

1、有机是朝阳产业,目前认同有机的人群数量还有限,但是随着安全意识的进一步增加,有机产品正在成为高端人群的高关注类别,对于有机行业来说,是一个在已经认同有机品类的人群中细分和维护忠实消费者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市场进行教育,以让更多的有能力有意识消费的人群进入到有机消费者的行列,这是一个扩大市场规模的过程;

2、目前的有机产品,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于生产、物流、终端和消费者意识等多方面的限制,有机产品在现阶段还是属于高价格产品的类别,也正因为如此,有机企业的利润还较为充分。可以这么说,目前的有机行业,是一个还没有充分竞争的行业,是一个属于只要具有资源和拥有部分消费者,就能获取较高利润的行业,这对于很多产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商机。有机食品作为安全级别最高的食品,发展空间和利润都是可观的。

发展:

有机行业的发展,必然保持着几类特征:

稀缺特征:中国作为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有机产品供应基地,大部分的有机产品出口,能在国内的产品数量相对有限,而同时,由于前端资源的稀缺,有机产品在中国成为普及是不可能的,只能是成为少数高端人群的消费品,稀缺性体现了有机的价值;

消费者需要教育:很多的消费者不是已经知道了有机产品,懂得了有机产品对于自身的价值,而是对于有机的概念模糊甚至毫不知情,因此,如何让目标消费者知道有机,并认同有机,这是一个需要教育的过程。中国在对有机教育的过程里,目前没有专有的途径,仅仅是依靠少数终端企业的教育和具有国外经历的人员的意识带动,这个过程是原始和落后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众多的消费者,对于有机的理念,不能接受,这成为行业快速增长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消费者垄断:由于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消费有机产品,如何找到高端人群并垄断他们,形成他们对有机和有机企业的忠诚,这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在现阶段,各有机企业和终端机构都在努力的为找到自己稳定的高端消费者而圈地,从区域形成地理位置的实质圈地,到通过专项推广,形成目标消费者意识中的稳定概念都已经在展开,这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速度的竞争。有机行业是少数直接与高端消费者打交道的行业,而且是能形成稳定消费者的行业;掌握高端消费者,可以进行多种业务,这是行业发展的巨大空间;有机行业必须通过教育以扩大市场,但是通过网络则能实现对市场的最大覆盖,这是未来有机行业虚拟终端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通过建立与消费者接近的实体终端,建立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体验,是实现阶段拓展的方法和途径,这是在整个消费者没有被教育成功的前提下,展开教育消费者的一种途径,对于短期内有机行业的发展,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二、园区建设的优势分析

1、劳动力优势

有机农业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园区周边农村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有机农业生产的多数环节与我国传统农业有相通之处,便于广大农民操作;同时,发展有机农业也可以缓解当地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有机农业生产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发展有机农业可以把分散的小农经营纳入产业化的轨道,辐射周边地区的有机农业发展,使劳动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2、资源优势

君晖园区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黄泛平原的叠交地带,为山地丘陵,是重要的林果产地,邹平水杏、礼参葡萄、长山山药、红芽香椿、金星山楂,久负盛名,远销四方。品种资源丰富,而多样的环境和资源更适合开展有机生产。并且由于地处山区,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环境条件优越,是发展有机农业的适宜地区,又由于主栽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生产中不存在基因工程问题。许多植物种类还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以及许多野菜野果,通过野生采集可以很快转换为有机产品。此外,园区三面环山,具有天然隔离带,适于建设有机生产基地。当然,需要投入必要的资金和技术,以保障能够持续生产。

3、技术优势

园区地处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少,当地人民通过长期实践,积累和创造了“精耕细作”、“用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等永续经营的经验和技术。这些技术对于发展有机农业很有价值。吸收几千来积累的传统农业精华,发展有机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农业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遍的推广,全国已建立了数千个生态农业基地,积累了丰富的生态农业经验,创造了许多新的生态农业技术,其中大多数经验可以借鉴到我们园区用于有机农业生产中。

4、配套设施优势

园区内建有以色列引进的艾森贝克公司的的生态温室大棚13个,总占地面积7800m2;现代化连栋温室大棚1座,占地面积3600m2。温室内可实现全自动控制,配套设备有水暖加热系统、遮阳幕系统、微雾或水帘降温系统、CO2补充系统、补光系统及喷灌、滴灌和施肥系统、计算机综合控制系统、顶喷淋系统等,可提供理想的种植环境。

苗床/花架 移动式苗床

苗床边框为铝合金,支架部分的钢管和苗床网都采用热镀锌工艺,能在潮湿环境下长期使用。手动驱动,操作简单,移动方便。可向左、右移动3m,能使温室的使用面积达80%左右。

花架

花架是专门用于放置花盆的支撑物。使用时只需将花盆放置其上即可,为拆装式。花架材料全部为镀锌件,能在潮湿环境下长期使用。

播种机和播种生产线 半自动播种机 精量播种机,集打孔和播种一体,只需人工放置穴盘,便可自动完成一个穴盘的播种。设备简捷,控制可靠,操作方便。播种精度可达90%-95%(限使用优质种子)。

遮荫棚

除了可以提供苗木存放场所外,遮荫棚还有如下功能:防止了可能的阳光直射,起到降温作用;减少苗木在未木质化时移出温室所引起的冲击等作用。

灌溉、施肥系统 移动式喷灌机

性能特点:智能控制,一次可输入20个程序,即20项工作,每项工作都有其单独的进退速度、休息时间、重复工作次数、开停机时间、左右喷杆的选择等设置。

重力滴灌系统

无需配套电力和特殊水源,经济环保;并且可与施肥结合进行,节省了人力,降低劳动强度;灌溉时行间保持干燥,不影响其他农事作业; 相对畦灌,节水60%,节肥50%以上;能 有效降低温室内的湿度,提高地温,从而有效降低作物的发病率,节省农药投入并提高果蔬品质;利于作物根系发育,有效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比例注肥器

注肥器安装在供水管道上,不用电驱动,以水压作动力,设备安装后,不需要看管,操作人员可自由地忙其他事情。不管水流的流量和压力发生什么变化,溶液的剂量总是严格的与进入设备的水量成比例。

补光/补气系统 补光系统

使用专用农用钠灯,其特点是:专业防潮设计,使用寿命长。发光效率高,光输出量比普通钠灯高10%。蓝光部分增加30%,使红、蓝光能量更趋平衡。

CO2补气系统

在现代化温室栽培中,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由于空间相对封闭,CO2变化很大,白天室内可降至150ppm,夜间则高达450-500ppm(植物正常光合作用的CO2浓度为300ppm)。国外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将CO2的浓度增加到400-1000ppm或更高,能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专用的CO2浓度检测设备,它可以检测并控制CO2的释放系统。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对CO2浓度的精确控制。

加温系统 水暖加温系统

采用水暖加温,用于最寒冷气候的升温,以确保作物生长所需。

湿帘/风扇降温系统 湿帘

利用水的蒸发降温原理实现降温目的。特制的疏水湿帘能确保水均匀地淋湿整个降温湿帘墙,空气穿透湿帘介质时,与湿润介质表面的水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对空气的加湿与降温。通过湿帘进入温室的空气更加清新湿润,更适宜农作物生长。

轴流式通风机

内遮阳保温系统

夏季遮阳幕能反射掉部分阳光,并使阳光漫射进入温室,均匀照射植物,保护作物免遭强光灼伤,同时使温室温度下降4℃~6℃。冬季和夜间,该系统可以有效地阻止红外线外逸,减少地面的辐射热量流失,减少热能消耗,大大降低温室运行成本。遮阳保温系统还能阻止室内水汽无限制地外逸,有效保持空气湿度,减少灌溉用水,延长作物收获期,达到增加作物产量、提高作物品质效果。

外遮阳系统 主要作用是遮蔽过多的阳光,保证作物免遭强光灼伤,由于阻挡了大量光线的进入,有效减少了温室内部热量的积聚,从而拥有比内遮阳系统更好的降温效果。外遮阳系统还具有防雹保护作用。

三、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1、粮食/牧草轮作区

占地300余亩的农作物,根据四季不同按照有机标准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牧草、绿肥、小麦、地瓜、胡萝卜、玉米、高粱、芝麻、绿豆等,每年每季形成不同的景观,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乐趣。

园区内引进优良的品种进行有机示范种植,包括饲喂营养价值极高的皇竹草、冬牧70黑麦草等,为园区内畜牧养殖提供充足的饲料。并试验性引进了雪莲果等稀特作物,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园区内作物种类丰富,并根据轮作换茬需要,适时种植苜蓿、三叶草等绿肥作物,用作培肥地力。

2、有机果树区

近300亩的采摘果园,种植杏、桃、油桃、葡萄、李、梨、石榴、柿、枣等果树的优良品种近30个,形成四季开花、全年结果的景象,方便游客采摘水果,享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

所有果树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进行种养,采取施用有机肥、种草覆地、果实套袋、树下养鸡等生态措施来管理果园。通过果园种草—树下养鸡—鸡食害虫—鸡粪还田的系列循环,达到了保持果园水土、减少农药施用、增强土壤肥力的良性生态循环,提高了果品质量,同时提供了大量优质放养鸡和鸡蛋。

3、设施农业区

生态棚内采用现代有机种植技术培育盆栽韭菜、小西瓜、小黄瓜、小番茄、甜瓜、以及葡萄、提子等瓜果的优良品种,并严格甄选花穗、果型,保证产出瓜果无论从外型还是品质都达到最优。游客可亲自进棚采摘绿色时鲜瓜果,感受亲手采摘的乐趣。

针对保护地蔬菜生产存在的重茬障碍日益严重、土壤的栽培环境逐年恶化,导致产量和品质低等严重影响蔬菜产业持续发展的问题,合理采用以下10种轮作模式:(1)番茄-黄瓜-番茄-黄瓜轮作。(2)番茄-叶菜-西葫芦-芹菜轮作。(3)茄子-芹菜-黄瓜-甘蓝轮作。(4)黄瓜-辣椒-叶菜轮作。(5)嫁接黄瓜-叶菜(2茬)-嫁接黄瓜轮作。(6)西瓜-番茄轮作。(7)叶菜-茄子-西葫芦轮作。(8)甜椒-芹菜轮作。(9)黄瓜-叶菜-番茄-叶菜轮作。(10)番茄-叶菜-西葫芦轮作。为了有效驱避害虫,在十字花科作物田间套种紫苏、神香草、胡椒、薄荷等4种芳香类蔬菜能够减少虫害、减少用药。蔬菜最好轮作生产技术,对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土壤微生物良性循环农业的持续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园区精心设计的奇瓜异果园——展示棚,温室大棚内的瓜果、菜蔬造型奇特、品种齐全、口味甘美、四季常绿,极具观赏性。还有青藤廊道、观赏鱼池精筑于中,增添了温室的情趣,使游人即饱眼福,开阔视野;又饱口福,品味时鲜。

展示棚内隔离出来的育苗室, 专业从事蔬菜工厂化育苗、蔬菜新品种引进培育及设施工程与蔬菜生产技术研发。设有蔬菜科研开发工程技术中心1个,并有完善的蔬菜种子贮存和检测实验室及配套仪器设备。育苗用的温室在缓冲空间设置鞋底消毒或进入温室的推车等工具消毒的消毒液池或消毒垫,进入温室的人或机械直接触及地面部分需消毒后方可进入第二扇门,非常重视防止病虫的人为传播和机械传播。

工厂化育苗是以不同规格的专用穴盘作容器,用草炭,蛭石等轻质无土材料作基质,采用精量播种(一穴一粒),覆土,浇水,一次成苗的现代化育苗技术。它具有以下优点:1.节约种子,节水节肥,生产成本低;2.便于集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和实现育苗工厂化,机械化与专业化;3.出苗整齐,苗龄短,生长健壮,病虫害少;4.基质通气性好,根系易于人为控制,有利于根系的发育;5.苗移植过程中不伤根,定植后成活率高,缓苗快;6.提高植株抗病性,土传病害明显下降,对瓜类枯萎病,茄果类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显著;7.增强抗逆性,由于根系发达,植株长势强,很少得病。

俗话说“苗壮半收成”。育苗是一项劳动强度大、费时、技术性强的工作。过去大部分采用传统的露地直播的方式或采用阳畦、改良阳畦和日光温室育苗。由于设备简陋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育苗苗龄长、质量差、大小不齐,而且成本高,还往往会因冻害或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造成缺苗。再者传统的育苗技术只有靠经验,技术失误多,特别是单凭经验育苗很难掌握和推广。这些问题现代化工厂育苗都能有效解决。

本项目立足于现代有机农业发展,大力推进科技水平的提高,针对有机农业标准对蔬菜产品质量的要求,重点在保护地蔬菜生产方面进行大量的科技攻关工作,引进和推广了蔬菜新品种,扩大推广应用面积,培育蔬菜新品种。建立较完善的蔬菜周年育苗体系,提高年育苗能力。实现对茄子、彩椒(尖椒)、西瓜、黄瓜等育苗的工厂化,建立操作技术规程,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蔬菜种苗的销售区域。

四、发展有机农业的意义

有机产品指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符合该标准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有机农业指遵照一定的农业生产原则,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有机农业关注的不仅是产品,而是整个生产体系的综合效益。它能把多种农业生产活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起到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的作用;能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能提高整个农业生产体系的稳定性;并能充分利用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

5.可研报告1 篇五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xxx一级木材检查站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xxx林业局 1.1.3 项目法人:xxx林业局 1.1.4 项目主管单位:xxxx林业厅 1.1.5 项目性质:新建

1.1.6 基地建设地点:两个一级木材检查站分别在xxx的xx乡、xx北部的xxx。

1.1.7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通过标准化建设,两个木材检查站建设固定站房715平方米、场道硬化700平方米,木材存放场地2500平方米,并完善供水、供电系统,技术装备完成通讯工具、检测设备、档案管理设备,办公家具购置和检查站的绿化美化任务。

1.1.8 建设期限:1年内完成,即2005年。

1.1.9 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两个一级检查站投资总规模12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林业固定资产投资7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50万元。

1.1.10效益评价:通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达到有固定场所、设备精良,作风过硬的执法队伍,树立木材检查站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林业窗口的形象,激励职工提高素质,安居乐业,更好地保护国家森林资源。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⑴ 《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申报2005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

⑵国家林业局《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LY5141—99;

⑶xx县、xxx林业局和检查站提供的基础材料

1.3 研究结论

该项目建设后,可实现我省两个主要木材运输的交通要道得到控制检查,防止非法木材、野生动植物等产品非法运输,为全省其他xx个木材检查站树立标兵,通过硬件建设,彻底解决了木材检查站无自己的固定站房、工作环境差、场地简陋、设备陈旧落后等问题,为加大执法力度、文明执法、科学执法提供了较好的工作条件,大大提高了林业对外形象,可更好地为保护林业资源,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该项目是加强林业资源管理、促进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基础性建设,不但非常必要,而且切实可行。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 木材检查站的作用与地位 木材检查站是林政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堵塞木材运输漏洞、阻止木(竹)材、野生动植物和重要林产品非法转移、运输的重要监督前哨,是实现木材凭证采伐、凭证运输、促进植物检疫的关口,是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负责对木材和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运输检查监督的最基层行政执法单位。对保证林业资源有效管理和发展有较好地促进作用。2.2木材检查站的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林业部门资金紧张,对木材检查站建设投入不够,租用民房作为检查站,造成办公条件环境差,设备十分简陋,检查人员长期风餐露宿,无论酷暑和严冬,都守在工作第一线,工作环境条件差,工资不能照常发放,造成部分人员工作情绪低落。由于先进设备几乎是一片空白,不能利用现代技术促进检查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工作效率较低,执法水平也难以提高。2.3建设的必要性

为了改变目前这种落后的面貌,从总体上提高检查站的工作条件是非常必要的,限于目前的财力,我省优先选择了洛宁县、杞县两个木材检查站作为样板,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使检查站不但软件上过硬,人的综合执法素质提高,同时也要把基础设施和先进的设备武装起来,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使每一个工作人员才能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做出更大地贡献。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

3.1 自然地理条件 3.2 社会经济条件 3.3检查站的基本条件

第四章 建设方案

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及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提出的“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原则,加强林政资源管理,科学执法,文明执法,发挥河南优越的区位优势,加强木材检查站的标准化、现代化建设,通过固定站房建设,配置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和监控设备,大力提高检查站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最好地履行木材检查站工作职责,建设成为工作一流、装备一流、业绩一流的国家一级木材检查站,为保护森林资源做出更大地贡献。4.2 建设原则

――科学规划,尽快实施,突出特色,争创一流;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 ――高起点,严要求,实现现代化;

――站房建设与设备配备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 4.3 项目建设目标

检查站的标准化建设为机会,实现结构与功能配套,人员看守与先进设备相结合,通过硬件和制度建设,改善林业的执法条件和环境,树立良好的林业对外形象,通过全面提高,建设成为作风过硬、文明执法、装备一流、业绩一流的全国样板木材检查站,实现管理出经验、出人才、出效益的目标。4.4 项目建设内容

4.4.1 固定站房及配套设施建设

①站房建设:按照标准,固定站房建设设计为2层小楼,每座小楼建筑面积330平方米。

②场道和木材存放场地:在院前设立场道,临时停车检查,木材检查站设立场道300平方米,木材存放场地1000平方米;木材检查站设立场道400平方米,木材存放场地1500平方米。

③供水系统:xx属山区,地下水位深,需打深井一眼,在楼上修建水池,通过管道抽到水池内再通过自然压力成为自来水。xxx木材检查站的地下水位较浅,打一眼一般机井,购买一套无塔供水系统就可很好地解决问题,投资较少。

④电力系统:由于木材检查站不临居民区,需要架设一段电力线,xx站需要架设1000米,xx站需要架设1500米。4.4.2 通讯设备

①移动通讯:为适应现代化建设,工作人员需配备移动电 话,目标是每个检查人员一部,根据需要,余庄站需要购买10部,柿园站需要购买11部。

②公网电话:每个检查站配备公网电话2部。

③传真机:为与相关单位进行快速文字信息交流,每个检查站配备传真机1部。4.4.3 检测设备

①电子监控设备:安装在道路上,可以向两个方向实施远距离监控,计划购买北京可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4路千眼巨人S1648-4全套设备,每个检查站一套。

②木材检测设备:主要购置木材速测仪器,票证真伪识别设备等,根据需要,每个检查站配备1套。

③植物检疫设备:对于没有出示检疫证明的木材和森林植物产品,就地检疫。为此,为每个检查站配备病虫害检疫设备1套。

4.4.4 档案管理设备

①照相设备: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标准检查站建设的目标之一。为此为每个检查站配备数码相机1部、录像机1部。

②计算机录入系统:为每个检查站配备计算机2部、打印机1部、扫描仪1部。

③档案柜:为每个检查站配备档案专用柜6个。4.4.5办公家具

为规范统一,为每个检查站配备桌椅10套,达到摆放整齐,井然有序。

4.4.6绿化美化:建立整洁文明的标准一流检查站。必须内外统一,美观大方。因此,必须绿化美化,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整洁卫生。

各检查站建设内容详见附表1。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1 投资估算依据

⑴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⑵ 《林业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⑶河南省有关定额标准;

⑷设备价格按市场现行价格进行估算。5.2 项目建设期

1年,即xxx年内完成。5.3 投资估算

经估算,该建设项目1年内需总投资125.0万元,其中固定站房建设82.70万元,通讯设备建设5.00万元,检测设备建设17.60万元,档案管理设备建设6.20万元,配备办公家具 1.00万元,绿化美化5.00万元,不可预见费7.50万元。5.4 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125.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75.00万元,占60%,县级财政部门配套50.00万元,占40%。各县财政部门已做出了保证资金配套的承诺书,见附件。

第六章 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证

各县林业局要成立以一把手为领导建设领导小组,确保项目按要求保质按时完成。实行目标责任制,县林业局不但要向县政府负责,同时,也要向省林业厅负责。6.2 资金投入保障措施

项目建设资金属于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单独核算,统筹安排。要制定必要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和监督。中央资金到位前,可以先垫付资金建设,县级配套资金要足额到位。6.3 施工组织保障措施

要按照现代实施管理办法,对于土建工程和设备购置工程,要建立公开招标制。对于有些设备不能全面公开招标的,要实行询价制度,货比三家。要执行工程监理制度,保证把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样板工程。6.4 加强监督检查

上一篇:初三议论文:我们需要爱下一篇:为什么说 三个代表与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